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2024-06-17

智能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精选12篇)

智能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第1篇

集控中心可以集成多个风电场, 遥控遥调以及电力一区数据传输采用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方式, 该方式网络运行安全稳定;视频图像语音以及其他非一区数据采用电信公司的VPN公网, 数据带宽大, 可传输数据量大, 费用低。集控中心SCADA系统以及重要服务器都实现双机双网配置, 运行稳定可靠。

1 系统功能架构

东方电子风电集控监控系统 (E8006) 采用跨平台应用技术, 真正实现各操作系统间无缝连接, 风电监控系统至下而上分为软硬件平台、通用平台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表示层五个主要层面。按照系统功能分为风电场升压站监控系统、风机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以及风电场AGC、AVC四大功能系统, 可外接集成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治理系统以及电能量采集系统。真正实现跨系统跨平台各种应用系统的无缝集成。

通用平台层是和底层不同硬件体系、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一个中间件软件包, 该软件包有效的将上层应用和底层系统隔离开, 同时建立在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之上。应用支撑平台层为上层应用或其它系统实现公共服务并提供通用应用接口, 包括图形工具、曲线工具、智能报警、计算公式、统计分析、数据采集等。应用软件层集成了丰富的风电监控的模块化应用软件:SCADA、AGC、AVC、WPF, 并可以扩展风机监测、调度管理等其他应用。表示层提供一个信息展示的窗口, 是整个系统的门户, 把各种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实时数据、历史数据通过界面、WEB、报表或专用客户端的方式集成到展示平台之上, 快速地建立使用者和应用系统信息交互和控制通道。

2 系统功能特点

1) 系统参照了IEC 61970 CIM设计数据模型, 并参考了IEC61400-25标准进行风机建模, 支持风机、升压站监控, 支持图模库一体化建模工具。

2) 系统全面遵循以实时为基础, 以系统监控为导向, 覆盖风电场升压站、风机设备, 集数据采集、监控功能于一体, 实现风电场调度、运行核心业务的有效集成。

3) E8006风电集控系统采用跨平台应用技术, 实现NT、UNIX、LINUX各种系统的无缝互联, 方便用户扩展各种应用。

4) 基于软总线模块化分布式设计, 各模块通过中间访问层与低层数据平台交互相关信息;数据库选用当前优秀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达梦数据库。

5) 系统与各个远方终端通信波特率可分别设置。通道可配置为主辅通道, 当主通道出现故障, 系统自动切换的辅通道。

6) 通讯规约采用规约动态库管理模式, 方便扩充。

7) 风电集控中心在实现风电监控管理功能的基础之上, 提供风场AGC、AVC功能, 执行上级调度部门下达发电计划, 执行上级下发电压调整指令, 具备系统调整风电场SVC/SVG功能。

8) 风功率预测功能是国家能源局和电网公司对风电场以及风电集控并网发电的强制性要求, E8006系统具备风功率预测模块,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的数值天气预报和风场测风塔数据综合向上级部门提供辖区功率预测。

9) 关键节点采用双节点双网络运行方式 (历史库服务器、SCA-DA服务器、前置机等) , 软件模块支持双机热备用方式, 可实现自动切换或人工切换。

10) E8006系统数据修改简单易用, 支持在线修改参数和数据维护功能。

11) 实时语音告警、重点人员短信电话告警, 告警等级和类型支持自动和手动划分, 信号自动保存至历史服务器, 方便日后查询。

12) 采用地理位置的图形、风机列表展示方式, 更适合于监控用户的使用习惯。系统画面能够根据用户喜好进行修改, 各窗口能够显示不同的图形。可视化的展示技术, 让信息显示更加形象化。

13) E8006系统可根据不同人员分布设置用户权限, 可分别定义相关人员和设备的权限, 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系统功能操作重复考虑权限、操作闭锁等功能。

3 总结

东方电子推出的新能源集控系统, 能将多个风电场集控优化控制, 对风场风功率进行统一预报;实现风电场资源集约化管理;大大提高风电场运行维护人员的生活舒适度;降低调度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实现风场间各管理措施的对标;提高风电场运行效率, 提高业主的盈利能力。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风电场远程调度系统, 电网弃风现象的解决方案。将接入系统风电场的风功率预测、风电场有功控制和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集中统筹考虑, 同时将接入集控中心的大量数据做统计处理, 提供更多风机的高级应用分析模块, 提高接入风电场的运行效率, 降低业主风电场的弃风率。

关键词:风电场远程集中调度系统,风电场有功控制,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弃风率

参考文献

[1]章志平, 蒋华.省级风电场集中监控中心建设及运行实践[J].风能, 2013.

[2]叶剑斌, 左剑飞, 等.风电场群远程集中SCADA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海康威视银行联网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第2篇

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滚滚浪潮,针对金融系统的安全防范理论和技术将发生彻底的转变,传统的模拟监控模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将面临全方位的转型和变革,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数字化的推动下,更加速了这一转型的到来。同时由于现在针对银行金融系统的高科技犯罪日益严重,视频监控已不仅仅局限为行业的安全防范服务。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整合银行内部网络平台,为全行业的业务监控、管理提供服务。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普及,网络通讯技术及图像压缩处理、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安全技术防范行业能够采用最新的计算机、通讯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字图像,可为实现远程图像监控及联网报警系统提供高效可行而且价格低廉的解决方案。对于银行、电力等网络基础较好的部门,利用其现有的网络环境与技术条件,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建成高效可靠的远程视频监控与联网报警系统,为客户的安全防范、高效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宽带技术与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采用数字视频网络实时传输和监控模块相结合的数字化监控技术,为远程监控提供了全新的观念和更广阔的空间,实现了基于各种网络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监控、远程遥控摄像机、远程设置参数、双向语音对讲等功能。

系统设计依据

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

GA/T70-9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

GA/T74-94GA《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安全标准汇编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气工程施工规范汇编》

GA/T27-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

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QB/T50198-1994《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QB/T9813-2000《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QB15207-1994《视频入侵报警其标准汇编》

甲方的实际需求

系统设计原则

本套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须严格按照甲方的要求且遵守以下原则:

1、先进性:本监控系统采用国际上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工作稳定的监控设备,使整个系统的应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的水平。

2、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原则应贯穿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软硬件配置到系统施工的全过程。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3、方便性:监控系统的操作应具有灵活简便,人机界面友好,易于掌握的特点,操作人员能够方便物进行使用及维护,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得以最大实现。

4、扩展性:系统设计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日后比较方便地进行系统扩充。为此,设备采用模块式结构,在需要时可随时补充。增加视频及其它控制模块,使系统具备灵活的扩展性。

海康威视银行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规划

海康威视银行联网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规划如下:系统采用三级网络架构,分为前端监控点-地区分控中心-市总控中心三部分。

从系统功能上分,系统分为前端监控部分、网络传输部分和集中监控部分。系统设备可分为前端音视频采集终端、中心控制终端、硬解压终端、领导查询终端、流媒体服务器和系统管理服务器组成。前端采集终端通过摄像机、拾音器等设备采集现场的音视频信号,通过视频服务器进行数字化压缩,上传至监控中心;同时系统具有完备的自我监测功能,一旦系统软硬件发生问题,可自动将设备维护信息上传。中心控制终端可以调用前端任意一路图像,控制外围设备,控制远程录像;具有严格的用户权限管理和详尽的日志记录功能,对各个操作员的日常操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可与任意一个分控点实现视频会议功能。流媒体服务器为监控系统内部所有客户端用户提供流媒体转发服务,流媒体服务器支持多个系统用户调用任意录像资料。管理服务器对所有硬件配置信息集中管理,以及所有用户进行统一认证,管理员通过管理服务器即可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针对以上系统方案设计,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如下。前端硬件设备配置选择

远程集中抄表系统问题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载波通讯 集中抄表系统 集中器级联

中图分类号: TM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33-02

1 前言

最初,由于人工抄表错抄、漏抄、估抄、抄人情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有人提出使用计算机远程抄表代替人工抄表。早期的远程抄表系统每月只能保证一组用户电表度示数据的抄录,所以仅仅实现替代人工抄表的作用,其意义并不是很大。在我国从造价来讲,雇人抄表相对合算。发展到今天,远程抄表系统已经能够为用电管理自动化提供每日准确、实时有效,同一时刻的用户电表信息,每小时考核电表度示信息,并能够实现远程断送电功能,这一点是人工抄表无法作到的。用电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每日用户电表度示信息和每小时考核电表度示信息进行台区线损分析、台区用电负荷曲线分析、台区用户用电情况分析等。

随着我国大力推广智能电网,以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为主要的远程集中抄表系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远程集中抄表系统不仅降低了人力和物力,同时也实现了高质量,高水平的电网传输,提高用电的管理水平,实现电网管理智能化。

