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纤维艺术论文

2024-06-15

现代纤维艺术论文(精选12篇)

现代纤维艺术论文 第1篇

1 现代空间对现代纤维艺术形态的制约

现代纤维艺术成为具有明确主题指向的完整作品必须要受到空间的制约,否则不管它本身有多么完美,最多我们只能称它为构成纤维艺术语汇的零散字母或单词。

首先,现代纤维艺术的形态受到建筑空间的风格表现及使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约。建筑空间内的各种因素,包括纤维艺术品,共同创造彼此共有的建筑空间的特定气氛,这是我们在空间设计中所提倡的“共享”“共创”的整体性空间设计观念。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空间环境在主题特征、表现方式、使用符号与空间中的纤维艺术形态具有一致性或相容性,是空间对纤维艺术存在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是对纤维艺术在材质使用、色彩搭配、造型形态、风格象征等各方面的约束。不考虑空间整体表现因素的结果,不仅会破坏共享和共创的作用,也会失去纤维艺术作品本身与建筑空间结构关系的互动作用。同时,空间功能性质也对纤维艺术的形态表现起到约束的作用。其次,现代纤维艺术的形态受到现代建筑空间尺度及适宜的放置形式的制约。现代建筑空间结构和尺度大小发生了多样的变化,不仅仅是直线体面(方体、矩形体等),而是带有弧线体面(圆体、圆柱体)和直线、弧线体面综合的空间形式。这样就要求纤维艺术品的形态在尺度大小和放置形式上与空间的珠联璧合。如果运用不恰当的纤维艺术品就会对室内环境产生不协调的感觉。1974年的首届“国际小型纤维艺术展”,为纤维艺术进入家庭空间做了实践上的铺垫。最后,纤维材质“平民化”的特性决定了这种艺术形态与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区别,即它的价值不存在于自由创作出的具有较高视觉表现力和思想观念的作品里,而存在于对空间属性的创造中。

2 现代纤维艺术对现代空间的重塑作用

现代纤维艺术因材质的可触和可塑性在构筑一个新的空间时,大多都同时具有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据此,可以将现代纤维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性的,起到对空间视觉表现的作用;另一类是心理性的,起到对空间精神表现的作用。前者因受到空间构成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对空间的构造上处于从属于空间的尺度、功能、理念设计的从属性作用,例如,装饰性作用、空间分割作用等;而后者则是艺术家自身观念以纤维艺术的材质和形式对空间精神的叙述,因而在对空间构成上处于主体性作用,例如,地域文化的作用,空间心理营造作用等等。

2.1 构建空间的从属性作用

1)对空间构建的点题作用。现代空间设计手法中几何化的设计手法和淡化风格造成了空间的虚化,只从这些空间中很难领略设计具体的思想内容,特别是针对一些功能性较强的建筑空间,如市政大厅、公众博物馆、酒店大堂等,纤维艺术的表现恰恰能起到点题的作用,使人们对整体环境的功能意图产生连带印象。正如上述在制约关系中所述,建筑空间的主题风格制约了纤维艺术的表现,反过来空间中的纤维作品也是对空间主题功能的表达。

2)对空间构建的装饰作用。纤维艺术对建筑整体空间的装饰作用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材质、色彩和形态,这三个方面也是形成纤维艺术作为空间视觉焦点的特质。首先,以棉、毛、丝等柔软材质做成的纤维艺术作品来补充建筑的多以石、木、玻璃等冷、硬的质地感觉,能使整个建筑空间呈现硬朗与柔软、浑厚与纤细的视觉效果,激发人们愉悦心理。其次,纤维艺术在材质应用上的广泛性在色彩上具有除绘画外无其他造型艺术与之匹敌的表现范畴,纤维艺术通过编织肌理并结合不同建筑空间的使用属性,建筑和环境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以及人对色彩的视觉生理特点,设计出各种色相的色彩组合。最后,纤维材质“可站立性”的特征,使空间中的立体、半立体形式不断涌现,成为现代建筑中营造空间美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手段。同时与环境形成适当的对比,在大小、曲直、虚实等方面求得和谐。

3)对空间秩序的完善作用。a.丰富建筑空间序列。建筑空间的序列,就是将空间的各种形态与人们活动的功能要求按先后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纤维艺术借助各种形态形成的体、面、线诸多的组合穿插,构成围与透、虚与实、分与聚、动与静的实体空间和视觉空间,形成具有结构强度的实在感和空间序列的运动感。例如,一些家庭装饰、帷幔或者屏风式的纤维艺术可形成玄关、私人会客区等的功能空间,也增加了室内的空间序列。b.空间导向功能。纤维艺术具有空间导向功能,它能引导人们从这个空间到下一个空间,在各空间层次与环境之间,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中都能获得良好的视觉和心理满足。如在大型建筑空间中,可以借助平铺形态的纤维艺术品(如地毯)的铺设方向,或通过楼梯处装饰高低错落有序的壁毯形式,获得空间导向。c.分割、创造空间。一般空间分割的传统手法采用以墙限定,现代建筑环境更注重空间的流动与渗透,将纤维艺术用于空间划分则具有空灵多变的特殊效果,它以特有的通透虚幻的组织方式所带来的空间遮挡效果,弥补建筑功能的某些缺陷,从而营造新的建筑空间。

4)对空间视觉的调节作用。a.对空间视觉的调节和延展作用。建筑空间由于功能特点的差异性,空间形状、开敞和封闭的形式不同,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空间的大小、高度等尺寸不能如愿时,可利用纤维艺术品来协调室内空间的各部分关系,使得室内空间在视觉上更加宜人。b.形成建筑空间的视觉中心。由于视觉规律的影响,人的视线往往被点状或线状形体所吸引。建筑作为较大体量的面或体的形态,自然地提供了展示纤维作品的空间舞台,成为了纤维艺术的背景,纤维艺术也在建筑空间中形成视觉的中心。如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的纤维艺术常成为建筑内空间的重点装饰和人们视线的焦点,从而构成建筑内空间的主要视觉点,组成核心空间,起到点题作用。

5)对空间物理环境的调节和生态性作用。纤维材质的生态性方面的表现具有其他建筑装饰材质不可比拟的优势。纤维材质中棉、麻、丝本身就是一种绿色生态材质,正好补充了人们对自然空间营养的汲取;同时纤维材质具有较强的吸音隔声性能,有些因质料厚薄疏密不同,能起到遮阳光的作用或使室内光线柔和;而一些塑料或金属纤维的可塑性强、质轻、灵活,便于加工、安装、拆卸以及循环再使用。而且一般纤维材质的价格也较为低廉。

2.2 空间表达的主体性作用

空间,它不仅包括由具体材质所限定的实际空间,还包括因人流动于其中而产生的联想,感知到的秩序、意象等精神空间。纤维艺术装饰在空间中所展露的视觉效果,营造的空间意境,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物质空间和视觉艺术,而是企图通过空间与场所、环境与行为、功能与活动、结构与形态、文化与心理、社会与经济等多种关系的综合处理,全面改善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与生活环境质量,使空间更具有“场所感”“亲和感”“家庭感”等积极因素。这种有意义的装饰形式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真实感受,而且折射出纤维艺术装饰的设计内涵及其在环境中应用的存在价值。

1)空间媒介作用。纤维艺术对现代建筑空间的媒介作用首先表现为一种主动性介入。纤维艺术装饰在“现代空间”中的存在是充分利用它所在的环境,造就一个充满想象和意境存在的全新空间。这使得纤维艺术不但从功能的角度考虑,更多是来自情感上思考的空间媒介。其次是精神性介入。建筑不仅要满足人居住等活动的需要,还应该给予人以联想的自由。纤维装饰所具有的温柔、悬垂的肌理特性,朴素、亲和的自然属性,使其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建筑师改变现代建筑刚性材质、灰暗、无特征空间秩序等缺陷的方法之一,甚至成为了一种暗示人的情感,影响人精神的空间精神主体。这种介入主要表现在协调建筑空间与人的关系,强调观念与情感的表现,强调空间关系中的艺术效果和对人文因素的关注。这也表明,纤维装饰的媒介作用往往是处于一种临界空间的状态,它们既不能脱离特定的空间而存在,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性而不完全属于建筑本体。

