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思考

2024-05-26

高中地理教学思考(精选12篇)

高中地理教学思考 第1篇

一、提升兴趣

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但这确是学好地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理是综合性强的学科, 这同时也是地理的魅力所在。老师一般可以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典故、民族风情、电影、千奇百怪的地理现象等引入课堂。地理知识内容与充满情趣的相关事物结合,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师生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默契交流。比如讲到全球变暖时让学生看电影《后天》, 具体了解全球变暖的后果, 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优化课堂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战场, 兴趣只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所以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学生获得知识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 而不应是被动地接受和灌输的过程, 传统的注入式和封闭式教学将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封闭和僵化。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做到教学的活动化,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另外, 在地理教学中应尽量培养学生动手绘图能力, 力求将基本知识记死、死记。这样, 在知识的运用上才能做到“死去活来”。

三、优选习题

首先我们当然是不能沉溺于题海战术, 但是地理教学多做、多练是必需的, 但我们不是盲目为做题而做题。平时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构建完整, 为了让我们知道教材中哪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 更要在做题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另外, 在习题的选择上尽量做到优选精做。让学生多做近几年的高考题、各省模拟题, 让学生熟悉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 进而使学生能有的放矢。在学生易错的题型和知识点上可以多次重复, 专题讲解。在偏颇中修正, 在思考中提高。

四、联系生活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 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有的学生之所以觉得地理较难, 也正是因为地理是和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学生终身有益的地理。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观察不同季节我们这里的日出日落方位, 进而推知全球的日出日落方位。这样由简入繁, 环环相扣, 铺路搭桥, 逐步提高的递进方式, 不仅非常容易解决问题, 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思考2000 第2篇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行,高中物理教学不再以以往生涩难懂的形象呈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新的课堂标准要求师生以一种全新的状态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本文将就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型以及二者之间合作关系等方面内容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思考

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一项教学活动的成败与否往往将会十分直接且迅速地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而教师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当中则是扮演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如此看来,显而易见,虽然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结构,但课堂走向等方面从很大程度上还是受控于教师的。也就是说,新课改教学标准的实施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知。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很好地掌握物理学这一专业科目教学内容的同时,还需时刻关注教育界最新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资讯。以便充分开拓自身视野,以最充沛的知识储备与最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此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期,还应充分考虑到教学进度任务、课本知识系统复杂度与学生的学习进度等多方面数据。以便设计出更为高效、完备的教学课堂程序。

(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强弱、潜质高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进度、理解能力,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强弱等。充分掌握以上逐项数据之后,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更好地以组织者的身份对学生们的学习思路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学生们在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能够以兴趣为前提进行深入的学习、使他们在充分发挥自身潜质的同时又不觉得疲惫吃力。

(三)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索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应较多地站到学生的视角考虑问题,尽量不以教师的身份强化自己的立场观点,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以讨论或是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学习。

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角色定位

(一)作为学习者,学生应该有正确的学习心态。

作为课堂教学任务当中的学习者,学生首先应该怀有一种以学习为己任的热爱学习的心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着切实而明确的了解。要随时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欠缺、还有哪些知识急于去充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才能够更完美的配合好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从中收获到自身所需要的知识,才能够使课堂教学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最高的价值。

(二)作为主导者,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吸取知识。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自己作为主导者所拥有的权利。应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真正扮演起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应真正的以身心双重的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同时充分注重与教师的互动环节,并在互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有选择、有侧重性的学习。

三、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定位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以知识的传承为目的的师生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师生应做到相互配合与支持,共同寻找出一条以最高效率达到最佳教学成果的教学途径。良好的师生交流合作将会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到自身的潜能。

(一)师生之间应有和谐的交流。

通过教学可以是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的一种手段,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如果可以以一种低下的姿态去和同学进行交流,能够不在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和同学一朋友的身份去面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那么这种情况就会改善许多。因为这时候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这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这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教师要逐渐学会适应,基本途径就是通过学习和改善所讲授的理论课程,并且在时间上要参与相关的教学培训,这样才能充分理解所授内容,以充分的热情去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去,方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自身修养,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帮助者。这样的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准备的充分,研究的明白,更是学生在精神领域上的促进者,同时也参与到了学校建设中的层次去,成为新课标教学内容探索的开发者。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授课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能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学生会学习,并且能够自主地去学习。

