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课堂范文

2024-05-31

积极课堂范文(精选12篇)

积极课堂 第1篇

一、创设民主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中, 要想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民主、平等、和谐、宽容、关爱等相互沟通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并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包容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等。只有营造了如此情情相融、心心相印、教学相长的和谐美好的师生合作交流平台, 学生才有可能萌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例如, 在教学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时, 在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之审美特征后让学生在建筑群中自选一座独立的建筑用自己的语言或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结果, 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一下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 立即兴致勃勃地积极参与到对文本的学习和再创作中。小组交流时, 学生们写出了不少的杰作。接着, 我又请同学们为故宫博物院绘制一幅平面图, 学生们纷纷举手愿意承当这份工作。课后, 我在学生交上来的故宫博物院平面绘图中择优了几张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供大家学习。从此, 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 学生们自发地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在学习园地张贴参考资料等。可见, 只要我们引导得法,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和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还是非常容易的。

二、创设乐学情境, 美化学生心情

教师必须通过创设美的课堂情境、美的课堂趣境、和谐的氛围等途径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乐学情境, 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无比愉悦之心情, 继而产生无比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跨越广袤的时空, 快乐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多角度的、多视角的交流, 并在这种愉悦的交流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继之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例如, 在教学沈复的“童趣”时, 在引导学生整体感受课文的内容与主题后, 我让学生们以“童年趣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和自选文体写一个300字的作文片段。学生们在甜蜜的微笑中纷纷奋笔疾书。一会儿, 一位男生学生举手发言道:“我拟的题目是《我与沈复比童趣》, 我写的作文片段是……”, 紧接着一位女生又举手发言说:“我拟的题目是《童趣, 我比沈复更美丽》, 我写的作文片段是……”继此, 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地举手发言, 精彩的发言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下课的铃声响了, 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可见, 教学时, 创设学生乐学的语文教学情境, 既可以美化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心情, 又可以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创设悬念情境, 促进学生急于参与心理

除此以外, 还必须在教学课堂中设置悬念, 以此促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文本产生期待、期盼、渴知等心理活动, 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味文本的主旨、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继之达到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之目的。

例如, 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 我并不急于引导学生欣赏这篇童话精彩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 而是这样设置激发同学们期待、渴望、好奇等心理活动的情境:“同学们, 没有谁不喜欢穿美丽的新衣, 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 如果喜欢穿新衣服喜欢到了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皇帝对新衣服的痴迷状态, 那就不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了, 而是虚荣、愚蠢的具体表现了。”没等我把话说完, 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自觉地、快乐地、津津有味地鉴赏《皇帝的新装》了。这期间, 我发现有的同学边阅读课文边颔首低眉地默笑, 有的同学边阅读课文边哈哈大笑……真是尽态极妍。看到这情境, 我的心里也因此乐开了花儿:“大家都说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难上加难, 其实, 只要我们能够破解其中的奥妙, 施以相应的教学技法,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不难。”

如何使学生课堂积极 第2篇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如在每课教学前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查阅资料,同时教师自己也进行充分的活动准备。课堂上,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学生的表演或回答问题,都会得到教师真诚的鼓励和称赞。学生从教师的眼神中感受到自信。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辅导者和教导者。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对教师的畏惧和约束感,师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内心接纳了教师,喜欢了教师,就会乐意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发展。

二、让课堂生动有趣。

教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能激起学生内在的潜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课程标准,提出教学问题。所提问题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2.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和好动的年龄特点,设计出操作性强的课堂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和竞争意识,让书本知识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活”起来。

3.通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并指导自己的实践。

三、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教师上课不能根据书本的知识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共同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和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促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定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精神。在活动情境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倡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导演、演员,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展示中认识自己,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

四、让积极评价体系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云课堂对中学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第3篇

关键词:云课堂;中学教学;积极影响

一、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云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课程资源,同时还要创设更多真实的情境、活动和任务。与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操作环节包括课程准备、云学习、云课堂教学和学习测评以及提炼深化。

二、云课堂对中学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

1.及时反馈校正教学情况

我们都知道,及时的反馈校正对我们的教学尤为重要,在云技术的支持下,促进教与学的信息反馈更加及时、高效且全面。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完全吸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他们的学习状态、做题情况,甚至还要依据布置的任务或是作业练习来评价教学效果。而这样的一个教学回合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并投入大量的心思和精力,且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在云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这种反馈实践控制在短时间内。因此,依靠云课堂这种教学方式,为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从而对症下药,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如,在提出某一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运用交互式的云教学平台中丰富的资源和材料,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达成统一意见,并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在学生进行小组互动之后,提出各小组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争议和疑难,教师再解决其中的共性问题并做出小结。最后,通过云教学平台进行测评,通过云平台的统计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和

