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体制范文

2024-05-09

林业体制范文(精选6篇)

林业体制 第1篇

一、目前林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 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要素。对于林业企业来说, 资金犹如血液渗透于企业的每一个层面, 构成了纵横交错的运行网络。如何强化资金管理并实现其运转的高效率, 成为林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但从我国林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来看, 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1.财务分权管理

林业企业开始组建时, 所属单位没有完整的账户组织, 没有完整的成本计算, 生产核算只是领取和转销工资款和备用金, 基层单位只设出纳员, 采取报账制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随着林业企业经济业务的扩大, 为了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建立了基层单位对财产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核算的经济责任制, 逐步发展到往来制的二级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基层单位配备了会计。从现行林业企业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可以看出, 林业企业的林场、汽车队、森铁处、贮木场、机修厂、木材加工厂等基层单位, 作为一级完整的会计核算队伍, 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但由于基层单位是企业的一级组织, 在生产技术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基层单位的会计要在基层单位的领导下组织会计核算, 这虽然有利于发挥基层单位对企业资金运用的监督作用, 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总体调控作用, 滋长了基层单位为了局部利益牺牲总体利益的现象, 造成损失浪费, 甚至贪污犯罪。主要表现:①企业所属单位自行负责自有资金的分权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银行账户过多过杂, 在资金管理上混乱无序。②企业无法对所属单位的资金质量及其运行状况实施有效及时的监管, 从而容易造成下属单位资金账外循环和资金管理失控的现象。③由于企业所属单位效益的差别导致企业“存”“贷”两高, 财务费用支出居高不下。④企业内部资金资源的配置不均衡, 部分所属单位合理资金需求无法保障。⑤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不高, 融资渠道单一, 融资成本高昂。由于没有实现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 企业无法运用和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获得金融机构较高的信用评级。⑥企业无法全面监管和掌握所属单位的担保、抵押等经济行为, 所属单位的决议风险无法及时规避。从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来看, 管理不善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财务分权造成的。目前大多数林业企业内部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 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 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 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 致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 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2.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在林业财务会计中, 我国比较重视林业会计制度建设, 形成了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的会计制度。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 以往林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和规定, 散见于历年的有关文件中,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原林业部于1991年统一制定了《国有林区林业企业财务管理办法》 (初稿) , 对于林业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但因国家财会改革的原因未能出台。为了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 统一规范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 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印发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该规定只适用于各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单位, 只针对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事业性支出, 包括森林管护事业费、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下岗职工分流安置费和其他补助费的核算。该规定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措施。目前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致使林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屡禁不止。

二、构建新的林业财务管理体制

1.成立财务人员管理中心, 改革现行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企业应成立财务人员管理中心, 全面管理财务人员, 基层单位的财务人员不再是基层单位的组成人员, 而是作为企业的派出人员在基层单位工作,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堵塞管理漏洞, 规范会计行为, 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确保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增强企业总体调控能力目标的实现。

2.逐步推行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 增强企业总体调控能力

目前林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财务形势:不良资产庞大, 财务基础严重不实;债务负担沉重, 支付压力极大;经济效益差, 与资产状况极不匹配;基层单位在管理上独立分散, 企业总体调控功能难以实现。由此决定了财务工作必须建立起资金集中管理的财务体制, 才能避免资金挪用, 保证资金真正用于林业生产经营上。通过资金集中管理, 可以集中掌握和控制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务资源, 增强企业的控制力和资源使用效率。通过资金集中管理, 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 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速培育森林资源, 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一是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 并以此整合企业资金流, 以资金管理信息化为手段对所属单位的全部账户收支实现实时监控, 对闲置资金实行内部对口调剂, 降低资金成本, 获取资金规模效益, 并有效控制资金风险;二是以资金预算为基础,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是在资金统一调度的基础上, 逐步规范所属单位对外举债行为, 形成集团化的对外融资机制;四是对存量资产实施企业化重组, 对大宗物资实施集中采购, 从总体上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3.通过全面预算管理, 促进规范管理机制的建立

