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竞争力范文

2024-06-24

传播竞争力范文(精选7篇)

传播竞争力 第1篇

(一)会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会议城市目的地竞争力有诸多影响因素,会议城市的发展更依赖于城市的整体实力,同时,高水平会议的举办地通常也能侧面反映出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影响力以及城市形象。会议设施、城市经济发展状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交通等可进入性均会成为影响会议产业发展的重要变量。根据以往的模型,如Oppermann&Chon(1997)提出并由Hanqin Qiu Zhang等(2007)修正的会议参加者决策流程理论框架,朱峰(2011)提出的城市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借鉴目前已有的国内国外的会议目的地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出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体系。

本文共设6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经济发展因素(F1):X1居民消费水平、X2本地居民人均生产总值、X3商品进口额、X4商品出口额、X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X6金融业增加值、X7 FDI流入;城市交通承载力(F2):X8公共交通运载量、X9货柜吞吐量、X10机场旅客量、X11城市客运量、X12机场飞机起降次数;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状况(F3):X13邮政服务信件业务量、X14邮电包裹业务量、X15电信业务总量、X16宽频互联网接驳用户、X17电力消费量、X18每万人公共厕所数、X19公共绿地面积;人力资源状况(F4):X20上海居住人口、X21上海服务业人数、X22在岗职工人数、X23高等院校在校人数;城市旅游业(F5):X24星级酒店数量、X25星级酒店的客房出租率、X26居民外出旅游人数、X27入境旅游人次、X28与入境旅游相关的总消费;会议业发展水平(F6):X29国际会议数量、X30参会人数。

(二)因子分析结果

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会议业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模型:

PSH=0.943F1+0.834F2+0.432F3+0.498F4+0.606F5+0.639F6=0.915+0.754+0.264+0.500+0.359+0.511=3.03

因此,根据本模型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上海会议目的地竞争力得分为3.03。

二、上海会议竞争力模型评价分析

(一)经济环境发展潜力分析

根据方差的贡献率,经济发展环境在整个会议竞争力模型中的贡献率最高,因此会议目的地的经济实力本身就十分重要,在打造会议目的地城市的时候要格外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环境,居民消费水平高低、人均GDP水平、商品进出口额、住宿和餐饮额、金融业的反正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情况都对上海会议业的发展有高度的相关性。

(二)城市交通承载力

可进入性一直都是会议目的地研究的重要课题,好的交通承载能力是打造会议目的地城市的硬性指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和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有高度相关性,比经济发展潜力更高。在城市交通承载力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共交通运载量,会议目的地也兼具会议旅游、奖励旅游的功能,便利的交通设施能够给与会者留下良好的城市印象,提升其对上海会议城市的满意度。不太相关的是货物吞吐量,货物吞吐量侧面地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贸易额,以及经济发展能力和物流能力,但在会议城市竞争力方面可能并不如会展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

(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状况在上海会议竞争力模型中的贡献度最低,但是不能说明它不重要,相反公共绿地面积、每万人公共厕所数量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之所以贡献度较低,笔者的推测是诸如电信业务量等因子和其他因子之间存在较强的共线性,变量难以控制,很难反映出其对会议业发展的特殊影响,目前的结论只是相关。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城市的会议设施条件,更能通过不断完善的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带动上海城市形象,打造让与会者满意的城市会议目的地。

(四)人力资源状况

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中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因子。在上海会议目的地竞争分析中,人力资源的贡献率较低,居于倒数第二位。这是因为上海会议和会展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就是缺少人才,虽然为了适应会展业发展的要求,上海推出了多个级别、多种类型的会展人才培训项目,但由于发展较晚、专业性不高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五)城市旅游业

会议旅游作为会议中的重要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注意,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有从与会者的微观分析出发的,有从会议组织者的微观研究出来的,还有从社会经济、政策、会议旅游局等宏观角度考量的研究成果。在本模型中,城市旅游业对上海会议竞争力相对较高,入境旅游人次的相关性最高,最能反映出上海近年来入境旅游人数增多,也带动着会议业的大发展。根据上海统计年鉴,星级酒店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而会议数量和与会人数却在逐年上升,模型分析得到的相关性很低。

(六)会议业发展水平

会议发展水平是会议业发展最为直观的因子,会议数量和与会人数直接反映着城市会议竞争力的发展水平。

摘要:我国会展业已从重视会议规模逐步转向重视会议的专业、品牌和国际趋势。会议正通过蓬勃发展的态势,利用其产业关联性带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已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产业亮点过渡成为朝阳产业。本文选取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建立上海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级模型,通过国家统计局和上海统计局等政府统计网站搜集资料,利用SPSS 17.0进行因子分析,根据主因子的贡献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上海会议目的地竞争力得分。

关键词:会议业,会议目的地

参考文献

[1]隋晴晴.香港会展业发展潜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刘雅.上海市国际会议产业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史晓洁.上海会展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基于专家视角的IPA分析[D].复旦大学,2009.

[4]方萍.城市会议目的地评价体系构建——以上海市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传播竞争力 第2篇