2)对空间精神的营造。空间因为人而有情,建筑空间往往是人类情感的物化体现,被赋予不同的人文精神。纤维艺术装饰在经与纬、编与织的运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空间化的语言。它提供给人们一个情感述说的广阔空间,其中也包括了创作者内心的情趣、对美的追求、文化、认知的表达等。

3)对空间地域文化系统的暗示。文化系统,包括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专业性文化和各种艺术形式等,赋予世界万事万物以情感,影响人们心理的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空间美学的判断,也是人们解读各种物质实体的依据。美国纤维艺术家南茜·科兹考斯基说:“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编织物,其实织物是传承文明最好的方式。”纤维艺术从早期的壁面装饰开始便依附于建筑文化之上,并与建筑一起反映出对旧时代所遗留文化、价值、审美观念的承袭和与新时期中外来文化体系的融合。其中,亘古不变的是民族特质和历史文脉。纤维艺术装饰在空间中的存在便在于通过其所展现、暗示的文化意义或蕴含的意味融入空间文脉的整体之中。

综上,我们认识到,就建筑空间环境角度而言,纤维艺术的创作目的应该是要把某个空间环境塑造成真正能满足人的生活与情感需要的人性化空间。梳理和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为设计者立足新的理论起点,延续这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形式,创新室内装饰形式提供创作依据及动力。

摘要:从将“现代纤维艺术”作为空间主体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现代纤维艺术与现代建筑空间的关系,论述了其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指出现代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现代建筑空间,空间关系

参考文献

[1]龚建培.纤维艺术的创意与表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6.

[2]金旭明,陆众志.建筑空间与纤维艺术[J].装饰,2007(1):102-103.

[3]龚建培.纤维艺术的另一种诠释(Ⅰ)从室内空间中领悟现代纤维艺术[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1):96-98.

[4]龚建培.纤维艺术的另一种诠释(Ⅱ)从室内空间中领悟现代纤维艺术[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15):94-97.

现代纤维艺术与环境空间的关联 第2篇

在现代纤维艺术的创造过程中,要先以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为基础,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相接轨。

除了在各个展览会上展示之外,现代纤维艺术品还以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各大建筑中也纷纷出现了纤维艺术品的身影。

包豪斯宣言的第一句话是:“建筑物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1]可以理解为建筑是终极的艺术作品,其他艺术都是依附于建筑的,为建筑服务的。[2]

纤维艺术之于建筑空间历史悠久。

吕尔萨先生也曾积极提倡重振壁挂艺术、组建编织语言,并提出纤维艺术与空间环境相结合的观点,且曾试图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展现出来。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媒介参与在现代建筑空间的装饰艺术中,反映了对空间内涵的理解和追求的非常规表现。

飞速发展的现代建筑,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繁荣。

通过不断变化的独特的艺术语言,现代纤维艺术逐渐与现代建筑空间环境融为一体,使观众所处的环境融入于欣赏的过程中。[3]

一、空间媒介的载体与传播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与空间环境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艺术效果和精神意义在依托周围环境的前提下才能较为生动地表现出来。

空间秩序的限制和纤维材料的多样化,共同推动着现代纤维艺术语言的复杂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现代纤维艺术的空间,不仅丰富着建筑空间而且也提升空间环境的艺术风格,为现代城市建筑空间增添了文化色彩。

由于传播的需要,现代纤维艺术已经从小空间展示走向巨大的户外场景,加上一些作品的主题、创作内容的需要,也需要利用更大的空间进行展示。

随着现代纤维艺术创作“和谐”、“自然”、“环保”的主题进一步丰富,展示场地安排在室外更合适。

现代纤维艺术从室内到室外,成为纤维装置艺术,为当代城市规划、建设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多样性,给现代纤维艺术语言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会。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纤维艺术在墙壁或室内空间环境中,成为现代纤维艺术环境的一部分。

当作品被放在整体的环境构成中,其所扮演的环境角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有助于烘托艺术作品,提高观众的审美感受。

根据纤维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考虑将展会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观赏。

大部分作品几乎总是展示在展厅或工作室之类的室内环境或其他封闭半封闭环境中。

然而,随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语言表达的多元化,许多作品从室内走向室外,有助于向公众开放。

在台北东区敦化南路的林荫中,穿越繁华的街区,透过树木的间隔让城市有了绿洲般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成为城市呼吸的窗口。

艺术家蔡芷芬利用这块城市绿地创造了一个以自然互动为主旨的“花海空间”[4]。

作品以花海形象入手,透过粉嫩彩色的亚克力纤维穿梭于树木之间,展现一个以城市绿地为主体的迷宫形象,借用纤维材料的自身质感形成一种都市方寸之间生生不息的律动感。(图1)图1 蔡芷芬《花海迷宫》,材料:亚克力纤维(图片来源:台北东区当代艺术展)

现代纤维艺术是室内环境艺术的一部分,无论是整体的统一或集成到整体环境中,都有建筑、家具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建筑材料、形状和色彩的艺术氛围下,纤维艺术可以进一步创造一个空间环境中的自然。

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是非常广泛的,有极其丰富的艺术语言,它具有很强的适应各种建筑环境的能力。

由于纤维天然的亲和力,它具有其他公共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让人享有高度可视化的精神愉悦,体现了人性化的美[5]。

传统纤维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有不同的空间设计理念。

现代纤维艺术与现代建筑空间组合,以现代空间环境和城市人的标准为设计理念,展示一个新的艺术视野。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现代环境艺术、现代纤维艺术主题、表现形式、颜色等提出了新的需求,也给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新机遇[6]。

二、空间秩序的突破

西方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非常不同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建筑结构。

传统建筑墙体承重结构是沉重的石头,以支撑整个建筑物的重量需要,建筑的内部空间可以自由分割。

现代建筑则采用钢承重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墙壁可以不再承重,这使得空间分割变成自由空间的划分,空间和空间之间变得透明起来。

艺术家突破空间构成,尝试深化纤维材料的运用。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纤维艺术家希拉・席克斯为了展现粗犷与细腻的混合风格,创作了亚麻和丝绸组合系列作品(图2)。

亚麻和丝绸是两个不同质地的纤维材料,天然纤维材料必须包含和谐的因素,但两者在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两种材料的应用在系列作品中,必定会产生丰富的视觉和装饰效果。

这些作品如艺术家的设想,既富有诗意,又突出高贵,那些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绳线展现出安静的另类野性。

美国艺术家多娜・布雷夫曼为某公司制作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由多个染色纱线缠绕的圆棍精致地组合成每个单元,再将多个单元组合成交错的形态。

水平、垂直方向的直线使它给人安定的感觉,而曲线的起伏体现使它富于变化[7]。

三、空间艺术的传承

在20世纪初,包豪斯时代的理性主义引领着现代建筑风格的变化。

主要变化在于包豪斯对外墙的装饰性建筑否定。

他更关注如何设计合理的内部空间,认为外形是由内部结构决定的,内部结构由合理的空间决定的。

现代纤维艺术复杂的不规则几何造型、鲜艳的色彩都反映了织造技术的合理使用。

虽然在平面维度上创作,但艺术家对材料和结构的重要性认识已完全改变了传统纤维艺术。

这种转变,奠定了在物质和结构上建立现代纤维艺术的基础,以及在建筑中采用现代纤维艺术形式构建新的审美价值体系,生成现代建筑空间的基本语言[8]。图2 希拉・席克斯作品

