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通信范文

2024-05-17

电力系统通信范文(精选12篇)

电力系统通信 第1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系统,光通信,ASON,应用

随着我国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电力系统已经和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近。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光通信技术经过了三代的发展, 第一代主要是大规模发展的SHD技术;第二代是以MSTP为代表的技术;第三代也就是现代较为典型的ASON技术。第一二代的光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至于第三代技术, 虽然也应用了近十年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1 ASON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作为新一代的光通信技术的代表的ASON光通信技术是通过信令控制实现对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等内容的建立或者拆除, 使交换和传送融为一体的新技术。ASON光通信技术是在第一二代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不仅仅继承了第一二代通信技术的优点, 还可以解决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快速提供电路、快速传输电路以及快速对电路进行恢复和保护这三个问题。随着社会平均用电量的不断增加, 对于电力光缆的应用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这种网络格局的形成为ASON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理平台。除此之外, 由于社会的发展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求在不断增加, 使用ASON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传统的SHD技术相比, ASON技术在快速布置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并且可以给电力通信系统提供分布式的网络控制能力。并且,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ASON技术可以提高电力光传输网的质量和性能。

2 以ASON为代表的第三代光通信技术的应用

AS ON光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骨干网和城域网。对于城域网来说, 由于我国的城域网的业务量相对较大, 对业务调度的动态性性要求比较高, 再加上电力业务自身的特殊性, 使得在局域网中率先应用ASON技术。城域网的特点就是电路调度频繁、对电路的开通时间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并且数据业务是动态性变化的。鉴于这种特点, 在城域网中就可以现在骨干层中应用ASON光通信技术, 之后根据城域网的特点, 进行逐渐的使用范围的延伸, 最终实现在城域网中端到端的光电网络形式。在实际的电力通信系统当中应用ASON光通信技术构建城域网的例子相对较少, 但是, 随着电力业务逐渐向着专业化和复杂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各种电力业务之间的关联和流通的要求的增加, 这门光通信技术将逐渐投入应用。尤其是对于电力多媒体业务的应用方面, 通过使用ASON光通信技术建立城域网既可以实现对业务和网络的保护又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电力系统资源的保护。

3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ASON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ASON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但是仍然值得考虑的就是在我国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仍然还是第二代光通信技术。因而, 在实现这种新旧技术之间的交替使用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在应用这门技术之前首先要做好经济方面的评估, 选择合适的交替方案, 在实际应用时还应注意组网方案以及设备的选择和业务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3.1 组网方案的选择

现阶段在选择ASON光通信技术中使用时的组网方案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方案是以现有的网络技术为主, 在现有的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引进ASON的控制平台, 并且通过对现有的传送网络的改进, 利用现有的网络实现业务的传输;另一个方案是在现有的传送平面的基础之上重新进行网络建设。这两种不同的方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可以实现对ASON不同层面上功能的利用。因而, 在实际的组网方案的选择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建网的功能需要, 选择合适的组网方式, 之后如果对其他的功能还有需求的话可以在逐步增加。

3.2 设备的选择

在国内目前生产ASON相关设备的厂家主流有华为、中兴、烽火等, 相对而言各有利弊。由于厂家较多, 为了实现传输网的统一和完整, 使得ASON的优势可以被充分发挥就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在进行设备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 网络节点的槽位数量多, 总线带宽大并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的设备;第二方面, 在选择卡板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 但是主要的卡板都要使用热备份;第三方面, 设备可以满足低阶业务交叉调度工作;第四方面, 多个方向的线路应集中在多个业务卡板上, 避免集中到一个卡板上容易造成的多方向业务中断的事故。

3.3 业务规划

由于ASON光通信网络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 因而在进行业务规划时要从业务保护的角度出发, 选择合适的业务保护恢复策略。在进行路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 业务经过的距离最短;第二点, 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 跳数最少;第三点, 负载均衡。通过注意路径设计的要点保证业务的可靠性;第四点, 对ASON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在进行业务规划时要做好相关的网络管理工作, 从而充分发挥ASON的作用。

4 结语

AS ON光通信技术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光通信技术, 对于大规模的电力通信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现阶段的应用并不广泛, 但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完善, 这门技术将成为构建电力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任卫辉.电力通信系统中光通信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与生活, 2011, 12 (11) :1 2-1 3.

[2]李信, 金燊, 常海娇, 等.基于光无线融合的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系统[J].光通信技术, 2013, 5 (3) :55-56.

[3]周凯, 徐伟.电力通信系统中的智能光网络技术分析[J].硅谷, 2013, 15 (11) :1 1-1 2.

[4]张多志.光传输设备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 2013, 8 (4) :19-2 0.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第2篇

1.1 电力系统通信网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国家专用通信网之一,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强通信网管理,充分发挥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作用,更好地为电力生产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1.2 电力系统通信

电力系统通信为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燃料调度、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远动、计算机通信、生产管理等提供多种信息通道并进行信息交换。电力系统通信主要为电力生产服务,同时也为基建、防汛、行政管理等服务。

1.3 通信技术政策要点

遵照国家“通信技术政策要点”精神,根据电力生产的特点,电力系统通信网应力争在本世纪末,将主干网路基本建成与电力系统相适应的、能传送多种信息的综合数字网(IDN)。电力系统通信主干网路应以数字微波为主,积极推广和采用数字光纤电路,优先采用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散射通信、特高频等多种通信方式,最终实现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ISDN)。电力线载波是电力系统特有的一种通信方式,仍是电力系统的主要通信手段之一,应予以充分利用。

1.4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阐述电力系统通信的作用、服务范畴,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发展目标及发展电力系统通信的技术政策要点,明确各级通信机构的职责,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提高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

1.5 全国电力系统通信网的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在现有条件下,通信网分设五级调度,即国电通信中心调度,网局通信调度、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通信调度、地区(市)局通信调度和县局通信调度。并由国电通信中心负责全国电力通信网调度业务的归口管理。

1.6 本规程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电力系统各级通信部门,是电力工业规程的一部分,各级电业部门均须遵照执行。通信机构与职责

2.1 机构设置原则

2.1.1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一个整体,在专业技术管理方面必须实行部、网局、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均简称省)局、地区局、县局(所)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电业部门都应建立相应的通信机构,对所辖范围的通信网规划、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及通信工程建设等实行统一领导。

2.1.2 各级通信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局部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努力做好所辖范围内通信网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电路畅通。

2.1.3 各级通信机构应根据通信专业特点和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通信专业管理部门,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管理。各级通信机构的主管部门应有一名熟悉通信业务的领导,主管通信工作。2.2 各级通信机构职责 2.2.1 部通信机构。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以下简称国调中心),受电力工业部委托负责全国电力专用通信业务的行业管理;国电通信中心(以下简称电通中心),负责和承担全国电力系统通信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电力通信干线工程的建设。国调中心与电通中心在电力专用通信业务方面职责划分如下。

2.2.1.1 国调中心主要职责:

a.负责组织全国电力专用通信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b.负责协调电力系统生产、调度各专业与电力系统通信的工作关系,监督电力专用通信网的运行,以保证电网安全、可靠、优质运行。

c.组织制定电力专用通信网的技术政策,技术规程、规范、标准。d.组织或参与电力通信干线工程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审查,监督和协调重点,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工作。

e.承担电力工业部无线电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电力工业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2.2.1.2 电通中心主要职责:

a.负责电力系统通信设施的运行及相应的管理工作。b.负责全国电力通信网经营管理工作。

c.为电力系统生产、调度、自动化和行政管理提供可靠、优质的通信服务。d.受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委托,负责管理联通电力通信分公司及其电信业务活动。

e.承担电力通信干线工程及重大工程配套通信项目的建设工作。f.参加全国电力专用通信网发展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g.参加电力通信干线工程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审查。h.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业培训。

i.承办电力工业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技术业务工作。2.2.2 网局通信机构。在网局直接领导下,接受上级通信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负责网局所辖范围内的通信网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a.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种规程、规范及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网实际制定相应的通信专业规程、导则或规定。

b.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网通信规划和主要通信工程项目计划,参加有关通信工程的设计审查,组织实施有关通信工程的建设。

c.指导和协调所辖省和直属单位(发电厂、变电所)的通信管理工作;审查或批准所辖省和直属单位(发电厂、变电所)的通信规划及主要通信工程项目计划。

d.负责电力线载波(包括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频率管理和配置,负责信息传输通路的使用分配。

e.负责网局所辖通信网主干电路和本局通信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办理设备的大修、改造、更新、移设及报废的审批。

f.组织技术考核,专业培训及经验交流,开展科学实验,采用和推广新技术。g.负责收集积累有关资料,统计分析通信网各种运行数据,按规定及时报送报表、资料。

h.设置在网局通信机构内的网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网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统一归口本网行政区域内电力系统各单位(包括当地部属电力系统生产、科研、设计、教学、建设等单位)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2.2.3 省局通信机构。在省局直接领导下,接受上级通信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负责局所辖范围内的通信网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a.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相应的通信专业规程或规定。

b.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通信规划和主要通信工程项目计划,参加有关通信工程设计审查,组织实施有关通信工程建设。

c.指导和协调所辖地区局和直属单位(发电厂、变电所)的通信网管理工作。审查和批准所辖地区局和直属单位(发电厂、变电所)的通信规划及主要通信工程项目计划。

d.负责电力线载波(包括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等)的频率管理和配置;负责信息传输通路的使用分配。

e.负责省局所辖通信网主干电路和本局通信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办理设备的大修、改造、更新、移设及设备报废的审批。

f.组织技术考核,专业培训及经验交流,开展科学实验,采用和推广新技术。g.负责收集积累有关资料,统计分析通信网各种运行数据,按规定及时报送报表、资料。

h.设置在省局通信机构内的省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统一归口本省行政区域内电力系统各单位(包括当地部属电力系统生产、科研、设计、教学、建设等单位)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2.2.4 地区局、县局(所)或厂(所)通信机构。在地区局、县局(所)或发电厂、变电所的领导下,接受上级通信主管部门的业务领导,负责本地区局、县局(所)或厂(所)所辖范围内的通信网或通信设施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a.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种规程、规范及有关规章制度。b.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地区(县、直属厂、所)或本单位通信规划和通信工程项目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c.具体负责所辖通信站的运行值班和维护,组织对通信事故、障碍的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d.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开展技术革新,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电路质量和运行水平。

2.2.5 通信站。通信站是运行维护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a.按照规程、规范要求做好运行维护工作,确保本站所辖电路和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b.及时消除电路和设备的故障及缺陷,保证电路畅通和安全运行。2.2.6 通信调度:

a.为确保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灵活地运行,各级通信机构应设置相应的通信调度。

b.各级通信调度代表各通信机构实施所辖运行网路的管理指挥,负责所辖通信网的监测及故障处理时各通信专业间的协调。

c.通信调度工作必须由熟悉通信网路及业务全面的技术人员担任,并需经考核及批准后方可上岗。通信人员与上岗考核制度

3.1 人员及培训

3.1.1 通信运行维护及管理部门的定员,应参照劳动人事部门的有关标准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由企业自行确定。

