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案范文

2024-07-05

课堂教案范文(精选8篇)

课堂教案 第1篇

一、教案及其价值取向

(一) 教案的定义

教案是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 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风格, 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 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 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 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 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订的实施方案。通过教案教师可以积累教学案例, 反思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 综合分析解决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促进其专业发展。而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教案的: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 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可分为课时计划和课题计划。有时仅指课时计划, 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的类型、课的进程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分配、作业题、师生活动设计) 、教具等。”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案很重要, 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教师却较少, 很多教师对教案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

(二) 教案的价值取向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过, “教育是一门科学, 科学是需要研究的, 研究者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既是实际工作者, 也是理论工作者, 教案就是教师的作品之一, 优秀的教案, 应当说是一篇与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劳动,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崔允郭教授认为, “教案的价值不仅反映在它是课堂前教学的准备, 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轨道的记录, 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 而如果能够记录下, 教师教学中对原计划的变更, 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 自己通过施教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 则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积累经验, 形成教育理论, 教师能否像医生写病历那样写‘教历’, 记录下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东西, 从而真正做到备课充分, 在教会学生学习上下功夫, 达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的境界。”所以, 教师编写教案, 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另一方面也应该是积累资料, 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二、教案编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 教案编写促进了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的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总是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展开。在上课之前, 教师必须要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知识能力的初始状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作全面的考察。这种全面的考察必将反映在教师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因此, 教案的编写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 从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到对实施过程的检验再到最后对教案的评价修改, 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过程。应当指出的是, 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 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 要把教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自己体会到的一些新的想法充实到教案中来, 修正不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逐步使自己的教学成为一个较科学的活动过程。这样, 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能力,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教师可以利用教案研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不仅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教师更应该成为研究者”是伴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入的最响亮的口号之一。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背景下, 作为教学工作主体的教师只有不断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 才有可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促进自身的发展。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 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文本。但是, 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 这些不可预知的因素有时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解决的, 有时在课堂上解决不了, 需要在课后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教案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自己的教案为“载体”, 分析问题, 尝试解决问题, 最后在课堂上对行动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通过教案研究自己的日常教学, 不仅有利于单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更适合同一类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解决。

(三) 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体现

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 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 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三、教案编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提出, 为教育改革明确了方向, 各种教学模式“遍地开花”, 教育技术进入课堂,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成为改革探索一种时尚, 教学用的计算机和软件得到青年教师的钟爱, 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已初露端倪, 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人们的思考向着多样化、开放式、信息化、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前进, 然而不少教师对于教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加之管理教案的方式不当, 使教案编写工作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 教案格式缺乏规范

(1) 把“讲稿”等同于“教案”;

(2) 有些教案过于简略, 看不出教学过程和规划, 或者教案公式化, 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甚至严重与课堂教学脱节;

(3) 有些教案过于详细, 变成讲稿, 又看不出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教案无反馈信息, 无板书设计, 不是课时教案, 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根本无法在教案中体现, 以习题解代教案, 出现明显的随意性。

(二) 教案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 缺乏创新性

由于教材相对稳定, 加上前苏联凯洛夫教学思想的长期影响, 处在以全预制、全垄断和全封闭为特征的课程范式中,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均烙上了这种带有主流性质的显著的课程文化特征。教师如何忠实地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就成为学校完成既定教育任务的关键。为了履行“忠实执行”的教学使命, 教师从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学目标的确定到知识点的布设、教学环节乃至细节的安排, 事无巨细均要有“案”可据、有“章”可循。这样的程式化教案, 无视教与学双边的主体性、个别性、差异性和创新性, 形成了教案目标的既定性、教案内容的共性化和教案编制的机械化诸多弊端。久之, 教学就异化为一种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的“过招”, 而更具深远负面影响。

(三) 教案不能体现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有些教师研制教案仅仅停留教学设计这一层次上, 而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真正的教案往往通过教学反思不断获得“问题”意识, 教案要不断修订和重建。教学反思进入教学方案之后, 它使问题不断被追踪而转化为“课题”。可见有效教案不仅需要“教学设计”, 而且需要增强“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

(四) 很多教案是属于知识型教案

很多教案的内容一般是课本内容的摘要或者是知识性资料的汇集或直接从网上下载抄一些优秀教案, 机械重复、照搬。采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教案很多, 但有深度的很少。

四、提高教案编写质量的措施

(一) 要把握教案的构成要素, 熟知编写教案的基本过程

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各种教学活动设想, 经过进一步的推敲, 使之深入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为讲好一堂课奠定基础。因此, 编写高质量的教案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把握教案的构成要素

教案一般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处理的思路、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构、板书设计与教学媒体的运用等要素构成。编写教案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与课程的特点经验,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方法, 对教案的构成要素有所侧重地进行表述。

2. 熟知编写教案的基本过程

教案的编写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 把握教案构成的基本要素。具体讲就是分析大纲, 明确目的与要求;钻研教材, 把握重织内容, 确定思路与方法。

(2) 设计结构编写初稿。教师在把握教案构成基本要素的基础上, 设计教案的结构, 由教师进行文字的表达和阐述, 编写教案初稿。

(3) 教案的修改与定稿。写出教案后, 还需要经过试讲或默讲来熟悉教案, 用教师的口语进行表达, 以此来检查教案中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层次是否分明, 详略点是否突出,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定稿。

