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2024-07-24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精选12篇)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第1篇

1 园林是最佳人居环境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早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 它主要是将工程设计理念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 从而体现出工程谁的艺术美感。而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 就有人提出了“绿色建筑”这一先进的设计理念, 它不仅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 还有利于人力社会的发展。不过, 目前人们还没有对“人居环境”在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义, 这就使得在不同的地区中, 人们对其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在我国, 人们对人居环境理念的理解主要是强调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主观能动性, 将人与自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美感。

在园林工程发展历程中, 它并不是自古就有的, 而是要经过人们不断的研究、探讨, 从而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慢慢形成的。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园林工程中也将许多新的设计概念应用到其中, 这些新的设计概念主要包括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层面这两个方面, 而且人们为了使得园林工程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就现代化的艺术特点, 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应用到其中, 从而让人与自然有机的集合在一起, 使得人们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2 综合性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创造人居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园林工程建设主要强调的就是中国特色, 这不仅包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还包含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特点。因此我们在对园林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 就要对我国的文化色彩进行研究分析, 并且通过自身的创造性的思维, 将中国特色文化和现代化的艺术特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在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施工时, 就对国外园林设计的理念进行分析, 进而将中国特色应用到其中。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的规划建设, 还促进了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城市绿地建设系统也将园林设计施工应用其中, 这就使得园林工程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性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这就使得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不过, 在不同的环境下, 园林设计的内容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同, 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就要以人居环境的相关内容为指导,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园林工程施工规范来对其进行相关的要求, 进而将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内容相互结合, 使得现代化园林设计的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3 人居环境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建设

一谈到人居环境, 首先提生态, 提出生态城市、生态园林等, 主要强调物质环境建设。其实, 中国特色很重要的内容是强调事物的综合性。相对而言, 西方文化强调理性、重视科学分析, 以致曾一度认为一切美都是符合数学规律的, 研究景观着重视觉分析。以“天人合一”为文化总纲的中国特色则强调综合性。中国园林艺术从历史上讲, 中国文学讲究“物我交融”;绘画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园林“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充分说明园林是文理交融的综合学科。因此无论城市环境和景观、园林环境和景观都要强调综合性的功能。生态是环境效益之根基, 与人之健康密切相关, 但也不宜以某单项功能凌驾于综合功能之上。生态园林是指历史上一种以保护自然风貌为主的学派。其实生态学家诠释生态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是既无褒义也无贬义的一种名词。世上既没有非生态城市和园林, 那就也没有生态城市及园林。我们要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市和生态良好、密切结合现代社会生活, 便于休闲游览、景观优美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新型园林。作为人居环境, 特别是居住小区, 主要要求安全、生态良好、宁静优美、方便舒适、保障隐私、称意可心。要从居住文化中借景, 而不宜沽名钓誉、轴线纵横、有节点必有盛景。“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指因借地宜、人宜。必须根据用地的定性、定位, 并结合自然、人文因素造景, 达到“借景无由, 触情俱是”的艺术效果。园林是科学性与艺术性.

4 植物造景的依托

强调生态必同时强调生物多样性, 园林和城市建设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如何落实却所言极少。植物造景必依托于人居环境的地形塑造。城市建设“三通一平”中之“一平”的提法是不妥的。因为植物群落主要是地带性和小气候条件所形成。大地形之山川和平原构成大气候条件即地带性气候, 微地形起伏可以形成小气候环境。多样的植物有多样的要求, 主要是光照、湿度、土壤和风的综合影响。各种和各品种的植物都有各自的生态习性。以地形为主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 才能供不同的植物生长, 其中包涵植物间的融洽性以形成群落关系。露地大气候带的自然环境是不可违背的, 但在大气候条件下完全可以创造一定的小气候条件, 供多种植物生长和发育。从现状看, 作为人居环境主要部分的城市环境人工化、商业化太强而自然化不足。总的讲, 绿地要以乔木为骨架, 灌木即使株数超过乔木也无可形成植被的骨架。灌木可分布林间、林缘或作灌木丛独立布置。草地要因地制宜和相对集中, 草本花卉总宜少而精, 以林园围绕花园。也不一定到处提乔灌花草组成立体的植物群落, 要因地制宜。草本花卉首先要变盆栽为主为地栽为主。发展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湿生花卉、水生花卉和岩生花卉。植物与地形、建筑、道路、场地、小品综合地进行景观设计。在统一中求变化, 变化中求统一。我们先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植物才会为我们创造好的人居环境。我国人居环境面临新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巩固既有成绩、纠正错误、克服困难, 前途是锦绣的。

结束语

由此可见, 在当前我国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人们就要将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应用的其中, 使其园林工程的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相结合, 从而使得园林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文化效益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而且我们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还要将中国特色和现代化特点融入到其中, 进而促进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 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还对城市环境有着一定的美化的作用。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园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我们在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就将人居环境设计的内容应用到其中, 从而将现代化园林特点和中国特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本文通过对园林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讨论了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人居环境,园林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春生.现代人居环境中的小区园林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2) .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第2篇

参考文献:

1罗明典.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4)

2丁一佳.浅析景观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30)

3陈盛彬,浅谈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J].(32)

浅析园林环境设计中的景观小品设计 第3篇

关键词:景观小品;园林环境

园林中的景观小品是指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构筑物。其不仅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还具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园林中的景观小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对其要求既有技术上的,又有造型和空间组合上的。因此,在园林中其造型取意均需要经过艺术的加工、精心的琢磨,力争与园林整体环境协调一致,实现其多元化的意义。

1 景观小品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

园林中的景观小品虽属小型艺术装饰品,但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感受之浓的确胜过其他景物。一个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景观小品,对提高游人的游憩情趣和美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广大游人所喜闻乐见的点睛之笔。总结起来,景观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 组景的纽带

景观小品在园林空间中,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把环境中的景色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场景。这时,景观小品在园林空间中就成为了一种无形的纽带,在引导引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的同时,还导向和组织着空间画面构图。既能使人们在各个不同角度都看到完美的景色,又营造了充满诗意的意境。

1.2 美感的表达

景观小品作为一种艺术品,其本身就具有美感价值,其色彩、质感、机理、尺度和造型的丰富,加之造园者成功的布置,使其自身就成为园林环境中亮丽的一景。对景观小品进行空间形式美的加工,是造园者提高园林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景观小品自身的装饰性,不仅能够增添园林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给人传递一种艺术的享受和美感的表达。

1.3 造型的景观化

园林中的景观小品除了具有组景和美感的作用之外,还在实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发挥着景观化的作用。桌凳、地坪、踏步、标示牌、灯具等功能作用比较明显的小品被予以艺术化、景观化。一组休息的坐凳、一块导向的标识等等,如果涉及新颖、处理等当、富有一定的艺术情趣形式,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园林环境更具感染力。

2 园林中景观小品的类型

基于艺术家创作思路的无穷无尽,现代园林中的景观小品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页不尽相同,这里按照景观小品的功能和造型将其分为以下3类:

2.1 建筑类景观小品

建筑类景观小品是指在园林中起到供休息、照明 、展示、导游、装饰、服务及管理等作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主要包括园椅、栏杆、园林展览牌、园林景墙及窗门洞、园灯、垃圾箱、饮水池、洗手钵、日规等。

2.2 雕塑类景观小品

雕塑类景观小品泛指带有塑造、雕凿意义的物体形象,且具有一定的三度空间和可观性。雕塑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造型艺术,雕塑类景观小品来源于生活,它能够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并赋予园林鲜明而生动的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

