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诵读范文

2024-09-23

美文诵读范文(精选8篇)

美文诵读 第1篇

一、在经典诵读中积累语言

经典美文大多语言凝练, 极富音韵美。诵读经典美文, 是一种熏陶, 也是一种积累,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诗词, 学生便能体验到“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妙意境;引导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词, 就会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大胆表演“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意境, 便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 学生在大量的经典诵读中不断体验, 不断感悟, 丰富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二、在经典诵读中学习方法

诵读经典美文是吸收经典文化的一个过程, 而表达则是将诵读过程所内化的知识, 经过自己主观情感的加工, 再释放出来。诵读是过程, 表达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若能在学生诵读、积累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美文的语言技巧、文章结构、表达方法等, 并将这些应用到写作上, 将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 产生行文之美, 增加文章灵动的美感。

1. 学习语言技巧

要使文章富有文采,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运用古诗文名句。或在文题中借用古诗文, 使文章拥有动人的“题眼”, 如有位学生在写自己第一次登台领奖的习作时, 以杨万里的《小池》中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为题。或在文中恰到好处地穿插、援引, 使文章变得更有韵味。或巧妙引用古诗文概括总结全文, 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如有的学生在写感恩母亲的作文时, 引用孟郊“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在写歌颂老师的文章时, 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古诗文本身富有意境美, 把古诗文镶嵌在自己的文字当中, 为语言添加了几分诗意, 为文章增添了几抹亮色, 给人以美的享受。

2. 学习文章结构

在诵读经典美文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 有时文章并不是以深刻新颖的主题取胜, 而是以曲折的情节结构取胜。许多经典美文往往在文章的结构方面独树一帜,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若能学习经典美文的文章结构, 定能使文章独具魅力。

例如,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它的结构鲜明有特色, 语言生动极具美感。作者以总分总的结构, 按四季的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 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完此文后, 我让学生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点, 同学们仿照此文总分总的结构, 按照四季的顺序, 有的写《美丽的卧龙山》, 有的写《校园的四季》, 还有的写《家乡的小河》……学生的写作各具特色, 精彩纷呈。

3. 学习表达方法

经典美文中常有独特的表达方法。美文读多、读熟了, 到了张口就能背, 提笔就能写的程度, 便可进行模仿、转化、借用、引申。

如许地山的《落花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借花生赞颂了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教学这篇课文之后, 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 也选择一种事物来借物喻人。有的学生借写地瓜来赞颂清洁工;有的学生借写松树赞颂边防战士;有的借蜡烛赞颂老师……这样的写作训练,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在经典诵读中补白练笔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所谓“空白”, 这里是指经典美文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神来之笔”。我们巧借这些空白,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依据经典美文内容, 结合生活体验, 展开丰富的想象, 合理地进行补白, 进行说写训练,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最后一头战象》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嘎羧来到打洛江畔“凭吊战场”, 我让学生想象嘎羧当时的心理活动, 当“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 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时, 它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当“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 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时, 它可能想到了什么?当“它昂起头来, 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时, 它又是想说些什么呢?通过引导, 学生打开了思路, 开始展开想象的翅膀, 纷纷提笔写下当时的情形。

通过这样的补白练笔, 学生加深了对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英雄形象的认识, 深刻地感悟到嘎羧的英武、豪迈与忠诚,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提高了想象力与写作能力, 可谓一举数得。

主持词-美文诵读 第2篇

一语:有一首歌,百听不厌;有一首歌,广为流传;有一首歌,声如天籁;有一首歌,表达心怀,那就是属于我们的歌。请听语文组为我们带来的《我们的歌》。

二数:尘世喧嚣繁杂,生活疲惫不堪,尽管如此,我仍闲庭信步,如沐春风,只因我为自己“点燃一盏心灯”,有请数学组为我们带来《点燃一盏心灯》。

三英:青春是激情燃烧的火炬,激励着我们博学多思,开拓进取;青春是鹰击苍穹的矫健,展示着我们的灵动自信,优雅纯洁。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英语组一起高呼《青春万岁》。

