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的服务与创新

2024-07-25

图书的服务与创新(精选12篇)

图书的服务与创新 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者,服务创新

图书馆作为知识集散地, 提供优质服务责无旁贷。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必须引进新的服务理念, 方能跟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

以传播科学、民主, 启迪民众智慧, 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的图书馆, 其诞生之时, 就是人文主义的产物, 随着社会进步、民主思想的深化,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也成为图书馆的服务管理理念。如何认识理解和实现这一管理理念内涵, 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关键, 它关系到如何创新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以读者为中心, 以馆员为主体, 紧紧围绕人的平等、尊严、发展, 协调管理资源, 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使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也就是说, 一切为了人, 为了人的一切。其实, 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 都需要人去实现。

二传统的理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在人性上的定位

1. 传统的理性管理对人性的定位是基于人性的弱点

这种观点认为, 馆员是有惰性的, 对工作是非自愿的;是缺少进取心, 非自觉性的;是消极的, 不能自我实现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立意下, 所制定的严格的、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用来规范、约束馆员的行为, 馆员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 仅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而忽视了作为有社会属性的馆员的需求和自觉、积极进取的因素。

2. 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和人性积极因素为前提

这种观点认为, 人是平等的, 有尊严的;是有强烈自我实现愿望和创造力的;是有进取心, 能够实现自我约束的。尊重、重视每个馆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 平等地为每个馆员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空间和参与管理的权力。

三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基于这种服务管理理念, 图书馆工作才能注重细节服务, 进行创新。通过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吸引广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学习、交流、休闲。

1. 建立特色学习区域

为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公共阅览室外, 可设置多种类型的学习区域, 满足个人和团体的学习需求。如可设置学习小组或小组学习室, 提供相对独立的交流空间, 满足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团体的需求,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利用该学习室进行学习、讨论、研究。

2. 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营造和活跃学习中心的学术氛围

图书馆可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来扩大图书馆在校园中的文化影响力。如我院依托“世界读书日”开展的“校园读书月”为主题的“搜书”活动、知识竞赛、主题书展、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 以吸引广大师生的踊跃参与, 让更多师生走进图书馆, 了解图书馆。

3. 开展学习和培训服务

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在线的学习和培训服务, 师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使用信息资源, 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形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服务内容可包括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生学历提升考试指导、学生学习技巧指导、信息技能指导、信息素养提高培训、写作指导、就业指导等方面。

4. 打造多媒体服务

图书馆要打造全新的多媒体服务体系, 不仅为师生提供所需的各种多媒体资源和设备, 包括投影仪、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还建设多媒体学习室、视听欣赏区、语音学习室、参考咨询台, 为读者进行文献检索和各种服务查询提供方便。

综上所述, 高校图书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一切以节省读者时间、方便读者利用为目的,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是一种开放式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应对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机构挑战的需要。只有努力为读者提供全方位、高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窗口的作用, 提高服务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龙.信息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2]杨洁.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3)

[3]张明霞.基于读者满意的图书馆服务质量优化策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 (2) :57~60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第2篇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作 者:谢丽华 XIE Li-hua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罔书馆,河南郑州,450052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12)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 服务创新

基层图书室的服务与创新 第3篇

一、基层图书室的定义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基层图书室的修建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基层图书室。简单地讲,基层图书室就是传播公共文化的载体,它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旨在提高全民知识文化水平的基础工程。基层图书室的建设将有利于丰富我国基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建立广大人民群众终身学习基地。

二、我国基层图书室服务的问题

我国虽已成功修建了许多的基层图书室,但在基层图书室的服务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不高。我国的基层图书室的运行,必须需要专门的图书室管理员。然而我国的基层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欠缺,尤其是缺乏专业的管理服务人才,许多的管理服务人员大多是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基层民众,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知识,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许多的盲区,这样的服务队伍在服务水平上显然不能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

2.服務设施不完善。基层图书室在服务设施上还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图书馆,没有完善的网络资源,不能做到自动化管理和提供全方位的图书信息检索处理。缺乏先进的信息文化资源共享平台,读者很难快捷地进入各类图书的寻找和阅读。

3.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基层图书室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在服务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对于管理和服务上还存在许多的脱节,这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和服务上的不足。同时没有建立相应的服务培训机构对基层图书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导致基层图书室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三、基层图书室的创新

我国的基层图书室的建设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惠民工程和文化工程,而且是培育我国农村新一代人才的摇篮。我国基层图书室的建设不仅仅是完成基础设施上的建设,而且还要完成基层图书室工作人员的服务建设。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建设双管齐下,才能真正的建设好我国的基层文化工程。

1.管理方式创新。作为基层图书室的建设,首先要从图书室的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总的来说,对基层图书室的管理创新主要从对图书管理的创新和工作人员管理的创新两方面着手。对图书的管理采取编码的方法进行分类,采取联网报警的方式防止图书丢失。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按照图书储存、图书整理、图书室环境维护的方式进行分类,使他们各施其职提高工作效率。对员工的到岗和离岗进行严格的签到制,并设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约束,同时记录每位工作者的工作情况和划分次日的工作任务。

2.服务创新。服务质量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阅读心情,没有一个好的服务环境,将会影响到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图书室工作人员在服务上的创新,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更好挖掘工作人员在服务创新上的潜力。

(1)设立专门的服务培训机构,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服务培训,同时鼓励他们在服务内容上大胆地创新。

(2)引进先进的服务模式,学习外界的优秀的服务理念。促进工作人员不断的学习,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3)根据读者需求不同,实行差别化的服务。如对于文化水平低的基层群众可以以光盘放映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播,对文化程度稍高的读者,则进行深层次的导读。

3.引进先进的服务设施。我国基层图书室在服务上还缺乏先进的设备,如借书磁卡、电脑对书目的检索、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放映室等。通过引进先进的服务设施,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对图书的管理。

4.构建免费的服务平台。基层图书室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它所面临的对象大多是经济基础较差的广大群众。如果对馆内的服务采取收费制,将会影响人们到图书室的阅览次数。构建免费得服务平台,如:免收复印费和借阅费、免费办理读书卡以及降低对使用多媒体的费用等,这样就可以从正面刺激人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

5.完善图书室新书的补充机制。我国的基层图书室建设时间不长,许多的书目种类并不齐全,不能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建立合理的新书补充机制可以弥补图书室阅读资源的缺陷,丰富人们的阅读视野,同时能够更好地提升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结语:我国要把基层图书室建设好,除了要建设好基础设施外,还要建设好服务设施,并时刻保持在服务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对于我国的基层图书室的建设在服务上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淘汰,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与服务 第4篇

一、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图书馆工作创新的关键。现代图书馆馆藏载体趋于多样化, 而且又正处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渡期。

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是知识经济发展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要求, 也是图书馆发展要经历的必然阶段。目前, 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 商业信息服务机构日趋庞大, 它们的服务手段及内容已延伸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领域, 图书馆长期形成的垄断性服务及其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然而图书馆员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 却是图书馆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因此, 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 图书馆必须实施知识管理,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图书馆馆员的创新能力。

二、组织结构的创新

图书馆组织结构是对图书馆工作体系的基本规范。它规定了图书馆的组织指挥体系, 明确了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以及各部门及其成员的职责。

随着计算机联机编目的发展和网上文献带来的存取方式变化, 编目和典藏这两大业务部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更重要的是信息处理部门、信息服务部门和技术支撑部门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 其界线越来越模糊, 以往根据工作流程设定的线型结构被网络化, 形成了网络化横向结构。原有的垂直化、多层级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已制约了现代图书馆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文化建设的创新

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就必须培养适于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新型图书馆文化。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组织管理领域这个狭义范围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 具体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把组织内部全体成员组织在一起的行动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将组织文化理论引入图书馆建设, 是对目前图书馆标准管理和制度管理的补充与强化。

四、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1. 个性化服务理念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是用户第一观念最充分的体现。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充分考虑读者的个人特点和独特的信息需求,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它包括个性化的检索方式, 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以及个性化的信息处理方法。