(4) 课后教案的补充。教师上完课后, 对教案进行了实际检验, 从中获得了反馈信息, 这些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和总结, 吸取经验教训, 明确改进方向, 及时在原教案中记录并对其中问题分析研究, 补充到教案中, 或重新编写教案, 为教案编写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 教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反思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反思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探索新的突破口。“反思不是一种没有着落的口号”, 而需要依托一定的反思材料, 反思的结果也需要凝聚成一定的“物化形式”。“教学总结”便是这种物化形式之一。“教学总结”是教师积累、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的凭据, 对于改进教法,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总结”的写法不拘一格, 主要有以下内容和方法:

(1) 记载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有计划的变更情况、知识传授的效果如何等内容。

(2) 记载教学方法情况。记录这堂课中教学方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教学步骤所作调整的原因, 以便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后的教学。

(3) 记载学习法指导情况。教师着重对学生预习、自学、阅读、总结、思维训练的指导方法进行记载,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记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

(5) 记载自己通过施教所获的体悟。

(三) 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 教案要形成并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案要形成并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 要求教师从个人对教学内容独特的理解出发, 根据教学的科学原理, 推断出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最佳的学习方式, 并以此为基点, 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过程。如有的教学内容适合于学生自主式学习, 教师就应该设计出“自主式”教学过程;有的教学内容适合于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就应该设计出“合作式”教学过程。

一般而言, 教案要形成并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对大纲、教材、参考书等的深层次的领悟。从吃透教材, 在把握教材的精髓上下功夫, 将教材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转化为教师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从正确把握教学大纲与教学基本要求, 深入理解教材, 明确教学目的和重点上下功夫, 实施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组织的指导思想。做到教师就是教材, 教师就是学生认识的对象。

(2)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教案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 从而赋予课堂教学以灵活性和多元性。教学的个性化, 必将落实在富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上, 而这种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势必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之中。

(3)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教案要充分体现出这一思想, 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要广泛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虚心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 取长补短, 及时修改和补充, 保证教师教案编写水平的不断提高。

(4) 博览群书, 丰富专业知识, 把握专业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指导自己的教学, 加强教学的创新意识, 开拓自己的教学研究空间, 不断总结和积累, 扬长避短, 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五、小结

教案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有了教案也并非一定意味着成功的课堂教学。教案的功过往往并不取决于教案本身, 而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教案。教案不是静态的, 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探索、不断追求科学性、辛勤劳作的动态过程。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了教案的价值所在, 才能对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贾英侠.由“青年教师教案展评”想到的[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8 (23) .

[2]王仰曾.写教案的步骤[J].数学教师教学研究, 1995 (8) .

[3]张学奇.谈如何提高教师教案的编写质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3) .

[4]辛朋涛, 魏雪丽.什么样的教案是好教案[J].教学与管理, 2002 (8) .

[5]潘涌.教案创新与课堂教学价值转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2008, 28 (6) .

[6]邱石, 张秀梅.教案设计六要点[J].教学与管理, 2003 (4) .

[7]柳夕浪.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学制度的反思和重建[J].教育研究, 2002 (1) :80-83.

课堂艺术教案1 第2篇

(共8学时)

授课人:罗国银

前言:走进变动不居的课堂

课堂教学犹如一片海洋,多数情况下看似风平浪静,却经常暗流涌动。课堂教学中,你可曾碰到过下面的突发事件?

学生提问出乎意料 课堂教学纪律糟糕 恶作剧引发哄堂大笑 出现教学失误 不能回答学生问题 教学中卡壳

天气突然变化影响教学 教学被闯进教室者打断 教学设备突然出现故障 „„

课堂教学变动不居,应对教学突发事件需要具备教学应变技能。为了广大教师提升教学应变技能,就要学会认识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领略丰富多彩的教学智慧。

第一课时 什么是教学应变

一、概念阐释

1、教学变故:是指教学过程中非预期的课堂教学形态变化,是教学中的不良变化或带有不良性质的变化。

2、教学应变: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教学变故,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教学突发事件等变故给教学带来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并使其尽量转化为积极影响的教学行为。

二、类型特点

(一)教学变故的类型

从内容上看,教学变故可分为:内容性教学变故、纪律性教学变故、环境性教学变故和混合性教学变故。

从性质上看,教学变故可分为良性教学变故、中性教学变故与恶性教学变故。

(二)教学变故的特征

偶发性、突发性、不可预期性、多因性和影响性。

(三)教学应变的特点

处理的现场性、决断的快速性、措施的灵活性、调控的有效性和影响的两面性。

(四)教学应变的作用

摆脱教学困境、调控教学进程、提高教育效果和融洽师生关系。

三、技能要点

(一)认识教学应变的必要性 1.课堂教学充满不确定性 2.防不胜防的教学变故 3.教学变故的“危”“机”并存

(二)确定教学变故的性质

定性是教学变故处理的前提。应对教学变故时,教师对突发事件好坏、善恶、是非的判断,就是对它的定性。定性直接决定教师处理的态度、手段和方式,也直接影响教学应对的结果。

(三)把握教学应变的原则 1.处理不惊 2.宽容为怀 3.把握分寸 4.堵导结合 5.以变就变

(四)提升应变状态与层次 1.教师的应变状态(1)惊慌失措型(2)冲动恼怒型(3)压抑厌烦型(4)冷静理智型 2.教师教学应变的层次(1)反应迟缓,不知所措(2)粗暴对待,草率处理(3)转嫁问题,伺机总结(4)巧妙应对,转危为机(5)期待变化,创造教学

