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

2024-07-23

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精选10篇)

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 第1篇

一、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制

税收政策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负担对居民的消费需求产生影响, 一方面可以在税收负担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税制结构对居民的消费需求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学术界的研究偏重于对后一方面的研究, 对税收负担对居民的消费需求的研究很少。

(一) 关于税收负担对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税收负担对居民的消费需求有负效应, 因为政府通过提高税收负担紧缩经济会减少私人消费, 但是却忽略了税收收入的运用同样会对私人消费产生积极影响, 如来源于税收的转移支付会改善分配结构状况, 而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建立在税收收入提高基础上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样会降低人们基于谨慎动机的储蓄偏好, 从而提高消费偏好。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抑制作用, 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税收收入多少及对它的正确运用同样会对居民的消费需求产生影响。学术界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存在研究较少或者不深入的问题。

(二) 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制。

对“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可以把握好税收政策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的来龙去脉, 从而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郑幼峰 (2009) 指出税制结构可以通过税基和税率来影响消费状况, 得出不论是从税基本身来看, 还是从税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从而对消费的影响来看, 增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累进性、降低广义消费税的税率有利于消费率的提高。樊秩侠 (2011) 提出税收制度影响居民消费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效应、消费挤入或挤出效应、消费预期效应和消费环境效应这四个方面。张斌 (2012) 指出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影响居民收入对消费间接发挥作用、影响消费品价格对消费发挥作用、对不同消费品的差别征税影响消费结构、降低储蓄增加消费这几个方面。也有学者运用税收经济效应原理, 对税制结构对居民的消费需求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如, 储德银、闫伟 (2012) 运用该原理分别阐述了所得税、商品税与财产税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 结果发现:一方面, 财产税挤入居民消费;另一方面, 商品税和所得税均挤出居民消费需求, 但开征利息税能够显著降低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抑制效应。李香菊、周丽珠 (2013) 运用该原理描述了税收政策对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 一方面是直接作用, 即税收政策通过“收入效应”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通过“替代效应”影响商品的价格,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消费环境直接刺激居民消费;另一方面是间接作用, 即通过税收政策促使资金流入消费市场, 间接扩大居民消费和通过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的配合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二、我国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我国的税收政策不尽完善, 正在改革当中, 学术界对当前我国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规范分析, 大部分学者认为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商业税为主体, 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也没能发挥促进消费的目的。如, 郑幼峰 (2009) 指出货物及劳务税占主体地位, 分类征收、源泉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使个人所得税的对人税功能大大减弱, 甚至沦为某种意义上的对物税范畴, 由于财产税占税收收入的比例较低, 使财产税所起的作用较为有限。匡小平 (2010) 指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我国税收政策立足点主要还是鼓励投资, 对拉动消费的作用不明显。樊秩侠 (2011) 指出我国现行货物与劳务税政策对扩大居民消费有负面影响、现行个人所得税对促进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向调节、财产税制度缺失导致其调节社会消费倾向的作用乏力。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储德银、闫伟 (2012) , 张斌 (2012) , 潘文轩、康珂 (2013) 等。也有学者进行了实证分析。如一些学者分析了不同税种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徐全红 (2013) 利用1994~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 建立了流转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 得出了企业所得税、流转税和房产税分别在长期和短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储德银、闫伟 (2012) 进行规范分析的同时也建立了以人均居民消费作为被解释变量, 人均所得税、人均商品税、人均财产税为核心解释变量的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以及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1999~2010年我国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结构效应。李香菊、周丽珠 (2013) 运用1985~2010年的数据, 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分析了增值税、营业税、关税和农业各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 发现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挤入居民消费, 营业税、关税和农业各税中, 营业税对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

也有学者从别的角度对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如, 吴玉霞、侯文英 (2009) 通过引入虚拟变量, 从税收政策视角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函数计量模型, 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了量化和深入分析, 得出税收政策变量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赵蓓、战岐林 (2010) 基于霍尔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理论, 建立了一个分析消费决策的模型, 并利用我国1992~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减税与扩大政府支出都对消费有正向影响。李文 (2011) 利用我国1985~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税收负担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税收负担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有限;促进消费的税收政策并不意味着降低总体税负;加强税制对分配调节的力度更为重要, 税收收入的使用应与适当的社会保障政策相结合。

由于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实证分析时, 有必要把收入作为影响消费的因素之一, 否则就会放大税种对消费的影响。一些学者忽略了这一问题, 造成所得出的结论不够客观。

三、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

一些学者主张通过运用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来扩大居民消费。如, 徐全红 (2013) , 李香菊、周丽珠 (2013) 等认为应尽快创造条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增加高收入阶层的税负, 并通过差别扣除项目有针对性地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 通过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阶层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张斌 (2012) 、徐全红 (2013) 等认为可以运用税收政策提高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从而扩大消费需求。

也有学者主张利用税收政策启动农村消费需求。姚嫁强 (2010) 认为税收应围绕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有针对性地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扶持“三农”的力度。樊秩侠 (2011) 提出进一步完善涉农产品增值税的抵扣链条, 将增值税征收范围延伸到农业产品, 同时给予完全免征的优惠政策, 缓解农业生产者由于农业投入不能抵扣而成为税负实际负担者的状况, 统筹研究区域性农村金融机构税收扶持政策等。持有此种观点的还有吴玉霞、侯文英 (2009) , 邹蓉 (2012) 等。

许多学者提出实施有增有减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来扩大消费需求。如, 张斌 (2012) 提出未来逐步降低间接税的比重、提高直接税的比重, 实现税制结构的根本性转变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本政策思路;樊秩侠 (2011) , 储德银、闫伟 (2012) 等认为通过结构性减税实现藏富于民, 将为居民消费率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主张可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 相应调减营业税税率, 对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实现有增有减的调整, 大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逐步健全个人所得税制度, 直接减轻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加大对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还有学者也认为可以利用税收政策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如, 姚嫁强 (2010) 、黄杰华 (2011) 、张斌 (2012) 等。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发挥税收政策促进就业的功能, 如, 樊秩侠 (2011) , 李香菊、周丽珠 (2013) 等。

可见, 在具体税种上学术界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在商品税方面, 改变商品税的主体地位, 减小间接税的税基和税率;在所得税方面, 利用个人所得税“劫富济贫”, 同时降低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我国财产税的调节作用还弱, 充分利用财产税的作用, 如启用遗产税。

同时, 由于税收政策的功能是有限的, 利用税收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发挥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 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使其面临效率方面的挑战。因此, 在政府的政策工具组合中, 应充分考虑税收政策的局限性, 以更好地发挥税收政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幼锋.促进消费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与经济, 2009, 5

[2] .邹蓉.税收政策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路径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 2012, 2

[3] .储德银, 闫伟.税收政策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结构效应视角的新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3

[4] .张斌.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J].财贸经济, 2012, 9

休闲与消费 第2篇

于红

从贵州省黄平县城出发,半小时车程便到了旧州。古镇的集市有点脏乱和简单,我把眼睛贴近车窗,隔着玻璃,总希望视线所及之处能够看见些什么。稍早前在县城取得的《黄平县基本情况简介》,里边只有一句关于旧州过去的话语:旧州是战国时期的古且兰王国所在地。如此而己。那么,我们将要看到的建筑物会与战国有关吗?