在20世纪末,人们力求建设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并将设计和人类自然统一起来。

室内空间不仅仅在建筑物形式上体现价值,也在反映自我价值的要求;除了为人们提供物质功能的室内空间,也在提供精神方面的诉求。

中外现代纤维艺术的文化性差异比较 第3篇

一、中外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形式比较

20世纪上半叶以来,纤维艺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经历着由传统文化至现代文化的传承、交融和演化,呈现出文化互动的繁荣。

(1)国外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形式发展。现代纤维艺术的真正蓬勃兴起,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那时在欧美国家新文化运动正在兴起。在新文化运动中所产生的大量作品,成为传统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受到当时欧洲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东欧的纤维艺术家比西方更早地认识到纤维织物表达现代艺术的可能性,他们大力开拓材料的形态、色彩和各种表现技巧赋予纤维艺术的丰富的艺术语言。他们对纤维材料和技法的挑战性尝试突破了传统的局限,使纤维作品跨出了传统的染织范畴,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艺术。

进入二十世纪,艺术思潮分歧不已,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思潮下产生了对艺术新的阐释,提倡应用艺术新精神的设计运动接踵而来。

(2)国内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形式发展。而我国对现代纤维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开始于文革结束。在这一时期,中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织锦业,发展了许多新品种。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

文革时期,由于长期的文化禁锢,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显得那么的机械和乏味。人们还没有摆脱绘画设计的方法,对材质与形式的感召力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材质与内容、形式与肌理、艺术与技术还不能很好的表现和把握。

80年代,直到国外现代纤维艺术的传入,我国的现代纤维艺术才逐步发展起来。我国现代纤维艺术从时间、名称和艺术创作风格上,可分为“编织艺术——平面创作时期”、“软雕塑艺术——立体表现时期”、“装置艺术——空间塑造时期”。到90年代末,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认识有所改变,开始对系列配套产品的需要,注重对场景和空间环境的利用,这都使得现代纤维艺术开始转化为装置艺术。

二、文化对现代纤维艺术的价值影响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艺术的根基,任何国家的任何艺术,都有着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影子。

早期的欧洲,文化传播主要以宗教文化为主,艺术品以能体现宗教内容为最美。到了近代,随着文化运动的进行,人们的审美情趣由宗教故事转投到对现实生活的描绘,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内容也转向自然题材。

在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既有着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也有着高雅的文人文化,因此带来了艺术风格的不同,纤维艺术也是如此。由于受到“中庸”、“保守”的文化影响,人们的突破性较弱,以至于今天的纤维艺术创作还留有传统壁挂的风格和情调。

西方现代纤维艺术虽然只有50年的历史,但它改变了人们对毛、麻等天然纤维的传统认识和运用,并结合化学纤维、金属等人工材料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将更多不同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从现代纤维艺术形式看中外文化性的差异

从远古至今,纤维艺术就蕴涵着深沉的民族和民俗文化积淀,作为流传千古、且生生不息的文化艺术,其自身的文脉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从现代纤维艺术形式看国外文化发展。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揭开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序幕,现代纺织也由此开始。

在以往以平面为主的基础上,纤维艺术又出现了崭新的形式。编织艺术从平面形态转为立体,走向结构,走向空间,追求材料的质感、独特的工艺、肌理的表现……这就有了雕塑的意义。但与传统的雕塑不同,它还有编织物的软性和伸缩力,于是人们称它为“软雕塑”,“软雕塑”的产生成为现代编织艺术的显著特征。

(2)从现代纤维艺术形式看国内文化发展。随着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纤维染织工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中国,现代纤维艺术的传入是在1981年,美国女艺术家RUTH.KAO教授随行带领15位美国学习纤维艺术的学生来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留学。当时美国留学生的纤维艺术作品,无论是在纤维材料的选择上、作品表现形式上、还是设计构思上,对于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奇特的。它开启了我国艺术家、设计师的思路,使大家真正认识到,艺术作品可以运用任何材料进行创作。

浅析现代纤维艺术发展历程 第4篇

对于居住在石砌建筑中的欧洲中世纪人来说, 壁挂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许多教堂、城堡、军营以及其它各种建筑内部张挂大型壁挂, 不仅具有绘画性、装饰性、纪念性的审美价值, 而且还具有防潮保暖的使用功能。中世纪可以说是壁挂发展的鼎盛时期, 手工制品在当时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由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 以大量廉价的工业产品代替了精美的手工制品, 因而导致了传统手工业的日益萧条, 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的影响和发展, 传统手工艺再次复兴。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之一, 他本人非常热心于植物纹样的设计, 他所设计的图案通常采用植物的枝蔓和花卉作为创作题材, 枝条中有小鸟歌唱, 充满了浪漫的自然主义色彩, 摆脱了传道说教的宗教束缚和迎合贵族审美趣味的影响。因此, 这种趋向大众化的设计风格受到了大众广泛的欢迎, 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于是他在伦敦南部的默顿教堂创办了一家壁毯生产厂, 他所开创的以清新朴实的自然风格为主的壁挂开始流行起来。欧洲其他地区的编织工厂受到其影响, 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 这些为后来的织物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19年,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它的宗旨是探求工艺、建筑与绘画综合的一种艺术, 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在它的编织工厂, 抽象绘画大师保罗·克利曾担任造型设计课。因此, 包豪斯早期的织物深受其影响而倾向于抽象绘画的效果。1929年到1933年期间, 由哥塔·史托兹, 安妮·艾尔博斯与欧特·柏格三人负责编织教学。这时期的织物作品注重纤维材质与织物结构纹理本身所展现的肌理特征, 通过简洁的几何图案, 表达出工业时代倾向理性、冷静的风格, 体现出包豪斯的现代建筑造型了理念, 从而拓展了织物的新生命境界。

法国著名设计艺术家让·吕萨极力主张恢复、发展壁挂自身独特的编织语言, 把现代设计思想引入壁挂艺术的创作中, 并强调壁挂要与建筑环境相结合的理论。1962年, 在他的倡导下, “由瑞士洛桑政府、洛桑古代博物馆和法国文化部共同创建了瑞士洛桑‘国际古代和现代壁挂艺术中心’, 次年创办了第一个向世界公开展示的国际壁挂双年展。从此, 这个展览成为国际壁挂艺坛最著名、最想有权威性的展事。” (2) 每两年一届的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瞩目, 它对纤维艺术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从历届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的风貌可以看出, 纤维艺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在短短几十年间, 纤维艺术家们不但突破了传统染织工艺的局限, 而且在各种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 开始关注对综合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广泛借鉴了绘画、雕塑、陶瓷工艺、金属工艺, 甚至建筑领域的结构处理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手法, 在应用传统纤维材料的基础上, 开始挖掘其它材料的可塑性, 如木材、金属、塑料、化学纤维等, 从而使得纤维艺术的表现形态趋向多元化。纤维艺术逐渐从建筑壁面走向三度建筑空间, 从室内走向室外, 成为软雕塑艺术、纤维装置艺术、景观艺术……几乎其他艺术所能涉及到的方面, 纤维艺术都可以做到。这也意味着它不再只限于“工艺美术”的范畴, 而完全融入了当代艺术之中。

在中国, 由染织工艺而来的纤维艺术同样经历了漫长而精彩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古代, 染织工艺曾以其历史悠久, 技术先进, 品种丰富, 制作精美而享誉世界。从历代遗存下来的麻织、毛织、丝织和印染等精美绝伦的织物可以看出勤劳的华夏人民已经熟练掌握了多种材料与织造技术, 尤其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丝织品。近代的染织工艺在历代经验的积累上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但是由于近代工业的冲击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使得我国的传统染织工艺停滞不前。解放以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 使得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展开, 对西方纤维艺术概念的引进, 不但促进了中国传统染织工艺的发展, 而且也拓宽了其涵盖的范围, 使得既古老又年轻的纤维艺术在中国大地上开始生根发芽。自八十年代以来, 许多艺术家纷纷投身于纤维艺术领域, 在传统织造工艺的基础上, 他们开始寻找各类学科之间相互结合的可能性, 从而使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逐渐丰富起来。然而, 与国外相比, 由于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的差异, 以及观众欣赏角度的不同, 使得以壁挂为主的纤维艺术壁面形态成为了我国纤维艺术的一大特色。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功举办的五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可以看出, 具有民族特色并附有时代感的壁挂艺术仍是中国纤维艺术的主流, 并且随着城市建筑的不断兴起, 逐渐被应用到各种空间环境当中。

