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防治范文

2024-06-26

疼痛防治范文(精选9篇)

疼痛防治 第1篇

关键词:中药敷脐疗法,痔术后疼痛,尿潴留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勃膜下与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出现屈曲扩张产生的柔软静脉团, 该种疾病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流行的治疗痔疮观点为:对I-II度内痔采取保守治疗法, 而对III-IV度内痔实施手术治疗。I-II度有症状内痔在通过保守治疗方法后, 有90%的病人症状消失。通常在I-II度有症状内痔使用保守治疗无效时, 或已经发展成Ⅲ-Ⅳ度内痔后, 痔的周围支持组织遭受广泛破坏, 导致病理解剖与生理功能已不具有可逆性时, 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在痔术后出现疼痛及急性尿储留等并发症, 为患者造成较大的身心痛苦, 并对创面愈合产生负面影响。患者发生急性尿储留, 通常采取导尿法, 尽管该方法疗效显著, 但易导致尿路产生疼痛, 或引起系列并发症, 如尿路感染等[2]。所以, 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 经严格的科学设计, 找到疗效显著、操作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的方法是目前肛肠医学面临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采取中药敷脐疗法, 是对药物功效与穴位功效进行双重作用的考虑, 这种治法方法疗效显著, 操作简便, 且费用低廉, 目前引起了临床界及患者的高度关注。该研究对济南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旨在缓解痔术后疼痛和降低急性尿潴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次试验的80例病例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符合试验标准的病人, 包括36例男性患者, 44例女性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 前者共40例病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23~63岁之间;后者共40例病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22~62岁之间。治疗组40例受试者年龄为 (38.03±10.0) 中, 男、女性均为20例, 各占50%;对照组受试者中年龄为 (38.92±9.47) , 男性16例, 占40%, 女性24例, 占60%。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 P>0.05;年龄差异t=0.427, P>0.05;精神状态χ2=0.34, P>0.05两组性别、年龄及精神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组方式采取简单随机方式, 制作80张随机分配卡, 卡上的标识有组别和序号, 把分配卡装在信封内, 信封外有同里面卡号一致的编号。在病人进入试验治疗时, 依照治疗顺序拆开序号一致的信封, 再按照卡片标志进行分组。全部病例都符合该次试验的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全部80例病例中,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数量比为1:1。

经吻合器直肠勃膜环切吻合术 (PPH)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对照组治疗方案:采用空白对照, 未作特殊处理。首先进行吻合器直肠勃膜环切吻合术;再以皮钳钳夹外痔部, 显示出内痔, 在皮肤上做“V”字形切口, 对痔静脉丛和血栓进行剥离, 外痔剥离到齿线附近, 弯钳夹住痔核根部, 将7号丝线以“∞”形进行贯穿结扎, 对外痔与结扎后的部分内痔进行剪除, 对部分残端做适当保留, 以防结扎线出现滑脱, 对切口进行修剪, 以4-0快薇荞线或4号丝线对创口间断缝合。莱藻子敷脐疗法药物成分:莱旅子400 g。治疗方法:术后病人采用平卧体位, 在术后3 h把特制布袋中的莱旅子400 g加热至至40~45℃, 再敷在病人的脐部, 保持2 h, 间断1 h, 期间莱旅子治疗袋再次加热, 重复同样治疗过程, 需做4个疗程。术后当日, 若病人伤口产生疼痛且难以忍受, 可进行曲马多0.1 g肌肉注射;若病人排尿困难, 膀胱膨胀且疼痛难忍, 应进行导尿。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都通过手术治疗并实施麻醉。手术方式:全部采取经吻合器直肠茹膜环切吻合术 (统一在齿线上4 cm处行荷包缝合) 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外痔切除两处及以上) 相结合, 对创口进行间断缝合。术后措施:留置排气管, 采用凡士林纱块、明胶海绵和纱布加压包扎。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腰联合麻醉, 使用0.75%左布比卡因2 m L作为麻醉剂, 麻醉部桥L3~4。

1.4 评价标准

根据肛管直肠指检与所做的肛门镜检查结果, 再结合病人的病史、痔的分类与内痔分度进行诊断, 所谓环状混合痔含义为有3个或以上的混合痔结合成体并构成环状结构[3]。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做试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组间比较α取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首发出现疼痛时间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导尿百分比情况比较

见表2。

注:χ2=14.68, P<0.01, 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人术后导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导尿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

2.3 安全性评价

试验组在治疗当中没有发现瘤痒和皮疹等皮肤过敏症现象, 也未发现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多汗和嗜睡等。

2.4 脱落情况

莱旅子敷脐疗法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 操作简便, 病人容易接受, 因此未出现脱落病例。

