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要求范文

2024-07-03

素养要求范文(精选11篇)

素养要求 第1篇

关键词:记者,职业素养,要求

现阶段我国经济文化正在快速发展,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于精神物质的追求也在逐步提高, 同时接收的信息传播途径更为多样化, 新闻记者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一见证者和发布者, 是能否及时准确传达信息的核心部分, 这就需要记者在进行采访、采集和收集新闻信息时, 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 才能把新闻的特征完整的体现在观众面前。在当前信息大爆发时期, 只有不断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才能有效推动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要求

1.1 心存信念

信念和理想是一个人得以保持持久精神的核心动力, 人一旦失去, 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的前提, 就是必须心存坚定的信念和理想, 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点, 也是做好工作的准则。对于信念的坚定, 需要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 通过理论学习, 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 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践行者。在面对变化多端、纵横交错的形势时, 作为新闻记者, 更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保持清醒的判断来履行新闻记者的职责, 完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1.2 树立社会责任感

新闻记者在对于新闻事件报道时, 首先需要考虑事件的各个对象, 明确报道方向。在实际报道中, 对于报道对象的方向不清, 就是出现各种差异, 如果选择的对象有所失误, 报道就会出现偏差, 就很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虽然会得到小部分人的认可, 但大多数群众将产生反感。记者采访过程中, 也会遇到各种社会黑暗面,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能够不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深挖事实真相, 报道出相关的问题。新闻记者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前提, 就是要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始终明确自身的定位, 即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喉舌, 肩负着服务群众、舆论向导、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的政治使命, 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在树立社会责任感的同时, 作为新闻记者还要保持优良的品质, 要不畏困难、拓展进取、敢于负责, 只有不断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其次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不断学习提高, 增强危机感, 保持清醒认识,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3 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进入信息大爆炸时期, 如何在纵横交错的海量信息中, 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并洞察出事实的本质,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能够利用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来找到报道的新闻。在实际报道中, 通过对现场的判断和分析, 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后, 就要不断的深入调查, 发掘出事实真相, 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并做出正确的舆论导向。例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调查”专刊,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节目, 都是通过记者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不畏艰险, 深挖事实本质, 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1.4 调查研究能力

在现阶段新闻发展的趋势更加深入和细化, 问题的深入报道解释性的报道已经成为新闻的重要报道形式。这类报道形式对于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能力有很大的要求。在新闻报道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要依靠于记者的调查研究能力的, 不论直接或者间接, 这都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能力, 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从现在的问题报道形式来看, 可以分为调查研究型和曝光揭丑型, 这都需要记者能够紧抓事件本质, 深挖问题根源, 这样才能做出好的新闻调查。对于这类新闻调查需要注意的是, 因为就信息采集对象来说, 数量比较多, 做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新闻记者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 要做到客观公正, 要摒弃自己的感情好恶, 用数据和事实来提高调查结论的可信度,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调查分析能力。

1.5 竞争意识及理性思维能力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随着科技传播水平的不断发展, 不论什么地方发生的事件, 都可以立刻传播到公众面前。从这方面说, 新闻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技术让民众也日益成为记者, 作为新闻记者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对于新闻采访, 只能通过竞争, 才能保证速度、质量和深度, 才能把新闻更好的传播给观众。

在保持竞争意识的同时, 还要有理性的思维能力。不能只抓一些肤浅和表面的新闻报道, 要把新闻报道呈现出立体化的反应。作为新闻记者, 只有从即时报道转变为调查研究型, 才能从整体上掌握事态的发展, 判断现在分析未来, 这样才使报道更加有说服力, 才能更加具有权威性, 这些都需要记者有着理性的思维能力。

2 记者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

新闻记者作为一种特殊职业, 所做的言论都直接影响着社会群众。所以,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记者只有不断的学习, 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才能紧抓时代发展趋势, 并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事件做到理性思考, 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见解, 客观地阐述事件发展。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部分新闻记者为了追求经济及其他利益, 不顾职业素养, 做出一些损害其职业操守的情况, 例如, 为了出名编造假新闻, 对新闻线索进行歪曲报道, 影响客观事实, 欺骗群众, 盲目追求新闻数量等。新闻记者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 就会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为社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于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培养, 在符合职业素养的要求的同时, 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是新闻报道给观众正确引导方向的基础。现在新闻信息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思维观念上处处影响着人民, 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报道, 才能使人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 新闻记者要牢记“人民群众路线”。新闻记者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关注重点, 及时了解民情, 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防止疏远距离, 这样报道的内容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成为公众的焦点。作为新闻记者还要严于律己, 加强自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客观报道事实, 做到公平公正。

新闻记者作为时代进步的见证者, 要不断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参考依据。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的同时, 还要坚定信念, 明确自身的职责使命, 密切联系群众, 掌握国家举措, 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李金亮.浅议基层新闻工作者须具备的素质[J].品牌 (理论月刊) , 2010 (9) .

主持人素养要求 第2篇

以《鲁豫有约》为例

主持人个人的风格特色或多或少地决定了这档栏目的特色,其语言表达技巧的高低对访谈节目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众多的访谈类节目中,由凤凰卫视于2002年为主持人陈鲁豫量身打造的《鲁豫有约》,凭借着陈鲁豫独具一格的采访风格和语言魅力成为访谈类节目中的佼佼者,观众在想到《鲁豫有约》时,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主持人陈鲁豫,想到她的形象、采访语言及方式,可以说,她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

在对嘉宾访谈过程中,主持人转换成一个“朋友”的角色,这样使交流双方建立了一个彼此信任的平台,被访者一旦产生信任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谈话便能清晰深入,被访对象也能放下戒备心理和面对镜头时的紧张感,从而很贴心地和主持人“谈心”,更多地展示自身真实、本质的一面,使谈话自然、深入。改版后的《鲁豫有约》,努力把演播室营造出一种家庭客厅的感觉,中间安置一张弧形的布沙发,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来消除嘉宾的紧张感,使嘉宾走进演播厅后感觉像走入朋友家的客厅,而家中主人鲁豫抓住被访嘉宾以往生活、经历中的细节进行访问,让嘉宾感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放松警惕,使谈话很自然地展开。在访问李敖时,由于李敖年岁已大,鲁豫关心地问了一句:“大师您这样坐着还舒服吗?”李敖幽默地回答:“要我这样靠着我才舒服。”然后鲁豫笑说:“您爱怎么靠怎么靠,怎么舒服怎么坐。”两个人就好像忘年交,谈话氛围是如此轻松自然。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学会如何进入话题的技巧。进入话题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慢热的嘉宾来说,如果不认真思考如何打开话题,也许整期节目嘉宾都无法进入状态。主持人应该根据嘉宾及现场情形考虑使用何种方式进入主题。以前我们所见的节目通常是开门见山地直接进入正题,这种引入方式较适合于那些比较严肃的话题和时政讨论。但现在的访谈类节目通常都是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如果以与被访谈者闲聊的方式进入主题,会自然而有趣,也能使谈话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下去。所以,主持人应根据不同的被访者和主题来选择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偏离了介绍人物这一中心。如鲁豫在节目开始经常用这样的开场白:“今天来的嘉宾我很喜欢,特别喜欢他的„„角色。”伴随而来的,就是嘉宾的出场,可见这是一种很好的进入话题方法。