3.1.2 省局及以上单位的通信人员须具有通信专业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地区局(含网、省局直属电厂、变电所)以下的通信人员须具有通信专业技校以上文化程度。

3.1.3 各通信站、通信调度均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保持人员结构合理。

3.1.4 通信人员应相对稳定。主要技术骨干确需调离通信岗位时,须提前培养替岗人员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

3.1.5 通信人员的培训工作应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网、省局的技术骨干,业务干部的新技术培训,以及由电通中心组织实施的专项通信工程的专业生产人员的培训,主要由电通中心负责;网、省局及所属单位通信人员的技术培训一般由各网省局负责。

3.1.6 通信人员系生产人员,其工资、奖金及各种福利应根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享受合理待遇。位于高山或偏远地区的通信人员,应按当地有关规定享受合理的补贴。

3.2 上岗考核制度

3.2.1 各级通信运行人员均须经上岗考核后方可上岗值班。

3.2.2 上岗考核内容由各网、省局根据部颁规程、规范及有关要求、结合本网、本省实际情况,按岗位职责、专业设置等情况自行制定。

3.2.3 因故离岗一年以上的通信运行人员,恢复上岗前需重新进行考核。技术管理

4.1 通信电路主要质量标准

4.1.1 通信电路主要质量标准,应按照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有关规程规定执行。尚未制定的一些专业通信标准,亦应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建议推荐值执行。

4.1.2 网、省局可根据本网、本省通信电路和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全网、全程电路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局部电路质量标准实施细则、调试导则等。

4.2 设备供电电源

4.2.1 通信设备供电电源必须稳定可靠,尤其要保证在电力系统事故时,通信设备供电电源不中断。设在发电厂,重要的变电所,开关站及装有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或计算机在线控制信息传输设备的通信站,必须装设通信专用不停电电源。

4.2.2 当交流电源中断时,由通信专用蓄电池组单独供电的时间如下。设在发电厂内的通信站:不小于1h。

设在调度局(所)、变电站、开关站内的通信站:1~3h。

交流电源不可靠的通信站除应增加蓄电池容量外,还应配备其他备用电源。4.2.3 通信设备直流供电电源的杂音电压不得大于2.4mV(用杂音计测量)。4.3 与其他有关专业的设备维护职责划分 4.3.1 电力线载波。

a.电力线载波通道的耦合电容器、线路阻波器、接地开关、绝缘架空地线的巡视、维护、拆装,在发电厂内的,由发电厂高压部门负责;在发电厂外的,则由当地供电部门的送、变电高压电气部门负责。

b.电力线载波通信用的结合滤波器、高频电缆的维护和接地开关的操作,由通信人员负责。c.电力线载波通道的耦合电容器的试验、线路阻波器工频特性试验和保护避雷器特性试验,由高压电器部门负责;线路阻波器的频率调整和高频特性试验,则由通信人员负责。

4.3.2 复用通道。

a.远动、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计算机在线控制信息等与电话复用的通道设备的维护、调测,均由通信人员负责。但在这些复用设备上进行维护操作前,必须征得相关专业部门的同意。

b.合相运行的户外公用通道设备的维护、调测,由通信人员负责。4.3.3 光纤线路。

a.架空地线复合光缆线路(OPGW)、架空地线加绑光缆线路、架空地线缠绕光缆线路(GWWOP,包括线路、预绞丝、耐张线夹、悬垂线夹、防震锤等线路金具,加绑光缆线夹、缠绕金属丝、线路中的光缆接续箱)的巡视、维护、检修等工作,由高压线路部门负责,通信部门应协助进行纤芯接续等工作。当线路发生事故或故障、遭受雷击等其他非正常情况时,高压线路部门应及时向通信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b.与其他通信线路电力线同杆架挂的光缆或同管道敷设的光缆,当公用部分出现异常时,应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挥处理。运行管理

5.1 通则

5.1.1 电力系统通信网是由多种传输手段、交换设备、终端设备组成的,并且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全国电力行业专用通信网路;电力系统通信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协同配合的特点。

5.1.2 电力系统通信必须满足和适应电力不能储存及产、供、销瞬时同时完成的特点,为其提供不间断的通信服务。各级通信部门必须加强对通信网及通信电路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时刻保持通信电路畅通,符合技术质量指标。

5.1.3 各级通信调度是通信网运行管理的指挥中心,各级通信部门和各通信专业均应服从调度,严格执行通信调度命令,确保电路畅通。

5.1.4 各级通信机构应根据本网、本省或本单位实际,合理划分通信专业部门的运行管理范围,明确专业界面,确保全程电路畅通。

5.2 设备运行条件

5.2.1 有人值班通信站应实行昼夜值班。5.2.2 通信站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经本站最高一级电路的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行无人值班或无人值班有人保卫:

a.设备运行稳定,故障率低,设备电源可靠并能自动投入。

b.防火、防盗、防雷、防洪、防震、防鼠、防虫等安全措施完备。c.在有人值班站装有相应的监视系统。

d.负责该站维护工作的通信部门应具有定期检测、巡视、排除故障的技术措施和技术保障。

5.2.3 为保证通信电路和设备的正常检修,及时排除故障,地区及以上的通信部门应配备专用交通工具。

5.2.4 通信站必须配置相应的仪器、仪表、工具和备品、配件。仪器、仪表必须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质量传递,以保证必要的计量精度。

5.2.5 通信机房应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控制设施,防止灰尘和不良气体侵入;保持室内温度在15~30℃;保证室内工作照明及事故照明。

5.3 规章制度

5.3.1 各级通信站应备有下列规程、规定。a.部颁《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

b.部颁DL40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c.部颁DL/T544《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本站有关通信专业运行管理规程。

e.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5.3.2 各级通信站应建立健全下列管理制度。a.岗位责任制。b.设备责任制。c.值班制度。d.交接班制度。e.技术培训制度。

f.工具、仪表、备品、配件及技术资料管理制度。g.根据需要制定的其他制度。5.4 值班制度 5.4.1 值班期间,对电路、设备运行情况及故障处理的效果是考核值班人员工作质量、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的主要依据。

5.4.2 值班人员在当值内对本站管辖的电路、设备运行负有全面的责任,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执行通信调度命令,时汇报当值工作。

5.4.3 值班人员在当值内应做好以下工作。a.按规定进行电路、设备的巡视、检测等工作。

b.迅速、准确地处理通信故障,及时查询、如实传报汇报和核对障碍情况。c.保持机房整洁、搞好环境卫生,严格遵守通信纪律和安全保密制度。d.认真、准确地填写运行日志和其他记录。e.按规定时间上下班,未经批准不得任意调换班次,值班时间内不得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

f.业务联系必须做到态度谦虚、说话和气、有呼必应、有问必答、主动配合、认真负责。

5.5 交接班制度

5.5.1 交接班工作是保持电路和设备连续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交接班工作必须准时、严肃、认真、详细,做到手续清楚、前后衔接、责任分明,防止错交、漏交。由于错交、漏交产生的问题,由交班人负责;由于错接、漏接产生的问题,则由接班人员负责。

5.5.2 交接班主要内容。a.当值电路、设备运行情况。b.运行日志和各种调测纪录。

c.通信调度命令和通知事项,上级有关通知。

d.设备、工具、仪表、图纸资料的变更,备品、配件的消耗记录。e.安全情况。

f.尚未完成的工作情况。5.5.3 交接班时,如电路、设备发生障碍、事故,或正在执行通信调度命令,应暂缓进行交接工作,接班人员应密切配合协同处理,待电路恢复或告一段落后再进行交接班。

5.6 工具、仪表、备品、配件管理制度。

5.6.1 工具、仪表、备品、配件应有专人管理,常用工具、仪表应备有专用箱、柜,既要妥善保管,又要方便使用。

5.6.2 一般工具的借出和归还,须办理必要的手续和交验制度,专用工具须精心保管,一般不得外借。

5.6.3 仪器、仪表应设专人保管,特别注意防潮、防震。使用前必须熟悉性能和操作规程,高级精密仪器使用时一般应有监护。

5.7 设备检测与大修制度

5.7.1 设备的检测与大修是提高通信质量,确保电路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应定期进行检测与大修。检测项目和周期由各网、省局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大修则由各运行维护单位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提出计划,经本电路最高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5.7.2 无人值守站的设备巡视周期,由各网、省局根据设备运行和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5.7.3 由电通中心负责运行管理的通信网主干电路的通信设备,其检测周期和大修等由电通中心统一协调确定。

5.7.4 通信设备检测、大修必须符合4.1.1 条及设备说明书的各项有关规定。半年检测和大修技术报告应在工作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报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通信工程管理

6.1 通信工程建设目的要求

6.1.1 通信工程建设是指对通信生产的固定资产实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它是扩大通信网规模,提高通信生产能力的基本手段。

6.1.2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应由各级调度局(所)负责管理和实施。各级调度局(所)应根椐情况建立通信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管理,以保证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地实现。

6.1.3 通信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与电网发供配电等一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同步进行。

b.应贯彻勤俭节约、可靠实用的原则,采用符合国情的先进适用技术。c.应按全网统一规划、分批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规划与建设。6.2 通信工程建设的审批权限和资金来源

6.2.1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应严格按照部颁有关规程、规定执行。6.2.2 一级通信电路(见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网局或直属省局组织设计单位编报,由部电规院(有关水电工程部分会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批,国调中心、电通中心等有关司局及有关投资方参加。一级通信电路的初步设计应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规程的规定,由网局或直属省局委托有关设计单位编制,由部电力规划设计院(有关水电工程部分会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审批,国调中心、电通中心等有关司局及有关投资方参加。

6.2.3 二级和三级通信电路(见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编制、审批,分别由网局和省局组织设计单位编制、审批,并报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院、国调中心、电通中心和有关司局核备。注:一级通信电路指电力工业部到各网、省局以及跨网、省的电路;二级通信电路指网局到各省局和直属厂、站以及跨省的电路;三级通信电路指省局到地区局以及其他电路。

6.2.4 全部或大部使用技改资金的通信项目,由网、省局编制项目建议书,由国调中心会同电通中心,电力规划设计院及有关司局等审查,经电力工业部主管部门批准后即为立项。

6.2.5 通信工程建设资金来源:

a.凡建设发电厂、输变电工程要一并安排考虑通信工程投资。b.在技术改造资金中应重点安排通信系统有关资金。

c.中央、地方集资项目、华能集团建设项目,凡要求入网的发电厂、输变电工程,均须安排通信工程资金。

6.3 通信工程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6.3.1 通信工程建设应按计划、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及决算五个阶段进行。其具体工作有:提出项目建议书;做好可行性研究,编制计划任务书:进行勘测设计,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设计,做好开工准备,合理组织施工;编制竣工报告和决算,及时组织验收和投产使用。