3 讨论

痔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症状, 其发生机制通常是, 病人因病耗伤及正气, 而手术又导而致精血不固, 肾之阴阳俱虚。肾阳不固, 则无以气化行水;肾阴不足则阳无以化, 造成三焦气化功能失常, 膀肤开合失司而发为瘾闭[4]。一些研究者认为, 肛门术后尿潴留在中医属阳虚血滞, 肛门外科手术伤及督脉, 离经之血不散, 淤血灌脊, 阳气受阻, 脾肾阳虚, 下焦气化不利所致[5]。有学者认为, 肛门外科术后气机逆乱、络脉受损, 气滞血癖而致膀肤气机不化所致。采用莱藻子敷脐疗法对痔术后的急性尿潴留进行防治, 也是利用了莱藻子行气利水的功效与神网穴健脾温肾、和中理气、行气利水的功效, 而且效果显著[6,7]。该次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混合痔腰麻术出现疼痛通常发生在大约术后4 h, 出现急性尿潴留的时间通常在大约术后6.5 h, 这个结果同以往试验结果相符。

该次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混合痔腰麻术出现疼痛通常发生在大约术后4 h, 出现急性尿潴留的时间通常在大约术后6.5 h, 这个结果同以往试验结果相符。术后采用莱藻子敷脐疗法应在术后3 h较适宜。日本北出氏等人的研究显示[8], 耳穴或体穴电针30~50 min时, 可使痛阂达到最高值, 采用混合痔腰麻术后, 出现疼痛的时间通常在术后4 h, 这时病人的痛阂达到最高值, 可心使病人提升对疼痛的忍受力, 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而痔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通常在术后大约6.5 h, 该次试验设计为每间隔3 h重复一次敷脐, 若首次敷脐效果不显著, 进行第二疗程或提升疗效;而且, 术后3 h, 病人回眸病房, 输液、测量生命体征和吸氧等护理都经完成, 为敷脐治疗创造了方便条件。

综上所述, 该研究试验的结果显示, 莱藻子敷脐疗法能够有效减缓病人痔术后的创面疼痛, 并可降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 使术后降低止痛药的使用量与导尿发生率, 进而提升痔术治疗效果, 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试验研究证明, 莱旅子敷脐疗法缓解痔术后疼痛、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具有效果显著,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特点, 且操作简单, 病人易接受, 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林, 陈朝晖, 张瑞芳, 等.灸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 2013 (1) :23.

[2]安明伟, 杨欢, 杜薇.电针治疗痔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评估[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2 (6) :39.

[3]郭倩.针药对比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12.

[4]蓝仙美.针刺董氏“三皇穴”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35.

[5]方芳.针灸治疗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32.

[6]李娜.电针结合药物热敷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21.

[7]江春蕾.五苓散穴位贴敷防治PPH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42

疼痛防治 第2篇

【关键词】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麻醉;镇痛

【中国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14-01

我院自2007年-2008年对60例腹部手术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腹部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70岁,ASAⅠ-Ⅱ级,腹部手术有胃大部分切除,直肠根治术、胆道探查术、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全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有药物成瘾史,对阿片类药过敏排除本观察。患者随机分为Ⅰ组舒芬太尼和Ⅱ组芬太尼。

1.2 方法:麻醉术前30min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咪唑安定0.10-0.15mg/kg,芬太尼4ug/kg,异丙酚1 mg/kg,维库溴铵0.1-0.15 mg/kg下,经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10-12ml/kg,呼吸频率10-16次/min,吸呼比1:2,氧流量2L/min,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吸入,浓度为0.6%-1.2%,微量泵持续异丙酚静注2-6mg/kg•h,持续注瑞芬太尼0.1-0.3ug/kg/min,术中视患者情况追加维库溴铵,监测项目有连续ECG,BP,HR,SPO2,PETCO2,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其中有10例行持续动脉压监测。

1.3Ⅰ组舒芬太尼和Ⅱ组芬太尼在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异氟醚吸入,手术结束时停止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呼吸恢复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mg.新斯的明0.5-2.0mg,拮抗残余肌松药作用,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充分,吸空气SPO2能够维持93%以上,双臂能直立,能睁眼,呼之能应时拔除气管插管,再行鼻饲给氧。

1.4 数据记录手术结束时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以及拔管时间,并且在拔管后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没有疼痛感;1分:有隐痛,但不明显;2分:有轻微疼痛,有不适感;3分:比较疼痛,有明显不适感;4分:疼痛比较剧烈,有疼痛治疗的要求;5分:非常剧烈的疼痛,无法忍受。)

疼痛分级:01分为无痛或轻度疼痛,23为中等程度疼痛,45分为严重疼痛

2、结果

2.1 两组病人在自主呼吸、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无明显的差异。

2.2 术后疼痛程度使用舒芬太尼发生中等疼痛和严重疼痛的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3.3%和10%,而芬太尼组分别为:40%和46.6%。

2.3 芬太尼组需要追加量人数明显多于舒芬太尼组。

3、讨论

瑞芬太尼是纯u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清除半衰期仅6min,是超短时、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作用。但因其代谢快特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停止后镇痛效应会迅速消失,导致明显的术后疼痛。而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噻吩基衍生物,在阿片类制剂中镇痛效果最强,脂溶性强。临床效价为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时间为芬太尼的2倍,并起效快,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因此,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4ug/kg),能够防治腹部手术患者的急性疼痛。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社,2003.524.

