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合作范文

2024-05-18

中美经贸合作范文(精选12篇)

中美经贸合作 第1篇

1 合作办学项目取得的成绩

我校于2000年开展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于2004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国际商学院,实施四年制本科教育。近年来学院各项发展日趋成熟。国际商学院的学生在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后,可获得辽宁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及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获得可以在中国教育部认证的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颁发的商科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国际商学院坐落于辽宁师范大学黄河路校区北院,学院共有多媒体教室37间,机房3间,图书室1间,体育健身活动室2间。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人,其中含在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斯普林菲尔德校区300余人,留学生40余人,现有外籍教师40余人。国际商学院开设国际商务专业。学院引进密苏里州立大学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国际环境及美式教育,建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辽宁师范大学办学模式的国际化和多样化。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级商务管理人才,他们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际规则,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中外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部门从事金融、贸易、会计和管理工作。

2 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现状

在我国普通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通常采用如下工作组织模式。这个模式通常由二大部分组成,即在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包括专业授课教师、学生管理专职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每个部分的工作权限清晰明确。但是这种模式放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就有明显的协作不足之处。因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它需要专门人员与管理部门的协调,且学生出国期间的学籍管理问题及专业课设置也与其它专业明显不同。

在国际商学院,教职员工熟知有关课程设置、教师、学生、测评及授予证书等各种管理制度。教师与领导、同事和学生交流大都用电子邮件进行,方便高效。国际商学院在教师管理中把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和方法、便利的办公条件和教学条件、领导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通畅交流放在首位,从而保障教师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学生负责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管理方面,如果学生在学业中遇到问题,可首先求助任课教师(instructor),其次是向学业中心(academic center)或教学咨询主任(advisor)咨询;住宿、学费、出勤、健康等方面问题,则可向辅导室的相关年级辅导员求助,他们根据具体问题提供帮助解决。

3 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校合作办学项目专业课程由美方和中方教师共同完成。参与教学的中方教师的职称呈现的态势是以中级为主,对学生能力层次足够了解,能够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美方教师虽然教学方法新颖活泼,但由于对中方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甚了解,课堂上容易冒进或脱离教学主题,主次颠倒。美方教师授课过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小部分时间是运用集体教学组织形式讲授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大部分时间则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后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展开学习,注重小组之间的团队合作[1]。由于早已习惯接受国内教师集体讲授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教学中出现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足、英语语言能力较弱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引进课程的学习效果。另外,美方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普遍年纪过大,很难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

美方教师授课内容比较零散,系统性较差。美方教师授课内容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课程内容既来自于教材内容,也来自于相关书籍、期刊与网络。学生开始接触引进课程学习时,往往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之间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加之外教集中授课时间短,也会产生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的看法,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在教学中,评估体系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具有良好的导向、激励、审核监督功能[2]。我国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起步较晚、历史较短。虽然我校将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纳入到了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中,以确保办学的正规性与权威性,但是,由于我校合作办学专业较少,合作办学时间较短,还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制度。

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很少,每天忙于办公室事务,没时间去构思管理层面的策略,教学管理很难创新。

4 解决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应提高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如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两种途径相结合的模式,增加教师去合作院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进修的数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3]。另外,学校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监督小组,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估,相信通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严格把关,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将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国内很多合作办学项目中中方教师的管理,应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比如教师、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采取更多灵活激励机制、提供项目交流培训学习机会等。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缺乏规范,由于外籍教师流动性较大、自身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差异等因素,难以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良好评判,可通过制定详细课程大纲对其教学内容加以引导、学生评价和学生座谈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解、中外教师相互交流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应予以重视。并设立相关奖项。培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同时扩大参与培训的人数。中美合作项目的很多专业课程由美方专业教师亲自授课,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交流的平台,让培训不再局限于全校教师的集体培训,面是由针对性的在本学院进行交流与培训,开展教学及教学管理交流会。另外,美方的学院相关负责人定期会来访中方学校,中方也可安排教学管理人员到美方考察学习,双方结合各自学校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出适合双方教师教学的不同的管理策略,不断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即科学与人文管理融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管理融合的管理模式。

5 结语

本研究以现代教学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必须立足本校的现实情况,正确的对待外来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在办学过程中,本着“引进、学习、吸收、整合”的态度,探索出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不断培养适应国际化的教师队伍。相信中外合作办学在机遇与挑战的碰撞中。将会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思怡.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的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2]于松.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浅谈[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118-119.

中美合作年级组长发言 第2篇

大家上午好!

带着激动的心情,沐浴着初夏的气息,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参与云县爱华完小“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答题听证会。今天,我们五年级的全体师生,将把一年来的社会实践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迎接领导和专家的检验。

“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国家教育部引进,云南省教育厅与美国加洲洛杉矶公民教育中心在我省中小学合作开发的资助性学校教育项目。旨在多角度、多层次的参与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认识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参与社会建设的方法,发展积极向上的人生和社会价值取向,使学生更健康地融入社会。

我校于2007年12月在五年级开始实施“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顺利举办了三轮,在市、县、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今天,我们举办的是该项目第四轮活动的答题听证会。

本次实践活动各班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通过学习准备、宣传发动阶段后,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同学们调查、访问,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同学们的筛选和分析,各班确定了研究的问题:201班从水资源的短缺为切入点,选择了“保护水资源”为研究课题;202班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关注点,选择了“废旧电池的处理”为研

究课题;203班从关注我们自身出发,以“青少年体质下降不容小觑”为研究主题,204班立足生活,选择了“关注食品安全”为研究主题。各班确定课题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怕苦,不怕累,分组收集资料,汇编整理,制定班级行动方案,制作演示展板,经过大量的艰苦付出,终于完成研究工作,制作完成四块展板和相应的文献资料夹,迎来了今天的汇报活动。

当然,在专家的眼中,学生们的研究可能还很幼稚,学生们的研究可能还很肤浅,学生们的研究可能还只是走马观花,但我们相信,这次实践活动,能让同学们感受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会促使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为同学们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非洲: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天地 第3篇

为改变现状,美国总统奥巴马展开访问非洲之行,表示对非洲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并称美国希望与非洲建立“真正的经济伙伴关系”。

近年来,非洲经济增长率堪称奇迹,其广阔的经济发展潜力正成为各国争相投资的对象。

7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离开首都华盛顿,前往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开始为期5天的非洲之行。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出访其父亲的祖国。

