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测定范文

2024-09-15

比色测定范文(精选10篇)

比色测定 第1篇

针对目前现场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基层的需求,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因其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用于现场快速测定,受到用户的欢迎[3],本文采用的水质分析仪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便携式氨氮比色计,该仪器是一种基于光度分析原理的便携式氨氮水质分析仪,全机采用微机化智能操作,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测定结果准确[4]。利用该便携式比色计测定水中的氨氮,其测量结果与国标方法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满足现场快速分析测定的要求。

1 方法原理

便携式氨氮比色计配套的快速测定试剂是根据国标方法[5](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改进而成。其原理是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铵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产蓝色化合物,根据该化合物对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原理而建立的比色分析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L,测定上限为1mg/L。适用于饮用水、生活污水、养殖水和大部分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

便携式氨氮比色计依据以上国标方法测量大量不同浓度铵溶液的透光率,经过数据的总结分析,利用确定的溶液透光率和铵浓度这一函数关系而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单色性较好的光源并设计出高精度的放大电路,对原始的光谱透过信号进行转换放大及相关数据采集处理,实现仪器的微机化智能操作。通过仪器内置的标准曲线可以自动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计算出待测组分氨氮的含量,直接显示浓度值,具有测量简单快速等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国标法需要用到体积庞大的分光光度计,携带不方便,而便携式氨氮比色计携带方便,适用于现场的测定;(2)国标方法试剂配制复杂、操作繁琐、分析周期长,仅静置时间就需60min,而比色计法只包含2种粉末试剂,分别加入待测水样溶解后静置15min,直接读数即可;(3)国标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而比色计法无需培训,直接按照说明书步骤即可操作;(4)国标法所用试剂不稳定,保存时间短,部分溶液需现配现用,而比色计法所配套试剂保质期为1年;(5)国标法需要用到较多的玻璃仪器,而比色计法只需要2支10mL比色管即可完成测试。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

便携式氨氮比色计(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UV1800型分光光度计(岛津分析仪器);Master-S实验室超纯水系统(上海和泰仪器有限公司)。

2.2 试剂

比色计法:配套试剂2包,分别为氨氮试剂(Ⅰ)、氨氮试剂(Ⅱ)。

国标方法:500mg/L氨氮标准溶液,使用时稀释为每毫升含1.00μg的氨氮使用溶液。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配制方法见文献[5],试剂配制所用纯水(由超纯水仪制得)均为无氨水。

2.3 实验步骤

2.3.1 便携式氨氮比色计测定水中氨氮的操作流程

加空白水样至比色管的10mL刻度线。按“ZERO”键调零。加待测水样至另一比色管的10mL刻度线。加一包氨氮试剂I于比色管中,旋紧样品管盖,溶解后静置2min。再加一包氨氮试剂Ⅱ于比色管中,旋紧样品管盖,摇匀溶解,静置15min。按“READ”键,记录读数。

2.3.2 国标方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

测定水中氨氮的步骤见文献[5],采用便携式氨氮比色计和国标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UV1800)分别对氨氮标样和实际水样(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养殖水)进行测定,并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2.4 实验数据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根据国标方法,测定浓度(mg/L)为0,0.2,0.4,0.6,0.8的吸光度,绘制出标准曲线(见图1)。采用比色计法,同样测定浓度(mg/L)为0,0.2,0.4,0.6,0.8的吸光度,绘制出标准曲线(见图2)。

2.4.2 标准样品测定

采用环凯公司研制的便携式氨氮比色计和国标法(水杨酸-氯酸盐光度法)分别对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样品进行测量,每个标准样品进行2次平行测试,计算平均值并比较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具体数据(见表1)。

2.4.3 实际水样测定

采用环凯公司研制的便携式氨氮比色计和国标法(水杨酸-氯酸盐光度法)分别对不同实际水样(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养殖水)进行测量,每种水样进行2次平行测试,计算平均值并比较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具体数据(见表2)。

2.5 实验结果

从图1、2可知,国标法和比色计法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均很好,两者无明显的差别。

从表1、2可知,自制的便携式氨氮比色计用于测定标准样品时,其测量结果与国标方法分光光度计法测量的相对误差基本一致;而对于测定现场的水样,其测量结果也跟国标方法比较接近,其相对误差在5%以内,可用来代替国标方法,满足现场快速分析测定的要求。

3 结论

便携式氨氮比色计在监测水中氨氮时,其测量结果与国标方法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来代替国标方法,且该比色计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稳定性好,可满足各行业实现对水质现场检测氨氮指标的要求,以控制水质在最佳状态。

摘要:本文采用便携式氨氮比色计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氨氮指标,与国标方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测量结果基本一致,满足现场快速分析测定氨氮的要求。

关键词:便携式,氨氮,比色计

参考文献

[1]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编.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6

[2] 温丽云,范朝,袁倬斌.我国环境监测中的氨氮分析方法, 中国环境监测,2005,21(4) :28~32

[3] 王奎兰,吴清平,邓金花等.水质快速分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仪器,2005,(5) :54~56

[4] 刘杰,宁文党.分析仪器发展的趋势,企业标准化,2004,11

比色测定 第2篇

比色法测定市售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

采用以槲皮素为对照品,比色法测定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λmax=510nm).绘制了标准曲线并做了线性方程回归,测得含量为2.63%.此测定方法结果准确,操作方便,重复性好,可作为大山揸丸中总黄酮物质含量测定方法.

作 者:何姗  作者单位:夭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02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424.31 关键词:比色法   大山楂丸   黄酮   含量  

比色法测定清肺消炎丸中胆酸的含量 第3篇

关键词 清肺消炎丸 人工牛黄 胆酸 比色法

中图分类号:O657.32; 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3-0058-02

Colorimetry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cholalic acid in Qingfei Xiaoyan pills

MA Fujia, ZENG Xiaojuan, SI Xiaol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Hospital 455 of PLA, Shanghai 20005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holic acid in Qingfei Xiaoyan pills. Methods: Cholic acid was determined by colorimetry at a wavelength of 385 nm. Results: The content limit of cholic acid in Qingfei Xiaoyan pills is not less than 0.31mg per pill. The standard curve of cholic acd was linear over the range of 0.104 2~0.795 8 mg/ml with r=0.999 9, n=5. The average recovery (n=6) was 99.29% (RSD=0.32%).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fast, stable and reliable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Qingfei Xiaoyan pills.

