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与要求范文

2024-05-07

定位与要求范文(精选11篇)

定位与要求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角色定位,素质要求

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教学教务管理队伍中的关键主体, 通常需要对高校不同院系的日常教学事务负责, 并开展常规档案管理工作, 因此, 教学秘书必须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为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推动力。教学秘书要想更好地完成各种教学管理工作, 就必须要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 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高自己的综合管理能力。

1 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

1.1 基层管理者和具体执行者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扮演着基层管理者和实际执行者的角色, 需要为各个院系的领导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 协助他们进行日常琐碎教学管理事务的处理, 维护学校的秩序, 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十分突出的琐碎性和复杂性, 不但包括各种教学计划制定工作, 还包括任务设计、课程编排、教材预定、学籍管理等学生工作, 教学秘书必须要在工作过程中深入基层, 对各种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 监督控制教学工作质量, 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贯彻执行。

1.2 服务者角色和协调者角色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中, 教学秘书负责进行各种具体管理事项, 其工作内容涉及面十分广阔, 服务对象不但包括学校师生们, 还包括各个院系的领导, 因此, 教学秘书必须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扮演好综合服务者的角色。教学秘书在实施管理服务工作时, 应该加强与各科教师的沟通, 强化与校内学生之间的交流, 以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明白他们的真正需要, 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服务[1]。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不但要负责对教务处发出的通知进行上传下达, 还要当好各个教学院长的参谋, 协助他们根据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标准开展各种日常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学会与教学院长以及各个院系主任进行巧妙沟通, 有效协调院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之间的关系, 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教学秘书只有扮演好协调沟通者的角色, 才能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 高校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

2.1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责任感

高校教学秘书要想顺利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为广大师生提供有效帮助和服务, 首先必须要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耐心, 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秘书必须要在开展学校工作时将校内师生以及学生家长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 用热情大方的态度、高质量高水准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对于教学秘书这一职位来说, 善解人意、顾全大局等品质十分重要, 同时, 教学秘书还应该要具备较强的抗打击能力和抗压能力, 能够承受多方面的考验和压力, 并用开阔的胸襟面对各种琐碎问题, 有条不紊地将问题解决。

另一方面, 教学秘书扮演着高校管理服务人员的角色, 对该职位来说, 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教学秘书每天要面对的问题相对比较琐碎和复杂, 要想对问题进行条理性分析和解决, 就必须要具备认真工作的态度, 拥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另外,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基层的工作人员, 需要为学校指挥中心提供参谋, 其工作态度是否端正, 工作效果是否显著, 直接影响着高校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秘书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要明白自己所处职位正如高校教学管理机器中的启动键螺丝, 必须要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各方因素进行有效调节, 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2.2 沟通协调能力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占据枢纽地位, 在很多时候需要跟教务处、各个学院领导、各种任课教师以及校内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学秘书是贯彻执行高校各类沟通协调事项的主要人员。教学秘书工作内容复杂, 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广, 不但要给各个院系的分管领导提供有效帮助和服务, 协助他们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还必须要对教务处、各个院系、校内师生等校内主体进行科学协调, 保证他们关系和谐, 推动学校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2]。因此, 教学秘书应该要根据本校具体实际状况, 结合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对学校教务处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开展有利宣传, 切实将规章制度中所要表达的教学管理目的及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心中。另外, 教学秘书还应该深入校园师生中, 加强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收集广大师生对于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将其整理成为书面文件, 上交学校相关管理部门, 将调查得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院系领导或者教务处, 发挥良好的沟通协调作用。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工作, 教学秘书能够缓解学校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员工之间的矛盾, 减少误会, 进而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有效提高。

2.3 现代化管理技巧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

现阶段, 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通过运用教务管理系统或者其他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的, 因此, 教学秘书必须要掌握各种现代化信息软件以及办公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 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和软件, 以便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信息收集, 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 并优化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其次, 教学秘书还应该要真正了解教务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过程, 通过使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完成各种教学计划管理工作, 并将其应用在学生成绩管理、学籍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学生网上选课和教学评价等工作。教学秘书只有充分掌握各种网络信息化技术, 才能实现对高校各项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促进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3]。

随着高校工作内容的不断复杂化, 很多学校开展进行各种工作方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思维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教学秘书必须要学会与时俱进, 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工作, 树立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挖掘各种新型管理方式, 充分利用这些新型思路和方法, 及时将问题解决。

3 结语

教学秘书作为现代高等院校的神经中枢, 不但扮演着基层管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 同时还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和协调者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在对教学秘书进行准确角色定位的基础上, 明确他们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 以便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海红.论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冲突与心理调适[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4 (19) :87-88.

[2]艾娇.论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及工作职责[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1, 14 (2) :54-55.

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定位 第2篇

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定位

本文从高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及角色定位两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作为高校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及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重新定位的思考,旨在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献计献策.

作 者:张忍发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650031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年,卷(期):“”(20)分类号:G72关键词:高校教师 素质要求 角色定位

定位与要求 第3篇

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 要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它存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线、灵魂。它不仅关切到教学活动的趋向,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方式,一节“好课”判断标准也绕不开教学目标的关照。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预设教学目标,这不仅是教学理论问题,也是教学实践问题。本文以教学目标关涉的课堂教学的功能、价值,以及预设的规范及要求进行说明。

一、教学目标何以关涉着一节“好课”

何谓教学目标?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可以测度的教学结果[1]。从结果的形态上看,它既是教师对“教”的效果的提前预见,也是对“学”的结果的设想,且这种预设内含有稳定与变化、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从实施过程上看,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系列教学活动的参与方可达成,教学行为的具体描述(包括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只是其外化的载体。

可见,教学目标直接关切着教师应当向学生“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的问题。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结果的问题,它还直接关乎着整个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问题。美国学者鲍里奇曾提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清晰授课,也即告知学生课时目标[2]。换言之,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又有何种联系?

1.教学目标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后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的具体描述。这一描述不是随意化的结果,它是教师在充分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辅助手段之后的一个综合研判。可见,教学目标是融合着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介四个要素构成的教学结构。现实中对教学四个要素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各异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因其组成要素的结构组合不同会有不同的形态,它是为教学目标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型,制约着具体的教学策略。诚然,这一教学结构着力解决的是“怎么教”“如何学”和“教到何种程度”的问题。

2.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基本走向

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关照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它决定着教学该向何处去的现实选择,也即教师应当向学生“教什么”的问题。其实,“教什么”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精炼概括。“教什么”的问题明晰后,才能围绕“教什么”设计系列教学活动以及活动实施的方式等。所以,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这也迎合了物理学的耗散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初始细小的变化能在以后产生极大的差别,也即由无序达到有序。这也预示貌似平凡的教学目标设计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优劣。

3.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根本依据

一节课是否成功该如何判断?其依据在哪里?当然,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有许多判定指标。从微观角度讲,一节课的优劣一般地说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考虑[3]。从宏观角度讲,一节课具体成效如何还要回到教学目标中考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课程标准的功能:“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效性的意蕴要求教师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尤为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

现实中又该如何预设教学目标?这既是教学实践问题,也是教学理论问题。教学目标预设涉及到诸多要素,如主体、准则、价值取向、参考依据和表述等。下面仅就教学目标预设的规范及要求进行说明,同时以预设背后的实践形态强调这种预设的实践价值。

