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特发性气胸范文

2024-06-11

性特发性气胸范文(精选7篇)

性特发性气胸 第1篇

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4例, 女2例;年龄2 3~7 6岁, 其中<5 0岁3例, ≥50岁3例;肺压缩比例80%~100%, 压缩时间0.5~17天, 5天及以上3例。术后即刻发生3例, 术后10min至6h发生3例。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后, 立即夹闭引流管, 取坐位或半卧位, 清除口腔分泌物, 维持气道通畅, 予短时间高浓度吸氧, 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解除支气管痉挛等对症治疗。6例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风险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 如有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肺大疱等, 了解其体质、气胸持续时间、肺压缩面积, 有无口唇发绀、呼吸窘迫等症状, 评估手术耐受性。我们将自发性气胸超过3天, 肺压缩面积超过80%, 年龄70岁以上, 既往有心肺基础疾病史等之一者, 列为预警对象。将其安排在有供氧设施、配备吸痰器、急救药品车且距护士站较近的病房。

2.2 预防性护理

术前半小时让患者饮用乳制品及碳水化合物, 告知其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 做好心理护理, 减少焦虑、紧张情绪, 预防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2.3 术中护理要点

对于上述评估为预警对象, 在抽放积气和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要注意放慢速度, 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或用输液夹调控引流量。对于肺压缩超过80%的患者, 首次排气量可控制在≤3/4压缩容积范围, 同时尽量避免采用负压引流。

2.4 术后护理

2.4.1 建立术后早期护理巡查制度

复张性肺水肿一般发生在术后12小时内, 因此应加强这段时间的护理巡查, 尤其是术前评估为预警对象者。护理巡查前4小时, 每小时巡视1次, 后8小时每两小时巡查1次。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尤其是呼吸状态和次数,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观察其神态、口唇及甲床颜色。

2.4.2 积极配合医生组织抢救

发生在日常工作时段的急性肺水肿抢救, 护理工作由病区护士长负责指挥, 通常1位护士负责床边的吸氧、吸痰、摆放正确体位、建立静脉通道等;1位快速配置抢救药品;另1位核对抢救药品、记录及录入医嘱。值班期间发生的肺水肿, 值班护士首先协同值班医师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实施供氧。在准备抢救药品的同时向护理二线及护理总值班汇报, 申请护理支援。本组5例经及时抢救, 呼吸困难症状好转。1例年轻女性患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并有粉红色泡沫痰, 将患者置于卧位或半卧位, 双腿下垂等, 急诊床边气管插管, 呼吸机呼吸末正压通气等处理后症状改善。

2.4.3 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水封瓶引流情况, 继续维持慢速均匀的气体排放, 如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 应及时夹闭引流管, 每隔1小时开放1次, 每次15分钟, 注意观察引流出的气体是否逐渐减少, 直至完全开放。

2.4.4加强呼吸道管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鼓励患者适当咳嗽, 责任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主动咳嗽的幅度, 切忌剧烈咳嗽以免加重气胸。让患者维持半卧与端坐交替体位, 适时拍背协助其咳痰, 痰液多时可吸痰, 同时用化痰药物雾化吸入。

2.4.5心理护理

特发性气胸手术治疗分析20例 第2篇

1996年至今宽甸县中心医院进行了20例特发性气胸的手术治疗, 均为探查性手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并积累了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0例, 男17例, 女3例, 年龄18~27岁, 左侧12例, 右侧8例, 均为两次以上反复发作气胸, 最后一次复发后开胸探查。术前胸部CT检查未发现有肺大泡及其它明显病变, 术中探查有少量漏气点。但大部分无明显漏气, 做漏气点表面修补或不修补, 做胸膜摩擦后术后无气胸再发生。