(二)师生之间的适当从属关系要把握好。

同时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相互结合的形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只是负责作为指导作用,在必要时给学生一些提示与指导。同时,教师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学生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合作中的个人竞争转变成为小组之间的竞技,建立起教师的新一个角色,使教师在新课标的教育中充分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对于这种建立的转变,使教师改变原有的指挥者形象,而侧重于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帮手,有效地去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课堂效果更加良好。

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 教学目标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为适应社会发展、新课改需求,通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教育阶段。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简单讨论了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改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

1.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参与权、选择权,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全面发展、全程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2.注重“情感”的培养。高中时期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这时期的学生急需教师、家长的认可,获得同学、教师以及别人的肯定和夸奖。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在与学生接触中平易近人,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时,应掌握尺度,将问题定位于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之间协同合作、交流沟通。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的实践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等从声音、动画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感官意识,使地理教学不再枯燥无聊,培养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知识传递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而不是为了考试能得到高分,改变以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新课改的趋势,也是教育的目标。作为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常规,淘汰陈旧的琐碎知识,将素质教育真正应用到教学中。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挖掘学生潜能。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图像配文字的说明,如地形图、政区图、柱状图等等,这些图形都以客观形象的方式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对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各种图形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新版教材中,图像、文字以及多方面都包含着智能的因素,培养学生在观察、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在教材中,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地理思维的方式、方法,所谓地理思维就是地理学家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仅是在教授学生课本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在教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世界的精神,注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个人文化素养。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教师应结合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国情教育等多方面,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中国国情,了解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树立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自信心、自豪感。

三、提高教学效率

1.转变角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毫无积极性、主动性。新课改转变了这一教学理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教学的参与权,在课堂上占主要地位,尤其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再单一,学生在某方面掌握的知识未必比教师要少。

2.突出学科特色。高中地理教学有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图像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形,如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等等各种图形,这些图形既是学习内容的载体,也是学习地理学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应指引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织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新课改的教育是以人文本的素质教学,为社会培养接班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人格与自我发展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注重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开展小组活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能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在中国普遍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紧随时代的脚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与手段,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1.利用多媒体教学。教材的多媒体化是以多媒体为载体来实现的,使其教材内容更加形象化、动态化。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作为教师,应花费时间、精力钻研教材,利用网络资源、现代化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每节课不仅仅包含文字、图形等,还能给学生呈现出包括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来体现知识要点,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的难点、要点。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模式,学生也更加有兴趣来学习地理。

2.教学观念是教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课改过程中,教师是执行者,教师观念的改变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自身教学理念是否转变很重要,否则,就算再精美的课件、再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反应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达不到预期的改革效果。教师观念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教师的再学习、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等。

总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潮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思考 第4篇

一、转变教学理念

1.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发展为基础。 其实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参与权、 选择权, 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让学生全面发展、全程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2.注重“情感”的培养。 高中时期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 这时期的学生急需教师、家长的认可, 获得同学、教师以及别人的肯定和夸奖。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 在与学生接触中平易近人, 在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时, 应掌握尺度, 将问题定位于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 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之间协同合作、交流沟通。 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注重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的实践性,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如多媒体等从声音、动画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感官意识, 使地理教学不再枯燥无聊, 培养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知识传递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而不是为了考试能得到高分, 改变以往知识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这是新课改的趋势, 也是教育的目标。 作为教师,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应打破常规, 淘汰陈旧的琐碎知识, 将素质教育真正应用到教学中。 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挖掘学生潜能。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 存在大量的图像配文字的说明, 如地形图、政区图、柱状图等等, 这些图形都以客观形象的方式刺激着学生的感官系统。 让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对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各种图形的能力, 这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新版教材中, 图像、文字以及多方面都包含着智能的因素, 培养学生在观察、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材中, 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地理思维的方式、 方法, 所谓地理思维就是地理学家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 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 不仅是在教授学生课本知识, 更为关键的是在教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知识。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世界的精神, 注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个人文化素养。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 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 教师应结合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国情教育等多方面, 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中国国情, 了解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 树立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自信心、自豪感。