4.1.1读者需求

在现代化社会中, 个人的自我意识有了提高, 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不再千篇一律, 人们希望得到最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 并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接受, 图书馆在工作中很少考虑到读者的个性, 或者说认为读者应该努力适应图书馆所提供的标准, 接触到的都是图书馆提供的相关文献, 而并不一定满足读者的需求, 现代读者对图书馆无差别的信息服务提出了质疑, 读者第一的思想在现代图书馆中最明显的体现, 就是图书馆要考虑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并通过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它。

4.1.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个性化服务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再传统的信息环境中, 图书馆的文献只有统一的形态, 无法对其进行分解、组合;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方法也只有统一的形式, 无法适应每个用户的检索习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因此, 个性化服务才成为可能, 从为用户提供文献转变为用户提供信息单元, 数字化信息检索方式多样, 处理方便, 用户的个性化检索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2. 数字化服务理念

数字化服务的必要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需要;二是现代图书馆自身的需要。

社会对数字化信息服务的需求

传统的信息交流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 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直接交流, 信息传播要借助于中介机构。而数字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用户利用数字信息极为方便, 足不出户就可获知最新的消息。现代图书馆作为促进社会信息交流的机构, 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因此, 加强对数字信息的整理、建设对现代图书馆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图书馆既是一个辅教部门, 又是一个服务性职能部门, 读者在借阅中获得热情优良的服务, 并感受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满意, 在图书馆要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 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 倾注人文情素, 弘扬人文精神, 具体而言, 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 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 对读者坦诚相助, 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 诸如图书馆网点布局, 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读者的需求, 为读者营造更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 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等。发现读者, 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摘要: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办馆代写论文思想和方式、方法更新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创新应当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文化建设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管理创新已成为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需要全方位推进、多途径实现。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管理创新,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戚建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J].2003 (1)

[2]宁英, 邵佳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深化边缘交叉学科服务[J].2003 (4)

[3]周凤根.试论高校图书馆与满意管理[J].2003 (4)

[4]初景利.图书馆实施创新简论[J].图书馆杂志, 2002 (3)

[5]徐树栋.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工作的若干思考[J].情报杂志, 2003 (4)

[6]刘兴坤.浅谈图书馆组织文化建设[J].图书馆表报工作, 2002 (6)

[7]罗良道.浅析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J].图书馆建设, 2004 (5)

[8]宋书星.知识管理对现代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 2003 (11)

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第5篇

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信息时代竞争生存的必然要求.在当前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现实条件下,服务创新就是要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机制,培育服务人才,提升服务效益.

作 者:蔡史霓 Cai Shini 作者单位:广东警官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230刊 名:图书馆 PKU CSSCI英文刊名:LIBRARY年,卷(期):“”(4)分类号:G25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服务 创新

图书的服务与创新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 服务发展的对策 创新

学科馆员的制度在伴随图书馆发展的需求在高校图书馆中得到了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为学科馆员制定的职责范围也得到了拓展,学科馆员因而也具有了多种身份:即学科信息的作者、信息发布者、信息资源的管理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科研究者、网络交流组织者等。

一、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拓展服务职能的对策

(一)加强学科馆员业务素质与技能的培养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制度确立,使得学科馆员具有的职责范围得到扩展,这些学科馆员具有了多种身份:即学科信息的作者、信息发布者、信息资源的管理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科研究者以及网络交流组织者等。职责的扩展对学科馆员提出的业务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学科馆员除要有相关学科的学历背景外,还必须具有“T型人才”要求的智能结构。此外,还要具备较高文化修养、知识涉猎广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均较强。这些能力主要有:搜集信息能力、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分析与评价能力、鉴别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还要具有外语能力等。只有具有以上素质才能为学科阅读者提供质量上乘的服务。因此,要加强对学科馆员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内各部门的主要业务、网络知识、关于计算机的信息检索相关的原理与概念、主要的检索功能、工作技巧和步骤等方面。应为我们的学科馆员创造学习机会,如到相关院系去听课,以补充自身的学科知识;动员学科馆员到相关院系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馆员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概况。作为学科馆员,为适应职责的拓展,应主动的去学习提高相关业务知识以及文化素质,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图书馆应当制定出有效的相关政策,经常鼓励各学科馆员,以在职进修和自学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为脱产学习与在职学习创造便利条件。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是高校的形象代言人,所以,不仅应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还要具备较强的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观念。

(二)构建统一学科馆员服务平台

为使学科馆员能提供完善的学科信息服务,就应建立起一个具有集成特征的技术操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了解馆藏学科的资源,还可通过虚拟链接方式来查找学科资源。该平台既有对学科资源进行组织与管理的功能,又具有对学科信息进行发布的功能,同时还可实现馆员和用户进行有效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为学科馆员提供完善的服务创造一个通讯基础。

(三)完善学科馆员组织与制度建设

在目前的在部分高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职责通常由图书馆的信息咨询部门和采编部门以及阅览部门等人员来负责承担,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科馆员岗位,同时也缺少统一的学科馆员组织机构,不利于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统一调度与管理。美国的许多大学图书馆中的学科馆员,他们都归属在一个独立的机构,例如康涅狄格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隶属于学科馆员规划部,并由规划部的管理层的联络馆员咨询队负责管理学馆员岗位。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先进经验,重视学科馆员在组织方面的建设和制度建设,以促进学科馆员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开始意识到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目前仍有许多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制度来确保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运转。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制度创新

(一)信息服务的创新

在网络环境之下,信息资源的特点是海量庞杂,因此要求学科馆员向用户提供的信息不能信息是毫无规则的信息,应对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做出分类整合,提供出用户最需要的准确信息。

1.整合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的海量信息资源当中,内容出现交叉与重复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繁杂的信息资源不利于学科用户进行方便快捷的选择。而且大量信息资源之间存在较低的知识关联度,这些信息资源处于各自孤立状态,无法体现出学科知识具有的内在联系性,为学科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带来诸多不便。而学科馆员的一项职责就是对大量的动态化多样化的网络信息资源做出提取、识别、整合、扩展、挖掘和重组,围绕着特定专题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加工,以更方便地服务于用户。

2.提供学科信息导航服务

提供信息资源的导航服务,可使用户能够快捷和准确地得到自己需要的学科信息。因此,学科馆员可以凭借数字图书馆具有的资源与技术,通过图书馆的主页为广大用户构建起具有专业性的学术资源导航网站,使得用户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资源。例如可以建立资源型导航和知识分类型导航。

3.对学科信息进行开发利用

学科馆员对信息资源进行相关的分类整合和比较,达到资源优化组合。在这一系列的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过程中,可创造新的知识点,找到新和知识关联点。学科馆员可运用各类智能技术将具有不同类别和特点的信息资源做出聚和链接,信息资源由此得到相互印证与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达到信息的资源、技术与内容集成的目的,网站界面将更加简单和友好,学科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信息的检索与查阅。

(二)创造具有个性化的服务

在网络技术的背景下,学科用户的结构与对信息的需求都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知识信息也更趋前沿化。学科馆员应对学科用户展开研究,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服务对策,以满足学科用户的需求。

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首先必须要了解用户的需求特点以及相关兴趣爱好。学科馆員可以使用问卷调查、互联网交流和信息反馈等有效方式,对每位学科用户的需求特点和使用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用户所需信息的种类和层次,将用户的各类特征进行记录,例如用户的参与度以及信息获取的方式等。建立起学科用户的个人信息库,以此为基础,制订出更加有效的个性化用户服务方案。

作者简介:

少儿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延伸服务 第7篇

1. 变管理者为信息服务者。

长期以来,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都是面向馆藏资源的, 其核心是资源管理, 图书馆提供的读者服务和信息服务都以资源为中心, 是面向资源的, 而非面向读者的。因此, 虽然所有人员的工作目的都是服务于社会, 但是在原有图书馆服务模式中, 严格地讲, 所有工作人员都只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而非信息服务者。在图书馆中, 没有专门从事信息服务职能活动人员的角色划定, 信息资源管理者与信息服务者双重角色集于一体, 且主要行使资源管理者的功能, 至于信息服务者的功能只能处于若有若无的附属地位。由此可见, 这个表面上体现出来的服务者角色定位的问题本质上源自对图书馆社会功能认识的不全面, 对读者服务尤其信息服务功能认识的不全面, 其根源在于将图书馆的功能与馆藏功能混为一体。这种认识上的模糊不清直接造成服务功能实现的障碍, 在人员设置上都无保障, 谈何胜任信息服务工作应具备的能力及素质呢?

