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隙水防治水论文

2024-09-15

空隙水防治水论文(精选12篇)

空隙水防治水论文 第1篇

1 研究区概况

XX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井田面积26.9km2。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中生代早白垩统穆棱组和城子河组。穆棱组煤层由于煤质、煤厚以及构造等情况均不可采, 城子河组为井田唯一的可采煤层地层。6#煤层为矿区主采煤层, 因此, 本次研究煤层为6#煤层。

2 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2.1 充水水源

2.1.1 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井田内地形较为平坦, 地表径流条件差, 但井田内的若干条人工排水渠将地表水由北向南排出井田外, 井田内无河流分布。目前, 井田开采已转为深部开采, 且第四系顶部有隔水层存在, 因此地表水体以及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2.1.2 老空水

老空水是指被废弃的矿坑和淹没的生产井巷中的积水, 是矿区常见的充水水源。采空区水对生产矿井危害较大, 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根据研究矿区老空水分布情况, 井田范围内共有积水61处, 但由于积水量较少, 因此, 老空水对煤矿煤炭资源开采威胁较低。

2.1.3 煤层顶板城子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 6#煤层顶板以上主要含水层为城子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根据钻孔资料, 含水层平均厚度143.25m, 最大厚度169.65m。单位涌水量平均0.58m3/d, 最大2.1669m3/d。渗透系数平均1.3814m/d, 最大5.2909m/d。冲洗液消耗量平均16.98m3/h, 最大6.2m3/h。岩心采取率平均77.14%, 最大84.50%。

2.2 充水通道

根据充水水源分析, 矿井充水通道主要是采动裂隙充水通道 (导水裂缝带) 。煤层开采形成导水裂缝带贯通含水层和煤层, 使得含水层的水进入矿井, 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采用《煤矿防治水手册》里面的综采经验公式, 结合6#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实测值进行验证, 综合得出,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

式中:M为煤层开采厚度。6#煤层顶板最大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52.5m, 平均32.5m。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沟通上覆含水层, 使得含水层与井巷产生水力联系, 有突水危险。

2.3 充水强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6#煤层开采时充水水源主要是城子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煤层开采引起的导水裂缝带发育至含水层, 沟通含水层与井巷, 引起突水危险。根据煤层开采统计资料, 目前矿井涌水量约为1028.2m3/h。

3 结论

(1) 6#煤层开采时充水水源为城子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此含水层南部及西南部富水性较强。主要充水通道为开采煤层引起的导水裂缝。

(2) 煤层顶板隔水层不连续且厚度较薄, 因此, 含水层富水性较强的区域为突水危险性较大的地方, 应重点防治。由于井田范围内构造比较发育, 在构造发育地段, 应特别重视防治水工作。

(3) 煤层开采时, 顶板隔水层不发育, 应提前对城子河组含水层进行疏干, 将含水层水位降至安全水位以下, 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开采强度的加大, 煤层开采深度和速度随之增大, 煤矿水害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 在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中对矿井充水条件的分析尤为重要。文章以东北某矿为例, 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三个方面对煤层开采时的充水条件进行分析, 并提出水害防治措施, 为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水文地质基础条件。

关键词:矿井,充水条件,水害防治

参考文献

[1]武强, 等.矿井水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 2013, 38 (4) :561-565.

[2]武强, 等.煤矿防治水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3.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防治水规定[S].2009.

[4]王秀兰.矿山水文地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防治水学习课件 第2篇

一、事例

2000-2009年湖北省水害事故

年度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合计事故总数起数383450213231人数***41114411***93115其中较大事故起数人数其中重大事故起数人数

2002-2009年黄石市水害事故

市、州1.宜昌市2.恩施州3.黄石市4.荆门市5.咸宁市6.襄樊市7.十堰市8.荆州市合计事故总数起数3871300022人数427***21***5其中较大事故起数人数其中重大事故起数人数

二、煤矿透水事故的主要危害

1、透水事故造成井下人员伤亡

2、透水事故造成煤矿资源财产损失

3、矿井水增加煤炭开采成本

4、矿井水造成生产作业环境恶劣

5、矿井水缩短机电设备、管材等使用年限

6、矿井水影响煤炭资源开采利用

7、矿井大量排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8、透水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

三、煤矿主要充分水源

1、地表水(河流、湖泊)

2、地下水

3、老空水

4、断层水

四、矿井在各种水害发生前的预兆

1、巷道迎头空气温度降低,感到发凉。

2、迎头空气潮湿,湿度异常增大。

3、煤壁或迎头,两帮岩层潮湿(俗称发汗),有水锈(俗称挂红)。

4、迎头壁帮渗水,且逐渐增大。

5、有时可听见“嘶嘶”水流声或“底爆”响声。

6、矿压增大,煤岩破碎,裂隙发育,出现片帮、冒顶及底鼓等现象。

7、局部冒顶,有涌水或淋水,且逐渐增大并浑浊含泥砂等。

五、防治水原则

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六、综合治理措施(七位一体)

 防:即井上下防水设施及防水措施;  排:即井下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  探:即井下探水(包括物探和钻探);

 放:即对老空区积水、可疑水源采取放水,或超前放出顶板水;  疏:即疏水降压或疏干有害含水层;  截:即留设各种防水煤柱阻隔有害水源;

 堵:即注浆堵住出水口,或加固裂隙带,充填岩溶改造含水层,加固底板等。

七、有关防治水的规定

第八十九条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矿井,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时,应当加强探放水工作。

第九十条

在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进行巷道掘进前,应当采用钻探、物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水文地质条件。

第九十三条

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应当编制探放水设计,确定探水警戒线,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第九十五条

井下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八、必须进行探放水作业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

3、打开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放水前。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

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7、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者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楚可能发生突水。

8、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

9、接近其他可能突水的地区。

九、预防措施

1、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

第十四条 矿井应当编制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应当有相应的防治水内容。

第十五条 矿井应当按照规定编制下列防治水图件:

(一)矿井充水性图;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其他有关防治水图件由矿井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矿井应当建立数字化图件,内容真实可靠,并每半年对图纸内容进行修正完善。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见附录一。第十六条 矿井应当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础台账:

(一)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

(二)气象资料台账;

(三)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

(四)钻孔水位、井泉动态观测成果及河流渗漏台账;

(五)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六)矿井突水点台账;

(七)井田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台账;

(八)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

(九)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十)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十一)水源井(孔)资料台账;

(十二)封孔不良钻孔资料台账;

(十三)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十四)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账;

(十五)其他专门项目的资料台账。

矿井防治水基础台账,应当认真收集、整理,实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长期保存,并每半年修正1次。

第二十七条 矿井应当加强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工作和水质的监测工作。

矿井应当分井、分水平设观测站进行涌水量的观测,每 5 月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对于出水较大的断裂破碎带、陷落柱,应当单独设立观测站进行观测,每月观测1-3次。对于水质的监测每年不少于2次,丰、枯水期各1次。涌水量出现异常、井下发生突水或者受降水影响矿井的雨季时段,观测频率应当适当增加。

对于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或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一般应当每日观测1次。对溃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当每隔1-2 h观测1次,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

当采掘工作面上方影响范围内有地表水体、富水性强的含水层、穿过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断裂带或接近老空积水区时,应当每日观测涌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见附录二。

对于新凿立井、斜井,垂深每延深10 m,应当观测1次涌水量。掘进至新的含水层时,如果不到规定的距离,也应当在含水层的顶底板各测1次涌水量。

当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时,应当注重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浮标法、流速仪法或者其他先进的测水方法。测量工具和仪表应当定期校验,以减少人为误差。