二、教学目标预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预设要全面

教学目标是一个由若干具体目标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目标系统。从纵向层次上看,教学目标包括课堂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科目标、课程目标以及教育目的。从横向层面上看,教学目标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里的“全面性”意味着教学目标预设不能有所遗漏。“不能遗漏”是指任一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要从其上位目标的一般要求作为思考起点,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思考、谋划,深挖一节课可以且有必要呈现的教学目标,也即教学目标预设的最大化原则。诚然,这里的最大化原则不是教师每节课都按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格式机械地陈述、画地为牢,而是把三维教学目标“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与情境来确定目标的重点”[4]。如此一来,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性”的目标,这里的“全面性”是个相对概念,它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场域而言的全面。

目前,教学目标预设热衷知识与技能目标,淡忘或轻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缺失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一问题背后折射的是基于“考试”的课堂教学目标预设思维,是应试教育情结在教学目标设计上的体现。为使教学目标设计得较为“全面”,教师要把三维目标作为思考设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和方向,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情境合理预设教学目标[5]。教学目标预设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中,尤为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预设思考。下面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经常不被教师重视,从而导致教学目标预设的非全面性。

七年级英语(上册)《This is my sister》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通过单词游戏,能够记住新单词;2.通过听说练习,能够掌握对人物提问和回答的基本句型;3.通过巩固训练,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介绍他人。

从该课的教学目标预设看,它仅预设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节课是否需要预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呢?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掌握“This is my……”句型,教材也是从家庭成员的介绍入手练习、巩固“This is my……”句型。家庭是一个人重要的社会生活领域,围绕“家庭”设计相关活动能够升华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悟和珍惜,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际教学活动中,该教师在课堂的最好环节播放了央视公益广告Family,宣告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师这一无意之笔恰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环节,但这位教师却没有刻意关注,这也反应了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预设意识的缺失。

2.教学目标预设要准确

“准确”讲究的是教学目标预设中内在的逻辑要求和语言规范。具体而言,“逻辑”强调的是教学目标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层级关系,不能相互包含,同一教学目标的预设不能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有整体意识,又有部分观念。毕竟一节“好课”的实现关乎到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但整体优化的基础是各教学目标的独立实现。因此,教学目标预设时要从逻辑要求和语言规范方面提升准确性。

如在初中八年级英语(上册)《Whats your hobby?》一课中,一教师把该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1.能根据音标正确拼读并运用单词表中的单词及短语,如hobby,poem,maybe,collect stamps等。2.能正确地运用不同的方式,如like/enjoy/prefer/

be fond of/be interested in+doing结构来表达兴趣爱好。3.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就自己和他人的喜好进行交流。【能力目标】1.能听懂有关喜好的话题,并能听懂朋友的邀请。2.能正确地谈论爱好,根据实际情况拒绝或接受朋友的邀请。3.能正确朗读课本的文本材料,在图片提示下基本读懂谈论爱好的文章。4.能正确地写出自己和他人的兴趣爱好,能根据图片写一个跟爱好相关的小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有益于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兴趣爱好。

由以上教学设计可以看出,该教学目标预设不清晰。首先,“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就自己和他人的喜好用英语进行交流”是一种能力目标,它不应是知识目标的范畴,不应在知识目标中预设。其次,在能力目标中,目标1和目标2在对象所指上又相互交叉,“能听懂有关喜好的话题”和“能听懂朋友的邀请”本应是不同活动的目的取向,二者在难度上没有差别。相反,“能听懂有关喜好的话题”和“能正确地谈论爱好”、“能听懂朋友的邀请”和“根据实际情况拒绝或接受朋友的邀请”才是目的取向一致基础上的不同能力要求。这是对教学目标间不能相互包含逻辑的违背,否则会影响教学目标达成活动的准确设计。逻辑的同一律要求概念必须保持与自身的同一,不得在不同含义的相同词语之间进行变换,以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否则,就会削弱教学目标达成活动预设的针对性,造成教学目标因没有对应的执行活动而虚设、落空。

“语言规范”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的表述清晰、具体,忌笼统、模糊。以往教学目标设计表述中教师较多地使用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诸如“了解、掌握、理解、应用”等词汇。这些描述心理活动的词语之间界限不易于简单区分,学生更难于明白其具体程度要求。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可能地使用行为描述性语言,诸如列出、指明、辨别、背诵等词语。因为只有行为术语才能够清楚、具体地表现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6]。如一教师对高二英语《reading and vocabulary module》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克隆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了解”一词在程度上没有泾渭分明的界定。其实,教学目标的这种模糊性描述,让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如果该教学目标采用行为描述性语言陈述为“通过自我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反映克隆的段落,并谈谈个人看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就显得直接、明了,学生也易于执行相关教学活动,教学目标也易达成。

3.教学目标预设要有学生

“有学生”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最大程度地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学生“学会”了的结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会学习是在学生“内部自我”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内部自我主要是学生所有的个体因素,包含学生的动机、个性因素、情感、经验、信仰以及智力因素[7]。可见,学会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它内嵌于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维度,应当成为教学目标设计考虑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学目标中达成目标的活动设计要突出学生关于自我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预设和表述时时刻有学生意识,以学生的当下生活关照教学目标预设,让学生成为教学目标实施的主体。

当前,一些教学设计过多地关注教学目标本身,却很少关心“人”,尤其是忽视学生学的任务。其教学目标虽是从三维目标进行设计,但多是从外在于学生内心世界入手,是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关于世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忽视学生内心世界。如在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What's the matter?》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中,一教师为达成“can use the new language sentences in daily life”教学目标,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师生对话后,然后又设计了5个对话练习习题。习题如下所示:

1.—________—I have a headache.

A.What's the matter,Judy? B. Where are you, Judy?C.Who are you?D.What are you doing,Judy?

2.He________stay at home and look after his mother yesterday.

A.needed to B.must C.have to D.has to

……

如果把以上习题设计成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的任务,以巩固所学的基础语言材料:I have a…You should/shouldnt…。这种活动设计将学生的体验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语言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相信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与习题联系的方式相比,更能把学生吸引到语言学习的交流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5).

[2]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江玉安.评课的三个基本问题:内容、标准与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7(3).

[4] 崔允漷.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Z2).

[5] 魏宏聚,杨润勇.中小学教学技能研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6]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7] 盛群力等编.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浅谈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的要求与定位 第4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发布,要求,定位

1 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现状和问题

1.1 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的现状

目前国内工程造价信息发布主要有期刊发布和网络发布两种形式。期刊发布一直以来都是各造价站发布造价信息的主要手段,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工程造价期刊。期刊栏目设置数量在5~10个之间,其中栏目数量为7~8个的期刊最多。对比各省期刊,比较常见的栏目有政策法规、综合信息、厂商报价、文件选登、知识讲座、专业论坛、价格信息、造价指标、造价指数、新材料、学习园地、案例分析等,其中大部分的期刊都设有政策法规、文件选登、综合信息、专业论坛、价格信息5个栏目,发布的信息基本上涵盖了工程造价计价和管理所需的各种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信息及其辅助信息。

