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教育的改革

2024-08-01

中职会计教育的改革(精选12篇)

中职会计教育的改革 第1篇

一、确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既要与课程目标一致, 又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 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分层和职业能力需求,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不能忽视学生的需求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围绕这点来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 保持教学的启发性和多样性, 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现行的《基础会计》教材的编排体系仍突出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与中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不相吻合。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经历以及社会经历, 对企业管理的知识尤其是会计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这样要求学生先从会计理论学习, 然后到会计操作, 不符合中职学生由感性认知再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比如, 《基础会计》先安排会计假设、权责发生制等内容, 对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 要掌握都有相当的难度。可先安排学生到会计实验室或会计实习基地, 对会计工作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 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包括内容的取舍和顺序的安排) , 比如可沿会计概述—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账户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告这一顺序对教材内容作调整;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上, 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教学内容划分若干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项目或模块, 各个项目或模块有自己的独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又是整个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 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会计工作的要求基本一致, 也便于学生掌握。

三、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当前《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技术性强、趣味性不足的现实, 教学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代替班级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项目或模块进行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分岗位实训等,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从不同的岗位要求, 进行分阶段、分任务的差异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导演的角色, 学生是演员,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动掌握知识, 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四、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实践性教学

在中职阶段, 学生主要是要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的操作技能, 而对于理论以岗位要求够用为原则。在《基础会计》教学教程中, 应根据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采取分散实训和集中实训相结合、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用紧密结合;另外, 还要加强与会计实务界的合作, 促进人才和资源的整合, 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实践机会, 更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立即胜任相关工作的要求, 真正做学以致用。

五、根据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需要, 加强教材改革

在中职教育中, 由于受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制约, 虽然对现行《基础会计》教材的适用性方面有不少好的建议或想法, 但形成一套真正有中职特色的《基础会计》教材, 决非易事。本人建议中职《基础会计》教材在编排上以账务处理过程作为组织教材内容的主线, 不要强求会计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这方面作出适当的取舍;要将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工作程序结合起来, 将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理论学习的内容统一起来, 形成完整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材的内容体系;要在训练会计技能的同时辅之以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加强职业能力和素养教育, 不宜将两者独立处之。总之, 应做到理实一体、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一体, 这也是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许亦新.高职课程“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通讯, 2009 (9) :65—66.

中职学校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论文 第2篇

2.1.1择优选派骨干老师脱产到全国重点大学深造,加速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这种方式对优化师资,调整结构,防止“近亲繁殖”,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缩短师资培训周期,使之早日成为会计学科的后备带头人起到巨大作用。

2.1.2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根据会计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为弥补青年教师从一个学校门到另一个学校门,缺少实践经验,实务操作底气不足的弱点,应及时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实际,到各企事业、会计事务所等单位亲自实践,收集第一手资料,丰富教学内容,缩短理论与时间的差距,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和方法,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初级财会人才。因此,中职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出具备应用能力素质、专业理论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的合格会计人才。

2.3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

2.3.1探究新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初中的分流生和中考落榜生。因此,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较慢。但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所以课堂教学中多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实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某些抽象的经济业务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得见,摸得着,使教学过程新颖活泼,形象生动。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为目标,以行为为导向,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任务完成等形式全面参与教学,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2.3.2重视会计实践操作课,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不经过良好全面地实习,中职学生要想在短期内就适应用人单位上岗需要,是极不现实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缺乏或上岗适应期较长就会被社会弃之不用,这个问题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来解决。搞好实践教学必须要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建立“会计电算化”、“会计沙盘”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系统让学生在实训室内的计算机上模拟练习会计实务,让学生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处置,帮助学生进行会计工作实际能力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

2.3.3深入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见习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安排为期一个月的见习活动,让学生到知名企业去见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及实际操作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工厂、商场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知识经济逐步渗入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会计教育必须对传统的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而二十一世纪的中职学校会计教育通过改革与创新,一定会培养出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的会计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齐兴利,张立红,刘晓宇.《绿色财会》2001第二期

[2]张珈华《chinaEconomic&tradeherald》201011期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第3篇

摘 要: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要求,现行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与就业、企业要求的矛盾日益加深,不能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以上矛盾,就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探讨了相关的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现状;课程设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98-02

会计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同市场经济紧密相关。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通过课程的合理优化设置,使学生成为一个进修有基础、求职有技能、创业有潜力的实用型人才。

一、会计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弊端

1.专业设置定位不准,目标不明

传统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大中型企业的中高级财务人员,会计课程偏重于大型企业的要求,很少有面向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会计课程。例如:传统会计教育中开设的《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一般为会计高端岗位如财务总监类应用,中职学校的会计毕业生从事此类工作的可能性极小。经调查,当前75%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都作为普通劳动者工作在流水线上,会计专业对口就业不容乐观。只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在中小企业从事相关职业,如会计、出纳、收银员、仓管等,工作也是记账、算账、报税等基础性工作。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重新设置,设置为小企业的会计、出纳、收银员、仓管、财务文员、办公室文员等,相应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2.会计专业课程缺乏衔接性,难以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会计专业课程只侧重于学科的某一个方面,缺乏衔接性,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税收基础》中没有涉及有关税金分录的编制,财务管理也只是进行有关经济模型的计算,没有跟企业内部的管理结合起来。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却又过多重复等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掌握了某一学科,但是知识缺乏连贯性和综合性,综合素质不高,应变能力差。

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如思维敏捷,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构思

1.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为专业课服务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使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另外,中职的文化课还应充分为专业课服务,因此在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考虑开设《商业应用文写作》替代《语文》,开设《会计专业英语》替代《英语》,另外再增设《商务礼仪》、《硬笔书法》等课程,让文化课更具专业特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2.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

(1)删除、整合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删除一些不符现代产业结构的课程或内容,整合各门课程都涉及的重复内容,并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了重复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置换前后顺序。如在教学《基础会计》的“会计凭证”与“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这二章时,可以按学生认知规律:从“实践理论”,先讲后者再回过头来讲前者。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就更能接受会计凭证这一章的内容。

(2)增加专业实践课,加强专业衔接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起仿真程度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就有一种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考虑到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就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除了传统的《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等实践课外,还可以考虑增设《仓库管理工实训》《出纳员岗位实训》《收银员实训》等实践课,让学生在校内可以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

而专业实践课之间的衔接性则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中职会计专业一年级的核心课是《基础会计》,二年级的核心课是《财务会计》,那么就可以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基础会计模拟实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年级所学的会计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二年级所学的会计知识,然后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开设《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让学生从简单的模拟实习过度到综合性强的企业业务仿真实习,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在二年级下学期再开设《沙盘实训》,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这样学生在三年级顶岗实习之前既掌握了会计专业知识,又对企业更方面都有所了解,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增设专业选修课,强化计算机技能。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在发达城市达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安排,不光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要争取提高学生计算机普通的维护能力。另外,再增设专业选修课《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强化学生表格制作的能力和EXCEL函数的运用能力。

3.专业课程与考证相结合

以前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免考而直接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2005年开始实行了“领证必考”。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应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教育又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最后年参加社会实践时就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只有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可以相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真正社会所需之人。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大力推进业教育职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A].