6.3.2 无线通信工程建设必须按部、国家和地方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设台规定和审批程序,在建设项目审定前,申报拟用频率及站址资料。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变更应重新申报。

6.3.3 通信工程中凡拟引进的通信设备,其初步设计及招标书中的系统功能、技术要求及供货范围,只有在审查通过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对外工作。

6.3.4 通信建设工程在验收前必须经过试运行。试运行应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并负责提供试运行报告。试运行期应由建设及运行管理部门协商确定,并在建设文件中体现。试运行期间,如发生质量问题,应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处理,试运行期应重新计算。

6.3.5 通信工程竣工验收前,应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上岗人员的技术培训。

6.3.6 通信工程的验收,应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组织进行,通信运行管理部门派员参加。

6.4 通信工程验收方式及主要内容

6.4.1 通信工程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投产运行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内容逐项进行验收。通信工程质量和设备技术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不得予以验收和交付运行。

6.4.2 通信工程验收方式分为:随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在隐蔽工程、线路工程施工的必要环节,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应派代表(必要时通信运行管理人员应参加)进行随工验收。重要的隐蔽工程应进行拍照和专项记录。随工验收的内容,竣工时一般不再进行复验。

6.4.3 通信工程竣工验收包括下述内容: a.工程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

b.设备安装质量和电路、设备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设计或合同规定要求。c.建设部门提供的文件、资料是否齐全。

d.设备的备品、配件是否符合供货合同的要求。

e.设计规定配置的仪器、仪表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完好。

f.无线电台(站)使用频率与站址是否答合相关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安全与保密 7.1 安全

7.1.1 各级通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DL409 及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和完善通信站的防雷、防火、防洪、防虫鼠、防震、防盗等工作,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7.1.2 通信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同时应备有适宜电气设备的消防器材,并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持完好。

7.1.3 通信人员必须接受和学习消防知识,掌握有关消防器材的使用和操作。

7.1.4 通信站特别是新安装有微波天线的铁塔或高层建筑(包括安装有其他无线电通信天线的铁塔或高层建筑),必须有良好的防雷接地措施,亦应满足部颁SDJ7《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要求》、SDJ8《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DL548《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等有关规定。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1.5 通信机房所有的金属外壳和其他多属构件必须有良好可靠的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使用带电仪器和工具时,亦应将金属外壳良好接地,以免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7.1.6 通信机房应根据国家环境辐射卫生标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7.1.7 通信人员在高压设施区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DL409 的规定。在耦合电容器下工作应采取安全措施,有人监护。接地开关操作必须用绝缘工具,严禁违章操作。

7.1.8 进行高空作业的通信人员,在登高前必须明确工作内容与注意事项,并应认真检查和确认安全用具。作业中应有监护人员。

7.2 通信保密

7.2.1 各级通信部门应经常开展保密教育,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7.2.2 通信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保密制度和通信保密纪律。

7.2.3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工作频率和设台站址必须严格遵照相关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文件的规定执行,不得随意变更。运行统计与评价

8.1 名词定义

8.1.1 电路包括无线电路(含微波、特高频、卫星通信等电路)和有线电路(含光纤、载波、电缆通信等电路),电路的定义和统计如下:

a.由终端机的一路音频二线(或四线)端到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终端机的音频二线(或四线)端的全部环节称为电路。计为一条电路。

b.终端机以群路方式与交换机连接的情况下,两终端机群路接口之间的全部环节或终端机群路接口至对端音频二线(或四线)端之间的全部环节称为电路。其中含有若干条电路。

c.连接电缆线对始端和终端间的全部环节称为电路。实际使用的电缆线对数即为电路数。

d.电力载波音频架与高频架之间的连接电路,单独计为一条电路。

8.1.2 中断时间:指除规定检修时间外,通信电路和设备不能使用的时间,即从起始时间到终止时间。

8.1.3 起始时间:以维护值班人员发现故障或接到有关部门通知的时间为准。如故障信号失灵、公务电路中断或通知无人受理,则应以有关部门发现的时刻算起。

8.1.4 终止时间是以通信电路和设备恢复系统运行,维护值班人员通知有关部门并交付用户使用的时间为准。

8.1.5 故障时间。

a.有人值班站的故障时间就是中断时间。

b.无人值班站的故障时间按中断时间与维护人员乘车去无人值班站所需单程时间(速度为35km/h)之差计算。

c.由于不可抗拒因素影响或延长中断时间,其故障时间的计算,由上级通信主管部门核定。

8.1.6 全月日历时间:运行统计当月的日历时间,min。

8.1.7 实用路数:实际使用的折合为标准话路带宽或64kbit/s 数据通道的路数。上音频复用的继电保护、远动、计算机数据信号通路可分别单独计为1 路,路。

8.1.8 配置路数:本设备配置的所有路数与经过本端设备的路数之和,路。8.1.9 故障线路百对千米数:折合为百对千米的故障线路,百对km。8.1.10 全网线路百对千米数:统计单位所辖全网折合为百对千米数的架空明线线路和电缆线路,百对km。

8.1.11 光纤故障芯数:光缆中出故障的光纤芯数,芯。8.1.12 实用光纤芯数:实际使用的光纤芯数,芯。

8.1.13 故障门数:用户故障门数与中继线故障线数之和;故障仅指由于交换机本身不能完成信息接续和交换的因素,不包括用户线路及终端话机(或终端设备)等因素引起的故障,门/线。

8.1.14 实用门数:提供实际服务的用户门数和中继线线数之和,门/线。8.3.4 故障原因分析。通信电路和设备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a.设备、元器件本身缺陷。

b.维护不良、设备失修、调整不当。c.误操作或违反操作规程。

d.大风、雨雪、洪水、冰雹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e.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良或配套不全等。f.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8.3.5 故障责任剖析。致使通信电路和设备故障的责任分属以下几个方面: a.运行维护人员的责任,如误操作、设备维护不良、处理方法不当、未执行规章制度等。

b.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如规章制度不健全、调度指挥不当,仪表、工具、备品、配件不齐全。

c.直接领导的责任,如领导失职,对反应的问题没能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故障扩大。

d.设计、施工及设备研制部门的责任,如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良、设备元器件质量低劣。

e.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外力破坏、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报表制度 9.1 年报

9.1.1 为了准确掌握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所有电路、设备、频率、基本建设投资和各级通信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和完善电力通信技术政策、规划、计划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逐步提高科学化决策的水平,加强电力通信行业管理,制定年报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9.1.2 年报以统计为主。统计范围为各级通信机构本部、直属下级通信部门[调度局(所)、直属发电厂、变电所]上报资料。统计内容包括报表目录、表式、填表说明、有关建议、年终小结及下一工作要点。

9.1.3 年报统计采用自下而上逐步汇总方式。分别由部、网局、省局、地区局、县局(所)五级通信管理部门负责(未设通信机构的局、所应指定专人负责)。

9.2 年报统计要求

9.2.1 年报统计实施细则及各类报表格式由电通中心统一制定,见附录A。9.2.2 年报统计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统计人员应做到准确、及时、统一,并严格按规定要求填报。

9.2.3 年报统计报送时限。通信年报统计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12 月31 日。各级通信机构年报报送时限如下。

a.县局(所):次年一月底以前。

b.地区局(直属电厂、站):次年2 月底以前。c.省局(网局直属厂、站):次年3 月底以前。d.网局、直属省局:次年四月底以前。9.3 月报

9.3.1 月报以运行分析为主,统计范围为各级通信机构及下属各通信站的运行情况。统计内容为:通信电路和设备的运行率、故障分析。月报填报实施细则及各类报表格式见附录B。

9.3.2 月报应由各级通信调度部门(科、组)组织编报,并逐级上报省局、网局(含直属省局)通信主管部门;网局、直属省局每季(暂定)应将“通信运行综合报表”(表B2~表B8)及运行小结,报送电通中心。

附录A 电力系统通信年报统计实施细则(补充件)A1 说明

A1.1 为建立健全电力系统通信的基础资料,准确掌握通信网的线路、设备、人员等情况,电力系统通信统计正式纳入《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A1.2 电通中心结合电力系统实际编制了各类统计表(见表A1~表A10)并开发了统计软件。

要求有微机的单位同时报送软盘与报表;无微机的单位应尽快配置微机,在此之前报送报表。

A1.3 各单位可根据本“细则”有关要求和本网实际作出具体规定。A2 填报原则

A2.1 凡电力系统自建、合建、租用的通信线路均属统计之列。

A2.2 为防止报表的重复或遗漏,各类统计表应按网、省、地、县分别所管辖的通信网(线路)的范围填写,并逐级汇总。最终由网局、直属省局汇总报电通中心。A2.3 网局管辖的通信线路,应由网局负责填写,如武长衡微波电路等。跨网的通信线路,由各网局分别填报本网所管辖的段落,如葛沪微波等。网间结合部由部里填补。

A2.4 省局管辖的通信线路,应由省局负责填报,如郑三微波电路等。跨省的电路,由各省局负责填写本省所管辖的段落。省间结合部由网局填补。

A2.5 地、县管辖通信线路与上述两条类同。A3 表格部分栏目解释和填写方法

A3.1 单位:指该线路、设备、通信站等所属单位或填写单位。

A3.2 线路名称:填写该线路的全称,如京汉微波、葛沪微波、郑三微波等。A3.3 起止地点:填写本单位所管辖线路范围的起止地点。

A3.4 长度:指本单位所管辖范围的线路长度(按四舍五入取整数)。

A3.5 站数:指本单位所管辖线路范围的站数。站数按电路算(如2 条同类型电路通过1 个站,应算2 个站)。

A3.6 建设时间:指该线路已接入话路,开始使用的时间。A3.7 资产:指该电路或设备的固定资产金额,万元。A3.8 微波部分说明。

a.调制频率:指信道机采用中频或直接调制的频率。b.调制方式:指调制器的调制方式。如:调相、调频等。c.频段:指信道机射频工作频段。d.信道容量:指信道机标称容量。

刍议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系统 第3篇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文章将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定位在多专业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上,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要求,并对系统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探讨

0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以及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高,电力系统对信息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日益庞大和复杂的电力通信网,采用现代化的网络管理措施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网络管理者希望能够以一种统一的界面、管理和操作系统来实现网管,以改变目前在多种网络、甚至是在同种网络内部存在多个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

1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基本内涵

建设综合网管的目标是在现有网管系统的基础之上,建立多专业信息集中处理的综合网管控制平台,将客户资料与网络设备资源进行有效关联,构造网管的服务管理层,向客户提供SLA和端对端的服务,建立健全以网管控制为核心的维护体系,形成面向前端,以业务响应中心为龙头的快速响应机制,重点完善面向市场的网络运行管理系统,实现高质量、高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的维护目标。

