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民族范文

2024-07-28

新疆多民族范文(精选12篇)

新疆多民族 第1篇

一、新疆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感恩意识欠缺

当前,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长期受游牧生活习惯的影响, 普遍存在自由散漫的现象, 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感恩意识淡薄[1]。当然, 汉族学生在家人的娇生惯养下也不例外地出现了感恩意识欠缺的情况。很多学生在面对别人的帮助时, 不知道说谢谢;将父母无私的给予、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视为理所当然, 不知感恩父母老师的辛劳;认为电视上的“感动人物”不存在, 往往一笑置之等, 学生感恩意识欠缺的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 感恩教育缺少具体教材, 活动形式化

现在新疆高校感恩教育中, 既没有专门为感恩教育准备的教材, 也没有受过感恩教育培训的教师, 老师们大多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 或者以当下的热点事件为话题进行感恩教育, 但通常是概念化、枯燥无味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内容早已被学生们抛之脑后;在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中, 通常是以班会、社团等为单位自行安排学生观看当下社会发生的感恩事迹、观看感恩电影, 形式化的活动使感恩教育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因此, 根据新疆多民族文化的特点, 着力于新疆高校感恩教育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疆高校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 加强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剂

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汇聚的地区, 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校园和谐即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新疆多宗教地区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 而宗教信仰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 这导致很多人难以接受新思想。提高和加强感恩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通过有效地感恩教育, 使“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努力按照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要求引导高校的民族关系朝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向发展,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氛围, 构建一个多民族文化共存、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和谐校园。

(二) 加强感恩教育是学生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起点

1. 在语言方面。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于语言,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好汉语就可以接触更多的信息, 把本民族的文化推向全国, 推向全世界;同样, 汉族学生也能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优秀文化, 壮大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2. 在文化方面。

不同民族的学生在文化学习上常常局限在自己本民族文化中, 对其他民族的文化缺少了解。由于汉语水平有限, 闹出在清明节时, 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族学生说清明节快乐的笑话;而不少汉族学生在没来新疆上学之前, 不知道少数民族的肉孜节、古尔邦节有何涵意等。

事实上, 身处多民族共存的文化环境中, 多民族地区的学生都需要用开放、兼容的心态对待彼此的语言文化, 感恩对手, 通过相互学习, 丰富自身文化知识, 是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良好手段。

三、新疆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 构建和谐校园, 自觉树立感恩意识

1. 新疆高校应努力促成民汉生合宿。

在民汉生分宿的情况下, 民汉生相互间不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 禁锢在自己本民族文化中。若民汉生合宿后, 将打破原有界限, 创造民汉生交流的场所, 增加彼此了解的机会。例如, 腼腆的汉族学生向能歌善舞的民族生学习应用自如的交际能力, 民族学生也可以像汉族生学习语言, 让其学到更多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2. 加强对校园里各种媒体的引导, 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文化环境。

例如, 利用学校里的广播、校报、宣传栏、校园标语等经常进行感恩教育话题的宣传与报道, 让感恩教育深入到校园里的每一个地方, 学生在茶余饭后对感恩有进一步的认识,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感恩教育, 自觉树立感恩意识。

(二) 课堂中融入感恩教育, 坚定感恩意识

在大学期间, 大部分新疆高校没有专门开设的感恩教育课程, 但是都有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 课堂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融入感恩教育, 或者在开班会的时候渗透社会正能量, 使学生们产生感恩意识,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通过一点一滴社会、校园正能量的传递, 在感恩社会、感恩好心人的同时, 易使学生在心中更加坚定感恩意识, 一传十, 十传百地使感恩观念深入人心。

(三) 情感体验, 践行感恩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 从活动中体验感恩, 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当感恩节来临时, 给父母打个电话, 感恩他们为我们辛苦操劳;在教师节到来时, 感恩老师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导;在植树节, 亲手种上几棵小树, 感恩大自然给予我们新鲜的空气, 优美的环境等等。当学校社团组织学生为偏远地区贫穷的孩子捐钱捐物时, 自己也积极参与。行动不在于大小, 而在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在践行感恩的活动中, 深刻体会感恩的内涵, 从而使感恩内化于心, 外显于行。

在多民族文化视角下的新疆,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校园里的每一份子积极参与, 让感恩成为全体成员的思想定势, 共建和谐校园。

摘要: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元素。本文基于多民族文化视角, 针对新疆高校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意义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民族文化,感恩教育,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朱瑞海, 吴苹, 张劲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2, (2) :80.

[2]阿莉娅.在新形势下对新疆高校加强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德育在线, 2012, 08.

[3]方珩.以感恩教育为载体构建和谐校园[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12.

和谐民族关系》新疆民族团结教案 第2篇

四(3)班 毛旭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7.5”暴力事件并结合个人生活实际,了解新疆的基本概况、明确我国的民族国情;通过材料,了解分裂活动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危害。

二、态度与方法目标:

通过相关图片、图文资料,理解和谐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探究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7.5”暴力事件的分析,体会作为一名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重点:

理解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国家、青少年两个角度掌握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五、教学难点:

从历史、政治、经济三个角度理解为什么“三股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能得逞的;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7.5”暴力事件的有关图片 感受分裂活动的危害 新疆概况我了解 通过图片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 提问:

1、新疆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是什么?

2、新疆的地形以什么为主?主要有哪些地形单元?

3、新疆的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提问:

1、我国实行民族自治区的依据是什么?

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出示材料:今昔新疆对比说明了什么?

1、回顾、思考、回答问题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发展新疆。

“三股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能得逞的

1、出示讨论题,给出提示。(从政治、经济、历史三个方面来考虑)

2、指导学生的讨论。

3、小结学生的讨论

1、小组讨论。

2、代表发言。

3、感受“三股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不能得逞的,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民族分裂我反对

1、出示相关图片

2、提问:(1)犯罪分子侵犯了他人的哪些权利?

(2)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回顾八年级思品的有关知识。

3、回答有关问题。民族团结我维护

1、出示问题:

(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2)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3)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国家该怎么做?

1、思考、回答问题。

2、感悟: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区别

你认为能否在新疆建立与香港、澳门类似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有和区别?

1、思考、回答问题。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第3篇

【关键词】:多民族 聚居 迁徙 融合 民族格局 发展

【中图分类号】K281

新疆古称“西域”,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距今2万年至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疆地区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开发,建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一、先秦时期的居民

此时,我国史籍都笼统地称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地区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为“西戎”。先秦时期的《逸周书》、《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古籍中,都有不少关于中原地区与新疆间交往联系的丰富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新疆范围内就居住着羌人、汉人、塞人、雅利安人等。

二、秦汉时期的新疆民族

从《史记》开始,关于新疆的民族分布情况的记载才清晰起来。例如,据当时的史料,在天山北部地区是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人、乌孙人、大月氏人、车师人和塞人等;天山以南则主要是农耕定居的各个民族群落。秦汉时间,匈奴逐塞人,月氏占据天山以北。乌孙在伊犁河流域,丁零进入准噶尔盆地。张骞通西域,汉朝政府建立西域都护府以后,大量汉人进入新疆。

西汉在西域进行大规模屯垦,成效显著。西域各族人民亲身感受到汉朝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技术,并诚心拥护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体现出西域各族人民与汉人友好、和睦的历史主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疆民族

这一时期是西域各民族大流动、大迁徙和融汇离合程度最为广泛的阶段。西域诸国不断兼并,地方政权并立;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以及其后的东魏、西魏、北周、北齐,柔然人建立的柔然政权,匈奴人建立的悦般政权等。同时,中原政权不断更替,终年战乱,大量汉人迁入新疆,例如甘肃榆中人麴嘉建立的麴氏高昌王朝,传九世十王,维持统治近一个半世纪。在经历了一系列民族的变迁重组后,西域各地原来活跃的一些族群,如匈奴、大月氏、乌孙、羌、车师人等融入其他民族当中,逐渐消亡。与此同时,另一些强劲的民族集团,像柔然、鲜卑、吐谷浑等东胡系统的族群集中出现在西域历史舞台上,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也都为古代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四、隋唐、宋辽金时期新疆的民族

隋唐时期加入新疆的民族主要有突厥人、吐蕃人、回鹘人。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突厥人登上我国的历史舞台并在新疆的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新疆部分地区,也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回纥,初归突厥汗国,今维吾尔族的主要祖先。后,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袭杀突厥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建立回纥汗国。公元839年,汗国解体。部分南迁中原地区。大部西迁,一支达今甘肃建立政权成为今裕固族的先民;一支进入吐鲁番地区建立政权;一支远迁今喀什噶尔一带建立喀拉汗王朝。进入新疆的回鹘民族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生息,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宋辽金时期是新疆民族内部的大融合时期,特别是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在新疆建立西辽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极大的促使了新疆各民族的融合。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的居民出现了回鹘化(即维吾尔化)的局面,但新疆民族新成员的迁入并没有结束。