四、情境练习

【教例】请你用一段话描写一下周总理的形象

有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对学生说:“描写人物应该抓住他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习惯„„”这时,有位同学提出:“老师,请您用一段话描写一下周总理的形象。”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会如何立即做出回答并且较好地满足他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为什么会产生教学变故

教学变故产生总有一定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主观故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还可能是外在客观条件导致的。探讨教学变故产生的原因,对有效应对教学变故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引发

教师引发的课堂教学变故,极少是因为故意,大多是由于准备不足或一时疏忽。教师引发教学变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知识错误出现变故

(二)一时失误出现变故

(三)了解不够出现变故

(四)准备不足出现变故

(五)表达不清出现变故 1.口齿不清 2.讲解不清

(六)处理不当出现变故

(七)心理紧张出现变故

(八)意想不到出变故

二、学生引发

学生是教学变故产生的主要源头,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容易引发教学变故。

(一)勤学多思起疑问

(二)认识偏差出错误

(三)思维奇特超人料

(四)一不小心出差错

(五)好奇调皮两相有

(六)为引关注出风头

(七)故意捣乱搅课堂

(八)不愿配合起尴尬

三、环境引发

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课堂教学,并可能引发教学变故。根据教学变故的环境干扰源,分为两种。

(一)闯入型教学变故 1.他人闯入型教学变故 2.动物型闯入型教学变故 3.声扰型教学变故 4.光扰型教学变故 5.天气型教学变故

(二)内变型教学变故 1.设备型教学变故 2.意外型教学变故 3.文化型教学变故

四、情境练习

【教例】这只大麻雀不一定是妈妈

一位教师执教《麻雀》一课。教师问:“麻雀妈妈是怎样跟猎狗进行搏斗的?”有个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这只大麻雀不一定是妈妈,也许是它爸爸。”教师猝不及防,愣了一下,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问:“你是根据什么认为它是麻雀爸爸的?”“因为书上没有说是麻雀爸爸还是麻雀妈妈,我是猜的。”别的学生受到启发,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的说是妈妈,有的说是爸爸,争论个不停。此时,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不满地嚷道:“说不定还是麻雀的爷爷呢!”教师一脸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教师面对始始料不及的变故,缺乏随机应变的处理机制,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由此陷入散漫的局面。

1.你如何这则教学变故发生的原因? 2.此时,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呢?

第三课时 教学应变的积极准备

《礼记·学记》云:“禁于未发之谓豫。”最好的应变是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把它禁止了。为防止和应对教学变故,教师需要做出积极的准备。

一、应变准备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课堂教学应变的基础是对这四个要素的积极准备与准确把握。

(一)教学内容的准备 1.多方学习,厚积薄发 2.精研教材,充分准备 3.多套方案,有备无患

(二)学生情况的准备 1.掌握学生的阶段特征 2.记住并说出学生的名字 3.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 4.了解学生的特殊需要 5.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

(三)教师的自我准备 1.教师的身体准备 2.教师的心理准备 3.教师自制力的准备

(四)教学环境的准备 1.教室座位摆放 2.教学设备检查

二、情境练习

【教例】新学期开始了,你被领导安排到一个“乱班”做任课教师,虽然你很不情愿。你知道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可能面临学生们的一些刁难。

1.接到这个任务后,你拟做些什么准备呢?

2.明天你就要去这个班上第一次课了,为此,你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第四课时 应对内容性教学变故

教学内容是教师传授与学生学习的对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多元解读、误读,甚至错误的认识;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难点也会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学变故的产生。我们把这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变故称为内容性教学变故。

一、应变要点

应对内容性教学变故,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精心准备

(二)坦诚相待

(三)要有耐心

二、应变方法

(一)转移应对法 1.问题转移 2.话题转移

(二)避错纠错法 1.将错就错 2.知错认错 3.化错为对 4.以错止错

(三)牵线拱桥法 1.知错疏通 2.难点疏通 3.提供证据 4.情感培育 5.身体表现

(四)加强指导法 1.详细解说 2.举例说明 3.比较分析 4.深入追问 5.指导操作 6.启发引导

(五)因势利导法 1.顺水推舟 2.逆势拉回 3.迂回引领

(六)合理吸纳法 1.接纳所问 2.吸收观点 3.观点共存 4.学会让步

(七)巧给台阶法 1.适时顺接 2.代为解释 3.辩证分析

(八)延后处理法 1.暂缓解决 2.悬而不决 3.启发自答 4.练习自悟 5.课后处理

(1)当堂不能回答的时候(2)课堂争执不下的时候

三、情境练习

【教例】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

某语文老师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在初读课文时,一个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停地寻找妈妈呢?”

面对这一问题,如果将问题压下去,势必会扼杀一个孩子乃至更多孩子的好奇;但如果去探究为什么,结果只能是引领大家一起钻进“死胡同”而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面对这人两难的境地,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呢?