旧州镇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已长达2300余年。战国时称且兰国,汉置州。旧州古镇在历史上为贵州的一个水陆交会点,省内外货物由此转运,商贾往来,市井喧嚣,是贵州古代商业重镇,黔东历史名城。

旧州古镇房屋仍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古朴精湛,气派壮观。象翻阅一本古旧的线装书,淡淡的墨香凝结在字里行间,不经意中便袭了来。在清晨靡靡而若有似无的细雨中,屡屡炊烟渐次将旧城笼罩。登上老街背依的青青山岭,黛色屋顶纵横交错,在炊烟中隐约飘渺,酝酿起一席忧蓝的梦。静静地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细细品味着古镇那些在常人看来已十分破旧的房子,一串串有关古镇的故事不断涌现在脑子里,是了,这必是古镇历史沉淀的自然体现,在灵光一闪的刹那,有如电光石火一般传递到了我的脑海里。来往如织的商船,商人的吆喝,女人的妖娆,背老二沉重的脚步声,会馆里的喧嚣,一幕幕展现。

走进半睡半醒的街洞门,人便倏地融化在那夹面扑来的高大石墙中,那灰褐中加了黄泥,沾了白灰,挂满绿苔又偶尔露出砖红的班驳墙体,仿佛述说着千百年来的诗词曲赋,乱了平仄,却又依然韵律十足,饶耳不绝。细雨冲刷的青石板路反着悠悠的天光,又隐藏起仗高围墙神秘的影子,一阵匆匆的脚步声扣响,又匆匆的消失,偶尔撵过几声木推车车轳的滚动,反更衬得这里如幽灵般的宁静,一个蓝灰色的古老声音飘荡无形!我疑惑于自己这样的感受能力,其实这只是因为古镇沉载了太多的历史,无须你过多的地用心,她都会向你传递。随便一扇门,一扇窗,一块青石板,都在向你急急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故事。

小镇的街道很小,摆放着许多小摊挡,路人穿行在其中,极为拥挤。我们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子,找寻着传言中的某一处古迹。镇东一幢建筑物,大门已经残旧了,横匾书着“文昌宫”三字。推门入内,是—座四角型三层高的古阁,阁高约15米,阁底面积约16平方米,建于明清时代,兀立水中,尤如绿带上镶着的明珠,独有风采,在河的习脖,有—座小桥可通阁里,以供游人入阁观景,也是古人对月临流琴棋书咏之处。如今文昌宫已经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我们走进里间,许多老年人在下棋、搓麻将,看到我们进来也不曾抬过头,他们表情适然沉浸于个人的休闲娱乐里。不知道是否也曾有过很多游人和我们一样闯入他们的世界,和我们一样在这里张望木梁和黑瓦,品评一段历史与一种文化,而他们,早已习为以常了。

我想,旧州的古建筑除了文昌宫,一定还有别的吧?然而穿街沿巷而过,看着一栋栋旧式的房屋正在拆卸正在毁损,遂又很难过地觉得,这个古镇是没什么可以看的了。车子在小镇徐徐滑行,小镇风貌在眼底缓缓远去。好吧,回去吧,不打扰古镇的宁静。

我们远离都市,寻找着一个亲近传统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古老小镇,然而影映古镇的痕迹却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消逝。人为的破坏、旧居保护意识的薄弱,祖上留下的遗产或许有好大部分是被贫困的村民拆卸去换取家用了吧?可是身为游客,又能对此评说什么呢?

中国古老城镇的命运如旧州者不会是少数,我们只是,面对古迹,愈来愈失去初见刹那的感动与抚慰。

观祝大年画有感

吴冠中

寒不可衣,饥不可餐的文艺,一向抛在生活的边缘。但今天生活富裕起来,眼界扩大了,人民对文艺审美的享受提高了。文艺有了出路。遗憾,文艺面貌老一套,抄袭,为了挣钱,伪劣假冒泛滥,认真的文艺作家变质了,消失了?文艺垃圾充斥于市,国耻。于是官方和民间一致呼吁创新,于是自诩创新者处处献丑,似乎,美盲控制、不辨美丑的现象随处可见,偏偏我们就居住其间。

民以食为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造福人类,人人欢呼。不辨美丑者照常吃袁隆平的稻米,有愧,当然也想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搞杂交,中西融合,南北尽收……但艺术是苗是树,日夜艰难地成长,绝非瞬间变脸的“杂耍”者。

看祝大年彩画展,令我吃惊。他绘写——不如说塑造了一簇簇向日葵、百合花、芍药、大理菊……花靠媚态求生,正如许多人间女子,而祝大年的花全无媚态。作者一笔一划勾勒出每一个瓣,瓣上的转折倾斜,树叶的伸展卷缩,似乎都有关民族民情,他丝毫不肯放松,怕丧失了职守。“一枝一叶总关情”,祝大年虽低于郑板桥的芝麻官,却同郑板桥一般关注一枝一叶,这何尝不是牵连着民间疾苦的一枝一叶,作者品质的一枝一叶。

犹如袁隆平,祝大年获益于艺术品种的杂交,他层层染色,极尽花卉华丽之能事,但这华丽展现的并非轻盈可掬,令人于欢乐中感受愁思。朴实之美,苦涩之美,人生之大美,生命终极之回归。花如是,苍松更曲腰驼背,背负人世之重;高树参天,寰宇无边,人兮人兮奈若何。

我一向认为尽精微未必能致广大,必须在致广大的前提下尽精微,祝大年的画却尽精微而致广大,凭宽广的怀抱,坚强的毅力,成竹在胸。他有些画失败了,最后未达到致广大的成效,或成效不佳,但他在创作的长征之途,从不动摇,永远信心十足地一步一步攀爬不止,每次战役,他不考虑失败,不见黄河心不死,舍身投艺。这样执著的艺术战士,今日难找,祝大年去矣!

祝大年画花,却厌恶拈花惹草,他想表现的是宇宙精神。他在首都机场留下了巨幅壁画《森林之歌》,宽银幕式展开西双版纳的榕树之族,民族的花园,令看画的观众顿觉自己缩小了许多,艺术大于生命。他的《玉兰花开》繁花竞放,如满天星斗,笼罩大千世界,几只黄莺隐于花丛,生命卫护了生命。细看一花一蕾,笔笔铁划银钩,真真切切口吐鲜血!抛却一波三折,漠视泼墨、飞白,顽强的祝大年跨越了传统,他是传统的强者。

苦难的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个苦难的祝大年,苦难的祝大年偏偏以艳花高树来象征苦难的辉煌。祝大年去矣,后继者嚷嚷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又有几个吃得了祝大年的苦,他以身家性命创造了今天人们望尘莫及的最新作品,人们已只能泪眼相送他远去的背影。

别做正常的“傻瓜”

会是什么样的人注意到这个题目呢?

可能有两类人:一是没有自信的人,“我会不会是一个傻瓜呢?”;二是充满自信的人,“看看这些人是怎样当傻瓜的”。

结果呢,这两类人都发现,“自己原来就是一个傻瓜”。

生活中存在着10多种常见的决策环境,或者说“理性者的陷阱”,80%的正常人会在此时做出不理性的选择。由于有80%的人选择相同,所以,尽管你掉进了陷阱,但你还是一个正常人。

但正常人为什么要做傻瓜呢?请先回答一个问题:

今晚有一场你盼望已久的音乐会,虽然票价是1000元,但你还是决定去看,并且早早就买好了门票。当你兴冲冲出门时,却发现票不见了,怎么办?不去看了,还是再买一张……

你做出决定了吗?那好,请再回答第二个问题:

今晚有一场你盼望已久的音乐会,票价1000元,不过你早已决定去看。不同的是,你准备到音乐厅现场买。当你兴冲冲出门时,却发现刚买的1000元电话充值卡不见了。此时,你还会不会花1000元买音乐会的票呢?