五、元明清时期的新疆民族

元时,蒙古西进促使了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大量的蒙古人、汉人、西夏人等进入新疆。一些新民族如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以及近代维吾尔族的形成,都与蒙古在西域及中亚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随着蒙古统治衰落后,西域诸部落、族群迁徙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伊斯兰教文化对古老的西域各族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的整合,推动了天山南北各地诸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的趋同。如明朝末期,维吾尔化的蒙古人赛依德在新疆南部地区建立叶尔羌汗国。

进入清朝时期,漠西蒙古兴盛一时,清朝统一新疆,又有满族、回族等民族进入新疆,同时大量汉人也进入新疆,屯垦建设保卫边疆。清朝后期沙俄在疆频繁活动,大量俄罗斯族迁入新疆。以后又有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从国外迁入新疆。至此,我国新疆今天世居的13个主体民族及其分布格局最终形成。

六、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民族

新中国成立以后,迎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大量人口为建设、发展、守卫边疆而迁入新疆。其中,许多少数民族也随之迁入新疆。最终形成了新疆今天55个民族成分的格局。1955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获得自治权利。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决定全国十九省市援助新疆经济社会大发展。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得到了国家的保障和支持。新疆各族人民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局面。

通过以上对新疆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发展演变过程的简述里,我们可以获得如下重要认识——

第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而不是单一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新疆两千多年历史中,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部族、民族频繁迁徙汇融的大舞台,众多民族在此登台表演,留下了千古不灭的活动印迹。

第二、新疆历史上多民族分布聚居的事实,以及各民族的迁徙活动和相互交往使各民族之间自然地形成团结、互助、和谐为主的民族关系,这种以和谐为主导的民族关系推动和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民族间的相互融合和不断新生是新疆民族发展演变进程的常态和趋势。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另一些则在经历过一度的发展辉煌后逐渐消亡。

第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新疆这块热土上的主人,新疆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今天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正是建立在这样雄厚民族精神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是任何不法分子都抹杀不了、破坏不了的。

【参考文献】:

①http://wenku.baidu.com/view/5a6df79b51e79b8968022618.html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②《新疆地方史》新疆大学出版社

③《政治理论与教师职业道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峰

④ http://www.17u.com/wd/detail/4_36744 周穆王瑶池会王母 《穆天子传》

⑤《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喀什地区文明办

新疆多民族 第4篇

所谓“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是指以社区为载体,多民族互相融合的一种新型的住宅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的高度,推动建立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加帕尔·依布拉音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上讲话中做了进一步阐述:长期以来,新疆各族群众在共同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居住的社会结构格局,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叉居住”的和睦团结的局面。各族群众在逐渐相互磨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了解彼此的宗教信仰,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并十分希望能够长期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的背景及意义

(一)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的背景

截至2015年底,新疆总人口为2 067.642万,其中汉族人口为650.3422万人,约占全疆人口的31.45%,少数民族人口为1 417.2998万人,约占全疆总人口的68.55%。居住在南疆(指和田、喀什、阿克苏、克州四地州)少数民族人口为897.9658,约占94.7%;首府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人口340万左右,汉族人口为230万左右,少数民族人口110万左右,其中维吾尔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新疆南北汇合处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总人口为50万左右,民汉比例大约为1∶2;北疆代表性地区哈密总人口为40万左右,民汉比例约为1∶2;克拉玛依总人口为30万左右,汉族人口22万左右,民汉比例约为1∶4。

近年来,恐怖案件在新疆频发,成为新疆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尤其是“7·5”事件之后,新疆的北疆城市及首府乌鲁木齐市呈现出“南民北汉”的居住格局,南疆的汉族居民纷纷北迁或回内地定居,新疆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出现汉族居民扎堆居住的现象,给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制造了障碍。

(二)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的意义

1. 有利于打破“南民北汉”的格局,促进多民族融合。

以乌鲁木齐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在二道桥居住的少数民族较多,并且还有许多“大院”式的单位混合居住区[1]。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旧区改造和小区建设变成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市场化方式,对于各民族的空间分布没有政策控制,在购房、拆迁安置、城市外来人口的迁入和迁出过程中没有针对各民族人口在数量配置上的专门政策[2];另外,来自全疆各地的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因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故在汉语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之无固定职业和收入,所以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便选择少数民族居住集中的城南区域,且在城南租住相对便宜的居民自建房,以从事个体经营和餐饮服务等行业谋生,在以商品房为主的小区里,居住的少数民族家庭则大多是有固定职业或者固定收入的人群。天山区胜利路的北国春城小区,是乌鲁木齐早期较少的高层居民住宅,尽管地处城南,在2002年建成后初次入住的住户中,700多户中有90%的汉族居民,10%的少数民族居民,按照乌鲁木齐的人口总数,民汉比例适中。在乌鲁木齐向北发展的过程中,开发商往米东区及昌吉地区开发,导致新华南路以南大型商场较少,大型汉餐厅也聚集在新市区、沙依巴克区及水磨沟区,于是汉族居民逐渐北迁,到2015年8月,北国春城小区居民民汉比例为50%,十三年中平均每年都有20多户汉族居民搬出,20多户少数民族居民搬入。因此,在城市的南部久而久之形成了便于少数民族生活居住的客观环境。产生这种格局的主要因素是:首先,语言沟通无障碍,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区,少数民族居民交流畅通,感觉生活轻松愉快;其次,生活习惯较为统一,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区,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这样的大型节假日里,他们认为亲朋好友聚会不受约束,有利于亲戚之间的往来;再次,宗教信仰基本相同,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去清真寺礼拜也被认为是良好的聚会。纵观各个因素,相适应地就产生了与之协调的教育、医疗、餐饮、购物等较为集中的“城南少数民族居住区”的格局。为了打破这种不规律的现状,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也加大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教育、医疗、生活设施投入。在天山区,有名的新疆民族医院,每天都有许多来自南疆的病人前来就医,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大多数都是维吾尔族,为少数民族群众看病提供了方便。双语学校大多数是过去的维吾尔语学校,为了加强各民族同胞的沟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工作会议上大力提倡双语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民族大融合。乌鲁木齐团结路的国际大巴扎是具有新疆特色的国际市场,不仅供中外游客观光旅游,同时也是展示少数民族艺术瑰宝的重要场所,国际大巴扎成为了民汉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而城市的北部为近年来新成立、开发的新兴区域,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自内地,主要以汉族为主,并逐步也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因此更加强化了“南民北汉”的空间格局。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第十三中学等名校的北迁,在无形中又累加了“南民北汉”的实际增长。随着一个个新型学区房社区的产生,大量的汉族居民为追逐名校而弃旧择新。当然,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南区域具有民族特色的经济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更加吸引了少数民族在此就业居住生活。尽管城区北部建设向拓展城市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方向发展,但是城市新区的企业、商业网点、道路、绿化和生活设施等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商贸、双语学校、民族餐饮和文化场所等建设不够完善,因此无法吸引少数民族居民来此居住、生活、学习。从客观上来看,这种发展趋势十分不利于多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因此,乌鲁木齐也出台了一些新举措:自2006年新疆房地产市场快速上升以来,新疆出台了一系列与中央政策相配套的宏观调控措施,例如先后对廉租房比例、保障房比例、绿化地比例、限购政策、商品房明码标价、房地产税收政策等做出规定[3]。目的是为了不让房价虚高,让流动人口能够买得起房,享受乌鲁木齐市民同城待遇;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鼓励单位把职工小区、公务员小区、廉租房建到城南。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建设30万户安居富民工程,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9.5万套(新疆日报网)。力争到2015年底,自治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在多民族聚居地域加大住房建设,努力把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保障性住房混合搭配,将高档、低档住宅楼混合穿插建设,让不同收入、不同职业的居民混居在一起;加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比如球馆、阅览室、娱乐室、游乐场、健身设施等,在城南增加活动空间,降低人口密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学习、居住、生活环境。通过政府的实惠政策,真正做到让居民舒心,便可以更好地去工作,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因此说,新疆构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有利于打破“南民北汉”的居住格局,促进多民族和谐。

