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马铃薯栽培新技术

2024-05-23

有机马铃薯栽培新技术(精选12篇)

有机马铃薯栽培新技术 第1篇

选择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土质肥沃, 团粒结构及排水、保水性能好, 有深松达到35厘米以上的偏酸性地块, 地块远离工业和城市工业污染源。基地的大气土壤、灌溉水要符合有机蔬菜基地的标准,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防止大气、水质、土壤污染。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科学地施用肥料和防治病虫害, 以免污染地块。

2 品种选择

菜用薯品种可选用克新13、尤金585、早大白、黄麻子等。加工淀粉、粉条等品种可选用克新12、克新15、克新17等。加工薯条可选用克新1、克新17等;早熟品种选用东农303、早大白、克新21等。

3 种薯处理

3.1 困种催芽

种薯于播前15-20 d出窖, 置于温度13-15, 并平铺2-3层, 将种薯逐渐在散射光下, 每隔2-3 d翻动一次, 使种薯充分见光, 催紫芽, 当芽长至0.5-1 cm左右时, 即可切块, 准备播种, 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雨淋和霜冻等, 同时淘汰病薯、烂薯。

3.2 种薯切块

切刀用70%酒精或5%来苏儿水消毒, 选用健康种薯竖切, 每块栽子确保1-2个健壮芽眼。机械播种, 每块重40-50 g为宜, 人工播种, 每块重35-40 g为宜。为防止病毒病传播, 提倡整薯播种。

3.3 用药剂拌种

种薯可用一定量多菌灵和滑石粉及微量元素拌种后, 放在通风处1-2 d, 待伤口愈合即可播种。

3.4 选茬整地

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 其次是大豆、高粱茬, 忌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地块。

深松整地, 实行旋耕灭茬, 秋深松整地、施肥、镇压。垄顶宽40 cm, 垄体高25 cm, 深松35-40 cm, 起90 cm大垄, 垄底宽90 cm大垄栽培模式。此模式垄体上土壤结构疏松, 供肥能力强, 有利于根系发育, 增加结薯率, 并具有通风透光, 保墒提墒, 抗旱防涝, 减轻早、晚疫病的发生等优点, 有效提高马铃薯的单产及品质。

4 播种

4.1 播期

当10 cm深度地表土层, 温度连续三天稳定通过5-7℃时即可播种, 一般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

4.2 播种方法

人工播种:均匀摆放, 然后破原垄, 分成新垄, 及时镇压, 防止跑墒;或垄上开沟, 摆种后合上原垄;或者采取平播后起垄。

机械播种:使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 开沟、施肥、下种、合垄、镇压一次成型。

4.3 播种密度

早熟品种的地块, 适当密植, 晚熟品种地块适当稀植, 90 cm大垄为标准, 株距18-23 cm, 肥力高的地块早熟品种, 亩保苗4500-4800株为宜, 中晚熟品种3800-4300株为宜。

5 施肥

5.1 增施有机肥。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 m3, 结合整地, 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生物有机马铃薯专用肥50公斤作底肥。

5.2 叶面追肥: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 叶面喷施腐殖酸叶面肥3-4次, 间隔5-7 d一次。

6 田间管理

6.1 水分管理。

有灌溉条件的地块, 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 应及时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 确保出苗。马铃薯发棵期、盛花期更要求水分充足。结薯初期, 要适当控水, 少浇水或不浇水, 块茎长至2-3 cm时, 是马铃薯需水量最大时期, 要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水, 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 以免浇水过多而发生病害和烂薯现象。

6.2 中耕培土。

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趟一遍, 提高地温,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在发棵期铲二遍, 趟两遍, 多培土, 做到垄沟窄垄顶宽, 提墒松土, 实现多层结薯, 利于块茎膨大。

6.3 病虫害防治

6.3.1 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播前开始用杀虫灯或糖醋液诱杀地下害虫成虫;用白僵菌混入土壤防治蛴螬。

蚜虫:用阿维菌素、苦参碱、甲维盐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喷雾防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配比。

瓢虫:用苦参碱或甲维盐叶面喷施防治。

6.3.2 病害

晚疫病: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叶面喷施防治。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配比, 每隔7-10 d一次。

病毒病:用菇类蛋白多糖、宁南霉素叶面喷施防治, 每隔7 d一次。

环腐病:硫酸链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叶面喷施防治, 每隔7 d一次。

7 收获

马铃薯的生长期越长, 产量越高, 当大部分茎叶枯黄时, 把枯黄茎叶割去, 然后即可收获。

采后处理:收获后在阴凉处堆晾6-7 d。剔除病薯、烂薯, 破伤薯和冻薯, 然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薯一般要求贮藏在冷凉避光, 高湿度的条件下。鲜食马铃薯的适宜贮藏适宜温度3-5℃, 适宜相对湿度为85-90%。

摘要:通过基地选择、选择优良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有机马铃薯的生产。

马铃薯栽培技术教案 第2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马铃薯成长所需环境。2.了解马铃薯的作用。3.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二)马铃薯生长环境: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生态环境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鲜薯市场紧缺之际,商品薯销售前景非常看好。现将中原地区春季马铃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一总结,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中原地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2月中旬-6月中旬),因此必须选用结薯早、薯块膨大快、休眠期短、抗逆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新荷兰7号、中丰8号,每亩用种量150kg左右。

(三)种薯处理

1、暖种切块 播种前30-35天,先将种薯放到温度12-15℃的室内或阳畦中进行暖种处理5-7天,促使种薯迅速解除休眠。暖种后进行切块,方法是:25k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25-50kg的薯块,纵切2块;80-100k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成4块;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在分别从脐尾部芽眼向上依次切块。要求:切块大小均匀一致;每块最少保持一个芽,切口应尽量靠近芽眼;切刀要求快、薄、净。当切到病、烂薯时,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浸泡消毒。切块后晾切口明水,促使伤口愈合。

2、催芽处理 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1)室内催芽:将晾好的种块放入篓中,用潮湿的麻袋覆盖保持室温15-18℃;

(2)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阳畦催芽,畦宽1m,长度视种子量而定,畦内铺5cm厚的湿沙,摆放一层种块后,撒上一层湿沙,如此可放种薯2层,切勿堆积过厚,以防烂种。白天确保有充足的光照,夜间在薄膜上覆盖草苫,确保畦内温度保持在15-1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的地块选择与施肥整地

2、马铃薯的播种方法。教学过程:

