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诊断范文

2024-09-21

贫血诊断范文(精选10篇)

贫血诊断 第1篇

1 贫血的病因

造成贫血的原因大致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丢失和红细胞破坏增多等三大类。红细胞生成减少往往导致猫的非再生性贫血;红细胞丢失和破坏增多所导致的猫贫血,常在损伤后最初的3~5 d开始再生,但慢性胃肠道失血时,由于铁缺乏而造成非再生性贫血。

1.1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通常骨髓受损会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猫骨髓受损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肾衰竭。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而导致正常红细胞性、正常染色性贫血。

(2)骨髓痨。因新生瘤或纤维变性取代骨髓而导致骨髓痨性贫血。

(3)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是典型的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偶尔也会是正常红细胞性、正常染色性贫血。

(4)炎性疾病。常常是轻度至中度的正常红细胞性、正常染色性贫血。红细胞比容常不少于14%~15%。

(5)传染性因素。最常见的传染性因素是猫白血病病毒。

(6)免疫介导性疾病。

(7)毒素。例如氯霉素和化疗药物。

1.2 红细胞丢失

常常因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或内脏出血(如脾破裂或血胸)而导致红细胞丢失;慢性胃肠道出血可能伴发血小板增多症和尿素氮与肌酐比率升高。出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遗传性凝血疾病和血小板疾病。

(2)获得性凝血疾病和血小板疾病,包括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增多症和肝脏疾病。

(3)新生瘤,包括血管肉瘤、小肠淋巴肉瘤、小肠腺癌。

(4)严重的溃疡性胃肠炎,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5)损伤。

(6)猫特异性下泌尿道疾病。

(7)寄生虫感染,尤其是跳瘙和钩虫。

失血的临床症状包括瘀点、瘀斑、鼻出血、吐血、黑粪症、血肿和关节血肿。内出血表现为腹腔膨大或呼吸急促。

1.3 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破坏增多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原发性免疫介导性疾病。对猫来说相对较少。

(2)继发于传染病、新生瘤或药物的免疫介导性疾病。猫继发性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就是传染病。

(3)遗传性红细胞缺陷。渗透脆性缺陷和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尤其是在索马里猫和阿比西尼亚猫,有时会误诊为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

(4)低磷血症。长期厌食后重新喂食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发生的低磷血症而引发急性溶血。

(5)毒素导致红细胞氧化损伤及海因茨体形成。因为猫血红蛋白上的巯基数目比犬的多,故猫红细胞对氧化作用更敏感。具有氧化作用的毒素有扑热息痛、锌、洋葱、大蒜和局部麻醉药等。

(6)微血管病对红细胞的损害。小血管内皮损害会导致纤维素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当红细胞通过损伤的血管时,它们易成碎片而导致血管内溶血,有时甚至在血涂片上会出现裂红细胞。

溶血的临床症状包括脾脏肿大、黄疸、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相对于犬的红细胞,猫的红细胞较小且中央色淡,因此对于猫来说球形红细胞属于异常细胞。

2 贫血的诊断

地中海贫血实验室诊断进展 第2篇

血红蛋白病主要分为α地中海贫血(简称α-地贫)和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是由于血红蛋白链合成部分受抑或完全抑制而引起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最早发现于地中海沿岸居民而得名,现在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东南亚是高发区之一,中国以广东、广西、四川多见。此病为自体隐形遗传疾病,因此在筛查携带者、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综合预防措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实验室主要有筛查法和基因检测法两大类[1]。

1 地中海贫血的筛选方法

主要是血液学检查和血红蛋白的分析,如红细胞形态、红细胞指数、红细胞渗透脆性、血红蛋白理化性质测定、血红蛋白电泳几个方面来筛查[2]。

1.1 红细胞形态观察:制备新鲜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红细胞的大小,异性等形态改变。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均以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为主,并且红细胞大小不均,可出现异型,嗜碱性点彩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比率增高,贫血越重,异形性越明显。

1.2 全血细胞计数仪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精、尖科技应用到医学领域,血细胞计数也由传统的手工计数到现代仪器计数,测定项目从几项到二十几项不等。但其中红系统的6个基本参数: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对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以MCV和MCH为首选筛查指标,国内使用的MCV和MCH截断值差异很大,而国际上使用较广泛的是MCV<79fl和MCH<27pg[3]。一般认为,不管Hb是否低于正常参考值,当MCV<79fl和MCH<27pg作为地中海贫血的可疑指标,此时要进一步检查。

1.3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其原理是地中海贫血红细胞膜表面粗糙、凹陷、折叠和浆膜扩展,膜与内容物之比增大,对渗透溶解的抗性增加,在0. 32% (或0. 36% )NaCl中溶解度降低(脆性降低),一管法可用于地中海贫血群体筛查。多管法是把NaCl稀释成一系列浓度梯度而进行红细胞脆性试验,主要是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在低渗溶液中,当水渗透其内部达一定程度时,红细胞发生膨胀破裂,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渗透脆性降低[4]。