主持人在访问的时候如何提问是要讲究一定方法的。第一,变换提问方式。主持人在设计问题时,有时会对嘉宾的回答难以预测。因此,在谈话中,主持人需要认真倾听嘉宾的回答,根据回答提出新的问题,这其中就有很多即兴的成分。对于多数提问主持人会采取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的方式,被访对象也是有一说一。然而有时被访对象不能谈出真实情况和想法,或者对于敏感问题避而不答,这就需要主持人通过变换提问方式来达到采访目的。主持人可以善意“制造分歧”,对嘉宾的观点表示质疑,从事实相反的方向提出问题,这会激发嘉宾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主持人也可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以启发和引导嘉宾;还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提问方式,从表

面上看,主持人没有提出什么问题,而在交谈中潜移默化地已把问题委婉地抛给了对方,从而引起采访对象的注意。对于尖锐而敏感的问题,鲁豫问得很有技巧,婉转地把受访者的真实状态呈现出来。在众多环节里,敏感的问题往往被安排在最后的环节里发问,让嘉宾在逐渐适应环境的情况下自然地说出来,不会觉得唐突。鲁豫有几句口头禅,如“真的假的啊”、“你可以啊”,她开玩笑似的语调,活泼又幽默的语气,让嘉宾自然而然的说出自己的故事。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素质呢。语言能力。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尤为重要。首先,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的语言要通畅流通,对于较长篇幅的穿场次要一气呵成。其次,主持人的语言表述赢富有逻辑性,特别是在充满思想交锋的过程中,要显现出思维的敏捷。再次,在访谈节目的过程中语言要有感情和感染力,是的嘉宾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和平和。最后,主持人的语言要丰富,要富有幽默感,能够把访谈嘉宾和现场观众引导到和谐的充满谐趣的氛围。

亲和力访谈类节目是以语言交流为主题的节目,主持人要与嘉宾,观众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主持人的亲切和善能够有效的缓解嘉宾观众好的拘谨和紧张,极大地缩小主持人与嘉宾观众的距离。近距离的交流,自然就能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为节目奠定亲切温馨的基调。不管是领导名人,还是平民百姓,主持人都要做到与嘉宾平等对话。

鲁豫在采访刘震云的节目中,谈到“角色”。“角色”的“角”应读作jue,鲁豫在第一次由她提到时,她使用了正确的读法。但随后嘉

宾误读为jiao,鲁豫不但没有不进行更正,反而在后面也改口读为jiao,鲁豫善意的包容,为的是在嘉宾并不察觉的情况下维护嘉宾的面子,使谈话不至于因小事中断。这不仅体现了她作为一名主持人所具有的亲和力,更展现了她细腻的心思和善解人意。

个人魅力。不同的主持风格需要不同的个人魅力,越是鲜明张扬的个性,越是能展现独特的风格。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并不仅仅表现在外在,更是内心的深层次修养的体现。《鲁豫有约》曾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这是因为该栏有着一名睿智的,自然,亲切的主持人。齐耳短发,简洁的衣着,淡淡的妆容,她兼具知性与感性,姿态收发自如,常给人以邻家女孩的亲切和自然。鲁豫从不刻意修饰自己,漫不经心的撩一下头发,而当嘉宾讲到好笑内容时,她又会小的前仰后合,露出了牙齿,从不做作。送给嘉宾和观众的感觉仿佛是好友间闲来无事的聊天,使得嘉宾不受约束,敞开心扉。

素养要求 第3篇

关键字:高中 音乐教师 技能素养 要求 思考 教学

高中音乐教师技能素养要求,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修专业教学、演出能力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有一门过硬的主修专业技能,如声乐,钢琴,某器乐等。不仅可以用于教学也要能用于基本场合的演出。高中教师的主修专业一般都用于教学单位的艺术考生,所以,艺考中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也是要拿的下的。当然一些派生的技能如声乐教学需要的钢琴伴奏也是必备的。

二、音乐鉴赏课的说课、授课能力

高中音乐教师不仅承担了学校艺术生的教学,还有普通学生基本音乐鉴赏课堂的组织教学。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宝贵的财富。提高全民音乐素质也是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我们高中阶段继续音乐教学,在以前音乐学习基础上不仅帮助学生更多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技巧,还可以更多地熟悉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进一步了解古今中外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而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最有效、最直接、最能普及的一种音乐教育途径。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具备说课、课堂授课的基本能力。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备课、授课,以便更好地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教学。

三、第二课堂的扩展、管理能力

高中音乐教师常兼顾着第二课堂的发展,第二课堂主要面对全校三个年级的学生,根据每位音乐教师不同的专业进行分工,如声乐教师与钢琴教师可以开设合唱团和语言艺术队;器乐的教师可以开设小乐器的兴趣班;舞蹈老师可以开设舞蹈班。这样的小集体不仅挖掘了学生的音乐潜力,也可把相对成熟的节目,主持、朗诵用于平常的日常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四、学术科研的主持、参与能力

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会唱几首歌,弹几首乐曲,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现在的高中音乐教学。高中音乐教学是综合的、多元的。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必备的。技能型教师一定要有理论的支撑,我们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才能识现状、求突破、与时俱进。这点是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逐渐体现的。

五、对学生、教学的热爱精神

对学生、教学的热爱精神是高中音乐教师的灵魂,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不热爱学生、不享受教学的教师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教师在课堂上应是一名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音乐教学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中国的全民素质的发展、演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剖析看待问题,拿出真诚的心去关心学生、探究更多的教学手段,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若将优秀的音乐人才引进学校,还需要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选拔制度和选拔规则。说课(授课)、技能展示、谈话面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进入学校之后在基本的教学之余,学校应当支持第二课堂的开展,建立合唱团、语言艺术队等挖掘学生潜力,鼓励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课堂、生活中为同学们建立愉快、轻松的音乐氛围。可定期举办说课比赛,提高音乐教师的说课、授课能力,更好的投入教学。

只有从教师本身技能素养的基层抓起,才能结合学校逐渐从根本上改善音乐教育现状,发挥音乐教育积极作用,提高全民的音乐文化素养。从而提高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红.对音乐教师的新要求[J].中国音乐教育,2007(1).

[2]莽克荣.要求音乐老师什么[J]?中国音乐教育,1994(5).

[3]张晓青.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Z2).