1.2 手术方法

取双腔管麻醉, 后取得切口于第五、六肋间入腔, 切口一般1 0~1 5 c m, 仔细探查肺表面及肺根部。肺间裂组织, 查找漏气组织, 并分离部分粘接带, 后复测试肺表面有无漏气情况, 如有漏气, 局部间断一号丝线小针缝合, 无漏气, 做干纱布胸膜摩擦, 摩擦应仔细, 无遗漏。上下胸腔各放置一枚1.0cm以上硅胶管, 使术后肺充分复张。

2 结果

20例特发性气胸手术后无1例复发, 术后出血200~300cm, 24h后下床活动, 胸腔引流管无漏气, 复查胸片肺复张良好后陆续拔出,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均取得良好效果。

3 讨论

特发性气胸为自发性气胸一种[1], 其独特性复查CT及术中很难发现具体占位及病灶, 手术原因为多为气胸反复发作而作探查性手术[2]。术中很少发现有明确漏气点或无漏气点。最初几例术中术者也很疑问;但做胸膜摩擦处理后再充分胸腔引流促进术后肺复张术后无再发气胸出现。均取得良好效果, 本组病例, 男女比例6∶1, 左肺发病多于右侧。具体发病原因有待于进一步临床探讨, 为以后处理特征发气胸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张锦恒.现代胸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4:57-60.

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患者, 男17例, 女4例, 年龄21岁~78岁;左侧气胸12例, 右侧气胸9例;单纯性气胸16例, 液气胸5例;其中11例合并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胸痛、胸闷, 3例有明显呼吸困难。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明确诊断。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

气胸患者均应绝对卧床休息, 尽量减少活动, 插管患者应取半坐位, 有利于气体的排出。如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胸痛, 可予以吸氧, 应用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引流管应置于患侧的安全处, 严防瓶中液体反流入胸膜腔。患者插管24 h后可鼓励其咳嗽, 以促进肺的复张,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导致的胸腹内压增高。剧烈咳嗽时可使用镇咳药或支气管扩张剂, 以缓解症状。

2.2 心理护理

为患者提供多种医学信息, 消除其对治疗和疾病本身的恐慌、焦虑和紧张, 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护士应通过美好的语言关心、体贴患者, 做好安慰鼓励工作,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2.3 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措施之一, 其成败与术后护理有很大关系。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气体引流情况, 注意有无气泡冒出, 如无气泡冒出, 观察水柱是否波动, 注意引流管有无折叠扭曲, 保持引流通畅。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60 cm~100 cm, 不可倒转,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应确保玻璃管在水面以下2 cm~3 cm;妥善放置、固定引流瓶, 避免踢倒, 经常挤压引流管使其保持通畅。患者应处于舒适的半卧位, 有利于通气[1], 自然呼吸, 鼓励咳嗽;鼓励患者深呼吸, 促进胸腔内气体排出, 促进肺复张;注意观察切口情况, 有无皮下气肿。搬动患者时, 保证水封瓶低于患者胸腔, 防止液体或气体反流入胸腔。在引流管通畅的情况下, 3 d~5 d无气泡逸出, 症状缓解, 经X线胸片检查, 胸腔气胸线消失, 肺组织复张良好, 夹紧引流管24 h~48 h症状未再次出现者, 则可在切口周围常规消毒后拔除引流管, 局部以敷料覆盖。

2.4 对症处理

气胸急性发作时, 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使破裂的脏层胸膜不因过多活动而难以愈合或破裂口扩大。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坐位, 利于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排出痰液, 鼓励患者轻轻咳嗽, 采用小幅度改变体位、叩背等方式, 协助患者将痰液咳出, 必要时进行吸痰, 痰液黏稠者可药物雾化吸入, 解除支气管痉挛, 痰液稀释。对肺功能不全者, 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一般1~2 L/min, 观察呼吸状况的改善。禁用或者慎用镇静及呼吸抑制药物。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防止压疮发生, 使用热水袋时要避免烫伤。