[2]孙道远.国外的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J].中国教育报,2007(4).

[3]蒋亚琴.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之我见[J].职教论坛,2008(2).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第4篇

《基础会计》是商贸、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专业会计有一定了解, 为进一步学好专业奠定基础。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会计核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对于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理解能力有限的中职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因此以往会计教学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我认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很多老师认为实践内容的教学不重要, 如《基础会计》教学中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账务处理核算程序”“会计报表”等章都是侧重于实际操作, 而有些老师在教学中, 只强调前面章节有关分录的学习, 后面的这些章节则简要地一笔带过, 认为学生只会做分录就行, 反正考试也着重考分录,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章节时不认真、不重视,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不适应社会需要。

2.教学方法单一。《基础会计》这门课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复杂等特点。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 教师只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 课堂上的时间绝大多数由教师支配,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在讲解抽象的理论和概念时, 枯燥无味, 学生难于理解;讲解会计核算时, 由于内容多, 这就使得老师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板书上, 真正用于讲解的时间少, 或是讲解速度较快, 严重影响讲课效果。所有这些不利影响, 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最终将使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产生一种既枯燥又难懂的印象, 进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 加强《基础会计》与其他课程学习之间关系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目前没有会计专业, 学习《基础会计》的学生分别是电子商务、经贸外语、商务韩语专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普遍认为《基础会计》和他们的专业没太大关系, 自己也不想从事会计工作, 因此缺乏学习兴趣。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次上这门课之前, 我都要做一个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每个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在企业工作,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还表示希望自己创业开公司。我借机问学生:“你会计算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吗?”“你会核算企业的利润吗?”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基础会计》的重要性, 认识到它和其他商务、财经类课程的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教具的改革

1. 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我校《基础会计》课程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该教材配有配套的教学光盘。在教学过程中, 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光盘, 学生从电脑上直观地浏览到各种各样的会计凭证, 例如, 发票、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等;学生也可以了解三栏式账页、数量金额式账页、多栏式账页的格式及登记方法, 还可以直观地了解月度结账、季度结账和年度结账的操作方法。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运用, 既直观又明了,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理论, 与我们传统的课堂传授方法相比, 效果好得多。

2. 运用实物教具进行教学。

在教授《基础会计》里面的凭证和账簿这两章的理论时, 无论教师口才多好, 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凭证和账簿的模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更不用说凭证和账簿的使用了。理论课学习完了, 到底什么是凭证、什么是账簿?它们到底如何使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一种模糊的印象。我在讲述新课的过程中, 精心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实物教具, 如: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簿、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 学生见了实物, 理解了做事情的流程, 再辅以课堂讲授, 既增加了真实感又增添了新鲜感,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杜绝满堂灌现象,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控课堂气氛。我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分别采用过启发式教学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学习登记账户时, 让学生练习登记T型账户, 通过登记期初余额、确定会计分录、登记本期发生额、结出账户期末余额等练习, 使学生掌握登记账户的具体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习记账凭证的内容时, 教师不加以讲解, 由学生分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记账凭证有哪些内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讲解各个账户的结构时, 运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账户借贷方表示的内容, 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便于学生记忆和日后的应用。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使讲授的知识贴近生活, 这样就降低了理论的难度。比如, 在学习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时, 我以冰糕厂为例, 让学生思考哪些费用要记入冰糕的生产成本?学生踊跃回答:水、白糖、牛奶、包装纸、冰糕棍、工人的工资、车间的水电费、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然后我又进一步让学生给这些费用分类,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水、白糖、牛奶、包装纸、冰糕棍属于直接材料;工人的工资属于直接人工;车间的水电费、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属于制造费用。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不断地问问题, 学生不停地思考。教学内容在教师和学生的谈话中轻松完成。

(四) 《基础会计》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中惯用的评价方法就是考试, 考试往往只有一份笔试卷, 这种试题是硬生生的认知组合, 缺乏生气和活力。这种评价方式也不适应当代心理学理论中的多元智力理论。由于这样一些实践和理论上的原因, 我对《基础会计》的考试评价制度进行了改革, 由单一的评价方式改为多元化评价制度。学生的总评成绩由这几部分组成:课前预习、发言10%, 课堂讨论、发言10%, 作业10%, 实践操作10%,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40%。

评价方式的改革, 使学生重结果更重过程, 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使受教育者获得了许多创新发展的机会。此外, 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也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从而成为一种情绪诱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

摘要:《基础会计》是商贸、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传统的教学中存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单一的弊端, 本人从教学教具、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

加强中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思 第5篇

宝应职教集团 徐静静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挑战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当务之急是切实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充分发挥传统会计教学方法与手段作用的同时,需要普及问题讨论及会计案例教学,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加强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设计,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机辅助教学。

【关键词】案例分析:会计实验室;仿真性设计;社会实习;

社会经济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会计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厂长、经理,已充分认识到优秀会计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社会对会计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理论及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懂管理,会决策。然后实际情况却是:我国每年不少大中专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会编制记账凭证,不会记账,不懂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要求,管理、决策、分析更是无从谈起,可见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实践性教学有利于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正视现实,我们的会计实践教学亟待改革。虽然近几年也不断探索实施了一些新的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但大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笔者主张,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普及问题讨论及会计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教学过多地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只注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应用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职校专业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讨论,以陈述问题的方式来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问题置于未来情景中,寻求最好答案,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作为教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前,应广泛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力求所选资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使学生能在讨论中开发智力,提高其吸收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案例分析就是通过对一个个会计案例的解剖分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充当一个“角色”,有比“旁观者”更深的体会。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无疑有极大的帮助。案例分析教学还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案例分析教学所需教学案例,主要靠教师的日常收集整理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或由企业提供,或从其他有关资料获得。例如,要解决目前会计实践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轻分析和不重视管理的现状,可以在准备的资料中,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违规提取现金及纳税申报表中故意隐瞒应税所得额等,也可故意设置一些凭证要素不齐全或手续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如在发票中大小写金额不同、报销凭证中无经手人或证明(验收)人签字等等。用这些外露或隐含的有问题的资料,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挖掘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及时处理。

