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雏鸡的饲养管理

2024-05-12

冬季雏鸡的饲养管理(精选6篇)

冬季雏鸡的饲养管理 第1篇

建立封闭式鸡舍, 不留漏风口和贼风口, 注意留好通风排气孔, 便于二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的排出和氧气的吸收, 还要搞好壁炉、火炉、保温灯、保温床等供暖设备的准备与安装。冬季到来后, 要把门窗用草帘或塑料布进行遮围, 夜间要注意在窗口与门口挂上厚草帘, 以利于保温。冬季鸡舍密闭较严, 鸡舍内有大量的有害气体产生, 如忽视通风可以诱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病, 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等。所以对于冬季雏鸡的饲养管理来说, 保温与通风同等重要, 可以在舍内适当放置一些木炭, 用来吸附有害气体。当冬季舍外温度下降到-5℃以下时, 鸡舍的通风就应当完全以换气为主保证最小通风量, 舍内以不闷为宜, 每天应适当打开天窗换气或设置排风机进行通风。

2 保持光照

适度合理的光照不仅可以促进雏鸡的活动, 还便于采食、饮水和取暖, 促进鸡的性早熟和生长发育, 光照时间过短, 将延迟性成熟, 因此, 要严格控制好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为1~3日龄全天光照;4~5日龄光照15~20h/d;6~9日龄光照16~18h/d;10~14日龄光照14~16h/d;15~28日龄光照12~14h/d;28~42日龄光照8~10h/d;光照强度一般用15~25W灯泡, 灯高离地2m, 灯距3m。在光照管理上容易出现的错误, 一是光照时间过短, 不考虑雏鸡机体光照需要。二是长期给予长时间光照, 不仅影响雏鸡的休息和睡眠, 使雏鸡疲劳, 而且降低了雏鸡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3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 是保证鸡群健康, 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 因为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 雏鸡饲养密度大时, 育雏舍内空气污浊, 氨味大;湿度高, 卫生环境差, 吃食拥挤;抢水抢料, 饥饱不均, 残次雏鸡增多, 恶癖严重, 容易发病。雏鸡饲养密度小时, 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 但不利于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 每只鸡的饲养成本也相应增加, 成本高不经济, 所以雏鸡饲养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况是每平方米第一周30只, 第二周25只, 第三周20只, 第四周15只, 五、六周时10只左右。另外, 对于房舍结构合理, 窗户面积较大, 通风状况良好, 有动力通风设备的鸡舍, 饲养密度可以大些;采用笼养方式育雏, 饲养密度应该大些, 网上平养次之, 地面平养密度则为最小。

4 饮水控制

雏鸡体内的水分含量约占60~70%, 它存在于鸡体的所有细胞内。因脱水或排泄损失10%的水分就会引起机能失调, 损失20%的水分会引起死亡。水对所有的生理过程, 如消化、新陈代谢和呼吸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雏鸡1周后如果用水槽, 每只鸡要有1.8cm的饮水空间。饮水器的摆放, 应使鸡在不超过2.5m的范围内能找到饮水, 饮水器高度应保持在鸡背高度。鸡的饮水量一般是饲料的1.5~2.5倍, 温度越高, 饮水量越大。雏鸡入舍1~2h后, 用足够的饮水器开始供饮水。第一天饮水中可加5%葡萄糖或白糖, 0.1%的维生素C。第二天饮水中加0.01%高锰酸钾或复合维生素B溶液。1~2周龄内的雏鸡要禁止饮用凉水, 要求水温18~20℃。饮水时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质应清洁, 要定时更换。二是防止把垫料弄湿, 方法是在饮水器底下放置2块砖, 雏鸡饮水时自口流下来的水掉在砖头上, 这样能保持饮水器下垫料的干燥。三是禁止使用水盆, 以免雏鸡被淹死。四是防止给水时雏鸡因缺水而抢水喝, 弄湿羽毛, 寒冷打颤, 扎堆, 踩踏, 从而造成死亡损失。

5 断喙

断啄具有防止饲料浪费和防止啄肛的作用, 但在鸡群受到应激时不要, 刚接种过疫苗或在发生疾病的鸡群, 一定要等到鸡群恢复正常才能进行, 因为断啄本身对鸡群是一个不小的应激。断啄的最佳时间为雏鸡体重达到85~92g, 约为6~7日龄为效果最好。反之, 雏鸡过大, 则止血困难, 操作难度大, 应激也大;雏鸡个体过小, 易造成死亡。断啄方法可利用热刀片对鸡啄连切带烙, 断啄长度为上啄断去1/2, 下啄断去1/3 (自鼻孔至啄端) 。断啄时待刀片烧至褐红色, 用手握住雏鸡, 大拇指顶住雏鸡头部后侧, 食指抵住雏鸡的下颌并轻压咽部, 使雏鸡头部不能左右摇摆, 同时使鸡缩舌。