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 从育苗、整地、刨穴、植苗开始, 到幼林抚育, 直至成林抚育, 以及森林管护各环节, 都有严格的生产技术规程, 为林业企业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要以预算管理为手段, 制定林业再生产各环节的成本费用预算, 形成林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 并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林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同各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预算责任目标衔接起来, 形成全面覆盖、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刚性的责任目标控制体系, 建立起规范化、精细化的运行机制, 并强化考核评价, 促进各专项工作相互协同, 确保财务目标和总体战略的实现。

4.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 努力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会计信息体系, 及时提供真实、完整、可比的会计信息, 使企业能够全面掌握所属单位经济运行的情况。通过强化信息分析, 实时监控经济运行过程, 及时统一会计政策, 规范会计口径, 公平考评基础, 并及时对外发布企业统一会计信息。

5.加强林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规范财务管理

林区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议论文 第2篇

1.1林业科技机构建立情况

咸宁市及其6个县(市、区)林业局均为政府组成部门,每个乡(镇、办)设有林业工作站(赤壁除外)。市、县两级单独或同时设立了林科所、推广中心。2013年,咸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咸宁市林业科学院。

1.2林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20世纪80、90年代咸宁林校和湖北林校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大中专生,以及各个时期零星加入的林学本科生,成为咸宁林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专业人员主要由林业局业务骨干、林业科技单位技术人员、林业工作站营林员组成。近几年,市林科院平均每年从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1名本科生或硕士生。据统计,全市在职职工中现有技术人员近700人。

1.3林业科技单位履职情况

科学研究有成果。近几年,先后承担课题和项目50多个,发表科技论文近30篇,出版林业专著2部,修订技术标准5个,审(认)定新品种或良种6个,登记科技成果10余个,荣获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或科技成果推广奖7项。技术推广有影响。据统计,2010~2014年累计编印楠竹、桂花、油茶、意杨、泡桐丰产栽培、退耕还林、森林防火、灾后重建等技术手册40多种,举办楠竹丰产培育、竹腔施肥、油茶芽苗砧嫁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培训生产管理人员和林农2万多人次,有关媒体还对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了报道。科普宣传有场馆。市、县两级林业科技单位在创办各类示范基地的同时,选派骨干力量参与桂花博览馆、竹子博览馆、油茶博览馆等工程的新建和潜山桂花园、竹种园等科研基地的改扩建,收到实验研究、科普展示、旅游观赏的多重功效。咨询服务有声音。积极参与林业发展思路、规划、专题调研材料的编写,围绕咸宁打造中国香城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中心工作大胆建言献策。据统计,近几年参与咨询服务50多次,有1名高工被委任为市政府咨询委员。

1.4林业科技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建设现代林业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林业是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重要的绿色经济体。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全国林业的总任务。无论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提供丰富的林产品、实现兴林富民,迫切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建设林业强市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鄂南强市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山上再造”、“绿满鄂南”行动,高位推动百亿元竹产业、百亿元油茶产业、百亿元茶产业发展,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作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的《决定》。增加林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成为林业科技单位的当务之急。

2基层林业科技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作条件较差

调查结果表明,科技经费严重短缺。县(市、区)林业科技单位及林业工作站均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单位。市林科院直到2014年才进入财政全额预算。有关主管部门每年安排的科研和推广项目经费也十分有限。科技单位仪器设备较少、试验基地较小,无法满足林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有的地方,推广中心与林科所分设,造成科技经费吃紧、人力资源分散。

2.2专业人才短缺

调查结果显示,林业技术人员出现结构性短缺。一是“老龄化”,基层新进大学生很少,有的单位近十年未进1名专业人员;二是“陈旧化”,观念和知识更新慢;三是“机关化”,争当公务员的多,在企事业单位的少。据统计,全市林业科技单位只有技术人员90人,占职工总数的43%。引不进也留不住林业大学生、青黄不接的问题急需解决。

2.3作用发挥不够

林业体制 第3篇

摘要随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林权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林业投资慢慢地有趋向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多样化、市场化发展,但是林业投资依然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森林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林业经济总体还是比较困难。本文对目前林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和林业投资体制的主要方式进行了思考,并对公共财政与林业投资体制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林业投资林业公共财政制度建议完善

一、目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总体还是在呈恶化趋势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共投入林业建设资金400多亿元,内蒙古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19亿亩,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实现“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全区2.4亿亩风沙危害土地和1.5亿亩水土流失土地均得到初步治理。虽然生态建设整体恶化趋缓、局部治理区稍有好转,但是干旱、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还很严峻,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依然很繁重。