2. 有利于促进多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2009年发生的“7·5”事件,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产生了隔阂,造成了民众在社会生活当中的恐慌心理,给原本和谐融洽的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划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痕。乌鲁木齐城区出现了部分汉族群众将城南住房出售,举家迁至城北居住,甚至离开乌鲁木齐去他地创业,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则恰好相反,从城北迁往城南。这种城市双向分离以及一民族为居住依据的移居现象尤其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随着城南的少数民族居民增多,居住在城南的汉族群众有不安全感,设法搬离,而居住在城北的少数民族群众除感到生活不便外,也产生了不自在感,南迁大流逐渐形成。因此,新疆构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势在必行,不仅有利于各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字、生活习性、风俗习惯上进一步相互了解,还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3. 加强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构建的措施。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的构架。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制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各民族互融合的社区结构和社会环境。出台《反恐法》,用法律的手段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建立一个安定祥和、和睦相处的环境,为建立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社区环境奠定安全稳定的社会基础[4]。合理配置行政、教育、文化等资源,引导分流,营造建立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良好条件。(2)从经济上引导“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的构建。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已确定19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市的任务。各省市将同疆内对口支援地区制定规划和具体项目,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全面援疆工作。国家还将进一步落实改善新疆民生的措施,如解决住房、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双语教育、劳动就业、文化惠民工程等事关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的问题[3]。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措施,进行迁移分流,鼓励和引导多民族“嵌入式”居住。合理布局和加强城乡具有民族特色的经济商贸行业的建设,增强少数民族就业机会,使他们有事干,有收入,住得稳。在老旧房屋拆迁改造安置过程中,要按照“大杂居,小聚居”的模式有计划地安置,实行多民族“嵌入式”居住。合理建设和布局双语学校、以民族文化为特征的歌舞剧院的建设,使他们学有所教,并能够有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娱乐场所。合理布局宗教场所,满足信教群众正常需求,使他们信有所念,礼有所场。加强基础服务,在社会服务活动中让更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参与进来,逐渐培养他们融入居住城市的意识,建立主人翁意识。需要强调的是,在大力构筑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融入城市社会的政策体系时,不能对少数民族一味地实行保护政策,否则会形成“隔离”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5]。(3)完善“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的功能,促进多民族交流。增强交流交融意识,促使各民族和谐相处。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各民族群众的双语能力的培养,鼓励群众学习双语,提升各族群众之间的信任感和沟通能力。在喀什地区调研统计后发现,在社区工作的汉族干部100%都会用流利的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族群众交流,社区管理工作进展良好,干部和群众减少了交流的障碍的同时,也增强了社区干部和居民之间的凝聚力。还要进一步扩展丰富“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社区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社区蔬菜直销店等,为多民族文化生活交流提供平台。在喀什麦盖提新疆警察学院住村组,每个村都有图书阅览室,维语书籍占99%,每天都有十几位村民来阅读,查阅资料,遇到不懂的,会向驻村干部请教,不仅呈现出良好的读书氛围,还折射出了民汉一家亲的和谐景象。以社区为单位,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鼓励开展学唱各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了解民族习俗等活动,使多民族群众加强民族交往。加强街道社区平台建设,促进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社区的形成[6]。要积极引导各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建美好家园,形成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的团结、尊重、包容、理解和帮助的美好生活环境。

三、新疆构建“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存在的问题

(一)南疆民汉比例悬殊

南疆四地州,少数民族中主要以世代居住的维吾尔族居多,汉族居民主要以常住人口为主,大多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世代居住的汉族居民较少。一直以来都是汉族民众扎堆居住,少数民族以家庭为单位“合院式”居住。

(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异

少数民族民众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民族化特征比较鲜明,清真寺建筑风格、宗教教育形式等方面各具特色。汉族居民由于受东方化的思想影响,比较趋向于外放式的生活,下棋、跳广场舞等,无形中就与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文化、风俗习惯相悖。

(三)学校、幼儿园建设不均衡

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乡,没有设立汉语学校。在国家提倡双语教育的大背景下,南疆汉族教师紧缺,使得教育不平衡,教学水平发展滞后。

(四)经济发展不平衡

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南疆少数民族民众大多以务农、放牧为主,盛产瓜果,路途遥远,运输困难及运费昂贵,产品无法外运销售,导致经济收入低,无法进入小康社会。

四、新疆建设“嵌入式”社区的解决路径

(一)加强双语教育

生活习惯的差异及语言不通这两大因素直接导致了民汉居民交往障碍,因此新疆多民族聚居区域普遍存在民汉扎堆居住现象,无论城市与农村,各自为阵。需加强双语教育,让各族居民都懂汉语,多沟通,达到和谐相处的好局面。

(二)提高居民购房补贴

政府针对多民族聚居区域的特点,少数民族居民聚居的小区,鼓励汉族居民购买住房,予以补偿,并免交契税,让更多的经济基础较弱的年轻居民购买得起住房,愿意来此居住。

(三)建设网络巡逻技术防范设施

为了减少警力透支,应加大公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建设社区网络监控设施设备,实行社区24小时网络巡逻值班,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果断进行处置。

(四)实施“以柔克刚”式社区管理

联合社区警务室民警,本着为老百姓服务的原则去进行社区管理,多进行思想、文化宣传教育。善于发现社区居民的特长,请有专业特长的居民帮助社区做讲座,做普法教育,合理利用人才资源。管理过程中,以奖励先进为主,引导后进为辅的工作方式,减少“惩罚式”的治安管理模式。

(五)建设“单元式”社区警务室

在南疆地区的县级以上城市的多民族居住社区,实行一个单元建设一个社区警务室,增强各民族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六)内地企业“西迁”

新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内地城市的国企、央企可以进驻新疆,在新疆建立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毗邻新疆的其他国家,既可增加外汇创收,还可以提升新疆青壮年就业率。

(七)派居民外出参观学习

社区每年可以组织社区表现良好的居民外出参观或者学习,可以拉近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学习发达城市社区生活的方式,生活习惯慢慢趋向于相同,能够彼此包容,共同生活。

(八)减少清真寺

可以在50公里以内的多个社区保留一个清真寺,每周需要进行宗教活动时,距离清真寺较远的社区派班车接送前往清真寺的居民。

依据新疆的社会特点,新疆“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区多元文化是其精神依托,民族关系与公民关系日益融合是其社会基础,国家认同则是其政治基础[7]。“嵌入式”新疆多民族居住社区的构建,有利于维护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政策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党中央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法律法规、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通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建设出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嵌入式”多民族居住社区,使各族同胞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最终建立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为新疆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平,李江宏.乌鲁木齐市多民族混合社区建设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2]黄达远.乌鲁木齐城市社会空间演化及其当代启示[J].西北民族研究,2011,(3).

[3]艾恒平.经济法视域中的新疆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顾新勇.议政献良策履职谋发展[N].伊犁日报(汉),2015-02-15.

[5]刘莹.西北穆斯林“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城市融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毛立军.让各民族“相互嵌入”共创美好家园[EB/OL].人民政协网,2014-12-24.

新疆民族团结优秀 第5篇

今天上午我重温了经典老电影《铁人王进喜》,时隔多年依然被王进喜的精神感动。电影用彩色描写了王进喜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铁人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让我感触良多。

那个时代,也许物质很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多想回到那个时代,去看看王进喜们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斗志!

“你们都听我一句!饿得腿软胳臂软没关系,心软了可不行。心一软,多结实的老爷们也撑不住”昏暗简陋的工棚,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一天五两的粮食定量,铁骨铮铮的话语。电影《铁人》用这样的镜头,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银幕上的王进喜被还原成一个出大力、流大汗、普普通通的基层“师傅”。他说糙话,急了打人,脚砸伤了会疼,肚子饿了也会腿软胳膊软。但是,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

王进喜干工作爱琢磨、爱钻研、非常会巧干,有创新的精神,奋发思变,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凡事带头干,要干就干好,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率先垂范,人拉肩扛,冰天雪地一盆盆的水,用身体搅拌……在他的身上,我们学到了艰苦朴素的作风。