6 转群

当雏鸡满45d后, 就要转入育成舍进行集中喂养, 由于冬天育雏舍与育成舍温度有很大差异, 因此, 草率的转群会对雏鸡造成应激, 引起应激反应, 甚至引发大肠杆菌病、应激性腹泻、流感等疾病的发生。因此, 合理的转群要在转群前首先对育成舍进行清扫、冲洗, 然后用高锰酸钾或氢氧化钠进行彻底消毒, 保持育成舍与育雏舍温度一致后方可转群。特别是冬天, 转群前后保持合适稳定的温度对于预防雏鸡发病和抗应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转群时间上, 冬季转群应在较温暖的午后进行, 避开低温雨雪天气和大风天气。另外, 从育雏舍到育成舍饲料的更换不能太突然, 需有一个逐渐增加的过渡时期。当雏鸡发生应激反应时, 可在1kg饲料中添加10mg的维生素k制剂, 连用1周, 能有效地缓解应激。

7 免疫预防

要重视对新城疫、禽流感、马立克氏、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等疾病的防疫, 结合各地区疾病流行规律, 在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的同时, 重点做好地区流行病的免疫预防注射工作。免疫方式可应用皮下或肌肉注射、饮水、刺种、点眼、滴鼻等方式。具体免疫程序为出壳24h内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3~7日龄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H120) 二联苗;饮水及滴鼻点眼;8~10日龄接种禽流感 (H5+H9) ;12~15日龄接种IBD弱毒苗;14~28日龄接种IBD中等毒力苗;17~20日龄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 (H120) 二联苗;21~30日龄接种鸡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30~45日龄接种新城疫 (La Soto) 同时肌注禽流感苗 (H5+H9) 。由于雏鸡抵抗力差, 为了保证免疫质量, 首次免疫应采用个体免疫的方法, 二次免疫或以后免疫可采用群体免疫方法。

8 疾病预防及驱虫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 先要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 进行胃肠道的消毒。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杆菌病, 可采取每千克水加环丙沙星0.10~0.30g, 连饮3~5d预防。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首要因素, 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 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 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球虫病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 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必须用药物预防, 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ppm (百万分之一) 的氯苯胍或氨丙啉等药物。治球虫病药物在使用1~2年后要更换一次新药, 以防产生耐药性。预防雏鸡绦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环保型添加剂, 在流行季节里饲料中添加环丙氨嗪 (一般按5g/吨全价饲料) , 可有效预防绦虫病。

9 环境消毒

冬季气温低、风大, 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 全面做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消毒、饮水管道消毒、器皿器具消毒非常有必要。消毒时鸡舍每天坚持带鸡消毒, 料盘、饮水器要根据情况进行定期清洗消毒, 送料车和拉粪车每个周清洗消毒一次, 饮水管每月至少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 舍外环境可使用生石灰或氢氧化钠进行定期消毒, 清除的鸡粪可集中堆积后经发酵池发酵处理, 一部分可用作庄稼或蔬菜的施肥。

1 0 其他管理

1 0.1 分群管理

随着雏鸡的日龄和生长速度, 不断需要调整饲养密度, 并按照体重差异进行合理分群。分群时把发育良好、体格强健、羽毛光滑、颜色润泽、精神活泼、体重大小无差异的雏鸡一同饲养。把羽毛蓬松、精神萎靡、食欲较差、体格较弱雏鸡单独进行喂养, 并给予较高的营养物质, 补充矿物质, 添加多种维生素, 有效调整较弱雏鸡群到健康水平。

1 0.2 粪便清理

鸡的营养价值及对雏鸡饲养管理要点 第2篇

一、营养价值

1、食补功效:

传统医学认为鸡肉具有补精添髓、温中益气,以及治产后乳少、病后虚弱、崩漏、带下、水肿、下痢、泄泻、虚劳赢瘦等功效。鸡的蛋白质含量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具有强壮身体,增强体力的作用。

2、食用方法:

鸡肉肉质细嫩,适合多种烹调方法,日常以煨汤、热炒较多,此外还可以酱、卤、熏等。

3、食用宜忌: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特别适合体弱、病人、老年人和产妇食用。鸡屁股是细菌和病毒集中的地方,不能食用。痛风病人在发病期间忌食鸡肉。

二、营养丰富。每100克含热量166千克、蛋白质18.5克、脂肪9.6克、糖类1.4克、胆固醇187毫克、膳食纤维O、生物素2微克、胡萝卜素0毫克、叶酸11微克、泛酸1.68毫克、烟酸5毫克、钙17毫克、铁0.9毫克、磷160毫克、钾340毫克、钠72.4毫克、铜0.08毫克、镁7毫克、锌1.29毫克、硒5.4微克、维生素A42微克、维生素B10.07毫克、维生素B20.08毫克、维生素B60.18毫克、维生素B20.008毫克、维生素B120.04毫克、维生素C3毫克、维生素E0.2毫克、维生素BD221微克、维生素K53微克,

鸡是我镇主要家禽养殖之一,养好对鸡农户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品种选择以萧山鸡等。具体抓好技术措施以下;