(二)森林整理质量不高

最近完成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现在的18.21%。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居世界第84位。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现象还比较严重。

(三)林业产业结构不完善,市场需要量加大

对森林旅游,林内产品(药材和食品)等衍生性产业开发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由于缺乏中介媒体作用,往往使供、产、销之间相互脱节,难以抵御市场竞争带来的经营风险。

(四)林业发展基础薄弱

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少、科研技术手段等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发展需求,病虫害和外来生物严峻地制约着林业发展,而防火长效机制也不够十全十美。

二、目前林业投资体制的主要表现方式

为了促进林业发展,林业投资也一直未停止过,但是仍然存在以上问题,可见我们林业投资体制仍然不是很完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林业发展跟不上日常增长的市场需求和生态平衡要求。

据查,目前林业投资还是以政府投资和社会公益性投资为主,市场引导产业投资还只是占辅助性地位。林业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有如下方式:国家的专项资金和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林业建设基金、林业企业证券融资、外资等。

我国的林业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以公共财政为主,即使慢慢地向信贷资金、外资、社会自筹等手段靠拢,实际上,这些手段及方式只是占辅助性,其融资发展相对还比较缓慢,而且比重也非常小。整体上,结合目前林业发展现存问题来看,林业建设资金的缺口仍然很大,而且资金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三、公共财政与林业投资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目前林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和从林业投资渠道来源来看,我们要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市场引导为辅的林业投资体制,这是由林业本身的社会性、基础性、公益性所决定的。林业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率相对在短时间内不能立竿见影提高上去,耗资量大和风险性过大,严重影响到了社会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林业投资体制在现阶段仍然要坚持下去,只是如何建立完善林业公共财政制度,逐步拓宽林业融资渠道才是关键。

(一)建立健全林业公共财政制度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要围绕重点发展林下经济这个中心,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四项制度、一个体系”。随着林权改革的深化,健全林业公共财政制度不但是响应国家领导号召,也是林业机构组织工作者都要思考的根本性和必要性问题。在此,有如下几点的建议:

1.建议林业投融资改革和产权配套改革要双管齐下

林权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要紧密结合,才不至于举步维艰,这就要求在配套改革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保险、生态效益补助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财政制度。

2.建议转化政府职能优化林业投资环境

完善林业产业法律和监管机制。加快信贷步伐,保证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尤其是林业投资监管法律和政策体系的健全至关重要,明确监管主体和职能以及监管方式,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投资效益和效率评价机制。

3.建议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有效的林业信息平台,及时有效做到信息化,建立起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经营和管制制度,做到让林业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整个林业其他管理制度的完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不可分割的整体。

4.建议完善林业财政补偿机制

对于一些天然保护林工程纳入公益林保护体系,并给予林业工作者一定的经济补偿,要允许林农在发展林下经济或者生态旅游等丰富林农经济收入来源,并间接地提高受益人的内在环保和经济意识。

5.建议完善林业财政补助机制

鼓励林业机械化、土地改良化、品种优良化、林园生态化和能源化,并对创新性和珍稀树种的保护要给予一定的补贴。因地制宜,发展本土优势。

(二)促使公共财政在林业投资中投入有效的策略

按照林业的分类(即生态林、商品林、重点工程),按照部门级别进行任务分配,实行领导责任制、财务公开化、监管方式灵活化,慢慢地投放入资金。对公益性和社会性林业项目进行公共财政无偿注入,对于经济性的林业项目等采取补助支持,政策扶持。

积极扩大融资渠道来源,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资本证券化、风险投资等来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注入,降低公共财政压力,以免财政紧张或出现赤字。

参考文献:

[1]秦涛,田治威,姚星期.金融视角下林业投融资体系研究思路及框架设计.绿色财会.2008(11).

[2]刘凤平.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安徽大学.2010.

[3]刘晓光.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林业投入保障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3.

[4]刘克勇.中国林业财政政策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5.

