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假设体系范文

2024-06-25

基本假设体系范文(精选9篇)

基本假设体系 第1篇

一、审计假设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 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是整个审计理论结构得以存在的基础, 没有审计假设, 整个审计理论的逻辑和哲学合理性就不复存在。

审计假设的存在, 对于实践也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只有在理论上有了基于经验总结作出合理的假定, 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中可据以对各种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二、审计基本假设的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由莫兹和夏拉夫提出的审计假设, 一共有8条, 分别是:审计可验证假设、无利害冲突假设、受审计的财务报告及其他资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异常差错假设、有效内部控制假设、公认会计原则假设、无反证假设。两位学者首次提出了审计假设的概念, 开创了审计学的研究, 对之后一百多年的审计假设的研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理论来源于实践, 又从实践中得到发展。在之后的理论研究实践中, 审计假设表现出了它不断发展的特性。审计假设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它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如果忽视这种变化, 那么审计理论便会失去它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假设的变化松动, 使我们无法通过原有的理论来解释如今发生的事件:国内外如安然、世通、银广夏等一系列时间的发生, 也让理论界认识到审计假设理论亟待发展变化。

三、审计理论假设存在的不足

(一) 假设存在的不足

1. 假设观点千差万别, 难以统一。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所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 理论界各位学者对审计假设的认识相差较大。

2. 审计假设观点虽然较多, 但往往缺乏系统性。

有关审计假设体系的提法不在少数, 但不同的体系构成中多存在冗余的条目, 且条目之间联系较多, 欠缺差异性。假设之间不够独立, 排他性不强。

3. 研究的范围有局限性。

纵观对审计假设的研究, 多是研究体系的一部分, 未能完整, 也未能顺其发展的特性, 反映现代审计的特质。

4. 在理论的概括性与应对现实的全面要求之间陷入两难。

随着对审计假设的不断研究, 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作为假设, 审计假设既需要综合性和代表性, , 又应具有全面性。

5. 理论构成过程有缺陷。

只是从实践中归纳总结了审计假设, 即只提出假设, 没有验证假设的过程。笔者查找了1985一2012年第四期的《审计研究》, 28年近3000篇文章中, 明确研究审计假设的仅有8篇, 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章也只有30篇。关于假设的文章也多是对于假设的探讨, 而没有验证。

6. 研究方法单一。

在审计假设的研究中, 规范性的研究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二) 上述不足产生的原因

1. 研究本身缺乏足够说服力

任何理论都需建立在一定假设之上。审计理论的构建亦是如此。没有审计假设, 任何审计研究都无法自圆其说。而审计假设又必须由实践检验, 并随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 研究时间短, 研究尚不完善

相较于审计的几千年历史来看, 审计理论的研究才仅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审计是一门复杂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而如今的研究也限于对实践的解释, 而在理论层面的提炼不够。

3. 研究人员队伍的缺陷

虽然对审计假设的研究不断发展, 但从审计研究的历史来看, 对审计研究方向的学者偏少。国内的情况跟是如此, 研究人员的欠缺, 水平不高也是造成理论不足的一大原因。

4. 未将审计假设列入审计准则之中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指南。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都对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有指导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审计准则仍未明确地将审计假设纳入其范围, 这使得审计人员在实务工作难以理清两者关系。

四、审计理论体系的重构

(一) 可验证性假设

审计起源于受托责任。如果受托责任无法被验证, 那么审计工作也就不可能进行无存在意义了。因而, 可验证性是审计工作得以开展的保障, 也是审计理论得以存在的基础。这一点亦如莫兹和夏拉夫八大审计假设中的审计可验证假设。在这里, 可验证的对象可以被解释为“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关系是用来解释审计起源的, 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不是假设出来的, 因而更为可靠。

(二) 独立性假设

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实际对象──财务报告和其他资料的客观性、审计关系中各关系人之间的独立性、以及由之引申可得出的有效内部控制假设。莫兹和夏拉夫的假设中:无利害冲突假设、受审计的财务报告及其他资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异常差错假设、有效内部控制假设, 也可以被归类到这一种假设之中。

独立性是对审计人员的客观要求, 只有保持了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 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 提供受托责任的审计服务。这里的独立性也隐含了对审计人员保持自身的业务素质的要求, 以确保不存在屈服于其他人的专业压力下而不能保持独立性的情形。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能保持企业机体的健康, 大大减少串通舞弊、重大错误和遗漏发生的可能。

摘要:所有的科研都要假设, 审计学科也同样。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结构体系重要组成要素, 历来是审计界探讨的重点。迄今为止, 审计学界对审计假设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文章通过对审计假设理论的回顾和评价, 并且结合我国审计的现实发展状况, 分析审计假设的决定因素, 并提出了重新构建审计假设理论。

关键词:审计假设,审计假设,理论重构

参考文献

1.2会计基本假设练习题 第2篇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A收付实现制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权责发生制 2.下列有关企业会计基础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权责发生制下凡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并不作为当期费用 B权责发生制下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取,也并不作为当期收入 C收付实现制 的会计基础是企业会计结算的主要依据

D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了统驭作用

3.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体现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会计分期B货币计量C持续经营D会计主体

4.货款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则企业应当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这一做法是()A可比性信息质量的要求B谨慎性信息质量的要求 C收付实现制基础的要求D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中期的是()A月度B季度CD半

6.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7.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基前提是()A会计职能B会计主体C会计内容D会计对象

8.企业本月收到上月赊销产品款20000元,本月销售产品40000元,收到货款30000元,余款尚未收到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月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为()元 A20000

B30000

C40000

D60000 9.A公司1月份发生下列支出,预付本季度全年保险费2400,支付上年第四季度借款利息3000元(已预提),支付本月办公费800元,计入本月费用的是()元 A1000

B6200

C3200

D380

10.企业为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主要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A谨慎性

B可比性

C可靠性

D重要性

11.通常情况下,最关心偿债能回复力和支付利息能力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是()A企业的债权人

B企业职工

C企业股东D税务机关

12.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采用的政策方法前后各期应是()A经管理层批准后,可以变动B应当一致,不得变动 C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动D可以任意变动

13.下列各项中,要求同一企业前后各期会计信息相互可比,或不同企业同一期间相关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A重要性B谨慎性C相关性D可比性

14.下列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会计期间,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B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同一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确认、计量报告标注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C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的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D有意遗漏应予披露的会计信息,不会降低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

15.企业将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资产入账,主要体现的信息质量要求是()

A谨慎性B实质重于形式C可靠性D及时性

16.下列各项中,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谨慎性B及时性C重要性D可理解性

17.通常情况下,最关心企业的盈利情况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是()A企业股东B企业债权人C货物供应商D企业职工

18.对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作资产减值损失处理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A客观性B重要性C谨慎性D实质重于形式 多选题

21.下列有关会计主体假设的叙述中,正确的()

A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B明确会计,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甲乙或事项的空间主体 C会计主体也等同于法律主体 D法律主体通常也是会计主体

23.下列各项中,将影响企业按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假设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A适度调整经营方针B破产C长期停业整顿D解散 24.下列各项中,可确认为会计主体的有()A集团公司B子公司C母公司D企业年金企业

25.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期间的划分规定的有 A半B季度CD月度

26.下列有关企业会计基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收付实现制下,凡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当期尚未收取,也应作为当期收入计入利润表

B在权责发生制下,凡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应作为当期费用入计入利润表

C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了统驭作用 D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

27.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下列各项业务中不能确认为当期费用的有()A支付下年的报纸、杂志费B预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 C预付下季度房租D支付上个月房租