自发性气胸其特点是复发率高, 因而要避免诱因, 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感染、加强营养, 促进裂口愈合。尽量避免屏气用力、提取重物、剧烈咳嗽、打喷嚏, 同时还应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复发。

3 结果

本组患者有2例患侧肺压缩20%以下, 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19例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均康复出院。随访1年, 有1例患者复发, 再次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后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DR诊断分析 第4篇

关键词:DR诊断,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病灶

自发性气胸是在没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的肺泡破裂, 致使呼吸过程中气体到达胸膜腔, 造成胸膜腔积气而产生的疾病。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肺大疱破裂, 导致呼吸气体通过肺的破损处, 而至正常状态中为负压的胸膜腔, 促使肺出现程度不同的压缩。气胸属于呼吸内科与急诊中十分常见的急危病症之一, 其发作后极易损伤呼吸循环系统, 一旦治疗处理不及时, 特别容易引发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现象。临床上, 气胸诊断最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属于DR数字化X线影像[1]。故为了观察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DR诊断效果, 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38例, 通过开胸术或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康复,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 更深层地探究原发性自发行气胸DR影像表现, 用以给临床治疗找到更多的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38例, 都有完整的病案资料和DR影像检测结果, 其中男32例, 女6例;年龄19~50岁, 平均 (25.6±3.9) 岁;左侧气胸20例, 右侧17例, 双侧1例;其中胸腔镜下手术22例, 开胸手术16例;包含初次发病28例, 有该病史10例;所有患者中有23例于胸腔闭式引流或者保守治疗欠佳情况下, 选取胸腔镜下或者开胸手术, 期间共1~5次的DR随访复查, 时间3~35 d。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性胸闷或胸痛, 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等, 检查可见气管健侧移位, 而患侧胸廓饱满、呼吸减弱或消失, 叩诊为鼓音。

方法:38例患者的胸片都采用Philips Digital Diagnost-vs (DR) 机摄影, 影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把病案资料中破裂漏气肺大疱处和DR影像结果详细对照分析。

结果

手术病理:查阅所有患者的病案记录, 可知3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都是由于肺大疱破裂造成的, 其中处于左肺尖段18例, 处于右肺尖段16例, 位于左肺背段2例, 位于右肺背段1例, 处于右肺舌段1例;病灶肺大疱多为聚集或成串状散布, 表层有脓苔。

DR影像显示情况:通过DR影像显示, 于气胸一侧, 肺组织被压缩程度应用Kircher方式来进行计算。影像显示为外凸弧形细线条形阴影状, 属肺组织和胸腔内气体的分界线, 线条之内属于被压缩肺组织, 线条以外未见肺纹理, 其透明度却明显提升;局部轮廓能见分叶;通过细线样肺压缩边沿细致入微地察看, 可发现其中31例患者能见局部粗糙线样、细结节样或不规则波浪线样密度增高影, 其结构呈不规则样, 并未显示肺大疱样表现。这31例患者肺压缩边沿的光滑细微的发线影局部显示为粗糙线样、细结节样或不规则波浪线样密度增高影, 其和手术中记录的破裂漏气病灶区域相符合。本次研究肺组织被压缩不同程度的患者数及其边沿上粗糙线样、细结节样、波浪线样影和手术大体病理处相同情况的患者数, 见表1。

讨论

由于胸膜腔属密闭腔隙, 各种因素引发的胸膜腔积气统称为气胸, 其发生率仅仅少于肋骨骨折[2,3]。其中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属于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该类病因多为肺大疱破裂而造成的, 肺大疱多数处于肺尖与上叶[4,5]。呼吸科和胸外科医师一般会根据患者肺组织被压缩程度与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办法, 肺压缩程度≥30%的患者首先选取保守治疗办法;若X线胸片复检显示肺压缩程度变得严重, 之后再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手术, 肺压缩容积>30%的患者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15 d之后, 肺依然存在漏气情况的实施胸腔镜手术或者开胸手术治疗康复。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时候, 胸外科一般都会由上叶至下叶找寻肺大疱与破裂处, 要减少手术的用时, 手术之前确定患者的病灶区域十分关键。