三、养殖要点

养鸡的成败育雏是关键,雏鸡是指0-6周龄的小鸡,雏鸡出壳仅40多克,各种器官的功能正在发育之中,特别是抗寒、免疫功能差,应做到精心管理,重视育雏技术。

1、鸡舍严格消毒:

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定期清扫、定时除粪,鸡舍每天一小清扫、每周一大清扫、10天带鸡消毒一次,尽量降低鸡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浓度。

2、雏鸡的选择:

选择抗病力强、适宜性广、易饲养、生产性能好、当地群众喜欢、市场畅销的品种——萧山鸡。

3、接雏:

从孵化场接运雏鸡是萧山鸡育雏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进雏前进行鸡舍预温,使育雏伞下或育雏棚下温度达32-35℃。初生雏应早装快运,最好在出壳后24-36小时内运至饲养单位。以便按时开食。

4、温度: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在小鸡来到之前12-24小时,将育雏舍热源打开使舍温高至30-33℃,使育雏区域暖和,层笼饲养小鸡则要检查上下各层笼的温度:平面育雏测温应在保温伞边缘、垫料上方5厘米高处为宜。

5、相对湿度:

湿度的大小影响水分的代谢,出雏时孵化器内的湿度为60-70%,所以雏鸡进育雏舍第一周内必须接近此湿度。

6、饮水与开食:

雏鸡接人育雏舍后,应先饮水,后开食。针对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和生长发育迅速的特点,小鸡在饮水后2-3小时就要开食。

7、雏鸡日粮要求:

雏鸡日粮配合应根据不同品种、用途或生长规律、健康状况进行搭配。一般一个月内的小鸡日粮,粗蛋白含量为20-23%,代谢能2800-3200大卡/公斤,粗纤维低于5%。

8、饲喂次数:

出壳至3日龄要少给勤添,保持不断料,使鸡能自由采食。1-10日龄小鸡每天饲喂6-8次:11-20日龄每天饲喂5次(减去后半夜1餐);21-42日龄每天饲喂4次。

喂砂砾:在育雏阶段要喂一些砂砾,这对增强肌胃的研磨能力、促进消化吸收很有必要。在两周龄喂两次1-2毫米大小的少量砂砾:三周龄后砂砾改用3-4毫米的:十二周龄后喂5毫米的。不喂砂砾,小鸡会异食木屑、垫草等。

9、公母分群饲养:

萧山鸡的公鸡长羽较慢,体大,争食能力强,且好斗,对蛋白质、赖氨酸利用率高,早期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母鸡则相反。因此,公母鸡分群饲养要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增重及整齐度,从而实现较好的饲养效益。

10、通风换气:

雏鸡代谢旺盛,较其它家禽需要更多的新鲜空气,雏鸡生长发育快。如饲养密度大,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排出氨及硫化氢等气体就多,所以在保温的同时必须进行通风换气。但要注意不使冷气直接吹到鸡身上。所以通风要良好。防止因通风不畅所诱发的肉鸡腹水症等疾病。

11、合理密度:

雏鸡的饲养密度与生长速度、经济效益关系密切,密度低不经济,密度过高使雏鸡发育不均匀,生长减慢,易感染疾病。在高温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中,易引起雏鸡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垫料平养6周龄前每平方米20-30只,逐渐调整到6周龄时的每平方米10-15只。饲养密度应根据气温变化、鸡龄大小、饲养环境等灵活掌握。在萧山鸡育雏实践中,群体的大小与饲养密度同样重要,为使小鸡生长发育均匀整齐,最好实行小群培育,分成若干小间,每小间300-500只,并按公母和强弱分开;商品雏每1000-3000羽,可隔一群。

12、光照:

光照对雏鸡的健康作用很大,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雏鸡达成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萧山鸡育雏期光照控制对种用雏鸡尤为重要。萧山鸡雏鸡(肉用仔鸡)第一日龄起采用红色灯光,全天光照;第2-4天可采用23小时光照,以后白天仅用光照,只在晚上喂料时加l小时人工光照。红色灯光能使鸡安静,生长整齐。减少啄癖。以后每天减少1小时,直至保持7-8小时光照。

13、预防病害:

冬季蛋雏鸡呼吸道疾病防控 第3篇

1.1 自身因素

初生蛋雏鸡怕冷, 其出生7周后才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蛋雏鸡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当有应激因素存在时, 其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雏鸡卵黄吸收不全, 体质差, 遇冷空气直吹鸡体时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1.2 传染因素

蛋雏鸡呼吸道疾病可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引起。支原体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黏膜, 可引起呼吸道疾病。蛋雏鸡的呼吸道疾病也可由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禽流感等病毒引起。蛋雏鸡呼吸道疾病还可由隐孢子虫、住白细胞原虫、气管吸虫等寄生虫引起。

