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范文

2024-08-11

高师范文(精选11篇)

高师 第1篇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教师魅力,师德,通才

1师范与非师范美术教育

师范美术教育是文化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目标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人才, 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双刃剑, 重视审美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有独特的美学取向还要有过人的专业知识。

非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 其目标为美术本身,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 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并运用美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审美的价值取向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美的在造性, 推进美术文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也要加强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 不断的充实自己, 使其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

高师美术教育就其性质而言, 既高等教育性质和师范教育的双重性质, 它是“高等教育”与“师范教育”的结合。“师范性”是高师美术教育区别于非师范美育的主要标志之一, 其师范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美术技能知识、理论知识, 教学法、教育论, 还应该具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并能指导学生表达美和创造美的人民教师, 做到以德服人。

2魅力教师与道德信仰

2.1有魅力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染

随着学校的基础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古板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要,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找到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使学生在学习时就接触到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探索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魅力的老师十分受学生的欢迎, 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一个有效教学方法或手段。

魅力是一个人的智慧与人格的体现。一个有教师魅力, 学生就喜欢他, 就亲近他, 就愿意听他的课。正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不同专业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气质和人格魅力, 比如国画教师, 有着传统中的文人雅士之气, 从气质上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文化内涵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对中国绘画产生兴趣, 主动了解。那么怎样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征服学生, 是我们逐步探索的新课题。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首先要站在知识的最前沿, 能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并能熟练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 还能够不断自我更新, 扩充知识面, 提高学术水平, 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语言的丰富多彩, 风趣幽默,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度, 言而有信展现了教师的才华、教师的学、教师的智商。学生上这样的老师的课, 才是在求知过程中真正的享受知识, 感受快乐, 才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诙谐幽默的语言要, 使教师更具亲和力, 让学生更轻松,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2.2师德信仰

师德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人师的信仰, 二是为人师的素养。信仰是精神世界中至高无上的寄托和追求, 它是纯真无暇不容玷污而要受到尊重的信念。要跻身于教育行业首先要拥有教师的信仰——向无数心灵传播爱和他们生存所需要的知识, 进而创建世代的和谐之风。它是师德中最重要的成分, 是教师甘为人梯的动力。教师素养是教育行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是教师从事职业不可或缺的技能。作为教师必须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 自觉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培养“艺术型”通才学生

有人话“师院是培养美术教师的基地, 美院则是培养画家的摇篮”。不错, 师范学院主要培养美术教师, 为中小学输送师资力量, 但不能说师范学院的学生不能当画家。反之, 美术学院走出来的学生除了可以当画家还可以为师任教。那么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育改革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培养双师型人才。

我们应该明确, 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的是美术教师, 他们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修养要远远高于其对画种技能的掌握。然而事实上, 技能课占据了绝大多数课时, 而理论课则开设很少, 这已经背离师范教育的航线。学生如果只对素描、国画、油画创作情有独钟而对应用设计领域、民间美术以及人文学科的课程少有兴趣, 或者知之甚少就会此造成知识结构单一狭窄等先天不足与现实需要的“一专为主, 兼学多样”的高师美术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

高师美术教育改革要坚持“宽口径”地培养出“艺术型”的通才, 拓宽专业, 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加强教师的品德修养和自身魅力。从传统的教改中找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中国教育报, 2001, 6-15.

[2]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高师技能大赛教案 第2篇

Teacher: Liu Rong

Subject: English reading Time: 45 minis

Date: 2014.12.13.Three main parts: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Studying analysis;

Teaching procedure analysis.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A.Reading material:

1.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a land of diversity”——USA,the multicultural country.So the reading material chooses “California”, the most multicultural state, as a typical case to embody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diversification”.2.The reading materia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nowledge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 which the students have learnt during their senior period.So with the assist of what they have known, I believe they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aterial.B Teaching aims:

The knowledge aim: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e immigrant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California;

The ability aim: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California

The emotional aim: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cultivate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wareness of the students.C.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 help my students master the reading skills skimming and scanning to get information quickly;

2, enable my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important events in California history using the information they get from the text.Of course, the latter is also th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D.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s;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computer-assisted method;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E.Teaching aids:

The multimedia;the text book;a quiz paper;the blackboard. Studying analysis.As senior students, they have known more about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have a better language foundation, so it is not so difficult for them to learn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and master the reading skills.However, they are not so active to speak in class.So the design of my class is to combine the reading with think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procedure analysis

Step1.Warming up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three or four parts and then start a competition by racing to answer my questions about American which relevant to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content.The purpose is to create a relaxing and active atmosphere and recall the students’ memory about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t before, making better preparation for the next part——reading。

Step2.Pre-reading Before reading, I will let my students make a guesstimate and point out students sharing their guess with class: “combine the title of this unit with the headline, subtitle and the picture of the passage, could you make a guess what the text want to talk about? Why? ”

We can always get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by reading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quick and convenient.So it is a good approach for students to start reading.Step3.Fast reading

①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passage ②underline the special times in California history ③circle the immigrant cultural groups The purposes: 1.Check the answer of their guess

高师声乐教学探讨 第3篇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声乐教学 感想 探讨

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它是各个阶段的师范教育的最高层次,必须格外重视。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声乐教育逐渐变得更加重要。高等师范院校以往的声乐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需要进行声乐教育的改革,开拓新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教师,使中小学声乐教学更进一步。