第二十八条 当井下对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时,在涌水量、水压稳定前,应当每小时观测1-2次钻孔涌水量和水压;待涌水量、水压基本稳定后,按照正常观测的要求进行。疏放 老空水的,应当每日进行观测。

2、地面防治水

第四十一条 矿井应当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等情况;了解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第四十二条 矿井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标高,应当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

如果在山区,除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外,还应当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标高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应当修筑堤坝、沟渠或者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第四十三条 当矿井井口附近或者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时,应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

在地表容易积水的地点,应当修筑沟渠,排泄积水。修筑沟渠时,应当避开露头、裂隙和导水岩层。特别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排水的,应当填平压实。如果低洼地带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应当采取水泵或者建排洪站专门排水,防止低洼地带积水渗入井下。

当矿井受到河流、山洪威胁时,应当修筑堤坝和泄洪渠,防止洪水侵入。

对于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应当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 下。

对于漏水的沟渠(包括农田水利的灌溉沟渠)和河床,应当及时堵漏或者改道。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应当及时填塞。进行填塞工作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在有滑坡危险的地段,可能威胁煤矿安全时,应当采取防止滑坡措施。

第四十四条 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以免冲到工业场地和建筑物附近或者淤塞河道、沟渠。

第四十五条 对于正在使用的钻孔,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孔口盖。对于报废的钻孔,应当及时封孔,防止地表水或含水层的水流入井下。观测孔、注浆孔、电缆孔、与井下或者含水层相通的钻孔,其孔口管应当高出当地最高洪水位。

第四十六条 报废的立井应当填实封堵,或者在井口浇注1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并设臵栅栏和标志。

报废的斜井应当填实封堵,或者在井口以下斜长20 m处砌筑1座砖、石或者混凝土墙,再用泥土填至井口,并加砌封墙。

报废的平硐,应当从硐口向里用泥土填实至少20 m,再砌封墙。报废井口的周围有地面水影响的,应当设臵排水沟。

封填报废的立井、斜井和平硐时,应当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并填图归档。

第四十七条 矿井应当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进行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煤矿应当及时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掌握汛情水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与周边相邻矿井信息沟通,发现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第四十八条 矿井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内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当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应当实施24 h不间断巡查。在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的前后,应当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第四十九条 矿井应当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指挥部门、联络人员、撤人程序等。当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应当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经确认隐患完全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五十条 矿井在雨季前,应当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落实责任,并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防治水工程应当有专门设计,工程竣工后由矿井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验收。

3、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第五十一条 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防隔水煤(岩)柱。矿井以断层分界的,应当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9 柱。

第五十二条 受水害威胁的矿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留设防隔水煤(岩)柱:

(一)煤层露头风化带;

(二)在地表水体、含水冲积层下和水淹区邻近地带;

(三)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间存在水力联系的断层、裂隙带或者强导水断层接触的煤层;

(四)有大量积水的老窑和采空区;

(五)导水、充水的陷落柱、岩溶洞穴或地下暗河;

(六)分区隔离开采边界;

(七)受保护的观测孔、注浆孔和电缆孔等。第五十三条 矿井应当根据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开采方法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见附录三。

矿井防隔水煤(岩)柱应当由矿井地测机构组织编制专门设计,经矿井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五十四条 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第五十五条 开采水淹区下的废弃防隔水煤(岩)柱时,应当彻底疏放上部积水。严禁顶水作业。

第五十六条 有突水历史或带压开采的矿井,应当分水平或分采区实行隔离开采。在分区之前,应当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并建立防水闸门,以便在发生突水时,能够控制水势、减 少灾情、保障矿井安全。

4、排水系统

第五十七条 矿井应当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泵、排水管路、配电设备和水仓等,确保矿井能够正常排水。

第五十八条 矿井井下排水设备应当符合矿井排水的要求。除正在检修的水泵外,应当有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应当能在20 h内排出矿井24 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备用水泵的能力应当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当能在20 h内排出矿井24 h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当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者极复杂的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可以在主泵房内预留安装一定数量水泵的位臵,或者增加相应的排水能力。

水管应当有一定的备用量。工作水管的能力,应当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 h内排出矿井24 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当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 h内排出矿井24 h的最大涌水量。

配电设备的能力应当与工作、备用和检修水泵的能力相匹配,并能保证全部水泵同时运转。

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可以另行增建抗灾强排水系统。

第五十九条 矿井主要泵房应当至少有2个安全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并高出泵房底板7 m以上;另一 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在通到井底车场的出口通路内,应当设臵易于关闭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泵房和水仓的连接通道,应当设臵可靠的控制闸门。

第六十条 矿井主要水仓应当有主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够正常使用。

新建、改扩建矿井或者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 m/h以下时,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当能容纳8 h的正常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 m/h的矿井,主要水仓有效容量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3V=2(Q+3000)

式中 V--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m;

3Q--矿井每小时的正常涌水量,m3。

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当能容纳4 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矿井最大涌水量与正常涌水量相差大的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应当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专门设计,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批准。

水仓进口处应当设臵箅子。对水砂充填、水力采煤和其他涌水中带有大量杂质的矿井,还应当设臵沉淀池。水仓的空仓容量应当经常保持在总容量的50%以上。

第六十一条 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应当经常检查和维护。在每年雨季前,应当全面检修1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1次联合排水 12 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水仓、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应当及时清理;每年雨季前,应当清理1次。

第六十二条 对于采用平硐泄水的矿井,其平硐的总过水能力应当不小于历年最大渗入矿井水量的1.2倍;水沟或者泄水巷的标高,应当比主运输巷道的标高低。

第六十三条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矿区建设新井的,应当在井筒底留设潜水泵窝,老矿井也应当改建增设潜水泵窝。井筒开凿到底后,井底附近应当设臵具有一定能力的临时排水设施,保证临时变电所、临时水仓形成之前的施工安全。

第六十四条 对于在建矿井,在永久排水系统形成前,各施工区应当设臵临时排水系统,并保证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第六十五条 生产矿井延深水平,只有在建成新水平的防、排水系统后,方可开拓掘进。

五、水闸门与水闸墙

第六十六条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矿井,应当在井底车场周围设臵防水闸门,或者在正常排水系统基础上安装配备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潜水电泵排水系统。

第六十七条 在矿井有突水危险的采掘区域,应当在其附近设臵防水闸门。不具备建筑防水闸门的隔离条件的,可以不建筑防水闸门,但应当制定严格的其他防治水措施,并经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第六十八条 建筑防水闸门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防水闸门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门体采用定型设计;

(二)防水闸门的施工及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闸门和闸门硐室不得漏水;

(三)防水闸门硐室前、后两端,分别砌筑不小于5 m的混凝土护碹,碹后用混凝土填实,不得空帮、空顶。防水闸门硐室和护碹采用高标号水泥进行注浆加固,注浆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四)防水闸门来水一侧15-25 m处,加设1道挡物箅子门。防水闸门与箅子门之间,不得停放车辆或堆放杂物。来水时,先关箅子门,后关防水闸门。如果采用双向防水闸门,在两侧各设1道箅子门;

(五)通过防水闸门的轨道、电机车架空线、带式输送机等能够灵活易拆。通过防水闸门墙体的各种管路和安设在闸门外侧的闸阀的耐压能力,与防水闸门所设计压力相一致。电缆、管道通过防水闸门墙体处,用堵头和阀门封堵严密,不得漏水;