1.3 环境因素

冬季鸡舍通风不良易导致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严重超标。

有毒有害气体, 特别是氨气对鸡呼吸道的危害最大, 雏鸡对氨气也最为敏感。氨气浓度过大且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会损伤鸡的眼结膜、呼吸道黏膜, 引起鸡结膜炎和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等。

氨气可导致鸡抵抗力下降而易发呼吸道疾病。鸡舍空气中的灰尘、皮屑、细碎的羽毛等被鸡吸入气管可导致气管、支气管栓塞。

1.4 应激因素

饲养密度大, 进行免疫接种、断喙、转群、称重、采血等操作, 环境、饲养条件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可损伤鸡黏膜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后, 鸡会出现轻微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症状和呼吸道症状, 过早接种强毒株法氏囊疫苗也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鸡过早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易引起传染性喉气管炎。

1.5 营养因素

饲喂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的饲料会影响鸡的免疫功能、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生产性能, 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可降低鸡只免疫力, 这些不良因素均可导致鸡只发生呼吸道疾病。

1.6 免疫因素

免疫抑制不仅可导致免疫失败, 还可使鸡易感呼吸道疾病。

弱毒活苗超量或不科学地使用会引起免疫抑制, 甚至导致疾病暴发。

疫苗接种时间、接种剂量不当, 接种的疫苗质量差、保存不当等都会造成鸡只抗体水平下降、不整齐等而发生呼吸道疾病。免疫失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淋巴白血病、呼肠孤病毒病、网状内皮增生症、传染性贫血、马立克氏病等免疫抑制病可加重鸡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2 防控

2.1 加强引种管理

种苗健康程度影响着生产性能, 引种是病原侵入的途径之一。鸡场应从通过有关部门验收的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场引进种苗, 引入的雏鸡应用进口马立克疫苗免疫且雏鸡应无白痢及支原体检测呈阳性。引入雏鸡的新城疫、传支、法氏囊病、呼肠孤病、流感等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应较高且免疫水平整齐。

2.2 搞好环境卫生

及时清除鸡粪, 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建立消毒制度, 带鸡消毒既能杀死鸡舍内的病原体, 又能杀死鸡只体表、呼吸道浅表的病原体, 还能沉降鸡舍内的粉尘, 消毒养殖环境可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实行全进全出制, 对人员、工具等进行消毒可有效切断病原的传入。

2.3 免疫及免疫监测

根据本地区、本场的鸡病流行情况、规律, 病鸡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 饲养管理水平及疫苗的种类、性质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严格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后, 尤其是免疫的当天晚上要注意观察被免疫鸡是否出现呼吸道症状, 异常鸡只应及时挑出, 必要时应应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

做好免疫监测工作 (包括病原监测和抗体监测) 。病原监测包括微生物监测和疫病病原监测, 抗体监测包括母源抗体水平监测、免疫前后抗体水平监测、主要疫病抗体水平定期监测及未免疫疫病抗体水平定期监测等。

2.4 加强饲养管理

气温骤降前要做好保温工作, 要根据舍内温度及空气质量合理通风, 并保持舍内温差小于10℃。雏鸡接种疫苗前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以减少免疫应激。避免应激叠加, 避免冷风直吹鸡体。供给蛋雏鸡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平衡、营养丰富、新鲜的优质全价饲料。

3 治疗

鸡发病后要及时隔离, 同时加强鸡场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发病鸡适当补充VA, 以修复呼吸道上皮细胞, 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 可用氨茶碱、麻黄碱等扩张支气管。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4篇

1.1 育雏季节的选择

季节的变化对于封闭式鸡舍影响不大,可实行全年育雏。而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育雏效果很不一样。实践证明,开放式鸡舍以春季育雏最好。春季育雏雏鸡生长发育迅速,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夏季育雏雏鸡的食欲不佳,阴雨连绵易患球虫病。秋季育雏雏鸡生长发育缓慢,成鸡时体重不足。冬季育雏雏鸡体质不良,育雏费用较高。

1.2 育雏舍、育雏器、育雏用具的准备和消毒

育雏前对育雏舍要进行维修,使育雏舍和育雏室保温良好、干燥、通风、不过于光亮。对育雏器和供暖设备要进行检查修理,使之能正常使用不发生问题。

1.3 饲料、垫料和药品准备

育雏前要按雏鸡日粮配方准备足够的各种饲料,特别是各种添加剂、矿物质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适当准备常用的消毒药、磺胺类药和抗菌素等。同时要准备充足的干燥、松软、不霉烂、吸水性强的垫料。

1.4 预热试温

在进雏前两天,育雏室和育雏器要进行试温,使其达到标准要求,地面铺好垫料,厚约3~5 cm。

2 雏鸡的饲养管理

2.1 刚出壳的雏鸡会大量消耗体内水分,如长时间得不到补给就会发生脱水现象

首先要让雏鸡饮温水2~3h。初饮时可在水中加8%的葡萄糖或蔗糖,饮水温度15℃左右,以后可添加抗菌素、多维和电解质营养液饮2~3 d,前3 d饮用凉温水。

2.2 开食雏鸡第一次进食叫开食。

开食要适时,一般在出雏后12~24 h开食为宜,1/3的雏鸡有觅食表现时进行。开食的饲料要新鲜,颗粒大小适中、营养丰富且易于雏鸡啄食和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麦等,把这些开食料先用开水烫软、吸水膨胀后进行饲喂。开食料干喂或湿喂均可。头几天喂饲可将饲料直接撒在深色塑料布上,以后改用雏鸡食槽。