由于材料价格通常占工程造价的50%~70%,因此材料价格信息是造价信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总的来说,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工程造价逐步转向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价格。由于建设工程的利益相关各方对工程造价信息提出了新的需求,国内造价信息的发布正在转向从造价信息的新需求出发,逐步调整造价信息发布工作的定位,以为用户提供参考价为主,注重提高造价信息(尤其是价格信息)的准确性、清晰性、及时性、完整性和便利性,使造价信息发布范围更趋合理,更加适合用户采用工程清单计价方法开展计价工作。

1.2 工程造价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经常使用工程造价信息的用户作调查可知,70%以上的调查对象使用造价信息刊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结算、预算和招投标。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造价信息不够准确、清晰、及时、完整和便利,未能很好地满足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从事工程计价和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存在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造价信息发布的针对性不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正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工程造价逐步转向为“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也从定额计价转变为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此背景下,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的造价信息需求也相应发生改变并出现分化,信息需求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但在工程造价信息发布工作中,由于缺乏对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作系统研究,仍然延续传统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信息发布,导致信息发布的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在提高造价信息发布质量与控制发布成本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随着工程管理体制和工程造价计价方法的改革,用户对造价信息发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造价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的工作量和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控制信息采集的人工成本,许多地区的造价管理部门不得不将材料品种、信息采集点的数量和信息采集的频率控制在有限范围内,这就限制了造价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提升,从而大大影响了造价信息发布的质量。

(3)造价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的方法比较落后,并且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在信息采集方面,主要通过“手脚并用”来获得信息资源,即通过跑现场用手抄的原始方法来获得信息,收集信息的效率低,采集技术落后。在信息加工方面,对造价信息的处理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如部分造价信息期刊中的市场综合价基本上都是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来,很多情况下计算方法和权数是由工作人员凭经验确定的,并无科学的理论依据。造价信息发布很少运用数据库技术,用户只能获得某个时点的数据,无法利用时间数列进行对比分析和预测。此外,网络技术在造价信息发布上的应用也还很不成熟。

(4)造价信息开发与利用缺乏良性循环机制。造价信息开发与利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真实反映客观实际并且揭示市场规律的造价信息可以帮助建设单位节约工程投资,帮助施工单位降低成本并获得利润,帮助设计单位、造价单位、建材供应商等拓展业务和赢得市场。目前造价信息产品供需双方尚未形成互惠互利关系,造价信息开发与利用所创造的价值还只是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单向传输,需求方对供应方的反哺作用十分微弱。各地区造价管理部门所办的造价期刊和网站,虽收取一定的费用,但也只能勉强维持现有水平的开支,难以支持造价信息的深度开发。

2 工程建设各方对造价信息发布的要求

工程造价信息是指从事工程造价计价活动所需的相关信息,包括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招投标双方、中介机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等)从事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制、合同价款的确定与调整、工程造价的审查与审核、工程造价变更的认定、工程结算与决算等活动所需的相关信息。工程造价计价活动要求造价信息必须具备准确性、清晰性、及时性、完整性和便利性。

准确性是指造价信息应该是真实的,能够如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尤其是数量信息必须达到一定的精确度;清晰性是指造价信息的描述应该是明确、透彻且没有歧义的,否则便会因为语义模糊不清而造成信息使用者的误解;及时性是指造价信息应该及时反映工程造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完整性是指正确完成一项工程造价计价工作所需的各项信息应该齐备并且配套,没有缺项漏项;便利性是指造价信息要便于造价信息需求者使用。

3 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的定位

现阶段我国建设市场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存在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种方式。由于目前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尚未形成,加上各种不正之风,特别是腐败现象的存在,工程造价管理暂不具备完全开放、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条件,只能是调放结合、循序渐进。在这种情况下,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的定位更加重要,工程可以定位为:适应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提供适合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能满足工程造价管理的多样化信息需求、有公信力的造价信息。

(1)工程造价信息发布要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与步骤保持一致。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价格,方向是与国际接轨。造价信息发布要从面向定额管理转为面向市场竞争,并且与调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改革步骤保持协调。

(2)工程造价信息发布要有利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方法的重要改革,对于推动政府工程造价管理职能转变、规范工程招投标工作、加强业主对投资的控制、促进施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我国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相比,在项目设置、定价原则、计价价款和单价构成、计价过程、工料机消耗量的确定、价格表现形式、工程量计算规则、计价方法、工程风险承担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工程造价信息的内容要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要求,促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推广应用。

(3)工程造价信息发布应能满足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对造价信息的多样化需求。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对造价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改革后,在承发包双方、中介组织、政府主管部门等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所进行的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标底、报价、评标、确定合同价、调整合同价、工程款拨付、工程结算、造价审查审核、争议协调和仲裁等各种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对造价信息的内容、表现形式、使用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这就导致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因此,工程造价信息发布应针对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的不同需求,提供丰富的造价信息。

4 结语

根据我国建设市场现状与建设工程利益相关各方对所发布工程造价信息的要求和定位,为使所发布的工程造价信息的内容、范围、方向更贴近市场实际、更系统、更准确及时,应充实以下几方面内容:

(1)缩小工程造价定额信息的数量规模,扩大工程造价市场信息的数量规模;

(2)改变造价信息分散的状况,提供适应清单计价流程的造价信息;

(3)工程造价信息应加强系统性,对信息产品进行深度开发;

(4)全面提高价格信息的质量;

(5)提供有公信力的造价信息。

参考文献

论文:师生角色定位要求 第5篇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与归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特别是获取知识渠道的丰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必须应时而变。

(一)教师将由人类智慧的拥有者,示范者迁移到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者和监督者。

1.教师是学生确立人生方向的领航人或指路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一方面,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需为学生指明发展道路和成长历程,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开发自身潜能和发现个性特长,促使自己健康发展。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监督者。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仅靠说教和示范是不能获取理想成果的,只有在过程中不断强化,纠正、评估和监督,并与学生一道分享成功与喜悦,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方法与策略,奖励优秀鞭策落后等,才可能使学生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二)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演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过去,教师几乎成为学生唯一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授知识,课堂完全被教师控制,课堂就是教师展示才华和灌输个人意志的舞台。当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了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就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职责。

(三)教师将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同路人。曾今,师生角色是对立的,是不平等,是单向的。教师拥有无上的权威,学生是被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不了幸福,学习的热情和灵感被消磨殆尽。现在,他们需要情感上的共鸣;需要尊重、平等、民主和个性发展;他们需要生活上的长者,而不是居高临下教导;需要老师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喜悦,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困难;他们也希望老师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而不是“全对”的代言人。

(四)教师角色要求的拓展延伸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的知识应该是一条流动着的溪,一口喷涌而出的甘泉。教师也不再是蜡烛,他必须是长亮的明灯。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视野、增加内存,共享现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首先,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不能唯教材而教,要有效的整合课程,开发适合实际的校本课程,实现课程的落地。其次,鼓励教学创新,要在学生“学”上下工夫,提高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和兴奋点。最后,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教育教学,与时俱进,发现教育现象,设定教育策略,总结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反思,实现“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二、学生角色要求的迁移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教师的.知识容器,是强制接受者,学习变成为老师完成任务。学生只有把发展当成自身的需要,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才能激发灵感开发潜能,才能主动提高,快乐成长。

(一)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提高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遇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独立的个体应尽的本分,因此,学生“该学”;所学知识都是前人智慧的沉淀,是经过验证学生应该拥有,也必须拥有的成长阶梯,所以学生“须学”;学生的学习并不孤单,教师一直陪伴在你身边,为学生指明方向,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疑惑,所以学生“能学”;通过学习提升能力,把学习变成习惯,达到“善学”的高度,这就是学习的本质。

