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监护系统范文

2024-06-07

病房监护系统范文(精选12篇)

病房监护系统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入住我院ICU的60例患者, 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为20~52岁, 平均年龄为 (36±4) 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为18~50岁, 平均年龄为 (34±4)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 研究组则采取重症监护系统进行管理, 具体管理为: (1) 监护仪:包括DATEX、飞利浦等品牌的监护仪,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2) 呼吸机:包括拉菲尔、西门子等品牌, 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各种参数的设置, 可选择辅助呼吸或是控制呼吸模式; (3) CVP监测系统;输液泵、注射泵, 可实现对液体的入量进行准确调控; (4) 系统采用DICOM、ICD10等进行系统集成, 实现医院中各种报告资料、影像结果、检查检测、麻醉手术等信息的共享; (5) 护士可将临床仪器记录下来的患者信息如生命体征、引流量、尿量等记录到临床系统中, 医生可随时观看到护理记录, 及时获取患者信息。

1.3 观察指标

病死率:包括A (抢救不及时致死率) 和B (病情监测不力致死率) 的总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的如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和。满意率:通过向患者发放ICU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 包括对ICU仪器的先进性、工作效率、病情知晓度等方面的满意调查。满分100分, 60分为临界值, ≥9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60~79分为中, <60分为差。满意率是指获评优和良的患者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63.3%。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是一所医院中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4]。通常ICU的患者病情急、危、重, 由于监护所生成的信息容量大, 变动性大, 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并记录患者的病情情况, 同时采取处理措施[5]。因此对ICU临床监护系统管理的需求较普通科室更为迫切。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传统的ICU护理是根据床位数将患者分配给护士管理, 忽视了护士工作能力及专业素质的个体差异对患者的护理不周, 也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的分配不平衡[6]。随着重症监护系统的推行, 大大减轻了临床医护工作量, 使患者的病情信息获得更为方便、简化, 直接通过接口自动采集数据[7]。监护仪器将反映病情变化的数据转换为更加形象、直观的图像。同时, 使医护人员的记录更加全面、细化[8]。其体会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利用重症监护系统自动实现患者信息的采集和保存。患者出入ICU的记录、体温单、医护记录等自动生成, 避免了以往手工记录的繁琐, 也降低了出错率。 (2) 规范了ICU的医疗过程。实现了临床数据的细化记收集和全程管理, 使临床信息易控制、可控制, 也使患者病情记录标准化、规范化。 (3) 完善ICU的重症监护管理。系统自动整理记录患者完整的病情以及诊疗过程, 可随时调出查看或对医疗效果进行评价, 便于管理和控制临床信息。

综上所述, 在ICU中应用重症监护系统,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明显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且患者满意率高。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系统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60例患者, 分为两组, 研究组采用重症监护系统管理,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护方法,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ICU中应用重症监护系统, 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 明显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且患者满意率高。

关键词:重症监护系统,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运奇, 卢喜烈, 张丽娟, 等.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在区域协同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 30 (61) :15-18.

[2]熊杰, 黄素芳, 刘伟权, 等.ICU护理评分系统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5 (7) :581-584.

[3]熊杰, 黄素芳, 刘伟权, 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2) :21-23.

[4]潘夏蓁, 姚海欣, 林碎钗, 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介绍[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4) :378-380.

[5]李丽, 曹梅利.ICU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初期应用管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7 (15) :132-133.

[6]李刚荣, 穆云庆, 李晴辉.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医院效益的有效途径[J].重庆医学, 2008, 37 (21) :2396-2397.

[7]梁瑜, 周霞.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在心外ICU的应用及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 (18) :67-68.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第2篇

一、基本要求

三级医院以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必须设立危重病医学科,危重病医学科属于临床二级学科,必须是独立的医疗单元。ICU病房作为本学科的临床基地,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危重病人。

二、床位设置

ICU的总床位数量,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个ICU医疗单元以6-12张病床为宜。

三、人员配备

ICU医师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但危重病医学专科医师必须占60%以上。ICU专科护士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1以上。

四、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二)ICU每床的用房面积为12~16M2;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

积为18~25 M2。

(三)ICU的基本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用房,包括实验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营养准备室等。

(四)ICU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配备负压病房1-2间。

(五)ICU要有合理的医疗流向,包括人流、物流,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六)ICU病房的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可改造性。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患者; 护理; 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73-03

神经外科患者伤情多危重,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多伴有意识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意外事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良好的概率仅有19.1%,12.7%的患者会有中、重残或是成为植物人,死亡率高达68.2%[1]。稍有不慎或疏忽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引起纠纷和投诉,是风险高发区域[2]。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3]。因此,为了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笔者所在科室制定了细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形成完善的护理服务链。笔者所在科室重症监护病房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409例患者实施严格的护理管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重症监护病房有病床4张,护理人员10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1名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护师3人,护士(3年以上工作经验)2人,助理护士(半年以上工作经验)2人。对所有收治的患者实行全面、全程、专业化的无陪式护理服务,包括所有的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2009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409例重症患者,男226例,女183例,年龄16~92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63例,脑出血232例,颅内动脉瘤9例,脑肿瘤5例。昏迷程度GCS评分:GCS 3~5分98例,6~8分112例,9~12分199例。气管切开142例,气管插管78例;行手术治疗者327例,未行处理者82例。

2 结果

本组409例患者中,治愈139例(34%),好转184例(45%),自动出院15例(3.6%),植物生存状态26例(6.4%),死亡45例(11%),出现护理并发症3例(0.73%)。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91.5%以上。

3 护理管理方法

3.1 环境的管理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保持病室环境洁净,每日开窗通风2次,消毒机定时消毒2 h,每日2次。用0.5%含氯消毒液擦拭各台面、物品设备表面、病床、地面每日2次。每月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监测消毒效果。医院感染科不定期抽检。

3.2 家属的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重,危及患者生命,大部分需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故手术的危险性大,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大,预后不良甚至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家属因一时不能接受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因此对家属进行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笔者所在科室根据家属的情绪反应采取各种干预措施:(1)住院初期,医护人员如实向家属说明患者的病况,如发现患者家属有过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医生及护士与家属适时交谈,安抚家属,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后等,使之做好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多告诉家属治疗成功的患者,以增强其信心;(2)医护人员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态度亲切、语言和蔼,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较内向的家属,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适当的心理干预;(3)患者病情好转,及时告知家属,以增加他们的信心,因治疗是长期的,患者及家属会出现焦虑、消极的情绪,医护人员尽量开导,积极寻求家庭及社会的帮助,使其重拾信心[4]。医护人员与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重要的一环。及时告知及详细讲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规定、目的及意义,使家属理解并主动配合。危重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免疫力低下,加上侵入性操作多 ,如果人员进出过多,致使空气中细菌会超标,增加院内感染的机率。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每位患者每天只限1~2名探视者,轮流进入。进入时需要更换隔离服、戴口罩、帽子,穿一次性鞋套,病房门口设速干手快速消毒剂,进入前先消毒双手,进入后停留时间不超过20 min。

3.3 护理者的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的使命寓于伤情的急性阶段,使其渡过危险期,最在限度挽回患者的生命。护士的工作量大、压力大,工作中须时刻提醒自己仔细观察、杜绝差错、避免事故,护理管理难度大[5]。

