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外科护理

2024-05-05

乳腺癌患者外科护理(精选12篇)

乳腺癌患者外科护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 ~ 2014年3月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年龄36至66岁, 平均 ( 45. 5 ± 2. 2) 岁; 文化程度: 初中及其以下22例, 中专及高中25例, 大专及其以上23例。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例, 两组患者于性别构成、年龄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比较无差异,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70例患者均于本科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其中, 对照组于围手术期施行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运用护理美观原理指导临床护理服务, 实施方法如下所示: 1以护理人员内在美和外在美为基础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乳腺癌手术前后, 多数患者会因为难以接受现状而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 护理人员需维持良好的仪表仪态及言行举止给患者留下良好印象, 体贴、尊重患者,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安慰患者, 促使其产生安全感, 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 由此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2营建良好的住院环境, 以唤起患者生活的热情。其一, 维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湿度适宜及病床舒适等;其二, 灵活运用色彩为患者创造温馨及优美的住院环境, 如在患者病房摆放绿色植物, 挂装黄色窗帘, 走廊涂装为绿色, 以纠正患者视觉疲劳; 其三, 根据患者休息时间选择性播放舒缓的纯音乐, 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其四, 护理人员同其他义务人员及患者保持良好的人机关系, 主动营建和谐的人际环境, 促使患者感悟到生活的美好。3以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操作美来强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保证护理操作忙而不乱、准确、轻柔, 做到“四轻”, 即讲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以时时刻刻给患者以安全感和可信任感。

1. 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 以Zung氏SDS和SDA自评量表为评定标准。2满意度: 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 考核内容包含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环境营建、服务形象、操作技术等, 总分共计10分[3,4]。

1. 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 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采用t检验, 对比以P < 0. 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心理状态

2. 2 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 ( 9. 5 ± 0. 5) 分, 对照组为 ( 7. 5 ± 2. 1) 分。两者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 t = 5. 4811, P = 0. 0000 < 0. 05) 。

3 讨论

乳腺癌为乳腺外科常见病症, 对于多数患者而言, 不仅要承受手术创伤, 还需承受心理打击。为切实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帮助其重建生活的信心, 临床护理工作者需采取合宜的护理方法以达到护理目标[5]。

本次研究过程中,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应用护理美学开展护理服务。所谓护理美学, 是指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护理过程中, 以护理行为诠释美学观念的一种护理措施。因此, 观察组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 以情操、行为、语言的美学为护理人员塑造良好外在形象, 增进护患两者之间的情感关系; 继而从环境满足患者对美的需求, 激发患者心理上的积极因素, 增强其自信; 最后以及操作美学给予患者安全感和舒适感。结果显示, 经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而护理满意度也显然高于后者 ( P < 0. 05) 。与一般研究结果[6]一致。由此可见, 于乳腺外科护理临床应用护理美学原理, 可纾解患者不良情绪, 提升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袁利, 沈鹏.护理美学在乳腺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 2012, 02 (13) :208-209.

[2]郎静, 裴小玲, 徐娟, 等.护理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2) :56-58.

[3]黄晓颖.护理美学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2) :102-103.

[4]潘秀玲, 李颖彬, 王辉, 等.护理美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0, 08 (28) :2588-2589.

[5]黄丽萍, 熊邦琴, 王虹, 等.运用护理美学提升乳腺专科护理品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医学下旬刊, 2013, 10 (8) :60-62.

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2篇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策略是当今护理发展的新方向。针对手术患者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癌症中治疗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绝大多数病人生命期较长,特别是一些早期乳腺癌,5年治愈率可达90%以上。因此乳腺癌是可以战胜的,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与病人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因此做好手术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剖析乳腺癌术前心理与护理策略。

1、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1.1做好术前解释 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表达焦虑的情绪,并给予积极的关心体贴,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愿意说出心里话。消极悲观非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而且会加快病情的进展,疗效及预后比一般人要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抗争,积极乐观是战胜一切病魔的法宝。教会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的策略,以转移大脑中的兴奋点。乳腺癌病人,从年龄结构看,大多是中年妇女,如她们弃世而去,将出现老年丧女、中年丧妻、幼年丧母的悲惨情景。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切入点就是该病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激发病人内心的责任感,战胜恐惧。

1.2做好家属思想工作 家属思想工作尤其是丈夫的角色尤为重要[2]。鼓励病人与配偶讨论形体的转变,增加相互了解,从而给病人情感上的支持。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根治术后患者由于失去了乳房,胸部变得坚硬平坦,担心男方在乎自己的身体形状转变和自身吸引力的下降,导致性需求的下降,而性生活频度减少更加容易发生阴道干涩和性生活困难,形成恶性循环,更使患者的自我评价降低。其实,乳房切除术后,如果丈夫能一如既往地关爱妻子,理解妻子,消除妻子思想顾虑,增加妻子的自我肯定,是不会影响性生活质量的`。

1.3提高患者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有能力的患者可以做乳房重建术,不愿做手术的患者可佩戴义乳。佩戴义乳不仅保持了患者的体形美,而且还能消除术后胸部不平衡所引起的肩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帮助病人佩戴合适的义乳,教育患者正确面对自我形象的转变,减少对自我形象的抱怨,以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1.4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 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得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病人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开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1.5做好手术室准备工作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她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皇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

2、术后的心理护理

2.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她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胸腹部手术理应咳嗽排痰,他们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术前训练的咳嗽策略,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告知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患者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她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写信等。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精细的艺术,特殊的技能。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稳定协调的心理环境,为躯体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心理护理有利于克服患者对疾病的各种消极思想,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护理有利于协调护患关系,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乳腺癌患者外科护理 第3篇

【关键词】乳腺增生;癌变;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93-02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有关。相关资料显示,约有2%~3%的乳腺增生患者科自然发展为乳腺增生伴癌变[1]。而乳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及早的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于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主要以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但化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因此临床上一直致力于寻找可以代替化疗的其他治疗手段[2]。近年来,部分医学者提出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即对该种治疗方法进行调查,并将其治疗结果与传统化疗结果进行比较。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8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为25~50岁,平均(33.9±2.3)岁;对照组年龄为24~50岁,平均(34.0±2.4)岁。两组患者对本次分组情况知情无异议,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化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外科手术治疗。

1.3疗效判定指标

完全缓解(CR):行临床诊断肿瘤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病情稳定(SD):肿瘤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病情进展(PD):肿瘤最大直径与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25%或检查出新病灶。治疗总有效率%=CR%+PR%+SD%。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CR5例、PR21例、SD9例、PD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CR2例、PR11例、SD7例、PD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CRPRSDPD总有效率%

观察组(n=40)5(12.5%)21(52.5%)9(22.5%)5(12.5%)35(87.5%)

对照组(n=40)2(5%)11(27.5%)7(17.5%)20(50%)20(50%)

X2 8.823

P <0.05

3讨论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主要特征为患者乳房肿胀、疼痛等,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能病情恶化发展至癌变,这将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对于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其主要包括三个变化特征,分别为纤维腺病症特征、乳腺囊肿病症特征与纤维化病症特征。其中纤维腺病症型患者的主要特点为上皮组织增生,后期增生病状十分明显。乳腺囊肿病症型患者主要特点为乳腺末梢腺管与乳腺腺泡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且出现不同大小的囊肿样病变。纤维化病症患者的主要特点为间质呈纤维化,同时检查中发现小叶消失或萎缩,乳腺细胞逐渐减小。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需及时就诊,以查明病情,为后期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3]。