第五课时 应对纪律性教学变故

在教学过程中,纪律性教学变故是令教师头疼甚至恼怒的。出现纪律性教学变故,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混乱不堪,甚至会导致教师不可收拾、无法收场、无处下台。应对纪律性教学变故是对教师教学应变能力的挑战与考验。越是如此,越需要教师妥善应对。

一、应变要点

(一)制定课堂教学规则

(二)辨别教学变故性质 1.善意为之,不意出错 2.有意为之,并无恶意 3.故意为之,意在捣乱 4.恶意为之,意在破坏 5.无意为之,事发偶然

(三)运用相关理论应变

1.运用“自己人效应”,拉近师生距离 2.消除“标签效应”,防止错判误断 3.运用“破窗理论”,防止恶习扩大

(四)避免发生冲突

(五)变纪律问题为资源

二、应该方法

(一)明示应变法 1.提问引导法 2.当头棒喝法 3.适当表扬法 4.幽默调侃法 5.一分为二法 6.各个击破法

(二)暗示应变法 1.态势语暗示(1)眼神暗示(2)表情暗示(3)手势暗示(4)行为暗示 2.言语暗示(1)提醒暗示(2)商量暗示(3)警告暗示(4)停顿暗示(5)遗漏暗示(6)声音暗示 3.沉默暗示

(三)委婉应变法 1.以褒代贬法 2.指桑骂槐法 3.谐音妙解法 4.表扬反衬法

(四)延后应变法 1.课堂延后处理 2.课后处理

三、情境练习

【教例】上课时,有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大声说:“老师,我要上厕所。”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应该怎么应对?

第六课时 应对环境性教学变故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它与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备课或教学时,大都很少关注外在对于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应变要点

(一)精心准备,以防万一

(二)暂停讲课,稳定情绪

(三)快想办法,消除干扰

(四)随机应变,巧妙化用

二、应变方法

(一)收回注意法 1.消除扰源法 2.转移注意法 3.缓冲转回法

(二)教学内化法 1.化外为内法 2.内外结合法 3.排外归内法 4.安外化内法

(三)临境设计法

(四)借题发挥法

(五)缄默处理法

三、情境练习

【教例】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在认真讲课,这时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鸟。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这只小鸟身上,没有人再去听教师上课。课堂教学被迫中断了。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应该怎么办?

第七课时

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应变

一、分析框架

(一)类型分析框架

(二)个案分析框架 1.描述教学变故 2.探索引发原因 3.定性教学变故 4.指出应对方法 5.得出应变结果 6.教学应变评析

二、内容性教学变故

三、纪律性教学变故

(一)个别性纪律变故应对

(二)群体性纪律变故应对

四、环境性教学变故应对

五、混合性教学变故应对

六、情境练习

【教例】没人回答,请看课本

有位老师在某校担任音乐课的教学工作,第一次上课时,他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后,他说:“这节课我们研究一下音乐史。谁能说出音乐是什么?”学生们没有反应。老师便启发道:“任何音乐,你们有何想法?”还是没学生回应。他又说道:“音乐是什么,一般来说的?有人能回答我吗?”没有。他又问:“谁?没人?”

他等待着,等了几秒后,学生仍然没有反应。他说道:“好的。我们来看课本,翻到第4页。这儿写着[音乐是一种声音,以旋律和谐方式组成,由人声或乐器发出]。有问题吗?谁有问题?”

没有人反应。他又问“没有?” 还是没有人反应。他又说道:“好极了。”

如果是你,遇到这样学生没有反应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第八课时 提升教学应变技能

教学应变技能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磨炼过硬的应变本领。教学应变技能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吸取经验与教训,做出归纳与总结;同时需要教师不断向同事、同行和专家学习。

一、典型案例

二、反思教学应变伦理

(一)保护学生的身心安全

(二)让学生自愿接受

(三)应变风险最小化

(四)与学生坦诚相待

(五)公平地对待学生

(六)对学生要宽容

三、走出教学应变误区

(一)忌情绪失当

(二)忌不能宽容

(三)忌恶语伤人

(四)忌行为过激

(五)忌离题万里

(六)忌知错不改

四、巩固教学应变成果

(一)课后立即巩固

(二)酝酿好再巩固

五、总结教学应变得失

(一)自我反思

(二)请教他人

(三)校本教研

(四)聆听专家

六、情境练习

【教例】有教学参考谁不会上课呀!

班主任老师在新接的班上,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节课“认识自己伟大的祖国”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这节课讲的是中国的疆域。他把“中国地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们看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各在什么地方,纬度大约各为多少度„„学生们老师都在全神贯注地研读着,这时坐在最前面的一个学生趁王老师指点地图的时候,拿走了放在讲台上的参考书。当王老师继续讲解课程内容的时候,他突然说:“嗨,有教学参考谁不会上课呀!”对此,王老师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变化创新中的教案为课堂增添魅力 第3篇

一、要采用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 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通过备课, 形成预案, 重点突出这节课讲什么, 究竟怎么讲, 对教案进行粗线条的设计, 搜集相关知识资料和学情, 显现个人教学风格。在备课时注意“留天窗”、“补空白”, 我们只需知道这节课讲什么, 至于从哪里开始, 分哪些步骤, 具体操作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现场所学的情况、出现的实际问题来有效决定, 即要随着学生的不同, 随时调整教学思路, 使备课既有静, 又要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鲜活性, 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而不是照本宣科、进行“背课”。

二、要充分利用教案中的“教后记”