总的来说,对电力通信综合网管可以理解为多厂商的综合网管系统、多层次的综合网管系统、多专业的综合网管系统3种。

(1)多厂商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在某个专业网络范围内,在多个设备厂商网元管理级、子网管理级的网络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开发建设的网络层管理系统,称为综合网管系统。多厂商网管系统在专业网络范围内可以实现端到端的设备管理与网络管理。

(2)多层次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多层次综合网管系统是网络管理功能在逻辑层次上的纵向整合。在某个专业网络管理级网管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业务管理层的一些功能,如建立与运维支撑系统相关联的工单系统、故障单系统、客服系统、计费系统等,这种综合网管系统比较适合本地化的、经营范围较小的网络业务,如楼宇局域网网管系统、WLAN网管系统等。

(3)多专业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在全部或者某几个专业网络范围内,在多个设备厂商网元级、子网级或者网络级的网管系统基础上开发建设的网络层管理系统,称为多专业综合网管系统。

多专业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能够体现通信网络内在的、本质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提及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均指这个意义上的网管系统。

2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原则

电力通信网包含的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分布地域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需要传输信息的地域。网管系统建设前,要充分考虑到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1)管理对象要全面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管理范围不能只是各厂家的网元管理系统(EMS)管理对象的简单叠加,还应该包括各种管道资源、光缆资源、配线架等无源设备资源以及客户和工程资料等相关资源,只有尽量涵盖各种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优势。

(2)管理功能要完善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不能仅限于网络的集中监控,还应该包括网络资源的管理、调度、工单管理、客户管理和工程管理以及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预测等。以便尽可能地利用这些管理功能实现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全面检测与闭环管理。

(3)系统可扩展性要强

20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和市场需求是决定电力通信发展的3个根本因素。

在新世纪初,通信技术仍在不断进步,电力和电信体制改革仍在逐步深化,市场需求仍在继续增长,因此,电力通信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综合网管系统应该有很强的扩展性,能够充分适应未来的新技术、新业务、新形势。

(4)系统可以分步实施

在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中,可以将整个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规定好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并按照这些目标分阶段完成综合网管的建设。每个阶段完成后,相应的系统就可以投入使用,既可避免工程建设时间过长,又可避免只考虑当前目标而忽视长期利益的情况。

(5)系统要符合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要求

在系统的规划阶段,必须参考企业信息规划的要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可扩展的编码体制,使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充分被其他系统共享。

(6)系统的运维成本要低

綜合网管的接口部分和分级操作终端一般分布在各个传输中心的机房,所以,要求系统可以由少量的专职人员来维护。

3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体系结构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通常采用模块化分层体系结构,按TMN逻辑分层规则,应分为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业务管理层和商务管理层等4层。

各模块之间通过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

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在实体上一般是分开的,而网络管理层并不一定仅有一层,尤其在目前多子网环境下,高层的网络管理系统一般是通过底层的网络管理系统(例如以地理区域划分的子网或以SDH设备厂家划分的子网)的代理同网元管理层联系,完成管理和控制。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接口方式向其他系统提供所需信息。

4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功能要求

一般地,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按功能可以划分为7大部分。

(1)网络监控子系统

网络监控子系统完成对全网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便于维护人员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保证传输网络的正常运行。该系统应具有如下子功能:1)故障管理:包括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修正、路径测试(可选)、报告管理等;2)配置管理:包括指配功能、NE(Network element)管理、状态监视、状态控制、NE安装等;3)性能管理:包括能同时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性能数据的收集和监视、性能参数的管理和存储、性能数据的输出等;4)计费管理:包括提供与通道有关的数据,并对其输出、显示和打印;5)安全管理:包括操作者级别及权限设置、用户登录管理、日志管理、口令管理、管理区域分配、用户管理等。

(2)资源管理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完成对全网内各类资源数据的整合,并建立起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从全网整体角度对设备资源、业务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集中调度,为网络的统一规划提供依据。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网络资源管理的范围涵盖了通信網络的各个层面,包含物理的光缆、电缆、管道和杆路网络以及物理网之上的传送网络资源,在此基础之上的多种业务网络资源和业务支撑网络资源(包括交换、数据、同步网和信令网等),连同涵盖专业网络资源中均包括的动力、空间的公共资源等。

(3)网络资源调度子系统

网络资源调度子系统在资源数据完整准确的情况下,提供管道调度、电路调度、光路调度、备品备件调度、应急资源调度等业务管理。用户可依靠自动、手动方式进行业务调度操作以及制定一套管理制度规范,并可以进行跨系统的业务调度,或全程监视整个业务调度的进程,并提供对工单的统计查询。

(4)客户管理子系统

客户管理子系统完成对租用传输网络资源的客户的管理。综合网管系统可按照重要性的不同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保证重点客户、重点业务的畅通。

(5)网络分析子系统

网络分析子系统完成对传输网的各种分析功能。网管人员通过对各种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了解到网络的运行情况以及使用情况,从而对网络的运营情况有一个详细的认识。

(6)系统支撑子系统

系统支撑子系统完成综合网管运行时的各种支撑功能,是网管系统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

(7)对外接口子系统

对外接口子系统负责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联系,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消息的流转,使网管系统充分融入企业的信息化系统。

5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的高度来看待该问题,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开放性,对其在建设和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

综合网络管理的问题,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其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仍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存在着下面一些关键问题。

(1)网管接口问题

综合网管与设备的接口是网管建设中的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设备提供商的配合问题,这就需要运营商、网管软件开发商、设备提供商三方面共同协商,签订相关的协议;2)接口协议的问题,目前厂家一般提供Cor2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TCP / IP、Q3等接口协议,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Corba接口,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结构;3)接口的位置问题,目前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一般设在3个位置(子网管里器、网元管理器、网元),虽然越靠近网元效率越高,但是从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效率方面分析,还是建议从网元管理器取数据。

(2)数据编码的规范化

综合网管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因此,它的信息结构要符合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要求。目前,EMS和设备网元中的信息编码都是厂家自己定义的,即便是在软件厂商提供的综合网管系统中,也都遵循厂家自己的编码规范。因此,我们要在系统的规划阶段,与厂家一起来规范其中的编码,做到编码的唯一性、全局性。

(3)综合网管的向上接口

综合网管的建设不仅仅是为维护服务的,也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环节。因此,综合网管中的资源必须能以不同的形式和从不同的角度被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被市场、客户所接受。但是目前对大多数的网管系统仅是从维护的角度进行开发、建设,大大缩减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6 结束语

电力系统通信 第4篇

随着电力系统不断扩大, 超高压输电和大容量变电所不断发展, 电力网综合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水平需求也不断提升。目前, 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通信技术有导引线通信、电力载波通信和微波通信, 其中以电力载波通信应用最为广泛, 但此通信方式在系统容量和抗干扰性方面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和光纤制作成本的降低, 光纤通信网正在成为电力通信网的主干网, 得到广泛应用。

二、电气信号在光纤中的通信过程

光纤通信通常是由光发射机、光纤、中继器和光接收机组成。光发射机的作用是把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光接收机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电调制器把信息转换成为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 多为数字信号。光调制器把电调制器信号转换为适合光纤信道传输的光信号, 然后由中继器进行放大。而光探测器则把光纤传输后微弱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再由电解调器把光信号放大, 恢复出原信号,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信号的传输。

三、光纤通信的现状

光纤通信相对于传统的电力通信方式, 有如下特点:

(1) 通信容量大。目前一对光纤一般可通过几百路到几千路, 而一根细小的光缆又可包含几十根光纤到几百根光纤。

(2) 可以节约大量的金属材料。光纤由玻璃或硅制成, 来源丰富。

(3) 光纤通信还有保密性好, 敷设方便, 不怕雷击, 不受外界电磁干扰, 抗腐蚀和不怕潮等优点。

(4) 光纤通信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无感应性能。在易受地电位升高、暂态过程及其他有严重干扰的金属线路地段之间, 光纤是一种理想的通信媒介。

四、光纤通信的发展前景

目前光纤通信已经进入了第五代, 其高速率和大容量的特点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随着世界信息化程度的日新月异, 对通信速率、通信距离、通信容量的要求也更加强烈。

(1) 光传送网新技术

目前, 与网络应用 (如传输40GE/100GE) 关系密切的新型高速传输技术主要有40Gbit/s和100Gbit/s, 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编码调制技术、色散补偿技术、非线性抑制技术及OSNR保证措施等。长距离的支撑技术主要有新型调制编码技术、多种增强型的前向纠错 (FEC) 技术、采用电均衡功能的接收机、喇曼放大技术、动态增益均衡和功率调整技术等。大容量体现在时分复用、频 (波) 分复用、码分复用和偏振复用等。

(2) 光接入网新技术

根据目前光接入技术实现的差异, 光接入技术主要分为基于树型拓扑APON/BPON, GPON和EPON技术, 以及基于星型拓扑的以太网接入技术等。这几种PON技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光比, 传输距离, 上下行速率, Qo S及维护管理和业务支持能力等。一般, GPON的多业务支持能力优于EPON, 但EPON实现起来相对简单一些。基于星型拓扑接入技术是基于传统以太网的接入技术, 适合于光纤资源非常丰富或者单用户带宽需求非常大的地区 (单纤只能连接单个用户) , 应用范围相对狭小, 不是主流的光接入技术。

(3) 光交换新技术

光交换是光网络的典型属性, 也代表光网络技术发展水平的关键技术。目前, 从交换颗粒和实现特征来区分, 主要分为光路 (波长) 交换 (OCS) 、光分组交换 (OPS) 和光突发交换 (OBS) 。OCS主要以波长为交换单位, 业务交换颗粒最大, 实现最简单, 但统计复用特性/带宽利用率最差;OPS主要以分组为交换单位, 业务交换颗粒最小, 实现非常复杂, 但统计复用特性/带宽利用率最好;OBS主要结合OCS和OPS的特点, 业务交换颗粒中等 (突发分组) , 实现难度中等, 统计复用特性/带宽利用率也是中等。由于OBS属于电控光交换技术, 实现相对容易, 而且带宽利用率较高, 因此据估测, OBS在未来的发展中, 会占有主导地位。

五、结语

光纤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的通信方式, 它只是刚走出实验室开始进入现场的实用的初期阶段, 无论是光纤本身, 还是元器件或是整个光纤通信系统, 目前都还存在一些间题, 有待于继续努力研究解决。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表明, 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是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以及将来集成光路的实现和广泛采用, 必将给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体制带来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

参考文献

[1]陈清美:《光纤通信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85, (01) [1]陈清美:《光纤通信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85, (01)

[2]邱培曦:《电力系统中的光纤通信》[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0, (06) [2]邱培曦:《电力系统中的光纤通信》[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0, (06)

