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系统施工

2024-06-27

防排烟系统施工(精选12篇)

防排烟系统施工 第1篇

关键词:消防,防排烟,设计,施工,问题

一、防排烟设施的分类

防排烟设施分为防烟设施和排烟设施。其中, 防烟设施可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两种。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可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等两种。

二、防排烟的原理和方式

1. 防烟方式。

(1) 非燃化防烟。所谓非燃化, 指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装修材料等尽可能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成, 从而把火灾烟气的生成量降低到最小限度。防烟的基本做法首先是非燃化, 非燃化防烟是从根本上杜绝烟源的一种防烟方式。

(2) 密闭防烟。密闭防烟的基本原理是指对耐火性和密闭性都较好的房间, 当发生火灾时, 将着火房间封闭起来, 杜绝新鲜空气流入, 使之缺氧窒息而自行熄灭, 从而达到防烟灭火的目的。

(3) 阻碍防烟。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 设置各种阻碍, 以防止烟气继续扩散的方式, 成为阻碍防烟方式。阻碍防烟的措施很多, 如对建筑物平面化分防烟分区, 在各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门等。

(4) 机械防烟。

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 对着火区以外的区域进行机械送风, 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 以防止烟气侵入。

2. 排烟方式。

(1) 自然排烟。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 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成为自然排烟。这种排烟方式实质上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 因此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

(2) 机械排烟。利用排烟机把着火区域中所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称为机械排烟。在火灾发生初期, 这种排烟方式能使着火区域内压力下降, 造成负压, 烟气不会向其它区域扩散。

三、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 机械防排烟系统风量不足。

在实际的竣工验收中, 我们发现, 机械防排烟系统往往不能按照设计要求满足风压、风量以及风口的规定风速,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风井、风管在施工中内壁不光滑、或者有阻塞物;

(2) 设计的风机风量符合规范要求, 但有些单位为了降低成本, 往往一台排烟风机担负过多防烟分区的风量, 且没有严格计算风道过长导致损失增大, 末端的防烟分区不能达到应有的风量;

(3) 排烟阀、送风阀产品质量不过关, 导致风口封闭不严, 出现漏风现象;

(4) 报警联动控制系统不能按照设计的逻辑顺序打开排烟阀、送风阀, 导致着火区域或相邻区域的送风、排烟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5) 室外安装的防排烟风机出入口出设置遮雨百页, 阻力大, 损失大, 影响到气流通过;

(6) 排烟防火阀质量差, 内部弹簧拉力不足, 当烟气流通时阀片不能保持水平, 而产生一定的倾斜角度, 影响烟气通过。

2. 防烟分区的划分及联动控制问题。

(1)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4.2条规定:“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小于等于6.0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由挡烟垂壁完成, 施工单位施工中不能结合防烟分区的划分, 按照联动逻辑模式联动打开排烟阀。首先, 着火区域的烟气最先开始扩散, 该防烟分区的报警探头接到报警, 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联动编程启动着火区域的排烟阀, 启动排烟风机, 进行排烟, 如烟气扩大到相邻防烟分区, 相邻防烟分区排烟阀动作进行排烟。

(2) 排烟防火阀具有手动启闭装置, 启动扳手也可作为平时检查试验用, 防火排烟阀分为两种, 一种是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的防火排烟阀且排烟系统由不同防火分区共用, 一般情况下平时关闭, 着火区域应首先打开相应防火分区的排烟防火阀, 另一种是排烟系统仅为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 这时防火排烟阀应该常开, 280℃自动关闭。

3. 排烟口的设置问题。

(1) 排烟口或排烟阀未按防烟分区设置, 不能达到每个防烟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排烟口;

(2) 排烟口未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或与附近安全出口距离近, 排烟口较低, 不能保证排烟时烟气的高度, 对人员疏散造成较大的影响;

(3) 在一些无吊顶的建筑或场所中, 顶板下的梁往往影响排烟管线的施工, 排烟管道也不得不设置在梁下, 有些设计施工中把排烟口设置在管道的下方, 虽然梁能够承担防烟分区划分的功能, 但排烟口设置在梁和管道的下方, 烟气在漫过防烟分区时, 排烟口还不能达到排烟的目的。

4. 防火阀的应用问题。

工程施工期间, 施工单位不能按照设计要求对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的功能进行正确调试, 且存在偷工减料, 擅自减少联动线路的情况。

(1)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4.8条的规定:“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 当该阀关闭时, 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设置在排烟风机出口处的防火排烟阀平时应为常开, 在火灾时烟气温度达到280℃时关闭, 且阀体上应设置反馈线路, 打开状态下, 火灾报警器无反馈, 关闭状态下, 报警控制器显示动作;

(2) 设计、施工中, 下列部位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上未设置防火阀:

a穿越防火分区处;

b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c穿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d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

e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 该防火分区内的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该类防火阀平时常开, 动作温度应为70℃。

5. 防烟楼梯间与防烟前室共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高规》) 第8.3.1.1条规定: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可以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规范要求, 无需再设置正压送风, 从而满足经济合理要求。实际的工程中, 不利的一面是许多设计人员或施工人员, 都忘了在楼梯与前室之间设计、安装一个余压阀 (余压阀是用于控制不同区域压差的部件) , 导致实际上楼梯间的风压无法进入前室, 造成楼梯间的风压太大, 影响防烟前室疏散用门向楼梯间开启, 导致疏散不畅, 而前室只靠楼梯防火门的缝隙漏风, 风压又不足, 不能抵制高温烟气侵入防烟前室;有利的一面是防烟楼梯间有自然排烟条件, 而前室没有, 自然排烟的可开启窗扇设置在建筑的内夹角处, 与建筑另一侧开窗防火间距不足时, 可封闭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窗扇, 将前室正压送风系统改入疏散楼梯间内, 加大风机荷载和竖向风道面积, 以满足规范需要。

6. 剪刀楼梯间的正压送风系统未按规定分别独立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高规》第6.1.2.3条规定: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 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在实际工程中, 设计人员经常将两个系统合为一个系统, 同一竖向风道在每个楼层均开设风口, 既不满足风量要求, 有不满足防火分隔作用;或施工单位不懂设计意图, 一个风道开向前室, 一个风道开向疏散楼梯, 致使一部疏散楼梯缺少正压送风风口;

7. 常闭式防火门形同虚设。

目前有许多建筑为了提高使用面积, 采用消防电梯与客梯合用, 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前室合用, 采用常闭防火门。这种工程投用后, 往往造成前室的门为了行人的方便而常开着, 或者由于经常性的开关防火门使防火门的闭门器被损坏, 防火门被拆除, 导致防烟前室不防烟。因此, 公共聚集场所、综合性的建筑或经常需要人员使用楼梯间应设置常开式防火门, 火灾时通过联动电磁阀来关闭防火门, 进而真正起到防烟前室的防烟作用。

8. 分段后的疏散楼梯间的下段未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高规》第6.2.8条规定: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 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 应在首层与地下层或半在下层的出入口处, 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 并应有明显标志。由于此条规定, 所有的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均分成上下两段, 但由于设计院的各专业的独立性很强, 如建筑与暖通专业未勾通好, 则很经常地出现地下部分的疏散楼梯在设计或施工上遗漏了正压送风系统。

四、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问题的对策

1. 不断提高设计单位的消防设计水平, 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督管理职能部门的学术交流, 合理解决设计施工中发现的问题、难题;

2. 加强施工单位的消防施工技能, 使施工人员熟悉掌握施工标准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3. 加强消防产品质量, 监督部门要经常性对建设工程中安装的消防产品进行监督抽查, 查处不合格消防产品, 规范市场秩序, 提高消防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

防排烟系统施工 第2篇

在防排烟系统中多采用如下几种类型的通风机:普通钢制离心式通风机(T4-72等类型)或采用防火排烟专用通风机(HTF型消肪高温排烟轴流风机、PW型排烟屋顶风机;PA型轴流式排烟风机),

(1)HTF型和PA型轴流风机:IITF型消防高温轴流风机是专门用于排除高温烟气的通风机(图5--111a),它可在烟气温度低于150℃时长时间运转,烟气温度在300℃时,可连续运行40min,是理想的消防排烟风机;PA型排烟风机的电机安装在机壳外,可与排烟风道连接成管道式排烟风机(图5--111b),

5--111

(2)PW型屋顶排烟风机(图5--112):风机的电机安装在机壳外,运转时噪声较低,安装在屋顶,直接与排烟系统的垂直风道连接,一般可排除100℃以上的高温、高湿气体和烟气。