现在学校的教案设计中有“教后记”环节, 目的在于方便教师对课堂效果进行查缺补漏, 促进自我反思。但一直以来由于惰性, 我们更多的是应付, 检查时突击添加内容, 并不是真实的反思和感悟。“实践+反思=成长”, 因而我们要随堂充分利用“教后记”, 把课堂中学生智慧的火花、现场生成的种种资源进行记录, 并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把面对不同的学生, 课堂思路的调整、变化进行添加。书写可能不如原先的工整、漂亮, 甚至可能是杂乱, 但却更具有实效性、指导性,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成为自己宝贵的财富。

三、“研究课”、“观摩课”等要形成反思日记, 录入教案

平日里, 我始终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 对于“研究课”、“观摩课”不管是市、县级, 还是校级, 只要有机会我就积极参与, 被同事戏称“讲课专业户”。因为我从中尝到了无尽的甜头, 不仅炼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 而且同行的观摩、专家的点评使我的教学水平长足发展, 但美中不足的是, 当时触动很大、感觉很经典的地方, 也会有所侧重地运用到教学中, 但更多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又不同程度的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现在看来应该及时形成反思日记, 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 使自己成长更快些。

四、教案变中求新,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案”往往会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动摇的预设方案, 教师与学生的全部活动均要围绕“教案”展开。这种“既定式”的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变化, 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案, 但一定不要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这个极其重要的前提。教案中不能只写教师活动, 成为教师独角戏的脚本。

五分钟课堂教案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第二段,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光华岛是怎样把湖水分成日潭和月潭两部分的。

2、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之美。

三、教学时间 5分钟

四、教学过程

1、自由读,划出说明日月潭名字由来的句子。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3、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

4、比较感知:把“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不能。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删去之后就不知道形状了;太阳虽然形状不会改变,但是前后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浅谈音乐课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把握 第5篇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确,上好一堂课的功夫在课外,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因素,一般还不能直接学习教材,教师在教材和学生之间应起一个“转化”作用,即八教材转化为教案,把教案转化为学案,而设计教案是这一转化过程的中间环节。

一、教案设计的要求

1. 简案。教案设计只要求教师吧教学环节设计出来,不必出现师问生答的详案,以免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每一环、每一层引着学生走,从而出现课堂变成教师实施“教案剧”的过程。

2. 学案。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但要突出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3. 活案。活案的设计要求教师把教材中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如三连音的节奏是个难点,怎样去教,可以通过游戏的办法,如说人的姓名XXX X (张杨老师 好),也可在心里说词,用手拍出节奏XXX X再加上音高唱一唱,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难点,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

4.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的操作过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是通过备课来完成的。备课时,教师根据自己对大纲和教材的理解,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己往的经验来安排教学过程,教案的设计是在教师主观认识的基础上来完成的。那么在实践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矛盾,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写好教学后记,就是为了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二、教案的撰写程序

1. 确定教学内容 音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定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重点的内容为中心,力图使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内容。但由于音乐课堂教学都是综合性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参阅教參、有关辅助资料及一些补充内容,但归根结底,还是以规定的教材内容为主,以辅助材料为辅。

2. 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活动。教学中的一切活动、环节的进行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净化学生的心灵,以及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再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全面把握。

3. 制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由于教学设计的活动化,教学的重点、难点应在学生自主参与与探求的过程中重点解决,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4. 准备教具、学具 教师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电教媒体、教具及学生为学好本课内容所需的学具等应及时做好准备。如课前布置学生调查、搜集有关资料、教材,让学生主动参与“备课。

5. 设计教学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应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参观者的身份进入儿童的世界,真正实施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案。主要内容有:如何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校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如何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群体合作交流等。总之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6. 撰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反馈的总结记录,就内容来讲简而言之即全面审视教学过程:

第一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基础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情感教学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 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实际,教学原则体现如何。

第三 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第四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 课堂教学有无艺术特色,是否调动了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如何,兴趣如何。

第六 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从提问中反映的缺漏有哪些,哪些属本学科,哪些属其他学科,哪些属创造性思维或意外收获。

第七 学科特色和课型特点是否充分体现.

根据以上几点总结反思,成功的加以肯定并总结提高,失败的或不足的要分析因素,制定改进的具体措施,这对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音乐课堂组织教学中,老师常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坐着,课堂气氛会死气沉沉,如果放开学生手脚,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却被人批评说:“太乱了,不像话!”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观点是:乱中求序,因势利导。

首先“乱”并不是一定的坏事,只要不是因为组织教学失败而造成的混乱。教学时教与学双边活动,尤其是现代音乐教育,更加提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境界,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是培养音乐家,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而这时的乱是学生思维活跃、体验充分的外在表现,如果把握得当,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其次,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大家庭同一段音乐,有的人想到松涛阵阵,也许我会想到海浪声声,这时见仁见智的事,只要有体验、有情感,不需要有标准。正如一名著名的教育家所说:对于异于自己的意见,要鼓励提倡,对于不敢发表的意见,要积极引导,对于稍有缺陷的意见要正确指点,对于完全错误的意见,要宽容大度再善意纠正。作为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

由此可见,“乱”并不可怕,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随机应变,但不能脱离上课主体和主导的关系,我的建议是:

第一 创设民主、广泛的人际关系,弱化教学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由内及外,才会拥有良好的心态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 合理的组织活动,把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可组织学生随音乐即兴舞蹈,老师也参与,硬件设施好的学校有些乐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敲一敲、玩一玩、听一听。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蕴藏着长新思维的火花,关键是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瞎跳瞎唱”,教师如果能处“乱”不惊“乱中求序,能势利导”,让学生大胆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当中,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更多自信乐观的孩子。