对此,美国《纽约时报》的文章称,奥巴马此行背后的各种故事不同寻常。这是“美国梦”的终极版:一位目不识丁的非洲人的孙子崛起成为地球上权力最大的人。奥巴马在自己的第一本书《我父亲的梦想》中动情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美国国际企业家协会中国区秘书长闫宗伟认为,奥巴马除了探访家族历史外,还有更重要的使命。长期以来,非洲在美国政府对外政策中一直不居于优先地位。奥巴马此行希望巩固任期内对非洲国家交往所取得的成果,继续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美国日益重视对非经贸关系发展,对非政策已从传统援助向“在商言商”的经贸关系转型,致力于加强对非经济合作纽带建设。

美非经贸推向新高度

数据显示,2014年,中非年贸易额约2000亿美元,欧盟与非洲的贸易额约为1400亿美元,而美国与非洲贸易额约为730亿美元。

对此,俄罗斯科学院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安德烈·乌尔诺夫解释说:“奥巴马的非洲之行旨在扭转全球非洲争夺战中的不利局面,目前美国在与中国的较量中处于下风。”他认为,尽管奥巴马在任期即将结束时才做此决定有点为时已晚,但大体上没有辜负非洲人民对美国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的期望”。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显然加大了与非洲接触的力度,并在2012年推出《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启动了一系列与该地区的合作项目。在去年8月的首届美非峰会期间,奥巴马宣布总价值超过330亿美元的对非经贸合作项目,将美非经贸联系推向了新的高度。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非洲问题专家阿马杜·西认为,奥巴马特别强调美国与非洲的经贸伙伴关系并支持该地区各国实现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发展,这是奥巴马政府在与非洲国家接触中的一个显著特色。

美国在非洲的发展则是靠私人企业推动的,且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包括利比里亚共和国,毛里求斯和南非。奥巴马总统希望美国的公司能做更多。2014年8月,美国公司承诺为非洲进行140亿美元的投资。2013年,美国开始了“电力非洲”的计划,非洲公司和与通用这些拥有世界顶尖技术的美国伙伴进行合作。此外,美国为该项目提供70亿美元作为经济支持和贷款担保。

环球华商协会副秘书长邢倩认为,奥巴马近期对非洲采取的一些举措,反映了美国政府的对非战略。一方面,美国为了在非洲寻找更多的生意,试图用投资开发的方式来支撑非洲地区稳定,但是其投资的完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美国公司所做的投资必须满足股东的利益,同时项目的实施必须要经过环境的审核。另一方面,美国的公司期望从他们的非洲股份中获利。

奥巴马称,非洲有在全球发展最快的一些市场,为美国和非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视非洲为下一个全球经济“机会中心”。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使美国与非洲的贸易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中国与非洲的贸易。

“奥巴马走的路是中国建的。”

奥巴马此次访问期间,在谈及中国在非洲投资问题时说:“我们欢迎中国援助非洲。我想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奥巴马还表示,美国“鼓励”中国在非洲投资兴业,但是希望能确保中国的投资不是只让一小部分肯尼亚精英阶层受惠,而是能够让多数普通非洲人都获得好处。

法国媒体称,奥巴马此次访非主要旨在遏制中国的影响力,因为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关系的发展势头远超过美国。

非洲人对此泼冷水“:奥巴马走的路都是中国建的。”

北京鼎龙运通货物代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际物流,该公司董事长曹涛涛说:“非洲需要钱,中国已是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非洲人眼中是‘经济大户。中国模式已经渗透进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国人在埃塞尔比亚的斯亚贝巴承建的轻轨铁路快要竣工了。抬眼一望,新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随处可见。埃塞俄比亚的电影工业甚至拥有自己的中国影星。

另以奥巴马此次到访的他父亲的家乡肯尼亚来说,目前,中国企业正在承建该国百年来的最大工程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还有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航站楼、内罗毕大学综合楼“内大塔”、被当地人称为“中国路”的锡卡高速公路、莫伊体育场等肯尼亚众多地标性建筑均由中国人建造完成。

近年来,中肯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肯双边贸易额达50.09亿美元,同比增长53.0%,中国对肯协议投资额达5.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中国在建工程承包项目34.72亿美元,同比增长67.7%,均创历史新高。

肯尼亚投资促进局局长摩西·伊基亚拉曾撰文指出,中国正在人力资源发展、技术援助、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共享、贸易以及信贷等领域帮助非洲国家实现新的发展。中国对非洲未来的投资是本着一种真正的伙伴精神,中国援建或承建的项目都是让普通民众直接获益的项目。“作为相对而言后来到非洲大陆的国家,中国有机会不只做资本投资,而为非洲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中非经贸合作双赢

中非经贸合作本质上是互利共赢关系。中国的援助资金与非洲国家意欲优先发展的领域对接良好,资金使用也在非中双方共同磋商和监管下合理使用。

在埃中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那里有67家埃中合资工厂。除了厂房、宿舍、培训基地外,园区还有服务区、操场、花园……设施一应俱全,环境优美。

这是埃中两国之间诸多互利共赢、务实合作的缩影。普通人的感受更为真切:常年在中国为埃及公司工作的哈莱·阿兰达对埃中合作的评价非常精准:“棒极了!”中国华为公司在2011年埃及政局动荡时被迫暂停正常工作,但它没有像其他通信公司那样停发工薪、解散雇员,令埃及员工非常感动。

不仅仅是埃及,整个非洲大陆也是如此。中国已与非洲多国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关系,多次帮助非洲国家搞建设。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友善态度以及慷慨相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典范。

去年,中非经贸额达到近300亿美元,其中,去年新增对非投资就达39.9亿美元。梳理近年来中国对非投资不难发现,中国企业为非洲国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11年进驻的中国东莞企业华坚鞋业集团,目前已经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制鞋企业,带动了当地皮革加工、运输、物流、农场等多领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华坚鞋厂雇佣了3400多名当地员工。海信南非公司自1996年建厂以来,就一直坚守本地化生产战略。南非海信家电工业园一期项目直接给当地创造约600个就业岗位,并间接创造2000个与配件和物流等方面有关的就业机会。类似的例子在非洲大陆比比皆是。