5--112

防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消防联动 防烟排烟 控制方式 模块及模块箱

中图分类号:TU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71-01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暖通与电气专业相互配合,对彼此的专业都需要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在防排烟设备的联动控制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着系统设计不完善等问题。

1 消防联动控制

针对此问题,我认为联动控制是核心内容,“联动控制设计”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内容。

1.1 控制方式

包括联动控制方式和手动直接控制方式。

1.2 现场消防模块的设置

(1)输入模块:传输现场消防设备状态或报警信号的模块。(2)输入/输出模块:将消防控制室发出的联动控制信号,通过现场消防模块对现场的消防设施进行控制,并将控制后的状态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

1.3 系统连接线设置

(1)联动控制总线(信号二总线和DC24V电源二总线),是消防模块与消防控制室消防联动控器的连接线。特点是传输数字信号,包括报警、控制及状态信号。(2)直接控制线,特点是将控制接点直接接入被控设备控制装置的控制回路,中间不得接入任何连接器件。控制线传输的是开或关单一的接点信号。“联动控制设计”实际内容的确定,明确了消防工程设计中,联动控制系统应围绕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展开设计工作。

2 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2.1 防烟排烟系统的控制方式

(1)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

防烟排烟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疏散的重要消防设备。新版《火规》明确规定,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①应由加压送风口所在的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报警按钮发出报警信号的“与”逻辑联动信号,联动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②应由同一防烟分区内位于电动挡烟垂壁附近的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联动控制电动挡烟垂壁降落。③应由同一防烟分区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的“与”逻辑联动信号,联动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并由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动作信号,联动排烟风机启动。④排烟风机入口处总管上设置的280 ℃排烟防火阀在关闭后应直接联动控制排烟风机停止。控制线采用直接控制线。

上述前3个联动控制方式的控制线均采用联动控制总线。

(2)防烟排烟系统的手动控制方式。

在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联动控制器上手动控制:①送风口、电动挡烟垂壁、排烟口、排烟窗、排烟阀的开启或关闭。②防烟风机、排烟风机等设备的启动或停止。上述手动控制方式的控制线均采用联动控制总线。③在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上,应能直接手动控制防烟、排烟风机的启、停。控制线采用直接控制线。

2.2 防烟排烟系统现场消防模块的设置

(1)防烟排烟系统各类风阀上消防模块的配置。

防烟排烟系统中设置的送风口、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电动防火阀、280 ℃排烟防火阀等风阀,凡是在消防过程中需要控制开启或关闭的风阀应配置输入/输出模块,目的是既可以通过现场报警装置联动控制或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手动控制现场的上述风阀开启或关闭。在消防过程中自动关闭的如280 ℃防火阀、70 ℃防火阀应配置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报警或联动控制,上述所有风阀在动作后,均由其消防模块将其动作的反馈信号回送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2)防烟排烟风机控制装置消防模块的配置。

以工程中常见单台风机控制装置为例,控制装置消防模块的配置见表1。

通过上述现场消防模块的设置,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联动控制器或图形显示装置上,就能够准确地显示防烟排烟系统的工作状态及消防风机的工作、故障状态。

3 防烟排烟系统的系统连接线设置

消防风机控制装置需接入的消防联动控制线有两类,分别为:(1)联动控制总线(信号二总线和DC24V电源二总线)。(2)防烟、排烟风机的直接控制线,一般为3芯电缆。上述配线均应采用耐火类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4 结语

该文以新版《火规》为依据,研究分析了防烟排烟系统的控制方式、联动控制过程和原理(流程图和原理图),通过联动控制设计的三部分设计内容,设计出安全、可靠的防排烟联动系统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防排烟系统施工 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住宅建设也迅猛增长, 同时为保证火灾时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及为消防队员扑灭火灾创造条件而设置防排烟设施的高层民用建筑工程也不断增多, 因此其安装质量能否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功能的要求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下面笔者就现场常见防排烟镀锌钢板矩形风管施工谈几点意见。

1工程材料问题

1.1 制作风管及部件的金属板材厚度不够

现象:该用δ=1.2 mm镀锌板用δ=1.0 mm板代替。

原因:材料采购员不熟悉国家标准, 有时是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 现场人员管理执行标准不严。

对策:镀锌板必须按设计要求的规格选用, 以保证防排烟系统风管安全使用, 满足强度要求。

注:1.排烟系统风管的板材厚度可按高压系统选用;2.螺旋风管的钢板厚度可适当减少10~15%。

1.2 防火阀因质量问题出现故障

现象:防火阀易熔片脱落, 使风道阀门关闭, 防排烟系统风管不能运转。

原因:产品质量问题, 如:无论大小阀门均用一样的拉力弹簧, 因此小弹簧易脱落;易熔片存在搭接部分有不同程度裂纹、间隙不一致、其中夹杂质等加工缺陷, 使其强度下降容易断开。

对策:材料进场应严格检查验收, 对大小阀门的拉力弹簧必要时核验, 即按动作温度所核算的耐拉强度选用弹簧;易熔片的加工质量也应是检查验收的重要控制内容。

1.3 镀锌板风管密封垫料随意选用

现象:防排烟风管系统密封垫料使用易燃材料, 影响系统风管质量和防火功能的正常发挥。

原因:施工人员缺乏对防火风管即是建筑物局部起火, 其仍能维持一定时间排烟和正压送风功能的风管, 是建筑物内重要救生保障系统的认识, 认为密封垫料选用何种材料无所谓。

对策:选用密封垫料不仅要用不燃材料, 而且其耐火性能还要满足设计的防火等级规定, 具体如:防排烟系统密封材料就要用耐热橡胶板或不燃的耐温、防火材料。

2与土建专业配合问题

2.1 砌体施工中风管预留孔洞遗漏或尺寸不准

现象:施工现场经常出现安装风管时要大量敲凿或拆除砖砌体, 才能使风管安装到位。

原因:砖砌体 (如机房墙体等) 施工时土建专业没有考虑风管预留孔洞或预留孔洞尺寸不准, 同时安装专业也没有及时与土建专业沟通和提醒。

对策:砌体施工前土建与安装管理人员应及时沟通核对风管走向、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 同时土建施工人员要加强技术交底工作, 力求预留洞口位置正确, 并使孔洞尺寸大于风管外边100 mm以上。

2.2 砖砌或混凝土浇筑的风道问题

现象:砖砌或混凝土浇筑的风道系统试运转时无风流动或风量不足。

原因:①砖砌或浇筑的混凝土风道内存有建筑垃圾 (如:碎砖、模板及混凝土块等) 没及时清运造成风道堵塞;②风道内部混凝土胀模、漏浆等缺陷未处理, 抹灰不平整等问题都能使风道内流动阻力增大, 风量减小甚至没风流动;③当风道 (砖或混凝土) 需与钢板风管连接时, 其接口处封闭不严或钢板风管未插入风道, 出现将风漏到建筑物结构其他部位, 而到不了风道;④其他专业管道随意穿过砖砌或混凝土风道造成风道尺寸变小, 且穿过孔洞未能封闭严密。

对策:①砖砌或混凝土的风道应及时检查、清运碎砖、混凝土块及模板等建筑垃圾, 特别是风道转角、底部等;②风道内混凝土缺陷 (如:胀模、漏浆等) 要及时清理, 其内表面砂浆抹灰要平整, 且应无裂缝、渗水等;③凡是砖砌或混凝土风道与镀锌板风管相接应顺气流方向插入风道, 并做好洞口密封, 对于砖砌风道还应预埋混凝土框, 在风道安装时用膨胀螺栓固定风道法兰使其紧密接上风道;④砖砌或混凝土浇筑风道应严禁其他专业管线穿过其中;⑤砖砌或混凝土浇筑风道在通风专业施工前, 土建专业应与通风专业做好工序交接验收工作。

3风管制作安装问题

3.1 镀锌板风管加固不规范方面的问题

现象:风管系统安装后, 开机试运转时出现风管的振动噪声。

原因:①在矩形风管加工制作中, 对于超过管段允许最大长度的风管没有进行加固或加固不到位, 以致所做金属风管刚度较差;②现场施工人员对薄钢板法兰风管加工时, 采用轧制外凸加强筋的操作工艺的益处认识不足, 不愿使用该工艺。