(六)防水闸门安设观测水压的装臵,并有放水管和放水闸阀;

(七)防水闸门竣工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对新掘进巷道内建筑的防水闸门,进行注水耐压试验;水闸门内巷道的长度不得大于15 m,试验的压力不得低于设计水压,其稳压时间在24 h以上,试压时有专门安全措施。

第六十九条 防水闸门应当灵活可靠,并保证每年进行2次关闭试验,其中1次在雨季前进行。关闭闸门所用的工具和零配件应当由专人保管,并在专门地点存放,任何人不得挪用丢失。

第七十条 井下需要构筑水闸墙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并按照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否则,不得投入使用。

第七十一条 报废巷道封闭时,在报废的暗井和倾斜巷道下口的密闭水闸墙应当留泄水孔,每月定期进行观测,雨季加密观测。

六、防治水责任

第四条 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第六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七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 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煤矿企业、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第九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第十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煤矿防治水应用的探析 第3篇

关键词:煤矿;防治水;应用;安全;经济

1 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防治水对于煤矿的安全开采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我们的煤矿防治水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重视程度不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很多煤矿企业由于对防治水工作不够重视,整个企业中防治水机构、设备、专业人员都不能达到规范标准,甚至没有设立,这就给防治水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隐患问题,第二,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防治水工作需要对地质资料有充分的了解,否则将不能很好的应用,第三,煤矿防治水在雨季更应该加强控制,但是在雨季的三防工作中很多企业流于形式,没有充分的针对防治水制定有效的策略,对于倾斜煤层不经考察盲目开采,造成煤矿开采的事故隐患,第四是设计方面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煤矿的防排水系统以及煤矿中的供电、通风系统等,这些系统设计的不完善容易造成煤矿上的重大事故,这就需要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总而言之在煤矿事故总结中人为因素较为关键,人为因素在控制中具有系统与时滞性,第五是在透水问题已经出现预兆的情况下,或者雨季应该停止施工的情况下没有严格遵守规范停产,从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第六是工程设备上防隔水煤柱留设不够科学合理,矿井排水系统还不够完善,甚至矿井下防水墙还存在违规建设的情况,非法、超层越界的开采现象也时常存在。第七是管理上的问题,管理的松懈或者失误将会造成煤矿事故的发生,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企业为了利益问题不顾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煤矿开采工作,从而造成了煤矿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管理中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也要充分重视,避免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问题。

2 加强煤矿防治水的应用

2.1 强化安全理念 要保障煤矿安全,加强煤矿防治水的工作首先就要在意识上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尤其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要加强源头的管理和防治,在防治系统方面要根据具体的煤矿详细勘察当地地质条件和充分分析环境条件之后制定,保证系统的适用性,另外煤矿防治水的负责部门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对防治水系统做到及时检查和完善,并且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行业要求的基本标准,除此之外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施工设计进行施工,监理工作单位也要做好全过程的监督防范,对防治水系统进行检查验收,只有在符合基本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从而在理念上保障煤矿防治水的安全有效的实施。

2.2 完善防治水机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机构不断完善,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煤矿防治水机构需要不断的完善,对于岗位制度要明确责任,根据要求配备专业设备和抢险救援的人员设备等,在企业生产内部要注意形成负责人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负责人,煤矿总工程师的职责来说要负责对防治水工作的综合管理,细化防治水的工作,明确在防治水工作中各部门的责任,从而完善整个防治水工作的系统性。

2.3 做好地质观测工作 对于煤矿的防治水来说水文地质的资料十分重要,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具体的地质观测工作包括对矿井的涌水量的观测,涌水异常要及时报告,在这项工作中对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只有专业的水文地质工作者才能准确辨识矿井给水源和涌水通道,能根据水流的方向在合理的位置设置相应的观测站。除了基本的观测之外水文地质观测人员还要注意在汛期或暴雨时,要特殊处理,当出现透水征兆时,要密切观察,准确汇总各项涌水数据。并根据矿井的涌水情况绘制科学的图纸,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2.4 加强探放水设计 在探放水的控制中探放水的设计是尤为重要的,探放水的设计方案要针对煤矿防治水的具体工作进行制定和分析,设计方案要根据工程师的意见进行会审,会审人员也有要求,需要涉及安全检查机构、煤矿生产技术机构、编制部门、探放水队伍等等。要落实严把探放水复核关,进入探放水警戒线之后并开始实施探放水时,需要对水源的静压力进行测试,对积水水位进行计算,对水量的大小进行复核。基于复核的水量与预测的水利若是存在较大偏差,就必须对探放水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2.5 加强保障探放水安全 如何保障探放水的安全就需要严格控制探放水的实施,对探放水的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的控制,密切关注水压动态,水压一旦高于0.1MPa的地点实施探放水时,必须要保持套管的长度科学合理,需要注意的是,钻孔内的水压一旦高于1.5MPa时,推荐使用反压与有防喷装置的方法,某些特殊情况必须要进行探放水,需要建立防水闸墙,关于断裂构造水与岩溶水在探放的过程中,探水钻孔需要沿养挖掘方向的前方以及下方来布置,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底板方向的钻孔至少要2个,针对突发情况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探放水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及时验证与评估放水效果。

2.6 经验总结 在具体的探放水工作结束之后要对整个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工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隐患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是对整个探放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根据探放水的工作经验总结探放水的对策,并且将各个阶段的资料细致整理归类,以便工程结束之后有据可查确保防治水工作的质量,最后对于防治水工作来说要做好月总结,定期进行排查从而使得防治水的工作体系完成循环,保障防治水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加强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力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煤矿防治水的常见问题和加强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展开有一定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从意识上、技术上、设备上保障防治水的技术方向和安全目标,更好的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董书宁,靳德武,冯宏,等.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J].煤炭科学技术,2008,36(3):8-11.

[2]张晓俊.浅析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8):176-176.

[3]孙俊鹏.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3(12):43-45.

空隙水防治水论文 第4篇

1 深入学习、强化理解

《煤矿防治水规定》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技术规范, 是在原《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的基础上, 通过多年实践、整理、总结、整合而成的, 是自1986年以来对煤矿防治水技术工作的一次全面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全面、条文清晰, 是指导现场具体防治水工作的纲领, 由此可见, 生产中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意义是非常重大。因此, 我们采取了业余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全矿科室及工区工程技术人员对《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学习, 并对重点章节、涉及款项进行了重点讲解、深入剖析, 已达到每位人员都能精准掌握。

在对《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的讲解中, 与以往《水文地质规程》及《工作条例》有差别的条款进行逐一对照、着重研讨, 较深刻领悟本规定的的内涵。例如对第十三条中“重大突水事故”的定义、第十六条中矿井应该建立的防治水基础台帐等条款新增规定内容;同时对本规定的“罚则”部分认真学习, 切实认识到煤矿防治水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 领导主抓, 全员参与

煤矿防治水工作是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的专项工程, 并非单靠哪几个人、哪个专业就能完成的;实践证明矿井防治水工作需要领导思想重视、决策正确, 机构配置、人员配备和设备配置合理, 以及各专业、各部门的组织系统协调顺畅。因此, 生产中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各部门各专业才能重视, 才能把防治水工作各项制度、责任落到实处。山东王晁煤电集团新宏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台儿庄运河和运河支流-伊家河之间, 且受南、北东两条大断层切割影响, 井田地质为盆地型构造, 地表水、断层水、采空水等水患威胁均被列入重大危险源;因此,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 把防治水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亲自召开防治水专项工作会议, 成立由矿长牵头的专项小组;专项小组机构配置上至矿长, 下到每位职工, 责任制度层层落实。目前, 全矿从领导到职工, 从科室到工区都充分认识到矿井水害的危险性和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做到了全员防治的效果。