现代纤维艺术虽然是从传统染织演变而来, 却又是一门全新的艺术, 其根本的区别就在于, “纤维艺术”一词, 代表着一种革新与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理念。这种理念使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创作领域无限拓宽:从壁面到立体、空间, 从灯光到摄影、音响, 从具象到抽象, 从观念到装置, 从地面到悬垂, 从室内到室外。纤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呈现出崭新的审美面貌。从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览中, 如“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韩国青州国际工艺双年展, 立陶宛考那斯国际织物艺术展等可以看出, 各国艺术家在以积极的态度创作着富有民族特色的、能唤起人们不同情感的纤维艺术作品, 显示出纤维艺术独具的视觉与触觉相结合的审美魅力。

时代感对于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是极其重要的,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说的那样:“每一代人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人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 毫不违反那一代人的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人一同消逝的时候, 再下一代就会有他自己的美、新的美, 谁也不会有所抱怨……今天能有多少美的享受, 今天就有多少;明天是新的一天, 有新的要求, 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他们。”纤维艺术作为一种象征温暖、亲切的符号,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里, 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巨大潜力。

摘要:现代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 与人的生活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纤维艺术作为一种象征温暖、亲切的符号,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里, 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纤维艺术,现代,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乐成, 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画报出版社.

纤维艺术毕业论文 第5篇

关 键 词:纤维艺术 中国 发展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纤维艺术的取材

古往今来人们穿的、用的都是纺织纤维制成的,日久天长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都是纺织纤维的意象。其实不然,当代纤维艺术的取材远不止可纺织的纤维。

1.“纺织纤维”一般的要求

可纺性方面的要求,如纤维的长度、粗细、强度等;舒适方面的要求,如弹性、吸湿、透气、抗静电等。

2.“纺织纤维”的分类

①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出现了,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

②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其包括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类。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

3.现代纤维艺术取材的开放性

从古到今,任何艺术创作和视觉形象都离不开材料,在每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家总是努力地挖掘和探索一切可能的新型材料。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中国的艺术家们突破了传统材料的观念束缚,广泛探索,大胆开拓和试验,使得纤维艺术取材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如用兽毛织成、上面绣着五彩花纹的衣裳。春秋时期,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提花和绣花。中国还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蚕丝做纺织材料的国家。两汉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更加复杂的缂丝。由于缂丝工艺多为皇亲贵族的奢侈品,所以只追求工艺的精美绝伦而很少考虑人工成本。

宋代母子经缂法的运用使缂丝艺术品纹丝的均匀性胜过当时的工笔绘画作品。当时用缂丝技法临摹书画原作已经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缂丝采用的编织材料和欧洲壁毯不同,但通经断纬的编织技法却是相通的。清代缂丝的中心转移到了苏州一带,这时使用的彩色纬线已有六千多种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一批青年艺术家揭竿而起,切入纤维艺术语言的探索,塑造了一些纤维感较强的艺术形象。”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习欧洲高比林的编织技法,在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独立的纤维艺术创作。一批采用高比林编织技法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山高水长》《秋水长天》等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三、展望中国的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

纤维艺术的手工编织的特性使得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独具民族文化的特性。只有当一门技艺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葆青春,常开不败。

1.国际纤维艺术的交流

“从洛桑到北京”纤维艺术双年展,聚集了中国、美国、日本、格鲁吉亚等16个国家二百多位纤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大都市上海集中展示,为世界范围内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纤维艺术提供了展示空间和研讨殿堂。这本身就是一件促进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展现中国纤维艺术文化的大事件。

第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12所高校纤维艺术家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标志着中国纤维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引领着世界纤维艺术的潮流,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成为世界纤维艺术的热点地区,纤维艺术也因为有了中国大舞台而焕发了蓬勃生机。

2.中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开展

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纷纷获奖。林乐成教授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他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是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和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

中国的纤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加快速地发展着。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着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4.1.

现代纤维艺术论文 第6篇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纤维材料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系,首先从纤维材料种类与性能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然后对纤维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探索纤维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创作性应用。

【关键词】纤维艺术;室内装饰;绿色装饰装修材料;可持续发展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1-14-587

1. 引言

随着建筑设计科学的深入发展及人文思想的进步,社会大众更多的是关注生活空间能够使人产生心理认同感、归属感,能营造出丰富多样生活氛围的环境场所。面对过于冷漠和坚硬的建筑外壳,人们更加向往重归自然的深层感情交融,希望沿着心灵的轨迹去思考体味返璞归真的人文关怀。而纤维材料恰恰与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源于纤维材料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历史意识,而现代室内空间环境中的纤维艺术更是重塑了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环境。

纤维材料不仅具有覆盖物体、保温、遮挡部分光线、围合一个空间等功能,还是室内装饰风格化、艺术化的反映,甚至可以成为“健康、环保、安全”的绿色家居装饰材料。因而纤维艺术是材料的艺术,以充满自然气息的软性材料和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成为连贯室内空间与人的情感纽带,从而,纤维艺术已经成为现代室内空间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纤维材料种类、性能与制作工艺

人们对纤维材料的运用,首先是从实用需求出发的,将材料与加工工艺有机集合起来实现某种功能。

2.1纤维材料的原料种类。

纤维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生态)人造纤维。

2.1.1植物纤维。植物纤维大多是野生植物和农作物。按植物用途可分为四类:野生植物纤维,如龙须草、黄交藤等;经济作物纤维,如棉花、棉秆、麻秆等;粮食作物纤维,如稻麦草、高粱秆等;油料作物纤维,如花生壳、葵花壳、油菜籽壳等。

2.1.2动物纤维。动物纤维主要是动物的皮毛纤维,如羊毛纤维、兔毛纤维等。

2.1.3(生态)人造纤维。本文在这里不对化学纤维展开研究,而立足于纤维材料的生态化研究。我国开发非木材植物原料生产人造纤维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蔗渣纤维利用最早,竹纤维发展最快,应用也最广泛。到目前为止,生态人造纤维制造业具有很大的潜力。

2.2纤维材料的性能。

纤维材料是具有保暖、柔软、凉爽、结实耐用、造型快捷、可塑性强等特殊性能的物质。利用纤维材料特殊性能作为基础建材进行利用,使之具有净化和治理环境的环保功能或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功能,以及运用纤维材料本身肌理多姿多彩与强烈的材料表现艺术性赋予家居装饰功能。

2.3纤维材料的制作工艺。

纤维材料的加工技巧成为表现纤维艺术魅力的桥梁。人们对纤维材料的已有的认识和传统的加工技法是采用编织技法(纺织、编织、编结、缠绕、环结等),再加以染、绘、缝缀、刺绣、粘贴、缝缀、撕裂、叠压等技巧以染、喷、印等手法及新奇的构思等。现代纤维艺术是艺术理念的革新,不仅仅局限于纤维纺织、印染面料。设计师利用这些与人类最具亲和力的纤维材料,加工成居室中的纺织用品(窗帘、床罩、床幔帏帐、家具覆盖织物以及织物陈设等),突破传统模式创作出千姿百态的、富有现代意识的纤维艺术形式。