(二)变听众和模仿者为探究者和创新者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变成教学的听众和模仿者,学生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主体地位让给教师。一方面,教师所教授的都是沉淀久远成熟的知识内容,它是开放的、而非教师独家拥有,教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逐渐趋同,因此,在学术上,教师的优势是有限的,甚至毫无优势。于是,教师只有彻底抛弃“师父”的观念,回归主导地位,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作者。另一方面,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帮助指引下,独立地发现问题、操作实验、调查论证、搜集与处理信息、师生角色表达与交流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内在规律,总结获得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辛酸,特别是在实践中激发潜能和技术创新,强化兴趣和确定发展方向。

(三)变独立探究者为合作研究者学习必须要有独立的内容,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或实验,独立总结与反思等。但由于个人的知识水平,天赋和视野等有限,要想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合作学习是最佳的方式。合作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滋生的不足和长项,扬长补短,消除当前学生自我意识太强的影响。课改推行已有时日,为什么成果乏陈,步履维艰,其原因是什么?什么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双师教学,同课异构,课程的领导力等都就是太注重表面上的,形式上的,口号上的东西,而没有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师生角色的如何归位,角色要求如何落实上,因此,课改成了镜中月,教育梦想成了水中花。如若教师和学生角色真正归位,角色要求落实,何愁课改不成功,何愁教育梦想不实现。

定位与要求 第6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秘书;角色定位;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26-02

高校院(系)行政秘书既是校级职能部门与院系之间的桥梁,又是联系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枢纽,该职务在学院的发展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政秘书在保证学院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合作、学院整体合力的发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高校管理不断走向成熟,对行政秘书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秘书必须在充分了解自己角色定位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达到相关的素质要求,才能服务好教学和科研,服务好教师与学生,实现自己的岗位价值。

一、高校院(系)行政秘书的角色定位

高校行政秘书是高校日常行政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在院(系)所扮演的角色既是领导的参谋,又是领导的助手,更是领导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本文从服务性、创造性、时效性和机密性这四个方面来阐述行政秘书的角色定位。

1.服务性。行政秘书是秘书职业的一个分支,因此,服务性是行政秘书工作的主旋律,作为行政秘书,首先必须明确该岗位的服务性地位,培养为领导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才能用心服务大家,最终体现这一职业的特殊魅力,让人觉得这一工作的伟大、神圣与受人尊敬。

2.创造性。创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观念中,秘书工作是领导思想的体现与补充,这点当然是不容置疑的,但为此并不能忽略秘书工作的主动性、开拓性、创造性。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日益普及,秘书工作的智商性服务将成为秘书职业的主要内涵。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促进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在工作中要以新视觉来观察问题,以新理念来思考问题,以新方法来处理问题,只有这样行动才会有新举措,管理才会有新效果。

3.时效性。秘书工作像新闻工作一样要追求时效性。所谓秘书工作的时效性指事件发生(获取信息)与处理(下传信息)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

4.机密性。秘书工作是领导旨意的具体实施,也直接接触一些机要文件,所以知道秘密的时间最早,掌握的秘密最多。因此,秘书必须要有保密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掉以轻心,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记的不记,不该说的不说。严格按照制度和保密守则办事,以免带来一些可预料的后果。

二、高校行政秘书的素质要求

高校行政秘书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适应行政秘书角色要求,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高校管理具有学术性特点,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秘书除具备秘书专业的相关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该院系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在管理层和教师之间进行良性沟通。

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行政工作的宗旨,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是能出色完成各项工作最基本的要求。第一,行政工作需要政治的方向性明确,在按照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的同时,也一定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等学校的行政秘书思想政治立场必须坚定,懂得国家有关政策、熟悉学校的工作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领悟相关领导的讲话精神。第二,学校行政秘书要具备高尚的思想水平以及精神风貌,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不断地在工作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作风严谨、乐于奉献、恪守职责、爱岗敬业、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热心为广大师生服务、为人谦虚、平等待人。

2.文化和心理素养。要做一个合格的高校行政秘书,科学文化以及专业知识素质是必备的条件。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和社会需求。行政秘书是高校院系的办公人员,在掌握与办公室相关的管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与办公室工作相联系的知识,更要注重在管理知识方面的积累,特别是针对与高校相关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方面管理知识和心理知识的积累。作为行政秘书要积极学习,丰富网络和信息知识,提升计算机办公和运用网络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行政秘书的工作功效卓著。高校学院的办公室工作对应面广泛,事务繁杂,临时性和突发性的事情经常发生,多种矛盾容易转移到行政秘书的身上,行政秘书会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高校行政秘书只有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轻松应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繁杂琐碎的各项工作。第一,要意识到行政秘书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不是熟练就可以做好的,作为秘书,要树立信心和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有工作的勇气、激发潜能和毅力,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判断。第二,要养成对人、对事、对物的平常心态,在工作中保持热情真诚的心态。最后,行政秘书要具有坚定的意志,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坚定、坚强,遇事沉着冷静有耐心。

3.业务技能素质。文化知识决定着工作的能力,能力技术是文化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行政秘书要具备将自身文化修养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的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组织管理技能和办公室业务技能。①语言表述能力。为院系的领导起草各类文书和通知以及与人交流在行政秘书工作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语言表述要做到清晰明了、言简意赅、贴切自然。同时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和沟通能力,更会令行政秘书的工作得心应手。②协调合作能力。行政秘书工作接触到的部门广泛,与各方面沟通和合作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院系内部,要协调与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关系,并要与其他办公室成员合作完成部分工作;要协调和上级职能部门、其他院校、合作单位等的关系。行政秘书要熟知社交礼仪,这样才能在协调和合作过程中,营造出和睦融洽的工作氛围。③组织管理能力。行政秘书要能够独立地完成自己所分管的一个方面的工作。秘书工作人员要肩负责任,能妥善处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任务,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能沉着应对并及时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行政秘书要培养创新思维,不断发现实际工作中的新问题,用创新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高校院(系)行政秘书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和日常事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行政秘书既是领导的参谋,又是领导的助手,更是领导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合理的角色定位是做好行政秘书工作的关键,过硬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行政秘书工作的保障。高校行政秘书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校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新秋.如何做好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工作[J].秘书工作,2009,(11).

[2]陶敏.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秘书的角色意识[J].新探索,2010,(28).

[3]陈曦.浅析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工作[J].东京文学,2011,(9).