中国致力于帮助非洲突破发展瓶颈。肯尼亚总统肯雅塔高度赞赏中国援建的连接东部非洲6国的蒙内标轨铁路,称该项目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东非地区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在非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但中国却从未把非洲当做“自留地”。事实上,非洲的发展是全世界的机遇。就在不久前,中国和法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意加强对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第三方市场的共同开发。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曾提到,将非洲纳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内,使它成为一带一路一洲。通过建设发展基础设施,中国既能增进和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又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洲,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中美两国可以互补

在非洲地区,美国与中国之间在某些领域的确存在竞争,但这种关系并非零和博弈。在一些援助项目中,两国可以起到互补作用,通过发挥各自优势,联手促进非洲发展。

对美国来说,中国在非洲投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有助于降低美国企业在当地的经营成本,扩大区域市场规模,加快非洲地区一体化进程,为美国投资者进入非洲提供更多机会。

对中国来说,美国在反恐、安全等领域的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为更多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提供安全保障。

中美经贸合作 第4篇

2011年5月9日,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开幕。在会后发表的《经济对话中方成果说明》中表示:“双方欢迎两国有关当局就为两国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问题继续开展对话, 以增进互信, 争取就跨境审计监管合作达成协议。”为落实第三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的成果,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11年7月11日至12日就跨境审计监管合作问题在京进行为期两天的讨论。

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在会见美国代表团时表示, 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财政部对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保持的良好沟通与合作表示欢迎。保护投资者利益, 提高公众公司会计审计质量, 加强信息披露, 是两国监管机构的共同目标。因此, 两国的监管机构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增进互信, 加强合作。美方代表团表示, 希望双方在北京进行建设性讨论, 增进双方未来在跨境审计监管方面的合作。

双方认为, 加强两国资本市场审计监管合作, 是落实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的重要内容。此次讨论富有成效, 是加强两国在这一领域合作的第一步。双方均认为通过加强两国在资本市场审计监管领域的合作, 将有助于提升公众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进一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维护两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美双方在跨境审计监管方面的对话起始于2007年, 但一直未牵涉实质内容。随着2011年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暴露出一系列“会计”问题等, 中美双方开始以专项谈判形式讨论跨境监管。不过, 有专家注意到, 从披露的公告看, 谈判并没有达成实质性可操作协议, 中美跨境监管“真空”依旧悬而未决。

随着经济金融国际化程度深化, 意味着中美通过实质性谈判认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跨境合作监管框架, 既是现实所需, 同时也确实具有可谈判协调的空间以增加双方监管互信。与此同时, 跨境合作监管的框架和形式可以多样化, 克服一些困难。当前, 中美跨境监管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因双方在监管理念和方式上不同而缺乏互信, 如美国注重程序监管, 强调程序监管对内容保真度的重要性, 至于内容真伪性则主要是审计公司和上市公司之责, 而且由于美国有着严格的集体诉讼、辩方举证等制度护航, 上市公司和审计公司造假欺诈的诉讼和惩罚机制是畅通的;而中国监管则因尚未完善构建集体诉讼、辩方举证和退市等制度, 不得不倾向于内容等实质性监管。在此, 必须指出的是, 中国监管改革应该考虑由实质性审核向程序和合规审核转型, 这也将是改革趋势。

其次, 中美在会计准则上都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差别, 导致了中美在跨境监管合作上面临较高的监管协调成本, 从而在监管技术上影响双方的跨境监管合作。因此, 中美会计制度若都加快向国际标准的过渡, 不仅将有助于降低中美跨境审计监管的标准转换成本, 而且将增强双方监管互信, 并为中美双方签署委托跨境监管协议提供标准化的合作平台。

由此可见, 当前中美在跨境监管上的分歧是在合作博弈框架下的分歧, 而这些分歧不会遮盖中美在努力强化跨境监管合作消除监管需求的共同利益诉求和意愿。有效推进中美跨境合作监管, 需要中美双方都应在监管理念、会计准则等方面作出趋同式努力, 并构建基于监管互信的监管合作框架。

经济知识:中美经贸磋商的相关考点 第5篇

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布举行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然而5月8日,在前一天夜里美道琼斯指数暴跌近500点之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声明宣布,美方将于5月10日将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中方已经宣布刘鹤副总理将于5月9日至10日访美,与美方就经贸问题进行第十一轮磋商。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国际经济相关知识常常是考试的重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美贸易又其摩擦所涉及的知识点。

一、知识介绍

(一)道琼斯指数

道琼斯指数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股票指数,它的全称为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有权威性的一种股票价格指数。该指数目的在于反映美国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涵盖金融、科技、娱乐、零售等多个行业。

(二)汇率

1.什么是汇率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划分,有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并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浮动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其涨落基本自由,一国货币市场原则上没有维持汇率水平的义务,但必要时可进行干预。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外汇行市的升降,对进出口贸易和经济结构、生产布局等会产生影响。

(1)对于进出口

本币汇率降低,即本币对外的比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

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比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2)物价

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的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汇率的上升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下跌。

(3)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本币对外贬值,投资者将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

长期资本一般进行的是产业投资,其特点是投入金额大,但资产流动性差,其关注的重点是资本投入之后,对应的项目能否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相对于追求长期投资的效益来说,短期汇率波动造成的投资损失,对长期资本的收益影响一般比较小,因此长期资本流动不会过多考虑汇率因素。

二、真题展示

例: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我国外贸长远发展:

①优化贸易结构,培育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的外贸出口服务

②加大对中小企业出口的政策支持

③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B。解析:优化贸易结构以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利于我国外贸长远发展。②加大对中小企业出口的政策支持短期内有利于我国外贸增长,但不利于长远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

例:关于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或升值,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本国货币升值对于进口汽车企业有利

B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出口

C本国货币升值出国留学成本降低

D某国货币升值对持有该国币种债务的国家有利

【答案】D。解析:某国货币升值,持有该国货币债务的国家债务负担加重,不利。D说法错误。本币升值,对于进口汽车企业而言,进口成本降低,有利。A说法正确。本币贬值,国内产品对于国外而言更便宜,促进出口。B说法正确。本币升值,兑换成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留学成本降低。C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