(一)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壤土进行马铃薯生产,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马铃薯是喜肥高产作物,必须采用“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微肥结合”的平衡施肥法。如亩产2500-3000kg的田块,施肥标准为:每亩圈肥5-6m3 马铃薯专用复合肥50-75kg或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各25-30kg,硫酸锌1kg、硼砂0.5kg。农家肥结合整地施用,化肥做种肥播种时条施。如采用地膜栽培,应将所用肥料作底肥一次施入;露地栽培应留复合肥25kg、尿素15kg或碳铵40-50kg,在苗出土80%左右时作追肥施用,其余肥料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后进行深耕,耕作深度约20cm-30cm.(二)、播种

1、适期尽早播种:中原地区适宜春季马铃薯生长的生长期只有60-70天,必须选择早熟品种尽早播种才能优质高产高效。一般要求:土壤深10cm处地温为7-15度时开始播种。中原地区阳畦和小拱棚栽培1月底2月初播种,地膜覆盖早熟栽培2月底前播种;春露栽培3月上旬播种。

2、足墒深播:早春地温低空气干燥,故应深播,播种深度为10cm。

3、栽培模式与种植密度:春季马铃薯早熟栽培,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小拱棚或大拱棚覆盖栽培。以每亩种植5500株左右,单行种植垄高15-20cm,行株距60×20-25cm;双行种植垄距1m,垄宽60cm,垄高15-20cm,大行距60-70cm,小行距40-30cm,株距27-30cm。

4、播种方法:选择寒流过后、温度升高时,采用起垄栽培,朝阳坡播种。播种深度因品种而宜,播后适当镇压后覆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 教学过程:

(一)田间管理

春季马铃薯田间管理应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则,技术管理要及时,抓早、抓细,早中耕、早追肥、早浇水。促进幼苗早发棵,茁壮生长。开花后根据天气、墒情、枝叶生长情况,酌情追肥,小水勤浇,促秧攻薯,以薯控秧,使薯秧生长协调,防止后期茎叶早衰或徒长。

1、幼苗期: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前不宜灌溉。待苗出土80%左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和追肥培土,本次追肥宜早不宜晚。苗追施碳铵50kg,沿种植行8cm处条施并中耕培土,追肥后及时浇水;足墒播种苗期尽量少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棵;此时要注意及时防治蚜虫;封垄前结合长势,亩可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15kg,同时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高培土。

2、结薯期:出苗后25天现蕾(7-8片叶时又称团棵期),薯块开始膨大,此时进行培土、浇水、防治蚜虫、预防晚疫病等,严禁使用多效唑。5月上旬开花初期(16片叶左右)马铃薯进入迅速膨大期,此时要及时喷药防治晚疫病。在生长后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根据墒情及时浇水,绝不能缺墒,确保土壤湿润,忌大水漫灌,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雨水较多,要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前7-10天左右应停止浇水,防止田间烂薯利于贮藏。

(二)病虫害防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防治。春季马铃薯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疮痂病等,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蛴螬、茶黄螨、潜叶蝇等。

1、病毒病、病毒病是造成马铃薯薯种性退化,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应重点防治。措施有:选用脱毒种薯;适当调整播种期:春季早播早收,避开蚜虫迁飞高峰,躲过高温影响;发现感病植株应立即拔除,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等传病毒昆虫;发病初期喷洒糖+醋+酒+羊奶混合液,或1.5%植病灵II号乳剂1000倍液防治。

2、晚疫病、晚疫病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在开花前后要采用喷药预防,重点喷叶子背面。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精选种薯淘汰病薯;在开花前后,用70%代森锰锌、25%瑞毒霉或58%瑞毒锰锌预防喷施,每7天左右喷1次,连续3次。交替使用。

3、疮痂病、疮痂病是一种放线菌病害,土壤碱性、施不腐熟的有机肥料、结薯初期土壤高温高湿发病严重。防治方法:轮作倒茬,不要在碱生地块种植马铃薯,施用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适当早播提前收获,使马铃薯结薯期避过高温;块茎膨大期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药剂防治:用1.5-2kg硫磺粉撒施后犁地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开沟时每亩再用1.5硫磺粉小熊猫施消毒。

4、蚜虫和菜青虫:可用5%抗蚜威、10%吡虫啉、20%的氰戊菊酯或10%氰氯菊酯等药剂交替喷雾。

5、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犁地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5-6kg/亩均匀的撒施;也可在播种时,亩用麸皮2-3kg药麸在田间撒时,2-3次即可。

6、茶蟥螨:用73%炔螨特乳油2000-3000倍稀释液,或0.9%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稀释液,5天喷药1次,连喷3次。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的收获(土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春季阳畦栽培、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4月底至5月初收获;地膜覆盖栽培5月中旬收获;露地商品薯6月上中旬收获。

(二)秋马铃薯种植使用的是春季基地繁育的种薯,收获时间短,没完全渡过休眠期。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打破休眠的处理,不然会造成出苗不齐不全、减少产量的问题。对春季生产种薯进行打破休眠处理,可以使用在短时间内能起到解除休眠的化学药剂。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1、用赤霉素(920)打破休眠:把切好的芽块,放进5―10ppm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捞出后放入湿沙中,保持20℃左右的温度即可。

2、用硫脲打破休眠:把切好的芽块放入1%硫脲溶液中浸泡1小时,捞出后放入湿沙中层积。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新技术 第3篇

1. 规范整田 水稻散粒后及时排水露田。收获水稻后齐泥割去稻茬并带出田外晒干,同时开厢理沟。一般以2.3米宽开厢,厢面宽2米,沟宽0.3米,沟深0.3米,四周挖好0.3米深的围沟,大田还要开好主沟,做到沟沟相通,排水良好。

2. 选用良种 选择抗逆性强、休眠期短、结薯早的早熟抗病脱毒马铃薯品种,如鄂薯3号、川芋5号。亩用种量150千克。

3. 种薯处理 选择25克左右带芽小整薯播种。如用大薯做种薯,在播种前7~10天,对无病伤、重70~80克的单薯,用快刀沿顶芽向下纵向切成2~3块,每块保留芽眼1~2个,然后放入草木灰中使薯块切面黏糊上1层草木灰。

①浸种。用赤霉素浸种打破休眠期,方法是整薯浸种用10~20毫克/升的赤霉素浸种30分钟,切块浸种用1毫克/升的赤霉素浸种5~10分钟。

②催芽。在室内铺垫1层湿润稻草,将浸好的种薯放在稻草上,再盖上1层湿润稻草。当芽长至0.5~1厘米长时,即可播至大田。

4. 适期迟播 在适宜播种期内,适当迟播,即海拔400米以上地区于9月10~15日播种,400米以下地区于9月15~20日播种。

5. 平衡施肥 播种前亩用有机肥1000千克、马铃薯专用复合肥50千克加尿素5~10千克(或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加草木灰100千克),混合均匀后在两行秋马铃薯中间拉线施肥。秋马铃薯出苗后,可在覆盖的稻草上每亩泼施30担左右的人畜粪,促进稻草腐烂。盛花期用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叶面喷施两次,每次间隔7~10天。