3.3.1 笔者所在科室注入多重管理理念 充分发挥护士潜力 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科室人员人人参与,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笔者所在科室十大安全护理目标,每人负责一项安全管理。在护理质控方面提出“我管理、我负责”,人人注重护理质量,主动查找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1)护士长总体安排,全面质控;(2)责任组长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并协助本组工作;(3)责任护士,完成本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在工作中注重主动性、预见性、计划性和连续性;(4)助理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本班患者的基础护理及晨、晚间护理工作。

3.3.2 加强制度的管理 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房,护理人员应认真掌握医疗卫生法律知识,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如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质量标准,护理记录书写规定等。

3.3.3 加强护理人员病情观察及应急能力的训练 神经外科病变涉及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功能的监护主要是意识、瞳孔、运动、感觉、反射等的观察及判断,这些指标变化能更直接地反映脑功能障碍的程度[6]。意识状态的改变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证[7]。瞳孔的观察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监护的又一重要手段,是判定脑疝存在及脑干功能损害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6]。因此,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估计病情的进展,对于及时处理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密切注意意识、瞳孔变化,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室病种特点,制定护士层级培训计划 ,分阶段按计划逐项落实培训内容,并集中培训,护理组长考核,护士长抽考,要求人人严格过关。培训内容主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技能,专科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各种急救仪器、器械、设备的使用及报警故障的处理,病情的动态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全科每周1次业务学习(由护士轮流主讲),每月1次教学查房,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进行护理二级查房,护士长不定时三级查房。定期组织特殊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与教训,提高业务水平。

3.3.4 建立激励机制 每月底通过医、护自评,护理组长检查、护士长抽检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分项打分,分数最高者评为当月最满意护士,科室奖励300元。月月竞选,当选次数最多者年底全院评优优先。

3.3.5 注重细节管理 护士长每天通过交接班,二、三能查房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对每个患者护理重点、难点给予指导,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加强责任组长的质控能力,全面监督、检查、指导、修审、反馈本组护理工作。

3.3.6 加强薄弱时段及环节的管理 排班时在护士资历、年龄及数量上合理调配;加强二线责任组长(夜班)的质量督导,保证护理安全。

3.4 患者的管理

3.4.1 重视基础护理 (1)眼部护理 保持眼睛的清洁,有分泌物及时擦洗。球结膜充血水肿者,定时滴眼药水,每日4~6次;昏迷患者眼睑无法闭上者,涂擦红霉素眼膏,并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防止引起暴露性角膜炎。(2)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及护理次数,一般2~3次/d,及时观察口腔黏膜、舌苔及气味的变化。口腔护理对预防胃液反流及呼吸道感染有重要的作用。(3)皮肤护理 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平整、干洁、无碎屑,每周更换床单2次,如有脏污随时更换。保持皮肤干洁,每日温水擦身2次,衣服每日更换。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局部按摩,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情况,严防压疮的发生。(4)四肢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四肢缺乏活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及关节变形,甚至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予局部垫软枕,适当抬高患肢,摆放功能位。每日给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及关节的活动,每次15~20 min,4~5次/d。能合作者给予指导并协助进行。(5)会阴部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无分泌物、排泄物的刺激。会阴擦洗每日2次,留置尿管者尿道口护理2次/d。

3.4.2 加强专科护理 (1)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通畅,予有效的氧气吸入。每2小时变换体位,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或肺不张。有人工气道者,做好固定,严防脱管。保持气道通畅,根据痰液黏稠度,定时湿化和雾化,以利吸出。有机械通气者,定时观察导管体外固定长度,检查气囊压力。做各项操作时,均一人固定,另一人操作,防止因牵拉而易位或脱出。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及时报告。(2)加强循环系统的管理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尿量、皮肤色泽及温度的变化,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用药目的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随时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及早发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对症处理。(3)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常安置不同的引流管,如创腔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各种引流是将包膜内的气体、血性液或血凝块等及时排出。

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1)与手术医生沟通,根据手术的部位及引流的目的,放置引流管及引流袋合适的位置及高度,随着病情进展及引流液量及时调节。(2)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折叠、成角、受压。患者头部活动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如无液体流出或引流不通畅,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3)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准确记录引流量。

3.4.3 加强并发症的护理 (1)躁动的护理患者由安静转为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安静深睡都应提高警惕,观察病情是否有恶化趋势。查明原因并给予解除。不可强行约束,加用床档防止坠床,防止自伤或意外损伤。(2)早期胃肠内营养的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已成为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9]。加强防范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健。①鼻饲者,一般每天4~5次,每次200~300 mL,温度40℃左右,间隔3~4 h一次。鼻饲前,先抬高床头30~40°,机械通气者先吸痰,检查鼻饲管是否在胃内,先抽吸胃内容物,是否有潴留或消化道出血,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②推注前后冲管,速度均匀,防止管腔阻塞。③以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混合物为佳,定期监测血糖。

④水、电解质的紊乱 神经系统的损伤可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而水、电解质的紊乱又可加重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恶性循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及时防止及处理水和电解质紊乱:(1)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及实液种类;(2)严密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尿比重等;(3)遵医嘱补血钠、钾,浓度不能过高,速度不宜过快。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是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护理中的中心环节,,制定完善的护理服务链,执行细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妙君,林卓华.护理干预对交通事故致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073-1074.

[2] 刘辉.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管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299-300.

[3] 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4] 尤小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03-106.

[5] 赖静.神经外科实施文字式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9):825-827

[6]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18-219.

[7] 汪玲.脑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3,(3):50.

[8] 向中芬.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5,5(6):563.

[9] 董津平.胃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744-745.

病房监护系统 第4篇

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无人值守病房监护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器、无线射频模块SRWF-106、监控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佩戴在病人身上的数据采集器集心率传感器、呼吸频率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等多种生物医学传感器于一体, 它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体温等生理体征参数, 并通过铁电存储器记录数据的采集时间, 然后通过无线射频模块SRWF-106实时发送到中心病房监控计算机。如果某个病房发送数据的某项指标出现异常, 系统会报警提醒监控人员对相关病人采取及时地处理措施, 从而比较及时的对病人治疗, 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并提高了监控效率。当然, 监控人员也可对监控计算机数据库进行数据索引, 有针对性地对某些病人的生理体征参数进行分析, 及时更改治疗手段或者提前对病症进行有效的防控, 进而最大限度上保证了病人的权益。

2系统硬件设计

2.1 数据采集器硬件设计

数据采集器佩戴在病人身上, 主要完成对病人生理体征参数的采集、处理和存储等功能, 由传感器电路、微处理器以及铁电存储器等部分组成。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DS18B20、HK-2000A型集成化脉搏传感器、HXB-2型压电呼吸传感器以及其他待扩展传感器, 微处理器选用了PLILIPS公司的高速、低功耗、8位FLASH单片机LPC932, 铁电存储器选用RAMTRON公司集成时钟电路的FM31256[3]。数据采集器电气原理图如图2所示。