三、考察形式

中美经贸蹒跚前行 第6篇

总体态势

1. 双边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

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受两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双重推动,中美双边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1~11月,中美贸易额达19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147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7%;中国自美国进口439.2亿美元,同比增长8.1%。中方顺差达1037.2亿美元,同比增长45.1%。据美方统计,2005年1~9月,中美贸易额达20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176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中国自美国进口2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中方顺差1463.2亿美元,同比增长28%。尽管中美双方统计方法有所不同,但与2004年同期相比,统计数据均显示出双边贸易呈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2.中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随着双边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在传统的鞋类、服装、玩具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机械设备、电器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自2001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额持续增加,两者所占中国对美国总出口的比重也基本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05年前11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额已分别超过了200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该商品全年的金额。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在双边贸易额增加的同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见表1)。

突出问题

1. 中美贸易不平衡,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中美贸易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既有了量的突破,也有了质的飞跃,但双边贸易合作的发展很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直接体现在中美双边贸易额的不平衡上。虽然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个老问题,但随着中美经贸关系其他问题的解决,逆差问题日益被美方政治化。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部分议员提议对我国产品征收附加税,指责中国产品加剧美国工人失业,以及对华纺织品设限、彩电反倾销等问题,主要源于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不论是中方的还是美方的统计数字,都表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比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多了很多。根据中方统计,中美贸易1993年美方开始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803亿美元,11年增长近12倍,中国已成为美国贸易赤字第一大来源国。 进入2005年,中美贸易不平衡现象继续加剧。 据美方统计,2005年1~9月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1463.2亿美元,同比增长24.5%,预计2005年中美贸易逆差将接近2000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贸易保护和压迫人民币升值被许多美国人视为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灵丹妙药,以至于2005年的纺织品特保争端成为近20年来中国社会反响最大的对外贸易争端,“人民币升值论”也从2002年下半年至今经久不息。

2.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间的主要摩擦点。不仅美国议员们在国会上提出诸如人民币不升值就对中国产品征收27.5%的新关税等法案,美国业界、产业工人也把企业不景气与就业困难归咎于人民币被低估。为了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在美国国会正考虑因中国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对其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之际,2005年7月中国宣布中止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直接挂钩的固定汇率机制,并实现2%的小幅升值。美国各界虽对此表示欢迎,但表示会继续关注中国政府的后续动作。

由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因此当双方的经济实力对比和经贸关系不对称不可能有根本性转变的时候,人民币即使升值也不会导致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因此,人民币汇率问题在较长时期内仍是中美间的主要贸易摩擦点。

前景展望

2005年,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延续了近年来稳步发展的态势,但中美经贸关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一些贸易摩擦,如中美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2005年中美双方争论的三大议题,美国在平衡货物贸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民币汇率三大问题上加大对中国施压力度,两国经贸关系也曾因此颇为紧张。由于这三个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因此贸易赤字、知识产权、小步前进的汇率改革在2006年仍会是中美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美探索建筑节能跨境公私合作模式 第7篇

G20杭州峰会之后, 绿色金融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数据显示, 未来5年, 中国每年在绿色产业中的投资将达到6 000亿美元, 但政府只能提供10%至15%。具体到绿色建筑方面, 由绿金委和保尔森基金会共同发布的《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建筑篇》估算, “十三五”期间, 中国需要投资1.65万亿元, 用于支持新建绿色建筑以及对现有住房和商业建筑进行大规模节能改造。这其中, 很大一部分必须依赖社会资本, 以便使公共资金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中美绿色发展基金的设立, 即是为了满足这部分资金的需求。

当然, 该基金的设立也充分考虑了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宽泛的角度来看, 如果中国对环境进行治理, 将会为市场带来1万亿美元的商机。新的市场打开后, 将创造更多的就业, 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绿色金融能够带来可见的经济效益。具体到中美绿色发展基金, 有关人士表示, 该基金的预期投资回报不同于一般的私募基金, “我们是将其看作基础设施基金的回报, 会有一些长期投资的项目, 这些项目致力于帮助中国绿色发展和提高能效。”同时,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 基金也将探索多种方法, 以平衡绿色技术的高投入与长期回报之间的矛盾, 为二者架起桥梁。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测算, 中国绿色产业的年投资需求在2万亿元以上, 而财政资源只能满足10%~15%的绿色投资需求, 这意味着, 绿色金融市场的前景极为广阔。

2008年美国大选与中美经贸关系 第8篇

2008年大选与中美经贸摩擦:历史规律的再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共举行了四次美国总统大选。在这一时期里, 随着中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每逢大选临近, 两党总统候选人总会就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各种问题宣示强硬立场, 发表颇具贸易保护色彩的言论, 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此外, 美国行政部门和国会一般也会在大选年就中美贸易争端采取更强硬的态度。这些规律会在今年这个大选年得到体现吗?在每四年一届的美国总统大选中, 两党为赢得选民, 会把所有能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公共政策拿出来讨论, 其中对外贸易一直是重要问题之一, 因为这涉及选民们的“钱包”。近年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制造”对美国制造业造成很大冲击, 在美国国内, 对华贸易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近来频频为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和政客们所利用。因此,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 中美贸易问题依然会成为美国政党政治的一张重要的“牌”。经过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 民主党重新控制众参两院, 并凭借国会这个平台就伊拉克问题、中美贸易问题等外部矛盾以及新移民法案、医疗保健改革等国内问题, 向布什总统施压, 造成布什总统“跛脚”。在对华经贸问题上, 民主党借贸易争端、汇率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 这固然与民主党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很大关系, 但直接动因却是赢得2008年的总统大选。

从几次大选期间中美经贸摩擦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来看, 摩擦的主要领域相对比较集中:1992年大选时, 中美经贸摩擦主要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纺织品贸易三大问题展开;1996年大选时, 摩擦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和纺织品贸易领域;2000年大选期间, 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和中国“入世”问题是争端焦点;而在2004年大选期间, 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和纺织品贸易等是中美贸易纠纷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些情况表明, 美国总统大选和中美贸易摩擦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考虑到市场准入、贸易平衡、中国“入世”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之间的密切关系, 可以说, 中美经贸纠纷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延续。换言之, 美国总统大选本身并不制造中美经贸摩擦, 也不决定经贸摩擦的议题。美国总统大选对中美经贸摩擦最主要的影响, 是使双方既有的经贸问题在一个时期内政治化。