二、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充实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各财经中专校大多设立了会计实验室,为配合教学的进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离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仅停留于手工记账程序上,电算化会计尚未普及。对此应在电算化会计课程和手工记账实验之后,增加电算化会计实验课,这要求有配套的教程和软件。二是会计实验的项目单一,大多仅局限于工业产品制造业,其他行业会计实验均未涉及。我们不妨在完善会计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将实验项目划分为必修和选修项目,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三是缺乏专职的会计人员,实验室管理不规范,提高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后,实验设施应有专人管理,使实验室建设走上健康之路。

三、加强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设计

会计模拟实验室设计既要寓学生所学的理论于实验中,又要与客观的实际与会计实务相符合,即具有仿真性。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立是尽量接近真实的仿真性实验教学基地,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在学校里为学生提供与下厂、下店同样的实习环境。一座会计模拟工作台就是一个会计工作岗位,仿真设计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验主体的仿真性。会计实验教学应和企业多加联系,了解企业的各个环节和运作模式,使我们虚构的会计主体“XX公司”或“XX企业”这一会计主体的实验内容既有全厂的概貌,又有生产流程、产品品种、人员、工资、进货渠道、销售对象、开户银行和纳税情况等各种详细资料。二是实验资料的仿真性。这也是区别于以往“大习题”、“模拟实验题”的主要一环。会计模拟试验资料的仿真性如何体现?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关教师联合编制一套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较全面、系统的业务,也可以把与学校建立校企关系的某一企业某一阶段的业务从数字上加以改动,或将企业某些阶段的业务在实务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这一阶段,可在模拟实验室设计会计模拟主体、模拟现场、模拟“机构”,让学生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训练,力图使实验内容与实际业务尽可能接近,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必要的社会实习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只是理论知识,尽管通过上述途径可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但毕竟还是纸上谈兵。因此社会实习应得到加强,学校应积极探索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与社会上的企业联营,建立一批协作单位特别是与企业单位协作,也可与会计事务所联合,让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去锻炼、实习,或学校开办企业。目前各校采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模式,学校可与校办企业或后勤集团公司联系,吸收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日常管理,运用所讲所学知识对企业随时进行诊断和剖析。校办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不同,与学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即为企业节省了人工费用,又使教师和学生有了锻炼的机会。

五、发展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生成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来传送教学信息,从视觉、听觉上以生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在我国发展很快,并迅速在各校普及,但多媒体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有些课程教学效果甚至低于传统教学,与国外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相比,我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用了计算机就是多媒体,头脑里没有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辩证认识;二是只对多媒体的外形表象感兴趣,而忽视了多媒体的内容和功效。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从书本搬到屏幕,而不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相应教学方法的要求去制作;有的教师在使用课件时,用的是现代媒体,但教学方法依然是旧式的“满堂灌”,如此等等。这不仅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影响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会计人才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应不断学习国外成功有益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加以改革,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创新,以最快速度提高我国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益。

参考文献

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特殊性;授课方法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及现状

1.中职学生的特殊性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习方面整体水平不高,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比普通高中生差),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动力,而选择了职业教育,其内心世界是不稳定、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为:第一,自我意识增强,社会化倾向发展明显,但自控能力较差;第二,自卑感严重,但反抗和叛逆心理强烈;第三,兴趣广泛,但不重视学习,学习习惯与方法欠佳,有厌学心理。

2.对实训教学不够重视,重理论轻实践

在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尤其是学生未接触过财会工作,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缺乏感性的认识。如果还是过度地重视会计理论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脱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的话,可能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会计工作。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在短短的两年里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那就要求学校为学生设计好教学计划,但是在多数中职学校两年的会计教学计划中,往往只重视教学大纲中的理论教学安排,而忽视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都把实践课寄托在最后一年的实习中。在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校很难帮大批的学生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就会出现学校把学生“散放”到社会上,让其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名义上是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而无法进行实习,有些学生虽然能联系到实习单位,但是由于会计的保密性,也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会计业务,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3.教师社会工作经验少、授课方法简单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处于发展阶段,在中职学校工作的教师大多都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没有在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动手能力较差,由于不熟练使用各类会计软件、不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内行”,所以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授课方法简单,讲课不生动,照本宣科的情况比较普遍,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4.缺少与教学实践相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由于受到场地及经费的限制,很多中职学校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及实训基地,根本无法保证实验实训的需求,有的学校甚至完全在教室里做手工实验操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效果可想而知。因为财务的特殊性,很多企业不愿意成为学校的会计实训基地,造成了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严重缺乏,使得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今后的就业。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的改进策略

1.适时鼓励与赞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本身内在的满意通常是最好的激励因素,教师适时的赞美与鼓励能树立学生的信心,正面的评价远比负面的批评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对学生有所批评,也应该让学生知道批评是对事而不是对人,并体会学生的用心之处,即使学生的表现还有待加强,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持续改进的表现上。同时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的以及他们对会计课程的兴趣程度。然后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将课程教材转化为学生可以吸收的素材,并随时发掘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进一步帮助他们学习。

2.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操作课程

职业学校的会计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但是目前的会计教学基本还是以理论课程为主,而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都能从事会计工作,有可能先做收银员等,就算能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也不见得就一定可以当上会计,有些还是要从出纳岗位做起,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珠算”“点钞”“小键盘”“收银员”的操作和使用方面的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工作。

3.参与其他学科的实训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大多中职院校的会计实训课都是在会计模拟实训室中进行的,实训的内容就是根据课本的资料进行手工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报表等,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还是有点差距,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实际动手能力,就必须创造一个接近实际的学习环境。我认为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实训课结合起来,如:我校开设有市场营销专业,而且学校也专门建设了一个商店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该专业的学生在实训中需要自己去进货、定价、销售,在这些环节中都涉及资金的核算,我们就可以把会计班的学生安排进来参与这个实训,对营销班的学生从集资到商品采购、商品入库销售最后的利润计算等一系列活动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可以达到仿真模拟企业的经济行为,更能使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内容,避免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将技能比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众所周知,根据我国的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事资格证书,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这就意味着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毕业后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就无法从事会计工作,而在学校学习的两年时间也白费了。应该把考证纳入会计专业的教学与培训中,并使大部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除了能取得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书之外,还能够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

5.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企业锻炼,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学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将没有会计从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利用暑假时间送到企业进行锻炼,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还可以采取教师与企业会计人员角色互换的方式,我们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同时也可将企业里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聘请到学校进行授课,促进校企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主要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在课程设计上就应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会计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的主干课程一直存在理论实践脱节的现象,所以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又懂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0.