6. 合理密植 播种时不需打窝,按行距0.33米、退窝0.22~0.25米的规格将准备好的种薯直接放在厢面表土上,并使种薯与土壤紧密接触。一般亩播7000~9000窝。

7. 覆盖稻草 秋马铃薯播种施肥后,立即用2.5~3亩田的稻草均匀覆盖于1亩田的整个厢面上(按稻草与厢沟垂直、草尖对草尖的方法覆盖),盖草厚度10~15厘米,以阳光漏照不到种薯和表层土壤为宜。

8. 防病治虫 秋马铃薯生长中后期,选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敌磺钠800倍液防治青枯病;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40~50千克连续喷雾1至2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4篇

关键词:木里县,马铃薯,种植技术分析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排名为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中国已成为全世界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马铃薯在我国农作物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发展远景,我们应当认识马铃薯在其种植过程中,培育技术,还有着很多问题,这使得我国的我国马铃薯的种植严重受到影响,所以对马铃薯科学种植技术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马铃薯种植地的选择

马铃薯种植地应当疏松透气,土壤肥沃深厚。

2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提供好肥料

良好的作物生长,离不开肥料的提供。马铃薯种植的最好肥料是农家肥,农家肥每667m2在完全腐熟的情况下产生有机肥为1500kg以上,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足够长久的肥效。通常情况下,在马铃薯进行播种之前的一周到2周内,将底肥均匀撒到种植地中,并进行翻耕和整地。

3选择合适的气候进行播种

马铃薯在实际的生产和种植过程中,应当将生长环境温度进行控制。马铃薯是喜凉作物。

4合适的种植密度与马铃薯的产量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所以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应当进行合适的定植密度,从而进一步的保证马铃薯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因为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根系生长有特殊性,所以,单位面积和单株产量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性,对马铃薯的定植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控。

5马铃薯的种植技术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对于杂草的管理是种植地管理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杂草会与马铃薯竞争肥料,水分,阳光,也会像病毒病害一样进行传播。如果杂草处理不好,会使得马铃薯的产量有所降低。所以应当对马铃薯的除草工作引起重视,可以选择人工除草。此种锄草方式是在马铃薯出苗后进行,这种除草方式,对于杂草清除的较为干净,并能使土壤得到一定程度的疏松,但是,耗费人力较多。也可以选择药剂除草,此种锄草方式是在马铃薯播种之前进行除草,省时省力。杂草的去除,可以对种植地的地表温度提升,土壤水分的保持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施肥根据种植地的绿地情况,进行酌施追肥,带施种肥,重施基肥。在马铃薯的种植地,阴雨天情况下施入,每667m27.5~10kg的氮肥,可以提升马铃薯茎叶生长。在生长季追肥,现薯期前结合中耕培土,每667m2要施尿素5~7kg,从而避免马铃薯的徒长和马铃薯的日后产量。

6对马铃薯种植地,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清晨在新咬断庄稼苗下土中捕捉,人工灭虫效果较好;铲除田间地头杂草,带出田外烧毁或堆沤深埋,消灭杂草上的害虫,降低虫口;有灌水条件的地方,灌水灭除低龄幼虫。药剂防治:田间局部发生时,可以集中施用杀虫剂,每667m2种植地的用量在175~225g之间,田间发现晚疫病株后,立即拔病株,并用70%安泰生每667m2200g或64%的福乐尔170~200g兑水30kg银法利75m L/667m2每667m2加水30kg;施蓝得125~188g/667m2,稀释600~800倍液;50%甲霜铜或0.2硫酸铜稀释500倍液,每667m2用药液30kg放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参考文献

[1]王栓全,张成娥,邓西平.陕北新修梯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1).

[2]张国华,谭荷芳,徐国华,武秀风.施钾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1).

[3]王瑞英,周庆锋,温永春.呼和浩特市马铃薯资源优势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

[4]黄先群,毛堂芬,雷尊国,周利均,董颖萍.马铃薯生产概况及贵州脱毒马铃薯生产存在的问题[J].贵州农业科学,2011(1).

《秋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第5篇

马铃薯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菜,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秋季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其上市时间在11月份,品质好,色泽鲜,深受消费者欢迎。秋季马铃薯产量与春季马铃薯相仿,而经济效益比春季马铃薯高一倍以上,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1、种子选择:选择品种是秋季马铃薯高产的关键。主要有东农303、缙云大洋种等,要求有本品种特性,表皮光鲜,大小适中、均匀,单个种薯在20—30克之间,无病斑、无畸形或虫孔的薯块作种薯,基本上用春薯作秋薯种用。

2、种子处理

春薯在5月份收获至秋季播种时间较短,往往还处于薯块休眠期,如果采用这种春薯直接播种,往往不能正常发芽出苗,或出苗推迟,不能齐苗,影响秋薯的生长,并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春薯作秋薯播种,在播前要进行催芽处理。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催芽。

2.1激素处理法

播种前15天将种薯浸在浓度为5—lO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中10—15分钟,捞起后放在室内用湿眇催芽。用这种方法催芽的种子播种后,薯苗较细长,苗不齐,不粗壮,对产量有影响,一般不采用此法处理。

2.2 自然催芽法

播种前20天左右,在阴凉潮湿、通风凉爽避光的房子内,先在地上铺一层5厘米左右的湿砂,在砂上排放种薯,然后在种薯上再铺上湿砂,这样一层湿砂,一层种薯相间排放,厚度排放2—3层,最后用湿砂封顶,并在最上面盖上一层湿稻草,平时要保持较低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一直到种薯发芽。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的优点,而且所催的种薯播种后芽粗、苗壮,出苗整齐,不徒长,产量高。也可将种薯直接放在阴凉潮湿避光的房子内进行催芽,多数农户采用自然催芽法。

3、精细整地

秋季马铃薯的田块应选择耕作层深厚通气性好,并且附近要有水源在干旱时能够灌溉。田块应提早翻耕,尤其是土壤较粘的田块,应通过日晒、风化,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4、适期播种

秋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气候要求,播种过早温度较高,前期易受“秋老虎”高温危害,苗势生长弱、发病重、品质差、产量低;播种过迟,生长慢、苗小,后期易遭早霜冻害,提早成熟,产量也低。因此秋马铃薯要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及时早播,并尽量延长有效生育期,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秋季马铃薯的播种期在8月30日—9月10日之间,高山区可略提早。各地可进行播期试验,确定最佳播种期。