[2]陈益忠、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单次静注镇痛对腹部手术的病人呼吸与镇痛的影响,中国麻醉与镇痛,2003.4.262

[3]Joly V,Richebe p,Guignard,etal. Remifentanilinduced Postoperative Huperalgesia and its prevention with Smalldose ketamine [J]. Anesthesiology,2005,103(1):147-155

疼痛防治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 年3 月—2014 年8 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共80 例,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6 例; 年龄35 ~ 68岁,平均( 45. 7 ± 5. 4) 岁; 手术方式: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 例,腹外疝修补术8 例,其他7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5 例; 年龄38 ~ 70 岁,平均( 46. 0 ±5. 7) 岁; 手术方式: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1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6 例,腹外疝修补术7 例,其他6 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1) 符合腹部手术适应症;2) 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3) 患者知情并同意; 4) 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1) 胃大部切除或胃全切手术; 2) 甲状腺疾病、凝血系统疾病及器质性病变; 3) 过敏体质者; 4)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 方法

2. 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腹部手术后常规处理,若患者无明显症状则不干预,若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止痛、止吐等治疗。另外术后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定期翻身,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对症措施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若已发生则积极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活血止痛片( 含有当归、冰片、乳香、三七、土鳖虫等成分,江西桔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3 片/次,2 次/d。于术后6 小时开始使用,1 周1 疗程,两组均干预1 疗程。

2. 2 观察指标1)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2]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于术后12、24、36、72 小时评分。2) 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纤维蛋白原( FIB) ,于用药前( 术后) 、用药后1 周行凝血指标检测。3) 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通过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2. 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 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用t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 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凝血指标变化见表2。

3. 3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观察组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发生1 例( 2. 5% ) ,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6 例( 15.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4 讨论术后疼痛作为腹部手术后一种常见症状,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及修复过程的生理、心理反应[4],若疼痛严重不仅使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而且增加胃肠道功能紊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延误患者康复进程。为此术后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轻疼痛至关重要。另外,腹部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为深静脉血栓,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肺栓塞,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因而腹部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成为临床医师研究的重点。

中医认为,术后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均与气滞血瘀、经脉阻塞有关[5],治宜活血化瘀为主。活血止痛片为临床一种常见中成药,含有当归、冰片、乳香( 制) 、三七、土鳖虫、煅自然铜等成分,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作用。其中当归活血止痛,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抗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冰片消肿止痛,通诸窍。乳香调气活血、镇痛; 三七消肿定痛、散瘀止血,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同时其内含人参二醇皂苷镇痛作用明显[6]; 土鳖虫破血逐瘀,能明显抑制其血小板聚集,延长大鼠出血时间; 煅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适用于肿痛等病症[7]。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 05) ; 观察组用药后APTT、PT、FIB与用药前、对照组比较变化不大( P > 0. 05) ,这是因为腹部手术后机体短时间处于高凝状态,为机体正常反应,药物干预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该状态;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 05) ,这可能与中药成分活血化瘀功效发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让其早期活动有关。

综上所述,常规西医干预基础上加活血止痛片口服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浦长青,许小梅.阑尾切除术后中药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4):421-422.

[2]中国行为医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485.

[3]唐秀琴,王芳,张海燕,等.耳穴贴压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4,27(7):113-118.

[4]蒋科卫,温建民,程桯,等.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对照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2):1431-1433.

[5]刘英巧.穴位贴敷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伤口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5):579-580.

[6]胡奇志,聂黎行,刘燕,等.活血止痛制剂中樟脑的限量检查和冰片的含量测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8):117-120.

疼痛防治 第4篇

【关键词】 疼痛护理;腹部手术;术后疼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10-01

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是一个常见问题,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手术的引流、创伤以及刺激所致,疼痛的严重程度会因为手术的大小,手术的部位以及患者其自身的情况而有所不同[1]。本文选取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160例在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以及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160例在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68岁,平均年龄为(48.25±6.25)岁;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为(48.01±6.31)岁。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

1.2.1.1 体位护理 在手术后6小时取半卧位,待患者的病情稳定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协助患者进行早期活动。

1.2.1.2 心理疏导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以及其家属讲述大致的手术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手术预后情况。介绍主治医师的水平,让患者增加安全感,转移患者对疼痛关注度。

1.2.1.3 疼痛指导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情绪调节,因为当因为疾病而出现精神状态不好时,就会存在焦虑情绪,将思维都集中在其疾病上,就对疼痛感觉十分明显加剧[2]。通过患者的自我情绪调节,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克服不良情绪。通过自我暗示、联想,例如:联想在解除疼痛后自己的喜悦心情,在疾病痊愈后幸福生活等,从而心身舒畅。在术后向患者介绍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指导患者放松其全身肌肉,并且闭目养神,想象在一个宁静、轻松的空间,深慢自己的呼吸,每天三次,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并可以根据患者的爱好选择一些喜欢的音乐,来分散注意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