在共和国的创业史上,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共产党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精英,铁人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和生动体现。作为新时期的石油工人,我们要始终以铁人为骄傲,以铁人精神作为激励自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王进喜同志的艰苦奋斗精神,知难而上,迎难而进,积极应对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立足工作岗位,扎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看影片后,我感到我目前的困境与当年王进喜面对困境相比,简直就有天壤之别,他能用他的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难道我就不能像英雄学习,战胜困难吗?对比后,我突然发现,这一切好像都缘于我自身的懈怠、不努力,古人云:“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驰。”我就是懒字当头、好逸恶劳才造成今天的局面,这是我的咎由自取呀!我应当像铁人那样——乐观的生活、勇敢的坚持,尤其是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定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新疆少数民族婚俗巡礼 第6篇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天山以南的绿洲城镇,全疆各地基本上都有维吾尔人居住。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比较重视婚礼。与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维吾尔人结婚这天一早,要在女方家举行一种称为“尼卡”的宗教仪式。下午新郎穿上结婚礼服,由亲友们簇拥着向新娘家进发。一路上,新郎和送亲的人们高唱欢乐的歌曲,奏起各种民族乐器,兴高采烈地来到新娘家。当新娘告别家人时,女方的歌手模仿新娘母亲的口气唱起告别歌。歌词大意是请多关照我的女儿,愿青年夫妻和睦相处等。之后,迎亲的队伍便打起手鼓,弹起独塔尔和小提琴等乐器,唱着喜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分别乘彩车跟在后面。

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亲友来看新娘,要唱揭面纱歌。唱歌的人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歌词大意是赞美新娘美丽贤惠和祝福他们。喜歌没有固定的曲调和歌词,大家即兴编唱。曲调欢快活泼,充满喜庆气氛;歌词幽默诙谐,引人发笑。接着是吃喜宴,酒足饭饱之后,客人们又开始唱歌跳舞。在农村大都是跳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而在一些城市则是举行交谊舞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地方特别是城市里,维吾尔族婚礼已简化很多,有的增添了一些新内容。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大部分居住在新疆的克孜勒苏自治州,部分散居南疆的阿克苏、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等县的牧区,主要从事畜牧业,少数人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柯尔克孜族人结婚前必须先订婚。柯尔克孜族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的父母和亲友带进一只宰杀干净的羊和其他礼品,陪同新郎来到女方家。奇怪的是,新郎不进新娘父母家,而是进新娘附近的嫂子家,由嫂子迎接待客。新娘家对男方所来客人一番款待之后,要举行一种叫“恰西洛恰西德”的仪式,表示婚礼正式开始。按伊斯兰教教规,婚礼请阿訇主持。第二天,婚礼进入高潮。这天要举行赛马、叼羊、追姑娘、摔跤等柯尔克孜族传统游戏。晚上,新娘来到嫂子家和新郎见面,并住在嫂子家。新郎、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坐在帐帘内,宾客们在外面奏起民间乐器,唱起喜庆的歌曲,跳起会面舞,并举行对歌,赛诗等活动,以示庆贺。第三天,新郎把新娘带到自己新房。为了照顾女儿,新娘的母亲一般要到新郎家住上两三天,有的要住上一月之久。婚礼期间,公公和儿媳不能见面。有的在婚后两三天便可见面,有的要到一个月后才能见面。见面时,新娘要戴面纱向公公鞠躬,在公公说“彼此见面”后,再由嫂子揭开面纱,公媳才得以相见。

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伊犁、塔城等地,他们是18世纪后从沙皇俄国迁来的移民。俄罗斯族婚礼主要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仪式。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和客人要互相祝酒。祝酒时,客人都要齐声高喊“果尔基”(俄语“苦”的意思),希望新郎和新娘有个甜蜜的接吻。这时,新郎和新娘就在客人面前拥抱接吻。同时,新郎和新娘还要在客人面前海誓山盟,表示永远相爱,还要互戴结婚戒指,表示终生相伴,爱到永远。接着,新郎、新娘要举办丰盛的婚宴,招待亲朋好友。

俄罗斯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遇有喜事都要唱歌跳舞来庆贺。因此,在婚宴结束之后,客人们并不马上告别主人离去,而是拉起“巴扬”(俄式纽扣手风琴),弹起“巴拉拉依喀”(三角琴)等乐器。在欢快的乐曲中,新郎和新娘跳起交谊舞和踢踏舞。有趣的是,新郎要同岳母跳舞,新娘要同公公和父亲跳舞。同时,客人们还借机大展歌喉,一些歌手更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这种歌舞融为一体的婚礼舞会,使婚礼显得热烈而隆重。

达斡尔族

新疆多民族 第7篇

数字电视作为国家级文化和信息战略部署, 得到了高度重视。截至2012年6月底, 全国已经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突破1亿用户, 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达62%, 我国初步计划于2015年全面实现电视数字化。

按照当前有线数字视频广播 (DVB-C, Digital Video Broadcast-Cable) 的移动图像专家组的视频编码方式, 有线电视系统将能够传输500多套标准清晰度的数字电视节目, 如果使用MPEG-4/H.264等先进的编码格式, 传输的数字电视节目将超过1000套。由此, 一方面用户能个性化地选择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在如此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尽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电视用户将面临与互联网用户类似的“信息过载”问题。传统的电视节目指南和频道冲浪方式已无法对他们提供有效帮助, 虽然目前电视节目指南可采用基于频道或类别 (例如新闻、电视剧、电影等) 的方式显示节目清单, 但仍然无法有效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建立一套面向用户收视 (消费) 行为习惯的个性化频道关联推荐系统, 让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视频内容, 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基于新疆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数据库的短信订购系统,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该系统基于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和新疆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的数据深度挖掘, 建立数字电视家庭兴趣模型、民族兴趣模型和频道特征生成模型, 挖掘家庭、民族和频道三方之间的关联关系, 给出相似度匹配和兴趣拟合算法, 通过多语种语音、文字和图像为一体的组合展示向用户推荐与用户兴趣一致的电视节目和增值服务, 允许用户在订购前分时段预览节目。同时, 系统支持短信点播准实时订购节目, 简化用户订购数字电视付费频道的流程, 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运营商的服务能力, 并为依托数字电视平台的电子商务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系统结构

该短信订购系统包含三个并行的子系统:多民族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多语种推荐频道预览子系统和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支付子系统, 以此实现集多语种声音、文字、图像为一体的数字电视频道及增值业务的个性化预览推荐、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和跨平台的准实时短信点播功能。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这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相互协作完成多语种个性化预览推荐、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短信点播和支付功能, 并自动维护和更新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数据库, 使得数据模型和关联关系具有自学习性, 随着信息的完善, 模型的拟合度和关联关系的精确度会逐步提高, 从而提高系统推荐的准确度。

2 子系统结构

2.1 多民族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

多民族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新疆汉维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数据库, 建立并自动更新家庭兴趣模型、汉维民族兴趣模型和频道特征生成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字电视用户信息、频道信息、订购和收视纪录等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

其中, 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数据库的建立是实现多语种数字电视频道及增值业务关联推荐和准实时短信点播的基础。通过在收集多民族家庭信息、频道信息、家庭订购、收视记录等信息的基础上, 实现对这些信息的自动更新和维护。

一般情况下, 这些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存在噪声、空缺、不一致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数据挖掘过程陷入混乱, 产生不可靠的输出。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研究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来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首先, 设计数据清理例程填写空缺数据, 平滑噪声数据, 识别、删除孤立点, 纠正不一致数据等。

其次, 由于数据信息来自于多个数据源, 代表同一概念的属性在不同的数据源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名字, 这将导致不一致和冗余, 因此采用数据集成技术进行实体识别、检测和处理冗余、数据冲突, 将多个源合并成一致的数据存储。

再次, 为保证数据挖掘算法运行结果的有效性, 采用数据规范化、属性构造、概念分层等数据变换技术处理数据, 使数据满足相应算法的要求。

最后, 数字电视用户和频道信息所构成的数据集非常大, 在海量数据上进行复杂的数据关联分析和挖掘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 因此, 采用数据归约技术实现数据压缩, 提高数据关联分析和挖掘算法的可行性。

2.2 多语种推荐频道预览子系统

多语种推荐频道预览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字电视终端平台多语种语音、综合图文信息的接收、处理和组合展示, 以及数字电视频道的最优时段预览和个性化推荐。

多语种推荐频道预览子系统负责与前端业务系统配合完成应用在用户终端的展现。频道预览子系统需要完成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与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通信, 根据频道特征、用户特征和民族特征, 基于关联分析确定频道的最优预览时段, 并通知条件接收系统CA实现频道预览授权;二是与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通信, 生成多语种语音、文字、图像等推荐信息, 并在数字电视终端上组合展示;三是通过机顶盒的后台处理, 并由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与支付子系统, 生成用户的CA卡信息和频道信息的最优编码, 通过数字电视终端向用户展示, 以便用户以此进行短信订购。

2.3 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支付子系统

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与支付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设计用户订购信息的最优编码方式和码长, 实现广电和电信跨平台的多语种短信订购、数字电视频道的交互推荐和支付。