对策:①镀锌板风管加固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固, 具体如:矩形风管边长大于630 mm、保温风管边长大于800 mm, 且管段长度大于1 250 mm或低压风管单边面积大于1.2 m2、中、高压风管大于1.0 m2的风管;圆形风管直径大于等于800 mm, 且其管段长度大于1 250 mm或总表面积大于4 m2的风管;非规则椭圆风管加固参照矩形风管;②在薄钢板法兰风管加工制作中应推行轧制外凸加强筋的风管加工工艺。

3.2 支吊架制作与安装问题

现象:①防火阀两端风管漏设或少设支吊杆;②支吊架下料制作中使用电气焊切割和开孔;③现场所使用吊架横担规格和吊杆直径经常偏小;④水平安装风管支吊架间距常常超出规范所允许的最大值;⑤一些水平悬吊超长风管没有设置防晃装置。

原因:①设置支吊架没有着重考虑有防火阀等设备的风管管段;②施工下料使用电气焊切割和开孔的质量通病根本原因就是施工人员对工艺管理不重视、执行规范不严, 随意性太大;③施工人员对吊架横担和吊杆的规格选用, 及支吊架间距控制等问题处理往往不是按规范要求去做, 而是凭经验或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来实施;④至于超长悬吊风管的防晃装置未设置, 是因对规范相应内容不了解所致。

对策:①防火阀等设备的两端风管管段应设置支吊杆;②支吊架的螺孔要采用机械加工, 不得采用既影响强度和美观, 又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电气焊开孔或扩孔方式, 施工管理人员在这方面要有意识地加强相关技术交底和检查管理工作;③矩形水平风管支吊架的吊杆和横担规格选用, 以及水平安装最大允许间距的确定必须执行国标图集和规范要求, 以保证风管系统安全使用;④当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20 m的系统, 要按设置防止摆动的固定点, 每个系统不少于1个。

注:薄钢板法兰、C型插条法兰、S型插条法兰风管的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3 000 mm。

3.3 防火阀安装、联动试运行等方面问题

现象:①现场常见较大防火阀没有单独设置支吊架;②防火阀安装位置距离防火分区隔墙较远;③防火阀在联动试车时出现开启方向颠倒、其复位机构失灵, 以致风管系统无风流动。

原因:①施工人员对规范相应内容不熟悉, 或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②若防火阀安装在离防火分隔墙较远位置, 会影响阀门功能的正常实现, 这样无形中对过墙风管耐火性能也提高了要求;③阀门安装时没有注意开启方向、或实际施工中损坏了联动机构及拉力弹簧等部件都能造成系统风管无风流动;④防火阀手动复位装置暗装敷设套管时位置不顺畅, 以致复位机构 (如:钢丝束) 出现卡死不能复位现象。

对策:①对于防火阀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630 mm时要设独立支吊架;②在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安装位置必须正确, 如阀门安装离墙越远, 防火阀的功能作用就越差, 不利于系统风管稳定运行, 施工中必须结合现场风管位置及其他专业情况协调布置防火阀, 必要时采用隔热防火包裹防排烟管道;③阀门安装前技术交底很重要, 要依据图纸风管走向及阀门角度标示确定开启方向, 其就位前还要检查阀门内部部件以确保合格品就位;④当防火阀手控装置需暗装预埋套管时, 应力求套管顺直、不出现死弯及瘪陷, 以便手动复位机构易于操作。

3.4 消声静压箱制作问题

现象:①制作消声静压箱所用材料没做防火、防潮、防腐处理;②充填的消声材料铺设密度不一致, 固定钉时常遗漏;③箱内微孔板不平整、固定钉布设不均甚至缺失, 使消声静压箱在系统风管运行时形成噪声。

原因:①施工班组对规范中选用材料要符合防火、防腐、防潮和卫生性能等要求的内容不重视或不理解;②没有认识到铺设消声材料薄厚不均和防止材料移动固定钉的数量多少会使系统风管运行时消声静压箱失去功能;③微孔板安装的缺陷会使消声静压箱变噪声箱。

对策:①选用制作消声静压箱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防火、防腐、防潮和卫生性能等要求;②加强对班组在充填消声材料时工艺控制管理, 确保铺设均匀、密度合理, 必要的防止偏移措施要做到位;③微孔板安装要平整、孔无毛刺、固定点要均布, 同时微孔板的孔径和穿孔率要符合要求。

3.5 穿过防火分区墙体的风管套管问题

现象:现场常见穿过防火墙体风管未设套管, 或设置的套管厚度不够, 风管与套管间填充材料不符合要求。

原因:施工人员不熟悉相关规范要求, 仅从经济角度出发而不设置。

对策:①在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墙体或楼板时, 应设防火套管或预先埋设套管, 且钢板厚度不小于1.6 mm;②风管与套管间要填充不燃柔性防火材料。

住宅内消防防排烟工程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分项工程, 其中风管加工制作、安装工艺也不复杂, 但是对于一个现代化住宅, 其消防排烟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就是关系到人的生死, 因此无论作为项目管理者还是具体实施者都应该高度重视, 从施工方案制定审查、工艺规范性控制到工序验收都要严格把关,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进而为住宅工程提供一个合格安全救生系统。

参考文献

[1]JGJ141-2004J363-2004,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S].

防排烟系统施工 第5篇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气体灭火系统:(时间5分钟)

按照实际工程,目前常用的气体灭火系统有高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混合气体IG541灭火系统等。我们安徽鉴定站设有四套组合分配式气体灭火系统,每套系统内设两个模拟防护区,通常我们是采用压缩空气替代灭火剂来实现模拟演示功能(指出充气管道,并说明充气管道与实际工程区别)

(一)第二鉴定室是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特点是制冷机组使储存容器内部二氧化碳长期维持在温度为零下18 ℃到20度之间,压力为2 Mpa左右,二氧化碳以液态形式储存在罐内。

2、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储存量大,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方便等。主要应用在核电站、电厂等防护区空间较大的场所。

3、它的缺点因系统配有制冷装置,耗电量大,对供电 要求较高(不能断电)

(二)第三鉴定室是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此系统采用高压钢瓶在常温下储存二氧化碳灭火剂,压力为5.70MPa。

二氧化碳灭火剂对绝大多数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灭火后能很快散逸,不留痕迹,没有毒害。与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相比,除了没有制冷装置外,操作维护更为简便,运行成本更为低廉。(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以固液态形式储存在储罐内,因此不能用压力表来显示其储存量,所以在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中设置称重装置来检测灭火剂储存量,储存钢瓶是吊装在称重装置上面,称重装置就像我们生活中用的弹簧秤一样)

(三)第四鉴定室是IG-541烟烙尽灭火系统

它是一种混合惰性气体灭火剂,主要是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按照5:4:1的配比混合而成。在常温和容器压力条件下,呈气态形式储存在容器中,压力为15Mpa。用压力表来显示储存量,如何正确使用压力表来显示储存量?(当压力表显示压力不足时,不一定表明实际充装量不足,为防止压力表连接部位出现微量渗漏,连接压力表的接头通常带有锁止装置,当锁止装置锁紧时,将压力表与储存钢瓶内部隔开,压力表指示与实际储罐压力不同)。当出现压力表显示压力不足时,应采用扳手松开锁紧螺母(一至两圈),接通压力表,此时压力表显示的才是真实压力。

相对二氧化碳而言,它的灭火浓度比较低,在防护区内喷放时,短时间内对防护区的人员不会造成窒息伤害,特别适用于防护区内长期有人的场所。但它的灭火效果不如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四)第五鉴定室是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1、七氟丙烷主要是以物理方式灭火,但同时伴有少量的化学方式灭火,所以在目前常用的气体灭火系统中,灭火效果最好。(当然卤代烷灭火剂效果最好,但因破坏大气臭氧层,已被明令禁止使用)

2、七氟丙烷是以液态形式储存在储罐内,常温下储存压力通常为4.2Mpa,因其气化速度较慢,所以通常储存钢瓶设计的直径比较大,以增加气化表面积。同时,相对其它灭火系统,对灭火剂输送管道长度和直径均有一定限制。

(五)系统组件构成:根据图片讲解

(六)气体系统的三种启动方式:自动启动、手动启动、机械应急启动。

自动启动: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火灾信号并控制灭火系统的启动方式。

手动启动:通过人员在防护区外或远离保护对象的地方手动开启灭火系统的启动方式。机械应急启动:由人员直接通过机械方式开启灭火设备的启动方式。防护区的耐火要求: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

极限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防护区的耐压要求: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

二、系统检查验收(时间10分钟)