护士职业素养要求及培训对策 第4篇

1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1.1 过硬的专业技术

一个合格的护士首先应受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具备系统的医学伦理基础, 除熟知基础护理学外还应熟知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科目。对于高级护士要求:熟练掌握本专业所有技能操作, 应具备科研能力, 能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 具备教学能力, 护理管理能力。中初级护士要求:熟练掌握本专业所有技能操作, 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具备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1.2 良好的仪表、仪容、仪态举止要求

仪表:帽子衣服应穿戴整齐, 头发梳理好, 用素雅大方的头饰固定, 如需戴口罩, 应把口罩戴正, 给人一种干净利索的良好印象。仪容:基本要求是朴素大方, 适当的淡妆彰显良好的精神风貌, 切忌浓妆艳花枝招展, 留长指甲, 染发 (黑、棕色除外) 。仪态:站直走好;站姿应挺拔秀丽, 步态轻盈无声, 即便有抢救病人也不能慌乱奔跑, 可机敏地机敏的加快速度, 在护理工作中体现护士端、稳重、文雅的秀美风采;坐如钟, 无论座位有无靠背, 腰部都要挺直在病房不能随意就坐, 不能流露出倦怠、疲劳和懒散, 稳重端正的坐姿显出护士谦虚娴静的良好教养。

1.3 亲切诚信的医德修养

1.3.1 完美的人格魅力

主要体现在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表现在博学、庄重、自信、自尊、独立等。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并发自内心的去热爱它, 才能自觉做到敬业、勤业。

1.3.2 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护理工作辛苦、危险而责任重大, 所以发扬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尤为重要, 不论是白班还是夜班, 节假日都应辛勤工作, 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

1.3.3 细致耐心的优良品德

首先做事要细致认真, 不能出差错, 对病人要耐心, 首先要做到理解病人痛苦, 体恤病人患病病后的焦虑心情。

1.4 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

一名优秀的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与病人沟通的能力。首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宽容大度;其次是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 语言要优美, 富有温暖的情感;三是要学会当一名倾听者, 听懂病人的心声, 了解病人的需求。

2 培训内容与对策

2.1 职业道德培训

开展经常性医德教育。护理从本质上尊重病人的生命, 尊重病人的尊严和尊重病人的权利。通过学习国内外医德规范文献, 使护士真正懂得以人为本的内涵, 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 高尚的医德医风, 成为病人的精神支柱。

2.2 专业技术培训

广泛开展专业技术继续救教育, 旨在强化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方法可多样化, 如脱产外派学习, 经常开展岗位训练兵比武活动,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医院办各类短期专业培训帮等。

2.3 护士礼仪培训

专家授课与情景模拟训练相结合, 条件允许的医院可成立护士礼仪培训基地, 对护士进行轮训。条件受限的单位可请大学相关专家讲课并指导护士训练。

3 完善护士绩效评估机制

通过对护士工作能力和护士绩效的管理和考核, 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从热而提高组织整体的工作效能最终实现护理工作目标。

3.1 考核的主要内容

3.1.1 责任心和态度知识和技能;工作品质;工作效率;团队合作;服务意识和职业意识;个人成长和发展。

3.1.2 考核的主要标准

实际指标完成情况, 工作中的行为表示, 对组织的贡献, 改善与提高幅度, 与同事的相比较;主管、同事、客户的反馈。

3.1.3 任务绩效

与被考核护士的职责, 任务的工作结果直接相联系, 从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时效等方面加以评价, 结合工作产出确定衡量标准。

3.1.4 病人的反应

投诉、称赞、反馈、数量、利润、质量、准确性、可靠性, 时间周边绩效;对达成职责、任务, 以及对组织运行有影响的支持性工作因素, 涉及到工作态度、工作风格、组织协作、护士与团队管理等方面。以典型的行为描述来评价。

3.2 护士绩效评估的方式

采取对护理队伍各级护士采取以上级对下级的直接考核为主, 综合医院内外多方面、多角度的绩效评价机制, 即每月有各科护士长组织病人或家属对每个护士的服务态度, 服务质量等进行考评, 选出本科当月的优秀护士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护理部则定期组织全院护士对对所有科室护士长, 全院护士长对科护士长围绕“基本素质、管理能力、业务水平、科研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逆向测评, 并对共性问题在全院护士长会上进行分析评价, 能极大地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水平。

3.3 绩效评估面谈

3.3.1 建立并维护彼此的信任;清楚地说明面谈的目的;鼓励护士说

话;倾听而不要打岔;避免对立与冲突, 集中在绩效, 而不在个性性格;集中于未来而非过去;优点与缺点并重;该结束时立刻停止;以积极的方式结束面谈。

3.3.2 绩效评估面谈过程

准备阶段:心理准备;确定面谈时间;决定最佳场所;集中资料;计划开场白;计划采取的方式;计划面谈收场;提出具体工作改善。面谈中:尽量掌握护士诚实的回答, 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护士坦诚相见;解释给护士听;评价只是短暂性的, 摘述要点。在每次考核结束都将对护士进行访谈与书面形式调查, 从而对该次绩效考核的过程加以评估, 并给予改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S].1992.

[2]国际护理学会.国际护理学会护士守则[S].

董事会秘书工作素养要求研究 第5篇

【摘要】董事会秘书,是上市公司内部开设的高级管理岗位。工作强度大,范围广,设计的专业多,董事会秘书的工作素养,是关系到该岗位人员能否及时、高效完成董事会及其他管理层分配任务的关键。本文从董事会秘书工作的职责和内容出发,分点阐述董事会秘书要求该岗位人员具备的工作素养,并提出提升董事会秘书工作素养得几点策略。

【关键词】董事会秘书 行政 工作素养 整体素质

引言

董事会秘书不是普通的秘书,他们是上市公司实现内部管理、董事会运营、企业公关、企业决策引导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研究董事会秘书的工作素养要求,有助于分析、明?_董事会秘书任职方向和工作要求;有助于提升董事会秘书的整体素质,在其工作岗位中“游刃有余”;有助于分析董事会秘书岗位人员面临的压力,调整董事会秘书的培训和管理。

一、董事会秘书工作内容

董事会秘书工作内容范围广,对上级董事会的各项工作进行辅助类工作,甚至参与企业的重大的决策,对下级各部门负责协调工作,监督董事会下达的发展规划的执行。主要的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协助董事会会议、协助公司章程、对商机的服从和对下级的管理协调工作、企业的公关工作、行政工作以及总经理和董事会分派的其他工作任务。

1、董事会会议内容。负责处理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督促公司制定并执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和重大信息的内部报告制度;筹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准备和提交有关会议文件和资料;负责保管公司股票的资料,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文件和会议记录等。

2、下级协调工作。参加董事会会议,制作会议记录并监督执行;协助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了解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则其他规定和公司章程,以及上市协议中关于其法律责任的内容;负责董事会会议后工期决议的传达和监督执行。

3、企业公关内容。负责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媒体的沟通和外联的有关事宜,保持良好的关系;企业出现公关需要后组织、开展新闻发布会,协调处理企业的公关危机、正面宣传,执行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的媒体公关操作等。

