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胸痛范文

2024-08-26

急诊胸痛范文(精选5篇)

急诊胸痛 第1篇

1临床资料

2008年5月到2008年12月急诊以胸痛为主诉就诊286例, 其中男196例, 女90例, 年龄17~86岁, 平均51岁, 其中心源性182例 (63.6%) , 非心源性104例 (36.4%) 。见表1。

2讨论

胸痛是急诊常见症状, 从良性的胸壁肌肉与骨髓的病变到危及生命的心脏血管病变均可引起胸痛。致痛物质有K+、H+、组织胺, 与即刻疼痛有关;5-羟色胺和缓激肽与缓慢疼痛有关。内脏与体表部位受脊神经后根的传入神经支配时, 还可出现放射痛[1]。急诊胸痛患者首先必须想到危及生命的疾病情况。本组286例患者分为心源性胸痛182例 (63.6%) 和非心源性胸痛104例 (36.4%) 。心源性胸痛常见的是心绞痛 (143例, 占50.0%) 和急性心肌梗死 (32例, 占11.1%) , 典型的心绞痛多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绞痛, 或伴胸部深层的压榨感、紧束感、窒息感的钝痛、闷痛, 时间持续数分钟或十几分钟, 常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男>35岁, 女>45岁, 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家庭史、糖尿病、肥胖症以及吸烟均是心绞痛的常见危险因素。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超过15 min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 伴有气促、端坐呼吸、出汗、晕厥、濒死感、恐惧感, 则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 即时床旁的心电图检查, 能分辨一般情况下的急性冠脉疾病, 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和CK-MB、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有助于鉴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本组患者有4例夹层动脉瘤患者, 夹层动脉瘤会有突然发生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烧灼样或撕裂样疼痛, 胸痛放射范围广, 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常伴有休克表现, 但血压仍较高, 虽可能血压一度下降, 但血压在休克过后又复升高。需警惕血压轻微升高的夹层主动脉瘤患者。本组4例中有一例76岁男性患者入院时血压150/70 mm Hg, 胸痛于弯腰取物时发作, 胸部CT扫描夹层动脉瘤撕裂至腹主动脉。当临床高度怀疑时, 需请外科紧急会诊。

非心源性胸痛以支气管肺炎 (34例, 占11.8%) 最为多见, 胸膜炎 (14例, 占4.8%) 及气胸 (8例, 占3.0%) 也多见, 老年吸烟患者需警惕支气管肺癌 (8例, 占3.0%) 。神志尚清的情况下若能安静平卧, 引起胸痛的原因多倾向于非心源性的考虑, 生命体征平稳者可有较充裕的时间祥细了解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一般诊断不难, 处理也较容易。肋间神经痛 (23例, 占8.0%) , 带状疱疹 (4例, 占1.4%) 也常见, 可予对因及对症处理。

另外, 尽管本组患者中无肺栓塞患者, 但突发的胸痛也应首先考虑排除。在临床工作中危重胸痛患者可能都需要进行心脏监护, 心电图检查,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参考文献

急诊胸痛患者诊疗观察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25~75(54.5±10.9)岁;疼痛发生区域:心前区疼痛12例,左胸腔疼痛7例,右胸腔疼痛8例,全胸腔疼痛6例,胸骨后疼痛5例,胸背疼痛8例,胸腹疼痛7例;疼痛性质:压迫感疼痛15例,发闷感疼痛13例,电刺感疼痛11例,烧灼感疼痛6例。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心电图、CT扫描、彩超、上消化道造影技术、血常规等系统检查,并对患者临床症状、病史及转归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并分析对比其特点。

2 结果

62例患者中,心源性胸痛21例,占33.87%,其中心绞痛患者9例,心肌梗死5例,肺栓塞3例,夹层动脉瘤2例,心肌炎2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41例,占66.13%,其中支气管肺炎12例,消化道疾病9例,胆道疾病6例,自发性气胸5例,肺癌3例,肋间神经炎2例,胸膜炎1例,带状疱疹1例,膈下脓肿1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例。