KEY WORDS Qingfei Xiaoyan pills; artificial bezoar; cholic acid; colorimetry

清肺消炎丸由麻黄、石膏、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苦杏仁(炒)和羚羊角8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1]。本品中人工牛黄含有效成份胆酸,其含量的测定是控制人工牛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未见清肺消炎丸中胆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只有胆酸的定性鉴别[2-3]。为能更好地控制清肺消炎丸的质量,本文采用比色法测定其胆酸的含量[4]。

1 仪器与试剂

德国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BP211D型1/10万电子天平,美国瓦里安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ary 50 UV-Vis),电热恒温水浴锅(江苏南通通海电器厂)等。胆酸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0078-9312,清肺消炎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批号:110419),硫酸溶液(取H2O 65 ml,加浓硫酸50 ml,摇匀,即得)。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胆酸标准品25 mg,置25 ml量瓶中,加60%冰醋酸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5 ml,置另一25 ml量瓶中,加60%冰醋酸至刻度,摇匀,备用。

样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30粒清肺消炎丸的重量,置25 ml量瓶中,加60%冰醋酸适量,置70 ℃水浴中不断振摇,加热20 min,取出,放冷,过滤,加60%冰醋酸至刻度,摇匀,备用。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称取不含胆酸的阴性空白制剂,按“样品溶液制备”项下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2.2 测定波长的选择

精密吸取胆酸标准液1 ml,置具塞刻度试管中,加硫酸溶液14.0 ml,摇匀,置70 ℃水浴中加热l0 min,取出放冷,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扫描200~800 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结果胆酸对照品溶液在385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故以385 nm为测定波长。

2.3 标准曲线

用胆酸标准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Ⅴ)在385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以A为纵座标,浓度C为横座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 = 0.368 3 X + 0.011 9, r = 0.999 8。结果表明,胆酸浓度在0.104 2~0.795 8 m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实验

取胆酸对照品溶液,按上述方法重复测定6次,吸光度分别为0.103 3、0.104 2、0.103 9、0.103 2、0.103 6和0.104 4,平均值为0.103 8,吸光度的RSD为0.46%。结果表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5 重现性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胆酸标准液0.5 ml 6份,按标准曲线项下操作,测得吸光度分别为0.188 7、0.189 8、0.190 3、0.190 7、0.189 1和0.189 5,平均值为0.189 7,吸光度的RSD为0.39%。结果表明,此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

2.6 溶液的稳定性试验

取标准曲线项下的胆酸溶液,按上述条件每间隔40 min测定一次吸光度,结果在6 h内吸光度稳定。

2.7 回收率测定

精密称取60粒清肺消炎丸的重量及胆酸标准品20 mg,置25 ml量瓶中,按样品溶液制备项下操作,所得滤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测定,结果见表1。

2.8 样品测定

取3批样品,按样品溶液制备项下操作,平行制备3份,所得滤液按标准曲线项下测定吸收度,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每粒清肺消炎丸中胆酸含量(mg),结果见表2。

3 讨论

按方法同时制备阴性对照溶液,在20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扫描,无吸收,说明阴性对照溶液不干扰胆酸的含量测定,选择385 nm作为胆酸含量测定的检测波长。

清肺消炎丸的原标准中无人工牛黄的含量测定,经多次测定,清肺消炎丸中胆酸的含量限度为不低于0.31 mg/粒。

通过上述方法学考察,建立了清肺消炎丸中胆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能够更好地控制该品种的质量,使其质量标准更趋严谨、科学、完整,并且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回收率好,能有效控制清肺消炎丸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117-1118.

[2] 罗辉, 王原, 李昂, 等. HPLC法测定清肺消炎丸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11(3): 461-464.

[3] 罗晓茹, 曹红, 邢俊波, 等. 人工牛黄及其制剂中胆酸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9, 25(3): 247-249.

[4] 曾晓娟, 马福家, 司晓莉. 比色法测定小儿化毒散中胆红素的含量[J]. 上海医药, 2013, 34(19): 43-45.

磷矿中碘的测定—碘兰比色法 第4篇

1.1 方法提要

样品与碳酸钠、氧化锌混合熔剂半熔后, 以水浸取, 分取澄清液, 调节酸度后, 以溴水氧化碘离子为碘酸盐。过剩的溴加入蚁酸钠破坏去除, 过量的蚁酸钠煮沸去除。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化钾, 即释出六倍于样品中所含碘量的游离碘。加入淀粉, 游离碘与淀粉分子生成带色团, 在过量碘化物存在下, 颜色的深度与碘的含量成直线关系。

1.2 试剂及仪器

(1) 淀粉溶液 (0.5%) 。称取可溶性淀粉0.5克, 加水数滴调成糊状, 在搅拌下加沸水100毫升, 煮沸数分钟, 冷却待用。

(2) 混合熔剂。将已分别研磨很细的碳酸钠及氧化锌按7:3重量比混合均匀后, 储存备用。

(3) 碘化钾标准溶液。 (1) 准确称取在105℃烘过的碘化钾保证试剂0.1308克以水溶解, 配制成1毫升含2微克碘。

(4) 硫酸亚锡。在搅拌下溶解3.22克硫酸亚锡于50毫升水中, 置冰水中冷却。在搅拌下加入40毫升硫酸 (1:1) , 用中速滤纸过滤, 并以冷水洗至体积为100毫升, 加苔状锡粒2克。

(5) 721型光电分光光度计。

1.3 标准系列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移取1毫升含2微克碘的标准溶液0、1、2、3、4、5毫升分别置于50毫升烧杯中, 以水稀释体积至8毫升。各加入饱和氯化钠2毫升, 磷酸 (1:2) 0.3毫升。饱和溴水10滴, 置电热板上加热至刚开始沸腾, 取下, 乘热加入10滴20%蚁酸钠, 此时溶液中溴的颜色应完全褪去, 再将溶液煮沸, 以破坏过量的蚁酸钠。取下, 以冷水完全冷却后, 将溶液移入25毫升带刻度的磨口塞比色管中, 用水稀释至15毫升, 加入1毫升1%碘化钾溶液和1毫升0.5%淀粉溶液, 每加入一种试剂, 必须充分摇匀。放置5分钟后, 在721型光电分光光度计上, 用570毫微米波长, 2厘米比色杯测出其消光值, 并绘制成曲线。

1.4 分析手续

称取1.0克样品于磁坩埚中, 以4克混合熔剂混合均匀后, 再以1克混合熔剂复盖表面, 置马伏炉中, 由低温逐渐升温至700℃, 保温30分钟, 取出冷却。倾入100毫升烧杯中, 以水洗净坩埚, 洗液倒入半熔物的烧杯内, 用玻棒充分压碎半熔物的粗颗粒后, 用水稀释至40毫升左右,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硫酸亚锡至锰的紫色 (或绿色) 或铬的黄色褪尽后, 再过量2~3滴 (如浸取液无锰、铬颜色, 亦应加人2~3滴) , 连同沉淀移入50毫升容量瓶中, 用水冲至刻度。再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及沉淀倒回原烧杯中, 每隔半小时充分搅拌一次, 至少应搅拌两次。静置过液。移取清亮溶液5毫升于50毫升烧杯中, 用10%的硫酸仔细中和至刚果红试纸恰好变兰, 以蒸馏水补足体积至8毫升, 加入饱和氯化钠2毫升, 磷酸 (l:2) 0.3毫升, 饱和溴水10滴, 以下分析手续, 按制备标准系列的步骤进行。