2 远程集中抄表系统中的构成

该系统主要有三大模块组成,首先是上位机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处理,向集中器发送命令,实现相应的功能;其次是集中器信息收集模块,主要负责采集终端数据的接受和处理,再次是用户端采集终端模块来实现对每户的电能表数据采集和整理等;个模块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个系统,主站与集中器之间信息收集模块主要才用PSTN/GPRS传输信道组成,用户采集终端模块与集中器信息收集模块主要采用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来完成,用户电能表信息与采集模块之间的通讯也采用RS485通讯方式,实践证明,该方式不仅传输可靠,而且施工方便,节省成本。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2.1集中器

集中器是负责把采集器采集得到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从而发送到主站系统,是实现所有功能的基础,所以,这个阶段必须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主站系统就是我们要处理的数据中心,根据软件的功能,可以实现对电网的实时数据抄收、远程断送电、远程预付费、防窃电、线损分析等功能,集中器有两个通讯信道,第一是集中器和采集终端,它们之间采用电力线载波方式进行通讯,利用现有的电网,节省了网络布线,以及施工难度等,我们把此阶段的通讯称之为下行通讯。第二是集中器与采集终端才用公用电话线或GPRS通信信道,也是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我们称之为上行通讯。目前集中器所能抄手的电能表数量都有限制,一般集中器能抄手1000块电能表的数据,即上限为1000,多的话,就会引起集中器的死机或数据溢出等现象,通常一个箱变装一台集中器,一个集中器接一条通信线路,即上行通讯线路,由于现在小区越来越大,有的小区五六千户,有的甚至更多,仅箱变就好几个,这样以来,就需要几台集中器工作,同样,也需要很多的上行通讯,增加了很多通讯成本,而且数据抄收也得到了限制,所以,需要必须解决集中器级联的问题,集中器级联可以采用程控交换机或无线路由器组建一个通讯网,既我们所说的局域网,通过设置信道来循环抄手集中器的数据,通过程控交换机将数据一一发送到主站系统进行数据整理和处理,该功能可以通过主站系统来实现。

图1

2.2 数据采集终端

采集终端的任务就是把用户的电能表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抄收,采集终端采集电能表的数据时是通过表号,一般为局用编号的后六位,来识别不同的用户,然后采集终端再进行保存处理,等待集中器的数据请求,把最近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集中器,采集终端也可以甚至抄表任务,保存一个月内的数据量,这些功能现在都能实现。

2.3 表号自动识别功能

有时候因为人为或自然灾害原因导致电能表的损害,因而需要从新更换电能表,这就牵涉到了原电能表的度数和表号的问题,因为在集中器和主站系统存放的都是旧的电能表参数,所以,如果更换了以后,不仅抄收不到新的数据,而且得到的数据也可能不正确,这样,就必须解决表号自动识别功能,表号自动识别功能应当向电能表发送命令,从而得到电能表的信息,现在各个厂家生产的电能表都按照DL/T645-1998多功能电表通讯规约〉编制RS485规约,即通过命令来获取该电能表的信息,同样,采集终端也应当有自动学习功能,存放各厂家的相关命令,如遇到不能识别厂家的信息,应有自动学习功能,匹配成功,进行参数的保存等,相应的当更换电能表时,采集终端应保留原始表底,通过数据的换算和处理,把正确的数据传送给集中器,进而集中器保存新电能表的档案信息。同理,主站系统也应该有自动发现新表的出现,当出现新表出现时,自动向集中器发送数据请求,请求新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把新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不发生混乱;自动识别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有时候,由于电力线载波通讯干扰,而影响数据的抄手,干扰源一般有无线电信号、电磁信号、脉冲信号、强电的磁场效应和尖峰效应的干扰,通常家用电器也能影响数据的传输,这样都能使信号得到了衰减,而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所以,在一些有干扰的区域应在电力线的末端加一个信号过滤器,把干扰信号过滤掉,同时,也应放大信号,提高传输率,集中器里也可以设置自动路由功能,如本集中器不能抄手某用户的数据可以使用其他的采集终端来抄手数据,从而保证信号的完整性。确保数据传输。

3 结束语

本文在远程集中抄表系统中提出了集中器级联问题,以及表号自动识别处理功能,应用在比较大的小区,解决了通讯费用和后期维护费用高的问题以及干扰源的处理,通过信号的过滤与放大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提高了电网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曾伟强.全载波技术在电力远程集中抄表中的应用[D].电力建设, 2009.8.

[2] 蔡自兴, 徐光祜.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 陈晓娟,夏增极,隋吉生. 东北电力大学科研专栏[J].东北电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2008.11.

[4] 王绍槐,居民集中抄表系统建设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D].大众用电,2009,9.

智能化物资计量远程集中管理系统 第4篇

以管理引导技术的发展, 用技术推动管理的提高。将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 实现物资计量远程集中监控操作管理。将分布于各个区域的多台独立操作的衡器设备全部实现自动计量、远程集中计量操作管理, 全部计量人员统一操作流程, 统一操作环境, 统一操作任务, 统一考核标准。实现物资计量的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管理。完善进出厂物资计量防作弊措施, 杜绝企业效益流失, 规避员工职业风险。全面提升企业进出厂物资计量自动化管理水平。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设计目标

(1) 建立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计量平台, 实现所有计量、计量调度业务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电子化和集成化。

(2) 实现远程集中计量管理, 提高物流运输、物资计量的效率。

(3) 实现建立统一的计量调度监控平台, 对计量业务、系统状况实时监控, 对调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4) 实现计量现场无人值守, 进出厂汽车衡均能实现远程集中计量、自动计量。

(5) 实现阳光数据、数出一家的管理目标, 推动计量数据管理标准化与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的转变。

(6) 提高计量业务的整体作业效率, 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量及劳动成本。

(7) 实现计量员业务负荷分配均衡、通车率均衡、设备负荷均衡。

(8) 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 为企业打造坚实的物流管控平台作基础。

2.2 总体方案

设立统一的计量监控操作中心和计量专用机房, 实现计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监控以及计量数据、图像信息的高度安全存储及共享。每台汽车衡均能实现自动计量、远程集中计量。计量工作采用任务分配方式, 根据实时操作情况将汽车衡计量任务自动分配到相对空闲的计算机上。计量监控中心可以实现计量业务的控制和监看, 计量数据可以完整的保留到计量中心服务器中。

2.3 业务流程

需要检斤计量的车辆在进入厂区前要安装好RFID卡, 卡内信息完整。

一次称重:车辆前往汽车衡进行检斤计量, 系统自动读出RFID卡信息, 并自动完成车辆是否合法、车辆是否停稳等条件的判断, 若称重车辆满足相关条件, 系统将提示车辆开始称重。

二次称重:按规定路线、规定时间, 车辆进行装卸货, 完成后按规定路线、规定时间返回汽车衡进行二次称重。

二次称重结束后, 车辆按规定路线、规定时间出厂, 经过门岗时, 查验各种信息是否完整, 车辆出厂。

2.4 系统结构

系统由现场终端、视频监控系统、远程操作平台、系统监控平台组成。现场终端采集业务所需的基本信息, 通过网络和消息服务器发送给远程计量终端, 远程计量终端通过任务调度获取计量任务, 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现场计量终端, 业务处理结果及时上传服务器保存。现场的计量情况由硬盘录像机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计量终端、系统监控终端以及视频监控电视墙。

2.5 系统服务器

整个系统服务器可分为视频监控服务器和系统数据应用服务器两部分部分。视频监控服务器由流媒体服务器和视频专用盘柜组成。系统数据应用服务器由光纤磁盘阵列盘柜、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消息服务器、任务服务器等组成。

3 系统功能

3.1 远程一对多计量

改变原一对一的计量模式, 1名计量员可以同时兼顾多台衡器进行业务处理。当一台衡器的车辆处于上秤或者下秤的状态时, 计量员可以对其它的衡器进行计量操作, 提高整体计量效率。

3.2 任务自动分配

计量任务和计量员进行自动排队, 系统对具有权限的计量员按照最大空闲时间分配的原则进行任务自动分配, 实现任务量均衡。

3.3 视频录像拍照

汽车衡现场24小时不间断录像, 录像直接保存在现场的硬盘录像机中, 称重数据确定时对现场进行拍照, 照片自动上传到照片存储服务器中, 计量录像和照片可通过计量记录进行查询。