1.2.2 對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1.3 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以及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评价。参照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术后疼痛越剧烈;由本院自制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总分10分,分数越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评分 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6.01±0.58)分,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3.18±0.21)分,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5.2147,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 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评价 对照组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5.02±0.42)分,观察组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8.15±0.85)分,两组患者在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1.0251,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疼痛不单纯为生理现象,而是由于心理、环境、生理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的主观感受。在术后的疼痛属于急性疼痛,为组织损伤以及焦虑的一种综合反应。常规的腹部手术后的疼痛护理主要是在患者出现疼痛时使用止痛剂进行治疗,患者会比较依赖药物,并且过多使用药物可以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一些并发症[4],更加增添了患者的痛苦,由于腹部手术的切口比较长,距离其横膈近,呼吸运动会导致伤口的疼痛,特别是当患者深呼吸、咳嗽时,其伤口的疼痛会加剧,会导致患者害怕翻身以及深呼吸。通过疼痛护理,选择正确体位可以减轻切口的张力。护士要让患者明白翻身以及深呼吸十分重要,告之患者疼痛的具体原因,疼痛可能持续的时间以及消失的时间,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其克服的信心,并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多给患者心理支持,同时通过心理疏导以及对患者自我情绪调节的指导,让患者在围术期保持心理平衡。通过音乐疗法以及放松技巧,分散患者注意力,并改善患者心境,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性。综上所述,给予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红.护理干预对减轻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25:42-43.

[2] 邱旭君,谢仁青,林月敏,等.术后疼痛控制病人自我评估比较[J].护理研究,2008,23(6):565-566.

[3] 博爱风,黄日妹.护理干预减轻手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8):603-605.

疼痛防治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意识清楚、反应清晰的急诊拟静脉注射高渗糖病人300例,男135例,女165例;年龄12岁~68岁,平均41.3岁;门诊诊断均为低血糖性头晕;注射药物为50%葡萄糖40 mL加维生素C 0.5 g;穿刺部位均选择肘正中静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做好解释工作,按静脉穿刺常规操作,穿刺成功后接静脉注射器助推,速度设定为2.5 mL/min。观察组在穿刺点上2 cm处喷涂中药舒活精2次,并沿血管走向轻轻按摩;对照组在穿刺点上2 cm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局部及静脉走向的疼痛反应,以及注射结束后1周观察局部及静脉走向的静脉有无红肿、硬结等静脉炎发生,比较两组病人注射高渗糖时局部疼痛情况及高渗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1.2.1 观察指标

①参照马克盖尔法[1],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其中无任何疼痛为无痛;有痛感、轻微疼痛为轻度疼痛;疼痛较剧烈为中度疼痛;剧烈疼痛为重度疼痛。②静脉炎临床分级,按局部肿胀及静脉硬度分为无、轻度、中度3级[2],注射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为无;局部疼痛、红、肿,弹性差为轻度;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为中度。

1.2.2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见表1、表2)

注:U=5.990,P<0.01。

注:U=4.768,P<0.01。

3 讨论

高渗糖由于浓度高、渗透压高,输入静脉后可以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局部组织渗透压也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出现局部血小板的聚集,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而产生炎症改变;而局部组织胺释放,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3]。因此即使在药液无外渗的情况下,注射部位静脉仍出现红、胀、热、痛的症状,多数病人感觉注射部位胀痛难忍,有的病人甚至沿血管走向还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以至于有些病人不能忍受而拒绝注射,从而影响了临床治疗,临床常选用50%的硫酸镁外敷以解除疼痛、肿胀,但效果较差。

中医学认为,注射穿刺刺伤脉络,导致湿热邪毒外侵,使局部气滞血淤,不通则痛;气血阻瘀,水液输布不畅[4]。而中医的血淤与血小板高聚集状态,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有关[5]。舒活精的主要成分是麝香、红花、冰片、樟脑、三七、血竭等。方中麝香辛温香窜,能行血分之滞,开血之结,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效,因含麝香酮又具有抗感染作用,故对静脉炎防治效果好[6]。红花的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6],对高渗性药物所致的局部静脉及周围组织损伤有很好的作用。樟脑为一种双环萜酮物质,局部应用可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有清凉感,可止痛、局部麻醉[6];三七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甙,有扩张血管、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微循环、祛淤生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7];冰片有消炎止痛的功效。舒活精是这几种中药在乙醇中的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活性最强,而且乙醇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的功效。本研究显示,舒活精外涂对减轻静脉注射高渗糖引起的局部疼痛及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另外,舒活精为喷雾剂,其价格低廉、使用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但因含有麝香,孕妇慎用。

摘要:[目的]观察舒活精外涂防治静脉注射高渗糖时引起疼痛及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拟静脉注射高渗糖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在穿刺点上2cm处喷涂舒活精,对照组在穿刺点上2cm处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注射高渗糖时局部疼痛情况及高渗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活精外涂防治静脉注射高渗糖所致所致疼痛及静脉炎效果满意。

关键词:舒活精,外涂,疼痛,静脉炎

参考文献

[1]Bevely C.Arterial waveforms:Mornitoring changes in configura.tion[J].Heart Lung,1997,26(3):204.

[2]黄惠明,柳燕.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3):44.

[3]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41.43.

[4]顾伯康.中医外科学[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12.