对于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及早的诊断与治疗可改善其预后。以往,临床上主要以化疗方法为主,但化疗不仅可损伤癌变细胞,其对于正常细胞也将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所需承受较大的痛苦,且其治疗效果也未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医学者也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既能减轻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又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对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在临床上获得了一定的运用与认可,并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外科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经外科手术切除癌变组织治疗优于传统的化疗治疗。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外科手术治疗中,需注意细节性操作,明确患者的病症。笔者对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的临床注意点进行总结,详情如下:(1)虽部分乳腺增生患者伴有癌变情况,且其出现上皮组织非正常增生,但其部分全部为浸润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仅需切除囊肿型乳腺区部分与乳腺纤维化增生部分,无需全面大范围切除,因此术前与术中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2)对于合并乳头溢液的患者,需及时入院就诊,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并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癌前干预,进而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不可盲目进行癌变组织切除。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化疗,手术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病症的恶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军.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9):117-117.

[2] 姜凡军,高凌.外科手術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9-80.

老年患者的外科护理 第4篇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增加, 老年患者的日益增多, 在老年患者中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病种也在增多。过去难以想象的一些疾患的重建手术, 如心脏血管搭桥手术、重要脏器移植等, 现已能安全地实施, 但年龄仍属于手术的不利因素, 衰老的机体接受手术后, 易发生各脏器的并发症及特殊的病理变化, 使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因此, 必须重视老年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直至出院安全康复的整段时间内, 各环节的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及加强治疗护理,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1 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与变化

1.1 生理方面

主要是人体结构功能的一系列慢性、退行性衰老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的储备力减少, 适应能力降低, 各种功能减退, 一般性反应迟钝, 机体的不稳定性增高。

1.2 心理方面

主要为精神活动功能减弱, 感知减退, 情感变化明显。表现为记忆力下降, 视听觉、皮肤感觉退化。患者长期病患时, 易发生焦虑、恐惧、绝望等消极情绪。

1.3 社会方面

疾病、丧偶、经济负担重等常困扰着老年人, 使他们陷入特殊的心态, 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应。

2 老年患者易发的意外伤害和并发症

2.1 老年患者易发生的意外

(1) 跌倒:由于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降低, 大脑的决断迟缓, 机体协调功能减弱, 发作性跌倒, 药物、环境等因素, 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随着增龄而增高。 (2) 误吸误食:因消化功能降低, 咀嚼困难, 唾液分泌减少, 老年人进食时易发生呛咳、误吸。视力差而进非食品。 (3) 坠床:常发生于意识不清、意识障碍、躁动、平衡功能减退的患者。

2.2 老年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1) 褥疮:老年人的皮肤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因素而损伤, 如老年人对碱的中和能力弱, 受碱刺激容易引起皮肤瘙痒、慢性皮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 局部受压, 皮肤潮湿, 尿和粪便污染等, 导致褥疮的发生。 (2) 下肢静脉血栓。 (3) 肌肉废用性萎缩。 (4) 感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中毒性休克等。

行性变化, 消化、吸收、应激、代谢、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 对手术的耐受亦差。有计划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是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4.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老年人思考问题细致, 处世经验丰富, 确定手术后, 焦虑、恐惧、思前想后的心态会接踵而来。各种心理变化过程, 都会影响饮食和睡眠。因此, 护理中不应因手术的简单, 而忽略对患者的宣教工作, 要鼓励患者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

(2) 全面观察及常规检查: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观察、三大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心肺功能的检测, 是全面了解患者生理状态的必要手段。为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 促进切口按期愈合, 术前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对老年患者输血、输液, 要严格掌握输入速度, 过快不仅增加心脏负荷, 还会因高龄者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高, 并发肺水肿。一般40~60滴/min为宜。

(3) 预防切口感染:自术前皮肤准备开始, 因老年人皮肤张力低, 给轻微压力即可伸展, 伸展后又不易回缩, 故清洁、擦拭皮肤或备皮时动作应轻柔, 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 以防皮损。老年人皮肤干燥, 对碱缺乏抵抗力, 不宜使用碱性肥皂, 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肤防御能力, 影响切口愈合。口腔卫生术前应注意, 卧床者要协助做好口腔护理, 淡盐水可改变口腔内环境, 不利于菌群生长, 必要时做口腔p H值测试, 根据口腔内环境, 选择漱口液, 有益于预防感染。

(4) 胃肠道准备:要注意老年人对冷、热反应不敏感, 耐受力又差, 洗胃、灌肠用液温度必须准确 (39~40℃) , 液量因人而异, 以患者的最大耐受度为准 (一般为700~1 000 ml) , 还需防止由于反复灌洗出现虚脱。术前12 h开始禁食, 术前6 h禁水。

(5) 一般准备:手术前夜要保证患者的充分睡眠, 衰弱老人慎用镇静剂, 根据医嘱一般给适当安眠剂促进睡眠。手术之前取下义齿, 排空膀胱, 换清洁衣裤, 给予术前用药, 以手术车送到手术室。

(6) 特殊患者的观察护理:如有心血管疾患、呼吸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术前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及时记录和反馈患者情况, 为医生选择手术时间提供资料。

(7) 体位训练:为适应手术卧位和手术后各种体位, 术前要进行充分训练。如甲状腺手术、脊柱手术、肾脏手术, 一般术前需要训练2~3次, 老年人关节活动度低, 血管弹性差, 训练时间可相应增加。术后卧床各种生活习惯的变更, 亦需术前给予训练, 如平卧位饮水、进食要防止噎呛, 进食的速度要慢, 量要适当, 不要让患者讲话等。平卧排便, 对老人更是难以建立的习惯, 麻醉后膀胱松弛, 更增加平卧排便的障碍, 术前要重点宣教。

4.2 术中护理

(1) 心理护理:由于高龄患者的客观条件及特殊的心理变化, 致使老年中患者容易血压上升, 一些血压原本正常的患者, 一进手术室即血压上升, 达到难以手术的程度。因此任何不良刺激都能造成患者紧张, 在手术过程中, 手术室内应保持安静, 医护人员动作轻柔, 避免发出一些响声, 对一些预后较差的患者避免谈论其病情, 对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应调到最小程度。

(2) 一般护理:老年人反应迟钝, 听力减退, 视力差, 术前用镇静剂后进入手术室, 可呈嗜睡状态, 要保护好患者防止坠床。手术前要摆好体位, 并向老人讲清要求, 避免粗暴动作。对骨突部位要防止褥疮, 各种体位既要保证术野暴露, 又不能妨碍呼吸、循环, 防止神经损伤。手术中要做到等量补充, 并掌握进液速度。患有糖尿病, 术中补液时, 需依血糖数值, 适量给予胰岛素;有青光眼的患者常规禁用阿托品。移动患者动作要慢, 防止因血流动力学影响, 使血压、心率异常。老年人骨质疏松, 易因用力不当发生骨折, 需严加防范。