三、提高教学效率

1.转变角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下面记笔记。 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 毫无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改转变了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有教学的参与权, 在课堂上占主要地位, 尤其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再单一, 学生在某方面掌握的知识未必比教师要少。

2.突出学科特色。 高中地理教学有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图像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图形, 如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等等各种图形, 这些图形既是学习内容的载体, 也是学习地理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 在讲授新知识时, 教师应指引学生自己先看图、再看文字,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组织学生之间沟通、交流。 新课改的教育是以人文本的素质教学, 为社会培养接班人, 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人格与自我发展的意识, 能够不断学习与实践, 注重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开展小组活动, 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也能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团体合作意识等多方面能力。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互联网已经在中国普遍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应紧随时代的脚步, 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与手段, 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1.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材的多媒体化是以多媒体为载体来实现的, 使其教材内容更加形象化、动态化。 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作为教师, 应花费时间、精力钻研教材, 利用网络资源、现代化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使每节课不仅仅包含文字、图形等, 还能给学生呈现出包括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来体现知识要点, 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的难点、要点。 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模式, 学生也更加有兴趣来学习地理。

2. 教学观念是教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课改过程中, 教师是执行者, 教师观念的改变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 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自身教学理念是否转变很重要, 否则, 就算再精美的课件、再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反应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达不到预期的改革效果。 教师观念的改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比如教师的再学习、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等。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思考论文 第5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学科教育教学付诸了更多标准和要求。以终身学习能力素养为培养目标追求的素质教育渗透和落实在学科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数学学科教学离不开数学习题的教学,数学习题已成为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把手”。习题教学作为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遵循和贯彻新课改标准要求,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核心、要义,组织开展数学习题教学活动,推动和引导高中生更加深入的探知数学习题,更为有效的解答数学习题,更加高效的掌握解题技能策略,让高中生在数学习题解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鉴于上述认知和体会,本人现就当前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习题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粗浅的论述。

一、凸显学教双边特性,提供师生互动有效载体

课堂教学是双边互动、双向沟通、思想撞击的运动、发展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深入沟通、交流,才能实现学与教之间的和谐统一、行稳致远。高中数学教师习题教学要注重双边互动的开展,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将习题教学的过程变为双边互动的过程,在“引”与“导”的深入交流、探讨中,促进高中生更加深入、全面、仔细的掌握数学习题设计意图、解析习题有效路径,推动习题教学进程。

二、注重数学探究实践,锤炼学生数学探析技能

在习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动手探究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数学学习技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显著的提升。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习题讲解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成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数学习题的最大功效、最显著作用,就是锤炼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功效。高中数学教师要发挥数学习题能力培养功效,多提供高中生数学实践的`平台,多腾出高中生数学探究的时机,将问题条件探析、习题解答思路、习题解答活动等任务,交由高中生完成,在高中生亲自“劳作”和教师指导双重作用下,实现解析技能的提升和解答方法的掌握“双丰收”。在上述问题讲解中,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由“主讲人”转变为“主持人”,让高中生成为问题讲解的亲身“践行者”,根据解题要求,开展实践探析活动。高中生在认真探知题意后认为:“该问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的图像以及余弦定理”,教师进行适当指证,明确指出:“在该问题解答时要借助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运用函数思想以及构造法”。高中生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重新认知和完善,得到其解题思路为:“第一小题可以根据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函数,得到递增区间;第二小题可以通过等式得到cosB的值,然后利用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这一过程中,高中生完成了问题条件以及解题思路的实践探知活动,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得到深刻训练,其数学解题技能也得以切实提升。

三、重视解析反思评判,促进良好学习习惯树立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于高中生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决定了高中生数学解析会出现瑕疵和缺陷。而高中生不能及时、深刻的认知和了解。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习题教学结束时,要注重指导评价活动的开展,利用评价教学的指导、点拨、纠错等功效,引导高中生对自身解题活动和结果进行“回顾”和“反刍”,找出解题进程中存在的不足,破解解题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找准解题实践中解决的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和梳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除此以外,高中数学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还要注重对习题内涵的剖析以及习题外延的延伸,抓住高考政策要求和命题趋势,开展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习题讲解活动,推动习题教学有效开展,确保实效。