系统功能验收时,应进行模拟启动试验,模拟喷气试验,对灭火剂备用量的系统进行模拟切换操作试验,对主用、备用电源进行切换试验。实际验收操作时,可将启动、喷气试验合在一起进行试验。验收步骤:

1、选择气体输送管道最长的防护区,喷放量10%,(10个瓶组喷放一个);

2、将不做模拟试验防护区的启动控制管路、电控线路断开;

3、将灭火控制器设置到启动允许状态;

4、人工模拟防护区内任意一个探测器动作,此时,相关的报警设备(警铃、声光讯响器)应动作正常,再模拟另一个任意探测器动作,相关联动设备(空调、防火阀、出入口等的非消防电源)应动作正常;

5、灭火控制器进入喷气延时状态,延时后,系统自动启动该防护区的启动钢瓶电磁阀,打开试验喷放钢瓶瓶头阀,释放试验气体。气体喷放后,喷放反馈应正常(喷洒指示灯亮,控制室收到气体喷放反馈信息);输送管道无明显晃动和机械性损坏;试验气体能沿输送管道经喷嘴在防护区内进行喷放;

6、有备用灭火剂的系统应进行主、备用切换及模拟喷气试验。

7、现场模拟试验。

三、系统验收要点(时间10分钟)

由于气体灭火系统储存气体压力非常大(家用自来水压通常0.4MPA,气体系统工作压力最大17.2MPA,因此气体灭火系统的验收、试验、使用安全性非常重要。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结合案例讲解:安徽阜阳一公司于今年7月21日发生一起IG-541烟烙尽灭火系统泄漏事故)

案例分析:(见图片)

事故分析:

1、在所有选择阀未开启的情况下,集流管内部是在常压状态下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当一个钢瓶误喷放,瞬间产生的气压约为6.4MP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400-2002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5.8.2条集流管的工作压力应为15.0 MPa 最大工作压力17.2 MPa;5.8.3条集流管应进行液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1.5倍,即25.8 MPa。瞬间的气压按理来说是不可能造成集流管断裂的。

2、根据现场用游标卡尺测出的集流管壁厚约为6mm,同样不符合标准要求:

依据《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438-2004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D附表D.0.1规定:

IG-541灭火系统工作压力为15 MPa集流管,公称直径为100mm时,壁厚应为8.5mm。(设计要求管道规格为114mm×9mm(外径×壁厚))

3、现场脱开处集流管内外螺纹未见损坏,说明管道连接内外螺纹未能正确咬合。(根据以上分析,集流管管壁薄,螺纹连接施工工艺不合格,安装后未进行液压强度试验,导致集流管耐压达不到规定值,是造成集流管接头多处断裂引发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结论:

1、造成误喷的储气钢瓶是因为该钢瓶容器阀内安装的启动膜片破损导致的,并非人为误操作导致。膜片破损原因还需通过对破损膜片做进一步分析之后确定。

2、钢瓶误喷后造成集流管接头多处脱开的直接原因是产品及安装质量不合格;安装后未进行液压强度试验。

刚才气体灭火系统就介绍到此,下面我给大家简要讲解一下防排烟系统(时间3-5分钟)

1、机械排烟是利用排风机把着火区域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排烟口强制排至室外的一种排烟系统。一个设计优良的机械排烟系统在火灾中能排出80%的热量,大大降低火场温度,为受灾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物资财产的转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创造条件。

2、排烟口与排烟阀是与排烟风机连锁的,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自行启动;排烟口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开启方式分为手动和自动。排烟支管上和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都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工作原理是由电动机或电磁机构驱动的自动阀门,在这种阀门上设置易熔合金的温度熔断器,利用重力作用和弹簧机构的作用关闭,可起到防火作用的自动阀门)

防排烟系统施工 第6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从高层民用建筑中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交付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有效的阐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对策。望在日后建筑施工中可以发挥出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高层防排烟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1.1自然排烟设施不能达到排烟要求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不超过l00m的民宅,最好设置自然排烟系统。自然排烟是一种建造经济、设置简单、容易操作、维护也十分方便的排烟系统。但是,一些使用自然排烟系统的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不能按规范进行,导致了工程完工之后,所建设的自然排烟设施并不能达到要求或不根本具备排烟作用,具体的来说,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然排烟窗的位置设置不当:从排烟的效果考方面虑,排烟窗应该设置在尽量靠近屋墙上部的位置。但是,现在在相当数量的工程中,可能是出于外墙美观,甚至仅仅为了工程建设的方便,自然排烟窗并不是设置在墙上部的,而设置在了中部甚至下部,距顶板的距离较大,非常不利于自然排烟。

(2)自然排烟窗中的开窗面积未能达到相关要求。在《高规》中对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仅有了有效的明确,但涉及人员未能按照相对要求进行合理设计,或在排烟窗面积之内对固定窗的面积进行计算,从而促使部分排烟窗的面积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对排烟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3)排烟窗的安装高度过高或未能对方便开启的装置进行安装。根据相关要求的规定,对排烟窗的开启装置进行设计时,应确保便利及快速的方式为准。当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出现较高的排烟窗的高度,出现开启难度较大,甚至还会有固定窗无法打开的现象发生,该问题的存在对火灾发生时无法达到使用者自救的目的。

1.2机械防烟设施的设置问题

在机械防烟设施方面,设计和建造时容易出现送风道截面尺寸过小,送风口尺寸、正压送风系统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这些现象会直接导致送风口实际送风量严重不足,开启门洞处风速近似于零的情况,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相对复杂,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风机选型不当: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取两者中较大值。有少数设计者因忽略这一点而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送风量,就有可能会导致所选用的风机风量偏小,不能满足要求。

(2)送风道设计阻力打导致风压损失:在实际工程验收时,有时会发现发现送风口尺寸以及所选用的风机风量和风压均能满足设计规定,但送风口实测风速却很小,或是离风机较近的风速很大,但稍远一些的风口却没有风现象,这种情况显然是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的。究其原因,一般都是由于送风竖井的施工达不到标准,漏风严重所导致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工程,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送风道的尺寸偏小,砖、混凝土风道内壁粗糙未用水泥砂浆抹平整,管道连接不严实,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漏风十分严重,导致送风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3)对自然排烟系统及正压送风系统进行重复设置。对于公共建筑高度超过50m以及居住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应结合《高规》的要求,对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进行设置,当存在一些工程的上述部位进行设置的同时又对自然排烟进行设计。在火灾发生时,当机械加压风系统和自然排烟窗进行同时开启时,促使放样楼梯间的正压无法形成,未能将防烟效果得到有效发挥。

(4)未能对合用正压送风系统的压差调节装置进行设置。应结合相关规范,应对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以及合用前室进行分别的且独立的送风系统的设置。当出现特殊情况应对同一系统进行共用时,应采用压差自动调节装置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进行设置。现如今许多建筑工程中对合用正压送风系统进行使用时,未能对压差调节装置进行设计,无法将楼梯间的余压值达到高出前室要求的目的。

2.防排烟风机的配电不符合规范要求

2.1风机的供配电达不到高层民用建筑负荷级别要求

防排烟风机属于消防设备,其供电应为一、二级用电负荷。但实际工程中有的供电线路不是接自消防电源,而是引自普通配电箱,有的设计采用单回路配电线路,有的设计未设末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上述供配电均达不到一、二级用电负荷要求的专用双电源回路且设末端自动切换装置的规定。

2.2配电线路的敷设安装不符合要求

按规定,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的配电线路应采用耐火或阻燃电缆、导线在封闭式防火电缆桥架及封闭式防火金属线槽内或穿焊接钢管敷设,暗敷时应敷设在混凝土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金属线槽、金属管均应涂防火涂料保护。但检查中发现有的施工班组因交底不到位,随意地将防排烟风机配电线路穿PVC塑料管,或在吊顶内敷设时虽然穿金属管但未涂刷防火涂料,并存在用普通电缆线取代耐火、阻燃电缆线现象,难以满足线路的防火性能和应急用电的需求。

2.3防烟分区未能进行挡烟设施以及设施未能达到相关要求

在一部分建筑工程中,未能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吊顶对挡烟垂壁进行设置,特别是二次装修以后,或是对原有的垂壁进行打掉。在某些地下车库中,虽然采用建筑梁对挡烟设施进行充当,但却存在排烟口在建筑梁下进行安装,无法将建筑梁的挡烟垂壁效果得到合理发挥。