定位与要求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发展方向,专业建设

天气、地气和人气是单位成长的三大因素。对高职院校而言, 党和政府的要求就是天气, 行业企业的需求就是地气, 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就是人气。只有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高职院校才能生机勃勃、如日东升, 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践行要求, 端正办学方向

高职院校的政治方向和业务方向决定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是学校生存和成长的前提。近十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 其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1—2012年, 教育部单独或会同财政部下发了与职业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多达12项, 体现了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和支持、全面指导、系统规范。党和政府从宏观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发展目标和全局性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设计, 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必须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 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内涵要求, 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 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 高职院校在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上, 要突出政治性, 彰显职业性, 凸显差异性, 增强适应性。

第一, 突出政治性, 端正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的需要, 对于巩固党的阶段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职院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把国家要求、企业需求、个人追求有机统一起来。既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 又要立足于人的全面进步;既不能把国家观念、民族观念扩展为国家主义、民族主义, 又不能把尊重实现个人意愿扩大为个人主义。

第二, 彰显职业性。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特性, 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职业需求, 没有职业需求就没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而非从学科出发的教育, 其主要任务不是使教育对象获得更加高深、更加系统的新知识, 而是使其获得未来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在发展定位上, 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为特定的职业岗位群培养人才,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第三, 凸显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一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 其与普通高校相比, 既有层次上的差异, 更有类型上的不同。高职院校首当其冲的是要与普通本科院校差异化定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能简化为高层次人才, 而应是掌握较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不宜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定位于高层次的专才与通才的统一。

第四, 增强适应性。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 适应受教育者求职就业和发展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高职院校要服务经济转型, 必须考虑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提高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不仅要成为高级技术技能的人才源, 同时也要成为技术应用源和技术创新源;不能局限于培养现有产业链分工下的生产大军, 而应培养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千千万万技术大军。

二、立足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决定高职院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是学校的品牌和灵魂, 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切入点、增长点和战略支点。专业建设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落实的载体, 必须立足经济性、地缘性和适应性, 加强专业建设的改革和突破。

第一, 立足经济性, 强化专业的核心价值。经济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也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高职院校办学和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设置专业要考虑它的经济、社会需要和产业需要, 培养人才要考虑就业的需要。高职院校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 分析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应用型、实践性的岗位能力要素组成, 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

第二, 立足地缘性, 增强专业的针对性。高职院校的地缘性特征也决定其只有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适应行业企业需要, 才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发展环境、发展前景。学校专业发展的空间和前景,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经济社会的行业规划和产业布局。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决定了学校的生命力。因此, 高职院校要结合所处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确定专业类型, 并与其他高校错位发展,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办出一些适合地方特色产业的特色专业。

第三, 立足岗位适应性, 加强课程建设。课程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体系决定专业的基本构架。高职院校要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 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 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 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 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 突出技能与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通过校企联姻、校校合作, 加强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 (包括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库、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库等) 、名师名课音像以及专业群落网站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 实现项目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第四, 立足实践性,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 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都表明,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特色发展的有效路径。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和美国的“合作教育”等。学校与一个或多个企业 (集团) 签有办学协议, 开展合作办学, 不仅学生的培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 而且企业具有为学校提供技术、设备、资金和师资的义务, 学校则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 提供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等, 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满意”。正是这种“多赢”的合作之路, 为这些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和有效支撑。高技能人才有着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培养规律, 要求高职院校跳出学校围墙办教育, 瞄准市场需求设专业, 结合职业实践搞教学, 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 为学生真正成为“职业人”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第五, 立足科学性, 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在高职院校中有效地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必须建立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为主, 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反馈、评价为补充的内外部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坚持系统性原则, 全面地考察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和要素关系, 使影响教学质量的各因素、教学过程各环节紧密联系, 形成有机整体, 以便有效控制。要坚持目标性原则, 紧紧围绕质量控制进程, 实施目标管理。要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 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 找准各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职业能力需求, 以形成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要坚持市场化原则, 以市场标准对人才的需求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判标准等作为参照和指导, 监控高校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与行业、企业联合的密切程度等, 实现学校的最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要坚持前瞻性原则, 以发展的眼光对国内外的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作出预测, 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素质提高等提供指导。

三、适应诉求, 落实以人为本

国家要求、企业需求和个人追求是相互统一、并行不悖的。发展职业教育既要着眼于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又要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教育的本质上说, 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高职院校的首要功能是育人, 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学校与纯粹意义上岗位技能培训的最大区别。因此,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应是德才兼备、养教齐抓、身心并修。国家也好, 家长也好, 企业也好, 对学生的品质要求是共同的, 愿望是一致的。

学生开心开智、家长放心放手, 是高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本目标和价值追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和追求, 就需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合理诉求。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可归纳为“三业”与“三成”, 即“学业、就业、创业”与“成人、成才、成功”。笔者认为, 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 打造舒畅的育人环境、流畅的教学运行、通畅的服务体制、顺畅的就业渠道, 是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和家长诉求的根本途径。

高职院校首先要从人的发展出发, 以人文关怀为先导, 构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德育新理念, 社会、家庭、校园“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新模式, 注重学生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的塑造, 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自由, 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支持学生迈向成功, 满足学生对生活、知识不断增长的需求。其次, 要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内涵, 创建校园文化精品, 强化道德养成功能, 结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层次、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陶冶学生情操, 启迪学生心智,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 要通过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快速的诉求回应机制、高效的问题解决机制和严厉的责任追究机制, 倾听学生呼声, 回应学生诉求, 及时、高效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让学生安心、舒心、开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3]张志坚:找准办学定位建设一流院校[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011-12-18.

[4]魏寒柏: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3) .

[5]俞仲文:时代呼唤高职教育3.0版[N].中国青年报, 2013-01-14.

定位与要求 第8篇

SWOT分析法是企业战略咨询及管理咨询实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 (strength) 、竞争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 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同样, 战略分析也适用于个人的发展, 明确个人所处的位置, 从而指导个人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现阶段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的战略分析, 寻求高校辅导员更好的发展路径, 从而解决问题、缩短差距, 以适应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锻炼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辅导员的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从辅导员的进入门槛、工作内容等诸多方面, 辅导员相比学校的其他教师员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具体表现为综合素质强、战略位置优、交际范围广、党性觉悟高。

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壮大, 各高校在选拔辅导员的人才队伍时越来越严格。硕士以上学历、中共党员、学生干部经历等已经成为辅导员“入口”必不可少的门槛。

大部分学校规定的辅导员进驻公寓, 辅导员带班制度等等, 让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最前沿, 具有非常有利的战略位置。

辅导员工作内容繁多, 涉及范围较广。因工作需要, 辅导员与教学单位、行政部门、后勤公司等各项学校工作的开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同时, 因为辅导员还涉及学生处分、平时考勤、招生就业等各项工作, 使得辅导员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都有了交集, 成为了涉及学生成长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一个中心纽带。

一般来说, 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都规定必须是正式党员身份, 这样就保证了学校思政工作的统一。

2. 劣势分析。

高校辅导员并没有明确要求一定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相关背景, 也没有师范毕业生的明确规定。辅导员的学历背景复杂, 对于专职学生工作的人员来说, 知识结构稍显不合理。

新时期, 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 各种新思潮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意识。在社会转型期, 包括辅导员和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人, 都会遇到前进中的问题。思想意识的局限性, 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非常具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工作。但是由于职业倦怠感突出, 加之对个人前途、待遇的过于偏重, 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缺乏, 都使得辅导员们的工作情感不够理想。相比其他职业来说, 辅导员这一职业更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

3. 机会分析。

2007年, 全国首批建立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2009年, 浙江省举办“第一届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据了解, 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指标体系, 将就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测评标准。国家重视程度高, 发展潜力大, 是辅导员存在的机会。

4. 威胁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 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形成影响着我们的青年学生。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产生了扭曲, 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为网络的困惑、情感的受挫、学习的压力以及就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形式。加之, 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 多属于独生子女, 在家里受到了很多人宠爱, 导致现在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一切都成为了辅导员工作中的一大威胁。网络造成了学生诸多方面的问题, 也已经成为辅导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难点。