2.3 奇石类景观小品

我国园林历来将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造景材料,这里所说的奇石类景观小品往往以其造型千姿百态,寓意隽永,而使人叹为观止。中国人欣赏石,不在于石的形似而在神似,欣赏奇石千姿百态的意趣美。正所谓“园可无山,不可无石”,因此在中国传统园林环境中,奇石类景观小品的艺术地位是不可小觑、不可估量的。

3 景观小品在园林空间环境中的设计要点

景观小品是构成园林环境众多形体单元的一部分,园林环境是景观小品广阔的背景空间。优秀的景观小品可以烘托出优美的园林空间,任何一个极小的景观小品都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环境的总体效果。因此,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必须认识到其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在此从以下5个方面来谈论景观小品在环境中的设计要点。

3.1 构思与布局方面

构思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任何简单的模仿都会削弱景观小品的感染力。在艺术意境的创作上达到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才是景观小品与空间环境融合的最高境界。有了立意,景观小品的布局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是用于点景还是组景在空间布局上都要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在位置上要彼此呼应顾盼、距离避免均等。景观小品的摆设、背景的选择都要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协调一致,另外人流的走向,空间的开阔封闭都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景观小品的设置如果不看条件,不区别对象,同环境不协调,其艺术的感染力是难以发挥的。

3.2 比例与尺度方面

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是决定景观小品尺度的依据,正确的尺度应该满足功能、审美的要求,并与环境相协调。景观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确,很难定出绝对的判定,不同的艺术意境要求有不同的尺度感。在园林中究竟取何比例为宜决定于与环境配合上的需要。

3.3 色彩与质感方面

色彩与质感的处理与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有密切的关系。色彩和质感是景观小品材料表现上的双重属性,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只要善于发现各种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合理地利用它去组织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提高景观小品的艺术感染力。

3.4 多样与统一方面

景观小品设计要统一于总体艺术风格,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零乱。景观小品的设计既要有变化、自己的风格,又要统一于整体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景观小品的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功能、性质和观赏的要求,来处理构图,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和因情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构思,这是实现景观小品多样统一的前提。

3.5 功能与技术方面

绝大多数景观小品均具有实用意义,除艺术造型美观上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应注意在满足装饰要求外,更能够满足技术与功能方面的要求。

4 结语

景观小品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虽不像植物那样在园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仍具有特殊的优势,形态长存,不随季候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妙趣横生。恰当地运用景观小品,不仅能充分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对园林环境的营造有所裨益。笔者认为,景观小品的设计方法不仅要巧于立意耐寻味,更应该与自然浑然一体;造型既要新颖紧跟时代,又要体谅得当、功能技术相符。在满足装饰、审美功能的同时,更好的运用现代技术,为园林营造提供丰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楠.城市元素·细部设计系列:景观小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高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城市景观小品[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刘弘睿.景观小品工程——造园丛书[M].中國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凤凰空间·华南.造园艺术设计丛书——景观雕塑与小品[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园林艺术中的环境营造 第4篇

1 寄情山水, 扬中国传统园林之风格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中国文人大多娱情于山水, 几千年来, 这种文化积淀已经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在繁华都市中, 人们对外界的感受早已如钢筋混凝土般僵硬。在高楼林立中能够存留的一方山水之地, 无疑就是一块沙漠中的绿洲, 中国传统园林之风格就是以山水意境的营造著称于世, 首先“相地”, 即现场踏勘周围的环境要素。

1.1 山不在大, 有“神”则灵

山的堆砌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独具特色之物, 了了数块自然之石, 相互叠加、堆砌。在园林意境的营造中能产生“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独立端严”《园冶卷三·掇山》中提到山石的堆砌中要做到“独立端严”, 相比之下次石就要有, “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的布局要求, 每一个成功的园林都是取景于自然, 而又在某些方面源于自然, 因为人们普遍存在追求完美的心理。当我们细心观察自然界的美丽山川时, 就会发现我们很多园林山石的堆砌都来源于自然, 如黄山、峨眉山, 在很多园林中都能看到她们的影子。

1.2 水不在深, 有“意”则灵

自然之水有势, 有聚散, 有动静, 千差万别。大凡得意境之水总存在一下几点:与周围精致协调、动则有势、静则有意。纵观我国园林典范, 像西湖等以静为意的水, 具有静如处子之境, 正如诗句中比喻的好, 欲把西湖比西子。同时, 西湖应用两堤的分隔开, 视觉上又增添了它的深远之势。相比之下具有“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意境的苏州拙政园小飞虹一处, 采用廊桥巧妙穿插, 水道恰到好处的交织, 达到在有限空间内做到“水无尽头”之境。以上两处都为园林意境营造的典范之作, 真正融入艺术与工艺之中, 匠心独具, 巧夺天工。

2 和谐相处, 追求天人相应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在传统医学理论中, 都要求人们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中国的传统园林在意境营造中也重视与天人相处的和谐, 这种理论根深蒂固, 深深影响着我们,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中将当地独有的风俗和民风特征, 融入园林艺术中, 营造出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达到自然与生态、社会与人的协调统一, 传统园林不单单是简单的山石堆砌, 更是一种人与自然性的沟通, 是自然的回归为本意, 塑造人们心中的意境, 探寻理想乐土。“虽尤人做, 宛自天开”, 观赏者以这样的审美标准判别园林的优劣, 园林设计者们就要以之为准则, 心中长存, 手下自然流露, 方取得满意园林。自古至今在追求“宛自天开”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天人相应是在园林意境营造时做到整体布局的把握。

3 画龙点睛, 于细节之处独具匠心

园林的意境营造时, 可以填入很多小的元素,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某一个微小之处都可以引起游人的心中共鸣, 触景深情, 陶醉其中。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深厚, 在园林的环境营造中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例如, 巧妙利用“竹影”。“竹影扫街尘不动, 月穿潭底水无痕”, 在园林环境营造中, 加入竹子的元素, 融合到山水之间, 立刻就有了意境, 然而, 利用“竹影”到环境营造的报道还不多, 看似无意之笔, 实为画龙点睛之笔。竹影如画, 胜于画。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情况:首先, 在一个相对小的空间里, 简单植入几株翠竹, 如在亭台下、檐边、窗下, 一处小的精致就做成, 景色入眼, 娇小之情油然而生。另一种及在穿廊墙壁之上凿出小窗, 墙下种植翠竹, 游人可以透过漏窗看到竹影和远处精致, 竹影与远景交相呼应, 层层叠加, 画面耐人寻味。《园治》中就有:“移竹当窗, 分梨为院, 溶溶月色, 瑟瑟风声”的论述。在《红楼梦》中, 曹雪芹也有这样相似的记载:“窗外竹影映入纱窗, 满室内阴阳翠润”。竹影舞动, 意境自然流露。在园林环境的营造中合理运用中国传统元素, 如松、梅、匾额、对联等, 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在有限空间里达到意境无限延伸。

总之, 园林的环境营造要有艺术性, 尤其我们需要融入中国的传统元素, 园林环境既需要外观的优美, 还需要意境的深远, 让游人漫步其中, 真切感受到身边园林带来心理上的冲击, 触景生情。在园林设计中, 取景于自然, 而又高于自然, 每一个假山的堆砌都做到合理布局, 注重整体效果。同时注意材质与色彩的合理搭配, 以及是否能够融入到周围环境当中, 进而实现园林环境的完美营造。

摘要:分析大量园林典范, 总结中国园林艺术在环境营造中的宝贵经验, 阐述我们在园林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发扬中国传统优秀园林的风格, 在园林取景, 布局时做到紧跟时代主题同时, 积极创新。给城市园林设计, 绿化工程以启迪和帮助, 给人们生活带来享受。