新时期, 图书馆要明确自身的社会功能, 更要看到信息服务功能的重要性, 认识到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不是其拥有的文献资源而在于其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图书馆各种要素的综合体, 以信息资源等为基础, 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依托, 以信息服务人员的智力资源为核心和灵魂。图书馆树立了新的信息服务观, 以信息服务为其核心能力, 就会对资源管理者与信息服务者的角色严格划分、区别对待, 使其各司其职, 不仅从数量设定上, 更要从素质要求上保障各自功能的发挥。不仅如此,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事务性资源管理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系统及相关设备自动实现, 越来越多的岗位人员可以从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可大大缓解图书馆的人员紧张与阶段性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图书馆向信息服务倾斜提供很好的条件。

2. 转变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是事业单位, 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图书馆员工思想始终停滞在借借还还的机械式简单工作流程上, 再加上借阅册次的多少和员工没有直接的切身利益, 也就是对他们的工资奖金不产生影响。这就造成了一些图书馆馆员仍以国家干部自居, 暂时无法放下身份接受“服务”一词, 更谈不上运用到工作中为读者服务了。因此在新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少儿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从现在起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 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 在工作中找准定位, 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将服务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始终。

3. 变“方便管理”为“方便读者”。

目前图书馆在“方便管理”和“方便读者”的关系处理上, 往往将“方便管理”放在首位, 其结果给读者带来极大不便。我们认为应该转变观念, 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 变“方便管理”为“方便读者”。

(1) 建议扩大开放范围, 延长开馆时间。

目前我们大丰市图书馆每天的开放时间为六个小时, 就少儿图书馆而言这个时间正好与学生的上课时间冲突, 学生放学我们也下班了。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不便, 以致周一到周五绝大部分在少儿馆看到的都是家长, 导致周末学生过多而形成拥挤。建议延长中午和晚上开放时间以方便学生放学后来馆借阅。

(2) 改变新书入馆的流程, 成立新书推荐版块。

过去新书到馆后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分类、编目等工作。建议新书到馆后, 缩短编目等一系列流程, 进行简单加工直接进入少儿外借处供读者阅览, 这样可以使读者及时阅读到新书, 同时可以建立新书推荐版块。

(3) 变“单一的服务”为“多样的服务”。

传统图书馆主要提供单一的借阅服务。随着人们求知欲望的高涨, 要求图书馆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阅文献、检索信息、读书娱乐、读者培训、举办会议、开设展览等多种服务的活动场所。对此, 我们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 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

(1) 我馆打破一馆单干、自我封闭的原则, 坚持“以书育人”的原则, 积极与学校、家长密切合作, 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学习状况, 我馆坚持每年举办全市范围的“红领巾”读书征文活动, 并对获奖征文给予刊登和奖励, 给孩子自身、家长及所在学校赢得荣誉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孩子“多读书, 读好书”的热情。进一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增强孩子拼搏争先的精神。

(2) 围绕素质教育, 联合办学近几年在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 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有关艺术、体育等一系列培训班, 培养孩子一专多能是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期望。针对这一情况我馆做出了一个大胆创新:2006年年底少儿图书馆和成人图书馆分开, 正式搬出文化大厦, 这也是我馆为一切孩子服务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原先少儿图书馆位于城区的偏西方位, 交通相对复杂,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单独来馆借阅的安全性, 无形之中减少孩子来馆阅读的次数。馆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最终将少儿馆搬到市中心步行街, 离各个校区相对较近, 方便孩子上学、放学时自行借阅, 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家长的好评。为孩子服务工作初见成效, 同时积极联合艺术、体育资深办学师支, 相继开设了少儿舞蹈、美术、古筝、播音主持、跆拳道等特色专业。让孩子们享受阅读服务的同时感受艺术熏陶。特别难得的是争取到了一些重点专业的地区考点, 为家长和孩子带来了更多便利, 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服务。树立了少儿图书馆新时期的良好社会形象,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走进少儿图书馆的孩子大部分都受到了图书馆的优质服务, 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为将来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3)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 为满足读者需求我馆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查询了解最新的信息动态。

二、以新型社会活动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公共图书馆不仅要起到传统的“桥梁”、“窗口”的作用, 向社会和民众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更要起到新型“社会大学”、“继续教育”的作用, 让“文化”走近人民群众, 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与素养, 使普通百姓切实享受到更便捷、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社会活动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作深化与延伸。

1. 征文。

为了倡导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 进一步促进全民族素质提高, 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营造全民热爱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动群众性读书活动深入开展, 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提高市民的阅读热情, 近年来我馆举办多次规模不等的征文活动, 其中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读书征文已经形成规模, 征文范围已由最初面向全市各中小学扩大到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将获奖名单及部分优秀作品公布于《大丰日报》。

2. 培训。

培训办班是一种在相对集中时间内, 较为系统地传授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模式。这是社会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知识更新快, 每一个人都有自身扩充知识结构, 再学习“充电”的欲望。培训班内容和课程的设定, 要敏锐把握社会需求, 找准资质教师, 加强服务管理。我馆从2006年至今相继合作办学开展了剑桥少儿英语培训、唯博成人韩语和英语培训。其中少儿剑桥英语培训已成为本地少儿英语培训的首选,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深受社会好评。

3. 讲座。

邀请著名专家、理论权威主讲, 面向企事业单位、面向广大市民。在主题内容上, 2008年5月份我馆特邀中国高教公关专业委员会理事, 上海海事大学鲍日新教授来我馆演讲。她长期从事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心理学、社交礼仪等学科研究。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的部分同志听取了讲座, 鲍教授的家庭礼仪和社交礼仪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让我们收益非牵浅, 同时在社会上树立了图书馆的新形象, 得到了民众的好评。建议以后能够定期举办相应的培训讲座。 (1) 重要时政、社会焦点、热点的阐释; (2) 经济、文化生活的引导、新知识的传授; (3) 科普、法普、环保、文保教育; (4) 艺术欣赏、娱乐雅趣。对于讲座主题的选取, 要立足通俗性、贴近性、实用性、互动性。要针对观众特征, 尤其针对特殊群体, 儿童、智障者, 更要体贴细致, 现场启发互动。在形态手段上多样化, 可以搞高层次论坛, 也可搞大众性演讲、辩论。对讲座主题还可以实行主题系列化, 如传统戏剧系列、家庭理财系列、子女教育系列、中考高考咨询系列等, 最终实现讲座品牌化。

4. 展览。

在传统模式的展厅布展上, 采取多样式、多手段结合, 图片、实物、模型、投影、舞美、灯光、真人演示等。在这方面我馆相继举办了昆虫展和奇异小动物展, 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的好评。

5. 其他。

(1) 发挥特色, 开展阵地服务。

图书馆应该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社会教育和信息的枢纽, 利用图书、报刊、视听资料等文献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的馆藏, 除一般图书信息外, 要根据当地居民的特点在特色上下工夫, 通过馆际互借, 资源共享, 代借代还, 达到用有限的经费获取更多图书的目的, 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图书馆应采用现代化设备, 考虑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家庭妇女等各类人士的特殊需要, 文献信息要具有普及性、新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的特点, 为居民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借还图书手续要简单, 服务要周到, 给人一种家的亲切感, 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

(2) 社会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 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之外, 图书馆是从事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不受年龄和职业的限制。是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居民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聚集地, 图书馆不仅利用馆藏文献提高人们的文化科学水平, 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习班等对居民进行社会教育, 形式要生动活泼, 内容要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们的特点。

(3) 信息咨询服务。

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应突破传统的文献信息的范围, 要扩大到读者关心的日常生活问题, 使之成为读者的信息枢纽, 在生活和工作中常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要让他们知道, 图书馆可以提供包括法律、医疗、保险、交通、财产、婚姻等方面知识, 并且图书馆通过热情, 可靠、快捷的服务, 为他们排忧解难。图书馆通过调查了解当地读者的需要, 特别是某个时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主动及时向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如开展报告会、科技知识讲座等。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因此, 我们要彻底摆脱所熟悉的传统图书馆的框架结构, 与此同时, 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服务模式, 建立数字化图书馆, 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丰富, 服务社会的每一个层面, 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 贡献其应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树华.我国图书馆服务观念和服务工作的变迁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二十年 (下)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张晓林.走以能力为基础服务驱动的发展之路.图书情报工作, 1998.