4.3 术后护理

(1) 心理护理:术后切口疼痛, 卧床后生活习惯改变, 患者增添了新的焦虑, 希望得到关心体贴, 要依赖护士的协助。不敢早期活动, 个别老年人少饮少食, 怕麻烦他人等不同心态和表现, 均需进行疏导和护理, 促进早日康复。

(2) 术后体位与活动:以保持腹部、四肢肌肉松弛, 减少切口张力, 利于引流为目的。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各种并发症, 早期活动, 早期离床有利于各种脏器功能的恢复。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 要注意非自然体位引起的肌肉挛缩, 关节功能障碍和变形。可加强被动功能训练, 如下肢伸展及屈位按摩等, 还需要保持功能位, 用软枕支撑固定。

(3) 营养:营养是保证术后康复的重要条件, 补充内容以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为主, 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术后营养供给要高于基础代谢量。对术后禁食、完全依赖静脉补充者, 可用完全胃肠道外营养疗法或经肠道营养疗法, 确保手术后的营养供给。

第十二章 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 第5篇

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的征象,由于上 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15mmHg)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

L头痛:是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以早晨或夜 间较重,部位多在额部及两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 眶。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用力、咳嗽、弯 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 多见。

2.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呈喷射 性,易发生于饭后。

3.视神经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表 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 起,静脉怒张,动脉曲张扭曲。

以上三者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的 “三主征”。

4.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疾病初期意识障碍可出现 嗜睡,反应迟钝。严重病例,可出现昏睡、昏迷,伴有瞳孔散 大、对光反射消失,发生脑疝,去脑强直。生命体征变化为血 ·压升高、脉搏徐缓、呼吸不规则、体温升高等病危状态,甚至 呼吸停止,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5.其他症状和体征: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小儿患 者可有头颅增大、颅缝增宽或分裂、前囟饱满隆起,头颅叩诊 时呈“破罐声”及头皮和额眶部浅静脉扩张。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异常,了解有无头部外伤、颅内感染、高血压、便秘、剧烈咳嗽、全身性严重疾病。有无 过敏史、家族史。

2.专科情况

(1)头痛: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有无搏动性头痛,是 否尤以夜间、清晨为重。头痛部是否常在前额、两颞等部位。

(2)呕吐:了解呕吐性质、时间,是否喷射性呕吐,是否 与剧烈头痛相伴发,与进食有无关系。

(3)视神经盘水肿:患者是否常有一过性的视力模糊,严 重者失明。

·

(4)观察有无意识障碍的变化:是否由嗜睡、淡漠逐渐发 展成昏迷。

3.辅助检查:头颅X线片可显示颅缝增宽、蝶鞍扩大、蛛 网膜颗粒压迹增大加深、鞍背及前后床突的吸收或破坏等颅内 压增高征象。

[护理诊断]

1.疼痛:与脑内压增高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脑内压增高导致脑血流量下降有关。

3.组织灌注不足:与频繁呕吐、控制摄人量及应用脱水剂 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疝。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体位: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有利于颅内静脉 回流,减轻脑水肿。

(2)饮食与补液:不能进食者,成人每人每天静脉输液量 在1500-2000ml。神志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要限制钠盐摄 入量。

(3)吸氧:通过持续或间断吸氧,有助于降低颅内压。

(4)加强生活护理:避免约束患者,以免患者挣扎而致颅 压增高。

2.病情观察:每30rain至1h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 肢体活动的变化,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常有“二 慢一高”等现象。即:脉搏缓慢,呼吸减慢,血压升鬲。

3.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

(1)休息: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稳定患者情绪,保持病 室安静。

(2)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下颌,头向后仰,配合医生及 早行气管切开术。

(3)避免剧烈性咳嗽和用力排便。

(4)控制癫痫发作:注意观察有无癫痫症状出现。

4.用药的护理

(1)脱水剂:常用20%甘露醇250ml,应在30rain内快速 静脉滴注。

(2)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应注意防止并发高血糖感染和 应激性溃疡。监测血糖,并注意患者有无便血及胃肠减压引流 血性胃液。

5.降低体温:2h测量体温1次,在表浅的大血管处,如腋 下及腹股沟,直接使用冰袋可加速降温,或使用低温毯并减少 盖被。

[应急措施]

脑疝:表现为剧烈头痛,与进食无关的频繁的喷射性呕吐,瞳孔和意识的改变等。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立即使用 20%甘露醇200—400m!加地塞米松lOmg静脉快速滴入,呋塞 米40rug静脉注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健康教育]

1.对疑有颅脑外伤等疾病者,如患者原因不明的头痛症状 进行性加重,经一般治疗无效;或头部外伤后有剧烈头痛并伴 有呕吐者,应及时到医院做检查以明确诊治。

2.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要预防剧烈咳嗽、便秘、提重物等使 颅内压骤然升高的因素,以免诱发脑疝。

3.对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者,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进 行心理护理,调动他们的心理和躯体的潜在代偿能力,鼓励其 积极参与各项治疗和功能训练,如肌力训练、步态平衡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

二、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的损伤。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占第二位,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居第一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损伤,指暴力一瞬间即造成脑 损伤,患者立即出现症状,迅速达到高潮,如脑挫裂伤。继发 性脑损伤,指头部受伤一定时间后所产生的一系列脑受损病变,患者逐渐出现症状,且进行性加重,如脑水肿、颅内血肿和 脑疝。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患者可有昏睡、昏迷、伴有瞳孔散大、对光 反射消失、去大脑强直等表现。硬脑膜外血肿者可出现“中间 清醒期”。

2.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脑疝:为继发脑水肿或颅内血肿所致,使早期的意识障 碍或瘫痪程度有所加重,或意识好转,清醒后又变为模糊,同 时有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瞳孔不等大以及锥体束症等表现。

4.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与伤灶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如 运动区损伤出现锥体束症、肢体抽搐或偏瘫等。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受伤范围 头痛、呕吐、肢体瘫痪等情况。

2.专科情况

(1)有无意识障碍。注意受伤后有无意识障碍、(2)呼吸系统:检查有无血液、呕吐物、分泌物、异物阻 塞或舌后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

(3)生命体征:观察呼吸、血压、脉搏、体温改变。

(4)神经系统:检查双侧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反射,检查双 侧肢体肌力、肌张力、自主活动等。

(5)颅内压增高:观察头痛、呕吐的严重程度,有无视神 经盘水肿。

3.辅助检查 程度。

[护理诊断] 头颅X线、CT、MRI等检查,了解受伤

1.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不能有效排痰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脑损伤后进食障碍及高 代谢状态等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5.体温过高: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发生感染有关。

6.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各种感染、外伤性癫 痫、压疮、肌萎缩等。

[护理措施]

1.现场急救 颅内压治疗脑疝,2.一般护理

颅脑损伤救护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 控制出血,防治休克。

(1)体位:意识清醒者采取头高脚低卧位,有利于颅内静 脉的回流。昏迷患者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宜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 位,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

(2)营养支持:昏迷患者需禁食,早期应采用胃肠外营养,从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等,伤后3d仍 不能进食者,可经鼻胃管补充营养。

(3)降低体温:应采取降低室温、颈部或腋下放冰袋、头 部戴冰帽、遵医嘱给予解热剂等降温措施。

(4)躁动的护理:刘躁动患者不可强加约束,避免因过分 挣扎时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应加床档保护,并让其戴手套以防 抓伤。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有效地吸氧。

