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中心范文

2024-09-10

能源管理中心范文(精选9篇)

能源管理中心 第1篇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燃料、电力、氧气、氮气、蒸汽和各类水等能源介质, 绝大部分介质处于一种边生产、边消耗、无库存的动态平衡状态。同时, 每一种能源介质的使用变化均将影响甚至制约其它能源介质的生产和使用。因此, 平稳供应、动态调整及合理、经济使用数量庞大的能源介质对钢铁企业正常生产、节约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钢铁企业能源中心, 是在整个钢铁企业中通过将分布于全厂范围的变电所 (室) 、给排水设施、煤气使用系统及能源分配设施等信息通过信息网络联结在一起, 根据不同能源介质的特点及产生量, 建立能源的优化及控制模型, 从而实现能源的实时监测、分散控制、集中管理、优化分配[1]。

建立能源管理中心 (EMS) , 一是确保生产的稳定供应和动态调配;二是充分优化能源系统, 实现能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能源效率, 实现能源成本最低化;三是集中管理与自动化操作, 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提升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

正是出于以上目的, 能源统一调配的思想越来越广泛地被钢铁企业所接受, EMS被国家高度重视, 从而产生了全国21家钢铁企业EMS示范项目。今年温总理在全国节能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明确指出要继续开展该示范项目, 并将推广到有色冶金等行业。可见建设EMS的重要性。

2. EMS在国内钢铁企业应用的现状

能源管理中心最早起源于日本新日铁, 其后在韩国浦项、巴西等国家的钢铁企业得到推广。

我国最早的EMS始建于宝山钢铁总厂。技术与管理全部引自日本新日铁, 通过宝钢几十年的发展, 以完全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这几年随着国内钢铁企业认识到了建设能源中心的重要性, 马钢、湘潭、新余、宁钢等钢铁企业已陆续建成EMS。在此着重叙述宝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以供借鉴。

2.1 宝钢能源管理组织机构

宝钢能源环保部隶属于宝钢集团公司环资委员会和股份公司能环委员会, 实行部长负责制, 职能处室分别由能环管理室、环保技术室、能源技术室、设备管理室、能源项目组、环资管理室、办公室等七个职能处室组成, 共同掌管能源管控中心、热力分厂、制氧分厂等共计11个部门及分厂, 统筹安排全宝钢内部的能源调配、环保管理工作。

2.2 宝钢能源管控中心

宝钢能源管控中心是在全盘吸收日本先进的能源管理思想与理念, 逐步结合宝钢自身特点而形成。其最大限度地对宝钢内部的能源进行了汇总、统筹, 将宝钢内部的能源使用、利用、调配等达到了最大优化。在能源管控中心, 能源管理人员对“三大系统”——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和动力系统进行了全面掌控, 从而使“三大系统”发挥出最大潜力, 将能源利用最大化, 此“三大系统”同处一室, 但互不干扰。

2.3 宝钢能源部管控职能

运行监控系统。实行无人值守为主巡检为辅。

能源中心运行实体分为:能源调度系统、巡检作业区和设备管理点检作业区。

支撑能源生产运行的职能处室:能源技术室和设备管理室。设备管理室是对能源中心直接管辖的能源设备特别是专用的大型控制设备进行专业管理。能源技术室主要是对水、电、风、气的集中管理, 这两个处室由专业工程师负责。

2.4 宝钢能源部技术职能

由能源技术室执行技术职能, 主要管辖重大的技术问题、改造方案的确定、系统运行过程中比较大的预案选择和制定、计划的方案制定、日常系统运营的调度支撑、生产组织调整等。

在宝钢整个生产过程中, 以能源服从生产为主线, 紧急情况实行生产必须服从能源调配。能源技术室负责处理紧急情况, 并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充分考虑各种状况, 避免出现能源断流、能源过量现象。

能源系统显示宝钢各个系统即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承。能源系统, 是由许多管网、配件、设施等组成,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各个用户、系统进行检修或抢修过程中特别是停机过程中均由能源中心相关人员进行跟踪处理, 直至检修完毕。

3. 建设EMS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建设能源中心是对非新建企业内部进行重新规划的良好契机, 因大多数企业在建设之初对细节等没有统一规划, 未实行标准化管理。要实现EMS的功能, 就要进行更新改造, 同时存在改造与生产的矛盾, 以及资金一次投入与改造量的矛盾。就需要按照先进的EMS的经验, 选择标杆企业, 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3.2 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EMS严格地说应该是生产能源管控中心, 对于企业是新生事物。要求管理理念要现代化, 变革组织机构, 实现扁平化、集中一贯制的管理制度。提拔选拔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是我们建设EMS过程中关键问题。人员合理配置的同时, 部门职能也要明晰、准确。通过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不断进行内、外部的沟通和学习, 实现一职多能。建立优秀的专业团队, 吸纳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不仅是企业的需要, 也是搞好能源监控、实行能源管理的根本。