[3]郑钟琪.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6.

[4]杨卫东.关于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几点思考.

图书馆工作创新与延伸服务的研究 第8篇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过60年的发展, 不仅队伍壮大, 而且学科体系已经形成。科技的激荡, 社会的发展, 单纯以图书资料为物质基础, 以文献传递为媒介手段、以坐堂行医为服务模式的图书馆,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读者的需要。如何满足现阶段读者文化生活需求和科研的需要, 这是摆在广大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延伸服务, 创新理念”成为图书馆服务工作永远唱不完的一首歌。

目前, 依托互联网提供远程服务, 为读者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网站知识导航, 已成为各级图书馆特别是大中型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形式。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 随着共享工程的开展, 依托共享工程网络开展服务也已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形式。本文立足于当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情况, 拟从延伸服务的潜在动力、方式、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延伸服务的潜在动力

作为读者, 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本来是一个地方文化实力象征的图书馆, 城市建筑艺术集萃的图书楼, 已失去了他往日的风采和荣耀。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 不可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图书馆拥有的读者日益减少, 图书的借阅人次越来越少, 有时甚至门庭冷落, 院可罗雀, 纵然将办证多少与职工利益挂钩, 仍然收效甚微, 是什么原因呢?

1.1 信息产业规模化

“第四产业”的兴起, 发展速度之快, 从业人员之广, 经济收入之大, 都是超乎寻常的。不仅如此, 甚至影响到国务院机构设置的两次重大调整。单就电脑这一块来说, 它影响读者就相当惊人。据抽样调查, 大中城市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电脑拥有量每百户达到95台。也就是说, 每户有2台电脑的家庭, 已经占一定比重。与此匹配的光纤网络, 成为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进入网络世界, 要有尽有, 就连以往属于绝对保密的国防力量、军事装备都一目了然。两个小时看书, 显得精疲力竭, 但3个小时网上拼杀, 却毫无倦意。两厢比较, 人们把图书馆淡忘了也就不足为奇。

1.2 文化生活多元化

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物质生活需求。国家越是发达, 越是社会进步, 愈加重视人的生存权。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政府的服务职能发生了重大转移, “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被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重点考虑。党的十七大, 再次把“民生”问题提到重要日程。工业“返哺”农业, 农民由种田纳税到国家倒补, 公园有偿出入到无障碍游玩, 隔三差五的公益文化活动, 歌舞升平的弹拉说唱, 五六十套电视节目, 再加上人们求乐、求适、求健康的生活追求等等, 这一切, 何不占用人们阅读的空间。

1.3 文字载体数字化

当今时代,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 在我们接触的各行各业中, “数字”无所不有, 无所不在。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数字手机、电子版图书等等, 无不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丰富多彩。今天对图书馆档次的评价, 已经不是仅仅看你建筑规模有多大, 书库面积有多少, 取而代之的是看图书馆功能有多全, 报告厅、活动室有几个, 服务种类有多少。现如今, 百万册电子图书的存放空间也不过一张办公桌大小,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 让你连国家图书馆的资源也可以一览无余, 人们足不出户, 打开电脑, 电子读物也都一应俱全, 人们疏远图书馆, 也就习以为常, 无可厚非。凡此种种对图书馆服务工作, 提出了很大挑战。这挑战, 既是压力, 也是动力, 它迫使图书馆转变观念, 调整思路, 去开拓更加适应读者需求的空间。

2 服务延伸的方式

通过建立总分馆制, 这是实现延伸服务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实现从粗放式建设向内涵深入和外延扩展并重, 发挥这一公共图书馆网络的服务效用, 便涉及到延伸服务的方式问题。

2.1 服务理念的延伸

文化惠民, 理念先行。图书馆首先要打破传统保守的服务理念, 才能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 丰富服务内容, 方便服务对象。从“信息本位”到“读者本位”的服务理念转变。

2.2 服务内容延伸

延伸服务的主要内容为通借通还、公益讲座、读书活动、技能培训、四点钟学校、便民服务等, 服务方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为节省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时间成本, 提高总分馆藏书的利用效率, 可以推出“图书专递”服务。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或身边的社区图书馆查询、预约图书, 通过物流传递系统, 将图书送至指定的社区图书馆, 读者足不出社区, 即可饱览全区总分馆的馆藏图书, 享受便捷的通借通还服务。为丰富市民的假日文化生活, 图书馆每月可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 展播两场经典电影。公益讲座、公益电影在图书馆的报告厅交替登场, 让广大市民每周都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文化好礼”。为“盘活”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活动, 可开展“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和“读书月”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异彩纷呈, 如有奖征文、读者沙龙、诗歌朗诵鉴赏会、书画展览、漫画比赛等, 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又宣传了图书馆的服务品牌。为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图书馆可为中老年读者免费举办电脑、网络知识技能培训班, 教授电脑操作基本技能、互联网信息浏览、收发电子邮件、文件 (图片) 的下载与保存等技能。此外, 为填补少年儿童放学后的管理真空, 为上班族家长们解除后顾之忧, 图书馆还可以主动承担社会职责开办“四点钟学校”, 并由图书馆管理员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春节期间, 图书馆还能举办“名家送春联”等便民活动, 邀请书法家为读者免费写春联。

2.3 服务空间延伸

星罗棋布的、高密度的图书馆网络把图书馆真正开到市民身边, 但如果没有自动化、网络化的互联互通, 这些图书馆将是一个个信息孤岛, 其服务功能会因受到资源配置规模和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而大打折扣, 因此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除了服务空间的网络化延伸, 服务环境也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转变。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把传统图书馆变成所有信息服务都能在用户的指尖敲击中得到利用的“泛在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检索和信息获取服务。无论身处何处, 读者只需要登录图书馆网站, 丰富的数字资源就会呈现眼前, 敲击键盘, 轻点鼠标, 便可以精准、高效、便捷地获取信息, 让每一位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刃有余。

2.4 服务时间延伸

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图书馆服务只面向到馆读者的限制, 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一切用户存在的地方, 服务于一切用户需要的时刻。由于服务时间从“有限”向“无限”发展, 图书馆真正实现了24×7的全天候服务, 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5 服务群体的延伸

我国当前开展的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是公共图书馆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前提, 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对所有人开放的同时要向弱势群体倾斜。然而,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不能自然地保证为弱势群体所用, 来自图书馆外部和内部的排斥性因素是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障碍。例如, 残疾人能否到达图书馆, 语言不通或者有学习障碍的用户是否感觉被排斥, 读者有没有足够的信心利用图书馆的服务等。为了将图书馆服务延伸至弱势群体, 除了在馆内开设盲文阅览室, 配备盲文图书和有声读物, 由专人协助视障人员利用图书馆, 还应主动为弱势群体送书上门。

3 延伸服务中的存在问题

3.1 读者教育欠缺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信息资源海量增长, 人们常常在信息海洋和个体的特定需求之间无所适从。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 读者的信息检索能力参差不齐, 对图书馆的服务认知不足。例如, 部分读者不会利用OPAC进行馆藏资源检索, 不会使用数据库, 不会利用图书馆系统的“荐购功能”向图书馆推荐图书, 不明白索书号为何物, 不知道该如何根据索书号从书架上找到所需图书等。这些情况将直接影响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影响图书馆服务的效果。因此, 公共图书馆不仅向读者提供信息资源, 还应当主动承担起提高用户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的责任, 让读者掌握如何检索信息、如何累积并组织信息、如何评估利用信息等的知识和技巧。