4.严密观察病情

(1)意识状态:伤后立即昏迷是原发性脑损伤,伤后清醒 转为昏迷或意识障碍不断加深,是颅内压增高或形成脑疝的表 现,躁动患者突然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

(2)生命体征:观察生命体征时,为了避免患者躁动影响 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伤后生命体征 出现“两慢一高”,同时有进行性意识障碍,是颅内压增高所致 的代偿性生命体征的改变。

(3)瞳孔:观察两侧眼裂是否相等,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情 况,注意两侧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光反射。

(4)其他: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表现,尤其是躁动时无脉搏增快,应警惕脑疝的形成。

5.用药护理

(1)应用高渗脱水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是减轻脑水 肿降低颅内压的重要环节。观察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如头痛减 轻、呕吐次数减少等。

(2)任何部位脑损伤都可能引起癫痫,坚持服用抗癫痫药 物控制发作,患者要保证睡眠,避免情绪激动,预防意外伤害。

6.预防并发症

(1)要加强皮肤护理,1~2h翻身1次预防压疮。

(2)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

(3)保持呼吸道畅通,1—2h给予拍背1次并及时吸痰。

(4)留置导尿管者,每日2次清洁尿道口,减少泌尿系 感染。

(5)防治便秘,可采用缓泻剂,勿高压灌肠,以免诱发 脑疝。

7.手术前后的护理:除继续做好上述护理外,应做好紧急 手术前的常规准备,手术前2h内剔净头发。手术后返回病室,在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防止头部转动,搬动患者前后应观察 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手术中常放置引流管如脑室引流、创腔引流、硬脑膜下引流等,护理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预防 颅内逆行感染。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及时发现 术后颅内出血、感染、癫痫以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应急措施]

脑疝:表现为剧烈头痛,与进食无关的频繁的喷射性呕吐,瞳孔和意识的改变等。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立即使用 20%甘露醇200—400mi加地塞米松lOmg静脉快速滴人,呋塞 米40rug静脉注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健康教育]

1.对存在失语、肢体功能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当 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康复锻炼。要耐心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制定 经过锻炼容易达到的目标,一旦康复锻炼有进步,患者会产生 成功感,树立起坚持锻炼和重新生活的信心。

2。对有外伤性癫痫的患者,应按时服药控制症状发作。在 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不做有危险的活动,以防发生 意外。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6篇

【关键词】乳腺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14-02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危及女性生命的主要原因。[1]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年来的报道显示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死亡率高达5%[2]。确诊为乳腺癌后,手术治疗是一个重要环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和最有效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在一些发达国家,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甚至超过了50%,国内调查也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点由于乳腺癌治疗的复杂性、康复周期长、医疗费用昂贵、治疗后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病人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乳腺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时,将胸大、小肌,乳房一同切除[4],改变了以往形体的完整性,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丧失信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切口愈合迟[5]。另一方面,手术破坏了女性第二性器官的完整性而担心,害怕因为失去乳房造成身体外形障碍,甚至对婚姻、家庭产生严重后果,较他人有更严重的心理应激,因此乳腺癌患者较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悲观、绝望情绪。且随时面临癌病复发危险,许多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及社会功能紊乱等现象[6]。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康复和生活质量。加强情感和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不快和苦闷,通过劝慰、启发建议、传递康复希望等方式使其消除疑慮,建立康复信心。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手术是乳腺癌综合性治疗中重要手段之一,但手术后由于女性特征发生改变以及放疗,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往往存在焦虑。悲观。失望。自卑等心理状态。很多学者认为乳腺疾病是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中起作用,在治疗恢复过程中也极大地影响着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临床质料

2004-2006年我科收住乳腺癌患者124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69岁,最小27岁,平均49岁,35岁以下28例,单侧乳腺癌120例,双侧乳腺癌4例,有陪偶122例,离婚2例。

2.护理

2.1乳腺癌确诊期患者心理状态;

当确诊为乳腺癌时,病人往往产生悲观.恐惧心理表现,为焦躁不安.失眠.疑虑.患者认为病情十分严重,患了“绝症”于是开始给丈夫.父母和孩子写遗书交代后事.情绪低落感到死神即将降临.惶惶不可终日,出现心理恐惧,同时想到自己就要离开自己的亲人和人世时,产生悲伤和留恋牵挂和内疚之感,觉得走得太早太急;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对亲人感到自愧,没有尽到责任。此时我们应该告诉她们癌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信心,就可去功克它、战胜它,乳腺癌是不治之症的说法在今天显然是言过其实了。对于乳腺癌,如果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充分而有效的治疗,那么就会治愈,要想使乳腺癌成为非绝症能治愈,其关键在于积极配合治疗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2.2对新入院患者

护士亲切接待,自我介绍,安排患者住合适的房间,患者入院后,包括其家属因担心手术效果,都会表现出焦虑、沮丧的情绪,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给予帮助,对了解病情者要向其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成活率方面的信息及有关疾病与手术知识,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治疗计划,使之获得治愈,千万不要增加精神负担甚至精神崩溃,这样只会加中病情。而且即使采用正规的治疗,其疗效也不如一般人,预后也相应会差。因此对患者,要多给予安慰,提供精神的支持,对疼痛者应配合医生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物,改善患者不良的情绪,保证其休息与睡眠,使机体处于手术的最佳状态。

2.3术前心理护理

随着手术期的临近病人最初想尽快切除肿瘤转变成担心,恐惧心里.担心手术效果.医生水平,肿瘤是否转移扩散及预后乳房缺如影响美观情况等。结合临床分以下;

2.3.1恐惧心理

大多数患者都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会害怕,情绪紧张,新神不安产生极大的恐惧心理,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受他人的照顾,这样的现状让患者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自卑。护士应多关心,多与其交谈,告诉其乳腺癌并不是她所想的那么可怕、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是理想的,一样可以再次投入社会工作中,一样能取得成绩,解释患者疑问应耐心 对患者的疑问,如“能不能治愈?”,“会不会复发?”等要做到有问必答,消除患者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恐惧心理另外, 护士在照顾患者的同时,对表示充分的尊重,从而保持患者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是做好家属工作,通过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与支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3.2焦虑心理

因家庭经济困难,怕拖累家人拒绝治疗这类病人需要开导她。你可能无所谓,但是你必须为家庭着想,他们需要你。唤起良知,打消顾虑。焦虑型病人要耐心仔细与病人交谈,把病情诚恳地讲给他听并以其身边癌症患者的积极状态为例,让其看到真实病人康复状况。把紧张情绪影响疾病康复,心情舒畅、豁达开朗对疾病的康复的正面意义认真耐心将给他听,消除焦虑心理。

2.3.3 对待暴躁型病人,

我们不能以硬碰硬,要语言温柔,以诚相待,通过关怀逐渐感化。之后以柔克刚,慢慢渗透,指出发怒、生气对身体疾病的害处,例;无论什么原因产生的愤怒,都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经常发怒的人易患胃及十二肠溃疡.高血压.心肌梗死.脑溢血.失眠.头痛及癌症等。而且暴怒会使病情加重。