一、高师声乐教育概述

(一)高师声乐教育的目的

高师声乐教育与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教育有所不同,其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达标的中学和小学音乐老师,让他们走上讲台,向他人继续传授音乐知识;而专业的音乐院校主要培养音乐人才,让他们走上舞台,为听众或观众展现更多的音乐艺术。相比音乐院校的教育,高师声乐教育的师范化和职业化色彩更加浓厚,它围绕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师资需求开展教学,立足于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仅仅围绕音乐知识、技能以及如何施教进行。

(二)高师声乐教学模式

1. 集体课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集体课,有多达二十人以上的学生听课,规模较为庞大,而授课老师只有一名,其优点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人力和教学资源,统一地教学。其缺点就是,由于一个教师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辅导,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2.小组课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小组课,是通过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个小组的学生数量一般在五到八人之间,老师为这些小组进行授课,主要的授课内容一般为声乐实践的相关知识,一般问题由小组讨论解决,重要问题由教师讲解解决。这种模式方便学生在共同协作,相互交流中获得学习的提升。

3.个别课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个别课,指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因材施教,将学生的薄弱基础进行补足,将学生的困难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在老师针对性的解答和辅导中,获得卓有成效的进步。

(三)高师声乐教学内容

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主要内容包含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包含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即何为声乐、声乐的分类、声乐的唱法、声乐的发展等等。实践,则是教给学生如何练习发声和呼吸,并且要在努力练习之下达到一种熟练掌控的状态。在这两大教学内容中,还要格外重视“教中之教”,即教给学生在将来的从教中,如何教给他们的学生。

二、高师声乐教育的现状

(一)师范性不强

高等师范学校的声乐教育中,师范性特点是尤为重要的。如果高等师范学校在声乐教育中不突出师范性的特点,那么高师声乐教学和专业的音乐院校教育没什么区别。当前,高等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中,就存在着师范性不强的问题。具体到教育环节,则表现为高等师范学校采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专业性极强的教材授课,授课内容中缺乏对中小学音乐课如何开授的内容。在思想观念上,高等师范学校没有切实做到把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目标,要么想着顺便培养出专门的音乐人才,要么采用的教材和开展的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这都是定位不准确造成的。这导致了高师声乐教学效果的低下,教学的本位偏移。

(二)生源较少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教育政策的落后,人们思想观念的陈旧等原因,多数学生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对艺术课既无兴趣也无良好的前景预期。那些想从事与音乐有关的学生,也多数是基于对音乐的兴趣,并且热衷于成为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很少有学生想成为将来的音乐知识的播种者。这导致了高等师范学校招收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极少。同时,由于中小学对音乐课程教育的不重视,学生进入高等学习阶段,即使有志于将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入学时的音乐基础薄弱,也成为高师声乐教学的一大瓶颈。

三、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讨

(一)打牢声乐基础

基础声乐知识和实践是高师声乐教学的核心内容,由于多数学生在进入高等师范院校之前,对声乐理论没有一定的掌握基础,对声乐实践多是自学为主,缺乏正规的、系统的训练,所以,高等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师既担负着教授学生声乐基本理论的责任,又有教授学生声乐技巧的任务。声乐主要包括呼吸训练和发声练习。先来说说呼吸训练。呼吸是发声的基础,谁能够掌握好呼吸,谁就能够掌握好歌唱。没有熟练的呼吸掌控能力,就没有熟练的音乐技巧,也就没有动听的歌唱。呼吸训练又分为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上胸式呼吸,是通过上胸控制呼吸。腹式呼吸使用腹部控制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则是前两种呼吸方式的综合。除此之外,还有慢呼快吸和慢呼慢吸的呼吸方法。这些方法,首先需要学生掌握理论,接着就是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际训练,方能达到效果。

(二)培养声乐情感

如果音乐中没有思想感情存在,那么音乐将是空洞的,它不会给人带来各种情感的共鸣。所以,高师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声乐尤为重要。声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声乐中的情感。这有赖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亲自上阵,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将教学内容演唱出来,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点解,从而使思维开化,领悟歌曲中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进行演唱时,对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以及难以把握的地方,教师应当及时地进行纠正和讲解。此外,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还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本,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次获得指导。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要在情感上使学生得到感化,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情感酣畅淋漓地展现给学生。

(三)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高师声乐教学主要应该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增加教学模式的多样性。高师声乐教学不能单纯以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为主。应当做到多种模式相互配合,并且要开创出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让声乐演唱功底强的学生教功底弱的学生,使他们既能共同进步,又能在学生中间进行类似教学的相互实践。教学的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要在课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声乐教学,相对来说更能够容易利用电视、电脑等科技设备接收新的信息,所以,让学生上网学习,或者收看声乐类的节目,也是很好的教学方式。第二个需要注意的就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问题。随着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强,西风东渐,很多国外的先进理念和艺术作品进入国内,这大大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同时对教育形式也有了新的启发。但是,如何既学习国外的东西,又保持有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需要注重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处理。做到既能够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技术,又发展自己的技术,使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相互学习借鉴中融合、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师声乐教学包含了对声乐知识的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模式上,存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等形式。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声乐教师。它具有职业化和师范化的特点。在现实中,高师声乐教育面临师范性不强、生源较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高师声乐教育,我们提出了打牢声乐基础、培养声乐情感、改革声乐教学模式的三点意见,希望对高师声乐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詹桥玲.高师声乐教学的弊端及对策[J].黄钟,2004,(03).