二、SWOT的分析模型

将个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因素定位在SWOT分析图上的四个方位, 呈现出四种不能的发展方向, 具体如下:

从下图 (图1) 中可以看出, 将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因素定位在SWOT分析图上的四个方位之后, 出现四种发展方向, 分别是扭转型发展、防御性发展、增长型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其中东北方位成为最佳方位, 利用自身优势, 抓住有利机会的增长型发展成为个人发展的最有利发展方向。

辅导员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战略分析的最优结果是, 利用自己的综合素质高、战略位置优、交际范围广、党性觉悟高等优势, 抓住重视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外部机会, 将个人处于最有利的战略地位, 朝着最优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能力, 实现自己的战略理想。

三、SWOT分析的战略结果

对于辅导员这一工作来说, 角色定位旨在帮助辅导员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 素质要求旨在帮助辅导员了解胜任这一工作的能力具备。SWOT的分析模型仅仅帮助辅导员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此外我们还要尽量增加优势, 减少劣势, 扩大机会, 战胜威胁。

高校辅导员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于一身, 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的重要角色, 在高校工作的维稳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定位, 所以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研究非常重要。辅导员在工作中要经常反思, 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都要不断地分析总结, 帮助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 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6号.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3]尹舟会.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3) :48-51.

[4]周宪斌.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143-145.

定位与要求 第9篇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他联系着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其主要职责是上传下达、协调统一。

教学秘书科学、高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秩序的建立和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最终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密切挂钩。

教学秘书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的前提便是明确自身的工作定位和自身职业的素质要求。

1 明确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定位

教学秘书是在高等体育院校院(系)级教学管理工作中担负特定职能的专业人员,具体协助院(系)主管教学领导落实和处理本部门的教学事务,是联系师生、教务处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纽带。教学秘书的工作定位应该分为:参谋助手、协调管理、部门枢纽三个方面。

1.1 参谋助手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教学院长和教研室主任的参谋与助手的角色。教学秘书协助教学院长及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秘书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与本院(系)的教学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科学地安排各学期、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教学秘书还要协助教学院长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布置各教研室填写教学任务安排表(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检查教师教学资料(授课计划、教案、备课笔记)是否完整,确保教学过程规范性。

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学校或院系因特殊工作安排或个别教师因事请假后的停课、调课情况,也应及时通知有关教师及学生,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还要检查、落实教师的补课情况,保证教学计划的正常执行。协助院(系)领导进行期中教学检查,安排院(系)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教学秘书也应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倾听他们对教师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并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院长(系主任),以便改进工作,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新进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部分,缺乏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教学经验不足。

教学秘书应配合各教研室安排好新进教师试讲事宜,并做好记录,为新教师的培养提供依据。

另外,外聘教师日常教学的管理需要教学秘书跟进,积极与外聘教师交流,了解教与学两方面的动态。

1.2 协调管理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协调和管理各部门的工作。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秘书为贯彻落实领导的意图和决策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使各个部门能够有序、有效的完成任务。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的处理也是教学秘书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教学秘书处理的档案一般分为几个方面:

(1)综合类文件资料,如上级下达的有关教学工作文件、教学工作总结、规章制度、会议记录、简报等。

(2)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关的材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实践教学汇总资料、重要教研活动记载、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学术活动等。

(3)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文件。

(4)学籍管理的文档、毕业论文汇总资料等。

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学秘书的基本素养,也可以反映出院系甚至学校的办学水平。

所以,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教学秘书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学秘书的工作定位的很重要一点是协调管理,协调各个部门有效工作,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文件都成为教学秘书必不可少的能力与要求。

1.3 部门枢纽

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处于枢纽位置。教学秘书工作是上传下达,对于教学各个部门的作用如同一个枢纽,将上级领导的意图传达到教学的各个部门,同时也将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如实的反馈给领导。这种枢纽作用决定了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能。教学秘书需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安排毕业论文(设计),这些安排是对于领导意图的积极落实,同时也是协调各个部门完成工作的重要途径。

教学秘书应科学地安排各学期、各年级、各学科的实践教学工作,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在各教学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专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思想品德、创造精神的一次综合训练,是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学习效果的一次总考核;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次全面总结;是毕业生四年来的学习结晶。毕业论文从选题到答辩评定,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学秘书进行管理与协调,教学秘书需要根据学校的时间来督促毕业生完成论文,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论文的的进展情况,将情况如实的反应给领导,与领导沟通协调。

2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

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秘书工作是一项对个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教学秘书人员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素质等。

2.1 思想政治素质

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学秘书的必要条件。在高等体育院校从事教学秘书工作应该注重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很好的贯彻落实领导意图,完成教学管理目标。

教学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作体系,需要教学秘书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贯彻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始终。作为一名教学秘书,应注重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策理论水平。在教学管理过程汇中,教学秘书应注重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和改善自身能力。

2.2 职业道德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枢纽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评价一个教学秘书的重要参考指标。

教学秘书在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起到的沟通信息、辅助领导的作用决定了其要养成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作风,认真研究和学习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和规章制度,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水平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管理创新,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在工作中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目标,本着为教师、学生服务的宗旨,协调好与学校各部门、各院(系)以及师生间的关系,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塌实地工作,也是做好教学秘书工作的关键。教学秘书工作繁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局限于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而且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在面对繁杂的管理工作时,能够很好地处理问题,将质量与效率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学秘书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秘书的重要因素。

2.3 专业素质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从事工作繁杂,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在不同情况下,教学秘书必须能够及时应变,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而这需要教学秘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作为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至少应掌握两方面的专业知识。

(1)教学秘书应熟悉所在院(系)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环以及各种教学工作的实施流程。

(2)教学秘书还应具有基本的秘书专业知识,包括秘书学、行政管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公文制作和文书处理知识、档案管理知识等等。所有这些,教学秘书都应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管理工作服务。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是教学秘书完成工作的根本保障,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应该学会不断自我更新,这样才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对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应不断更新,具备新的、高效的专业知识将会是新时代下教学秘书素质要求的重要方面。

2.4 业务素质

教学秘书的业务素质是评价其工作能力的直接衡量标准。教学秘书作为领导的辅助人员,应该能够很好的处理好日常的教学工作事务,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为领导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合理的建议。教学秘书还应该具备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繁杂,经常同时接受几项任务,这要求教学秘书能够分清主次,优化工作次序的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够很好的驾驭电脑等办公工具也成为教学秘书必备的业务素质之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无纸化办公得以实现,数据的处理、资料的统计等工作都可以通过电脑完成。这些都对教学秘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秘书需要熟练的掌握电脑操作技术,通过电脑和网络来不断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作为管理工作人员,其工作特点决定了业务素质的提高必须得到重视,管理工作繁杂、多变,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灵活应变及时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这种业务素质不仅仅指的是专业知识,它更多的指的是一种潜在的社会知识,一种灵活应变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管理者的沟通交流能力。管理工作实际上也是与人交流沟通的工作,能够很好的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是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根据不能的情况、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人能够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这是一种灵活应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素质。

2.5 心理素质

教学秘书最主要的日常工作是服务工作,地位特殊,角色复杂,要为领导、教职工、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和其荣辱苦乐融为一体。