2008年大选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经贸关系政治化及其具体体现

政治化的主要含义有二:其一, 总统候选人能否博取特定选民集团的好感, 成为美国公众评判解决方案优劣的核心标准。纵观历次大选中美国出台的各项临时性贸易政策或措施, 可以发现它们的针对性极强, 特定的政策措施必是为满足某个或某几个特定集团的要求而生。其二, 问题一旦成为大选话题, 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便会升级、放大。例如, 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 公众寻求“替罪羊”的想法便日益蔓延。尽管人民币汇率、中国贸易顺差与美国经济的疲软无关, 然而美国公众会很自然地认定本国经济的不景气必然与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国有关, 特定利益集团也很容易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

随着美国两党政客开始为2008年大选抢夺先机, “中国”话题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华盛顿政坛中。如何与崛起的中国打交道, 被学者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未来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而近在眼前的美中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政策等问题, 使鼓吹“遏制”中国的议员找到了对华政策的辩题。

民主党议员希拉里表示, 未来的美国总统必须能领导美国应对各种挑战, 包括中国、印度的崛起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共和党众议员邓肯·亨特刚宣布参加总统竞选, 就将矛头直指中国。种种迹象显示, 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战, 中国议题不会像2004年那般消停, 可能会不时被竞选者拿出来“说事”。而“中国牌”在2008年大选中仍会集中在中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展开。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商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发展空间。于2006年12月开启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为缩小中美双边贸易逆差提供了某种机制, 但民主党并不愿意与白宫合作, 他们认为, 解决逆差的唯一途径是加大对华经济制裁。2007年2月2日,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亚当斯宣布辞职, 这是半年里第二位负责与华对话的美财政部官员离职。美国国内的“驴象之争”在2008年的大选中会愈演愈烈, 布什政府极有可能在对华问题上向民主党做出一定妥协, 给中美贸易造成伤害。

利用大选炒作对华贸易争端、制造贸易摩擦的美国利益集团, 可能是美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及其行业协会, 比如美国森林与纸业协会、美国铸造业协会、全美制造商协会、美国家具制造商委员会、纺织品团体全国委员会、美国纺织制造业研究所、钢筋贸易行动联盟、半导体业协会等。这些企业协会和组织认为, 是中国的制造业对他们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夺走了他们的市场。素有“共和党小猎犬”之称的乔治·布坎南就曾对美国黑人们说, 为什么你们受穷?因为中国四川的民工抢了你们的饭碗。还有一个利益集团是工会组织, 代表着美国1300多万名会员、61个下属工会的美国劳联-产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在中美贸易上, 受益最大的是大资本集团, 劳工受益很小, 导致美国工会对中国批评比较多, 认为是中国冲击了美国工人的就业。利益集团影响美国政治的渠道很多, 比如在媒体上大肆炒作, 游说国会, 影响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 比较尖锐的问题可以通过司法途径甚至通过游行直接给政府施加压力。一般情况下, 大选年中美经贸摩擦的发生程序是:一旦利益集团认定自己利益在中美经贸交往中受损, 希望制裁中国或对中国采取必要的措施, 就会援引美国国内贸易法要求美国商务部、财政部、劳工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等联邦行政机构进行相关调查, 甚至直接采取对华贸易制裁措施, 或游说本州的国会参众议员提出相关法案。

2008年大选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贸易战

由于民主党控制了国会, 这直接影响到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激烈程度。往往在政党轮换年里, 美国政党政治对中美经贸关系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有可能加剧。但从长远来看, 不论怎样, 中美贸易战不会发生, 布什把对华政策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亮点, 所以也不会允许因为贸易问题把中美关系搞得很糟糕, 而从中美贸易中获益的利益集团也会加强对政府的游说, 迫使本国平衡好这个关系。

另一方面, 近年来, 为了缓解贸易争端给中国对美出口造成的压力, 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 对于大选期间发生的经贸争端, 我国基本采取“和为贵”的战略和韬光养晦的策略, 通过高层访问交流、贸易谈判和组织集中大宗采购, 以缓解压力, 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有关。虽然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 但整体竞争力和总体实力与美国相比, 仍处弱势, 但我们的发展预期好于美国。在这样的态势下, 中国只能采取低调态度, 力争减少摩擦和直接对抗, 以逐步取得在中美关系中的话语权。在已经开始的2008年大选中, 随着选举进程的加深, 美国国内对中美贸易问题的攻击会更多, 对中国制裁的声音也会加大。美国有些利益集团在局部地制造摩擦, 只不过是假戏真做, 给中国施加压力, 以达到另外的目的, 比如进一步开放市场,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等等。

虽然大选期间美方会出现很多不理性言论甚至政策举动, 但不会因此引发中美之间的贸易战, 也不会影响美国既定的对华政策框架, 更不会改变或逆转中美的总体战略关系。因为美国并不希望“两败俱伤”, 美国想要的只不过是更大的利益, 而不是失去一个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和合作“对手”。

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第9篇

一、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自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 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猛。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 1988年为100亿美元, 9年增长约4倍, 而此后双边贸易1990年为118亿美元, 1999年为614亿美元, 9年增长约5.2倍。中美贸易2004年将近1700亿美元, 2005年达到2116亿美元, 2009年已经达到2982亿美元。近10年来, 中国对美进出口增长率保持在高达20%左右, 期间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发生一定的波动, 但总体上看, 还是比较平稳、健康发展。

互利双赢是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邓小平曾强调指出:“中美关系有一个好的基础, 就是两国在发展经济、维护经济利益方面有相互帮助的作用”, 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两国在资源条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消费水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出口商品方面存在非常强的互补和互惠的特点, 使两国能够充分地发挥各自出口商品方面的比较优势。美国国内制造业的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到15%, 因此美国需要进口大量的消费品和原材料。而中国则在制造业领域具有较大优势, 拥有纺织、服装、家电产品、笔记本电脑、信息技术产品以及其他消费品等一大批产业部门。中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美国可以使美国消费者每年节省约1000亿美元的开支, 并有助于美国抑制通货膨胀。就中国而言, 中美之间的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是中国解决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 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 以及包括飞机、尖端集成电路在内的高科技产品, 美国的飞机制造商、通讯设备制造商以及农户越来越倚赖中国市场。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报告