法定代表人:任靖玺,经理。委托代理人:彭琰,北京市正平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法定代表人:袁岳,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郭梦真,北京市地平线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北京市中锐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锐公司)因与被告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以下简称零点公司)发生不正当竞争纠纷,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被告零点公司违背与我公司的协议约定,通过传媒将我公司的商业秘密公开发布,给我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请求判令被告退还我公司支付的全部委托调查费13124元;赔偿因违约给我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31.8万元;公开向我公司赔礼道歉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被告零点公司辩称:我公司是一家专业市场调查公司,一向只发布自己投资进行的或委托人要求公开的市场研究结果或社会调查。原告指控我公司发布的调查文章,其全部数据都来自我公司的研究项目和为中央电视台3·15剧组进行的一项可公开的消费者权益意识研究报告,没有任何一项内容来自原告委托制作的研究报告,因此该文与原告委托调查的结果相比,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样本量、访问方法、研究时段等方面均不同。原告并非象西方投资者那样以高昂成本专门买断我公司在某一投资领域的调查服务权,因此无权限定我公司单独或为其他客户进行同类研究并自由处分研究结果,无权对委托研究项目的技术设计版式主张权利,更无权妨碍我公司发布自己的研究结果,其诉讼请求超出了协议约定的范围,应当驳回。我公司严格履行了双方的协议约定,而原告至今仍拖欠委托费。对此,我公司提起反诉,请求判令原告立即支付拖欠我公司的委托费15410元和截止反诉提出日的违约金35148元。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8年5月5日,原告中锐公司(协议甲方)与被告零点公司(协议乙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约定∶甲方委托乙方进行城市家庭租用影像制品行为模式研究的市场调查,为此甲方向乙方支付委托费用人民币38540元。此款在签约日预付30%,即人民币11562元;在访员培训次日支付30%,余款在报告移交后7日内付清。甲方对本项调查取得的一切结果有专属所有权,乙方对委托人(甲方)在该项调查中取得的一切结果及甲方在调查过程中提供的一切商业文件承担保密义务。甲方延期付款,每延期1日,应追加相当于未支付款2%的违约金。乙方未履行保密义务,应退回全部委托费用,并且无偿提供重新调查。此次调查的具体事项,由乙方受甲方委托而特别设计、并经双方确认的“城市家庭租用影像制品行为模式研究项目计划书”约定。计划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是甲方检验调查结果的基本标准,具有与协议条款同等的效力。计划书的设计版权归乙方所有,未经版权人同意,不得提供给版权人之同业机构。协议还对其他相关权利、义务作了约定。作为协议附件的计划书写明,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城市家庭对以V C D为主的影像制品的消费现状、消费行为模式、租借偏好、潜量以及对租用场所提供服务的选择与需求等,为委托者进入影像制品租借市场进行市场定位,确立相应的进入机会和投资计划提供决策参考。”计划书还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调查结果、项目期限、项目流程图、费用预算的内容都做了详细规定。

协议签订后,被告零点公司依约进行了调查工作,并于6月底向原告中锐公司提交了《城镇影像制品租赁市场状况综合调查报告》。该报告的主要调查结果是:

一、城市家庭影像消费需求心理,结论为影像类消费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但人们对影像消费市场并不是很满意的。影像制品在人们的文化类消费支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数人表示未来影像类消费支出比有所增加。该结论的依据为影像制品的家庭消费状况、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影像方面娱乐的比例及观看时间(频率)等调查结果。

二、城市家庭对影像制品(V C D为主)的消费行为模式,结论为“买”和“借”是人们获得影像制品的主要渠道,而影响消费者作出影像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是“朋友”及“电视”。同时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影像制品的价格和保留价值。该结论的依据为消费者获得影像制品的渠道,未来一年租赁行为可能发生的变化等调查结果。

三、影像制品租赁市场现状,结论为人们更倾向于光顾位置在居住附近的租赁店,并对租赁店内“片子质量”、“租金”以及“种类内容的丰富性”较为关注,对租赁店实行会员制的评价一般,人们更加喜欢的是直接优惠及服务方式。该结论的依据为租赁过的各种影像制品比例、V C D片的租赁频率及租赁量等调查结果。

四、对租赁的选择与需求,依据为对居住区附近租赁店的光顾可能性及选择租赁店的主要考虑因素、租片的定价等调查结果。

五、关于影像制品租赁店实行会员制。在此报告的总结与建议部分,明确写明“大多数人影像消费对自己来说是十分需要或比较需要的,并且被访者普遍表示用于影像消费的支出比例未来会有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影像市场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调查中还发现,目前的影像制品租赁市场较为缺乏,多数小区内难以见到租赁店,……部分影像制品(如教育类等)的购买需求大于租赁,建议将租与售的服务及内容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原告中锐公司在签订协议后,如约分期支付给被告零点公司33124元,尚欠15416元。中锐公司在接到零点公司的调查报告前后,为向V C D市场投资做好了租赁房屋开店的准备。后中锐公司以零点公司披露了调查结果使其蒙受损失为由,拒付协议余款,并要求零点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双方协商未果,遂诉至法院。另查明∶1998年1月至3月,被告零点公司自行完成了北京市城市居民影像制品租赁行为模式市场调查报告。该报告引言中称,1997年的V C D市场十分热闹,为摸清影像制品租赁连锁店的市场状况,零点公司开展这项研究,希望为目前相当热烈的影像制品租赁市场描述一个大致的轮廓。该报告的主要调查是:

一、生活空间中影像制品的位置;

二、影像制品租借行为。由此得出的调查结果提要是:北京居民平均每天花1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家里看电视或V C D以度过闲暇时间,一个月里只有不到两次机会出外看电影或录像,他们普遍喜欢看流行大片和娱乐性节目……,从消费者观看影像制品的来源途径看,租借量大于购买量,一般情况消费者租借影像制品在家滞留时间为一天左右……未来一至二年消费者对影像制品的租借量会有所增加……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目标影像制品租赁店比较感兴趣……。此外,1998年3月,零点公司还受中央电视台经济部3·15剧组委托,进行了中国城市消费者权益意识水平综合测试,并出示了报告,其中有对“V C D”盗版问题的调查。1998年6月16日,零点公司在《第一手》周刊上发表了“北京V C D何处觅?”一文。文中称:……如果他在11点钟睡觉,那他晚上的其余时间几乎就是看电视或V C D……普通居民要花如此多的时间来看V C D的话,将来他们会有相当大的支出,这样片子就成为V C D机消费者的苦恼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民观看影像制品(本次调查的影像制品主要是指V C D,以下即为同一概念)的来源渠道有3种,即购买、租、借……以购买方式获得的量最小,平均每户为8.76件,借用量居中为23.13件,租用量最大为31.41件。未来一至二年消费者对影像的租用量会有增加……该文还对“您手中的影像制品会转移吗?”、“哪些是您的最爱?”、“您满意吗?”等内容作了一些公布及评论。