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个正常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大多数人在第一种情况下会选择不再去音乐厅购买门票;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他们选择仍旧去欣赏音乐会。你的选择是不是和他们一样呢?客观地讲,两种情况下都是损失1000元,但是对正常人的心理影响却不相同。

这是因为正常人心中都存在着一个“心理账户”。同样都是钱,但是被细分到了不同的账户,对待不同账户里钱的态度也就不同。

比如,听音乐会的钱一般会被纳入娱乐账户,充值卡的钱则被纳入通信账户。第一种情况下,你损失了娱乐账户内的钱,通常不愿意再从该账户中提钱;第二种情况下,你损失了通信账户,但是你以为这和娱乐账户无关。

所以,不在于两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关键在于理性的人选择一致的答案,平等对待每一元钱。但是,“正常的傻瓜”会把钱分到不同的账户里区别对待。这种区别“心理账户”的做法会引起很多错误的选择。

比如,“正常的傻瓜”通常倾向于把赢来的钱消费掉,而把赚来的钱存起来。再比如,“正常的傻瓜”通常在得到一大笔收入的时候不愿意花钱,而在得到一小笔收入的时候反而容易把这笔钱花光。

不过不用担心,有对策能帮你从陷阱里爬出来,只有一个:“换位法”,发现陷阱才是更重要的。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原来就是一个“正常的傻瓜”,你就能够通过“换位法”把自己解救出来。

比如上面的第一种情况,如果发现自己弄丢了门票,在考虑是否应该再买一张的时候,用“换位法”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弄丢的是相同价值的其他财物,比如充值卡或者现金,还会不会影响你去欣赏音乐会呢?

如果丢了1000元的充值卡不会影响你再去欣赏音乐会的话,那么,即使你现在弄丢的是1000元的门票,你也应该果断地重新买一张,让自己好好地享受一场艺术盛宴。当然,如果是丢了1000元的充值卡也会让你心疼的话,你最好就不要去再买音乐会的门票了,因为两者都是等价的1000元钱。

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 第3篇

而浙江省旅游资源的丰富促使其旅游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 居民旅游休闲消费也随之增多。与此同时当收入提高, 能够用于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及倾向也越多, 旅游休闲消费已成为我省居民的经常性消费, 并已在各类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方法, 研究浙江省居民的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及旅游消费需求收入弹性, 以促进我省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 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新增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份额。居民对各类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 反映居民各类消费需求的顺序和新增购买力的投向。它是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所依据的基本指标。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如下:

这里, 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I表示新增净收入, △C表示新增消费。

2. 边际旅游休闲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

影响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倾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省居民旅游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居民收入增加, 旅游休闲行业的消费品供给丰富, 旅游消费品价格稳定则导致旅游消费倾向会相应的增加。 (2) 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旅游休闲消费倾向最终取决于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给定不变的情况下, 浙江省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 那么其购买力就越强, 对旅游的消费倾向越大。 (3) 影响浙江省居民实际收入的购买力水平和对旅游消费品的需求总量, 而且影响旅游消费品供求关系和居民对不同类型旅游消费品的需求量和倾向, 从而影响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结构。 (4) 旅游休闲消费习惯和消费预期。

消费习惯和消费预期对于人们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和何时消费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涉及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有关改革措施的出台, 浙江省居民的旅游休闲消费习惯和消费预期在不断变化的, 从而引起浙江省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

3. 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

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是用来衡量在价格等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仅当收入发生变动时, 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通常把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消费者收入变动百分比叫做需求收入弹性, 其含义是消费者收入变化百分之一, 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它反映了各类消费需求关于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需求收入弹性EI的计算公式是:

这里, I是消费者的收入, Q代表需求量。△Q和△I分别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和消费者收入的变化。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 不同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 我们将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 但小于1的商品称为必需品;而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的商品称为低档品。

4. 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因素

浙江省居民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因素受到了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不同的收入水平带来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对其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

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是建立在不同的收入水平基础上的, 浙江省居民收入的每一变化都会引起旅游消费品需求的变化。同种旅游消费品, 由于处于不同的消费结构中,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就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对于高收入群体, 收入增加, 对昂贵的旅游消费品的需求增加迅速, 对低档旅游消费品的需求仅有微小增长, 如:出境出国游览和到国外度假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 而坐公共汽车旅行等方式的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对于低档旅游消费品而言, 随着收入的增加, 旅游消费品的需求量降低。对于高档旅游消费品而言, 随着收入的增加, 旅游消费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4.2 旅游休闲消费品的价格比例对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

虽然我们往往在分析需求收入弹性时是假定价格比例保持不变, 但价格比例的原有水平对货币收入变化引起对消费品的需求产生的弹性显然是有影响的。

4.3 不同的旅游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对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

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对人们的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人的消费需求行为是个人特征与环境互相作用的产物。个人消费心理会影响其认识、评价旅游消费的环境, 以及持有的决策标准, 从而影响其旅游消费决策;而消费习惯往往存在一定的消费需求惯性, 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

另外, 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因素、职业构成均对需求收入弹性有一定的影响。

5.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概况

5.1 收入与消费情况

2002年以来, 浙江省旅游休闲产业作为休闲行业中的重头部分, 其经济逆势向上, 国内旅游持续快速增长, 入境旅游保持稳定增长, 出境旅游延续强劲增长态势, 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旅游业整体实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产业结构也变得更为优化, 发展基础得到了夯实, 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 其发展较为快速。

2014年, 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73312.81元,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393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8.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373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10.7%, 连续28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以人均GDP为重要指标的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 为全省旅游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和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的数据, 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浙江省2002年至2014年居民收入和旅游休闲消费的增长率, 见表1。

数据来源:2002-2014年统计年鉴、浙江旅游统计便览

由上面的表1和图1可知, 2002-2014年期间, 浙江省居民的收入水平一直在提高, 从2002年的8003.67亿元的收入, 跨越到2014年的40153.5亿元。体现了经济不断发展下,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 我省居民的旅游总消费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5.2 浙江省居民边际旅游休闲消费倾向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公式MPC=△C/△I, 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I表示新增加的净收入, △C表示新增加的消费。我们计算出2002年至2014年浙江省居民边际旅游休闲消费倾向MPC的值, 见下表2。

注: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需求收入弹性公式得到

由上表2和图2可知, 从2002年至2014年浙江省居民边际旅游消费倾向是一个波动上升的状态。尽管出现了几次下滑阶段, 但总体而言边际旅游消费倾向是上升趋势的, 从2003年的3.34%最终达到了2014年的29.57%。而由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可知:它是居民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份额。图2中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随着收入的增加, 浙江省居民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份额在不断上升。这体现了我省居民新增购买力的投向:对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5.3 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

根据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由上表2和图3可知, 从2002年至2014年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波动幅度较大的状态。旅游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只有两年是小于1的, 其他年份该值均大于1, 且总体旅游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走势也是逐渐上升的态势。而由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可知:在价格等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仅当浙江省居民收入发生变动时, 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对其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较大的。即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关于收入变动是较为敏感的。

6. 结论

由上述分析而得, 当前浙江省居民的边际旅游消费需求倾向较大, 随着收入的增加, 我省居民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旅游消费的支出在不断上升。这体现了浙江省居民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其对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而且旅游消费收入弹性也偏大, 即消费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 因此在促进经济、增加浙江省居民的收入的同时, 也需合理地调整浙江省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 以使其有效地刺激消费, 拉动内需。