2.3.4对于固执的人,

不做活检的、不手术的、不治疗的。了解她们的担心,一方面以具体事例做诱导,另一方面让其他已康复患者现身说法告诉她们这是必须的。要面对现实,不可以逃避,增强信心,尤其晚期病人我们要积其重视其心理护理。

2.4术后应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我国乳腺癌以手术为主,由于乳腺癌术后影响病人的形体美观,因此多数病人情绪极其低落,表现出烦躁.自卑.甚至绝望心理结合临床可分;

2.4.1自卑心理

多见于性格内向的患者,由于手术损毁了女性第二性器官的完整性而担心,失去丈夫的疼爱,担心性生活的和谐,害怕别人歧视嘲笑,常常表现为愁眉不展,失眠等抑郁心理,护士应耐心安抚,并说明有办法弥补,如;佩戴义乳,乳房重建术等,外观无损形象,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2.4.2悲观心理

当病情不见好转,在恐惧和焦虑的同时,缺乏对乳腺癌的正确了解,加之难以言状的痛苦和不适,常常乱发脾气,或少言寡语,精神萎靡,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要主动告诉病人手术过程,术后病人最关心的就是渴望知道效果,因此待病人清醒后要及时向病人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并表示祝贺,这对病人是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对改善悲观的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

2.4.3绝望心理

病情恶化,肿瘤转移及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等,患者意识到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到头来会是人财两空,对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治疗,等待死亡,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杀倾向。对于这此患者,医务人员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积极真诚的态度.和蔼的言行,在患者交谈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不快和苦闷,通过劝慰启发建议,传递康复希望等方式使其消除疑虑。例;在治疗过程中可加入实际案例和癌友日记,鼓励患者记录情绪日记和建立激励卡片,选择适合的方式宣泄愤怒、被压抑的情绪,配合集体座谈和集体活动,交流乳腺癌康复和治疗经验。

同时对家属进行医疗知识宣传,使之懂得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提醒清幽要保持沉着,冷静,给患者以关心,爱护和鼓励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特别是其配偶,要更体贴照顾,倍加疼爱,为患者提供持续情感支持和照顾。使其充满信心,保持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康复出院后的心理护理;

做好出院健康指导,出院后应尽量避免用患侧上肢搬运,提过重物体。不宜用患侧上肢测血压、静脉穿刺等。避免皮肤破损,以减少感染的发生。遵医嘱放疗、化疗,定期复查等,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支持患者继续工作,使其有自我满足感。

4现代医学已能满足病人的爱美心理;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期乳腺癌病人行保留乳房手术,能人保持了体形美,不用担心这一问题。但一些行乳房切除的病人则担心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先病人应懂得生命第一,保形第二的道理,同时现代医学已能进行乳房重建术,可满足病人的爱美要求,不愿做手术的病人则可配戴义乳以满足病人的保持体形美要求。配戴义乳不仅为了体形美,而且能消除因乳房切除后胸部不平衡所引起的肩部肌肉酸痛等症状。也为病人消除术后形象损坏的顾虑之优。

5结果

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除2例患者仍紧张不能配合手术,有硬膜外麻醉改为全身麻醉外,其余患者均能消除恐惧、焦虑。自卑、悲观、绝望等消极心理接受手术。血压心率均未出现异常,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的化疗,按要求参加功能锻炼,切口I期愈合,患者均痊愈出院。

6讨论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生命的重要疾病,切发病趋势日趋年轻化,以往有关乳腺癌的病因讨论较多集中在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因素[6],近年来人们逐渐人认识到癌症患者具有明确的心身相关发病机制,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会经历强烈的心理应激刺激,是迫切需要進行心理干预的群体。但国内目前尚没有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科学性强的心理测验进行系统的、数量化评估研究,更缺乏系统的心理行为评价和干预的具体操作方法,把心理干预真正纳入癌症常规外科治疗者很少。本院经过心理护理得出,焦虑.恐惧.抑郁.自卑是乳腺癌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乳腺癌确诊前.确诊后.手术期.康复期的各个时期的重要影响因素[7],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尽管几句简单的问候,几个关怀的动作,但能使患者体会到安全感、亲切感,有效改变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建立一套以整体医学模式为指导的,完善的心理护理,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1

[2]张索娟.耿寅卯,王晓春等.乳腺癌病人术后抑郁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20(2):33-35.

[3] 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4

[4] 赵慧霞.浅谈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措施[J].实用全科医学,2005,3(4):377.

[5] 张晓芳.护士语言的表达方式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9:943.

[6]张玉,王玉清.护士语言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6:565.

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7篇

关键词:手术,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手术室是外科病人主要治疗方法, 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患者不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手术患者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 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紧张, 焦虑, 恐惧等这些都会手术患者的预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准确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本院对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158例外科手术患者, 其中男112例, 女46例, 年龄为21~74岁, 平均年龄为 (54.3±10.2) 岁, 其中骨科手术53例, 胸外科手术32例、普外科手术41例, 泌尿外科32例。将2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2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手术类型以及所属职业等没有明显区别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实验组的护理

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术前护理:术前患者常常对手术和麻醉知识缺乏认识, 害怕手术危险和麻醉意外, 担心手术费用过高等都会引起焦虑问题, 对医院环境各种检查和陌生人常引起患者恐惧心理。因此术前需要对患者提供相关手术和麻醉知识的讲解, 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猜疑和忧虑;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介绍医院相关制度, 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加强护患沟通, 要以一种和蔼可亲的态度去积极的和手术患者沟通, 面带微笑, 语言亲切, 让患者感觉到家的温馨。术前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焦虑和恐惧积极的控制, 教会患者常用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 听音乐等, 有条件可以让其手术成功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以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最后还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 告诉其家属相关医学常识, 让家属配合护士一起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术中护理:术后患者抑郁是常见的精神症状, 尤其是有瘫痪或肢体有残缺患者, 其对手术效果失望或者是自身残疾等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 有的患者甚至可能会采取极端行为。术后患者出现焦虑也是非常常见的心理问题。术后患者常由于其躯体不能自主活动或者切口持久性疼痛等都可造成患者的焦虑情绪。因此在术后要及时告诉患者的手术效果, 护士要以亲切关心的态度来安慰和鼓励患者, 采用抚摸患者肢体的方式告诉其伤口是不会裂开的, 疼痛会慢慢消失, 增强手术患者的自信心;采用有效方法如和患者聊天转移其注意力, 听音乐, 看电视等, 必要时可以采取镇痛药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另外护士要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过了解其心理状态, 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细心的照顾;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人生, 给其将一些励志故事或者发放励志图书等让患者有勇气去面对疾病, 让患者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1.2.2 对照组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1.3 护理标准评价

对本临床研究患者和所有外科手术患者采]治疗前后以及术后3个月的患者精神状况进行评定。量表采用负性情绪程度根据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

1.4 随访

对本组患者进行3个月~1年的随访, 随访方式采用电话以及复查等方式进行, 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状态以及并发症进行记录。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将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 当P<0.05时, 认为2组患者护理效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方法2组采用SAS评分进行比较 (表1)

结果显示2组患者焦虑程度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通过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见表1。

2.2 2组护理方法

2组采用SDS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如表二所示, 结果显示2组患者抑郁程度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通过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的抑郁程度。见表2。

2.3 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差异性 (P<0.05) , 说明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见表3。

3 讨论

手术治疗对患者是一种有创的方式, 患者不可避免的产生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1]。不良的情绪反应会引起患者一系列生理反应, 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手术效果生活质量[2,3]。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其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大量护理研究报告手术病人在治疗前后接受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的改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研究通过对2组患者采用了分别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 结果心理护理组的SAS, SD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P<0.05)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明显的减轻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患者以一种平静、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术后对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减轻伤口的痛苦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通过对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帮助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效果有正确的认识, 增强患者心理应对能力, 而且还可以增强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 术后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庞久玲, 肖红双, 刘悦.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18) :2389~2390.

