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文化范文

2024-06-30

书香文化范文(精选12篇)

书香文化 第1篇

一、让班级充满书香, 将阅读变班级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背诵优秀诗文160篇 (段) 。这又如何能实现呢?

1. 建好班级图书角。

借助学校举行的特色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 让孩子随时有书读。通过献书、购书、借书创建了一个班级图书角。献书即发动科任老师和同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献给班集体;购书即发动学生捐出自己一星期的零花钱, 并把班级中平时回收废品的钱筹集起来购买新图书。借书即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一批图书, 等同学们阅读完后再去调换新图书。科学管理, 合理利用, 让“尘封”的图书“流动”起来, 使之成为师生借阅的开放港湾。

2. 保证阅读时间。

在长期的教学管理中, 我发现了学生到校的时间都特别早, 往往能提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而学生到学校之后往往是在校追逐打闹, 何不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呢?而且早上人的头脑清楚, 思维敏捷, 在这段时间读书, 能得到质的保证, 将每天早上八点半至九点之间定为自由阅读时间。每天早晨九点至九点半为学校规定读书时间, 教师不能挤占学生阅读时间, 跟班辅导。提倡午间阅读、双休日大阅读, 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3. 学会读书方法。

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 他们是没有阅读计划的, 喜欢的书看一看, 不喜欢的从不问津。看书时走马观花, 很少带着问题读, 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 而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 以及阅读能力, 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 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 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 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背诵优美片段,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 注意观察, 做到学以致用……长期以往, 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 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 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 要学到什么!

4. 规范阅读活动。

根据读书主题, 结合学生实际, 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 (讲故事) 比赛、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名著知识擂台赛、课本剧表演、阅读之星评选等各类读书活动。这样的活动, 既是对学生阅读活动的成果检验, 让学生在多形式的活动汇报的激励中获得满足感, 增强阅读兴趣, 积累阅读动机, 不断拓宽视野。同时, 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体验成功阅读的快乐。

二、让师生共同阅读, 将阅读培养成班级学风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让班级处处洋溢书香。教师更要以身作则, 带头读书, 对学生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凸显引领示范作用, 将读书亦培养成浓郁的班级学风。

首先,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才能让学生会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如果对学生阅读不加任何指导, 即使学生会去读书, 那学生大多可能会停留在看漫画, 笑话, 脑筋急转弯之类图片较多的书, 由于这样的书图片多, 文字少, 没有给学生带来实质上的帮助, 更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我利用读书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性阅读, 指导他们如何读好书。和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把自己看过的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使学生乐在其中。其次, 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是很崇拜的, 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 而且很容易模仿老师。所以, 在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自己先要“博览群书”, 至少你要看过你介绍给学生的书。这样, 你才知道这本书怎么样, 好不好, 值不值得读一读。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 利用晨读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诵经典作品, 广泛开展“走近经典”、“师生同读”、“名著交流”等活动, 指导学生读好书 (包括引导学生如何速读、精读、写读书笔记等) , 为他们指明读书的方向。建立“师生读书日”制度, 一学期集中时间读书, 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等活动。

三、让阅读走出校园, 促进阅读成为生活习惯

在大力推进校内阅读的同时, 鼓励学生在家读书,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倡导家长在双休日和孩子共同阅读, 共同提高, 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有条件的家庭可带孩子到书店购书, 拓宽读书渠道, 通过家长学校交流读书经验。父母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 (低年级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中年级阅读时间不少于40分钟、高年级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 并给予一定指导。

书香文化作文 第2篇

跟许多同龄人一样,我也喜欢读书,但是,我读的书完全由自己的喜好决定。不对胃口的,就通通把它们扔在一边,因此,我读的书又非常的单一。我喜欢读小说、散文,尤其喜欢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和《孔乙己》,每每读到它们,心里都有不同的感触。每当我读到孔乙己因偷书而被人打伤时,总会忍不住哭出声来。

读书并不在于读的数量多少,一个人一生能认真地读上几本好书比囫囵吞枣地读上许多书要好得多,就像人生需要时时回顾一样,好书也是需要不断重读的。好书是那种读后能让我们思索的书,它可以是一本故事书,一本漫画书,甚至是工具书……

我喜欢读书,喜欢在字里行间感悟和领略世界。我喜欢冰心的婉约清秀,《繁星·春水》里描绘的意境总能为我创造一种纯真感性的.世界,让我百感交集,正如书中所说:“欲语又停留。”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冰心的笔尖爱意浓浓,引导我们回归自然。我也喜欢曹文轩的清新质朴,他的文字让我感到是一种享受,他的思想让我为之心动,也让我的心思细腻了起来。我开始观察每一处细节,观察生活的美好,对未来充满信心,认识到希望无处不在。

我读书的速度很快,就好像伐木工人砍树一样利索。遇到气味相投的,定要风卷残云般地将它读完,虽说人长大了,但这“暴饮暴食”的习惯却依旧没改掉。尽管这样,有许多如雷贯耳的名著却从未翻过,是的,我知道那些书是多么有名,多么应该读,可我总是迅速越过它们,选择的是其他更容易吸引我视线的书。有人将阅读看做一块磨刀石,依靠它把自己的智力打磨得更锋利。可对我来说,阅读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本能地去寻找与自己共鸣的语感、题材、氛围、思想。我买书太缺乏计划性,打算买的是一本,却常常抱回家三四本,所以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床头始终堆着一摞书。

书香建阳 文化圣地 第3篇

我们今天倡导读书,朱熹首先是个广读博览的人。他青年时代对释道儒都有广泛的阅读和思考。而他所处的时代,佛教、道教盛行,孔子学说受冲击已显微弱,他认识到孔子的思想还是最适合中国社会,最终选择弘扬孔子学说,最大的证据就是他的《四书集注》。朱熹要从千秋书海中选出四书加以集注,本身是件很不简单的事。

我们所称的四部全书,经史子集,经居领导地位。司马迁的《史记》,知识分子们非常敬重,但居第二位。经,领导其他全部的书。而四书是领导五经的。为什么?在四书里,《大学》《中庸》都选自经典《礼记》,本身就是经;朱熹再将《论语》《孟子》与之合为一体,这无疑强化了四书的经典地位,使四书成为经中之至经。再看四书的奥义,《大学》是孔子学说的宗旨和纲领,《中庸》是孔子哲学的核心,《论语》让我们具体地看看子曰,再加上《孟子》的全部,这就构成了“孔子学说”整个思想体系。