3.4 远程对话及语音提示

计量过程中可通过远程对话功能与司机进行对话。称重过程中, 有语音提示司机进行操作, 计量员也可以远程控制现场的提示音播放。

3.5 多种计量模式

根据物资种类不同, 司机计量方式可分为自动计量和集中计量, 下车计量和不下车计量, 又分为有卡计量和无卡计量。

3.6 无中断计量

在衡器现场装载一套现场操作的计量程序, 当网络较长时间中断时, 可派计量员到现场进行计量, 当网络恢复现场自动提示计量员, 同时上传本地计量数据。

3.7 计量终端实时监控

计量监控主要包括网络状态、打印机状态、纸张剩余数量、红绿灯状态、红外对射、空秤零点、计量状态和设备故障信息, 当任意状态异常时系统将自动报警。

3.8 计量终端远程维护

计量中心可通过远程维护模块对远程终端进行远程维护, 如:暂停计量、重启系统、上传数据、下载数据、衡器远程清零等。

3.9 衡器现场自动打印计量单据及补打

计量终端的高性能自动切纸热敏打印机, 在计量任务完成时可自动打印计量单据供司机索取。当司机计量凭证丢失时, 计量员可远程选择衡器, 进行票据的补打。

3.1 0 多种防作弊方法

(1) 整个过程实时监控, 对整个衡器、车辆前后、司机、票据等24小时不间断录像。

(2) 历史皮重比较, 计量皮重时如皮重与历史皮重平均值或上次皮重差值超过规定范围, 系统自动提示计量员。

(3) 计量照片对比, 当车辆回皮或者计毛出净重时, 系统自动显示前次照片, 计量员可查看照片判断是否是前一车。

(4) 车位自动判断, 通过红外对射装置进行车位判断, 防止车压秤边作弊。

(5) 计量车辆时间跟踪。皮、毛重时间间隔要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 超出时间范围, 将反馈物配部门进行核实。

(6) 计量记录修改系统自动记录修改痕迹, 用于定期查询、分析。

4 系统效益分析

4.1 提高劳动效率, 降低人工成本

系统整个过程实现无人操作, 智能自动化控制, 提高了称重速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 降低了工作量和人工成本。

4.2 加强防作弊措施, 防止企业效益流失

采取多种智能防作弊手段, 保证了计量数据的真实可靠, 防止企业效益在计量环节流失。

4.3 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企业形象

以班组为单位, 全部操作人员集中在一个操作室操作, 相互监督。同时, 相关人员和监督部门可以随时通过远程监控终端实时了解岗位和检斤现场情况。

4.4 规范操作流程, 加强基础管理

由原来一个班组多个不同岗位操作, 集中统一到现在一个岗位, 按照统一流程操作;同时, 班长实时跟班值班, 更有利于加强单位的基础管理工作。

4.5 技术设备先进, 数据准确及时

计量专用网络和计量专用服务器的配备, 使计量数据获取及传输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使计量数据更加准确及时, 极大满足了各生产、调度、营销等单位的需求。

建设智能化物资计量远程集中管理系统, 是现代大中型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需要, 它可以改进现在计量管理流程和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完善计量管理体制, 提高计量效率, 缩短计量时间, 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智能化物资计量远程集中管理系统”将充分整合汽车衡等计量设备, 结合多种计量防作弊手段, 利用分布式网络等技术, 构建完善的智能远程可操控计量管理系统, 实现计量过程的信息化、公开化、自动化, 提高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计量效率。

智能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第5篇

KTR-485R空调集中控制器是一款能起到节能,集中管理,来电自启动等功能!附加在空调上(无需接线),之后在电脑装个软件就可在这个软件上管理所有的空调

空调远程控制器是我司在前几代空调控制产品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全新推出的一款通过TCP/IP网络管理功能的空调控制器,彻底解决了用户现场布线、远程控制、集中管理的技术难题。用户可通过集中管理软件,管理多台非智能空调设备,可实现上百台空调的集中网络控制、节能控制。

功能介绍:

支持TCP/IP、RS-485多协议,集中管理控制功能

数码面板显示,LED面板指示

流水式学码、发码方式,控制简单快捷

定时开/关机、温控开/关机、时间段开/关机功能

远程实时获取空调运行状态,实时获取机房环境温度功能

具备记忆功能,供电恢复开起空调并达到停机前的模式安装和维护简单,不需要拆开空调修改电路

具备报警输出功能,可与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联网。

目前国内中小机房多数使用普通的民用(商用)空调作为机房环境控制设备,这些空调大都在断电再来电时没有自动启动功能,也不能定时进行开/关机操作,更无法实现远程的集中管理。

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KTR-485R网管型空调智能启动控制器是一种通用型智能控制器。用户可以利用PC机控制软件,通过网络或RS485与设备进行通讯,可实现上百台空调的集中联网控制。设备主要功能有红外遥控、定点定时、周期定时、温度控制等。通过学习空调的空调的开启和关闭、工作模式、温度调整等红外信号,实现空调断电再来电自动启动,并开启到用户需要的运行模式,同时俱备温度检测控制功能,按用户配置的温度值,当环境温度达到设定值后,自动开启和关闭空调。也可以远程控制空调机的各项功能,利用集中管理软件,兼容市面上各种品牌柜式机、分体壁挂机、吸顶式机等各种空调机机型。

该产品性能优越、安装设置方便快捷,广泛应用于各类民用空调需要定时、定温控制场合,基站多空调集中管理监控,办公楼空调节能控制等领域。

空调集中控制器功能说明:

[1] 能够通过红外线方式像空调遥控器一样开启/关闭空调和设置空调工作状态;

[2]在一个建筑物内,所有KTR-485R控制器能够通过485总线方式组成网络,实现多空调集中远程控制

[3]KTR-485R控制器,可依据现场需要监测环境温度,设定空调定时定温启动,周期启动,按温度点启动等。

空调集中控制器功能特点:

1、通过红外遥控实现对空调的控制;

2、实现空调的温度、运行模式、扫风、风速等状态的控制;

3、可设定通讯地址1-255,通讯波特率9600;

4、实时测量环境温度;

5、测温精度高、低功耗、高稳定性;

6、可适用于多种品牌多种型号的空调。

7、适合各类仓库、机房、酒店、办公楼、宿舍楼等多空调需要集中控制的场所

设计单位: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网站: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建中路5号天河软件园海天楼3A06

用户服务中心:Tel:020-855746******85698850

联系人:周先生:***

欢迎来电索取详细方案或来电洽谈业务,免费提供设计方案,价格实惠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设计 第6篇

【关键词】集中抄表;集中器;远程抄表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基本解决了人工抄表和一般自动抄表系统的难题,不但能够实现水、电、气表的远程查抄、计量和收费等功能,还具有通断控制功能(控制中心需取得通断控制的合法权限),同时在系统中增加了各种防护措施,包括防断线、防强磁干扰、防开启等,能够自动检测断线、强磁干扰、非法检修等状态,并由管理中心计算机显示。此外智能采集器预留多个数字采集端口,可采集住户的若干报警信息并通过软件处理报警信息,为其他系统的集成进入(如安全防护系统)留有接口。

一、抄表系统的构成

系统构成框图如图1所示。采用用户载波表加载波采集终端,即可进行电力线载波通信功能的操作,完成电能计量、电压和功率测量等;集中器挂接在同一台配变器下的电力线上,根据设置的要求定时或随时通过电力线抄收台变下所有载波表的测量数据并保存;主站计算机可通过电话网或其他通信媒介对集中器发布设置、广播命令或抄表命令,对集中器进行综合数据的抄收,对集中器下的任一台载波电表进行召抄或通断电控制,从而实现远程抄表和监控功能。

二、分块功能

1.数据集中器

数据集中器在抄表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集中器根据已设置好的不同的抄表方案对各载波电表实现双向数据传送,具有内部硬时钟可与系统进行广播校时,并实施定时抄表命令,存储抄表数据,可通过各种网络媒介与主站完成数据交换。集中器的作用是将配变台区载波电能表连成本地网络,能自动抄录数据采集终端及载波单表的数据,集中并存储。通过抄表器或电话线将数据传输给电力局的计算机中心。

从图2可看出,数据集中器是由CPU,RAM、直流电源、指示电路及接口组成,是一个能通过载波接口及RS232接口与外界通信的单片机系统。下面简要介绍各组成部分:

(1)直流电源:利用220V交流电降压后,经整流、滤波、稳压后分别得到+24V,+5V.