将连接到数据采集器上的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HK-2000A型集成化脉搏传感器和HXB-2型压电呼吸传感器分别按要求安装到病人身体的相关部位, 然后开启数据采集器, 开始采集病人的体征参数, 连同数据采集的时间一并存入铁电存储器FM31256, 同时启动无线射频模块SRWF-106, 实时地将病床号、采集时间以及监测数据发送出去, 红指示灯D3闪烁标示数据传输成功。当供电电池电压不足, 单片机LPC932会发生比较中断[4], 这时黄指示灯D4会闪烁指示, 提醒工作人员更换电池, 提高了数据采集器的工作可靠性。

2.2 无线射频模块SRWF-106的使用

SRWF-106模块提供两个串口, COM1 (CON1的Pin3、Pin4) 固定为TLL电平的UART串行口;COM2 (CON1的Pin6、Pin7) 可通过跳线J1的D位来选择接口方式, 包括RS 485和RS 232两种。本设计中, 数据采集器和SRWF-106之间为TTL电平, 而监控计算机与SRWF-106间为RS 232。SRWF-106模块提供1 200 b/s, 2 400 b/s, 4 800 b/s, 9 600 b/s, 14 400 b/s, 19 200 b/s等接口波特率, 波特率的设定可通过改变模块反面的焊盘跳线 (J2~J4) 的状态来确定。模块工作电压为+4.5~+5.5 V 。为有效节约功耗, 模块可设置为休眠状态[5]。

3通信协议的设计

无线通信系统中, 由于供电、空间噪声以及传输路径等因素的影响, 数据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 造成通信失败, 因而需要设计一种传输协议, 保证在这种不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建立起可靠的数据连接。本系统中, 数据采集器与监控计算机是一个简单的多点对一点通信[6]。

3.1 波特率设置及通信方式的选择

考虑到无线射频模块SRWF-106自身的特点并兼顾到数据通信的速度和稳定性, 本设计采用9 600 b/s。由于通信是多对一的关系, 串口选择工作方式3。

3.2 数据校验方式的确定

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时, 很容易遇上干扰, 使传输数据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传输错误[7]。考虑到系统的实际要求, 本设计采用8位的CRC (循环冗余校验) 校验方式。

CRC校验和的计算是一种循环计算。从数学角度看, CRC校验和是用生成多项式 (算法规则) 去除一个多项式 (由数据块表示) , CRC校验为相除后所得的余项。CRC校验是对要传送的一个数据块附加一些校验位这些校验位 (CRC校验位) 由该数据块算出, 并随同数据块一并传送。在接收端, 对收到的数据块重新按规定的算法计算CRC校验和, 从而可以判别数据传输过程是否出错[8]。

本系统中的CRC校验子程序如下:

DOCRC:

PUSH ACC ;CRC累加值

PUSH B

PUSH ACC

MOV B, #08H ;移位次数

CRCLOOP:

XRL A, CRC

MOV A, CRC ;CRC送入A

JNC ZERO ;判断是0是1

XRL A, #18H ;更新CRC值

RRC A

MOV CRC, A

POP ACC

RR A

PUSH ACC

DJNZ B, CRCLOOP

POP ACC

POP B

POP ACC

RET

3.3 通信数据的编码

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设计采用的数据帧格式如表1所示。其中, 前两字节为起始同步信号, 地址码占用一个字节 (0~255) , 用它来标示不同床位号;待发数据包括:心率 (1 B) 、呼吸频率 (1 B) 、体温 (2 B) 和采集时间 (7 B) ;校验码为8位的CRC校验码。传输顺序为:心率、呼吸频率、体温 (高位在前, 低位在后) 、采集时间 (依次为:秒、分、小时、日、月、年) ;当发送应答命令时, 待发数据为2 B的0xCC或者0xBB[9]。

4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

在Windows操作平台上采用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设计系统的Database Server, Visual Basic是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快速应用开发工具, 具有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简便易用和代码执行速度快等优点。该系统具有数据索引、系统设置、报表等功能[10]。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 医生可以制订不同的监测标准。图3是系统操作界面的截图 (包含部分实验数据) 。

5结语

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无人值守病房监护系统省略了复杂的布线, 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工作可靠、故障率低、易于维护, 一旦进入实用阶段必将为医院节省经营成本,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最终使患者及医务人员真正受益, 这对于加快我国医院的智能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林琳, 王剑钢.基于PTR2000的多参数无线监护系统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 2004 (11) :5-7.

[2]张迪, 吴水才, 刘冬麟, 等.生理多参数无线监护系统的研制[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3) :15-17.

[3]RAMTRON.FM3104/16/64/256 DATASHEET[M].[S.l.]:China Service Center of RAMTRON.2007.

[4]周立功.LPC900系列FLASH单片机应用技术 (上) [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

[5]上海桑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RWF-106无线模块使用说明书[EB/OL].http://www.51sunray.com, 2006.

[6]员玉良.自救器模拟实验系统[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2007.

[7]游战清, 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8]阳璞琼.超高频RFID系统CRC电路设计[J].电路与系统学报, 2009 (2) :18-21.

[9]金永福, 王黎钦.一个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 2004, 27 (10) :96-98.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第5篇

1、护理工作基本要求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实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重症病人的生活护理均由护士完成。

(4)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2、护理交接班要求

(1)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2)严格床旁交接班。交班中发现疑问,应立即查证。

(3)交班内容及要求:①交班内容突出病人病情变化、诊疗护理措施执行情况、管路及皮肤状况等。②特殊情况(如仪器故障等)需当面交接清楚。③晨会中护士长可安排讲评、提问及讲课,布置当日工作重点及应注意改进的问题,一般不超过15分钟。

3、护理查对制度

(1)对无法有效沟通的病人应使用腕带作为病人的识别标志,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①给药时查对药品质量,注意配伍禁忌,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②医嘱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③认真查对医嘱,规范本科室医嘱查对时间及人员要求。④抢救病人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需复述一遍,由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以便查对。

4、病人转科(院)制度

(1)病人需要转科或转院继续治疗时,由医生向家属交代病人病情及途中风险,取得家属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转科(院)事宜。

(2)根据转科医嘱,进行转移前病人评估及各项护理准备,并通知接收科室的主班护士。①检查病人护理记录齐全,记录内容完整。②检查病人的个人卫生:转出时病人面部、手足、会阴、皮肤清洁、无压疮。③检查各种管道应清洁通畅,固定合理、牢固,引流袋清洁。注明插管、换管日期、时间、伤口敷料保持干燥清洁。④检查静脉穿刺部位。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所用药物标识清楚。⑤备妥病历记录、各种检查胶片、有关药品和病人的物品准备移交。⑥向接收科室护士介绍病人的情况:姓名、诊断、主要治疗、皮肤及各种管道情况。

(3)根据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安排医生、护士陪同。

(4)转科(院)途中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及用物。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路通畅。

(5)到达新科室(院)后,认真与该科(院)的主管医生、护士进行床旁交接班,由交、接双方填写交接记录。

5病人外出检查制度

(1)根据下达医嘱,在检查前评估病人病情,并进行记录。

(2)检查全程须有医护人员陪同。

(3)根据检查项目要求,做好检查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必要时备好抢救药物及用物。