式中V——测得样品中碘的含量 (微克)

G——分取溶液相应的样品重量 (克)

1.5 分析结果及标准回收情况

在纯混合熔剂及已知含量的样品与混合熔剂混合均匀后的磁坩埚中, 加入不同量的标准碘液, 置烘箱中在100℃下烘干后, 按分析手续进行处理, 回收结果见表l, 表2。矿样分析结果见表3。

2 干扰试验

样品经半熔后, 可能进入溶液的干扰离于主要有Mn O4-、Cr O4=、VO3-。而某地磷矿中常含有铬, 有时也发现锰的存在, 为此对锰、铬、钒的干扰情况及消除干扰的方法进行了试验。

在纯混合熔剂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Mn O4-、Cr O4=、VO3-后, 以水浸取。其中一部分测定液加入硫酸亚锡至锰的紫红色或铬的黄色褪尽后, 再过量2~3滴, 用水冲至50毫升;一部分不加硫酸亚锡, 直接用水冲至50毫升, 分取清液5毫升, 测得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锰、铬、钒的存在对本法测碘均有干扰。其中最严重的是Mn O4-, 其次是Cr O4=, 再其次是VO3-。

根据试验证明:测定液中样品量不大于0.1000克时, 即使Mn O4-、Cr O4=、VO3-共存, 只要他们的含量分别都不大于1%时, 可以采用加入硫酸亚锡的方法来消除其干扰。

3 讨论

(1) 分解样品的温度很重要, 最好控制在700℃ (±10℃) 左右。低于650℃, 样品中碘的转化不完全, 引起结果偏低;高于750℃, 较多的杂质进入溶液对分析不利。

(2) 硫酸亚锡不能过量太多, 否则在微酸性溶液中, 由于锡的水解发生浑浊, 影响测定。

(3) 加入蚁酸钠除溴时, 溶液出现浑浊现象, 可趁热逐滴加入10%硫酸 (预先经溴水及蚁酸钠处理过的) 至刚好溶解。但切勿过量, 以防提高酸度;也不能用未经处理的硫酸, 以免引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4) 本法对PH很敏感。酸度稍大, 常会得出偏高的结果。因此硫酸、磷酸及蚁酸钠的用量必须严格控制。

(5) 溴与碘的氧化反应是在加热的情况下进行的;过剩的蚁酸钠是通过煮沸破坏的。但加热过久或温度过高已氧化的碘酸盐会部分分解;加热不够碘离子的氧化不完全。因此, 温度及加热时间必须掌握适当。

比色测定 第5篇

关键词:斜脉暗罗;总生物碱;紫外分光光度法;茎;叶;皮

中图分类号: R28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263-02

收稿日期:2013-05-23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项目(编号:GJJ13678);赣南医学院项目(编号:YB201218)。

作者简介:刘冰晶(1988—),男,云南昆明人,硕士,助教,从事中药化学研究。E-mail:974141690@qq.com。斜脉暗罗(Polyalthia plagioneura)属番荔枝科(Annonaceae)暗罗属(Polyalthia genus),系我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1],为海南优势种[2]。国内外学者从暗罗属20多种植物中得到了生物碱、萜类等多种类型化合物[3-4],从斜脉暗罗中分离得到生物碱类化合物marcanine A和少量其他化合物[5-7],但有关斜脉暗罗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小檗碱为对照品,在pH值为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以溴甲酚绿为显色剂,在628 nm波长下,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斜脉暗罗总生物碱含量,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斜脉暗罗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试剂与材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UV-4802);98-C-数显控温电热套(天津泰斯特);索式提取器;电子天平;三氯甲烷(AR);溴甲酚绿(AR);小檗碱标准品(成都领航者生物);pH值为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0.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用乙醇溶解)。

斜脉暗罗采自海南省昌江县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由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琼芯教授鉴定为Polyalthia plagioneura,标本现藏于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

1.2 试验方法

参照刘冰晶等的方法[8-9]并进行改良。

1.2.1试验溶液配制用0.2 mol/L氢氧化钠滴加冰醋酸,调节pH值为4.5,即得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称取溴甲酚绿40 mg,加100 mL pH值为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溶解,过滤,即得0.04%溴甲酚绿溶液。

1.2.2标准曲线的制作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小檗碱对照品2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三氯甲烷定容至100 mL,摇匀即得20 mg/L标准溶液。取小檗碱对照品溶液,显色后进行可见-紫外全波长扫描,结果表明对照品溶液在628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经多次重复,峰形一致且空白对照无干扰,故选择628 nm作为样品测定的波长。取标准溶液1.2、2.4、36、4.8、6.0、7.2 mL分别置于 20 mL 容量瓶中,用三氯甲烷稀释至10 mL,加入pH值為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5.0 mL 和0.04%溴甲酚绿溶液 2.0 mL,剧烈振摇5 min,静置 30 min;取下层液5 mL,加入 0.01 mol/L 氢氧化钠—乙醇溶液1.0 mL,摇匀,于628 nm处测吸光度。以小檗碱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

1.2.3空白溶液的制备取10 mL三氯甲烷溶液于20 mL容量瓶中,加入5.0 mL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和0.04%溴甲酚绿溶液2 mL,剧烈摇动5 min,然后静置30 min;取下层液 5 mL,加入0.01 mol/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1.0 mL摇匀,作为空白溶液。

1.2.4斜脉暗罗总生物碱的提取分别准确称取斜脉暗罗茎0.5 g、叶0.25 g和皮0.5 g,用适量氨水湿润,密封放置 30 min,索式提取2 h,将提取液置于碘化铋钾溶液经薄层层析(TLC)至不显色为止,回收三氯甲烷,残留物放冷至室温,用三氯甲烷溶解并定容至20 mL;取0.2 mL于容量瓶中,加三氯甲烷定容至10 mL,混匀作为样品液;取10 mL样品液于3个20 mL容量瓶中,加入5.0 mL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和 2 mL 0.04%溴甲酚绿溶液,剧烈摇动5 min,然后静置 30 min;取下层液5 mL,加0.01 mol/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1.0 mL,摇匀,于628 nm处测吸光度,计算生物碱含量。试验重复3次。

2结果与分析

2.1标准曲线方程

经过统计处理,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D=0.008 2C+0.167 1,相关系数r=0.999 1,线性范围为2.0~12.0 mg/L。

2.2稳定性试验

取斜脉暗罗提取溶液0.2 mL,每隔10 min用分光光度计测定1次吸光度,结果(表1)表明,斜脉暗罗茎、叶、皮提取物在1 h内稳定,RSD值分别为2.140%、2.070%和0.379%。