3. 纤维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用于家居装饰的基础材料不外乎木材、瓷砖、铝材、塑料、玻璃、涂料、墙纸、水泥、纤维等。其中,木材就是典型的可再生循环性绿色材料,它在远古就被用来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直到今天,木材和木质类材料仍然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木材的天然性、可再生性、循环利用性以及与人类的亲和性是其他材料都无法替代的,它与人类是一种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关系。但是人们一度滥伐滥用而不重视种植和珍惜,导致木材资源的紧张,一些珍贵木材甚至匮乏。因此,当务之急开发非木材植物原料制造纤维板,作为绿色的生态化的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具有广阔的前景。

20世纪初国外已开始利用非木材植物原料制造人造板,我国开发非木材植物原料生产人造板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仅利用蔗渣与棉麻茎杆生产人造板的厂家或车间已有60余家,年生产能力已达30万平方米以上。在非木材植物人造板的发展中,以蔗渣利用最早,以竹材人造板发展最快。此外,棉杆在我国具有广泛的资源,是人造板工业具有很大潜力的原料之一。

发展非木材植物人造板的生产,国内外已积累一定的经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新的原料也在不断地被挖掘,纤维材料的开发与利用仍有很大空间。实践证明,现代纤维材料更多地关注室内装饰生态化观念的表达,而且在在保持资源平衡、能源平衡和环境平衡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如果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该类材料,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4. 纤维艺术的运用

(1)纤维艺术既创造物质形态,又表达精神内涵,它的范畴及其宽泛,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壁毯)、现代样式的立体织物(软雕塑)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用各种纤维材料表达观念的装置艺术作品均可列入其中,室内的床上用品、窗帘、地毯、布艺沙发、墙布、壁挂等,不仅属于纤维材料的范畴,也属室内软装饰材料。它们均在视觉与触觉、形势与内容等方面不断地给观者以全新的审美体验。

(2)笔者认为非木材植物纤维材料可成为绿色装饰装修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纤维材料对烘托室内气氛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具有覆盖物体、保温、遮挡部分光线、围合一个空间等功能,还是空间中的一款造型、一种肌理、一个色块,甚至是室内装饰风格化反映,更解决了传统的室内装饰材料生态节能问题,健康的纤维材料将在室内装饰设计中有大发展。

(3)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都更加关注具有自然而独特表现优势的纤维艺术,从而使纤维艺术转向更为广阔的大众生存空间。此外,纤维艺术品与室内空间环境风格的和谐,营造了室内建筑艺术空间,使纤维艺术在环境设计中占有主导地位。而纤维艺术品的亲和力和起伏流畅的肌理,也广泛地改观了室内建筑空间的环境。相反,在建筑空间中,纤维艺术具有空间导向性功能。它能引导人们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使各空间层次与环境之间、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交流。

5. 结语

调研已有的对纤维的认识作基础,展望近些年在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内呈现纤维材料应用快速发展态势,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笔者认为将艺术创作与室内装饰紧密结合起来,现代纤维艺术理念的出现有各种深层的意义。展望21世纪室内装饰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传统的室内装饰材料受到生态节能的挑战,而今传统的室内装饰材料生态节能问题期待解决。人们渴望生活环境的舒适与改变环境的便捷,健康的纤维材料将有较大发展,最终促进现代纤维艺术理念的产生。本文正是探索纤维材料在室内装饰中的创造性应用,期望得出一些研究成果,为现代纤维艺术和室内装饰生态化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立承,王春燕.纤维艺术与生活.北京:中国装饰杂志社,2007.12

[2]向仕龙,李赐生,张秋梅.装饰材料的环境设计与应用.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现代纤维艺术的肌理表现 第7篇

现代纤维艺术是相对于传统纤维艺术而言的形态与概念。“现代”既是一种时间的概念, 我们的过去是古代人的“现代”, 我们的”现代”也终将成为后人的过去。“现代”也是在现代社会经济、生产条件、环境氛围、生活方式、时尚、文化等条件下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理念变化。因此, 现代纤维艺术是传统纤维艺术的现代形态。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形式, 虽然与传统意识形态中的纺织、编织手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 却又有了脱胎换骨的全新面貌。历史上对现代纤维艺术曾有过如“纺织艺术”、“编织艺术”、“织棉艺术”、“纤维绘画”、“染色艺术”等等很多出现过对这门艺术的称谓都涉及到“编”、“纺”、“织”等纤维艺术独有的制作技巧。可以说除了纤维艺术以外, 没有其它的艺术形式以编织为主要表现手段。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现代纤维艺术品也并不是全部采用编或织的手段来完成, 很多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仅采用排列、粘贴、悬挂等手法或以装置艺术的形式直接展现纤维材料的自然状态。他们以金属片、纸条等为材料表现编织艺术家们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编织表现手法, 他们所感兴趣的是充分地展现“纤维”这种材料独有的肌理美感和深层内涵。

纤维材料是这门艺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和界定的依据, 也是其主要的表现载体和内涵所在,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 只要是以纤维或类似的线状物质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作品就应该属于纤维艺术的范畴。不同的材料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肌理变化, 在纤维作品中各种因素的关系是互为依存、互为显现、互为表里的。但无论从艺术家创作的角度, 还是从纤维艺术品种类的特征来看, 材料是纤维艺术创作中最基本的要素。而它所表现的肌理感是纤维艺术的生命, 是纤维艺术的第一语言。

纤维艺术的肌理表现或称外观表现是一种具有新颖而独特视觉效果的美的形式, 也是构成现代纤维艺术的重要内容和有利于其它艺术种类的特殊标志。纤维艺术的肌理美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质地, 另一个是织造工艺。就整体而言, 肌理所体现的是质地之美, 每一种纤维材料质地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并对视觉形象和情感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如羊毛纤维, 蚕丝纤维, 麻纤维, 粘胶纤维, 腈纶。

纤维材料有其特性, 编与织的技术更具特殊的表现功能, 二者合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语言——肌理。肌理对于纤维艺术本身而言即在于通过材料表面的配置及组织结构的变化而使人们得到各尽其趣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 在现代纤维艺术设计中常常运用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肌理效果的色彩, 造型, 不禁使作品形成了视觉上的张力和触觉上的吸引里, 而且给人一种或明朗的、肯定的、强烈的、清晰的印象;或是内在的、含蓄的、隐晦的、朦胧的感觉。在用材料思考和通过编织技术组合材料的过程中, 我们还发现, 同样的造型、色彩和同一种材料, 用不同的手法表现, 感觉也会随之变化, 所以说纤维艺术的织造工艺是构成肌理美表现的又一重要方面。可以强化材料的质地美, 从而使纤维艺术的肌理千姿百态, 耐人寻味。在现代纤维艺术制作工艺中, 最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蔟绒法, 栽绒法, 刺绣法、针刺法、缠绕法、编结法等等。以上的几种激发仅是现代纤维艺术制作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倘若我们在创作中能够熟练驽驾和运用每一种工艺, 并能够将这些技法根据构思和需要予以自由组合, 我们就可使纤维艺术的肌理表现丰富多彩, 变化莫测, 并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赋予材料新的生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要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在津津乐道高楼大厦的雄伟壮观之后, 又渐渐地会感到了这些庞然大物所发出的冰冷和轻蔑的目光。这不是一种廉价的怀旧感, 而是现代都市文明给人们带来的一种失重感。人们长期生活。