讲解。

2.有形的整合教学信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利用网络搜集、整理学习材料和信息的能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希望学生在预习时能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丰富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但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却总不尽如人意。如,在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时,有的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查到相关的知识点,面对众多的信息资源,他们往往会随意选择其中的一个复制下来草草了事;有的学生则干脆放弃了繁琐的查找和筛选,在所谓的学习辅导材料上随便抄上相关的内容等。而在云课堂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这一信息的整合原生态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切地在选择、在组合,老师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操控到。

3.实现轻松高效的教与学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和电子课件之后,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和研究,并在优化整合之后上传到云教学平台的云盘及导学模块。而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电脑或者其他平台观看教师上传的导学案和视频。在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点记录到云教学平台

上。以此便于教师在课前登录云教学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他们通过自学能够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简要的讲解,重点分析和解决学生的疑难点和重点。由此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真正做到答疑解惑,学生有目的性的地学习知识,真正学有所获并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样一来,使教与学更加轻松而高效。

4.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云课堂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学习信息和材料学习知识,并通过做一些自己能够解答的题目进行巩固,由此在课前运用网络平台和其他电子终端搜集学习资料,课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测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同时通过教师的学习资源及微课反复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更扎实稳固。学生在云课堂的学习下,通过优质的课堂平台自主组合讨论小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组成小组。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人物角色,与其他喜欢这一角色的学生一起组成合作或是讨论小组,以此更利于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积极体验并乐于学习。

总而言之,云教学平台的使用,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交流互动获取知识,云课堂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改进学生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蒂夫·蒂特延.如何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美国加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6(8).

用积极的情绪对待课堂 第4篇

记得刚工作的前两个月, 某天当我进入二 (3) 班上课的时候, 还没等我进入班级, 班级的学生已像在茶馆里一样闹翻了天。那天我心情本来就不好, 看到这样的情景, 我三步并作两步进去把他们臭骂一顿。学生一定看得出我当时的心情有多差, 班级顿然鸦雀无声, 让我欣慰的是, 一堂课下来, 我发现他们出奇地安静, 但另外更火的是, 课堂上思维不活跃, 不敢举手发言, 战战兢兢, 生怕有什么差错会引爆我这颗原子弹;在学生做完习题后, 我做了统计, 但却只有一半的学生是完全做对的。

第三节是二 (1) 班的课, 走出二 (3) 班, 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回到了办公室, 我没有和同事大谈刚才不愉快的一节课, 也没有一个人闷闷不乐。因为这样做不但于事不补, 反而会把消极的情绪带到下一节课。很意外, 当我经过他们班级前, 意外的发现个个学生都在背课上要背诵的内容, 甚至, 我还发现有些完成任务的小朋友已经在预习本课的内容了, 就连他们的数学老师也笑着对我说:“小陆啊, 你的魅力真大, 连平时那个上课从来不认真的学生, 都开始认真起来啦!”听了这话, 我当时的心情真是比吃了蜂蜜还要甜, 而我的坏情绪也早已九霄云外了, 上课铃响了, 我很快进入了角色, 讲解清晰、充满激情, 学生学生情绪饱满, 踊跃发言, 而我也更加的激情。一节课下来, 习题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 与第一节课形成鲜明的对比。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了 第5篇

侯志伟

按照我校的“合作为主,先研后导”,及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揭示学习目标后我便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阅读教材,标记知识要点,完善学案。由于学生通过课下预习,课上自学,对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已有了深入的感知,对学案上的预习题及相关课堂检测基本上能够做对,在检查指导学生自学时,我便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即结合教材主要的知识点、重难点检查指导学生的自学情况时,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检查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回答问题,同时针对难度大的内容教师引导、点拨时,学生不是很被动,而是能够结合预习、自学能够很容易的说出或者在教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通过小组交流探讨解决老师提出的疑问,比如在学习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时,关于功能这一难点,在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很快明确了抗原、抗体的含义及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当再让学生说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功能是什么,学生很容易说出产生抗体、清除抗原、如果学生不认真预习、课上不认真阅读感悟,这一问题解决一定非常困难,也很被动,由于绝大多数同学都养成了预习习惯,通过预习去完成问题,通过课上和课下阅读提高了自学能力,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语文课堂要关注“积极对话” 第6篇

[摘要]语文课堂关注课堂对话,注重师生交流,可巧设疑问,期待对话;在教学中留出更多的余地,引导对话;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深化对话;对待学生宽容真诚,鼓励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引领学生理解、感悟、创造,不断积累、碰撞、升华,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彰显魅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种交往、互动,是精神领域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活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接纳。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方式,积极的教学对话能够激活学生,激活教材,激活教师,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彰显魅力。

一、巧设疑问,期待对话

课前的精心预设犹如作战前的战略方案,精心预设的提问,是走进文本的钥匙,是课堂教学展开的线索,更是积极对话的有效模式。因此,如何设置问题,则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预设的问题要让学生愿意说,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并从这个兴趣点开始有效引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期待。

执教公开课《拥你入睡》一课前,笔者设计了这样四个提问:“同学们,有独立小房间的请举手!以前和爸妈一起睡大床的请举手!昨晚和父母一起睡的请举手!最后一次和父母一起睡是什么时候?”