5、合理密植

秋马铃薯在栽培上由于前期受高温抑制,后期又受早霜寒潮的影响,大田生育期明显缩短,整个生育期仅75天左右,比春马铃薯生育期要短30天左右,导致单株生长弱,单株产量低。因此要夺取秋马铃薯高产,必须增加种植密度。最佳密度为6000—6500株/亩。如果再增加密度,则种薯成本增加,增产不增收,如果碰上多雨年份,有可能出现群体生长过旺,反而导致减产。

6、科学施肥

秋马铃薯由于其生育期较短,前期高温出苗快,后期低温生长慢,因此,在施肥上应该掌握重基肥,早追肥,促使前期有足够的营养生长量,搭好丰产苗架。每亩的具体施肥要求:基肥:栏肥2000一2500公斤,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苗肥:在齐苗后施尿素lO公斤,看苗补施膨大肥,以钾肥为主,封行后施根外追肥。

7、降温防冻

秋马铃薯播种出苗时温度较高,此时重点要做好降温保湿工作,播种后要用稻草或麦秆等覆盖垄面,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出苗后要结合施肥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同时要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沟水,让其渗透田块后再排水,不得漫灌。封行后,在lO月底至11月初,有条件的可搭简易塑料大棚,防止后期受冻,搭大棚后,秋马铃薯的生长期可延长1个多月至12月下旬。根据试验调查,延长生育期产量可提高一倍。有条件的农户也可将秋马铃薯种在大棚内。

8、科学防病

秋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如遇多雨天气,则易大发生。可在薯苗封行前用500—600倍80%农备,或者500倍64%杀毒矾,或者用600—800倍72%克露液,每隔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END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第6篇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56

1品种选择

选用良种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马铃薯高产丰收的最基本保障。马铃薯品种选择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因地制宜选种十分关键,必须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马铃薯品种;二是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生命力旺盛、抗逆性强的品种,降低马铃薯发生病虫害的几率,保证马铃薯质量及产量;三是种薯选用要尽量选择形状规则,表面光滑的健康种薯,发现劣质种薯和霉变腐烂的种薯一定要丢弃。

2地块选择

马铃薯不适合连作,地块选择:一是建议要实行轮作。马铃薯的生物特性是不耐连作,一般情况下建议选择2~3年内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和马铃薯的地块。马铃薯对于连作十分敏感,如果连作会增加马铃薯发生病虫害的几率,也会因土壤养分缺失而导致马铃薯植株发育不良,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二是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排灌条件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因为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必须要选择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的土壤环境,保证马铃薯质量。

3施足基肥

马铃薯的块茎在土壤中发育和繁殖需要大量的养分,马铃薯植株的生长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施足基肥是保证马铃薯块茎发育正常、植株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要施足基肥,保证马铃薯块茎正常发育,在肥料三要素当中,要偏施钾肥,磷肥最少,氮肥多于磷肥。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基肥建议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施用即可。

4催芽

马铃薯催芽可以保证马铃薯高产丰收,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现实意义。在播种前开展催芽工作还可以淘汰烂薯,减少了马铃薯出土后病株的数量和缺苗断苗的情况,并且有利于保全苗和壮苗,保证出苗质量。

5合理密植

马铃薯的产量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合理密植讲究的是通过合理安排马铃薯株距和行距,让马铃薯植株吸收最合理的光照和养分。确定密度必须考虑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两个因素的协调统一,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

6田间管理

马铃薯的田间管理主要从查苗补苗、中耕培土、中耕除草及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入手。

6.1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苗后,首先要及时查苗、补苗,如果发现病株,建议及时拔除补植,以保全苗、壮苗。为了做好补苗工作,农户应该在播种时就将多余的健康薯块种植在地头,为补苗做准备。对于缺苗的地方要将病株或腐烂在土壤中的块茎挖出带离田间,并将周围的土壤挖掉之后再进行补苗,以免新苗感染病害。

6.2中耕培土,中耕除草

中耕培土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马铃薯的高产丰收。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15厘米深的土层里,疏松的土层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膨大。中耕培土的时间、次数和方法,要根据各地的栽培制度、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春马铃薯播种后,容易形成地面板结和杂草丛生,所以出齐苗后就应及时中耕除草。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0厘米左右进行,这时幼苗矮小,浅锄既可以松土灭草,又不至于压苗伤根。在春季干旱多风的地区,土壤水分蒸发快,浅锄可以起到防旱保墒作用。现蕾期进行第三次中耕浅培土,以利匍匐茎的生长和形成。在植株封垄前进行第四次中耕兼高培土,以增加结薯层次,多结薯、结大薯,防止块茎暴露晒绿,降低食用品质。

及时的中耕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减少土壤中养分以及水分的消耗,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马铃薯根系发育,促进薯苗的健康生长。

6.3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种类繁多,这里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晚疫病是马铃薯生长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多雨年份发生严重,防治该病可选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洒;病毒病在马铃薯成株期容易感染,防治方法: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是生产上最有效的办法;环腐病于马铃薯开花以后症状明显,防治方法:严格检疫,严防调运病薯。防止切刀传染,可用2%升汞液、5%石灰水、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溶液擦刀。

瓢虫主要为害马铃薯的叶片,可用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5%溴氢菊酯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可用20%的乐果乳剂800倍液喷雾;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其防治方法大致相同,也可采用如下防治方法:发生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

7结语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但要想保证马铃薯高产丰收单靠以上几点还远远不够,本文仅供大家参考,也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孙丽娟. 马铃薯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 2011,(09).

[2] 黄开杰,唐爱丽. 马铃薯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2012,(21).