本次研究中, 38例患者的手术资料记录中都可以看到破裂肺大疱的表层有脓苔遮盖, 一般都应可以自DR影像中辨别出病灶的具体区域, 但是其中却有7例患者的不能察看到这一情况, 不过其中6例为肺压缩程度>80%, 故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因素是其肺压缩程度严重, 肺组织密度增高显示为团状, 从而覆盖住破裂口, 给破裂口的观察制造了障碍;此外也可能是由于肺大疱偏小, 其表层脓苔分布较少, 使得线样影的粗细较难辨别等;也或者存在其他原因, 这有待于证实。

综上所述, DR数字化X线摄影属于诊断气胸的主要检查办法之一, 其可以帮助发现肺大疱破裂口的大体位置。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 既要科学精确地察看气胸的X线显示情况 (主要包括肺受压缩程度、肺内病变、是否存在胸腔积液或胸膜黏连) , 又应仔细地从被压缩肺组织边沿详细察看肺大疱破裂口的情况 (即粗糙线样、细结节样、不规则波浪线样密度增高影) , 从而给患者的良好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钊, 陈立鹏, 王秀河, 等.胸部双能量减影摄影队气胸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 28 (1) :124-126.

[2]张健, 巴双.DR胸侧壁脂肪线改变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 (3) :412-416.

[3]Szucs FZ, Kaelin I, Flach PM, et al.Detection of chest trauma with whole-body low-dose linear slit digital radiography:a multireader study[J].AJR, 2010, 194 (5) :388-395.

[4]朱月平, 李昱.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4) :50.

自发性气胸36例诊治分析 第5篇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肺大泡,手术治疗,疗效

自发性气胸属于胸外科常见的急性疾病, 一般是由于肺大泡破裂致使空气侵入胸膜腔引起[1], 多见于高瘦的青年男性或吸烟患者,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循环和呼吸衰竭, 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其急救措施为及时促进肺复张, 恢复肺脏的正常呼吸及换气功能, 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常不理想。我科2008年9月—2013年9月及时采用外科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36例, 男26例, 女10例, 年龄26岁~68岁, 平均年龄47岁。气胸部位:右侧气胸18例, 左侧气胸15例, 双侧气胸3例。病程1 d~3个月, 首次发作者27例, 反复发作者9例。发病诱因:剧烈咳嗽9例, 上呼吸道感染6例, 剧烈运动5例, 体位突然改变3例, 重体力劳动4例, 情绪紧张3例, 原因不明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及呼吸困难, 检查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无。胸部X线或CT检查提示气管向健侧移位, 患肺向肺门不同程度压缩, 其中肺组织压缩达30%~50%者10例, 50%~90%者21例, 肺完全萎缩者5例;肺大泡位于上叶者24例, 中叶者6例, 下叶者3例, 多发性肺大泡3例。

1.2 治疗方法

依据患者自发性气胸的原因, 肺压缩的不同程度, 结合患者病情危重状态给予相应的治疗。 (1) 肺容积压缩30%~50%者, 首先给予胸腔穿刺治疗。胸穿治疗10例, 复发7例。 (2) 肺容积压缩50%~90%和胸腔穿刺抽气复发者, 在局部麻醉下, 均首先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21例, 失败5例, 复发8例。 (3) 肺完全萎缩者5例, 直接行腋下小切口手术。 (4) 对于胸穿治疗及闭式引流复发或失败者再行腋下小切口手术者17例, 胸骨正中切口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吸氧、卧床休息, 并同时治疗其基础疾病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36例, 其中胸穿痊愈率30.0% (3/10) , 闭式引流成功率38.1% (8/21) , 腋下小切口手术成功率100%。对于20例胸穿及闭式引流复发或失败者, 再行腋下小切口手术和胸骨正中切口, 均痊愈, 成功率100% (20/20) 。无手术死亡病例, 未见有肺复张后出现肺水肿及呼吸功能衰竭病例, 术后随访半年均未见气胸复发。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的发生机制一般是由于肺泡壁弹力纤维先天性发育不健全, 或者是胸膜下炎症引起的胸膜内弹力纤维断裂, 在一定的诱因下导致肺大泡破裂, 致使气体侵入胸膜腔即形成气胸[2]。此病多见于年轻瘦高男性患者, 其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大泡者。其治疗目的是排除胸腔内积聚的气体, 促使萎陷塌陷的肺叶快速复张, 恢复其正常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根除病因并预防复发[3]。