28.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分公司的情况下,下 列各项中,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有()A母公司B子公司C分公司D企业集团

D境内设立的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货币为主的单位编制的财务报告 30.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时职能有

A决策职能B控制职能C反映职能D预测职能

31.下列各项中,反映了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A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根据进行确认、计量

B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C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真实、完整 D各类企业执行的会计政策应当统一,便于比较 32.下列各项中,符合可比性信息质量要求的是()A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应该相互可比 B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C企业选定的会计政策,以后期间不得变更 D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确保使用者充分理解 33.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A会计分期B实质重于形式C货币计量D重要性 34.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A可靠性B相关性C可比性D可理解性

35.下列各项中,可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有()

A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予以充分披露 B延后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C有意 遗漏应予以披露的会计信息

D在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准确判断的前提下对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信息信息省略 判断题

36.一个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但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Y)37.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Y)

38.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Y)

39.权责发生制是以是否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N)

40.持续经营假设可使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因而即使企业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N)

42.评价经营业绩,属于企业的基本职能(N)

43.会计确认属于会计监督职能运用的特定方法(N)44.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N)

45.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并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的有关信息(Y)

46.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会计基础的形成,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N)47.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唯一计量尺度(N)

48.会计主体假设明确界定 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Y)

49.会计除了核算和监督职能外,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分析等职能(Y)50.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Y)

51.在权责发生的基础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的费用,只要在当期没有实际收到和付出,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N)

52.企业应当遵循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需要考虑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N)

5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Y)54.即使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破产清算,也应坚持持续经营的会计基本假设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N)

55.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N)还有其他

56.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是复试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N)

57.企业应当遵循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则不需要考虑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N)

58.企业的投资者既享有企业的经营利益,也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Y)

59.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是,通常需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信息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Y)

60.企业对已出售商品提供产品质量保证并因此确认为一项预计负债主要体现了谨慎性的基本要求(Y)

61.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并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Y)

63.根据可比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果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会计政策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Y)

64.月末,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核,属于会计监督中的内部监督和事后监督(Y)

65.社会公众也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企业对其所在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提供社区服务等(Y)

基本假设体系 第3篇

会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计量的支柱, 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着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 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建立了数百年的传统会计模式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挑战, 使得会计经历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重大变革。2009年4月,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国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等。为了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中国会计信息化工作, 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 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 要求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 顺时应势、抓住机遇, 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程, 为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中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总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在于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滞后。中国会计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人物杨周南教授指出:中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 其中在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影响的研究方面, 远远滞后于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面对企业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智能集成的快速发展, 从理论上突破原有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才能实现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 最终达到有利的指导实践的目标”。李刚等学者则通过对从1991—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的统计分析, 发现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在上述两大国家级科研基金中的学术影响弱于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研究, 并指出:“三十年以来, 中国众多专家和学者非常重视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 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在基础理论和环境理论研究方面仍然明显不足。基础理论和环境理论有欠缺, 就难以有力地支撑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进而从整体上弱化会计信息化研究的理论性。”会计信息化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信息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应用指南, 会计信息化的深化离不开会计理论的创新、指导与支持。而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会计理论, 要适应信息时代新的需求和挑战, 势必要在研究会计信息化对其产生的冲击和影响的基础上, 重新认识会计目的、会计对象、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等基本概念和范畴, 进而构建适应会计信息化的新的理论体系。

鉴于时空观是构建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哲学。而会计基本假设是一种对会计活动进行时、空、量限定的理论, 是对会计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时间、空间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但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并与当时的会计环境相适应,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 它们都难以体现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和影响, 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为了使之能适应新的环境, 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会计基本假设。因此, 文章将基于时空观视角, 探讨会计基本假设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重新认识和理解各项基本假设的内涵和外延, 设想构建会计信息化基本假设新体系, 以期对推动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基本假设体系的构建

(一) 虚实并存的会计主体假设

康德哲学认为, 宇宙本体之下, 最基本的范畴是时间和空间。空间, 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和广延性, 一定的空间范围对物质运动的发展有制约和影响作用。从时空观视角来看, 会计主体假设帮我们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强调会计要站在会计主体利益的立场, 以避免会计主体空间范围在利益纬度上的失调。在这一假设基础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基本要素才有了空间的归属。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是对较为稳定、独立而明确的实体会计空间加以假定。而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主体则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缩小了会计为之服务的空间范围, 且分合迅速, 联合协作方式多样, 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 具有模糊性、整合性和可变性等新的特征, 如即分即合的动态虚拟企业组织、多重主体的企业集团或跨国组织等。这使得会计主体所依附的空间变得不确定, 会计主体的概念变得模糊, 会计主体的认定也更加困难, 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已不能完全适用, 势必需要进行重新诠释和理解。

严格来说, 会计个体在空间范围上的虚实及形态上的有形或无形, 与判断其是否为会计主体并无必然联系。作为会计主体应具备以下两个特性:一是拥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和自主支配的经济资源, 并能独立做出决策;二是对自己控制的经济资源和经济行为承担责任。虚拟企业虽然仅仅以一个抽象的联合体存在, 失去了“实体”概念, 与传统的实体公司在组织形式和业务经营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但它在网络上又确实是一个企业, 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会计主体, 并完全具备会计主体的两个特征。那就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看待, 对其经营的业务进行反映。形式上的多变并不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反而更显示出其会计处理高速、便捷的优势。而一个会计个体也并不完全等同于法人经济实体。会计主体的整合性虽然看似将会计主体变得复杂而多变, 但由于充分发挥了信息及网络技术的优势, 使得多重会计主体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接近于零, 降低了距离带来的摩擦系数、减少了交易成本、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突破了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 使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本流动和企业整合成为可能, 并彰显优势。由此可见,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更广阔、形式更多样、内涵也更丰富, 应该既包括会计实体组织, 也包括虚拟的临时组织, 会计主体假设应拓展为实体主体与虚拟主体并存的会计主体假设。

(二) 是非互补的持续经营假设

时间, 是指事物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具体事物运动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时间本身是无限的, 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从时空观视角来看, 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主体假设的逻辑延伸, 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 但还需要时间度量进行限定。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是在较低风险的环境下对会计期间加以确定, 帮我们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它假定会计主体是一个“健康肌体”, 其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不会发生破产清算, 从而解决了资产计价、费用分配等问题。但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由于会计主体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更加突显, 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 风险日益加大, 随时面临着被并购、清算、终止的可能, 其经营活动呈现短暂性特征, 这就大大缩短了会计主体的时间界限, 使得人们对其是否会持续经营下去难以判断, 从而也动摇了持续经营假设存在的理论基础。而这些虚拟主体又常常随着项目而分分合合, 当合作的某个项目一旦完成, 会计主体就需要对项目收益进行清算, 这也使得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跨期等会计原则和方法变得没有意义, 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受到挑战和冲击, 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诠释和理解。

对此,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虚拟主体的设立目标是为了实现合作各方的经济利益, 为了生存和发展, 而不是为了解散, 虽然其存续时间可能很短, 但在存续期间, 仍应在遵循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开展会计工作, 否则其经济业务将无法正确核算。而会计主体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 即使是传统意义上比较稳定的会计主体也不可能无限期地存续下去, 仍会面临破产解散的风险, 但这并没有影响这些会计主体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进行会计处理。因此, 只要是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 无论其存续时间的长短, 它都应该在遵循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开展会计工作, 对于那些存续时间较短的企业则可根据情况使其提早进入破产清算环节。但另一方面, 对于那些因项目而随时分合的虚拟主体, 持续经营假设就无法完全适用。因此,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 应该补充非持续经营假设, 使这些虚拟主体以非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进行项目清算。因此, 虚实并存的会计主体应在遵循持续经营与非持续经营互补的假设前提下, 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 对其经济业务加以确认和计量。