中美不仅在传统领域内经贸往来快速增长, 在双向投资上, 中美两国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截至2009年6月底, 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5.7万个, 美方实际投入610亿美元, 美国500强企业中在华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400家。用中国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副司长金旭的话说“中国巨大的市场给美国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美国在华投资企业每年能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取至少800亿美元的利益”。中美商会发布的《2009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 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 74%的美国在华企业盈利, 81%的企业对未来5年在华业务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国内企业在美直接投资也超过31亿美元, 且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投资范围不断拓宽, 涉及工业、科技、服装、农业、餐饮、食品加工、旅游、金融、保险、运输和工程承包等各个领域。

这种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的经济结构关系预示着这样一个现实, 即中美双边经济关系对彼此双方均有巨大的实际利益, 这也成为两国长期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基础。在宏观经济和战略层面, 在过去4年里两国举行了5次战略经济对话和6次战略对话。2009年4月1日, 胡锦涛主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会晤, 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就两国之间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议题进行深入沟通。这一机制体现了中美30年来的成果, 表明两国正共同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首轮对话于2009年7月27日至28日在华盛顿成功举行并取得积极成果。目前, 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对象国, 同样美国也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出口对象国, 双方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紧密局面。

二、中美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中美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 双边经济摩擦也不断增加。一方面, 双方在相互贸易和投资上的绝对量不断增加, 而另一方面, 又因贸易不平衡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而引发越来越多的摩擦。

1. 贸易不平衡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贸易不平衡问题被美国看作是中美双边贸易中的一个问题不断的被提出来。自1993年中国对美首次出现贸易顺差以来 (按照美方统计是1983年) , 差额不断扩大。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1018.8亿美元, 按美方统计为2016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4.5%, 对华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27%, 接近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贸易逆差的总和。根据表中按美方统计200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562亿美元, 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还高达2663亿美元, 从2009年下降为2269亿美元。

由于外贸逆差的存在, 中美之间就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这种贸易上的逆差经常被美国国内一些反华势力作为制裁中国的理由, 严重影响了中美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 也对中美关系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2. 市场准入

2006年3月在胡锦涛访美前的一个月里,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 4月4日, 赖斯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 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已经在美中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 美国可能“不得不”追究美中巨大贸易逆差的“真正根源”。同一天, 美国助理贸易代表斯特拉特福德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作证时抱怨美中贸易关系缺乏“均等机会”, 指责中国没有着力履行开放市场的承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美国借中美贸易失衡施压, 意在推动中国开放市场, 尤其是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农产品市场。2010年5月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中国承诺将根据经济形势, 结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将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鼓励外资参与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节能和环保产业, 并扩大这些产业向外资开放的领域。

3. 人民币汇率

最早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是日本。早在2002年, 日本财务省次官黑田东彦称“中国将把通货紧缩出口到亚洲的其它国家”, 其解决办法是使人民币进行一定程度的升值。继日本之后, 美国也开始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给中国施加压力, 2002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访问中国,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重要讨论内容。布什总统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希望我们的贸易伙伴能够对我们的生产者、工人和农民公平以待。但是, 货币由政府操纵时, 就不公平了”。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和美国制造业联盟的《不公平的对华贸易造成国人失业》报告更将美国失业增加与人民币汇率挂钩。报告认为2001-2008年,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1860亿美元, 其中40%多是中国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出口的增多造成的, 期间, 美国人失去240万个就业岗位。而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为地压低其货币的币值。实际上, 美国贸易赤字与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关系。美国的对华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结构问题。美国的出口优势是资本和技术产品, 如果美国能取消限制出口中国的高技术产品, 帮助中国企业提高投资能力, 进而会增加中国企业的进口能力。而目前美国寄希望于通过人民币升值, 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 以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客观而论, 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美贸易逆差, 以美日贸易为例, 自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以来, 日元兑美元升值了近2倍, 可是并没能阻止美国对日贸易逆差。这表明, 迫使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

反过来看, 汇率是一国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和均衡的手段, 属一国内部事务, 汇率上的合作基于相互信任和互利。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定要以国家实际情况为重, 切忌冒进和鲁莽。一旦失控, 造成的将是外汇储备的严重缩水和大量的资金外逃。留给国内的滔滔洪流, 数十年的成果将毁于一旦, 社会也将进入深度震荡中。

三、中美经贸关系的展望

尽管中美两国经贸关系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人民币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等, 但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温家宝曾说过“在中美贸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是可以取得共识, 也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 不应该也不可能影响中美经贸发展大局。只要双方有诚意, 这类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和扩大合作来加以解决”。

1. 要平等协商, 消除分歧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双方出现分歧是正常的, 在贸易领域, 美国不论是从战略安全角度出发还是美国经济利益角度出发, 美方都不会毫无顾忌的损害双边经贸关系。与此同时,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同时, 中国也是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积极解决中美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双边贸易失衡问题, 中方明确表示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 为此中国一方面积极扩大内需, 降低对外贸的过重倚重, 另一方面积极扩大进口, 支持高新技术、关键设备以及国内短缺的大宗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只要双发都站在建立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审视中美经贸关系, 有些障碍和分歧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2. 要互谅互让, 寻求共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 而且有利于世界经贸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 遵循WTO规则进行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减让, 对美国产品的进口有较大增长,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逐步缩小。因此, 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 据美国方面的分析, 今后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三个因素是: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内失业和中国执行WTO协议的情况。美国在推行其贸易政策时将利用中美WTO协议, 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 为防止更多的竞争力产品冲击其国内产业, 美国会更频繁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301”条款等贸易制裁措施对中国输美产品设限。这使双方贸易关系紧张, 从长期来说对美国不利, 对此美国也是持慎重态度的。所以, 中美双发要互谅互让, 寻求共识。

3. 要面向未来, 互利共赢

意识形态的差异决定美对华贸易政策很复杂, 经济问题常常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近期内,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强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 这决定了我国在贸易摩擦和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必须慎重地处理好同美国的经贸关系。尽管前进的道路上问题还会很多, 中美经贸发展的基础是好的。尤其是中美WTO双边协定的签订和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确定, 消除了长期以来阻扰中美关系改善和中美经贸发展的重大障碍, 对今后中美经贸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只要双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高层对话和双边磋商等有效机制, 增进理解与信任, 中美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继续扩大中美经贸关系, 不仅造福两国人民, 而且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