治疗时应根据气胸的类型及肺压缩面积的大小, 以及患者心肺功能不同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法。

一般内科保守治疗适用于肺容积压缩小于20%者, 对于肺容积压缩50%~90%者根据情况可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而外科手术适应证为[4]: (1) 首次发作, 保守治疗7 d仍漏气者; (2) 复发者; (3) 血气胸; (4) 多次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仍漏气者; (5) 双侧气胸; (6) 胸膜肥厚导致肺膨胀不全者。内科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肺大泡合并气胸, 由于无法根除肺大泡, 其后复发率较高, 有文献报道闭式引流术后复发率可高达81%[5], 本文观察显示胸穿成功率仅为30.0%, 闭式引流成功率仅为38.1%。但手术可切除病变的肺大泡, 根治病因, 本文外科手术成功率为100%, 因此目前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已为大家所公认。

为了准确切除病变, 并尽量降低对患者的创伤, 我科依据病变情况、胸腔粘连程度及患者病情状态, 对于肺完全萎缩者, 直接行腋下小切口术, 术后均无复发;而对于胸穿及闭式引流复发或失败者, 分别再选择了腋下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开胸两种手术入路, 术后均治愈。腋下小切口与标准前/后外侧切口相比, 由于其切口较小, 创伤小, 术中出血少, 且术后疼痛较轻, 有利于术后患者咳痰和进行深呼吸, 降低肺水肿、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应尽量采用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 但对于广泛肺大泡等情况, 仍需采用其他相应术式, 以免由于术野不清晰导致术后肺不张、渗血等并发症。本文依据病变部位情况及患者病情状态, 采用腋下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两种开胸术式, 术后未见有肺复张后出现肺水肿及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 亦无手术死亡病例, 均痊愈出院, 随访半年未见1例复发, 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良好, 术后复发率很低。腋下小切口具有设备要求低, 创伤小、痛苦小及操作简单, 费用低等优点, 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此病的首选手术入路。

参考文献

[1]郑琳, 张爱平, 陈鑫, 等.胸腔镜及其辅助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6) :922.

[2]俞辰斌, 孙海晨.急性肺损伤非通气治疗研究热点[J].中国急救医学, 2006, 26 (7) :534.

[3]Beauchamp G.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and pneumomediastinum.In:Pearson FG, Cooper JD, Deslauriers J, et a1.Thoracic Surgery[M].2nd ed.NewYork:ChurchillLivingstonelnc, 2002:1195-1213.

[4]张维新, 徐华.自发性气胸35例外科治疗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19) :47.

自发性气胸108例临床分析 第6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 男90例, 女18例, 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55.7岁。

1.2 病因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最常见于肺大泡 , 好发于25 岁以下瘦高体型者 ;其次是继发性自发性气胸, 多见于肺部疾病如老年慢性肺气肿、肺部结核、囊肿、脓肿和肿瘤等。 本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8例、 肺大泡20例、 肺结核6例、特发性气胸34例。