(2)指示电路:指出数据集中器工作是否正常、欠压。

(3)主机:由CPU,RAM以及附加电路组成运行程序,完成各项功能。

(4)接口电路:具有RS232接口、载波通信接口、RS485接口两个接口电路。其中RS232接口和RS485接口是通过电缆进行抄表器通信、计算机通信。载波通信接口是利用电力线与载波单表、采集终端进行载波通信。

2.数据采集终端

数据采集终端是一个测量电表用电量的单片机系统,如图3所示。

其中主机是核心,程序存在主机CPU中。由于单元式公寓一个单元大多为10-14户,所以数据采集终端设计为16户。表计输出的采样脉冲,经过输入电路实现信号电平转换,再经施密特电路整形变换成方波,以满足单片机对输入信号的要求。因为单片机的P门只能通8路数据,所以16路脉冲,要采用分时制,先通1-8路,再通9-16路,故需要经过一个选通电路。

附加电路,为确保数据采集终端安全可靠地运行,除上述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电路,如看门狗、掉电检测、实时时钟、状态指示电路、蜂鸣器、片外EPROM等。数据保护是数据采集终端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看门狗电路、系统复位电路和上、掉电检测电路,就是为了保护数据。实时时钟电路提供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状态指示电路,用以指示数据采集终端的运行状态,分三种:

A.正常运行时,短路片断开,“底度”指示灯闪烁。

B.常亮(设置参数时除外)或常暗,表示数据采集终端工作不正常。

C.设置参数时,短路片接通,“底度”指示灯常亮。数据采集终端内装有备份电池,停电时为时钟芯片供电,以保持时间正确。“欠压”指示灯亮时,表示电池电压低,应换新电池。片外EPROM各户的表号、电表常数、底度、功率限额等参数及整数值用电量,都保存于这个EPROM中。停电时,这些数据也能长期保持。

3.载波电表

载波电能表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载波电表的组成,以CPU为核心,由RAM、电量转换电路、接口、直流电源等构成一个单片机系统。

(1)直流电源,从220V交流电压经变压器降压,整流、滤波及稳压后得到+24V,+5V,+24V供载波电路用,+5V供其他电路用电。

(2)主机,程序存在CPU内的E-PROM中,RAM用于存放用户的用电数据。其任务是:

A.每当电表正转转过一圈,CPU就累计电量,并存入EPROM。

B.接收抄表器发来的参数、表号,存入EPROM。

C.与数据集中器进行载波通信。

4.主站

主站在计算机上运行电力载波远程用电管理软件,经电话网或其他网络媒介对集中器进行抄表和各种方案设置,并可通过集中器对载波电表进行实时操作;例如,综合数据的抄读、电表实时电量读取,远程拉、合闸控制;集中器校时,广播校时等操作。主站的工作框图如图5所示。

主站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调制解调器、公用电话网或电台等数据传输通道。本系统只用1台计算机来完成表计数据的查询、建库、以及各种处理功能。当然,也可考虑配备多台电脑,应用计算机网络连接到电业局各部门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例如:可以实现自动、集中、定时地抄录各用户的电量,迅速统计低压实时线损,通过银行向各用户自动完成转账收款、电费结算,为供电部门的用电监察提供服务。通过主站操作,用电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获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它是本系统最主要的人机界面。抄表主站系统的配置如图6所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

1.数据采集器

采集器的线路示意图如图7所示。此电路有两套供电工作系统,即正常供电情况下的供电和断电情况下的供电。

在正常情况下,由市电转化后的电源供给单片机89C51和单片机89C2051工作。在这里,两个单片机都不断检测用户电表电平,当检测到某个用户电表电平发生由高到低的变化时,单片机89C51将把记录用户电表度数的相应存储区内的用户电表度数加一,若单片机89C2051检测电平发生由高到低的变化,在把存储器X25045内的电表度数加一之前,还需要检测一个标志位的电平,当这个标志位的电平为低时,不进行计数。

而正常供电情况下,这个标志位的电平一直为低。所以正常供电情况下,单片机89C2051只能检测脉冲变化,而不能进行计数。与此同时,单片机还不断检测按键电平情况,当按键电平发生有高到低变化时,单片机把对应用户的存储区内的数据取出并送至数码管显示。除此之外,单片机还不断检测中断接收电路中的标志位,若标志位变真,表示集中器要求该采集器发送用户数据,之后单片机通过发送电路将用户数据发送到集中器去。

在断电情况下,由后备电源(充电电源)工作,此时单片机89C51不能工作,一次用户数据显示和发送工作都不能进行,此时单片机89C2051负责完成用户电表脉冲的检测和计数工作。

当由断电情况下的工作变为正常供电情况下的工作时,单片机89C51首先将存储器X25045内的数据读出并与存储器28C256内的数据相加,然后将X25045内的数据清零,这样即可完成断电检测工作。

2.数据集中器

数据集中器负责将所有采集器的数据集中存储至存储器28C256中,并负责将数据通过PSTN网传送至监控中心计算机,具体是通过单片机实现的。其线路示意图如图8所示。

在这里,单片机每隔24h通过发送电路依次发出指令至所有采集器,由于每个采集器有唯一的地址码,所以一次只有一个采集器通过比较集中器发送的地址码与本机地址码相符,即一次只有一个采集器发送数据至集中器。这样集中器通过依次发送地址码即可通过接收电路接收所有采集器的数据。集中器单片机还不断检测中断接收电路中的远端拨号标志信号,若检测到远端拨号标志信号,就把存储器28C256内的数据取出通过市话网发送至远端的计算机。

四、系统软件设计

(一)数据采集器

在数据采集器的程序设计中,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提高数据采集器程序的执行速度和精度,节约系统资源,这里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软件的功能由各个子程序完成。主要的子程序有数据采集与处理、通信中断、存储器操作子程序和延时子程序。

1.主程序

主程序首先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还包括堆栈指针设置;端口的通信方式;定时器的预分频系数和初值设置,串行通信的控制寄存器和波特率寄存器的设置等,并且调用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程序对电表进行流量采集,利用存储器操作子程序对数据进行存取,通过通信中断子程序响应数据集中器的命令。其工作流程图如图9所示。

在主程序设计中,为了满足系统的低功耗,在硬件上做到选择合适的低功耗芯片,实现低功耗的目的。手段之一就是在数据采集器工作空闲通过SLEEP指令将单片机设为低功耗方式,这种方式功耗最小,而且所有I/O脚都能保持SLEEP指令执行前的原有状态。

2.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程序

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程序是数据采集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对串行通信接收到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并转入存储器操作子程序进行数据存储。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程序的程序流程图如图10、图11所示。

在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时,它仍可响应通信中断,但不是立刻处理,只是将中断标志位置为1,等待其将8个通道的数据扫描完后,再去响应通信中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不丢信号。

通信中断子程序,通信中断程序负责与集中器的通信并执行数据集中器下达的各项指令,如图11所示。在接收集中器命令帧时,为了防止长期处于侦听接收数据状态,进而影响对电表的采集过程,所以对接收过程进行计时,从数据集中器唤醒数据采集器开始250ms内数据未接收到或通讯字节接收时间间隔超过2.5ms,则终止此次通讯。

当数据接收完毕之后,需对命令帧进行检验,保证命令帧的可靠性。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检验报头,检验报文长度、累加校验报文、检验报尾。任何一步检验报错均视为干扰信号并中断检验,返回到主程序中。只有以上四个步骤的检验都通过,才确认为正确的命令帧。

对通过校验的不同命令帧,数据采集器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均需经历以下几步:

①检验命令所指采集器地址与采集器地址是否一致;

②通过总线读取存储器,获取所需表的抄收数据;

③根据规定的应答帧格式建立应答帧;

④通过RS-485总线向数据集中器发送应答帧;

⑤返回主程序。

存储器操作子程序,存储器操作子程序包括对28C256的读操作和写操作。读操作是在向数据集中器发送应答帧时进行的,写操作是在数据采集上来并处理好后进行的,这部分非常重要,因为系统一旦工作后,记录的数据是绝对不能丢失的。

延时子程序,据采集器工作时,很多情况下需要延时环节。在通道A/D转换期间,对通道的操作都会引起模数转换中断,造成无法获得模数转换结果。因此,程序设计中的延时子程序相当重要,延时子程序的延时时间必须足够大,但又不能过大,以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对于长时间延时,一般采用循环来实现。

(二)数据采集器

1.主程序

主程序负责轮询16个数据采集器,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同时响应管理中心和IC卡抄表器的命令,主程序流程图如图12所示。

由于89C51只有一个串口,而系统既要与上位机通信,又要与下位机通信,在设计时采取的措施是:接收或发送上位机时,下位机屏蔽;接收或发送下位机时,位机屏蔽。其中通信中断子程序1用来接收和解析管理中心下传的命令并执行相应操作,如开户时对采集器初始化表底数,上传电表表数据等操作,其操作和数据采集器的通信中断子程序类似;通信中断子程序2用来接收抄表器命令并上传抄表数据,其操作和数据采集器的存储器操作子程序类似。

2.电源管理程序

电源管理程序是对电源模块进行管理,程序流程图如图13所示

电源管理程序主要负责检测蓄电池的电压,根据电平高低进行恒流、恒压、浮充充电,充电过程中的各种状态由两个指示灯显示。YellowLED亮表示恒流充电:YellowLED间隔亮表示恒压充电;GreenLED亮表示浮充充电;GreenLED闪亮表示浮充放置。

注:通信中断子程序、存储器操作子程序、延时子程序都与数据采集器的子程序相同。

本系统具有技术水平高、可靠性好、数据准确、适应性强、功能全、模块体积小、功耗低,系统操作界面简单易懂、安装维护方便。就现在的方案来说电力远程集中抄表用到了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程序设计以及数据库技术,整个系统是比较完善的。这套系统的使用极大地减少电力部门的劳动量,为电力企业上等级和创优必将起很大的作用,同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系统稍加扩充,便可完成对煤气表、自来水表的自动抄收,从而推进智能化小区的建设。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我国集中抄表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要满足大面积推广使用的的要求,在系统的可靠性及数据传输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智能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第7篇