(4)在离开ICU前认真核对,包括核对医嘱、病人识别标识、检查项目及部位

无误,与清醒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安抚病人的紧张情绪。

(5)在检查过程中需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注意保暖并保证各种管路通畅及仪器正常运行。

(6)如有特殊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置后再行检查,或根据病情停止检查。

(7)检查完毕返回ICU后,护士妥善安置病人并做好详细记录。

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所有仪器应分类妥善放置,专人管理,正确使用。

(2)保证各种仪器正常使用,定期检查、清点、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3)保持各种仪器设备清洁,备用设备必须处于消毒后状态,有备用标识。

(4)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得随意外借,遇有特殊情况由医疗行政部门协调调配。

(5)科内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仪器应用培训,包括消毒操作与流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做到熟练掌握。

(6)医院设备科对ICU抢救用主要仪器应及时维修,定期检测并有相关记录。

7.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1)抢救物品有固定的存放地点,定期清点并登记。

(2)抢救用品应保持随时即用状态,定期进行必要的维护检查并有记录。

(3)抢救用品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清点、补充、监测、消毒,处理完毕后放回固定存放处。

(4)抢救用品出现问题及时送检维修,或及时领取。

(5)抢救用品在进行维护检查时、检查后或消毒时均有明显的标识。

(6)严格规范管理毒、麻、剧药品,对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标识明确,使用的剂量及途径有规范。

8.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1)护理记录描述要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2)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之上,并签全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3)眉栏项目填写完整不空项、清楚、无涂改。

(4)护理记录单均用蓝黑签字笔书写。

(5)记录内容:①病人的生命体征、主诉及护理有关的阳性体征、医嘱落实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②手术病人要肌瘤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伤口敷料等情况。③详细记录各种管道名称、引流方式、引流物性质和量等情况。

(6)生命体征至少每小时记录1次。重要治疗、护理记录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7)记录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结果及病人的反映情况。

(8)抢救后6小时内完成护理记录。

(9)专科观察记录遵循规定书写。

9.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及护士应将自己的姓名主动告知病人。

(2)特殊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均应告知病人及家属。未经病人及(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医务人员不得私自进行相关特殊诊治。

(3)有关诊断、治疗措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副作用、可能发生的意外、合并症及预后等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

(4)从医疗角度不宜相告的或当时尚未明确诊断的,均应向其家属解释清楚。

10.护士紧急替代制度

(1)科内备好护士联络网,每名护士休息期间做好随时备班准备。

(2)科内护士因疾病等原因须休假时,应提前与护士长联系,以便进行班次的调整。

(3)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需求超出科内人员安排范围,应立即上报护理部并请求人员支援。

(4)护理部及科内应有紧急人员替代预案。

11.病人意外拔除气管插管应急预案

见意外事件紧急处理预案流程——气管插管病人意外拔管相关内容。

12.ICU呼吸机突然断电应急预案

(1)迅速判断确认,立即断开呼吸机管路与病人气管插管的连接,并使用简易呼吸器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2)通知医生,护士与医生合作进行必要处置。同事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3)重新检查呼吸机电源是否连接好,必要时通知相关科室维修。

(4)重新启动或更换呼吸机。

(5)做好护理记录。

心脏科重症监护室(CCU)护理工作制度

1.病区监护室在本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监护室整洁、舒适、安全、案件,避免噪音,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

3.保持监护室环境清洁卫生,注意每日至少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4.医务人员着装整洁、严肃,不得在病房内打手机,不得在监护室内吃东西。

5.病人住院期间必须穿病号服,除必需生活用品外,不得存放过多物品。

6.床位和物品摆放规范,病床和所有与医疗、护理有关的仪器和物品,如监护急救仪器、急救物品、药品及一次性用物等应放置在固定位置,仪器、物品使用后应物归原处,不得随意乱放。

7.急救仪器设备和用物应常备不懈,并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清点、检查、填充,做到有备无患。

8.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医护人员听到报警必须立即检查,迅速采取措施,消除报警信号,恢复常态。

9.护士的工作站是设在病人床旁,除工作需要需暂时李靠病人外,护士不允许离开病人。

10.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吸收,病人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

11.遇有严重感染、传染、免疫功能低下等病人应与其他病人隔离,有条件时应安置在单间隔离病房,专人护理。

12.护士交接班必须在病人床旁,接班护士确定无问题后,交班护士方可离开病房。

病房监护系统 第6篇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剂护理效果? 方法:以我院2009年至2011年接收的54例儿科重症监护患儿作为研究的样本,将所有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7例,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丙泊酚镇静护理;B组使用咪唑安定镇静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AB两种镇静护理方式对于患儿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A组使用丙泊酚的患儿苏醒的更快,患儿苏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B组少? 讨论:镇静护理师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可以缓解患儿的身体疼痛,对患儿的病情起到了控制作用,让患儿能够早日康复?【关键词】镇静护理;重症监护;应用效果; 因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患者,自身的疼痛感比较强烈,再者就是机械通气以及饮食等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在治疗期间出现各种特殊情况,像是挣扎?呼吸对抗等等,这些行为除了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较大的体能消耗,还会影响呼吸效率,导致导管脱落,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能够让患儿平稳的度过这个阶段,需要采取镇静护理?此次研究的就是儿科重症病房镇静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1年我院接收儿童重症监护患者54例,这些患者经过筛选后,排除了肝脏肾脏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儿均是因为创伤或者胰腺炎而引发的呼吸功能障碍?为这些患儿进行插管术或者器官切开术?同期模式为SIMV加压力支持,氧气浓度40%?为患儿提供镇静护理? 1.2 方法 54例患者都是通过中心静脉来完成插注药,其中,A组患儿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护理,具体为:首先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1.5mg/kg的丙泊酚,连续注射60s,之后再利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注射,根据患儿的镇静程度将药量控制在0.5mg·kg/h—30mg·kg/h之间,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24h?B组患儿咪唑安定进行镇静护理,具体为: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0.05mg/kg的咪唑安定,连续注药60s,之后再利用微量注射泵对患儿持续注射咪唑安定,药量根据患儿的镇静程度控制在0.05mg/kg·h——1.2mg/kg·h之间,同样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24h? 1.3 评价标准 对患儿的镇静效果采用Ramsay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其中,Ⅰ级的表现为患儿情绪烦躁不安;Ⅱ级的表现为患儿可以安静地配合治疗,定向准确;Ⅲ级的表现为患儿仅对医护人员的指令有反应;Ⅳ级的表现为患儿处于入睡状态,当轻叩患儿的眉间时患儿反应敏捷;Ⅴ级的表现为患儿处于入睡状态,轻叩患儿的眉间患儿反应迟钝;Ⅵ级的表现为患儿处于入睡状态,对刺激没有反应?在患儿用药后每隔10min进行一次镇静效果评估并进行记录,维持镇静处于Ⅴ级在用药24h后停止用药,同时记录患儿停药到苏醒所需的时间?再次入睡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状况? 2 结果 2.1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学法方法通过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以x±s的形式来表示,卡方检验,t检验,其中P<0.05代表数据处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结果 AB两组患儿接受镇静诱导后,均进入了睡眠状态,A组患儿和B组患儿在进行镇静诱导之后都达到入睡状态,A组使用丙泊酚的患儿苏醒的更快,患儿苏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B组少?因为患儿对于Ⅱ级镇静状态难以区分,所以从Ⅲ级开始进行记录,对比得知两种护理方式均有镇静效果,停止用药后,B组患者苏醒时间相对于A组要更长一些,并且再度入睡以及出现恶性状况的比率要更高(P<0.05)? 3 讨论 本次对于AB两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均具备比较理想的镇静效果,而且为了是患儿得到镇静的程度所使用的剂量不会影响患儿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患儿使用呼吸机的状态下清醒过来会有进展和恐惧感,身体会出现不适反应,使用镇静护理后,患儿能够处于比较深的镇静状态,为机械通气的质量获得了提升?此次研究中接收丙泊酚镇静护理的患者清醒的时间更快,而患者清醒后出现入睡或者恶心等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少,因为丙泊酚具有較短的半衰期,因此患儿能够快速的清醒,而咪唑安定的顺行性遗忘效果更好,成本也比较低,所以,笔者认为两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护理中可以联用,患者一方面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治疗成本也是相对比较经济的,可以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镇静护理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能够避免患儿因为疼痛而影响了治疗进程,让治疗变得更加的顺利,对患儿的病情具有控制效果,提升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也缓解了家属的紧张心理状态,是比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曹天彪,张晓勇.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用于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机械通气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24).