用户通过短信订购频道, 需要向前端发送用户订购信息, 包括用户机顶盒智能卡号和频道编号。目前, 用户机顶盒智能卡号与产品编号加起来至少有14位, 这么长的数字使用户记忆和操作非常不便。为简化用户操作, 系统研究设计了最优的编码方式和码长来描述用户订购信息。另外, 还将用户订购信息提供给频道预览子系统, 由频道预览子系统通过多语种字幕播放该信息。

用户发送订购信息后, 系统根据频道特征、用户特征和民族特征, 基于关联分析自动通过多语种短信交互实现数字电视和增值业务的个性化推荐。

三个子系统内及之间的技术关联如图2所示。

为实现短信支付功能, 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支付子系统还包括了短信点播管理和短信支付管理两个功能模块, 短信点播管理模块负责短消息的收发、协议匹配、信息提取, 并接入业务请求、通过广电BOSS系统进行用户认证和产品订购规则的验证、提供业务运营功能的基础业务管理平台, 承担业务管理、用户管理、授权管理、业务统计等多项管理功能。

业务开展前需要在其上进行产品定义、产品发布。系统收到业务请求后需要通过该系统进行用户鉴权、业务鉴权、控制授权下发, 最终该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制订出各种报表和对帐单。短信支付管理模块主要重点是账务方管理、付费方管理、现金缴费管理、托收管理和综合查询管理等。通过接口联系用户、付费方和帐务方三方, 用户能够通过平台使用多种付费方式, 为多种服务支付费用, 支付的方式可以是实时支付也可以是预付费。短信支付平台需要实现付费方发起的现金缴纳相关帐务方系统的业务帐单或帐户充值, 实现由帐务方系统发起的向付费方完成单个或批量扣款/划款请求, 并完成短信支付平台与付费方、帐务方的对帐管理。

3 结论

系统开发完成后, 能够实现用户短信订购业务。经过测试, 用户完成订购后, 系统一方面通过运营支撑系统的对接, 实现全面的帐务方管理、付费方管理等功能, 营造多业务系统安全支付的支持环境, 支持各类相关增值业务的快速开发与拓展。另一方面, 系统自动向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提供用户订购信息, 构成闭环自学习系统, 实现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数据库的自动维护和更新, 使得数据模型和关联关系具有自学习性, 从而逐步提高系统推荐的准确度, 同时, 用户能够十分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视频内容。

参考文献

[1]新华每日电讯2版,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2-10/09/c_131894667.htm.

[2]陈自强, 郝禄国.广电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BOSS) 的研究与构想[J].中国信息科技, 2007 (20) :113-114.

[3]倪鹏.广电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BOSS) 的研究与构想[J].信息技术, 2009 (4) :13.

新疆多民族 第8篇

数字电视作为国家级文化和信息战略部署, 受到了高度重视。截至2009年年底, 全国已经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近7000万用户, 我国初步计划于2015年全面实现电视数字化。

按照当前有线数字视频广播 (Digital Video Broadcast-Cable, 简称DVB-C) 的移动图像专家组 (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 简称MPEG-2) 的视频编码方式, 有线电视系统将能够传输500多套标准清晰度的数字电视节目, 如果使用MPEG-4、H.264等先进的编码格式, 传输的数字电视节目将超过1000套。传统的电视节目指南和频道冲浪方式已无法对客户提供有效帮助, 虽然目前电视节目指南可采用基于频道或类别 (例如新闻、电视剧、电影等) 的方式显示节目清单, 但仍然无法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建立一套面向用户收视 (消费) 行为习惯的个性化频道关联推荐系统, 让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视频内容, 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基于新疆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数据库的短信订购系统,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该系统基于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Buisness Operating Support System, 简称BOSS) 和新疆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的数据深度挖掘, 建立数字电视家庭兴趣模型、民族兴趣模型和频道特征生成模型, 挖掘家庭、民族和频道三方之间的关联关系, 给出相似度匹配和兴趣拟合算法, 通过多语种语音、文字和图像为一体的组合展示向用户推荐与用户兴趣一致的电视节目和增值服务, 允许用户在订购前分时段预览节目。同时, 系统支持短信点播准实时订购节目, 简化用户订购数字电视付费频道的流程, 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和运营商的服务能力, 并为依托数字电视平台的电子商务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系统结构

该系统包含三个并行的子系统:多民族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多语种推荐频道预览子系统、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支付子系统。此系统可实现集多语种声音、文字、图像为一体的数字电视频道及增值业务的个性化预览推荐、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和跨平台的准实时短信点播功能。

这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相互协作完成多语种个性化预览推荐、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短信点播和支付功能, 并自动维护和更新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数据库, 使得数据模型和关联关系具有自学习性, 随着信息的完善, 模型的拟合度和关联关系的精确度会逐步提高, 从而提高系统推荐的准确度。

3子系统结构

3.1多民族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

多民族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新疆汉维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数据库, 建立并自动更新家庭兴趣模型、汉维民族兴趣模型和频道特征生成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字电视用户信息、频道信息、订购和收视纪录等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

其中, 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数据库的建立是实现多语种数字电视频道及增值业务关联推荐和准实时短信点播的基础。通过在收集多民族家庭信息、频道信息、家庭订购、收视记录等信息的基础上, 实现对这些信息的自动更新和维护。

一般情况下, 这些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存在噪声、空缺、不一致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数据挖掘过程陷入混乱, 产生不可靠的输出。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研究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来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首先, 设计数据清理例程填写空缺数据, 平滑噪声数据, 识别、删除孤立点, 纠正不一致数据等。

其次, 由于数据信息来自于多个数据源, 代表同一概念的属性在不同的数据源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名字, 这将导致不一致和冗余, 因此采用数据集成技术进行实体识别、检测和处理冗余、数据冲突, 将多个源合并成一致的数据存储。

再次, 为保证数据挖掘算法运行结果的有效性, 采用数据规范化、属性构造、概念分层等数据变换技术处理数据, 使数据满足相应算法的要求。

最后, 数字电视用户和频道信息所构成的数据集非常大, 在海量数据上进行复杂的数据关联分析和挖掘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 因此, 采用数据归约技术实现数据压缩, 提高数据关联分析和挖掘算法的可行性。

3.2多语种推荐频道预览子系统

多语种推荐频道预览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字电视终端平台多语种语音、综合图文信息的接收、处理和组合展示, 以及数字电视频道的最优时段预览和个性化推荐。

多语种推荐频道预览子系统负责与前端业务系统配合完成应用在用户终端的展现。频道预览子系统需要完成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与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通信, 根据频道特征、用户特征和民族特征, 基于关联分析确定频道的最优预览时段, 并通知条件接收系统 (Conditional Access, 简称CA) 实现频道预览授权;二是与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通信, 生成多语种语音、文字、图像等推荐信息, 并在数字电视终端上组合展示;三是通过机顶盒的后台处理, 并由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与支付子系统, 生成用户的CA卡信息和频道信息的最优编码, 通过数字电视终端向用户展示, 以便用户以此进行短信订购。

3.3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支付子系统

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与支付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设计用户订购信息的最优编码方式和码长, 实现广电和电信跨平台的多语种短信订购、数字电视频道的交互推荐和支付。

用户通过短信订购频道, 需要向前端发送用户订购信息 (包括用户机顶盒智能卡号和频道编号) 。目前, 用户机顶盒智能卡号与产品编号加起来至少有14位, 这么长的数字使用户记忆和操作非常不便。为简化用户操作, 系统研究设计了最优的编码方式和码长来描述用户订购信息。另外, 还将用户订购信息提供给频道预览子系统, 由频道预览子系统通过多语种字幕播放该信息。

用户发送订购信息后, 系统根据频道特征、用户特征和民族特征, 基于关联分析自动通过多语种短信交互实现数字电视和增值业务的个性化推荐。

三个子系统内及之间的技术关联如图1所示。

为实现短信支付功能, 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支付子系统还包括了短信点播管理和短信支付管理两个功能模块, 短信点播管理模块负责短消息的收发、协议匹配、信息提取, 并接入业务请求、通过广电BOSS系统进行用户认证和产品订购规则的验证、提供业务运营功能的基础业务管理平台, 承担业务管理、用户管理、授权管理、业务统计等多项管理功能。

业务开展前需要在其上进行产品定义、产品发布。系统收到业务请求后需要通过该系统进行用户鉴权、业务鉴权、控制授权下发。最终该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制订出各种报表和对帐单。短信支付管理模块主要重点是账务方管理、付费方管理、现金缴费管理、托收管理和综合查询管理等。通过接口联系用户、付费方和帐务方三方, 用户能够通过平台使用多种付费方式, 为多种服务支付费用, 支付的方式可以是实时支付也可以是预付费。短信支付平台需要实现付费方发起的现金缴纳相关帐务方系统的业务帐单或帐户充值;实现由帐务方系统发起的向付费方完成单个或批量扣款/划款请求;并完成短信支付平台与付费方、帐务方的对帐管理。