3.3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进行6次平行试验,测定含量,斜脉暗罗茎、叶和皮提取物吸光度RSD值分别为0.385%、1.882%和0.412%,精密度良好(表2)。

3小结与讨论

以小檗碱为标准品,测定斜脉暗罗茎、叶和皮总生物碱分光含量分别为 0.267 1%、1.473 7%和0.790 8%。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斜脉暗罗茎、叶、皮中总生物碱含量,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与重量法、滴定法等测定方法比较,克服了多次重复萃取所造成的误差;与液相色谱法比较,具有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耗时少的优点。本研究结果可为斜脉暗罗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nlc202309041845

参考文献:

[1]吴德邻. 海南及广东沿海岛屿植物名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9-10.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2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Hasan C M,Mohammad A,Hossain A A.Rashid,clerodane diterpenoids from Polyalthia iongifolia var. pendulla[J]. Biochem Systematics and Ecology,1995,23(3):331-332.

[4]Paarakh P M,Khosa R L.Phytoconstituents from the genus Polyalthia:a review[J]. Journal of Pharmacy Research,2009,2(4):594-605.

[5]Liu B,Wang L,Chen G,et al. Isol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marcanine A from Polyalthia plagioneura[J]. Molecules,2010,15(9):6349-6356.

[6]Liu B,Chen G,Cen C,et al. 1-(5-Hydroxy-7-methoxy-2,2-dimethyl-2H-chromen-6-yl)ethan-1-one[J].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Struct Rep Online,2010,66(6):o1441.

[7]劉冰晶,陈光英,简蓝,等. 斜脉暗罗茎化学成分研究(Ⅰ)[J]. 中草药,2011,42(7):1264-1266.

[8]蔡大可,李耿,彭绍忠,等.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痹痛消膏中乌头生物碱的含量[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1):57-59.

[9]敖茂宏,刘海,吴明开.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流苏石斛中总生物碱的含量[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282-283.王菊平,郑烈山,杨水彬. 热分解法测定碱式碳酸铜的组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65-266.

比色法测定GM1含量方法研究 第6篇

1.1 试剂:

sigma唾液酸对照品;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Cary-50紫外分光光度计。

1.2 原理:

N-乙酰神经氨酸 (SA) 与间苯二酚在酸性条件和二价铜离子的参与下加热, SA的水解产物-吡咯与间苯二酚缩合成一种灰蓝色物质, 其色深浅与SA含量成正比。

1.3 方法:

精密称取唾液酸对照品8.52mg置10ml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储备液。取储备液1ml置1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GM1原料药25mg置100ml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供试品溶液。

1.3.1 标准曲线的测定:

取试管6支, 分别加入对照品溶液0.0、0.1、0.3、0.5、0.7、0.9ml, 再依次加水至2.0ml后, 分别加入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2ml, 密塞, 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 冷却;再加入正戊醇5ml振摇提取, 置冰水浴中冷却15分钟, 离心, 吸取上层正戊醇液, 照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585nm的波长处, 1cm石英池, 测定吸收度。以对照品溶液中SA含量 (μg) 为横坐标, 以吸收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表1。

1.3.2 含量的测定: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 加水1ml, 自“依次加入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2ml”起, 依法测定, 由回归方程计算含量。

1.3.3 准确度的测定:

精密量取已知SA含量的GM1供试液0.5ml, 平行9份, 分别精密加入唾液酸对照品溶液0.3、0.5、0.7ml, 相当于加入GM122.5、42.5、59.5μg。每个平行3份, 加水稀释至2ml, 自“依次加入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2ml”起, 依法测定高、中、低3种加入量的回收率。结果见表2。

1.3.4 精密度的测定:

精密量取已知SA含量的GM1供试液, 配制成253.0、126.5、63.3 (μg/ml) 三个不同浓度, 每个浓度各分别配制3份供试品溶液, 自“依次加入间苯二酚的盐酸溶液2ml”起, 依法测定, 计算其间标准偏差。结果见表3。

2 结果

2.1 采用五组数据的平均值作标准曲线:

y=0.006x-0.0023, r=0.9945, 采用前四组数据的均值作标准曲线:y=0.0065x-0.0109, r=0.9975采用前四组数据的平均值作得的标准曲线r值较采用五组数据的平均值作得的标准曲线r值高, 说明第五个点偏离曲线较远, 超过了正常曲线的响应范围, 所以本次试验采用前四组数据的平均值作得的标准曲线, 线性方程为Abs=0.0065*C-0.0109, R=0.9975。本次方法学测定中SA含量在8.5~76.5μg时线性不好r=0.9945;SA含量在8.5~59.5μg时线性良好r=0.9975, 所以本次试验采用的线性范围为SA含量在8.5~59.5μg之间。

2.2 含量测定:

OD585平均值为0.2385 (n=12) , RSD=0.84%, 代入线性方程得SA含量为38.4μg/ml, 样品中GM1含量为253μg/ml, 得SA含量为15.18%。

表2回收率均大于90%, 说明本方法准确度较高。表3说明本方法精确度较高, 重复性较好。

3 结论

比色法利用GM1结构中含一个唾液酸基团, 可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络合物来进行测定, 但其它神经节苷脂类药物如GM2、GM3、GD、GT也可以间苯二酚试剂反应, 干扰测定, 因此本法在专属性上不如色谱法, 但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能符合常规的原料药含量测定要求, 操作时间短。

参考文献

[1]潘颖, 黄如彬, 等.猪脑神经节苷脂的测定及其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94, 21 (4) :353-354.

[2]郑永彪, 范慧红, 等.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的含量[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4, 25 (3) :139-141.

[3]Giuliano G, Sandro S, Riccardo G.Normal-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non-derivatizedganglioside mixtures.J Chromatogr, 1985, 348:371.