3 加强现场管理, 责任落实到位

《煤矿防治水规定》明确规定矿井施工中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 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要根据水害情况和采场安排, 依照隐患分析排查的具体要求, 认真、详细对各采掘工作面进行水情、水害分析, 对受水害影响的作业地点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落实现场责任人、落实工作目标, 并严格考核工作任务及措施执行情况, 切实做到了水患不除不生产、安全隐患不落实不生的安全目标。

首先, 矿井水害防治从采区设计开始,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要求, 全面分析、预测采区的水害因素、水害来源及涌水量情况, 并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设计匹配相应的排水泵房及排水设施, 确保采区泵房和排水设施与采区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其次, 矿井水害防治应从采空区积水、地表涌水、断层导水及相临矿井的积水采取重点监控、重点治理的原则。矿井生产中对受水害威胁区域, 始终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 且与相邻矿井严格进行季度交换图纸, 信息互通、精准掌控确保了我矿将水害隐患的发生杜绝在源头。比如对于相邻的宏泰福源煤矿的水害威胁, 依据科学可靠的物探监测、计算机分析等手段, 留设足够的边界隔水煤柱;对中央泵房、采区泵房扩大了矿井排水能力, 并且在各泵房入水口设置了水文监控系统和视频探头, 在各主要采掘地点和大巷安装了水害应急撤人群发报警装置, 做到了随时掌握矿井涌水量的变化及停产撤人的应急落实制度。

4 严格执行“三项”保障制度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要求, 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总指挥、总工程师为组长、各副总及地测防治水成员为成员的矿井防治水专项小组;且根据规定要求落实专项资金300万元, 用于购置探放水水各设备设施及其他防治水储备物质, 并每年落实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防治水工作。如2009年至2013年, 落实160万元打钻注浆封固二水平延伸主巷道隔水煤柱;落实60万对下煤组进行了物探;落实80万元安设视频探头及应急避险设施等, 累计投资了300余万元用于水害治理, 通过系统的完善水害治理措施, 较大提高了矿井抗水灾能力。

5 加强应急预案及现场演练管理

根据年初编制的《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现场处置方案》, 我矿每年在雨季汛期前举行一次全矿井范围的水害及停产撤人联合避灾演习。防治水专项小组成员在现场各重要地点进行督察, 记录实际情况;且通过应急演习, 使每一个职工真正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时刻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 掌握应急避灾的有关技术知识, 切实提高了职工在出现突水及其他险情能够逃生的能力;而且, 通过应急演习, 验证了《灾害应急预案》的系统性、科学性及《灾害现场处置方案》的可行性、时效性, 并真实反映出了应急措施编制中存在问题, 确保了《灾害应急预案》、《灾害现场处置方案》后期修改的针对性。

6 强化基础工作, 提升水平

实际工作中我们以《煤矿防治水规定》为契机, 强化矿井防治水技术工作, 并在工作中落实以技术保安全的主题目标, 对每一采区和工作面必须采用物探、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 查明构造发育情况及其导水性, 尤其对主要含水层厚度、岩性、水质、水压等情况, 提供准确、详实的矿井地质报告、采区说明书及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做到准备期预测准确、生产期落实措施可靠、后期系统校验。并对部分煤层底板灰岩承压水的治理, 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来完善疏水降压, 确保安全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进行煤炭资源开采。

生产中我们时刻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内容要求不断完善矿井防治水工作, 包括对各类图纸、台帐进行细致填写、详细检查, 将现场观测数据如实、及时地反映在相关图纸资料上, 保证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时效性。对电子资料进行备份, 进行系统的管理, 保证矿井水文数字化工程的正常运行, 并及时对水文资、地质料归档保存, 严格执行档案资料的存借制度。通过对各种水文地质资料的编录和整理, 我们可以完整、详细地把井下各种水文地质状况及时反映在图纸上, 为水文地质资料数据分析节省了时间, 地提高工作效率。

) 7结束语

防治水季度总结 第5篇

2012年三季度防治水工作总结 一、三季度的工作总结:

2012年一季度我矿地测防治水专业,水文地质方面满足了矿井采掘工程的需要,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现就我矿防治水专业三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㈠物探方面

3311切眼自2012年8月1日出水至今,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特别是勘探过程中先物探后钻探的原则,于8月8日至8月12日对切眼以上煤柱侧进行了瞬变电磁勘探。因为瞬变电磁具有覆盖面广、对积水区反应灵敏、勘探成果可靠的特点,特别是瞬变电磁所勘探的非异常区基本可以排除水害隐患,减少了大量的钻探工程量。本次物探共分析出3个异常区,两个在3311以上的煤柱内,一个在3312工作面以上的煤柱内。

㈡钻探方面 1、3311钻探

①覆盖式钻探:古城煤矿自8月20日开始,按照覆盖式钻探的要求,不论是勘探中的非异常区还是异常区,在3311切眼内向上煤柱侧,用锚索钻机进行了钻探。钻探自轨道顺槽向里50m开始,每隔10m布置一钻孔,全程沿煤层钻进,共布置8个钻孔,累计钻探距离289m,平均36m。

②物探异常区钻探:在覆盖式钻探完成后,自8月26日至9月1日布置钻孔,用ZDY-2000S坑道液压钻机,下Ø108mm套管34m,对2号瞬变电磁异常区进行了探水,钻进距离57m至瞬变勘探异常区,全煤无水。排除了2号异常区。9月2日至9月9日布置钻孔,用ZDY-660坑道液钻机,下Ø108mm套管15m,对3号瞬变电磁异常区进行了探水,钻进距离57m至瞬变勘探异常区,全煤无水。排除了3号异常区。9月10日至9月16日布置钻孔,用ZDY-2000S坑道液压钻机,下Ø108mm套管20m,对北部3312工作面切眼以上的4号瞬变电磁异常区进行了探水,钻进距离84m,完全穿过瞬变勘探异常区,全煤无水。排除了4号异常区。由于在煤层中钻进,塌孔十分严重,未进行终孔的注浆。

在对4号异常区的钻探过程中,由于塌孔十分严重,仅钻进84m,未能达到预期的120m钻探距离,即安全覆盖3312工作面切眼以上煤柱,确保煤柱安全的钻探距离。为此,古城煤矿计划在下一步3312皮带顺槽掘进至煤柱时,利用3312皮带顺槽布置钻孔进行钻探,与原4号异常区的钻孔相对应,共同保证3312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2、井田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为进一步查明井田内奥灰承压水层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重点是开采时涉及的含水层及隔水层的赋存条件、厚度、岩性、含水性以及主要含水层地质参数,我矿于2012年5月6日至9月6日在-850水平2202上车场施工井下Q2x-2奥灰水观测

孔一个。工程施工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完成,该孔实际钻进287m,终孔水压8.5MPa、终孔涌水量52m/h。经验收该孔符合设计要求终孔涌水量不得小于50m/h。二、四季度工作计划:

1、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姜蜜水防治老年斑 第6篇

老年斑不光影响容颜,还是身体机能不调的象征。中医认为进入老年期后肺气虚衰,卫气不足,皮肤腠理失养,是长老年斑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认为老年斑,是体内自由基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细胞代谢机能减弱,当饮食中摄取脂肪过多时,容易发生氧化,产生褐色素,这种色素是细胞本身不能排泄的废物,它沉积在细胞体上,加速细胞的老化,从而形成老年斑。