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第4篇

1 提高认识, 夯实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基础

柳河县是一个“七山一水半分田, 半分道路和庄园”山区农业县。早在2000年, 柳河县委、县政府就高度重视林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并把林业经济作为该县优势产业之一。2003年,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 柳河县紧紧抓住推进林业历史性转折的重大机遇, 进一步深化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与林特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了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步伐。一是在林业经济发展战略上, 把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作为推进林业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的重点, 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制定并落实了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 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实施了以退耕还林、红松阔叶林和速生丰产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推动林业生态建设要素的迅速整合。二是在林业经济发展定位上, 坚持把林业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经济作用显著增强作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 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三是在林业经济发展方向上, 把深化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依附于林业的林参林药、矿产业、依林养殖业, 作为挖掘山区资源潜力, 壮大山区经济, 促进“三农”裂变和农民增收, 实现富企、裕民、强县的重要途径, 不断地增强和巩固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地位。

2 立足实际, 推进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林业作为我县优势产业之一, 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 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战略调整和县域可采资源的逐年减少, 林业发展所面临的“两危”困境越来越突出。为解决林业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困难, 柳河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林业经济发展实际, 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为培育和壮大山区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 在坚持“积极稳妥, 分步实施, 整体推进”原则的前提下, 全面推开了林业分类经营、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和国有场圃改革, 在明确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放活了林业经营运行机制, 推进了林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2.1 科学安排, 统筹规划

一是全面推开了以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为主的国有场圃改革, 启动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依林、非林产业的“生态工程”建设。二是在总结柳河县大北岔林场、八里哨林场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成功经验基础上, 在林业局及时成立了林地经济特产科, 指导全县国有场圃改革工作。三是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板报、标语等宣传形式, 大力宣传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对林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 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一个依托资源搞开发, 不断深化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2.2 因地制宜, 稳步推进

以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为主的国有场圃改革, 涉及各林场及其干部职工方方面面的根本利益。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县林业局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组织林业技术人员, 对全县15个乡镇、8个国有林场的集体和国有森林资源状况进行现地调查, 在摸清森林资源底数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的林种结构、地形地貌、林地资源和管护的难易程度等区划类型, 确定森林资源经营承包的管护费和森林、林木、林地资源的使用费标准。二是认真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确保场圃改革工作取得实效。最近几年, 县林业局每年都要在八里哨林场等地召开国有场圃改革工作现场会, 总结推广大北岔林场生态沟开发和生猪繁育基地、凉水林场伟刚木业、兰山林场苗圃和伟林木业、安口镇林场鹿业发展、全胜林场红松母树林建设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的积极性。全县国有林场1609名职工, 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 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8%;职工个人管护经营承包的面积达42032hm2, 占国有林场72087hm2的有林地面积的58.3%。三是深化企业管理机构改革, 减员增效。在对国有林业企业管理机构进行改革的过程中, 主要采取机构精减、人员精干、负担减轻、企业增效的措施, 共裁减企业机关管理人员90名, 充实生产一线, 有效解决了林业企业管理机构雍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仅此一项每年就可降低企业机关管理费用20多万元。四是深化企业木材销售管理制度改革。柳河县按照市场需求重新制定了国有林场木材销售管理办法, 对木材进行统一编号, 出入库由县林业局实行微机联网管理, 并根据市场行情统一制定和调整销售价格。2003年以来, 林业部门在深化企业木材销售管理制度改革中每年都增加收入近百万元。

2.3 明确职责, 正确调整

柳河县严格按照政府负全责, 农户为主体, 林业部门唱主解原则, 以优惠的政策, 对荒山、荒地、灌丛、低质低产林、人工中幼林, 采取投份合作、个体承包、转让出售、集体管理等经营形式,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地经营管理机制改革, 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群众参与集体林改革的积极性。近几年, 全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有利契机, 专门成立了以主管林业副县长为组长的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 把营造速生丰产林, 发展集体和私有林业, 作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振兴集体和私有林业经济的一项产业来抓, 让老百姓在实施退耕还林中得到了实惠。仅2003年全县共发展私有林2038hm2, 占年度造林面积的82%。