摘要:中美经贸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 互利双赢是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中美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 双边经济摩擦也不断增加。一方面, 双方在相互贸易和投资上的绝对量不断增加, 而另一方面, 又因贸易不平衡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而引发越来越多的摩擦。尽管中美两国经贸关系还存在诸多问题, 但这类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和扩大合作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1]阎学通.加大的政治影响力——非同步的中美政治与经济关系[J].国际贸易, 2002 (1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1) :332

[3]刘碧云.论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展望[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0 (1)

[4]陈宝森.美国经济中长期前景与中美经贸关系展望[J].新金融, 2006 (8) :12

[5]潘锐.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与挑战[J].世界经济研究, 2003 (12) :65

[6]美报告竟将国内失业问题归咎中国[N].参考消息, 2010-03-25

[7]温家宝在出席纽约美国银行家协会举行的午餐会上发表演讲[N].人民日报, 2003-12-09

中美签署中医药合作谅解备忘录 第10篇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 6月17日~18日, 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举行。我国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了本次对话, 并在“公共投资”专题会议上发言, 介绍了中国新农合所起的作用及中美两国中医药领域合作的设想。

为配合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举行了中美中医药合作研讨会。王国强副部长、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莱维特先生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 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美利坚合众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在整合医学与中医药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除中医药合作之外, 本次会议还就药品和医疗器械、食品安全等卫生合作内容达成共识。根据此备忘录, 中美双方将组成中医药合作工作小组, 鼓励双方医疗机构、科学家之间开展针灸、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合作和交流。

清洁能源——中美经贸合作的新机遇 第11篇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给中国人带来了好消息。

这位有着黄皮肤、花白头发的美国第二代华裔移民,在5月23日出席美国商会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午宴致辞时说,“开发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洁能源和能效技术,将为中美创造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契机之一。”

被喻为美国清洁能源推销员的骆家辉,此次带领了通用电气、波音、杜邦和杜克能源等24家美国企业组成的贸易代表团访华,这些企业据称代表了“美国在清洁能源发电、能效提高以及电能存储、输配电领域的最高水平”。骆家辉表示,中美两国将致力于开拓清洁能源的广泛合作。

能源与气候变化,也是今年5月24日到2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要议题。骆家辉一行,作为对话前夕美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支部长级贸易代表团,凸现出美国政府对于清洁能源合作的重视。

由于骆家辉此行推介的清洁能源技术,大都属于美国管制的高新技术,对此,他多次表示,目前美国政府正对出口控制体系进行修改。但更重要的意义或许在于,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不仅可能成为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的突破口,也许还为中美建立进一步互信提供契机,并促进彼此经济结构调整。

美国盯上中国清洁能源市场

作为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清洁能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国务院在拟订《“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曾对国内的节能减排提出了系列约束性目标: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雄心勃勃的政府节能减排计划,意味着将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能,为清洁能源技术腾挪市场空间,酝酿崭新的市场机会。

以风电为例,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不到100万千瓦,而在此后四年,这一数字连年翻番,到了2009年底,按该指标计算,中国已经成為世界第三风电大国。

风电装机容量的大跃进,催生了大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目前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的风电概念企业已达6家。外国企业也从中获利很多,2009年,即便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全球风轮机电气元件的最大供应商——ABB在中国的风电业务比上年增长125%以上。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今年5月对外表示,2009年中国在清洁能源上总共投资达346亿美元,冠居全球,比排名第二的美国高出近一倍。美国商务部预计,到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

“这么大的市场谁不想分一杯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对此,拥有强大科技实力的美国必然有所行动。

2009年7月,中美两国共同出资1500万美元,在北京成立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被纳入优先研究领域。较之此前美国企业零星进入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该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被认为是美国政府将清洁能源纳入战略层次考虑。

美国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示清洁能源技术优势的机会。在位于上海世博园的美国馆安装有太阳能照明设备、光伏电池、以及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称,“美国馆是创新和环保责任的典范,将在整个世博会期间保持碳中和。”

希拉里.克林顿在出席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夕,还特别撰文《美中两国取得的成就超越世博会》指出,美国和中国是全世界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两国肩负着独特的责任,需要主导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塑造清洁能源的未来。

出口倍增计划背后的中美经济再平衡

美国大力向中国推销清洁能源产品的背后,是近期的经济结构调整措施。

当中国政府还在忙于启动内需时,美国人却选择了扩大出口。骆家辉在5月23日出席美国商会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午宴致辞时,毫不讳言地说道,“我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奥巴马总统刚刚宣布的国家出口战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3月宣布了一项“国家出口战略”,计划在2015年之前,使美国出口翻番,同时创造200万个工作岗位。他甚至还签署行政命令,成立一个由国务院、财政部和商务部等跨部会官员组成的出口促进内阁,负责国家出口策略。

此前,美国经济以“高消费、低储蓄、财政贸易双赤字”著称。2008年次贷危机所暴露出美国经济这一软肋,促使奥巴马政府试图扭转这一形势。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清洁能源技术将承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发展重任,一如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推动美国经济走出泥潭。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已将清洁能源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的《2009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规定,美国将在2025年之前投资1900亿美元于清洁能源技术和能效领域。当年6月,奥巴马对外讲话称,“领跑新能源经济的国家将领跑21世纪的全球经济。我们要让美国再一次占据领导地位。”

中国政府也一直试图把节能减排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国务委员马凯早在2006年就曾对外表示:“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仅下降14.38%,距离20%还有相当差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表示,“十一五”计划前四年,之所以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得不是特别理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结构没有很好地调整过来。

以投资为主导的中国经济,特别是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郑超愚表示,最近两年,中国的“调结构”实质上已让位于“保增长”,其结果就是节能减排任务日益严峻。

“清洁能源合作是中美产业调整面临的共同机遇。”谭雅玲认为,由于中国和美国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从清洁能源技术到宏观调控等诸多领域,中国仍需向美国学习。

不过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5月24日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间隙,曾向媒体吹风,希望美国对现行的出口管制体制重新进行评估的表态不是光打雷不下雨,也希望不是下小雨,而是整体上取消歧视性的对中国单一的出口管制。

中美气候合作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第12篇

一、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及影响

目前,全球温度不断升高,气候变化问题正在并且持续地发生着变化。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扩大,气候变化问题已经从自然科学领域扩展至国际政治领域,并成为当今国际关系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