教学秘书工作内容繁杂,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好的心理平衡的能力。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积极应对,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繁重而紧张的工作,能够自我调节,用积极正面的心态来应对压力,通过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来正确的对待压力,解决问题。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常常面对的工作问题复杂、时间紧急、工作强度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合格的教学秘书应有的条件。在工作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乐观的对待,化解消极的情绪,是一个成熟的教学秘书必备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抗压的能力而且还包括调节转化的能力。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可以将消极情绪迅速转化,以最快的速度调节转化心理状态,将问题很好的解决。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在面对问题时应学会转化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和心理品质去解决问题。

2.6 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秘书作为领导的管理助手,其工作要求能够将领导的指示很好的传达下去,要求其能够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提出新观点,提出新建议,使领导的意图得以扩展和升华,从而进一步完事领导的决策。同时,教学秘书对于领导的指示落实情况应及时的考察反馈给领导,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情况,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当遇到新问题时,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运用创新性思维大胆改革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运用最新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矛盾,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在管理工作中,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处理,但是当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时,老的、旧的工作经验可能不起作用,这时就需要教学秘书具有创新性思维,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用新思维、新方法来处理新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将会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的培养建议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具有专业性和特殊性,所以对于教学秘书应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培养。这样既可以增加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的专业业务素质能力也可以节约培养单个教学秘书的时间和精力。

3.1 教学秘书的专业化培养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体育院校应加强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的培养工作。教学秘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收发员”、“通信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校需要时则临时组织一些人员工作,不需要时则解散,长此以往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松散状态,大量重复劳动,对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为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大化,高等体育院校应设立专门的岗位,由专人负责。同时,对于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应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教学秘书的业务素质。

3.2 教学秘书的规模化培养

教学秘书岗位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为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充足的后备力量,高等体育院校应重视对于教学秘书的规模化培养。高等体育院校中有不同的系部,这就需要较多的教学秘书从事管理工作,高等体育院校的对教学秘书的规模化培养不仅为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积累的后备力量,而且教学秘书的规模化培养还节省了单个培养教学秘书的的时间和精力。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秘书,必须明确自身的工作定位,在明确了工作定位以后,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随着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的改革,对于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秘书将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所以,高等体育院校应更加重视对于教学秘书的培养,提升教学秘书团体的整体素质,增强教学秘书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体育院校培养教学秘书团队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教学秘书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体育院校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教学秘书主要负责基层教学事务,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高等体育院校院(系)级教学秘书的工作定位,并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进行探讨,以期为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秘书,工作定位,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方建士.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能及素质要求[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2).

[2]孙红卫.论高校教学秘书职能实现的素质培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6).

[3]方建士.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能及素质要求[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2).

[4]方建士.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能及素质要求[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2).

[5]方建士.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能及素质要求[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2).

[6]李碧兰.浅谈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作用及素质要求[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

[7]方建士.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能及素质要求[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2)).

[8]叶曙平.论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几种基本素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4).

定位与要求 第10篇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的科学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政治生活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对外开放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使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但是, 应该肯定的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 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对祖国非常热爱, 对党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 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高校大学生有参加党团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高校辅导员应该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 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学生党团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指导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教育活动, 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 大学生的学习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学习方法上,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 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方式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学习内容上, 除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外, 社会实践学习、自主创新学习也是大学生最为迫切的需要。对此, 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加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 并且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社会生活的引导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高校在校生人数日益增多, 现在的高校在校生大多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 没有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 在做事、处理问题和思考问题时, 更多以自我为中心, 在价值观念多元化、个性日益彰显的校园环境中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 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大学生活。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 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 更为广泛, 更具社会性。正处于社会化敏感阶段的青年学生, 在远离家庭的校园, 更渴求交往、渴求理解。因此, 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辅导员, 应该做好对学生社会生活的引导, 让广大学生明白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是走向社会必需的一种能力, 并帮助他们克服某些人际关系障碍, 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 不断增强心理承受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我国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目前, 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 普遍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目标比较模糊。同时,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盲目就业现象较为普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创业知识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需要。对此, 作为学生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知心朋友的高校辅导员, 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并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倾向,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 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教育者和引导者精神需要是学生需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化、网络社会化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精神需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 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开放性带来了信息多样性, 虚拟的网络世界对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 高校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教育者和引导者,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 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 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同时, 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正确利用有价值的信息, 自觉抵制垃圾信息的不良影响,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多元化角色定位下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大潮和西方一些不良社会思潮不仅冲击着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 同时也影响着高校辅导员的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灵魂,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高校辅导员只有加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用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 才能够运用马列主义理论、观点和立场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魅力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角色, 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须具备高度使命感、责任感, 要热爱辅导员岗位, 热爱学生, 把辅导员职业当作一项事业来干, 脚踏实地, 无私奉献, 开拓创新, 做事襟怀坦荡, 光明磊落, 诚实守信, 实事求是。在日常工作中, 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教育学生, 以满腔热情的关爱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 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魅力是高校辅导员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就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心理交融过程。学生对辅导员的接受和认可,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品格的形成。所以, 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 才能准确把握自我, 与学生、同事、领导和谐相处,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

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学生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高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政治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日常生活、虚拟生活、成长成才方面的种种需求。高校辅导员须建立起与学生生活需求相适应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要满足学生的党团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创业、心理健康与调适等方面的需要。辅导员应尽量让自己拥有较宽的知识面。具体而言: (1) 要掌握指导学生开展党团活动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相关知识; (2) 要具备指导学生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的教育学相关知识; (3) 要掌握帮助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增强适应能力的社会学相关知识; (4) 要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心理学和心理辅导相关知识; (5) 要掌握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与职业道德相关知识。

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能力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一线基层指挥员。辅导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绩效。高校辅导员要经常召开各种会议, 组织各种活动, 协调各种关系, 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还要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 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能力; (2) 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 (3) 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化解矛盾冲突, 迅速准确处理突发事件的决断能力; (4) 开展各项活动、召开各种会议, 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归纳总结和破解难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综上所述, 伴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新时期高校学生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高校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 对社会赋予自己的角色进行科学、合理定位,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 建立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 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林樟杰.辅导员角色定位新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1) .

[2]边疆, 徐姣.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J].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 2008, (11) .

[3]朱志明, 赵娜.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9) .

[4]孙其昂, 魏永军.高校“职业辅导员”的理念与队伍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1) .

[5]殷红敏.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J].理论与当代, 2008, (11) .