[2]景璐石, 冯军, 唐凤鸣, 等.术前信息支持系统与一般心理护理干预手术患者恐惧性焦虑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18) :3478~3479.

普通外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8篇

普通外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最大程度来源于担心疾病预后、未来健康状况和药物副作用等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 因自我预想而产生的不良情绪。Lazarustt指出, 应激发生在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境之时。疾病发展、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怎么应对以及预后的不明确等, 都会对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这种预感性悲哀, 护士可以通过及时给予有关的信息支持加以解决。在术前指导中除了向术前病人讲明术前的注意事项, 还应向病人详细讲清手术后预期结果、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对策及预防措施;应指导病人用药, 说明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及该如何应对, 对确实有严重副作用的药物, 如化疗药, 护士要耐心的解释, 让患者明白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小于疾病不加控制的结果;介绍患同种疾病而且恢复良好的患者, 以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有的研究发现在术前为病人提供有关的信息后, 这些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下降, 病人术后对止痛药的需求也较少。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也相对缩短。说明普通外科患者的心理问题经常以食欲下降、消瘦、疲乏等躯体状态上的变化表现出来, 而身体的不适又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普外患者手术后刀口疼痛、活动不便等原因。提示临床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食欲、睡眠等的情况, 及时分辨出有心理问题而以躯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患者。

2 心理护理

通过前面的研究, 我们得出普通外科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是焦虑抑郁状态、恐惧、一般躯体状况、预感性悲哀、社会退缩。针对普外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 现提出以下心理护理策略。

2.1 焦虑抑郁状态

外科住院病人由于手术的影响, 自理、自护能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其次, 病人对手术治疗解除病痛既有强烈的期望, 同时又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否及预后、手术对躯体的影响、生理功能的改变等。因此, 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 除了一般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外, 更要注重对病人的情感支持和情感沟通, 使病人敢于讨论对手术的感觉, 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 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 减轻心理痛苦。还应主动向患者家属介绍病人的情绪状态。取得亲人的配合, 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情感联系,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氛围, 改善病人的焦虑心理, 同时从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2.2 恐惧

手术被认为是人生的重大生活事件, 大部分普外患者难免要接受手术治疗。不论是手术本身还是手术可能的结果, 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惧。所以, 术前尽量详细和全面地介绍手术室环境, 介绍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术前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加强对手术的耐受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询问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手术目的的了解、对手术医生的信任程度、对术后疼痛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顾虑等, 针对患者的回答判断其心理状态, 并向患者提供相关信息, 解释术前检查及准备的目的, 必要时可请术后康复较好者现身说教, 鼓励其树立信心, 主动参与治疗和自身护理。

2.3 一般躯体状况

患者的心理问题有的时候会通过躯体不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可能是与手术后刀口疼痛、置管、活动不便、常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术未达到预期效果有关, 也可能是因为手术后患者的健康需求增加, 而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关。对出现伤口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的病人, 告诉他们这是因为情绪过度紧张而造成的, 以免患者以为是病情加重而带来更大的恐慌。对于一般躯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可采用精神调节法提高食欲, 如鼓励患者多想或多闻酸性食物可激发条件发射, 促进唾液、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 提高消化机能, 增进食欲。可有意识的在患者面前进食, 以引起其食欲。

2.4 预感性悲哀

患者由于对未来疾病的发展、预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怎么应对和身体的康复情况的不确定, 偏向于把疾病结果往坏的方面想, 而给自己带来悲哀的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 护士可以有目的地给患者介绍已完成手术正处于恢复期的患者, 讲述手术中和恢复期的体验, 建立起具有明确性、相似性和一致性的刺激框架, 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 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消除消极心理, 保证手术和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2.5 社会退缩

患者患病后, 特别是癌症患者, 突然得知自己的诊断结果, 一时无法接受, 原来对生活的向往、对自我的信心, 顷刻间崩塌。对于这类患者, 护士要给予更多的温暖与照顾, 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鼓励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 组织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 如下棋、打牌等, 以分散其注意力, 减轻抑郁情绪。

摘要:临床心理护理实践的问题解决为切入点, 总结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心理护理策略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心得 第9篇

一、患者心理的问题

1、恐惧100%的患者都有恐惧心理, 患者的恐惧心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受社会上“癌症=死亡”的错误认识的影响, 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 癌症是不治之症, 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或死缓。这种对癌症的恐惧主要来自对死亡的恐惧。二是化疗的不良反应恐惧。由于化疗可能引起呕吐、脱发、局部皮肤坏死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大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化疗药物是一种毒药, 这种恐惧主要来自对化疗药物的不了解、化疗知识的缺乏及对化疗后的自我形象的担心, 一些乳房切除的病人担心影响今后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2、焦虑患者的焦虑主要来源于知识缺乏, 因大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法, 手术越快越好, 而术前化疗使等待的手术时间延长, 而且化疗的副作用, 使患者对化疗产生抗拒的心理, 从而导致焦虑。

3、忧郁这种情绪主要来自家庭条件较困难的患者。对家庭经济的担忧及强烈的责任感, 会使患者产生忧虑, 由于术前化疗使其等待手术的时间延长, 住院费用增加, 患者焦急忧虑的情绪也会随之增加, 而不良的情绪, 对预后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心理护理方法

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 制订健康教育处方, 使每一位患者身心都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1、消除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坦诚回答患者的疑问, 耐心地给患者讲解癌症的有关知识, 告诉患者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发展, 有许多癌症可以治愈, 有的甚至可以根治、恢复正常生活, 根据患者的理解及承受能力, 适当解释病情, 告诉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及预后的影响, 如对于比较敏感的乳腺癌患者, 应避免过多地在其面前分析病情, 以免其多虑。避免对患者的一切精神刺激。给患者讲述以前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另外还应适当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 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

2、消除患者对于形象影响的恐惧心理。首先要让病人懂得生命第一, 第二的道理, 同时告诉患者, 现代医学已经能进行乳房重建术, 可满足病人爱美要求, 不愿做手术的病人则可配戴义乳以满足病人的保持外形美要求。

3、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术前化疗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告诉患者化疗期间, 由于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难免会使得正常的细胞受到一定损害, 产生毒副反应, 如免疫力下降、脱发等, 但是现代治疗乳腺癌方法不是单一,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有效将中医学与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疗法结合起来, 改善患者在术后体力的恢复状况, 调动有机体抗病能力, 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

4、积极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切忌家属不良情绪传染给患者。让家属配合治疗, 不要放弃希望和曙光。多开导, 劝解, 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现实。