参考文献

现代纤维艺术软材料形态美的研究 第8篇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 根本性的变革了传统纤维制作的形式与理念的现代纤维艺术, 作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在当前已逐渐为人所熟知。近几十年来, 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近六年来就申请策划和连续举办了五届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展, 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家的广泛参与。国内的各大专院校也纷纷成立了纤维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纤维艺术设计人材。纤维艺术以其广阔的艺术领域、丰富的语言个性和新颖多姿的形式结构吸引了众多的创作者投身其中, 引起了艺术界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进入21世纪, 材料、行为和影像并称为当今艺术三大前沿,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研究“软材料”艺术的主导学科, 占据着当代艺术领域的一席重要位置, 成为今后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纤维艺术是材料的艺术, 无论从艺术家创作的角度, 还是从纤维艺术作品特性的高度来看, 纤维所特有的软性材料是它与其他艺术门类分界的一个首要依据。因此, 材料是纤维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要素。材料是一种艺术表现的肌理载体, 是一种可以随意嫁接、转换、嬗变、演绎的特殊文化形式。在一个知识共同体中, 艺术家能够找到“他为赋予各种意识形态的表达以统一形式而需要的一切材料”, 并“让这些不能自主运动的材料开口说话”。恰如其分地运用材料, 充分表现材料的内在潜力和外部形态, 是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理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定的条件下, 对材料进行选择、用材料进行构思、以材料去表现, 已成为纤维艺术创作特有的规律。下面, 就从现代纤维艺术一些最基础的创作材料入手, 探索艺术作品形态变迁之间的联系以及形态变换之中蕴含的美的体验。

1线绳唤醒的神奇象征

线绳是由动物纤维搓捻合股而成, 它的构成是一种向内绞扭动作, 而外观呈现一种向外的旋转动势。双股或多股交扭弯曲, 旋转的空间爆发出向上冲出的动势, 如同不可见的生命元素DNA的体现, 掩饰不住一股纯粹的生命力, 如同森林中植物的藤蔓根系的交缠与延展。

这种二元交汇的旋转变化, 如同阴阳交替循环, 昼夜流转, 生死轮回, 亦即自然万物存在的法则——在大自然中, 即使最弱小的纤维组织之力量, 当以智慧将它们捻搓合股时, 也会产生不容忽视的整体力量。而“绳”的构成所诉说的“部分”与“整体”的微妙关系, 正如地球上的万物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是一种无法分割的整体, 一切生命现象便在这种无止尽的动态中发生, 并寻得平衡。扭转而成的线绳象征着生命的原型, 也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 唯有生生不息才得以延绵不断。

线绳作为软材料纤维中最基础的形态, 这样一种象征的符号语言已经被很多艺术家所发掘利用, 如图1的景观雕塑 (八木真理代[日]《地球之绳广场》) 。材料本身所具备的特性与内在符号含义赋予作品更多的自然与生命的象征意义。

2发掘布面中蕴藏的情趣

布面的视觉效果是由线绳的编织技法产生的, 经过搓捻的线, 织成无数具有小孔的柔软的面, 从中孕育着流动的空气。它没有普通材料的硬度, 表面撑开来呈波纹状, 变得柔软、典雅、丰富, 象一片宁静的海景, 引人冥思与遐想, 如图2所示。如果抽取布中的一根线, 布本身的组织结构会被破坏, 表面发生变化, 形成凸凹起伏的褶皱。但如果将之绷在空框上, 布的表面随即变得平整、光滑, 富有弹性,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及抽象的深度与厚度, 唤起人们来自于灵魂深处、原始本能的创作欲望, 难怪会成为油画家们纵情泼墨的好去处。

单纯柔软的布面, 带着线绳纤维自然的气息而呈现出动植物萎黄的深深浅浅的本色样貌, 不管洗涤多少次都会呈现一种难以言表的色泽, 触摸会给人娇嫩生涩的质感。这样的材料柔软而又有韧性, 平整又不失肌理, 采用各种手段整理成的形态, 铺陈出清风流云的款款乐音, 成就艺术表达中美妙的形式语言。织物在充分体现其材料特性的同时, 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时代的特征、地域文化的特色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变更的信息, 是另一种可阅读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视觉文献。这种织物作为文化与经济交汇的综合体, 融合了工艺与文化现象的状况, 可以作为时代的记忆与信息的启示来解读。

除了有着天然朴素、不可被任何材料所取代的形式语义之外, 布面还因为吸收反射光线, 以及被光穿透, 成为传递光与色的最佳载体。布面柔软会运动, 因为垂吊的方式产生优美的曲线, 在风中微微舞动, 产生轻快、飘渺的感觉, 这与在一个平面材料上或空间实体中创造的光与色有着本质的不同。有色的染料会浸入布中, 为布吸收, 随着时间的变迁反映各种色泽, 真实的是一种表现力强大、具有生命力的材料。当今, 在多以硬质材料建构的冰冷的现代建筑空间里, 柔软的面性材料正创造着更为古老神秘, 极具亲和力及人情味的艺术氛围。

3编织触发的空与实

线绳纤维也可以通过编织直接形成各种的空间形态, 编织结构在肌理的层层叠叠变化中铸造成空间中的雕塑, 见图3 (珍·索尔[美]《编织篮子》) 。纤维材料往往隐没在作品更具直观和震撼力的整体形态结构中, 它们特有的装饰和实用功能, 能在人心理感应的作用下, 与整体的环境空间共同升华成丰富而又统一的空间表现性。编织结构中的“实与空”不仅仅表现在材料所围合所形成的大的空间构成形态 (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外部形态是指单纯的空间形态, 是形态的外部轮廓;内部形态是整体形态中各组成部分的形态, 即结构形态) , 还体现于纤维与纤维之间, 空隙与空隙之间形成的局部的小的肌理构成形态。特别是使形态变得灵动的空的部分——编织形成的无数的孔洞, 这些孔洞孕育出流动的气韵, 它们在各种环境和物体的空间结构中, 借助体、面、线多种组合穿插, 构成了围与透、聚与散、动与静的虚实空间与视觉空间, 产生具有结构强调的实在感与空间序列的运动感。序列的主次高潮, 能使各空间层次与环境之间相互交流, 在有序之中体现丰富多变的无序性。这富有肌理质感、真实的外在抽象赋予作品更具生命力的创造空间。

将纤维放大来看, 它既是一种立体的形态, 将之搓捻成股, 编成篮或织成布面状再做成造型, 又恢复呈立体状态, “软材料”——纤维的本身即是一种可不断循环幻化的艺术语言形式。这种柔软的形态可以成就多种艺术造型, 极富美感和情感表达能力。当代的现代纤维艺术, 形式更加丰富多姿, 思想更加隐寓深邃, 更多的体现了现代人的主体创造意识和整体的环境意识, 更好的体现了纤维材料本身的创造给纤维艺术所带来的独特美感价值。它不仅以它神秘多姿和丰富多彩的语言个性, 创造了与绘画效果完全不同的造型、色彩和质感, 而且还创造出与雕塑相异的空间、体块形式和触感, 给我们的生存空间展现了一个崭新的视觉性、触觉性的艺术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林乐成, 尼跃红.当代国际纤维艺术——“从洛桑到北京”第三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上海展年) 作品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诸葛雨阳, 邬烈炎.现代纤维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3]田青, 贾京生.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作品及论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张力——现代纤维艺术发展的多样性 第9篇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多元化,情感

纤维艺术, 作为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装饰物, 始终伴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成为人类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审美对象和设计主题之一——从原始社会时期出于生存需要的生活用品, 到美化环境的艺术装饰, 到现代以空间为媒介的小型装置;从遮盖保暖的实用功能, 到阶级社会的财富象征, 到一种反映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文化载体——纤维艺术的工艺、形式、功能、内涵不断地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日趋丰富。

于是, 现代纤维艺术这种艺术形式迅速蔓延, 在继承了传统纤维艺术的工艺技术基础上, 又受到了如:构成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 通过借鉴平面、建筑、产品等领域的设计理念和漆艺、木艺、锻金艺术等门类的工艺技巧, 使其无论从外观、材料、工艺、呈现形式上都发展出多元化的倾向, 大大地拓展了其原本单纯依附于室内环境装饰的单一功能, 而成为了一种多元自由的艺术表达手段和载体。