[2] 方子茹,高明榕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3).

病房监护系统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于2012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108例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46.5岁;其中男94例, 女88例;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1.2方法对所有患者的病情、导管留置时间、拔管原因等进行详细记录;使用荷兰阿克苏公司生产的Bact/Alert120全自动培养仪, 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Expression型号的半自动为生物系统、API鉴定板条、KB纸片等对感染细菌及真菌进行培养及鉴定;当患者有体温升高等感染现象发生时, 保持无菌条件, 从外周经皮抽取患者5m L静脉血液, 放入无菌试管之中;并将采取血样呈送给相关科室进行感染病原菌的培养以及鉴定。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 认为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见表1。

2.2 感染发生的相关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组74例患者发生球菌50例 (67.57%) 、杆菌20例 (27.03%) 、真菌感染8例 (10.81%) ;非重症监护病房组108例患者发生球菌50例 (46.30%) 、杆菌41例 (37.96%) 、真菌感染21例 (19.44%) 。感染发生的相关病原菌包括球菌、杆菌和真菌, 且球菌和杆菌居多。

3 讨论

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发展, 因置管不当而引发的并发症已经大大减少, 然而因中心静脉导管引发相关感染的比例仍然较大, 有文献报告发生细菌感染的几率约为5%~61%[1]。在2002年,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对静脉导管感染预防发布了新的指南, 希望尽可能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并且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2]。

本次实验旨在对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进行对比, 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通过对医院于2012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108例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同步留取导管尖端以及外周静脉血标本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感染的导管数为23根 (19.7%) , 非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感染的导管数为26根 (32.1%) ;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球菌、杆菌、真菌感染的比率为65.0%、25.0%、10.0%;非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球菌、杆菌、真菌感染的比率为48.8%、37.2%、14.0%。因此可以认为, 重症监护病房和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感染发生时, 球菌和杆菌的耐药性较高, 真菌的耐药性较低。

摘要: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进行对比, 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对医院于2012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和108例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同步留取导管尖端以及外周静脉血标本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感染的导管数为23根 (19.7%) , 非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感染的导管数为26根 (32.1%) ;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球菌67.57%、杆菌27.03%、真菌感染10.81%;非重症监护病房组发生球菌46.30%、杆菌37.96%、真菌感染19.44%。感染发生的相关病原菌包括球菌、杆菌和真菌, 且球菌和杆菌居多。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和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情况大致相同;感染发生时, 球菌和杆菌的耐药性较高, 真菌的耐药性较低。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参考文献

[1]杜斌, 陈德昌, 刘大为.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 1997, 35:398-401.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体会 第8篇

1 监护室设备

1.1 一般设备

有条件的医院床头设有各种常用气体的管道装置,如氧气、负压吸引装置、压缩空气、麻醉气体等。床头墙面设有多插头电源板、悬空输液架、血压表、听诊器、冰帽、电源照明设备、心脏按压板、简易呼吸囊、抢救车及开口器、拉舌钳等急救物品。

1.2 特殊设备

心电监护系统(分中心监护仪和床边监护仪两部分,可监测心电、心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呼吸机(有创和无创),麻醉机、心电图机、微量泵、输液泵、空肠营养泵、降温仪、振肺排痰机、床边血滤机、床边X光机等。有条件的可配备血气分析仪,血、尿常规分析仪、电子计算机、B型超声波、动脉内气囊反搏器等。

1.3 抢救的设备

包括起搏器、除颤仪以及各种抢救器械包,如静脉切开包、床旁开胸包、深静脉穿刺包、气管切开包、漂浮导管检查装置、双气囊三腔管等。

1.4 抢救的药物

(1)心脏类:异丙肾上腺索、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西地兰、利多卡因、异搏定、可达龙、心律平等。(2)升压类: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3)镇静止痛类:异丙嗪、杜冷丁、安定、吗啡、苯巴比妥钠、咪唑安定、异丙酚等。(4)利尿脱水类:甘露醇、呋塞米等。(5)呼吸兴奋类:洛贝林、尼可刹米、回苏灵、利他灵等。(6)激素类: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7)碱性类:乳酸钠、碳酸氢钠、三羟甲基甲烷。(8)血管扩张类:硝普钠、酚妥拉明、罂粟碱、潘生丁等。(9)止血类:止血敏、抗血纤溶芳酸、安络血、维生素K、脑垂体后叶素等。(10)抗凝血类:肝素、尿激酶等。(11)钙剂类:氯化钙、10%葡萄糖酸钙等。(12)气管解痉类:氨茶碱、麻黄素等。

2 收治患者范围

心肌梗死、持续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者;各种类型休克、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呼吸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水肿、肺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肌无力者;肝、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者;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治疗者;急性严重中毒者;严重代谢障碍者;严重复合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者;心、肺、脑进一步复苏者,即CPCR者。

3 ICU病室管理

3.1 住院时间

住入ICU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d,病情复杂者2周以上。

3.2 陪伴

ICU原则上取消陪伴。如因病情需要与家属商谈,应很快与家属取得联系,可让家属留下电话、地址或在病室外等候。探视时间为每天下午,每次10~30min为宜。

3.3 床位数与人员编制

国内ICU护士与病床数之比为2.5∶1~3∶1;综合性大医院ICU床位应占总床位数的10%~20%,一般医院ICU床位占全院床位总数的3%~5%。

3.4 对ICU病室护理人员的要求

ICU收治的多为跨专科患者,以多系统功能损害最为多见。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做到:(1)对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勤于钻研,操作敏捷,工作耐心、细致,善于发现问题。(2)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基础知识。(3)熟练掌握各种复杂仪器设备的使用。(4)具有临床监护参数的分析能力。(5)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6)处理问题沉着、果断、迅速。(7)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协调各种关系。(8)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人际交流和沟通。