这《四书集注》是在福建完成的,其中主要在建阳完成,建阳蔡元定是协助朱熹完成《四书集注》的大学者。蔡元定一门,历史上说他们“四世九贤,五经三注”,就是说他这一家四代出了九位贤儒,五经里面注了三部经典(《易》《尚书》《春秋》)。四书五经,朱熹注了四书,蔡氏一门注了三部经典,加起来共七部。四书五经,九部经典有七部在建阳注释并刻印成书,成为直到近代中国每个学者的必修书。请想一想,福建建阳,历史上曾经有怎样的文化辉煌。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童年随母寓居浦城,少年移居五夫,青年时在建阳结婚生子,他以“建阳籍”考生参加科考入仕。朱熹的母亲、夫人与长子去世皆安葬建阳,他本人去世也葬在建阳。究竟何处是朱熹故乡?我想,真正的故乡是他心中的中国文化。朱熹为什么对建阳情有独钟?盖因建阳最适宜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中国印刷术起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把前此千秋竹简上的中华文化刻印到书本的重要时期。建阳当时正是全国三大出版中心之一,朱熹与弟子们注释的古代文献就在建阳刻印出版成为教本。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还特别讲到建本。这激励我们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前人创造的文化辉煌,认识建本的意义非止是中国印刷技术上的发明和发展,更在于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时期,对中国文化与教育空前的传播与教化。

注释,就是往通俗化,大众化前进!这是继孔子编纂六经,将散失的上古文化找回来并通过教育传下去之后,又一次意义甚伟的文化运动。它使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更多人受教育成为可能。建阳因之书院林立,讲帷相望。来这里读书的不止是建阳子弟,而是四方学子负笈来学。福建建阳因此成为当时的大学城。自古有小学有大学,没中学,成人读的谓之大学。两宋进士以福建为最,福建进士以闽北为最,仅建阳、建瓯、浦城三地宋代进士多达1294人。这促进了建本刻书业的繁荣,天下书商贩者往来如织,建本因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而使建阳享有天下“图书之府”的盛名。建阳历史上就有“书香建阳,比屋弦诵”之称,就是说,这个屋读书,那个屋也读书,街巷里都是读书声。由于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朱熹在建阳的译注工程所造成的建阳印刷术的繁荣,及其向全国各地的扩散与传播,俨然是造成十三世纪书香中国的文化圣地。

我现在想表达的是,山东曲阜是中国的文化圣地。我曾两次应邀到山东泰安,孔子的故乡去讲《孔子与中国文化》,能深深地感受到那片土地对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那不仅是曲阜的光荣,也是山东的光荣。孔子去世一千多后,最理解孔子的人就是朱熹,他也是传承孔子和中国文化做了承前启后最为重要的工作的人。

福建建阳,历史上就有“南闽阙里”之称,意为阙里是孔子的讲学之地,“南闽阙里”将福建建阳与孔子的讲学之地并称,这是可以当之无愧的。事实上,其宽广的意义远不止是在曲阜或建阳讲学。

在中国历史上,秦焚书企图焚灭的主要是孔子编纂的《诗》《书》等文史著作。汉初并没有把孔子找回来,奉行的是黄老之学。自董仲舒建议把孔子学说找回来,汉武帝决定建太学设五经博士,由此开启了中国文化的“五经时代”。自朱熹将《四书集注》传播于天下,中国文化就开启了“四书时代”。这“四书时代”推崇的不只是四书,而是将孔子编纂流传下来的五经,乃至中华传统文化承继再造,发扬光大。北孔南朱所做的伟大的文化工程,使中国优秀的文化源远流长。面对这样的历史事实,我想说,建阳称得起这样八个字:书香建阳,文化圣地。

这不仅是建阳的光荣,也是福建的光荣。我们讲要有文化自信,这应该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弘扬我们光荣的文化传统,有利于推动书香八闽的读书工程。

今年4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两枚纪念《世界法医学奠基人宋慈》的邮票。建阳怎么会产生世界法医学之父呢?十三世纪,如果没有建阳这样的文化圣地,是不可能有宋慈这样的世界伟大的法医学家的。4月13日,我写的《宋慈大传》也在建阳与纪念宋慈的邮票同台举行首发式,这部作品是中宣部文化名家与“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资助项目,感谢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派员参加了首发式,也感谢本次海峡读书节组委会安排了参加这次读书节活动。我曾多次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讲《中国文化里的人民观》,在中央党校讲《毛泽东的人民观》,在中宣部党建网讲《孔子与中国文化》,我是福建人,尤其盼望我的家乡福建为我创造讲孔子,讲朱熹的机会,讲中国古代这些伟大的读书人,是促进阅读中国经典的重要方式。

(本文系著名作家王宏甲4月22日在福建省全民阅读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营造班级书香文化 第4篇

怎样才能把孩子从影视、漫画、游戏的兴趣拉回到文字的阅读上, 让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 平日里一有时间, 就能拿起书静静地阅读起来呢?

我想了许多, 并在班级里执行了起来, 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拉近报刊与学生的距离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拉近报刊、杂志与学生的距离, 让他们养成读报纸、关心时事、了解最新的动态的习惯, 并能从中筛选信息。另一方面, 还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有时我忘了, 学生还会提醒我该读报纸了, 有时当值日生读完后, 还有学生要补充他搜集到的信息, 主动念给同学们听。同学之间互相推荐优秀报刊, 无形中加深了对时代媒体的认识。

二、讲解《论语》, 国学滋养童心

近几年来, 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 都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 激起了中国人民重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我们教师更有义务推广国学, 宣传国学, 丰富学生的人文积淀。所以, 我利用午自习时间请同学为大家讲《论语》, 这项活动的开展, 再一次向我证明, 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他们每天在一个小黑板上写下今天要讲解的内容, 然后为大家讲解出处和含义。学生做得非常好, 讲者搜集资料, 讲得绘声绘色, 兴致勃勃, 听者不时做着笔记, 听得津津有味, 如痴如醉。国学滋养童心, 经典培育品格, 同学们读着国学经典, 懂得更多道理, 也学着做人做事的良好方法。相信不久, 我们班也会出现几个“小于丹”“小易中天”这样的人物。

三、阅读指导, 学习读书方法

学生爱读书, 还要会读书。我们班每周制定出一种主题的读书活动, 经过一周的自主读书, 我会再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指导。