关键词:园林艺术,环境营造,和谐

参考文献

[1]曾艳, 从中国古典园林看可恢复环境设计理念[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2)

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探讨 第5篇

1.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

1.1观察自然规律

景观设计者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一定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这是最起码的原则性问题。在设计前,要对当地的自然规律以及其形成过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逐一进行分析与探讨,将结果进行系统的整体。通过这些前期工作,可以找到具有良好开发价值而且又能满足当地环保要求的地块类型。

1.2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分析

在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与分析过程中,要运用精密的科学仪器以及有效的科学方法,通过搜集其原始信息以及派生信息在内的地域信息。首先对于搜集到的各种生态因子,进行合理的分类,然后使其构成单因素图。最后再根据具体的要求,通过使用叠图的技术来进行叠加和归纳出各级的综合图纸。

1.3对原有资源进行保留、再利用

景观设计者在对生态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应用生态学原理,这样不仅仅可以对其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同时还可以减少人们的干扰与破坏。在设计的同时,也要倡导对能源和材料的循环利用,这是贯穿于整个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所以,以上的生态系统保护要求,就需要对设计者进行更多的设计准则。在设计中,设计时需要对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予以保留并且加以保护,这是对当地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维护工作。同时,在设计中要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可以重复可再生能源,这样可以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渡使用进行有效的避开。设计者要按照生态主义的景观设计要求来进行设计,要尽可能的做到将场地材料及能源最大化的循环使用,最终达到发挥节约资源的效果。

1.4优化自然景观

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其自身有着演变与更新的规律,而且还具有着极强的自我维持以及自我修复能力。设计者要通过使用大自然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与可再生能力,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约生产资源,而且可以对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废弃物来进行有效的减少。因此,通过优化自然的景观,可以合理有效的调节整个生态系统,提高其自身的修复能力及可再生能力,为促进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神态系统做出了贡献。

2.园林景观的设计意义

2.1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有效的对加强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以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最终使得原有的自然动植物生态系统能够较为完善的得到保护。只有将生态平衡的思想灌输进设计者的思考中,才能使所设计出的园林景观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性能,才能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的稳定、和谐,最终协调的处理好绿地系统以及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

2.2对有害气体、粉尘的吸收

由于城市的污染日趋严重,二氧化硫等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气体,园林景观植物对其进行有效的吸收。园林景观除了对有害气体的吸附作用之外,还具有着吸收粉尘的功效。特别是树木,其对城市的粉尘有着较为明显的阻挡、过滤以及吸附的作用。

2.3维持碳氧平衡

目前,由于城市的人口大幅度增涨,促使二氧化碳的呼出量大大增大。而且,对于城市中的绿化越来越少,使得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例严重失调,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为保持空气的清晰,就必须对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要求绿地的指标大大提高,来满足氧气的缺乏。

2.4对空气的杀菌

由于园林景观植物本事具有着能分泌杀菌素的能力,能够对空气中的粉尘细菌进行有效的杀菌性。而且,据相关研究发现,园林景观对于城市的空气杀菌力度是非常可观的。

2.5减少噪音

随着城市的生产、发展的速度加快,噪音的影响对于人们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因素。因此,对于林带植物来说,在城市中具有着一定的防治噪音的能力。树木之所以能够对噪音进行减低,主要是由于其声音在投射到枝叶之上,然后通过反射到其他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其物理性能中对于能量的消耗,通过造成树叶的微震而能够对声音进行消耗,最终降低了声音的大小。

3.环境质量的改善

一所城市的环境质量好坏,不仅仅体现着一所城市的生态面貌,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者能够很好的对植物配置进行权衡,也是对一所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作出了有利的贡献,对于改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有着直接的作用。

4.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国家要坚持以“生态平衡”来作为社会的主导地位,要对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与分配,这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原则。其主要是将顶级稳定的生态系统,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城市中的能量输入与输出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伤害,最终要促进系统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佳效果。对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中,要对湖泊水系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调节,使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满足城市的地貌和湖泊水系的连接。而且,要将自然引入到城市之中,这样可以有效的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状态。

5.环境保护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废气致使空气污染严重,极大的破坏了我国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对国家的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责任。在主张生态主义景观设计的方针上,有效的实现了以人类为中心到以自然为中心的合理转变,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而对于生态主义的景观设计改变,直接突破了对于传统景观的审美思想。因此,这些都需要景观设计者具有缜密、系统的生态学知识,并且有优秀的设计能力,才能使得设计作品具有着以生态系统为主导,同时还兼具着艺术与经济的双重作用。

6.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城市正在以快速的步伐向现代化迈进,其处在一个以新城市的开发同旧城市的保护以及适应性的更新开发并存的阶段之下,主要就是对建筑的大规模化建筑以及地段的争抢,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景观园林的面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想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对当地的生态系统进行良好的保护,将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以及文化历史的保留,这些都是值得当今景观设计研究人员进行学习与深思的。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使得资源再利用,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并且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对建造和谐、生态的家园有着直接的作用及影响。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第6篇

近些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贯彻“工业立市、惜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四省边界中心城市,园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生态和环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园林绿化迅猛发展,城市绿化特色日益彰显,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改善。

构筑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框架

衢州城四面环山,三面绕水,衢江、乌溪江穿城而过,是比较典型的江南山水古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干1994、1999和2004年三次修编、完善《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城市绿化现状和规划布局形态,确立了我市城市绿化到2005年达到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形态结构为一芯、二轴、三片,四楔。一芯:即以府山公园为中心,滨江绿带、南湖、斗潭等古城保护区内绿地为边缘的城市绿芯;二轴:即衢江和鸟溪江及两侧绿带构成的城市生态主、副轴;三片:即机场东北角的生态湿地及其周边的大面积防护林地、巨化集团与老城片之间的生态防护林带和市区南大门的烂柯山风景名胜区;四楔:即沿常山港、江山港、石梁溪、浙赣铁路、乌溪江引水工程的生态绿楔。该规划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对于指导目前和今后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凸显山川秀美的城市园林特色

转变观念,打破以往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只当“配角”的传统理念,树立营造“城市森林”理念,建立“点上铺绿、线上建绿、面上建绿”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一批城市绿化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水系整治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捆绑建设、改造一批城市绿化项目;按照以城为主、为城所用的思路,发挥水利、交通、林业等职能部门的城市绿化工作积极性等等,在旧城改造中将40%的拆迁土地用于公园绿地建设。实现了城市建设、改造到哪里,城市绿化就建到哪里的双同步。连续三年建设、改造公共绿地超过40万平方米,先后完成了府山公园、斗潭公园和市民健身公园等一批上规模,上品位的城市绿化和公园建设项目,并加强了城市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庭园绿化建设。目前建成区绿地率达34%,绿化覆盖率38.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19平方米,已基本符合国家园林城市的基本指标要求,城市园林绿化成果已成为城市建设最大的亮点。现今城市绿地总量已形成一定规模,绿地系统点、线、面有机联系不断紧密,系统骨架日益凸显。

优化提升园林城市品位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造良好人居环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我们始终坚持拉框架、强功能、抓配套的工作思路,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多渠道、多手段筹资、融资。近几年来,新建完成了50多条城市道路,特别是新建改造了三衢路、巨化路、环城南路、环城东路、衢江大桥、浮石二桥、花园岗路、白云山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桥梁的实施,使城市规划所确定的“三纵四横”的城市主干道系统进一步完善,现今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已达14.27平方米。同时建成了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产生重点影响的市政公用项目,市污水处理厂已投产运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超过50%,市三水厂主体工程己完工,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3.26%,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32%,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6.64标台,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按照引水、清淤、砌坎、建园的八字方针,市区主要水系已得到全面治理,把乌溪江的一级优质水引进了南湖、斗潭湖和公园河,使一江清水活水流进市区的湖塘河渠。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小区“四化”建设和屋面平改坡改造,使城市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入城口整治和城市亮化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对外形象。