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 第7篇

马铃薯主要收获物为地下膨大的块茎, 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营养丰富, 用途广泛, 主要供食用, 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此外, 马铃薯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用于发展生物能源、工业淀粉和食品加工业。加工马铃薯产品, 包括食品, 可增值1~60多倍, 是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用于食品加工业的马铃薯原料, 对薯块的大小、颜色、形状以及品质有特殊的要求, 同时价格也远高于一般马铃薯产品, 标准化栽培是生产优质马铃薯产品的重要措施。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 总结出了本地区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

一、主要指标

1. 产量指标。单位面积产量2000~3000千克/亩。

2. 种薯用量。优质种薯120~130千克/亩。

3. 肥料准备。优质农家肥1500~2500千克/亩, 磷酸二铵

12.5千克/亩, 尿素15千克/亩, 硫酸钾10千克/亩。或马铃薯专用肥15~20千克/亩, 尿素15千克/亩。

4. 种植方式与保苗密度。采取60厘米大垄等距开沟穴播, 穴距22~27厘米, 亩保苗4000~5000株。

5. 播种时间。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

二、栽培技术要点

1.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有机质含量10毫克

千克以上, 排灌方便, 通透性良好的壤土、轻壤土或沙壤土。

2. 品种选择。选用克新1号、荷兰7号、春薯4号等高产优质脱毒种薯品种。

3. 种薯切块。

种薯切块重量25~35克, 每块带有1~2个芽眼。切薯时遇到病烂薯用0.5%~1.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10分钟消毒。

4. 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土壤温度达到5℃以上时可以播种, 采用60厘米大垄等距开沟, 开沟深度15厘米左右, 22~27厘米等距点播, 每穴1块种薯。施入有机肥和化肥, 然后覆土镇压。粘重土壤或下湿地, 可种上垄, 浅开沟, 沟深10厘米, 施入有机肥和化肥, 按要求等距点播种块, 然后破垄背合垄种上垄。

5. 配方施肥。

施肥数量和比例对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要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的要求确定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 做到测土配方施肥。一般底肥亩施磷酸二铵12.5千克, 硫酸钾10千克, 农家肥1500~2500千克/亩。

6. 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用手锄除草松土。

在现蕾初期结合除草用耘锄培土一次。在开花期及薯块膨大期趟地各一次, 覆土厚度13~15厘米。在现蕾初期结合除草松土亩追施尿素15千克。在现蕾期及薯块膨大期如降雨量少土壤干旱, 要灌水1~2次。生长中后期, 长势过旺要掐尖打杈, 或用300倍的矮壮素喷雾, 防止徒长养分过分消耗。生长中后期如发现有脱肥现象, 可用尿素1千克, 磷酸二氢钾0.1千克对水30~50千克喷雾防止早衰。生长期中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 马铃薯常发的病害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环腐病、青枯病、花叶病、卷叶病等, 易发的虫害有马铃薯块茎蛾、线虫、地老虎、蛴螬等, 发生病虫害要根据预报及时进行防治。

7. 适时收获。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第8篇

1品种选择

选种是马铃薯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选用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适宜品种应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

2种子处理

2.1晒种催芽

播种前20~30天进行晒种催芽,在有光照条件的室内或室外将种薯摊摆3~4层,为防芽徒长每3~5天翻动一次,使之受光均匀,达到白芽变成浓绿色,芽长0.5~1厘米为宜,催芽最适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60%左右。催芽过程中要防止夜间低温冻伤及高温引起母薯黑心。

2.2切块

每块要有1~2个芽眼,50克左右的种薯可以从顶部纵切成2块,75~100克的在顶部芽眼集中处“十”字形切四块,100克以上的先从基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再把芽眼集中的顶部“十”字形切4块,20克左右的种薯整个种。切块时每人准备两把刀,发现病薯去除,再把刀放在生石灰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

2.3拌种

拌种、闷种及种子包衣100公斤种薯用百菌清0.1公斤和1公斤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钼、硼、铜、锌、镁)拌种后,放在通风处1~2天,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最好实行种薯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种,杀菌、降低田间发病率,提高出苗率。

3选地、施肥与播种

3.1选地与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沙质土壤,不宜种在涝洼地和前茬使用过豆磺隆、普施特等长残留除草剂的地块。整地最好是秋翻25~30厘米,没秋翻的地块必须进行原垄沟深松一犁,耕深要达18~20厘米。

3.2施底肥

结合整地施农家肥40~50立方米/公顷。每公顷施和丰牌马铃薯专用肥800公斤,或尿素100公斤加磷酸二铵150公斤加硫酸钾200~225公斤。

3.3播种

当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C时即可播种,最佳播种期4月20日~5月1日。种块摆放以芽眼朝上为好。播种密度为每公顷保苗5.5~6万株,即70厘米的垄距,25~30厘米株距。种块摆在垄沟,深20厘米处,覆土8~10厘米,做到深播种浅覆土,及时镇压。

4化学除草

4.1耙捞土表

出苗前可用木头滚子耙捞1~2遍,既能除草又有利于出苗。

4.2化学除草

每公顷用48%广灭灵乳油0.75升+90%乙草胺乳油1.2~1.5升,或用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0.7~1.0公斤+72%都尔1.7~2.0升,对水600公斤均匀喷雾。

5田间管理

5.1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浅耕。

5.2争取早铲、细铲、浅铲,做到株间松土。

5.3苗高15~18厘米时铲趟,结合趟地可追一次化肥,在开花前每公顷追硝铵100公斤。

5.4苗期、初花期每公顷用“云大~120”15瓶(每瓶10毫升)3000~5000倍液各喷一次。

5.5花前或开花初期,进行第三遍铲趟,趟成上窄下宽的四方头垄。

5.6盛花期,每公顷用马铃薯膨大素375克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对水300~400公斤喷施。

6病虫害防治

6.1防治蚜虫和二十八星瓢虫:防治瓢虫,每公顷用90%的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5%来福灵300~400毫升,对水600~700公斤。防治蚜虫,用25%镇蚜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蚜虫。

6.2晚疫病: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掉,并进行防治。用58%双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a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最少喷3次,或用以上药剂1000倍液灌根,药效更为突出。

6.3病毒病: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6.4雨季注意排涝,以防块茎腐烂。

7收获

7.1收获:经1~2次轻霜茎叶完全枯死后收获。收获前1~2天割去茎叶,选择晴天用犁翻出块茎,翻出土的块茎在地面上晾晒1~2小时,表面干后收获。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第9篇

1. 整地施肥

应选择土壤肥沃, 土层深厚, 疏松, 透气性好, 微酸性的沙壤土, 播前要进行灭茬、深耕, 耕深应达20厘米。

2. 选用优质种薯

优质种薯一般有两层含意, 一是种薯体内不带毒或带毒轻;二是种薯生理年龄佳, 具有充实的内含物。使用优质种薯才有利形成壮芽和健株, 实现高产。马铃薯脱毒, 马铃薯三季串换留种, 马铃薯种薯分层闪光贮藏的综合应用, 是培植优质种薯的良法。生产上就应推广上述方法生产种薯, 并在种薯的贮藏前后剔出带病虫的、破烂的、畸形的薯块, 并选择大小适中 (50~100克) 的整薯作种。