上述事实,有3份调查报告、原始调查问卷、《第一手》周刊第25期的复印件、双方所列对照表、证人证言在案证实。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我国目前对市场调查行为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来调整,因此双方当事人的协议约定就成为调整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解决此次纠纷的主要根据,国际上的通常做法及已形成的行业规范可以作为处理本案的参考。本案涉及的第一个问题是∶双方协议中约定的保密范围,即协议中笼统称为“本项调查取得的一切结果”所指向的内容是什

么?结合协议内容及项目计划书所表明的研究目的、方法、结论等问题,对照已制成的《城镇影像制品租赁市场状况综合调查报告》,可以认定报告中涉及的调查数据及所作的结论就是协议中约定的保密内容。按照协议的约定,被告零点公司对这些内容负有保密的义务。本案争议的第二个问题是∶被告零点公司在《第一手》周刊上发布的信息,是否构成对原告中锐公司商业秘密的侵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中锐公司要求保密的内容,对V C D行业从业者具有实用性,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应当是该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可否认,零点公司在接受中锐公司的委托之前,确实对V C D市场进行过相同的市场调查。《第一手》周刊公布的数据、信息,有的就来源于这些调查报告。但是所公布的这些信息,恰与中锐公司的商业秘密相同。零点公司将其公布的结果,无疑是对广大公众或者其他V C D经营商揭示了一个商业信息,公开了中锐公司的商业秘密,违反了其应履行的合同义务。

本案争议的第三个问题是∶原告中锐公司是否“买断”了被告零点公司对V C D市场的调查服务权?正如零点公司所主张的,“买断”是指西方投资者以高价与调查公司明文约定,调查公司对某一投资领域进行的调查只能为该投资者服务。本案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协议中没有这样的约定。零点公司作为专业调查公司,熟知本行业的惯例,签约时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负有向对方告知本行业惯例的义务,以便对方决定是否需要“买断”调查服务权。零点公司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对此应负缔约过失责任。即便是允许零点公司自己或受他人之托做相同领域的调查,提供服务,但这样做也难免地会遇到与客户利益冲突的问题,依照公认的商业道德,调查公司亦应对涉及客户利益的信息予以保密,如要公开需经客户的同意。零点公司未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同意,擅自公开相关的秘密信息,其行为有悖于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条关于“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的规定,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综上所述,被告零点公司作为一个专业调查公司,经常受客户之托进行市场调查,一般易于掌握客户的商业信息,应当严格遵循公认的商业道德和双方约定提供服务。本案中零点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原告中锐公司造成一定损失,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中锐公司提出的赔偿请求过高,法院将在协议委托费用、市场经营再投资、诉讼实际支出范围内,对赔偿数额予以酌定。零点公司的反诉请求于法无据,不予支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1998年12月17日判决如下:

一、被告零点公司于判决生效后15日内返还原告中锐公司委托费和赔偿中锐公司其他经济损失共计10万元。

二、判决生效后1个月内,被告零点公司在一家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向原告中锐公司赔礼道歉。道歉函内容需经法院核准(逾期不执行,法院将在一家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公布判决内容,所支出费用由零点公司承担)。

三、驳回原告中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四、驳回被告零点公司的反诉请求。

案件受理费7627元,由原告中锐公司负担1000元,被告零点公司负担6627元。反诉案件受理费2040元,由零点公司负担。

传播竞争力 第3篇

抓住重大事件做好重点报道

新闻的特性之一,就是及时报道“人们欲知而未知或应知而未知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也就是及时报道人们关注的重大事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抓抢新闻的速度,选择新闻价值的角度不如境外媒体,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就会十分被动。因此,抓住“大”字做好文章,及时准确地抓住重大新闻,策划采访角度和报道方式,从报道事件和报道方法两个方面,都能形成“独家”的优势,我们的对外传播就掌握了主动权。

2009年2月份,《今日中国》记者获得了2008年度中国外文局重大题材报道奖。这个奖项记录了《今日中国》在2008年4月份那场藏独风波之中,经历的一次重大事件的报道。2008年3月14日,西藏发生了有着藏独背景的骚乱事件。此事被西方对我怀有敌意的媒体和政客当作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借口,显然这些敌对势力是害怕中国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今日中国》作为一个对外传播的重要阵地,也不能例外地投身其中。当《今日中国》第一时间获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将作为法国总统萨科奇特使访问中国,修复中法关系,便迅速安排资深记者大胆构想“抓大事件,访大人物,揭大秘密”,及时做好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在法国驻华使馆的帮助下,记者如愿以偿,不仅在第一时间赢得了一个独家采访机会,而且第一个解密了萨科奇总统写给胡锦涛主席信函的全部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毫不回避藏独分子在巴黎阻挠奥运火炬传递的事实,请拉法兰本人回答对西藏问题的看法和立场、解决中法关系途径等问题。本篇题材重大,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及时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政府在重大问题的正确观点,正确维护了国家形象和北京奥运。

这篇报道发出之后,法国驻华使馆官方网站、中国网等网站迅即转发,《今日中国》因此成为拉法兰访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报道阵容中,最受关注的中国媒体。

抓住新奇角度做好热点报道

《今日中国》杂志作为国家重要的对外传播阵地,在长期的实践中,非常强调了解并适合不同国度的人们的认知方式,力求提高对外传播影响力。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派出精兵强将深入灾区,实地采访灾区的现状和民众的生活状况,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回答了人们的悬念。一年后的追踪报道,也体现了该刊的人文关怀。

众所周知,在大地震中地处灾区的羌族受损严重,有些境外媒体甚至枉自揣测羌文化可能会因此消失。正是针对境外读者关注的这一热点话题,《今日中国》记者实地采访了位于震中的古羌王遗都——萝卜寨,写就了《废墟上的锅庄舞》。