[2]吴云飞.中职会计专业项目实训体系的构建[A].职业技术教育,2006(26).

中职会计教育的改革 第7篇

一、加强专业教育, 明确学习目标

《基础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 按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中职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 对专业课的了解非常少。为了加强新生对专业课的了解, 增强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 坚定学习信心, 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为今后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开学初应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由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等情况, 一方面邀请望往届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 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学生在校努力、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可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的财会部门进行参观, 了解实际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会计核算借助的工具——凭证、帐簿、报表等资料, 观摩实习单位会计核算处理程序, 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 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专业特点,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不仅要求广大职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主人翁精神。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高低, 关系到国家的财务制度、法规是否能够贯彻执行, 关系到国家资金、财产物资能否正确使用。因此要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能了解社会、了解职业, 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理想, 培养学生职业德行意识, 陶冶高尚的会计职业情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成为业务上精通、政治上放心的会计人才。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 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1.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要把主导与主体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民主教学, 多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 师生教学互动,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主动业务探究转变, 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 创新教学方法, 推广案例教学

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应该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管理学科, 案例教学是现代会计教学的主流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 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 以案例为基本素材,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 面对的对象是一群底子薄, 无任何专业基础的学生。对于其中的会计理论知识, 案例具有重要意义, 将抽象的理论寓与生动具体的案例中,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会计核算基本程序经济业务发生时, 首先取得填制原始凭证, 然后会计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 并据登记会计帐簿, 期末对帐、结帐, 并编制会计报表。要使学生掌握好这些基本技能, 要让学生熟悉各种凭证、帐簿、会计报表格式、种类填制、登记及编制方法, 应直观演示凭证填制、帐簿登记过程。采用传统课堂讲授, 凭证填制、帐簿登记操作过程会受到限制, 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就能够将授课内容通过语言、文字、图标、现场录像等多种形式, 动态静态想结合方法直接传送给学生。将课堂上难演示的操作过程, 通过多媒体连续演示, 能直观、生动、形象突出教学重点, 化解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应将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四、强化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模拟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将自己置于现实工作中, 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 为毕业后尽快从事本职工作打下基础。模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和示范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并做到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 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基础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有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对于单项实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边讲边练。在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 让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问题。例如在讲解完凭证帐簿的种类格式、填制方法后, 就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 填制记帐凭证, 登记帐簿。从具体操作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在全部课程学完后, 便是综合实训, 从填制凭证开始, 登记帐簿, 编制报表一个流程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实训, 使学生加强实践操作技能, 激发他们的兴趣。

五、改革考试方式与内容, 促进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考试改革以“实践性”为中心, 狠抓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 突出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考查, 通过增强对会计实际操作内容的考核, 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耐心、严谨、规范、整洁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考试分两个阶段。上半学期考查学生会计基础知识, 下半学期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考试题型与内容, 立足于会计具体业务, 杜绝抽象性纯理论考核。实践性考试考核学生会计业务操作, 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表格的编制等。事实上, 在考查学生实际业务操作的同时, 也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两者相得益彰。学期总成绩, 综合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定, 分数比例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确定。

六、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启发我们,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知识。会计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准则”及相关“制度”等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适时的变动。只有使学生“会学”, 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和生活中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以达到“学为不学”的目的。至于学法指导的形式可以渗入课堂教学, 也可采用其他形式, 比如: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搞讲座、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个别指导等。

总之,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好坏, 对会计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着直接影响, 对续课程学习会产生重大影响。应充分认识会计基础教学重要性, 从各个方面采取效措施, 确保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淑萍: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效果途径的探讨《会计之友》

[2]罗小敏:浅谈会计教学组织方法《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第8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企业,创新

一、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分工的细化, 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虽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模拟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 但仍然沿袭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 使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知识结构与工作岗位需求脱节, 校企人才评价标准存在差异, 学生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据统计, 近几年毕业的中职生, 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知识滞后于当前的法律、法规和准则, 实践能力和变通能力较差, 缺少变通, 团队协作能力欠缺, 学习能力相当弱, 难以胜任岗位工作的需求。

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教学方式过于简单, 不注重与企业进行交流沟通

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重理论, 轻实践;重记忆, 轻创新。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忽视, 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理论教学环节缺乏趣味性、效率性, 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闭门造车, 忽视企业、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及需求的变化, 以想当然的姿态来设置专业课程、安排教学, 这样的专业教学计划势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 会计教材老化, 实用性不强

多年来, 会计专业教材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首先, 在编排上仍然是“制度或准则加解释”, 这样的教材体系学生很难理解各种会计处理背后的内在规律, 对没有学过经济事项的账务处理一愁莫展。其次, 目前所使用的教材结构体系缺乏理论依据和逻辑性, 给学生的感觉只能是拼揍式的结构。最后, 国内具体准则的不断出台, 使教材内容体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 难以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 学生成绩考评不重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 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 缺乏科学性, 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 造成校方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呈现出严重的高分低能、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现象。成绩考评体制的不合理, 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四) 师资队伍薄弱, 缺乏实践经验

教师没有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 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中照本宣科, 鹦鹉学舌, 传授的“技能”犹如空中楼阁, 学生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师资短缺, 整体素质偏低。有能力的会计教师到企业做兼职会计, 有些学校不但不支持、不鼓励, 还被认为是“干私活”, 甚至想方设法进行卡、管、限, 其实教师从事会计兼职工作正是他获取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和充实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 这是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一般的参观和实习所无法达到的。

(五) 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 缺少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基地

