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再次手术范文

2024-06-05

近期再次手术范文(精选3篇)

近期再次手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1例, 其中男性14例, 女性7例。2-16岁6例, 18-50岁10例, 50岁以上5例。第一次手术诊断腹膜炎14例 (包括胃肠穿孔、化脓性阑尾炎、胆汁性腹膜炎、肠伤寒穿孔等) , 肠套叠4例, 胃大部切除2例, 外伤性出血1例。发生时间最短8d, 最长28d, 平均19d。

1.2 诊断

本组21例都有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腹部透视均提示肠梗阻的X线征象, 最后均经手术证实。

1.3 治疗

本组21例中有16例直接手术探查, 5例经24h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而再次手术探查。结果:有18例为粘连性梗阻, 病变部位在小肠, 肠管与切口粘连, 肠管粘连牵拉成角, 粘连带压迫肠管, 粘连成团, 粘连部位扭转, 肠管多段广泛粘连;1例胃大部切除患者因输出袢空肠经输入袢结肠前间隙自右向左疝入行复位术;1例因胃缝线脱落不全而被食物残渣堵塞空肠输出段造成梗阻, 经切开胃后去除胃线解除梗阻;1例因吻合口狭窄引起梗阻, 切除后重新行吻合术, 其梗阻上方有不同程度肠管扩张、胀气、积液及肠管炎性水肿。手术方式根据粘连性肠梗阻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而采用粘连松解术、肠切除肠吻合术、小肠侧侧多处吻合、肠折叠排列等, 肠管高度扩张或积液者多采用肠切开减压或Baker管减压术[1]。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后4-7d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5-8d恢复时食流质, 术后10-15d出院。出院时进食半流质饮食, 大便正常。出院后随访半年到2年, 除有2例因再次梗阻入院外, 其余病例均正常。

3 讨论

3.1 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的特点

腹部手术后一个月内出现机械肠梗阻, 开始时很难被发现。由于手术后的持续胃肠减压, 肠梗阻的症状、体征被术后肠麻痹掩盖, 患者通常在术后有一个相对平稳的过程, 能自行排气、排便。急性发作者可能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又出现不正常情况时才被重视而发现。统计资料表明[2]: (1) 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与疾病类型有关, 与年龄及性别无关; (2) 大多数为粘连性肠梗阻, 约占腹部手术后再次手术的1/4; (3) 其主要原因是肠管炎症水肿, 纤维素形成而致腹内粘连, 可在几小时内即发生或形成永久性粘连。而肠管粘连成团、成角、粘连带压迫、小肠多处粘连, 致保守治疗不易缓解。

3.2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腹部X线特点, 结合首次手术情况, 不难作出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患者手术后已恢复肠蠕动, 但不久又消失; (2) 痉挛性腹痛伴阵发性肠鸣音亢进; (3) 手术后肠麻痹、腹胀持续在10d以上; (4) 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难以纠正, 甚至病情有加重趋势, 应根据患者血压、脉搏、体温、尿量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5) 为了保证诊断的客观性, 必须有经验丰富的医师、首次手术者参加讨论。最后, 强调手术后引起的肠麻痹与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 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3.3 决定再次手术的指征及方法[3]

腹部手术后近期肠梗阻在诊断明确后,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再次手术: (1) 有可能绞窄的肠梗阻; (2) 经积极的24h保守治疗无缓解迹象的机械性肠梗阻。决定再次手术应持积极态度, 以免病情进展到难以挽回的程度。尤其不要为了明确诊断而延误手术时机, 有时果断的再次手术是明智的。由于年龄大或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难以承受首次手术后并发症的打击, 再次手术往往是阻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手段。腹部手术后近期发生肠梗阻的患者因原发病的影响及首次手术的打击, 术后又往往处在不正常恢复过程, 这时患者的整体状态已处在极度衰竭中, 再次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 必须做到: (1) 对其家属说明再次手术的必要性, 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 (2) 消除患者对再次手术的恐惧心理; (3) 选择正确、有效的麻醉, 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保证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 (4) 选择原切口或适当延长切口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术原则应从早、从简、宜小不宜大、快入快出。手术方式[4]:因肠梗阻多数为粘连后致, 故手术多数采用粘连松懈术。但在粘连成团或松解后浆肌层撕裂多处很难修补, 且粗糙面较多有再次粘连对抗可能者应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术;广泛多处粘连者采用小肠侧侧多处吻合或肠折叠排列术;肠管高度扩张、积液者多用肠切开减压或Baker管减压术。肠梗阻解除后按常规方法辨认肠管血运并判断其生机, 对疑有肠坏死者应争取尽早行肠切除、肠吻合术、以免肠管发生坏死而穿孔。