3.5 基础监护

做好基础监护工作能降低患者病死率[2]。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参考文献

[1] 崔力争.常见病防治诊疗与护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342.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模式比较 第9篇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上海市医院的整体情况,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个ICU进行观察。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1.2.1 参与性直接观察方法。

2010年8-12月,研究者通过在重症监护病房里与护理人员一起工作对病房护理工作模式进行观察。每个ICU的观察时间平均为3周。

1.2.2 研究内容。

观察并记录病房中护理工作的内容、组织形式、人力资源分配及协调、医护协作等情况。此外,通过与病人、其他医务工作者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满意度、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1.3 质量控制

通过文献回顾,在充分了解ICU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案。研究者进入现场前接受专业培训。现场工作中,研究者与病房护士一起工作,使护理工作保持平常状态,避免刻意做出改变,减少了由于观察本身对观察对象行为的影响。两名研究者两次对所有观察对象的护理活动进行评价,确定两个观察者之间的观察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

2结果

2.1 观察病房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观察3家医院的5个ICU,分别为外科监护病房、心脏外科监护病房、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和中心监护病房,其中外科监护病房2个。5个ICU在文中分别以字母A-E代表。

2.2 工作模式总结

通过对ICU护理人员、护理活动的参与性观察,总结并分析每个ICU的护理工作模式。表1具体描述了5个ICU的工作模式。

病房A实行床位分管模式,每个护士不论年资高低均负责2~3位病人的全部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与探视家属沟通等。护士长一般把病情较重的病人安排给年资较高的护士负责其护理工作;兼任带教老师的床位护士同时负责临床带教工作。病房设正、副护士长,主要负责病房管理、质量监督、沟通协调等,也参与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直接护理。辅助人员主要负责运送病人、领取药物、传送标本、清洁卫生,不直接接触病人。

病房B同样实行床位分管模式,每个护士负责2~3位病人的全部护理工作。正、副护士长及辅助人员的工作职能与病房A基本相同。少数高年资护士只负责协助管理、处理办公事务,一般不参与直接的病人护理。

病房C实行小组协作模式,护士长根据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安排3个不同年资的护士组成一个护理小组,在护理组长的协调下共同负责5~6位病人的所有护理工作。组内低年资护士负责生活护理、体温测量、导尿管护理等基础操作。中年资护士负责抽血、补液、心电监护、书写记录等护理工作。护理组长每日和医生共同查房并主动向医生汇报本组病人情况,此外还负责沟通协调、观察病情、监督指导。少数高年资护士不担任组长,只负责临床带教、协助管理、病人访视、抢救配合等工作。辅助人员负责运送病人、清洁卫生、协助生活护理。

病房D实行组内分管模式,每个小组包括1名护理组长、4名床位护士、2名小组护士及1名辅助人员,共同负责12~14位病人的所有护理工作。每个床位护士负责2~3位病人的监护、记录、补液、抽血等工作。小组护士负责本组病人的膀胱冲洗、体温测量、血糖测量、鼻饲、静脉推针、雾化吸入、更换引流袋等护理操作。辅助人员负责运送病人、清洁卫生、协助生活护理。该模式中床位护士、小组护士、辅助人员所分管的床位及所负责的工作都是相对固定的,护理组长主要负责协助管理、临床带教,对小组成员的安排协调十分有限,不能充分发挥组长职能,因此,该模式本质上仍属于床位分管模式。

与病房A、病房B不同,病房D中床位护士只负责病人的连续监护和记录,能够使其专注于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细微变化及危险征兆,提高护理的安全性,避免潜在危险。不足之处为小组护士大多为医院新聘用的轮转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缺乏业务上的监督和指导,很难保证护理的高质量。

病房E实行小组协作模式,每个小组包括护理组长1名、小组护士2名、辅助人员1名,共同负责6位病人的所有护理工作。正、副护士长每日带领全体护士床旁早查房。护理组长负责书写特护单、观察病情、配合抢救、临床带教、执行血液透析等专科操作。组内高年资护士负责补液、抽血、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测、配合组长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组内低年资护士负责生活护理、导尿管护理、口腔护理等基础操作。辅助人员负责运送病人、传送标本、清洁卫生、更换床单、协助生活护理。

3讨论与建议

3.1 样本的代表性

本研究涵盖了不同医院、不同类型的ICU,对护理工作模式的观察与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 工作模式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ICU护理工作模式主要有床位分管模式和小组协作模式,各具优势与不足,具体讨论如下。

3.2.1 床位分管模式。

病房A、病房B、病房D均实行床位分管模式,该工作模式有利于床位护士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也有利于护患沟通、情感交流及护患信任关系的建立。

由于未涉及分层分工,床位护士之间往往缺乏沟通协作,高年资护士只能负责指定床位的2~3位病人,不利于其业务职能的最大发挥,未能体现护理服务的公平性和均衡性。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一般负责病情比较危重的病人,相较于低年资护士,要承担更重的护理任务和责任。但是,由于平均分管床位,其在劳动薪酬、工作职能上未有提高,容易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少数高年资护士因缺少职业发展阶梯而流失到管理和办公岗位,未能发挥其专科业务能力及临床带教角色。长期不参与直接的床旁护理,妨碍了高年资护士临床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及时更新,不利于ICU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ICU病人往往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这种分管模式在病人病情突变、紧急抢救或床位护士需要暂时离开时,缺乏相关支持和指导,不能保证及时高效的抢救措施及对其他病人的不间断监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2.2 小组协作模式。

病房C、病房E实行小组协作模式。较之传统的床位分管模式,小组协作模式不仅可以发挥高年资护士的各种职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减少骨干人才的流失,也可以较好地体现护理服务的均衡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组内分工协作不仅便于高年资护士对年轻护士的临床带教和培养,也有利于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良性互动与共同进步。

随着重症护理的发展,许多医院开始尝试开展小组协作模式。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较好地满足了重症监护临床需求、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2]。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将ICU护士进行分层使用并成立护理小组,促进了护士业务水平、学习积极性及管理效能的提高[3]。广东珠海人民医院开展成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保证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4]。南华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表明,小组协作护理模式可以增加抢救战斗力、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及组内护士业务素质[5]。

临床实践中,小组协作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形式分层,按资分工”的弊端。由于目前对护理组长缺乏明确的岗位职责要求及科学的监督评价、考核竞争机制,很容易形成“低年资护士很忙,高年资护士很闲”的形式分层现象。此外, 对ICU护理人员的分层分工主要是依据年资,对个人能力的体现稍欠缺。如何科学分层,合理分工,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发挥各层次护理人员的职能、提升护理质量、促进专科人才培养仍是临床上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3.2.3 国外ICU护理工作模式。

国外ICU大都采用跨学科医疗模式(Interdisciplinary Model Of Care, IMOC)[6],护士往往作为多学科医疗小组的一员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医疗小组的其他人员包括重症医师、理疗师、营养师、药剂师、呼吸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7]。跨学科协作模式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结局,提供优质服务,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协作和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知识和技能[8]。