作者:钱如美 单位:如皋中学

参考文献:

[1]敬仕龙.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张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第12期

第二篇: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探讨

一、高中“生本教学”的重要性

“生本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看法,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形成针对性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了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提升。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非常注重,要求教师能够围绕学生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这与“生本教学”核心理念一致。与此同时,“生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状况形成针对性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意愿,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学引导,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与教师积极、主动交流,充分拉近了双方的关系,形成了和谐、开放、自由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真正构建了民主课堂。

二、“生本教学”下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设置

(一)把握学生需求,做好拓展转变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生本理念”进行强调,在“生本教学”基础上做好课堂教学方向的选择和设置,依照学生需求合理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发展相协调,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依照学生状况,科学设置习题“生本教学”中要求依照学生水平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比如,笔者在向量习题训练过程中就依照学生学习状况,对习题进行设置,其具体内容见例1。

三、结语

生本教学从学生需求、学生能力、学生兴趣等出发形成针对性教学体系,真正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生本教学进行全面设置,使训练内容与学生发展相适应,从根本上改善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效果。

作者:殷伟 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马颖.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论丛,(3):88,92-93.

新时期高中地理科目教学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有效性;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34-01

一、教师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年少气盛加上自身认知的偏激,往往在与家长、教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状况。教师作为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引导者,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和学生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能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能够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他们“爱屋及乌”地喜欢上地理科目。

比如,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教师要多引导、少批评,而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师则要高调表扬,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让师生之间的教学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下,教师也要善于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教师认为自身的任务仅限于课堂教学,这是片面的。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也自然要关心学生的课下生活。比如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自己解决不了,需要老师帮助的?他们有哪些不良习惯是需要教师引导改正的?他们有哪些负面情绪是需要教师进行疏导的等等。只有多了解学生的课外生活、多关心他们的课下感受,才能够对于学生的学习认知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步骤的实施也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师善用地理的生活特点

在很多学生看来,地理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学习起来比较空洞,以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用心。其实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能够指导学生更好的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地理科目中的很多知识都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比如大气环境、水循环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有我们对于这些知识进行了完善的了解与学习,才能够更好的让它们服务我们的生活,让其产生积极效应,而不是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善于运用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学切入点,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

比如,在教学《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我国的交通区位图以及金沙县的地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而交通线路密度也表现出西疏东密的特点;同样的在当地,由于地形的不同,不同的乡镇也会有不同的人口数量、不同的交通状况,乡镇、村落的分布也各有特色。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讨论,讲述自己家乡的聚落状况以及交通线路情况,探究造成这些状况的因素是自然原因、社会原因还是经济原因、科技原因?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进行课文知识的消化与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先进技术,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线路。这说明,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减弱,而科技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增强。比如金沙县内的杭瑞高速金沙特大桥就是科技因素对于交通线路的影响案例。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需要避开陡崖、陡坡;而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同时公路选线要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以便能够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这样以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知的内容进行渗透引导,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

三、教师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俗话说“学以致用”,地理作为一项应用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实践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加强实践操作,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认知。比如在学习《地球表面形态》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探究云贵高原的形成原因,以及各种地貌的形成原因,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大陆板块的运动、相互作用的效果,体会内力、外力对于地表形态的相互影响。通过课下的实践搜集,学生知道了云贵高原远古时是一个海湾,石灰岩堆积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抬升使这里形成广阔高原,加上该地区地表破碎、裂隙节理发育,利于雨水进入岩石裂缝,在流水长期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了独特峰林盆地和美丽多姿的溶洞,金沙县内的石仓山石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育而成的。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够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接受程度,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联系学生身边的知识进行讲解,能够拉近他们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上建立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引导小组成员根据学习的知识制作相关的地理知识板报,联系他们各自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通过图片、文字、绘画等途径来表达自己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丰富大家的学习途径,同时也加深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第7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黑板、粉笔、教科书等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备课俗称--教案。而在现代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授课。由于使用现代网络和教学媒体, 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单位时间需要的信息量大。这就无形中需要我们的老师花几倍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利用网上资源去进行备课。例如:制作电子教案、收集、下载素材、动画、查询各类的信息资源等。而实际上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熟练导致备课的效率低。