3.4 预防

手术时应防止再次肠粘连、肠梗阻, 肠管按解剖位置回纳腹腔, 动作要轻柔, 并腹前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0.5%甲硝唑冲洗腹腔并吸净。腹部手术后适当变换体位, 争取早期下床活动, 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骆仕华.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52-155.

[2]潘克宁.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的临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1, 26 (2) :178.

[3]严永光.41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8, 14 (3) :194-195.

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测制度(新) 第2篇

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监测制度。

1、本制度所指的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某位患者原手术的直接或间接并发症导致的再次手术。

2、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手术科室质量管理的重点,手术科室必须加强医疗安全制度的落实,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证、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以杜绝非计划再次手术风险的发生。

3、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

4、完成患者的手术前评估与术前各项准备后,方可下达择期手术与介入医嘱(急诊抢救手术除外)。

5、加强围手术期各环节管理:①术前环节: 开展术前讨论,诊断、手术适应证是否明确,术式选择是否合理,风险评估,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评估、手术持续时间等),手术方案,患者术前准备,针对患者病情术中意外情况处理的方案;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委托书等;术前麻醉医师查房与患者沟通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核对表》(患者麻醉手术前、皮肤切开之前、患者离手术之前)内容完整。制定患者术后治疗计划和护理计划,并记录病历中。②术中环节: 按照《手术安全核对表》查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等并签字;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意外处理以及术中术式改变履行告知等;器械敷料查对无误。③术后环节: 观察及时、严密,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妥善处理;麻醉医师查房等。落实术后医疗护理计划并记录。手术、麻醉记录书写规范,手术记录在24小时内完成,记录者必须是术者或第一助手(术者审签)。

6、凡同一次住院再次手术,应一律在进行再次手术之前上报医务科,对于紧急手术应当在准备手术的同时上报,由医务科调查确定再次手术是否为非计划再次手术。

7、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由医务科牵头,护理部、麻醉科及各手术科室等协作管理,医务科负责再次手术病例的收集、监控,组织对再次手术的调查、干预等工作。

8、各手术科室同一病人一次住院期间的再次手术必须主动上报,并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登记本》,不得瞒报和漏报,如发生瞒报和漏报,一经查实,将按医院有关规定对科主任和当事人进行处罚。

9、医务科在运行病历管理系统中采用实时监控的方式,随时发现和预警再次手术的发生。

10、手术科室在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后,应本着客观的态度从疾病的评估、术式的选择、围手术期的管理、并发症的处理及感染控制等各层面进行认真分析讨论,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整改,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

11、医院每半年开展一次 “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整改要求反馈给有关科室认真整改。

12、医生要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按照医院手术管理制度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术后观察工作,尽可能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

13、严格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责任到每一位医师,把“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的条件之一。如果发生医源性“非计划再次手术”,延迟半年授权;发生技术事故,则对手术资格降级处理。

近期再次手术 第3篇

11月初以来, 随着天气的转冷, 广东、浙江、香港等地再现多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据最新研究, 活禽市场的家鸡是两种病毒感染人类的重要源头。研究人员认为, 改变禽鸟销售模式, 切断在活禽市场中, 活鸡与人群的密切接触, 是阻断病毒从禽传到人的重要环节。另外, 由于鸭能够将从候鸟中接收过来的病毒保持、重组并传递给家鸡, 继而产生具备感染人能力的流感新变种病毒, 因此, 隔离不同禽鸟品种, 严防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洗牌, 是控制新病毒产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业内有人士分析, 随着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增加, 不排除今冬明春部分大、中城市再次关闭活禽交易的市场的可能, 或对家禽产品的销售再次带来巨大冲击。

上一篇:纳税需求下一篇:快乐的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