3 讨论

胸痛为临床常见症状,引发该症状的原因较多,其发作部位及疼痛程度和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不完全一致。患者由于食管、支气管、胸膜、肺脏、心脏及主动脉的神经未梢受到外部创伤、炎症、机体肿瘤及理化因素导致的组织损伤,刺激膈神经、肋间神经、脊神经后根及迷走神经,均能引起患者出现胸痛症状[2]。肋间神经痛多呈阵发性烧灼痛或电刺激痛,肌痛呈酸痛,骨痛呈酸痛、锥痛,食管炎、膈疝呈灼痛,心绞痛常呈压迫痛,并伴随窒息感。胸壁因主动脉瘤侵蚀时出现锥痛,原发性肺癌、纵隔肿瘤呈现胸部闷痛症状。依据患者发病原因可将胸痛分为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部分胸痛患者的临床病因特征与症状不相符,如未充分分析患者病因,造成误诊则延误患者的治疗,甚至加重患者病情。临床诊断时,对于血流运力学不稳定患者,应维持其生命体征,而后剖析其病发原因;询问患者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发作时间、疾病史等相关内容,并按照初诊结果行相关检查以确诊,反复评估后给予治疗方案。临床诊断急性胸痛,常用检查方法包括:(1)心电图检测:主要诊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及肺栓塞等症状。急性胸痛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出ST段抬高,继而转变为急性心肌梗死;ST段呈对称性倒置属非特异性改变,常为心肌炎、心肌缺血、肺动脉栓塞等疾病;本组急性胸痛患者中,心电图表现正常者占66.13%;(2)心肌酶谱检查:对患者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进行监测分析,依据检测指标水平,可将急诊胸痛患者进行疾病归类,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常用敏感指标。在患者胸痛症状发生2~5h内,肌红蛋白水平的变化能有效排除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发作6h后,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对于心肌梗死的敏感性较高;(3)影像学检查,运用彩超、CT等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早期变化进行检测分析,如室璧节段运动异常等症状[3]。

本研究62例急性胸痛患者中,21例心源性胸痛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多数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不正常,占33.87%,其中多数患者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非心源性患者41例,占66.13%,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闷、手脚麻木等,非心源性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表现多数不正常,胸痛发作时伴随单独症状出现或成组出现。应根据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具体病因分类,避免误诊,漏诊,依照患者自身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子军,陈漠水,陆士娟.胸痛伴有ST段抬高的非冠心病患者19例临床分析[P].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10.85-86.

[2]林云,张光星,李天发,等.50岁以下女性胸痛病因分析[P].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10.46-47.

98例急诊胸痛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第3篇

1 临床资料

该研究共分析了我院98例急诊胸痛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57例, 女41例, 年龄26~85岁, 平均年龄64.2岁。伴随胸闷、大汗者46例, 占46.94%;伴随呕吐者8例, 占8.16%;伴随休克者11例, 占11.22%;伴随明显呼吸困难者8例, 占8.16%;胸壁有压痛者6例;胸壁有疱疹者2例。其中心源性胸痛52例, 占53.06%;非心源性胸痛46例, 占46.94%。高危胸痛34例, 占34.69%。82例患者在急诊时做了心电图、胸片等初步检查, 62例做了“心梗三项”。

2 讨论

2.1 急诊胸痛的病因分析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原因多为缺血、炎症、肿瘤、外伤、血管痉挛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的组织损伤等刺激神经, 均可导致胸痛。胸痛的病理基础有: (1) 胸壁疾病:如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多发性骨髓瘤。 (2) 胸肺疾病: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肺炎、胸膜炎、肺癌等。 (3) 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心包压塞、肥厚性心肌病等。 (4) 纵隔疾病:如纵隔炎、肿瘤。 (5) 食管撕裂:如食裂孔疝、食管癌、过度通气。本组研究的98例胸痛患者主要分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 心源性胸痛主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包炎、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等;非心源性胸痛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胸壁疾病等。其中心源性胸痛占大部分比例, 且危险性高。通常把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划分为高危胸痛, 本组病例中高危胸痛有34例, 占34.69%。其中心源性高危胸痛30例, 占高危胸痛88.24%, 因不同病因发生急性胸痛的患者人数见表1。