长期以来, 自来水用户的用水收费管理多数采用人工入户抄表实现, 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管理不便, 且容易掺杂认为因素, 数据的准确性差。现阶段,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水表基本都安装在每一层的水表井内, 抄表环境复杂, 抄表人员工作难度也比较大, 影响抄表工作的及时率。目前, 很多电子技术公司也在推广多种自动抄表系统, 如IC卡付费水表自动计费系统、无线自动抄表系统、总线智能抄表系统等, 这些系统传输的可靠性、抗干扰性及能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诸多地方需要改善。总线智能抄表系统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一种, 由采集器、集中器、通信设备、主站及收费系统等组成。本文主要针对水表表头与集中器硬件及软件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1 硬件设计

硬件部分, 我公司采用的智能抄表网络系统为总线制系统, 为总线制自由拓扑结构, 总线分为两种形式, 分别是四线制和两线制。公司最开始使用的是四线制智能水表, 后来绝大部分采用的是两线制智能水表。四线制水表用RVVP4*0.5的屏蔽线, 两条通讯线, 一条电源线, 一条地线, 电源线上的12V直流电源只在通讯时供电, 与集中器间采用RS485通信;两线制水表用RVVP2*0.75屏蔽线, 用M-Bus通讯协议进行通信。总线上任意处断开可以挂接一个总线制直读表, 表与表并连, 智能水表可以连接到一个智能数据网络节点的同一条通道上。节点的每一条通道相对独立, 简化了布线与施工。通过区域集中器可以在城市的任意位置收集到城市内任意区域的表的数据, 而形成事实的中间层, 直正抄表到户。系统拓扑结果如图1。系统整个硬件部分包含表头与集中器 (区域集中器和网络数据节点) 两部分, 表头实现了水表读数的输入和现实, 并且与集中器通过RS485或M-Bus实现通讯功能;集中器则对表头信号集中进行采集存储。此外, 集中器与通讯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连接, 通过无线远传设备与控制中心的中央管理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 对采集到的数据实现向上传递的功能。

1.1 表头的硬件设计

我公司使用的水表为译码总线制直读水表, 它的设计原理为:在每一位字轮上编码, 对应每一位字轮, 有一位译码器来识别该字轮的读数。与现在超市里普遍采用条码识别器识别条码来收款有相同的原理。这种编码是一种连续编码法。

根据译码表的原理可知, 译码表平时是不需要电源, 表的内部不需要使用电池。在读表的时候, 由系统送电到表里, 译码器开始工作, 将译出的读数由表内的电子单元送到系统。

表输出的是带校验码 (16位的CRC码) 的准确的表读数, 如果表读数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 表读数在接收端不准确, 那么校验码也会错误码, 系统收到后能检验出来表读数已经歧变, 系统再发指令到表, 表可以再将表读数送出, 保证系统读到的表读数不会因传输而发生错误。

表有唯一的地址, 系统读数时才有唯一性, 无论这只表在哪里, 系统只认表地址, 不会出现因接错线而导致读数混乱的情况。

1.2 集中器的硬件设计

集中器是将控制中心与智能水表连接的中间环节,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集中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收集到的信息的接收、存储及发送等, 将表头信号集中进行采集与存储。集中器CPU选择Atmel公司生产的ATmega128增强型单片机, 具有两个串口, 能够满足上位机与下位机同时通信的需求, 而两线接口也可实现和时钟芯片通信的功能, 处理速度比较快。集中器内, 包含控制器资源分配、电源调理模块、M-Bus通信模块、实时时钟模块、信息存储模块、串口通讯模块、LED状态指示、接口设计等部分, 针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设计, 实现集中器所需具备的功能。

2 软件设计

在硬件设计及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 对智能远程水表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在软件程序语言上主要包含C语言和汇编语言两种, 功能简单且对效率要求高的设计中汇编语言比较适用;而C语言则具有编程容易, 层次结构清晰, 更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可有效降低系统开发与调试的时间, 所以, AVR上软件设计多数采用C语言开发。本次研究选择C语言对单片机软件进行编程。

2.1 集中器的软件设计

因为该系统中, 不但要与上位机通信, 还要与下位机通信, 即同时与PC机和表头进行信息交互, 集中器接受到上位机的命令后, 执行与表头之间的通信。因此, 主程序要求采用循环模式, 计时器T/C0计时到位即中断, 对上位机发出的命令是否接收到进行判断, 对命令标志相应的值进行设置。如果接收到上位机的命令, 则集中器执行命令, 打开阀门对表头信息进行采集。主程序对命令标志不断循环检查, 根据命令标志执行相应的命令。集中器主程序流程如图2所示。

2.2 系统通讯协议

M-Bus是专门用于公共事业仪表的总线结构, M-Bus系统则是一个带有通讯控制主机的多级系统, 由主机和多个终端设备采用两根电缆连接而成, 所有终端设备并联在总线上, 从总线上可获取电源。M-Bus协议是以IEC870协议为基础的, 将该协议用于智能水表远程抄表系统中, 主要是由于M-Bus总线具有提高电压与传输数据的功能, 即主机通过地址编码向对应终端发出数据请求, 对应终端接收到主机命令后为其提供数据。在此过程中, 主机是连续不断的向终端提供M-Bus电压的, 通过电压调制实现主机向终端发送信息;终端则通过自身电流消耗反馈给主机信息, 而终端向主机发送信息是通过电流调制实现的。可见, M-Bus总线具有传输信号与提供电源的功能, 终端不需要再配备电源, 有效的解决了终端电池使用寿命有限的问题, 也降低了仪表故障的发生率。因为M-Bus仪表总线属于局域网范畴, 因此也同样具备局域网的特征, 即范围、传输技术及拓扑结构。

2.3 数据处理方法

在M-Bus总线上, 信号传输过程包含三种状态:主站向终端发出数据请求、主站从终端接收数据及总线空闲时主站与终端都保持传号状态。主站向终端发送数据时, 总线电压发生改变, 总线电流不变, 通过电压调制实现数据传输, 总线上只允许一个主站连接, 在工作时, 向总站提供电源, 主站通过电平变化传输信息;终端至主机的数据传输, 采用总线电流调制, 即总线电压不变;总线空闲时, 主站与终端均保持传号转台, 在数据交换过沉重没有中断M-Bus电压, 所以可持续为终端提供电源。

3 硬件和软件测试

在硬件调试中, 硬件电路板是系统最基本的组成, 要确保硬件电路不出现任何差错, 因此需要对印制电路板进行测试: (1) 对电源线及地线连接情况进行检查, 对所有元器件逐个进行测试; (2) 对系统外部电位器接线进行测试, 确保系统能够准确输入; (3) 与硬件原理图进行对照, 逐个检查电路板各个器件的连接, 确保正确连接, 防止出现断路或短路现象。该两线制M-Bus总线系统中, 表头部位因为没有独立的电源, 需要在M-Bus总线上将电压稳压后为表头提供电源, M-Bus通讯主站向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 电压范围必须满足要求, 所以, 对M-Bus上的电压进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M-Bus TXD端口分别置一与置零, 也就是主站分别向终端发送1和0, 然后对M-Bus+与M-Bus-之间的电压值进行测量, 结果为发送1时, 电压为19.72V, 发送0时, 电压为10.75V, 由此可知, 电压范围定要满足M-Bus通讯规则。

在软件调试中,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子函数调试。对于Atmel的AVR器件, 其已经具备了完全变成与偏上调试的功能, 对芯片硬件利用AVR JTAG仿真器进行仿真, 如程序单步执行、断点设置等, 通过仿真对芯片立面程序的详细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利用AVR Studio仿真界面, 对程序运行时单片机各时钟、引脚、串口、寄存器等状态变化进行观察。在对程序进行调试时, 可以先写比较简单的程序, 查看单片机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对单片机工作正常进行验证后, 再对单片机各种初始化函数进行写入, 然后依据硬件设计及功能需求, 对相关软件程序进行编写。需要注意的是, 软件程序需要每编写完一个以后, 要检查编译是否准确无误, 也就是利用AVR Studio仿真功能进行调试验证, 无误后即可进行下一个子函数的编写, 所有子函数编写与单独测试完成后, 全部加入主程序进行联调测试。 (2) 远程水表抄录系统联调。在各子函数调试完成后, 可生成集中器的主程序。经过下载表头主程序及设置相关通讯串口参数以后, 通过VC上位机界面对集中器下达指令, 进行表头数据采集、读取历史数据、修改ID等操作, 没有异常后, 及完成智能远程水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4 结束语

随着智能远程抄表系统的应用, 降低了劳动强度、方便了管理、采集的数据更加的准确。由于系统组成的单元模块比较多, 本研究只是对系统部分功能进行了介绍,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 在水表抄表中传统抄表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管理不便, 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不适应。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发展, 人工抄表、收费及结算方式等逐渐被智能远程抄表系统所替代。智能远程水表抄表系统的应用, 实现了定时采集、传输、统计、存储及计费一体化的管理。本文主要针对只能远程水表表头及集中器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远程水表,表头,集中器,设计

参考文献

[1]吴海峰, 李德敏, 邹剑.基于M-Bus的智能水表数据采集器的设计[J].通信技术, 2011 (10) :97~98+101.