4、其他行政工作内容。参与董事会及总经理的相关工作及总经理交办的工作;协助董事长对集团内各公司的管理及事务性工作;随同董事长出差,做好行政事务性工作。

二、董事会秘书工作素养要求

董事会秘书工作内容宽泛,高强度、集中性的工作,要求董事会秘书岗位人员具有很高的工作素养,具体的内容包括知识层面、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承受能力,部分特殊场合还要求高标准的商务礼仪、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好的文字功底。

1、知识层面素养。董事会秘书工作中涉及的不仅仅是本职工作中行政、辅助知识,也不单单局限于本企业经营涉及的专业知识,还包括法律(尤其是经济法律)、人力资源管理、政治动态、宏观经济知识、行业发展趋势、专业财务知识以及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公司运作经验。

2、公关协调素养。协调能力,是董事会秘书在监督董事会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的必要素养。在实际的工作中,董事会秘书需要协商公司内部的行政部门、人事部门、企宣部等需要进行相关工作的安排和配合,对上级的协调为行程协调、意见协调等。对外部的协调是新闻媒体、宣传机构、公关危机的协调。

3、商务礼仪素养。董事会秘书的商务礼仪素养主要表现在重要宾客接待、商务洽谈礼仪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办公室着装礼仪、电话礼仪与应对技巧。

4、学习及沟通素养。在董事会秘书工作中积极学习新知识、新能力,提升自身整体素养的能力。沟通素养主要是董事会秘书及时沟通并注意沟通技巧,将任务在短时间内完成沟通,获得较好的效果。

5、承受力素养。董事会秘书工作密度高,工作要求高,需要较强的承受能力,如工作的突然性、强度大、复杂性、时效性等,都需要董事会秘书工作时承受强大压力。

三、提升董事会秘书工作素养的策略

董事会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要求在工作中的素养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提升董事会秘书的工作素养,需要从企业培训提升为先导,董事会秘书自身工作素养提高为主体,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为标准,多渠道、多方法提升整体的工作素养。

1、企业制定素养培训计划

董事会秘书属于上市企业的高级管理职位,能力与薪资平衡。企业作为董事会秘书的雇佣者,应当以长期的企业发展为目标,以董事会秘书的素养提升为企业核心人才培养的重点,依据企业3-5年的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市场走向,开展董事会秘书的技能、素养培训,主要的培训有出国外派学习,企业内子公司轮岗培训,董事会秘书培训班,董事会秘书技能集中训练等,每个培训名额在2-3人,培训周期按照企业的发展周期而定,分为脱岗、轮岗的培训,每个周期暂定1周时间。

上市公司对于董事会秘书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点滴要求、细致培训,是逐步完善董事会秘书工作岗位要求和提升整体素质的关键。上市企业在董事会秘书的培训上需要明确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的兼顾,内部以企业的发展规划、技能要求为主,外部的培训涉及商务礼仪、公文写作、沟通技巧等实用性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安排每3个月一次的董事会秘书素质拓展训练,增强体魄的同时培养董事会秘书的承受压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2、自我进修提升整体素质

由于董事会秘书在企业内部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上市企业对董事会秘书的工作要求极其严格,董事会秘书自身需要认识提升工作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自身的素养提升,在工作中提升业务能力,如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开展EMBA或MBA的课程学习,提升学历,加强网络培训班的视频学习、模拟,参加董事会秘书实战研修班等。例如学习行业相关的小语种及翻译、外文公文书写、着装礼仪中的服装搭配等。自我的见识、视野影响工作的时效性,董事会秘书在自我提升中,要以平时实践为基础,边工作边学习,边探讨边交流,边总结边提高。

参考文献:

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构自身素养 第6篇

1 教育素养

1.1 教学素养: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它不仅要求教师善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要求教师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课程,并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为一体,将课程文本和信息技术看作教学对话、反思、研讨的媒体和手段,并实现课程教学时空开放性、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资源形态超文本。新课程体系增设了综合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

拥有了这一真正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会自如的讲授语文课,教师素养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厚的教育知识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知识,那么,教师在讲述教材就好像是向学生发表议论,他是在与少男少女娓娓谈心,而不是宣讲知识,他会跟一群少年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呼雀跃.听这种课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教师与学生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连听课的教师都不自觉地大声回答着教师设计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学时能达到直接诉诸学生理智和心灵的境界,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的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的结果。因为他上课时的注意中心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学生们的心智活动”。

1.2 心理学素养: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

教师不仅是按照新课程实施课程计划,按照教科书把每一课要讲授的东西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住,还必须知道所教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对照新课标,把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识心灵。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教师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具有真正的教育素养。教师们应该明白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交给班集体去讨论,学生的哪些方面不可以在集体中讨论;在评价学生时要用怎样的教育机制等等。而上述教师行为的依据基础就是心理学的分析、观察和研究。

1.3 语言素养:教师的表达要让学生清晰感知新知识

语言素养是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是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但语言素养却较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有位教师既有专业素养,也有心理学素养,但学生听课后的感觉很疲劳。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这位教师的语言非常混乱,在讲述新教材时,他的讲述缺乏情感,几乎没有逻辑顺序,语意表达模糊不清,以致于学生们感知新知识时,不得不用尽力气去听懂一点点东西,而学生的学习多数是课外时间抠教科书去获取一些知识,这显然是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

教师的讲述越清晰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研究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教学语言。

教师不能仅仅用手指向学生可以看得见的东西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要找到鲜明的、准确的和经济的语言外壳,使学生们建立起关于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如天空、收成、沙漠等。教师要学习用语言来形象描述可以看到和观察到的东西,然后逐渐转到解释那些跟用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有联系的概念。分析教材时,要确定逻辑顺序,找出因果关系,注意过渡语言等。其实对教材的加工,就是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的统一。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它能使事物、现象和概念在教师的语言里找到鲜明的、能为学生们所理解的信息。

2 学识素养

2.1 教师要具备较宽广的知识

教师要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通过增强在文、史、哲、艺等领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他们具备较宽广的文、史、哲、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体育保健和艺术基础,激发学生在此基础上立德、立言、立行,做一个自由健康的人,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要求来看,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所以“教师必须是具备目光远大、创新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9)他需要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在拥有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融会贯通的方式,形成较宽、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同时认识和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从而理性地引导学生选择或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

教师要具备较宽广的知识,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规范学生言行,纯化学生心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知识渊博、温文尔雅的人的教育。这就使学生应具备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学有专长,术有专攻,而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地发展,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思考以及善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2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部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部分。这正表明了人文教育在新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人文教育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情意发展过程,不强调知识体系的传播,而注重情感充实、情意加深和兴趣培养,强调直觉、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人文主义教育主张教师不要在师生之间刻意划一条鸿沟,希望师生间真诚对话,无话不谈。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讲授的知识天经地义,这对学生的个性是一种压抑和扼杀。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文素养是通过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教师对职业的情感与工作态度表现为,教师应该做到乐于敬业,具有积极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同时还必须具备艺术精神、生命意识、民主意识、审美意识等,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一名好的教师对待工作应兢兢业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方面做到治学严谨、宽严有度、有奉献精神等。