(三) 点段结合的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 从时空观视角来看, 两者都是对会计主体经营时间长度的描述, 共同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界限。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是在对信息实效要求不高的环境下, 人为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相等的时间段落, 据以结算账目, 报告财务状况, 确定经营损益, 以便于对会计主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诊断。同时, 它也为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提供了依据。然而由于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会计信息加工和传送方式上的时间性制约, 使会计信息的实时加工和传送成为可能, 会计期间的间隔趋向于无穷小, 财务报告期的缩短成为必然。而按年编制的财务报告也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时效性的强烈要求, 随着XBRL技术和标准的发展, 网上电子联机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这使得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 受到强烈的冲击, 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诠释和理解。

会计分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分期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定期反映财务状况, 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就在于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 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时效性的需求, 必然需要缩短现有的会计分期, 增加一定时间的会计分期数量。不仅要提供时间段上的信息资源, 更要提供时间点上的信息资源, 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空间多元化和传送速度快捷的优势, 提供更具时效性的实时多元化的会计信息。另外, 由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既包括信息内容和信息处理方式的可比性, 又包括信息所属时期长短的可比性, 因此,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在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时要注意保证各个交易期间时间间隔的一致性。总之, 会计信息实时化虽然会影响了会计期间的长短, 但并不会使其消失, 缩短现有的会计分期也并不等于要完全取消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分期假设应拓展为反映多元化信息的点段结合的会计分期假设。

(四) 多重属性的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 它解决了会计计量的尺度问题, 以便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采用同一口径衡量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是在对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时, 从众多计量单位中确定用货币为单位进行统一计量, 并以币值稳定的货币为综合计量的前提。它包含了两层含义: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稳定性。从时空观视角来看, 由于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 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缩小了会计为之服务的空间范围, 使得会计主体所依附的空间变得不确定。随着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概念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真正成为观念的产物, 而传统货币计量的核心资产在不断边缘化, 知识、技术、信息、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逐渐成为新形势下的核心资产, 能够反映企业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竞争力但却很难用货币来度量的非货币性信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 仅以货币为载体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决策者的要求, 对币种的唯一性提出了挑战。同时, 资本流动的日益加快, 消除了时间的断点, 也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 从而冲击了币值的稳定性。因此, 也必然需要对货币计量假设进行重新诠释和理解。

纵观会计计量史, 在现代会计采用货币计量以前, 会计还采用过实物量度、劳动时间量度等计量形式, 货币计量也只代表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也并不排斥非货币单位的补充运用和非货币性会计信息的提供。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 对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稳定性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又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货币计量假设。不可否认的是, 货币仍将是未来会计计量的重要尺度。但随着电子货币等“概念货币”的普及和应用, 货币将加速符号化, 货币的无形性和货币价值的抽象性将更加明显, 虽然并未超越价值抽象的范围, 但货币计量的属性必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网络经济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助推力。伴随经济社会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无论是收集提供的信息, 还是所提供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空间都将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为减少币值不稳带来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商品定价将会是一种动态定价模式, 会计的计量属性也必将与之相适应变得多样化, 从而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个性需求。因此, 会计信息化下的货币计量假设应该是多重计量属性共存互补的货币计量假设。

三、小结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从时空观的视角来看,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 会计所依附的时间、空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也改变了传统会计建立的基础, 建立在工业经济环境基础上的传统会计基本假设必然受到冲击和挑战, 重新诠释和构建会计信息化基本假设体系, 必将有利于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 对推动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摘要:会计基本假设是一种对会计活动进行时、空、量限定的理论, 是会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基于时空观视角, 探讨传统会计基本假设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重新诠释和理解各项基本假设的内涵和外延, 提出构建会计信息化基本假设新体系的设想, 以期推动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基本假设体系,时空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中国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会[2009]6) [Z].2009-04-12.

[2]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辉煌历程——中国会计信息化三十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44.

[3]王思睿.提升会计信息价值服务社会公众——专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周南[J].财会通讯, 2009, (11) :10-11.

[4]孙玉甫.会计信息化条件改变了什么[J].会计研究, 2010, (6) :26-31.

提高思维力的基本方法:假设排除法 第4篇

请问,这三位好朋友的书包各是什么颜色呢?根据题意,没有谁的书包和自己姓氏表示的颜色相同,可以假设这几种情况:

小白背蓝书包或是黄书包;

小蓝背白书包或是黄书包;

小黄背白书包或是蓝书包。

已知小蓝不背黄书包,那肯定是背白书包。剩下的蓝书包必然是小黄背的,而背黄书包的正是小白。

论会计基本假设 第5篇

一、历史考察

复式簿记在理论上的总结固然标志着记账方法的改进,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在复式簿记的有关论述之中,已包含了“会计主体”的胚胎———“在三本账簿(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簿)中,合营的资本账户必须和自己的资本账户分开登记”。实际上,会计从产生之日起,就与特定的主体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外在17世纪的意大利,虽然还不存在稳定而统一的货币,但有的会计学著作中已经明确指出,“在计算价值总数时,只能采用同一货币单位,因为不同的货币单位不适宜于汇总合计”,这可以看作是货币计量思想的发端。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后,会计界才给货币计量假设附上一个子假设———币值稳定不变。167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签署《商业条令》,规定商人必须每两年编制财产目录,标志着会计分期思想的逐步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工厂逐渐采用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经济活动的重心也告别了合伙冒险的商业活动,过渡到持续经营的工业生产活动。此时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假设才成为一对经常并称的基本假设,而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会计分期假设是对企业的持续经营活动进行的人为分割”,这一点可以从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除非有明显的反证,否则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地经营下去”中得到旁证,因为会计分期假设思想出现雏形时,那时企业活动还是一次性交易和短期的合伙式经营。

二、逻辑分析

此处可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按照逻辑推理的原则,最先产生的会计基本假设应当是会计所必须的,或者是会计更迫切需要的(尽管人们当时不进行会计研究,也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在会计环境的变迁面前受到的冲击也应该最小,依次类推。下文具体分析在目前会计环境下各项会计基本假设受到的冲击的情况。目前会计依存的大环境是市场经济,而且西方国家正在进行所谓的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

第一,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优胜劣汰是客观事实,从长远来看,没有一个企业可以作到真正意义上的“持续经营”,即使经营业绩良好,但也有可能被其他企业敌意地并购,这是西方若干次兼并浪潮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事实上,早在1961年,著名会计学家Moonitz就在《会计的基本假设》中提到了暂时性假设,指出企业经济活动的暂时性是绝对的,而持续经营则是相对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持续经营称作是一项基本假定(Basic Assumption)而并非基本假设(Basic Postulate)是有其道理的。

第二,受到冲击的是会计分期假设。知识经济下,“信息是全球经济神经传递的讯号、金融资本是全球经济的血液、通讯是连接经济的动脉”,为了正确、快捷地决策,必然要求及时的有用信息。然而目前以年为时间单位的年度财务报表,甚至以半年、季度为时间单位的财务报表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等通讯技术的进步,未来的会计信息提供必然是一种实时报告系统,那么会计分期的限制将荡然无存。