在采访前,记者首先通过汶川文体局,了解到羌族文化的代表性元素,有释比、羊皮鼓,金丝猴法器、锅庄舞、羌绣和整个村落互相连通的、迷宫一样的建筑样式。所以,整篇地震灾区羌文化保护的报道,就是围绕这些鲜为人知的新奇的细节,来描述震灾对羌文化的破坏,描述羌人坚强的精神信仰,再现羌人的生活场景,同时详尽描述了政府为全面抢救、保护和传承羌文化正在做的实实在在的努力。这篇报道发表以后,也迅即被许多网站转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不仅可以从这篇报道中获知一条十分重要的信息,即羌文化不仅不会衰落,而且在政府强有力的救护下,一定可以传承并能发扬下去,而且人们细致地了解到羌文化的许多新奇的细节,还引导读者走进了羌人“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

抓住事实说话做好常规报道

尽管突发事件、热点事件、重大事件是对外传播媒体绝不能疏忽的重要工作,大量的常规报道则是同样不能疏忽的日常工作。从提高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来说,随时关注境外媒体对我们的种种评价,特别是歪曲和误解,加以校正和驳斥,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新闻的特性之三就是用事实说话。只有生动的、客观的,真实的事实才具有雄辩的影响力。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是抓住事实说话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针对境外媒体总喜欢以偏概全地报道中国的问题,混淆视听,《今日中国》采访报道了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友人。如定居在中国的美国学者龙安志等,通过他们的切身感受,用事实说明,中国比他们未接触前想象的要好得多。杂志非常注重在常规报道中采访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用他们的真实感受去影响他们的同胞。

传播竞争力 第4篇

世界是由物资、能量、信息三者组成的,信息生产与传播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这点来看,研究信息传播产业中三网融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信息传播领域产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人类社会对信息传播的理想状态——“一个通信的理想状态与媒介传播的理想境界融合为一,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与任何人、任何地方以任意信息量进行全方位的私人和公共性各种信息沟通与传播”,进行了不懈追求。

自2010年,国务院推动“三网融合”启动,回望三网融合试点一年以来,进展不是太顺畅。但历史发展的潮流无法阻挡,信息传播必将从媒介融合走向产业融合,向人们提供包括通信、影视等内容广泛的资讯。在新环境下,广电内容生产、传输、服务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不能适应这个变化的个体就会逐渐灭亡,广播电视网络传输行业将面临着艰难困境和竞争挑战[1]。

1 三网融合的现状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逐步整合成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通信网络。核心是业务融合。具体表现为:采用相似技术,互联互通,业务渗透,应用层统一协议。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运营商的目标,政府的管制政策偏向中性。

2010年6月,国家公布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名单,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阶段。在试点地区,电信和广电双方可以业务双向进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却互相不配合。比如,电信可以做视频业务,但节目源却掌握在广电手中,使电信易被管道化,播控中心建立速度很慢;广电虽然可以进入宽带,但网站内容却掌握在电信骨干网上,互联网出口费用成本巨大。

试点一年来的总体情况为进展缓慢。事实也是如此,虽然暂时无法获得官方报告,但可以从深圳、北京两个试点城市的数据来观察分析,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www.topway.com.cn

2010年,公司经营业绩保持了较为平稳发展的势头。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终端数为110.03万个,较2009年底增加了2.18万个;交互电视用户终端数为23.85万个,其中高清交互电视用户终端数为17.4万个,分别较2009年底增加了11.25万个和11.75万个;付费频道用户终端数为4.67万个,较2009年底减少了0.62万个;有线宽频在网用户数为30.76万户,较2009年底增加了2.69万户。

中国联通的2010年业绩预告,预计2010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较公司于2009年度年报所公告之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下降50%以上。中国联通2010年业绩指标变化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www.cninfo.com.cn

从深圳的数据来看,三网融合试点以来天威公司宽带网用户增长率仅为9%。而根据中国互联网CNNIC的年度报告,2010年全国宽带用户数增长率达到19.1%。如图1所示。

从试点区域的结果来看,电视台、广电网络、电信三方均在暗自较劲,互相制约。

2 三网融合的本质与有线网络行业的关系

目前我国信息传播领域相关产业的总体特点是:政府监管层、电信业和传媒业还是比较严格,互联网业则属于管制的薄弱环节,需求很大,业务发展迅速但有些混乱。

美国在信息传播领域的融合从1996年电信法实施后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整个产业融合过程复杂,然后又形成了新的垄断格局,新格局是在产业融合基础上发展过来的,体现更高市场竞争水平的集中,完全符合辩证法的螺旋式向上发展的趋势。

比较中美两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的地位可以发现,美国的科技创新实力远超过中国,信息传播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其产业高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资基础。中国是世界的生产制造大国,但美国是世界的信息产业强国大国。从信息生产、传播的产业链来看,三网融合符合人类需求的发展。对有线电视网络来说,三网融合就意味着开放和挑战,即走出保护壳,走向市场。

中国媒体改革的成就得益于两次引入“信息”概念,重新认识了媒介的功能和性质。从而推动媒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改变了媒介的单一宣传功能观,二是媒介的事业、产业双重属性[2]。

三网融合对于有线网络电视行业意味着市场化。如何应对信息传播,特别是视频信息传播的市场化?这个问题是摆在有线电视业者面前的大事,不可能再在党和政府庇护下。只有向前走,在市场中接受挑战和考验,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找到定位和发展,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给用户。

从图2的产业链来看,在产业的上游视频制作领域已经市场化,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其中形成了各种专业、多种经济形式的视频制作单位,每年电视节目、电影数量非常多。而视频播控由于国家安全等关系现在由电视台暂时控制,而终端接收更是完全竞争。现在唯一没有充分竞争的环节就是视频传输,在此之前视频传输的大任是落在有线电视网络企业中,而三网融合表面上是三个网的竞争,其本质就要求视频传输垄断的放开,有线电视企业真正走向市场。