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观念的转变是建设好EMS的关键要素, 也是利益再分配的关键控制源头。建设好能源中心还要树立部门利益服从公司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观念, 上下一心才是建设好EMS的根本。

建立EMS是体制上、流程上的变革, 管理理念与水平的提升, 涉及到全方位管理, 要求我们应站在全局观摩以获得最终的成功。需要一个由主要领导支持与鼓励的模式, 并形成多部门通力协作的良好氛围。

3.3 建立强大的能源数据库

强大、准确的能源数据库是支持EMS的数据根本, 使建立的能源管理模型更贴近生产实际, 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科学化, 利于在线分析与离线分析。

建立能源、生产等报表分析需求, 使能源统计分析计算机化, 减轻统计人员工作量, 提高报表的准确性、实时性, 利于管理者更好的监控生产过程中能源数量消耗, 从而将本企业与之其他企业进行横、纵向对比, 提高自身的能源利用率, 也是提高自身管理的最佳捷径。

3.4 建立完善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

EMS的建成势必造成人员的减少、责任的加重, 如何合理地进行薪酬分配是管理的基石, 是提高人员积极性的魅力法宝。因此就势建立一套适应管理需要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 以带动全员的生产、技术积极性, 从而在管理上提高生产率, 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

3.5 实行招投标管理

EMS建设资金量大, 设备采购量大、型号各异, 参与的供应商较多, 技术质量的控制、资金量的控制以及系统软件与各系统的兼容与衔接至关重要。

需要建立完善的招投标管理,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 制定符合能中建设技术要求的技术文件, 是控制质量的关键。同时实行“招标比价原则”, 即:同等质量比价格, 同等价格比服务, 同等服务比业绩。

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招投标文件、流程控制系统, 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4. 结论:

(1) 选准先进企业做标杆, 是建设EMS的基础。

(2) 高层管理者观念的转变、组织机构的再造、全局观念的树立是建设EMS的关键。

(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扁平化管理、集中一贯制的实行, 切实保证培训效果、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各专业各部门良好的协作是建设EMS的保障。

(4) 实行科学合理的招投标, 施工监理制是控制建设质量、设备采购质量、资金合理使用的重要控制手段之一。

(5) 优先建好能源管理控制与生产指挥管控, 逐步实现环境保护控制、设备管理控制, 达到“四调合一”的最高管理境界。

摘要:介绍和阐述了能源中心的主要构成、功能、在钢铁企业应用的各种优势作用, 以及在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 为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能源管理中心,钢铁企业,节能

参考文献

能源管理中心调度会汇报材料 第2篇

能源管理中心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一、企业能源消费情况

瑞丰钢铁2013年产粗钢336万吨,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89万吨,其中焦炭63.71%、煤粉31.58%、电力4.7%。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29%。

二、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情况

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管理中心项目总投资7200万元,于2011年月开始建设,2014年4月系统上线运行。能源管理中心机构设置包括给排水作业区、电力作业区、燃气作业区、调度室和能源管理科五个部门,总人数达500余人,管控范围覆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发电、制氧、燃气等工序,采集水、电、风、气(汽)、设备运行状态、环保、安全等信号点1万余个,能源管理中心系统依托实时数据为基础,提供给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全面、真实的数据,提升了瑞丰钢铁的能源管理效率,实现了能源管理的精细化、可视化和系统化,使公司信息化水平和能源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能管中心运行情况

1、完善了能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借助能管中心集约化管理思路,能管中心是公司能源管理的唯一职能机构,上面对公司总经理负责,下面对公司各生产厂部、车间实行全方位、24小时能源调度指挥和能源技术服务,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能,责任,新制定能源管理相关制度规定12项,完善了能源管理制度体系。

2、实现了能源扁平化管理。按照能管中心的扁平化模式,将原气柜作业区和煤防站合并,成立燃气作业区,主控人员由两个煤气柜控制室搬至能管中心办公,每班减员3人,其余实行巡检;将污水处理主控人员调至能管中心任水调,每班减员1人,其余实行巡检。能管中心成立后,通过职能梳理共优化人员54名,有力的降低了人工成本。

3、实现了能源优化平衡调度。系统通过1万点的数据采集(包括流量、温度、压力、累计流量、电流、电量等参数),可以管理所有分厂从原料到最终产品过程中产品的工序能耗。监视系统中所有数据均来源现场仪表计量的数据,应用信息技术将分散在全公司的动力单位统一到一体化的监视平台上,实现了对能源介质消耗的监视,为能源调度、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提升了能源调度管理水平,实现公司从调度管理中要效益。