喂湿混合料要分次喂饲,第一天可饲喂2~3次,第2 d起每天喂6次,第四周龄起改为5次,第七周龄起改为4次。若以后改喂干粉料可从第9周起,以一周左右时间过渡。如从开食起就用干粉料,每天应定时添料,任鸡自由采食。开食料饲喂2~3d后,应逐步改用雏鸡配合料进行正常饲喂。

2.3 温度

育雏期最关键的管理技术是温度的调控管理。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大量失水、代谢受阻、生长发育缓慢、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易感冒或感染呼吸道病和啄癖,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拥挤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育雏前3d室温保持35℃,以后每1 d降温0.5℃,直至降到18~21℃时才能考虑脱温,要严防温度忽冷忽热。随着雏龄增长,笼温和室温的差距逐渐减少,3周龄时接近室温。室温最低应保持在18℃才能满足雏鸡的生长需要。

2.4 湿度

一般育雏室的相对湿度要求:1~10日龄为60%~65%,10日龄以后为50%~60%。如果空气湿度过低,雏鸡体内水分会通过呼吸大量散发出去,影响到体内剩余卵黄吸收和羽毛的生长,一旦给雏鸡初次饮水后,也会因饮水过多而发生下痢。同时,在高温条件下,舍内水分蒸发过快,雏鸡采食下降甚至脱水,空气过分干燥,容易引起尘土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在育雏初期必须注意水分的补充。常用补湿办法有放置湿草捆、水盆、水蒸气等,也可向空中喷雾(可喷消毒剂)。

2.5 通风

在育雏过程中要加强通风,及时排除室内的污浊气体,引进室外的新鲜空气,并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这是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不及时排出,会影响雏鸡健康,甚至引起发病死亡。为使室内保持新鲜空气就必须处理好温度和通风的关系,通风换气除与雏鸡的日龄体重有关外,还随季节、温度变化而调整。

2.6 光照

育雏期的光照原则是:随着雏龄增长,每天光照时间要保持一定或稍减少,不能增加。合理的光照可以加快鸡只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有助于Ca、P的吸收,促进雏鸡骨骼的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是保证雏鸡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2.7 饲养密度

合适的密度也是使雏鸡生长良好、长势整齐的必要条件。密度过大,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浊,容易发生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鸡群拥挤会造成采食不均和发育不整齐。密度过小,房舍及设备利用率低,育雏成本高。笼养鸡控制在40~60只/m2,平养鸡0~4周龄20只/m2,随着雏龄增长,在6~8周龄时,要进行公、母分群,强弱分开,以便于管理,缩短饲养期,提高经济效益。

2.8 适时断喙

实行断喙是为了防止啄癖和减少饲料损失。断喙时间以6~9日为好,方法是:一手抓鸡,大拇指放在鸡头上部,食指放在咽下,适当施加压力,使鸡的舌头缩回,选择断喙器(烧至800℃)或烧热的手术刀,将上喙从鼻孔至喙尖断去2/3,下喙断去1/3,不留生长点,切烙时间2 min,有利于止血和消毒。断喙前后2 d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并增加饲料量和饮水量,直至鸡喙痊愈。当雏鸡处于应激状态时,不要施行断喙,断喙和免疫也不要同时进行。不能断喙的残弱鸡,第14~16日龄进行补断。如第一次断喙不成功或要对重新长出的进行修整,一般在12周龄前后。注意断喙时要切、烙结合,不能过快,以防出血,不要伤及舌尖。

2.9 防疫

2.9.1 消毒。

每天带鸡消毒(免疫时除外)。每天用火碱拖地,每周将日常用具刷洗一次,饮水器每天用消毒剂消毒刷洗,消毒后用清水洗净方可。防疫时仅用清水洗饮水器,每3~4 d更换一次消毒药。在鸡场和鸡舍的入口处要设置消毒槽,经常放有生石灰或来苏儿等消毒药物,以便进舍人员消毒。

鸡舍用具、药品等提前进入舍内,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配合使用,熏蒸消毒后使用。场外定时清扫,用火碱消毒,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