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比色测定方法 第7篇

BPO水解后生成的苯甲酸残留在面粉里,随食品进入人体。一部分苯甲酸与甘氨酸化合生成马尿酸随尿液排出,一部分与葡萄糖酸锌化合而解毒[2]。在正常添加量的情况下,苯甲酸不在机体内积蓄,但过多添加易对人体造成苯积累中毒。另外苯甲酸上述两种解毒作用均在肝脏内进行,因此对于肝功能衰弱的人和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会导致肝脏病变。再者,BPO所具有的氧化作用会破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及维生素B等,使得这些维生素在面粉中的含量降低。维生素在调节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人在缺乏某种维生素时能引起某种疾病[3]。2011年3月1日卫生部等6部委发布公告,要求从5月1日开始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BPO,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销售BPO。

面粉中BPO多采用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检测,GB/T 22325-2008《小麦粉中BPO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此方法有明确说明。其检测原理为:由甲醇提取BPO,用KI作为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苯甲酸,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在230 nm下检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测定方法,如气相色谱法[4]、化学发光法[5]、紫外分光光度法[6]等方法。上述方法大都需要比较昂贵的设备,而且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创建一种快速、低成本、操作简便的检测BPO的方法对于面粉的食用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BPO的氧化性对其进行测定。BPO在酸性条件下将I-氧化为I2,生成的I2 在一定条件下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生成蓝紫色络合物,通过对颜色的观察来定性和半定量地测定BPO。本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测定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离心机;分析天平。

试剂及样品:BPO、KI、可溶性淀粉、盐酸、硫酸和磷酸均为分析纯。空白面粉直接取自面粉厂,未添加BPO;5种面粉样品购自当地市场。实验用水为实验室自制去离子水。

100 g/L KI溶液的配制方法:称取KI 5 g,溶解于50 mL水中;淀粉指示剂的配制方法:准确称量可溶性淀粉1 g,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100 mL沸水中,继续微沸2 min,冷却后得到淀粉指示剂;1 mol·L-1盐酸溶液的配制方法:量取4.2 mL盐酸溶液,稀释至50 mL;相应浓度的硫酸和磷酸溶液的配制方法不再详述;标加面粉的制备方法:准确称取0.06 g BPO,研磨,加入100 g空白面粉,研磨并混合均匀,该面粉样品中BPO的含量为0.6 g/kg;准确称取该面粉样品10 g与空白面粉90 g混合均匀,得到BPO含量为0.06 g/kg的面粉。其他标加面粉的配制方法不再详述。

1.2 BPO的测定原理

测定原理基于BPO的氧化性。BPO在酸性条件下将I-氧化为I2,生成的I2 在一定条件下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生成蓝紫色络合物,通过对颜色的观察定性或半定量地测定BPO。化学反应方程式如式(1)和式(2)所示:(C6Η5CΟ)2Ο2+Ι-Ι2+C6Η5COOH (1)

Ι2+C12Η22Ο11蓝紫色络合物 (2)

1.3 BPO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取5.0 g面粉,加入10 mL乙醇,不断搅拌浸提15 min。将面粉和乙醇的混合物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2 mL于比色管中,加入0.1 mL盐酸溶液使pH约为2,加入0.2 mL KI溶液,置于阴暗处反应20 min至反应达平衡。加入0.3 mL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显深黄色,用水稀释至10 mL,溶液呈蓝紫色。同时进行空白实验。将试样的颜色和标准系列对比,可半定量地测定面粉中BPO的含量。

在制作标准系列时,采用标加面粉替代面粉样品进行如上操作。标加面粉中BPO的含量分别为0.3 g/kg、0.2 g/kg、0.1 g/kg、0. 07 g/kg,0.03 g/kg、0.01 g/kg,0.008 g/kg。随着面粉中BPO含量的增加,标准系列溶液的颜色依次变深,此标准系列可作为半定量检测面粉中BPO含量的目视比色标准。由于显色反应生成的显色络合物的稳定性较差,标准系列不能长期保存。为了使用方便,可以采用将标准系列拍照或制成标准比色卡的方法解决溶液型标准系列不稳定的问题。

2 结果与讨论

2.1 提取条件的优化

2.1.1 提取溶剂的选择

提取BPO的常用有机溶剂为乙醇、丙酮、乙醚、苯、氯仿等。由于丙酮、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较大,因此本实验选择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2.1.2 提取时间的选择

以BPO含量为0.06 g/kg的标加面粉为测定样品,按照1.3的方法进行提取和显色反应。浸提时间分别采取5 min、10 min、15 min、20 min和25 min。实验结果表明,当提取时间小于10 min时,试样溶液颜色较浅,提取不完全。比较10 min、15 min、20 min和25 min提取液的颜色,显色没有明显差异,因此10 min可以达到提取平衡。为了消除不同操作者的差异(搅拌方式和搅拌速度的不同),提取时间选择15 min。

2.2 测定条件的优化

2.2.1 KI溶液用量的选择

在显色反应中KI有多重作用。作用一:反应物。作为反应物,KI应该保持过量,使BPO反应完全。作用二:减少I2 的挥发。为了减少I2 的挥发,增加I2 在溶液中的稳定性,需要加入过量的KI,形成稳定的I-3。反应方程式如式(3):

I2+I-=I-3 (3)

作用三:对I2 和淀粉的显色有影响。I2和淀粉的显色受I-的影响。当无I-时,显色的灵敏度降低。当KI用量较多时,随KI用量的增多,溶液出现蓝紫色变为紫色的过程。

KI用量的优化过程如1.3。优化结果如表1。实验结果表明,在KI溶液用量为0.2 mL时,颜色最深,因此KI最佳用量定为0.2 mL。当KI溶液添加过多时,溶液偏紫色。

2.2.2 淀粉指示剂用量的选择

在室温及少量I-存在下,I2 与淀粉反应生成蓝紫色吸附络合物而显色,该反应的灵敏度为[I2 ]=0.5~1×10-5 mol·L-1。

按照1.3所述过程进行淀粉指示剂用量的优化,其中淀粉指示剂的用量分别为0.05 mL、0.1mL、0.2 mL、0.3 mL、0.4 mL、0.5 mL。实验表明,当淀粉指示剂用量为0.2 mL和0.3 mL时,面粉提取液颜色最深且无明显差异。下述实验选择淀粉指示剂的用量为0.3 mL。

2.2.3 酸种类的选择

在一般常用无机强酸中,硝酸具有氧化性,柠檬酸等有机酸的酸性较弱,而BPO和I-的反应要求在较高的酸度条件下进行。因此,本研究对酸性较强的盐酸、硫酸和磷酸三种无机酸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实验。

酸种类的优化过程按照1.3方法进行,分别使用盐酸、硫酸和磷酸将提取液pH值调节为2。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一致时,选择盐酸、硫酸或磷酸对于显色没有明显影响。下述实验选择盐酸调节酸度。

2.2.4 盐酸用量的选择

酸度对BPO和I-的显色反应有显著的影响。酸度越高,BPO和I-显色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完全,因为此反应是有酸参加的反应,反应方程式如式(4):

(C6H5CO)2O2+2I-+2H+=I2+2C6H5COOH (4)

同时,酸度越大,空白值越大,原因如式(5)所示:

4I-+4H++O2=2I2+2H2O (5)

I-在酸性溶液中容易为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此反应在中性溶液中进行极慢,但随溶液中H+浓度增加而加快。因此控制适宜的酸度非常重要。