一、在形式理念上

在传统的纤维艺术中, 人们主要关注的是纤维织物的装饰功能。在20世纪之前的很长的时期内, 纤维艺术主要以壁挂、地毯等装饰织物的的形式呈现, 那时的壁挂、地毯大多数出自于画家和工匠之手, 他们对于精巧工艺和完美视觉的追求, 使得这种纤维织物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被看做是一种和绘画、雕塑类似的艺术形式, 并被作为了一种财富的象征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

[图1]《路易十四加冕仪式》现藏巴黎戈贝兰博物馆, 属于巴洛克时期流行的织锦壁毯。

[图2]第四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任光辉作品《水墨光阴》。

而在现代纤维艺术中, 绘画性审美的追求和财富的彰显功能不再成为重点, 目前, 纤维艺术的发展方向就其表达形式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最为活跃:

一是作为一种对现代艺术的理解和表现形式, 成为艺术家的自我个性宣扬和思想精神表达的媒介载体。尤其是自上世纪初以来, 毕加索、让·吕尔萨等许多艺术大师纷纷参与到纤维艺术的创作中, 试图将纤维作为一种试验项目, 使其成为艺术和文化的表现媒介, 这对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 甚至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他们将审美情趣置于关注的重点, 充分的发挥了纤维作品的材料特性, 并在制作工艺上进行的大胆的尝试, 丰富了纤维作品的展示形式和展示场所, 甚至故意夸张了纤维作品的主导地位, 将其视作和大型雕塑、空间建筑一样具有独立意义的艺术作品来传递和沟通人类的情感信息。

二是作为一种建筑空间的装饰或组成部分, 用以沟通建筑与人的关系, 并创造和优化空间的意识美感, 为其增加视觉亮点和精神重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诞生于工业化时代的现代主义风格在建筑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对功能主义的教条追求使得个性和情感逐渐迷失在冷峻坚硬的材料构造中, 人们迫切需要能有一种物质媒介来来调和建筑与人之间的情感, 而这种需求就为现代纤维艺术介入建筑空间提供了发展契机。

正如袁运甫先生在《悟艺集》中说到的“在现代建筑构成的环境艺术总体设计中, 柔和的纤维材料本身与各种摩登建筑材料, 多元空间关系、人际心理反应等方面, 具有一种易于令人感到亲切、温暖和共谐的美感, 它与冰冷的大理石、透明的玻璃、发光的金属、坚硬的陶瓷等,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对比和协调全局的艺术诱惑力1。”

二、在材料使用上

现代纤维艺术与传统纤维织物相比的重要突破还在于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上。

传统的纤维织物主要以棉、毛、丝、麻等天然材料和金银铜丝等贵金属为主, 这主要是由纤维织物的社会功能决定的——人们追求纤维织物的装饰功能, 并希望由此彰显自身的财富地位。

而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十分宽泛, 人们利用传统材料的同时, 还更多地加入了对材料自身气质和肌理语言的关注, 这种观念的转变, 使现代纤维艺术对于材料的选择拓宽到了前所未有过的范围——树脂、橡胶、电线、金属丝、玻璃纤维, 甚至光导纤维、光感材料、聚脂纤维等都被运用到作品的表现中, 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 也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木头的朴实亲切、玻璃的清新通透、铜铁的机械冷峻、皮毛的柔软温暖、陶片的沧桑质朴……当这些材质转化为纤维艺术作品时, 它便有了新的升华。如今, 在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中, 无论是传统形式的装饰作品或是充满前卫观念的装置作品, 艺术家们往往都把材料作为首要考虑的创作元素之一, 将材料的肌理特性和视觉内涵融入到作品中, 通过深层次的挖掘这些材料的外延意义, 使得作品的审美含义更加深刻。

三、在工艺技术上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在制作的工艺技术上, 不再局限于传统纤维织物工艺的“编织、扎缝、环结、捆绑、缠绕、缝缀”等手法, 而是根据创作者的个性风格和创作主题的不同, 结合陶艺、漆艺、玻璃工艺、木艺、锻金艺术等门类的工艺技巧, 通过充分地开发各种材料的可塑性, 以此拓展现代其艺术表现空间。

如:纸张通过浸泡、搅拌成纸浆, 可以塑造各种结构形态;金属可以通过錾花、焊接, 挤压、锻打、扭曲、切割等工艺, 呈现出不同的视觉肌理;玻璃中的热熔、漆艺中的磨显、布艺的镂空、缝缀、编织、褶皱肌理……一切我们能够想到的材料和工艺技术都可能被纳入到纤维艺术的创作当中, 用以拓展作品的视觉语言。尤其是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声、光、电等高科技含量的工艺技术手段的大胆介入, 更是使得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领域空前开阔, 进而引发人们对视觉、触觉, 甚至听觉等全方面的新奇感受。

[图3]第五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艺术展中赵红华作品《回旋曲》, 作品由经手工卷曲而成的麦秆组成。

[图4]日本艺术家熊井恭子 (Kyoko Kumai) 作品, 作品由大量经技术处理的不锈钢纤维组成。

结语

当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带来了现代纤维艺术领域的发展, 艺术家们通过对其功能形态、材料工艺的探索、尝试和拓展, 不断地丰富着现代纤维艺术的多元化内涵, 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新材料技术和思维观念的不断涌现, 也为纤维艺术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发展动力, 使其成为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情感和思想感受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怡庄:《纤维艺术史》[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袁运甫:《悟艺集》[M],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

[3]金旭明:《纤维·材料·艺术装饰》[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4]金旭明:《陆众志.建筑空间与纤维艺术装饰》[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5]冀蜀晋:《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的和谐之美》[D],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论现代纤维艺术与环境空间的关联 第10篇

纤维艺术之于建筑空间历史悠久。吕尔萨先生也曾积极提倡重振壁挂艺术、组建编织语言,并提出纤维艺术与空间环境相结合的观点 , 且曾试图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展现出来。现代纤维艺术作为媒介参与在现代建筑空间的装饰艺术中,反映了对空间内涵的理解和追求的非常规表现。飞速发展的现代建筑,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繁荣。通过不断变化的独特的艺术语言,现代纤维艺术逐渐与现代建筑空间环境融为一体,使观众所处的环境融入于欣赏的过程中。[3]

一、空间媒介的载体与传播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与空间环境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艺术效果和精神意义在依托周围环境的前提下才能较为生动地表现出来。空间秩序的限制和纤维材料的多样化,共同推动着现代纤维艺术语言的复杂和多样的表现形式。现代纤维艺术的空间,不仅丰富着建筑空间而且也提升空间环境的艺术风格,为现代城市建筑空间增添了文化色彩。

由于传播的需要,现代纤维艺术已经从小空间展示走向巨大的户外场景,加上一些作品的主题、创作内容的需要,也需要利用更大的空间进行展示。随着现代纤维艺术创作“和谐”、“自然”、“环保”的主题进一步丰富,展示场地安排在室外更合适。现代纤维艺术从室内到室外,成为纤维装置艺术,为当代城市规划、建设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多样性,给现代纤维艺术语言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会。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纤维艺术在墙壁或室内空间环境中,成为现代纤维艺术环境的一部分。当作品被放在整体的环境构成中,其所扮演的环境角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有助于烘托艺术作品,提高观众的审美感受。根据纤维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考虑将展会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观赏。大部分作品几乎总是展示在展厅或工作室之类的室内环境或其他封闭半封闭环境中。然而,随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语言表达的多元化,许多作品从室内走向室外,有助于向公众开放。

在台北东区敦化南路的林荫中,穿越繁华的街区,透过树木的间隔让城市有了绿洲般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成为城市呼吸的窗口。艺术家蔡芷芬利用这块城市绿地创造了一个以自然互动为主旨的“花海空间”[4]。作品以花海形象入手,透过粉嫩彩色的亚克力纤维穿梭于树木之间,展现一个以城市绿地为主体的迷宫形象,借用纤维材料的自身质感形成一种都市方寸之间生生不息的律动感。(图1)