2.2 临床特征与诊断

心源性胸痛在急诊胸痛患者病因中占大多数, 且此种病因导致的胸痛一般较为严重, 急诊医生要把握好患者的疾病特点, 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心源性胸痛的最常见情况, (1)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突然起病, 常向左肩、左臂放射, 在劳累、情绪激动以及饱餐后诱发, 疼痛时间持续数分钟, 很少超过15分钟, 可反复发作, 含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发作时心电图表现ST-T水平下移, T波平坦或倒置, 疼痛缓解后即恢复。 (2) 不稳定型心绞痛也为心前区疼痛, 但疼痛更为剧烈, 形式多样, 诱发原因也较多。发作时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 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 缓解后心电图显示ST-T可恢复正常, 无心肌酶学的改变。 (3) 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疼痛剧烈, 持续时间较长, 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效果不显著, 常伴有心律失常。心电图呈典型的心肌梗死表现, 血清酶谱升高。但更要警惕少数不典型心肌梗死, 患者表现为疼痛不明显, 或轻度隐痛, 或者疼痛部位在上腹部甚至口腔、左臂等, 很容易漏诊、误诊, 尤其是高龄患者, 由于其神经退行性改变, 敏感性低, 再加上合并症多, 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 容易漏诊、误诊, 一旦漏诊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急诊胸痛的诊断, 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是通过心电图、胸片和心肌酶的变化进行筛查。非心源性胸痛的诊治也不可忽视, 特别是一些高危胸痛, 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张力性气胸常见于较大肺泡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 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 形成活瓣, 使胸膜腔压力升高, 一般诊断较容易。患者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 查体患侧胸廓运动减弱, 纵隔移位 (心脏浊音界及心尖搏动向健侧偏移) , 患侧叩诊呈鼓音, 语颤减弱, 呼吸音消失, X线检查可确诊。消化系统疾病所致胸痛以食管源性病变为主, 可由食道运动、出血等一系列复杂原因导致, 疼痛的形式也较为复杂, 短时间内难以确诊, 钡餐、胃镜及食道酸碱度测定等一些与胃部有关的检查有利于诊断。而像一些由焦虑不安等心理因素引起的胸痛主诉较重, 但查体无阳性发现, 且反复多次就诊, 此类患者没有太大危险, 应及时建议转心理卫生科, 否则易引起更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和患者经济上的损失, 对医院和患者都有不利之处。因此, 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急性胸痛治疗上是至关重要的。

2.3 重视急诊高危胸痛

急性胸痛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属高危疾病, 有猝死可能, 应引起足够重视。该组病例中, 高危胸痛34例, 占34.69%;其中心源性胸痛30例, 占高危胸痛的88.24%。本组误诊2例, 均为心源性, 其中1例为中年女性, 就诊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轻微腹泻, 门诊以急性胃肠炎给予输液治疗, 后来患者出现休克, 经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例为老年患者, 误诊为支气管炎, 两天后才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经抢救无效死亡。心源性胸痛有时症状不典型, 特别是老年人, 表述不清, 自身合并症多, 极易误诊, 应引起急诊医生的高度重视。因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不足50%, 首份心电图不能确诊但又高度怀疑者, 应每隔5~10分钟做一份心电图, 怀疑下壁心梗者应做右胸及后壁心电图 (18导联) 。而肌钙蛋白T、I在胸痛后3~12小时开始升高, 且不受骨骼肌损伤的影响, 含量与心肌受损面积成正比, 可持续较高水平3周左右, 已被公认为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标志物。所以心电图和心功能三项的动态变化对明确诊断至关重要[2]。肺栓塞:对任何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的患者, 都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 约20%的患者可同时出现上述典型三联征, 同时伴有低氧血症、晕厥、紫绀等。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简便易行, 血浆D-二聚体敏感性高, 是对可疑急性肺栓塞进行快速筛查的首选项目[3]。典型心电图出现SQT征, 可行彩超、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但肺栓塞症状缺乏特异性, 误诊率高达20%, 不经治疗者死亡率达20%~30%, 诊断明确且经积极治疗者死亡率会下降至2%~8%, 所以尽快明确诊断尤为重要。该研究确诊的2例肺栓塞, 均为老年患者, 有脑梗塞或手术后长期卧床史, 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痛, 伴明显呼吸困难, 心电图出现SQT征, 行彩超、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溶栓、抗凝治疗, 使患者得到救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突发的撕裂样胸背剧痛, 开始即达到高峰, 在发病早期血压升高, 出冷汗, 还有主动脉关闭不全、急腹症或神经系统障碍同时伴有血管堵塞的征象, 两侧脉搏强弱不等及影像学检查 (彩超、CT、MRI、主动脉造影) 有助于早期诊断, 明确诊断后积极控制血压, 及时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