尊重自然、呵护自然,重构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和谐画面,是我们城市建设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我市的生态园林名城建设,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城市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我们的成效还是初步的,我们将以申报省园林城市和“五城联创”为契机和平台,统筹兼顾,再接再厉,持续发展,推动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第7篇

人居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一直呈上升趋势;海平面上升;海岸带受影响;冻土、雪盖、冰川受影响;全球的降水分布受影响;干旱。人居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众多且巨大, 如荒漠化和土壤退化;物种灭绝和作物减产;工、农、林、牧、渔业, 旅游, 交通运输, 金融保险等各行业受到影响;人居环境出现居住地被淹、房屋倒塌、护堤冲毁、海岸线受损、道路受损等;土地的覆盖和利用发生变化;人类健康和生存面临威胁。美国的历史文物保护专家托拉斯曾说, 全球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一样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事实上, 全球气候变化的危机更严重, 因为恐怖主义是局部的, 而气候变化是全球的, 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存在极其广泛和严重的影响[1]。

2 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功能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大危机, 不仅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 甚至还会影响人类生存。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因此植物对温室效应的作用非常重要。虽然森林面积只有陆地面积的1/3, 但是森林覆盖区域的储碳量占陆地面积储碳量的1/2, 所以加强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中的重点内容[2]。随着城市化的加快, 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而植被面积和农林生产的面积不断减少, 这样势必会降低植物的碳汇效应。如果在人居环境中建设植物景观,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 不仅如此, 植物景观还具有碳汇效应, 可以降温、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因此人居环境中建设植物景观是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3 生态修复中风景园林景观的功能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水体、大气和土地都受到了严重污染, 而水库、铁路建设、公路建设、采矿、垃圾场、废弃工厂、江河泛滥与干涸、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变多, 修复这些生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3]。长期以来, 城市中建造了很多无法渗透的地面, 且防洪处理、边坡防护、水土流失等工程也有很多硬质工程, 因此虽然解决了水土流失等问题, 却破坏了绿色植被和生物栖息地。通过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可以建立人为的植物群落, 从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的新陈代谢、去除降解等作用, 可以消解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 可以改善水体和土壤的营养结构, 可以净化空气, 重建绿色植被和恢复生物栖息地。与物理净化与化学净化途径相比, 植物净化是目前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修复手段, 而植物景观除了可以修复生态环境以外, 还能增加绿地面积、减少不能渗透的硬地面积、减少洪涝、充分利用水资源、节能减排等[4]。

4 建立足够多样性生物栖息之处

城市化的加快使生物栖息地逐渐破碎和退化, 而物种也随之减少或灭绝。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来看, 生物多样性是支持人类心理、生理和精神的必要条件。如果城市的绿色空间不仅限于人类娱乐休闲的场所, 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通过对城市绿色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建设, 可以给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从而在满足人类宜居环境要求的同时, 建立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联系和加强城市生态的弹性。例如:百花盛开的季节, 蜂飞蝶舞不仅赏心悦目, 昆虫还能传播花粉。据估计, 全球有35%的植物需要动物授粉, 而授粉动物正因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受到影响和威胁。另外, 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相比, 城市绿地具有多样性, 且小气候环境较为多样, 因此城市绿地有可能会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区域, 所以在基于城市结构、人口规模、防灾避险和生态平衡等要求的基础上, 规划绿地布局、形态、规模时要考虑生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

5 是人类生存中物质和精神家园的必备因素

植物景观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 还为居民生活提供了舒适环境。一方面, 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丰富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提供了居民舒适的物理环境, 另一方面, 植物的增湿遮阴、保护地表、减少径流等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水土流失, 给居民提供了安定适宜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 植物景观对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效益便是提供了舒适的物理环境, 不仅如此, 植物还能给城市居民提供物质消费, 这一点伴随着世界各国都市园艺、都市农业、家庭园艺的兴起逐渐明显, 特别是发达国家中植物的物质消费需求更加显著。另外, 植物景观对城市的美化非常重要[5]。由于人类的审美起源于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 因此自然美学给人类的印象最为深刻, 如今人类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已经逐渐成为环境保护的情感驱动。园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视觉美, 正如在2011年的风景园林会上齐康院士所说“一绿遮百丑”, 的确如此, 如果一座城市没有绿色, 那么这座城市一定不适合居住, 因此具有植物美的城市环境可以给人类的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心灵给养, 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6 讨论

城市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概念和作用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其早已突破了农业时代传统园林植物景观的角色扮演, 而生态系统中的第一生产力——植物是风景园林生态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无论风景园林的艺术探索如何发展, 都不能轻视植物的作用。因为无论是宏观角度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服务, 还是微观角度的提供舒适环境, 提供心灵家园, 调整微气候环境等, 植物的作用都是永不过时和无可代替的。

参考文献

[1]董丽.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风景园林, 2012 (5) .

[2]杨晓曦, 孙大维.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林业科技情报, 2014, 46 (2) .

[3]杜婉秘, 李阳.2011“风景园林植物景观与人居环境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林举办[J].风景园林, 2011 (6) .

[4]乔治敏, 杨俊峰.园林植物多样性对改善人居环境的意义[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 (19) .

园林植物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 第8篇

植物是园林造景的要素之一, 没有植物的装饰景观就会没有活力。建筑环境也常通过各种不同植物的组合配置, 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建筑景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 苏州拙政园的“藕香榭”等, 都是通过植物突出景观主体, 使建筑成为景观标志的。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 而植物枝干多弯曲, 植物配置得当, 可使建筑物旁边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同时, 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 不仅使建筑环境在春夏秋冬四季产生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 而且植物的生长将原有的景观空间不断丰满扩张, 形成了“春天繁花盛开, 夏季绿树成荫, 秋季红果累累, 冬季枝干苍劲”的四季景象[2]。

1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虽然它在形体、风格、色彩等方面富于变化, 但轮廓多是生硬的几何线条, 不能完全表现出艺术的生命力。植物是有生命的景观, 它的生命力表现在春季萌芽、夏季繁茂、秋季红叶、冬季凋零的季相变化。如果植物与建筑结合, 使其软化建筑生硬的轮廓, 给钢筋混凝土增加一抹绿意, 建筑会因植物的季相变化和巧妙地配置而产生活力, 达到与自然相协调的目的。东方古典园林的特点是追求天人合一, 园林设计体现自然景观的精华, 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植物讲求不规则种植, 表现群落的自然美;园林建筑多数造型小巧, 形式分散, 在植物的掩映下, 忽隐忽现, 与自然融为一体。东方现代园林在秉承古典园林设计理念的基础上, 对植物与建筑的搭配上有新的认识。

在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 要植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 如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门前栽植的雪松;哈尔滨市政府门前栽植的景观黑松;许多体育场馆前栽植的五角枫等, 都能很好的表现建筑简洁、大方的时代气息。在结构细致精美的建筑物四周, 要选栽一些叶小枝纤细、树冠致密、姿态雅致、色彩较为鲜艳或具有芳香的树种, 如北京四合院中的紫椴、白桦;日本园林中常见的槭树科植物剪球;哈尔滨欧式建筑的墙壁上, 常爬有牵牛、地锦、藤本月季等植物, 都能把建筑装饰的更精致, 更好的与环境相结合, 突出其幽静、淡雅的风格。