关爱他人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人文精神内容之一。教师应处处关爱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用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时刻把学生的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中。如学生生病或有困难时,教师应主动出现在学生的身旁,这更能掩饰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也是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应当做到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不粗暴,特别是对后进生,应不鄙视、不讽刺、不放弃等。

教师的仪表及行为表现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仪表举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显现,教师的人文素养必定表现在自身的仪表和行为上,教师体现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教师应做到注意仪表、穿着端庄大方、行为正派、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品行高尚。

2.3 公民素养

目前,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遵纪守法,安分守己等。具有这种公民意识、公民素养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公民素养,是以平等为核心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和文化的多方面的知识、规范、行为习惯等等。有修养的我国现代公民,一是要尊重和践行人类社会自古到今公认的普遍规范;二是要尊重和践行现代社会以平等为基础的各种规范,即市场经济社会的各种规范;三是要努力学习和践行大众无私的社会主义规范。

教师的公民素养。在学校里,我们说的公民素养与政治思想类课程有关,通过对公共政治理论课和德育课的学习,使师生成为热爱祖国的、具备优良道德品质的公民。当然也可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的课程,把公民课作为一门公民知识课和公民修养,把公民课开成政治规范课、知行统一课。

教师具备了这些意识和素养,就会把具有良好基础的孩子培养成为好公民。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公民教育,引导学生发展成合格公民。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的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教育素养、博雅素养和公民素养。三种素养中,教育素养是教师职业的独特内涵。

新课标下化学教师的素养要求 第7篇

一、从学习范本来看,变单一的读书、念书教学为情境式教学

传统教学是传统教学的既定模式,是单项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往往能解决书本上的问题,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却显得力不从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实践。通过实践学生能得出一些结论,真正透彻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例如对饱和溶液的探究,笔者利用小花熊喝糖水的动画进行试验,学生探究出不能继续溶解的前提是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同时弄清了不能溶解的是某种溶质,其他溶质仍然可溶,从而真正理解了饱和溶液的内涵与外延。

二、从学习形式上看,变传统的灌输式为师生互动式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重视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视课内外教学的结合,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最终导致学生死记理论知识而丧失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只需从旁指导,使学生自学、自问、自答、自测、自评;凡是需要教师参与的活动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化学教学教学情况的变化,创造出学生最满意、收效最好的教法和技巧。

三、从学习目的来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以往的教育,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而很少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造成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而遇到类似问题不能解决时其往往会说“老师没有教过”“没学过”,殊不知此类问题只需简单地变通就能通过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整体能力的增强,学生考试分数高只是我们要求的一方面,最终我们要培养的是知识适应社会的人才。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有较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比较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教育专业化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和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任何教师,如不提高教育科研素养,其终身的经验就不能达到教育理论所达到的高度,而科研素养的提高,一方面要通过学习的途径,另一方面必须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中,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的角色是教师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身份,如学科专家、训导人员、心理咨询专家、评价者等;二是教师的期望角色,分为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及自己对他人的期望等方面。教师角色是社会系统水平上的“特殊行为模式”,它是与学校教育结构相适应的具有教育职能的职业角色。

(一)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景的设计者策划者。

在课堂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确定好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单一不变的单一灌输更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研究学生心理,总结教学方法,并将总结得到的方法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书本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必要时先脱离课本,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使学生先掌握现象后接触理论。

(二)从知识的考核者、评价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

教师应通过评价、提问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善于运用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自学能力和技术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走到学生当中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学生觉得老师不是居高临下,这样有利于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与心理障碍,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读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提升高职学生语文素养对教师的要求 第8篇

关键词:人格,知识素养,教育理念

一、提升高职学生语文素养对教师的人格要求

作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师, 要扎实履行语文教师职责, 切实提升高职学生语文素养, 使高职学生在短短的一两年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能够积极学习语文, 使语文素养能够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笔者以为, 语文教师的学识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但更重要的是作为道德意义上的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所谓人格提升, 就是指个体通过个人修养、德性、品行的提升, 从而使个体呈现出较好的社会形象, 并得到他人的认同。语文教师要进行人格提升, 关键就是通过自我形象、言行举止、人格魅力的展现, 从而对高职学生产生较好的示范作用, 对高职学生产生较好的濡化作用, 让高职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人格上的钦佩和敬仰。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语文教师的人格表现在知识上的儒雅、广博, 品行上的端正、高洁, 让高职学生从语文教师身上, 认识到语文在个人修养上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从而达到“不令而行”, 行不言之教。

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即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或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笔者以为, 语文教师加强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热爱语文, 并向高职学生传达这种热爱

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 首先要热爱语文, 热爱语文创造, 热爱语文生命。观察、思考、搜集、阅读、写作、整理, 这是一名高职语文教师要经常做的事情。把向高职学生进行语文教学, 看作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人生乐趣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发现教学的趣味, 在语文中发现语文的趣味, 这就是一种修养的境界。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 热爱语文即是热爱生活。一名高职语文教师的生活态度应当热情、乐观、积极、向上, 并在教学和生活中体现出来。向高职学生传达一名有修养的语文教师对语文的热爱, 本身就是在向学生传达对生活的热爱, 对美的追求, 对知识的无限渴望。

(二) 善于交流, 为高职学生指点迷津

高职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和高职学生以语言和行动为工具进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交流的主要对象是语文文本和对于社会、生活的探讨。交流的格局是立体的, 就师生间的交流而言, 可以进行文本的交流, 也可以进行语言的交流等。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可以进行话语的交流, 可以进行文本的交流, 可以进行暗示性的交流, 可以进行宣泄式的交流。对高职语文教师而言, 交流的时空应该是开放的, 可以局限课堂, 也可以超越课堂, 纵横古今。从根本来看, 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 在与学生交流时, 不应仅局限于对语文课本的探讨, 还应该更深入地探讨高职学生的生活, 倾听青年人迷惘的心声, 为他们的人生指引方向, 指点迷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要有技巧的引导高职学生体验语文的美好, 感悟语文的情怀, 建构语文的生活, 让高职学生通过交流, 逐步领悟人生的真谛, 培养健全的人格, 培养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三) 高职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品行, 身教重于言传

高职语文教师要重视言传, 这是教育的基本模式和重要手段, 但更要注重身教——从某种意义上讲, 语文是一种生存的学问, 告诉人如何恰当的言说, 正确的表达, 节制的行动。语文相对于一些实用学科的存在价值, 即在于此。高职语文教师注重自身的言行一致, 品行端正, 从而对高职学生产生较好的人格示范作用。一名教师的品行可能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巨大影响, 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巨大的人格投射。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而高职语文教师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身正, 对高职学生的人生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 让其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身不正, 则可能让学生对教师这一形象嗤之以鼻, 并在人生的路途上, 缺乏正确的鉴别力。