4结论

系统开发完成后, 能够实现用户短信订购业务。经过测试, 用户完成订购后, 系统一方面通过运营支撑系统的对接, 实现全面的帐务方管理、付费方管理等功能, 营造多业务系统安全支付的支持环境, 支持各类相关增值业务的快速开发与拓展。另一方面, 系统自动向用户频道关联分析子系统提供用户订购信息, 构成闭环自学习系统, 实现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收视行为数据库的自动维护和更新, 使得数据模型和关联关系具有自学习性, 从而逐步提高系统推荐的准确度。同时, 用户能够十分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视频内容。

摘要:随着现有有线电视节目数量的急速增加, 用户一方面能个性化地选择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但另一方面又无法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尽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电视用户将面临与互联网用户类似的“信息过载”问题。新疆多民族数字电视家庭用户数据库的短信订购系统,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该系统能够集多语种声音、文字、图像为一体的数字电视频道及增值业务的个性化预览推荐、多语种短信交互推荐和跨平台的准实时短信点播功能。

新疆多民族 第9篇

关键词:新疆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服药依从性

骨质疏松症 (OP) 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 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0P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POP) 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是OP的严重并发症, 即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就会引发骨折, 骨折好发于脊柱、髓部和前臂远端, 一旦骨折, 不足1/3的骨折患者能恢复先前活动能力, 而1/3以上的患者会造成终生残疾, 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且髓部骨折可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1]。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依照三级预防原则进行, 都是为了避免骨折的发生或者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其中药物治疗是老年性OP的主要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依赖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依从性指患者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病情的发展和疗效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 国内关于各民族OP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新疆多民族聚居的特点, 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60岁POP患者进行调查, 以了解不同民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指导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60岁POP患者168例, 男95例, 女73例, 年龄60~88岁, 平均 (73.58±8.24) 岁。其中维吾尔族43例、哈萨克族36例、汉族89例。

入组标准:诊断标准: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 脊柱或髋部任一部位T>-1为骨量正常, -2.5≤T≤-1为骨量减少, T<-2.5为骨质疏松;或发生脆性骨折者。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 长期居住在新疆>10年。意识清楚,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 能与调查人员进行正常的沟通。 (2) 由研究组中主治及主治以上医师为其制定用药方案及复诊计划。 (3) 与研究对象沟通后自愿入组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 (1) 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低减等) 。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 (3) 影响钙和维生素D吸收和调节的消化道和肾脏疾病。 (4) 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恶性疾病。 (5) 长期口服激素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6) 其他先天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调查方法:采用自制的《新疆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服药依从性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完成统一的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家庭状况 (是否与子女同住, 配偶健康状况) 、是否有医保、自理程度、体质量等一般资料。近1年的服药情况以及未按照医嘱服药的前3位因素。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89例汉族、43例维吾尔族、36例哈萨克族患者的年龄、性别、医保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文化程度、居住状况、自理情况、汉语沟通能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在所调查的患者中, 服药依从比率30.3%, 其中汉族患者服药依从佳者33.7%, 维吾尔族患者服药依从率佳者25.6%, 哈萨克族患者中服药依从率佳者27.8%, 3个民族患者的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个民族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各不相同, 见表3。

讨论

POP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称为POP药物治疗依从性。患者不按医嘱坚持进行药物的自我管理定义为依从性不佳。在POP的防治过程中, 服药情况决定了治疗的成败。然而多种因素都能够影响POP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186例POP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结果表明, POP患者服药依从性在不同民族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 民族因素并不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然而, 各民族POP患者未遵医嘱服药的前3位主要原因却各不相同。影响汉族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中, 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漏服或忘记服药是其中一项原因;同时, 汉族患者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因此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广泛, 但通常情况下掌握的知识较肤浅和片面, 反而易受广告的影响, 任意改药或加减药量。维吾尔族患者对POP疾病知识了解较少, 而且维吾尔族有流行于民间的传统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 比如多吃洋葱的食疗方法、一些维医维药方法等, 这可能也是一个影响维吾尔族POP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游牧民族, 哈萨克族多居住在牧区, 交通不便, 无退休金, 经济收入低, 患者无法及时获得充足的药物, 导致不能按医嘱服药。

通过对3个民族POP患者药物依从性不佳原因的调查, 发现对疾病的认知不够, 对其危害性了解不够, 常常不能及时服药和自行停药。因此, 针对不同民族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调查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 运用通俗的语言, 通过进行个别咨询、书面指导等加强宣教, 提高患者对该病危险因素、并发症和规范治疗的重要性等的认识,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 提高服药依从性。对维吾尔族POP患者, 应充分肯定传统方法的效果, 同时也要强调传统方法对疾病治疗的局限性, 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还应该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坚持服药。

参考文献

新疆多民族 第10篇

一、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现状以及投资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新机制”和“两免一补”之后, 为农村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培养减轻了一定得负担。但对孩子的教育支出的费用不仅仅是在学校里的学费, 对孩子的教育支出更多是如课外辅导训练费、学习用品费用、为孩子的教育支出的交通费、参加各种兴趣特长班以及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支出的择校费, 这些费用都是属于家庭校外教育费用。根据问卷调查得知新疆城市的维吾尔族家庭、汉族家庭、哈萨克族家庭以及回族校外教育的费用分别占到家庭教育总费用78.2%、79.2%、74.3%和70.5%, 新疆农村的维吾尔族家庭、汉族家庭、哈萨克族家庭和回族家庭校外教育费用分别占教育总费用的50.3%、55.2%、46.3%和44.6%。

数据表明不管是新疆的城市家庭还是农村家庭对于孩子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整个家庭教育费用的主要花费, 同时家庭校外教育费用也成为家庭投资的主要部分之一。

问卷调查的其中一部分样本学生是来自于新疆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 调查结果表明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曾经参加过特长班的占到了98%, 这也是由于新疆城市重点中学在招生时规定学生有特长可以给予相应的加分, 学校的这些要求也加大了更多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校外教育的投资, 同时可以看出家庭校外教育投资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疆城市与农村家庭以及四个民族之间的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能力的对比分析

据调查统计新疆全区维吾尔族占45.21%, 汉族占40.57%, 哈萨克族占6.74%, 回族占4.55%。本文从新疆城市和农村抽样了329个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城市家庭165个包括 (维吾尔族家庭68个、汉族家庭64个、哈萨克族家庭23个回族家庭10个) 和农村家庭164个包括 (维吾尔族家庭68个、汉族家庭63个、哈萨克族家庭23个和回族家庭10个)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可以得知:

表1、表2和表3说明在不同收入情况下, 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校外教育的投资能力、在同一收入和同个一个民族条件下不同生活地区家庭对孩子校外教育的投资能力以及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同一生活地区不同民族家庭之间对孩子校外教育的投资能力。

1.从这三个表中可以看出影响家庭校外投资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 家庭收入越高, 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能力越强, 而家庭年收入越低, 家庭的食品消费基数占整个家庭的比重较大, 对于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能力就相对较低。

2.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同一民族条件下, 城市家庭要比农村家庭对于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能力要高, 影响这方面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与父母受教育的文化程度成正相关。新疆农村家庭大多以农业畜牧业为主, 父母接受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因此对于孩子课外知识的培养以及接受良好教育的意识相对淡薄, 而城市家庭的父母接受的文化水平普遍偏高, 所以更加注重对孩子校外教育的培养。

3.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同一地区条件下, 不同民族之间对于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能力也有所不同, 汉族的家庭相对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家庭对孩子的校外投资意识要稍微高一些, 造成各民族之间投资能力不同的原因主要应该是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有关。

三、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能力的大小对培养孩子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去缩小各家庭之间对孩子校外教育投资能力的差距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素质教育的思想越来越受到学校及家长的重视,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培养一个学生综合能力, 过去只抱课本读书的学习模式已渐渐被淘汰, 家长要求孩子不仅要在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 还需要在课外报一些特长班以便让孩子全面发展。很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质量好的教学条件下, 考好大学才更有希望, 因此在高中阶段择校费也是家庭校外教育的主要一笔投资。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对于孩子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但这些支出也是建立在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由表已经说明了年收入高的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相对较高而年收入较低的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相对较低, 那我们如何去缩小各家庭之间对孩子校外教育投资能力的差距。