7. 相应措施和对策

根据上述结论, 针对浙江省目前居民旅游边际消费需求倾向、旅游消费收入弹性都偏大的情况, 应考虑以下政策取向, 以合理发展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第一, 在提高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 也应该引导浙江省居民合理进行旅游休闲消费, 对各项旅游消费品合理性消费, 并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优惠。对涉及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支出的有关改革措施, 尽快使其到位, 减少浙江省居民对未来旅游消费市场的预期的不确定性, 从而保证浙江省居民理性地进行各项旅游休闲的消费。第二, 根据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动趋势, 调整旅游休闲产业的结构和产品结构, 满足浙江省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第三, 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同时, 要加快其配套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譬如与旅游休闲消费涉及的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消费需求增加较快, 应大力发展与此有关的交通、文娱用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

摘要:根据浙江省2002-2014年的相关数据, 以旅游休闲行业为研究对象, 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对浙江省居民的边际旅游休闲消费倾向及旅游消费需求收入弹性进行了相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浙江省居民旅游边际消费需求倾向和旅游消费收入弹性都偏大, 这揭示了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特征和变动趋势。研究浙江省居民的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及旅游消费需求收入弹性, 对于制定各项经济政策, 调整旅游休闲产业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引导我省居民合理消费旅游消费品,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白酒消费进入休闲时代 第4篇

客观地讲,白酒的调整不仅受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是行业自身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深层矛盾的结果,是行业内部问题的爆发。

严重跑偏的白酒消费

奢侈化 无论是“三公”经费不透明,还是税费制度、土地管理、金融管理、财政划拨、行政审批等各种政策存在的“公关灰洞”,催生了活跃的政商交际和政商消费。白酒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主要是不断扩张的政商务消费支撑,并受面子消费“绑架”,无节制地集体攀高价、追涨,使一些高档白酒成了奢侈品,有的甚至通过高定价无理由地做成了奢侈品。

权贵化 大众白酒消费跟从官商消费,品牌推广紧盯权贵人士,以其为核心消费者,为第一公关服务目标,量身打造高价、权威感的产品。在经济快速发展、贫富两极分化、民众心态浮躁、道德震荡重构中,社会开始挣扎转型。

庸俗化 从“曲水流觞”到“两人对酌山花开”,从“举杯邀明月”到“劝君更进一杯酒”,自古以来传承礼仪、表达自我、活跃氛围、增添情趣、沟通感情的饮酒,却在近十年的政商交际中被异化为一种庸俗的“表忠心、求人、媚上、巴结权贵、胁迫他人”的行为。是否“喝高”、“喝倒”成为检验主人真诚不真诚,领导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的标尺。

一位公务员曾无奈地说:“领导让你喝,喝了不一定提拔,不喝就永远也不可能提拔!”一位老板说:“甲方领导说,干了大杯,明天就付款,拼了命也要喝的!”一位地方领导说:“干一杯拨款1000万,你说喝不喝?不仅喝,还要多喝!”在官商交际大潮裹挟和引领之下,当今的社会生态与我们倡导的“三观”严重跑偏。

改革深入,消费回归

尽管高端白酒消费下滑,行业发展减速,但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逐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经济蛋糕切分开始向普通民众倾斜。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将逐步增强,对大众消费将是个长期利好。白酒正在回归大众消费。

未来的社会开放性和透明性增强,政府审批事项会大幅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减少、求人频次减少。在民众民主监督意识的逐步强化、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自媒体发展的形势下,公务消费必将逐步压缩、规范。

白酒的“权贵公务消费时代”、“奢侈化时代”将终结,白酒消费正在回归本质,回归价值,回归大众主流消费,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将开启白酒休闲消费为主的新时代。

休闲消费正迎面走来

自古白酒的消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官场政治消费,如杯酒释兵权、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一类是休闲消费,如曲水流觞、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两人对酌山花开,而休闲消费又一直占比较大。

酒是人性的释放,是文化的灵感之泉。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杜甫,没有酒就没有苏轼和竹林七贤,没有酒就没有王羲之和《兰亭序》。

随着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民主发展推进,人们思想将更加活跃,个性更加张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休闲身心,放牧心灵。亲朋好友,非功利的休闲聚会大幅增加,饮酒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需要戴面具,而是一种享受和释放,是一种交流,是休闲的一部分。就像英国人喝威士忌、法国人喝葡萄酒(香槟)、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德国人喝啤酒一样,就像我们今天聚在一起一人点一杯咖啡一样,喝酒不再需要察言观色,不再需要拼胆量和身体,不再需要斗智斗勇,而是一种休闲消费,只同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爱好有关。

“85后”、“90后”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及随后而起的“00后”等新生代,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中成长,在汹涌而至的自媒体浪潮中成长,在中西碰撞交融中成长,很多人受过西方学习教育和熏陶。他们将更注重自我,更关注价值,注重个性释放、休闲和生活质量,更善于驾驭新兴的自媒体。他们更在意尊重与平等,对权贵的崇畏之心大幅下降,不爱求人、爱维权,国家和社会将在他们这一代中更加开放和包容。面对这些新生代,我们加倍关注消费者,关注价值,关注他们的喜乐、孤独、激情、彷徨和梦想,与之互动共鸣,给他们一个消费的理由。

在白酒行业当前的困境下,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应对政策等外部环境带来的现时困难,更要研究变革将带来的深层次影响,研究消费者的未来变化和今后的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并积极调整,抢抓消费变革带来的新机遇。

贫富差距的缩小,中产阶级的增加,社会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中产阶级成为主流,知识、财富、意识形态、生活价值观等,也要经过碰撞、迷茫、重构,形成具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特色价值观,追求“有尊严、有质量的自我生活”,消费开始进入休闲时代。随着橄榄型社会的到来,白酒休闲消费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渐行渐近。

我们该着手准备了! 编辑:王玉spellingqiu@163.com

国内外休闲研究现状论述 第5篇

关键词:国内外,休闲,现状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01)

(School of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Jiangxi Nanchang 330001)

综观人类对闲暇的关注,可以将目光放到人类发展的早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闲暇做过系统的研究,认为“闲暇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为了闲暇而进行的教育才是崇高的、真正的教育。”而在我国古代《学记》中也有精辟的论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居学就是相对正业而言的,就是指在家休息时的学习,即闲暇课程)。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研究之后,惊人地发现“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1)由此也可看出很早以前及一些伟人对于业余或者说闲暇时间的重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一度更多的关注是科技的进步,忽视个体在闲暇时间的生活。进入20世纪20年代,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又重新关注闲暇并将其与教育联系起来,由此产生了闲暇教育问题。

我国不少知名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有关于闲暇的论述。比如陶行知在谈到他创办的育才学校的经验时指出:“……要养成儿童之自我教育精神;除跟教师学外,还跟伙伴,跟民众学,走向图书馆去学,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习……为了加强养成儿童之自我教育精神,育才学校每日给予儿童相当的时间,作为自由思索与自由活动的机会。”(2)

1 国外研究现状

1.1 教育角度的研究

较早开展闲暇教育理论和实践并取得具有代表性成果的国家是美国,它将闲暇教育作为学校课程设置并进行教学实践。早在1918年,美国在教育目标中提出,要通过闲暇教育使个人“从其闲暇之生活中获得身心之休息与愉悦,并充实其精神生活而发展其人格。”随着对闲暇教育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以里查德·克劳斯为代表的娱乐科目派。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学校的具体娱乐科目和活动上,如音乐、体育、游戏、戏剧、舞蹈、绘画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娱乐技能。克劳斯有关闲暇教育的著述很多,相继出版了娱乐科目派的代表作:《消遣与学校》(1964),《今日消遣:科目计划与指导》(1966),《现代社会的消遣与闲暇》(1978年第二版)等。