利用色彩来美化建设环境时, 要对植物的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 同时考虑色相与明度对比, 尤其在北方寒地城市, 应多考虑红色、橙色等暖色调。通常情况下, 建筑的外墙面为浅灰色时, 可在墙隅及花池栽植颜色鲜艳的花木;墙面为浅色时, 窗前种植深绿色的乔木, 如樟子松、黑松、落叶松等;灰白色墙面前, 适宜种植开红花或红叶植物, 如榆叶梅、五角枫、火炬树等;红色墙面前适宜种植开白花或黄花的树木, 如连翘、黄刺玫、白丁香等[3]。

2园林植物与园路的配置

园路是组成公园的框架, 起着组织交通、导游路线、连接观赏点等作用。在行道树的衬托和点缀下, 园路更能体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园林意境。东方园林设计的原则是设计遵从于自然, 而不是征服自然, 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园路多是按景观的需要, 自然式布置, 使整个构图呈现连续性, 也就是说园路本身也是景观的一部分。依照自然式的园路, 行道树也为自然式栽植, 若是车行道, 绿化单元体可适当放大, 例如机场路两侧的植物配置, 应以连续出现的大色块为主, 以适应快速移动下的视觉需要;若为步行道或小型绿地, 则绿化单元体的尺度可适当缩小, 并加强细部处理, 例如居住区内的小路, 应尽可能使行人感到舒适, 夏天有良好的遮荫、冬天有温暖的阳光, 以满足漫步观赏下的视觉要求。在道路转弯处、尽端、交叉口等部位可作重点处理, 以丰富视觉景观, 帮助游人进行路线识别和人流组织等。硬质广场可以种植一定量的乔木、灌木和花草, 满足广场的遮荫效果、以求得与整体画面的完整、和谐统一。

行道树的选择依道路的性质和功能而定。主路一般较宽, 连接各个主要景点, 多选用遮荫效果好、观赏性强、抗性强的植物, 树下可植耐荫花灌木, 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小路以自然式布置为主, 常在路缘种植花境。在距离较短的小路边, 可种植1种花卉, 对距离较长的小路, 则宜选用多种植物交替种植以减少单调沉闷的感觉。交叉路口又称中间绿岛, 是视线交汇处, 面积较大的路口植一树丛, 以赏叶为主, 配植不同颜色的叶木;面积较小的植一花坛或一丛圆球形植物。但是两种方式栽植的植物都不可过高, 种植的位置要与路缘保持一段距离, 以免遮挡行车视线[4]。

3园林植物与建筑门、窗、角隅的配置

门和窗都是框景的材料, 通过植物配植, 与路、石等进行精细地艺术构图, 都能起到分隔空间、扩大视野、延伸视线的作用, 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中都有这样的例子。安坐室内, 透过门窗欣赏室外的植物, 俨然一幅生动画面。由于门、窗框的尺度是固定不变的, 植物却随着生长, 体量增大, 破坏原来画面。因此要选择生长缓慢, 变化不大的植物, 如芭蕉、孝顺竹、苏铁等种类。近旁可再配些尺度不变的剑石、湖石, 增添其稳固感, 这样有动有静, 构成相对稳定持久的画面, 流淌出“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情画意。

建筑的角隅线条生硬, 通过植物配植能起到柔化的作用。在考虑植物的耐阴性和生长速度的情况下, 选择观叶、观花、观干等种类成丛配植, 也可略作地形, 竖石栽草, 再植些优美的花灌木组成一景[5]。

4园林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植物与山石相配, 要表现起伏峥嵘、野趣横生的自然景色。一般来说, 土山上宜种茂密、高大的植物, 以创造野趣横生、森林般的景观;石山上的植物宜矮小、匍匐, 以体现怪石嶙峋的粗犷之美;土石山介于两者之间, 土多处可植大一些的树, 土少处宜配小一些的植物, 乔灌木相结合, 富有层次感。此外, 许多山体也因其独特的植物景观, 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例如, 吉林的五花山, 因其绚丽的植物颜色而闻名;北京的香山, 因其秋季满山的红叶而闻名;黄山的迎客松, 因其优美的姿态而成为黄山一景。

5屋顶花园的植物配植

屋顶花园增加了城市有限的绿地空间, 使建筑与植物更紧密地融成一体, 丰富建筑的美感, 增加了城市的自然景观。当然, 屋顶花园对建筑结构在解决承重、漏水, 植物品种的选择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江南一带气候温暖、空气湿度较大, 所以浅根性、树姿轻盈、秀美, 花、叶美丽的植物种类都很适宜配植于屋顶花园中, 尤其在屋顶铺以草皮, 其上再植以花卉和花灌木, 周边点缀小型水池, 效果更佳;在北方营造屋顶花园困难较多, 冬天严寒, 建筑承受不了过厚的土层, 薄薄的土层又很易冻透, 而早春的寒风在冻士层解冻前易将植物吹干, 故宜选用抗寒、耐寒的草种、宿根、球根花卉以及乡土花灌木, 也可采用盆栽、桶栽, 冬天便于移至室内过冬[6]。

6结语

综上所述, 科技的发展让植物应用的手法越来越多, 人们在认识到植物对气候有调节作用的同时也认识到对环境的美化作用, 对心理压力的调节作用, 因此植物在环境中的应用将会更多, 手法更成熟。

参考文献

[1]崔恺.建筑与城市环境设计三题[J].城市环境设计, 2004 (1) :72-79.

[2]蔡明, 樊小辉.浅谈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J].南方农业, 2007 (2) :8-11.

[3]谭林海.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植[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5) :96-97.

[4]竹丽.植物配置在建筑环境中应用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2) :3539-3540.

[5]小林.园林植物与建筑结合造景[J].湖南林业, 2007 (5) :12-13.

浅析园林景观中的环境艺术 第9篇

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形体、线条、色彩等美学特征来创作植物景观, 使园林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同时实现最佳的生态的、景观的、文化的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在园林建设中, 各城市纷纷重视并开始制定绿地系统规划和植物规划, “园林城市”的评审大大提升了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地位, 最新的评审标准针对城市绿化给出了新的量化指标, 比如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 市区干道绿化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新建新居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 辟有休息活动园地, 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也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城市广场建设要以植物造景为主, 绿地率达到60%以上;并对不同的地区、不同城市确定了具体的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指标。城市绿地与景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修建设计, 乃至庭院设计, 都包括了绿地设计的内容。城市绿地系统包括了点状的庭院绿地;线状的防护林、街道绿地;面状的公园、广场绿地;居住区中的各种绿地。

探求园林景观艺术之源, 依据中国园林创作思想的体系, 提出“借自然之物, 访自然之形, 引自然之象, 顺自然之理, 传自然之神”的理论观点, 强调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特色, 从山水、植物诗词来探求园林植物景观艺术, 加强其文化特色与“拟人化”的哲理意蕴;从人所处的植物空间角度, 而不是从一种植物角度来论述植物景观艺术。