当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这几个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沸腾了。趁着学生热情高涨,笔者顺势引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再和父母一起睡了?对于‘睡与‘不睡,你想知道在一位父亲心中的感受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开启了学生回忆与话题的闸门,从回答教师的提问,到与同伴的交流分享,并逐渐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内心的自我对话。

实践表明,课前的问题预设必须生活化,为学生在教师讲解前产生迫切的阅读愿望服务;问题预设必须人性化,为学生个性化的解答交流服务;问题预设必须明确化,为激活学生思维、开展有效交流服务。当然,课前预设也要随课堂生成变化而适时调整,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灵活应变。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才能有话可说,从自己的实际感受出发,思维才能真正展开,从而感受文本之美,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关键留白,引导对话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以陈述性语言为主,是单向的、静态的,而积极有效的课堂语言应是师生间的对话,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是答案的多维性、变化性,而在这种多维与变化中更能表现出学生的思维变化以及认识体验的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教师“教化”向师生“交流”转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高的自由度,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留出更多的余地。因此,笔者尝试着采用“关键留白,引导对话”的方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有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些暂时性的空白恰恰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的动力。比如,在教学小说类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小说中人物外貌所表现的人物生活状况,设计对话时就要刻意回避关于人物活动环境的阐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分析人物心理时则可以回避人物动作、神态、细节的分析,继而启发学生寻找这些细节,探究人物心理;在分析小说主题时,则可以通过故事结局的留白,激发学生对小说结局的多重揣测,从而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师生的对话并不等于让教师和盘托出,而应是让学生从关键留白的地方开始思考、探究、发现、领悟,收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例如,教学季羡林先生《成功》一文,为了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成功公式”,增加文章阅读的厚度,笔者就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自己的切身实际,再列出几个成功的“公式”。一阵叽叽喳喳后,几个充满哲理意蕴的公式在对话中鲜明呈现:勤奋+方法=成功;99%的汗水+1%的汗水=成功;信心+实干=成功;理想+信心+意志=成功。

“关键留白”的阅读对话要适当,必须是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留白;要合理,必须是可以促进课前预设顺利开展的留白。“关键留白”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信任,是对学生自我感受、思维和表达的尊重。

三、联想想象,深化对话

在对话类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善于利用道具或是事例激发对话者的联想和想象,以充实对话内容。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是也可以利用文本某一内容或是用言语表达来激发学生想象呢?这样不仅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更能引发他们内心的感悟。

现代诗歌《乡愁》的教学中,某位特级教师就曾在省级公开课上采用这一方法,在对话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探骊得珠,最终把握了诗歌的主题。该教师以四个问题贯穿课堂教学,每节设置一处想象:(1)请你想象“我”在贴邮票时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并用自己的语言丰富这一节次的内容;(2)请你想象,当“我”登上行船,离开故乡时,妻子的眼神和“我”的内心世界;(3)请你想象,母亲去世前的内心情感,以及“我”来到母亲的坟墓前会说些什么;(4)请你想象,这是一道怎样的海峡,究竟是深是浅,是什么阻挡了“我”越过海峡。这四个问题,是对诗歌内容的扩充、丰富和再创造。在具体教学处理上,这位教师并不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面,而是在每一次学生的回答后继续启发下一个学生进行补充、拓展。一次次的回答,一次次丰富着这首诗歌。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显得空前活跃,在这种智慧的碰撞中,师生的情感积极性都被唤醒了。学生在不断的想象中一步步深入了解作者内心的思念、遗憾、渴望。通过想象联想,激活了课堂,深化了对话。

王尔德说:“作品一半是作者写的,一半是读者写的。”利用这种基于文本理解基础上的联想想象,使课堂教学通过积极对话得到发挥和提升。这种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创造性表达,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不能不说,这样的积极对话是一种在教师暗示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而被牵引出来的二次创作。

四、宽容真诚,鼓励对话

对话的前提条件是平等,它不是简单的思想交换,但也不能将思想强加于对方,它是一个平等前提下的创造性活动,对话双方应相互尊重,彼此接纳。积极对话就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权威,以开放、宽容的心态,真诚地聆听学生的独特体验,接纳他们的多元解读,探讨看似怪异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鼓励还不成熟、完善的见解和观点。用一颗宽容、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课堂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成为师生安全而自由的对话环境,师生共同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