3.2 馆员素质不能适应服务需要

现代图书馆馆员不仅负责文献借还、图书上架、巡架、整架等日常管理工作, 还承担为读者提供知识咨询、业务指引、信息指导的责任。部分馆员信息意识淡漠, 不熟悉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 缺少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知识, 无法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4 解决对策的思考

4.1 加强读者培训

图书馆读者教育是指通过对读者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培养其信息意识, 提高其检索技能, 提升其信息道德水平, 从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一种社会活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 时代的特点要求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应走出传统, 将教育的目标调整到为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 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提升用户的信息素质的现代教育水平上。图书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设立“图书馆虚拟参观”项目, 读者不需亲临图书馆, 而在图书馆网站浏览就可以达到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藏分布、服务项目和规章制度。还可以将在线公共检索目录 (OPAC) 使用方法、数据库的选择、检索方法、检索策略、电子文献的下载、保存等信息检索技能培训以视频或动画形式在图书馆网站上发布, 方便读者随时点击观看。对于计算机利用能力较弱的读者, 可以编制、印发相关的使用手册, 或举办读者信息技能培训班加以引导。

4.2 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以及人们的需求范围进一步扩大, 图书馆应当与时俱进,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 应用到延伸服务当中。

4.2.1 应用RSS技术延伸信息推送服务

RSS服务可以解释为Rich Site Summary, 即“丰富站点摘要”, 也可以解释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即“真正简单的聚合”。它以XML可延伸标记语言为基础, 用于共享网页内容的数据交换格式, 是一种由网站直接把信息送到用户桌面的信息聚合技术。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 通过RSS阅读器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在不打开网站的情况下阅读网站内容, 及时了解网站内容的更新。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RSS技术, 及时、动态地向读者推送新书通报、数据库试用、电子资源更新、读者活动通知、讲座信息、培训信息等。图书馆也可以借助RSS技术开展专题服务, 组织专题信息生成RSS feed, 将其发布到图书馆网站上。读者根据自己所关注的学科及专题文献需要, 定制相应的专题信息推送服务, 从而及时了解专题文献在图书馆的更新情况及当前的变化, 把握学科或专题的发展动态。

4.2.2 利用AJAX延伸信息整合服务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同的数据库往往采用独立的检索发布系统, 读者需要进入相应的检索界面, 才能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处于分散状态, 给读者的检索利用带来困难。倘若读者对各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了解不多, 就很难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数据库进行检索, 导致漏检、误检等问题, 降低检索效率。应用AJAX技术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检索。AJAX, 是Asynchronous Java Script and XML的缩写, 亦称叫“异步javascript及XML技术”。AJAX通过调用XML Http Request实现与服务器的异步通讯, 并使用对应平台的XML DOM对返回的XML进行处理, 然后再通过DOM对页面中的HTML元素的操作, 实现丰富友好的界面和交互。AJAX具有无延迟刷新, 按需获取数据, 数据聚合和跨平台等特点。利用AJAX技术可以实现书目数据库和数据库之间, 以及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整合, 极大地提高读者检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效率。

4.2.3 注重人才培养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 他们的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工作的质量。目前, 要立足于图书馆的现状, 通过定期举办一系列规范的培训班, 编写图书馆工作实用教材和宣传资料, 推广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 传播最新的发展理论,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激发基层图书馆工作者履行图书馆职业使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坚定他们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职业荣誉感。同时, 组织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参观学习级别较高的图书馆, 学习规范的工作方法, 交流经验, 互学互补。

4.2.4 建立总、分馆网络交流平台

传统的交流方式, 如电话联系、会议讨论、座谈交流等, 受到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 交流效率较低, 影响力不高, 覆盖面较窄。借助图书馆网站, 为总分馆馆员创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 总馆可以利用该平台发布最新通知、活动信息、调研材料等, 馆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总馆提出的工作要求和最新消息, 发布工作日志、反馈办事进程、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文献需求、设备维护需求、服务读者的心得、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等。网络交流平台能让总馆及时了解各分馆的运作情况, 便于管理, 同时也有利于馆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总之,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心下移, 更注重面向基层, 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老百姓身边, 让图书馆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图书馆延伸服务领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更广阔的前景。因此, 只有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让更多读者利用和互享文献资源, 图书馆事业就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从而为营造和谐社会奠定夯实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曼群, 陈旭东, 罗公发.挖掘潜力, 开展特色文献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 2000 (1) :27~28.

[2]李华伟.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知识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2002 (4) :2-6.

[3]张晓林.数字信息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服务:挑战、应变与再造[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2 (4) :19-26.

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与创新 第9篇

一、知识服务的定义

知识服务是在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浪潮和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下, 适应社会对知识共享与创新需求而产生的 (1) 。知识服务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 以用户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方向, 通过用户知识需求和问题环境分析, 提供经过信息的分析、重组、创新、集成而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的增值服务 (2) 。图书馆知识服务是指图书馆利用自己生产的知识信息、拥有的知识资源和知识设备, 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广大用户知识需求的服务活动。这种活动能够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的始终, 它强调利用图书馆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借助于图书馆的各种资源, 对其知识信息进行加工, 形成新的具有特定价值的知识产品, 来解决用户问题,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创新和信息增值。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本质是知识创新, 核心是以人为本, 焦点是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信息服务是知识服务的基础, 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提升, 具有针对性、效用性、知识性、创新性、增值性、持续性、效益性等特点。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应对多元化信息服务市场冲击的需要, 是人类不断深化知识利用的需要, 是图书馆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基点和方向。

二、知识服务的特点

1. 服务内容具有核心性。

知识服务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服务, 是图书馆的一种资源, 一种品牌。知识服务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 以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知识服务是对知识进行创新、利用、传播的服务方式, 它是以图书馆利用自己生产的知识信息, 拥有的知识展开服务的活动, 它强调利用图书馆馆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借助于馆藏, 对馆藏信息进行加工, 形成新的具有自身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来解决读者需要的问题。而且知识服务注重深层次的文献开发, 在网络环境下, 知识的网状结构及其无限延伸性形成了一个无限庞大而自由的文本空间, 图书馆馆员利用自身具备的一定知识基础, 把这些知识系统化, 能够区别不同的服务对象而对文献知识资源作多种深层次的知识开发, 精选出有用知识重组成各种专门的知识系列, 并提供给各种专门用户及各个经济建设集团的服务, 满足用户的一些深层次、专业性的知识要求。

2. 服务手段具有多元化、自动化、网络化。

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 知识的存储和传播, 可以利用大型的数据库、新型的检索技术、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来保证知识服务的全方位性, 利用信息的多元化、自动化、网络化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知识服务是站在读者的角度, 为读者量身订做满足其信息需要的服务, 也就是为读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知识服务贯穿于整个信息活动的始终, 通过和读者进行不停的信息及知识交流, 找到合适的知识。

3. 服务过程具有交互性。

知识服务是以满足用户知识需求为目标的, 其服务过程不能缺少客护的参与, 双方持续的信息和知识交流贯穿于服务的整个过程 (3) 。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搜集、分析、重组知识, 从中找出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知识, 使用户成为知识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 促进知识服务向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研究而主动地向其提供其可能需要的知识服务。

4. 服务结果具有增值性。

知识服务是充分利用各种显、隐性资源, 采用一定技术工具, 将知识提取、挖掘出来的知识开发过程 (4) 。在现阶段, 图书馆人已有较强的效益观, 工作中很注意提高办馆效益。特别是在现在的民办教育知识服务中, 图书馆人更加重视服务效益, 注重知识服务的创新价值, 努力去获取较好的服务效益, 提高知识服务的增值性, 把无序的、未经处理的知识, 经过分析、处理、整序删去了知识的冗余性, 提高了知识之间严密的关联性, 形成一个大于原来知识的新知识, 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 以更好地为民办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知识服务。

三、民办高校知识服务的模式

1. 树立知识服务理念, 强化创新意识。

由于民办院校图书馆起步较晚,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意识还比较弱, 服务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借阅方式上。要想加强民办院校图书馆员的知识服务意识, 一方面必须强化知识服务的重要性, 认识到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 要强化知识创新意识。具体包括馆员队伍建设知识的创新、信息资源建设知识的创新、读者服务知识的创新、图书馆基础结构建设知识的创新 (5) 。用创新思维对图书馆服务进行重建, 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针对用户结构、阅读倾向、各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扩大和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 (6) 。