第三,接下来受到冲击的是货币计量和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在持续的通货膨胀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但是,除了个别国家的个别时期外,通货膨胀还是可以限制在一个认可的范围之内的。当然,此处并非为币值稳定不变辩解,而是认为在现有会计环境下,该假设要比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受到的冲击要小。

尽管有人设想了各种的会计模式,企图对货币计量假设提出质疑,但是只要复式簿记系统存在,货币计量假设便必不可缺,因为没有任何计量单位能够取代货币这种统一的计量尺度来完成复式簿记那内在的平衡机制,至少目前是如此。那么,有人要问:“目前多数软资产如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等为什么不能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目前尚无法完美地用货币对之进行计量的原因,但是恐怕最大的难处还在于无法选取合适的计量属性对之进行计量。后者比前者更严峻、更是会计界多年争论的焦点之所在。

第四,尽管有的会计学家认为不久的将来,会计主体将是以产品为中心的网络即“虚拟企业”,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实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改变的只是会计主体的形式,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未因此而不存在,相反会计主体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即受到冲击的只是会计主体的形式而已。

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的结果不谋而合。那就是,按照逆向思维分析的结果是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各项会计基本假设目前受到冲击的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稳定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那么按照所述的逆向思维逻辑推理思路,反过来会计基本假设的概念层次顺序是“会计主体-货币计量(币值稳定)-会计分期-持续经营”。

三、会计基本假设:继承和发展

如果联系会计环境的变迁进行仔细的分析,不难发现产生于或者归纳于几十年以前的、目前得到公认的四项会计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都不同程度地经受着巨大的冲击。会计基本假设本来就是在对会计环境进行概括与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人为假定,那么在会计环境变迁的冲击面前,有必要也必须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内涵进行重新分析与界定,并尝试根据会计环境的新特点提出新的会计基本假设。

(一)关于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在信息革命面前,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正变得越来越难以界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企业的供应商、雇员和顾客将以“交易为纽带”进行经济活动,这些交易网络将围绕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企业群体或“虚拟企业”的会计信息,这些企业群体的经济活动的规模、迅捷性和复杂性也许是目前的企业、甚至是企业集团所不能比拟的。如果企业的空间范围界定如此具备弹性,那么未来的非传统性企业———“虚拟企业”,将会是一些企业网络,甚至是成千上万的个人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网络,当然这些个人都要是一些极具潜力的“人力资源”或“智力资本”,他们构成了虚拟企业的主要的资产。因此,需要抛弃传统的将企业实体或有形的企业当作会计主体的思路,应该对会计主体的内涵与外延重新进行认识。

(二)关于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理论中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采取了“非反例即为真”的思路,即“除非有明显的反证证明一个企业或者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日期将进行清算,否则都认为企业将持续地经营下去”。而会计分期假设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将企业连续的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为若干个间隔期,以便定期提供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有关信息,通过向委托者报告受托资源的保值和增值情况来解除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并向目前的或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定义决定了它是会计基本假设中主观性和人为性较强的两项假设。

根据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持续经营,企业在会计分期假设下的期末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具有暂时性和近似性(由于权责发生制允许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真正客观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有等到企业经营期限终止以后才可能得到。因此建议将暂时性假设作为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子假设明确地提出。因为,持续经营假设固然必须,但是持续经营假设就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只有假设企业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才能获得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持续经营假设以及会计分期假设下最终得到的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含有人为估计和判断的成分在内,由此得到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只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某个横截面的综合与分析,因此不可避免地具备了“暂时性”的特点———持续经营总是相对的。了解到这一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会认识到,目前会计期间或几个会计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只能是一种暂时的结果(最终的结果要到企业经营彻底结束以后才能客观得到),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决策时,就会注意到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和客观事实不可能完全一致的特点,并适当地做出分析调整是必要的。

至于会计分期假设,目前受到网络化和实时报告系统的冲击,虽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其内容必须相应地得到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分期假设的间隔期将大大缩小,将会出现按照季度、月度甚至旬为时间单位编制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另外,考虑到年报的滞后性,建议编制简化年度报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尽快地了解到企业本会计期间的重要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浏览最终的年度财务报表提供一种导读的作用。

(三)关于货币计量假设和币值稳定不变子假设

由于企业最终生成的财务报表上体现的数字具有概括性的特征,而货币则是唯一的、统一的计量尺度,所以货币计量假设必须存在。但是,货币计量假设的子假设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则成为财务会计和会计计量乃至财务报表改革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币值稳定不变假设是历史成本计量的坚实根基,而与公允价值则是不相称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要想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至少在未来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必须排除在会计基本假设之外,但可以降格为会计假定,仅仅适用于利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经济业务的情况。

(四)关于增设会计计量属性会计基本假设的观点

如果将会计看作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那么会计计量贯穿于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之中,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本身就是一个计量过程。会计确认有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本假定(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那么鉴于会计计量的重要性和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计量的重要性,会计基本假设中应当为会计计量属性留有一席之地。在对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做出修正之后,建议引进“交换价格(市场价格)”假设,为解决会计计量属性抉择的难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其实,在进行交易的临界点上,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取得了一致———都是交换价格,而一旦交易完成,这个交易价格就转化为历史成本,日后的交换价格就演化为其他会计计量属性。那么,在市场价格的会计基本假设下,可以推断出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历史成本适用于核算初始的交易价格,它具有可验证性与客观性,有助于保持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对精确性,避免像其他学科计量结果一样的模糊性。公允价值适用于如签订了不可更改的合约,需要在未来履约的项目、单独贡献现金流量的项目如衍生金融工具等的计量。

摘要:文章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思维对会计基本假设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会计基本假设的继承和发展。对现有的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和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等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增设会计计量属性会计基本假设的观点。

关键词: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币值不变,会计计量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兴华.当代会计的基本理论[D].上海财经大学论文集, 2008 (9) .

会计基本原则与基本假设理论分析 第6篇

一、会计基本原则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会计工作原则并不是体现在单一方面, 比如, 费用配比原则、收入确认原则, 有些是建立传统会计工作基础上, 沿用至今, 比如, 成本计价原则, 也有一些是以两种会计工作原则为基点, 进行优化创新, 比如, 权贵发生制原则, 各具特点, 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 它们都必须遵循相关的基本原则, 才能有效指导实践工作。

1. 成本计价原则

就成本计价原则而言, 又被叫做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占据核心位置, 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缺陷, 体现不同方面。一是:软资产价值方面。在生存发展道路上, 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无形资产, 为获取超额经济利润提供有利保障, 但如果借助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计价在运营过程中所创造的经济利润, 而这极有可能会低估企业已有无形资产价值, 甚至将重要的无形资产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 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二是:成本计价模式方面。随着时代不断演变, 社会市场环境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传统历史计价模式的缺陷不断显现。同时,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发展浪潮中, 实现了资源信息共享, 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也有所提高, 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准确的会计数据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 大大减少了资料获取方面的成本支出。但在一定程度上, 极大地冲击着历史成本计价模式, 导致其无法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三是:无法向企业提供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社会市场环境处于瞬息变化中, 日渐复杂化。不同行业、领域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运营管理过程中, 企业大都会优化利用一系列会计信息, 了解内部各方面运营情况, 科学决策, 在减少运营成本的基础上, 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能够顺利进行会计管理, 绘制科学化的会计报表。在此过程中, 如果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应用到具体化的实施中, 作为对应的参考依据, 极易误导企业管理者, 无法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 导致制定的决策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影响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大大增加运营成本。