首先, 校内实践方面:校内实践模拟资料可能与实际相差较远, 缺乏真实感, 使学生失去兴趣, 影响了会计模拟实践的可操作性,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仿真性。校内模拟会计实践教学也难以完全“仿真”会计实际工作的真情实景。其次, 校外实践方面:一方面,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许多单位不愿接收来实践的学生, 使学校为学生联系实践单位的工作处于困境。一些单位虽然接收了实习的学生, 但不认真配合, 有的单位甚至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 不给予必要的指导, 致使学生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 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解决的对策

(一) 转变教师职业教育理念, 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院校教师应熟练掌握职业教育理论, 明确中职院校要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实现由学科型向实践型转变, 由知识中心向技能中心转变。教师要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转变教学理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要突出专业技能、技艺和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要凸显“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管理中, 要把握“能力评价”导向;在质量评估中, 要突出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教材建设

会计实践教程的编写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 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 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 使得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清晰直观的了解, 既培养了动手能力, 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材:一是对教材中的陈旧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 以反映会计学科的新理论、新制度、新准则和新方法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二是增加相当数量的、有代表性的、能与理论相结合的现实案例, 这些案例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不仅要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教材, 还要有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材及配套的财务软件, 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应与企业合作编写融会计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实训教材。

(三)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随着实践性教学的规范与完善, 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考评, 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多, 内容丰富, 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评也应是多样化的。

1、在考核内容上注重技能考核

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 特别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在部分课程上实施“以证代考”。考试内容的变化, 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 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 重视了技能教学, 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2、在考核方法上探索抽题考核

这一考核办法可用在终结性考试中, 例如毕业考试, 将会计工作过程分成若干段, 填制原始凭证为一段, 编制记账凭证又为另一段, 以此类推, 编制若干段的实际操作考题, 学生随机抽取到哪一段就实际操作哪一段的内容, 这样既可以节省考评时间又能测试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这种考核办法虽然不能考查学生的全部技能, 但由于是随机抽题, 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全过程, 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 考试结果仍然能够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

3、建立等级化的评价体系

侧重于操作技能的考核, 主要是以快和准为标准, 重视结果的考核和评价, 在实际操作上较为简单易行, 其评价也多数采取等级制, 如珠算的定级考试。但财会专业中存在大量的集操作和智力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 而且多数侧重于智力技能, 例如:算账和记账, 涉及面相对较广, 对于它们的考核不能只重结果, 更应该重视过程考核。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其评价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 还必须评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态度, 如:出勤情况、及时性等。因此, 对于模拟实训的考评, 可采取层层量化, 最后等级化的评价方式。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引导教师兼职社会会计职务

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 会计教师可以兼职会计实际工作, 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 因而普遍缺乏会计实务工作经验, 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并不多, 所以应鼓励会计教师深入社会, 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或会计事务所中担任一定工作, 以获取实际业务经验。学校也可以成立代理记账公司,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教师在教学中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 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2、积极开展会计教学研讨活动

经常性地开展会计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教师进行会计新知识的学习,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教师多承担课题、多撰写论文, 通过科研来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多鼓励教师参加社会上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 提高其业务水平。

3、注重培养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中, 应注重老中青相结合, 突出中年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学校要制定骨干教师标准, 确立严格的筛选程序, 并且要给予骨干教师一定的待遇, 在骨干教师的使用上, 应以骨干教师为核心, 团结两至三位教师共同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 在发挥骨干教师自身特长的同时, 也能充分挖掘其他教师的潜力。

4、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科发展的后备力量, 尤其要注重对具备较高资质和巨大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投入较大的精力来培养。培养和提携青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给青年教师配备导师, 导师应主要从骨干教师中选取。其次, 给青年教师安排的课程工作量要适中, 课程门数不能太多。一门课可连续任教两轮, 让他们有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再次, 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考核, 每年可安排一次公开课, 对优秀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 对后进的青年教师则加紧各方面的训练。最后, 注重青年教师的在岗培训和脱岗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的高学历教育和脱产进修学习, 调整教师原有知识结构。

(五) 加强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

1、加大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

创建高起点、设备新、现代化的实验室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就会计专业来说, 完整的、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应该主要包括:手工会计岗位模拟实验室、货币与票据陈列室、会计工具与技术展示室、会计资料陈列室、会计文化展示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另外还要建立报税模拟实训室、模拟银行、电子商务实训室、证券投资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等。实验室要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 使用CIA课件教学;要引进社会知名的软件, 如用友的财务软件、金蝶的ERP软件等。总之, 要建设一个集会计、金融、税务、证券、管理为一体的电算化综合实验室,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了解, 缩短学生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时间, 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寻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首先, 要多渠道将学生安排进入实习基地, 如家长联系、学校推荐等;其次, 实习基地要有一定的数量。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 各单位会计部门一般不会提供太多的实习岗位;另外, 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单位性质要尽可能做到多样性。如内资企业、外资企业, 制造企业、商业企业、银行、事业单位等都可考虑, 如有可能, 要让学生轮换到不同的单位实习。通过校外实习, 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 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 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在实习过程中, 一定要有教师和企业会计人员的指 (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124页) 导, 而不能任由学生自己摸索, 容易走上错误的方向。另外校外实习可以分时段进行, 而不是像现在大部分学校采取的让学生最后一学年在外实习, 校外实习后还应增加回校总结和补充所需知识的过程。

四、结语

随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 未来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应坚持教材实践性, 师资双师型, 教学多样性, 成绩评定实践性的方向, 以实践性发展改革为目标, 培养出职业技能型的学生, 为学生的发展设计就业前景, 不断优化教育和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以求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 实践能力和变通能力较强, 善于变通, 学习能力强, 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的, 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育人质量[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006, (01) .

[2]张义平.基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1) .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张健.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2) .

[5]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王林.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12) .