电力通信中通信光缆故障定位 第5篇

本研究对通信传输系统、计算机及控制系统、现场视频系统、单兵移动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现场无线指挥调度系统等系统构建和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应急通信;指挥车;通信系统

1 引言

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应急通信设备投入突发事件的发生地点,进而将突发事件现场情况以语音、图像等方式汇报至指挥中心,有效提高政府应急部门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作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中重要的支撑子系统――应急通信保障指挥系统,其核心是二个平台:应急通信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

二者犹如人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支撑起国家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近年来,应急通信指挥车不仅是一个现场的指挥中心,还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心、通信中心、监控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各类信息的综合应用点及无线专网信号临时增补覆盖范围等。

2 应急通信指挥车的通信系统

应急通信指挥车以卫星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及光缆等常规通信系统组成通信平台,通过卫星链路、微波通信及光纤接入等三种方式直接接入Internet和专网,加上多媒体应用系统,组成一个多种手段、反应及时、决策快捷的“数字化移动指挥中心”。

2.1 通信传输系统

⑴卫星通信传输系统:车载应急卫星通信站可以通过卫星链路与地面站进行音、视频通信;具备与地面站数据传输功能,可以通过卫星链路从地面站接入Internet和专网。

⑵微波通信传输系统:通过微波通信传输系统,就近接入电信运营企业基站传输,通过光缆专线将现场信号传送至市应急指挥中心。

⑶光纤接入系统:通过紧急布防应急光缆,铺设应急通信指挥车到附近的电信运营企业光缆接入点,通过光缆专线将现场信号传送至市应急指挥中心。

车内所有设备可以安装在定制机柜中,可以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单兵背负的摄像机拍摄的视频,通过专用通信线路(含卫星、微波、光缆等方式)传输至市应急指挥中心。

主要传输内容有:图像传输:应急卫星通信车与市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对等的图像传输时,音、视频信号经过图像编解码器压缩,传输到路由器,形成统一的数据流,通过卫星等多种方式传输到市应急指挥中心。

其传输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2~4 Mbit/s);数据传输:应急卫星通信车具有2路数据接口与市应急指挥中心连接进行双向传输。

复用器的以太网接口是与外部以太网接口连接并交换数据,执行桥接算法,通过HDLC口与收发数据缓存交换数据,通过复用处理模块等处理后进行传输。

两个复用器的以太网相当于网桥,把应急通信车的局域网连接到应急专网;语音传输:在应急卫星通信车的复用器FXS端口直接接3部电话,而在应急指挥中心复用器FXO接口通过3路用户线连接到指挥中心程控交换机中,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电话专网或市话公网的交互。

3部通信电话中的一部做为传真机使用,另外两部可以任意拨打公网电话。

指挥中心电话中的任一部电话可以拨打车上的电话,实现互通。

2.2 计算机及控制系统

通过2套专业车载工控机、车载专用工业级服务器与24 端口网络交换机(具备POE功能),采用TCP/IP方式接入指挥指挥中心网络,实现现场计算机组网及资源共享,并可与指挥中心交换信息。

采用宏控可编程中央控制系统,用无线LCD触摸屏及专门的操作软件可实现对全车设备的集中控制,并拥有设备状态显示及一键复位功能,减少车载设备控制部分。

此外,还需设置有线控制,可确保所有设备正常操作使用。

2.3 现场视频系统

通过高解晰、低照度摄像机20倍自动变焦镜头及全天候防护罩(温控感应带雨刷器),配备最新型气动升降系统及特制的摄像云台,可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现场监控功能。

升降杆可以方便快捷地将顶部的灯、摄像机云台等设备举升至所需要的高度(大于6m,抗风能力160km/h)可以停留在任意高度。

在不使用升降杆时,电动顶舱门关闭,整个升降杆和设备处于密封状态,保护升降杆顶的设备。

配备车内摄像系统1套,同时配备2路有线DV摄像。

连接车内视频接收设备的线缆(对)采用防水标准BNC,长度为100m。

线缆采用电动线缆盘收放。

车辆通过配备车载型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可对现场进行录像,1TB的硬盘可连续录制30天的录像资料,并可按需回放显示。

该设备还可通过USB接口及数据端口与车载电脑或其他设备相连接,便于录像资料的导入和导出。

利用8×8音、视频矩阵及画面管理设备(包括画面切换和分割功能),实现图像的多种形式编辑,便于选择性地传回指挥中心。

车载工控机的光盘刻录功能可记录下事发现场的情况。

2.4 单兵移动监控系统

专用单兵移动监控系统就是基于COFDM通信方式为基础,再结合先进的图像压缩、数字纠错和加解密、数控等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组成的无线多媒体传输系统。

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单兵发射单元和单兵接收系统。

单兵便携发射机集成图像压缩编码、OFDM调制、功率放大等单元模块,实现将AV 标准视频流信号调制到无线信号并发送出去的功能;而单兵接收机则反向将接收的无线信号还原为清晰的视频信号,以供直接输出和监视器显示。

2.5 无线集群专网信号临时增补覆盖

集群设备按一个机柜2路载波考虑,以便满足容量的需求。

另外还需配备分合路器和双工器以满足天馈系统的需求。

车载移动基站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⑴车载移动基站: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方便地安装在通信指挥车内使用,通过车载卫星链路设施提供的E1传输通道,与TETRA系统交换中心连接。

这样,不仅可以提供现场紧急部署TETRA数字集群系统无线覆盖,而且还能提供紧急现场与整个TETRA网络的跨站无线调度通信服务。

⑵车载移动基站链路设备:主要包括车载卫星天线、卫星天线驱动伺服机构、卫星通道E1接口接入设备等。

⑶车载移动基站电源设备:主要包括UPS后备电源、柴油发电机及配电稳压设备等。

⑷传输链路:由于TETRA车载移动基站的机动灵活性和位置不确定性,一般很难采用固定无线或光缆有线方式作为传输链路,考虑到其使用频度较少(通常是遇有重大活动或执行重要任务时才会使用),因此采用租用卫星链路方式实现基站联网的链路传输,同时保留微波及光缆有线方式作为传输备份。

2.6 应急通信现场无线指挥调度系统

发生突发事件时,为了让事件现场各种无线通信手段可以灵活组网,可以使用美国RAYTHEON公司的应急无线高度指挥系统。

该系统可以互连12个电台或电话,并将其最多可分成7个组或网络。

该系统可以匹配传统的模拟电台、集群通信、P25电台、卫星电话、手机、数字集群和PSTN(公共电话网)等多种通信方式,利用VoIP技术进行广域通信。

为了满足实际业务需要,它还具有连续运转记录文档、预设启动程序、交叉互通能力、优先级中断、指挥控制权、监听(视)等功能。

[参考文献]

[1]陈仿杰,雍海风,王维平.小型应急指挥通信车工程设计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2(7).

针对地区电力通信系统规划探究 第6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发展现状;通信系统;未来发展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增加,且网上信息交流已近成为人们之间主要的交流方式,然而地区电力通信系统存在一些制约性的问题,制约着地区电力通信系统的有效提升,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探讨提高地区电力通信系统的科技性改进其在电力经济效益中的應用。信息交流量不断增加因而改进和完善通信系统的科技性、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是电力企业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任务。

一、分析电力通信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完善的管理标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飞速更新技术,应及时的规划更新电力通信系统。因为电力通信系统不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会对社会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制约经济的发展。电力通信系统必须要符合国家和国际的标准。

2、不明确的任务范围 要加强管理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明确职权范围,对交易信息涉及到的经济利益进行有效地维护。还必须分隔开发电厂和电网,明确管理与运行的分界线,建立商业化运营的电力通信系统市场,这样明确任务范围从而有效地利用电力通信系统传输网。

3、电力通信系统管理的不健全 各电力企业要加强改善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扎实基础工作管理。由于改革体制的要求、电网互联的要求,对电力通信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故健全管理体制也是电力通信系统的运行的一大重点。

4、缺乏战略眼光来审视世界 迅猛发展的人类社会,对电力通信系统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所以要有建设电力通信系统改造缺乏未来业务的发展眼光,调整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管理水平,这样来满足电力生产对通信的要求。

5、不平衡的各区域的发展 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了光纤化环网和数字化,在使用电力通信系统业务方面的能力也是得到了很明显的提高。由于我国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电力通信系统的差距。在偏远且经济落后的地区,变电站难以保证最基本的调度电话。

二、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方法

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的研究涉及面广,不能用单一的模型表示,也很难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可靠性问题。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后,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可采用分级分层的方法,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可靠性需求。其基本研究方法归纳为如下4个方面:

1、基本有效性研究方法

结合通信电路工作原理,建立电路系统有效性分析模型。

2、模糊有效性研究方法

针对通信电路建立模糊有效性分析模型;再用模型分析通信电路运行有效性以及在不同工作参数下的运行规律。

3、业务有效性研究方法

业务有效性是从全局上来把握通信网整体业务开展能力,它主要针对通信网络工作单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有效性风险理论来分析网络内部单元对于业务有效性的影响机制。

4、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主要对电力通信系统进行分层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靠性评价指标,以此对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开展综合评价。

三、我国电力通信的主要问题

1、地区电力通信系统管理标准很不完善

地区电力通信系统网络,标准与体制只是符合国家与国际的标准,可是在电力系统要求下,通信网的标准与规范都非常的完善,规划的制定与更新不能随时更新。在技术更新发展飞速度的当今,地区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的管理不完善对电力通信网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地区的电力通信系统发展很不平衡

引文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贯实程度与科技的运用是否到位的差异,地区的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水平也是很不稳定的。有的地区和单位已使用数字化与光纤化的电力网,地区的电网和通信业务能力有所加强;但是有些地区受到地理与经济因素一致制约,在发展程度上远远的落后很多发达地区,甚至到偏远变电站连接的最基本的调度电话都很难做到证,地区发展极其不平衡。

四、地区电力通信的未来发展

1、建立更多网络平台 建立更多的宽带多业务数字网络平台纳入到电力通信未来发展道路之一,为了使现在电力通信发展更好,为了以后有更大的发展,在各个面给予一致的较高等级,使业务在服务质量上避免出现纰漏。

2、高标准建设电力通信线路 虽然我国电力通信发展飞快,但还存在诸多问题。要采取更多措施去解决。例如在实施电力通信网络工程时,一定要高品质的完成工程项目。各地现在还存在很多不好的的观念,要保护自己所在地又要满足门当户对条件,这严重误导了我们选择合适工程项目导致作出错误的决定。建立完善网络系统,要加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分配好个人的职责以及责任的范围,随时随地的查看工作的进度,让网络系统具有最好的性能,让工程达到最好的最标准的规定指标。