目前阅读的书目有的是教师选, 也有一部分是同学们推荐, 涉及的种类很多, 比如:神话、历史、地理、励志……

阅读指导课不仅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还教会了孩子读书的方法。我认为要尽量多涉猎一些领域, 只有这样, 学生的视野才开阔, 知识面才广, 知识结构也才能逐步完整。当然, 在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我们还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交流读书感悟。比如读书交流会, 我们会针对读的故事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 或者就在学生阅读时遇到的困难时进行解决, 又或者摘抄了哪些有价值的语句, 哪些需要我们学习的技巧等。学生在同伴互助下, 学会选择性地阅读与吸纳, 从而形成他们特有的读书风格, 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空间, 提升阅读量。

四、师生共读, 营造宽松氛围

我认为师生共读是班级阅读活动中一种积极有意义的阅读形式, 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 是一种成长过程, 共读就是建立了一种拥有共同记忆的生活方式。

前段时间, 学生向我推荐阅读杨红樱的书, 我也认为儿童文学无论是它的内容, 还是它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很贴近儿童。因为贴近就更加容易让儿童受到感染, 受到影响, 也更容易从中进行学习。有专家指出:语文教师首先也要热爱甚至痴迷于儿童文学, 这样他才能大量地去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实践中提高自己对儿童文学的鉴赏力、判断力, 同时把他的这种热爱传递给孩子们。其次, 还应该加强儿童文学理论方面的学习, 提高自己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于是, 我也陪着学生一起读。在师生共读一本书的基础上, 设计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一开始是我唱主角, 向学生们了解作家的风格、特点, 喜欢她的理由, 最喜欢她笔下的那个人物。到后来已成了学生们的舞台, 他们有问有答, 有辩论, 大家聊得很畅快。孩子们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我很欣喜, 也很感动。

我不赞成让学生经常写读后感。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看书, 他们心里会有压力与厌烦, 不如让他们自由地看完一本书, 然后热烈地讨论, 交流。这才是学生自然的阅读, 发自内心的阅读。

五、家校联手, 提升读书效果

学生的大部分阅读时光在校外, 我认为, 家长、教师一定要参与到儿童的阅读中去, 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广泛而有质量的阅读。

这学期的开学, 我就专门为读课外书召开了一次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读书的重要性, 并请看书多的家长为大家传授经验。希望家长和我共同督促孩子读书, 并认真如实填写读书卡。每过一周, 我们再根据家长填写的读书卡, 评比当月的“读书星”。家长的关注不仅检查了孩子的读书效果, 还检查了课外阅读的质量。就这样, 在家长与老师的合作下,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读写结合, 师生日记传情

我们不仅要读别人的作品, 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 加强同学之间的互读习作。为了让同学们互相借鉴, 互相学习, 我们班开展了值日生记日记的活动, 把当天发生过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这也是毕业之前, 孩子们送我的礼物, 许多同学写下的日记令我印象深刻。

日记里记录了一件件班级里的开心事, 我很喜欢这种方式, 因为它能让我更了解学生, 搭建了我与学生交流的平台。

丝路文化书香社会征文 第5篇

看,那广袤的欧亚大陆上,在闪耀着星星之火的黄河流域,有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西出长安,经陇西高原与河西走廊,穿过茫茫的中亚,遇到神秘的楼兰古国,惊叹沙漠中的东方庞贝城,感受古老的游牧民族大月氏,走过跌宕起伏的

波斯帝国,发现巴格达的新月沃土,触摸感受地中海的东西文明。

我是一匹丝绸,跟随着张骞未知的西域,那里黄沙漫起,一望无际。那一抹瘦削而又坚毅的身影,在夕阳下缓缓前行。我曾不解,为什么需要历尽艰险去到未知的国度。只听闻张骞是“以郎应募,使月氏”,他身上也许是带着国家重担,身负着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的艰巨任务吧。这一路上,时常有呼啸的寒风使我瑟瑟发抖,常有漫天的黄沙迷住我的眼睛。不过,还好有瓷器兄的陪伴,还有沿途的大漠戈壁,壮观的莫高窟,更是一览玉门关的风采。我们在身着奇异服饰的人们,充满好奇的目光中,来到这里,许多新奇的东西是我们不曾见到过的……

告别了一路的奔波,告别了张骞,常记得他手执符节,英姿飒爽的的站在丝之路上,风骨凌烈,严峻而又黝黑的脸庞上双目凝视着前方。听说过了很久,他回到了长安,还带回了许多珍奇异宝,长安的百姓,也无一不因此而赞叹。

他凿空万里,两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仿佛又看见他在沙漠中的背影,一如那么坚毅,平静。

丝绸·闪耀西域古城

看,那泱泱长安,我就来自那里,我不仅拥有植物动物图纹更是有了原始的图腾,色彩丰富、绮丽多彩。诗曰:“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中西方的交融使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西合璧的艺术风采。人们的智慧在这里碰撞,人们的友谊在这里生根发芽。

辗转着我来到了古罗马,我被制作成丝绸长袍,披在凯撒大帝的身上,在剧院厂看表演时,他向臣民们展示我的华贵,贵夫人们无一不透漏出艳羡的目光。记得在古希腊时,人们在为他们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披上我们丝绸,楚楚动人,轻柔飘逸。还记得,在战场上时,锣鼓声天,而红艳艳的丝绸军旗被罗马人看到时,他们仓皇而逃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们是那时人们身份尊贵的象征,人们都因能穿上我们而骄傲,欣喜。我们的到来,欣起了一股穿丝绸的热潮。

我常感叹,丝绸之路真是一个神奇的通道,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富足与开放,同样也成为当时世界各国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她使得我们横渡欧亚大陆,拉到这里遇见许多新奇的事物。

大陆桥·重振古时雄风

如今,丝绸之路,隐约间,仿佛又呼之欲出,作为一位中学生,回顾古时岁月,展望今日。在 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这注定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重墨的一笔,正因他如此重要的作用,让人们无无法再忽视它的存在。她与中亚国家,同呼吸,共生存。希望重振古时雄风,让丝绸之路,带来新的文化与经济的碰撞。他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美好畅想,让时代的最强音在西部迸发出属于她的魅力。福泽千秋万代。

展望新的欧亚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经陇海,兰新铁路向西延伸,它是现代的“丝绸之路”。进入21世纪,“第三亚欧大陆桥”又登上历史的舞台,焕发出与日俱增的活力,无数人在翘首期盼着。

如果没有丝绸之路,我们将难以想象,历史会如何发展,人民的文明进程,又将如何演变。一条将中国封建王朝的灿烂文明传播到西方的文明之路,一条将西方的奇异珍宝,多姿文化,传播到东方的文明之路。始终在闪耀着,在呼吸着,历尽千年的文明璀璨、沧桑沉浮,丝绸之路是全人类独一无二的财富,是中国的骄傲。