图 1蔡芷芬《花海迷宫》,材料:亚克力纤维(图片来源:台北东区当代艺术展)

现代纤维艺术是室内环境艺术的一部分,无论是整体的统一或集成到整体环境中,都有建筑、家具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建筑材料、形状和色彩的艺术氛围下,纤维艺术可以进一步创造一个空间环境中的自然。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是非常广泛的,有极其丰富的艺术语言,它具有很强的适应各种建筑环境的能力。由于纤维天然的亲和力,它具有其他公共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让人享有高度可视化的精神愉悦,体现了人性化的美[5]。传统纤维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有不同的空间设计理念。现代纤维艺术与现代建筑空间组合,以现代空间环境和城市人的标准为设计理念,展示一个新的艺术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现代环境艺术、现代纤维艺术主题、表现形式、颜色等提出了新的需求,也给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新机遇[6]。

二、空间秩序的突破

西方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非常不同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建筑结构。传统建筑墙体承重结构是沉重的石头,以支撑整个建筑物的重量需要,建筑的内部空间可以自由分割。现代建筑则采用钢承重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墙壁可以不再承重,这使得空间分割变成自由空间的划分,空间和空间之间变得透明起来。艺术家突破空间构成,尝试深化纤维材料的运用。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纤维艺术家希拉·席克斯为了展现粗犷与细腻的混合风格,创作了亚麻和丝绸组合系列作品(图2)。亚麻和丝绸是两个不同质地的纤维材料,天然纤维材料必须包含和谐的因素,但两者在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种材料的应用在系列作品中,必定会产生丰富的视觉和装饰效果。这些作品如艺术家的设想,既富有诗意,又突出高贵,那些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绳线展现出安静的另类野性。

美国艺术家多娜·布雷夫曼为某公司制作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由多个染色纱线缠绕的圆棍精致地组合成每个单元,再将多个单元组合成交错的形态。水平、垂直方向的直线使它给人安定的感觉,而曲线的起伏体现使它富于变化[7]。

三、空间艺术的传承

在20世纪初,包豪斯时代的理性主义引领着现代建筑风格的变化。主要变化在于包豪斯对外墙的装饰性建筑否定。他更关注如何设计合理的内部空间,认为外形是由内部结构决定的,内部结构由合理的空间决定的。现代纤维艺术复杂的不规则几何造型、鲜艳的色彩都反映了织造技术的合理使用。虽然在平面维度上创作,但艺术家对材料和结构的重要性认识已完全改变了传统纤维艺术。这种转变,奠定了在物质和结构上建立现代纤维艺术的基础,以及在建筑中采用现代纤维艺术形式构建新的审美价值体系,生成现代建筑空间的基本语言[8]。

图 2希拉·席克斯作品(图片来源:metropolismag 网)

在20世纪末,人们力求建设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并将设计和人类自然统一起来。室内空间不仅仅在建筑物形式上体现价值,也在反映自我价值的要求;除了为人们提供物质功能的室内空间,也在提供精神方面的诉求。包豪斯功能至上的设计原则触发了现代纤维艺术从对视觉的关注到对空间环境的关注,影响了西方现代建筑空间的视觉效果,引发了建筑的又一个设计革命。纤维艺术之间的语言和现代建筑空间变得越来越密切[9]。通常情况下,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以装饰墙面建筑空间为主要目的,同时利用纤维材料的质感,使得现代纤维艺术作品起到御寒、保暖、防潮、降低噪音及其他功能的效果。近年来,现代纤维艺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在欧洲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占重要地位,我国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纤维艺术产品作为空间艺术的装饰。它的新颖、自然和温馨的装饰特点,反映了主人的文化品味和典雅风格。艺术家们开始认识到,无论是壁毯、地毯或立体化表达的现代纤维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势必对建筑空间环境有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深厚的艺术语言表现影响着建筑空间环境[10]。现代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特点。

亚洲纤维艺术.新井淳一展 第11篇

第七届亚洲纤维艺术作品展·新井淳一的布——五十年的轨迹4月7日存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幕,展出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一度尼西亚等多个亚洲国家的1n0多件作品。参展艺术家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对自然与和谐的赞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抽象意识的描写,他们存制作过程中均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展览由清华大学主办,我会教育委员总干事侯新宇受邀出席,《色彩中国》杂志作为专业煤体对此次获得进行了报道。

4月7日下午,新井淳一,日本纤维染织界的“渡边淳一”,在自己的作品展厅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年近八十的新井此次身体欠佳,坐在轮椅上的他仍娓娓道来自己与设计的缘分。他对中国设计师说,不要做大家一样的东西,哪怕只做一件,一定要做到最好。他也谈到了创作的心得,他说创作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看大量好作品;第二步:和能够做出作品的人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第三步才是自己尝试创作。有人间到了流行服装的问题,他说,几乎不关注流行,他拿起自己的西装,从1945年一直穿到今天来北京。他又邀请自己的夫人为大家展示,他在二十五年为她设计的服装,直到今天一样非常别致。他还提到hand-made作品。他认为手工生产出的美与机器生产出的美是可以并存的,但是现在的织物总是无法像过去的手工织物一样,给人无限的感动。

我会教育委员会部分委员,来自清华美院染服系田青教授、清华美院染服系的李薇教授和来自西安美院的张莉教授也参加了此次作品展。她们的作品还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另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拼布艺术品,来自哈尔滨的拼布专家媛善女士号召专家重视拼布艺术。希望成立相关的组织令拼布艺术的美传播更远。

地域文化资源对现代纤维艺术的作用 第12篇

一、浅析现代纤维艺术

现代纤维艺术作为现代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指的是以天然的动物、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纤维为材料,运用编织、环结、缠绕、缝缀、拼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或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现代纤维艺术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及多元性的艺术作品,它与我们的高品质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纤维艺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为人们展现出视觉上及触觉上的美。

二、现有作品中地域文化资源的使用

最早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纤维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家是朱伟和施惠,他们两人一起合作构建的《寿》,是以龟甲为原型,上面的甲骨文清晰可见。在现代纤维艺术上应用地域文化资源的作品还有一些,这些艺术家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在传统技术上及材料上实现自我突破,使作品具有震撼心灵的张力。(二)创新了传统的美术风格,使作品在审美方面更具有现代意义。(三)将地域文化资源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反映了不同地域及不同文化背景中艺术家对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及理解。通过作品可以使我们看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构建出现代不同的文化理念及形态。[1]

三、地域文化资源对纤维艺术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作为艺术创作资源,地域文化是凝聚了先人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及品质,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热爱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应该一边本着与时俱进的创作态度寻求创新之路,一边思索如何将广博的地域文化合理地应用到现代纤维艺术创作中去。现代纤维艺术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在传统编织技艺中,中国是当之无愧的鼻祖。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因为在刺绣技巧、使用原料、表现题材、造型特点等方面有着各自显著特点,自成一体,流传至今。作为地域文化资源,无论是东北地域的萨满文化,关东文化,还是西北地域的黄河文化、太行文化、抑或是其他地域的中原文化、岭南文化、齐鲁文化及吴越文化;无论是南方的亭台楼阁,还是北方的大漠草原,抑或是少数民族的风俗都可以是纤维艺术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各地域文化资源均具有较高的受众意识,将其合理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不仅能够充分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及美学内涵,还能通过受众特性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地域文化资源的存在,使地域文化资源能够继续传承下去。[2]

四、结束语

从古至今,任何一种能够持续发展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根基,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如何将纤维艺术作品烙印上中国地域特色的印迹,是每一个从事纤维艺术创作的艺术家都值得思考与践行的问题。受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资源,这也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将其运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新出全新的设计理念,必然有助于地域文化向更广泛的领域传承及发展,必然会赋予现代纤维艺术更加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汪帆.苏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运用的意义[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10):237-237.

上一篇:民办高职教师下一篇:能力培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