另一种观点是以琼·曼蒂和奥杜姆为代表的闲暇教育过程派。此观点产生于六十年代中期,并在七、八十年代广为流行,发展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闲暇教育理论。这一派强调闲暇教育更应重视确立闲暇价值观和闲暇生活方式,希望构建统一的、综合的闲暇教育模式。他们认为,教会人们确立自己的闲暇价值观,比利用闲暇的技能更加重要,因为它支配着一个人对闲暇生活方式的选择。确立人的闲暇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闲暇教育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人获得了对自我、闲暇以及闲暇与他们自己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一派的文章,著作很多。最重要的有两本:《闲暇生活教育》(1966年版,1977年第二版),《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1979)。(3)

综合有关资料,不难看出国外对闲暇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闲暇教育的价值与目的、闲暇教育在学校实施的障碍、闲暇教育实施的支持系统等问题上。

1.2 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闲暇是被当作工作的对立面来研究的,经典的模型是消费者考虑税收、工资率等因素的劳动和闲暇交易模型(Labor-Leisure Trade Model)。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于闲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闲暇经济边界的确定和规模的衡量;(2)分析闲暇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经济部门/产业的关系;(3)闲暇经济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和产业政策确定;(4)闲暇企业/组织的管理。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西方从事闲暇研究的学者不仅在闲暇学理论与学科体系研究方面多有建树,在闲暇经济、闲暇服务等领域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闲暇效益研究成果大多出自于以下的学者和团休:贝维德赖弗,约B卢密斯和理查德B华尔希霍华德廷斯里;北美闲暇研究会(1995),加拿大公园与闲暇学会。此外美国闲暇与公园协会等组织也对闲暇效益有较多的研究。

2 我国对闲暇的研究

2.1 教育学角度的研究

我国早在2000年前学记就曾有精辟的论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近代对闲暇教育的研究可见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张新平于1987年1月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关于闲暇教育的几个问题》是我国近代可查的研究闲暇教育的文献,随后我国理论界展开了积极的探索。1995年5月6日我国双休日制度的实施,曾一度把闲暇教育的研究推向了高潮,这从1995-1996年大量关于闲暇与闲暇教育的论文就可以看出。但遗憾的是坚持深入研究下去的人很少,1997年以后,闲暇及闲暇教育研究的论文就不多见了。笔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闲暇教育及其研究在中国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史命或已过时,而是中国的社会没有给闲暇教育以应有的重视,没有对闲暇教育的理论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学校教育也没有给闲暇教育以生存的空间。

现在国内最初对闲暇教育的研究是从时间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往往将它命名为“闲暇教育”,也称“余暇教育”或“休闲教育”,是指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闲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女士从内容上对闲暇教育进行了概括,认为它包括智力的,肢体的,审美的,心理的,社会经验的;创造性地表达观念,方法,形状,色彩,声音和活动;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的经验;社会参与和表达友谊,归属和协作;野外生活经验;促进健康生活的身体娱乐。

总结起来,我国闲暇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闲暇教育研究的缘起。和世界关注闲暇教育的原因相同,我国开展闲暇教育研究也是由于新工时制的实行和教育改革,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有必要通过闲暇教育使人们合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

(2)闲暇及闲暇教育的含义。对于闲暇的含义,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闲暇即闲暇时间。认为闲暇时间是人们除了:同职业活动直接有关的时间(工作时间,工作往返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照料家属和抚养教育子女时间,满足个人生理需要时间(个人卫生,睡眠等)以外,剩余的、可供个人自由支配,按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研究者还认为马克思把时间划分为“工作时间”和“自由时间”,这里说的“自由时间”是相对于“工作时间”而言的,除去前三种时间就是人们的自由时间。

对于闲暇教育,主要的观点有:(1)闲暇教育即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教育。(2)闲暇教育指的是人们有价值的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包括由他人传授有关的各种闲暇活动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念和态度,和通过个人独立思考,评价和做出自己的闲暇的选择,决定和行为。(1)

(3)闲暇教育的意义。研究者们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进行了阐述。(1)通过闲暇教育,增长人的体力,智力和技能,陶冶人的情趣,提高人的伦理道德素养,进而能够充分、自由、全面地创造并占有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成为一名现代意义上的文明人。(2)(2)人们在闲暇时间中一方面得到充实、发展,又为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闲暇教育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闲暇时间愈多,愈需要理智,愈需要教育。(3)

(4)闲暇教育的任务和内容。(1)树立科学闲暇价值观。(2)培养科学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和人们自主选择闲暇活动的能力。(3)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主动的创造精神。(4)发展人的志趣,才能和个性。如闲暇教育既不能忽视大学生正确闲暇价值观的确立,又不能忽视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闲暇教育,既应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念,也要在符合个性需要的前提下,向他们传授一些有效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技巧。(4)

(5)闲暇教育的实施途径。(1)成立专门的闲暇教育部门。(2)开设专门的闲暇教育课程。(5)(3)结合学校教育,将闲暇教育的理念渗透于各个方面。(4)发挥传媒的宣传指导作用。(5)发挥社区功能。

2.2 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于光远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诊断“闲暇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马惠娣在“21世纪与休闲产业、休闲经济、休闲文化”一文中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密切相关的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一般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影视、交通、旅行社、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于光远、马惠娣的论述为促进休闲经济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张广瑞、宁瑞认为,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地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惯常生活事务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休闲活动的实现往往要依赖对产品,设施和服务的消费,而这种消费性活动是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进行的对较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是以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为前提的。

参考文献

[1]刘翔平,丁玎.现代学生心理问题与闲暇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4).

[2]黄秋萍.关于我国实施闲暇教育的初步构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6).

[3]张干,王屏雨.指导学生利用好闲暇时间[J].教育导刊,1995,(07).

[4]凌健,郭峰.信息化社会对闲暇教育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1,(01).

[5]柯雅婷.闲暇教育:当今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6]张家勇.当代中日青少年生活状况比较[J].青年探索,2000,(06).

[7]严春萍.关于家长与小学生闲暇教育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S1).

[8]李迎生.闲暇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J].社会学研究,1991,(03).

[9]陈乃林,孙孔懿.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闲暇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0,(02).