[2]王丽娜,郝宝珠.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J].人民音乐,2010,(09).

[3]刘媛.面向新世纪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2007,(03).

[4]郑颜文.谈高师声乐教学中演唱曲目的选择[J].中国音乐,2006,(03).

作者简介:

[1]张海涛: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高师钢琴教学探究 第4篇

一、紧抓高师院校特殊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 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丰富情感体验, 陶冶高尚情操。因此, 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 教师应始终坚持钢琴教学“以美育人,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以美育人, 完善美的人格, 净化美的心灵, 为学生将来成为中小学音乐工作者做好准备。只有明确了这一教学目标, 高师钢琴教学才能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钢琴教学人才。

二、丰富钢琴教学的授课方式

针对高师钢琴弹奏教学, 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授课方式, 以此解决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的情况。具体而言,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其一, 个别课程。在钢琴教学中, 由于班级内的学生较多, 无法真正的一对一教学, 所以教师应在平时多观察学生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教学, 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钢琴弹奏能力。其二, 小组授课。众多的教育实践表明, 在钢琴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借鉴, 博采众长, 全面解决自身的弹奏缺陷。其三, 正误讨论课程。在这种授课方式中, 教师可将正误的两种方式展现出来, 然后让学生明确一些钢琴教学的共性问题,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钢琴的演奏、发音技巧, 以及正确的弹奏姿势和弹奏方法。结果表明, 以上几种授课方式新颖有效, 轻松解决了学生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 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支持。

三、注重因材施教

由于先天条件、性格等各方面差异, 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之一特点, 而一味地采用难度高的曲目进行教学, 盲目追求教学进度, 只会是钢琴教学脱离开学生的实际水平, 即使学生在短期内进步很快, 但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 不仅有悖于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 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 进而为学生日后演奏技能的提高留下隐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更好地开展钢琴教学, 广大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并据此制定一些教学计划, 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提升钢琴教学的实效性。

四、密切钢琴教学与音乐理论课程的联系

众所周知, 音乐专业开设的课程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于钢琴教学而言, 同样需要计入一定的音乐理论课程。比如, 在音乐理论的教学过程中, 适当加入钢琴演奏, 可以使乐理学习得到直接的音乐感受的支持;而在钢琴教学中加入乐理、和声、音乐作品分析等理论知识,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效率。所以, 在钢琴教学中, 广大钢琴教师绝不能固守陈规, 要学会融会贯通, 多开设一些与钢琴有关其他课程。实践表明, 这中的综合型教学方式,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钢琴作品的认识, 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五、让学生学会聆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训练对于学生学习音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钢琴教学同样离不开聆听。所谓“聆听”, 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很死板地去听, 而是精力高度集中地用心去听, 要能够分辨自己弹琴的音色与音乐内容的要求是否符合。在以往的钢琴教学中, 有些学生在练琴时虽然听到了自己弹奏的声音, 但找不到毛病的根源, 无法分辨声音的好坏。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听一些名家的演奏, 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并大胆地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如此一来, 学生学会了“用耳朵练琴”, 自然也就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练琴效果的提升。

六、科学、合理地安排练琴时间

一直以来, 练琴都是学生学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每天都在坚持练琴, 而且练习时间并不短, 却没有收获;很多学生在练琴中存在许多误区, 没有认识到练琴的关键所在, 只注重量的积累, 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实,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练琴缺乏一定的认识, 没有合理、有效地安排练琴时间。这就要求广大钢琴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一天中生理和心理的不同状况, 帮助他们确定最佳的练琴时段,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钢琴演奏技能的提升, 这对于钢琴教学而言, 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七、为学生提供表演实践的机会

其实,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 教师还应多么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如经常举办音乐晚会、钢琴比赛钢琴汇报演出等, 或者让学生到一些健康的娱乐场所进行现场的钢琴表演,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表演机会, 还会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 使学生在不断的表演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钢琴技能和舞台表演能力, 从而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钢琴教学的有效方法还有很多, 在实际的教学中, 广大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 结合教学大纲, 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 制定出符合学校、教师、学生实际的钢琴教学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我国钢琴教学的整体目标, 推动钢琴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乐.钢琴教学中的“美”——兼谈钢琴教学需解决的问题[J].音乐生活, 2008 (10)

[2]王丽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 2011 (26) .

高师08-09年度工作计划 第5篇

高师实践社2008—2009学年度工作计划

高师实践社在2007-2008年度取得优异的成果,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高师将继续以“培养会员师范技能,提高教学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原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制定出更详细、更完美的计划,将高师实践社往更成熟的高度发展。

一、工作目标1、2、3、发掘高师实践社的发光点,打造高师品牌,即活动特色 培养社员师范技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拓展实践基地的同时,另开辟见习基地,为社员提供更多

更高质的实践机会,在此基础上,增加会员数量

4、拓展社员综合素质,为以后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主要针对

目前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就业问题,搜索相关资料,并且进行发

5、开展相关培训讲座

二、工作重点

常规篇:1.到各实践基地开展听课、授课、第二课堂等

2.开展社员师范技能培训讲座

提高篇:1.参加社团活动月,承办一次校性大型活动

2.拓展新的实践基地

3.拓展见习基地,调动会员对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4.定时收集会员对社团发展的反馈意见,及时改正社团发展

中的不足.5.打造高师品牌活动(如对实践基地学生进行一对一探研性

实验辅导,此项活动暂时搁置,现主要转向举行初中生创造性实验设计大赛(待定),将原先的生物第二课堂的实验方案转换成比赛形式.)