2.4 急诊处理

胸痛病因复杂, 诊断至关重要。当急性胸痛患者就诊时, 首先应在最短时间内测定生命体征, 如血压、呼吸、脉搏, 根据其精神、神志状况, 判断患者有无高危因素存在 (如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短暂晕厥史、表情淡漠、呼吸困难、出冷汗、血压<90/60 mm Hg、脉搏>100次/min等) , 同时让患者平卧休息, 稳定其情绪。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 急诊医生应迅速组织抢救, 马上吸氧, 立即开通静脉输液通道, 做床边心电图, 监测生命体征, 化验血常规、生化、心梗三项等。要做到边抢救边诊断或先抢救后诊断, 根据病情需要行影像学检查 (X线、彩超、CT、MRI、主动脉造影) , 同时采取措施初步缓解胸痛 (如心绞痛者给予消心痛含服、心肌梗死者给予吗啡或杜冷丁肌注等) ,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做出初步诊断后及时请专科会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结合查体、辅助检查及时进行二次病情评估, 必要时调整临床思路, 修正诊断。

2.5 注重心理治疗

急诊胸痛患者除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胸痛外, 还有一些心因性疾病常常困扰急诊医生。本组病例中有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 他们均为中年人, 长期反复在急诊科就诊, 多次做各项检查 (除冠脉造影外) , 均未发现异常问题, 但患者总是表现为胸闷、胸痛, 甚至有时会出现心电图异常表现, 尝试使用药物治疗, 均未收到良好的效果, 后经医生建议转入精神卫生科就诊, 有2例诊断为抑郁症, 2例诊断为强迫症。

参考文献

[1]黄绍亮, 黄明.门急诊胸痛为主诉患者214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 :110-111.

[2]孔令彬, 祖虹, 张艳影, 等.急性胸痛患者检测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学, 2011, 35 (1) :56-57.

急诊胸痛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胸痛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患者主诉胸痛;(2)均行血常规、心电图、心肌酶学、B型超声等检查;(3)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4)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有外伤因素导致的胸痛;(2)治疗前死亡者。其中男58例(58.0%),女42例(42.0%);年龄25~78(52.5±12.5)岁。胸痛发作后的就诊时间为10min~1周,其中24h急诊的有81例(81.0%);>24h就诊的有19例(19.0%)。伴随症状及体征有:胸闷心悸23例,头昏出汗面色苍白27例,咳嗽、咯痰13例,气急呼吸困难12例,胸背部及肩部放射性探讨10例,吸气时胸痛家具6例,发热5例,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4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对患者进行初步临床检查,观察十二导联心电图或查超声心动图,拍摄X线胸片或进行胸部CT,查血常规、心肌酶,部分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查D-二聚体、冠状动脉造影。最后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以上检查结果查的具体病因,并确诊。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其中心源性因素有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栓塞、夹层动脉瘤以及心肌炎等。

1.2.2 治疗方法:

(1)心源性胸痛:对于该类患者一旦确诊,入院后卧床休息,给予心电监护、镇静(吗啡或杜冷丁)、β-受体阻滞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口服阿司匹林、利尿剂、吸氧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 Hg。按照病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将尿激酶15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ml,充分融合后进行静脉滴注,30~60min滴完)或转运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3]。对于主动脉夹层应积极的给予镇静、镇痛治疗,迅速控制心率和血压,待左室收缩速率适宜,考虑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有肺栓塞的患者,给予相应抗凝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稳定在2.0~3.0。或根据生命体征的情况以及栓塞面积大小给溶栓治疗后维持抗凝治疗。或给手术取栓、介入导管碎栓或安装下腔静脉滤器等。在心源性胸痛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心肺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的检测和救治。⑵非心源性胸痛:对于张力性气胸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通气、抗休克和预防感染等处理,迅速排出空气、挽救生命,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胸廓切开插管治疗。其他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消化道疾病、胆道疾病等患者按照各自的疾病给予应适当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析该组急性胸痛患者的发病原因,并进行归纳。并总结该组患者的漏诊、误诊情况,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初步录入Execl2007软件。