2.4防排烟系统失效

通常情况下,在火灾发生时才对防排烟系统进行使用,所以,在日常进行例行检查以外,基本是不运行的。按照达尔文“用进废退”理论,合格的系统若出现较长时间的闲置,也会有人为因素进行制约,例如:产品制造局限,导致防排烟阀门容易有熔片脱落的现象发生;对设备维护不到位,导致传动机构出现锈蚀或控制系统无法响应的现象发生。在日常未能对隐患发现的位置,在火灾来临后通常会导致运行故障出现,促使系统不但无法对烟气控制、扑救帮助以及疏散人员的效果,而且还会导致系统风道形成烟火蔓延风道的现象发生。

3.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3.1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方面抓落实

首先,消防监督部门加强防排烟系统工程的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监督工作。其次,明确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防排烟系统,必须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资质的工程公司来安装施工。

3.2从功能划分上,强调防排烟设施的重要性

所谓“消防防排烟系统”,就是一个包括排烟风机、送风风机、风管或风井、各种排烟防火阀门、风口以及联动系统等设施,直接受消控中心控制的、具有独特功能的、与生活通风和空调系统完全分开的系统。只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消防系统,与“自动报警系统”、“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平行分列在一起,才能促进人们在消防工程实践中重视它、完善它,而不至于把它忽略。

3.3从设计环节开始严格执行规范

建筑质量保证的基础则是设计,设计的规范合理能够对防排烟系统存在的先天隐患得到杜绝及减少。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应结合国家相关规范,采用单独设计与制图的方法对防排烟系统进行设计。不宜将防排烟系统与空调进行同时使用,因此,开发商禁止盲目的对资金进行节约,应对防排烟工程的消防工程属性得到明确,促使建筑施工人员应明确在消防施工图范围中,防排烟系统也包含在内。

4.结语

浅谈防排烟系统及其联锁控制 第7篇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联锁控制,消防系统,电气控制原理

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要考虑建筑消防和防火问题, 现代化的建筑需要防排烟系统和消防系统作为安全的保障, 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实施展开防排烟系统的研究, 确保防排烟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实现联锁控制。

1 常见防排烟系统的类型

1.1 通风与排烟系统分离型设置

通风与排烟系统分离型设置是防排烟系统的常见类型, 这种设置将通风和空调系统中主要的送风管路和回风管路上设置具有投切功能的防火阀, 当管路内气体达到一定温度时阀门关闭, 起到降低高热气体、烟尘对管路损坏的作用。为了保证管道的稳定, 当管道内温度>280℃时, 排烟阀自动关闭, 起到保护的作用。

1.2 通风与排烟共用一套系统的类型

通风与排烟共用一套系统的防排烟系统在日常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这种系统可以在排风兼排烟的风机处设置排烟阀, 这些排烟阀平时呈开启状态, 保证排风兼排烟风机在低速的状态下运行。如果出现火灾, 排烟阀迅速关闭, 可以使排风兼排烟风机高速运行, 以迅速的工作起到排烟和通风的功能。

1.3 通风与排烟共用一套风管的类型

为了节约防排烟系统的造价, 降低防排烟系统运行和维修的成本, 可以将通风与排烟设置成共用一套风管的方式, 做到通风与排烟共同的实现[1]。这种通风与排烟共用一套风管的方式可利用已经存在的通风系统管道, 在管道上设置排烟阀, 并采用“T”型管的方式, 在通风系统管道末端将通风机和排风机共同连接到风管上。送风口处平时状态为开启, 一旦火灾发生, 防火阀关闭, 关闭通风系统。

2 防排烟系统的电气联锁控制

2.1 通风与排烟系统分开设置的电气联锁控制

防火阀与通风间电气联锁控制, 防火阀关闭时通风机停止运行, 有助于保护通风系统。排烟阀与排烟机间电气联锁控制, 排烟阀关闭, 排烟机停止运行, 可以保护排烟系统。通风系统中防火阀处于开启的状态, 这有利于通风机正常的运行, 而排烟系统中排烟阀处于关闭状态, 排烟风机的状态为不运行。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 火灾探测器感知火灾信息, 通过消防通信网将火灾信号传递到消防报警主机, 在消防主机确认火灾信号、判别火灾发生后, 发出火灾报警和联动信号至通风机, 关闭通风系统的防火阀, 使通风风扇停止转动, 挡板和卷帘下降, 停止通风系统的使用。同时, 联动信号开启排烟阀, 启动排烟系统, 发挥排烟系统的功能, 当排烟管道内空气温度超过280℃时, 关闭排烟系统, 预防高热气体对排烟系统的损伤, 同时将高热气体信号传输到消防中心, 以便消防中心采用其他动作, 对火灾进行进一步处理。

2.2 排风与排烟方向一致的电气联锁控制

排风与排烟方向一致时, 系统中排烟阀为常开状态, 同时排风系统的风机为低速运行状态, 这有利于完成通风功能和降低通风系统能耗[2]。当火灾发生时, 火灾探测器将火灾信号通过消防通信网传递至消防控制中心的消防主机, 消防主机在鉴别信号后发出火灾警报的信号, 发出的信号送至消防联动柜, 指挥和控制电气以联动的方式实现消防、排烟的功能。当排烟管内气体温度超过280℃时, 排烟管的感受器接受高温信号, 并将信号反馈到消防中心主机, 主机通过运算和判断对排烟阀、排烟风机做出停止工作的信号, 起到保护排烟管道的作用[3]。

2.3 通风与排烟共用一套风管的电气联锁控制

通风与排烟共用一套风管系统, 平时运行中防火阀为开启状态, 通风机运行完成通风功能。一旦火灾发生, 消防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将火灾信号传送至消防主机, 消防主机确认火灾后, 发出信号至消防联动柜。通过消防联动柜手动/自动分别发出控制信号至风机、排烟机控制箱, 通过控制箱完成下列控制:停止通风机———关闭防火阀———开启排烟阀———启动排烟机———完成排烟功能。当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阀关闭, 排风兼排烟风机停止, 信号反馈到消防中心。防火阀关闭信号, 排烟阀开启信号, 通风机和排烟风机运行状态信号反馈到消防中心。

3 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该重点对建筑消防和防火问题加以高度重视, 要把握时机全面展开防排烟系统和联锁控制的研讨, 确保防排烟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实现联锁控制, 实现建筑消防和安全的功能。

参考文献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常见问题研究 第8篇

1 建筑防排烟方式

从宏观层面讲, 防排烟工程涉及到防烟和排烟两方面的问题, 防烟是指通过某种措施使着火区域内尽可能产生较少的烟气量, 且避免烟气从有烟区扩散蔓延至无烟区, 排烟是指通过某种措施尽快将烟区中的大量烟气排放到大气中。从狭义层面说防排烟是指建筑内部的防排烟系统, 即建筑内设置的用来避免火宅扩散蔓延的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防烟系统主要起到防止烟气扩散到疏散通道等区域的作用, 排烟系统主要起到将烟气及时排到建筑物外的作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建筑内部的排烟可以采用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 建筑内部的防烟可以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方式。[1]

1.1 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是指借助于自然力作用使室内外空气保持流动, 以此进行排烟。自然力可以是室外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压, 也可以是火灾发生时由于可燃物燃烧引起的不均匀的室内外容重而形成的热压。

1.2 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是依靠电能产生的机械动力将室内的热量和烟气及时排出室外的方法。

1.3 机械防烟。

又称机械加压送风。是指依靠电能产生的机械动力进行强制性送风, 以保证避难所和疏散路线空间在正常的正压值范围内, 避免烟气进入的一种方法。

2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常见问题

2.1 自然排烟

2.1.1 自然排烟窗结构形式和设置位置不合理。

部分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将排烟窗设计成不能正常开启的固定窗, 或将窗上部做成固定窗, 下部做成可开启的排烟窗, 这都对排烟窗的排烟功能造成影响。另外, 考虑到自然排烟效果, 排烟窗应当尽可能设置在靠近墙的上部, 然而根据相关建筑统计分析发现, 大量建筑的排烟窗都安置在下部, 离吊顶、吊板的位置较远, 这也会对排烟功能造成影响。

2.1.2 自然排烟的可开启外窗设计不规范。

根据相关规定,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在五层范围内应该有不小于2m2的可开启外窗总面积, 而且必须采用可开启的外窗窗子型式, 避免使用防火窗、内窗、外门、固定窗等。然而在建筑消防审核中发现大量建筑对于排烟窗的型式和开启面积设计不规范。如某高37m、12层的二类商业建筑, 该楼防烟楼梯间每层按照0.72m2的防烟面积设计外窗, 虽然其开窗面积在规定范围内, 但其采用的是不可开启的甲级防火窗, 这对于自然排烟是非常不利的。改进中应当要求设计人员在楼梯间安置相应的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或是将固定窗改为开启窗。[2]