2.4 优化结构, 增强活力

县林业局在充分尊重职工群众意愿的前提下, 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互兼顾和“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 在坚持管护经营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的前提下, 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群众和林业干部职工参与以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以主的国有场圃改革,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大力开发非林、依林产业。以林参林药种植、矿产开发、鹿业发展为主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初步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 以龙头建基地, 以基地带产业, 并集产、销、种、养农科教一体化的立体式、多层次的林特产业发展新格局, 有效地增强了全县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活力。

3 健全机制, 加快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全县各级政府的一把手是林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分管同志是主要负责人, 切实履行了职责, 真正负起了责任, 把林业经营管理改革抓出成效。一是县委、县政府把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纳入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 在每年年初适时召开全县林业工作会议, 表彰奖励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特别是在林业改革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做为典型大力推广, 大力营造深化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林业领导班子的配备, 把一些有事业心, 有创新精神, 懂经营、会管理、能干部的领导干安排在林业领导岗位上, 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三是狠抓责任落实。县政府每年都以签订责任状的形式, 把年度林业工作任务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政府、建立各林业部和各国有林场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各个环节严格按政策、按规定、按原则、按标准办事, 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就追究哪个环节责任人。目前林业工作已纳入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纳入干部的任期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之中, 纳入创建文明单位、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之中, 并严格考核, 严格奖惩。

参考文献

林业体制 第5篇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林业体制改革

【背景链接】

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2015年4月1日起,黑龙江、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标志着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2015年3月31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启动会上指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并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率先进行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恢复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构建完备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健全国有林区体制机制、创新林业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习近平

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习近平

[原因分析] 一方面,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面积1845万公顷,是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区位极其重要。由于长期过度开发,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林缘不断退缩、土壤侵蚀加剧、湿地功能下降。如果不坚决停伐,森林生态屏障功能将进一步衰退,直接威胁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生产安全和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产权虚置、管用不分、权责利不一致,森工集团既代表国家保护管理森林资源,又是森林资源的实际占有利用者。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不利于资源有效保护。

[重要性] 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古人云:“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全面停止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战略决断,预示着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将从多取少予全面转入休养生息新阶段。这对于维护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生存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生存的资本和根基,关系生态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生态外交大局。要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坚守生态红线发挥骨干作用。

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立足林场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林场稳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因养林而养人”为方向,根据各地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探索不同类型的国有林场改革模式,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

坚持分类指导、省级负责。中央对各地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适当支持。省级政府对国有林场改革负总责,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措施。

[对策措施]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要把停产到位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确保停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要加强采伐、运输、销售、加工等各环节的清理整顿,完善森林管护承包责任制和奖惩措施,保持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

二要精心组织编制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坚持生态优先、改善民生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和主要目标,确保改革方向不走偏、不走样;坚持山水林田湖统筹治理的系统思想,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对国有林区内的各类生态系统进行统一保护修复,不断提升国有林区的整体生态功能。

三要把林地监管作为资源保护的核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做好林地的定额管理、占用征收审批和规划落实等工作,坚持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依法依规做好重点国有林区毁林开垦林地清理回收工作。

四要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不断改善林区民生。森工集团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增加职工收入;要把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投资计划,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林区职工群众收入与全社会同步增长。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吹响国有林业改革号角 2.把握林业发展机遇,走跨越发展之路 [开头示例] 1.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和谐。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必须切实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并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行作用。

2.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发展赋予林业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可以说,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具有多种功能的基础产业,是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

[结尾示例]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过去主要求生存,现在更多求生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全面增强其供给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能为增进人民生态福祉、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林业体制 第6篇

加强林区管理, 能够提升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率, 乱砍乱伐现象也能得到治理。森林经营管理需要结合林业种植特征来进行, 针对林业管理工作, 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标准, 基层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标准开展工作, 林业养护人员配合领导干部共同完成监管工作。森林资源应用范围广泛, 大面积植树造林还能够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要有明确的目标, 首先对森林生长区域做出规划, 明确管理范围, 再对树木生长特异性进行调查, 确定有效的管理方案, 对于工作开展期间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问题, 也能得到积极有效的解决。

林业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 根据树木生长情况要不断的调整工作开展模式, 在管理制度中也要体现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培育环节的监督管理也十分重要, 加强林区调查, 对树木生长情况进行测量, 能够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虫害隐患, 早期干预能够避免严重的灾害问题发生, 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树木开采使用环节管理是重要阶段, 加强对树木开采手续的审批控制, 基层工作人员加大巡视力度, 杜绝一切乱砍乱伐问题发生。个人没有权利对树木进行砍伐, 必须要有上级管理部门的审批手续, 林区规划过程中会种植不同使用功能的树木, 只有经济林可以开采使用, 影响气候的生态林不能够砍伐。