[5]杨凌辉,曾凤,荣云英,等.中药涂膜用于静脉注射外渗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8):457.

[6]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06.

疼痛教育对产妇分娩疼痛感受的影响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1日—2007年10月30日在我院产科住院有自然分娩意向的未临产的初产妇180例为观察对象。产妇孕37周~41周, 20岁~34岁骨盆外测量及胎位检查正常, 无明显高危妊娠病情及严重并发症、无剖宫产指证, 均采用导乐陪伴分娩。

1.2 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产妇在入院后根据建卡号奇、偶数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各90例。奇数组产妇接受常规的产前健康教育;偶数组产妇入院后作常规产前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一对一实施疼痛教育。两组产妇均在教育后填写对分娩疼痛的预期调查问卷, 产后第2天填写对分娩疼痛实际感受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无痛、轻微疼痛、中等疼痛、剧烈疼痛。

1.3 疼痛教育内容

1.3.1 分娩疼痛的产生及性质

分娩是人一种本能的行为, 是一个自然、生理及健康的过程。随着分娩的发生, 子宫呈现节律性收缩, 宫颈逐渐扩张, 因牵拉到邻近组织器官会有疼痛及不适感。宫缩时肌肉紧张疼痛明显, 宫缩间歇肌肉放松疼痛缓解。分娩疼痛不是病理性的, 而支配子宫的神经感觉纤维数目较少, 一般是不会产生剧烈疼痛的。产妇对疼痛的知觉取决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因此分娩疼痛的程度并非一成不变, 它因人而异。引导孕产妇对分娩疼痛有正确的认识, 分娩是可以变得更加舒适的。

1.3.2 影响分娩疼痛的因素

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 产妇情绪镇定、精神放松, 分娩无痛或疼痛轻微;产妇精神紧张、恐惧不安则分娩疼痛加重。在整个产程中, 疼痛程度往往随心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分娩疼痛的强弱很多是受到预期心理的影响。当孕产妇把分娩疼痛估计得过于严重或估计偏轻时, 分娩来临时产生不良情绪, 增加产妇疼痛感受。向产妇分析影响分娩疼痛的因素, 让她们清晰地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减轻分娩疼痛, 引导产妇以愉快的心情、健康的姿态迎接分娩, 树立起克服困难、战胜疼痛的坚定信念。

1.3.3 宣传导乐陪伴分娩在减轻分娩疼痛中的作用

向孕产妇宣传导乐陪伴分娩, 让她们认识到产时服务模式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医务人员在如何减轻分娩疼痛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让她们真心地感到医务人员对她们的关怀和照顾, 放下心理包袱, 形成对分娩疼痛的准确预期, 消除由于即将面临疼痛来临的不知所措给她们带来的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从容面对分娩。

1.3.4 强调各种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的有效性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解各种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的有效性, 如呼吸调节法、分散注意力法、变换体位法等, 让她们不仅相信这些减痛措施在减轻分娩疼痛中的积极作用, 而且能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投入学习, 主动参与性强, 通过与医务人员进行互动练习, 掌握减痛方法效果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收集有效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包, 计数资料进行了χ2检验。

2 结果

产前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 各组发放问卷90份。因为剖宫产因素影响, 产后实验组收回有效问卷72份, 对照组收回有效问卷68份, 比较结果如下。

2.1 两组产妇产后疼痛感受与产前预期一致性的比较 (见表1)

注:P<0.01。

2.2 两组产妇产后对分娩疼痛感受评价的比较 (见表2)

注:P<0.05。

3 讨论

3.1 开展分娩疼痛教育的必要性

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一个自然、生理及健康的过程。随着分娩的发生, 会伴有一定的疼痛及不适感。分娩疼痛不是病理性的, 且疼痛程度与产妇的心理状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医院开展导乐陪伴分娩在减轻分娩疼痛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往往由于孕产妇对分娩疼痛的认识不足, 不能对分娩疼痛形成较为准确的预期, 缺乏挑战困难的信心, 加重了思想负担, 使疼痛敏感, 有的甚至因此选择剖宫产来解决分娩问题, 对生育期妇女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免除疼痛是病人的基本权利”的口号。2007年10月15日—2007年10月21日, 是我国第四个镇痛周, 主题是“关注女性疼痛”。因此“减轻疼痛, 促进舒适”成为产科医务工作者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医务人员在分娩镇痛的实施过程中作了大量的尝试, 我院在开展导乐陪伴分娩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教育, 旨在探寻减轻分娩疼痛, 维护产妇生殖健康更有益的方法, 收到了良好效果。