中职会计教育的改革 第9篇

一、传统《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难、繁、旧”

传统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吸引力和时代感。例如“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编制”等,难以理解,使学生觉得“枯燥”“晦涩”“难懂”。基础会计本是一个变化发展较快的学科,相关的制度一直在修改,但教学内容却往往却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传统的财务模式也一直在改变,但基础会计教学中往往还仅仅局限于手工记账,使学生觉得“繁琐”“陈旧”。

(二)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成为能主动学习且有创造活力的人。教学模式基本上仍然是“学术教学”,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使学生成为记忆知识,概念的机器。而学生觉得这些原理、概念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往往很难让他们深入进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让学生觉得“无趣”,难以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性过强而实践不足

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内容仅仅是“止于模仿”。学生模仿例题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报表,但并没有真正会运用,“熟练”不够,自然难以“生巧”,一到工作岗位上,面对大量的凭证、报表等,仍是一脸茫然。

(四)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

“你选择本专业的理由是什么?你喜欢你的专业吗?你知道所学专业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吗?你想过你将来要干什么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表示“不知道”“没想过”“听父母的”。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财会职业岗位的作用。即,缺乏对其职业岗位的认知,从而造成对它所包含的课程内容缺少认同,表现为学习动力的不足。

二、《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够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

1. 创设生活情境。

基础会计的内容对于中职生来说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从而利用学到的会计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例如在会计概念的介绍中,可通过实地参观或是多媒体演示,展示旧社会的账房先生,公司的财务部门,算盘,凭证,各国货币等,迅速让学生进入状态,了解工作环境,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从而认识到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何特点,产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从古典名著入手,播放红楼梦的片段,谈谈贾氏公司总会计师王熙凤,让学生了解会计在一个公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又如在介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时,可要求学生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发票、车船票、收据、存取款凭证等,教师也可帮忙收集增值税发票、各种财务报表等,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展示和分析,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觉到,基础会计是“实用的,有趣的”。

2. 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由问题引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营造问题情境,由疑点而产生好奇,从而引发积极的思考。

例如在讲授“账户的格式”时,可提前一周让学生将本周的收入与支出按照自己的方法记账,课堂上可提问:“本周的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多少?共剩下多少钱?如何记账可以使收入和支出更加明了?”从而使学生领悟最简单明晰的账户结构———分为左右两个方向,一方记增加,一方记减少。

又如,在讲授“会计平衡等式”时,可以通过多个例子,提问学生:“企业当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别是多少?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很容易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便会悟出三者的数量关系。

教师需要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在应用中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开展理实一体,强化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其“职业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从事某种职业的、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应是教育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要突出专业的实践教学。

1. 首先,要加强基本技能实训活动。

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大量的动手操作的内容,如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错账更正法等,因此,平时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实训是必不可少的。在课程的教授中,师生双方可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使课程变得有趣易懂。

2. 其次,要注意培养与人合作实训活动。

会计的实际工作往往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涉及到多人员、多部门。因此,在教学中,企业经营业务与流程实训、分岗位会计实训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可创设虚拟的场景,由学生扮演会计、出纳、仓管、客户、银行业务员、税收征管员等,进行相关业务会计核算流程的一系列操作。在实操过程中,学生体会不同工作岗位上具体工作及注意事项,对今后踏入不同的岗位有较大的帮助。

3. 最后,要积极应用好顶岗实训活动。

通过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习的后期,尽量安排学生到有关公司或企业参加财会工作实训活动,包括社会调查、校外实习和顶岗工作等,使学生在企业一线的实践中,专业能力获得快速的成长。

在基础会计教学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环节学时应占50%以上,且既有基本技能实训,又有全面流程实训;既有校内的模拟仿真实训,又有校外的顶岗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构建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三)培养认真态度,树立诚实守信

会计行业是较为特殊的行业,不允许有一点儿差错,每一位会计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谨慎认真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日常课程中,应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 培养诚实守信的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观看安然公司,天玑科技等财务造假丑闻,以“谈谈假账的危害”“诚信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等为主题进行系列讨论,在教学中列举社会上因贪污、挪用、偷逃税等入狱的反面案例,引导学生踏实学习,诚实做人,树立讲信誉、守信用的职业道德观念。

2. 培养谨慎认真的习惯。

在课程教学中,时刻应注意培养学生谨慎认真的习惯。尤其在会计实务和错账更正法一章,应反复强化。可给学生阅读相关新闻或观看视频,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频繁出错将问责”“微软会计出错发放遣散费”“中信证券犯低级会计差错:每月少提折旧逾500万”等并进行讨论。会计人员做错账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做错了,时间一久,要弄清前账,就真要绞尽脑汁了;会计人员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稍微认真一点,仔细一点,就完全可以避免;花个五分钟检查一下,就可以避免后面再花费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时间去清查。引导学生明白,作为财会人员,哪怕是一分钱都马虎不得,培养学生小心、谨慎、认真、仔细的职业习惯。

总之,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注重理实一体,强化职业技能;教学过程渗透德育,严谨求精,培养遵纪守法、诚信守信的职业道德。不断推进《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对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结合中职财经类专业的就业, 提出了激趣和实用为切入点的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基础会计,创设情境,理实一体,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罗晓静.“情境教学”理论及其课堂教学策略[J].CEPE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1) :19-20.

[2]裴燕南.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7) :10-11.

[3]闫灵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2) :36-37.

[4]刘艳.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 (2) .

中职会计教育的改革 第10篇

1 会计专业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的会计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据财政部副部长王军 (2005) 称, “……会计行业已跻身考研、就业的十大热门职业之列, 至2003年底, 全国招收会计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高等院校分别达到15所、76所和363所之多, 在校生规模分别达656人、6, 237人和15万余人……”

我国的会计中等职业教育还有待大力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梯度推进, 城市化进程加快, 特别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年增长, 为主要面向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类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江苏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 061.2亿元, 比上年增长12.4%;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 201.7亿元, 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 416.1亿元, 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 443.4亿元, 增长13.6%。

随着江苏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盐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的逐步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对较高素质人才和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将更加迫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 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充分发挥服务业配套、支撑和引领作用。

2 改革现行教学模式的紧迫性

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一些教师教学和研究理念相对滞后, 对社会特别是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缺少足够的关注。

2.2 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内容周而复始。

它们基本上并不贴近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 并且也很可能至少不完全符合西方国家企业的实际, 同时这两类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也远未获得解决。

2.3 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方法运用效果不明显。

曾经试图改变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似乎也未因PPT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而有基本改观, 并且很可能培养了一批比较懒惰的教师和学生。

2.4 现行会计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 即重

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重教材内容的课堂讲解而轻对实际案例的研究、重专业内容的教学而轻职业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的现象。由于现行教学模式存在重大缺陷, 我国会计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这三方面其实都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

因此, 从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现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两方面看, 对现行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在最大限度上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其必要性肯定是毋须置疑的。有充分根据支持这样的预计:将有更多的学校会真正接受“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并进行符合这一需求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这种情况下, 谁能率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谁就有可能成为领跑者并取得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从这几个方面看, 改革现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无疑也具有紧迫性。