[2]宣冶.远程水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与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12 (03) :206~208+212.

[3]邬金鹏.探讨智能远传水表系统的应用选型[J].城镇供水, 2010 (02) :50~52.

智能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第8篇

首钢水厂铁矿精选机远程集中智能控制实验的成功, 实现了优化选别效果、降低备件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等预期目标。为实现选矿生产的全流程自动控制, 首钢水厂铁矿选定了“精选机远程集中智能控制实验”课题。水厂铁矿使用的精选机, 是首钢矿业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该设备的基本原理是, 利用几组上下线圈, 通过脉冲式电流, 产生“时有”、“时无”的电磁场, 对所输入矿浆中的磁铁精矿形成“团聚”、“分散”效应, 从而不断地将单体脉石、铁矿物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从铁精矿中剔除出去, 使铁精矿得到多层提纯。在实施“精选机远程集中智能控制实验”的进程中, 首钢水厂铁矿首先对精选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造。将精选机给矿部分的排气孔改为盖板排气并加装了“隔杂器”, 既有效防止了杂物进入给矿器堵塞给矿管的问题, 起到了排气与通压作用, 又可以揭开盖板观察到给矿器的运行状况。对精选机底流配置了沉砂嘴, 使精选机底流排矿口的使用寿命延长了3倍。在保证磁场强度的前提下, 采取缩小线径、增加匝数的方法, 增大了精选机线圈的电阻值, 使线圈的整体重量和最大工作电流均降低了一半, 消除了线圈烧损的隐患。在优化精选机结构的同时, 建立检测精选机选别浓度数学模型, 设计了精选机远程集中智能控制系统。淘汰了原有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利用自控智能调压模块控制精选机磁场产生高频振动, 采用自寻优控制模型进行自动控制, 以选矿集中控制室为控制中心, 以工业以太网为载体实现了精选机远程集中智能控制。

2007年1~4月的实验结果表明, 远程集中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标准的工业总线通信功能, 自动化程度高, 控制理论先进, 扩展性强, 为实现全流程集中控制提供了预留接口;精选机作业自动检测与远程集中智能控制目标的实现, 改变了过去靠操作工人肉眼观察、凭经验判断精选机的分选效果, 然后用手动方式通过调整磁场强弱来改进分选效果的局面, 实现了精准控制,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分选区浓度检测平均精度达到94.30%;经过改造的精选机运行安全、可靠, 设备坚固耐用, 改变了过去经常烧损线圈与控制模块的局面, 每套线圈现价格6万元, 每年水厂铁矿新、老系统共可减少20套线圈烧损, 降低线圈费用120万元;精选机采用集成模块设计, 达到低维护甚至免维护的目标, 节省了备件消耗;通过精选机的结构优化和远程集中智能控制, 稳定了精矿质量, 降低了精矿粒度, 提高了流程通过能力, 从而降低了循环负荷量, 综合效益可观。目前, 精选机远程集中智能控制已在全矿推广。

矿渣微粉远程集中发货系统改造 第9篇

1 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

1.1 现状

某公司分别建有两座矿渣微粉成品圆库, 共有两套成品发货系统。发货采用人工现场控制方式。发货系统控制线路为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线路。

1.2 改造的必要性

由于发货自动化程度低, 存在人为操作因素导致的错发漏发等失误。因此, 对现有矿渣微粉成品发货系统进行改造很有必要。通过改造, 可提高发货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程度, 克服了人为操作因素导致的错发漏发等失误, 实行了全厂统一的提货规划秩序。

2 改造的方案

2.1 发货系统自动化改造

现有库区有一套西门子S7系列PLC, 本次改造将现有的三维散装机的控制系统接入现有PLC系统, 并实现远程计算机控制。 (1) 三维散装机控制柜改造。目前三维散装机控制系统都未接入PLC, 完全由电气回路控制, 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功能。本次改造, 将PLC控制线接入到三维散装机的电气控制回路中, 从而实现PLC对散装机的远程控制。 (2) PLC柜改造。通过电气改造实现对三维散装机的上升/下降、左移/右移、前进/后退P L C控制功能, 为此需在P LC系统中增加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 (3) 地中衡数据采集改造。地中衡数据原通过现场电脑串口方式直接采集, 但系统改造升级后, 无法通过现有的采集方式进行采集, 需改造升级。现设计通过增加串口服务器, 实现现场和远程同时采集现场地中衡数据。 (4) PLC程序修改。远程发货的工作流程设计, 主要是依据现有的手动发货流程进行设计;后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自动发货功能。 (5) 上位机监控画面设计。在不改变原有的监控系统基础上, 做相应的版本升级。同时增加三维散装机的控制和监控画面, 实现远程操作和监控功能。

2.2 计量软件升级

为减少提货车辆计量人为干预的因素, 在发货点设置车号识别, 实现车号自动读取, 车辆载重自动下发。具体过程为由装货准备好信号触发计量软件, 读取识别到的车牌号, 若车号识别失败,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观察车牌号并录入到计量软件, 获取对应车辆的载重并下发到控制系统。

2.3 车号识别系统

考虑到安全和避免漏发错发事故的发生, 增设罐车自动建档、罐车秩序排队、语音通话、出厂口自动打印货单等系统。系统采用具有高清车牌识别技术, 可确保固定车辆准确识别、快速通行, 提高出入口控制系统工作效率。 (1) 发货点车号识别。在每个发货点新装一套车号识别系统, 当货车驶入发货点后, 车号识别系统识别到车号后把信息传输至控制室, 使操作人知道某辆货车进入该发货点, 并记录下来。 (2) 车辆监控。在物流门进入和发货点采用车号识别系统, 入场/出场信息部分可显示过车时间及车牌号码、颜色、类型、颜色、停车类型以及出入口名称等相关信息。 (3) 牌识别运行环境要求。

电脑配置:Intel酷睿2双核CPU (2.1G以上) +2G内存+250GB硬盘;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2000/2003/WIN7+Microsoft Direct X9;

显示卡:独立内存显卡, 颜色质量设置为16位增强色;

图像卡:海康系列板卡;

摄像机:快门设置为手动1/1000以上, 摄像机同时具有强反光自动反转功能。

摄像机镜头:可根据工地现场情况使用8MM、12MM、16MM镜头。

(4) 系统组成。

出入口控制系统由前端子系统、传输子系统、中心子系统组成, 实现对车辆的24 h全天候监控覆盖, 同时还能完成车牌与车主信息管理等功能。前段子系统负责完成前端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存储与上传, 负责车辆进出控制, 主要由刷卡及电动挡车器模块、车牌识别模块、远距离识别模块等相关模块组件构成。

(5)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主要有车辆管控、图片/视频预览、号牌自动识别功能、车辆信息记录、数据管理及数据查询、报警功能等。车辆管控为对进出物流门的固定车辆在系统中建档。图片/视频预览为对过车图片和信息实时显示, 视频实时预览, 进出车辆自动匹配, 图片预览按车道轮询。号牌自动识别功能为可实现自动对车辆牌照进行识别, 包括车牌号码、车牌颜色的识别。车辆信息记录为在车辆通过出入口时, 系统能准确记录车辆通行信息, 如时间、地点、方向等。在车辆通过出入口时, 牌照识别系统能准确拍摄包含车辆前端、车牌的图像, 并将图像和车辆通行信息传输给出入口控制终端。数据管理及数据查询为将过车数据自动上传中心, 由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 支持前端数据缓存以及断点续传, 并可查询通行信息、报警信息、场内车辆、操作日志、设备状态等信息。报警功能为当系统识别出来的车辆车牌不符合条件时, 系统自动报警。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报警联动方式, 如预览通道切换、报警输出等。

3 结语

(1) 根据国家有关改善劳动条件, 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 该工程对改善操作人员工作环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为工厂创造了一个安全、文明的劳动环境。 (2) 工程实施提高了发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同时为一键式物流网络的实现做好技术准备。

摘要:对矿渣微粉现有发货系统进行改造, 将现有的三维散装机的控制系统接入现有PLC系统, 实现远程计算机控制。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维散装机控制柜改造, PLC柜改造, 地中衡数据采集改造, PLC程序修改, 地中衡数据采集改造, 计量软件升级, 上位机监控画面设计。新增车号识别系统, 发货点车号识别, 车辆监控, 车辆信息记录、数据管理及数据查询, 报警功能等, 通过改造提高发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降低发货系统人员配备, 改善操作人员工作环境, 提高劳动效率, 为工厂创造了一个安全、文明的劳动环境。