2.2 机械防烟

2.2.1 忽视对避难层独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部分设计人员对于避难层独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考虑不周, 另有部分人员将机械排烟系统设置在封闭避难层, 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发生火灾时, 人员在避难层的封闭空间里要保证不受到烟气的侵害, 因此要在避难层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如果避难层内设置的机械排烟系统, 就会使避难层内部形成较大的负压值, 会造成避难层空间内涌入大量燃烧烟气, 这对于人员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如某高103m、地上28层、地下5层的五星级饭店, 在相关的消防审核中发现该楼的避难层仅在前室和转换防烟楼梯间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 未在封闭避难层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2.2 未合理设置加压送风机风量。

部分设计人员误认为风机送风量越大越有较好的防烟效果, 另有设计人员未按照正确送风量公式计算, 随意设计送风量值, 这不利于送风机的防烟效果。在送风机送风量计算中, 应当考虑风道漏风系数, 风量计算公式为:L=f (f*v*n) , f是指前室防火门断面积, n是指着火时的开门数量, v是指门洞风速, 通常设置在0.8~1.5m/s的范围内, L是指风量。当f、n一定是, 如果单纯使L增大, 便会使v增加, 当v超过1.5m/s时, 就会造成前室与走道间的疏散门难以开启, 这会给人员疏散带来困难。如在一栋19层的一类高层综合建筑中, 其设计人员直接将风机送风量按照规范设定值的两倍设计成44000m3/h, 而根据实际公式计算只需要27500m3/h, 另外考虑到竖井漏风系数为1.5, 因此应当将设计值固定在33000m3/h, 其设计值超过准确值的35%, 这必然会引起疏散门开启困难。[3]

2.2.3 送风机风量计算中为考虑竖井漏风系数。

根据相关消防规定, 在进行通风机选择时, 要及时掌握设备和放到的漏风量, 通常风管漏风率应当控制在10%左右。在工程实践中发现, 土建竖井的漏风率应当控制在20%以上。如果在加压送风机选择时忽视漏风系数的影响, 在消防前室、防烟楼梯间前室等部位就不能获得充足的送风量。如某高层建筑在防烟楼梯间安装有机械加压送风机, 其采用土建竖井作为竖风道, 设计风机送风量为43800m3/h, 而如果考虑竖井漏风率20%, 其防烟楼梯间所拥有的送风量只有39818m3/h, 不符合防烟楼梯间的送风要求。

2.3 机械排烟

2.3.1 排烟口设置不符合烟气流动规律。

通常情况下排烟口应当设置在靠墙的顶棚或上部, 而部分工程项目在排烟口设置中没有严格掌控安装位置, 经常将其设置在墙下部, 这在发生火灾时排烟系统很难完成有效地排烟。另外, 如果排烟口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的排烟与人员疏散方向一致时更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2.3.2 未对排烟设施位置进行严格设计。

根据相关消防规定, 缺乏直接自然通风、长度距离超过20m的走廊和存在自然通风、但长度距离超过60m的走廊内要设置相应的机械排烟系统。而部分设计人员严重忽视此消防技术规范。如某17层建筑工程, 1层为仓库用房, 2层为农贸市场, 3、4层为大型超市, 5~7层为办公用楼, 8~17层为居住区, 属于一类高层综合建筑, 该楼设计人员却忽视对超市、办公走廊和超过100m2的房间内的机械排烟系统的安装, 这给楼层的消防安全埋下严重隐患。

2.3.3 排烟量不符合排烟要求。

排烟量不符合要求的重要表现就是排烟量小, 甚至部分排烟设施无法起到排烟作用。引起此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工程未按照有关要求选用双速风机, 还有部分建筑单位选用了功率较小的风机, 因此导致风机排风量小、风速较慢。

3 结束语

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和消防质量。因此, 设计人员应当根据防排烟系统设计相关规范, 针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处理措施, 以不断提高防排烟系统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摘要:作为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消防安全措施, 防排烟系统设施对于提高建筑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建筑防排烟方式, 然后具体分析了防排烟系统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以期为相关设计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

[1]柴玉才, 李有金.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审核验收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12 (29) :62-63.

[2]张建安.浅谈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设施设计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 2010, 13 (14) :74-75.

防排烟系统施工 第9篇

关键词:自动排烟窗,正常通风,事故通风

1 引言

近几年, 随着对防排烟、通风问题的重视, 工业建筑中粮食加工行业的车间、仓库等普遍存在高度较高、面积较大、空间较大的问题, 特别是面粉车间属于高层厂房, 工艺设备复杂, 对通风防排烟系统的要求更加严格。

目前面粉车间的生产能力普遍提高至生产规模为日加工1000吨小麦, 建筑层数在7层左右, 高度在38米左右, 属于高层厂房。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中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谷物加工车间属于丙类, 但面粉厂的碾磨部位属于乙类。根据8.5.2条的要求, 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但规范条文解释中,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 主要考虑加强正常通风和事故通风等预防发生爆炸的技术措施, 未明确要求设置排烟设施。规范规定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大于等于5%时, 按照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关于碾磨区的面积计算一直存在争议, 这样一来, 面粉车间存在防排烟系统与正常通风和事故通风系统需要都设的局面。

面粉车间内部几乎布满生产设备, 各种输送小麦、面粉的管道交叉布置, 给布置通风、防排烟管道造成很大困难。通过与建筑专业等方面多次沟通, 尽量采用自动排烟窗、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机械事故通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 车间防排烟

由于自然排烟口要求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 由于面粉车间层高在5米左右, 设置外窗时, 设置上下两层, 下层主要作为平时自然通风及采光, 上层外窗顶部尽量紧靠结构梁底, 且采用平开外开窗, 开窗角度大于70度。这样可以满足上部外窗的全部高度均在层高的一半以上, 可以作为自然排烟口。

设计中要求, 自动排烟窗均能够自动及手动开启。手动开启机构或按钮安装在距离楼地面1.3m—1.5m之间, 应便于操作, 明显可见。自动开启装置与消防控制中心联动, 保证着火时, 同一防烟分区内的窗户同时全部开启, 达到快速排烟的目的。自动排烟窗的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应符合相关国家要求, 且动作灵活可靠。自动排烟窗应在火灾报警后联动开启到符合要求的位置, 其状态信号应反馈到消防控制室。自动排烟窗尚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现场手动开启的功能。

采用自动排烟窗时, 厂房的排烟面积不应小于排烟区域建筑面积的2%, 且自动排烟窗距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 各层均能达到要求。

3 楼梯间防排烟

面粉车间一般设置两个楼梯, 其中主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 另一个楼梯为外部开敞式楼梯。

封闭楼梯间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的有效面积为12.96m2, 大于2.0 m2, 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可开启外窗的有效面积为1.44m2, 大于1.0 m2。可开启外窗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m—1.5m的开启装置。故封闭楼梯间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外部开敞式楼梯与大气相通, 不存在防排烟情况。

4 通风、事故通风

规范中规定对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面粉车间正常生产过程中, 采用的是负压气力输送, 且在封闭的管道中输送, 不存在泄露的危险, 但也可能存在管道爆裂放散大量粉尘的问题, 为了安全起见, 车间设置事故通风系统。

事故通风系统与平时正常通风系统合用。事故通风排气量按照全面排风计算确定, 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平时正常通风系统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小时, 由现场开启部分风机的方式来保障。

由于面粉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故事故排风系统的总排风量的2/3从下部区域排出, 总排风量的1/3从上部区域排出。采用防爆型轴流通风机, 上部区域通风机设置在每层上部的结构梁下面, 下部区域排风机底部距离每层楼板面0.30米高。事故通风系统设置相应的粉尘检测报警及控制系统。粉尘检测由工艺配合, 当粉尘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 开启轴流风机进行通风, 降低浓度。事故通风的通风机, 应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气开关 (由电气专业配合) 。

车间配套生产的配电室、更衣室、消毒室、水箱间等均设置机械通风。其中配电室、水箱间换气次数按照5次/小时考虑, 更衣室、消毒室换气次数按照10次/小时考虑, 均配置轴流风机进行通风。