三、具体工作

九月份1、2、3、4、5、6、各实践基地与各基地负责人取得联系并确定活动时间 拓展实践基地及见习基地 召开理事会商讨发展计划及各项工作的确定 举行招新活动 召开全体成员大会落实工作计划及安排 开展常规活动

十月份1、2、3、开展常规活动 进行师范技能培训(高考题等)十月下旬,开展一次师范技能讲座,主题为:导入技能及提问

技能的演示;邀请嘉宾:陈晓丹师姐.4、针对表现好的会员,十月底,进行第一次实施社员奖励,即推

荐优秀会员到优秀中学见习

5、放发相应会员培训资料(就业面试时的相关资料,包括笔试

试题等)

十一月份

1、开展常规活动

2、进行师范技能培训及讲座,主题为:讲解技能及结束技能的演示.邀请嘉宾:罗曼师姐3、07级会员开展微格训练,分成6组,各干事为小组长,并聘请大四师兄师姐进行指导.4、放发相应会员培训资料

十二月份

1、开展常规活动2、07级会员继续进行微格训练

3、参与社团活动月,举行大型活动(方式待定)

4、放发相应会员培训资料

一月份

1. 进行本学学期各项工作的全面总结及对不足的反思

2. 召开会员大会,提前安排下学期工作,让会员充分准备,主

要为打造高师亮点,即举行初中生创造性实验设计大赛,并对会员参赛意愿进行调查,统一.三月份

1、召开全体成员大会落实工作计划及安排

2、在上学期拓展的基础上,确定实践基地的开拓情况

3、开展师范技能培训及讲座,邀请老师为主讲老师,面向生科院

全体学生

4、放发相应会员培训资料

四月份

1、常规活动继续开展

2、组织会员参加师范技能大赛

3、放发相应会员培训资料

4、举行初中生创造性实验设计大赛

五月份

1、开展常规工作

2、开展师范技能讲座,暂定主题为:生科人择业面临的问题

3、换届选举,部署相关工作

4、学期工作总结,作好交接工作

高师钢琴教材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高师 钢琴教材 思考

钢琴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钢琴实际运用技能,是每个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师都在不断探寻和思考的问题。高师钢琴教学既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以培养优秀钢琴演奏者为己任的教学模式,又不同于一般的业余钢琴学习者只关注个人演奏技能的提高的教学模式。高师钢琴教学有着自己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体系,其焦点是紧紧围绕师范性特点,以满足未来的音乐教师所需要的基本的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就是要对音乐教师为完成教学和学校文艺活动中对钢琴的需要为宗旨。

想要提高高师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和高师钢琴课的教学质量,主要要从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两个方面入手。好教材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和技术锻炼均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师音乐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有机的环节,钢琴教材的选用要侧重于实用性,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钢琴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不一样,除初学阶段外,根本不可能固定下来,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积累起一批常用教材,并孜孜不倦地学习、挖掘新的教材,而不是墨守成规,永远抓住一部分熟悉的教材去教学。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选用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即音乐感受力、音乐音乐表现力、理解力、鉴赏力和音乐思维能力,并改造学生的演奏器官,使之能为充分表现音乐而提供完善的手段。

教材是教学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内容和素材。如何选用适用于高等师范钢琴教学的教材,是当前高师钢琴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高师钢琴课教材的使用普遍面临选教材和选曲目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高师钢琴课教学经验,针对高师钢琴课教学如何科学地选用教材这一问题进行粗浅地归纳与分析。

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从事音乐教育的人才。他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不是钢琴演奏家,而是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弹、唱、教等多种技能的综合性人才。高师学生在校学习仅仅四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开拓音乐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运用的技能。所以,我们在高等师范学院的钢琴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来设定各不相同的学习目标和课程计划。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增强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为出发点来选择实用性的教材。我们在高师的钢琴课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具体的学习阶段来决定教材的选取。

钢琴教材总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曲和乐曲。这四类教材彼此间有联系,但各有其特殊的功能。从钢琴教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基本练习属纯技术的教材,长处是训练某种技术最为单一、集中、短小精干、结构简单、易学易背、几乎立即可以不用看谱练习,以便集中注意力练习技术,有利于改缺点、改方法,快捷、迅速地提高手指的技能和演奏技巧;短处是缺乏音乐性,练起来比较枯燥,容易流于机械。一般的练习曲以技术性为主,同时也有些音乐性;长处是比较集中地训练某种技术而练起来不像基本练习那样单一、枯燥;短处是不及基本练习集中、简练、经济,和学乐曲一样,得视谱、背谱,同时又不及乐曲富于音乐性。乐曲,一般技术应用比较广泛,长处是音乐性强,富于艺术表现,技术与内容表现结合紧密;短处是技术训练不那么集中。所以,一般来说,这四类教材在学习过程中都应当练,既可相互配合着练,也可以有所侧重地练。