3. 切种、拌种促芽

2月下旬, 切块前准备两把刀并浸在75%酒精溶液中消毒, 把已经通过休眠期并萌芽的种薯切成25~30克的种块, 每块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芽眼。切块过程中每切一个整薯要换刀, 遇到坏薯更要及时换刀。切好后用内吸性杀菌剂拌种, 然后及时播种, 不能长时间堆放切好的种块, 以防烂种。肥料增效剂是一种含丰富有机质、微生物组成的肥料催化剂, 试验结果表明, 薯种的表面和切面沾上它之后, 大量有益的微生物保护着切面, 对防止种块受有害菌群侵蚀导致腐烂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对预防病害有良好的功效。同时, 因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营养, 当芽的发育, 使幼苗期茎叶粗壮, 根群发达。

4. 播种

播种时开沟深15厘米, 每亩沟施二铵15公斤、尿素22公斤、纯硫酸钾55公斤的混合化肥或按纯的氮、鳞、钾比例5∶2∶11的比例配比使用。浇水后将种块点入沟内, 不要让种块与化肥接触防止化肥烧伤种块。施入防治地下害虫农药每亩按实际说明使用。及时覆土, 起垄。单行种植行距65~70厘米, 株距20~25厘米。大垄双行种植垄距70厘米, 小垄距30~40厘米, 株距25厘米。单行种植垄上宽20~25厘米, 高15~20厘米, 大垄双行垄上宽50~60厘米, 高10~15厘米, 每亩密度4500~5000株, 并把垄整平, 以利于地膜的覆盖。然后喷施除草剂防止杂草的生长, 最后覆膜。

5. 施肥

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 应掌握“攻头、保中、控尾”的施肥原则。当幼苗出土80~90%时, 应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 每亩用碳酸氢铵25公斤, 过磷酸钙50公斤, 兑水1500公斤进行浇施;出苗后15天, 结合第一次中耕培土, 每亩用尿素10公斤, 氯化钾10公斤进行撒施;在现蕾期结合第二次中耕, 再施一次结薯肥, 每亩用复合肥20公斤, 尿素5公斤穴施。注意化肥施用时, 不能直接接触植株茎部, 以防止“伤苗”。同时在施结薯肥时, 亩用200毫克的多效唑溶液100公斤进行喷施, 以抑制薯苗徒长, 矮化植株, 达到增加分枝的目的。

6. 中耕培土

马铃薯出苗后, 就应及时中耕耗锄, 晒死田间杂草, 之后在植株封行或开花前培土2~3次, 使根际土层疏松、深厚, 促进根茎叶茂盛生长, 剥夺杂草生存空间, 同时创造块茎形成和膨大的有利环境。

7. 适当浇水

马铃薯既是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 又是供水不能间断的作物, 特别是在块茎形成和块茎增长阶段, 要连续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一旦水分供应间隔, 便会造成块茎停止生长, 形成畸形块茎, 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但马铃薯生育后期又要防涝, 因雨涝或湿度过大会造成块茎不耐贮藏或腐烂。因此, 生产中要掌握均匀而充足的供给水分, 使土壤耕作层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生产中应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则, 每次灌水不漫过垄顶。结合墒情, 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浇水1次。在收获前7天左右停止灌溉, 以确保收获的块茎周皮充分老化, 以利贮藏。

8. 病虫害防治

播种时或结薯前施辛硫磷3~4瓶/亩, 除治地下害虫, 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提高药效;同时对于蚜虫、二十八星瓢虫、早疫病、晚疫病等病虫害可根据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进行灭杀, 同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巩固效果。

9. 适时收获

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第10篇

1. 品种与种薯

(1) 正确选用品种。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条件, 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

(2) 种薯选择及处理, 种薯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严格挑选, 标准为:薯块完整, 无病烂、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嫩薯块, 淘汰尖头, 有裂痕、薯皮暗淡的薯块。

2. 种薯催芽

播种前15~20天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黑暗处平铺2~3层, 当芽长0.5~1厘米时, 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 每隔5天翻动一次。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和纤细芽薯。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霜冻。

3. 切块

提倡小整薯播种, 如播种时温度转高, 温度较大, 雨水较多地区, 不宜切块, 必要时, 在播前4~7天选择健康的、生理年龄适当的较大种薯切块, 切块大小以30~50克为宜, 每个切块带1~2个芽眼, 切块后立即用含有多菌灵 (约为种薯重量0.3%) 或甲霜灵 (约为种薯重量的0.1%) 的草木灰拌种并进行摊晾, 使伤口愈合。

4. 整地

深耕, 耕作深度约20~30厘米。整地使土壤颗粒大小合适。并根据当地栽培条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作畦或平整土地。

5. 施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 确定相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钾肥料可基施, 农家肥和化肥混和施用, 提倡多施农家肥, 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每生产1000千克薯块的需肥量:氮肥5~6千克, 磷肥1~3千克, 钾肥12~13千克。

二、播种

1. 时间

根据气候条件, 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土壤深约10厘米处为7~22℃时适宜播种。

2. 深度

地温低而含水量高的土壤, 宜浅播, 播种深度约10厘米。

3. 密度

不同的专用型品种不同播种密度。一般早熟品种每公顷种植60000~70000株, 中晚熟品种每公顷种植50000~60000株。

4. 方法

人工或机械播种, 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宜平作, 降雨量较多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宜垄作。

三、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 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

2. 追肥

视苗性追肥, 追肥宜早不宜晚, 宁少勿多, 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 施后及时灌溉。

3. 培土

一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出苗后进行第一次浅培土, 显蕾期高培土, 封垄前最后一次培土。

4. 灌溉和排水

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 块茎形成时及时适量浇水, 块茎膨大时不能缺水, 浇水时忌大水灌溉。

四、病虫害防治

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坚持以“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2. 农业防治

(1) 针对主要病虫控制对象,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

(2) 测土平衡施肥, 增施磷、钾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适量施用化肥。

(3) 合理密植, 起垄种植, 加强中耕除草, 高培土, 清洁田园等田间管理, 降低病虫数量。

(4) 及时发现病株并清除, 远离深埋。

3. 生物防治

利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0.3%印楝乳油、0.38%苦叁碱乳油、72%农用硫酸链霉素、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治病虫害。

4. 物理防治

露地栽培可采用杀虫灯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保护地栽培可采用防虫网或争灰膜避虫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药剂防治。

5. 药剂防治

(1) 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预防晚疫病, 每7天喷一次, 连续3次。

(2) 用70%农用链霉素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青枯病, 每10天灌根一次。

(3) 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 喷2~3次可防早疫病菌。

(4) 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可防蚜虫。

(5) 用0.38%苦叁碱乳油50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 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70~100千克拌匀, 于傍晚撒在幼苗根附近地面诱杀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五、采收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第11篇

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宜与其他茄科作物轮作。应与玉米、大豆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选择地势高、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微酸性的沙性土壤为宜。