在地理教学中,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 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洋流等地理过程, 也可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有不少人的认识走向了一个极端, 认为不用多媒体就不是好课, 全用多媒体则是全优课。于是, 每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用多媒体来辅助地理教学, 如在学习有关地球仪、地轴、赤道、两极点等知识点时, 只用一个地球仪就足可解决, 而无需追求豪华而滥用多媒体来模拟显示。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说得好:“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 功能是一样的, 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这就是有名的施拉姆公式:媒体的选择几率 (P) =媒体产生的功效 (V) /需付出的代价 (C) 。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经济、技术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果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采用多媒体, 而放弃了去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 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二、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反思

1、容量和深浅的问题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可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严重不足的矛盾。如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牵涉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 而由于种种原因, 大多数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掌握得极少, 无疑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绝大多数教师都没办法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更不要说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使教师语言描述的时间大幅减少, 很短时间的多媒体演示, 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学生的理解;很难讲清的概念, 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可轻松解决;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相关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学习甘蔗制糖厂的布局时, 一味地用语言描述该布局在哪儿, 不该布局在哪儿, 不仅费时, 而且也比较枯燥, 学生不易真正掌握;如果我们把它制成课件, 设置好运输费用, 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尝试、比较布局在原料地、市场和其它地区所需的运费有何不同, 进而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而且所花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教学中, 我们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 制作适用的地理教学辅助软件, 就一些重要问题展开, 而不停留在概念、名词、分布的一般介绍上,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思考、探索和讨论的机会。摆脱了例行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后, 教师应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从而建立更密切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做笔记

由于实施多媒体教学, 许多教师取消了黑板板书, 上课只动嘴不动手, 这样会节约老师板书的时间, 。而学生则会陷入“被动型”的学习之中, 不利于教学。

3、人灌还是机灌

由于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兴起, 导致出现了另一极端, 即由过去的“人灌”变为了现代化的“机灌”。在有的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公开课上, 几乎自始至终都是在进行课件的演示, 教师已不再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 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变为了电脑的主导地位, 学生成了机器的奴隶, 只顾观看, 而无暇思考和练习。鉴于此, 笔者认为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 决非替代教学, 教师在备课和课件制作过程中, 应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把学生应牢记, 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确定最佳作用时间, 即何时使用多媒体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让现代化的机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须知现代教育媒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这一主体, 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

三、课件问题

目前的绝大多数地理课件, 制作过于简单, 只是书本文字、图表的再现, 或是剪辑一段电影点缀一下, 虽属多媒体课件, 但更确切地说是一部“电视专题片”, 我们的“观众”学生只能被动地观看, 我们的“导演”教师, 上课时只能按顺序播放, 缺乏交互性—————人机对话, 这是当前课件制作的一大通病。一个优秀的课件应通过一系列的人机对话不断地给学生反馈信息,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掌握相关知识。

地理课件的制作绝非一日之功, 首先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功底, 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课件制作软件, 更重要的是手头要有大量制作课件所需要的素材: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电影等, 而素材的收集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辛苦的工作, 通过以上辛辛苦苦做出来了课件常常是只在几个班使用, 之后就束之高阁了, 其使用效果与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不成比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这一状况可能会有所好转, 然而有人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制作出的课件无偿地提供给他人呢?众所周知, 即使是把课件放到了互联网上, 我们所见的也绝大多数是经打包后不能重新编辑、更改的课件, 然而别人的课件怎么可能刚好完全适合另一个人使用呢?