3 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为了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我们要以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等多层次证书为支撑, 以学校育人制度为保障, 以培养会计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 专业教育的普遍性与地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相结合, 不断探索完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岗、证、课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 主要可以开展以下三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

第一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加专业认知训练”阶段。

通过《基础会计》、《经济法基础》等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收银员等类似岗位的技能。同时, 进行会计专业基础技能 (会计账簿书写、点钞等) 的学习和训练, 按照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 为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为从事出纳和会计工作奠定基础。第一个学期按照实践要求, 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始进行会计初级岗位体验, 第二个学期暑假到校外实训基地从事会计初级岗位顶岗实习, 如收银、出纳等。通过“学习—体验—再学习”的循环过程, 使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会计职业和企业环境有一个感性认知和真实体会, 通过收银、出纳等岗位实习, 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须的“细致、严谨”等职业素质。

第二阶段:“专业核心知识学习加核心技能训练”阶段。

根据会计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 开设各种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 如《财务会计》、《会计模拟实训》等, 使学生具有会计核算、编制报表、财务软件应用等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会计核心能力。

第三阶段:“专业综合知识学习加综合应用训练”阶段。

本阶段旨在使学生具备会计综合核算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开发符合职业环境和业务环境的专业课程, 实现“课证融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毕业前模拟真实企业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而胜任基层岗位会计核算甚至是财务管理工作。以上三个阶段环环相扣, 充分融合了“岗、证、课”与“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 做到工中有学, 学中有工, 在做中学, 学中做, 工学有机融合。通过“学习—工作”的循环交替, 完成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推进职业能力不断提升, 体现职业能力递进式发展的规律, 最终将学生培养为熟悉会计准则和单位会计制度、能核算、懂税法、会理财的基层应用型会计人才。

4 对改革教学模式的思考

根据“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突出“内外结合、三阶双轨、培养五会、五能力”的要求形成“二三二五五”的教学模式。“二三二五五”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校内与校外实训两方结合;循序渐进地经过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结合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电算化能力训练同步进行的双轨模式;突出基本技能的“五会”、突出核心技能的“五能”和突出岗位“真实”的职业素质。其中“五会”是会珠算、会点钞、会书写会计文书、会快速数字录入、会用财务软件;“五能”是能编制和装订会计凭证、能编制账簿、能编制会计报表、能分析会计报表、能进行纳税申报;岗位综合模拟突出训练的“真实性”, 即要求学生以典型、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 全程体验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处理。

采用“二三二五五”教学模式可以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 使校企合作有了更加具体的抓手。有利于学校对接行业 (企业) 、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内容对接技能、教师对接师傅。有利于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教学环境与职场情境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结合;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结合。使课堂教学、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三者结合更加紧密, 实现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 为企业“零距离”培养和输送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考.广东教育:职教, 2010 (5) .

[2]郝秀仙.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思考与设想.山西大学学报 (研究生论文专刊) .

解析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基础会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50-01

中等职业学校针对会计及相关专业开设了会计基础课,通过让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知识来实现职业教学的具体要求。而基础会计改革的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让基础会计教学变得更为实用、具体。

1 实施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原因

1.1 课堂气氛沉闷

为了更好的解析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它被推行的原因。据本人所知,在数量众多的中等职业学校里,基础会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校方甚至对非会计专业的班级开设这门课程,其重要性与实用性可见一斑。但获得如此重视的课程在中职学校里究竟表现如何呢?首先从教学气氛来讲,基础会计课堂普遍十分沉闷,学生带入感很低,尽管会计教师声情并茂的为大家讲解会计知识,但学生们给予的反应却很被动,甚至令教师很那判断当前这部分知识学生们有没有听懂,而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低,课堂整体缺乏活跃,甚至令人昏昏欲睡。会计是一门严谨、精密的课程,也许缺少感性的人文气息,导致了学生们觉得这套课程“没什么意思”,你无法从实用角度让学生转换观念,他们只会接受课程的直观感受。这就是教育改革的原因所在,如果不能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这套课程的表现就很难说是成功的。

1.2 教学存在不足

长期以来,基础会计教学的方式内容都有着许多问题,而真正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教材的相对落后导致了涵盖面低,与实际会计工作有一定差距,在传统《基础会计》教材上,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少,多是一些生硬的理论以及对各项制度的解析,这样的知识很难让学生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会计行业的认知难度。大多数事情都需要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如果不能使学生形成兴趣,那么学习效率便会大幅度降低。传统《基础会计》教材上缺乏生动的案例,其所指出的账簿以及各类凭证有一些已经跟现实脱节,往往企业单位早已不再使用这种凭证和记账方式了,教材涵盖的业务知识不够全面,都是一些复杂的理论,很难找到具有实践价值的内容。

当今我国正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市场环境也为会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企业单位都希望接受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而当前中职教育显然无法为会计职业化铺平道路、打好基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乏善可陈,只有简单的用“练功钞”点钱、制作幼稚的凭证账簿,这根本不能满足就业要求。传统教材让学生们运用古老的方法来实践,把书面记账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练习书面记账固然是好事,但需知现在已经是21世纪,全球都进入了现代化办公模式,如果只让学生了解传统会计学,而不结合“会计电算化”来授课,那么该课程的价值便大打折扣。

2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新思路

2.1 提倡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合当下学生思维,所以在基础会计课堂引入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单纯对会计知识以及一系列问题进行讲解很难让人觉得印象深刻,在个性化教学的气氛中,可以为问题营造出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认知能力,触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举一个例子,针对“账户格式”这一问题进行讲解时,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公司,让学生去扮演公司中的“职员、会计师”,给予他们虚拟的资金,设立一些虚拟投入和盈利,为了让公司的账务更为清晰,教师作为“公司负责人”在课堂上向“会计师”们提问,本公司这一周的支出和进账分别为多少呢,公司现在还有多少资金?各位“会计师”你们使用了什么办法记账让本公司的收入和支出更为清晰明了?通过这种情境的模拟来增强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代入感,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进而改善从前沉闷的课堂环境。

再举一个例子,讲授“会计平衡等式”这一课题时,以会议模式向大家提出问题,我公司目前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分别为多少,你们认为它们之间具有什么联系?用会议的方式,给予每个人发言的权利,从而改善基础会计课堂中大家不愿意回答问题的情况,这样看上去同学们不是在回答问题,而是在会议上发言,发起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告诉大家具体的答案,以及需要同学们完善的知识。只有让同学们不断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大家对于基础会计课程才能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所以说,个性化教学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2.2 以学生为根本