课堂教案 第6篇

实际教学中, 电子教案使我从繁重的书写教案的束缚下解脱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业务, 研究实际教学,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切身体验, 我觉得电子教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 既有它的利处, 又有它的弊处, 现就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电子教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优点

(一) 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 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跨越历史时空, 浓缩教材精华, 扩大教学容量。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从涉及的学科看, 文理兼有;从游历的空间看, 遍及全球;从延展的时间看, 更是历时上下几千年。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详讲, 教时不够, 如果不讲或者过于略讲, 又会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 甚至会妨碍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浓缩教材精华, 再现典型历史场景, 使学生在几分钟内能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 纵横跋涉于广袤的多种学科领域, 从而有效扩大了教学容量。

(二) 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 可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大容量的信息传输, 适时的教师点拔,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学生求知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政治课传统授课方法的不足, 便是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认识, 而多媒体课件则因为它的内容浓缩、容量极大, 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后, 教师适时加以讲解点拨, 可以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从了解事物现象到认识事物本质, 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 人机交互, 双边互动,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

政治课与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相比没有实验、实习, 因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不多, 仅有的课堂学生发言也只是少数同学的事, 多数同学上课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授, 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人—机—人的交互作用, 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电子教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缺点

(一) 助长了一些教师的懒惰行为, 不利于课堂教学

我们有些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会从网上下载电子教案, 而不经任何思考和改动就去给学生上课, 他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常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我们备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备学生, 备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这种行为既不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 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损害了学生的实际利益。

(二) 无法解决教学中的突发性问题

教学是针对活生生的学生个体, 教学过程中难免要发生突发性问题, 这种突发性问题电子教案是无法预见的, 即使后来我们把这一突发性问题补充到教案中, 但是当电子教案运用到另一个班级时, 这种突发性问题恰恰没有发生, 我们该怎么办?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电子教案的优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是主流, 而缺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是支流。电子教案是新事物,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我们要不遗余力地促进电子教案的发展, 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李松林, 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6, (7) .

[3]徐麟文, 杜利平.知行结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经济师, 2005, (11) .

课堂教案 第7篇

舞蹈教案的编写, 犹如打仗前制订作战方案, 施工前设计工程蓝图一样不可缺少, 它是舞蹈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后, 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已有的舞蹈专业水平的基础上, 经过周密策划安排而设计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是舞蹈教师进行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从以下三点来谈一下舞蹈教案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益处:

舞蹈教案是体现舞蹈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案四方面来体现的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只是涉及到了教学内容的原则方面。通俗的说, 就是规定出一段时间内要给学生教授哪些内容, 仅仅根据这些原则方面, 人们还是无法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 只有老师根据这些教学计划来编写适应的舞蹈教案来完成教学计划, 使这些计划中原则性的方面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环节甚至是每个因素上。如果没有教材、教案这两个因素,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就会变为可以坚持但无法落实, 可以理解但无法操作的东西, 从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会丧失它的指导作用。舞蹈教学的目的是造就成千上万的舞蹈人才, 但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不直接作用于学生, 而直接对学生发挥影响作用的只有教案, 只有这样才会使教学有条不紊的进行。

舞蹈教案是继理解理论知识和研究教学对象之后, 实现向舞蹈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

舞蹈教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表现为理解理论知识和研究教学对象之后, 再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技能中以达到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是因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教”要有教授的内容, “学”要有学习的可能。作为舞蹈教师即找到了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 理解理论知识, 又研究了教学对象的身体素质、已达到的专业水平和当前的情绪以及心理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 奠定了教学活动的基础之后, 再在舞蹈课堂的教学环节努力去实现与前两个环节的结合。舞蹈教案则是实现这种结合的必然归宿和体现, 假如没有舞蹈教案的编写, 舞蹈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对象的研究再渗透, 也无法使二者相交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对象。

舞蹈教案是实现由备课向组织舞蹈课堂教学转化的关键点

舞蹈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分别为三个顶点的三角区内共有四个子系统, 即备课系统、教授系统、学习系统、自学系统。这四个子系统是层层递进相互依托的。例如, 在这里, 以教材为依据, 教案为成果的备课行为与以教案为依托, 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教授的行为, 始终都是以教案为中介的。所以说。没有备课子系统的存在, 就不会有教授子系统的存在。但是如果没有教案为依据, 那么就既不会有备课和教授这两个子系统的存在, 也不会有备课向教授的转化过渡。而一旦那样, 舞蹈教学活动就变成了海市蜃楼。

从效果角度来看, 缺少正确的舞蹈教案的教师尽管在课堂上凭口才和某些艺术的行为可能会创造出一堂生动活泼的舞蹈课, 然而在表面生动活泼的局面下, 却绝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效果。而那些事先有正确舞蹈教案的教师, 尽管有时也有可能失之于口齿之误, 或应变能力欠缺, 最终却可能清晰透彻的讲授其所要教授的内容。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舞蹈教学中, 当学生摸透了教师的教学路数后, 学生会渐渐喜欢听这样有条理性的老师讲授的课。而对于那些思维混乱, 准备不充分的老师的课则不屑一顾, 那么后者的教学效果就一定不会很理想。

因此, 备课写好舞蹈教案是舞蹈教师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所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 它是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对新教师, 而且对老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种课, 教材虽然可能是一样的, 但由于对象、时间的不同, 在教学法上、程度上、节奏处理上都会发生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事先做出不同的预想和计划。舞蹈教学有别与其他课程的教学, 舞蹈教师不仅需要遵循教学大纲, 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弱点组织有效的教案。优秀的教师为了上好一次课, 甚至会预想和计划出几套方案, 供自己上课时选择。因此, 舞蹈教案的编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舞蹈教师积累教材和教学经验的好机会。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4.