预防老年斑,要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避免长时间日光曝晒和异常刺激,或采用防晒霜防晒。老年斑如果数量很少,还可用激光、冷冻等手术除掉;色斑数目较多时,宜用5-氟脲嘧啶软膏外用;每日3次拍打手背,拍打到发红发热,再摩擦100次,大约两三个月可使老年斑自行消失。饮用生姜蜂蜜水也可以抑制老年斑的产生。生姜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的姜辣素,有很强的对付脂褐素的作用。实践证明,饮用生姜蜂蜜水一年后,脸部和手背等处的老年斑就会有明显改变,或消失,或程度不同地缩小,或颜色变浅,而且不会有继续生长的迹象。服用方法是,把适量姜洗净切成片或丝,加入沸水冲泡10分钟,再加一汤匙蜂蜜搅匀即可饮用,每天一杯不间断。也可将姜切碎,拌上精盐、味精、辣椒油等调料,长期食用。

煤矿防治水工作 第7篇

1) 煤矿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不完善, 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

2) 防治水制度与措施不健全。

3) 水害分析和预测分析不及时。

4) “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贯彻不力。

5) 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针对性不强。

6) 井下排水系统不及时跟进, 排水设施配不齐。

7) 全矿专业防治水技术人员缺乏甚至没有。

8) 生产矿井 (特别是资源整合矿井) 四邻关系复杂, 周边小窑和采空区繁多。

9) 井下员工防治水安全知识缺乏, 觉悟低。

10) 科学探测手段少, 物探分析能力参差不齐。

2 抓好防治水工作的关键方法

2.1 努力查清矿井水害产生的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是否查明, 对矿井水害条件是否搞清, 矿井主要有哪些水害影响因素, 主要充水水源和充水途径是什么?在哪里?这些水患因素位置 (周边煤矿、采空区、地面水源、承压水、断层等) 和探水线及各类防水煤柱是否在采掘工程平面图或井上下对照图上标示清楚, 是否具备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相匹配的水文地质图、资料和各种台帐。水患不清楚的煤矿, 要进行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和论证, 或通过物探等方法, 进一步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和主要水害因素[1]。

2.2 煤矿对防治水害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1) 对已封闭隔离的老空水是否进行定期观测、记录。

2) 受承压水威胁严重的矿井, 是否按规定编制了《突水危险性评价报告》, 是否严格按照设计配齐、完善了一系列安全设施, 是否按规定进行了超前探查、注浆改造等防治水工程。

3) 矿井是否按规定留设了各类防水煤 (岩) 柱, 对已经破坏的各类防水煤 (岩) 柱是否采取了安全措施;

4) 超层越界的巷道是否如实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煤 (岩) 柱的破坏和超层越界巷道是否影响相邻矿井安全。

5) 煤矿企业是否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 并将矿界以外至少100m范围内邻矿的井田位置、开采范围、积水情况标绘在井上、下对照图或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2.3 按照要求健全排水能力和配齐防治水设施

1) 矿井排水系统是否完善, 排水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是否有强排水措施。

2) 矿井是否按规定安设各类防治水设施;防治水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可靠;防水闸门、水闸墙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3) 有突水威胁的矿井, 是否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安全出口、规定避灾路线、设置路标, 是否对全体井下职工进行避灾培训。

4) 每年雨季前是否对矿井排水设备和供电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检修, 清挖了水仓、水沟, 水仓的有效容量是否符合要求。

5) 煤矿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 井口、工业广场是否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疏措施, 防止地表水体倒灌矿井。地表水体、采煤塌陷区、煤系地层露头等部位有漏水现象时, 是否对漏水的水体基底进行防漏加固处理。

2.4 建立健全水患管理制度[2]

1) 矿井是否按《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设立了专门机构, 配备了专职人员, 落实了主要管理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防治水责任制。

2) 是否编制了雨季防治水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成立了雨季防治水领导小组, 组织了抢险队伍, 储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

3) 是否认真作好水情水害和地质分析预报, 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探放水设备是否完好, 是否能保证矿井生产需求。

2.5 加大培训力度

举办防治水讲座提高煤矿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素质, 加强煤矿技术基础工作, 是提高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

摘要:随着煤矿采掘深度不断加深和大量小型煤矿关闭后产生的采空积水, 导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越来越复杂。矿井防治水工作逐渐成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如何抓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矿井防治水,普遍问题,关键方法

参考文献

[1]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普通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64.27-34

空隙水防治水论文 第8篇

朝川矿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小屯镇, 隶属平顶山煤业 (集团) 公司, 矿区包括三里寨井田 (矿区) 、张村井田、牛庄井田、黑龙庙井田等。朝川矿下属一井、二井、三井, 三对矿井, 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a[1]。一井和二井位于三里砦井田, 三井位于张村井田东部。井田东西走向长约10 km, 南北倾向宽约4 km, 面积21. 0025 km2, 开采标高-580 ~ +144 m[2]。井田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 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其中石炭系、二叠系为主要含煤地层[3]。随着煤矿向深度开拓, 水害问题越来越突出[4], 尤其是2001年12月26日, 一井16-17-21030工作面机巷发生了一次大型突水淹井事故, 最大突水量为1996m3/h, 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1朝川矿各断层控水作用分析

朝川矿区断裂构造发育, 对掘进和回采有一定影响[5], 仅张村井田落差30m以上的断层就有25条, 三里寨井田发现的落差大于20m的断层有近10条, 这些断层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起到不同的作用。

2 朝川矿断层的局域性控水特征

刘洼断层、李寨断层均起到隔水作用, 环绕在矿区北部、西部以及东部, 构成矿区的边界, 不仅把矿区分割成大致呈三角形的构造断块, 还使岩溶水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均被限制在这个三角形构造断块内 (图1) 。

如图1所示:矿区岩溶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有独立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矿区西南部以及东南部寒武系灰岩呈条带状直接出露于地表, 地表岩溶较发育, 大气降水以及地表水可入渗补给岩溶水, 是岩溶水的补给区, 也是岩溶水高水位区。岩溶水接受补给后, 沿地层倾向向东北方向运动, 由于北部寒武系岩溶含水层深埋于第四系、第三系和煤系地层之下, 岩溶发育微弱, 同时刘洼断层又起到阻水作用, 使岩溶水向北运动受阻, 便自西向东径流, 在矿区东部以矿井排水的形式被排泄至地表。

3 治理措施

朝川矿地下水主要是来自由断层控制的岩溶水, 根据朝川矿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在人员组织, 仪器配备, 资金倾斜等各个方面加强防治水工作的投入, 采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钻探、物探等多种手段对岩溶水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矿井针对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探—堵—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水对策。

(1) 探:

由于矿井岩溶发育情况相差较大, 且分布着较多的小断层, 富水区贮水情况因此在开采的过程中用瞬变电磁法对富水地区进行地面探测, 用直流电法对井下煤层底板进行超前探测, 从而确定断层的隔水层厚度、裂隙发育程度以及含水层的富水性。根据探测结果, 采取合理的泄水排水措施, 以防止水害发生。

(2) 堵:

煤层顶底板的天然裂隙或者采动裂隙是岩溶水进入矿井的重要通道, 针对容易导水的断层裂隙, 采取注浆堵水措施, 控制断层导水裂隙, 减少岩溶水补给, 同时针对地面注浆方法, 封堵地表水对岩溶水的补给, 从而降低水压, 提高堵水效果。

(3) 排:

由于矿井岩溶水多年补给量小, 易于疏放, 因此设置合适的防排水设施, 布置有效的泄水巷道和泄水孔, 使采煤工作面处在安全水位以上, 保证煤层的疏水降压。朝川一井的防治水经验证明, 对底板岩溶水进行泄水疏放, 可以获得理想的疏水降压效果, 为煤层开采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新军, 等.朝川矿水文地质特点与防治水对策[J].煤矿安全, 2006, 05.