2.9.2 免疫。

在进雏前,对供雏场的疫情及管理状态等做细致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季节和外部环境、品种特性制定出该批鸡的免疫计划。育雏期间要按照免疫程度及时进行免疫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在雏鸡10日龄左右进行稀释滴鼻免疫,马立克氏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在雏鸡皮下接种,鸡痘疫苗多采用翅膀内侧皮下刺种。同时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在初生雏7~10日龄前的日粮和饮水中加2%环丙沙星,以防白痢病的发生;在15~60日龄期间的雏鸡饲料中加2%球虫克,以抑制鸡球虫病的发生;附近发生禽霍乱或剖检有可疑的迹象时,在日粮中加0.06%土霉素或5%环丙沙星,连续给药7~10 d,以防禽霍乱发生。使用疫苗时,应选用反应小、效价高、质量可靠的疫苗,并按说明使用,确保接种工作保质按量完成。使用药物要注意掌握其使用剂量和抗菌药物的交替使用。

2.1 0 其他管理措施

2.1 0. 1 称重。

每周末对鸡群称重,随机抽测5~10%的雏鸡样本与标准体重比较,以了解鸡群生长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保证雏鸡正常生长。

2.1 0. 2 分群管理。

随着雏鸡生长,需及时调整密度,根据体重情况分群。发育良好的雏鸡体格结实,精神活泼,体重大小合适,绒毛整洁,色素鲜浓,长短合适。随时挑出弱鸡,单独喂养,给予高水平营养。啄羽啄肛鸡及时处理,杜绝啄死鸡现象。夜间设值班人员,防止野兽、老鼠等侵害,注意防火。

2.1 0. 3 清粪。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5篇

1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1 育雏室的修建和维护

对农村的一般养殖户来说, 养殖规模不大, 育雏室修建宽3.3 m、长5 m、高3.3 m为宜, 要求保温和通风, 网养设2~3层为宜, 这样在一般育雏条件下便于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和换气。育雏室维护一般包括防害网、育雏网、换气孔、排烟管、门窗和排污道 (孔) 等, 都要认真检修, 避免在育雏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应激和损失。

1.2 消毒

育雏室内外在接雏前7天左右应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凉干和消毒, 墙壁可用20%石灰浆刷新, 天花板、育雏架、地板等用百毒杀、消毒王、石炭酸溶液等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关闭门窗2小时, 然后敞开通风自然吹干。育雏器械 (如连续注射器、断喙器等) 洗净后可用开水煮沸消毒或用高压蒸汽消毒;育雏用具 (如开食盘、水桶、料桶等) 洗净后用5%热烧碱溶液洗涤,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让其自然凉干。如果晴天的话, 最经济的消毒方法是阳光暴晒2~3小时。育雏室外应设防疫隔离带, 育雏室进出口应设消毒池, 进出的人员和车辆随时进行消毒。消毒药要用几种进行交替使用效果比较理想。

1.3 鸡苗品种、等次的选择

鸡苗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人们的消费习惯来确定, 有的地方喜欢青脚鸡, 有的地方喜欢黄脚鸡, 有的地方喜欢某种特定的品种 (如三黄鸡、本地鸡等) 。鸡苗应选择大厂苗、壮苗, 成活率高、长势好、抗病力强、料肉比高。

1.4 预温

在育雏前1~2日内, 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3~35 ℃, 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 这样有利于室内温度稳定, 即使热源暂时中断, 室内温度也不会有较大的影响。

1.5 饲料与药品准备

为了保证雏鸡在育雏期健康成长, 最好喂全价配合饲料。实践证明, 喂全价饲料具有长势好、成活率高、整齐度高以及适应性强等优点。备用药品主要包括疫苗、常用消毒药, 以及治疗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抗应激方面的药品 (如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盐酸金刚烷胺、球虫粉、电解多维等) 。

2 育雏

2.1 育雏方式

育雏方式有平地育雏、网上育雏和育雏笼育雏。平地育雏是在平地上铺设垫料 (锯末、秸秆等) 育雏, 但这种方式雏鸡容易患球虫病等疾病;网上育雏鸡与粪便隔离, 雏鸡不易患病, 同时这种育雏方式比较实用;育雏笼育雏适合高密度、全封闭和机械化程度高的养殖场。对于农村小规模养殖来说, 网上育雏经济实用、易管理、干净、卫生, 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2.2 温度、湿度

(1) 温度:育雏第1周温度要控制在33~ 35 ℃, 以后每周温度降低2~3 ℃, 直到18~20 ℃为止。一般通过室外窗口就能观察育雏室内温度高低情况, 并根据雏鸡分布状态来调整温度, 如雏鸡挤堆, 发出尖叫声说明温度低;雏鸡远离热源或张嘴喘气说明温度过高;雏鸡安静, 均匀分布说明温度适中。温度切忌忽高忽低, 要勤于观察, 适时调整温度。 (2) 湿度:10日龄前舍内温度高、干燥, 雏鸡的饮水量及采食量小, 可在火炉上盛水或用加湿器补湿, 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随着雏鸡日龄增加, 鸡的饮水量、采食量也相应增加,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14~60日龄是球虫病易发病期, 应注意保持舍内干燥, 防止球虫病发生。

2.3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主要是把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 (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等) 排除。在通风换气时, 要严防雏鸡感冒, 要求通风之前先提高育雏室温, 通风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前后, 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若在冬季, 最好采用普通的换气扇进行通风换气效果比较好些。