2. 开发和建立知识数据库资源。

民办院校图书馆大多比较欠缺数据库资源, 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构建特色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加强知识保障体系和特色数据库建设。建立适合自己的数据库资源, 应根据知识服务的个性化服务特点, 建立网络导航系统和数据推送技术:一是要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 组织和整合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立足于本校的历史文化积淀;二是依据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物质资源和学校发展的重点, 形成自己特色的知识数据库, 将馆藏资源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 让这些特色数据库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有力助手;三是与别的馆联办, 实现资源共享, 并充实自己的数据库资源。

3. 培养知识型馆员, 建立知识服务团队。

知识服务的基础是知识, 当一个馆员具备了一定的知识, 才能对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传播。为此, 必须调整图书馆人员结构, 完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了解信息资源发展的动态, 发现和搜索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切实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 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组建知识服务团队, 负责图书馆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创新, 为用户提供如包括外借阅览、参考咨询、网络导航、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控制、知识创新等在内的知识服务。同时, 知识服务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个人、某个部门, 而是要求全体馆员都树立知识服务的理念, 共同努力, 提高馆员的知识获取能力, 提高整个集体知识学习的能力, 促进图书馆整体知识存量与价值的增加, 只有提高了学科馆员的有关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水平, 实现了知识效益的最大化, 利用知识挖掘、整理等技术, 实现了知识单元之间的链接, 才能揭示各知识单元的内容, 更好地为学校的科研、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4. 以读者为根本, 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 知识服务正在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按所依赖和采用的技术, 目前主要是个性化推送服务或个性化定制服务, 利用信息推拉技术, 向读者提供定制的WEB页面、信息栏目, 实施查询代理服务;或基于电子邮件的信息推送, 根据读者的定制提供相应的信息栏目。图书馆馆员在服务过程中应主动出击, 深入目标读者群体, 把读者需求调研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结合起来,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重组来形成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 并对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 建立网络参考咨询系统。

参考咨询系统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服务, 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重点, 也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图书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考咨询服务, 我们应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状况, 建立网络参考咨询系统。网络参考咨询包括电子邮件参考咨询服务、实时在线参考咨询服务以及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等。电子邮件参考咨询服务是用户和图书馆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用户疑问, 它是流行较广、容易实现的模式。实时在线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中参考服务人员即时回答用户问题的参考咨询方式。其特点是没有时空限制, 用户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参考服务人员进行即时交流。它不仅保持了咨询中交互性的特点, 而且突破了时空和用户心理的局限。目前有些院校及公共图书馆采用的主要技术有网络聊天室、网络白板、网络视频会议、网络呼叫中心等。其主要方式有在线交谈、网页推送、共同浏览等。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由多个图书馆或咨询机构建立起协作关系, 充分利用各自的特色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 并协调服务时间, 是全天候地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形式, 是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们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电子邮件参考咨询服务、实时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为教师和同学提供适当的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已成为新世纪图书馆服务的趋势, 也是社会赋予图书馆的使命, 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办高校图书馆也应该转变服务观念,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 扎扎实实地做好知识服务工作, 探索新的知识服务方式,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服务手段, 提高服务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潜能, 提升自身价值, 保持自身活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 促进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日芬等.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三维构架的探索性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4) :17

[2]宋和平.论知识服务的发展环境与实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 :36

[3]刘颉颃等.基于统一资源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 (理论版) , 2010 (2) :67

[4]李小朋等.国内外知识服务研究现状、趋势与主要学术观点[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6) :109

[5]徐青云.知识创新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J], .图书馆学刊, 2010 (3) :2

图书的服务与创新 第10篇

关键词: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高校读者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自助服务逐渐成为高校读者认可的一种崭新服务方式, 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新趋势。作为以服务读者为宗旨的图书馆, 如何立足现有的自助服务设备, 大胆的对自助服务进行开拓和创新, 是摆在新时期图书馆人面前的一项严峻考验[1]。

1 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概念及含义

图书馆自助服务,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图书馆用户根据自身的阅读兴趣、需要偏好、研究重点等因素自主、灵活、能动地完成以前由图书馆员按自身意志和行为习惯来完成的书目查询、借阅和检索等活动, 从而实现自主服务的一种读者服务方式。[2]

与其它行业自助服务不同的是, 图书馆的自助服务虽然很大程度上依靠硬件设备和技术发展, 但图书馆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服务主体, 自助服务的应用, 不能仅仅是图书馆自动化设备的摆置和提供详细完备的说明, 而更应该是图书馆人利用现代化的自助服务设备为读者提供各种主动地服务。应该是划时代的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有着更加深层次的服务内涵。

2 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

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千奇百怪, 无所不包。从图书馆具体的实践意义上来说, 可将图书馆自助服务分为自助设备服务和自助阅览模式服务、远程自助服务三种模式。

2.1 自助设备服务

自助设备服务就是将原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完成的服务内容和工作项目改由读者本人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场所、设备、系统等设备自助完成的一种服务。

(1) 自助阅报机。以电子阅报器为主的数字化报纸显示终端。主要提供每日更新的全国各大报刊的新闻。优点是存储量大, 界面使用灵活。但同时也存在报刊更新低于纸质报刊频率的弊端。

(2) 其他设备。现在各大图书馆最主要的自助设备还有:自助打复印一体机、自助扫描仪等设备。成熟的自助打印、复印、扫描方案一般和校园一卡通配合起来, 打印、复印、扫描完全实现自助式无人化管理, 用户可凭借校园卡在校内的任何一台机器上执行复印、打印命令, 费用从校园卡中自动扣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日常的打印、复印、扫描的需求。

2.2 自助阅览模式

自助阅览模式是指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为依托的图书馆开架借阅模式。读者在其中可以自助取用图书, 借助自助借还机完成图书借还等功能。

2.2.1 开架借阅

开架借阅服务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自助服务项目, 是从为人找书到为书找人的服务模式的转变。开架借阅使读者直接进入书库, 从书架上挑选自己实际需要的图书, 缩短了读者与文献的距离,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2.2.2 自助借还系统

自助借还机, 主要提供给读者自行操作图书借还功能的机器。根据设备的要求不同, 分为户外还书机和馆内自助借还机。自助借还系统提高了图书馆借还的效率、减少了读者的排队时间、增强了读者在图书馆的体验, 保护了读者的隐私, 已经成为现代化图书馆必不可少的自助服务项目。

2.3 远程自助服务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 读者完全可以通过校园网的便利, 利用任何一个终端访问图书馆网站, 享受图书馆的自助便利服务。

2.3.1 网上检索、下载

校园网IP内的读者可以通过访问图书馆网站中的各种期刊与电子书数据库, 畅通无阻的下载各类期刊原文与电子图书。

2.3.2 网上查询借阅状态

读者还可以通过访问图书馆的OPAC系统, 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后就可以查询本人的借阅状况、进行预约、续借、图书荐购等活动。

2.3.3 数字参考咨询

读者可以通过网上FAQ信息自助咨询、电子邮件、Web咨询表单、实时数字参考咨询系统等形式快速解决使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3 自助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3.1 从馆内向馆外扩展的自助服务模式

图书馆用户自助服务不仅仅是读者在图书馆内接受的自助服务, 更应该是由馆内向馆外不断扩展得一种服务模式。本着“方便读者”的基本方针, 需要为读者提供的是一种主动的服务创新。例如应把具有还书功能的自助还书箱扥自助设备放到教学楼、实验楼、师生宿舍区和学生服务中心这几个与师生关系最密切、举手投足就能接触到的场所, 最大程度地方便用户进行“零距离”式的自助服务。