2. 收入确认原则

就收入确认原则而言, 是指在运营管理过程中, 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中所形成的经济利润, 比如, 使用费收入、商品销售收入。在传统收入确认原则作用下, 企业要通过不同途径, 将存在的风险、报酬顺利转移到购货方, 没有保留和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 没有动态能监控已经销售出去的商品, 而和交易相关的经济效益都能顺利进入企业内部, 使其拥有充足的资金。同时, 企业并没有动态控制已经销售出去的商品, 而和交易相关的经济利润已经进入企业, 收入、成本都能进行相应的计量。就传统会计收入原则来说, 最大的缺陷在于无法客观地展示收益不完整、不全面特点, 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动态掌握当下企业内部已具有的盈利实力, 导致所做出的决策不科学、不合理, 无法指导实践, 影响内部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某种角度来说, 传统收入确认就是营业收入确认原则。在运营管理过程中, 企业受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资产存置收益、营业收益, 各自发挥着不同作用。前者主要指那些存置资产, 并没有实现收益;后者主要指在销售资产作用下所获取的利益。通常情况下, 在实践工作中, 传统会计会坚持谨慎性原则, 不需要确认那些还没有实现的资产收益。会计工作人员报告的企业运营收益被叫做是第二中收益, 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全部收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着一定的增值性, 属于知识密集型产品, 不需要考虑其存置收益是否会对投资者造成严重的影响, 进而, 影响企业的整体性评价。此外, 在新时代下, 企业产品逐渐走上“多样化、个性化”道路, 更能消费者眼球, 刺激消费。随着网络日渐普及化, 电子商务应运而生, 生产商、顾客等之间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类产品销售的风险, 为实现资产存置收益提供有利的保障。随之,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收入确认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逐渐向“已实现或者可实现”标准方面转变。换句话说, 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单独去呈现存置收益情况,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 进一步说明存置收益情况, 报表使用者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企业动态变化情况, 已具备的获利能力, 避免企业投资存在盲目性。

3. 费用配比原则

就费用配比原则来说, 必须明确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情况, 相关的一系列成本费用, 为正确计算当期损益提供有利的保障。其配比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同方面。第一、收入、费用在因果关系方面的配比, 即在获取某经济利润的同时, 必定会发生的支出。第二、收入、费用在时间意义方面的配比, 也就是在会计期间, 收入、费用二者之间的配比情况。在传统会计费用配比作用下, 必须明确相关成本是否被消耗, 在企业未来经营道路上, 没有消耗的部分是否仍然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 如果具备, 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资产进行处理, 那些已经消耗掉的成本需要进行转销。一般来说, 已经消耗的成本、营业收入配比之间的方法体现在不同方面。在传统会计理论结构体系中, 配比概念至关重要, 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会计信息是否完整、真实密切相关。在配比概念要求下, 必须在收入、费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正确的关系, 但难度非常大, 很多收入和费用之间并具备某种联系。通常情况下, 配比是比较主观、武断的, 会同一时间出现多种会计程序、会计方法, 而会计信息必将会受到影响, 导致其不够准确。在配比原则下, 费用确认可以在支出效用的时候发挥一定的作用, 并不是相关现金支出时间, 导致净收益、实际资金运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信息使用者也无法对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分布等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比如, 预计、评估, 导致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新时代下,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持续发展, 具有多样化的优势, 比如, 计算成本低、高效, 企业会计信息具有“多元化“特点。在确认费用的时候, 费用、收入配比已经不是唯一的标准, 具有鲜明的”多样化“特点。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特点, 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 制定一些规范化的标准, 完善企业发展配比体系, 能够满足知识经济背景下各种要求。

二、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基本假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货币计量假设对各门学科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研究其一系列理论、实务的起点, 但这并不是说假说是不变的, 需要动态关注社会市场变化情况, 进行优化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 当下已有的会计基本假设、工业经济时代发展的会计环境密切相关, 自经济时代以来, 会计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这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具有鲜明的“复杂化、多元化”特点。面对这种情况, 财务会计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要从不同角度入手优化创新某些重要的理论方法体系, 能够在全新的经济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会计数据信息具有的决策参考作用, 确保企业运营中各项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1. 会计主体假设

在“网络经济”浪潮中, 会计主体界限日渐模糊化, 很难准确把握, 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就信息技术革命来说, 数字化技术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信息高速公路是其核心内容, 加快了各方面知识、信息扩散速度, 交易、决策等也能在瞬间完成。同时, “网上公司”应运而生, 又被叫做“无实体公司”, 在互联网作用下, 横跨各大洋, 把各个个体有机融合, 业务完成之后, 又可以瞬间解决这种联系。

2. 持续经营假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 不同行业、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 企业必须与时俱进, 树立全新的理念, 随时关注社会市场动态变化, 否则, 极易增加运营风险, 面临破产、清算。在购潮流加剧中, 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极大, 并购将会成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就“网上实体”来说, 并不适用于持续性的经济假设, 比较适合破产清算、破产期间方面的假设。在此基础上, 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日渐加快, 各项经济活动都有着巨大的风险性, 影响“网上实体”, 使其呈现出更多新的特点, 比如, 经营活动比较短暂, 而持续性经营假设已经无法满足相关要求, 无法发挥自身已有的作用, 需要优化利用破产清算、破产期间的假设。

3.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假设

随着网络科技日益发展, 国际间的资本流通速率持续提升, 不同类型的经济决策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落实, 会计主体能够更好地面对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 但币值稳定假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比如,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 货币不断贬值。同时, 如果只是优化利用货币计量, 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会计报告也无法客观地折射出各方面的数据信息, 不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 传统会计分期假设将会受到影响, 以年度为期限。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 逐渐推行内部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在会计信息需求方面, 具有鲜明的“多元化、多层次”特征, 而在时间方面, 不同管理主体对会计数据信息有着不同的要求, 需要进行会计分期假设, 这样才能确保对应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完整。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社会市场经济运营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需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各影响因素, 优化内部运营管理机制, 以社会市场为导向, 优化会计基本原则, 完善已有的会计管理模式, 能够与时俱进, 树立全新的理念, 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会计架设理论。并在实践工作中, 优化利用会计假设理论, 看其是否具有可行性, 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指导企业运营管理, 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走上健康持续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 不断推动新时期会计管理事业持续发展, 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何川.法务会计概述——兼论法务会计人才的需求与供给[J].金融会计, 2012, 06:9-14.

[2]李革.会计基本原则与基本假设理论的若干研究[J].现代商业, 2014, 04:232.

[3]高亚军.会计假设之持续经营在税法中的应用辨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4:44-50.

[4]冯秋艳.试论会计基本原则与基本假设理论[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8:276.

薄层单元基本假设和简化探讨 第7篇

1 薄层单元的基本原理

8结点六面体薄层单元及局部坐标系(要求z'轴垂直于单元中面)见图1(a).薄层单元厚度e较单元的其它两个方向的特征尺寸小得多,在图1(a)所示局部坐标系x'y'z'下,可认为

由于薄层单元厚度e很小,取

式中,Δu',Δv',Δw'为单元上下面上任一点在局部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移差.

8结点六面体薄层单元的中面为一个平面,其坐标由式(3)计算

式中,,Ni(ξ,η)(i=1,2,3,4)为平面4结点等参元形函数.

局部坐标系下应力与相对位移差之间的关系式为

式中,σ'0=[τx'z'0τy'z'0σz'0]T为初应力;D'由下式给出

其中,Gs,En为薄层单元在切线方向的剪切模量和法向方向的弹性常数.λs,λn为结构面切向和法向刚度系数.当结构面受压时,λn取一极大值;当结构面受拉时,则令λn为一很小值[4].