酸度的优化过程按照1.3进行。1 mol·L-1盐酸溶液的用量优化结果如表2。综合考虑显色明显和空白值较小的两个因素,实验选择盐酸用量为0.1 mL。

选用新煮沸除氧并冷却的实验用水,可以降低水中溶解氧对KI的氧化,减小空白值。

2.2.5 反应时间的选择

BPO和I-的显色反应不能瞬时完成,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优化按照1.3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列于表3。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BPO和I-的反应在不断进行,颜色加深。但是当时间超过20 min后,颜色变化不明显。当反应时间超过20 min后,空白溶液的颜色变深。所以确定反应时间为20 min。

2.2.6 稀释比例的选择

按照1.3方法进行实验,其中提取液在滴加淀粉指示剂后,用水分别稀释至5 mL、10 mL、20 mL、25 mL。当乙醇提取液被稀释至10 mL时,颜色为蓝紫色且较深;继续稀释则颜色变浅。实验选择稀释体积为10 mL。

I2 与淀粉相互检验时, 如果有乙醇存在, 会大大降低相互检验的灵敏度。当乙醇的浓度大于50% 时,I2 与淀粉不显色。本研究采用以水对乙醇提取液进行稀释的方法,使提取液显示I2 与淀粉络合物的特征蓝紫色。

2.2.7 反应温度的选择

BPO氧化I-的反应,以及I2 与淀粉的显色反应都可以在室温下顺利进行。增加反应温度,会增加的I2 挥发和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的程度,因此本研究选择室温为反应温度。

2.2.8 稳定时间

受I-的氧化和I2 的挥发影响,显色后反应体系不能长时间稳定。因此,显色后应该在20 min内进行检测,最好在10 min内进行检测。

2.3 方法检出限

当样品中BPO含量为0.008 g/kg时,经显色反应后试样颜色与空白样品试样颜色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当面粉中BPO含量低于0.008 g/kg时,溶液颜色和空白样品试样颜色相近,因此本简易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08 g/kg。

2.4 应用实验

取5种市售面粉,按照1.3的方法进行测定,未检测到BPO。其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1)市售面粉中没有添加BPO;(2)市售面粉中添加有BPO,但添加量低于本方法的检出限;(3)市售面粉由于放置时间过长,BPO被还原成苯甲酸,本方法不能检测。依据GB/T 22325-2008 《小麦粉中BPO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5种市售小麦粉进行测定,均未检出BPO。

取标加BPO浓度分别为0.01 g/kg(样品1)、 0.04 g/kg(样品2) 的面粉样品按照1.3的方法进行测定。样品1的颜色介于标准系列的0.01~0.008 g/kg之间,与标加值一致;标加样品2的颜色介于标准系列的0.03~0.07 g/kg之间,与标加值一致。

3 结 论

本研究建立的面粉中BPO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的特点,是一种快速分析方法,可作为面粉中BPO的定性和半定量检测方法,用于面粉中BPO的筛查工作,也可以用于面粉生产企业的自查工作。本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08 g/kg。

本检测方法受检测原理所限,只适合于检测新出厂面粉中BPO的含量。长时间储存的面粉,由于BPO转化为苯甲酸,不具有氧化还原性质,不能使用本方法进行检测。

摘要:利用过氧化苯甲酰(BPO)的氧化还原性质,提出了对面粉中的BPO进行测定的简易方法。采用乙醇为提取剂对面粉中BPO进行提取;使用KI为还原剂与BPO进行反应,生成的I2与淀粉指示剂反应生成蓝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较颜色的深浅,对面粉中的BPO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08 g/kg。

关键词:过氧化苯甲酰,BPO,比色,测定,面粉

参考文献

[1]付立海,孙景霞,闵凡新.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J].化学教育,2005,26(12):3-5.

[2]刘林,彭蜀晋.小麦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的作用机理及安全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69-3671.

[3]吴存兵,田林双,张杉杉,等.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功能及其风险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13-2515.

[4]林秋萍.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J].食品科学,2002,23(4):2-4.

[5]郝亮,杜建修,田蕾蕾.偶合反应化学发光法测定过氧化苯甲酰[J].分析试验室,2007,26(5):4-6.

比色测定 第8篇

1 方法原理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可生成淡红色的胶态化合物, 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具有强吸收。通常测定用波长在410~425nm范围。

2 氨氮实验影响因素

2.1 无氨水的制备

实验过程均需使用无氨水, 经实验验证, 新制的蒸馏水和纯水机制备的超纯水均可以满足实验要求, 鉴于蒸馏水制备比较繁琐, 建议使用新制超纯水, 现用现取, 避免被空气中的氨污染。

2.2 酒石酸钾钠溶液的制备

市售的酒石酸钾钠纯度不一, 加入不合格的酒石酸钾钠溶液将会导致实验分析空白偏高或者水样的浑浊, 影响实验的精度和准确性。常用的酒石酸钾钠提纯方法有2种:一是采用纳氏试剂对酒石酸钾钠溶液进行提纯。向定容后的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加入5m L纳氏试剂, 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使用;二是向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碱液, 煮沸蒸发至溶液体积的70%~80%, 然后定容。实验表明, 2种方法提纯后产生的空白值均能满足实验要求, 根据个人经验, 推荐使用第2种方法。

2.3 纳氏试剂配置

纳氏试剂的配置有2种方法。一种是先将碘化钾溶于水中, 边搅拌边分次加入二氯化汞 (Hg Cl2) , 至朱红色沉淀不易溶解为止。然后将此溶液注入配置好冷却至室温的碱液中, 用水稀释定容。标准方法并未给出Hg Cl2的确切使用量, 需要根据配制情况逐次加入。此方法经验性强, 比较难以掌握。根据纳氏试剂配制反应原理, 计算得出Hg Cl2与KI的用量比为0.41∶1 (即82g的Hg Cl2溶解于20g的KI溶液) , 以此方法配制的纳氏试剂灵敏度满足实验要求[1]。但是Hg Cl2溶解速度很慢, 可在低温加热条件下进行配制。第二种是用Na OH、KI和碘化汞 (Hg I2) 配制。根据经验, 可先将Na OH溶解于50m L水中, 冷却至室温。另取7g KI溶于10~15m L水中, 逐次加入Hg I2, 溶解很快, 用水稀释至30~40m L。然后将此溶液边搅拌边加入之前配制的Na OH溶液, 最后定容至100 m L, 静置24h, 用砂芯漏斗过滤除去少量沉淀。注意一定要将Na OH溶液冷却至室温, 否则配制过程中会析出一部分的Hg I2, 静置后纳氏试剂表层溶液会有红色结块出现, 导致配制失败。鉴于第二种方法操作简单, 容易控制和掌握, 推荐使用。

2.4 滤纸的使用

在氨氮分析过程中, 经絮凝沉淀后的水样需要使用经无氨水充分洗涤过的中速滤纸过滤, 并弃去初滤液。实验表明, 不同品牌滤纸或不同张滤纸引起的空白值差别很大且空白较高, 虽多次用水洗涤仍达不到实验要求。建议使用体积比为0.1%的稀盐酸溶液浸泡24h后冲洗浸泡数次至中性使用, 效果良好。