因此,有线网络行业的发展就在于三网融合,方法是数字化、高清化、双向化。结果就是建立高效稳定宽容量的信息传输平台,把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内容产品传送到需要它们的消费者手中,并提供优良的客户关系活动,最终核心是服务竞争。

3 有线网络的SWOT分析

在视频信息传输领域竞争环境的分析不能仅看广电网络,一定要横向比较信息传播产业的另一支队伍: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由资料可知,广电网络一年的有线电视收入不超过500亿元,而中国电信行业一年的收入是接近1万亿元,这是一场力量相差悬殊的较量。

不仅如此,有线电视的视频信息传输还面临着移动存储介质、观众结构变化的挑战。要迎接三网融合的竞争挑战一定要对有线网络做好SWOT分析,扬长避短[2]。

1)有线网络优势:具有较多用户资源、接入普及率较高;频道资源,一条通到用户家里的有线电视电缆的传输带宽在500 MHz以上,传数字电视信号,则可以传300多套电视节目。网络资源,有一条即将贯通全国、全省、全市有线电视网;带宽资源,即能传输上百套电视节目的宽带750 MHz系统。

2)有线网络弱势:资源分散,其中小网络占绝大多数;发展还很不平衡,建设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网络之间不能相互传送信息;发展成本较高,资金短缺;网络单向无法满足交互需求;产业化程度低,广播电视长期以来被当作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其产业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管理体制现行结构是“条块分割、以块为主、分级管理”;同时有线网络电视商业模式落后,无法适应市场需要。

3)有线网络机会:网络改造,完善平台,形成数字化、高清化、双向化的信息基础结构,提供价廉物美的的信息、文化产品给千家万户。

4)有线网络威胁:有线电视将面临着来自于国内业者的竞争。主要是:国内卫星电视、电信业者的竞争,主要包括电信行业强大的资金、内容、人才优势的挑战。

4 确立和发展有线网络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有的企业却日益壮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是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具有5个特性:学不到,不可模仿;买不来,不可交换;偷不走,不可转移;拆不开,不可分割;离不了,不可或缺。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有线网络现在没有或至少没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国家政策规定的垄断政策。笔者认为有线网络的核心能力应该是客户、网络和服务,但核心应该是服务客户的能力。图3是某网络公司核心能力与业务关系图。

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客户。如果把公司比作是一辆不断前进的装满乘客的汽车,用户就是乘客,而稳定可靠的网络和优质贴心的服务就是这辆车的两个车轮。网络和服务分别是公司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用户上了车,如果服务不好、网络不好,用户就可以换车。因此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宗旨就是把握、满足、创造用户不断变化和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彼得·德鲁克讲过一句经典的话“顾客是企业的基础,并维系着企业的存亡。正是因为企业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社会才会将创造财富的资源交付给企业。”如果已经认可了有线网络需要这三项能力,那应该怎样搞好呢?

首先,了解、熟悉、使用、开发客户资源,挖掘潜力、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客户回报公司,为公司创造利润。有线电视用户是公司的重要资源,但如何使用好这个资源,对用户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是关键,只有详细、准确了解用户的资料、分布、兴趣、收入、习惯、爱好、支付能力等,才能更好地根据特点制定适合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市场经济的各种政策。在内部挖掘客户这座金矿,进行新产品新服务、产品升级销售、产品交叉销售等工作,在外部联合其他行业和企业共同拓展客户的其他特性需求。

其次,规划、建设、维护好有线网络,网络是公司的立足资本,但它的重要性是低于客户的。因为,客户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会流动的。但是网络特别是正常运转维护良好的网络确实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它满足上述5个条件。网络是支撑其他两个能力的物质基础,关键是如何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检测监控网络,保障网络的运行质量、运行指标、使之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网络涉及省骨干网、市区城域网、出口网和HFC接入网。如果网络缺少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价值马上打折扣,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评估网络的服务质量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它反映了能够提供客户使用的能力,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有使用价值大于价值(价格)时,客户才会愿意使用[3,4,5]。

最后,在熟悉用户和网络的情况下搞好服务,服务是联系客户和网络的桥梁,是公司与用户的纽带。只有服务才能带来经济效益,服务让用户感觉到公司的存在和作用。服务使网络产生价值,产生现金流。网络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它的属性就是通过服务产生效益,产生利润。只有优良的服务才能发挥网络的优势,把网络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真金白银。只有重视服务以及整个服务体系,保持用户服务链条的顺畅流转,以用户为尊以服务为荣,才可以获得用户长期的支持。

同时,信息支持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是三大核心能力的后盾。21世纪的现代企业竞争重点在于信息、资金。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信息化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建立完善全面支持用户发展、网络运营、客户服务的业务支撑信息中心是必要的和紧迫的。体现在公司主要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建设之后的利用率,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行政管理、物质管理。这些都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让其紧紧围绕核心能力来布局,为核心能力服务,并坚信有线网络只要把握住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就一定可以在三网融合下生存、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罗小布.NGB与“三网融合”[EB/OL].[2011-09-08].http://wenku.bai du.com/view/fe4b99eb172ded630b1cb689.html.

[2]傅玉辉.大媒体产业: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王瑞刚.三网技术演进与融合趋势[J].电视技术,2011,35(24):38-41.

[4]王兴军.三网融合下的家庭网络终端与管理[J].电视技术,2011,35(24):9-9.