(一) 政府应以现金方式补贴低收入家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学校里的费用也在逐年增长, 一些低收入家庭只能负担的起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教育费用,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以及开阔孩子课外视野的能力是需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政府以一定得现金方式补贴低收入家庭是缩小家庭校外支出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 提高农村家庭对孩子校外教育培养的意识

在新疆农村家庭中由于家长的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对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以及要求孩子补充课外知识的意识不高, 以及地理位置的原因, 周边各种特长班以及辅导班也相对较少, 能给孩子提供书籍和学习用品的选择的店面也比较少, 从而使得在同一收入水平下, 城市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相对要比农村家庭的校外教育投资能力强。

缩小在同一水平下各民族家庭之间的家庭校外教育投资能力的差距, 首先要让农村地区的家长知道校外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全面的发展, 努力提高农村家庭对孩子校外培养的意识;其次是由政府请一些教育学专业举办教育交流去帮助农村地区的家长适当转变她们教育孩子固定模式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马微, 郎平.宁夏农村学生家庭义务教育支出差异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2009 (2)

[2]文大稷, 李忠斌.民族地区收入约束下的家庭教育投资能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经济, 2010 (3)

[3]马范文.家庭教育投资的重要性和可行性[J].教育评论, 2001 (5)

新疆多民族 第1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民族团结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03-2

0 引言

新疆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而稳定靠的则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作为一种精神,加强了社会各方力量的联系,拉近了各民族人民心连着的心,肩并着肩,朝着一个方向奋进。民族团结促使各族人民达到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1]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将2016年定为“民族团结年”。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探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促进新疆的稳定与长治久安。同时,也可以使“一带一路”战略及中巴经济走廊的更好地开展,促进新疆的繁荣发展。

1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团结精神资源的探析的必要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片养育了多个民族的热土,民族团结就像呼吸一样重要。民族团结作为一种精神,加强了社会各方力量的联系,拉近了各民族人民心连着的心,肩并着肩,朝着一个方向奋进。民族团结促使各族人民达到“五个认同”。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伟大祖国的繁荣安定,关系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了民族团结,就不能保持新疆社会的安定;没有了民族团结,就不能保证新疆经济的迅猛发展,搭上“一带一路丝绸经济带”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列车;没有了民族团结,就不能保证各族人民共享祖国发展带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民族团结年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历来是经久不衰,永恒的话题。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贯穿着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在党和国家的各级会议中多次强调民族团结问题,而新疆的民族问题又是长远问题,经过自治区的决定,将每年的五月作为为“民族团结月”,把民族团结问题得到显著成效,民心得到了穩固,化解了民族之间的阻隔。2016年3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将2016年定为“民族团结年”。这一举措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第二次中央新疆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和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全面推进民族团结事业的进程。

2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团结精神资源的探析

新疆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多民族相伴共同居住的地方,历代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动,共建美好家园,流传了许多自然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也蕴含许多民族团结精神资源。民族团结精神资源在新疆的历史发展中是一朵美丽的浪花,让更多的人为此拥有了美好的心灵。

在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壤里抚育着47个民族,他们之间像亲兄弟一样,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相互融合,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彼此间的民族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新疆少数民族流传着许多关于民族团结的谚语。古老的维吾尔族人民流传着一些俗语:“离群被雪埋,离众被风刮。离群者被熊吃掉,分裂者被狼吃掉。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指甲和肉分不开。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算和睦。熬不过艰辛,就难得安乐;离开了和睦,就别想幸福。”[5]说明了要想干成事,就需要齐心协力。只有各民族团结友爱,才能共创美好生活!哈萨克族的兄弟姐妹中常常说道:“兄弟和睦,有饭吃,妯娌和睦,有马骑。 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6]这两句号倒出了在困难面前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一切阻力。乌孜别克族和蒙古族的同胞们说:“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齐心的蚂蚁吃角鹿,合心的喜鹊捉老虎。”[7]充分的说明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只有各民族齐心协力,才能共创美好家园。

这些谚语贴近各种民族相互交往、相互融合的生活细节,使读者具体可感,将民族团结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表达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族人民相互离不开。以及各族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使我们更爱新疆这片热土,更爱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3 充分利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团结精神资源

充分利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团结精神资源,对于新疆的安定繁荣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每个人从心底去理解各民族从古至今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正确理解民族间的差异,各民族才会从心底做到“五个认同”,才会坚定对建设美丽新疆的信心,才会坚定维护祖国的统一;才不会被极端分子利用宗教蛊惑人心,加以利用,才不会被西方的反华势力轻易收买,才不会被西方言论所收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的成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团结精神资源的探析,有利于维护边疆的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富强、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和谐。民族团结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民族团结是昂扬奋斗的战歌,民族团结是热情与梦想擦出时代最美得乐章,它是各民族人民永不停歇的脚步。民族团结作为一种精神,整合着社会各方力量,凝聚着各民族的心,促使各族人民达到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只有各族人民从心底建立起共同的认同感,齐心协力担任起维护祖国团结统一责任,祖国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共产主义。

4 结语

只有深入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团结精神资源的探析,才能使各族人民的思想对中华民族有强大的认同感,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打牢各族人民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对这些传统文化的探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族的文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相互交流,彼此融合,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团结精神资源的探析,才能打击非法分子的分裂势力,才能打击三股势力,维护新疆的稳定,为建设美好新疆而努力!只有各族人民从心底建立起共同的认同感,齐心协力担任起维护祖国团结统一责任,祖国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共产主义!

参 考 文 献

[1] 陈乐天,郝达富.关于加强新疆籍高校毕业生赴苏高校培养过程中“四个认同”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

[2]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网页.

[3] 路玉甫.民族“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行启动仪式[J].沈阳年鉴,2010.

[4] 《马恩选集》第二卷.第273-1978页.

[5] 高莉琴.维吾尔谚语与维吾尔文化[M].语言与翻译,1989.

[6] 许庆光.在互帮互助中加深情谊[J].兵团日报(汉),2015.

新疆少数民族借贷行为研究 第12篇

(一) 农户借贷行为

农户是指居民户口在农村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常住户。汇总农户数是指具有明确权利和义务、参与乡村地区的集体经济的集体户。在统计汇总农户数时, 应注意只统计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所属关系的家庭户数, 不包括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所属关系的家庭户数, 例如在乡村地区内学校、企业、医院等事业单位等。农户借贷行为, 一般是指以农户授受信用为主题的行为, 包括农户与制度金融机构、非制度金融机构以及农户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企业和个人之间的资金融通活动, 本文所指的借贷行为主要是指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行为过程。

(二) 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

农户在与金融机构进行借贷行为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农户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非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年龄、家庭耕地面积以及农户的社会关系等。

1、文化程度。

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农户的借款的行为影响并不确定, 但是农户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 其借款需求和借款用途相对比较明确。一般认为, 被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用其学历水平来表示, 文化程度高一方面可以反映农户的生产与经营能力、认知水平, 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农户在当地的社会地位, 因此有利于农户获得借款。

2、非劳动力所占的比数。

一般来说, 非劳动力个数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不确定, 但是非劳动力个数所占比越大, 对农户获得正规或非正规借款可能会有正向影响。非劳动力个数反映了农户的劳动能力,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户的收入水平和偿债能力, 因此有利于农户获得借款。

3、户主年龄。

户主年龄对农户的借款行为影响不确定, 年龄较小者和年龄较大者对资金的利用程度不高, 年龄超过一定阶段比如说60岁的农户投资和生产相对来说减少。因此青壮年的年龄是最佳年龄。

4、家庭耕地面积。

农户的耕地面积对农户借贷可能会有正向影响。耕地面积一方面可以反映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 同时也可以反映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一个衡量指标, 都可能会对农户的借贷有影响。耕地面积越大, 农户对资金需求的可能性和规模就越大。同时, 目前国家对农业很重视, 在借贷政策上也对农业有支持, 所以耕地面积越大, 农户获得正规借贷的可能性越大。

5、农户政治面貌和主要社会关系。

户主的政治面貌是指户主是党员还是普通群众。政治面貌对农户的借贷需求影响不明显, 但是对农户获得借款可能有影响。党员相对于群众在当地有更多的威望和更高的地位, 而且有较高的社会资本, 因此很可能更容易从正规或非正规部门获得借款。此外, 农户所处地理区位和家庭社会关系对农户获取资金也发生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社会关系越广泛, 得到贷款的机会也就越多。

二、农户借贷行为实证分析

(一)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源于对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农户的实地调查。调查方式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形式。第一, 样本选取时, 在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 我们选取农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 收回有效问卷120份, 回收率75%。第二, 对数据真实性问题, 注意利用多角度数据相互反馈进行印证。在填写问卷过程中, 参考问卷答案, 根据农户土地面积、牲畜养殖情况和信贷经理掌握的情况在数据筛选时进行了合理估计。