诵读千古美文、绽放审美光彩 第3篇

一、以境生情、焕发审美感觉

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优秀的文章,在字里行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诵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文字的品读、画面的再现、音乐的渲染、色彩的描绘等途径,充分调动学生一切可利用的感知功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对作品的审美感知状态,形成稳定的审美心境,为学生搭建起与文本情感共鸣的审美桥梁。以拓宽学生的审美空间,激发学生的诵读情感体验。如指导学生诵读《荷花》一课时,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图面,画面上满池塘的荷花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亭亭玉立的荷花一袭白衫,随风摇曳,那藏在荷花里的小莲蓬,嫩嫩的,黄黄的。画面澄净透彻,色彩明艳,仿佛文中描绘的荷池美景。伴随着一段充满幻想的音乐旋律,“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动人诵读声在耳边响起。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氛围中,仿佛看到了真实的荷塘,仿佛自己就是一朵荷花。领略到文、音、画的异曲同工之妙。

诵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感知,唤起了学生更多的的感觉系统参与诵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这个审美主体得到多样的诵读美感,从而获得的诵读的审美感觉也会丰富和强烈。

二、移情想象、领会审美意蕴

想象,是儿童诵读优秀文学作品时最重要的心理活动,他们根据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绘,在脑海里进行丰富的想象,从而获得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且将诵读演绎得有声有色。而有声有色的诵读,更会带给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儿童有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些也正是理解和进行个性化诵读的关键。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部分后整体地展开想象:先分别想象“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个画面,再连贯整体想象成“一幅流动的画”。教学中,教师把语言——画面——诵读三者连成一线,融为一体,唤醒学生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用耳倾听、用眼观赏、用心感受、用嘴吟诵、用脑想象,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受词的信息,化言为画,进入诵读的语境。诵读词的过程犹如人在画中游,乐在其中,文本的意境结构美便得到探究与体味。

文学作品总会留有许多的“意义空白”。这种想象实际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对意义空白进行的独特补充。儿童用语言为想象建造了一个温馨的居所,并享受它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欢愉。

三、深层对话、提升诵读审美感悟

对话作为审美视野下的诵读教学审美方式之一,它强调应在自由、平等、真诚、信任的心理平台中进行,对话可发生在对话双方对诵读内容感悟、诵读情感体验、诵读技巧运用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对话的质量,取决于对话双方的“质量”。而师生之间的这种对话,教师应该在教学前首先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充分注重并挖掘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与文本反复切磋、对话、赏析,沉淀出对诵读文本的深度理解。我想,这也是真正体现教师指导诵读教学主导性作用的关键之处。周益民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一课,与学生深情对话,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我们从中可以欣赏到高超的语文诵读教学艺术。比如老天鹅扑打冰面的一段文字的回还反复诵读,比如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的此起彼伏的诵读。我想,每一个听课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里会长久记住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克噜——克哩——克哩’这天鹅的叫声。[]诵读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充分挖掘诵读文本中的深层内涵引导学生体味涵泳,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深层意义上的对话,无论是用心想象当时场面回旋的歌声还是深刻感受歌声的意蕴,都将文本的信息个性化,情感化,用诗性的力量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陶冶了情操。

四、渗透方法、完善审美渠道

诵读方法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的诵读声中领悟情感、更好地抒发情感,把对作者的思想感受表达出来,升华自己的内心体验,从而更好地完善诵读的审美渠道。诵读可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诵读时的情感,那么,在其间进行必要的诵读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的诵读声中领悟情感、更好地抒发情感,把对作者的思想感受表达出来,升华自己的内心体验,从而更好地完善诵读的审美渠道。同时,诵读方法的运用中表现出诵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真切理解与切身的感受,它融合着诵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判断、体会和感悟,映射着诵读者的审美情趣。例如,诵读唐诗《枫桥夜泊》。课始首先先听一听老调子的吟唱方法,建议第一句调子要高起,上扬“满天”、读音适当延长,把秋夜的傲霜表现出来;第二句的旋律要向往下,读的时候要一字一顿,把人们入睡后梦境表达出来。整首诗,以“天”“眠”和“船”这三个为韵脚音,是一种比较悠远忧郁的韵,含蓄旷远。需要把这些韵脚音拖长,读出愁眠、空旷之意,从而感悟孤寂与忧愁的思想之情,明白诗人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熔铸在诗韵节奏中的。这样的诵读教学,注意把诵读的节奏、声调与涵咏有机地联结起来。