4、实现了能源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能管中心实时监控系统能耗可视化的优势,把能耗数据反馈到工序和班组,让各分厂岗位操作人员了解本岗位所涉及的能源介质,了解各项基本工艺操作对本工序能源介质消耗的影响,杜绝各种原因造成的能源浪费,和各种违章使用能源介质的情况。定期对能耗历史用量进行分析,查看历史趋势曲线,了解不同生产状况下能源介质消耗的差异,通过实时监控停机规范的执行情况,了解检修、定修等必要的停机时间段期间,能耗是否出现异常,使实时可视化监控系统为能源管控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5、提高了环保管理水平。能管中心项目内容包括了对颗粒物、水质、二氧化硫等实时数据和排放口影像的集中监控,自能管中心运行以来,通过严加监管,共发现环保问题130多项,及时进行了整改和罚款,促进了环保减排工作的进步。

三、成效

通过合理调整企业生产组织运行模式,实时调配各类能源介质,公司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高炉煤气放散率由1.1%降低到0.9%,氧气放散率由1.5%降低到0.9%,吨钢发电量提高1.2%,转炉煤气柜实现无人值守,基本实现各类能源介质动态平衡。

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能源管理中心 第3篇

关键词:万家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能源管理体系

1背景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 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工作, 强化节能管理,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1]26号) 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委制定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对万家企业节能工作提出了10项要求, 其中“ (三)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万家企业要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 , 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 (四) 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工作。万家企业要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67) 的要求, 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 努力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要创造条件建立能源管控中心, 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约化管理模式, 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

在重点用能单位中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管控中心是两项十分重要的节能管理基础工作, 近期来看关系到“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实施效果, 长期来看关系到节能管理创新发展和节能潜力持续挖掘的空间。

在万家企业中应当统筹推进这两项工作, 以能源管理体系为指导思想, 将能源管控中心实现的功能与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和要求相结合, 使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技术手段融为一体, 为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一个智力工具平台。

2将能源管理体系与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有机结合

“十一五”以来, 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积极引入能源管理系统方法, 开展企业能源体系建设和评价认证试点工作, 国家颁布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 国家标准, 推动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取得了积极成效。试点企业通过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节能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能源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实践证明,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管理体系运用系统理论, 发挥整体优势, 达到系统节能的目标;采用PDCA运行模式, 有助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应用过程方法, 使所有过程有机地结合;注重协调与融合性, 以达到相互兼容、相互协调。

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对企业各个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和转换进行全过程管理, 具有过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实时化、统计分析智能化、管理流程程序化的特点。

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管控中心最终的控制的对象都是能源和能源的利用过程。但是能源管理体系更侧重于规范人的管理行为, 能源管控中心更侧重于监控能源流的状态。

为做到两者的结合采取以下方法:

*依据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规定中的十二项要素, 重新设计了能源管控中心的应用功能模块, 使设计依据和功能结构更加符合了能源管理体系相关规定的要求;

*在能源管控中心中增加了能源管理体系模块, 一是强化了主要能源使用识别的数据调用;二是将能源评审输出中的数据性结果作为系统运行的比对标准;三是将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修改、传递流转、公开发布、保管存档等程序化;

能源管控中心的应用功能按照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相关内容设计, 奠定了与能源管理体系一致性的基础。在设计能源管控中心的覆盖范围和能效参数体系框架等内容时, 使之等于或大于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 留有一定空间, 保证能源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

能源管控中心的应用功能结构中, 专门设计了能源管理体系模块, 可以满足能源管理体系按流程运转和相关体系文件资料的建立修改、存档、查阅的需要。

能源管理体系模块利用系统中采集的各类能源数据, 为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PDCA) 等过程提供依据和支持, 使其在能源使用和主要能源使用识别、基准与标杆的确定和对标、目标指标的确定与完成评价、运行控制等各方面, 更加准确快捷有效。此模块融合了能源管理体系中能源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重要阶段、PDCA和检查与改进两个主要循环、数据与文本两种类型资料, 实现了能源管理体系主要流程和能源管控中心功能的有机衔接。

在实施与运行阶段落实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过程中, 能源管控中心按照预设的时间节点将能效参数完成情况与目标指标值进行分析比对, 有差距时以短信提示、系统报警等方式将结果反馈给负责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人员, 以便进行内部审核, 分析情况、制定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能源管理体系文档管理子模块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 进行文档和资料的分类管理。实现编辑修改方便、检索查阅快捷、发布规范。

把能源管理体系作为能源管控中心系统功能设计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将能源管控中心实现的功能与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要求相结合, 使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技术手段融为一体, 做到优势互补, 实现了企业能源管理一体化。在能源管理体系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指导下, 使企业能源管控中心更好的发挥作用, 为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提供了一个智力工具平台。