[2]刘娟.朝川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J].中州煤炭, 2011, 10.

[3]河南省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朝川矿矿井地质报告[R].平顶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 2008.

[4]韩粤军.朝川矿水害防治技术探讨[J].内江科技, 2011, 3.

空隙水防治水论文 第9篇

平煤股份二矿主采庚组煤层, 自1975年开采以来, 曾发生40次突水, 最大突水量达3 600 m3/h (2005年7月25日) 。按突水水源分, 主要是庚组煤层底板石炭系太原组L6+7与寒武系灰岩水。由于突水频繁, 水量大, 不仅影响矿井安全生产, 而且严重制约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及生产接替。因此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1 水文地质条件

1.1 庚组煤层底板岩性及其组合特征

石炭系太原组庚20 (一5) 煤层底板至寒武系灰岩顶面, 厚2.88~55.21 m, 平均21.39 m, 依次有砂质泥岩、太原组L6+7灰岩和本溪组铝土质泥岩。如图1所示。

(1) 砂质泥岩。

构成庚20 (一5) 煤层直接底板, 厚0.25~22.33 m, 一般4~9 m, 平均5.93 m。抗压强度37.11~54.51 MPa, 平均为43.68 MPa, 抗拉强度1.27~1.57 MPa, 平均1.41 MPa, 坚固性系数为4.4。岩石相对坚硬, 其正常地段是阻隔庚20 (一5) 煤层与下部太原组L6+7灰岩的良好隔水层。

(2) L6+7灰岩。

位于砂质泥岩下部, 厚1.70~19.58 m, 平均10.38 m。抗压强度59.6~64.8 MPa, 平均为62.4 MPa;抗拉强度3.4~4.0 MPa, 平均3.7 MPa, 坚固性系数8.1;岩石致密, 层位较稳定, 厚度大, 在矿井浅部岩溶裂隙发育区, 具有良好的赋水性, 为庚组煤层直接底板充水含水层。在矿井中深部岩溶裂隙与赋水较弱地段, 同砂质泥岩与铝土质泥岩构成阻隔下部寒武系灰岩水突水的良好隔水层。

(3) 铝土质泥岩。

厚0.93~13.30 m, 平均5.08 m;抗压强度7.04~26.08 MPa, 平均19.0 MPa。该泥岩抗压强度虽较低, 但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与粘结性, 对阻隔寒武系灰岩水与石炭系灰岩水的联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2 隔水层特征

庚组煤层底板主要的隔水层是本溪组铝土泥岩隔水层, 它位于石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与寒武系灰岩之间, 厚0.93~16.75 m, 平均7.20 m。主要由铝土质泥岩或铝土矿层组成, 层位稳定, 分布广, 隔水性强, 但由于古地形起伏的影响, 沉积厚度变化大。

2 突水机理分析

(1) 应力作用。

工作面回采开始, 采面围岩应力将发生变化,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煤层底板前方处于压缩状态, 工作面推过后, 应力释放, 底板处于膨胀状态。随着顶板的冒落, 采空区被岩石压实, 工作面后方一定距离的底板逐渐恢复到原始应力状态。

工作面在不断推进过程中, 煤层底板处于“压缩—膨胀—再压缩”的状态。而在压缩与膨胀变形的过渡区, 底板最易发生破坏。在开切眼附近, 竖向应力集中程度最高, 底板易于发生变形及产生裂隙。尤其在上、下出口附近, 煤层底板不仅受到支承压力的影响, 而且受静压力的作用, 因此, 沿上、下出口附近底板的采动裂隙较发育, 易造成底板突水。

(2) 裂隙的形成与导水作用。

受采后矿压和水压的共同作用产生的裂隙影响, 直接沟通同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引发底板突水 (图2、图3) 。

裂隙严重破坏了底板岩体的完整性, 当它们与含水层或承压水导升带或导水断层沟通, 易发生底板承压水突水。据统计, 采动裂隙有关的突水占总突水次数的25%。

3 矿井水的防治

水文地质工作是防治水害的基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探察主要包括:矿井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钻探技术、检测测试技术等。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查、堵、截、疏、排、探、防、躲”八项综合治理措施。

3.1 二水平矿井水

(1) 庚三采区浅部。

依据目前生产状况, 为满足矿井东翼正常生产接替, 一是利用庚三集中胶带巷与庚三轨道巷2个出水点放排水降压;二是在庚三采区水仓附近利用钻孔放水。由于小型断层与裂隙导水通道发育, 灰岩地下水横向上存在良好的水力联系, 采用疏水降压方法, 可有效解决巷道掘进与回采工作面生产与安全的矛盾。按照出水点与水仓标高-280 m疏水降压, 可保证该采区-280 m标高以上工作面采掘生产安全。

(2) 庚三采区中部。

依据研究结果, 矿井-280~-350 m标高范围内, 属灰岩岩溶裂隙中等发育区与中等富水区, 由于受北东与北北东向小断层与构造裂隙影响, 石炭系下段灰岩与寒武系灰岩水力联系密切, 庚20 (一5) 煤层底板至石炭系太原组L6+7灰岩隔水层厚度5.93 m, 在采动裂隙范围以内, 因此, 下山开拓采用垂直抬高巷道层位, 回采工作面巷道采用疏水降压措施。

(3) 庚一采区与庚三采区深部。

-350 m标高以下, 属灰岩岩溶裂隙弱发育区和弱富水区, 导水断裂构造欠发育, 地下水横向与垂向联系及侧向补给不显著, 灰岩地下水以静态滞水为主, 且水量有限, 易于排泄疏干, 因此, 矿井水的防治以疏水降压为主;防治水系统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其规模大小, 以达到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可行, 安全上有保障。

3.2 三水平矿井水

随着深度的增加, 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溶裂隙与富水性呈逐渐减弱趋势, 因此, 在-550 m标高以下弱富水区内, 在正常的排水与防水系统完善的情况下, 矿井可实现安全掘进与回采。但由于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 为确保矿井生产绝对安全, 应在对二水平生产揭露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水量、水位动态特征全面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周密细致的防治水措施。

3.3 防治水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矿井水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旦发生突水事故, 必须立即启动防治水应急救援预案, 按应急救援人员通知明细表, 尽快通知有关人员, 立即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副指挥长由矿长和矿分管生产、技术、安全的副职担任, 成员由矿有关副矿级领导、副总工程师, 地测科等业务区 (科) 室负责人, 安监科有关人员, 救护队队长, 医院院长等组成。相关人员接到调度室的电话后, 要立即赶到矿调度室, 接受指挥长命令, 按各自职责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发生水灾事故后, 应立即组织撤出受灾地区和灾害可能波及区域的全部人员。

(2) 迅速查明水灾事故现场和突水情况, 组织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形成水灾事故的突水水源、矿井充水条件、过水通道、事故将造成的危害及发展趋势, 采取针对性措施, 防止事故影响的扩大。

(3)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水灾事故中若有人员被困时, 应立即采取抢险救人的有力措施。矿山救护和医疗卫生部门要做好救助准备。根据水灾事故抢险救援工程的需要, 做好抢险救援物资准备和防排水设备及配套系统的调配和组织协调工作。