由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结点位移经坐标变换得到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结点位移为

其中,

式中,元素Rx'x表示整体坐标系x轴与局部坐标系x'轴夹角的余弦值,其余元素含义类同.

利用平面4结点等参元插值公式有

式中,δe=[u1 v1 w1…u8 v8 w8]T为单元结点位移列阵;N=[-N1I-N2I-N3I-N4I N1I N2I N3I N4I];I为3×3单位矩阵;Ni(ξ,η)含义同前.

此时由式(4)得到在局部坐标系下任一点的应力为

利用虚功原理可得

式中,Re为单元结点荷载,为单元初应力等效结点荷载.单元劲度矩阵为

该单元劲度矩阵为24×24的矩阵,其属于整体坐标系统,可以方便的与常规等参六面体8结点单元劲度矩阵组装到一起.

2 薄层单元基本假设和简化探讨

如图1(a),设薄层单元的尺寸为长×宽×厚,记为a×b×e.以下对不同尺寸的薄层单元的形函数对局部坐标偏导数在高斯点的值进行分析比较,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见,随着薄层在z'方向尺寸(厚度e)较x'和y'方向的尺寸(长度a和宽度b)不断减小,越来越大于例如,当当 a/e=50 时,所以当薄层单元z'方向尺寸远比x'和y'方向的尺寸为小时,可以认为,这样由单元应变与单元结点位移之间的关系,容易知道 εx'=εy'=γx'y'≈0.此时高斯点上的应变分量只有3个不为零,应变分量简化为ε'=[γx'z' γy'z' ξz']T.

文献[1]采用各向同性的假设对岩基夹层单元的简化进行了研究,这与实际略有差异.将地基内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断层和软弱夹层看成横观各向同性体材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假设薄层单元为横观各向同性体材料,平行单元中面的方向为它的横向, 垂直于中面的方向是它的纵向.横观各向同性体的物理方程为[3]

式中

含有5个独立的弹性常数,即E1,E2,μ1,μ2和G2.其中,.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当单元的厚度远较其它两个方向的特征尺寸小的多时,有εx'=εy'=γx'y'≈0.由式(10)可得

此时,高斯点独立的应力分量只有3个,为σ'=[σz'τy'z'τz'x']T.

式(10)可简化为

将式(12a)改写为常见的形式为

式中,E2和G2为相互独立的弹性参数,其对应于式(5a)中的En和Gs.

假设薄层单元为各向同性体时,当单元的厚度远小于单元长度和宽度时,通过简化可以得到

式中,λ和G为拉密常数.此时,薄层单元的法向弹性模量和切向剪切模量不是两个独立的参数.其中,

比较式(11),(12)和式(13)可知,前者是后者的一般情况.

由于薄层单元厚度很小,如果单元内的应力和应变沿单元厚度变化很小时,由数值积分计算可知,薄层单元的分析可进一步简化:即由空间8节点等参单元的两层积分点(4×2=8个高斯点),近似到中面上的一层积分点(4个高斯点)进行计算.这与式(7)中形函数为平面(即薄层单元中面)4节点等参单元形函数是对应的.

综上可见,可以由横观各向同性体的本构方程通过合理简化得到薄层单元的本构方程.

由于结构面常采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

式中,τx',τy'分别为与结构面平行x',y'轴方向的剪应力;σz'为与结构面垂直z'轴方向的正应力;c为凝聚力;φ为内摩擦角.

由式(14)可见,该屈服准则与σx'和σy'无关,此时σx'和σy'是否为零,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小.当结构面采用的屈服准则与σx'和σy'有关时,可采用式(11)来计算这两个正应力分量.

计算经验表明,当等参单元的尺寸差异较大时(例如,薄层单元的长边一般为短边的10倍以上),且单元的顶角一般不在90°附近,对计算精度有较大影响[2,3].此时,对薄层单元采用式(1)的假设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计算精度及简化计算.

由式(5)和式(12)可见,薄层单元的切线方向的剪切模量和法向方向的弹性常数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参数,可比较合理的反映结构面的受力变形特性.

薄层单元受拉开裂的本构关系可通过横观各向同性材料采用分布裂缝模型(或称弥散型裂缝)[1,2]模拟开裂简化得到.

3 结论

本文根据结构面的受力变形特性,采用薄层单元模拟结构面,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研究了薄层单元的基本假设和简化,认为可通过横观各向同性体本构方程采用合理简化得到薄层单元的本构方程;薄层单元受拉开裂的本构关系可通过横观各向同性材料采用分布裂缝模型(或称弥散型裂缝)模拟开裂简化得到;薄层单元采用的基本假设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计算精度及简化计算.上述薄层单元本构关系的简化与引入应变状态和应力分布的假设,将弹性力学的空间问题简化得到[8]弹性薄板弯曲问题的原理类似.

(2)由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将结构面作为横观各向同性体材料,有时仍与实际不符合,且结构面参数很难合理确定,即理论上的严谨并不代表工程实践的合理有效.但一般而言,理论分析可以指导工程实践,而工程实践又反过来促进理论分析的进一步完善.显然,对薄层单元的基本假设和简化的探讨,这对从理论上深入认识薄层单元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卓家寿,姜弘道.带有夹层岩基的三维弹塑性分析.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79,7(2):1~22(Zhuo Jiashou,Jiang Hongdao.The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of rock foundation with thin-layer. Journal of East China Technical Univ of Water Resources, 1979,7(2):1~22(in Chinese))

[2]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150~151,490~492(Zhu Bofang.The Finite Method Theory and Application.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1998.150~151,490~492(in Chinese))

[3]华东水利学院.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4.78~84,133~136(East China Technical Univ. of Water Resources.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of Elas- ticity Problem.Beijing: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Press,1974.78~84,133~136(in Chinese))

[4]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98~102(Qian Jiahuan,Yin Zongze.Principle and Calculation of Soil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Beijing: China Water Power Press,1996.98~102(in Chinese))

[5]金峰,邵炜,张立翔等.模拟软弱夹层动力特性的薄层单元及其工程应用.工程力学,2002,19(2):36~40(Jin Feng,Shao Wei,Zhang Lixiang,et al.A thin-layer element for simula- 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interlayer and its application.Engineering Mechanics,2002,19(2): 36~40(in Chinese))

[6]孙均,汪炳槛.地下结构有限元法解析.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167~168(Sun Jun,Wang Bingjian.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hanghai:Tongji Uni- versity Press,1988.167~168(in Chinese))

[7]赖道平.地质缺陷对混凝土坝结构性态演变和转异的影响研究.[博士论文].南京:河海大学,2005.34~42(Lai Daoping.Study on 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concrete dam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eologic defects.[Ph D Thesis].Nanjing: Hehai University,2005.34~42(in Chinese))

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 第8篇

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 (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 按照会计的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分类而来, 因此企业会计目前国际公认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类。

首先, 企业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特点和功能是核算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用和来源, 成本和费用以及整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 以此分析企业的收入与盈亏达到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手段。

然后, 财务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指的是以企业为主体对其已经完成的资金活动做全面的系统的监督与核算得到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基本信息和盈亏信息并以此提供给与本企业存在经济利害关系的债权人、投资人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外部人员可以利用以财务会计分析而得的经济信息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活动。 在实施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利用财务会计方面的会计手段和程序, 这样才能积极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效应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2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