在景观方面, 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表现特质美、利用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表现季节美、利用植物的装饰特性表现艺术美、利用植物的寓意和象征表现社会美;在功能方面, 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特性, 使其发挥生态作用、防护作用、实用作用和社会经济作用。绿地内各种要素的组织与设计也即是绿地的规划设计, 主要内容是在用地性质要求下, 详细考虑具体的空间要求、使用要求等, 确定其内部的功能组织, 并且运用园林各种构成要素按一定比例、一定的形式进行统筹安排, 形成园林绿地的物质空间环境。其中, 植物、山石、水体、道路、建筑与场地等园林构成要素的使用应当满足城市总体对绿地的要求及绿地本身功能的要求, 也就是在宏观上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微观上满足绿地使用者的要求。根据城市形态和功能要求, 选择和确定各类绿地的位置、使用性质、绿地功能和用地大小。从宏观上, 城市各类绿地的定位、定性、定量, 也就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内容。在详细规划中也存在着如居住区公园、防护绿地等定位、定量的工作内容:定位是确定绿地在城市结构中的空间位置, 它影响和关系到城市整个开放空间的形态, 涉及到绿地辐射和吸引的服务半径等, 其确定的因素主要有城市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水体、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性质及各项用地的布局关系等;定性即确定绿地的使用功能或环境功能, 这取决于其所在的位置及周边用地的性质和条件;定量是确定绿地的规模, 其直接与位置和性质相关, 但更要求的是取决于一个城市的绿地总体水平和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 绿地的定位、定性、定量也主要是满足城市总体功能需要进行的工作。

在红色的环境中, 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会升高, 情绪兴奋冲动, 人们会感觉温暖。而在蓝色环境中, 脉搏会减弱, 情绪沉静。其实, 这些仅仅是人的错觉。这种错觉源自色彩给人造成的心里错觉或者视觉错觉。例如:本溪清溪公园设计中中央景观区域的设计就大胆运用了红色, 使游人情绪欢悦, 感觉到兴奋。而与之相映衬的人工流水区域, 处于湛蓝色的环境中, 游人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安逸的心里效应。为了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 根据环境、功能、服务对象等选择搭配的色彩, 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园林中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 可分区分段配置, 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 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 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 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 否则一季过后, 就显得极为单调。科学研究表明, 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明亮鲜艳的色彩使人感觉轻快, 灰暗浑浊的的色彩令人忧郁;对于比较强的色彩组合趋向明快, 弱者趋向忧郁。例如:清溪公园设计中, 考虑到用地的功能区域环境以及使用人群的不同, 对不同地点做了色彩的调节。历史文化区域就大量的运用了常绿植物的, 显得庄重深沉, 与历史相连接不会那么轻浮跳跃。而在活动比较广泛的区域, 例如滨水休闲广场, 会选择用一些色彩鲜艳的花灌木作为点缀, 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园林植物不仅能使人从视觉上、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 更能带给人们健康、安静的生活环境。

摘要:合理的安排、利用植物为景设计带来的特有效果。园林景观中的组成元素很多, 如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路、园桥、水体、山石等, 期效用虽各不相同, 但园林景观中如果没有园林植物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 因此,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本文具体分析了植物的美学特征及其配置原理, 植物的应用在景观设计中对游人的感受起到了引导作用, 并分析了不同的空间结构对于植物的选择。

浅谈石雕在现代园林环境中的应用 第10篇

石雕是使用原石作为材料, 通过雕塑艺术手法完成的艺术品。石雕艺术在我国古代开始盛行, 汉代和春秋时期涌现出很多珍贵的石雕艺术品, 成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 石雕艺术不仅作为艺术品存在于文化圈子内, 还作为景观建筑小品的一种, 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1 现代园林环境建设的特点

1.1 重视环境装饰的互动性功能

现代园林环境建设较之早期的园林环境建设, 除了追求人居环境美感之外, 更重视环境装饰的互动性功能, 即园林环境建设能够满足人们实际应用的需求, 如将园林环境中的某一小品作为拍照的背景, 或者使用园林环境中的一些健身功能等。

1.2 重视园林环境建设的风格特征

现代园林环境建设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风格极为突出。以住宅小区的园林环境建设为例, 10年前的住宅小区园林建设风格几乎是相同的, 而在现代, 相邻的两个住宅小区的园林环境建设可能完全不同, 在中式小区的旁边兴建起一座西班牙风格的小区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标新立异和追求独特才是现代园林环境建设的宗旨。

2 石雕在现代园林环境中的应用

2.1 石雕成为景观与人互动的桥梁

要达到环境与人互动的目的, 在现代园林建设中使用石雕是一个好办法。一方面, 石雕能够成为园林景观中的独特部分, 比之路牌、路灯、座椅等其他小品, 石雕的展示方向更多、展示面更广、观赏性更强、目标更大, 作为拍照背景或者地标性小品的石雕很容易成为人们在园林景观中活动的标志性小品;另一方面, 在很多园林环境建设中, 有将石雕艺术品设计为攀岩墙的形式的, 攀岩墙作为石雕作品的一种, 不仅起到了美化园林环境、分割园林空间的作用, 还成为人们娱乐和休闲设施的一种, 直接实现了人与景观的互动, 为园林环境建设增添情趣。

2.2 石雕成为园林环境的风格标志

石雕在古今中外的园林环境中都有使用, 无论是西方园林中的宗教雕像还是中式园林中的假山影壁都体现了石雕在园林环境建设中彰显风格的作用。现代园林建设仍可以使用石雕作为园林环境的风格标志, 例如在仿古中式的住宅小区里摆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石雕作品, 如骏马、龙图腾等具象的石雕作品, 而在现代中式住宅小区的园林环境中摆放以几何和线条为主的石雕作品, 虽然两小区园林都是中式, 但却因为石雕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的不同而显出不同的园林风格;又如, 在住宅小区里使用的石雕多是与生活场景相关的, 是具象的, 而在公园或城市中心绿地景观建设中使用的石雕则多抽象成与城市文化相关的标志样式, 这也是石雕成为园林环境的风格标志的表现形式。

2.3 石雕使园林环境建设更具人文气息

石雕在园林环境建设中得到妥善的使用, 也能使园林环境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重视环境建设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气氛是现代人对现代园林环境建设的要求, 而石雕的使用恰能满足这一要求。例如在园林中建设一段石雕墙, 除了起到分割空间和遮挡的作用之外, 还能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当地的传统文化情境或者远古传说, 直接增添了园林环境的文化感。这种石雕艺术形式能够使人们在游园、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园林环境所包含的的文化氛围, 同时也能够弘扬传统文化, 进而使园林环境建设的作用更加丰富。

3 在现代园林建设中使用石雕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意对石雕进行养护

在现代园林建设中使用石雕, 并不是将石雕作品摆放到指定位置就结束了的。由于石雕使用的材质不同, 摆放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征不同, 石雕折旧的程度也不相同。有些具有互动功能的石雕需要经常被保养, 例如展现城市文化的浮雕作品, 就需要定期清理和修补, 以保持石雕作品的完整性。

3.2 注意保证石雕建筑与园林其他景观的整体性

现代园林环境建设讲究统一和协调, 因此在使用石雕的过程中, 不仅要从石雕在园林中的实际作用角度去考虑石雕作品的设计和使用, 还需要对石雕作品的颜色、材质进行仔细的分析。同时考虑到园林中的其他景观小品与石雕作品的和谐性, 甚至包括阳光对石雕美感的影响等, 都是使用石雕时应该注意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 石雕作为园林环境建设中常用的景观小品, 只要能够被合理、妥善地应用到现代园林环境建设中, 就能够对园林环境建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开发石雕在现代园林环境建设中的功用的同时, 还需注意对石雕进行保养, 从全局角度对石雕作品进行设计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绥莉.石雕在绥德永乐大道公园景观塑造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 2014 (2) :128-130.

[2]林何超.石雕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追求[J].职业, 2014 (9) :135-138.