我认为每位会制作地理课件的教师不应盲目求数量, 更应重视质量。每学期确定一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两个问题, 精心制作出精美实用的课件, 经过不断地长期积累, 慢慢形成一个精美的课件库。同时应无私地把自己精心制作出的原程序毫无保留的送上互联网, 为其它教师选用您的课件大开方便之门。每位制作课件的教师都能如此的话, 也就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资源库, 把我们广大教师从繁重、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每个学校也应加大投入, 积极建设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库, 或是几个学校联合起来, 组建一个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心, 各个学校负责几个专题实行资源共享这样就可做到用较少的投入, 获得较大的回报。

四、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在思考

1、教师由“教学的引导者”变为“多媒体的奴隶”

2、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依赖太多, 不能充分发挥主导性地位

3、使用统一的课件教学, 会限制老师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8篇

一、转角色、构平等,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环境的直接创造者, 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 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 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二、教学体现生活化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 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从而让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 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 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时, 笔者把门轴比作地轴, 在开门的过程中门绕着门轴单位时间转过一个角度, 这就是角速度, 并且让学生体会地球上除两极点外任何地方的角速度均为15度每小时。

三、多归纳、显规律

地理知识总体比较抽象, 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浮于教材的表面, 而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挖掘知识的内在线索和规律, 从而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昼夜更替周期的长短变化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纬度分布规律、海水表层温度分布 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分布规律、洋流的纬度分布规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 (水平、垂直分布规律) 等等。通过这种规律的总结、知识的联系和思维的拓展深化, 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科学设置实验, 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 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地理教学课时数少, 因此地理实验宜精不宜多, 实验步骤要严谨, 实验时间要适当。教师在选择实验时要善于根据学科知识特点精选典型实验, 舍弃无实际教学价值、形式化的实验, 在具备实验特质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思维疑点处设置实验, 争取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让学生理解各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的原理。

五、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 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 使教学形象直观, 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 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就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形式, 与地理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认知及能力发展水平, 结合教师自身的风格和特长,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科学性。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 在“洋流”一课的教学中, 借助视频或者动态图形把海水的大规模周期运动的情景、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动方向及变化规律展示出来, 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其中的道理, 并且印象深刻。

七、师生有效互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闲着, 也应有积极的活动, 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 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 给学生课后的准备时间,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另外,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 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第9篇

一、要研究、整合教材, 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过去我们在讲授历史时是从头至尾、面面俱到。教材上的内容我们不敢取舍, 教材中的结论我们不敢商榷, 教材至上论和“教教材”的观念依然左右着我们, 也制约着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高中新教材的变化, 不光体现在教学理论和编写体例上, 也体现在历史教学内容上。面对新教材,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这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研究了课标, 吃透了教材,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炼与创新, 才能够拥有对教学内容取舍的自主权, 才能够有效地驾驭教材。

二、要合理运用教参,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预设应该是教师的二次创作, 是教师智慧的结晶, 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我们在高中学校的历史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 不同的教师讲同一教学内容时所使用的案例如出一辙, 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没有丝毫的差别, 甚至布置的作业也是毫无二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言自明:基本上都是从教参上“拿来”的。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现行部分历史教参中有详尽的教案。因为有现成教案的存在, 于是部分教师就不写教案了, 而是各取所需, 甚至全盘笑纳, 教案变成了案前的摆设。“拿来”的东西虽然全不费工夫, 但那毕竟是人家的教案, 是编写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学生的认知判断而编写的, 没有思考地“拿来”, 作用又有几何?如果教师照搬照抄的话, 教案就失去了它本来具有的价值。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 会出现信马由缰、漫无目标的现象。心中无谱, 焉能唱出优美的曲调?

在高中历史教研活动中, 我对青年教师说, 要学会把教参扔掉, 备自己的课。用现成的教案, 会让人产生依赖心理和懒惰行为, 会禁锢人的思维以至于落入窠臼。我不是说教参不能使用, 而是强调教参上的教案仅仅是一种教学参考资料。对于历史教参, 重要的是借鉴他人课堂教学预设的思路和方法, 重视其提供的史料, 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去寻找。

三、要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指导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预设, 最重要的环节是制定教学目标, 用教学目标指导课堂教学行为。没有教学目标指导的课堂教学, 是随意的课堂, 确保不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所以, 历史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加以足够重视。