3.2 从单一的纸质向多元化扩展的自助服务模式

不管是传统意义的闭架开放, 还是现时期的开架自助服务模式, 都是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单一服务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自助服务载体, 加大二次文献的开发与纸质文献的数字化进程。为读者提供多层次的自助服务资源, 将音像制品、电子书资源等一并纳入自助服务系统, 向多种资源自助服务模式发展,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自助服务的需要。同时还应注意图书馆内外wifi、自助平板电脑等自助检索终端的提供。不断扩展读者获取多元化文献载体的方法和手段。

3.3 从简单的机器服务向人性化服务转变的自助服务模式

自助服务设备对于读者来说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机器, 只有融入了人性化的服务才能真真正正的变为温暖读者的举措。可以在自助借还机的上方粘贴使用说明, 派专人在读者集中归还得时间在自助机前进行指导;根据读者的需求, 开展网上预借图书, 定点送书到读者集中教学楼、实验楼、师生宿舍区的等。广泛开展图书委托借阅服务, 避免各校区读者校区间物流的成本与读者奔跑辛劳。实现人工服务配合自助设备的人机完美结合, 把自助设备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3.4 从自助设备单一网络向校园网、及外网跨越转变的自助服务模式

自助服务设备是为读者提供自助服务的专业机器之一, 在构建图书馆自动化服务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构建整个图书馆自助设备服务网络是极其必要的。但是, 仅建立在这个层面上又是不够全面的。需要进一步构建基于互联网络的用户自助服务系统, 需要与整个校园网连接, 甚至通过一定权限的限制与整个互连网建立连接。读者不管身处何地, 都能凭借网络服务平台可随时完成馆藏资源的查询、检索、下载、预约、续借、在线阅览、多媒体课件视听、文献打印、自助刷卡缴费等服务, 与自助服务机的自助服务形成互补格局, 是信息网络时代用户自助服务的一种重要模式, 应该不断深入地开发和优化其服务功能[3]。

3.5 从固定式自助服务向移动与固定相结合转变的自助服务发展

现时期,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终端成为高校读者大量使用的一种资源。其可以不受地点限制, 随处利用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进行书目信息查询、资源状况了解、文献资料检阅、电子藏书阅读、课题服务联络、借阅信息查阅、催还通知订阅、续借手续办理、到书提醒预约、图片视频传递、借阅证件挂失、用户互动体验等, 是一种更加便捷和自由的自助服务方式, 大大充实、丰富和发展了高校图书馆用户自助服务模式, 有利于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优质高效开展。

总之, 自助设备引入已经成为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如果能够更多更好创新期服务模式, 融入网络化的服务手段、人性化的服务热情将会发展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朱强.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信息技术——2009年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3) :77-94.

[2]金泽龙, 梁淑玲.论图书馆自助服务利与弊[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 (1) :3 8-4 0.

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管理与创新服务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在新时期技术革新的形势下,随着iPad、电子书籍的不断更新出现,高校图书馆要想使自身的地位稳固,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良、优化设备、改善阅读环境。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提升创新意识。要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高质量的服务于学生,这样才能让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长足发展。

一、大学图书馆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各高校图书馆目前出现的问题大体上都相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图书馆服务质量较差。图书管理员对于服务理念较薄弱,只是机械性的完成每天的书籍分类、整理、查询、新图书摆放、日常的环境打扫和维护等。而对于其服务意识则有所欠缺,有些管理者甚至对自主询问书籍的学生态度冷漠。究其原因可能是图书管理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一般情况下,学生来到图书馆看到管理员在工作都会自行查阅书籍,因此双方缺少交流。管理员在工作当中,忽视了学生才是服务的中心。在书籍质量上,图书馆的新书更新缓慢,管理员没有及时的把新书籍更新的消息向学生传达,导致学生来到图书馆阅读质量下降。2.图书馆书籍资源匮乏。很多学生在图书馆里找不到需要的书籍,而往往在网上都可以查到,这就使图书馆丧失了本应存在的价值。有些热门书籍也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很多同学都要提前预定,对于资料查询很不方便。主要原因是因为管理员没有掌握学生对于图书的需求量,没有及时的查询图书的借阅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因此对于书籍的需求数量上无法了解。

二、应对大学图书馆管理与创新服务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图书管理员自身素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理念

提升高校图书管理员自身的素质,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高校要定期对图书管理员进行思想道德与业务培训,要让他们时刻牢记服务学生是工作的宗旨,要强化管理员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格;同时,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图书管理员要对图书馆里面书籍的种类及相应位置要详细了解。在日常的书籍摆放时要多留意,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进行询问时,便于管理员更好的进行服务。学生查阅书籍后,管理员要进行分类统计,哪一类书籍是学生查阅量较高的,要及时对库存进行填补。同时,对于书籍数量的缺少,管理者也要及时的上报给学校,进行书籍的采购;管理员对待学生的询问要热情。在对待每一位上前询问的学生,图书管理者都要面带微笑,亲切的进行解答。微笑式服务是服务理念的精髓。服务工作者的微笑式服务本身也是工作职责所在,同时服务者的微笑会让受众群体感到如沐春风,微笑式解答会缓解咨询者内心的焦燥。

(二)改善图书环境建设,创新人性化图书设施

要对图书馆的设施、环境建设进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可以提升学生上图书馆进行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做好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的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书籍资料的完善,要尽量满足在校学生的阅读查询的需求,因此管理员对于书籍资料的更新要定期进行。同时,步入技术化时代的今天,人工查询也确实比较消耗时间。除了培训管理者掌握书籍的相应位置外,也可以引进电脑智能查询。管理员将图书馆里面的所有书籍的名称、种类、编号、详细位置等信息录入到电脑中,学生只要在电脑里输入书籍相应的信息,电脑就会自动显示所摆放的位置,和书籍的在册数量,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软件环境的建设上,学校要多下一些功夫。因为图书馆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高雅场所,同时也是最能凸显出学校设施齐全的场地。因此在装扮上也要充满浓郁的书香气息。例如:可以在图书馆内放入大型盆栽,来进行装点:在书籍的陈列架上可以摆放艺术雕塑:在图书馆的墙上挂上具有高雅艺术的壁画:在每一张自习桌上放上陶艺工艺品等。这样的装扮下,会让图书馆更有读书的氛围。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在每一张桌子前都可以贴上“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语,工作人员也要对大声喧哗者进行阻止。

(三)完善图书馆员工管理制度,设置评价模式

加强高校图书管理员工作能力的训练,要让管理员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受教育水平,并将所学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管理员的管理制度体系要完善,除了必要的培训内容外,还要对内部员工建立考评机制。考核的内容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工作积极性、工作实际能力、服务态度等,秉承着公平的原则,要让每一个图书管理者有一个竞争的平台,提升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对于工作表现十分优秀的員工,也要设立奖励制度,增强管理员们的工作热情。同时,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对于工作当中严禁的注意事项。禁止在图书馆内吸烟、喝酒等。一旦有违反者应该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

为了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学校可以在图书馆的进出口设置评分系统。学生可以就图书馆的环境、书籍质量、管理员的服务等内容进行打分,并且还可以提交个人建议等。有利于学校对于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创新服务进行及时的改进。结语:高校图书馆的建立要本着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出发点,要与时代的进步相融合,对图书馆的管理和创新要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新时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意识要不断加强,要勇于走上创新之路,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环境设施,更好的服务于在校大学生。

图书的服务与创新 第12篇

1、树立科学的现代信息服务观

1.1 树立开放服务思维

首先,实行全开放式办馆。校内读者无论是否带借书证,都可以进入阅览室进行阅读学习;校外读者只要提供有效证件,也可以进入图书馆学习。图书馆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使读者在开放、宽松、自主的服务环境中阅读,充分感受图书馆创新服务中对读者的尊重与关怀。其次,积极打造超市式图书馆。所谓超市式图书馆,就是打破人书界限,读者与图书零距离接触,“人书合一”,既方便读者,又节省了读者的借阅时间,有效地加快了藏书的周转和流通,充分提高了图书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欲望。至于图书馆完全开放以后的丢书问题,诚如一位图书馆领导所说,丢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图书的“无用”以及工作人员对此的漠视。读者偷书,从一个侧面恰恰说明了此书的价值。工作人员要深入研究丢书背后的根源,认真汇总分析,以作今后图书采购的参考。