传播竞争力 第5篇

对农频道是农业知识、大众文化、农村建设信息方面的重要载体, 在缩小城乡差距、调节农村社会矛盾、开发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方面”, 对农频道更是解决问题的首选平台。电视频道是农民心目中传统的媒体渠道。另外, 农民朋友普遍文化素质较低, 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差。因此, 在表达农民利益诉求方面, 电视频道也成了首选甚至唯一的渠道, 而做好对农电视频道的建设工作也就成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基础。

二、垄上频道的创办及现状

荆州电视台下属的垄上频道创建于2009年1月份。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予以正式开播, 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专业对农服务电视频道的先例, 也是国内第一个市级的对农频道, 经过不到3年的努力就成为本土最具影响力的媒体频道之一, 在省内农村收视率一度达到15, 平均份额也稳居省内各大频道前列。并且在2009年垄上频道开播的第一年复合年收入就达到了4000万元, 之后逐年递增, 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甚至在2011年与2014年两度与央视经济频道以及农业频道进行合作, 推出《聚焦三农》等电视节目, 被业内人士称为最具潜力的中部媒体电视品牌。而从地市级电视频道的发展角度来看, 垄上频道通过与央视频道的合作, 大大提高了频道的品牌价值, 提升了自身影响力, 在广大农村地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在对农服务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

三、对农传播与服务电视频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研究

(1) 加强技术投入, 保证节目品质。对农服务类频道的播出节目应该以服务农村为主, 在节目的筛选环节就要保质保量, 切合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垄上频道经过5年的飞速发展, 在电视节目的取材方面已经出现了创新以及题材方面的枯竭, 很多优秀的题材已经在频道内反复播出。同时, 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 很多节目的制作周期也越来越长, 这期间就需要电视制作团队的广泛协作, 人才匮乏的问题也一定程度地凸现出来。因此, 需要加强对垄上频道栏目制作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 引入更多的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才, 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更优质的节目题材。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也要精细化操作, 不能够滥竽充数, 以致无法保证节目品质。最后就是要转变发展思路, 从单一的对农信息传播的发展思路向对农服务的方向转型, 在对农服务的过程中渗透农业技术知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等信息, 将垄上频道打造成以对农服务为主, 经济建设、文件传播为辅的综合型电视节目频道。这样既可以增加栏目制作题材, 又可以提高节目质量, 还可以拓宽受众人群, 为电视台创造更大的价值。

(2) 打造“拳头”栏目, 提高频道在农村社会的公共话语权。垄上频道随着发展的深入, 也遇到了盈利以及栏目制作的瓶颈。为了保持垄上频道的发展, 提高对农服务领域的竞争力, 应该积极打造形象节目。例如, 《垄上行》栏目的播出。《垄上行》是垄上电视台近几年推出的形象节目, 节目的制作理念围绕三农问题展开, 制作团队走访了大量的农村地区, 了解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并充分考虑到农村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 便于农民朋友对节目内容的理解。很快, 《垄上行》节目成了垄上频道乃至区域内最受欢迎的对农节目, 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对上述案例经过深入分析, 可以发现垄上频道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1) 始终保持以“农”为核心, 节目制作流程精细化。近几年很多地区已经开始着手打造地区型的对农服务频道, 可是节目播出之后, 逐渐偏离了服务农村的基本要求, 使得整个频道的栏目播出泛娱乐化或是泛综合化, 失去了农村特色, 也因此失去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而垄上频道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服务农民的态度, 切实从农民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 并且在节目制作方面敢于投入, 使得节目播出后的效果良好。经过观众的口口相传, 《垄上行》逐渐成为农民心目中的第一节目。2) 明确自身的价值, 精准定位。电视媒体的经营犹如品牌文化的培养, 任何一个成功的电视频道都离不开优秀的品牌营销, 而具体的营销方式则要根据区域媒体环境的不同而进行, 垄上频道服务农民。因此, 栏目的打造从里到外都围绕农民展开。并且垄上频道有清晰的市场定位, 在国内大部分频道泛综合化的过程中, 垄上频道很好地把握了对农服务和综合服务之间的平衡, 做到了既拓宽服务面而又保持了对农信息传播以及服务的本质, 这样长期坚持便形成了垄上频道独有的品牌竞争力。3) 多维度打造公共媒体平台。垄上频道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具有平台化的发展理念, 这在几年前是十分先进的理念。电视媒体本身受众范围广, 具有很强的公共平台属性, 而垄上频道在创立之初, 就注重多维度的公共媒体发声。同时, 在栏目制作上, 既有《垄上行》这样的“拳头”栏目, 也有《和事佬》地方特色浓郁的节目, 而且还有专门针对省内区域的农业技术知识讲解、农业种植天气预报等, 使得很多服务项目经过“对农”优化而成了切实满足农民需求的信息, 而传递信息者正是垄上频道。也正是这样, 垄上频道逐步成为优质的公共媒体平台。

四、结束语

垄上频道从一个普通的市级电视频道成长为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对农公共媒体平台, 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但更多的是与其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手段以及大量的资源投入分不开的。垄上频道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农”为本, 以满足广大农民利益诉求为核心, 围绕农村发展整合各方技术、资源并最终实现了突破, 成为优质的舆论导向、信息传播、对农服务的综合型媒体频道。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4-5.

中式英语的竞争及其对汉语言的传播 第6篇

1中式英语语言竞争

如果一个社会同时存在两种文化,那么这两种文化可以从各自的语言中反映出来,这与其文化背景相关。从游汝杰著作2009版《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可知,施惠语言影响受惠语言。而相对于受惠语言,施惠语言在文化上的优势更加明显,英语和中式英语也是如此。

1.1初始形成阶段

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加州等地金矿的发现,中国劳工开始移民美国。多年来,生活条件虽有改善,但他们社会地位低微,多数开中餐馆谋生。这就使得中式英语的初始形成阶段词汇少,而且多为实物名称。中餐中只有如点心“dim sum”,杂碎 “chop suey”, 炒面“chow mien”等烹饪用语词在英语中出现。当时,中式英语没有竞争力,是一种低层语言。在中国国内,由于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英语被称为美帝语言,被迫退出中学课堂,俄语成为外语,中式英语根本没有得到使利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得到不断重视,小学、 中学、大学均开设英语课,许多成年人也由于工作需要开始学习英语,英语在中国空前繁荣。