1.3 临床表现

发病多在突然用力、剧烈活动、用力咳嗽等诱因下突然发生, 表现有胸痛、胸闷、呼吸紧迫、咳嗽、心悸等。体检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X线和 CT检查患侧肺压缩呈气胸征象或见肺部继发性病变, 但需与肺梗死、肺大泡等鉴别诊断。

2治疗

2.1 保守治疗

适用于首次发作, 单侧肺组织压缩程度<20%, 不伴有呼吸困难的闭合性气胸患者, 给予吸氧、严格卧床休息及对症处理, 2~3周内可基本吸收。高浓度吸氧可加快胸腔内气体的吸收。

2.2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用于不稳定型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20%、交通性或张力性气胸、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 无论其气胸容量多少, 均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目前治疗各种自发性气胸最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可以明显的缓解症状。现临床亦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 结果证明是治疗闭合性气胸非常有效的手段。此方法操作方便、危险性小、护理方便, 且患者痛苦小, 易于接受, 值得推广应用[1,2,3]。

2.3 胸膜修补术和肺叶切除术

如闭式引流 14d 以上效果欠佳者, 应采用剖胸手术治疗或胸腔镜微创手术。

3结果

本组病例104例治愈, 其中保守治疗12 例;胸腔闭式引流58例;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34例 (其中有6例因引流后不满意及皮下气肿改为传统粗管闭式引流) ;4例因引流超过14d, 肺未完全复张, 水封瓶仍有气泡逸出转胸外科手术治疗。

4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常见的内科多发病、急症病, 病情凶险, 其发生率为5/10万~ 46/10万, 复发率为19.6%~56.1%, 病死率为 1% ~ 7.3%[4]。其治疗目的是促进患侧肺复张, 消除病因及减少复发。根据气胸的类型与病因、发生频次、肺压缩程度、病情状态及有无并发症等, 具体治疗措施有保守治疗、胸腔减压、经胸腔镜手术或开胸手术等。部分轻症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仅卧床休息, 每天可吸收胸腔内气体容积的1.25%[5], 而吸入高浓度氧疗法 (持续吸入氧流量 3L/min) , 可使气胸气体吸收的速度提高3~ 4倍, 肺复张时间明显缩短[6];但多数需作胸腔减压以助患肺复张, 约10%~20%患者需手术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易误诊, 其原因: (1) 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症状、体征、X线表现不典型有关; (2) 与临床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特点缺乏足够认识, 对不典型的症状、体征及 X 线胸片表现缺乏鉴别诊断的知识有关; (3) 与临床医师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不认真有关。因此, 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认识, 提高临床基本技能, 认真查体, 及时胸部影像学检查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的关键。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出现一般症状者, 应停止操作, 让患者平卧、饮热水, 必要时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对肺复张后肺水肿的患者, 在采用一般治疗, 吸氧同时迅速给地塞米松5~10mg、速尿20mg 稀释后静脉注射, 必要时可用强心剂西地兰。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08例自发性气胸进行分析, 本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肺大泡20例、肺结核6例、特发性气胸34例。保守治疗, 适用于首次发作, 单侧肺组织压缩程度<20%, 不伴有呼吸困难的闭合性气胸患者, 给予吸氧、严格卧床休息及对症处理, 2~3周内可基本吸收。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用于不稳定型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20%、交通性或张力性气胸、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 无论其气胸容量多少, 均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本组病例104例治愈, 其中保守治疗12例;胸腔闭式引流58例;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34例 (其中有6例因引流后不满意及皮下气肿改为传统粗管闭式引流) ;4例因引流超过14d, 肺未完全复张, 水封瓶仍有气泡逸出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闭合性气胸非常有效的手段, 可以明显的缓解症状。

关键词:自发气胸,闭式引流

参考文献

[1]韩福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观察 (J)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2:118.

[2]卓安山.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08例疗效分析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15:93-94.

[3]千晓红.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观察 (J)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4:66-68.

[4]胡建林, 杨和平, 主编.呼吸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322-326.