且看,我泱泱华夏之光,福泽千秋;且听,华夏之声,震慑苍穹。

书香浸润校园 共创和谐文化 第6篇

和谐引书趣,书香满校园

学校精心建设校园文化,使其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让每一名学生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接受励志教育,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体味到成长的快乐。

1.搭建平台,鼓励交流

学校结合学生需求,制订读书系列工程方案,并组建读书俱乐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俱乐部成员纷纷以“读书格言”鞭策自己:“书是可以丰富自己头脑的武器,你一旦学会了运用它,就会无坚不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等于养心”……学生们以自己的格言为指导,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学校从培养教师读书意识做起,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为教师配发专业书籍,推荐必读书目,鼓励学习交流,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2.细化指导,分类要求

我校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细化指导,提出了不同要求:低年级在读书中领略精彩的书本世界,感受读书的乐趣;中年级在读书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高年级力图开展历史、地理、文学等多领域的主题读书活动,并通过自制读书卡、手抄报、壁报等及时交流读后感,提高综合素质。各年级组还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提倡个性阅读,让所有的学生融入到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3.策划活动,展示风采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读书会,以班队会形式展示成果。二年级联合中队展示的“春夏秋冬四季读书歌”,将表演与诵读巧妙结合,激励队员们珍惜四季大好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三(3)中队队员将“中国梦,我的梦”与《少年中国说》有机结合,队员的整体诵读气势磅礴,震撼全场……

学校还开展了读书节活动。活动中,“好书推介”“名篇诵读”等环节将学校读书氛围推向高潮。活动还评选出了“花儿朵朵诵读之星”“星光熠熠阅读达人”和“硕果累累书香班级”,鼓励学生们继续发扬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多读书,读好书。

和谐品书味,书香润家庭

开展亲子阅读,与家庭共成长,是我校提出的营造书香家庭的核心理念。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书香家庭的小读者,在书香家庭的熏陶中,体验读书的乐趣,成为自主阅读的主人。

家庭共读一本书是学校给父母的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选择中外经典、科普读物,采取父母给孩子朗读、孩子背诵、家人一起听录音、看视频、读电子书等多种方式。在同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交流读书体会,开发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书籍就成了分享阅读、家庭交流的平台,为父母、学生搭建了共同成长的阶梯。

在营造书香阅读活动中,家长还可以把“出书”当作激励孩子海量阅读的益智游戏。家长可以将平时读书积累的信息进行整合,围绕一个话题分类汇编,还可以对孩子的日记、周记、作文进行整理,与孩子一起制作、装帧,汇编成“书”,用“出书”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

和谐享书情,书香浸社区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校、社会的共同教育,当书香已经浸润校园和家庭时,我校又与南墙缝社区联手,打造了以科普阅读为特色的“读书进社区”活动。

在社区阅览室中,学生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专心致志地阅读;读书交流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交流读后感,为同学介绍好书;在社区新建的电子阅览室,学生们三五成群,共读电子书,尽品读书乐!校外读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节假日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学校、社区的和谐共融。

“书香校园”建设为我们搭设了启智求真的舞台,起到了净化人心、教化人性、丰富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我们通过阅读促进了师生健康成长,向社会、家长、师生传播了和谐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向优质发展。

书香文化 第7篇

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漫润书香”读书活动启动仪式感恩思源自强不息&参」y Tl���读书活动启动仪式读书节学生集体诵读励读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实施了《“浸_润书香”读书活动方案》, 确定各年级HA背诵内容, 规定每天诵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天晚修第一节课时间40分钟, 寸各班积极开展诵读活动, 做到日有所诵;^每天早读前10分钟进行经典背诵, 师生一起采取灵活方式, 巩固背诵内容。每年4月2 3曰“世界读书日”所在一周时间为学校读书节, 全校举办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每学期在学生中评选出100位“经典诵读之星”, 并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每学期开展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如新书推荐会、读书心得交流、我与妤书交朋友、好书伴我成长等;每学期出一期以读书为主"ii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每学期开展手抄报^展评、童谣创编、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S书征文比赛等活动。学校同时把读书当做教师获得智慧的ja]生存方式, 把课题当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学忮以“教学沙龙”、网络为载体, 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 并开展“四4—” (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篇教育成果作品) 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现有4项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8项校级立项小课题研究, 有94.5%的教师参与。教师们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了专业能力, 促进了专业化成长。学期读每周读校刊、校本教材手抄报展评读书卡展评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0739国内统一刊号CM46-1069/G4广告许可证琼工商广字080号定价10元

书香文化 第8篇

在高校, 图书馆建筑往往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支撑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开展, 在整个校园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但是, 图书馆的这些作用在中学图书馆建设中却很少得到体现。图书馆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门。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对学校的教学, 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管理层与图书馆服务人员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重新审视中学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使图书馆成为构建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的重要载体。

一、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

要充分发挥中学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回答了怎样发展, 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两者是分不开的, 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及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 一切依靠人, 这二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建设中学图书馆文化, 应当对上述理论进行思考, 以理论指导实践。毋庸置疑, 中学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读者群体, 图书馆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向全体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 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图书馆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向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满足广大师生对各种知识的需求。

二、精心选购不同需求的文化书刊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仅仅靠教师课堂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则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力量的第二课堂, 精心选购适合中学生阅读需求的书刊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一环。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区一般分为期刊阅览室和藏书阅览室, 在这两个阅览室中有教师阅览区和学生阅览区的划分。期刊的出版周期短, 内容新颖, 具有时效性, 信息更新快, 可读性强, 订阅成本相对较低。针对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学生课业紧张的特点, 在中学图书馆可支配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应以期刊阅览室为中心, 订阅满足师生阅读需求的期刊, 丰富期刊阅览室的刊物种类。在教师阅览区, 主要应提供各学科的教学参考期刊、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类刊物及权威性较强的文学类刊物, 另外辅以心理健康、生活情感方面的休闲类刊物, 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阅读需求。对于学生阅览区, 则应提供以丰富学生课外知识为主的刊物。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新课改的各项工作已进入到了全面实施阶段。因此, 学生阅览室的刊物应内容健康, 观点积极向上, 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其思想深度和知识性应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此外, 部分刊物最好能与各学科教学内容相联系, 这也是符合新课改核心要求的。而在藏书阅览室, 则应对原有的书籍进行登记并科学分类, 便于师生检索;同时根据原有藏书量及资金的具体情况, 补充一些适合师生阅读的经典书籍。