[10]关健.中学生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11]黄文琴.论学校的休闲教育[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议休闲消费行为 第6篇

一、休闲消费行为现状

(一)休闲消费观念依然陈旧

休闲观念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发展休闲经济为时过早"、"全国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达到小康水平,重点是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发展休闲经济",认为休闲消费行为是玩物丧志,从而限制某些休闲产业的发展。很多人平时喜欢做一些家务或者加班,人们的休闲观念淡漠、休闲方式单调、休闲活动是被动和低层次的。现在年轻人的休闲方式也比较单调,常见的模式有:玩手机、打游戏。当前的休闲行为中,人们选择休闲活动的余地也很小,休闲消费行为的花费也不高,人们都忙于工作和生存需求无暇考虑休闲消费。

(二)休闲消费行为低层次化

看重消遣性娱乐性的休闲消费行为,轻视智力性发展性的休闲消费行为。像逛街、看电影等休闲活动较多,发展和提高素质的看书、读报等较少;看重非自主性的休闲消费行为,轻视自主性的休闲消费行为,而且当前的休闲消费行为主要有炫耀性消费、攀比性消费,以非自主性休闲消费行为为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玩手机刷朋友圈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消遣方式。

(三)休闲消费行为的差异化化明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受到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我实现以及国外休闲消费行为的影响,个性化趋势日益突出。当前休闲消费迅速升温,休闲消费行为多种多样。人们的休闲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差异性,年轻人的休闲消费行为主要是电玩吧、电脑游戏、体育活动、旅游活动等方面,女性的休闲消费行为主要是在美容、服装等方面,白领阶层的休闲消费行为主要是在旅游度假、时尚刺激类、摄影等领域。价值观和休闲时间都会影响人们的休闲消费方式,自然的、能体现人们个性风采特点的休闲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

(四)休闲产品比较单一,休闲支撑系统不完善

当前社会提供的休闲方式比较单一。人们的休闲体验会受到休闲服务、休闲设施的影响。这几年的长假,我国居民的休闲消费行为需要越来越受到休闲服务与休闲设施的影响。社会只有提供创新的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才能满足人民休闲消费的需求。在休闲消费过程中,屡屡出现不好的休闲消费行为,这是我国休闲消费行为的支撑系统不完善的原因:也是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良好的政策引导。休闲消费活动的相关的设施和服务也不到位,以至于出行买票难、吃饭住店贵、道路拥挤等问题频繁见诸于报。

二、休闲消费行为的作用

(一)休闲消费行为的社会文化作用

休闲消费行为具有文化功能。尹世杰教授说:"艺术享受和旅游,都属于闲暇消费,都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科学的、健康的休闲消费行为,能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人们外出旅游度假,游览河山美景,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人们都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真谛也在这里;读书、听音乐、参观博物馆以及各类科技知识馆等能够拓展素质,增长知识。科学的、健康的休闲行为,可以显著地减少一些社会问题。一个国家、地区、城市以及社区等的凝聚力和社会性休闲行为的开展息息相关,休闲行为也有助于提高文化与历史意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更好地形成和谐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环境。

(二)休闲消费行为的经济作用

休闲消费行为具有扩大国内需求、刺激国家消费、拉动经济提质增效的功能。休闲消费行为是经济活动的一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经济运行与它有着巨大的关系。宏观来看,休闲消费行为能够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收入;能够增加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带动休闲消费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微观来看,积极健康的休闲消费行为能够调整情绪、增加活力,从而激发人们的创新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热情和效率,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休闲消费行为有促进环境改善的作用

休闲消费行为的普及会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增加对环境的投入力度,加强环境的治理,休闲消费行为体现为优化环境的动力。如今,各国都相应的保护自然生态的发展,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目前,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重视休闲消费产业的发展。

三、休闲消费行为的对策

优质的休闲消费行为,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发展我国居民休闲消费市场,必须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居民休闲消费观;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休闲消费能力;加强创新,提高休闲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

(一)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居民休闲消费行为观念

有些人存在休闲消费行为就是玩物丧志、休闲消费行为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消费观念,所以休闲产品企业要培养人们的休闲消费意识,人们的休闲消费行为可以通过休闲消费时尚的方式来引导。根据人们休闲消费行为的特征和需求特点和休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来创新休闲产品的体验感,从而影响人们的休闲消费观念。政府也要加强休闲消费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和引导休闲消费市场的良性循环;同时政府要加强休闲行为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休闲功能的休闲产品并改善休闲消费环境,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

(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休闲消费能力

休闲消费行为的产生以居民收入水平为保障。研究表明,国内旅游度假作为休闲消费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高度相关,因此有效增加休闲消费行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首先,提高居民的基本收入,提高人们的休闲消费能力,让人们有更多的钱去“享受”,使休闲产品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们;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税收和转移支付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市场机制对社会保障的调节作用,来提高人们的休闲消费能力。

(三)加强创新,提高休闲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

休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关键在于创新,人们需求的休闲产品和服务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个体的特征,并且应当立足于休闲消费者对精神享受的强烈需求、居民休闲消费的现实条件等。而且目前全球正处于由理性消费时代向体验消费时代迈进的过程中,因而,只有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的休闲产品才能刺激人们的消费。创新的休闲产品和服务不只要引领休闲消费的时尚,更要有独特的休闲消费体验。因此一方面要创新休闲产品和服务,提升休闲产品和服务的情感体验,使人们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要创新休闲产品和服务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是独特的精神享受。

四、结论

试论体育休闲消费的发展 第7篇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1]而早在2003年,国家统计局根据联合国对世界产业划分的标准,重新制定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首次把体育产业和文化娱乐业结合在一起,统称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对体育产业新的划分和界定,说明体育休闲与消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已得到政府管理层的深刻认识与认可。然而,随着体育休闲与消费的风起云涌,在消费的人群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玩得很“严肃”、很“敬业”也很“昂贵”的人,他们可能是钓鱼高手,可能是网球健将、也可能是高尔夫迷,……这些现象表明,居民的体育休闲活动已经高度分化,花费也大大增加,专业化趋势正在形成与蔓延。

2 体育休闲消费在当代中国的兴起

可以说,休闲消费文化的兴起,构成了我国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它是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改革开放是中国休闲文化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人们的基本需求是确保生存,特别是衣食的充实,大多数人没有充分的闲暇。“从产业经营看,几乎都是个体规模;从价值观看,人们把休闲仅仅看成是辛苦劳作的逃避与补偿。”[3]而自此之后,随着国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生活的休闲化趋势日渐明朗。 “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在休闲时所从事的活动总是要与花钱联在一起,或者花钱成为休闲的必要条件,或者花钱本身就是休闲的表达方式。”[4][5]休闲供给体验化、货币化的结果,使得体育休闲需求的满足方式,也越来越从自发活动转变为一种付费的体验活动。可以说,体育休闲已经从一种低层次的活动(如恢复体力、消遣),变成了具有补偿功能和解压功能的活动。

3 体育休闲消费专业化的表现

作为肢体活动的体育休闲消费与其他休闲方式相比,在知识的获取、运动技能的习得以及场地设施的要求等方面都呈现出日渐专业化的趋势。社会学家H.布莱恩特(Hobson Bryant,1979)研究发现,人们在从事一种休闲活动时,会经历几个程度不同的专业化阶段(stage of specialization)[7]。在初始阶段,人们是初学者,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不会有多大的期望。有些人满足于这个阶段。当人们决定做得更漂亮些时,就会开始一个学习的过程。人们开始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挑战,并且,对成功的证明也开始变得重要起来。在专业化的第三个阶段,一个人会成为某项活动某些方面的专家,也许会成为一个垂钓高手。最后,在专业化过程的最高阶段,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会同这项活动联系在一起,人们会爱上这项活动本身。

3.1 体育休闲知识获取的专业化

从人的主观因素方面来看,很多人认为,休闲活动所带来的深刻体验才是真正而持久的幸福。“当事者在受到无聊的驱动时面临着选择,而他们的选择受到自己的技巧储备的限制。”[8]赛托夫斯基说:“人文教育最主要的训练是消费技巧,为享受各种刺激做准备。”“享受新奇需要必要的后备,熟悉一些东西,使之不太新奇。没有一种规范,就没有新奇带来的刺激和欢乐。”[9]无论是“消费的技巧”还是“必要的后备”,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必需的技巧。