1.4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无胸痛等症状;好转: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死亡。

2 结果

2.1 急性胸痛的原因

100例中心源性胸闷者67例(67.0%),非心源性胸痛33例(33.0%)。(1)心源性胸痛: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中心绞痛46例(46.0%),心肌梗死13例(13.0%),肺栓塞4例(4.0%),夹层动脉瘤2例(2.0%),心肌炎2例(2.0%)。(2)非心源性胸痛: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炎,其次为消化道疾病。支气管肺炎12例(12.0%),消化道疾病7例(7.0%),胆道疾病6例(6.0%),自发性气胸2例(2.0%),肺癌2例(2.0%),带状疱疹1例(1.0%),膈下脓肿1例(1.0%),胸膜炎1例(1.0%),肋间神经炎1例(1.0%)。

2.2 急性胸痛的误诊、漏诊

100例患者中心绞痛误诊5例(5.0%),肺栓塞误诊1例(1.0%),主动脉夹层误诊1例(1.0%);漏诊2例(2.0%)。误诊和漏诊率为9.0%(9/100)。

2.3 急性胸痛的治疗效果

100例患者中痊愈44例(44.0%),好转49例(49.0%),无效5例(5.0%),死亡(涵盖转入ICU或专科后死亡)2例(2.0%),总有效率为93.0%。

3 讨论

急性胸痛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对急诊治疗方案要求也不同。由于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病因的不同,给临床诊断带来了难度。研究报道,外伤、炎性反应、肿瘤、神经病变等都可以引起急性胸痛[4]。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胸痛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胸痛占67.0%,与以往报道基本相似[5]。其中又以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而非心源性胸痛的比例为33.0%,以支气管肺炎和消化道疾病较为常见。对于急性胸痛的患者入院后应该尽早做出诊断。本研究中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基础上,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主诉的基础上,结合心电图或查超声心动图,影像学以及血液指标对疾病做出诊断。最终确诊91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1.0%。误诊、漏诊9例(9.0%)。

在治疗方面,早期给予对症治疗,首先要快速排除最危险、最紧急的疾病,待确定病因后根据疾病的种类给予相应的治疗[6]。心绞痛的患者首先卧床休息、吸氧,然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除了给与以上治疗外,给予静脉溶栓或PCI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给以镇静、镇痛后,结合病情转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也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本研究10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

综上所述,导致急性胸痛的原因较多,病情复杂,急诊医师应该全面迅速的诊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理,早期判断病因,识别高危患者,提高急诊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存富.118例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97.

[2]王兴华.胸痹胸痛治疗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12-13.

[3]赖诚民.大剂量氯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141-142.

[4]马红旗.急性胸痛的急诊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12):60-62.

[5]吴郑兵.12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体会[J].2013,7(8):68-69.

急诊胸痛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5例急诊胸痛患者, 男性患者有65例, 女性患者有40例, 患者年龄23~80岁, 80岁的患者病史最长为30年反复发作。

1.2方法:询问病患病史以及胸痛发作的性质和时间, 利用X线、实验室、B超、CT以及心电图等设施方法查明患者胸痛原因, 确保诊断正确[1]。对患者进行平躺降低耗氧, 实施干预, 安抚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 进行对症处理。确诊为心肌梗死外的患者测定其心肌肌钙蛋白, 4 h后进行复查。按照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胸部X、B超检查, 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 然后进行对症处理[2]。

2结果

据统计分析见表1, 导致胸痛的疾病原因有心肌梗死21例、肋间神经痛痛12例、冠心病心绞痛12例、渗出性胸膜炎8例、管食管反流7例、自发性气胸6例、肺炎3例、心包炎10例、心绞痛与GER并存1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0例、肺癌4例。