2.4密度

合理的密度是鸡群发育良好、整齐度高的重要条件。1周龄时以每平方米70~80只, 2~3周龄时50~60只最好。在保证密度合理的同时也要保证每只鸡的料位和水位充足, 不能长时间断水料, 否则鸡抢水、抢料易造成鸡群整齐度低, 严重影响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

2.5光照

育雏期的光照原则是:随着雏龄增长, 每天光照时间要保持一定或稍减少, 不能增加。合理的光照可以加快鸡新陈代谢, 增进食欲, 有助于Ca、P的吸收, 促进雏鸡骨骼的发育, 提高机体免疫力, 是保证雏鸡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来说1~3日龄全天光照, 以后每周减3~5小时。

3雏鸡的饲养

3.1饮水与开食

雏鸡入室后, 先饮水1~2小时后再开食, 1周内忌用凉水, 要求饮用18℃左右的温开水。根据鸡的数量设置足够的饮水器具, 且要分布均匀, 以保证鸡方便地饮到水。饮水中可加入5%葡萄糖和适量的抗菌素及电解多维等, 这样可减少因运输等因素造成的应激, 饮水后即可开食。雏鸡出壳后开食时间最晚不要超过12~24小时, 绝不要人为推迟开食时间。开食越早越好, 一般每日喂料6次。常备清洁饮水, 水质要符合卫生标准, 饮水器要定期洗刷消毒。用水桶或水槽饮水一定要保持平稳, 不漏水, 不溢水。

3.2正确断喙

断喙时间在7~9日龄较为合适, 用断喙器将鸡上喙断去1/2, 下喙断去1/3 (指鼻孔到喙尖的距离) , 切烙时间2分钟。注意断喙时要切、烙结合, 不能过快, 以防出血, 不要伤及舌尖。断喙前后2天要在饮水中加入抗菌素和维生素K等多种维生素, 起消炎、止血和抗应激作用。当雏鸡处于应激状态时, 不要施行断喙, 断喙和免疫也不要同时进行。断喙后要保持料桶中随时有料。

3.3雏鸡免疫

肉仔鸡雏鸡的选择与饲养管理 第6篇

1 雏鸡的选择

选择优质雏鸡, 是饲养肉鸡成功的基础条件, 优质雏鸡的标准是:眼睛明亮有神, 活泼好动, 绒毛整洁有光泽, 腿脚光亮;脐部愈合良好, 腹部柔软, 大小适中, 卵黄吸收良好;喙、眼、腿爪等无畸形;手握雏鸡有温暖感, 体格结实有弹性, 挣扎有力;叫声响亮、清脆, 反应灵敏;体重适中。

2 鸡群的管理

2.1 鸡群的应激控制

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或刺激因素的非特异反应, 这些因素包括冷热、噪音、环境条件、管理水平, 营养、疾病的感染等。鸡对外界的应激有一定的应变和适应能力, 所以尽管外界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 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并不表现异常。但是, 如果应激的强度大或持续时间过长, 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 则影响鸡的生长、发育、抗病力, 甚至引起死亡, 常给养鸡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1]。

2.1.1 运输应激。

雏鸡出壳后环境变化、疫苗注射、加之长途运输、入舍后环境改变, 开饮质量不高, 开食过晚及舍内低温、低湿环境均可造成应激, 使卵黄吸收不良, 死亡率增加。

2.1.2 环境应激。

高温、低温、通风不良、野生动物骚扰及强烈的噪音影响均可造成雏鸡惊恐不安, 食欲下降, 生长变慢、引起呼吸道疾病。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保持舍内温度均衡, 是提高效益的关键措施。

2.1.3管理应激。

分群不及时造成密度过大, 供水系统出现故障或人为因素造成缺水, 饲料突然更换或变质及捕捉等应激, 都会造成鸡的抗病力下降, 管理的一次不当, 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发生。

2.1.4 操作应激。

外人进入、带鸡消毒、免疫接种、扩群、清粪、更换垫料等操作均可引起挤堆、惊恐, 严重时造成压死鸡现象, 熟练稳定的生产操作是重要的管理技术。

2.1.5 卫生应激。

免疫接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的侵袭, 以及各种药物的不正确使用, 均可造成亚健康状况, 表现为时好时坏, 用药时好, 停药即有发病。

2.2 观察鸡群

通过观察鸡群, 可以了解到鸡群的健康水平、熟悉鸡群情况, 及时发现鸡群的异常表现,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 从而保证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另外, 通过观察鸡群, 还可了解到饲养管理水平。观察鸡群通常于清晨和傍晚或每次喂料、饮水后进行, 用看、听、触三种方法综合起来进行。观察鸡群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冷热表现。

观察鸡群的冷热表现是判断鸡舍的温度是否适宜。当鸡舍温度过高时为:鸡群表现远离热源, 张口呼吸, 展开翅膀, 饮水增多, 采食减少, 因此, 要降低温度。鸡舍小环境可适宜通风。当鸡群靠近热源, 相互拥挤扎堆, 有的雏鸡不时发出微弱“吱吱”叫声, 这种表现是温度过低, 要提升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正常时, 鸡群分布均匀、活动自由、采食、饮水正常。