例如,教学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开头部分,教师说,清朝留学生赏樱花逛公园学跳舞的行为,正表现了他们灵魂空虚、不学无术的思想情绪,富有爱国思想的鲁迅却厌恶痛恨。不料,一学生阴阳怪气地插嘴说:“鲁迅也去赏樱花逛公园的,不然怎么会知道其他留学生的情况的?”此语一出,课堂马上肃静,好似有狂风暴雨要来。教师在惊异之后微笑着说:“对。鲁迅可能是去过。正因为去过了,了解了,所以鲁迅会厌恶会看不惯。”教师面向学生,意味深长地引导着,“所以鲁迅要——”此时此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读着课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教师的宽容真诚,巧妙引导,鼓励着课堂上的热情对话。

有时对一些还不够完美甚至比较粗浅的意见表达,教师更要有独特的交流方式和评价方式。在对话中,要以多样性激发学生再思考的兴趣,以人文性渗透情感审美教育,以层次性推动不同水平学生发展,以追加性关注学生动态发展。要追求一种有生命的、可继续发展的对话,以激起阅读教学动态发展,使学生产生继续对话的可能;要尊重课堂生成,呵护学生情感需求,展示教师教学智慧,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总之,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必须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积极和有效的表达。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必须在教学中得到尊重、激活和妙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灵巧的方法、宽容的心态点燃积极有效的课堂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引领学生理解、感悟、创造,在对话中不断积累、碰撞、升华。

积极创设情境 活跃语文课堂 第7篇

一、用语言描绘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

一段内容深刻、文字简练的格言, 一首音律优美、发人深思的诗歌, 一句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歌词, 都是我们的导语。这些导语的运用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 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每次上课伊始, 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摘录或者引用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导语, 为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内容而创设情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在导语上给予学生丰富的联想, 让他们能够产生兴趣, 就会为接下来的教学搭设成功之桥。尤其是巧妙的引用, 还会让学生在心底产生情感共鸣, 并因此深深地感受到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美感。

情境的创设是体现一个教师经验和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 其对课堂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的启迪, 都是非常有办法的。用语言构建导语内容, 是创设情境的有效办法之一。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 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走进课堂, 用自信、微笑来唤起学生的意识, 将自己的情与文章的情融入到语言当中, 洋溢在讲台上, 从而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一旦学生的思路被调动起来, 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与教师一起构建更加融洽、积极的课堂氛围。

二、用音乐伴奏来渲染情境, 让学生体会语文的情

有人说,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 音乐和文学是相通的艺术。用音乐来渲染情境, 能够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 营造出更加浓郁的艺术氛围。在以往的教学中, 音乐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与语文教学没有任何瓜葛。语文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满堂灌”或者滔滔不绝地讲一些例题、要点。为了多方面启迪学生, 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语文, 我在教学中加入了音乐元素的运用, 在选择题材上接近教材内容, 并符合学生的审美标准。这一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时, 鉴于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 我在备课的时候就精心准备了同名歌曲作为导语。我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 是一首诗, 同时也是一首家喻户晓、传唱极广的歌。相信有很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歌, 也有的同学会唱这首歌。下面我们大家先来欣赏一下《长江之歌》, 然后说一说歌曲带给你哪些感受。”在全班同学的翘首以盼中, 我播放了《长江之歌》这首歌。那气势恢宏、雄壮豪迈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 他们有的情不自禁跟着音乐哼唱起来, 还有的双眼出神, 沉浸在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中。通过这样的渲染气氛和情境创设, 学生带着情感去体验长江的博大和无私, 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文中的情感, 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企及的。

三、用多媒体来重现情境,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 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缺乏想象, 也不再满足单一的授课过程。这个时候, 多媒体的出现改良了传统教学模式。有些课文学生不能把握感受, 无法形象地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第二次创造, 将这些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 并带领学生去感知和欣赏。多媒体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独有的特点, 能够创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受的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从而乐于去接受、去理解知识。

例如, 在教学《山海关》这一课时, 有一些学生去过山海关, 也有的学生没有去过。这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兴趣也许难以提高, 而且他们会觉得没什么新意。这时我就将精心准备的关于长城的纪录片播放出来, 学生立刻被眼前这条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巨龙深深吸引了, 纷纷用“真壮观”“太雄伟了”等词语表达感叹和赞扬。这时我启发他们说:“山海关是长城最雄伟壮观的部分之一, 关于它有很多历史和故事, 今天我们就要系统地去进行了解。”这样学生整堂课都兴趣高昂, 积极参与学习。

再如, 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学生虽然对桂林不陌生, 但只是听说了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却很少有机会去观赏。于是, 我在课堂上播放了桂林山水的纪录片, 让学生身临其境, 体验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觉。在看完之后, 学生都赞叹道:“真的是太美了。”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还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课文。

四、以生活再现情境, 用表演丰富情境

学生对于熟悉的内容比较容易产生兴趣,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贴近生活, 让学生觉得书中的场景自己经历过, 不陌生。尤其是在布置写作文的时候,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去描写自己所熟悉的事情。例如, 在布置写《童年趣事》时, 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童年经历过的有意思的事情。这样不仅说的学生说得有劲儿, 听的学生也听得有味儿。然后,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说所想去写作文。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让学习和写作变成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小学生都有很强烈的表演欲望,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记叙文的描写, 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让他们对课文中的角色产生亲切感, 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由于表演的形式不同, 不仅能让学生揣摩角色, 也对他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在表演过程中, 台上与台下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这一情境的创设,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沉闷中得到真情的释放, 而且也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明白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第8篇