浅析天童寺的园林环境 第11篇

关键词:天童寺;寺观园林;园林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6-0000-00

1天童寺概况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面距离市区25 km的太白山麓,全寺占地面积超过76 400㎡,建筑面积超过28 800㎡,有殿、堂、楼、阁等共计999间。该寺建于西晋永康元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拥有深厚的宗禅文化,被誉为“东南佛国”。天童寺在唐代曾被称为“太白精舍”,也就是现在的古天童,后移址于太白峰下,成为现在的天童寺,并几经扩建,宋代时被列为“禅院五山十刹”中“五山”之第三山,代表南宋时期寺庙建造的最高水平。明朝时,天童寺多次因暴雨导致的山洪爆发而遭损毁,所以其现在的规模和建筑格局基本为明代崇祯年间重建时奠定的。天童寺的园林环境体现出晋代寺观园林的特征,可分为寺院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及寺院内园林两大部分。

2园林化的外围环境

自东汉以来,佛教、道教的逐渐盛行导致宗教建筑——佛寺、道观的大量出现,由城市至近郊而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郊野的寺观在选择建筑基址的时候,对自然风景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基址一经选定,则不仅经营寺观内部的园林,还十分注意其外围的园林化环境[1]。天童寺所在的太白山麓风景优美,现已被开发为天童—五龙潭风景名胜区,有寺庙、奇石、雨雾、溪瀑等独特景源[2]。而天童寺四周不但有种类丰富、色彩绚丽的植物群落,还有多条溪流及多个湖泊水池,共同构成了其园林化的外围环境。宋王安石在鄞县任县令时,曾以"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形容天童寺周边的景致,其景色之优美可见一斑。

2.1山水地形

天童寺三面环山,北倚太白,西临东峰、中峰和乳峰,东靠钵盂峰,有诗形容其为“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 。这样的地理位置为理想的风水选址,背山可避开冬季北面来的寒流,朝阳则可享受良好的日照。

禅寺周围群峰植物茂密,种类丰富,色彩绚丽,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

在巧选周围山林环境的同时,天童寺的选址还充分考虑到了周围的水环境。天童寺的水系以天童溪为主,上汇东、西双涧,下汇凤林、画龙诸溪,泻入太白湖,经小白河入甬江(图1)。隐龙潭、万工池、清水潭等作为蓄水节点,太白湖为蓄水库,形成一个天然的水系调控系统[3],既能满足生活用水、有防洪防旱功能,又可作欣赏之用。禅寺西面有溪涧从山顶缓缓而下,水流舒缓清洌,给人以从容自若、淡然无欲之感,暗合佛学意旨。

天童寺的山水不仅具备观赏功能,又能为生活提供保障与便利,体现了晋代郊野寺观选址时对外部园林化环境的严格要求。

2.2前导空间

天童寺的前导空间主要利用山门、植物、水体等要素进行营造,注重保持山野的植物特色,结合自然人工补种等手法,使寺观的外环境嵌合于自然之中[4]。

天童寺有一条长达10 000 m的古香道,香道两侧种植成排的挺拔高耸的夹道松(图2),香道随山势蜿蜒而上,优美宁静的沿途景致将前来进香的信徒渐渐带入庄严神圣的宗教环境中,使人们自觉地酝酿宗教情绪,遂自古便有“未入天童心先静,松风廿里引入行”[5]的描述。古香道沿途之景不仅可以激发信徒的宗教情绪,还可成为激发一般百姓游览兴致的景观序幕[6]——开阔的郊野山峦起伏,远近高低、形态各异的植物郁郁葱葱,充满野趣。特别是每至深秋,黄色的枯草、暗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与大片的常绿树相互映衬,连同深邃高远的蓝天一同构成油画般的景致(图3)。

走至古道尽头,坡度渐陡,路边古树遮天,光影稀疏,东边便是外万工池。此池不大,四周植物成荫,树木色彩丰富(图4)。池子远离上山步道的三面被大树环绕,树紧邻池边种植,枝叶伸展到水面上,遮挡住部分阳光,营造出幽深静谧的光影效果。色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搭配,丰富了倒影的色彩,使人感觉静谧而不乏灵动。万工池也是放生池,池中有许多积善之人放生的鱼、乌龟等动物,并常有游人或寺院义工向池中投放食物喂养,很好地表现了佛教文化中“行善积德”的思想。

继续上行便到达山门南侧的内万工池,该池体积大于外万工池,景致一下子变得明亮开阔起来。站在池子的西南角观赏,视线可穿过水池及寺院,一直延伸至远处的山林。池子北面有刻着“东南佛国”的山门做障景,挡住天王殿的入口;东面则有千佛塔遥遥相望,与万工池相互借景(图5)。整个水面景观大气开朗,为寺内主殿的雄伟庄重作最后的铺垫。此时,经过松林香道及两个水池先抑后扬的铺垫,整个前导空间的景观在内万工池处达到高潮,游人心理状态也与其身体所处位置一致,适应了神圣庄重的宗教环境与宗教氛围。

2.3植被条件

良好的山水环境造就了天童寺周边优越的植被条件。站在山门外往内看,大部分寺院被周围植物群落所遮掩,只露出些许瓦墙引人深入(图6)。从寺院内往外看,可见挑檐翘角之上是远处繁茂的树林;而站在寺庙最高处向下看,则可见殿宇错落,亭台佛塔稀疏矗立于苍苍莽莽的山林之中(图7)。从总体上看,整个天童寺很好地与周围的山林融为一体,远看寺院隐隐点缀于山林之中,近观则能发现寺院借景于外围山林,并与山林相互交融,部分外围树木伸进院墙之中,墙内也种植了相似的高大乔木与外围树木相呼应。

3寺院内园林

天童寺内的园林与同时期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功能不同,寺院内少有其他类型园林常用的假山、水池、漏窗、曲桥等园林要素,而较单一地通过孤植大树和布置盆景营造寺观园林环境,其特点具体表现在植物与建筑的关系、植物的选择等方面。

3.1寺院建筑空间分析

天童寺的建筑布局主要体现了明代禅寺布局的特色,也隐约可见宋代寺院配置的影子。整个寺院随山势逐渐升高,建筑群体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有一条明显的南北轴线,从山门起,每隔一定距离就布置一座殿堂,周围则有廊屋围绕,连通整个寺院(图8)。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垂直分布的依次为外万工池、七佛塔、内万工池、照壁山门、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经楼、东桂堂、先觉堂和罗汉堂。其中主要殿堂均坐北朝南,飞角重檐歇山顶配以金黄的墙面及棕红的廊柱,显得高大雄伟,气势恢宏。从南至北,殿与殿之间以上行台阶相连,通过建筑之间的高差进一步营造宏伟庄严的氛围;殿堂前后均设有广场平台,平台上放置各式香炉作障景或烘托主殿入口。

为突出禅寺功能,佛殿、法堂居于寺院的最中心位置,为禅寺宗教活动的核心场所。佛殿面宽36 m,进深27.16 m,建筑面积1200㎡,建于高1.4 m的长方形台基上,通高20.5 m,为寺众朝暮礼诵和启建盛大法会的场所。中轴线上的第三大殿为藏经楼及法堂,此殿面宽36.6 m,进深19.72 m,高17.6 m,建筑面积1584㎡。下层法堂为禅林演布大法、集会之堂,上层藏有“龙藏”经籍十大橱。

中轴线东西两侧有伽蓝殿、自得斋、面壁居、静观室、应供堂等供僧人进行日常活动的配殿,寺院西北角则为方丈室、长庚楼等僧人居住场所。这些体量较小的附属建筑与主题殿堂相互呼应,互为衬托,形成一个完整壮观的古建筑群。并且,所有殿堂楼阁均以长廊相连(图9),顺山势拾级而上,不但增强了建筑的整体性,还为人们提供遮阳避雨的通道,方便游人到达寺院的任何一处地方。