3.2 疼痛教育对产妇分娩疼痛感受的影响

3.2.1 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产妇对分娩疼痛的准确预期

分娩疼痛是一种较复杂的生理、心理现象, 不同的人对分娩疼痛的体验不同, 往往产妇不能准确地预期分娩疼痛的程度。Johnson[2]提出“准确性期待理论”, 即一个人在遇到紧张事件时产生的痛苦情绪是由当时的经历与此前的预期之间不一致造成的。当产妇将分娩疼痛预期过于严重时, 造成产妇在产前产生“未来先恐, 未生先病”的精神负担;反之当产妇将分娩疼痛预期偏轻时, 在进入产程后, 因超出自我预期调控范围, 不能及时转换认识而出现惊慌失措、悲观无助的心理状态。这些负性情绪刺激大脑神经调节中枢, 导致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紊乱, 使血液激素酶分泌异常, 同时内源性抑痛物质降低, 而致痛物质及抗镇痛物质增加, 因而使疼痛时间延长和程度加重[3]。因此, 产前对产妇实施疼痛教育, 提高产妇对分娩疼痛的认识水平, 让产妇对分娩疼痛形成较为准确的期待, 提高应对能力, 增加信心, 有利于挖掘自身的心理潜能, 在疼痛控制上发挥自我效能, 减轻由于心理因素带来的过度疼痛反应, 降低疼痛感受中的“情感成分”, 减轻了分娩疼痛。

3.2.2 疼痛教育提高产妇分娩舒适感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觉[4]。从表2看出, 通过疼痛教育产妇对疼痛感受减轻;在产前通过疼痛教育与待产妇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 增进产妇的心理安全感, 以亲切自然、热情开朗的态度满足产妇被尊重的需要, 使其能以良好和稳定的情绪面临分娩, 增强分娩的自信心, 同时以积极、热情的态度, 主动参与减痛方法练习。疼痛教育从产妇生理、心理两方面满足其需要, 增加产妇舒适感。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疼痛教育对减轻分娩疼痛, 促进产妇舒适的影响是有限的。我院开展疼痛教育是在采取导乐陪伴分娩减痛措施的基础上完成的。导乐陪伴分娩由于无药物毒副反应及麻醉意外等不良影响, 安全、易行, 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因此, 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护理待产妇的专业护理技能以及医务工作者的态度、与产妇有效沟通的程度等, 均和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练就娴熟的护理技能, 在护理待产妇的过程中, 随时注意观察、分析待产妇的生理、心理动态, 建立与产妇的有效沟通, 力争在减轻分娩疼痛, 促进产妇舒适方面作出更加显著的成绩。

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教育对产妇分娩疼痛感受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产妇随机分成疼痛教育组 (实验组) 和常规产前教育组 (对照组) , 每组各90例。实验组在产妇入院后作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一对一实施疼痛教育;对照组作常规的产前健康教育。两组产妇在教育后填写分娩疼痛的预期调查表, 产后填写对分娩疼痛实际感受调查表, 比较两组产妇对分娩疼痛感受与产前预期一致性及对分娩疼痛实际感受的评价。[结果]接受疼痛教育的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感受与预期接近的明显增多;较预期轻或较预期重的明显减少 (P<0.01) 。接受疼痛教育的产妇感觉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明显增多;感觉中等疼痛或剧烈疼痛的明显减少 (P<0.05) 。[结论]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产妇对分娩疼痛的准确预期, 增加分娩舒适度。

关键词:疼痛教育,分娩疼痛,护理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63-72.

[2]Johnson JE.Effects of accurate expectations about sensations on the sensory and distress components of pain[J].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3, 27 (2) :261-275.

[3]陈冬娥, 胡德英, 董英莉, 等.综合干预减轻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0) :17-18.

疼痛防治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单纯股骨骨折、胫腓骨闭合性骨折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16.8)岁;致伤原因均为外伤,无病理性因素,其中车祸46例,砸伤18例,摔伤12例,高处坠落4例;股骨骨折21例,胫腓骨骨折59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疼痛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对照组),各40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患者给予以术前健康教育,术后疼痛评估以及疼痛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疼痛管理。

(1)术前健康教育包括:纠正患者自我认为必须承受术后剧痛的错误思想,让患者明白疼痛不仅是一种严重的不能忍受的感觉,而且不利于术后康复,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促进术后康复,而且麻醉止痛药引起成瘾的发生率极小,不会延缓切口愈合。(2)术后疼痛评估:每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不一样,笔者采用长海痛尺标准评分。①无痛(无不良感觉);②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和睡眠);③中度疼痛(可影响睡眠,需用止痛药);④重度疼痛(影响睡眠,需用麻醉止痛药);⑤剧烈疼痛(影响睡眠较重,伴有其他症状);⑥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伴有其他症状或被动体位)。手术后当患者主诉切口疼痛时,护士加强对患者疼痛感受的主动询问,先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长海痛尺标准评分,然后进行疼痛综合评估,标准如下。①患者的主管感受评分;②所测血压、脉搏、呼吸数值;③患者的面部表情、躯体姿势和肌紧张度等。根据综合评估情况及长海痛尺评分标准将疼痛分为: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3)术后疼痛控制:根据疼痛分类,对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程度≤5分),护士指导其采取以下非药物疗法减轻疼痛。①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内。②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方法能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③音乐止痛法。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疼痛,既可以边听边唱,也可以闭目静听,并伴手脚节拍轻动。④转移止痛法。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创造欢乐的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朋友相互交谈等。若非药物疗法无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6分)时,护士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使用有效的镇痛药,并配合使用上述非药物镇痛疗法。