目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跨学科医疗协作。广东省中医院开展了层级全责医护联动工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医护患之间关系融洽,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还使得医护资源配置得到最合理优化,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9]。解放军第309医院根据病人需求成立了大器官移植多学科护理指导小组,不仅可以满足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要求,有效避免护患被动适应和滞后适应,还体现了安全护理的宗旨,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10]。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重症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国外出现了许多新的拓展模式,例如为危重病人提供早期干预的医疗急救小组(Medical Emergency Team, MET)、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 RRT)、重症拓展小组(Critical outreach team) [11,12,13,14],以及重症病人出院后的社区跟进护理模式、社区诊所咨询模式[15,16]。这些拓展的ICU工作模式为我国重症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3.3 建议

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可以调动各层次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每个层次的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尊重不同层次人员的劳动,认可其贡献和价值。医院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特点,改进和完善ICU护理工作模式,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重症护理服务。针对目前护理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国外发展趋势,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3.3.1 完善小组协作护理模式。

科学分层,合理分工,使岗位职责与能力相匹配,促进各层次护理人员的良性互动和共同进步。逐步完善护理组长的选拔任用、培养考核、监督竞争、奖励促进机制,不断充实、拓展、延伸护理组长的岗位职责,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模式,使其可以充分发挥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3.3.2 发展跨学科协作模式,促进重症护理同步发展。

积极参与主治医师查房、科内院内会诊和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根据病人需求组织多学科查房或多学科服务小组,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跟进医疗技术发展,不断拓展延伸专科护理实践,促进专科护理能力和重症护理质量的提高。

3.3.3 探索重症护理的拓展模式。

在学习借鉴国外拓展模式的基础之上,结合重症病人的临床需求,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重症护理服务模式,填补医疗服务体系空白,不断提升重症护理服务质量。

3.4 研究的局限性

重症监护病房的人性化护理 第10篇

1 人性化护理的实践

1.1 护士管理人性化

(1) 加强“慎独”修养。ICU护士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病房工作, 这种特定的工作场所决定了其工作的特殊性, 这就要求ICU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 (2) 重视语言交流。美好的语言是增进护患关系、建立护士与病人间深厚感情的重要条件。特别是与这些患危重症的病人交流时, 要更准确、适时、到位, 有耐心。同时, 护士切忌随便谈论病人病情, 拿病人开玩笑。 (3) ICU护士应注重与病人的交流和沟通, 要了解病人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 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而忽视病人的体验及感受。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 均应向病人及家属事先解释, 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4) 多关注新入ICU的病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本着“视病人如亲人”的态度, 深切体会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及性格的变化, 主动与病人交谈, 向病人热情介绍病房环境和疾病知识, 减少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恐惧感, 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1]。护理人员在监护过程中, 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对任何一个细微变化都要认真分析研究。

1.2 病人管理人性化

(1) ICU病人一般都是急危重症, 为了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进行各种抢救, 一般都要求病人不穿衣服, 这就要求护士在进行护理时, 注意病人隐私部位的保护。 (2) 对于躁动或不合作的病人, 由于各种检查或治疗需要, 在使用约束带之前应与病人及家属作充分的沟通、解释, 使病人及家属能够乐意接受;操作时一定要轻巧、柔和, 注意松紧适度;间断松开检查, 最大程度地减少约束带使用产生的副反应。 (3) 根据病人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和病情状况, 可以为意识清醒的病人准备日报、书刊、杂志等, 丰富病人精神文化生活;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暂时不会讲话的病人可以用画板写字、打手式等方式进行交流。 (4) 必要时及时告知病情及治疗情况, 以便病人能了解治疗护理状况。

1.3 环境管理人性化

ICU病房环境是急危重症病人赖以生存的条件, 护理人员不仅要帮助病人适应环境, 还要力求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生活和休养环境。 (1) 室内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随时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床单整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ICU病房接受监护的病人往往处于仪器的包围之中, 仪器的报警声会让病人产生不同的压抑和恐惧感。护理人员应将各种仪器的报警器音量调至适度, 报警器报警后及时清除。当病人处于正常睡眠状态时, 应尽量避免打扰, 更不要让病人看到其他病人的抢救场面, 减少不良刺激。 (3) ICU病房是全封闭的, 可在探视间内设置视频设施, 每天定时开放, 增进病人和亲人的感情交流, 减少病人的孤独感[2]。

2 人性化护理在ICU中的意义

2.1 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病人康复

人性化护理通过责任心、爱心、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护理程序的有效实施, 使病人的身心需要得到合理满足, 符合病人身心全面康复的规律, 促进护理质量大幅度提高。

2.2 改善护患关系, 减少护患纠纷和投诉

护患关系, 就是医院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和病人, 护理人员和病人家属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人文关系和情感关系。人性化护理以其对人、健康、护理、环境的独特见解把护理同人性融合在一起, 为病人、家属、护理人员之间架起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 畅通护患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 使病人和家属感受到关心爱护, 促进了护患间的理解, 避免护患间因误会而产生的纠纷和投诉。

总之, ICU人性化护理的实践, 体现了尊重病人的权利和情感、人格和隐私, 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 实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倡导ICU人性化护理,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促进病人全面健康;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那万杰.ICU病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07, 20 (2) :183-184.

病房监护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 体温 背温 颈温 腋温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46

体温是重要生命体征之一,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测量体温是护理工作最基本、最常用的技能之一。临床护理工作中观测体温,有助于明确诊断、判断病情、分析疗效。护理人员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获取正确的体温数值,为护理和治疗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目前,临床上采用口温、肛温和腋温法监测患者的体温。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这些方法存在不利之处。测量新生儿口温和肛温危险性较,容易损伤黏膜,且体温计容易折断,腋温则需专人扶持测量,增加临床劳动量。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散热快,易受外界温度影响。新生儿出生后需要保暖,包裹较多,每次测腋温都要解开包裹或打开暖箱扶持,容易受凉,极大地降低了有效温度。并且新生儿手臂不易固定夹试体温计时需要护理人员托扶;患儿较多,护理任务重或患儿病情危重时难以取得准确的数值。2011年1~6月通过对100例患儿自身腋温和背部体温的测量对比观察,探讨测量颈部温度(简称颈温)和背部温度(简称背温)的临床价值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6月收治新生儿100例,男58例,女42例,出生天数1~14天,体重≤2500g 11例,2500~3500g 89例,早产儿22例,足月儿78例。

方法:采用患儿自身对照法将误差小于0.2℃的体温计每4小时同时测量患儿的腋温、背温和颈温[1]。选择新生儿安静时测量,哭闹,沐浴或喂奶的30分钟后再测,室温保持在22~28℃。时间均5~10分钟。

采用水银体温计,测前将所有体温计水银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38℃温水中,3分钟取出,体温表误差大于0.2℃的不用。测量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腋温,体温计水银端放入腋窝深处,屈肘过胸,护士扶持。测量背温,患儿仰卧,体温计水银端经颈下放入肩胛骨与脊柱之间的斜方肌部位,背部皮肤与床褥紧贴。颈温是将水银球置于颈下。5分钟、7分钟后记录体温数值,体温计不取出,到10分钟取出,测1~5次,分别记录数值。