2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1 提高生态认识, 加强管理

林区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加大监管力度, 对树木生长情况做出调查, 并统一录入到计算机设备中, 作为后续管理工作开展的参照依据。人工种植的公益林由于树木品种单一, 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入侵, 森林系统自身抵御能力差并且虫害传播速度快。管理人员明确这一特征后, 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对森林建设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是从降低损失方面来进行管理, 病虫害在森林生长期间很难彻底避免。因此管理中要融入降低损失的理念, 虫害发生后对发病树木进行隔离处理, 避免影响到周围树木的健康生长。

最后是规划长期管理计划, 针对不同季节气候特征容易出现的虫害问题, 制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防治方案。基层工作人员要积极落实这一制度, 以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工作。

2.2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虫害形式初期受害范围非常小, 并且不会出现明显的死亡显现, 患病树木会表现出异常症状, 例如树叶干枯死亡。发现此类特征后护林人员要将现场情况上报至管理部门, 在日常巡视过程中, 测量得到的树木生长情况也要及时记录, 应用信息化技术, 这样能够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虫害发生前树木出现的异常是最直接的告警, 针对这一特征开展管理工作, 要以预报为主, 通过前期干预阻止大面积虫害的形成。预报工作不但要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 更要在工作开展形式上创新, 应用新的技术方法, 提升信息传播速度, 基层虫害监测方法也要及时创新, 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树木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3 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火灾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 不但经济损失惨重,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由此可见加强防火管理的重要意义。

3.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森林火灾通常是由疏忽造成的, 森林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消除火灾隐患知识的宣传, 深入群众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基层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讲解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群体的思维特征来进行, 例如儿童, 自我约束能力差, 并且对危险行为缺乏判断能力, 常规的教育方式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可以进行防火安全知识竞赛, 提升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工作任务也能够高效完成。

3.2 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

加大火源管理, 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和弄火行为必要的生产用火要严经防火指挥部批准后, 方可进行。未经批准擅自用火的, 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对林内从事生产作业的单位和人员, 必须统一组织, 明确责任, 落实防火措施。

3.3 明确责任, 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

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和《浙江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结合乡镇实际, 制订《森林防火预案》, 层层签订责任状, 明确目标, 分解任务, 细化责任, 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森林防火关系到保护森林资源, 关系到生态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同心协力, 求真务实, 扎扎实实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3.4 建立防火队伍, 健全防火预案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森林防火巡逻队、扑救队、督察组、后勤组, 并健全防火预案, 一旦接到火警就按照预案出动, 各村也要建立配套组织配合乡镇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坚持把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把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 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教育工作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本。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的引导, 只有把思想教育搞上去, 人们有了指导自己工作的思想武器, 才会让自己的工作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护林工作中, 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思想武器, 认真做好基层护林员的思想工作, 提高基层护林员的思想认识, 增强护林员对护林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一切与护林管理有关的积极因素, 特别是充分认识林区农民群众对护林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林区农民的思想工作, 想方设法把当地农民调动起来, 让其参与管理, 变被动为主动, 变不利为有利, 从而更好地为护林工作服务。

森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国际、国内十分瞩目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 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所以我们林业部门必须认识到对森林资源保护的紧迫性, 确保对森林资源实施有效保护, 为改善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坚持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上, 实施林业多种经营, 不仅可以大大地提高森林质量, 优化森林结构, 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 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符合国家关于“培育发展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的要求。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中, 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积极运用唯物主义辩证观, 正确处理好林业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 为建设现代林业, 为构建“三大体系”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 为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并对森林资源管理特征做出总结。其次重点介绍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分别从虫害防治, 火灾隐患消除等方面进行, 帮助提升管理任务完成质量, 树木生长期间的安全性也能够得到保障。

关键词:林业经营体制,森林资源保护,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宏伟.关于创新林业经营体制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6) .

上一篇:极限的计算下一篇:幼儿园教师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