3实现集生产指挥、安全监视和能源管理的三位一体

针对企业管理特点和信息化水平, 适当扩大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功能范围, 解决工业生产现场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实现集生产指挥、安全监视和能源管理的三位一体, 使系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更好地发挥能源管控中心的作用。这对在信息化和管理水平尚有差距的部分企业中顺利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管控中心建设, 尤为重要。使企业对能源管控中心的建设投入, 可以实现更多的附加功能, 包括生产指挥和安全监视功能, 提高企业推进建设的积极性。

由于企业在所处行业、生产规模、工艺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不同, 对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功能需求有一定区别;同时企业对在不同管理领域采用信息化产品的迫切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对多数企业而言, 如何保持生产工艺和能源系统稳定, 从而实现稳定生产是更加重要的方面。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对多数企业而言, 与生产设备自动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相比较, 位于两个层面之间的工业生产现场管理信息化的水平相对薄弱。而企业能源管控中心作为工业生产现场管理的管控一体化信息平台, 针对工业现场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强化和扩充功能, 有能力实现符合企业需要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认识, 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逐步形成了集生产指挥、安全监视和能源管理三位一体的企业能源管控中心模式, 满足了在万家企业中占比例较高的、中等以上能耗规模和一般流程型生产企业对能源管理和工业现场管理信息化产品的双重需求。

主要做法有:扩大系统监控范围、重点监控重要参数、组合用好监控方式、强化应急处理手段、优化系统分析方法。

通过以上做法, 针对企业不同的管理特点和信息化水平, 扩大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功能范围, 解决工业生产现场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实现了将能源管控中心从单纯的企业能源管理, 向集生产指挥、安全监视和能源管理“三位一体”模式的转变。

4企业资源节约信息集成平台

将上述“两个结合”和“三位一体”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推动了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转型升级和发展。但从企业资源节约成本控制的长远发展来看, 有必要建设企业资源节约信息集成平台, 以满足中等以上能耗规模和一般流程型生产企业对工业现场管理信息集成化产品的需求。

4.1设计理念

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指导思想, 以“物料平衡、能源平衡、产能平衡”为理论基础, 以“资源节约成本控制”为管理重心, 以“产品流、能源流、设备状态”为监控对象的工业生产现场监控信息集成系统。这个系统将集成与工业生产现场管理有关的生产、质量、能源、设备、环保等管理系统, 从中提取有关信息, 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 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 进行分析处理监控、提供优化方案, 为资源节约污染防控提供更高水平的信息支持。

4.2主要特点

能源管理中心 第4篇

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9]6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工业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四日

附件: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给予适当支持。为加强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是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第三条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及节能新技术发展等情况,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

第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将根据重点用能行业特点制定下发相关行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支持范围、技术要求等内容。

第五条 申请享受补助资金支持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要求;

(二)项目已经审批、核准或备案;

(三)主要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三)符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其他要求。

已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资金支持的项目,补助资金不再支持。

第六条 补助标准原则上根据示范项目投资规模并综合考虑节能效果、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 符合条件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由企业提出资金申请报告,按属地原则报项目所在地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企业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 省级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汇总,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九条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对上报的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确定支持项目和补助资金。

第十条 财政部将补助资金预算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并抄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补助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相关政策,督促示范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并实现节能效果。

第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补助资金的地方,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追回相关项目的补助资金,责令地方财政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整改,并视情况对相关省份给予一定处罚。

第十三条 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附: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附: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三、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品市场预测、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四、预期节能效果

企业应编制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包括企业能源管理情况、项目实施前用能状况、节能措施、节能量测算和检测方法等。

五、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七、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八、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的备案、核准或审批文件;

(三)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四)环境保护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

(五)节能、土地、规划等相关文件;

能源管理中心 第5篇

能源管理相对于单一的智能化项目而言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和能源消耗相关的因素很多,建筑物由于其所处的位置和用途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能源消耗模型特征。因此,我们需要跳出单一的建筑对象并将工作聚焦于建筑群落乃至整个城市的建筑和其相关因素的集合。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基于建筑智能化的技术基础,搭建城市级的建筑能源管理中心,整合不同的信息资源,并依据中心构建整个建筑节能业务的生态系统,将建筑节能工作科学化、长效化。