1.2排斥纠错阶段

1980年,邓炎昌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说中式英语在语法上可能不错,但是在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上与标准英语习惯用法不同。1993年李文中重提中式英语,他认为中式英语就是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是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这两个大家的发声使得英语界开始对中式英语排斥纠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搭配纠错:有许多词在搭配上由于汉英语言习惯差异导致应用错误。如“big wind--strong wind”大风;“big snow--heavy snow”大雪;“hide the fact--conceal the fact”掩盖事实; “hide the age--lie on the age”隐瞒年龄等。

2)句子纠错: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差异不同导致误解。例如,餐桌上的“Try, try”被纠正成“Have a taste”或者“Help yourself.”,Wikipedia上提及的“Fired Fuck Shrimps”(干烧虾仁)被纠正成“Shrimps with Chili Sauce”无可厚非,但是像“糖葫芦(a string of coated haws with sugar)”,“炸油条(twisted cruler)”等中国地道小吃居然也用一串英语来表达其纯正中国英语,而不用拼音tanghulu和zhayoutiao则让人费解。

1.3认同传播阶段:得体中式英语

1) 网络用语: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一些汉语新词汇陆续出现。由于中外交流已十分频繁,在大陆地区英语普及程度极高,所以这些词也就有了相应的英语形式。如构词: 网民“netizen”:net(网)+ -izen(居住者);蛋疼“testisache”:(testis(睾丸)+ache(疼痛));打酱油的人“soy-fetcher ”:soy (黄豆、酱油味的)+fetcher(取某物之人;给力的“geilivable”:给力(拼音)+v(无义) + able( 可…… 的);“tuhao”土豪:The tuhao have become a punching bag on China’s blogosphere for being the symbol of wasteful wealth and unrefined taste. 类似的还有“Long time no see”等。

2) 拼音取代:像“dama”(大妈)这类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被称为“借词”,这在语言学上不是一个新现象。近年来在国外报道中就经常出现取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早在十几年以前,外国人就对“guanxi”(关系)一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它和英语中的“relationship”不同,“guanxi”(nepotism)特用来描绘中国社会独有的复杂关系网,该词还被英美国家的商学院教材Rules and Networks收录其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guanggun”(光棍,指未婚男士),“fenqing”(愤青,指激进年轻人)等。

3) 拼音与逐字直译混杂成语

No zuo no die (不作死就不会死)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 你行你上啊,不行别乱喷!),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 Translate from Ch-inglish, if you can do it then you should go up and do it. it is used against people who criticize others’work, especially when the criti-cizer is not that much better.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It means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in some place, very crowded, usually describe a big event, a scene.

4)社会现象:Watch Uncle表叔(贪官)。

2中式英语对汉语言的传播作用

2.1传播中国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政治理念等是其文明程度象征,语言凝练之结晶,如“quadrangle”(四合院,老北京一种典型老宅);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语言“One na-tion, two systems”一国两制,是对当时香港制度的一种诠释;一些习语如“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英语国家通常译为“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person’s poison.”,但是前者也不失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中式英语。

2.2丰富英语词汇量

有人认为中式英语或将被彻底消灭,而本世纪初有报道就指出中式英语正在受到热捧。美国某著名社交网站上有一个名为“救救中式英语”的小组里有8000多名成员,收录的中式英语例子多达2500多条。此外,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obal Language Monitor)于2008年公布的全球十大英语电视高频词汇中显示,“Beijing”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该机构也认为,当前英语正在被中式英语进行着强有力的冲击。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drinktea(茶饮料)、taikongren(太空人) 等词汇已渐为西方人所认可并使用。据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占到5%~20%,多于任何其他国家的语言来源。

2.3民族自豪感

对待中式英语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对不规范山寨英语加以取缔。例如,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 (人山人海);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必须纠正。而对于充满文化内涵的正宗中式英语加以保护和宣传,例如Kong Fu (中国功夫),To-run-business (营业中)等。

3结论

中式英语的出现和成长绝非偶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点。当前,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式英语的许多表达法也渐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和使用者认可接受。中式英语承载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它的运用和发展,便于国人更准确地使用具有汉语特色的中式英语传播中国文化, 丰富英语词汇量,增强英语的展现形式。中式英语正逐步走向世界,凭借自身的魅力影响和丰富着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 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做出贡献。

摘要:中式英语的出现主要是受到汉语言习惯的干扰,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有时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或矛盾。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汉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受到重视,中式英语的许多表达法也渐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和使用者认可接受。中式英语的运用和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使用具有汉语特色的中式英语,传播中国文化,丰富英语词汇量,增强英语的展现形式,中式英语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中式英语,竞争,汉语言,传播

参考文献

[1]丁金珠.得体中式英语在中国文化传递中的价值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60-62.

[2]戴炜栋,束定芳.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J].外国语,1994(5):1-7.

[3]刘娟.从中式英语看中西文化的撞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110-115.

[4]游汝杰.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杨歆.从文化生活及语言习惯差异浅谈中式英语现象[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2(1):60-62.

[6]王少斌.浅析中式英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J].海外英语,2010(3):131-135.

[7]汪溶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赵晓江.英语词汇的应用技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234-235.

[9]廖慈惠,李向奇.文化接触、语言接触与美国英语演变的类型和机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59-65.

[10]赵湘.汉语对英语的影响[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6(2):129-133.

[11]庄琴芳.福柯后现代话语观与中国话语建构[J].外语学刊,2007(5):94-96.