1.2 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主动服务是在正确服务理念的前提下,从以馆员为中心向以资源和读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主动服务,在充分发挥馆员积极性的基础上,需要图书馆紧紧围绕服务对象,不断深化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职能,扩大服务功能,使图书馆成为读者学习知识、消化知识、创造知识的美好园地,使馆员成为读者的朋友。高职图书馆能否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以及重视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主动服务的广度与深度。[1]

因此,图书馆要与时俱进,以读者为中心,以“开源、互动”为特征,以有目的的持续创新为宗旨,积极开展主动性服务。首先,变管理为服务,图书馆员由“信息守门员”变为“信息导航员”、“知识管理员”,帮助读者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对知识进行系统加工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产品。[2]其次,加强对开架借阅中读者阅读心理、阅读行为、阅读习性、阅读规律的研究,创新读者服务工作,服务向主动型、知识型发展。再次,积极利用网络等通讯交流工具,建立交流平台,及时向读者提供有价值且实用的信息。

1.3 树立现代读者服务观

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会员玛莉安·科琳在谈到“21世纪图书馆为大众服务新概念”时指出:“我们在提供服务之前,首先听取读者的意见,用户的意见。可以问他们在哪些方面感兴趣,需要什么类型的信息,然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需求转换成为新的服务模式,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各种服务。”

当前,图书馆除面临来自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各种挑战外,其自身的传统管理思想、组织机构、工作方法等也表现出与现实环境的种种不适应。因此,要树立“一切以读者为中心”、“以图书馆优势满足读者相应需求”、“与读者需求动态对应”的现代读者服务观,变信息资源管理者为提供者,根据读者需求来定义、规划和拓展信息服务的范围、内容,制定出新的服务标准、服务理念,从而稳定读者队伍,保持旺盛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要建立和完善宣传和报道体系,通过对信息的宣传、报道,增加读者对信息的了解,促进和指导读者更加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信息。

2、建立动态的特色馆藏体系

高职院校与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图书馆馆藏建设,高瞻远瞩,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针,突出特色,统筹兼顾,建立集纸质图书、电子资源、网络资源一体化的动态的特色馆藏体系。

首先,高职图书馆要以“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为宗旨,以本校的目标任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就业方向和产学结合等方面对图书馆进行正确定位。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宗旨展开,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3]

其次,高职图书馆馆藏可以不求多,但必须在馆藏特色上下工夫。有限的经费、有限的馆藏空间可能对建设规模化、系统化的图书馆文献资源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却影响不大。因此,高职图书馆馆藏要突出实用性、专业性,要构建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馆藏体系,以特色创品牌,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邢职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品牌专业建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与加工等特色数据库,不仅满足了本校教学科研的的需要,而且也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再次,对学校专业设置的更迭和课程开发的变动要及时跟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也应该在保证特色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在藏书建设方面,必须跟踪高职教育的时代趋势,把握其特点,紧密结合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及时调整藏书结构,在保证原骨干专业文献资源供给的同时,考虑增加新增专业及新兴专业的图书资料。同时,加强专业馆员建设,深入了解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及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学环节,并随时掌握读者的需求情况和图书出版情况,从各类图书的采购比例、复本等方面对藏书结构进行总体设计,抓住专业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藏书原则,建立一个科学的具有本院特色的藏书体系。[4]

3、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1 营造和谐的阅读环境

环境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共鸣,能诱导人的行为。读者一进到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设施布局、馆藏资源甚至到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影响着他们;一个小小的方便读者的变化、设计、布置,都会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布局讲究、安静舒适的环境,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无声的关怀,美的熏陶,有利于读者集中精力,思维敏捷地开展研究学习。因此,图书馆的环境细节不容忽视。和谐就在细节之中,营造和谐的环境,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如:书楼庭院里点缀着亭池假山,交替摆放一些花草,会使读者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工作交谈,尽量用耳语;搬运、摆放图书时,轻拿轻放;推动书车时,速度要慢,同时对空书车略为“施压”,避免“哐哐哐”噪音的产生;在图书馆闭馆清场前播放时尚健康的提示音乐,替代吆喝或响铃的原始手法。[5]此外,可以精心制作、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图像和经典画作等,让读者一走进图书馆就感觉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3.2 提供方便的自助服务。

设置自助还书箱。在图书馆大门口设置24小时还书箱,以保证读者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可以自由还书,减少超期,加快图书流通。这样既减少了读者因不知情而抱书回去所产生的苦恼和图书磨损,同时也避免了一些读者因超期罚款与工作人员产生冲突。

开设“便民箱”,备读者不时之需。在“便民箱”内放置笔、纸张、纸巾、眼镜、创可贴、风油精、雨伞等,充分体现人文的关怀,让读者有如居家的感受。

提供打印借书的细单服务。在借还处设置查询机,方便读者查询。此外,设置借还清单自动打印机,在读者办理借书手续时,打印一张明确清单,详细反映读者姓名、借书证号、借还日期、图书条码及出纳号,供读者查证。这样,就可以使读者了解本人的实际借书情况,做到“有借有还,借了不忘还”的情况,减少了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

3.3 开设个性信息服务空间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读者对信息的追求和获取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的特点。而个性信息服务空间是以读者需求为单元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了读者对信息获取的实效性、个性化的需求。高职图书馆可根据本校以及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开设个性信息服务空间,以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吸引具有特定需要的个体读者获取和利用图书馆个性化的特色信息资源和特色服务项目。如:

(1)开放学习空间。类似于传统的电子阅览室,也包括多媒体服务的一些内容,主要用于信息检索、数据库使用和计算机软件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同时也用于网络资源的搜索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此外,还为读者提供打印、复印、扫描、刻录光盘的服务。

(2)小组学习室。读者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的空间,是团队学习和研究的最佳场所。一般配有黑板、放映机、投影仪等设备以及相关参考资料,有的还安装有笔记本电脑接口。设置小组学习室,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集体学习和讨论的需要,为志趣相投的同学或课题组人员提供一个隔音的讨论空间;另一方面可以用作小教室,由馆员以教学的方式小范围地向学生传授信息技巧,也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探讨课题使用。

(3)读者休闲区。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科学与哲学来自休闲。”在图书馆引入咖啡馆文化,设置比较舒适的休闲区,配备沙发、茶几、自动售卖机等设施,读者在学习间歇可以去休闲区享受音乐或饮料,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交流、讨论问题。这一设置和服务,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高职图书馆中已经进行了尝试,如邢职图书馆在图书馆的一楼开设了咖啡厅,提供茶点、音乐和简易健身器械,阅读中可适当放松休息,与人交流聊天,可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6]

3.4 手机信息服务

随着Lib2.0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从传统走向数字化,手机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和效率,让图书馆、馆员、读者有效互动基础上,手机信息服务的实现更是让读者有一种更加无缝的体验。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不仅是拥有手机的较大读者群,而且收发短信已成为广大学生的习惯。此外,学生还是新技术、新时尚的领潮者,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高职图书馆较易开展此项服务。随着3G技术的推出以及手机技术上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手机信息服务将得到飞速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有一些高职图书馆利用手机短信开展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如邢职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一般的信息查询,比如开馆时间、办证方法、服务指南、帮助信息;图书到期提醒、续借服务以及文献检索服务;还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知识搜索,为读者提供精粹信息和个性化问答服务等。[7]

总之,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信息中介地位正在面临严峻挑战。高职图书馆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开辟新的服务方式,以便在信息情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从服务观念、馆藏体系、服务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阐述了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在方式、内容上的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柳较乾,王晓华,杨丽.高职院校图书馆新服务模式下的服务创新[J].情报探索.2008(5):78-79

[2]秦鸿.图书馆2.0的新职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91-95

[3]张丽敏,姚荔.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初探[J].当代图书馆.2007(3):68-70

[4]杨丽坤.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1-63

[5]王晓华.浅谈图书馆服务中的细节[J].河北科技图苑.2007(3):75-76

[6]胡艳,李岱瞳.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与创新[J].情报探索.2008(7):33-35

上一篇:食疗有讲究下一篇: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