3.2 体育休闲消费所需硬件设施的专业化

除了具备专业的休闲知识外,人们在休闲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所使用的设备和场地等硬件设施,对物的重视使体育休闲消费身价不菲。[10]散落在街头的美式台球桌和高级休闲中心的斯诺克台球桌虽然就具体的活动内容、功效而言无大的差别,但球桌连同整个活动环境构成了不同的活动体验;高尔夫球运动也因其特殊的器材、场地构成了自己特殊的体验。

4 体育休闲消费专业化的动因探源

体育休闲专业化的出现有着各种深刻的内因。从经济层面看,这种“专业化”现象最具备美国经济学家凡伯伦所说的那种用于炫耀性消费的奢侈品的特点。它们是权贵的专用品,连明星都用它们,因此是高贵的象征;他们极其昂贵,多远渡重洋而来,因此是财富的象征;休闲他们时需要有充足的闲暇功夫,只有不为生机而奔波的有闲阶级,才能优哉游哉地消费它们,因此是悠闲的高贵品质生活的象征;从社会的层面看,体育休闲消费与其他领域内的消费风潮一样,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正如法国学者鲍德里亚所说的那样:“财富和产品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经济系统被符号社会学系统取代”。[11]从个体层面上看,体育休闲消费不再具有被动的消极的含义,而是成为个人自我建构的手段。

5 结语

体育休闲消费是人类消费行为的一种形态,它基于传统的体育消费,又不同于传统。可以说,体育休闲消费既是对体育产品的实物消费,也包括对体育新观念、新知识、新价值等衍生物的消费。体育休闲消费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有初级阶段和专业化阶段,尽管初级阶段很难予以界定,但专业化的阶段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的精神感受和心理体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体育休闲消费专业化的兴起得益于人民大众普遍的有钱有闲及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得益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体育休闲消费专业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对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人的自身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是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合理性体现。同时,也应当看到,它的合理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否定力量与之同行,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性、法律性力量对其予以监督和制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消费与休闲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催生了体育休闲消费的出现。这是一种伴随着对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消费类型,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当今的体育休闲消费中出现了专业化的趋势,并伴随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研究表明:社会转型为休闲群体和休闲亚文化的成长提供了结构性的条件;体育休闲消费专业化体现了城市文化中的“区隔”现象;体育消费专业化使人们在精细的社会分工中获得个人成就感。

关键词:体育休闲消费,体育价值功能,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晓康.休闲正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发展命题[N].光明日报,2009-02-17(10).

[2]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Z].2003,(5):14.

[3]徐明宏.休闲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4,125,177.

[4]杰弗瑞.戈比著,康筝译.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69.

[5]赵放.体验经济与休闲产业“体验化”经营[N].光明日报,2009-05-11(10).

[6]李文波.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一种文化与社会学的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4,(9):154.

[7]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1,161.

[8]王宁.消费的欲望——中国城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学解读[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219.

运动休闲服装消费行为调查 第8篇

服装一直以来与个体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紧密相连, 不仅可以装饰身体, 还可以显示穿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更能间接表达穿戴者的内心世界, 以至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服装消费文化。

消费者行为成为市场营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 消费者面对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是有差异的, 若能深刻、清晰认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对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具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很多学者以服装为切入点, 剖析了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朱寒宇以杭州市青少年为例, 研究该群体运动服装的消费现状、消费心理、购买行为、偏好分析等行为特征, 指出青少年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品牌观念, 同时比赛现场、产品推荐、网络等成为商品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朱宁以感知体验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例, 分析用户体验在服装陈列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以及情感表达, 明确了用户体验对服装陈列设计的重要性。

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3年天猫双十一期间仅运动类运动休闲服装的销量达到惊人程度, 排名第一的阿迪达斯在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金额超过7, 000万元, 成交人数达24.2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最少的特步也有470万元的成交额, 交易人数达3.6万人, 且均同比有一定增长。因此, 研究休闲服消费者行为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 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使用问卷调查法, 采用街头拦截的方式, 以学者所在城市市民为对象开展。发放问卷1, 100份, 回收970份, 有效问卷750份, 有效率77.3%, 其中男性367位, 女性383位, 年龄主要集中在16~40周岁区间段。

调查使用的问卷有三个部分构成, 即甄别部分、个人信息、消费行为。其中, 甄别部分将从调研时刻止, 一年内未购买过任何运动休闲服装被调查者排除, 个人信息主要包含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和平时零花钱等, 消费行为部分包含购买品牌偏好、诉求重点、对商家不同促销行为的反应等内容。

(二) 数据处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均为封闭问题, 使用IBM公司旗下SPSS22.0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被调查者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的样本总数为750份, 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16~30周岁, 年收入主要集中在1.5万元至5万元。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与运动休闲服装的目标顾客群定位非常吻合, 同时他们处在个人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经济收入相对比较低。

(二) 选择运动休闲服装最看重的因素。

(表1) 影响消费者购买运动休闲服装的因素是很多的, 笔者就款式、颜色、价格、舒适合体、广告影响等常见因素向被调查者进行了询问, 发现排在前三位的因素为:款式、价格和舒适合体。从表1可以看出, 运动休闲服装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很高的相似性, 即消费结构多样化、个性化, 消费追求前沿、时尚, 从众攀比, 消费相对集中等特征。

(三) 购买牛仔裤、休闲外套、毛衣和休闲裤的价格。

(表2) 从表2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消费者对休闲服中的牛仔裤、休闲裤、休闲外套、毛衣的消费档次。我们可以将价格档次再合成三个档次分别是:低档 (150元以下) 、中档 (151~300元) 、高档 (301元以上) 。其中牛仔裤消费以中档及以上为主, 占样本总量的百分比依次是75.8%;休闲外套表现出“两端少, 中间多”的特征, 中档占样本总量的百分比达到72.6%;毛衣以中档为主, 占样本总量的78.9%;休闲裤以中高档为主, 占样本总量的83.7%。从分析数据看, 可以发现消费者对这四类服装的价格接受能力较高, 中高档水平明显居多。为此, 运动休闲服装销售企业可以根据这样的购买价格对不同类型的运动休闲服装进行定位, 并制定适宜的价格策略。

(四) 信息获取途径。

当前年轻消费群体都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 对外界信息的接受程度和渠道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运动休闲服装销售企业而言, 如果能准确地知道目标顾客的信息获取特征, 无疑会对企业的市场营销产生积极的影响。 (表3)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 休闲服的消费者信息的来源前三位分别是店铺广告、互联网和电台广告。年轻消费群体出生在网络背景下, 故互联网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 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互联网。通过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电话访谈, 得知他们的收入水平虽然不高, 但部分人得到家人的经济支持较大, 个人拥有小汽车现象明显, 行车过程中听取自己喜欢的电台节目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故电台广告成为信息获取的另一主要渠道。店铺广告主要是采用在专卖店摆设品牌宣传画册或宣传海报的形式来吸引消费者, 要想使消费者在购物时留心注意店铺广告, 就必须将海报或宣传画册设计得精美, 通过店铺广告的方式来加强品牌宣传, 进而吸引大众。表5的数据给运动休闲服装销售企业重要启示, 企业促销消息与潜在消费者的有效沟通渠道为互联网和电台广告、店铺广告, 企业可以很好地利用店面的装潢、音乐、灯光、展示橱窗等要素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三、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 运动休闲服装消费者个人属性上呈现出一定特征。