1.2.2 对照组患者按传统疼痛管理模式

将患者主观感受简单汇报给医生,由医生开出镇痛医嘱,护士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不采用术前健康教育及非药物镇痛疗法。采用同样的方法及同样的评分标准(长海痛尺标准)进行镇痛效果综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对照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有无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将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综合评估得分行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康复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无术后感染、二次骨折、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等术后并发症。

2.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住院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效果,采用相同的镇痛评分标准。结果显示,术后6 h即麻醉完全清醒时,患者疼痛评估得分最高,即疼痛感最明显。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有效的镇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3]。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患者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康复。因此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除了医疗镇痛药物以外,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采用疼痛管理模式联合传统药物镇痛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镇痛效果及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1)改变患者的镇痛观念:一部分患者认为,只有在疼痛难以忍耐时才可以实施镇痛,并且只能使用1次,连续使用即可成瘾或影响伤口愈合[4];通过术前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其本身具有享受镇痛的权利,正规使用镇痛药物,其成瘾性极低。(2)改变护理人员的镇痛观念:以往相当多的护理人员不相信患者对疼痛的诉说,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中经常“我认为”,不知道疼痛的评估标准。通过本研究,护理人员了解到疼痛评估及镇痛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过去机械执行医嘱的镇痛模式,取得了更好的镇痛效果。(3)良好医患和(或)医护关系的形成,社会效益的升华。疼痛常常影响情绪,导致极坏的心情,容易出现医患冲突及医护冲突,良好的镇痛效果往往产生愉悦的心情,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及医护关系,在不增加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基础上,产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之,通过本研究证实,在传统术后镇痛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良好的疼痛管理模式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收治的并需要手术治疗的8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疼痛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疼痛管理模式治疗术后疼痛,对照组按传统疼痛管理模式护理。采用长海疼痛评分标准对照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住院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估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结论 实施疼痛管理模式护理,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疼痛,手术后,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81.

[2]李漓,刘雪琴.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39(8):632-634.

[3]Stanik2Hutt JA.Pain management in the critically ill.Crit.Care Nurse,2003,23(2):992103.

疼痛防治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 (已开展疼痛教育) 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30例, 女26例;年龄18~55岁, 平均年龄 (43.5±5.3) 岁;病程2个月至4年, 平均病程 (1.2±0.3) 年;疾病类型:肾结石27例, 输尿管结石12例, 肾囊肿5例, 肾损伤3例,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例, 前列腺增生4例, 前列腺癌2例。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 (未开展疼痛教育) 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9例, 女27例;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 (44.2±5.5) 岁;病程2个月至4年, 平均病程 (1.3±0.2) 年;疾病类型:肾结石26例, 输尿管结石13例, 肾囊肿6例, 肾损伤3例,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 前列腺增生3例, 前列腺癌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措施, 即摆好体位、讲解引流管用途、密切观察病情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疼痛教育护理服务, 具体如下: (1) 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知识培训: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知识培训、镇痛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掌握疼痛控制理论及人文关怀的意义等。制定完整的术后疼痛护理的流程与工作原则, 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表现。 (2) 疼痛教育:当患者入院后, 责任护士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疼痛教育, 如疼痛的概念、原因、机制、疼痛可引发的不良反应等, 且术前再次强调疼痛教育内容;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书、与他人交流等方法转移注意力, 控制情绪的稳定;指导患者学会缓解疼痛的方法, 如活动时固定及按压切口, 长期携带尿管者要学会锻炼膀胱功能的方法, 学会使用尿袋及常规尿液处理, 避免造成泌尿系统逆行性感染, 加重疼痛感;向患者讲解采取自控镇痛 (PCA) 止痛的目的及应用方法, 定期对镇痛效果给予评价, 并固定好导管, 保证管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表现, 向患者说明焦虑情绪越重, 术后疼痛的程度也会随之增加;同时,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消除他们的疑虑, 使其身心得到松弛;鼓励患者讲出心理感受, 消除紧张心理, 通过积极参与护理计划, 提高自身的疼痛控制能力。

1.3 观察方法

(1) 根据WHO对疼痛的评价标准, 将疼痛程度划分如下:0度:无痛;Ⅰ度:轻微疼痛, 偶尔发作, 间歇性疼痛, 无需用药;Ⅱ度:中度疼痛, 持续性疼痛, 对生活及休息造成一定影响, 需要用药物止痛;Ⅲ度:重度疼痛, 持续性疼痛, 严重影响生活及休息, 且对术后康复不利, 需要用药物止痛;Ⅳ度:剧烈疼痛, 持续性剧痛, 伴脉搏、血压变化, 需要针对性治疗。 (2) 自拟护理调查问卷,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该问卷共计100分, 80~100分为满意, 60~79分为基本满意, 60分以上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评估