首先, 我们必须要做个积极的老师。所谓“积极”, 并非满堂灌, 而是呈现出一种活跃、抖擞的精神面貌。把课堂作为自己表演的舞台, 一肩挑起导演、主持和配角演员等多种职务。既要根据新课标合理设计课堂的重难点, 也就是剧本的高潮, 还要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表演欲望, 必要的时候不惜做个配角演员, 抛砖引玉以诱导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老师的语言不在多, 而在于精炼, 智慧, 幽默, 传神。画龙点睛的语言足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另外老师的举手投足也要有艺术性, 不能想象一出口妙语连珠的人, 表情却呆若木鸡。适当的甚至夸张的喜怒哀乐的表演往往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说不定就把那一刻学到的知识终身铭记。教授make faces时不妨做个鬼脸给学生看看, 他们在惊讶地发现你很“难看”的时候顺便就把make faces记住了。

其次, 课件要设计得活泼新颖有魅力。以往的教学中, 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比如教学单词, 可以采用直观手段, 如bananas、pop、bread, 把实物带进课堂, 不能带来的可以用简笔画, 如cow、bus。随着多媒体的出现, 教授单词的形式变得越来越生动形象。比如教授一些名词如store、department, 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几张图片, 配上英文拼写及拼音, 学生们就一目了然了。教授动词的时候, 还可以播放动画, 比如hit、hurt。学生们本身好动, 一看到动画就很高兴。所以在他们愉快地欣赏动画的时候, 老师已经把新词不知不觉地教给他们了。

语法教学, 也因为有多媒体的帮助而显得别具特色。用powerpoint可以很容易地做成精美实用的课件。比如教学一般过去时态, 连续播放三个动画。一只小猴子拿着板擦, 走向黑板, 配音I am going to clean the blackboard, 最后一个把黑板擦了, 配音I cleaned the blackboard.在屏幕上, 把clean的三种形式、原型、将来时态、过去时态用红笔突出, 做成超链接。学生在津津有味地看完小猴子的活动以后, 很容易产生好奇心理, 为什么单词会变地发表意见, 展示自己的才能。

了可能。教师也尽可能把评价的机会让给学生。这样一来, 一方面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肯定成绩,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让评价的学生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反观自身, 展示自身。

(4) 研究性学习总结交流阶段评价设计。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组内同学互相补充, 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争议问题的热烈场面。通过汇报与交流, 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由教师指引, 全班集体修改完善。如在研究性学习计划制订后,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方案汇报———《介绍研究性学习方案》, 在交流活动中, 针对自己制定的研究性学习方案进行修改, 逐渐使学习计划完善。探究式学习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和发展学生兴趣的作用, 适时进行活动评价有利于促成活动目标的达成和取得预期的收获。为此,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 我成这个样子?在这种意念的支配下, 他们接到老师的任务, 查看超链接, 自己想办法弄明白这是为什么。分组和讨论, 看谁最先弄清楚。强烈的求知欲, 推动着他们积极地寻找、探索, 每个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都被调动起来, 课堂上出现忙而不乱的景象。

句型或课文的教学就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了。单是机械地操练,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情。所以要多创设接近于真实的语言环境, 采用贴近生活的语言素材。单是课堂是有限的, 有的素材可以带来, 比如说简单的卡片、挂图、食物、服装, 更多的资源存在于课堂之外。如果借助网络, 那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就无形中扩大了, 大千世界的一切东西都可以通过网络搬到课堂上来。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 是吸引学生目光的一个亮点。从网络中找出和句型相关的动画, 要求同学们配音, 或是表演;播放一段录音, 要求学生们复述出来或者以图画的形式表演出来。比如播放Danny去王府井、故宫的录像。把原声关掉, 要求学生们分别扮演Danny、Jenny、Li Ming进行配音。看看动画编故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也是能锻炼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极好办法。

这是按照新课标规定, 我们每一节课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每个月把课堂的风格变化一次, 会更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可以专门上一节口语辩论课, 要求学生们提前分组准备, 正方和反方就某一个观点展开讨论, 评出最佳辩手若干名以资鼓励。比如辩论题可以是“玩电脑是否影响学习”。老师给出一些相关资料, 更多的资料留给学生自己去搜集。或者上一次擂台课, 要求学生们以自己的旅游经历为题材, 改编成小品, 到讲台上进行才艺展示。还可以设计一些演讲课、朗诵课、歌会课。这些活动每个月只上一节课, 却会让学生们兴奋好几天。课下的准备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准备越充分, 课堂越活跃, 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只要老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采纳一些优秀的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发挥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优势, 就一定能够营造出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们像欢快的梅花鹿一样, 跑入我们充满了花香和鸟鸣的英语园林。