通过调查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可以看出休闲服市场的总体状况如下:年龄处于21~30岁之间的消费者达到521人, 占样本总量的69.5%, 男女比例基本上各占一半。从经济收入角度看, 占样本47.2%的被调查者是没有收入的, 但仔细分析发现:收入没有过多影响他们的运动休闲服装消费。通过深入访谈, 得知这群消费者在经济上得到父母的有力支撑。在无收入群体中他们的学历层次较高, 而这些无收入青年人多数是在校大学生, 故我们可以看出休闲服的消费者基本属于年轻化、高学历、无收入的学生群体。从运动休闲服装企业角度出发, 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价值, 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 敢于追求时尚, 不受传统观念约束。所以, 服装生产企业必须在短暂时间内有迅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且注重服装设计和产品宣传。

(二) 企业营销策略制定要充分考虑因素和权重。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休闲服营销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状况如下:首先是产品价格, 休闲服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接受度处在中偏高的档次。牛仔裤、休闲外套、毛衣和休闲裤等服装消费价格都比较高, 150元以下的比例总体来说只有17%左右, 购买价格主要集中在150元以上, 表现突出的就是牛仔裤, 300元以上的仅占到23.8%。所以, 价格制定的时候, 若有良好产品质量和品牌做支撑的情况下, 高价策略是可取的。其次是消费者注重的运动休闲服装要素, 从调查结果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款式、价格和舒适合体。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具有自己的特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消费者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是:室店铺广告、互联网和电台广告。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如T恤衫, 流行速度很快, 但周期短, 消费者购买时有特别关注款式和价格。因此, T恤衫的款式新颖, 设计出众, 价格定位在100元以下比较合适。

摘要:服装对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早期的保护身体过渡到当前成为展示自我的重要途径, 通过服装消费行为研究已成为认识消费者心理活动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消费者购买不同类型运动休闲服装的价格、对企业促销行为的反应以及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等, 探讨消费者行为特征, 为企业了解消费者, 实施合理的营销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运动休闲服装,市场调查,消费者行为

参考文献

[1]朱寒宇.杭州青少年运动服装消费行为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9.1.

[2]朱宁.服装陈列设计中的用户体验.艺术百家, 2013.5.

[3]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ttp://www.ccct.org.cn/Pub/S/3557/202657.shtml.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经典案例 第9篇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的华西村依托休闲农业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示范村,其推出的“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满足了都市人们体验农家生活、追求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开辟了农家乐特色游。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自饮自娱,让城市游客不仅尝到鲜美地道的农家菜,也感受到农村和农家生活的新鲜和乐趣。这丰富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容,也为华西村提供了一个有效致富之道。

可借鉴之处:传统特色项目的深度挖掘,产品多样化发展。开展了“农家乐趣游”、“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的同时,通过住传统农舍、烧传统锅灶、用传统厨具,自钓活鱼、自摘蔬菜等方式体现了乡村特色。

2 成都:“五朵金花”

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雅称。采取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出租经营等方式,该区域的农户依托特色农居,推出休闲观光、赏花品果、农事体验等多样化的休闲农业项目,现已形成了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篙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休闲农业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成为休闲农业开发的典范。

可借鉴之处:发挥区域合作优势,突出主题产业载体,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之一就是力量单薄,无论是资金、基础设施还是所依托的景区资源,这已基本上成为每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关问题,所以在“五朵金花”的案例中,将五个村子联合起来,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区域合作发展、增加项目发展的凝聚力提供了突破口。

3 嘉善休闲农业

嘉善县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莊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并于2011年3月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可借鉴之处:休闲农业的休闲化,随着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产业转换的过程中,嘉善休闲农业将观光业和休闲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乡村旅游的与时俱进开辟了一条道路。

4 贵州余庆白泥坝区现代农业旅游规划

余庆地处黔北南陲,系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四地州(市)的结合部。北与湄潭,东与石阡、凤冈,南与黄平、施秉西与瓮安接壤。北部、中部为乌江河谷阶地,县城所在的白泥盆地,是贵州省著名的万亩大坝之一。规划区紧靠余庆县县城,白泥万亩大坝是贵州省19个万亩大坝和全国100个万亩大坝之一,是余庆县粮食生产的主要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

可借鉴之处:水资源是开展休闲农业不或缺的资源之一,流动的水能有效地带活乡村旅游,让乡村充满活力;亲水性的旅游项目,更容易让游客体验最为原始的乡村生活场景。所以本次设计充分依托余庆县自身的山、水景观特色,充分挖掘和提炼地段中的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有机的设计使人在规划区中充分感受到山、水,突出山、城、水、绿交融的生态格局,从而形成深刻的旅游印象。

随着中央连续多年出台一号文件,休闲创意农业已成为一种趋势。据统计,2014年全国各类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10.5亿人次,营业收入3 600亿元,带动4 000万农民受益。“十二五”期间,我国休闲农业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 %以上,到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市场规模将接近5 900亿元。也就是说,2015-2018年,将是休闲农业疯赚盈利的黄金年。

(摘自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2016-10-11)

休闲农业消费优化的基础与策略 第10篇

1 休闲农业消费优化的产业基础

农业市场经营者要想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就必须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 在发展过程要敢于创新, 为广大消费者提高各种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实现休闲农业消费的优化升级。

休闲农业的农业发展优势, 相较于传统农业, 新型休闲农业的发展优势很明显。众所周知, 传统农业模式功能较为单一, 消费者只能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农业产品以及工业原料等。而现代休闲农业是一种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 它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娱乐、休闲、度假、观光、农耕体验以及农业文化教育等功能[1]。符合现代人们的旅游需求目的。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和大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 每个人内心深处多多少少都存在向往回归自然的本性, 愿意去接触亲近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于长期生活在社会压力下的城市居民, 当生活物质得到满足后, 他们就会想着去追求户外体验生活, 休闲农业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满足现代人们的多层次需求。人们在休闲农业生态园区, 不仅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还能够实现自我的各种需求。

2 实现休闲农业消费升级的主要策略

1) 政府部门要努力创建出和谐有利的环境。国家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性, 它能够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 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因此,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者的优化指导, 与经营者进行密切的交流与沟通, 根据他们的需求合理的制定相关激励政策, 保障休闲农业和谐稳定的发展。政府要充当好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关系,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双向服务, 努力创建出有利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实现休闲农业消费的优化升级[2]。

2) 休闲农业经营者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创新。休闲农业经营者要想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就必须做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调查分析工作, 要根据消费者的服务需求, 有针对性的设计农业产品。

3) 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经济市场消费者在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 不能一味的追求物质生活, 而忽视了精神文化需求、情感体验以及健康生活, 增加经济收入和存款并不是一定就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3]。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懂得劳逸结合, 在快乐中工作生活, 要适度走出公司, 走到郊外, 去亲近整个大自然, 认识到身心健康对人们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想有效实现我国休闲农业消费的优化升级, 国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推广和宣传力度, 要合理制定颁布激励政策, 扶持社会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发展。经营者要加强与社会消费者的联系和交流, 充分了解掌握消费者的各项需求, 从而有针对性的创新经营模式,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为消费者带来满意的情感体验, 实现休闲农业的共享发展。

摘要:休闲农业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中国家政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引导休闲农业市场上的活动。休闲农业市场创造出了和谐的环境, 从而激励经营者们积极地创新, 给消费者们提供优质休闲服务, 可以促进休闲农业的消费。文章分析了闲农业消费优化的产业基础以及将进一步对实现休闲农业消费升级的主要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休闲农业,基础,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克艳, 刘芳清.都市郊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构想—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A].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2013, 6.

[2]刘彦随, 龙花楼.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进展及展望—建所70周年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回顾与前瞻[J].地理科学进展, 2011 (4) :409-416.

上一篇:蜜蜂的数学生活下一篇:基层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