5 总结

面粉车间生产的安全问题, 主要还是靠平时的运行管理, 生产的合理操作, 以及工人的业务水平。设置的防排烟系统、事故通风系统, 是一个可以有效增加车间安全的措施, 平时正常通风系统可以改善车间内部环境, 有利于工人的健康及生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发布SBJ06-93.小麦制粉厂工程设计规范[S].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6-20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2012.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分析与探讨 第10篇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以下简称《高规》) 8.2.1条规定:除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外,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 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方式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的排烟方式, 因此这种方式在设计中优先采用。然而笔者在对大量建筑工程审核过程中发现, 很多设计中自然排烟口的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烟气不能迅速有效地排到室外,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排烟口设置位置不当。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因其容重较一般空气轻, 所以都上升到着火层上部, 因此《高规》8.2.4条规定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 但有很多设计将自然排烟口设置在距顶板、吊顶距离较远的下方, 大量烟气仍然积聚在上部, 自然排烟效果不理想。

2、自然排烟窗开窗面积达不到《高规》8.2.2条的规定。在很多设计中将固定窗的面积计算在自然排烟窗面积内, 如用来自然排烟的窗户设计成推拉窗, 这样相对于平开窗排烟口的面积减半, 直接影响排烟效果, 因此规范规定开窗面积只计算可开启外窗的面积。

3、由于受到室外风向、风速以及火灾时热压作用等因素影响, 在火灾时, 烟气的排出就可能受到阻碍, 严重时烟气还可能会通过各前室、阳台及凹廊窜至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井, 而且还可能通过自然排烟口从着火层窜至其他楼层, 这将会对建筑内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威胁。为减少室外风压对自然排烟的影响, 排烟口应尽量设置挡风措施, 在阳台或凹廊的外侧离开防火门平面一定距离处设置一块与防火门平面平行的透明挡风板, 当室外风向垂直于防火门时, 将受到挡风板的阻挡而改变方向, 烟气就能顺利地排向室外。

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部位的设计

送风口、排烟口的风量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有的送风口、排烟口的风速甚至接近于零, 导致余压值难以形成,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风机选型不当。为减少建设投资成本, 有的设计采用通风与机械排烟合用系统, 风机平时低速运行, 火灾时高速运行, 但施工中未按设计要求选用双速风机;有的建设单位不按设计的风机型号订货, 购买功率规格较小的风机, 导致风机风量严重不足。

2、送风口设置不符合要求。有的竖向防排烟系统的送风口采用固定百叶窗式常开风口, 风口规格尺寸基本一致, 造成各层送风口的风量风速严重不平衡, 离风机较远的送风口风量不足, 甚至末端送风口的风速、风量接近于零。

3、风管竖井施工质量差, 漏风严重。有相当多的工程因通风竖井不抹灰或管道连接不严实, 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 漏风十分严重, 导致送风口、排烟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取消了竖井连接吊顶风口的风管, 利用吊顶空间代替风管, 也造成风管风口风速接近于零;有的将排烟系统的风机排烟口设在室内, 致使火灾情况下烟从室外排到室内, 不仅失去了排烟作用, 还可能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

4、防烟分区未设置挡烟设施。有相当部分工程, 尤其是大型商场设置机械排烟的部位未按规定规范要求在吊顶下设置挡烟垂壁;有的地下室虽然利用建筑的梁做挡烟设施, 但排烟口未按规范要求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而是设在梁的下面。

5、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设施重复设置。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 按《高规》要求, 宜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有的工程在上述部位同时又采用了自然排烟, 导致火灾情况下,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窗同时开启时, 防烟楼梯间难以形成正压, 达不到防烟效果。

6、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未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 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 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 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目前, 很多设计的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没有设计压差调节装置, 无法形成楼梯间的余压值高于前室。

三、正确合理地设计机械排烟量

有的设计人员在设计防排烟系统时, 由于对《高规》理解有偏差, 常常会在机械排烟量的计算和确定上存在较大误差。

对于机械排烟量的计算, 《高规》8.4.2条明确规定:8.4.2.1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00米的不划分防烟分区的房间时, 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m3/h计算 (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8.4.2.2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 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

根据《高规》5.1.6条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平方米, 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因此, 理论上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机械排烟风机的风量不会超过500×60m3/h。

然而在进行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的排烟风量设计时, 很多设计人员对《高规》8.4.2.2条中的字面意思出现了理解偏差:这里的“最大防烟分区面积”其实是指“多个防烟分区中最大的一个防烟分区面积”, 但字面也可以理解为“整个防烟分区的最大面积”。

四、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合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和排烟系统分开设计, 虽然具有独立性强, 维护管理方便, 无复杂技术问题的优点, 但也存在很多缺点:一是增加建设造价, 不符合规范经济合理的思想理念;二是空间有限两个系统的风管布置比较困难:三是机械排烟系统只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运转, 平时仅仅靠定期的检修, 有的建筑投入使用后排烟系统就从未运行过, 导致传动机构锈蚀无法动作, 排烟阀门易熔片脱落, 控制系统失灵等, 这样, 排烟系统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还可能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因次, 为了节省有限的建筑空间, 减少建设投资, 确保排烟系统的可靠性, 通常采用两套系统合用的方式。

所谓系统合用, 就是平时按通风空调系统运行, 在火灾发生时通过切换装置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进行排烟。这样的设计系统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可靠性大大增强。另外, 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后, 可利用同一套完善的自动控制管理系统, 实现就地控制或远距离的中央控制, 检测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两系统合用时, 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 首先满足排烟系统要求, 同时满足通风要求。两系统合用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风机选型设计中的问题

对于送风机或排烟机, 一般设计都是采用离心式风机或轴流风机。合用时主要是考虑两种不同情况下风机的容量大小问题。按一般计算, 排烟量远大于排风量, 甚至几倍于所需排风量, 排烟风机宜采用双速或多速驱动形式, 平时低速运行, 火灾时高速运行, 风机的风量及风压同时满足上述两种使用功能的使用要求。

2、排风管道电动阀的设计

由于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的使用时间不同, 排风系统为平时使用, 排烟系统为火灾时使用, 而火灾时应及时开启火灾发生地带防烟分区的排烟口, 其他地带的排烟口不开启。为避免排烟时, 非火灾发生地带的排烟口排风, 影响排烟口的正常工作, 在每层水平排风管道与排烟管道相接处, 均在排风管道上设置了电动阀。要求电动阀平时开启, 火灾时自动关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对美化城市、节约用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层火灾隐患多,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 势必影响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火灾中产生的烟气是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结合大量防火审核及施工现场检查工作实践, 对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简要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防排烟,排烟口,机械加压送风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性能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最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火灾日益增多,这些火灾中都不同程度造成人员伤害和重大财产损失。而作为高层建筑中主要疏散逃生通道,防烟楼梯间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确保防烟楼梯间的安全,成为消防部门及各个安全研究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一、我国消防规范中关于防烟楼梯间的相关规定

(一)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了防烟楼间设置要求:6.2.1.1楼梯間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6.2.1.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6.2.1.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二、高层建筑火灾及烟气特点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1)疏散困难。高层建筑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员比较密集;二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三是楼层数多,垂直距离长,人员从高楼层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2)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火灾一般都是以自身消防设施自救为主,消防部门也是依托建筑内的自动消防设施来进行扑救。可是由于好多建筑内的自动消防设施不完善,有的甚至没有,这些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消防设施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只能靠消防部门前来施救。但当前的水罐车的压力却无法满足扑救高层火灾的需要,所以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特别大;(3)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内像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电缆井、风道等竖向井道特别多,一旦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这些井道就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

(二)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及蔓延特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蔓延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建筑物的水平方向蔓延;另一种蔓延方式是在建筑物的竖向蔓延,主要是通过高层建筑的楼梯井、管道井及电梯井等井道进行,烟气进入井道内,沿着井道向上蔓延扩散,从而危及其他楼层的人员安全,甚至蔓延到整栋建筑内大部分区域,如果防火门等分隔设施不好,受风力影响,蔓延速度会更快。

三、防烟楼梯间烟气管理目标及方法

(一)防烟楼梯间烟气管理目标。(1)控制火灾的蔓延。通过早期火灾控制阻止火势发展,同时在设计时采用合理的防火分区防止火势蔓延,有效预防火势通过烟气向其他防火分区或场地蔓延,减少火灾财产损失;(2)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为人员疏散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通过合理的烟气控制措施,尽可能长地使逃生通道及楼梯间内的环境保持在一种安全状态,尽可能延长人员疏散可用时间,以便于人员逃生;(3)为消防战斗员的灭火工作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当前消防来火工作主要采取的作战方案是近战内攻,而高层建筑一般建筑面积大,而占地面积小,这就使得消防人员到现场时可利用进攻的场所很少,加上高层建筑的楼层高,现有的消防装备满足不了来火需要,防烟楼梯间就成为消防员用来进攻主要进攻阵地。