制定历史教学目标, 要依据国家颁布的课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结合现行教材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 科学合理地制定。我看过很多历史教师的教案,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 大都是格式化的东西, 简单地说, 就是教学目标三维化。不光是兰州地区的历史教案三维化, 外省市的历史学科教案也大抵如此。询问历史教师为何这般写?其必答:教参上就是如此。如果全国的历史教师都用同一种格式写教学目标的话, 肯定是在哪儿出现了问题, 就如同某个历史时期, 全国人民的言行整齐划一。

历史课标中的三个维度, 是国家对学生应达到的学科认知水平的基本要求。我们以为, 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各个维度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认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 课堂教学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 所以, 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明确、具体、可测的基本原则。

四、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目标达成

大家知道,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有探究法、阅读指导法、讲授法、演示法等。讲授法既然是方法之一, 为什么不能用呢?改革不是全盘否定, 而是一种继承、发展和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仅是形式上的, 更重要的是改革的理念与内涵。教学中改革的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 培养的是有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学方法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只有恰当与否之别。我们要了解清楚各种教学方法的异同点, 至于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来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 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意志, 也不是教学条件所能限制的。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步骤。也就是说, 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确定了, 教学方法便可把握。当然, 教师必须以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对学情的分析为前提。

高中英语教学新思考 第10篇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 注重情感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获得充实感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不拘一格,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创设符合学生情趣的语言环境, 精心设计多种交际活动, 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创造性地发挥和运用所学知识。我还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目标教育, 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远大意义, 比如出国留学, 外贸工作, 旅游行业的需要等。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是学好英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方面, 我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的:

1.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要有一本好的工具书。我推荐学生购买牛津高级英汉辞典, 因为它比较全面, 而且图文并茂, 很适合高中生使用, 就是到大学也可以使用。

2.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 逐步规范要求。

我在预习方法上指导学生按词、词组、句、文、疑等进行分析, 即先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词典查单词, 自己解决生词, 对重要词组、重要短语进行罗列, 并能造句, 记录课文结构严谨和用词优美的句子, 并读、抄、背。

3. 培养整理错题的习惯, 提高学生改错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4. 阅读课外书和摘抄的习惯,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英语读物。随身携带, 阅读, 做好摘记。

三、教学步骤的探索, 以阅读课为例

1. 导入, 通过问题、讨论、情境、表演等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速读、略读和细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针对课文情景设计问答、排序或填表形式, 并设计一些课类似高考的阅读理解题, 并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分析段落大意。

3. 整篇复读表达输出, 让学生运用关键词或图片引导学生复读课文, 运用讨论、辩论、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在课堂上以教师为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课堂

1. 面向全体学生, 满足不同的需求,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 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 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 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 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 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 matter.”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 加强了参与意识, 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 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 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 课后要多做提高题, 增加阅读量等。

2. 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与学生沟通, 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只有对英语感兴趣,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 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 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 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3.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 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 并发现重难点。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并加以改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 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 学习情况, 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教学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乡土地理教学;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中强化乡土地理教学是新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地理课程要与实际相结合,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提出“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区域学习选自下列范围:当地社区、本区、本国、本洲、其他大洲和空间组合、全世界、全球结构”“所选区域应包括从本区到全球大小不同的规模……”上海教育学院教授刘善龄认为:地理教育必须经过乡土、国家、世界三个认知层次。

一、强化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由于基础原因,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但乡土地理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其内容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学过程中,结合运用得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强化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理解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理解难度较大,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学生从家乡的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自然资源,工矿业、农林牧业,人口、民族、农村、城市、交通、风景名胜等方面获大量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感性材料,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为地理表象是形成地理概念的基础,是对地理事物认识深化的依据。学习地理,不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学生没有到地理环境中进行实际观察,脑海里的地理表象贫乏;而只在课堂上用地图、图片、幻灯、电影等形象的教具,显然是不够的。

三、强化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最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全新的课程目标。积极开展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

四、强化乡土地理教学,能增强学生对乡土的认识和热爱的情感

情感是由外界事物给予人们的刺激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情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乡土地理教学活动,结合家乡的特色,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观察等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强化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如讲述工业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工业园区,参观西部齿轮城,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工业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强化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的实现。但乡土地理课程教学的实施中,由于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更为密切,教师独立组织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机会更多,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求相对更高。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积累地理资料和工作经验,乡土地理教学的功用才会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凸显。

参考文献:

[1]杨光阔.乡上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

[2]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中国知网电子版,1990.