(4) 确认水灾已得到控制并无危害后, 方可恢复矿井的正常生产。

摘要:矿井水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平煤股份二矿的水文地质条件, 探讨了平煤股份二矿庚组煤层底板承压水突水机理, 针对不同的生产地点提出了具体的水害防治措施, 并指出防治水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及制定原则。

城市污染水防治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污染水,危害性,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不断扩张、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各种工厂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污,使得中国的水资源不断受到严重污染,导致城市水资源恶化、水污染事件等情况发生,水资源的污染已危害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据《中国城市水蓝图》报告中,大自然保护协会检测了多个城市的135个集水区的水质的73%的集水区遭到中度到重度污染,这些水被供给超过8 000万人口,其中包括上海、广州和武汉、成都、哈尔滨、昆明、宁波、青岛和徐州等城市的集水区。2004年2月底3月初,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在3亿元左右,被破坏的生态需要五年时间来恢复。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2006年2月,河北发生白洋淀死鱼事件,9万多亩水域遭受严重污染,整个水域发黑散臭,水草枯死,鱼类全部死亡。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发生城饮用水源含砷严重超标污染事件,直接威胁近10万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一、城市污染水来源及危害性

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生活污水及农田污水等,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及人体健康十分有害。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是破坏设备、降低肥力等,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受污染的水使胃癌、肝癌发病率高出60%多。城市污染水来源及危害分析如下:

1. 化学用品及死亡有机质。

主要来源:如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药厂排放水、造纸排放水、农业污水、都市垃圾、化学洗剂、农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绝大部分有机化学药品有毒性,流入江河湖泊使水发黑、变臭,毒害或毒死水中生物,食用后伤害人畜。

2. 石油化工洗涤剂、悬浮物等。

大多数洗涤灵都是石油化工的产品,家庭、餐馆等大量使用餐具洗涤剂及水上机动交通运输工具及油船泄漏,排入河中难以溶解严重污染水体。向河流倾倒垃圾如塑料类包装材料,对水中生物十分有害,阻塞河道,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3. 磷矿物质、重金属及酸例。

磷是生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磷洗衣粉及磷氮化肥的大量施用后排放进入湖泊之后,会使湖中的藻类获得丰富的营养而急剧增长,使湖水生存的鱼类死亡,湖泊老化、死亡。重金属(汞、铅、镉、镍、硒、砷、铬、铊、铋、钒、金、铂、银等)主要来源有采矿和冶炼过程、纺织厂废水等,含有重金属的水可使作物有毒性。酸类物质来源有矿山废弃物、向河流中排放酸的工厂等,毒害水中植物及鱼类,严重破塘和湖泊的生态系统。重金属的危害性(见下页表)。

二、城市污染水防治对策

城市水污染事件的不断出现,我们除了建立应急预案外,还应采取相应预付措施,保障城市水质不受污染。

1. 严格项目审批,建立水质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对重点企业、重点敏感地带河段等的污染隐患情况加强预防跟踪,建立预警体系,准确、及时、全面地进行水质监测。鼓励节水型、高技术、污染少的企业发展。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涉河建设项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护生态、分类管理的原则,严格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尤其是对高度污染项目如制革造纸、印染电镀、排放含磷与氮污染物企业等进行严格控制审批,从源头上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对水域污染,

2. 加大水域环境保护管理与水污染防治力度。

加强水域环境保护,可采取如下措施:严禁向水域排放污染物质如酸碱液、剧毒废渣废液及携带病原体污水等;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依法关、停、并、转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定期评价重金属元素及磷化物的危害性监督流域内各类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加强水污染治理力度,严格要求污水处理厂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大力倡导农业清洁生产,宣传农药残留物危害性积极引导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农民科普知识,科学使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精准施药等技术,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有力保护环境与水域安全。

3. 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律,加强城市污染水污水再处理利用。

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教育,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保护水域,爱护水体”的意识,使人民自觉做到不随意排放生活污水,不随意往河中乱扔、乱堆废物。同时,可以通过多部门联动管理、群众监督管理等方式齐心协力保护水质,提高水体质量。污水回用既节约水资源,又消除了环境污染,同时也可以节约成本,具有多重经济效益。近年来,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将城市污水经一级或二级处理后应用于农业灌溉,其规模逐年扩大。污水的再生利用可以弥补城市水的部分需求,对自然水需求减少了,就减轻了对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是更加科学维持健康水循环。各种媒体有义务和有责任使公众更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紧缺性及中水回用的必要性,进行中水回用对解决当今城市用水矛盾意义重大。譬如,磷回收利用既可以减少水域磷含量,又能使磷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创新提高科学技术来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提高水的浓缩倍数及循环利用。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实际上包括再生和利用两部分,加大水污染的防治和控制,对保护好水资源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与水环境协调发展,建设“亲水受水,人水和谐”的人居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岩.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9,(1):60-61.

[2]徐兴东.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应急[D].兰州:兰州大学,2008.

龟水霉病的中草药防治 第11篇

一、病因

主要原因是龟在出苗、运输、放养、分养等操作过程中损伤体表,或遭受寄生虫侵袭后留下的创口感染水霉菌所致。

二、病症

龟水霉病最易发生在水温18~26℃的环境中,也就是春、秋季。发病初期可见水中龟的颈部、腿部有成簇的丝状体,后发展呈棉絮状菌丝,看似一层白毛,这是水霉菌孢子严重侵袭的明显症状。患龟初期吃食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食欲开始下降,形体消瘦,行动迟缓,并独处一隅,最后会并发其他疾病死亡。

三、预防

1. 精细化操作

龟感染真菌的主要原因是体表皮破损,所以在生产中除了要轻拿轻放带水操作外,还应尽量减少操作环节。

2. 做好体表消毒

放养前的体表消毒一定要准确认真,消毒药物可选能破坏病原体渗透压的盐水,一般稚龟、龟苗用1%的浓度,龟种、成龟用2%的浓度浸泡5分钟即可。

3. 调节好养殖水温

水霉菌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8~26℃,所以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可把水温调到28℃以上,这样不仅利于龟的活动吃食,也能抑止水霉菌的生长。

4. 培肥水质

野外池塘调节好池水肥度也是预防龟水霉病的有效措施,因水霉菌易在较清的池水中生长,一般要求水体透明度不大于25厘米。提倡龟苗、龟种肥水下塘,可以有效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四、治疗

龟患病后应及时治疗。如是外塘,可用肥水的方法进行控制。如是温室,可先降低水位至没过龟背,然后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泼洒,1小时后再加水到标准水位;也可用中草药煎汁泼洒治疗,配方为艾叶10%、石菖蒲10%、五倍子40%、羊蹄根20%、乌梅20%,按每立方米水体用以上中草药合剂干品第一次40克、第二次30克、第三次25克的量煎汁泼洒。每次间隔3天,如第一次用药后见好,就不必再用药。

病情严重的应隔离治疗,捞出后可先用20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再在太阳底下晒1个小时,效果良好,需要注意的是浸泡时药液没过龟背即可,切不可让药液浸到眼睛,同时也要控制好浸泡时间。

治疗时需要诊断准确,用药合理,有些地方由于诊断失误,误用抗细菌的药物治疗,结果越治越厉害,不但错失治疗时机,还因病情加重造成损失。

空隙水防治水论文 第12篇

山西省保德县某矿勘探期间一水文孔发生孔内坍塌事故, 孔内遗留钻具共计118.72 m, 钻具贯穿山西组、太原组整个含煤地层, 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钻孔终孔层位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O2f) 地层, 富水性中等。事故发生后, 矿方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事故孔进行全面评估, 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山西省保德县, 地处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降水量422.8 mm, 主采煤层自上而下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8号煤层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13号煤层。井田位于天桥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西部径流区, 岩溶水水位标高838~840 m。