(甘肃省通渭县碧玉初级中学)

误, 又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综上所述, 实践研究性学习评价设计应学习、借鉴新的评价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目的, 遵循评价过程全程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手段与方法多样性等原则。力求客观现实地反映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的真实表现, 充分发挥评价的联动作用, 从内部推动学生产生行动, 增强自信, 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无负担、无压力、于无形中得到发展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总结阶段成果展示评价表》评价内容如下。 (1) 学习态度15分, 按兴趣、参与、习惯、体验、态度等项目, 满分各为

们特别注意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员2、组员3) 、教师评价。

另外, 对学生所犯错误的评价不可过露, 锋芒毕露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带有激励、启发的评价, 既可帮助学生改正错

出评价, 并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总结阶段成果展示评价表》, 这样通过评价, 让学生把活动时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 为及时评价提供

3分。 (2) 学习表现15分, 按自主、探究、合作、反思、表达等项目, 满分各为3分。 (3) 成果交流50分, 按设计、过程方面, 满分各为15分, 成果为20分。 (4) 研究能力20分, 按基本能力、综合能力两方面, 满分各为10分。其中, 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 (组员1、组

参考文献:

[1]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使用工

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小学教育集团

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若干策略 第9篇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客观存在的师生关系, 制约着师生的情感、行为, 影响着课堂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是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消极、沉闷的课堂氛围背后, 大都隐藏着不融洽的或相互抵触的师生关系。所以,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在课堂下面做足工作。真诚的爱学生, 首先体现于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充分相信学生有发展自己潜能的意愿和能量, 以及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与成就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 那么, 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励, 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激发, 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反之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充满敌意, 继而妨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所以, 教师应该切忌在课堂上讽刺训斥学生。教师热爱学生还体现在能够移情性的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赞赏和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感情, 具有理解学生的敏感性, 善于察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需要、兴趣和情绪的变化, 并由此作出积极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二.良好的课堂组织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教师是创设和营造课堂氛围的关键人物, 所以教师要具有基本的教学素质, 这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前提和最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教学素质, 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去营造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中, 包括开头、中间、结尾, 都要具有高昂的教学热情, 巧妙的组织技巧等, 由此形成愉悦又紧张、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组织中, 如果教师的教学亲切和蔼, 形象生动, 幽默风趣, 富有感染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热情饱满, 思维积极, 那么这种课堂就会自始至终洋溢着令人振奋的氛围。

有效的教学开始就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引导到教学中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语的好坏对整个课堂氛围举足轻重。好的导语的设计首先应该让学生集中注意, 使他们的身心都置于课堂教学, 并使整个课堂具有良好的秩序。其次, 充分运用引导的艺术, 利用学生已知未知的矛盾,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向等心理过程均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产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愿望和热情。接下来必须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融洽的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仍须时刻关注维持和创新课堂氛围。为了鼓励和激发全班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使每一位学生都最大程度地对教学做出贡献, 教师必须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知识水平, 兴趣中心, 以及课堂上的情感反应,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 唤醒每个学生的热情和聪明才智,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应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 不要急于做出评论, 必要的评论也要尽可能从积极方面做肯定和引导, 而不要把消极否定的或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当师生达到一种互相交流反馈、情知交融的境界时, 教师就可以无需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问题, 而可以带领学生尽情地沉浸于探索知识的无穷乐趣之中。

三.机智的情绪调控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 第10篇

我也受其感染积极带领学生上电教室用课件上课, 根据课件的编排, 我的教学设计空前丰富, 我精心准备了课件, 对每个教学环节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课堂上, 一个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就像一件件礼品, 我就像一个怀抱礼品的人, 忙着把一件件礼品分给学生, 无暇顾及接受礼品者是否情愿, 是否接受, 45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 我的礼品紧赶慢赶也发放完了, 可是我却感到这课上的比较累, 而且对我来说就像缺少点什么。自己的特色没有发挥, 而只机械地按课件程序走, 迷失了自己。时间没过多久, 不够用的电教室显得不那么紧张了, 有的老师开始抱怨了, 在也不上电教室上课了, 在那上课越上越乱, 有的学生不跟着课件走还捣乱, 让老师把课件关上。很多老师打了退堂鼓。我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困惑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课件让学生观看, 反而效果不理想, 有的学生课下跟我说:“老师, 我最爱上您的课, 可有趣了, 而且课下不太用复习。课上的内容我差不多都会了。可是到电教室上课, 我总觉得还没有您在教室里给我们上的生动有趣呢。”究竟哪儿出现了问题, 带着疑惑, 我不管哪个学科老师上多媒体课, 只要不跟我的课发生冲突就去借鉴。