2.2.2 精神状态。

健康的雏鸡活动正常, 精神好、反应灵敏、食欲旺盛。亚健康的雏鸡, 精神萎靡, 行动迟缓无力, 缩颈闭眼, 反应迟钝, 离群呆立、翅膀下垂、食欲差。

2.2.3 采食与饮水。

在正常饲养管理情况下, 饮水量是采食量的2倍。采食量、饮水量每天保持稳定的缓慢上升过程。当饲养员喂料时, 鸡只马上跟来抢着吃料, 而病弱鸡行动缓慢, 其他鸡只都争抢吃料时, 病弱鸡才慢慢走来, 甚至原地呆立不动。若普遍表现食欲减退, 喂料量下降, 下次喂料时还剩余很多饲料, 要及时查明原因, 若鸡群精神基本正常, 先排除疾病, 重点考虑饲料和用药问题, 若鸡群精神极度不好, 粪便也不正常, 重点考虑疾病。若饮水增多, 检查鸡舍温度是否过高或是其它疾病的发生。

2.2.4粪便。

在正常情况下, 粪便有一定的形状, 呈灰褐色, 在粪的表面附有少量白色尿酸盐。当发现粪中带血, 是否发生了球虫病。当发现粪便稀薄如水, 并带有如蛋清样, 并饮水增多, 应怀疑是否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若拉白色的稀粪多见白痢、肾传支、大肠杆菌;若绿色稀粪, 是否发生病毒性传染病。

2.2.5 精神状态。

若发现鸡头后仰呈观星姿势, 或头颈向前伸直等, 应考虑是否缺乏维生素B;若鸡头发生颤抖, 应怀疑维生素E或硒缺乏, 或传染性脑脊髓炎病, 应结合流行病学, 病理解剖进一步确诊;若颈转圈或后退, 特别是有应激时症状加重, 是否发生过新城疫, 这种病鸡无饲养价值应及时淘汰。

2.2.6 鸡冠、羽毛、脚趾

正常鸡群冠饱满、鲜红, 羽毛整洁、光顺、脚趾曲伸灵活、光亮、鳞片整齐;若冠子发绀应考虑是否发生疾病或舍内通风不良, 氨气浓度过大等;若羽毛短缺、零乱、无光泽, 可能是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 若鸡站立时两腿能强行站立, 但腿发抖, 可能是钙磷比例失调等;若见有脚趾表面或脚底裂伤并有炎症, 可能是维生素缺乏;若鸡嘴角、冠有痘痂, 应考虑鸡痘。

2.2.7 呼吸。

若鸡只表现伸头仰颈张口呼吸, 并表现吸气困难, 可能发生新城疫、气囊炎;若出现呼吸困难, 眼睑肿胀, 有“呼噜”声音或有湿性口罗音, 可能是慢性呼吸道或大肠杆菌感染等。

2.2.8 触摸检查。

主要是检查嗉囊的大小和充实度, 生长发育状况等, 根据膘情或胸部肌肉丰满程度改善营养条件及加强饲养管理等。

2.3 认真做好饲养记录

通过记录可了解每批肉鸡的饲养效益, 发现技术和饲养上存在的问题, 作为总结经验, 改进饲养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

2.4 防疫

2.4.1 优化饲养环境。

鸡舍内应经常保持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鸡群密度, 不定时通风换气, 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为准。

2.4.2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生产区、生活区分开的原则, 规划合理, 生产道、污道严格分开, 场区清洁卫生, 无卫生死角。场区内禁止饲养除看护犬外的其他畜禽;经常注意杀虫、灭鼠、防飞鸟, 消灭疫病的传播媒介。谢绝参观, 确有必须进入人员, 需更衣消毒后, 方可进入。二是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鸡只进场后实行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禁止串舍, 借用饲养器具。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 温度、湿度、通风、光照适当, 避免外界应激因素。三是料槽、水槽定期洗涮消毒, 并做好日常带鸡消毒工作。带鸡消毒每周执行两次 (免疫接种前后两天禁止消毒) , 场区环境每周消毒一次, 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 消毒频率按有关文件规定加强。成鸡出栏后, 首先清除舍内的粪便、杂物、清扫地面、用清洁的水冲洗鸡舍和饲养用具, 再用5%火碱和78消毒精消毒, 最后用福尔马林42m L/m3+高锰酸钾21g/m3+21m L/m3水薰蒸24h。四是妥善处理病死鸡 (密封运出或焚烧) , 粪便或垫料运到指定的粪场发酵后处理。

2.4.3 接种疫苗。

除采取前所述的预防措施外, 按照免疫程序定期接种疫苗是防疫的重要手段。

2.4.4 保健性投药。

上一篇:社交化传播下一篇:编辑的语言文字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