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为一补给、径流、排泄完整, 独立的全排型岩溶水水文地质单元。天桥泉位于保德县黄河天桥峡谷中, 天桥水库修建时的排泄带全部淹没, 以水下泉的形式注入水库, 1998年泉域西北部万家寨水库建成蓄水后, 黄河水入渗补给量增加, 泉水总流量达16 m3/s以上[1]。

钻孔所处区域主要含水岩组包括: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奥陶系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2 事故发生经过及封孔情况

2.1 事故经过

1) 2012年5月19日, 该孔采用直径113 mm钻径向下钻进, 7月2日施工至奥陶系地层54.01 m (孔深523.84 m) 时发生孔漏无法继续钻进, 之后采用1 t水泥封孔止水至465.00 m。

2) 7月15日, 采用直径153 mm钻径扩孔至277.30 m, 放入直径127 mm套管并完成对煤系地层抽水试验。

3) 8月24日, 以直径113 mm钻径钻进至终孔层位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 终孔深度588.35 m。

4) 9月17日, 以直径153 mm钻径扩孔至438.80 m时孔内坍塌发生事故, 经处理孔内仍遗留钻具118.72 m, 钻具位于319.58~438.80 m处, 其中钻铤 (直径68 mm) 37.58 m, 钻杆 (直径50 mm) 80.82 m, 钻头 (直径153 mm) 0.32 m。事故钻孔结构图, 见第102页图1。

2.2 钻孔封闭情况

事故发生后, 钻孔最深可探至438.80 m, 222.62~438.80 m处采用5 t 425号水泥封闭, 0~222.62 m采用粘土封闭。经取样检查, 438.80 m以上孔段封孔情况良好;下部钻铤、钻杆内孔隙虽由水泥填充, 但封闭情况难以探明, 存在突水隐患。

3 事故孔突水可能性分析

3.1 该孔各主采煤层突水系数计算

此次评价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 采用“突水系数法”进行评价[2]。计算公式为

式中, Ts为突水系数, MPa/m;P为煤层底板隔水层承受水压, MPa;M为底板隔水层厚度, m。

该孔奥陶系岩溶水水位标高为840 m, 8号煤层底板标高811.95 m, 底板隔水层厚度143.31 m;13号煤层底板标高728.66 m, 底板隔水层厚度60.02 m。经计算, 事故孔8号煤层突水系数0.012 MPa/m, 13号煤层突水系数0.028 MPa/m, 均小于《煤矿防治水规定》中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临界值0.06 MPa/m, 各煤层带压开采突水危险性不大, 煤层开采所承受的水头压力小。

3.2 钻孔显示奥陶系含水层的富水性

因孔内坍塌事故, 该孔未完成对奥陶系含水层的抽水试验。根据该事故孔西北部2.1 km处一水文地质钻孔资料, 该区峰峰组 (O2f) 地层岩性以白云质泥岩为主, 岩溶裂隙发育弱, 水位标高856.10 m, 含水层渗透系数0.1903 m/d, 单位涌水量0.005 54 L/s·m, 属弱富水性含水层;上马家沟组 (O2s) 地层岩性以灰岩及白云岩为主, 岩溶裂隙发育, 水位标高838.26 m, 单位涌水量33.296 L/s·m, 渗透系数127.32 m/d, 含水层富水性极强。

根据事故孔钻探原始记录及实际调查情况, 事故孔钻进至523.84 m (进入奥陶系54.01 m) 时孔漏严重, 钻井液无法正常循环, 采用1 t水泥封孔至465.00 m后可正常钻进至终孔深度588.35 m。据考证, 在钻孔事故发生前即扩孔过程中, 钻井液消耗量为0.5~0.6 m3/h, 钻井液正常循环表明523.84 m孔漏段封闭情况良好。

3.3 钻具周边岩性富水性分析

据钻探揭露情况, 该孔太原组地层厚度98.40 m, 其中太原组一段 (C3t1) 为一套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物, 底部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与本溪组顶部灰岩相接触, 其上为3层泥灰岩与泥岩、粉砂岩交互沉积构造, 其间夹14号、15号、16号煤层;太原组二段 (C3t2) 为一套平原河流相沉积, 自下到上由砂岩、泥岩、煤层组成4个小的沉积旋回。从地层组合结构看, 此段地层为泥质岩、砂质泥岩、砂岩、灰岩组成的相互叠置结构, 这种地层组合结构,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砂岩及石灰岩的垂直裂隙发育, 阻水性能较好。孔内遗留钻具底部直径153 mm钻头周边是厚约0.40 m的16号煤层, 煤层顶板和底板为厚度2~3 m的炭质泥岩、泥岩, 岩性致密, 孔隙小, 大大减少地下水从孔内钻具底部进入采煤工作面的可能性, 另外该钻头结构致密孔隙小, 本身就能起到较好的阻水作用。

该孔完成了对煤系地层, 即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混合含水层的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显示该孔含水层渗透系数0.002 51 m/d, 单位涌水量0.001 83 L/ (s·m) , 属弱富水性含水层。

可见, 虽然该事故孔所处区域上马家沟组含水层富水性强, 但各煤层承受岩溶水水压较小, 加之钻具自身阻水作用及钻孔封闭情况, 煤矿在采取必要安全保证措施前提下, 不会因该事故孔而引发大规模淹井事故。

4 事故孔突水防范措施

4.1 探放水措施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应当进行探放水工作, 为确保生产安全, 煤矿开采时必须做好探放水工作。经估算8号、13号煤层水压介于1.0~2.0 MPa, 则煤矿探水钻孔超前距应大于15 m, 止水套管长度应大于10 m。

4.2 建立强排系统, 确保生产安全

据井田周边水井资料及事故孔结构、封堵情况, 预计最大突水量为120 m3/h, 为防范钻孔突水造成事故, 在工作面推进到钻孔前应备好强排水设施, 一旦发生突水事故, 及时对岩溶水进行抽排, 防止发生水害事故。

5 结论

施工过程中遗留的事故钻孔如果封闭不良将成为导水通道, 钻孔一旦导通煤系地层与奥陶系强含水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将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不仅初期突水量大, 而且会形成稳定的补给量并造成淹矿事故, 给煤矿造成巨额经济损失[3,4]。因此矿方在矿井设计和生产时, 必须查明事故孔的各项技术参数及封孔技术资料, 认真分析事故孔对煤矿生产造成的潜在影响, 采取必要防范措施, 避免因封闭不良钻孔引发突水事故。

摘要:简要介绍了研究区概况, 介绍了钻孔坍塌事故发生经过及钻孔封闭情况, 分析了事故孔突水的可能性及对主采煤层开采的潜在影响, 提出了探放水、建立强排系统、确保生产安全的事故孔突水防范措施解决方案。

关键词:钻孔,事故孔,岩溶水,采煤工作面,突水

参考文献

[1]曹金亮, 韩颖, 袁新华, 等.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特征分析[J].中国岩溶, 2005 (4) :312-317.

[2]施龙青.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综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 :17-23.

[3]高家平, 张胜军, 丁亚恒, 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钻孔突水治理技术[J].中州煤炭, 2013 (3) :91-93.

上一篇: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下一篇:弱智儿童教育论文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