1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体系

在传统智能化业务的基础上增加针对建筑能源、环境以及使用者用能行为的管控。旨在保证建筑物在使用高效率和舒适度的基础上降低建筑物的化石能源消耗,是我们目前倡导的绿色建筑和智慧建筑的要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建筑应用的发展是以现有的建筑智能化、建筑能源监管和绿色建筑运维管理为基础,通过针对智能建筑中的能源控制、楼宇自控、建筑能效的在线监测、信息管理、数据的互融互通等需求,建立城市级的智能建筑数据和应用整合平台,为客户提供建筑能源管理、节能应用、智能化系统的运营以及绿色建筑的运行评价等服务。智慧建筑是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紧密融合,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S)等具体技术的应用,建立城市级智能建筑的对象模型,通过数据采集、实时传输、集中存贮和共享以及深度的数据挖掘,将建筑智能化设备信息、建筑能耗信息和建筑运行的能效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起城市级基于建筑智能化的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舒适、节能的建筑使用体验,为建筑物的业主、建筑物的使用者以及政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在智能建筑节能体系建设中,需要依据传统的智能化业务进行多方面的拓展,以达到节能型智能建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1)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引入: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建筑物消耗能源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我们可以获得整个建筑物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条件下的能源消耗情况,使得针对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精确管控。可以实现针对建筑物本体和建筑物使用的改造和考核,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

(2)绿色建筑的运行和维护:针对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通过对于智能化系统的能源管理扩展建设,可以完成依据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能效和使用评定,完成时时刻刻地对于建筑物能源耗散指标的监视和评价,并通过对于绿建中新能源的监管,达到实现近零碳建筑的目标。

(3)云端的城市级能源信息服务的共享:智慧城市中的云中心,汇集了城市相关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等方式,为智能建筑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应用服务。因此智能建筑要具有共享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能力,尽量减少建筑内部的系统建设,达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引入基于分布式能源的智慧能源系统: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和传统能源系统相结合的智慧能源系统是在智慧城建设中最关键的应用。智慧能源的具体描述是:传统能源(天然气、电力、煤炭、热力等)+分布式能源(太阳能、风能、冰蓄冷、热泵、建筑节能、能源微网等)+集中优化控制=智慧能源系统;在区域智能化的系统设计中,引入混合储能系统、柴油发电机、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建设,通过微电网的保护和控制、能量优化管理、后台运行监控等实现并网时向供电系统持续稳定供电,离网时通过负荷的控制达到平衡供电,以减少纯粹化石能源的消耗。

通过针对智能建筑和区域建筑群落的智能化系统进行能源管理的扩展,实现将建筑、环境和使用者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通过设备节能和管理节能方式进行建筑能耗的降低,同时通过引入智慧能源供给系统,最大限度降低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是智能建筑通过两头挤压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径。

2 基于云的能源管理中心

为实现面向智能建筑和建筑群落的区域级能源管理和能源供给管理的工作,我们需要一个重要的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基于云构架的区域能源管理中心。不同于建设站级平台、市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这种传统的针对某一个具体应用的定向开发。基于云的能源管理平台拥有基础牢固的技术平台和构架,实现区域级应用的弹性扩展和系统的多维度扩张。

具体实践中,能源管理中心系统需要符合下面的开发理念:

(1)系统能够满足多层次用户需要的产品,实现从表具、传感器到桌面的信息贯通。

(2)能够集中融合数据,为保证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能够整合在一起达到综合视图的目标,从而避免盲人摸象、数据重复投资的浪费和人为的壁垒。

(3)能源管理数据服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科研人员、用户和专业人员长期绑定,集约化的能源管理中心能够提供这类技术构架和共享的方法促进这种合作。

(4)数据服务除了具备共性,针对不同的环境和行业都具有其个性,能源中心能够建立使不同专家协同工作的技术平台。

(5)能源中心以及依据能源中心的生态系统提供的不仅是一种解决方案,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解决方案的实践过程潜移默化地产生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工作方式,并创造价值。

3 搭建建筑节能的生态系统

实现基于云的核心技术平台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在市场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价值。这些任务在实现的过程中单单依靠现有的智能化系统在技术上的扩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在智能化的技术基础上,依据基于云技术的能源数据中心,以节能减排为终极目标,在研发、生产、推广和运维的过程中和不同的伙伴合作,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实现运行过程中互相依存的商业化生态系统。

这种商业化生态系统以相互作用的组织和个体为基础的经济群落,通过能源管理和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及工程的实施过程,依据能源中心的大批量数据,通过技术实践聚拢起一批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技术提供和维护者、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以及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具等。完成建筑节能这一宏大的课题,这些保证创新的元素均应该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和相近的创新实践文化。

通过建筑节能的共同目标,依据基于云的城市级建筑能源管理中心,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功能的支持下,该建筑节能生态系统将包含以下重要的内容:

(1)市场及供应链的生态系统:市场及供应链生态系统有助于客观、准确地把握市场及供应链生态系统的产生、发展、领导、自我更新或消亡,有助于企业制定基于市场生态系统的战略,处理好和客户、供应商、方案解决提供商、施工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需要依据工程实践过程进行大量的采购、维护、生产工作。围绕着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服务系统,进行产品的供应、接受改进的反馈、设计方案的支持等相互关联的互动。