一、要选用一些能准确、快速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技巧的基本训练和练习曲的教材

这些教材的运用有助于较快、较集中、较科学、较系统地去学习和训练某种特定的演奏技术。可以用一些单一的手指训练来解决学生演奏技术上的问题,但这些手指训练及练习曲有一定的单一性和机械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易过多。要针对学生的技术问题,选用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来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二、多选用一些复调、奏鸣曲和一些乐曲来增强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品味

应当说,乐曲始终是钢琴教学的主要教材和学习的中心,因为学习钢琴的根本目的就是演奏乐曲,而不是练习曲,更不是基本练习。学习乐曲可以使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紧密结合在一起,不至于使演奏技术的学习脱离音乐表现。通过乐曲本身去学习技术,应当是最好的途径和方式。早在18世纪,人们就完全通过乐曲来学习钢琴演奏技术。巴赫、贝多芬等人就是这样掌握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能,他们当时只练习过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实际效果相当于练习曲的乐曲。而练习曲则是十九世纪初才逐渐兴起的音乐教材形式。复调、奏鸣曲和乐曲的音乐结构完整,技术比较全面。让学生大量的浏览曲目,从音乐中来提高演奏技术、增强音乐表现能力。

三、钢琴伴奏和即兴演奏方面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用还要注重实用性,要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为出发点。高师的学生将来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所以他们既要有快速的视奏能力,同时又要有即兴演奏的能力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引用一些声乐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因为声乐作品旋律性强,风格各异,内容、体裁、和声丰富多彩,伴奏织体灵活多变。许多经典歌曲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教学中对篇幅短小、伴奏织体简单的歌曲可用于视奏训练,经典作品可作精练。

四、教材的选用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中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现代作品和一些改编曲。这类乐曲音乐表现形象生动,音乐语言更加直接。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

也谈高师和声教学 第7篇

在多年的和声教学中, 传统的黑板教学、键盘和声练习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和声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把这三部分贯穿于教学之中是高师和声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既要通过黑板展示理论教学基本功, 又要有良好的键盘视奏能力, 更要有熟练的多媒体教学演示。学好和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并且要经过认真的练习和听辩,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运用和声与创作实践中难度更大。为此, 本人从以下三个环节谈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仅供各位同仁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用传统教学法打好理论基础

要学好和声,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前提, 而要夯实理论基础, 黑板讲解和作业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高师和声教学中传统的粉笔环节不能忽视, 书面和声作业更为重要, 学生可通过书面作业熟悉和弦连接的规则, 从钢琴音响中辨别和弦的功能性。老师和学生共同在黑板上可创作八小节乐段并完成四部和声的写作, 同时让学生分声部视唱, 使其感受到用四部和声的手法所创作出多声部音乐的美妙, 从而鼓励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学习和声的积极性。

和声课的开设在大多数师范院校为一年, 按教学计划在第二学年讲授, 另有选修和主修阶段的学习, 笔者认为学好和声不能扔掉“纸上谈兵”这个环节, 我们的老前辈桑同、吴軾锴、黄虎威、杨通八等专家都经历了黑板粉笔和书面作业的学习阶段, 他们的经典著作是我们后人学习和声的圣经;黄河大合唱与长征组歌两部大作的问世鼓舞了几代人, 当时也没有多媒体教学条件, 但这些作品的和声效果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这些大师们的和声书写练习应该说是他们的重要学习经历。和声学是带有理科特点并离不开音响的学科, 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有音响听辩的能力, 对初学者只有通过黑板的讲解和作业练习才能使其入门, 才能使其夯实基础, 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弦的纵横关系, 才能结合音响听辩四部和声的效果, 所以, 书写练习是学好和声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键盘和声练习

对高师学生来说, 钢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是非常实用的、也是非常必需的。在两年一届的“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中, “自弹自唱”和“歌唱与钢琴伴奏”两项中既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 又要求学生有用和声知识编配伴奏的能力, 这是对高师学生能力的一次严格检验。键盘和声的学习是培养高师学生实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现。从初学和声开始, 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用正三和弦的连接及编配不同的节奏型在钢琴上练习, 一直到各类和弦的编配与运用。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所弹的钢琴曲目, 如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等钢琴曲目的和声分析, 通过对多声部音乐的分析, 掌握和声功能的进行和终止式中的和弦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和声分析与编配的能力。教师要做好键盘和声的弹奏示范, 使“固体”的和弦连接变成了“流动”的多声部音乐, 丰富的节奏型和音乐情绪的变换, 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和声音响效果的听辩能力, 以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要随时检查学生键盘和声练习的情况, 有针对性、鼓励性的对学生进行点评,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课堂互动, 使和声课真正地活跃起来, 变为学生主动接受信息, 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成为勤于动脑、刻苦钻研, 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主动学习者。键盘和声题的增加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每个章节讲完之后, 要有相应的键盘和声练习, 如把四部和声改为键盘和声进行练习, 或选择有代表意义的和声序列进行练习。同时, 可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歌曲, 进行和声设计与伴奏型的编配, 这样有利于学生练习并掌握不同风格乐曲的和声编配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乐曲内涵的能力, 这对学生提高即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将对学生以后的音乐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和声学教学, 是21世纪和声教学必需的教学环节之一, 使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习过程。计算机作为高科技的应用工具, 已经全面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运用音乐软件进行和声教学, 向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和声学习方式,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钢琴作为教学工具外,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沟通, 使和声教学能够达到音画同步、看听结合、示范规整、赏心悦目的效果。可让学生在电脑音乐教室完成电子版的和声作业, 教师在电脑上修改并在课堂上点评, 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理论基础的支撑下, 进入了高一级的、创造性的学习阶段, 使和声教学达到了音符和音响同步的效果, 从而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 高师和声教学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做基础, 使理论实践相结合, 丰富教学手段,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强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识, 增强课堂互动和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是和声教学不断努力的方向。随着计算机音乐的运用, 纯理论教学模式应加以改变, 必需结合音响才能使和声丰富多彩, 体现它纵横思维的本来面目, 让学生主动参与, 并强化理论知识、键盘和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运用, 温故知新, 环环相扣, 才能提高和声的教学质量, 才能培养学生对和声的实际运用能力, 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成为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①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之我见钱正钧《人民音乐》2002年第9期