(一)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

早在19世纪就有科学家发现了温室效应,提出矿物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假设。但是,在其后近百年间,关于全球变暖的这一假设并没有得到证实。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气候变暖才重新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普遍认同工业排放导致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一观点。随后在1988年,由世界气候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了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IPCC),截至2013年IPCC共发布了五个报告,用科学数据阐明了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这一事实。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也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一,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首先,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升高,这对于地势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不仅会遭受洪涝灾害,还可能面临热带风暴和海岸带沉降的挑战。其次,气候变化也会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对于热带干燥地区而言,即使温度略微增高,也会造成粮食产量减少。此外,伴随着干旱和洪涝的频率增加,也会对粮食生产造成影响。最后,气候变化也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其中,对于生存在岛屿国家、沿海地区以及高温干旱地区的人群影响最大。气候变化也有可能促进疾病的传播。第二,气候变化会对国际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会直接影响到岛屿国家赖以生存的国土;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减产、极端气候增加等,会导致大规模的环境移民。这可能导致国内或国际冲突,给国际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同时,气候变化所引发的贫困、失业、移民等问题也可能导致恐怖主义的产生。

二、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冲突与合作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如果不达成一致,那么国际气候条约将很难达成。目前,中美在气候问题的许多领域已达成共识,但是中美在气候合作的过程中历经艰难。中美气候合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克林顿政府时期、小布什政府时期、奥巴马政府时期以及《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达成之后。

克林顿政府时期,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政治中正逐步从边缘走向核心舞台。这一时期克林顿政府一改往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消极态度,积极调整美国的外交策略,参与到国际气候谈判中来,争取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领导地位。但是,不论在立场方面还是在减排责任方面,中美都存在着较大分歧。

小布什政府上台后改变了克林顿政府时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相对温和的外交策略,强调国家利益至上,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退出《京都议定书》。在减排责任方面强调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试图淡化发达国家在减排责任上的义务。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开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美这一时期气候合作是主流,表现在中美将气候合作纳入到中美双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清洁能源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虽然仍然存在一些分歧,但是中美双方一致肯定了气候合作的必要性。

2014年11月,《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达成,标志着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论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问题上,还是在减排责任方面,中美都兼顾了彼此的利益诉求,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为中美气候合作扫清了障碍。

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现阶段在气候变化领域达成了诸多共识,中美气候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问题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中美在气候合作中的机遇和挑战

现阶段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的合作不断增多,虽然中美在气候合作中依旧存在许多分歧,但是中美两国一直寻求共同利益,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目前,中美在气候合作中是机遇与挑战共存。中美双方应该抓住机遇,变挑战为机遇,推动中美气候合作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中美在气候合作中的机遇

第一,气候外交符合现阶段中美两国的发展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美国的综合国际相对削弱。这一时期开展气候外交,加强中美气候合作,有利于美国务实外交路线的回归。同时,开展气候外交,有利于美国开发清洁能源,为美国寻求新经济增长点,促进美国国内经济复苏。此外,开展气候外交也有利于美国提高软实力,重塑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当前形势下,中国开展气候外交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和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密不可分的,将气候变化问题置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才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履行减排责任与义务,有利于树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中美气候合作。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内容的中美大国关系,为中美气候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下,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的合作意愿不断提升,内容更加广泛,主体更加多元,成效也更为明显。中美新兴大国关系使得中美气候合作共识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中美气候合作也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第三,中美能源合作也进一步推动了中美气候合作。自2009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来,中美能源合作就成为中美关系中的核心议题之一。气候变化问题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紧密联系,因此,中美能源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中美气候合作的发展进程。中美能源合作有利于巩固中美气候合作,促进国际社会达成新的气候协议。同时,也有利于中美两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推动两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履行减排责任与义务,更好地实现中美气候合作。

(二)中美在气候合作中的挑战

虽然目前中美在气候合作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合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挑战。面对气候合作中的挑战,中美两国要看清形势,变挑战为机遇,推动中美气候合作稳定发展。

第一,中美两国在气候合作中缺乏战略互信。首先,中美两国中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一直是中美建立互信机制的一大障碍。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美国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到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因而一直对中国存有戒备之心。因此,中美两国一直难以建立互信机制。对于中国而言,由于美国之前退出《京都议定书》,加之政党两极分化等国内因素,中国对美国在气候合作上的持续性也缺乏信心。

第二,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存在分歧。在历届气候变化谈判中,“共区原则”一直是中美气候合作中的一大障碍。虽然《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发表对“共区原则”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在如何体现和适用“共区原则”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中美两国应该进一步在“共区原则”上协商,为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扫清障碍。

第三,在资金技术援助上的分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但是美国指出,有关气候方面的技术都掌握在企业手中,政府无权干预企业的商业行为,因此技术转让只能通过商业渠道才可以实现。在资金方面,美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因此,中国很难得到美国的资金援助。

中美当前在气候变化合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挑战,为了进一步推动中美气候合作,中美双方需要进一步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尊重彼此的国家利益,加强协商谈判,减少战略猜疑,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同时,进一步完善中美气候合作机制,除了政府层面提供的气候合作交流平台之外,也要高度重视气候合作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此外,要加强中美双边、多边合作,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绍学.气候外交将成为中美战略合作的新增长点[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6).

[2]张莉.美国气候变化政策演变特征和奥巴马政府气候变化政策走向[J].国际展望,2001,(1).

[3]张海滨.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连续性与变化及原因探析[J].国际经济与政治,2006,(10).

[4]唐彦林.奥巴马政府能源新政背景下的中美能源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5).

[5]张晓华,祁悦.“后巴黎”全球气候治理形势展望与中国的角色[J].专家论坛,2016,(7).

[6]田慧芳.中美能源气候合作:逐渐走向“实打实”[J].中国与世界,2015,(15).

[7]庄贵阳,陈迎.试析国家气候谈判中的国家集团及其影响[J].太平洋学报,2002,(2).

[8]于宏源.试析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的新变化[J].现代国际关系,2012,(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美经贸合作】相关文章:

浅析相互依存的中美经贸关系09-11

中美贸易战对中美贸易06-08

中美规范05-26

中美教学05-30

中美青年06-07

中美摩擦07-27

中美家庭08-04

中美会计异同05-24

中美新闻比较06-07

中美课堂对比06-22

上一篇:失地农民体育下一篇: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