财务会计基本假设指的是在组织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也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 因此, 一旦离开了相应的比较稳定的又需要跟随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而变化的会计假设之后也就无法进行财务会计工作。

目前为止, 国际公认的财务会计假设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财务会计的主体假设、持续经营的假设、时间分期的假设以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假设。

(一) 主体假设

在整个会计界, 主体假设已经被广泛地接受为财务会计假设的基石 (Paton & meson, 1940;Paton, 1922) , 这个观点不仅在财务会计框架形成时被专业人士广泛认同而且随着财务会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此假设也会继续被认同是财务会计假设的基石。在财务会计中, 会计主体指的是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通俗的理解就是在某个单位开展财务会计工作, 这个单位就被称为财务会计主体。 财务会计的主体假设为什么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又相对稳定呢? 因为财务会计是必须要面对市场, 面对主体来产生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为相关有需求的人员和部门提供财务状况、企业盈亏、现金流、财务业绩等经济信息。 因此, 要使整个财务会计所涉及到的流程准确无误地往下进行, 主体是财务会计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 立足财务会计主体才是财务会计监督和核算的基本前提。 另外一点是在企业或单位的财务会计实务中, 主体可以界定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空间范围, 确切的说就是主体可以在涉及经济往来的过程中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更为便利的实现资金流通。

考虑到财务会计主体的重要性, 因此主体成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假设。 从财务会计的主体假设出发, 主体假设表明财务会计报告的边界是个体企业而不是市场。 即财务会计只能提供某个特定的企业或单位的微观经济信息而不是整个市场。 但我们在财务会计的定义中提到财务会计的最终目的是要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只能提供微观经济信息的财务会计的意义何在呢? 这就是财务会计主体假设的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承认财务会计主体假设就表明其难以离开会计主体因为宏观调控的尴尬地位。

(1) 关于主体假设的重新思考

虽然财务会计的主体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但是这一基本假设也是发展的和不可或缺的。 财务会计的形成是在有限公司和现代企业出现之后, 因此财务会计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要将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和财务分开实现企业搞笑运转的目的。 在以往的财务会计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都是"现实的企业和单位", 每个企业都会存有对应的财务报表信息。但是在互联网和微小型企业极速发展的今天, 以往的传统的财务会计主体思想也将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和发展。 以往的财务会计活动都是在线下进行操作, 每个企业到了相应的期限都会有记录式的财务报表信息。 但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 财务会计活动需要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

另外一点就是关于大量存在的微小型企业主体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财务会计报表等内容导致国民经济统计中出现的巨大误差。 目前的微小型企业通过各种团购网、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宝支付进行大量的资金流通。 对于这类在以往无法计算的财务会计主体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对其经济流通进行核算与监督最终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统计, 提高整个经济市场的经济效益。

(二) 财务会计的持续经营和时间分期假设

持续经营也被称为联系经营, 指的是企业要把扩大再生产连续进行下去。 企业没有了持续经营就谈不上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监督。 原因在于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 需要核算的经济指标数量众多, 这些指标如果没有同其他时期的同一或相似指标做比较那么核算出的经济指标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因此, 要使财务会计实务分析有存在的意义, 企业的持续性经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假设。 将财务会计核算的各种经济指标和以前同年度、同季度等同期指标相比, 这样才能找出企业发展的态势,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 才能利用这些指标实现经济增长。

将持续经营假设和时间分期假设联合在一起考虑是因为这两条假设是相辅相成的。 在财务会计主体假设的基础上, 只有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经营才会有财务会计的分期财务报表。 同样, 保证了时间分期假设也就表明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

(1) 对持续经营和时间分期假设的重新思考

在技术不断繁荣, 全球化和竞争不断加剧的互联网时代, 某些企业的破产、兼并和重组事不可避免的经济事件。 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 虽然各个国家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方式使得世界经济逐渐复苏, 但是到目前为止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还是会出现疲软的状况。 另外, 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严重打击的中小及微型企业到目前也没有完全恢复。

作为占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的实体经济主体, 要对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以实现经济决策的目的就必须保证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假设和时间分期假设。 第一类财务会计主体是针对小型及微型企业。 小型及微型企业的优点是灵活性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近几年, 国家大力扶持微小企业的发展以期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但是, 作为微小企业的弱点就是它们资源稀缺, 资金链薄弱。 要保证这类企业的持续经营假设以及时间分期假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此类企业的扶持力度。 这种扶持力度不仅要为它们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 (如小额信贷、补贴) 还要一改往日对微小型企业的财务放任不管的态度。 对于微小型企业, 也要以区域为单位设立相关的监督和核算机构, 也就是使得微小型企业也会有自己的财务会计报表。 利用对微小型企业的核算与监督检验这些主体的经济效益状况, 在一定的财务会计核算期内, 如果某一企业在期间内的经济状况发展良好可以得到政府机构更进一步的扶持。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微小型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时间分期假设还可以使得这些企业有更一步发展壮大的可能。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针对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型及以上的企业。 对于这类企业拥有相对较雄厚的资金支持并且融资渠道丰富, 资金链强健。 但是在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 同类业务的企业众多, 如果不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无法保证经济主体的持续经营和时间分期假设。 对于这类企业, 首先政府机构的干预不应过多, 但是对于这类企业的单独的财务会计报表应该做到确切的监督以保证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和保证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对于中型及大型企业, 政府应鼓励其激励员工的创新精神, 如产品革新、销售渠道的改进、优化服务等。 在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后, 中型及大型企业应该加大对内和对外的关于产品、 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

财务会计的持续经营和时间分期假设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主体, 在虚拟实体中, 财务会计的这两个假设可能会存在偏差。 对于这两个假设在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中的差别是财务会计的这两个假设在以后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原因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虚拟主体的数量将会发展壮大, 对虚拟主体的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能更加顺利的进行的话能更进一步促进经济监管的力度。

(三) 财务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核算包括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 这就必须以统一的货币及人民币作为计量单位。 如果在财务会计实务中没有货币计量的话就根本无法进行财务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了。货币是价值唯一可以表现的、能够量化的形式。 财务会计要反映价值的形成、耗费、回收及其循环周转, 这就不得不依赖于货币。马克思指出:商品并不是因为货币才可以交换, 因为一切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物化结果, 它们本身就可以相互交换和流通。

(1) 对于货币计量假设的重新思考

在财务会计的货币计量的假设中需要指出的是将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方式。 为什么称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而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原因在于虽然在财务报表的量化表述中货币应是唯一的计量单位但是其他的财务报告以及报表附注都还需要披露其他不能用货币量化的信息。 而这些不能用货币量化的财务会计报表信息对于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以及相关部门的经济决策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结论

财务会计作为经济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相关专业人士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进行实时的改进和发展。 而财务会计的根本-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则更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分别从财务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出发, 在财务会计主体方面, 主要从"线下"和"线上"主体出发指出主体假设应该注意的地方; 结合持续发展和时间分期假设并从企业的不同规模出发指出该两项假设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最后从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的角度讨论了财务会计的货币计量方式。 只要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善那么就能根据财务会计报表信息更好地达到调控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假设 第9篇

然而我们知道,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以某一局部客观世界为对象, 那么就必然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必须为该学科的推理和逻辑展开提供一个出发点或基础, 即基本假设。根据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情况来看, 对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的研究却略显滞后。有鉴于此, 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探讨基本假设应具有的特征, 最后提出内部控制的几个基本假设, 以期为继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提供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假设概述

(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财政部2012年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中指出,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各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 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 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从而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二) 对假设内涵的理解