传播竞争力 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内容生产,有态度,人格魅力,专业理论

当今社会传媒业发展迅速,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 传统媒体受到了很大冲击。加之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速度之快更是夺人眼球, 许多“草根”成了媒体的宠儿。比如, 电视节目撰稿人于丹因讲《论语》而出名;研究艺术与美学的易中天靠《品三国》而被人们熟知;写出《明朝的那些事》的知名作家当年明月居然是海关公务员。面对这些非专业传播者的竞争, 不少人对专业传播者的前景表示担忧。

但是, 在这个新媒体、自媒体近乎垄断的强势背景下, 专业传播者真的走投无路了么?其实不然, 专业传播者也有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 就拿近年兴起的《逻辑思维》来说, 这档节目以其制作者罗振宇的“新思路”成功地获得大家的好评, 通过分析这档节目, 我们便可发现专业传播者在这个行业中的优势所在。我们拟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来分析。

一、注重内容生产

《逻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料、有趣”。其中除了“有种”体现了逻辑思维独特的见地外, “有料”和“有趣”分别体现了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虽然罗振宇口口声声地说“内容为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但是节目的精华总是要通过内容来体现, 内容决定了受众。一个直击佛教精髓的精品节目不可能在信奉基督教的地区得到认可。所以我认为“内容为王”永远也不会过时。

有人会说, 传统媒体注重内容生产, 非专业传播者也注重内容生产, 那么为什么注重内容生产能成为专业传播者的竞争优势?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 最终在《逻辑思维》的选题上找到了答案。《逻辑思维》的选题覆盖面非常宽, 用罗振宇自己的话说他在做实验, 通过东拉西扯的选题总结出受众喜欢哪个方面的选题多一点, 以后更好的对症下药。但是, 仔细分析这些选题我们可以发现, 虽然内容覆盖面广, 但大都讲的是非善恶、历史时事, 满足了自媒体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 广阔的范围与精彩的分析开拓了受众的眼界, 在迎合受众这一点上《逻辑思维》做的相当的好。

我们发现, 专业传播者的内容选择是站在受众角度上的, 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弄明白观众想看什么上下工夫, 而非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准备自己所钟意的内容上。因此, 在内容上, “受众意识”成为了区分专业传播者与非专业传播者的标准。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我们不能否定他们也有“受众意识”但是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制于意识形态等客观因素, 传播自主权有限, 所以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意识”是专业传播有力的竞争武器。

二、做到“有态度”

有态度, 即有思想性。熟悉《逻辑思维》的人都知道, 其节目的形式是每期都对一个特定的故事、案例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罗振宇个人鲜明的态度, 他对自己态度的论述并不空泛, 往往是依靠一些切实存在的理论和实例构架起来的。

从罗振宇对问题的态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在常人看来并不科学的地方, 罗振宇在《逻辑思维》中多次明确表示他不信中医, 甚至觉得中医百无一用。还有不少极端的态度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比如, 他曾表示“近几年大学将会消失”“传统媒体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小以至于消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岳飞是必须死的”等, 这一系列的观点虽然没有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 但是人们表示“听他分析的也挺有道理的”, 这表明《逻辑思维》通过这些态度抓住了受众的胃口, 这便是在态度上的成功。

有人会说《逻辑思维》抛出这些荒谬的论断是在“哗众取宠”。客观地讲, 的确有哗众取宠的成分, 但是《逻辑思维》仍然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 这并不是简单的哗众取宠能达到的, 用“以智取胜”更为贴切。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专业传播者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中的另一个优势:“差异化意识”。同样是历史故事, 同样是时事案例, 为什么别人的分析不能抓住受众眼球?因为他们的分析千篇一律。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 只有新的东西才有市场, 罗振宇准确地把握到这一点, 认识到了自己与其它传播者的差异, 并依此为依托抓住人们的视线。用自己“差异化”的态度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彰显人格魅力

《逻辑思维》作为一档网络视频类节目, 如果抛开其内容和思想来从视频制作角度来分析这档节目, 我们发现这档节目的制作简直就是“粗制滥造”, 毫无新意可言。节目从头到尾的所有镜头都是对准罗振宇的一个中景机位完成的, 仅仅偶尔有引用到文章的时候仿照《百家讲坛》加一段书简一样的文字, 这样粗糙的视频制作与当下剪辑技术与镜头语言盛行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

这样毫无新意的视频显然不能勾起受众的观看兴趣, 但是大家又对《逻辑思维》的内容与态度情有独钟, 所以大家多是用耳朵来“欣赏”这档节目的。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喜欢听, 但是不喜欢看, 那为什么不将《逻辑思维》做成一档音频节目或者电台节目呢?罗振宇给出这样的回答:“哪怕大家用耳朵完成的总量占到节目的99.9%, 但总会有0.1%的时间大家能瞅我一眼, 这就够了。就这一眼, 大家就能在脑子里对正在讲故事的‘罗胖子’有一个鲜明而直观的印象, 观众知道在听谁说话, 知道‘罗胖子’是个什么样子, 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要把我的人格信息传递出去。”

人的外形相貌是人格塑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罗振宇将这种传播者的外形、气质等因素称之为“魅力人格体”。这种依靠人格魅力来吸引受众的方式正是自媒体时代最主要的方式, 因为自媒体时代下人们享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 只有让受众感兴趣的传播者才是站得住脚的。所以专业传播者对人格魅力塑造的重视, 就是其在新媒体坏境下的竞争优势。

四、专业理论的灵活运用

前文提到罗振宇在《逻辑思维》中提到了许多看似不科学的论断, 但都分析的头头是道, 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本人有传播学的良好理论基础支撑他的论断。大学的消失、传统媒体的没落, 这些都是麦克卢汉的知名传播学理论“理论媒介技术决定论”中比较著名的推断, 只是一般受众不知道罢了。虽然这些理论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但是有了这些理论支撑, 罗振宇的论述就更变得更有说服力了。

专业传播者区分于其他传播者的核心就在于“专业”, 他们知道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 对媒体市场的认知也更为透彻。这足以支撑专业传播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有许多专业传播者并不是真正的“专业”。他们理解“受众”的理论概念, 但是却没有从受众角度出发的“受众意识”;他们知道“差异化竞争”概念, 但是仍然作着与其他传播者相同的事;他们明白如何塑造人格, 但是却不知道人格魅力在自媒体时代下的重要价值。这些传播者并不能称之为“专业”, 真正的“专业”是理论的活学活用。将专业知识运用于节目的方方面面, 切实做到让“专业”成为节目的精髓。

五、结语

上一篇:语文教学不能缺少训练下一篇:基础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