二、提升高职学生语文素养对教师知识素养的要求

高职语文教师的学习, 应该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在知识上, 不局限于语文知识, 而是广涉博览, 人文社科学科知识、自然学科知识, 要“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在知识的追求上无所不包, 无所不及。然后要成为一名“专家”。主要是指在语文知识、写作指导、教材分析等方面, 要具有专家的水平, 完全能够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一) 高职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学习

要成为一名专家, 同时又要成为一名杂家, 是高等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也是一名高职语文教师应该有的自身要求。高职语文教师的学习除了语文教材及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学习, 尤其应该在语文教育理念、语文教育方法、语文教育理论方面加强学习。

一名河南的语文教师给自己构建了下面的金字塔状的学习结构:

哲学

教育理论

语文教学方法

他认为:“读一点哲学吧, 它会让我们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审视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学的一切。读一点教育理论吧, 它会诠释大师们所做过一切, 它会幻化出无尽的教学设想。”这名语文教师的观点的深刻在于, 语文教学、语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赖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这也直接作用于教学, 教学的境界直接根源于教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 如果只关注把课上完, 而从不去学习, 或者学习了, 但只局限于初级的、较低层次的知识, 那么要想给高职学生更多的知识收获, 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追求语文学科最前沿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并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实践, 则才可能把自身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当一名高职语文教师通过哲学的学习, 从而有对知识的深邃看法, 那么, 他的教学境界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 高职语文老师应该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付诸实践。

(二) 高职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 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 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认为是当代教育最可贵的品质。那么, 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 也应该学会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创新的理念, 并培养、引导高职学生创新。倘若缺乏创新的精神, 就会阻碍、减小教育功能的实现, 就会减弱高职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让高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新感觉, 有兴趣, 这都是通过创新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的。南开大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大胆创新, 通过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潮流的结合, 通过注重对文学的整体性的分析和赏析, 使大学生喜欢上了语文, 语文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都是和创新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 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也培养了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高职语文教师要勤于思考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思维品质是思维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 是思维的质量。高职语文课程主要作为一门人文课程, 在一定程度上, 也可以说是一门思维课程, 需要人们的思维活动来感受、思考、思辨语文的魅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思考是必备的, 教学过程中, 讲解如何切入, 如何明晰的讲清楚、讲得有趣味, 如何设计整体的课程, 如何板书, ppt如何做等,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思考。更重要的是, 高职语文教师要形成思考的品质, 通过思考, 感悟语文的魅力, 思考语文的大用, 思辨语文的精髓。在思考中, 一方面不断提升教学的能力和效果, 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品质。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语文自然更多的在感性思维的天地徘徊, 但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 在具备充裕的感性情怀后, 要更多对语文学科理性的认知和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四) 高职语文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职语文教学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将图、文、声、像等的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图像的形象生动、声音的多维元素、信息的综合呈现、交流的及时反馈, 能给语文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笔者认为, 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好的高职语文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所谓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 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位置交换, 更大范围的交际进行教学。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Wilga是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她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交互活动, 而不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教师的作用在于多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知识, 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级主体间的互动作用, 主张给学习者创造更多参加实践的机会, 在应用中习得知识与技能。这种学习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通过自己思考或者在网上寻找信息和答案, 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提升高职学生语文素养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要求

一名多年从事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师的职业关注, 这是反映教师教育理念的标志。”高职语文教师要去关注世界、关注生活, 但尤其要学会关注教育的对象, 学习的主体——高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 将学生放在什么样的位置, 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是教师教育理念基本状况的重要反映。高职学生作为独立、有人格尊严、有个性差异的个体, 作为有着不同情感态度、兴趣、心理需求的个体, 应该贯彻到高职语文教师教育理念的始终, 要学会关注学生, 关注他们的外在表现, 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关注, 把握高职学生的发展特点、学习方式、兴趣特点, 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为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的优秀个体做出自己的贡献。笔者以为, 基于高职学生的教育理念才是符合高职语文教学的理念,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成:

(一) 树立师生平等的关系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推行民主、融洽的关系模式, 提倡教育的人文关怀主旨

传统儒家认为:“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说, 学生要亲近自己的老师, 并信奉教师提出的观点, 这种观点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但是, 提倡师生的融洽则是非常必要的。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既成事实, 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学习权利, 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观点, 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权利。高职语文教师只有关心、主动亲近学生, 才能因应学生的不同智力、兴趣爱好、体力﹑特长等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当前, 我们往往提到教师角色的多元化转变, 而就语文教师而言, 这种转变是尤其必要和迫在眉睫的, 师生如朋友的关系将有利于高职语文的知识传授和素质提升。在高职语文课堂, 师生间应相互关心, 平等互爱。崇尚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种关心爱护的效果往往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二) 建立激发高职学生内在动因的教育理念,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觉性

突出高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参与性, 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状态, 让高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感悟语言和文字, 以及有语言和文字组合而成的实用和美好, 提出自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特定对象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这样, 语文教学才能变成高职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这样才能形成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学共同体。而其中最重要的是, 高职学生通过参与, 激发了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提供了语文学习的多元视角和多样途径, 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必然对高职语文教师产生较好的互动作用, 使高职语文教师对高职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 对其思想状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 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这样, 就能使传统课堂单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交响乐”, 切实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出高职学生无穷的参与热情, 从而让高职学生真正由受教育者变成学习者, 从而让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四、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 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的定势效能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高职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这根本上, 就是一种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出高职学生阅读的习惯, 写作的习惯, 积累语言的习惯等。只有将语文教育最终转化为学生自主的行为习惯, 那么, 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语文教育。201年, “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差不多有一半的人不怎么读书, 保持着读书习惯的只有5%左右。在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如此成果的今天, 这无疑是对高等教育的讽刺。高职语文教育应该在培养高职学生语文习惯上花力气、下工夫, 积极培养高职学生的阅读习惯。吕叔湘先生指出:“凡是习惯都是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 更是一种习惯, 只有通过长期的、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不断的实践才能养成, 要让高职学生充分了解、努力践行语文学习的习惯, 并不断坚持下去, 将会受益无穷。

五、要高度重视正面激励的教育理念, 不断提升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热情

现在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叫激励教育, 所谓激励教育, 应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 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 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 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对于高职学生而言, 正面激励, 积极肯定不仅对语文教育而言非常必要。整体而言, 在当前, 高职学生等同于高中毕业的差生的观念依然普遍存在, 肯定、激励、表扬对于高职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就高职语文教育而言, 高职语文教师应在了解学生个体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发掘高职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在此基础上, 鼓励、激励高职学生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教师要用发展性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促进高职学生学习热情的不断高涨。

参考文献

[1]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

[2]刘锡庆编.外国写作教学理论辑评[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2.

[3]叶圣陶, 夏丏尊.文章讲话[M].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3.