高师《基础和声学》教学初探 第8篇

关键词:和声,教学改革

《基础和声学》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基础理论课,与《基本乐理》、《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钢琴即兴伴奏》以及《歌曲写作与改编》等课程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多声部音乐常见的和声现象及其规律,掌握和声基础理论和基本用法,提高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音乐理论课程和专业课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却有这样的感觉:作为高师基础理论课程,《基础和声学》的教学总是处于一种“进度缓慢”状态: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教学进度缓慢,甚至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另外,即便部分学生学得不错,也难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形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这正是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分析和探讨的问题。

一、形成“进度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目前,绝大多数的和声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钢琴示范与学生练习为辅,形成了“理论—黑板—练习—弹奏”的单一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和声及其相关的知识,所以,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谱例,很难在学生心中形成“立体式”的音响,而教师在钢琴上弹奏的和声也是转瞬即逝,加上学生在写作中,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怎样避免平行五度、平行八度、声部交叉等所谓规则上,所以,和声对于学生来讲,始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听觉上没有音响的优劣对比,大脑中没有清晰的和声思维模式,因此,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认为这是和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关键原因之一。

(二)教学目的不很明确

笔者以为,和声的教学应充分体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是指在《基本乐理》中就已经涉及到和声的基础知识,如:三和弦、七和弦及调式调性等,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后,学习和声就会相对容易些;所谓“启下”,是指和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钢琴即兴伴奏》等课程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讲解理论知识外,还应有针对性地与上述课程相结合,给学生构建一个立体的音乐思维模式。然而实际情况却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即教师难以实施心中的教学构想。其表现如下:

首先,学生人数增加,教师不堪重负。和声课基本上是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教学,以一个班4 0—5 0人为例,大部分院校一个年级有两个班,有的甚至三至四个班,而和声课的特点是教师要面对面地为学生批改作业,帮助学生判断和声写作的对错与优劣,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但目前面对众多的学生,巨大的作业批改量让教师难以应对。

其次,由于和声课知识点繁多且环环相扣,因此学习的的连贯性很强,学生初学时,一旦前面的章节没有完全掌握,后面章节学起来就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就会拖延教学进度。

再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和声课的教学时数大大缩减,在课堂上把理论知识讲完就很不容易了,课堂练习和改题环节得不到保证,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理论脱离实际,学了和声后,不知该如何运用。

二、对《基础和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解决学生的学习心态问题

教好和声课,除了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是怀着“畏惧”的心理来学习和声的,觉得这门功课很难,总怕学不好,这样的心态显然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改革建议

1. 基本乐理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涉及和声学知识的比重

在关于调式调性及和弦解决这两部分,一定要让学生扎实、切实掌握到位。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在做高音旋律题时,最基本的调式调性判断不准确,这样势必影响和声的写作;

2. 视唱练耳教学中应增加和弦听辨的内容

由于和声学的课时有限,不可能把大量的钢琴弹奏放到课堂中,所以,建议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大量增加和弦连接、和弦解决的听辨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只有各门课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和声的教学才能良性发展,最终促进各门理论课程的共同提高。

3. 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和声中的规则比较多,要想很好掌握这些规则,除了大量练习、分析相关的作品外,还要进行音乐欣赏,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和弦的色彩与魅力,而传统的教学中理论讲解—黑板—钢琴弹奏是做不好的,所以,笔者建议教师可把讲授的内容做成P P T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把同一个内容的知识点、相关的作品分析和作品欣赏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会增加学生在音响方面的感受,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 适当增加课时

从教学角度考虑,课时应适当增加。由于教学计划的不断调整,和声课从原来的每周四节缩减至每周两节,这大大影响了教学。和声课上讲解完各种知识点后,要有时间进行一些课堂练习和辅导,这样仅仅两节课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这些教学过程如果省略,教学任务就无法顺利完成,学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所讲知识。所以,合理增加课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结语: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和声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易事,需要各方面及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笔者2007年参加在河南举行的全国高师院校教学研讨会上与兄弟院校的同行进行交流时感到,大家对目前和声教学的现状都有同感,看法比较一致,这一点值得欣慰,这说明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此,诚望我的这篇短文能为和声课的教学改革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和声写作基础知识》张玉林,张明著大连出版社。