有一天偶然读到一个故事, 在亚洲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 人们把椰子挖空, 然后用绳子绑起来, 接在树上或固定在地上, 椰子上留了一个小洞, 洞里放了一些食物, 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 而无法握着拳头退出来, 于是猴子闻香而来, 将它的手去抓食物, 理所当然地, 握紧的拳头便缩不出洞口, 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失措, 更逃不掉, 没有人捉住猴子不放, 它是被自己的执著所俘虏, 它只需将手放开就能逃开, 所以说懂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读完之后, 突然感觉自己像故事中的猴子, 总舍不得删去那些多余的画面, 让这些只起观赏辅助作用, 而对授课意义不大的课件占用了宝贵时间, 影响了学生回味、思考、发现和质疑, 也局限了我的思维与点拨。我们的课本来就是为学生而上, 一切为了学生烂熟于胸, 可是一用课件追求完美而忘记了学生, 忘记了自我, 最终被自己弄的课件束缚了手脚, 成了课件的奴隶, 反省过后, 我改变了方式, 我让课件成为我手中应用的道具, 我让课件为我的使用服务, 而不受约于它, 改变了思路和方法, 我在一节《细菌》的课上, 灵活自如地应用课件, 用课件解决疑难问题, 但决不让我成为操作的机器, 让课件突破难点, 让我与学生的互动成为亮点。

我觉的利用课件上课时一定要有导言, 因为导言是一课堂的“导火线”导言可能是一个现象或事实和故事,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课堂上要让节与节之间有导言, 知识点之间也有导言, 这样才能使课件应用不刻板、不机械, 才能不让学生感到零乱而无序, 才能承上启下, 环环相扣, 顺理成章。才能使利用课件的课具有了活性, 不枯燥乏味, 才能生机勃勃。例如:我在讲《细菌》课时, 我用生动的语言和行体动作说:有一名发现者惊叹地记录道:“在人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小居民, 比整个荷兰王国的人还要多, 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猜一猜:他记录的是什么?引出课题, 并出示课件相配合。案例2:我拿一袋鲜奶对学生说:这是我们很多同学经常饮用的牛奶, 在饮用的同时, 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 这个人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知道他是谁?学生回答:巴斯德, 出示课件巴斯德的经典实验鹅颈瓶实验。向学生讲解他用这个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空气中的细菌, 从而推翻了自然发生论。并提出巴氏消毒法, 才使我们能比较长时间使食品保持新鲜而不腐败。案例3, 在进行细菌生殖时, 出示课件, 问学生:根据图你认为细菌怎样生殖, 学生回答:分裂生殖。又出示课件细菌分裂过程图, 让学生描述细菌分裂过程。随后我讲到我们从小长到大,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和学校, 是不是常常听到“饭前便后要洗手”这句话。有的同学认为“真烦”总管我洗手不洗手干吗?尤其是母亲更罗嗦更让人烦, 现在我们试试表现你真实的一面好吗?假如我是家长, 我喊到谁请你配合:吴楠, 饭好了吃饭。来拉, 你洗洗手, 不用我放学回家洗过了。连问3人表现各不相同然后问:家长老师为什么总强调饭前便后洗手呢?我们做个计算好吗。出示课件:技能训练:假如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 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 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 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学生计算出25600个 (4小时) , 全班发出惊叹声, 即刻转入搞好个人卫生的启事讨论中。完成我的教学情感目标。案例4在讲有的细菌为什么会形成芽孢时, 我先出示芽孢的萌发生长课件时, 给学生讲述了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 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 两年半后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回地面, 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 把摄像机的一小快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观察, 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 它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 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环境下, 不吃不喝生活两年半。这就是芽孢抵抗恶劣环境的真实事情, 使学生从中得到震撼。

创建积极的课堂教学 第11篇

现代意义上的积极教育就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最终目标而开展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强调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育更主要的应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这是一种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观念。传统意义上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只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具体方法,其最终目标还是以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或缺点为核心。积极教育则是一种内涵更丰富的教育理念,它把立足点放在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上,致力于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和颂扬,更是对人性的理智理解。

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人的心灵中有着天生的积极种子,而这些种子能否顺利发芽生长,还要依赖后天的其他条件。这就如农民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否生长发育,除了依赖种子本身的特性之外,还要有适宜的环境气候和后天的精心照料——浇水施肥。人类心灵中的积极种子同样依赖人生活的环境,依赖社会和我们的精心培育。

积极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存在一种必然性:当社会处于稳定、繁荣的和平时代时,这个社会的文化特别关注创造性、良好道德品质以及高质量的生活条件等一些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反过来,社会关注积极品质又会进一步大大促进社会本身的繁荣和发展,二者之间互为因果。