2.5 实验室环境

氨氮分析实验对环境要求比较严格, 实验室内不应有扬尘, 要保持洁净、通风, 同时最好不要与含氮的分析项目 (如硝酸盐、测定总硬度等) 在同一实验室内, 避免交叉感染。另外所用试剂和玻璃器皿要专项专用, 单独存放。

3 反应条件控制

3.1 反应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温度不仅影响纳氏试剂的显色时间, 也会影响到溶液的颜色。实验中发现, 5~15℃时, 吸光度无显著改变, 但显色不完全;20~25℃时显色完全, 且标准偏差较小。当温度继续上升时, 吸光度值逐渐降低, 溶液褪色。所以实验显色温度应控制在20~25℃, 分析结果最可靠。

3.2 反应时间对实验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 显色时间小于10min时, 溶液显色不完全;10~30min时, 显色趋于稳定, 大于30min后, 溶液颜色有加深趋势。鉴于氨氮容易受空气中的氮污染, 建议显色15min为宜, 样品尽快上机分析完全。

3.3 溶液p H对实验的影响

不少研究表明, 水样的p H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很大。鉴于标准曲线是用中性无氨水配制, 当水样为酸性时, 建议将显色前的水样调至中性再比色测定。显色溶液的p H宜控制在11.8~12.8之间[2]。

3.4 比色皿光程的影响

国家标准方法 (HJ 535-2009) 中使用20mm比色皿时, 方法的测试范围为0.10~2.0 mg·L-1, 对于低浓度样品 (浓度小于0.10mg·L-1) 无法精确测量。使用50mm比色皿时, 可以降低方法的检出限。而根据样品的浓度也可以选择10mm的比色皿, 扩大方法的测量范围。

4 结论

对纳氏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的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表明:应控制外界氨对实验的影响, 尽量降低试剂中氨的污染;过滤的滤纸最好经过0.1%稀盐酸溶液的浸洗;配制酒石酸钾钠溶液时需要加Na OH煮沸除氨。试验过程中应把显色时间控制在10~30min, 显色溶液的p H控制在11.8~12.8之间。降低和增加比色皿的光程可以改变方法的测定范围, 更精确地测量不同浓度的样品。

参考文献

[1]余明星, 郑红艳, 汪光.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J].干旱环境监测, 2005, 19 (2) :121-126.

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研究 第9篇

磷是人体含量较多元素之一, 是构成人体骨骼主要元素, 钙磷比值是判断软骨症的重要指标[1], 是细胞膜和核酸的构成成分, 还参与生命活动的很多代谢过程[2], 因此检测食品中磷的含量很有意义。实际工作中发现, GB/T5009.87—2003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磷含量显色时间长, 所用试剂不够稳定, 方法不够灵敏[3], 为此, 本方法通过对消解液酸度的调节, 显色剂进行了改进, 简化了操作过程, 得到了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满足日常检测的需要,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TU-1901型,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数控电热板 (Lab tech EG-35A型, 昆山恒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等实验室常用设备。

2.2 试剂

(1) 氢氧化钠溶液 (2mol/L) :80.0g氢氧化钠 (分析纯) 溶于水, 用水定容到1L。

(2) 硫酸溶液 (4.52mol/L) :吸取28.0mL浓硫酸 (分析纯) , 缓缓注入水中, 并用水定容到1L。

(3) 2, 4—二硝基酚 (或2, 6—二硝基酚) 指示剂:溶解0.20g 2, 4—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4) 钒钼酸铵溶液:

A:称取25.0g钼酸铵溶于400mL水中。

B:称取1.25g偏钒酸胺溶于300mL沸水中, 冷却后加250mL硝酸, 冷却。

再搅拌下将A液缓缓注入B液中, 用水稀释至1L, 混匀, 贮于棕色瓶中。

(5) 磷 (P) 标准储备溶液 (100μg/mL) :精确称取0.4390g在105℃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 (优级纯) , 用水溶解后, 转入1L容量瓶中, 加入5mL浓硫酸 (防腐, 分析纯) , 用水定容到1L, 该溶液1mL含磷 (P) 100μg。此溶液可以长期保存。

(6) 磷 (P) 标准使用溶液 (50μg/mL) :吸取100μg/mL (P) 标准贮备溶液50mL于100mL容量瓶中, 加水定容, 此溶液1mL含磷 (P) 50μg。

2.3 测定方法

2.3.1 方法原理

待测液在一定酸度下, 其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偏钒酸和钼酸反应形成黄色三元杂多酸。在一定浓度范围[1mg/L~20mg/L]内, 黄色溶液的吸光度与含磷量成正比例关系, 用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磷含量[4]。

2.3.2 标准曲线绘制

分别移取磷标准使用溶液 (每毫升相当于50μg磷) 0.0mL、1.0mL、2.0mL、3.0mL、4.0mL、5.0mL、6.0mL, 置于50mL容量瓶中, 加水至15~20ml, 依次加入2, 4—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 用前述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1.2.2) 溶液调节pH值至溶液刚呈微黄色, 以标准曲线零管为参照。加入10.00mL钒钼酸铵溶液, 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静止30min后, 在分光光度计波长440nm处用2cm光径比色皿, 以零管溶液作参比调节仪器零点, 进行比色, 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并绘制标准曲线。

2.3.3 未知样品中磷的测定法

将瓷蒸发器在火上加热灼烧、冷却, 准确称取均匀样品0.3 (精确0.0001) g, 在火上灼烧成炭分, 再于550℃下成灰分。直至灰分呈白色为止 (必要时, 可在加入浓硝酸湿润后再灰化, 有促进样品灰化至白色的作用) , 加稀盐酸 (1+1) 10mL及硝酸2滴, 在水浴上蒸干, 再加稀盐酸 (1+1) 2mL, 用水分数次将残渣完全洗入100mL容量瓶中, 并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过滤 (如无沉淀则不须过滤) 。取滤液5mL (视磷量多少定) 置于50mL容量瓶中, 以空白试验溶液作参比调零, 以下同标准曲线绘制。

同时做样品空白试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标准曲线及线性关系

用本法和国标法同时做磷标准曲线系列, 其比对测定结果见表1。

注:磷含量在磷0~10μg的标准系列, r=0.9897;磷含量在10~50μg的标准系列, r=0.9991

由表1可以发现, 国标法磷含量在磷0~10μg的标准系列得到的吸光值低, 而且不时出现“跳管”现象, 线性关系差, 不能满足测量需要[5,6];本法磷含量在0~450μg范围时符合比尔定律,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相关系数r=1.000, 回归方程为改进后的方法标准曲线显色明显, 吸光度大, 灵敏度高。

3.2 准确度试验

分别称取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奶粉 (GWB10017) , 鸡肉 (GWB10018) , 按照本法进行样品检测, 6次测定的平均值均与标准参考值相符,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用改进法测定食品中磷的含量, 2种国家标准物质的测定平均值均在其标准参考值范围内, 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41%~2.61%之间。这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 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3.3 加标回收实验

选择上述2个已知本底的标准物质作为样品, 每份样品中添加低、高2个不同含量的磷标准溶液, 按本法分别测定2次其含量并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3。由此表看出平均回收率在94%~97%之间, 符合分析方法要求。

4 结论

建立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磷的检测技术具有在显色前预先调节消解液酸度, 加入较稳定显色剂和曲线线性较好的优点, 与国标法[7]相比, 操作方便, 重现性和准确度较好, 避免了有毒试剂对试验人员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故而适用于食品中磷的测定。

参考文献

[1]郭经燕.食品卫生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47.