[4]张中行.作文杂谈[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5]我和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6]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7]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胡小石.中国文学史讲稿[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9]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急诊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素养的要求 第9篇

1 强烈的急救意识是急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

急诊病人大都求医心切, 一旦进入医院, 将有绝处逢生之感, 迫切渴望得到最佳和最有效的救治, 以便转危为安[3]。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及突发事故的急救要求越来越高, 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努力增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 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待病人, 积极主动接诊、分诊, 尽快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宽容仁爱的心胸是急诊优质护理服务的灵魂

仁爱是宽仁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南丁格尔曾说过, 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因此护士要有一颗宽容仁爱的心, 以心换心, 换位思考, 便可以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为病人着想”,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这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

2.1 仁爱体现在过程

病人从进急诊科起, 急诊护士接诊分诊, 酌情安置抢救或诊治场所, 配合紧急救治处理,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及安全转运。在整个急诊救治过程中, 护士时刻与病人保持密切接触, 这其中每一环节和细节, 都离不开护士的爱心服务。如在对病人实施抢救、处置的同时, 看到病人头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血迹斑斑, 或是呕吐物、分泌物污染全身时, 用温水将病人身上的血迹及污迹清洗干净, 尽量为病人备上干净的衣、被。再如, 输液拔针时告诉病人按压部位、方法、时间, 不要揉搓等。

2.2 仁爱体现在细节

急诊科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创伤、环境突变等缺乏心理准备, 普遍存在精神紧张和各种情绪变化反应, 急诊护士应树“仁爱之心”, 立“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主动热情关爱病人, 注重心理支持, 给予病人以安慰、鼓励, 并注意服务细节的处理, 将爱心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行为中, 举手投足间展现着护士的综合修养素质[4]。

2.3 仁爱体现在便捷

急诊护士应急病人所急, 想病人所想, 简化急诊流程, 不失时机地争取时间, 积极救治, 满足病人的需求。急诊护理服务是一种“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服务[5]。在急诊护理服务中, 只有心存爱, 善于捕捉病人的服务需求, 才能给病人优质服务, 才能让病人满意。

3 冷静理性的思维是急诊优质服务的根本

3.1 理性对待疾病判断

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 急诊科护士作为急救的直接参与者和协调者, 其理性评判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病人就诊速度, 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还能及时为急救病人进行有预见性的救护。急诊护士必须头脑清醒、有条不紊, 善于在复杂的状态中处理各种问题, 作出最佳急救和护理方案, 采取有效措施。

3.2 理性对待不良情绪

重症急诊病人多病情凶猛, 家属常表现为惊恐万状, 不知所措, 或因过分不安对病人态度也失衡, 家属的焦虑表现均可使病人受不良影响, 护士一方面应迅速、熟练、有条不紊地救治病人, 减轻病人肉体的痛苦, 另一方面, 应安慰家属要面对现实, 配合好医护人员, 正确对待病人, 使其有良好的心境, 积极配合救治护理工作, 这也正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体现。

3.3 理性对待规章职责

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 常接触与法律纠纷有关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 被称作是医院的“火药桶”。急诊护士必须加强法制观念, 改进急诊护理工作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 确保护理质量, 使自己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认真执行岗位职责,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护士理性评判性思维, 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

4 扎实的专业技能是急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途径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学科。急诊科各项抢救操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急诊护士必须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 不断学习新知识, 了解国内外新业务、新技术, 只有掌握了广博的医学知识,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 并针对危及生命的主要因素进行正确的处理。比如对危重病人进行主动性护理, 从而以最快的速度主动执行医嘱并对病人进行处置, 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在急救工作中, 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 对抢救的成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熟练, 动作敏捷, 默契配合医生完成对各种复杂、危、重病情的抢救, 可以使急、危重症病人得到及时、妥善、有效的救治, 提高抢救成功率。如果基本功不扎实, 抢救时手忙脚乱, 就会延误抢救时机, 造成不良后果。如果不注意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即使理论再熟悉, 也会因操作不熟练而延误抢救时间, 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所以急诊护士的操作要做到稳、准、快, 尽量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

5 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是急诊优质服务的基础

急诊病人病种复杂, 疾病谱广, 几乎涉及临床各科, 常需多科人员协作诊疗。急诊护士除独立或协助实施护理操作外, 还需做好与医生、医技、药技间的协调沟通, 共同保障一流的医疗护理质量。在护患沟通时, 急诊护士要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 特别是常用的沟通技巧。熟练应用语言技巧提供心理疏导。急诊病人因病情突发或意外变故, 多有急躁、恐惧、焦虑, 家属也易有过激情绪, 护士要急病人所急, 想病人所想, 态度要和蔼, 对过激行为切勿计较, 耐心劝导, 待病人如亲人, 注意病人及家属心理需求, 通过语言情感交流, 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使急诊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如服毒自杀病人, 因家庭、事业等因素, 心理变化复杂, 不合作、不配合, 应根据情况开导, 用同情的语言去感化, 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从而积极配合救治。有效的沟通还可以减少护理不良反应,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江苏省优质服务现状调查发现, 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6]。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必然。因此, 急诊护理人员要重视和培养个人的职业素养, 更新服务理念, 规范行为, 倡导人文关怀。在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给予病人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使病人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石爱丽, 蔡文伟, 庞凌霄.优质护理服务背景下急诊服务流程优化与创新[J].中国医院, 2013 (3) :52-54.

[2]刘克英, 高祖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7) :626-628.

[3]任爱萍, 孙芳梅, 温晓玲, 等.急诊病人心理护理之我见[J].心理医生, 2008 (8) :859-859.

[4]张亚卓, 韩悦容.急诊护理服务中的细节品质[J].护理研究, 2006, 20 (2) :358-359.

[5]张亚卓, 赵文静.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9) :93-94.

素养要求 第10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中层干部 素养与能力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58-02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离不开三支队伍:一支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支是优秀的管理团队及团结在院党委周围的中层干部队伍;一支是后勤保障队伍。得力的中层干部是学院党委的左膀右臂,是党委决策的参谋智囊。

1 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的职责和作用

1.1 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角色和定位

(1)执行与创造的统一。高等职业院校按《高等教育法》规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是学院决策机构;系部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按管理层级,中层干部在分管院领导下工作,既要对分管院领导负责又要对书记、院长负责。从这个方面讲中层干部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要作为学院办学理念的拥护者,同时还是一个创造者。要根据部门的特点去创造,去开展工作,服从不是盲从,中层干部的定位是执行者和创造者的统一。

在这里中层执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执行力就是把计划、方案变成现实操作的能力,执行力是检验一个中层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依据。

(2)管理与示范的统一。管理是中层重要能力,按现代管理理论可分为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两种,理性管理从理论上讲是对事物的控制,强调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从理论上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非理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形成群众价值观。两种管理方式并驾齐驱,才能使管理工作有声有色、五彩缤纷。

(3)竞争与合作的统一。竞争是永恒话题,竞争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学院才有生命力。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时期,如果我们不抓住机遇,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一个高职学院,要形成内部竞争机制,系部处室之间,中层干部之间要在业务上和工作上相互竞争,共同进步,从而推动事业发展,但这种竞争是在合作基础上竞争,是竞争与合作统一,这样工作才能环环紧扣,才能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