(二)防烟楼梯间烟气管理控制的方法。目前采取的烟雾控制措施有:(1)控制烟雾的产生量。一方面,现行《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高层建筑特别是综合性的高层建筑,一般均设计火灾报警系统及自动灭火系统,这样更能早点发现火灾,并在火势发展到猛烈阶段前将火灾扑来,控制烟气的产生量。另一方面,对于高层建筑的内装修时所采用的材料,现行《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也有明确的要求,一般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装修,同时要尽可能采用发烟性小的材料,这样不容易发生火灾,发生火灾时发烟量小,发烟速度慢,相对地有较充裕的逃生时间,减少对生命的威胁;(2)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烟,主要方法又分为下面几种。不燃化防烟:在建筑内装修时采用不燃材料,或不产生烟雾的材料进行装修,建筑外立面装修采用不燃材料装饰,这样可以避免烟雾的产生;密闭防烟:对于一些人员出入较少的房间,采用密封性能很好的墙壁或门等将房间封闭起来,并对进出房间的气流加以控制。当房间一旦起火时,一般可杜绝新鲜的空气流入,使着火房间内的燃烧,从而减少烟气的产生量;阻碍防烟:按照《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挡烟垂壁的条件下,另外,在烟气主要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各种防烟措施,以防止烟气继续扩散,这种方式称为阻碍防烟方式;加压防烟:在消防设计时,设置机械回压送风系统,以便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区域进行加压送风,使非着火区域保持一定的正压,防止烟气侵入;(3)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烟,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自然排烟方式:自然排烟方式是得用外开窗,在外界风力等自然力的影响下,将烟气排出着火区域或非着火区域;械排烟方式:利用排烟风机进行将着火区域或非着火区域内的烟气排出去,它不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排烟效果稳定,但需要有专门的机器设备、可靠听电源,自动控制装置,并需设专人维护管理;利用通风空调系统进行防排烟:主要是利用建筑内原有的通风空调系统加压送风,将着火区域或非着火区域内的烟气排出室外。

参考文献:

[1]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1.

[2]叶鸣.关于高层建筑排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暖通空调,2003:36-37.

[3]毕翔宇.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几点建议[J].暖通空调,2003:33-35.

[4]高维庭.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排烟条款的一点看法[J].暖通空调,2003:30-32.

小议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常见问题 第12篇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自然排烟

防排烟系统设施是高层民用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设施, 暖通设计人员主要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防排烟系统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由于部分设计人员对防排烟设施的结构、作用、性能缺乏了解, 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 往往导致在设计中出现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被忽略或有配置而功能不全的现象。

防排烟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防排烟系统主要包括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封闭楼梯间、避难层 (间) 等场所设置的防烟设施, 地下室、中庭、内走道、无窗或设有固定窗房间等部位设置的排烟设施, 防烟分区之间的挡烟垂壁等。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 自然排烟设施达不到排烟要求

自然排烟是一种经济、简单、维护管理方便的排烟方式, 但由于部分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不按规范要求进行, 往往导致工程完工后, 自然排烟设施达不到或不具备排烟作用,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然排烟窗的位置设置不当

从自然排烟效果考虑, 排烟窗应尽量靠近墙的上部设置,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自然排烟窗不是设置在墙的上部, 而是下部, 距顶板、吊顶的距离较大, 不利于自然排烟。

1.2 自然排烟窗的结构形式不合理

有的把排烟窗做成不可开启的固定窗, 有的将窗的上部做成固定窗, 把可开启的排烟窗设在窗的下部, 严重影响排烟功能和效果。

1.3 自然排烟窗的开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采用自然排烟部位的开窗面积均有明确规定, 但由于部分设计人员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计算, 或将固定窗的面积计算在排烟窗面积之内, 导致部分工程排烟窗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 直接影响排烟效果。

1.4 安装高度较高的排烟窗缺少便于于开启的操作机构

按规范要求, 排烟窗应有便于开启的装置, 但有些安装高度较高, 开启困难的排烟窗均未安装开启操作装置, 不利火灾情况下排烟窗的开启。

2 机械防烟设施达不到防烟要求

送风道界面尺寸过小, 送风口尺寸、正压送风系统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在工程中相当普遍, 往往出现送风口实际送风量严重不足, 开启门洞处风速近似于零等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风机选型不当

按规范要求,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应由计算确定, 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 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而有的设计者往往不经过计算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 导致选用的风机风量、风压偏小, 不能满足要求;

2.2 送风道阻力过大, 风压损失严重

在实际工程中, 往往发现送风口的尺寸、以及选用的风机风量和风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但实测其送风口风速却很小;离风机较近的送风口风速偏大、较远送风口无风等现象, 难以满足产生余压和门洞风速的要求。究其原因是由于有相当多的工程因设计者的风道只满足面积要求, 而忽略了送风道宽度要求, 导致施工中因混凝土风道尺寸偏小而无法对内壁进行处理, 管道连接不严实, 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 漏风十分严重, 导致送风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2.3 正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设施重复设置

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居住建筑, 按《高规》要求, 宜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有的工程在上述部位同时又采用了自然排烟, 导致火灾情况下,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窗同时开启时, 防烟楼梯间难以形成正压, 达不到防烟效果。

2.4 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未设计压差调节装置

按规范要求, 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 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 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 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目前很多设计的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没有设计压差调节装置, 无法形成楼梯间的余压值高于前室。

2.5 送风机进风口位置设置不当

有的工程中把送风机设在地下室中, 其风机的进风口直接从地下室取风, 致使地下室内造成严重负压, 同时送风量严重不足。

2.6 送风口设置不符合要求

有的竖向防排烟系统的送风口采用固定百叶窗式常开风口, 风口规格尺寸基本一致, 造成各层送风口的风量风速严重不平衡, 离风机较远的送风口的风量不足, 甚至末端的送风口的风速、风量接近于零。

3 机械排烟设施达不到排烟要求

3.1 排烟量达不到规范要求

在设计中发现有的设计者为了接管方便, 加设许多风室或夹层, 风室面积过大导致排烟口风量、排烟口的风速甚至接近于零。

3.2 排烟口的布置不符合烟气流动规律

排烟口应尽量在顶棚上或靠近墙的上部设置,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排烟口不是设置在墙的上部, 而是下部, 距顶板、吊顶的距离较大, 不利于排烟。有的排烟口位置设置不当, 致使烟气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同, 甚至有的将排烟口设置在安全出口的正上方或跨过安全出口, 不仅不利于排烟反而把烟气引向安全出口。

3.3 走道内的排烟口选型不正确

按照烟气的流动规律, 走道内的排烟口应该设置在顶棚上, 并选用条缝全宽型排烟口, 这样有利于有效排烟。

3.4 应设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未按规范要求设置。

超过20米无自然排烟的内走道, 有的设计人员因与其相连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有自然排烟, 认为其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 未按规范要求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3.5 排烟风机应与排烟口实现联动

排烟机与排烟口应设有连锁装置, 当任何一个排烟口开启时, 排烟机能自动启动, 即一经报警, 确认发生火灾时, 消防控制室遥控开启排烟口, 则排烟机立即投人运行, 同时能立即关闭着火区的通风空调系统, 使非着火区保持正压, 以减少烟气的蔓延。

4 防烟分区不按规范要求设置挡烟设施

有相当一部分工程, 尤其是大型商场设置机械排烟的部位未按规范要求在吊顶下设置挡烟垂壁, 有的地下室虽然采用建筑的梁作挡烟设施, 但排烟系统的排烟口未按规范要求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而是设在梁的下面。

5 造成上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5.1 防排烟系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防排烟设施, 是防止火灾和在火灾发生时减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保障系统, 是消防工程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设计者在进行工程设计时, 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 而对防排烟系统不够重视。

5.2 设计把关不严, 存在不按规范设计配置的问题

暖通设计者只有端正对防排烟系统属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在思想观念上重视它, 才能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保证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施工落到实处, 保证每个建筑项目的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齐全, 功能完善, 真正发挥其防火减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2005.[1]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2005.

上一篇:交流讨论论文下一篇:高校服务性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