由于中职生离开义务教育阶段的时间还很短,对于职业教育需要一定适应时间,为了让学生们快速进入角色,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以人为本,推陈出新,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分析学生心理,尊重学生意志,这样才能让改革取得成功。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应当让改革着眼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少一些沉闷,多一些互动,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加快建设学生们的职业教育认知程度,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让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3 采用实物教学

接触职业教育时间较短的中职生,很难对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形成系统认识。为此,想要加强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应用能力,就必须让基础会计教学有一个实质形态,让学生们觉得会计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细节。举例说明,在讲解“会计凭证、报表、账簿”时,可以让学生留心生活中出现的收据、发票、账单、项目明细等一些物品,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拿出一些自己收集的票据,用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讲解,让学生们真切地看到票据在自己面前,并以明确的票据为研究主体,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知识,并且认为基础会计源于生活,它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实用性。除此以外,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感觉”,让他们了解会计学,熟悉基础会计知识,甚至找到做会计师的感觉。

3 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符合当下就业环境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教育机构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正是为了迎合这一背景,推陈出新,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使教学变得更为立体,更加贴近现实。

参考文献

[1]任海芝.《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之构想[J].审计与理财,2009(5):55-56.

[2]张正环,谭丽梅.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北方经贸,2009(4):155-156.

[3]周婷.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8):95-96.

[4]韩艳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0(6):56-57.

浅论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的改革 第12篇

一、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环境存在问题。

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教学设施简陋,除必备的电脑、桌椅、凭证柜、剪刀直尺等实验硬环境外,几乎没有配置相应的实验软环境。如模拟公司的机构设置、各机构设置的隶属关系、财务机构与其他机构的业务关系、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及职责要求、会计核算流程、产品成本核算要求与步骤等。这些实验软环境的设置,对于进行仿真模拟实训是必不可少的。

(二)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确。

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企业一般业务会计操作技能。而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一些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没有突出这个特点,过于依赖课本向学生灌输基本理论,忽视了实训教学。由于定位不准确,不适应会计的发展形势,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市场需求。

(三)实训师资力量不够,“双师型”教师匮乏,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

大多数中职学校缺少专门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一般都是高校财会专业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具备的“双师型”教师为数不多。

(四)缺乏合理的评价考核办法。

会计实训教学与专业理论课教学一样,有着本身的规律和特征,对学生成绩评价也应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考核办法。这就要求在中职学校建立规范的、操作性强的评判标准。然而,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起步较晚,存在很多评价标准上的空白和考核办法上的不完整,甚至有时会完全取决于实训教师的主观判断,有较强的随意性,这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会计实训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中职会计实训教学的措施

(一)强化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建立良好的实践基地。

1. 建设好会计实验室,完善实验层次。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当前,主要建设好两个层次的会计实验室,完善会计实验层次和内容,包括: (1) 手工模拟实验,含基础会计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一般采用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设计,通过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2) 电算化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称,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进而推广到全部会计主干课程上。

2. 全方位仿真模拟实训环境。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内容就是企业的实际业务。学生应该有身临其境的条件,感知企业业务流程。这就要求模拟实训的软环境应该是全方位仿真的。 (1) 模拟企业的业务范围应尽可能涵盖不同行业的业务。如商业批发零售、工业产品生产、工程施工、酒店管理、银行业务、旅游业务等多种业务,让学生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处理方法,适应不同行业会计岗位的需要。 (2) 实训资料应尽可能涵盖模拟企业的主要经济信息。如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组织机构设置、各部门职能分工与权力范围、产品生产类型及其工艺流程、凭证传递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各会计岗位职责、各账户期初余额、原始凭证、历史财务报表等,必要时还需建立模拟公司。让学生在真实的模拟公司里边工作边实训,切身感受模拟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切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制订适应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实训教学计划,突出实践能力。

1. 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确立学生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学生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每个学生应根据自身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会计实训目标,根据学生在模拟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将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作为会计实训教学的子项目列入教学计划,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

2.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引入“团队教学法”,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如何解决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团队合作差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会计实训教学的一个难题。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引入“团队教学法”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学生可以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综合性问题作为会计实训教学的一个项目,结合各相关学科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一是实践内容来自实验,真实、可信且具有实际意义。二是团体成员既可以优势互补,又可以相互启发,开阔视野。三是可以增强团队意识,融洽关系。

3. 改进会计实训教学的方式方法。

(1) 分工式模拟实训,根据模拟单位的特点、组织结构、规模大小,模拟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如:仓管员、销售人员、车间统计人员,出纳、会计、主管会计,等等,分别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让模拟单位运转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在模拟企业担任的岗位进行轮换,使学生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联系,最终完成会计实训。

(2) 分段式模拟实训,将学生三年的会计学习根据教学进度分成若干阶段,并在不同阶段安排与之相适应的模拟实训。在《基础会计》课程上完后的实践,主要是配合会计基础教学的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从而使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内容及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会计实务操作的程序。在《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课程上完实践后安排的,主要是进行模拟实训单位一个月的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过程,从而巩固学生学习企业会计业务的内容,加强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在《成本会计》课程上完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一些专项实习,旨在加强成本核算的掌握。

(三)加强会计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 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紧密联系企业,选送会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使教师及时了解企业会计的工作实际,弥补自身不足。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中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鼓励教师进修或脱产学习,补充实践知识的不足;强化会计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

2. 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优秀会计人才;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四)加强会计实训教学的考评,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考核办法。

为使会计实训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加强对会计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考核,对学生实训成绩和教师工作质量严格考核,作出客观的评价。会计实训教学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的,为全面公正地评价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两方面双向考核,即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评议。

2. 探讨抽题考核的新办法。

这一考核办法可用在终结性考试,如毕业考试,将会计工作过程分为若干段,填制原始凭证为一段,编制记账凭证又为另一段,如此类推,编制若干段的实操考题,学生随机抽取到哪一段就实操哪一段的内容,可以节省考评时间。采用这种考核办法虽不能考察全部技能,但由于是随机抽题,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考试结果仍然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

会计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也是中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从而决定了学校能否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会计实训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文芳.高职院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 2010, 2.

[2]赖永贵.浅析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7.

[3]陈绍先.会计模拟教学的改进与实施.海南省农垦三亚中专学校.

上一篇:水质指标下一篇:陕北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