1.2 中层干部的作用和职能

一所学院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支优秀干部队伍。学院主要领导需要统缆全局,运筹惟握帷幄,把握方向,但还需要有一大批能力素养综合能力素质较高的中层干部。

学院中层干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层干部处于兵前将尾的位置,受命于决策层,受制于教师学生,要正确理解领导决定,分析教师学生状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沟通协调的作用。面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种信息流交织,对外交流频繁,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要纵横协调,正确指挥。

2 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素养与能力

2.1 素养要求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政治素养。这是前提,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六大纪律,第一位就是政治纪律;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含糊,在原则问题上绝对服从大局,做到令行禁止。只有具备较高政治素养,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走弯路犯错误。

(2)学习素养。中层干部要善于学习,做学习表率、楷模,学好专业,成为自己所在部门行家里手,但一个人不可有书生气,但书卷气不可无,要读破万卷,博览群书,这是中层干部必须一以贯之素养要求。

(3)人格素养。一个中层干部要人品端正,作风正派。修身、起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首先要修身。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德,尤其高校领导干部,培养人的使命更要求自己人品端正,作风正派,人格素养是一生的历练,我们必须在事业发展中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

2.2 中层干部四种意识

(1)责任意识。这是排第一位的意识,是提高执行力的核心要求,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岗位就是责任,职务就是义务。一个人,在其位,就要倾其心、尽其责、用其力,就是古人所云:食禄尽奉,不能尸位素餐,对得起所崇尚的职业。

(2)质量意识。职业院校的质量意识是非常重要意识,当前,克强总理强调的“工匠精神”就是质量意识的体现。质量就是精益求精,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质量就是生命,最终的目标是提升生命的质量。我们的产品是人,是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合格的劳动者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进入工厂车间,进入他从事的职场后,才能生产合格的产品。质量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从人的角度讲质量,要实现“三个成长”:教师成长、学生成长、自己成长。

(3)合作意识。我们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是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合作是及时补位,扬长补短。补位不越位,分工不分家。自己的工作自己做,同事的工作帮着做,集体的工作大家做,只有相互协作,才有凝聚力,才能完成工作目标。

(4)服务意识。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是为教育教学全方位服务,是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服务。尤其中层干部,服务对象有教师、有学生、有系部有处室、有家长其他对象,待人接物,沟通协调都体现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好坏决定工作成败。

责任意识是前提,质量意识是根本,合作意识是保证,服务意识是关键。对待岗位要讲责任,对待工作要讲质量,对待同事要讲合作,对待师生要讲服务。

3 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的监督机制

3.1 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监督机制的构建

应建立配置科学、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一是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真正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师生谋利益;二是要加强监督机制,通过加强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审计监督等方法,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三是进一步构建中层干部作风问题发现机制,把可能发生的腐败解决在初始阶段;四是要加强信访举报工作。

3.2 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监督机制的落实

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理顺高等职业院校中层干部的工作关系,完善工作议事规则;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形成班子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强化中层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收入申报制、诫勉谈话函询制,约束和教育干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让他们参与培养、教育、考察考核、日常管理全过程;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监督的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利进行监督和审计;强化来信来访调查处理制度,对来信来访反映严重问题或来信来访比较集中的情况,要及时予以调查核实,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兴斌,李育林,周全.加强高校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88-89.

[2]倪杰.关于高校中层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1):40-42.

[3]李义勇,郝翠荣.精益化管理推动管理干部培训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30-31.

[4]任玲,郝国强.论师范院校院系负责人的选拔、考核和监督管理[J].教师教育论坛,2013,26(3):58-61.

素养要求 第11篇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的语文课, 其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作用。一个好的高中语文老师, 除了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标准, 还要明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 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 是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对话者和交往者。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话语霸权, 不再凌驾于学生之上, 而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去熏陶、教育、感染、影响每一位学生, 积极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中, 这也是新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师必备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以高尚的人格修养熏陶学生

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是未来教育非常强调的最终目的之一。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程度的尺度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 “民族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精神文明的高扬、民主的健全”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这就使个体人格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 语文教师在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 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具备完善人格素养的语文教师是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有着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 能够为了教育“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有着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 能够给予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有着贫穷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 能够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们还有着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只有这样的教师群体, 才可以真正肩负起为新世纪培育新人的重任。

二、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教育学生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 这种结构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 而更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这种新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

首先, 最基础的层面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新科技、新领域的基本知识, 以此来满足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感的学生们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要意识到, 在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中, 多种文化的交织与碰撞 (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 也许会使学生不知所措, 无从选择。语文教师要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 以一种透辟的辩证观, 对各种文化进行选择、整合, 有效地引导、教育学生, 在充当文化传承者角色的同时, 也充当文化构建者的角色。

第二个层面是掌握2~3门学科专业知识。这些学科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近、相关的, 也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去甚远的, 主要依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掌握这些学科知识, 一方面可以作为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拓展,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有型。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 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育管理论等。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类知识, 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特点, 并按照这些规律和特点设计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当然,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更应该尽可能多地储备本学科以及相关的知识。“语文即生活, 是生活的浓缩精华史”。教师不妨多从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 深入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 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 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 略通天文地理。这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所需要的。依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层:首先, 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感悟和人文知识素养。这些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也是语文知识的必要补充。每个人知识的渊博, 都离不开上述坚实的基础;其次, 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语文教师既要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 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 也要了解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 既是专家, 又是杂家, 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高中课文《石钟山记》涉及地理学和物理学中的“声音传播”知识, 讲《琵琶行》涉及音乐等, 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 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再次, 是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变化也是语文教师值得关注研究的领域, 是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所不可缺少的。最后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此外, 语文老师还应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教师还应是研究者, 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 由凭经验转变为凭借科学, 才能完成由“教师匠”“语文师傅”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

三、以强烈的创新意识感染学生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策略”, 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新《课标》将创新教育摆在了突出地位。很难想象, 一个因循守旧的语文教师能培养出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为适应课程的需要, 语文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 根据时代的要求除旧布新, 探索新的方法从事教改活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均源于“疑问”, 质疑是开启创新的一把钥匙。面对新的挑战, 语文教师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要有课程意识,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并且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四、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

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的责任更大了, 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应当看到教师的生命价值, 教师既是常人, 又不是常人。教师不能用常人的心态和情感处理教学中的问题, 而应从教育者的角度去审视。教师要找准自我, 学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不断批判自我、超越自我。要思考、反省、探索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语文教学的本质。只有真正具备了反思的能力,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才不会随波逐流,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有了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在智力活动中, 才能使学生信心十足、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才能让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使其正确看待问题, 遇到挫折不苦恼。反之,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美国心理学实验证明, 让成年人和小孩子做同样的事, 成年人对小孩子的影响相当大, 这也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保持积极的心态。如果语文教师能用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语文教学, 以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教学环境影响教育学生, 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机油系统下一篇:天体运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