关键词:矿渣微粉,发货系统自动化,计量软件升级

参考文献

[1]吉顺平.西门子P L C与工艺网络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道口的远程集中控制系统 第10篇

原来运输部采用人工值守监护道口的工作模式,通过无线遥控设备,操作道口报警设备。此方式存在成本高、工作环境差、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忙闲期差异大的缺点。在设备运行中,存在人员的视觉盲区,容易出现撞杆、车辆拥堵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机车运行的效率。

铁路道口集中控制系统主要应用的在5#道口,其中涉及道口栏杆、防护灯、道口报警器和辅助设备,是邯钢内部铁路平交道口车流量最大的道口,实施无人值守的远程集控系统,主要提供PLC集成控制、预告报警、双向语音通话和数字视频监控功能。系统集成了视频信号、数字光端机传输、计算机网络、PLC控制和组态操作界面等技术,实现了道口安全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集中控制道口的操作人员不仅可以随时查看道口的视频图像,还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监控道口的电动栏杆,有效地降低道口的占用率,减少车辆拥堵,保证通行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一、系统目标

一是提高铁路道口的车辆和行人安全,提高机车运行的效率;二是设备的智能控制,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实现道口设备远程集中控制、监管,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四是利用自动化设备,集成电路控制,实时掌控道口操作和视频;五是实时录制道口视频情况,便于道口设备故障的安全分析和事故认定。

二、系统构成

1. 道口现场设备。

道口现场设备是远程集控系统的主要执行设备。它可根据监控控制台的指令完成电动栏杆、声光报警、遮断信号、语音广播、监控视频、视频录像等功能,也可根据需要提供现场工作人员的按钮操作。

道口现场设备包括:电动栏杆、枪式摄像机、声光报警器、拾音器、音柱、防护信号灯、LED探照灯等设备。

2. 道口控制设备。

道口控制设备主要的工作是通过控制台的操作按钮,将操作指令传输给现场的控制主机,根据控制指令完成对道口现场设备的操作,并将道口现场设备的就位信息传送给监控中心。

道口控制设备配线集中在控制柜中,其中包括:电源、光端机、音频功放、控制器、继电器、温控器以及电动栏杆控制电路等。

3. 网络传输设备。

网络传输设备是连接控制台和道口控制设备的桥梁,它由光信号传输、数据转换设备、通讯传输设备、指令控制等部分组成。主要的设备有:交换机、网线,光端机、光缆、电缆、通讯模块等。

4. 控制台。

控制台是道口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道口前端各设备的枢纽。硬件设备:工控计算机、视频录像机、视频显示器;软件:铁路道口远程集控系统软件。

三、系统功能

一是位于调度中心的操作员,根据回传的实时现场全景图像,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界面操作现场道口设备,如球形摄像机,抬杆、落杆、急停,语音报警开起,远程喊话,道路和铁路信号灯。

二是远程控制道口现场必要的辅助设备,如摄像机雨刷器,夜间辅助照明,室外温度控制器等。

三是远程集中系统可同时远程控制多个道口,处理多列火车同时通过道口情况。

四是远程集中控制与原有道口控制系统完全兼容,可在原设备的基础上,与信号联锁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互用。

五是设备运行记录,监测现场设备运行状态,出现故障及时报警,减少人工巡检,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六是视频采集设备可回放查询,视频和音频采集信息,便于事故处理与分析。

七是完备的操作记录,记录所有外部设备的故障现象和操作员操作按钮记录。

八是结合铁路运输的视频图像形成铁路视频综合操作界面,形成直观的现场拼接画面。

四、系统特点

一是系统基于工业级控制器西门子S7-1200,与24V继电器组合形成控制电路,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是TCP/IP协议的点对多点星型控制框架结构,避免单个远端道口故障造成的网络故障,减少故障影响范围。

三是操作控制台采用服务器与客户端的结构,操控准确无误,现场状态采集实时、安全互锁,准确性高。

四是集中控制支持多操控台操作,分布在不同位置的道口,可以归属某个操控台控制,形成区域控制。

五是整个系统为完全实时操作,无论是控制指令还是视频图像显示,延时时间在0.05 S内。

六是采集的视频和音频控制方式,便于操作员与现场语音通信,可以警示现场人员和车辆,提高无人道口的安全性。

七是控制中心对现场设备监测,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设备在线运行情况,操作按钮记录。

八是系统设备配置灵活,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随时修改远端配置,减少现场设备配置。

九是与现有道口主控制设备兼容,由使用人员现场选择有效主控制设备,设备整合方便。

十是设备通用性强,可利用现有道口栏杆机、报警器等设备,减少设备资金投入。

十一是设备扩展性强,可与信号机微机联锁系统无缝连接,实现道口自动预警信号。

最后是系统模块化结构以适合各种不同数量道口应用,扩展性强。

五、硬件设计

铁路道口远程集控系统采用的是工控计算机,用于铁路道口远程集控系统中。标准的PC兼容体系结构减少了软件开发工作量,模块化、通用化的系统,视频录像机监视道口的实时动态,保证随时调取图像信息。

系统设备结构由道口控制箱、道口报警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网络传输、室内控制台组成。道口辅助设备包含:照明、雨刷、拾音器、栏杆、防护信号机等。

系统运行采用双机热备的工作模式,控制柜将视频、音频信号通过视频切换主机与硬盘录像机、音频功放等硬件设备将数据进行存储和显示。在操作台上使用55寸液晶显示器和22寸电脑显示器,辅助道口运行情况的视频监控。操作软件采用专业的道口集控应用软件,操作简单。

六、软件设计

组态软件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软件开发技术,利用组态软件中的工具,通过硬件组态、数据组态、图形图像组态等工作即可完成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采用模块化的软件设计,将软件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并为各模块配置适当的入口和出口参数,使得模块之间能够相互通信。组态软件包括组态环境和运行环境两大部分,组态环境由主控窗口、设备窗口、用户窗口、实时数据库和运行策略五个部分构成。组态软件的运行环境是一个独立的运行系统,能按照“组态结果数据库”中的组态方式进行各种数据筛选处理,完成用户组态设计的目标和功能。

在控制中心采用Client/Server结构支持多操作需求,操作准确无误,状态显示及时、互锁、准确性高。通过利用TCP/IP的点对多点星型控制架构,避免多个远端道口的同时故障,提高系统稳定性。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制作组态软件,将设备的运行与按钮的操作形成固化的模式,操作更加简便、快捷。

七、设备效果评测

经济效益:远程集中设备覆盖了4个道口,削减道口人员40人,年可节约人员劳务成本200万元。设备运行稳定,年可节约设备材料费用4万元。全年完成铁路总运量4100万吨,进厂日均951车,外发日均106车,保证高炉正点率、厂际间过磅率和外发作业兑现率实现100%,提高机车运行的效率。

社会效益: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设备运行稳定,故障率降低20%;道口安全事故明显减少。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培养和提高职工的技能技术水平。

总之,该系统改善了以往的人工监护道口模式,提高道口自动化控制水平,保证了行车安全性能,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组织效率。远程集中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效率,实现了自动化的操作。道口的控制指令,通过控制台发出,操作现场设备。在系统运行以后,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减少道口的人员配置、优化行车组织方式,拆除多处道口房、有效地改善了厂容,提高了经济效益。预警设备的采用,将在下一步的现场施工和设备研发中拓展。该系统在国内同行业的道口管理中属于先进的技术理念,下一步将在全公司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光桥.铁路道口远程安全监控系统设计[J].铁道通信信号,2007(10).