研究组术后疼痛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2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护理观念也得到持续的更新, 合理缓解术后疼痛已成为评估外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然而, 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的原因十分复杂, 包括物理性原因、局部原因、全身原因、生理性原因等[5,6], 而目前临床对泌尿外科手术后疼痛的了解仍有所欠缺, 造成护理人员无法给予足够的重视, 加之没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导致患者需要面对疼痛所带来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 甚至引发恶心、失眠等躯体应激症状, 大大影响了手术质量及恢复速度。有资料显示, 多数患者对术后镇痛措施的认识存在偏差, 如应用镇痛药物易成瘾、止痛药不良反应多等[7]。因此, 采取科学、合理的疼痛教育措施对改善患者术后疼痛, 加强护理质量, 保障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疼痛教育干预, 护理人员及患者对镇痛知识的认识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转变了传统的错误认知, 其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工作流程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加强护患关系, 保障了疼痛护理的有效开展;而从患者角度来看, 疼痛护理能够提高他们控制疼痛的能力, 使其了解到疼痛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何种方法可以消除, 调节了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 并有效避免了由疼痛所造成的应激反应, 十分利于康复。本研究中, 研究组术后疼痛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可见, 疼痛教育可以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提高护理满意率, 保障了手术效果及预后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教育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 (已开展疼痛教育) 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 (未开展疼痛教育) 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疼痛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2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 (P<0.05) 。结论 疼痛教育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提高护理满意率, 保障了手术效果及预后质量。

关键词:疼痛教育,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

参考文献

[1]聂远.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0) :256.

[2]潘怀清.疼痛护理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11 (22) :12-14.

[3]许祥华.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11) :87-88.

[4]张艳琴.循证护理提高泌尿科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16) :256.

[5]朱亚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12) :54.

[6]王红婷.综合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32) :1025.

疼痛防治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4月1日期间收治的210手术后疼痛患者, 并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105例术后疼痛患者中, 男62例, 女43例, 患者的年龄为20~79岁不等, 平均 (50.2±2.9) 岁;实验组:105例术后疼痛患者中, 男63例, 女42例, 患者的年龄为20~78岁不等, 平均 (50.1±2.) 5岁。上述两组患者的ASA评分等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手术方式等均无显著差异, 即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现有的经验和习惯对患者进行急性手术后疼痛护理, 不进行任何疼痛干预, 而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首先, 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宣传教育, 其内容主要包括术后疼痛的危害、止痛药物的认识与使用以及疼痛强度的评估方法等。通过积极的健康宣教, 加深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 使那些不愿意主诉疼痛、担心止痛药物毒副作用的患者能够消除疑虑, 从而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2]。其次, 超前镇痛。患者手术前8 h可以给予其一定剂量的止痛药物, 例如塞来昔布等, 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第三, 手术后多种模式的联合镇痛。手术后, 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多种镇痛药物, 联合使用可以增强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并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 从而达到最佳的术后镇痛效果。第四, 其他干预措施。患者术后,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物理治疗以及抬高患肢等方式降低其手术后疼痛感。患者的疼痛评分≤3分时, 可以对其进行非镇痛药物的干预措施;患者的疼痛评分>4分时, 则运用多模式联合的镇痛干预措施, 按时给药、缓解疼痛。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的疼痛评分运用10分制来表示, 其中, 患者无痛用0分表示、剧痛用10分表示。患者手术2h后, 对其进行疼痛评估, 除了患者睡觉之外, 每隔4 h为其进行疼痛评估1次, 连续评估3天。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充分运用了SPSS 13.0数据处理软件, 所有研究数据均运用上述软件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后3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实验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各指标的数据比较情况如下。

3 讨论

现代临床中, 镇痛药物与镇痛技术均得到了显著发展, 然而, 急性手术后患者的疼痛问题仍然是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相关研究显示, 单纯依靠镇痛药物与镇痛技术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急性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问题, 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化术后护理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3]。以护理人员为基础, 麻醉师与医生共同督导的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此种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急性术后的疼痛, 更加有助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对于我国护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 我国疼痛护理和管理等研究仍然缺乏, 甚至处于空白阶段, 由于相应医疗资源的缺乏, 致使国外先进的疼痛护理经验无法在我国临床中广泛运用。基于此, 研究适用于我国的疼痛护理措施, 以减轻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十分重要。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外科患者手术后出现疼痛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总结出科学、可行的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证实, 实验组患者手术后3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实验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由此提示, 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 不仅有助于镇痛药物作用的有效发挥, 且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并观察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本组研究的210例急性手术患者分组, 使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由105例急性手术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 不做疼痛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患者急性术后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 对比上述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后3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实验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对于急性手术后疼痛的患者而言, 给予其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干预可以加强对其进行疼痛管理, 进而改善其术后疼痛状况, 并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

关键词: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急性术后疼痛,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沈霖, 谭迎春, 唐金凤.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常规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1 (6) :427-429.

[2]林爱秋.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2, 9 (9) :366-36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疼痛防治】相关文章:

乳房疼痛05-24

疼痛效果06-22

术后疼痛07-09

疼痛知识07-23

减轻疼痛08-25

癌症疼痛研究05-15

术后疼痛水肿06-29

局部肿胀疼痛07-14

骨科慢性疼痛08-18

腰背部疼痛08-23

上一篇:中国会计国际化研究下一篇: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