诵读经典美文为学生成长奠基 第4篇

以上是我校开展的“经典美文诵读”活动的一部分。经过探索实践, 我校以经典美文诵读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打破了当今学生“读书苦, 苦读书”的现状, 走出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快乐阅读之路。快乐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了校园生活品质, 形成了学校的文化品牌。在实施快乐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两点:

阅读内容:

从无序到有序, 体现丰富性

读有所依, 开发读本。读书并非越多越好, 不能只求数量不谈质量, 而是要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去阅读, 并逐步积累、层层上升。为此, 学校建立了“三级书库”:一是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 学校购进大量优质图书, 学生可以在固定时间内借阅;二是班级图书角, 图书来源于教师、学生以及所在年级段的图书漂流, 学生可以随时借阅;三是家庭书架, 建议家长一个月左右与孩子逛一次书店, 根据学校推荐的书目自主选购书籍, 与孩子一起阅读, 以营造亲子阅读氛围。

读有所序, 划分层次。学校整合师资力量, 把中学阶段应该阅读和积累的优秀名句名篇收集整理, 供学生自由选读。

读有所得, 明确目标。每学年, 每位学生以诵读一本书为最低要求,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努力实现差异诵读、弹性诵读,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读有所得。

阅读方式:

从简单到多样, 体现趣味性

在阅读方式上, 我们以兴趣为先导, 以活动为载体, 从学校、年级段、班级、家庭、个人几个层面展开, 形式多样, 趣味十足。不同的诗词常常有不同的特点, 根据风格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 往往会达到神奇的阅读效果。实践中, 教师们主要创设了以下几种阅读类型:有情境吟诵、故事引读、游戏诵读、对照思读、儿歌趣读、配乐吟唱等。

情境吟诵。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 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 在古诗词诵读中, 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 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 把文字放在画面中, 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 不只是文字, 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 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 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

故事引读。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般来说, 每一首古诗文都会有一个不平凡的背景和事件, 将凝练、优美的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 可以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怀, 提高古诗文阅读的效率。

经典美文诵读《咏春》 第5篇

咏 春

必背诗词 :《咏柳》、《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村居》 选颂诗词:《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诵读内容:

一、必背诗词

才惠:阳春三月 欣欣向荣,我们跟随春天的脚步在美丽校园中诵读诗文。滢霏:奇文共赏,阅读名著,我们跟随诗人的神韵在诗意校园中感受经典。志坤: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采鑫: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文化宝库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男:一首首古诗,如一幅幅意境隽永的国画,令人流连。培欣:一首首古诗,如一曲曲余韵悠扬的歌曲,使人陶醉。才惠:请欣赏各小组咏春古诗„„ 第一大组《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二大组《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三大组《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第四大组《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选颂诗词

才惠: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培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启迪。

志坤: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利用诗词览物抒情,慷慨言志。曹操说:

男生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男:陈子昂感慨:

男生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采鑫:杜甫登高吟唱:

女生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全班齐:

看,城外的东风来了 吹得碧空如洗白云悠悠地飘 吹暖了寒枝新芽蓄势待发 吹开花草的芬芳满世界的香 万物萌动,人们心神荡漾 春风,把春天的号角吹响 男:诵中华诗词 女:读经典名著