智能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 Android系统 智能手机 远程视频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3G移动网络的出现,使智能手机能够轻易实现视频的传输。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方案实现视频监测的功能是在Eclipse编程环境下的,运用Android语言进行编程。它能够实现只要存在无线网络,就可以通过Android智能手机手对目标现场进行实时监控,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1 Android操作系统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它运用的架构是软件堆层(SoftwareStack,又叫做软件叠层),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中介软件、底层Linux内核和应用软件。

中介软件的作用是沟通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包括虚拟机(VirtualMachine)和函数层(Library)。Android的中间层采用特殊的Dalvik虚拟机,多以Java实现。通过使用虚拟机技术,Android的Java应用效率更高,更接近于底层系统,也让Android的应用能够运行在被监控的情况下,提高了安全性。

底层Linux内核只用来提供基本功能,位于硬件和其他软件层之间,用来提供系统的底层服务。其特点是多了Android运行所需的特定驱动代码和一个叫做Goldfish的虚拟CPU,包括内存管理、安全机制、网络堆栈、进程管理和一系列的驱动模块。

Android的平台是开放的,不包含任何从前妨碍移动产业创新的专有权的障碍,因而任何的移动终端厂商都可以加入到Android联盟。Android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对第三方软件完全开源免费。

2 系统总体设计

要实现次系统,必须先要读取视频流,这就需要网络监控摄像头的帮助。这样就用户就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和播放对家居环境的监控。监控系统采用C/S架构:服务器端被部署在用户家中,是一台带有监控摄像头的PC,主要功能是连接、与用户的智能手机进行通信且控制监控设备;客户端是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能够连接互联网,并支持音频视频和3G业务。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设计服务器端的一般作用是用来将主机IP和摄像头设备和网络端口号初始化,并开启视频监控服务,实时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捕捉现场图像。在与远程请求的手机客户端成功建立连接后便开始向其发送视频图像信息。

PC服务器端是用来负责现场监控的,实现是运用VisualStudio编程环境下的C++/MFC语言来,原因是需要对监控设备进行初始化控制。为了实现图像稳定传输在进行网络通信传输,此系统选择可靠稳定的TCP套接字(Socket)传输协议,用作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的实现。

3.2 手机客户端软件设计

在这一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开发的系统的手机客户端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利用Android所已有的各种组件API接口设计和实现应用层。

手机客户端的开发是利用Eclipse工具下的Android插件,主要基于Java语言进行程序的设计并进行实现,而且调用了Android中的部分API函数库。Java语言是通过构建各个类来实现编程,因此进行了系统的主要类构建,分别为主程序入口类Video Monitor Client,通信处理类Socket Vide,连接视频类Connect Server,线程类Monitor Thread,和图像捕获处理类Video Monitor View。Socket Vide的任务是套接字Socket服务,通过绑定端口号和服务器IP地址来和远程服务器之间通信连接。程序的实现过程:一开始先建立远程视频请求连接,程序开始执行并调用Connect Server,之后Connect Server中调用Monitor View,Video Monitor View新建一个mvideo对象,mvideo对象调用其方法Download Thread处理线程函数和Monitor Thread类创建的对象thread,对象thread调用Socket Vide类对象,这一类对象可以建立TCP连接,建立连接后对象thread调用中的视频处理捕捉图像的函数,结果是保存图像并不断显示出图像。

3.3 测试结果

对于整个系统在有wifi的条件下进行了测试,客户端为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服务器端是可以进行现场监控的PC,实验显示,连接图像的速度快,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预期设想的效果达到。

4 结论

信息化实现远程集中计量系统 第12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特别是企业两化融合的大趋势下, 兴澄的原有网络化计量模式已不能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现兴澄特钢有计量衡器包括17台汽车衡 (包含3台铁水衡) 、24台成品入库吊钩秤、25台皮带秤、4台散装料斗秤和1台缓冲平台秤等, 计量磅房33个之多, 每个磅房都需要安排专人单独作业, 而且计量软件也不统一。以上原因造成计量司磅人员太多, 工作环境恶劣却效率低下, 不便于管理, 人力资源消耗过大, 不便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而且现有的被动计量模式, 对计量物资只能通过供货方提供的供货单来确定其信息, 造成工作量大, 容易出错, 称重效率低下, 不能有效利用兴澄特钢现有ERP等信息化资源, 使计量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用户部门。

随着兴澄特钢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计量任务日渐加重, 在现有的计量模式下, 势必需要不断扩大计量人员队伍以满足企业规模扩大的需要。不断增加计量人员又必将带来计量人力成本大幅增加, 计量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然而计量效率却难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很显然, 兴澄特钢现有的计量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面对这种局势, 公司相关领导审时度势, 明确指示建设兴澄特钢集中计量管理系统, 借以完善和优化现有计量管理流程实现计量管理的集中管控, 将大幅提升兴澄特钢计量管控水平的同时, 有利于兴澄特钢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

二、系统实施目标

兴澄特钢物资集中计量管理系统以企业物流 (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厂际物流和销售物流) 为基础, 以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为手段, 以“实现计量检斤智能化和计量业务集中化”为方向, 通过重新梳理完善计量管理业务流程, 达到提升企业物资计量管控水平, 实现物资计量的集约化、高效化管理, 最终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

梳理并完善现有计量管理流程, 满足集中计量管理的业务需要。系统设计严格以企业物流为基础, 部门、岗位服务于流程, 以实现计量业务全面的流程化管理为目标。对磅房进行智能化改造, 建设集中计量管控大厅, 实现计量数据、计量人员和计量业务集中管理, 实现磅房远程监控、现场无人值守, 提升计量业务处理效率, 减少计量和监磅人员。应用好物资集中计量管控平台, 逐步培养计量人员具备多种计量业务处理的能力, 提升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集中计量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服从兴澄特钢整体信息化规划要求, 与兴澄特钢已有的产销系统、物料系统及MES系统等进行有效集成和共享, 为兴澄特钢生产管理服务。提供有效的防作弊技术手段, 帮助企业实现阳光数据、数出一家的管理目标, 推动计量数据管理标准化与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的转变。

三、系统平台及网络架构

物资集中计量管理系统由磅房建设、称重管理及集中计量管理部分构成, 系统实现与兴澄特钢现有产销系统、物料系统和MES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有效集成。物资集中计量管理系统功能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磅房建设部分主要是对现有磅房进行智能化改造, 满足计量检斤的现场无人值守、远程集中计量的需要。称重管理部分是集中计量的作业层, 系统集成原有的良好的功能, 并增加有利于提高计量工作效率的新功能, 设计出友好的称重管理软件, 该称重软件具有对智能磅房进行远程计量和控制的功能。集中计量管理是集中计量的计划功能, 对计量任务进行分配和数据管理工作, 包括实现与现有相关信息系统的接口, 支持库存管理和财务结算等需要。

集中计量网络由于计量点共有33个, 位置分散。充分考虑到物资集中计量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安全性的需要, 本着“设备先进、技术完善、功能齐全、节约资金”的原则, 依托兴澄特钢现有的千兆光纤网络, 建立一个独立的物资计量环网。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 在网络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 合理设计网络架构, 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 保证网络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厂区内整个集中计量网络划分五个区域, 五个区域各配置一台Cisco3750汇聚交换机, 区域内各个计量点组成星状网络。在计量监控中心配置核心交换机, 将计量监控中心的核心交换机和五个区域的汇聚交换机之间通过千兆光纤组成环网, 实现网络链路的冗余, 提高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整个物资计量网络通过juniper防火墙同公司主干网络进行连接与ERP系统及各分厂MES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物资集中计量管理系统平台架构采用业界流行、符合技术发展趋势的三层架构技术, 由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和中间应用服务器及其相对应的数据库软件组成高可靠、高性能和扩展性强的系统, 以确保各应用系统在大用户量访问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

服务器作为信息化系统的大脑、总指挥、总仓库, 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性能的服务器, 良好的服务器架构, 超强的容灾性能将为企业的信息信息化系统运行提供保证, 为企业信息化保驾护航。物资集中计量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采用2台IBM System P6 550, 操作系统采用64位UNIX操作系统, 采用集群软件实现双机集群并行应用, 安装企业级数据库软件Oracle 10G企业版, 两台数据库服务器互为备份, 并且具有访问自动均衡的功能, 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 另一台服务器继续支持系统运行, 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不造成影响

应用服务器装有系统的应用服务器软件, 用于数据报表查询和响应客户端请求, 从数据库进行读写数据, 返回给客户端, 客户端只能访问应用服务器, 而不能访问数据服务器, 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的安全, 且对大量的数据请求进行自动排队访问, 避免多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 造成数据库会话资源枯竭。

在计量大厅的设置上, 充分考虑经济实用及配置的性价比, 采用投影大屏幕的形式, 配备三台投影机以及配套的图像拼接融合处理器, 设置单独的流媒体服务器对视频信息进行优化, 减少网络压力, 保证视频图像的清晰流畅。并在大厅设置若干工作席位供计量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实现对全厂物资的远程集中计量。

通过实施物资集中计量管理系统, 实现了计量信息充分共享,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规范业务流程中各岗位的操作, 使计量人员能够严格的执行企业对计量工作的各项要求, 最大限度的减少操作人员无谓的工作量, 降低失误率, 提高工作效率, 为上级ERP等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提高了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通过实施物资集中计量管理系统, 进一步整合公司的信息化资源, 消除了公司中的信息孤岛问题, 推动企业的两化融合向前发展, 提高了兴澄特钢整体信息化水平。

摘要:集中计量模式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计量模式, 通过构建物资集中计量管理系统为企业降低人力消耗, 提高称重效率, 为企业ERP系统提供及时正确的数据,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集中计量,信息化,架构,共享

参考文献

[1]Tanenbaum A.S.《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01.

[2]Carlos Pignataro, Ross Kazemi, Bil Dry《Cisco多业务交换网络》.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6.

上一篇:英语专业基础课下一篇:锚固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