三、力求实现图书资源效应最大化

要实现图书资源效应的最大化, 除了以丰富的藏书吸引师生外,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调, 与各学科教研组密切联系, 变被动为主动, 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提升图书馆的育人功能。根据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图书馆可以在教务处或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设立定期的阅读课, 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每期阅读课的主题, 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简短的读书报告。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还能使学生对枯燥的课本知识产生新的兴趣、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解性的思考, 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又不耽误教学进度, 可谓百利而无一害。逢节日或国际、国内纪念日, 图书馆可以配合学校政教、团组织、学生会举行图片展、读书专题活动。如在抗日战争纪念日举办抗战专题图片展, 在国际环境保护日举办环境科技读书日,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图书馆还可以征求任课教师的建议,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相关主题开展研究报告会、读书辩论会等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并将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和社会展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的观念, 为学生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要使图书馆融入全校师生的日常校园生活, 积极有效的宣传手段也不可少。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在学校黑板报或其他醒目位置开辟图书馆信息专栏, 随时发布期刊更新信息和活动信息。同时, 定期向师生征集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并将调整结果在信息专栏予以公布。通过各种措施, 让师生对图书馆的关注常态化, 使在图书馆阅读、检索信息成为学生学习、教师备课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总体来说, 充分发挥中学图书馆资源优势的关键在于图书馆活动与各科学教学内容密切联系, 保持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活跃地位, 并以图书馆为依托, 促进教学互动, 养成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带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切实加强中学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

目前, 计算机技术、数字存储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学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及管理, 也离不开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图书馆办公室自动化、图书自动化管理、数字图书馆建设。结合中学图书馆的具体情况,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应着重于前两者, 即办公室自动化和图书自动化管理。办公室自动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上, 当前大部分中学都具备了为办公室配备计算机和网络的条件, 这方面基本上阻力较小, 容易实现。而实现图书自动化管理, 最重要的则是建立图书电子信息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系统的选择上, 首先应根据图书馆自身管理的情况, 考虑录入和检索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如界面是否科学、友好、易上手;其次则要考量数据库本身及相关软件的费用、供应商售前售后的服务质量等。数据库系统建立后, 馆藏书籍、期刊信息的编目、录入工作则应由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 不可由供货商代劳, 以便于读者检索和馆员平时的管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 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 中学图书馆建立自己的数字图书馆目前还较难实现, 但可以考虑建立与外部数字图书馆的链接, 搭建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合作平台。

五、大力提升中学图书馆队伍的素质

信息时代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应适应时代的发展, 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图书馆员工作的基础, 中学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容易使工作人员产生倦怠的心理, 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是精神文明的窗口, 中学图书馆对于教学任务、课业繁重的师生来说, 更是能让知识之风吹进校园的门户。因此, 图书馆管理层应大力提倡馆员脚踏实地, 立足本职的奉献精神, 真正做到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图书馆员自身则应树立自觉遵守职业纪律的意识, 忠于职守,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已经超越了过去借与还的模式, 向专项的信息服务方向发展。因此, 要求图书馆员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 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运用。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也是馆员提高业务素质的必要条件, 如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 指导读者检索文献等。除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之外, 馆员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服务素质, 能对读者的技术咨询、网络咨询和文献检索咨询等各种咨询进行耐心解答。

要提高馆员的上述素质, 除了馆员自身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外, 学校及图书馆管理层也应该给馆员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除了参加省、地、市组织的专题培训外, 以老带新的内部培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可以定期召开新老馆员间的座谈会, 由老馆员向新馆员传授经验, 强化新馆员的基本功。而新老馆员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取长补短, 同时激发老馆员主动吸收新知识的兴趣。图书馆员各项素质的提高将使中学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不仅有利于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更有益于促进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健康协调地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 中学图书馆在中学教育阶段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学图书馆的建设刻不容缓。必须加强和完善中学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使其与校园文化和谐发展, 为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的开展铺平道路, 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发挥中学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思考[J].今日科苑, 2009 (19) .[1]张艳红.发挥中学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思考[J].今日科苑, 2009 (19) .

书香文化 第9篇

一、农民读书学习活动现状及原因分析

农村读书学习的硬件有了, 农民朋友却没有充分利用其来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 问题出在哪里呢?

第一, 乡镇政府、村委会在职能定位上有所偏差, 不重视农村读书学习等文化活动。乡镇政府、村委会热衷于抓经济建设, 源于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 各地普遍重视经济性、生产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而对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甚少。在政绩目标考核驱使下, 地方政府更愿意将资金投向政绩工程、门面工程, 以致严重过剩, 资源浪费。而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和日常生活接近的农村公共产品却供给意愿不强, 无论是总量、质量还是结构, 都严重落后。

第二, 因为地方政府、村委会不重视, 致使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 人员老化, 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陈旧。比如, 苏北有的地方文化站人员工资待遇至今未能落实, 上访不断。

第三, 缺少切实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从而使农村基层读书学习活动开展不起来。“从调研情况看, 苏南地区的县 (市) 对农村文化工作基本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体系, 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站年初有指标、年终有考核;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苏中、苏北地区, 农村文化工作只能靠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 书记、镇长重视农村文化工作的, 即使是年财政收入只有400多万元的乡镇, 文化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不重视的, 年财政收入3亿元的乡镇, 文化工作也处于无声无息的状态。”———《关于江苏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 文化活动相对贫乏, 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以改变。”

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策略

(一) 乡镇政府、村委会要高度重视,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读书学习活动网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以乡镇为依托, 以村为重点, 以农户为对象, 发展县、乡镇、村、家庭为主线的读书学习活动设施和场所, 构建农村读书学习服务网络。实现县有图书馆, 乡镇有综合图书站, 行政村有图书阅览室, 农户家庭有农家书屋。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 和市图书馆接轨。

(二) 创新、激活文化站、图书馆等体制机制。

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考核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 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纳入对乡镇、村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 要像考核GDP那样量化农村文化建设指标, 要像抓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那样采用“一票否决”的力度抓农村文化工作, 加强乡镇文化站、图书馆、村文化室、图书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江苏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 不断更新书源, 立足三农, 全面发展, 贴近农民阅读需求, 紧跟时代脉搏。

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文化素质修养、励志创业故事、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实用职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书籍要不断充实, 经常更新。同时加强电子图书网络的建立, 创建区域网络, 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高速公路”, 给农村读书学习活动输送新鲜血液。比如建立“村读书管理群”, 通过群公告、群共享等加强村民阅读、沟通、交流, 提高农民阅读的自觉性。