2、主要样本特征。

通过统计发现, 被调查农户户均耕地面积46.58亩, 户均人口4.5人, 户均年收入23459.08元。

(二) 农户借贷行为分析

1、农户借贷总体状况。

据这次的调查发现, 被调查的农户借贷总体情况是, 被调查的农户中118户农户有借款, 只有一户没有借款。可以看到, 借款户主主要从事的是种植业, 从而需要的资金也相当的大。而没有借款的户主家庭主要从事养殖业, 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好, 不发生额外的借贷收支情况。

2、农户借贷来源。

农户目前的借款来源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新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本次调查农户借款100%来自农村信用社, 表明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主要任务。当然, 在新疆广大农村地区, 信用社覆盖率较广, 与农户更加贴近, 共同语言也较多, 充分体现了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如果能够获得扶贫贷款或者小额信贷, 那么, 农户的借贷成本 (包括可见的利息和潜在的人情成本等) 将大大降低。

3、借款方式。

据这次的调查发现, 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的农户目前的借款方式是联保贷款。联保贷款主要提供给信用度稍差或未取得信用评级等级的农户, 一般要求5户左右互相提供担保, 核定额度.而且一年只有春耕前发放一次贷款的机会;对信用更差的农户, 要找2人提供担保, 才能获得一定额度贷款, 手续也相应繁琐得多。

4、借款频率。

根据此次的调查, 近三年以来农户都借过贷款。而且, 近三年借过贷款的农户借款的次数都一次以上。农村信用社的借款规律跟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安排有关, 在调查中了解到, 从农村信用社借款必须要先还清以前的贷款后才能续借, 一般贷款的期限为一年, 且一年只能借一次。

5、农户借贷用途。

农户借贷用途主要分为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性用途。生产性用途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 (牛、羊、家禽等等) 、运输、机耕服务、农资经营等, 其中以种植业、养殖业占绝大多数。这主要和农村的农业生产特点有关。非生产性用途主要有盖房、看病、子女上学、婚丧嫁娶等等, 其中主要以看病、子女上学等应急性支出为主。

由于农业生产的成本比较高, 所以用于农业生产的所占比例比较大。其次是子女求学和房屋建设。房屋建设、子女学费在农户支出中属于一次性大额现金支出, 农户收入和积累一般难以完全承受, 往往超过农户的支付能力, 所以必须通过一定借贷资金支持, 因此所占的比例也相当的大。

6、农户借款数额。

从农户的反映中可以看出, 农信社的借贷规模在5 000-10 000元之间占的比例较大, 3 000-5 000元和10 000元以上的次之。目前, 调查所在地的农户获得农信社的资金的渠道主要以农信社联保贷款为主, 期限较短 (一年以内) , 这些资金只能满足农户的日常消费和生产资料需求。

7、借款利率。

新疆阜康市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借款每年的利率是7.57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的农户都认为都满意。随着物价的上涨, 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在增加, 阜康市农村信用社考虑上述因素和农户的还款情况而定制利率, 农户的负担有所减轻。

8、借款期限。

调查发现, 当地 (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 农户借款的期限为6~12个月, 农户都反映借款期限短。由于借款期限短, 导致有些农户出现及时还不了贷款的情况。

9、农户还款情况。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 农户在还款时负担比较重, 许多农户不能按时归还贷款。

三、农户借贷中存在的问题

农户借贷中存在问题主要包括, 农户自身问提 (农户信用问题) 和金融机构方面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出现农户信用问题呢?从表格中可以看到, 农户信用问题占62%。也就是说, 没按时还款的农户, 就是农户自己的偿还能力有限而导致及时还不了贷款的现象出现。再一个方面, 就是借款用途的不明而农户及时还不了贷款。金融体制导致的占27%, 在这方面就是农村信用社贷款期限短等问题。此外, 我们调查当地农户的贷款方式是联保贷款。这方面也存在着好多问题, 其涉及的当事人较多, 还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其他组员等的参与、签字与盖章等。

四、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由前面理论分析可知, 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一般包括, 户主的基本特征、家庭特征等。下面对其各自影响情况做出具体分析。

1、农户年龄特征。被调查农户的年龄分布在四个区间, 30-40岁的占18%, 40-50岁的占58%, 50-60岁的占18%, 60岁以上的占5%。从被调查农户的年龄分布结构看, 94%的农户年富力强, 其年龄介于30-60岁之间, 处于此年龄段的农户既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同时也是信贷资金主要需求者。因此, 主要对他们进行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 既有代表性, 又具有论证性。也就是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 没有任何借款的农户比例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升高, 农户的资金需求降低, 也可能是农户获得资金的能力下降。

2、受教育程度。被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处于小学、初中、高中及高中以上层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小学占10%、初中占50%、高中占38%, 高中以上的占2%, 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层次。这一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越低, 他们的收入来源越不稳定。从而, 他们就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

3、农户的政治面貌。被调查农户的政治面貌分布2个区间。党员的占12%, 并不是党员的占88%。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政治面貌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不大。不是党员的普通群众也照样可以获得借款。

4、家庭人口数。被调查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分布在5个区间。分别为:3口的占18%, 4口的占35%, 5口的占30%, 6口的占12%, 7口的占5%。这一结果表明:家庭人口在4到5户占绝大部分比例, 也正是这一部分构成了农业借款行为的主体。也就是说, 家庭人口数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呈抛物线趋势。

5、家庭耕地面积。被调查农户的家庭耕地面积分布4个区间。分别为:20-40亩的占28%, 40-60亩的占53%, 60-80亩的占13%, 80-100亩的占5%。从所占的比例上可以看到:随着农户耕地面积的增加, 农户没有任何借款的比例在增强。但占的比重都比较大。这说明耕地面积越大, 农户对资金需求的可能性和规模越大。

6、农户家庭收入。农户的总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农业收入 (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 和转移性收入 (国家农业补贴) 。被调查农户的家庭经营收入主要由从事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获得。转移性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农户耕地面积。比如, 国家每年给种植小麦的农户每亩补贴90元, 种植包米的农户每亩补贴10元, 耕地面积不同转移性收入也不同。也就是说, 家庭收入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影响, 农户家庭收入多说明农户偿还能力强, 从而越容易获得贷款。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结论

运用统计性描述, 对新疆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农户借贷行为和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农民的借款方式主要是联保贷款, 农民借款的主要用途是农业生产、子女上学和房屋建设等。农民不能及时还款的主要原因有, 借款期限短和一些自然灾害等原因。耕地面积、农户家庭收入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影响, 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借贷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农户年龄, 家庭人口数对农户借贷行为呈抛物线趋势。新疆少数民族农户借贷行为有别于其他地区农户之处, 还在于少数民族特殊的生活习惯等。

(二) 相关政策建议

根据实地调查, 阜康市三工河地区农户对当地农村信用社借贷过程中的主要意见主要集中在贷款的额度、贷款方式办理手续的复杂, 期限、手续、种类以及农信社队贷款政策的了解上。所以, 当地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农户体现出来这些借贷行为上的特点, 进行业务上的改进, 以适应农户的多样化需求。

1、放活贷款期限。

根据农户用途、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期限, 允许跨年度使用。由传统的春放秋收冬不贷向春放秋收冬也贷转变, 贷款一般为年初发放年末收回, 或者年末发放次年年末收回。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及农业生产销售周期的变化, 贷款约期制约着农民售粮时机的选择, 致使农民低价售粮还贷现象异常突出, 不但降低了农民收入, 还增加了农民还款成本。为真正实现农贷活放活收, 确保农贷周期与农业生产销售周期相匹配, 贷款周期需要调整。

2、完善农户联保贷款。

首先要采取措施保证绝对贫困且信誉相对比较好的农户能够到当地金融机构及时贷款, 通过基层干部实地走访可以对农户的实际贫富程度和信誉额度等进行一定的记录;其次, 确定联保小组农户的数量, 联保小组农户的数量以3户最为适宜, 当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变动;最后, 统一联保贷款管理办法, 提高运作效率, 细化联保贷款申请、结组、审批、发放、还款、培训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 适当简化手续。3、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对农户借贷过程的观念与意识, 加快借贷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和办事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爱文, 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供求状况分析[J], 农村经济, 2006 (4) .

[2]万江红, 张远乏, 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与特征分析[J], 农村经济, 2006 (7) .

[3]杨红丽, 陈彤.新疆农户信贷需求现状分析[J].商业研究, 2008, (2) .

上一篇:教学专业化管理下一篇:物流实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