3、早设置光纤传输网 网络扩大的发展国内仍有一些电力通信的系统不是足够完善。设备的容量不大,也缺乏足够纤芯容量。针对存在以上的种种问题,一定要投入更多精力在通信网的建立上面,以便可以更快的投入使用。为了更快的更好的建立与完善主干光纤的传输网,不但需要大量精力,还要足够资金。要获取更多的投资,就要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具体各个点上,通过各点实施从而做到整个项目的建设实施目的。与此同时,在每个工作环节和电力通信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有步骤扩大网络建设。做一些实际做法,例如宣传通信网的业务,开发与提高网内技术,让电力通信网络被大家广泛使用,努力做到不让工作出现纰漏,降低安全方面的风险,让传输信息速度也能越来越快。

4、大力发展国内与国际市场 逐渐完核心层善,也让业务能够提供更好服务品质,不断进行用户层与接入层方面的工作。在符合市场运行机制的规则前提下,要电力通信网络的使用范围更加广阔,调动一切可用的通信网络的信息资源,努力进行规划业务,让业务增加价值,扩大业务服务责任的范围,提高在占据市场时的竞争能力,并且在社会中占据一方,加入竞争行列,设计和开发、完整建立一系列的电力通信系统,让这些系统同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5、投入更多到科研与开发技术领域 在满足不改变现有的传输模式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的电力的传输技术的发展,不断开发与改进技术,让业务在管理方面更加严格、规范,完善电力通信系统的过程中,保证同时进行一定的创新突破,多方面扩大投入资金以及对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并且合理使用这项新技术进行更好的建设。

结束语

地区电力通信系统存在的缺陷和未来预期的问题,在今天与未来引入与应用新通信传输技术下尽快地解决,保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努力扩大电网规模增加电网的业务。增强网络的安全、高效,满足地区电力通信系统传输网的信息传输的需要。这样,就能为地区电力通信系统安全稳定和业务发展提供服务,从而保障了地区电力通信系统一体化安全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吴鹤宇,李众.浅谈电力通信传输网专业管理[J].综合研究,2012(14)

[2]蒋昊.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分析[J].科技传播,2013,8(6):234.

[3]徐双江.分析新时期下的电力通信发展[J].通讯世界,2013,(12):83-84.

电力系统通信 第7篇

关键词:通信运行管控,电子运维,综合监视,资源管理

1 前言

建设电网通信运行管控系统是为了更好的运维和管理好通信网络, 具体体现在:

1) 解决通信的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实时性问题

2) 为通信资源提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3) 提供具备专业特性的电子流程支撑工具, 主动掌控通信运维过程及质量

4) 提升通信网的运行分析水平和网络风险预控水平

2 通信运行管控系统的应用

通信运行管控系统功能架构 (宏观) 如图1所示, 其定位如下:

1) 通信资源管理子系统负责所属层级 (及以下) 通信网络资源管理, 包括物理资源管理、逻辑资源管理、通信资源调度等。

2) 综合监视子系统负责所属层级 (及以下) 网络的运行监视, 包括设备及业务的告警、性能、配置及拓扑管理等, 通过该子系统, 保证及时准确的发现通信网络的故障及隐患。

3) 电子运维子系统负责所属层级通信网或所属层级及以下通信网的运维管理, 包括通信调度、计划检修、故障管理、业务管控、并网管理、、应急通信、资源维护、通信统计评价等通信运维业务的流程化、表单化管理, 对资源数据的变更和管理提供动态的交互平台。

2.1 资源数据

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是实际通信网的一个离线的数据模拟, 它直接为生产和管理服务, 适用于各级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及实施维护部门, 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1) 运行维护支撑:支撑核心是提高维护效率和指导生产维护。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系统数据支撑企业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网络优化、故障排除等, 使资源系统成为运行维护工作的核心数据平台。

2) 规划设计支撑:通过相关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来指导通信规划建设, 为电力通信的持续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决策和分析, 资源系统成为电力通信的规划设计平台。

3) 工程支撑:通过对通信工程的支持, 实现规范化的工程管理, 达到工程与资源动态管控和相互支撑。

4) 专业管理支撑:支撑企业管理层面对资源工作的考核、决策, 辅助企业的生产流程实施高效的管理, 同时提供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 使资源系统成为企业的管理支撑平台。

5) 重要业务支撑:实现对重要业务的网络、设备、电路的拓扑分析, 支撑重要业务的管理维护, 实现差异化的管理。

2.2 综合监视

系统以实现通信运行维护和专业管理的“全程管控”为目标, 对传输网、数据网、时钟同步系统、语音交换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及租用公网电路资源等专业的通信网络及其承载业务的实时数据、配置、运行状态等进行集中监视, 为通信运行维护和专业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实现各类通信设备系统和网络的集中管控。

2.3 运行维护

针对通信整体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 实现统一的维护管理以及集中化的故障和任务处理, 实现运行方式的集中调度、运行维护的集中协调以及综合指标集中考核的管理, 实现故障管控、运行方式、检修管理、值班管理等的全程规范化流程管理。

3 结束语

电力系统通信 第8篇

现代光纤通信技术具有高保密性、高传输容量和较低系统占用空间等优势, 成为当今电力系统通信中的重要通信技术, 其主要优势叙述如下。

1.1 信息传播速度快

光纤的信息传输速度相较于传统的电缆有着极大的优势。光纤巨大的宽带能够高效地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虽然语音信号、视频信号或者继电保护信号等需求的信息传输量并不是很大, 但是却对实时性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光纤传输所拥有的高速传输性能够有效地满足上述任务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今电力通信对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于是光纤通信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正变得日益重要。

1.2 优异的抗干扰性

光纤长距通信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光纤通信技术具备抗干扰能力, 这是传统铜线或是电缆所无法具备的, 有着极高的载波频率。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能够针对随时变化的自然环境进行自我调节,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也不像传统电缆那样明显。这一性能充分保证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信号保密性, 从而保证电力通信的安全与稳定。

1.3 数据低错误码率与更长的传输距离

随着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电信通讯信号与有线电视信号在偏远地区的需求正向城市标准靠拢。在这样的前提下, 电力系统长距通信的需求与日俱增。长距离的信号传输对通讯技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当今光纤通信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高效的长距离通信技术性能, 减少了传输中的损坏, 使中继站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都大大降低。

1.4 更加可靠的安全性

随着通信需求日益复杂, 现代光纤设备也使用了更新、更多类型的特种光缆。现在主要应用的几种光缆设备在其结构方面较传统光缆有着很大区别, 虽然其成本相对较高, 但其使用寿命更长、传输中的损耗更低、安全性更可靠, 有效地提升了当代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

2 电力特征光缆及其技术

2.1 ADSS技术

ADSS光缆为全介质自承光缆, 其应用范围主要是110KV及更低电压的线路。ADSS光缆自身性质为完全绝缘的自承式架空光缆, 本身不包含可导电的材质, 使用的纺纶材料能承受更大的张力, 且外部温度变化对它产生的影响也较小, 因此能够在保证不停止供电的前提下进行架线等工作。虽然现今ADSS光缆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于其外部保护套容易受到电磁腐蚀, 因此其使用寿命常常不高于25年。所以在我们运用ADSS技术时, 需要特别注意对线路中电场进行测定, 精确计算杆塔上电场的分布状况。出于保护光缆结构的考虑, 在其运行时需要用AT外护套。在ADSS光缆的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其不与周围物体产生摩擦撞击。

2.2 OPGW技术

相比ADSS技术, OPGW技术更为先进, 它有效地将传统意义上的线路与现今使用的光纤相结合, 并且采用复合架空地线电缆, 这一应用, 使其拥有更好的机械性能与导电性, 并且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加大光纤的通信量, 也能使保密性得到提高, 尤其是在应对雷击等意外方面有着更好的性能。与ADSS技术相反, OPGW技术主要应用在经过改造或者是新建的110KV及更高电压的输电线路中, 而且, 架设的档距一般在200米甚至更高档距, 其在维护及对抗高压电腐蚀降解方面显现出优异的性能。但是, OPGW技术也不是完美无缺, 由于架设档距大, 对线路和杆塔强度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且由于自身材质的特性, 在线缆架设施工的过程中, 线路不能通电, 因此OPGW技术与ADSS技术相比可谓各有千秋。在架设和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安全因素, 包括带独显的弧垂、工程地点的气候情况等条件, 最终确定最佳架设方案。

2.3 MASS技术

这种光缆与OPGW光纤在结构上有着相同之处, 同样为不锈钢光纤校合了一层铝包钢丝或者是镀锌钢丝。其显著特点就是强度高, 在防电抗腐蚀方面性能优异。而与OPGW不同的是, 其结构更轻、更小, 在安装敷设时需要选择合适挂点, 这些特性又与ADSS相类似。可以说MASS技术是ADSS技术与OPGW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3 发展方向的预估

3.1 更先进的光纤设备

当今电信技术不断发展, 光纤设备的更新换代也随之加速。现在通信距离日益增长, 因此对光纤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模光纤已经渐渐地无法满足现今对信息传输的需求, 因此对新型光纤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3.2 光纤接入网

在不远的未来, 网络将向着智能化、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 通信系统将具备高度集成、数字化、网络化特点, 实现更高效、更快速地传输信息。从光纤的管理维护成本方面考虑, 光纤接入网将具有更低的维护管理成本, 甚至能够实现网络的透明化。

3.3 光联网

更大容量、更大网络覆盖范围、更多网络节点、更高网络透明度将成为光网络的特性。光联网将使网络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网络发生故障时的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都将得到大幅度缩短, 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将降至最低。光联网有巨大的潜力, 将在未来的网络通信中发挥其巨大的使用价值, 对未来电力系统通信有着不可预估的重要影响。

4 结语

在电力通信系统高速发展的今天, 电力通信对光纤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在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新的问题, 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 并且将更好、更新的技术与设备应用到现在的通信中成为我们现今最重要的任务。

摘要:光纤长距通信技术因其可靠性和高效性被我国电力行业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通信中。因为技术性能不断更新, 我们必须对光纤长距通信技术有明确的认识, 掌握其基本技术和概念, 从而为我国电力系统通信事业的发展储备坚实的技术理论知识。

关键词:光纤长距离通信,特种光纤,ADSS技术,OPGW技术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通信 第9篇

(1)实现双向数据传输。电力系统应急VSAT卫星通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双向数据传输业务,主要应用于调度自动化、送和配电网自动化、电能管理及MIS系统的双向数据传输。在双向数据传输过程中,电力系统应急VSAT卫星通信具备中低速率、续传输、呈星型拓扑结构(可实时指令控制远端变电站)且指令传送及返回时延<15 s等优势。(2)工业视频传输监控。VSAT卫星通信可以充分运用IP技术引入MPEG-Ⅱ或者H1320多点控制单元(MCU),通过卫星图像通信功能,可以实现公司内部网络会议以及主站对远端小站(变电站)的实时视频监控。(3)卫星勤务电话通信。由于常规卫星电话均存在一定的时延问题,而电力系统专用的应急卫星通信专网中话音业务也是一个辅助业务。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地区调度与远端变电站之间需要进行语音联系,VSAT卫星通信可以为用户专门提供一路话音服务,以此来满足地区调度与远端变电站之间的语音要求[1]。