(四) 做好“书香农村”试点工作。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 倡导农民爱读书、爱学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 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 先在全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书香农村”的试点工作, 在试点村, 要把读书学习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 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 以点带面, 力求“书香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取得实效。

(五) 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学习活动, 激发农民读书学习热情。

无组织、无目的的学习会因缺乏动力而流于形式, 有组织、有目标、有内容的读书学习会变得生机勃勃而有趣味。因此, 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 是发动农民朋友加入到读书学习队伍的有效措施之一。

1. 落实读书学习常规活动, 让“书香农村”的阅读气息扑面而来。

村里要开辟出“阅读板报”, 每周由农民自行更换板报内容, 可以推荐好书大家看, 也可以分享好内容、好段落, 也可以发表读书心得。其实农民朋友农闲之余非常喜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热烈讨论。因此可以引导农民开展“读书论坛”活动, 每月选出几位读者, 给大家“讲书”, 最近读了什么书, 什么内容, 什么感受, 对提升自己有什么帮助等等。“阅读板报”、“读书论坛”一方面可以督促农民自觉读书学习, 另一方面起到更好的引领榜样作用, 使村里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

2. 搞好节假日读书阅报活动。

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平时大多在外打工, 节假日才回家团聚。在外打工的人往往见多识广, 接受能力强。图书室要抓住这个机会, 组织农民到图书室阅读报纸, 关心国家大事, 或者送报到户, 鼓励农民读书看报, 关注时政信息。

3. 评选各种读书学习先进典型, 共享学习成果, 引导农民多读好书。

在各地新闻媒体开设专栏推介优秀图书。发动农民群众组成阅读小组, 互相推荐优秀图书。在此基础上评选“农民最喜爱的一本书”, 引导农民多读好书。

4. 定期开展知识讲座。

在全省乡镇或行政村、民工集中地举办“知识讲座进农家”活动, 鼓励中小学教师、乡镇、村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主持讲座活动, 以点带面, 宣传农业、法律等知识, 提高农民科技知识、法律意识、劳动技能。

5. 鼓励农民读写结合, 不断提高农民读书水平。

可开展“我与新农村建设”农民读书征文。引导广大农民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蕴藏的主动性、创造性, 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 定期举办“农民读书节”, 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大环境。

书香文化 第10篇

顺德一中实验学校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它创建于2005年,九年来先后获得“顺德区先进学校”“顺德区首批德育示范学校”“顺德区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佛山市绿色学校”“佛山市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民办十佳美育学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等荣誉称号,一直传承着百年名校顺德一中的文化传统。

在这片沃土上,你一定会惊讶于这里的硕果累累。而这些都是顺德一中实验学校一群又一群对工作、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园丁辛勤耕耘所得。德育处易征兵副主任正是这样杰出的一位。在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他已精彩地走过了13个春秋,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南县“优秀语文教师”,顺德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教育基金会“先进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省德育课题“优秀骨干教师”,校“教书育人积极分子”“师德标兵”“优秀级长”等。

在这片沃土上,你在惊讶于这里怒放的蓓蕾的同时,相信你一定会闻到它们所散发的阵阵“书香”。“打造书香班级,创建书香校园”是学校的一大德育特色,“书香”系列德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而一切的“推手”也正是德育处易征兵副主任。他提出以创建书香校园为抓手,运用“阅读成就人生”的黄金定律和“书香育人”的法宝,推动一系列的书香活动,让校园溢满书香,使师生的生命得以润泽、心灵得以成长、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

建设书香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顺德一中实现学校作为一所区属重点民办完全中学,它遵循着“重规划、高起点、厚底蕴、长效应”的原则,学校各项设施设备在逐年完善。在这一优势的前提下,易征兵老师提出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营造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着眼于校园的最小细胞,以校风、教风、学风、修身、立志等内容布置班级课室,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己的修养。放眼于整个校园布局,利用校园校道、宣传栏、文化橱窗等设施,全力建设一流的育人环境。他作为学校创办时的第一批老师,见证了学校的飞速发展,感受了浓浓的书香氛围。只要置身校园,相信你一定会陶醉其中:排排绿树,直扑眼帘;点点红花,耀立枝头;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朗朗书声,清脆悦耳;勃勃生机,洋溢青春。林荫道旁,立着名人的读书格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它们和学校优美的环境相得益彰,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师生的书香气质。文化橱窗中,展示着名人读书方法和故事,走廊过道里,展现了各年级组、科组的“读书成果”:“新书速递”———推荐各类的好书新书;“读书之星”———对各班读书积极分子张榜表扬;“读书掠影”———介绍各种读书活动的典型等。走进各个教室,尽管布置风格各具特色,但一定会觅见一方“读书角”:一张不大的桌子,一盆小小的植物,衬着一排排整齐的图书……学生还为这片小天地自创了不同的主题:有的名曰“静思阁”,有的唤作“品书斋”,有的称为“雅室生春”还有“漫步书林”“相约好书”“青藤书吧”等,命名各具匠心,尽显读书智慧。教室后墙,设“书香论坛”栏目,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展示各班自己的读书成果。处处书香滋养性情,时时文化塑造心灵。这里是学生的乐园,这里是教师的舞台,这里是文化的圣土,这里是文明的顺延。这一切,易老师无疑是功不可没。

推进书香活动师生收获快乐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作为学校语文科组的行政,在他的指导下,学校总会定期举行各种读书活动,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而对于一所从初一到高三的完全中学而言,活动的设计必须照顾到不同年龄学生的思维水平。在设计书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易老师总是绞尽脑汁,锐意创新。在德育处推动的一系列书香活动中,既有满足中低年级学生、以动手为主的活动,如学习小组组牌设计大赛,自制书签活动、古诗词插画设计活动;又有以动口为主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由区举办的“碧桂园杯”普通话语言艺术比赛,学校每年四月份举行的“品味书香,志存高远”———经典诵读大赛,由年级、科组举办的古诗文背诵比赛、演讲比赛、班际辩论赛;还有受高年级同学喜爱的、以动脑为主的活动:如名著阅读知识竞赛、百科知识竞赛、汉字听写大赛、“读一本好书”征文大赛;还有综合类的:如每学年一届的“科技读书节”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让阅读成为了同学们生活的方式,让大家在书香中感受到快乐。学校“书香班级”项目获评2013年顺德区民办学校素质教育特色项目;作为创建书香班级的负责人,他也被评为“书香班级”项目指导先进个人。同时,他所撰写的有关书香特色的论文在2014年顺德区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论坛活动中荣获特等奖。

培育书香少年成就书香人生

教育需要一种意境和氛围,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学校创设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的书香氛围,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青少年时代。