高中数学教学难点思考 第12篇

针对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四个难点问题———一是教学情境的设计, 二是教学要求的把握, 三是探究活动的组织, 四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本人谈一些想法.

1. 教学情境的设计

问题1对创设教学情境的必要性缺乏认识

情境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但对“为何要创设情境”这一问题, 部分教师未作深层次的思考.新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上, 体现在教学中, 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那就是要把按照学科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做前提,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就无从谈起了.从培养创新精神的角度讲, 任何创新都来源于问题的解决, 如果没有问题解决的活动, 创新就失去了依托.

问题2把“创设情境”与“导入新课”混为一谈

“情境”追求的是引发学生自然合理的思考, 而“导入”追求的是教学的现实背景.教学中的“导入”相当于说书人的“开场白”, 目的仅在于把听众 (学生) 的兴趣吸引过来, 因此“导入”往往是为教师的讲解铺垫一下, 教学用时不多;而创设情境则不同, 情境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的, 一般要学生自己去经历、体会、理解, 要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导入用于上课之初, 情境不一定创设于上课之初, 而是可以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2. 教学要求的把握

问题3对新课标的变化缺乏了解

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与大纲下的数学教材相比, 降低了什么、加强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处理或调整了什么等问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 应该对此了如指掌.

3. 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的组织

问题4对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到位

新课程的一条重要理念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为此, 新课标建议在教师指导下, 可以采用让学生去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在上课之前由教师提供一些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 在课堂上采用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 课后采用写读书报告、撰写论文等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采用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等.

问题5教师讲得太多, 学生没时间探索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思维方法的主要载体, 但也要给学生留出思考回味的时间.《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少则得, 多则惑.”然而实际上我们却常常违背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的课堂, 基本上是“教”的.其实, 像“学生通过看书基本上能懂的”“不是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只有短期效果的”和“目前较为复杂日后显而易见的”等内容是可以不教或少教的.

4. 教学方法的创新

问题6教学设计的理念不新

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仍是传统的, 认为教学设计就是例题和练习的设计, 习惯于通过例题教学达到传授知识和巩固知识的目的.笔者认为, 教学设计应该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例如在引入概念时, 应设法使学生了解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迫不及待地参与建立概念的活动, 同时使学生从感性上体验到抽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适用范围.概括定义时, 应力求使学生看出抽象定义与现实存在的具体事实和现象之间的联系, 为此设计时应着重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概括出抽象的定义;不把现有的定义告诉学生, 而让学生探索应怎样定义才恰当.解剖定义时, 要使学生看到抽象的数学术语和符号与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不但要了解定义的结构, 还应举些反例, 让学生从反面来加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 从而来巩固这个概念.

问题7对课件的认识与使用存在误区

上课使用课件的目的是改善和优化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但若盲目使用, 不但没有好处, 还可能弄巧成拙.事实上, 课件的快速计算、快速成像容易阻碍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课件的信息量特大, 频繁使用会使学生感到应接不暇, 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利用课前设计好的课件上课, 难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作出调整,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受到影响.在当前课堂教学中, 存在着“流于形式, 用课件代替板书”以及“过于重视技术形式的外在表现, 导致画蛇添足、喧宾夺主”等现象.正如有了车不废腿一样, 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并不能废除传统的教学手段, 而且要发扬它的优势, 用现代教学手段去补充它的不足.比如板书的功夫不能废, 因为多媒体教学虽然有一些优势, 但对于一些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多媒体讲解, 速度太快, 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 而用板书慢慢在黑板上展示,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现在的问题不是教师不会做课件, 而是不少教师不会板书了.事实上, 板书是数学教师传授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重要载体.因此, 追求板书达到“冗繁削尽留清瘦”的境界, 仍是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当然, 对于那些诸如呈现图形状态等方面板书就没有优势了

摘要: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四个主要难点问题进行论述,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

上一篇:进口食品企业论文下一篇:财政税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