《和声学》杜晓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谈高师古筝教学 第9篇

相继开设了古筝选修课。但由于教师的缺乏、教学手段的单一、古筝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使得高师古筝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不高。本文结合上述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古筝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民族弹拨乐器之一, 从秦朝的“秦筝”发展到现在, 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丰富, 学习和爱好这门器乐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与需求, 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古筝选修课。

一、明确高师古筝教学的培养目标, 努力做好一专多能

师范类高校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音乐师资。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技能, 能胜任中小学以及社会上的一些音乐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古筝作为高师的一门选修课, 它的培养目标也应与之相对应。它的培养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古筝教学原则和古筝的教学方法, 从而服务于教育, 服务于社会。因此, 对于高师的古筝教学要有别于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学。

音乐教育专业的古筝教学, 是现在高师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不像钢琴、声乐课那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进行教学, 而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虽是选修课, 但它的培养目标是与音教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吻合的, 就是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 多学习一门乐器演奏技术以及教学方法。现在社会及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或考核教师的时候, 往往不按学生所擅长的专业进行考试, 而是要学生进行除声乐、钢琴以外的其它乐器或是舞蹈等的考试。可见, 古筝选修课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培养目标, 努力让学生做好一专多能, 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高师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师的古筝选修课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 学生基础差。高师古筝选修课一般是大三的时候才开设, 时间为两年。在此之前很多学生对于古筝这门乐器了解甚少, 或是完全没有基础。也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听古筝演奏或是考进大学以前学过一点, 但对于古筝各流派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弹奏技巧等知识却没有系统、规范的学习过。还有一些学生视唱练耳还不合格, 经常听不准上滑音、下滑音、按音的音准。这就跟古筝的教学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演奏的乐曲不流畅、音准不好、风格的把握不好等。其次, 由于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偏弱, 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对自己演奏的乐曲风格、特点把握不准等, 使得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学生下去多听、多看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以加强自身的音乐文化修养, 从而更好地把握乐曲风格, 更好的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再次, 由于授课教师的缺乏, 使得上课人数安排不合理, 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师古筝选修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即三至五人以小组集体课的方式进行。它不像声乐、钢琴课教学那样受学生的重视。因此,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间的时间演奏一些古筝名曲或是讲解一些关于古筝曲的一些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 在对学生进行技法讲解或是学生自己进行艺术处理的时候, 一定要尊重学生, 应主动放下架子, 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允许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情表露出来。在对于乐曲的技法或是艺术处理有争议的情况下, 教师应耐心的指导,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不要随意去否定、嘲笑和遏制。只有跟学生营造出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时,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教学方法, 让学生变“静”为“动”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 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也使之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强调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古筝教学作为高师教学中的一门选修课, 怎么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是一个关键。

首先, 要改变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古筝演奏的技巧、技法, 转换为主动学习与认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一些尝试, 把每一组的五名同学按演奏曲目和层次进行分配。即每一组的五名同学按高、中、低进行层次搭配, 而且演奏的曲目都各不相同。这样我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 由于曲目的变化, 学生在接受每首乐曲的技巧与技法时不会感觉枯燥, 始终让他们保持上课的注意力。其次, 我每一个月都安排一节课堂研讨课, 让学生对自己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作一个全面的总结, 包括技巧、技法的总结, 自己练琴的一些想法与感受。同时也包括对我这一个月我教学工作的一个评价。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 总结问题, 同时也在技巧、技法的教学上跟老师适时的进行沟通。我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运用的能力。因此, 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从“静”转变为“动”了, 高师的古筝教学才会取得成效。

总之, 高师的古筝教学任重而道远, 只有明确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 从古筝教学的特点出发, 尊重古筝教学的规律,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 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使高师的古筝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才能使学生站稳讲台, 立足社会。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丰富, 古筝事业也蓬勃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古筝选修课。但由于教师的缺乏、教学手段的单一、古筝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使得高师古筝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不高。本文结合上述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古筝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欢.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 (6) .

[2]李萌.古筝基础教程.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1.

高师美术教学反思 第10篇

一、美术教育的概念

美术是指运用造型手段进行的含有美的价值的活动, 如绘画、泥塑、手工等。教育是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 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指导、帮助、培养。进入19世纪以后, 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了一定的地位。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教育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提出, 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高师美术教育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适应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高师美术教育应该肩负起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重任, 高师美术教育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当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 从而适应时代对于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 但是在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着问题, 过分注重美术的学术性而忽略可美术教育的示范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教学中注重美术的技能的传授, 削弱了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注重了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 缺少了人文、自然等基础知识的学习等等, 下面就具体地描述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课程目标实施不明确

我国当代高师美术教育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问题, 一是短期功利性十分明显, 高师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技能的掌握, 这使美术专业的学生过分注重技巧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也使他们缺乏创新能力, 使美术创作缺少观念和情感的表达, 从而缺乏思维性和想象性。而是对美术学科不是非常重视, 目前很多高师美术教育对美术课程的设置时间偏少, 对基础美术教育的课时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 这就不能使美术专业的学生学到丰富的美术基础知识, 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2. 教学方法不合理

高师美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呆板、枯燥和陈旧。它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和模仿式教学模式, 忽视了个性教育, 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师范作用。教师教学仍然是以技法教育为主, 教学方法比较老套, 一成不变, 因此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的教法, 并没有从实际上掌握美术的真谛和内涵, 因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其主体性的散失。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就缺乏生机和创意。