他所教的初三14班,是个拥有“魅力书香”的班级,三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浸润着书香、自强不息的少年。作为语文老师的他尤为看重培养学生高雅的书香气质,所以他的教学,不仅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要培养学生热爱阅读、敢于表达、学会欣赏的习惯和气度。在他的班上,学生读报,看新闻成为了一种习惯,他们定时展开讨论,撰写时评,有了对社会对世界敏锐触觉;他们自觉开展“奇文共欣赏”读书活动,分享美文,享受着一碗又一碗的“心灵鸡汤”;他们每月收集格言,精选习作,编印班刊《我们的格言》,编写课本剧,排练文艺节目,编辑习作随笔集,相互交流学习,碰撞出年轻人睿智的火花;他们还搜集整理地方文化历史资料,长期坚持抄录古代文化经典语句,成就自己的涵养人生。他和班干部还会在某个特殊时间给全班或者某个同学赠诗赠言,或者以他的名字作诗作对联,使师生交往笼罩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之中。

正如古人所言“书,犹药也”,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出书香气质,形成了书香人格,儒雅、明礼、敬业、乐群,成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书香少年。当学生一个个蜕变为温文尔雅、博学多识的少年,甚至拿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他面前时,那是他最有成就感、最得意的一刻。

投身书香课题引领蜕变成长

书香校园建设的稳步推进,有赖于学校“文化立校”理念,更有赖于一支德能优良的教师队伍。因此,以课题和培训的方式促使教师成长,是书香校园建设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直以来,他都将创建“书香班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并指导各班进行个性化布置,用制度作保障,用活动来推进,“文化治班”初见成效。2013年12月,由他负责申报的广东省德育课题“书香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成功立项,既为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逐步深化提供了智力支撑,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动力。主课题下设多个子课题,更多教师可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学校定期邀请专家讲学或举行交流论坛,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丰富资源。如今,校园里充满浓郁书香,读书已成了师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亦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着“书香润泽生命”的理念。

书香中国,一场文化盛宴 第11篇

参展面积为2.2万平方米,参展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汇集了来自全国500家出版社。本届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传承经典,谱写辉煌”为主题,设置了主题展示馆、献礼图书展销馆、主宾城市重庆出版馆、中国出版集团馆、各地出版馆等多个区域,举办440余项文化活动,吸引了300多位海内外知名人士亲临书展现场,28.2万申城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参加了这一文化盛宴,同沐风雨,共享书香。

主宾城市,尽显渝版文化魅力

重庆出版集团作为此次上海书展的主宾展团,无疑成为各方的焦点。重庆出版集团精心准备了2000多种渝版优秀出版物,其中包括《读点经典》、《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医者仁心》等近800种精品图书,配合策划的一系列首发、签售、诵读和访谈等活动,全面展现了“人文重庆”的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码头文化以及都市文化。

为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推动重庆出版集团的发展,重庆出版集团特意举行高端作者座谈会,来自京沪渝十多名著名作家和学者专家出席。

俞吾金等各位专家就出版社在发展趋势之下,如何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特色,发表了建议。“出版社要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出版形式的多样性。重庆是土生土长的东西,在文化等方面可以挖掘更多优秀的东西,根据自己出版社的传统,做出特色。”俞教授和多位专家甚至提到,出版社可以设立类似于“普利策新闻奖”的基金来吸引作者,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而对于电子阅读方式的普及对出版业的影响,童世骏说,“这是机会和挑战并存的。阅读纸质出版物的人越来越来少,传统的出版社如果仍然以纸质出版物为主,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电子阅读的读者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读书阅读时间也会越来越多,因为方便了。但对于出版社是很大的挑战,纸质出版的读者会越来越来少,出版社不一定只出纸质出版,纸质出版和电子方面应该有所互动。”而江晓原则强调,处于电子时代的出版社,若要提升品牌,则需在选题上做苦功,但选题需要远离互联网。“因为你要做有文化的东西,就需要坚守。现在互联网是最不坚守的地方,当现在的纸媒都跟在互联网后面起哄的时候,就更难坚守了。如果你的书籍仍然还能体现坚守,才会有更多的原创表现出来。我觉得出版人,如果你做到你的东西是原创的,互联网跟着你起哄,放大你的效益,互联网为你所用,而不是像现在被互联网利用。”或许这些能给出版业以警醒和提示。

主题活动,放眼国际对话

此次上海书展策划“上海国际童书嘉年华”、“上海国际文学周”、“‘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讲坛”等多个主题活动,通过“阅读的价值和未来”、“机遇与挑战:传统期刊在市场化竞争下的转型”等研讨会,融入国家文化的对话中,为读者和专家搭建桥梁,放眼世界。

“书香中国”阅读论坛邀请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文宏武,何建明、易中天、周国平、王小鹰、钱文忠等嘉宾从个人阅读经历和职业角度出发,就阅读功能的变迁、阅读的意义、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如何互通共存等话题展开探讨。

媒体时代我们的出版应该怎么办?聂震宁说:“阅读的未来和价值选择必须是内容为王,但我们做内容的人一定不要放弃媒体技术,要用更好的媒体技术来支持传统,或者支持内容出版,无论是数字的,还是电视的,或者是用别的。在媒体时代要很好地利用媒体。”

陈昕提出:“今天的阅读有在线阅读、广域阅读、先锋阅读、多媒体阅读、趣味化、娱乐化阅读等等,我觉得是出版业成为娱乐的附庸的担忧和借助娱乐手段来改进人类阅读模式的探索,如同冰火,前者过于乐观,后者是否乐观得起来还需要观察。未来的出版业来看似还要增加驾驭数字技术、唤起人格的新需求。出版当然有娱乐的功能,我们在面向市场过程当中也应该开放一些娱乐性产品来创造更多的激励价值,这毫无疑问。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任何情况,出版的根本价值在于追求进步是不应改变的。由此我们的阅读才可能是健康的,进步的,同样有品质的阅读生活是有价值出版的原动力。”

就目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认为未来阅读推广可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全民力度要体现‘全民’两个字,知识分子读书人不需要太多推广。所以我们各界阶层,各个团体对于阅读在基层、企业、家庭里要积极地推广,尤其是要提倡家庭力度。不从孩子抓起,社会难以养成阅读习惯。二,要从国家层面上为阅读创造条件,特别是要探讨阅读的条件。三,出版人要给民政阅读提供精品,提供优秀读物,出好精品、卖好书,让人们有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我们一定要使‘书香中国’飘溢,让神州各处分享阅读、分享幸福。”正如上海市宣传部部长杨振武所言,“对于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阅读则是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软实力,塑造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传承、创新城市文明和文化的主要方式。”与会多位学者提倡开设电视读书节目、减免出版版税等公益性方式来进行普及全民阅读。