二、创建积极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的调适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意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性。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体现促进性、启发性、情感性、反馈性。要建立一个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能有积极性、主动性,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基本条件,或者是根本的条件,因为师生关系是一个潜在的课程,不在课程表上,是无形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民主的、平等的、团结的,更是有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对话互动”则是成功的师生关系模式,要求“当事人”处于“平等的网络中”,都作为主体而存在,没有权威,只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不同的声音。

三、创建积极的课堂情绪

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指出,在积极情绪条件作用下,人就会有多种行为(或思想)选择,或甚至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行为、新思想。反过来,当个体能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高兴的情绪时,它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又会更深刻、更彻底,这本身又会促使个体不断地去创造条件复制这种积极情绪体验。老师们逐步相信,教学活动只有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打破负情绪与学业不良之间的恶性循环,探索如何运用整体的教育措施来保证教学的充足动力和学生的积极情绪状态,探索如何利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来促进教育教学,保证学生的成功与生动全面的发展。教学工作是双边的活动,教师也要有积极情绪的体验,才可创造性开展工作,体验到工作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要能做到满意地体会过去、快乐地感受现在和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保护好孩子的高希望就是保护好了孩子光明的未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帮助个体确立合适的愿望目标;二是有意识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三是发展个体的各种策略,主要是寻求达到目标途径的策略、应对生活障碍的策略等。

四、创建积极的人格

心理学指出:心理享受类积极体验常常与个体的创造和创新相关联,因而其更具有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也更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幸福感的产生,积极人格的培养要以增加个体的心理享受类积极体验为核心。教师应关注是什么导致学生在某一时刻比另外一个时刻感觉更好,通过这种比较,寻找到影响积极体验的各种因素,把这些因素分成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学生追求积极的内在动机因素,另一个是外部的环境。更要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尊,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尊严。

五、创建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积极的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积极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六、创建积极的学习方法

改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

七、展望

创建积极的课堂教学充分体验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积极人性论提倡者,它消解了传统教育的不足,真正恢复了教育的本来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得幸福,体现了教育意义上的博爱。积极的课堂不是把人的优点当作是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育学生的优点作为教育本身的根本目标。课堂中的积极教学一方面注重对普通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更要对优秀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学习得更幸福也是积极教育的一大任务。

英语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策略 第12篇

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积极情感的土壤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笑容可掬, 亲切和蔼, 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 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在课间, 尽量创造条件, 与学生进行接触, 如与学生谈心, 与学生游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而不是指责批评。这样不管在课堂内外, 还是学习生活中, 都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 积极的期待和希望, 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 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 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 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 实现老师的期望。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 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积极情感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为此,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 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 激发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

1. 游戏教学, 激发兴趣, 感受情感。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性是好玩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实践证明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能将知识融于游戏中, 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英语, 学生就会乐学、快学、多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笔者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 请一学生模仿cat, dog, bird, panda, tiger, monkey等动物的动作, 其他学生猜, 如猜对了就请他来做动作。巩固时, 又播放bird, cat, dog, tiger等动物的声音, 请学生听音辨物, 说出对应的动物, 并做相应的动作。调动学生多感官记忆, 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又如教学基数词one, two, three, four, five...时, 教师先作拍球示范, 边拍边数one, two, three, four, five...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数起来, 然后让学生自己边拍边数, 练习one, two, three等基数词, 这样学生在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数数。

2. 创设情景, 以情导行, 增强情感。

在英语教学时, 教师应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现、音乐渲染、多媒体课件等途径, 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 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三、日积月累的成功体验是积极情感的催化剂

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 从而对学习产生新的热情, 强化兴趣。英语学习也是如此。英语教师应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 创设更多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1. 完善激励, 深化情感, 树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尝试无错原则, 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Good, Very good, Great, Wonderful”;对基础稍差、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 笔者先请其他学生回答, 再请他复述, 等他答上来时, 用手势“V”表示对他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祝贺;对学习优秀, 回答有创意的学生, 笔者总是先伸出大拇指表示对他创意表现的高度赞赏, 并适时说一声“praise!”全班学生则一起有节奏地说“Good, good, very good!”并和老师一样向他伸出大拇指。在课外作业中, 笔者也注意运用奖励机制, 如书写质量好, 卷面整洁的在上面批上A++。练习全对的, 在本子上批A加good;在平时交际中, 笔者也采取激励机制, 如校内遇到老师, 能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的, 给他的书上敲一颗“★”。课余能帮助别人, 教别人读单词, 练会话的, 老师在他书上敲一面“O”, 并告诉学生一面“O”抵三颗“★”。两个星期评一评, 谁书上的“O”最多, 谁就是“学英语小标兵”。活泼多样、层次分明的表扬形式和奖励机制,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更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点滴成功,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一来, 学生因成功引起满足和愉悦, 能激发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成功, 也就是说一次成功将促起第二次成功, 甚至多次成功, 多次成功能使学生喜欢英语, 认为英语是他能学好的课程, 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 生生合作, 交流情感, 培养协作。

上一篇:成长上限下一篇:教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