2.种薯处理

2.1晒种催芽 播种前15~20天,挑选具有马铃薯固有特征,表皮新鲜光滑,没有龟裂,没有病斑的块茎作种薯,把种薯在阳光下平摊2~3层,并经常翻动使之受光均匀,待幼芽长到0.5~1cm,种薯表面及芽晒成绿色即可切块。

2.2切刀处理 切块时,切刀要进行消毒,可防止因切块而引起的细菌传播。方法是用30%的高锰酸钾280~300倍液(或开水加盐),浸刀20分钟即可,切刀要随切随消毒。

2.3种薯切块方法 切块最好在催芽前1~2天进行,这样可使伤口充分愈合。切块时,把种薯沿顶向下纵切成数块,每块带有1~2个芽眼。薯块不宜过小,一般在20~25g,切后用凉水冲洗后晾4~8小时。

3. 施肥播种

3.1播前施肥 马铃薯的养分需求大,由于生育期较短,前期、中期的吸肥量占总需肥量的75%。因此应重施基肥,基肥宜占总施肥量的3/4,每亩可用腐熟厩肥2000kg配施过磷酸钙25kg、草木灰200~250kg,一部分结合耕地翻入耕作层,另一部分在播种时集中沟施。

3.2播种时间 一般10cm深度的地温应稳定通过5℃,以达到6~7℃时播种最佳。

3.3播种方法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主要有垄作、平作和畦作三种。南方一般采用高畦双行栽培,有利于排灌,而北方多采用垄作,方法是在深翻耙平的地块上,用犁开沟,沟深10~12cm,把种薯等距摆在沟内,将粪肥均匀施入沟中并盖在薯块上,待出苗后再培土起垄。

4.土肥水管理

4.1土壤处理 在苗前进行拖耢,串垄,可起到提温、保墒、松土、灭草和拥土等作用,能促进马铃薯根系发展,增加其吸收能力,达到促地下、带地上、蹲住苗的目的,为马铃薯根深叶茂打好基础。中耕培土要分次在苗高5~10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以暄地、灭草为主;第二次在现蕾前进行,要大量向苗根拥土,培土应既宽又厚,达到6cm以上,早中耕培土可以使土暄、地热和透气,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肥料分解,满足植株生长的营养需求。

4.2早追肥 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追肥,以促进株壮,增加叶面积。用同等数量的氮肥,分别在苗期、蕾期和花期追施,其增产效果分别是苗期17%、蕾期12.4%、花期9.4%,从中可以看出,早追肥的增产效果最好。

4.3水分管理 为幼苗、植株、根系和块茎等创造优越的生长发育条件,水分管理的重点应随当年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天旱年头要抓好保墒浇水,天涝年头要抓好排水防涝和晚疫病防治等。中耕培土必须抓好,后期的管理是以“保”为主,排灌和病虫防治,都是为了保证生长条件和保护叶片健康。

5.病虫害的防治

5.1虫害防治 马铃薯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可用5%辛硫磷颗粒2kg掺在农家肥中,1kg掺细土后,播种时洒在播种沟内进行防治。地上部害虫是蚜虫、28星瓢虫、红蜘蛛等,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可采用2000倍乐果乳油,5%敌杀死,25%速灭杀丁或三氯杀螨醇进行常规防治。

5.2病害防治 晚疫病。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可采用保护性杀菌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防治,也可采用内吸性杀菌剂70%克露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早疫病。选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前收获。选择土壤肥沃的干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前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环腐病。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播前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晾种,剔除烂薯,使田间环腐病源减少。此外也可用硫酸铜浸泡种薯10分钟。

6.适时收获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第12篇

1.选地

马铃薯适宜栽培在山岗和丘陵地带, 且需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 土壤沙质、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与缓坡地, 忌在茄科等为前茬的地块上栽培。但是, 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土壤就不能栽培马铃薯。比如黏重的土壤, 只要采取高垄和起沟排水, 同样也可获得高产。

2.整地、施肥和起垄

整地的过程主要是深翻和耙压。深翻要达到25~30 cm, 且应随翻随耙压, 做到地平、土细、上实下虚, 以便起到保墒作用。施肥必须在耕地时一次性施足底肥, 且以农家肥为主。每0.067 hm2施农家肥4 000 kg以上, 同时每0.067 hm2按产量2 500 kg, 补施二铵15 kg, 尿素15 kg, 硼砂1.5 kg, 硫磺锌1.5 kg, 或马铃薯专用钾肥15 kg, 配尿素20 kg。为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在整地时每0.067 hm2可施辛硫磷 (或甲基异柳) 0.5 kg, 兑水5 kg, 拌锯末25 kg或细纱土50 kg施入土壤内。

3.人工催芽

在播种前25~30 d, 选皮色光滑新鲜、芽眼饱满的薯块进行人工催芽。室内催芽:芽块切好后, 先用清水冲洗, 然后芽眼朝上摆放在10 cm厚的湿沙表面 (长宽可因场地而定) , 最后上面覆盖湿润的沙土约3~5 cm厚, 在这种湿度下温度保持在15℃~18℃, 若温度超过20℃, 易引起切块腐烂, 待幼芽长到3 cm左右时将切块扒出即可播种。室外催芽:选一背风向阳处, 挖深50 cm的催芽沟 (长宽可因场地而定) , 将种薯芽眼朝上摆放在沟内, 沟上搭小拱棚, 覆盖塑料膜以提高温度, 每天下午4时—5时盖上草帘保温, 次日上午8时左右揭去草帘提高温度。芽催成后, 若因天气变化或因田间地块未整好暂时不能播种的, 应从沙中扒出芽块见光绿化。二季作区在秋季种植时, 种薯必须用赤霉素 (920) 溶液浸种以打破休眠期, 然后才能催芽。浸种时切块种薯放在1 g赤霉素兑水100~120 kg的溶液中浸泡15 min:完整种薯放在1 g赤霉素兑水60~80 kg的溶液中浸泡20~30 min。因天气变化或田间地块尚未整好不能播种的, 应将催好的切块扒出, 堆放在室内见光绿化。经过绿化的芽, 发绿粗壮, 播种扎根好、出苗快, 早熟, 抗病, 产量高。一般催芽时间需20~25 d左右。

二、播种后的田间管理

1.播种

将催好芽的种薯芽块按行距40 cm、株距30 cm左右, 均匀地种植在深度8~10 cm的穴 (或沟) 内, 紧贴地面, 用土压实。一般来讲, 早熟品种秧矮、分枝少、单株产量低、生长空间小, 可以适当缩小株距;中 (晚) 熟品种秧高、分枝多、单株产量高, 生长空间相对较大, 故可适当加大株距。