定位与要求 第11篇

护士是高校医院人员组成的一个部分。护理工作在为师生员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长期以来, 由于高校医院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处于附属性、服务性的地位, 不少高校医院采取自动减员的办法, 只走不进, 压缩校医院人员编制。另一方面, 高校逐年扩招使高校医院负荷加重, 致使高校医院出现人员紧张, 工作繁忙, 年龄偏大, 观念陈旧, 知识老化。护理人员的素质, 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往往被忽略, 这无疑会影响高校医院为师生员工提供各项医疗保健服务的落实, 尤其是近几年在高校超常规发展的情境中, 面对特殊服务对象——高文化人群——出现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 对高校医院护理工作的关注和研究, 对护理人员以及她们的工作提出高标准的职业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1高校医院护士角色的定位

一般来说, 护士的本职是帮助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 抢救生命, 预防疾病, 维护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高校医院的护士职业性质与地方医院相比, 既有相同性又有独特性。 高校医院护士角色的定位应该是由高校医院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职责来确定的。

我国现代医学教育, “护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护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 它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满足人们身心方面的护理需要, 它研究的范畴涉及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及如何运用护理原理、护理技术和方法,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它大体包括医院护理和社区护理, 在医院护理中又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3个方面。如果把护理学研究涉及范围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对应于高校医院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加以对照研究分析, 不难看出, 除了专科护理以外, 高校医院的护理工作与医院护理中的基础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诸多内容以及社区护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就基础护理而言, 高校医院的护理人员需要研究和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和心理治疗的需要, 对轻微患者, 通过临床护理,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情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 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 以积极的护理对策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护理管理而言, 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 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高校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社区, 高校医院护士护理工作的性质更多的是属于社区护理, 需要以预防保健为重点, 包括防病、保健咨询、健康教育、护理科普知识宣教和预防接种, 心理卫生指导、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食品卫生监督、膳食营养指导等。

所以, 高校医院护士的护理工作既包含医院护理的属性, 又具有社区护理属性。职业的范围决定了角色的定位。护士的角色不仅仅是师生员工中患者的照顾者, 而更多的是担当学校人群预防保健的教育者、咨询者、学校卫生监督者和学校人群健康的管理者。高校医院护士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她们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充实、更新等问题理应受到重视。

2高校医院护理人员需要有高标准的职业要求

高校医院护理工作范围广, 覆盖面大, 高校医院护士要完成各种角色的工作任务。因此, 高校医院的护士应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要有丰富的学识、工作经验与娴熟的技能,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护理评估能力 (包括鉴定社区健康需要、计划及执行健康策略, 以及评估护理成效) , 要有良好的品质及服务态度, 要懂得通过反思, 学习总结经验, 不断自我完善。一般的, 在社会医院中, 对临床护理骨干的评价标准为: (1) 患者的满意度; (2) 临床的认可度。而对高校医院护理工作的评价需要在更大范围的满意和认可。这就需要对她们提出新的职业要求。

2.1 高校医院护士应树立护理新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改变, 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与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健康的概念和认识已产生了质的飞跃, 传统的生物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求建立与健康概念相适应的新型护理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 即“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被“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所替代。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 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是以系统论作为其框架理论, 还有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科学的理论以及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护理理论等形成的理论体系。护理程序的产生意味着护理有了自己专业独特的工作方法, 意味着模式转变对护理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意味着护理观念的一次大革命。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1]。在高校医院护理工作中, 护士同样需要以护理程序为框架, 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 去发现、分析和解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存在的影响健康的问题,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系统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并进一步维护和促进群体的健康。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提出:“人是一个整体”的护理学说, 其主要学术观点是:人的自然属性是不可削减的, 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因此, 人必须被作为一个多元的整体, 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环境的等, 而不能仅仅注重其某一方面。系统化整体护理体现了一系列现代护理观念。首先, 护理重视的是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 而不是疾病本身;其次, 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既有生理的, 又有心理和社会的, 因此护理的对象是代医学整体的人;第三, 人类既有现存的健康问题, 又有潜在的健康问题, 所以护理面对现实的患者, 也需要面对任何有保健需求的人群;第四, 系统化整体护理所要求的护理工作, 不是单纯地执行医嘱任务, 而是更广泛、更全面的任务, 包括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真正做到把疾病与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患者”与“社会、心理学的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把患者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体;把患者入院治疗与学校师生员工的保健护理视为一个连续而统筹的整体。

2.2 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对护士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先的照顾患者、端药打针等一些最基本的看护, 逐步转变为今天的掌握和运用各种医疗设备和计算机等高科技护理技术。同时, 在从治疗为主到预防为主的医疗体系转变中, 护士的角色也越来越接近医护顾问。尤其涉及社区护理服务是一项范围较广, 所需知识面较宽工作, 而且工作中具有较多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对高校医院面言, 护士不仅是医生的助手, 而且是医生的合作者;护理对象不仅是对病, 而且是对人;护理的任务不仅是治, 还要致力预防;护理工作场所不仅是在医院, 还要扩大到整个校园;护理的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 还担负着师生员工身心的整体护理及其学校人群的防病治病。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算得上称职。

长期以来, 我国护理服务一直注重临床护理, 社区护理十分薄弱, 社区护理教育更是一项空白。针对高校而言, 由于人事安置也带有附属性的缘故, 护士人员的素质在两个方面都显得薄弱, 她们不仅学历偏低, 临床经验缺乏, 其知识结构体系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所学知识多以临床医学、护理学知识为主, 而社会、人文知识了解甚少。所以, 高校医院护士人员仅有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实践工作经验是不够的, 还必须掌握有关社区护理知识及一定学生工作实际经验。面对护理范畴的不断扩大和充实, 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临床医学、护理学、流行病学等知识与方法、技巧, 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 老年学、营养学与膳食等方面的知识, 要掌握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影响, 同时还应具有人际交流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这就要求她们必须加强培训, 更新、补充有关知识, 完善其知识结构,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才能更好地进行整个校园的护理服务工作。

2.3 增强服务意识, 为师生提供全面护理

高校医院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 在防病、治病过程中, 他们更需要人性化的服务。高校医院护理人员需了解、熟悉所面对的特殊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 应该在高校这样一个高文化人群团体中广泛与师生交朋友, 牢固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 力求使护理工作与服务对象在语言、情感交流中形成零距离服务。处于超常规发展的高等学校, 其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重, 他们为了提高学历和职称评审需要加倍工作, 很多人承受着超负荷的脑力、体力工作, 他们感到紧张、疲惫、压力大, 但又不敢轻松懈怠, 往往容易引发一些因工作过度劳累所致的职业病。当今在校大学生人数多, 师生沟通情感机会少;年龄在20岁左右, 正值青春活跃期, 独生子女居多, 独立生活能力差。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同时也是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的多发期。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一方面来源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如上大学经济费用的攀升、学业竞争压力的沉重、就业前景的艰难;另一方面与这个年龄段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关, 他们大多生活经历单纯、缺乏挫折承受能力、依赖性强、意志力差。在他们进入大学后, 面对环境和角色的突然变化, 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和应变能力, 很容易使一部分人产生焦虑、抑郁、烦躁和失眠等身心症状[2]。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及个人因素影响, 使得大学生精神疾患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首要原因[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这就要求高校医院的护士建立一种特殊的护患关系, 要以同情、和蔼、亲切的态度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加上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协助教育部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 矫正校内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 预防疾病的发生, 以保证身心健康。

高校护理工作虽然是具体的, 但学科的知识是广泛的, 在高校医院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是保证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需要。在高校医院里工作的护士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能力, 运用新知识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要掌握比在地方医院中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并有宽阔的视野、远大的健康目标, 发挥主动性, 勤奋学习, 勇敢探索, 勇于实践, 以负责任的态度完成本职工作,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为师生员工健康服务, 为高校教育、科研顺利进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摘要:高校医院护士的护理工作既包含医院护理属性, 又具有社区护理属性。护士角色不仅是师生员工中患者的照顾者, 而更多的是担当学校人群预防保健的教育者, 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学校卫生的监督者和学校人群健康的管理者。高校医院护士应该树立护理新理念;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校医院,护士,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冯正仪.内科护理学 (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

[2]张林, 车文博, 黎兵, 等.中国13所大学生本科生心理压力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27 (5) :390.

上一篇:安全AP论文下一篇:技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