三、化疗期间生理护理

1、恶心和呕吐:许多人对化疗可能带来的恶心和呕吐比较恐惧, 但是目前应用的这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远比以前要轻许多, 而且医生也会考虑到这些副作用, 应用化疗药的同时和之后辅助用一些有效的止吐药物, 只要配合医生按时服药, 充满信心, 相信化疗反应不是想象的那麽“可怕”。当然, 化疗反应因人而异, 多数人积极配合都能顺利进行, 如果感觉非常恶心或呕吐1~2天都止不住或呕吐得水都难以下咽, 应该与医生联系。

2、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请严格按医嘱定期复查血象, 结果及时给医生或化疗室护士审阅, 便于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医生会建议您注射升白细胞的药物, 一定要遵医嘱及时使用, 否则可能会延误下次治疗或由于白细胞低下而引起严重后果。平时注意预防感染, 不去或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避免接触流感患者,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避免过度劳累。血红蛋白下降者注意休息, 增加营养, 进食富含铁剂的食物;血小板下降者避免剧烈运动, 及时发现出血倾向 (皮肤淤青、牙龈、鼻子出血等) , 报告医护人员。

3、脱发:脱发是化疗常见副反应, 不是每种化疗药均会引起脱发, 脱发可以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 如头、脸、上下肢、 (下转第39页) (上接第68页) 腋窝、躯干。脱发是暂时的, 停药以后还可恢复。可以准备适合自己的假发或帽子、头巾。

4、注意口腔卫生及饮食。自化疗开始, 保持口腔清洁, 用软毛牙刷刷牙, 可以用淡盐水漱口, 每日3~4次。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 多饮水及富含钾离子的鲜果汁, 制定合理食谱。一旦出现口腔溃疡, 应进食软质、刺激性小的饮食, 保证营养摄入和饮水量,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严重者医生会开一些漱口液, 暂时停用化疗药, 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

5、疲乏的病人要保证足够睡眠和休息, 保持体力, 调节心情, 听音乐或与朋友、家人聊天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使自己放松。

6、感觉麻痹的患者预防烫伤、冻伤、摔伤等, 如注意用水的温度, 走路、上下楼梯时格外小心。这些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 停止应用化疗药后会逐渐好转。

7、抗癌药物会影响卵巢功能, 一些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或完全停止, 还会引起绝经期症状如潮热、阴道干燥等。化疗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

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护理 第10篇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护理

乳腺癌(mammary cancer)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乳房是女性的重要生理特征,术后美观的缺失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1]。因此很多患者选择化疗,然而化疗药物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经长期化疗,其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也是患者非常关心的,所以研究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0例进行心理分析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均进行乳腺癌化疗。观察组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4.9岁,其中Ⅰ期患者18例,Ⅱ期患者56例,Ⅲ期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36~67岁,平均年龄45.3岁,其中Ⅰ期患者20例,Ⅱ期患者54例,Ⅲ期患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1)恐惧心理护理:一般病人对恶性肿瘤有片面性的认识,认为癌症几乎是无药可救的,都有恐惧心理,甚至认为癌症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的人。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耐心、细致讲解及回答相关问题,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多介绍一些成功案例,增强信心,克服紧张、恐惧心理。(2)自卑心理护理:患者经过长期的化疗治疗,会出现脱发、皮肤变黑、脸面浮肿等不良反应,患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热情对待,积极的疏导鼓励患者,这些症状只是暂时性的,停药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恢复。(3)不确定性心理护理:患者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是否能够治愈,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太多的不确定性给患者带来非常多的生存压力。护理人员要安排已治愈多年回院复查的病人介绍自己当年的病情及现在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4)担心费用心理护理:由于用于化疗的药物比较昂贵且治疗周期比较长,对于不太富裕的患者来说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更加的关怀,并介绍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新农合、城镇医保及对大病的二次报销)。

1.3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分进行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及MCM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及MCM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

3讨论

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以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行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使医疗护理发挥最大的作用[2]。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加强科普教育,使其对该疾病有正确的认知,认识到癌症虽然严重但不是不可治愈的。多讲解一些经过化疗治疗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负担。有研究证明,加强与患者交流,及时并详细的解答患者所提出来的问题,培养患者的良好情绪,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能使其很好的配合化疗工作的进行[3]。提前告知患者化疗的一些不良反应,做好心理准备,并告诉患者这些症状只是暂时性的,停药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恢复,减缓优于形体的改变产生的自卑心理。向患者讲解现行的医保政策,消除患者由于长期治疗而面临的经济压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及MCMQ评分均无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及MCM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能显著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自尊水平,减少心理负担,对治疗的应对方式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殷小勇.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7):763-764.

[2]马富玲.靶向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6(6):426-428.

老年患者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综述 第11篇

总结出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老年患者;外科术后;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24-01

1986 年国际疼痛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各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1],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而且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恢复。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多,老年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逐渐被重视,减轻疼痛成为术后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综述如下:

1 术后疼痛的原因

1.1 患者本身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外科疾病的首发症状[3]。手术后切口疼痛必然存在的,一般术后6小时麻醉药物作用逐渐消失时,疼痛开始加剧,其程度与手术损伤的范围、切口的大小、部位,以及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耐受程度等有关系。老年患者,他们的生理机能有所退化,且老年手术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更会给术后恢复带来困难。

1.2 医护人员方面 缺乏疼痛管理知识, 对疼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盲目担心, 甚至对镇痛药的应用有错误的认识。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评估不足,只凭自己的主观观察和猜测,在护理中存在不一致的评价标准, 使施护者之间缺少恰当的交流; 疼痛评估不记录或评估缺乏連续性。[5]

2 疼痛的评估方法

2.1 疼痛的评估

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只有对其做出客观定量评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主观测定法中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5描述疼痛量表(VRS)、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Prince-Henry评分法等,以及客观测定法中的行为测定法、生理指标测定法等[6]。疼痛的评估是持续动态的过程, 应经常对疼痛及治疗效果进行连续性评估, 以便及时修正护理计划[7]。

2.1 药物措施

2.1.1 药物种类

对疼痛进行控制所用的药物大致分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两大类。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阿片类止痛药,有不断增强的耐受性和身体依赖性, 但其止痛效果因其直接作用于中枢要比后者好, 在剂量足够的情况下可以缓解各种情况的疼痛, 其临床常用药物有杜冷丁;而非阿片类止痛药则仅主要用于轻到中度的疼痛, 常用药物有安定[8] 。

2.1.2 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法是一种患者可接受的易行方法,方便、易行, 患者易于接受, 但疗效随胃肠功能的影响变异很大, 且起效慢, 镇痛效果不理想,仅适用于浅表小手术引起的轻度疼痛[9]。肌肉注射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 局限性在于注射部位疼痛、镇痛作用短暂、需反复注射、血药浓度不恒定等影响镇痛效果[9]。静脉滴注给药起效快、不受胃肠道影响, 适用于各种手术后的疼痛治疗, 尤其是大手术、多外创口手术后的疼痛治疗[9]。患者自控镇痛法(Patient Controlled Analgsia,PCA),PCA是采用程序化的注射泵(微泵),通过静脉内、硬膜外腔或皮下注射止痛药物, 来达到患者自我控制镇痛的目的[10] ,是近年来推广使用的疼痛控制方法。患者自控镇痛泵(PCA)已在国外应用10余年,发展较快,目前已达较成熟阶段,国内镇痛泵也在逐步推广使用。