2.中耕培土和除草

选地要求是土壤肥厚疏松, 透气良好, 排灌方便。整地应深耕30 cm, 并深浅一致, 细犁细耙, 达到深、松、平、净, 土碎无坷拉, 干净无杂物, 墒情要好。必要时应先灌水增墒再平整地。中耕培土要分两次进行, 第1次在苗高5 cm左右, 以松土、灭草为主;第2次在现蕾前进行, 此时要大量向苗根拥土, 培土要求即宽又厚, 力争达到6 cm以上。

3.施肥、施农药

马铃薯, 生长期追肥太费事, 必须在耕地时一次性施足底肥。以马铃薯专用肥为主, 再按配方施肥的要求, 补充氮、磷、钾化肥和微肥, 按2 500 kg/0.067 hm2产量水平, 大约施二铵15 kg, 尿素15 kg, 硼砂1.5 kg, 硫酸锌1.5kg。或者施马铃薯专用钾肥50 kg, 配以尿素5 kg。

为防治地下害虫, 按每0.067 hm2选用辛硫磷0.25kg, 或甲基异柳0.25 kg, 配水5 kg, 拌锯末25 kg或细沙土50 kg, 施入土壤内。

4. 抗旱、排涝

马铃薯开花时正好进入结薯期, 若雨水不足, 就会影响块茎膨大, 从而造成减产。因此, 有浇水条件的地方应在开花期进行人工浇水:若此时遇上连阴雨, 则应开沟排涝, 必要时可对徒长的薯秧掐尖打顶。

5. 防病、防虫

(1) 晚疫病症状:主要危害叶、茎及块茎。最初下部叶片的叶尖和叶缘出现水渍状病斑, 扩大后成为圆形或半圆形病斑。湿度大时枯斑上出现白霉, 叶背面白霉更清楚。块茎表现产生淡褐色或灰紫色的不规则形病斑, 稍凹陷, 严重时病斑汇合, 占据大部分薯面。

发生条件:病害的发生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 平均气温达到15℃~16℃时, 连续降雨2~3 d后或在平均气温18℃~20℃下持续阴雨天时, 病害蔓延十分迅速。

防治方法: (1) 精选种薯, 淘汰病薯; (2) 加厚培土; (3) 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后, 应拔出病株, 轻轻拿出田间进行深埋; (4) 药剂防治, 其药剂可喷施85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加水800~1 000倍液, 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普力克水剂5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

(2) 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症状:茎、叶柄、块茎等部位都可发病, 但叶片上症状最为明显。最初出现黑褐色小病斑;逐渐扩大为6~10 cm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病斑上有明显同心轮纹。病斑的边缘有黄色的晕环。潮湿时, 病斑上长出黑霉。

发生条件:生长早期气温较高, 雨水多, 有利早疫病流行。脱肥时亦可发病。

防治方法: (1)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 防治植株脱肥早衰, 提高抗病性。 (2) 药剂防治可喷施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80代锌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5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一般每7~10 d喷1次, 连续喷3~4次。或选配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1 200~1 600倍液, 间隔10~15 d喷1次。

(3) 马铃薯疮痂病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块茎。块茎上出现大小不同的病斑, 周边微有隆起, 中部凹陷, 为淡褐色至灰褐色疮痂状。病斑下的肉质部呈淡褐色, 刚刚收获的块茎病班上, 有灰白色粉状物。

发生条件:干燥、通风良好的地块和块茎形成期至膨大初期地温高、少雨干燥年份, 病害发生早, 危害严重。土壤中性至微碱性时, 病害增多。

防治方法: (1) 轮作调茬, 不可过多施石灰, 应使用酸性肥料, 控制粗大有机肥的施用, 多用腐熟堆肥。 (2) 药剂防治。用稀释200倍的福尔马林液浸湿种薯, 然后用塑料薄膜或草袋覆盖闷种2 h, 再用清水冲净, 晾干后播种。或用0.1%对笨二酚水溶液, 浸种薯30 min, 然后晾干播种。

(4) 二十八星瓢虫危害症状:二十八星瓢虫成虫为红褐色带28个黑点的甲虫。成虫和幼虫均由叶背取食, 留下横向的粗短线状食痕, 叶片只留叶脉呈网状, 叶子很快枯黄。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用505的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杀, 对成虫、幼虫杀伤力都很强, 防治效果彻底干净;或用60%敌百虫500~800倍液喷杀, 或用1 000倍乐果溶液喷杀。发现成虫卵开始喷药, 每10 d喷药1次, 在植株生长期连续喷药3次, 即可完全控制其危害。注意喷药时喷嘴向上喷雾, 从下部叶背到上部都要喷药, 以便把孵化的幼虫全部杀死。

(5) 蛴螬危害症状: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 在地下危害马铃薯的根和块茎。可以把根咬食成乱麻状。把幼嫩茎吃掉大半, 在老块茎上咬食成孔洞。

防治方法: (1) 栽培防治。深耕翻地, 通过机械杀伤、暴晒等消灭蛴螬。 (2) 施用腐熟农家。最好在施肥前, 向粪肥均匀喷撒2.5%敌百虫 (粪与药的比例约1500∶1) 。 (3) 药剂防治, 在整地时每0.067 hm2地施4 kg左右呋喃丹进行消毒。防治成虫需在盛发期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 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可用90%敌百虫1.4 kg加少量水稀释后, 喷拌100 kg细土, 制成毒土, 在播种前或栽植前, 将毒土撒于播种穴中或播种沟中。但应注意不要接触种子。毒土还可均匀撒施在地面, 然后浅锄。播前也可喷2.5%敌百虫粉或5%西维因粉, 然后浅犁整地。

三、收获与贮藏

1. 收获

马铃薯成熟后, 须待地干后再收获, 收获时要尽量不损伤薯皮。

2. 采收及运输

刚收获的马铃薯需在无光照和通风处堆放。茎叶由绿变黄并逐渐枯萎时开始收获。收获时应选择晴天, 土壤适当干爽时进行。注意:收获时, 要及时拣出碰伤、掉皮、虫眼、病斑、绿头、损伤等不合格薯块后才能进行装袋、标包 (挖出后晾晒2 h后搬运不易伤皮) ;要集中到不受雨淋、太阳晒的干燥遮阳处, 以及便于汽车通行的地方待运。也可使机械损伤的马铃薯伤口愈合, 挑出感病薯块后, 对其分级入库, 在栽培和运输中避免机械损伤。

四、结束语

上一篇:矮化作用下一篇:产业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