二、电力应急通信中VSAT卫星通信组网方案

(1)县调范围VSAT网络方案。此组建方案主要是应用于几个小站之间的通信,尤其是业务量较少(主要传输数据及少量话音通信),因此对于通信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较低,可以采取租用商业卫星通信网络。在组网时采取共享主站方案,均以调度部门、变电所、远端小站的方式接入系统,主要运用“双跳”连接。(2)地调范围VSAT网络方案。此组建方案主要是应用于数量较多(几十个小站之间)站点的通信,其通信业务主演涵盖:中低速率数据通道、话音传输、图像传输通道以及太网接口等等。由于此类通信网络结构需要具备较高传输实时性且信息种类较多,因此需要组建专用的VSAT系统,调度部门、变电所、远端小站主要采取“单跳”连接方式,建立起以调度部门为中心,电力系统内的厂、所为远端小站的VSAT网络通信系统。(3)省级系统VSAT网络方案。省级系统内厂站VSAT网络主要是指组建一个系统调度中站覆盖全省所有变电所、远端小站的VSAT通信网络。该通信网络系统必须能够保证各个地调至省调通局之间以及各个地调至所有覆盖范围内的厂、所之间的通信传输均为“单跳”连接方式,在整个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中需要设置一个中心站,主要负责监视、控制系统和管理整个通信网络[2]。

三、电网VSAT卫星应急通信建设实例

在国网公司VSAT卫星应急通信网络的建设当中,组网方案主要采用的是以省公司统一VSAT网络平台方案(即:采用分层、分区域架构形式)。省信通公司范围内,在省调控中心建设中心站/主站,各个厂站建设子站系统(主要设备为便携小站和车载站),通过中心站/主站与每个子站直接通信,构成星状卫星通信网。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主站系统是利用卫星运营主站,卫星带宽资源是利用租用的亚太5号卫星Ku波段转发器资源。中心主站至220 kV变电站卫星通信电路开通,使通道具备了应急条件下为电网提供可靠通信通道的条件。这使整个电网的电力通信系统在运行时更加稳定和可靠,保障电网安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会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旭彬,刘海洋.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2(10):67-69

论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系统 第10篇

关键词:特点分析,电力系统,电力通信专网,发展模式

1 我国电力通信专网特点分析

电力专用通信系统和电力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 与电力安全产生的息息相关。既是通信专网存在的基础也是限制电力通信网络快速发展的羁绊。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的更新速度远高于电力相关技术, 因此, 大量更新电力通信专网的设备不但造成电力主业的经济负担, 而且会给电力企业领导造成通信专业设备更新太快、成本负担重的负面印象。同时, 日益加重的通信网运营成本也限制了电力企业对通信的进一步投资。电力通信虽然横跨“电力”与“通信”两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但通信专业在电力系统中始终处于辅助专业, 通信从业人员在电力系统中地位普遍较低, 难以吸引、留住高水平的通信专业人才。主业重视不够、投资力度不大、人才优势不足已经成为电力通信专网发展的三大障碍。

但是另一方面, 电力通信专网虽然目前基础条件相对公网而言比较薄弱, 但由于电力系统拥有从75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到城市380V低压配电网络的各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杆塔孔道资源, 一旦明确电力通信的发展方向, 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建成全国范围的广域光纤网和与各地区城域光纤网。

可以预见,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电力通信发展的总体趋势依然是:以保障内部需要为根本, 以拓展外部市场为补充;在电网内部, 既越来越感到通信的重要和不可缺少, 又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包括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在对外方面, 既有强烈的推动愿望诸多有利因素, 又有不少困难与挑战。

2 电力通信专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国际电信市场垄断局面早已被打破, 国内电信市场竞争也必然将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而变得越来越激烈, 越来越残酷。受目前我国现行电信行业经营方针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 电力同心专用网络仍不能直接参与社会经营与竞争。一方面电力市场通信专网由于无法受到主管企业领导层足够的重视与相关政策倾斜, 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却是电信、移动、联通等各大电信基础运营商通过在海内外资本市场募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不断发展新网络, 开发新业务, 拓展新市场。正是由于专用网络与公网在政策、资金上的不同, 进一步拉大了专网与公网在技术水平、网络结构、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差距, 使得当前形势下企业专用网生存危机正在逐渐从可能变成现实。同心专业也逐渐变成主管企业的鸡肋部门, 主管企业既要承受高额人力资源成本与网络运营维护负担, 又不能让电力通信专用网参与电信市场竞争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是专网并不是一张废纸, 仍然有其特有的自身存在价值。参考国外电力、铁路等通信专网的发展进程, 不难发现只要电信行业市场化竞争能够完全实现, 企业通信专网绝对是各大电信运营商争抢的对象。

(1) 电信市场开放后, 国外大型电信运营商进入我国市场, 现有国内电信运营商虽然可能与之进行一定层面的合作, 但两者之间根本关系仍然为竞争关系。如果想在中国长期经营电信业务, 国外电信巨头必须拥有自己的通信网络。而国内电信基础运营商要么不愿意向新进运营商出租光纤资源, 要么恶意抬高出租价格, 这样拥有长途干线与地区固话用户的电力通信专网就自然成为国外电信商最好的购买对象。

(2) 无论国内还试国外电信企业, 都非常重视“最后一公里”的用户接入。电力系统恰恰拥有为数众多的终端通信接入网络资源。目前, 电力专网已经实现固定电话业务的自给自足, 将来还可以开通ADSL宽带接入网, 甚至可以开通IPTV等深层次增值通信业务。即便有的企业受到自身通信网络维护水平的限制无法开展更多的通信业务, 但只要维护好现有网络, 仍可以在将来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觊觎这些固定用户的电信运营商。

(3) 电力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铁杆与低压配电线路杆塔以及相关路权是公网电信运营商觊觎已久但又始终难以拥有的资源。因此, 电力通信管理部门为了应对迟早必然到来的电信竞争完全市场化, 现在就有必要尽可能地扩大企业在基础通信资源建设上得投资, 而不能仅仅拘泥于满足自身使用。

3 电信通信专用网未来两种可能的发展模式

3.1 专网专营, 对外隔离

专网专营, 对外隔离应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专网经营的主要模式, 目前仍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之中, 主要用于保证本行业或企业内部特殊通信业务的可靠传输。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主业通常不愿意加大对通信专网的投资力度, 导致专网技术水平落后, 可靠性越来越差。另一方面, 公众电信运营商可以为行业内部通信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以代替原有专网。把企业非核心的服务性职能交给社会的专业部门经营, 而集中力量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 甚至组织所谓的“虚拟公司“, 这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企业为提高其竞争力而公认的世界性潮流。因此, 一旦电力通信专网的主业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生内部体制变革或者行业本身的外部发展环境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而陷入困境时, 通信专网很有可能作为主业“减负”的首选对象。

3.2 融入公网, 参与经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电信市场开放之后, 虽然遍地是“馅饼”, 但同时到处也的确是“馅饼”, 电信市场之风险与其存在的收益同样巨。纵观国内外通信专网的发展过程, 真正从专网起步又果断地脱离出专网, 参与电信市场竞争, 从事公网经营的为数不少, 但能坚持下去, 保持主业控股地位的专网仅有日本东京电力光网络、韩国电力网络通信公司等少数几家, 其余大多数企业要么在电信市场竞争中丧失了控股地位与话语权, 要么干脆将所有股份卖出, 重新经营专网。

4 新形势下电力通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全国最大的专网之一, 电力通信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中尤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也同样存在很多不足。除以上所述网络结构薄弱等问题外。在经营管理上, 由于长期以来电力通信一直从属于电力主业, 强调电力通信的经济性寓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之中, 通信人员没有经济效益的观念, 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 多数系统也不具备网络管理和计费功能。就发展来看, 通信网要统筹考虑, 按照普遍服务原则, 采用最新电信网技术和设备, 高起点、高标准, 加快发展。电力通信的改革, 将最终实行公司化运营, 要面向开放的市场。电力通信的战略地位必须首先为电力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新型调度通信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AcroTetra TETRA 调度 无线 数字集群

1 概述

AcroTetra数字集群系统是多用户动态共享若干信道的多信道中继(转发)系统,采用全双工或半双工的通信方式,该系统更加便捷,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语音清晰、频率利用率高、接续时间短、通信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省电、模数兼容以及丰富的语音数据业务功能等特点。

为确保系统质量,以及系统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该产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并优化了系统信噪比、上下行连路平衡、电磁干扰等可能影响系统质量的各种因素,对于对指挥调度功能要求较高的政府、公安、军队、企、事业、工矿、能源等领域都十分适用。

2 系统组成

Acro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主要由交换管理中心(包括交换管理控制器、互联网关、网络传输设备和网管、安全管理、录音等服务器)、基站(包括基站控制器、同步单元、信道机、射频分配单元等)、应用终端(包括综合网管客户端、全网录音回放客户端、本地及远程调度平台等)、无线终端(包括无线手持终端、固定终端、车载终端等)及配套天线、缆线组成。该系统典型构成图如下:

图一 系统典型构成图

3 AcroTetra基站概述

Acro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中所需各类平台服务器可采用市面上主流的成熟产品,同时该系统可兼容多厂家的无线终端。所以该系统的设计重点是AcroTetra基站的研制。

AcroTetra基站包括基站控制器、同步单元、信道机、射频分配单元等设备,如下图所示:

基站控制器:完成基站配置运行管理、信道资源管理、移动管理、加密管理、基站网管等功能,在单站模式下,其可作为交换中心来工作,基站中的两台基站控制器采用1+1热冗余的方式工作。

同步单元:为基站提供高稳定的时钟信号,用于满足TETRA标准的要求,保证基站内和基站间各个载波的时隙同步误差小于1/4个符号;同时还为基站提供时间同步功能。

信道机:实现一个载波的物理层,包括基带处理、射频解调、分集接收和射频调制、功率放大功能。

射频分配单元:将多路载波输出信号进行合路,以便将多个信道机的发射信号馈送到一根天线,同时其采用多个接收机多路耦合器把多根分集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分配到接收机单元,为了减少天线数量,射频分配单元采用双工器把射频收发信号进行混合。

4 AcroTetra基站技术参数(表一)

5 系统技术特点

5.1 全网络IP传输 系统所有网元间,全部采用IP链路传输。基于扁平化网络设计,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5.2 软交换架构 将网络设备划分四个主要层次:无线接入层、核心传输层、控制层、业务层,将呼叫控制功能从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5.3 核心设备和传输链路冗余 交换中心基站控制器、核心路由器、接入路由器、同步单元设备、均采用1+1冗余备份,所有网元网络接口1+1冗余,所有网元间链路冗余,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性。