3.2植物与建筑的关系

由于禅寺建筑功能的不同,寺内植物也呈现出不同的布置特点。

为突出中轴线,主要殿堂周围的大树及盆景均以对称形式布置。大树都对称植于每个主要殿堂后方平台(图10);盆景则主要以左右对称的形式排列于殿堂入口两侧及殿前平台的石栏杆上(图11~12)。孤植的大树多为虬枝苍劲、叶茂参天的古树。如佛殿前一棵树龄1 250年的唐代圆柏Sabina chinensis,相传为古天童移至现在的位置时所植,此树形如雄狮,又被称为“太白狮子柏”(图13)。古树的配植有利于营造寺庙庄严肃穆的气氛,为整个寺庙奠定了基调,有助于形成虔诚信徒进香祈福所需的环境氛围。设计者巧妙地利用地势逐级抬高殿基,种于主殿后方平台的大树既可作遮挡上行台阶两侧的墙,使景观不至于单调死板,同时也起衬托上方建筑、遮掩下方建筑的作用(图14)。主殿入口处的盆景成排分列于殿门两旁,高约2 m,品种、颜色、造型各异,富有变化。精致的莲花瓣型石质花盆使盆景与石铺地和石质台阶相呼应,绿叶在朱栏黄墙的衬托下更显生机。而摆放于石栏杆上的小盆景则有统一的造型种类,且皆种在陶盆内、置于莲花石墩上,使主殿更具气势。

附属建筑之间空地较少,因此绿化比主要殿堂周围少,形式也更为简单自由。殿侧面的廊道和中轴线上的建筑之间的空地上也有规律地摆放了种类造型统一的盆栽植物,比较单纯地起着分隔空间、引导道路的作用。僧人日常居住的院落中一般种植少量乔灌木柔化建筑转角,摆放花卉盆景装饰庭院。寺院顶部靠近生活区,远离宗教礼仪场所,气氛逐渐由庄严神圣转向轻松随性,因此其园林绿化形式也较为自由,显现出中国传统世俗园林的特色。此处为寺院和山林的过渡区域,地形变化较大,只有一些小体量的建筑点缀其中。植物与建筑依照山势,共同围合空间,并常在建筑边种植香樟、枫香、银杏等大树,作为建筑的背景和依靠。尤其是靠院墙一侧,密植大树营造山林景观作为寺院内部与外围山林的过渡,使寺院与周围景观更为融洽(图15)。

3.3植物种类的选择

寺观园林绿化在植物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规律,不同形态、内涵的植物能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某些形态的植物有利于增强寺观的宗教气氛,尤其一些包含佛教寓意的植物能大大地丰富寺观的宗教内涵。

天童寺多采用松柏、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银杏Ginkgo biloba等树冠浓荫、长寿的树种作孤植大树。松柏类植物如圆柏、雪松Cedrus deodar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等,大都树形苍劲肃穆,傲视群雄,含有佛法森严、幽远、不可侵犯之意[7],能使人心情平静,排除杂念。天王殿门口便是两棵对植的高大雪松,让人在进主殿前先感受到一种威严肃穆的气氛。香樟为浙江地区的常绿本土树种,树形饱满,枝干舒展,无论是孤植作为主景树还是用作背景衬托秋色都是很好的选择。广玉兰叶色浓郁,花大而洁白,有“莹洁清丽,恍疑冰雪”之赞,象征着品格的高尚和具有崇高理想、超凡脱俗之意[8],在天童寺堂前或中庭可见。银杏是我国著名的孑遗植物,其叶形独特,端庄美丽,秋天叶色金黄,明媚灵动。天童寺万工池前七塔之间种植了一排银杏,深秋叶色渐变,层层浸染,妖娆的枝条给禅寺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天童寺内盆景植物的选择则更为丰富,主要为易于造型的小乔木或灌木如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苏铁Cycas revoluta、圆柏等。莲花Nelumbo nucifera因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美誉而为佛家所崇尚,然而天童寺内没有大面积水池种植莲花,因此莲多以莲花座等石雕形式出现。

4结语

谈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作用 第12篇

1. 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现代人对于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首要要求就是“人性化设计”, 小区环境设计师都非常强调在设计中突出人性化设计特点, 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所谓“人性化设计”主要是指一切以人为中心, 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人提供服务, 为人们提供便利, 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以及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人们在心理上对于景观的感知属于理性思维过程, 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视觉来评价景观,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 心理感知也可以算是人性化景观感知, 人们的心理在感知景观的过程中也是实现自己和景观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 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不仅应该想方设法使人们能够触景生情, 同时还应该使“情”慢慢提高到“意”的层面上, 在这种时候“景”也就会成为一种境界, 这是人们的感情升华, 可以使人们对于高层次文化精神享受的需求得到满足。

2. 目前我国国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分析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会上相关人士越来越重视小区居住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主张人们的生活环境应该回归自然, 这种设计理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小区的时候会主动要求有景观设计。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越来越快,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 房地产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段, 慢慢开展了各种居住建筑,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小区景观设计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正是由于人们产生了这种购房观念, 才促进了小区环境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

3. 小区环境中应用园林景观设计的体现

3.1 功能作用

现代建筑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兴起的, 当时的居住区不仅会强调满足人们的居住功能, 同时还应该高度重视满足人们的休闲、运动方面的需求。目前, 大部分住宅都属于高层住宅, 因此平时居民很少会有运动活动, 为此应该在居住区相邻的高楼中间留出一个面积够广的运动场地的空间, 还应该建立一个小区园林, 从而满足居民的休闲运动需求。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主要指的是多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 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在休闲广场周围设计人造的小园林, 或者设计一个可供居民休憩的小池塘, 或者设计一个适合散步的林荫道, 也可以提供一些可供健身运动的基础设施。

3.2 协调作用

目前, 现代人生活节奏非常快, 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 因此现在越来越提倡绿色生活, 这不仅仅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环保, 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多和大自然亲近。园林景观设计就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想要的居住环境, 在小区可以进行绿地景观设计, 这样可以为居民创造一片大自然的场地。其次, 也可以从道光、建筑、人文景观小品、灯光等景观进行住宅绿地生态系统规划设计, 这样的话才可以使人们和自然亲密接触。

3.3 空间作用

小区的居住空间是相对有所限制的, 现代居民针对生活居住环境主要是关注使用方面, 很多居民认为只有观赏性的小区设计都是虚有其表, 因此现代人普遍认为小区设计应该具备一定的功能性。在生活空间中, 小区居民需要多种多样的活动场所, 可以休憩, 可以散步, 可以运动等等。进行树木绿化的话就可以满足人们满足居民在静坐休憩时需要的恬静要求, 而通过砌砖石又可以为人们制造一点活动空间。这样可以严格区分活动区以及休息区, 提高户外设计的层次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永远都应该是人与自然, 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一切以居民的居住需求为主开展设计。现代小区应该以绿色景观设计为主题, 然后再合理配合其他人性化设施进行合理布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人对于生活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城市居民主要是以小区为居住单位的, 做好小区环境规划设计可为住宅小区的居民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目前, 很多小区环境设计师也慢慢开始将园林景观设计融入到小区环境设计中,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区环境设计中应用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简单阐述了目前我国国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情况, 最后具体分析了小区环境中应用园林景观设计的体现。

关键词:小区环境,园林景观设计,重要意义,作用体现

参考文献

[1]史凤云.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 2015.

[2]章俊华编.居住区景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谢浩.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7) .

上一篇:交通监管下一篇: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