[5]刘友宁, 主编.临床实用呼吸病学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646-654.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和护理 第7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老年患者28例, 男18例, 女10例;年龄60~75岁, 平均 (65.71±2.22) 岁。全部病例均经胸片或胸部CT及/或诊断性穿刺确诊。

1.2 气胸分类标准

用5 ml玻璃注射器在局麻时抽吸胸腔内气体1 ml, 如针管内气体随呼吸回入胸膜腔为闭合性;针栓随呼吸来回移动为交通性;针栓随呼吸外退为张力性。

2结果

2.1 基础疾病

支气管哮喘5例, 肺结核1例, 支气管扩张7例, 肺心病11例, 冠心病2例, 高血压病2例。

2.2 诱发因素

呼吸道感染20例, 阵发性剧烈咳嗽5例, 打喷嚏及用力大便2例, 无明显诱因1例。

2.3 诊断

28例患者在发病初期即获得确诊, 其中22例 (占78.6%) 行普通X线片即获确诊, 2例因为病情严重行X线C臂检查确诊, 4例行胸部CT检查方诊断明确[1]。

2.4 气胸资料

气胸类型:闭合性4例, 交通性20例, 张力性4例;气胸部位:左侧20例, 右侧8例;肺压缩程度:<20% 4例, 20%~40% 18例, >40% 6例。

2.5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X线胸片示气胸消失;好转:症状、体征改善, X线胸片示气胸明显减少, 肺基本复张;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X线胸片示气胸无减少。

2.6 治疗与转归

诊断明确后, 嘱卧床休息, 抗感染、吸氧、排气减压及对症治疗。4例肺压缩<20%者, 因临床症状经吸氧后减轻, 仅治疗原发病而未抽气治疗9~11 d后气胸治愈出院。2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其中1例双侧插管排气, 1例双侧胸腔穿刺排气, 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死亡2例, 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和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 1例死于张力性气胸伴纵隔气肿所致呼吸衰竭。所有气胸患者治疗离不开及时正确的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 重点是专科护理[2]。专科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利排痰, 鼓励患者深呼吸, 增强肺泡张力和肺活量, 促进肺复张, 尽快排除胸腔残余气体;②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由于手术切口小, 放置的引流管较细, 易被压迫、扭曲或阻塞, 发生胸腔积液或积气, 应保持引流管连接及通畅;③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出院指导, 吸烟者劝其务必戒烟。清淡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重体力劳动及用力提拉等动作。适量运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防感染, 定期复诊。经过积极的治疗, 25例在10~15 d气胸治愈出院, 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 2例因为呼吸道严重感染, 同时合并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经过积极抢救仍治疗无效死亡。

3讨论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大多继发于肺部疾病,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占首位。非外伤性的自发性气胸, 多为COPD的并发症。老年性COPD并发症多, 早期易并发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 常合并有胸膜黏连、支气管胸膜瘘、营养不良、血浆白蛋白偏低, 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 同时免疫功能低下, 合并感染后难以控制, 造成肺复张时间延长, 伤口难以愈合, 影响疗效, 故不主张手术治疗。老年人并发自发性气胸时应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笔者认为,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 而不是肺压缩程度, 只要患者呼吸困难明显, 尽管肺压缩程度不大, 也应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不主张反复多次抽气, 失败率较高, 反复胸穿易引起皮下气肿, 增加痛苦和感染的机会, 且对交通性、张力性气胸无效。对于肺压缩<20%, 症状不明显者, 可予常规治疗, 同时必须重视氧疗, 吸入高浓度氧疗法, 可使肺完全复张时间明显缩短。负压引流术, 虽可促进排气, 但负压过大, 易致肺水肿或胸膜裂口复张, 故宜慎用。对气胸的治疗实施必要科学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必不可少。对持续漏气10 d者建议行胸腔镜或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淑艳.自发性气胸30例临床分析.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03) :548.

上一篇:教学仿真下一篇:党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