假设是对有关对象进行研究的前提条件, 是根据客观事实或发展趋势而进行的有规律的推测, 其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的逻辑关系以及这些逻辑关系的高度抽象。总得来说, 假设具有以下两种内涵。首先, 假设对某一学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任一学科都是以某一局部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 因此, 有必要预先进行合理的假定, 并将其作为该学科逻辑推理展开的出发点, 换句话说, 假设就是理论的基石。另一方面, 假设具有不可直接验证性。作为理论体系的基础, 要对其进行验证, 只有根据其建立的理论体系与现实情况的符合程度, 才能对假设本身加以验证。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假设的特征分析

通过前面对假设内涵的分析, 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基本假设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 简明性

简明性要求内部控制基本假设在逻辑上要简单明了, 假设在数量上应具有适量性, 形式上应力求简明扼要, 言简意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假设应与会计假设具有相似性, 总共四个假设就包含了财务会计的全部, 并且每个假设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因此, 内部控制基本假设也应简单明了, 而不需要建立所谓的具体假设或衍生假设。

(二) 客观普遍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丰富多样, 反映出来的具体假设也不相同。作为一门学科的假设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代表性, 只有普遍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基本假设才能推导出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概念和结论。此外, 内部控制基本假设是内部控制活动内在规律的概括反映, 表现了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和经济环境中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 是从无数的内部控制实务中加以归纳、抽象和提炼而成, 不能随意地判定或创造。因此, 内部控制基本假设应具有普遍性和客观实在性。

(三) 系统性

内部控制基本假设中的每一项内容应与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相互联系、相互配合, 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内部控制基本假设是有条件的假设而不是随意的判断, 其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等其他相关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仅是进行控制活动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是建立内部控制理论结构的基础。根据内部控制基本假设, 可以推导出内部控制的一系列基础概念、原则、方法和程序, 从而形成完整、严谨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

(四) 相互独立性

各项假设之间应彼此独立, 不具有从属关系, 不能彼此推导出对方。该特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第一必须注意研究基本假设体系内各假设间的协调性, 如果发现某一假设与现实不符或者各假设之间产生矛盾和从属关系, 必须依据实际情况, 重新构筑新的内部控制假设体系, 并以此为基础, 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第二, 独立并不意味着完全隔离, 必须认识到单个假设的局限性, 我们不必过分单一地去研究某项假设所隐含的意思, 因为在同一学科体系内各项假设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单独研究某一假设时, 必须涉及到另一假设的内容, 现实的选择是, 把要解决的问题领域同相应的假设体系结合起来考虑, 如会计分期假设即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

(五) 可修正性

内部控制的假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具有可修正性。内部控制基本假设是内部控制活动内在规律的概括反映, 表现了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和经济环境中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 它是从无数的内部控制实务中加以归纳、抽象和提炼而成的, 因此, 随着人们的认识逐渐提高以及控制环境和实务的不断变化, 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也应动态的进行调整和修正。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假设及理论解析

根据以上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的特征分析, 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的特点, 笔者认为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假设:控制实体假设、可持续控制假设、人性不完美假设、正当怀疑假设、客体可验证假设。

(一) 控制实体假设

控制实体假设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空间范围所作的界定。只有明确了内部控制主体, 才能划定所要处理的各项内部控制活动的范围, 在控制工作中, 只有那些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政策、程序、任务、行为等其他事项才能去加以控制, 以提高行政运行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比如事业单位就包含独立核算和半独立核算两种, 各附属机构的存在和各种经济实体的兴办, 都使得事业单位与企业的界限难以分清。可以说这也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正因为内部控制边界变得不再固定和明确, 那么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主体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和适应新的内部控制界限。

(二) 可持续控制假设

可持续控制假设就是指控制主体能使内部控制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此项假设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可持续性, 即单位的程序、政策、内部控制制度和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另一方面是指内部控制某一输入变量, 能够使系统在有限时间内使得从初始状态转移到任意期望状态, 即可控性。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持续“得到控制”, 持续而有序地运行, 才能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高效地发展。

(三) 人性不完美假设

关于人性的假设, 麦格雷戈曾提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另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X理论认为要想实现组织的目标, 就必须对员工采取强制的措施或者严格监控。而Y理论则认为工人具有主动性, 他们将工作视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从这两种理论角度来看, 早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授权审批、职责分离、资产接触控制等约束手段, 从而实现防止舞弊的目的, 可以看出其根据的是人性假设是X理论。而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 人才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得到了广泛认识, 从而在控制实践中开始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而其基于的是Y理论。

但是, 不论是X理论的人性假设还是Y理论的人性假设, 都存在其同有的局限性, 不管是与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都存在差异, 而将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并维系两者之间恰当的平衡才是科学、合理的选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客体实际是实体相关人员的行为, 人的行为虽受到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但更重要的是受人的本质属性影响。因此, 借鉴以上假设, 可以提出“人性不完美假设”, 基于这种假设, 内部控制不仅应该包括各种约束性控制活动, 而且应该包括能够激发人的主动能动性的文化或机制。

(四) 正当怀疑假设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 实施内部控制要明白以下几点。首先, 即使实施了完善的内部控制, 也并不就是说一劳永逸。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也可以知道, 人有限理性的特性将会使得有智慧、有能力的个体在某些情况下变得不够理性, 即完美理性的人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任何客体行为都具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其次, 再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仍然具有出错的风险, 加之内部控制可能由于串通舞弊, 某些领导逾越监控而失效,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供的也只是合理保证。最后,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时, 一定程度上也都会考虑到成本效益问题, 所以各单位均可能存在资源受限的问题。由以上分析可知, 正当怀疑假设对于内部控制是必要的。内部控制所指向的客体是人的行为, 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可验证的命题, 基于其特殊性, 正当怀疑假设认为, 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监督时, 除非有明确的、绝对的证据, 否则没有理由给予完全的信任。

(五) 客体可验证假设

与企业不同的是,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外部监督机制为政府审计, 而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也并没有要求进行有效性评价。但从内部控制监督的角度来看, 一个有效的方法即是客体的可验证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对单位财务状况进行鉴证, 以此来直观反映出内部控制的效果。审计的基础来自证据, 在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审计时, 审计人员应获取相应审计证据, 但各审计师的业务水平不可能一样, 且受内外环境的影响, 职业判断存在也会存在差别, 那么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又如何鉴定呢, 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对客体行为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假设应包括:控制实体假设、可持续控制假设、人性不完美性假设、正当怀疑假设和客体可验证假设, 其中控制实体假设界定了内部控制活动的空间范围, 可持续控制假设和人性不完美假设规定了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正当怀疑假设表明了内部控制活动风险的永恒存在性和必然性, 客体可验证假设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对内部控制主体、客体和媒介产生作用, 覆盖了内部控制的全部过程。

摘要: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角度出发, 针对内部控制理论与实际的发展状况, 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项假设:控制实体假设、可持续控制假设、人性不完美假设、正当怀疑假设、客体可验证假设, 以供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特征,理论解析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出版社, 2013.

[2]潘琰, 郑仙萍.关于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8, (03) :63-67.

[3]施巧灵.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 2011, (16) :68-6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基本假设体系】相关文章:

财务会计基本假设08-20

供应链金融体系假设管理论文04-21

输出假设05-14

故障假设06-16

教育假设08-16

审计假设08-18

猜想与假设06-09

会计分期假设09-07

假设教学反思07-05

社会学假设08-23

上一篇:成功没有偶然下一篇:新课标下数学备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