(2)增值应用的生态系统:依据于数据中心的建筑节能体系是完整的,可二次开发和增长的系统,可以提供给使用者和增值应用的开发者非常巨大的想象空间。通过不同类型服务的支持,增值应用的合作伙伴将专注于他们的业务开发而不需要关注IT系统的技术细节。随着每一轮新的供货商、生产商、竞争对手、利害关系人的加入,系统的价值就随之增加,为用户带来更多好处。

(3)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的循环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其作为纽带,可以汇聚业内的知名企业和具有专长技术的企业共同协作建立大规模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其中涉及技术、渠道和系统集成合作伙伴。这有助于推出基于标准的全面解决方案,实现服务的交付并为数据中心架构提供支持。将彻底打破传统的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物理数据中心的构架。这些合作关系将超越技术集成的范畴,为建筑节能统一平台的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4 结束语

能源管理中心 第6篇

1 能源管理中心简介

1.1 能源管理中心特点

以往的能源管理体系存在数据繁多、不系统、不便于统计和不参与控制的问题, 管理技术人员很难通过这些能耗统计原始数据准确分析出能耗变化的根本原因。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管理数据化、网络化和实时化, 管理技术人员能在能耗发生变化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通过实时与历史运行曲线分析问题, 进而提出解决问题、优化操作的方案, 实施后可通过中心进行验证,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能源的闭路循环管理。

1.2 能源管理中心结构组成

能源管理中心结构由数据监测设备、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和通讯设备组成, 见表1。

能源管理中心通过高精度数据采集装置, 对重点设备运行、产能数据和生产参数进行监测, 收集大量数据后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了解能耗及产量变化趋势和能源利用效率。

1.3 系统功能

1.3.1 能效管理

能源管理中心将采集的生产数据自动生成K线图、曲线和饼状图等, 以直观化的图表对系统进行能耗分析, 实时掌握生产线运行和能源消耗状况;明确能耗组成结构, 分析制定各设备最佳运行能耗标准;监控生产环节的能耗异常情况;评估各项节能改造和节能改善措施的效果。然后以考核为手段, 加强管理, 提高能效。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能效管理:

1) 能耗管理

按年、月、日分析各车间、各工艺、各工序和各班组的今年和上年数据 (能耗实际值、产量实际值、能耗目标值、产量目标值、实际产品单耗和目标产品单耗等) 。通过分析, 掌握能耗变化趋势, 进行目标管理。

图1为2014年4月二线生料磨电耗。通过此项功能可以实时看出生料电耗的变化趋势, 可与历史同期和目标值进行比较 (吨生料电耗较历史同期下降2k Wh) , 如果出现波动及时查找问题根源, 进而提出改善措施。

2) 比例分析

比例分析图主要用于分析各车间工艺能耗分布情况, 通过饼状图的形式, 对比分析同类车间、同类工艺和同类工序的能耗情况。图2为2013年6月一线和二线电耗比例分析。

注:熟料电耗包括:高温风机、窑主传和篦冷机风机等的电耗

从图2可见, 取相同时间段内按照工序划分进行比例分析, 其中一线煤磨电耗占总电耗的15.1%, 而二线煤磨仅为9.5%。原因主要在于一线煤磨为球磨机, 而二线煤磨为立磨, 反映出球磨电耗相比立磨而言的差距。鉴于该问题, 公司已于2013年底对一线煤粉制备系统进行了改造, 改造后可通过比例图与二线再次进行对比, 判断哪条线煤磨运行状况较好, 进而可以优化工艺管理。

3) 同比分析

同比分析功能用来对比本年度和上年度同期的统计数据, 反映各工序用电情况的变化。图3为2014年4月和2013年4月一线用电量同比分析。由图3可知, 与同期相比下降较为明显, 其中煤粉和生料制备系统较为显著。

4) 班组分析

该功能可按年、月、日同比分析各车间的班组能耗、产量数据, 掌握能耗情况, 对班组进行考核, 实现精细化管理。在传统的能源管理模式下, 该项考核基本很难实现, 因为电耗很难实现按班组统计。

图4为2013年二线4~6月班组熟料电耗对比情况。由图4可见, 4~6月4个班组吨熟料电耗下降明显, 6月电耗为历史最低水平, 其中丁班能耗水平最低, 丙班次之, 甲班能耗最高。

5) 对比图表

同类工艺或工序的能耗及产量情况进行横向对比, 比较耗能过程异同点, 充分挖掘相同工艺项目的节能潜力。

1.3.2 报警管理

对产品单耗及节能空间报警、目标值总量报警、设备轻载和超载报警进行管理, 实现分类分级报警, 可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将报警信息及时发送至管理者, 让管理者及时掌握报警情况。以报警信息为考核依据, 加强管理。