课堂教案 第8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指出, 高中英语写作技能的教学目标是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1。因此,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提出的写作的技能目标, 结合教学案例, 论述将同伴反馈作用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能够引领学生切实提高写作水平的具体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将写作与读、说结合在一起, 每一单元写作内容与本单元的主题紧密相连。然而, 相对于听和读的内容, 这套教材有关写作的课时比例并不大。传统的英语写作模式, 即“教师给出题目, 提出要求, 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写作, 之后教师评语”, 不符合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没有发挥同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涉及的写作同伴反馈包括同伴间的相互回应、相互评价及相互修改。

二、课堂设计及其说明

(一) 教学内容

本文根据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第二单元的写作设计2, 针对选自《高中优秀教案》 (任志鸿2008) 的写作课堂教学设计中同伴反馈内容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写作的任务是针对“我喜爱的运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给出理由。通过听公主Atlanta的故事创设话题情景, 讨论Atlanta喜爱的跑步项目, 进而让学生思考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进入教师设置的情境, 说写材料原文见附件 (第17页) 。

(二) 教学步骤及说明

《高中优秀教案》基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产出的预想, 设计了一节说写结合课。具体教学设计步骤如下:

1. 课堂导入阶段

Step 1:Ask students what Atlanta’s hobby was.Then let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interests and hobbies.

在课堂导入阶段, 回顾上一堂课听力部分Atlanta的爱好,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兴趣爱好。该教案认为学生应该运用已经学过的“What do you like doing?”“What are your hobbies?”和“How do you become good at them?”等句型, 向彼此询问各自的爱好。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 灵活使用本单元学过的有关运动项目的词汇和已学习过的基本句型,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主题铺垫。

2. 写作前 (Pre-writing)

注重写前指导能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加强中英文思维转换的能力。当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项学习任务时, 任务本身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就规定了某一种学习策略 (文秋芳、王立非2004:29) 。而任务设计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针对性强的语境, 激活大脑中相关的内部语境, 带动正确外语表达式的运用 (王初明2006:83) 。

Step 2:Suppose you are chosen to interview your classmates to carry out a survey of their interests.Make up a chart like this for you to fill the information in.

At last, after the survey, the ones who have the same interest sit together and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talk about their interests.The following questions can be helpful.

Why do you like this sport/music/collection...?

When did you begin to like it?

What’s enjoyable about the hobby?

学生假设自己是采访者, 去调查同学们的兴趣并完成上面的表格。这一活动将前期关于同伴间对于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反馈及讨论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虽然涉及范围相对较广, 如运动、音乐、收藏及其他爱好, 但是更能激发学生思考, 有利于学生主动追问, 为写作“我爱好的运动”做好铺垫。

调查发现, 61%的学生在写作时要经过从汉语到英语的心译过程 (张燕2008:15) 。但由于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同, 互译后的文章往往缺乏整体感和流畅性。通过对中学生英语习作的实证分析, 发现二语写作者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 (汪中平2007:193) 。为了避免学生将汉语的思考方式带入英语写作中, 教师在写作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逐渐转变思维方式, 进入英语写作的氛围。之后, 同伴之间相互回应、彼此沟通, 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Hui 2009:79) 。这一活动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汉语到英语的心译过程, 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促进学生积极表达想法。

Step 3:Introduce the topic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Do you keep on taking exercises?

What effect do you think exercise has on your health, work and study?

Step 4:Introduce the expressions by reminding students

Ask the students whether they agree or not.Suggest them using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and expressions:

I think that...I don’t think that...

I agree...I don’t agree...

I am sure that...I’m not sure whether...

Do you think that...There is no doubt that...

本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谈论运动的作用, 帮助他们积极想象、理解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写作设计包括短语和常用结构的使用,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但是, 该环节也存在弊端:学生套用短语和常用结构, 不利于学生关注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如果采用替代性解释 (paraphrase) 的方法, 即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熟悉的词汇, 可以帮助学生从思维层面认知词汇, 在写作时逐步提高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陆锡钦、谢芬2010:28) 。例如, 谈到I agree...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与其意思相近的表达方式:I believe..., I like the idea that..., 等等。这一活动不仅适用于二人或小组讨论形式, 也适用于全班讨论。

3. 写作阶段 (While-writing)

Step 5:Ask students to discuss how to develop a hobby and imagine that they are writing to someone who does not have a certain hobby but is interested in it;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outline, make a list, and then finish their writing.

该活动设计主要是引发学生思考, 探寻如何根据写作要求安排写作。

本活动不同于前面写作前阶段的讨论, 而是提出具体“爱好”, 注重“高级关注点”, 包括写作的关键点、作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思路的逻辑性和行文的流畅性、使文章言之有物并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 (耿殿磊2006:119) 。

本设计给出了两篇范文, 选取第一篇范文为例:

Swimming is my favorite sport.I like it because it can bring me much fun.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wimming is very interesting.You can try different ways of swimming, such as breaststroke and backstroke.You can swim at any time of the year if you like.In hot summer, if you jump into the river or the sea to have a swim, you’ll feel cool and comfortable.Even in cold winter, you can swim if you are brave enough.It’s a healthy sport and it can build up your body.If you are a beginner, you must be careful.