[2]孙梦里.临床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19.

[3]卫敏, LIURuihai, DINGLiang.食品中磷的检测方法[J].中国科学:化学, 2010, 40 (7) :914~9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2017-2011植物中氮、磷、钾的测定[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1.

[5]陈澍, 向仕学, 宋建莉.食物中磷测定方法的改进[J].现代预防医学, 2004, 31 (5) :796~797.

[6]罗颂华.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磷酸盐的标准曲线选择[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7, 34 (10) :54~55.

比色测定 第10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仪器75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pHS-3D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UY120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1.2试剂芦丁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三氯化铝、醋酸钠、冰醋酸、乙醇、硝酸铝、亚硝酸钠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1.1.3材料所用箬叶为2014年3月采自湖北武陵山区鹤峰县。采后洗净,叶片在50℃的烘箱中烘6h后粉碎,用石油醚脱脂脱色后晾干,贮于干燥器中置暗处保存备用。

1.2 方法

试验于2014年3-4月在武汉工商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进行。

1.2.1箬叶总黄酮提取液的制备称取3.0g箬叶,加入75 mL 75% 乙醇在75℃下浸提40min,趁热过滤,用少许75%乙醇洗涤滤渣,滤渣在相同条件下再浸提1次,合并滤液和洗液,并用75%乙醇定容至250 mL,此即为箬叶总黄酮提取液。

1.2.2芦丁标准 溶液的制 备准确称 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芦丁标准试剂0.076 8g,用30%乙醇60℃水浴溶解,并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30%乙醇定容,摇匀得0.307 2g·L-1 标准溶液。

1.2.3 AlCl3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准确移取一定量的芦丁标准溶液或箬叶总黄酮提取液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醇5.0mL,0.5mol·L-1 AlCl3 溶液0.50mL,pH为5.4的HAc-NaAc缓冲液2mL,用水定容至10.00 mL。显色20 min后, 在415nm下以不加AlCl3的试液为空白,测定吸光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AlCl3法测定条件的选择

2.1.1测定溶剂的选择按文献[16]操作时发现箬叶总黄酮的测定试液呈现浑浊,说明箬叶总黄酮含量测定时溶剂不适合用水,考虑到黄酮类化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且提取箬叶总黄酮时采用的是乙醇,因此在测定中加入乙醇。经试验证明,测定液中乙醇 的体积百 分比在50% 比较合适,原因有两点:(1)该乙醇浓度下溶液能较长时间保持澄清,在试验时间内吸光度稳定。试验中发现乙醇的体积百分比在40%时初始阶段溶液澄清,但测定时吸光度无法稳定,经过几个小时的放置后发现测定液有白色沉淀析出。(2)避免了乙醇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大带来的测定影响。

2.1.2测定波长及缓冲溶液pH的选择准确吸取0.4mL芦丁标准溶液按1.2.3在不同pH下显色,pH分别为3.6、4.0、4.4、5.0和5.4,所得吸收曲线见图1。可见随着酸度的提高,最大吸收峰位置逐渐红移,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也逐渐增大,pH≥5.0时,最大吸收峰位置不变, 为415nm,且该波长下的吸光度趋于稳定。故在pH5.4的情况下,进一步考察箬叶总黄酮的显色情况(见图2)。结果表明芦丁和箬叶总黄酮显色后都在415nm处有最大吸收。因此本试验选用缓冲溶液pH 5.4,测定波长为415nm。

2.1.3显色剂AlCl3用量的选择取0.4mL芦丁标准溶液,按1.2.1操作,考察AlCl3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见图3),发现显色剂用量在0.40~ 0.60 mL时,吸光度稳 定,因此本试 验选用0.5mol·L-1 AlCl30.50mL,即显色液中AlCl3的浓度为0.025mol·L-1。

2.1.4显色稳定性考察分别取0.40mL芦丁标准溶液和箬叶总黄酮提取液,按1.2.1操作,显色不同时间后测定A值(见图4)。表明芦丁显色10min后吸光度稳定,且在2h内吸光度变化很小。而箬叶总黄酮显色15~60min内吸光度变化小于3%。因此本试验选用显色时间20min。

2.2 AlCl3法标准曲线

分别取芦丁标准溶液0、0.2、0.4、0.6、0.8和1.0mL于10mL容量瓶中,按1.2.3操作,以芦丁浓度为0的试液为参比,以吸光度A对芦丁浓度做图,得到标准 曲线,曲线方程 为A = 0.024 6c+0.018 1,相关系数R2=0.999 2,线性范围为芦丁质量浓度6.14~30.72mg·L-1

2.3 AlCl3法的样品测定及回收验证

按选定的试验方法,测定了箬叶总黄酮的含量,并对样品溶液进行了平行测定。为验证试验方法的准确性,也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由此可见,该法测定箬叶总黄酮提取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精密度较好。在试验中,加标回收率在97.94%~103.80%, 准确度较高。因此,可以采用此法测定箬叶总黄酮含量。

3 结论

箬叶总黄 酮在适宜 的显色条 件下,可与AlCl3 形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该显色络合物的吸光度与箬叶总黄酮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可测定箬叶黄酮含量。该法简便可靠,可用于箬叶总黄酮提取过程中的含量检测。

摘要:为研究一种测定箬叶黄酮含量简便且标准的方法,以箬叶为试材,建立了AlCl3比色法测定箬叶提取液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考察了乙醇的浓度、AlCl3的加入量、pH以及显色时间等对显色物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Cl3法测定箬叶总黄酮的溶剂为50%乙醇,适宜酸度为pH 5~6,显色剂AlCl3用量为0.025mol·L-1,显色时间20min,测定波长415nm,以芦丁为标样,回归方程A=0.024 6c+0.018 1,相关系数R2=0.999 2,方法的回收率为97.94%~103.8%,相对标准偏差为2.4%。

上一篇:品牌升级下一篇: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