1.3.3 网络功能

以往生产线工艺参数仅能从中控室获取, 而中控室电脑数量有限, 无法实现管理人员实时分析工艺系统。而能源管理中心通过OPC引入生产线主要操作参数, 公司管理层、工艺和设备管理人员通过服务器直接访问。因此管理人员在办公室便可全方位了解生产线运行情况, 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 使工艺管理趋于网络化。

1.3.4 节能空间分析

节能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设备 (系统) 的节能空间和节能量进行分析计算。对监测到的用电过程形成能耗K线图, 通过对设备的电耗、功率、效率和负载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环境条件、运行方法和操作行为寻找和挖掘节能空间。

2 应用情况

2.1 优化能耗考核制度

我公司原有能耗考核较为单一, 根据每月单位产品电耗与年初指标对比, 完成指标给予奖励, 未完成则处罚, 这种考核模式无法实现班组考核和精细化管理。能源管理中心投入使用后, 可以利用能效考核功能将全厂能耗指标层层分解, 责任到人。实现了班组能耗计量, 为完善考核制度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公司采取全员责任成本考核的方式, 考核体系中增加成本系数, 各岗位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 成本系数包含的指标内容不同, 但均为该岗位所控因素。以窑操作员为例, 其成本系数包含班组煤耗、电耗、产量和废物处置量等指标。而每一项指标均与多岗位挂钩, 例如煤耗指标与窑操作员、窑巡检工和篦冷机巡检工挂钩。

该考核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针对不同考核对象, 制定不同考核标准及奖惩条件, 将节能工作量化后落实到人 (岗位层面) ;二是实现班组间公平竞争, 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 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 改变了以往完成计划值则止步不前的弊病;三是一项指标与多岗位挂钩, 各岗位间互相督促, 形成班组内部荣辱与共的局面。

2.2 优化设备管理

2.2.1 生料磨主电动机功率下降

图5为2013年4月磨盘检修前后生料磨主电动机功率的变化曲线。由图5可知, 磨盘衬板更换后, 立磨主电动机功率由1 440k W下降至1 200k W。

2.2.2 生料磨台时产量提高

图6为磨盘衬板更换前后立磨台时产量变化图。由图6可知, 磨盘衬板更换前, 立磨台时产量稳定于200t/h, 更换后提高至226t/h, 5月15日磨辊和磨盘磨合后, 台时产量达到240t/h。

2.2.3 生料磨节能分析

生料磨检修前后主要指标对比见表2。从表2可见, 仅仅更换完磨盘衬板后生料电耗降低4.12k Wh/t, 若按照月生料产量13万t, 电价0.63元/k Wh计算, 仅生料磨一项5月比4月节约电费33.74万元。

因此以设备磨损量作为是否需要对磨盘磨辊更换的评价标准显然不合理。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出发, 以设备最佳运行电耗为依据, 结合设备巡检情况综合考虑, 确定合理的设备检修周期是最合理的管理模式。及时对易磨易损件进行维修和更换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维修费用, 但是与系统高能耗运行相比, 确保设备高效率稳定运行才是最经济的。目前我公司已建立详细的设备磨损和检修记录, 参考系统运行电耗进行分析, 及时对磨盘衬板和磨辊进行维修和更换。运行后以吨生料电耗作为考评设备检修效果的依据。

2.3 优化工艺管理

2.3.1 窑系统用风管理

对分解窑系统而言, 系统用风量的大小不仅关系到产质量, 对系统能耗的影响也较大, 高温风机用电量占窑系统电耗的比例高达60%, 因此合理的高温风机参数对工艺而言至关重要。

2013年7月19日, 公司技术人员发现1号高温风机拉风量过大, 因此适当降低变频器转速, 高温风机转速由880r/min降低至860r/min, 调整前后风机功率及窑产量变化见表3。

由表3可见, 在不影响系统通风和台时产量的前提下, 高温风机仅降低20r/min后, 主电动机功率降低80k W, 熟料电耗降低0.88k Wh/t。

鉴于该情况, 目前公司已进一步完善工艺管理制度, 由技术部定期标定系统烟气成分, 结合系统工况确定合理操作参数, 调整后再次标定验证, 达到满足窑系统工况前提下的最低用风量。

2.3.2优化设备开停顺序

图7为3号水泥磨设备监视运行图。2013年5月11日11:20水泥磨主电动机启动, 11:30辊压机启动, 间隔10min。同时其他辅机设备也存在空驶状况, 由此造成电量损失。经分析原因在于辊压机启动由PLC程序控制, 设备出厂时设置的启动延时较长, 造成系统开机时磨机空载等待时间较长。

针对这一问题, 我公司细化管理, 明确规定水泥磨启动顺序, 辊压机启动后再开磨机, 减少设备空载等待时间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4优化原燃材料输送管理