And I think if you want to learn swimming, you’d better not swim alone and bring life buoy with you incase of danger.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swimmer, you must have a lot of practice and have great determination.

范文说明了游泳是作者的爱好和其带给作者的好处及游泳时的注意事项。但是, 只给学生一篇范文并不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顾及其情感体验, 也不能及时地反馈和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分析学生的作文, 促进同伴间相互学习, 帮助他们掌握基本词汇和句型。在同伴讨论并给出结论之后, 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写作的内容。“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对内容和语言的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决定” (Chandrasegaran 2007:1) 。

4. 写作后 (Post writing)

Step 6:Tell students that filling in forms is also a kind of writing and writing of this kind needs to be:in phrases;with no wasted words;written in the present tense.Then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and fill in the forms in pairs telling the athlete what he/she needs to practice to improve further.

本设计要求询问同伴之间的名字、年龄和喜欢的运动项目, 同时要求被采访的同学给出所喜欢运动项目的优点和缺点。

本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和“写作时”活动相联系, 缺乏活动间的关联。此处的活动设计需要适合师生、生生之间对于小组写作内容的评价。第六步的活动可以安排在“写作时”, 有助于学生收集信息, 明确主题意识, 使写作框架更鲜明, 对词汇的理解也更深入。

同伴反馈指同伴之间高水平的交流与相互回应, 以此促进同伴之间的思想交流, 提高自信心 (Rollinson 2005:23) 。

因此, 写作后进行同伴评价十分重要。可以选取个别小组的部分内容, 并用投影仪将其呈现出来, 供小组互评, 引导他们根据评价标准提出各自的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

1) 此文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2) 此文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你觉得如何修改最好?

3) 此文是否结构紧凑、是否围绕主题?

4) 你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评价能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 而来自他人的反馈更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更有效、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写作问题。他们通过阅读、评改同学的作文, 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评价能力和读者意识。教师引导下的同学反馈比教师单方的反馈全面, 容易接受。这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从中受益。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探讨, 促进了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这不仅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对于写作内容的观点与想法, 而且使得学生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学习他人、丰富自己的观点, 并拓宽自己的思维。

三、课后总结及反思

以上听、写结合的设计案例只是教师根据教材写作模块设计写作教学的一种方式, 未必是最佳设计。因此, 针对该写作教学的特点和具体问题, 笔者从以下四方面对导入、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等四个环节进行了必要的总结和反思。

(一) 替代解释——减少套用词组

替代性解释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熟悉的词汇, 帮助学生从思维层面认知词汇, 并在写作时逐步提高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陆锡钦、谢芬2010:28) 。写作前, 减少套用词组和常用结构有利于学生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同时, 替代性解释法帮助学生根据熟悉的词汇积极想象、理解并表达观点。在同伴反馈下, 学生通过小组、团队或集体的合作, 学会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相近的意思, 以促进词汇的多样性, 同时提高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以及语法的规范性。“英语新课标不主张淡化语法, 但提出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单纯传授语法知识, 不要脱离语境讲授和记忆语法规则, 学生不要脱离语境学习语法” (程晓堂2007:35) 。

(二) 评价同伴——参考同伴作品

同伴也是学习和生活的来源。张楚廷 (2007:107) 指出:“语言学习不是从语法开始的, 而是要从作家开始的, 即从活生生的文学开始的。”也就是说要使语言融入生活,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从而, 成为学生自身生长的因素。学生的写作来源于生活, 学生将活生生的现实融入写作内容。写作过程中, 直接套用范文, 学生会对写作感到乏味。写作后, 评价同伴作品有利于学生间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写作内容的交流与讨论, 同时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参考同伴作品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他人长处, 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更有效、更及时地解决自己的写作问题。

(三) 设定层次——明确活动结构

写作过程中设计较多的细节活动可以收集到充足的素材并明确写作目的, 但是活动设计应该注重其层次性和目的的明确性。此阶段需要教师对写作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 明确同伴间讨论的有效性, 选择性地接受同伴的建议。本教案的第六步是学生之间资料的整理过程, 应该安排在写作中, 写作后应该安排同伴写作评价。设定整个写作层次, 明确写作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教师的引导下, 了解活动目的、融入写作氛围、独立完成写作、评价同伴作品并改善自己的作文。

(四) 融合问题——发散语言思维

有效教学离不开对问题的思考。因此, 英语写作教学中需要设计适量的开放性问题 (open question) , 以达到英语语言思维的发散性。纵观该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 问题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在写作的导入环节, 通过提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到具体问题情境中, 减少了语言的思维障碍。如“How do you become good at them?”等问题的提出, 可以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从而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写作前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通过指导学生, 使学生主动生成更多的问题, 从而在同伴合作中不断地思考和连续追问, 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在写作中这一环节, 为了落实具体的写作要求, 问题的设计应该与写作目标保持一致, 但在同伴互动和教师指导下也不失对思维过程的关注及情感体验。在最后环节, 围绕几个问题对作文进行同伴评价及师生间互动, 最终解决写作中的问题, 达到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上一篇:凸显过程下一篇:油气分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