统计学处理:资料录入计算机整理,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100例患儿颈温、背温平均37.10℃,腋温平均37.08℃。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u=0.4435,P>0.05背温和腋温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给新生儿测量体温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新生儿躯体小,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快;皮肤薄,蒸发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热低。棕色脂肪组织是新生儿产热的重要部位,位于肩胛间区,颈部、腋窝及胸、腹部大血管及肾上腺周围神经末梢及血流供血丰富处[2]。故新生儿很难靠自身维持正常体温,对环境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保暖是最重要的。而准确测量新生儿的基础体温,对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一定意义。

NICU作为无陪伴病房,护士每天要在短时间内为多名患儿测量体温,护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大。测量腋温需护理人员在一旁协助病儿夹住体温计,耗时较长,而由于新生儿发育的特殊性,且卧位一般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平卧位可使背部与床褥形成一相对密闭环境,使背部散热少。而头偏向一侧亦可在颈部与锁骨之间形成一相对密闭的环境,且这两部位均不需要专人守护,可节约时间从事其他工作,亦可减轻劳动量。

经100例患儿自身对照测得的体温进行观察和分析,不同部位的体温彼此结果无显著差异,同时证明在临床上测量颈温和背温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因此,认为运用颈部和背部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环境温度及病情均可影响体温,如果患儿出汗,影响体温的测量,所以需在患儿安静时,擦干汗液,如果患儿活动多,可适当增加测量时间。试验中有2例败血症患儿手足凉,测量腋温均比背温高0.3℃~0.4℃,因此,适合体温稳定的患儿。对于感染重,末梢循环差的患儿不宜用背温、颈温法。

试验中对腋温与背温、颈温相差0.2℃以上的观察发现,大多数是患儿烦躁不配合,体温计松动,接触不严,或患儿背部、颈部有汗,增加了散热,对烦躁不配合者尽量不用背部、颈部测量法,以免体温计折断或松动。有汗的应擦干汗液5分钟左右再测。

试验中测背部体温5分钟时不取出体温计,读出数值,再测到7分钟,患儿体温较5分钟升0.1℃左右,再测到10分钟,基本和7分钟时一样。因此背部、颈部测量法测7~10分即可,对活动多的可适当增加测量时间。

新生儿监护病房采取背部测量体温法,简便安全,并且减少NICU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背部、颈部测量体温适合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应用,可以作为新生儿测量体温的常规方法。

参考文献

1 殷磊.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252.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病房监护系统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ICU收置的患者做为研究的对象为对照组, 其中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置为310例。男182例, 女128例, 年龄为21~75岁;2011年1月至12月收置为352例, 其中男201例, 女151例, 年龄为18~80岁, 为治疗组。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 实验组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技术, 加强冼手, 注意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的预防, 减少有创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后, 试比较两组院感的发生率及原因,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感染医院诊断标准》, 经病理学及辅助检查证实有感染者[2]。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院感66例, 发生率为21.3%, 其中相关性肺炎12例, 呼吸道感染18例, 泌尿系感染10例, 消化道感染15例, 导管相关性感染11例.治疗组发生院感为54例, 院感率为15.2%, 其中相关性肺炎11例, 呼吸道感染14例, 泌尿系感染8例, 消化道感染12例, 导管相关性感染9例, 如表1。

3 讨论

治疗组院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卡方检验χ2=6.25,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院内感染主要与下例因素:

3.1 布局与环境

ICU应设在环境清洁、相对独立的区域, 建筑材料与手术室相似, 便于清扫、消毒。进入ICU前先经过缓冲间, 并备有更衣和更鞋柜、浴室。空气是一种主要的传播媒介, 必须要定时消毒, 定时做空气培养, 使空气中的细菌数控制在一定比例, 加强通风及对流, 每天通风4h以上, 定时开空气净化机, 及时处理患者的排泄物及医疗的废物, 避免院内感染。

3.2 加强治疗中的各环节控制, 建立规范冼手流程及制度

许多研究表明冼手与ICU院感的关系, 认为加强冼手可预防病原微生物传给患者的机会, 因此, 冼手要用流动的水, 采取六步冼手法则, 冼手后擦干, 不要到处乱摸, 以免增加手污染的机会, 在每检查一患者的时候, 可予消毒液擦手, 对细菌培养为阳性的某些特殊患者, 应设置隔离病房, 要护士相对固定, 每次操作前除冼手外, 还应戴手套。

3.3 加强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

呼吸道感染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报道中占第1位, 获得性肺部感染主要为获得性肺炎, 在我国医院感染总病例中, 其构成比为26%~42%, 有资料表明,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与患者自身口咽部定植菌有高度同源性。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则暂时停止进入ICU, 对于合作的患者应鼓励咳嗽, 排痰, 必要时叩背, 对于上呼吸机的患者, 更应注意无菌操作, 加强吸痰, 注意湿化的温度, 不能过高, 过高容易造成水过多, 湿化过度, 过低导致痰黏稠, 不容易吸出来;要及时更换呼吸管道, 3d最好更换一次[3];注意头高脚低位, 避免胃食管反流。

3.4 预防导管相关性的血性感染

快速发展的各种有创技术, 提高了ICU的治疗水平, 但也为病原物微生物提供进入体内的通道, 增加了院感的风险性, 特别是ICU造成血行感染的主要原因, 如血管内治疗, 如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及周围静脉置管等因技术操作不熟练, 插管部位皮肤破损, 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 病原菌可进入人体。因此, 要尽量减少有创操作, 每天评估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 发现有污染应及时更换, 对可疑导管感染, 可以同时予留取导管内血培养各外周血培养进行鉴定, 拨管时应留取尖段做细菌培养。

3.5 注意尿路感染的预防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 尿路感染占20.8%~31.7%, 仅次于呼吸道。80%的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尿潴留或过多残余尿也易诱发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管时间越长, 感染率越高。因此, 尽量减少尿管的留置时间, 尿道口予冼泌泰冲冼, 每日3次, 严禁膀胱冲冼[4]。

3.6 合理使用抗生素

频繁和预防使用抗生素可以导致患儿菌群失调和耐药株的产生, 增加ICU院感的机会, 长时间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会增加产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感染的机会, 抗生素使用≥5d, 白色念珠菌的危险明显增加[5]。因此, 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要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 要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没有指征感染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预防使用抗生素。

3.7 严格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基础护理

各项护理操作前要重视手的消毒, 本科ICU每个床位所用的听诊器、简易呼吸器、手电筒、等禁止与其他位交叉使用,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有效地预防交叉感染。对于在使用监护仪等医疗仪器时, 应重视物品的表面消毒, 特别是各种导线, 应予消毒液抹冼, 普通的医院用品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应做到“一用一灭菌”对于持续使用的吸氧装置每24h应消毒、更换1次;消毒后的物品, 应冲洗干净, 晾干备用;备用的医疗过程中污染, 或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防止交叉感染。

由此可见, ICU的院内感染危害极大, 只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技术, 加强冼手, 注意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的预防, 减少有创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 才能减少院感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晓红, 马巍, 汤连志.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2) :179-1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 2008, 88 (15) :314-320.

[3]章渭方, 陈爱君, 方雪玲, 等.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 24 (2) :131-132.

[4]张延霞, 冷金昌, 陈世平.军卫一号分系统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1, 11 (4) :242.

上一篇: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下一篇:制冷空调综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