2.2 非药物措施

2.2.1 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宣教 一般老年患者对于术后疼痛概念缺乏了解,总伴有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从而加剧了神经调节中枢的刺激程度,影响了术后疼痛的敏感性。因此护士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有关疼痛的知识以及克服疼痛的经验,同时,术后24小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严密观测,避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通知主治医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2.2.2 做好常规术后护理 根据手术种类、部位,采取一定的体位支持,能有效减轻疼痛。同时注意保护切口,避免牵拉或压迫伤口。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管道的适当长度,避免因牵拉、扭曲、刺激伤口引起疼痛,注意帮助患者调整体位[11]。确保病房安静舒适,定时进行开窗通风,使室温适宜,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以及睡眠时间。另给予老年患者适量高热量、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饮食,可以加强营养支持,提升老年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疼痛。

2.2.3 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  害怕成瘾是有效控制止痛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就要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麻醉药的剂量多大和使用时间多久,在麻醉药镇痛患者中成瘾的发生率小于1%。美国一次调查中,有12000例用麻醉药的患者中,仅有4例成瘾[12]。

2.2.4 加强疼痛教育 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多,应在患者教育中起主导作用[4],帮助患者全面认识对疼痛的定义,做好术前术后患者教育,包括对疼痛的恐惧感、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2.2.5 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  首先要了解疼痛评估的重要性,掌握疼痛评估的原则,这样在临床实践中能灵活运用,个体化评估患者疼痛,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通过评估,医护人员可以了解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性质等,以此作为选择适当药物的依据,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

2.2.6 心理护理 病人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病人,应以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做好病人及家属思想工作,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

3 小结

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 在部分发达国家已将疼痛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中, 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13] 。随着人们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老年患者术后的疼痛问题也将会日益被重视。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使患者获得体贴和细心的照顾。

参考文献:

[1] Dobso NF, Merri SJ , Dasta JF. Postoperative paines Nursing [J] .Nurs Jine, 1995, 91( 6) : 4.

[3] 王守志,杜克.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5] 赵存凤,李 平,慢性疼痛管理中医护患相关障碍因素及其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0):38-39

[6] 术后疼痛控制的护理现状. 现代护理2005,11(6):441-443

[7]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新进展 .护理研究,2008(sl):87-88

[9] McCaffery, Margo PN,MS,et al. Choosing a faces pain scake[J].Nursing, 2002, 32(5):68

[10] 王元, 张江, 郑晓宁. 对自控镇痛患者的术前教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 19(11):512-514

[11] 李福琴, 术后切口疼412例观察与护理[J]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8(5) : 834-844

[12] 冯金娥. 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 . 实用护理杂志,2000, 16(8) : 37.

谈谈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09年间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5例, 年龄33~64岁, 癌症二期患者14例, 三期患者16例, 四期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有, 开始放疗, 化疗, 内分泌以及中医药进行综合治疗。

1.2 护理体会

手术前要求患者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加强饮食营养, 并做适当运动, 强健体魄以增强免疫力。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 要作好病人的心理疏导, 指导病人既要正确对待自己, 也要理解别人。不滥用药物, 不应长期服用抗生素, 以免出现耐药性或发生其他病菌的感染。病人应根据个人情况, 作一些适当的活动, 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做好病人思想工作并使其理解手术可能造成胸部外形改变及上肢功能受限。术后引流管保持负压吸引, 注意观察创面渗血及有否皮瓣坏死, 鼓励、指导上肢功能锻炼, 防治术后患侧上淋巴回流障碍, 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完善有关检查, 静脉穿刺操作娴熟, 保护好静脉, 减轻病人痛苦。因术后患侧肢体不宜行静脉穿刺, 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 特别是腋窝处, 应先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后, 用无菌剪刀平皮肤剪去腋毛, 再扑上滑石粉, 绷紧皮肤, 用备皮刀剃净, 避免损伤皮肤。需植皮者, 还应做好供皮区的准备。乳腺患者由于乳房切除, 胸壁塌陷后, 患者往往会消极悲观, 严重损伤自信息, 患者因女性特征发生改变, 预后的生活质量下降, 社会适应能力受到影响。为此应该鼓励患者表达不良情绪, 对症下药, 对每个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有足够心里认知的患者, 护理人员除了要介绍乳腺疾病的有关知识、康复方法和措施及科学的治疗方案外, 还要让患者对乳腺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理性地接受现实, 在心理上对疾病有个足够的认识。这时心理疏导极为重要, 要激发患者强烈的康复信心、康复欲望, 知道疾病是可以战胜的, 也是可以康复的。胃肠道反应是患者自述的最严重且最忧虑的化疗副作用, 可导致营养不良而影响治疗效果, 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消除房间异味,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不宜在饱餐后或空腹时行化疗, 在饭后2~3h应用化疗药物最佳;饮食宜少量多餐, 化疗期间不宜食过饱及过油腻的食物。化疗中勤巡视病房, 多与病人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有条件者, 可在听音乐、看电视中接受化疗。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可给缓泻剂;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应及时处理, 呕吐严重者, 应给静脉营养。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化疗的同时应按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物, 定期复查血象, 白细胞低于1.0×109/L, 应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实施隔离治疗和护理, 限制探视, 以避免交叉感染。由于脱发所致的“化疗特殊形象”是影响患者自尊的严重问题, 因此, 化疗前应把这一可能发生的问题告诉患者, 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 讨论

在女性常见的肿瘤中乳腺癌是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占第2位。全世界妇女每年换乳腺癌的约有120万, 死亡率占41.6%。我们了解到, 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忽视了对患者的心里护理, 忽略了患者心里健康的重要性, 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术后会出现惊恐、多疑、消极、失眠、性心里、社交障碍、轻生心里及精神病行为等心里反应, 这是我们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工作, 笔者认为, 通过护士的护理干预工作, 可以改变乳腺癌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 使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的干扰, 他们乐观情绪的调节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食欲、睡眠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乳癌的早期发现, 众所周知, 癌瘤并非“不治之症”, 关键是能否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2]。多年来, 临床实践已经证实, 对大多数癌瘤来说, 若想提高治愈率, 单靠改进治疗方法, 收效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就乳房癌来讲, 近数10年来, 国内外在治疗方法上虽然经过了多方面的种种改进, 但其病死率未见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 最主要的仍由于就诊较晚, 在所治疗的病人中, 中晚期病例占多数所致。这就要求我们提倡检出早期癌以减少晚期癌的出现, 将是提高乳房癌生存率的有效途径。总之, 早发现和早治疗无疑是乳癌防治的发展方向。当前迫切需要的是, 大力普及早期乳癌的检诊知识, 广泛开展乳癌普查和妇女自查乳腺, 以期早日实现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摘要:乳腺癌的症状可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糜烂或皮肤凹陷, 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早发现和早治疗无疑是乳癌防治的发展方向, 同时临床护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归纳总结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护理要点。

关键词:乳腺癌,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勤路.乳腺癌病人的康复状况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19 (2) :99~100.

上一篇:出口商风险下一篇: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