3. 课程内容的滞后性

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总体上是引进西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 注重以传统的理念程序训练大学生摹写事物的能力, 因此大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 缺乏理论创新, 缺乏主体性。另外, 我国高师教学内容脱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 过分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内容难易出现偏激, 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 使学生学习产生困难和排斥心理, 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高师美术教学问题之对策

高师美术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要想高师教学取得发展和改善, 就必须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方面要结合高师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 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启发, 更要立足于当前的美术课程改革, 美术教学必须与时代发展相一致。

1. 调整教学目标, 突出师范性

《美术教材教学法》是使学生认识中学美术教学, 探索高师美术教学规律的一门课。为了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有组织、有计划地来安排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实习, 可以适当增加授课节数, 适当加大该课程学分, 从内容上、时间上来保障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高师美术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另外, 高师美术教学应该增设教材分析研究课, 这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必需的美术技能的基础上, 还使学生学会相关的教学研究方法和教法, 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学实践。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高师美术教学还应该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 运用现代教学媒介来进行美术教学, 从而体现新型美术教师的素质。

2. 提高高师美术教师专业能力

一个美术教师的专业功底是否深厚影响着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高师美术教学应该充分重视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 其自身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 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美术造型和表现力, 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 具有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师美术教师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应该与学生做到互相尊重、理解、民主、平等、信任, 以诚实正直、热情大方宽容为中介, 关注学生的心理,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 改进美术教学方式

在美术课程教材改革的时代, 学生需要更加人性化和更重视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 高师美术教学要采取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教授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与合作探究的兴趣。

高师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 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从而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色, 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我国高师美术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然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社会对高师美术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师美术教育应该以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解决高师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曾瑶, 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

[2]、袁媛,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改革[J], 天津市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12月。

高师 第11篇

一、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选取了国内30所高师音乐系的民族音乐教师和随机抽选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高师音乐学生是否喜爱民族音乐?第二,对民族音乐的掌握程度有多少?第三,目前高师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音乐教师希望学生掌握民族音乐基本理论,49%的学生表明喜欢民族音乐,72%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学会欣赏民族音乐,10%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传承民族音乐。显而易见,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二、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观念不正确。

教师在授课时很重视民资音乐的理论知识,却比较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大部分教师满足于学生会唱歌、掌握基本理论即可。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分辨和欣赏民族音乐,却很少有人愿意去传承民族音乐。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和学生不重视民族音乐课程已经成为当下许多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弊病。

(二)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高师音乐课程设置中,并未将民族音乐课程设置到主要的教学内容之列,而且民族音乐师资力量有限。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民族音乐基础课应为一年66学时,但一些高校并没有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延长该课程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课程的设置。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硬伤。教师鲜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教师重视理论,不重视唱。有的教师不讲解理论部分,只教授学生如何演奏民族器乐,或者只选择播放和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进行训练。

(四)缺少统一教材。

民族音乐的教材目前还没有统一版本。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都不是自己编写的。自主编写教材的人很少,多数教师备课资料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关于民族音乐教材的统一,目前还在筹备之中。

(五)师资力量有限。

目前,高师民族音乐教师资源比较匮乏。许多教师缺乏民族音乐的造诣,无法胜任这一课程的教学。虽然许多教师学习的是音乐相关专业,但是却很少涉及民族音乐,更多是以声乐、乐器为主,接受西方音乐思想者多为年轻的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也有很大的欠缺。

(六)学生缺乏兴趣。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理论知识偏多,学生无法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爵士乐等西方音乐,很少会热爱民族音乐。

三、改善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的对策

(一)树立新型教育观念。

为了改善民族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要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尊重各种外来文化,以多元化的思维去看待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民族音乐文化亦是如此。作为中国人,有必要去传承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确定民族音乐教育的地位。

为了使民族音乐教育充分受到重视,学校需要不断扩大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建立系统完善的音乐课程和教学体系,确定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关于民族音乐课程要有独立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师资力量,这些要素是民族音乐教育改革的基础。在改革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大局,将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旨在为学生传达经典文化,使学生能够真正热爱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

(三)使社会认同民族音乐的观念。

当音乐上升至文化层次的时候,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欣赏和教育,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性工程。文化需要被人认同,这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学校要考虑到专业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多融入社会元素,使民族音乐教育不再仅限于学校范围,而是上升到社会文化层次上。学校要主动联系社会音乐文化社团,使民族音乐的传承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民族音乐需要被传承,这是因为它们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由此而诞生的民族文化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精神。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大力推行民族教育,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

四、结语

中国的音乐是人类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时光荏苒,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中国的音乐日益成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不仅如此,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俨然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本文通过对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现状开展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使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民族音乐教学,以传承民族音乐为己任。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本文通过对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现状开展调查,发现目前民族音乐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师生民族音乐造诣的同时,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经典民族音乐。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音乐学,2004,01:101-1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师】相关文章:

高师英语05-26

高师本科08-15

高师舞蹈08-30

高师英语写作06-05

高师音乐教师06-08

高师数学教育07-13

高师美术课堂08-08

高师钢琴专业08-21

高师学前专业09-06

高师论文提纲08-22

上一篇:景观设计的误区下一篇: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