3讨论

胸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症状, 导致胸痛的原因有很多, 胸痛的部分以及严重程度也有差别[2]。炎症、外伤、肿瘤以及其他理化因素会损伤组织刺激肋间神经、脊神经以及膈神经、迷走神经, 它们会分布在肺脏、心脏、支气管、食管以及主动脉中的神经末梢上, 导致胸痛。胸痛可以分成器质性胸痛和非器质性胸痛, 如心肌梗死就属于器质性胸痛, 心脏神经官能症就属于非器质性胸痛。器质性胸痛会威胁人的生命, 非器质性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从胸痛起源可以分成胸壁疾病、胸腔脏器疾病、腹部脏器疾病以及肩关节以及周围疾病。

本次研究有误诊疾病, 肝胆疾病、GER、带状孢疹。漏诊的GER有6例。影响误诊和漏诊的原因有很多, 接诊时, 由于缺乏对胸痛合并的认识, 疗效不佳时, 也会漏掉对合并病的考虑[1]。有些患者性格比较内向, 不愿意与医师多做交流, 对病情和病史不愿多说, 从而导致误诊和漏诊。

对患者威胁最大的就是心源性胸痛, 在诊断的过程中, 要对患者的胸痛原因进行正确识别, 防止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影响患者康复。其中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两种。心绞痛分心前心绞痛和胸骨后心绞痛, 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胸部的深层位置有紧张以及压迫感, 持续时间较长。此类心绞痛容易在饭后运动以及用力大便的时候产生, 可是使用硝酸甘油缓解症状[3,4,5]。胸痛是心肌梗死常见的症状, 会在胸骨位置以及心前区有15分钟的持续疼痛时间, 还会伴随气短、恐惧感、大汗昏厥以及濒死感等表现。听诊时, 心前区的心音会比较迟钝且遥远, 有时还会有心源休克, 临床上利用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可以快速的发现症状。近些年来, 通过研究和临床实验证明, 可以在急诊中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治疗急症胸痛。因为急诊观察室的条件有限, 这类方法缺乏操作条件, 降低了可操作性。

系统疾病导致的胸痛主要由于食管源性病变, 受到食管运动障碍、出血以及化学刺激导致的疼痛机制非常复杂。利用平滑肌松弛剂可以有效的缓解食管源心痛, 但是会给心源性胸痛的诊断和鉴别增加难度, 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心理负担。所以, 展开X线钡餐以及食管内酸碱的检查非常有必要。产生心源性胸痛为主动脉夹层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处理不及时过着处理方法有误, 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5例急诊胸痛患者, 询问病患病史以及胸痛发作的性质和时间, 利用X线、实验室、B超、CT以及心电图等设施方法查明患者胸痛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 105例患者导致疾病原因心肌梗死21例、肋间神经痛痛12例、冠心病心绞痛12例、渗出性胸膜炎8例、管食管反流7例、自发性气胸6例、肺炎3例、心包炎10例、心绞痛与GER并存1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0例、肺癌4例。所以只有加强对患者门急诊胸痛病因、发病特点、有无漏诊和误诊现象的认识, 才能确保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

摘要:目的 分析门急诊胸痛为主诉患者在诊治方式以及在诊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方法 分析我院的105例门急诊胸痛为主诉患者的病因, 总结误诊和漏诊的情况。结果 以下疾病导致患者产生胸痛:心肌梗死21例、冠心病心绞痛12例、管食管反流7例、肺炎3例、心绞痛与GER并存12例、肋间神经痛12例、渗出性胸膜炎8例、自发性气胸6例、肺癌4例、心包炎1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0例。误诊的疾病有肝胆疾病、GER、带状孢疹。漏诊的GER有6例。结论 只有加强对患者门急诊胸痛病因、发病特点、有无漏诊和误诊现象的认识, 才能确保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

关键词:胸痛,患者,诊治

参考文献

[1]何启蓉.急诊胸痛患者74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31 (26) :72-73.

[2]魏铁军.急诊胸痛患者172例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9 (22) :115-116.

[3]贺建华, 李丛佳, 王文化, 等.综合医院急诊胸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12 (1) :893-896.

[4]石永玲.急诊胸痛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10 (2) :62-63.

上一篇:日本国际化人才战略下一篇:篮球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