原燃材料输送线路长, 中转环节多, 分散卸料不集中, 造成输送系统长期低负荷运转, 存在设备空驶问题。通过改善运行与管理方式, 单位产品能耗逐月明显下降, 由1.024k Wh/t降低至0.36k Wh/t。

3结束语

能源管理中心 第7篇

以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家子公司,多条新型炭黑生产线和尾气发电厂,产能达100万吨每年,产能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生产工艺概况:炭黑生产的核心是炭黑反应炉。燃料油与空气先在反应炉的燃烧室完全燃烧产生高温烟气,并高速流经喉管。在喉管处,经过脱水、预热处理后的烃类原料油,用原料油喷枪喷入反应炉,高温裂解反应生成炭黑及尾气。在此过程中,通过控制风、油配比、添加剂和急冷装置位置来控制生成炭黑品种。带有炭黑的高温烟气经过内冷和外冷两道冷却工序,冷却到260℃左右进入收集系统,收集设备对尾气和固体炭黑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炭黑被输送到造粒机进行造粒,干燥烘干,生产出成品炭黑。成品炭黑经过储存、包装后销售。炭黑产品的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

2 公司能源管理初状

该公司采用总部生产管理方式,包括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炭黑生产基地的能源进行统一管理。在尚未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和组织体系前,能源消耗只作为生产指标在各种生产统计报表中进行人工记录和统计,月度数据上报总部,由总部进行考核。能源管理落后于生产经营信息化步伐。能源计量、能源调度、能源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计量仪表的配置率较低。主要表现在:

1)能源计量系统计量不全,计量仪表配置率低,且配置落后。

2)能源调度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调度方式落后。

3)能源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程度低。

4)没有能源应急指挥系统,异常情况下的调度手段单一,反应速度慢。

5)能源设备装备水平低,与公司所需安全、稳定、快捷的生产格局不相匹配。

炭黑厂能源介质主要为:电,水,蒸汽,压缩空气,原料油,燃料气等。

3 能源管理中心主要内容

建立能源DCS集中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购置中央网络及计算机系统、工业网络系统、中央控制室设备等配套硬件,配套新建相应基础设施等。

3.1 建设基础数据平台

基于各基地生产自控和计量体系,通过建设基地-总部两级实时数据库平台,实现各基地生产数据和能源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集中。

3.2 建设能源管理中心

在总部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及配套职能体系,实现总部对各生产基地能源消耗的统一监控和调控,实现基础数据管理、能源监控管理、能源计划及统计、能源综合分析等目标;在能源中心建设LED大屏幕系统,对集团总貌图及各生产基础工艺流程、物流、生产及能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3.3 建设生产及能源管理网络

通过能源管理中心平台的建设,实现总部对各基地的生产、仓储、品保、制程、销售等业务流程支持,实现各基地的原料、能源、产品、质量等数据上传到能管中心,并在能管中心实现数据的入库、汇总、查询与管理。

3.4 建设管理驾驶舱

为管理岗位定制管理驾驶舱,实现一站式全集团生产管理、能源管理辅助决策系统,保证管理者更快速、更精确、更真实的掌握企业运行信息,打造透明化、数字化工厂,保证决策效率。

4 结语

能源管理中心 第8篇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建材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2020年前在建材企业建设200个能源管理中心, 其中水泥企业约140个, 玻璃约20个, 建筑卫生陶瓷约30个, 其他建材企业和建材园区约10个。

1月11日,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关于印发钢铁、石油和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行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要求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 完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强化政府节能监管手段, 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其中, 《建材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行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要求、建设内容、验收标准等事项。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企业是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等“两化”深度融合手段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是企业绿色发展必须关注的基础支撑工作。本着企业自愿的原则, 符合基本要求的企业可向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备案申请, 并提交备案申报表和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地方节能监察机构等) 出具的基础能源消费报告。对申报企业的要求包括, 水泥企业单线生产规模不低于熟料4 000 t/d或企业规模不低于水泥200万吨/年, 平板玻璃企业单线生产能力不低于600吨/日 (日熔化玻璃液量) , 建筑陶瓷企业规模不低于单线1 000万平方米/年, 卫生陶瓷企业规模不低于单线60万件/年, 其他建材企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低于5万吨标准煤;企业应具备一定的现场自动化基础条件, 或经过适应性改造能满足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对数据采集的要求;企业应具备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 并确保在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管。

能源管理中心 第9篇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促进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财政部、工信部近日正式下发《关于请组织申报2013年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通知》指出, 2013年重点支持石化、化工、有色、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具体内容有: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成果, 对主要耗能工艺、装备进行系统优化和节能改造,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能源介质和物料消耗;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落后高耗能机电产品 (设备) 的改造更新, 加快智能化、节能环保产品 (装备) 的推广应用, 提升产品 (设备) 的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能源介质消耗等。

上一篇: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下一篇:英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