男合:让阅读成为习惯 女合:使书香飘逸校园

合:让白天鹅的校园充满朝气

美文诵读 第6篇

固始一小的老师多才多艺,他们的学生天真烂漫,能歌善舞,师生同台唱和,同台献技,他们时而激情朗诵,时而欢歌起舞。固始一小还独具匠心,在学生中开展每年一届的“周学一语,日行一善”活动,与老师的“传承中华经典,构建书香校园”活动相伴而行,相得益彰。他们把这些活动与学雷锋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些平台,使固始一小的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校风正,学风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花开在校园,香溢社会。

(文/刘培军)

图片新闻:2013年新年伊始,在践行雷锋精神活动中,黄委会关工委联合黄委小学在该校六年级学生中举办了以“小学生是否应该帮助陌生人”为主题的辩论会。图为辩论会后黄委会关工委老同志向优秀辩手颁奖。

(摄影/张富义)

图片新闻:2013年1月8日,内黄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同时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

(文/翟书生 摄/平智勇)

美文诵读 第7篇

一、准确解读阅读内涵, 更新阅读的传统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何谓自主阅读?自主阅读不是仅仅是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来读书。就阅读教学内在的本质而言, 自主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训练中,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积极主动地感悟文本深刻的内涵,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途径是读, 自主阅读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广泛阅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多读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同时也可以学习美文中谋篇布局的章法。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应该一味地与学生进行对话, 要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 与文中的主人公互动, 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 在读中感悟。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就要引导他们泛读勤思, 熟读精思。

在自主阅读的活动中, 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体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每一位学生的阅读也都是通过自己的思维, 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 自主独立地感受文本内涵, 获取其中所涉及的知识, 并形成相关的技能。在阅读实践中, 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都能得到培养。学生在读书活动中, 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 进行自读自思、自我感悟, 从而获得了水到渠成的阅读效果。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既要让学生走进文本, 又能从文本中走出来感受真情, 这才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核心所在, 是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所在。其中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 当然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 以及主动求知的欲望等因素。为此, 要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我们首先要更新阅读的理念, 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着手,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二、优化阅读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阅读教学的改革, 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 已经得到了广大语文工作者的认同。但就目前而言,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往往还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自主阅读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自己成了阅读的主人, 成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获得了阅读的主动权。自主阅读重在体现一个能动性, 强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引导, 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思维和大胆的探究去获取知识, 培养技能。自主阅读强调的是自我感悟, 在阅读过程中确保美文诵读的主体参与。

实践证明, 自主阅读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应用的技能, 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职能;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改变了只有少数学生参与的表演形式, 使阅读活动全员参与, 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平台。这样的阅读教学, 其阅读与理解效果是传统阅读教学无法实现的。

三、科学实施美文阅读, 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 阅读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其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就自主阅读而言, 它也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其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是因人而异。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审视, 自主阅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 是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 因此自主阅读训练的教学形式和途径应该是灵活的、多元的。当然, 自主阅读也不是灵丹妙药, 其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 必须要进行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究。其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是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核心所在。特别是语文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潜能, 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渔。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以及课文难易的程度有别, 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时会遇到疑难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时确立阶梯目标,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果子,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力求让学生做到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维、自主探究, 还要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现成的答案。阅读是一种文本情感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加以点拨, 要让更多的学生品尝到阅读过程中成功的喜悦。

实行自主性阅读, 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 去领悟。因此,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阅读观念, 建立“自学——讨论——质疑——点拨”的阅读模式, 确保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 教师应先创设一个相关的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进入阅读境界, 通过自己的品读, 领悟作者的内在的情感, 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

培养阅读技能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 教师要结合文本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加以引导, 将阅读方法和分析技能传授给学生, 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在学生掌握阅读要领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让他们讲究分析解读文本的灵活性, 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感受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对学法的指导要遵循认知规律, 实施科学渗透。教师应在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 巧妙地渗透学法, 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

美文诵读 第8篇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 希望通过此次大赛, 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将枯燥、抽象的背诵变得鲜活有趣,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有关大赛的详细情况, 请登录《英语学习辅导报》社官网 (www.ell.cn) 或来电咨询。

咨询电话:010-68717158-206

联系人:李老师

上一篇:资本深化下一篇:货运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