5.4 互联互通性 TETRA网络可以通过专用的电话互联网关,实现和现有PSTN、GSM、CDMA等网络的互通,接通率高、话音质量清晰。同时可通过互联路由器,实现和数据网络的互通。

5.5 全功能单站集群模式 TETRA 系统IP传输网络发生故障时,基站系统自动切换到单基站集群模式下工作,单站模式下,基站向终端提供所有话音、数据和调度服务。

5.6 脱网直通模式 TETRA 系统的移动台可以工作在双监模式下,即在正常集群模式下工作的同时,还监测直通模式的呼叫,两种模式可自动转换。TETRA 系统的直通操作模式同样具有选呼、组呼及数据传输功能,大大增强了特殊紧急情况下终端之间互相沟通的能力。

5.7 基站采用高稳定度晶振 基站在无同步源的情况下可确保频率稳定时间高达4.5年。

5.8 信道机采用高效率的线性化功放 在相同能耗的基础上,提高了设备的发射功率、减小了散热、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6 系统主要功能

6.1 指挥调度功能 本系统提供丰富的指挥调度功能,满足各部门日常生产指挥调度和应急情况下的联合指挥调度。

话音调度:调度台可以对其管理的用户和通话组发起和接收个呼、组呼和紧急呼叫,还可与其它调度台建立呼叫;

优先呼叫:每个集群移动终端、调度台及每个通话组都有自己的呼叫优先级。高优先级的用户或组发起的呼叫在系统繁忙时将优先得到信道资源,低优先级的将排队处理;

预占优先:可以保证重要通信优先获得通信资源,在没有空闲信道时,通过拆除现有最低优先级呼叫,保证重要呼叫及时建立;

控制转移:组呼发起者拥有控制权时,可以把控制权转移到组的其他成员,这样原控制权拥有者可以从组呼中释放,但该组呼仍存在;

迟后加入:在组呼开始时未能加入呼叫的用户能通过迟后加入进入该呼叫;

调度台授权呼叫:若主叫用户没有权限发起某类呼叫,呼叫可以直接转移到相应的调度台,由调度台决定是否转接到相应的被叫方;

监听:调度台将集群移动终端切换到特殊的单呼模式,调度台对监听对象建立一个单呼,此时在终端用户察觉不到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进入发射模式并打开麦克;

侦听:调度台监听任何呼叫,同时可以插入被监听的呼叫;

区域呼叫:调度台可以对某个区域(一个或多个基站)内的所有的用户发起话音通播;

动态重组:允许调度台通过空中接口

向用户下载一个临时组,并使用户位于该组,调度台也可以通过空中接口撤销该临时组。

电话会议:调度台可以通过预置会议、灵活会议等方式与相关用户或调度台进行会议通话;

强插强拆:调度台可以强插一个正在进行的呼叫,加入呼叫中,也可以强拆一个正在进行的呼叫,单独与目标用户通话。

6.2 话音及数据功能 本系统提供组呼、广播呼叫、个呼、紧急呼叫、电话互联呼叫等功能。同时支持状态信息传输、短数据传输以及分组数据传输等数据功能。

6.3 虚拟专网功能 虚拟专网(VPN)功能是实现数字集群共网的关键,它能使一个数字集群物理网络为多个不同部门提供服务,各VPN之间在工作上相互独立,各VPN可单独管理用户,也可根据需求定制功能。

6.4 安全管理功能 本系统提供灵活的认证(包括注册鉴权、业务鉴权等)、加密功能和遥毙、遥启功能,保证系统安全性。不同部门可以设置不同的认证加密策略。

6.5 互联互通功能 本系统提供强大的互联互通功能,可以将各种通信制式的系统组成一个综合通信系统。可与PSTN、GSM/CDMA、IP等各种网络进行网络互通;

6.6 录音功能 本系统提供灵活的录音功能,对呼叫、短消息等业务进行录制、存储,并提供查询和回放功能。对呼叫录音支持多种编码格式,供转存、回放和检索使用。

7 总结

AcroTetra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在反复的设计和实验中得到不断优化,现已应用于国内外多种行业,市场口碑良好,深受客户青睐,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是一套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可靠性高、方便快捷的无线调度系统。另外本系统配有远期功能扩展能力的接口,为后续新功能的引入提供了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公司产品手册[Z]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2014.

[2]民用产品手册[Z]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2013.

[3]Acro Tetra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Z]河北远东哈里斯通信有限公司,2009.

作者简介:

电力通信网络及其通信业务探讨 第12篇

1 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

随着电力系统的全面发展, 通信网络逐步得到电力企业的认可, 以某电力企业为例, 分析通信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1 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功能

电力系统的调度、变电等项目信息都是运行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 组成了电网的基础通信。该企业的电力通信网络具有多项功能, 如语言、图像等, 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 利用电缆传输的方式, 控制电力系统的各项模块, 提高信息传输的能力[1]。该企业电力通信网络存有比较明确的优势, 即光纤通信, 有利于提高通信网络的传输水平, 光纤在通信网络中体现出高效通信的特点, 其可作为光纤通信的主要结构, 稳定电力通信的网络结构, 该企业非常重视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功能, 积极推进通信网络的发展, 全面架设通信电缆, 实现全方位的电力通信, 而且光纤结构在该企业通信网络中, 已经具备大规模的网络构架。目前, 该企业在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功能方面, 投入大量的建设资源, 不仅要实现移动通信, 还要起到监控作用, 优化电力系统的通信环境。

1.2 电力通信网络的实质应用

电力通信网络在该企业电力系统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有效接入到电力系统的多项环节中。例如:该企业将通信网接入到低压电网中, 将其作为专业的通信线路, 实时供应低压电网的通信传输, 该电力系统中的低压部分, 承载较高的信息量, 降低低压电网的发展速度, 但是在接入通信网络后, 低压电网高负荷的传输压力得到缓解, 强化低压电网的通信部分, 提供足够的通信能力, 避免低压电网出现信息堵塞或达不到通信的要求。所以电力通信网络在该企业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效益, 体现电力通信网络的专业性。

1.3 电力通信网络的分布

电力系统在供配电的整个过程中, 需要经过多项电力模块, 经由多次变电后, 到达各个用电地区。电力系统的供配电是在统一的状态中完成的, 不论是输送环节, 还是分配环节, 都必须具备相对应的通信网络, 由此才可高效率的完成通信业务。该企业为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提升供电过程中的安全效益, 主动规划电力通信网络, 按照通信网络的分布提出质量指标, 衡量并约束通信网络的传输过程, 进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故障[2]。该企业的电力通信网络分布在供配电的各个环节, 在集中管控的模式下, 统一供配电的步调, 用于支撑电力系统的服务。该企业在建设电力系统时, 要求通信网络保持同步状态, 在网络分布上, 该企业已经实现了立体交互状态, 全面覆盖该地区的电力系统。该企业在电力通信网络分布上提出数字化的发展模式, 可以提高通信网络的效率和效益。

2 电力通信网络的通信业务

电力通信网络承载电力系统的多项业务, 不仅停留在通讯方面, 更是渗透到营销、服务等领域, 通信业务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保障作用, 推进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以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为例, 例举典型的通信业务, 如下:

(1) 继电保护主要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继电保护会主动判断并提供保护措施, 迅速将故障信息传输到相关设备, 然后执行保护指令, 保护电力系统的故障设备[3]。继电保护的整个过程, 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其中信息传输、指令发送都属于继电保护的通信业务。通信网络在处理此类通信业务时, 需要灵活的感应和快速的传感, 由此才可避免故障扩散, 有效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电力系统中的设备, 实时检测不在正常运行状态的设备, 给予对应的警报并提供稳定的维护。如果继电保护无法自主排除设备故障时, 需要通过通信系统将此类信号传输到值班室, 检修人员接收到通信信息后, 实行故障检修, 维护故障设备。检修人员根据继电保护传出的故障信息, 判断设备的基本故障, 提出适当的解决措施。与继电保护相关的通信业务, 受到电力系统极高的重视, 而且电力系统内的继电保护装置, 具有高效的运行能力, 准确检测电力设备的电气量, 再加上差动保护的发展, 拓宽通信业务的负责范围, 通信业务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例如:某电力企业将变压器的继电保护作为通信业务的组成部分, 需要通信网络全面监控变压器的运行, 降低变压器的故障发生率, 该企业要求继电保护在通信业务的支持下, 不仅能控制故障扩展, 也能实现故障切除, 保护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3 电力通信网络的优化措施

电力通信网络与通信业务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 关系到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和水平, 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几年, 电力企业对通信网络的需求量逐步增大, 所以需优化通信网络, 结合电力通信网的运行情况以及通信业务的现状, 提出可行的优化措施, 汇总分析如下。

3.1 完善光纤网

完善光纤网是优化过程中的首要途径, 电力企业在完善时需引进SDH, 建成高速率的传输平台, 规避传统通信中的缺陷。SDH是光纤网中的主体应用, 能够融合电力系统的所有通信项目, 如信息电话、网络系统等。SDH倾向于小型自愈的模式, 提升光纤网的传输能力, 此类模式可以根据光纤网的实际情况, 适度调整结构状态, 满足通信业务的实际需求。光纤网在建设与完善过程中, 严格按照电力通信网络的标准, 先进行规划建设, 确定其适应通信光纤网后, 再投入实践通信。电力企业通过完善光纤网, 为通信网络提供稳定的支持, 保障通信业务的时效性, 降低通信推广的难度, 体现通信网络的优化特性。

3.2 构建通信管理制度

电力通信网络需要制度维护, 通过构建制度规范通信业务。通信网络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通过两方面实现: (1) 管理制度需具备综合评价的能力, 为通信网络提供科学的评价方式, 约束电力系统通信业务的运行, 强化通信网络的安全水平; (2) 管理体制必须符合电力通信网络的实际需求, 根据通信业务的内容, 制定相关的体制, 用于控制通信网络的运行, 提高通信网络的运行能力。

3.3 维护线路安全

电力企业在通信网络中尽量采用统一标准的线路, 保障通信业务的规范传输, 特别是在通信业务的节点部分, 可以减少能量损耗, 不会干扰通信能力[4]。电力企业通过维护线路安全, 为通信网络营造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 其可建立导航系统, 通信系统传输故障信息后, 检修人员可以在导航系统的作用下, 迅速判断故障位置, 以此来提升通信网络的线路安全, 避免其在故障诊断方面投入过多通信业务, 影响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舒贤杰.浅谈我国电力通信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风, 2012 (7) :13-15

[2]李志凌.电力通信系统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探讨[J].广东科技, 2011 (6) :28-30

[3]王勇, 利韶聪, 陈宝仁.电力通信业务应用及发展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 2012 (11) :90-92

上一篇:低温降解下一篇:苗族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