而以“文学与城市的未来”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活动,邀约了周国平、王安忆、毕飞宇、董启章、梁文道、骆以军、格非、葛亮、张悦然等两岸三地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爱尔兰著名小说家托宾、英国女作家温特森、日本新锐作家岛田雅彦等国际知名作者携手亮相,举行见面会、演讲会和文学沙龙,在推介中国图书的同时,更引领读者体验国外文化精品。对于我国出版业来说,这也可获得与国外合作出版的机会。

谈及城市与文化阅读,勒克莱齐奥说:“智利、阿根廷、美国的一些城市,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在那里文化不属于一小批精英,而是属于大众的艺术。所谓的未来的城市,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这种文化要属于大众,要有一个大众的参与,大众的文化、大众的艺术不应该只是属于一些文化的精英。对于未来城市的另外一个方面,我特别强调书籍对于未来城市的重要,很多好的城市都有很多好的图书馆,甚至我们可以叫移动图书馆,比如说公共汽车上面有图书车,可以开到农村去。书也是世界上最好保管的东西,又不怕冷不怕热,没有那么娇。所以人类城市的各个方方面面,都需要大家去创造。”

而骆以军、董启章、葛亮等各年段、身处不同地域文化的作家对谈,场场爆满。董启章“青春作伴好还乡”与梁文道、骆以军对谈时,谈及他眼中的一个最根本的本土:文学的乡土就是语言,没有其他的乡土。“每一个作家最终都要回到语言本身,不同的作家一定要探索不同的语言。……香港文学语言的特色,它不单是语言的特色,而是如何用这个语言去建立我们心中的乡土,就是香港。所以这个文学语言,文学的乡土就是语言。你要建立这个乡土要回到你生存的城市,所以再回到现实里面去,所以这里面也有互动的关系。”

此外,“上海国际童书嘉年华”也荟萃了国际知名童书出版机构与国内各少儿图书出版社。上万种国内外少儿畅销图书、精品读物和一大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与小读者面对面。

数字出版,在变革创新中出击

570平方米的数字出版馆展集聚世纪创荣、盛大文学、新华解放、汉王、蜘蛛网、龙源期刊、中文在线等20余家数字出版品牌,在电子书、在线教育、网络期刊等数字出版各个领域,集中、完整、系统地展示了数字出版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吸引了参观人士驻足、享受全新的数字化阅读体验。

“新华e店”、“辞海天下”、“云中书城”等多个数字化内容投放平台,其新模式、新产品都让人眼前一亮。作为老字号新华书店的“新华e店”,在展场为读者提供100多种图书免费下载、100多种新书1元下载,每日举办一场电子书首发仪式,一整周,展位前人头攒动。而“点击书”公司推出的一款3D全景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让读者“身临”图书馆场景,更可以翻看一部部电子化的古籍文献,效果逼真。

从龙源期刊网和蜘蛛网等国内网络期刊平台看,其品种也呈现得较为丰富。龙源期刊网在线期刊种类达到3000种,蜘蛛网涉及2000多种报纸和8000多种杂志,涵盖了各类数字期刊。

无论是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书店报社、还是新型数字出版企业,在内容生产、集成、出版平台到系统服务、终端制造等电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积蓄实力、积累优势经验,力图在变革创新之洪流中,出击取胜。

2011上海书展,由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承办,秉承历届上海书展形成的传统特色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影响、文化品位和经济效益。本届书展主会场实现销售码洋4040万元,分会场实现销售码洋1430万元,中国书业馆配年会实现团购码洋9300万元,皆创下历史新高。

书香文化 第12篇

一、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学生的精神

班级管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抓起, 而细节又是千头万绪, 只靠班主任的监督和说教很难产生一个好的效果, 关键要重视班级自主化管理, 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 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俗话说“善源自于精神的契约”, 读书能增加个人的知识, 使学生更能适应这个社会。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改善他们的思维品质, 提升其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阅读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塑造他们的灵魂, 引导全体学生涵养精神、积极向上;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使我们更富于人性, 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因此, 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年级设立“班级读书角”, 制定“班级读书工程”计划。另外不同的年级读书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比如,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好吵闹, 就需要培养他们“静心”的习惯, 我推荐学生读一些关于童年生活的书, 如《城南旧事》 (林海音) 《童年》 (高尔基) 《草房子》 (曹文轩) ;八年级推荐必读经典名著主题作品《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九年级的学生阅读感受生命的作品《青鸟》《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 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可以让昔日旧面孔变得和蔼可亲, 唤醒学生还没有开放的内心世界。阅读能促进学生观察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团结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形成, 而这些能力和意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读书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平衡感

班级管理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 时刻在约束着学生的思想和自由, 虚化的素质评价评分表, 若学生重视显得没多大意义, 不重视又觉得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在主动与被动之间, 学生心灵不能自由呼吸。再加上学生本身就有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 有的学生会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 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 拨开心灵的迷雾, 引导学生前行。古往今来, 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 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 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 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 因此阅读好的作品, 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 的愉悦。 正如高尔 基所言 :“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自己;提高人的信心, 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 和卑俗作斗争, 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 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倘若学生静不下心来, 他们就会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时候我会及时的让他欣赏一篇好的散文, 朗诵几首好诗, 使他们暂时享受惬意之美;或阅读一部好小说, 可以让他们暂时体会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他们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优秀品质, 发挥出自己的正能量, 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

三、读书能够让学生更加坚定自主管理班级的信念

班级管理要重视平等意识的培养, 这是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基础, 班级成员在管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确立, 这样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这种良好的效果并不是凭着班主任的短时间说服教育就能办的到的, 需要学生坚定信念, 阅读好的文学作品, 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从“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 到“本为圣明除弊事, 敢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 从“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 到“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这些人的坚强品质感染着心存正义感的学生, 书中人物的一举一动鼓励着学生去积极适应新环境, 增强自己的力量, 并坚定信念, 积极地做自己的事, 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新视角下的班级管理更需要加强这种文化建设, 尤其在图像泛滥的当今社会,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亲自品尝黄连之苦, 班级的价值观会自然形成, 自主管理会内化于班级成员的心灵深处, 表现于每个班级成员持久的共同信念, 良好的班风就会形成于班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参考文献

[1]刘伟, 张旭.班级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 2011 (8) .

[2]郭毅.班级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产业结构演进下一篇:报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