1.4 HbF定量测定、红细胞包涵体试验和异丙醇沉淀试验:HbF抗碱变性强,利用这点可以检测HbF;红细胞包涵体试验是将煌焦油蓝与新鲜血液一起孵育,不稳定蛋白异变性沉淀形成包涵体,常见疾病有HbH病,所以也叫HbH包涵体。异丙醇试验是检测不稳定血红蛋白,不稳定血红蛋白较正常血红蛋白更容易裂解,当血液中含有较多HbF、HbH、HbE时可出现阳性结果。

1.5 血红蛋白电泳:Hb电泳是确诊地贫的一种既可靠又快速的方法,目前常用醋纤薄膜电泳和全自动Hb琼脂糖电泳。醋纤薄膜电泳能进行定量测定异常Hb(包括HbH和HbE);全自动Hb琼脂糖电泳是在碱性条件下,经电场作用分离不同Hb分子,再经固定、染色、脱色、烘干、扫描定量等,能定量检测Hb各种成分。但血红蛋白电泳对轻型α-地贫有一定的局限性。

1.6 辅以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测定,排除缺铁性贫血的可能;还应该配合X线检查婴幼儿掌骨、指骨骨髓腔改变、骨板改变等的观察及临床表现。

1.7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原理:采用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和梯度洗脱技术,全自动分析仪可分离血红蛋白的变异体与亚型,容易发现重型和轻型β地中海贫血。在操作上,HPLC采用的是全血标本,不需要制备Hb液,只要将全血标本直接放在仪器上,通过电脑操作便能实现HbA、HbA2、HbF等定量检测。优点:所需样本量少,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快速,能消除人为误差,结果准确。HPLC也可用于胎儿脐带血的产前诊断,可诊断出重型β地中海贫血,但不能区分正常胎儿和杂合子胎儿[5]。

2 基因诊断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检测至目前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中国的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是随着PCR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RFLP连锁分析)。原理:DNA限制性内切酶可识别并切割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得到一定长度的DNA片段,而碱基的突变可导致酶切位

点的丢失或形成,从而改变酶切片段的大小。突变基因在经过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后,其电泳条带的数量和大小就会发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判断出突变是否存在。

2.2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技术:是用寡核苷酸探针和PCR产物进行杂交以检测点突变的方法[6]。被检测基因片段经PCR扩增并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膜上,分别与经标记的含有正常序列和突变序列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通过严格控制杂交条件。可使PCR产物仅与完全互补的探针进行杂交,根据有无杂交信号可判断被检扩增片段中是否带有突变点,此技术的缺点是必须严格控制杂交条件,否则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另一缺点是成本高[7]。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向杂交(RDB)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杂交技术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突变的不足,并能区分纯合子、杂合子、突变子,快速、敏感,适于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

2.3 缺口PCR技术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分析:采用缺口PCR(即Gap-PCR)技术检测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和17种β-地贫基因。

2.4 荧光-PCR:比普通的PCR敏感性高出1000倍以上,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CD)借助辅助生产技术中,荧光PCR(F-PCR)比传统的巢式PCR有更高的敏感性,降低等位基因脱扣(ADO)率,且反应周期短[8]。

2.5 液态悬浮点阵技术和基因芯片:液态悬浮点阵技术建立在PCR技术和悬浮点阵检测技术基础上,被称为“液态生物芯片”。 而基因芯片根据基因芯片上不同位置所出现的荧光位点颜色及强弱的变化来判断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

慢性病贫血的诊断 第3篇

1 发病机理

慢性病贫血发病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 目前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原因: (1) 骨髓代偿动能减退; (2) 红细胞生存期缩短; (3) 单核巨噬细胞中储存铁释放减少。研究发现, 慢性病贫血患者中血液中某些炎性细胞因子增多, 这些细胞因子与ACD发病相关[1]。

1.1 细胞因子抑制RBC生成

(1) 肿瘤坏死因子 (TNF) , TNF主要产自巨噬细胞, 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肿瘤细菌感染和艾滋病等疾病时TNF增多。实验证明TNF可直接抑制患者红系祖细胞 (CFU-E) 生成, 并刺激骨髓基质细胞产生β干扰素, 再通过IFN-β的介导间接抑制CFU-E的生成。 (2) 白介素-I (IL-I) , 主要产自巨噬细胞并能激活巨噬细胞, 许多作用和TNF相同。 (3) γ干扰素 (IFN-γ) , γ干扰素产自T淋巴细胞, 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调控和抵御微生物的侵犯, 感染和免疫性疾病时水平增高, IFN-γ可直接抑制CFU-E的生成。 (4) 细胞因子协调作用, IFN-α和LFN-γ协同抑制CFU-E生成, IFN-α和TNF也显示协同作用抑制CFU-E生成。

1.2 细胞因子抑制红细胞生成素 (EPO) 生成及其作用

慢性病贫血时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增加并抑制EPO的生成。

1.3 细胞因子与铁代谢异常

ACD时血清铁减少而储存铁充足, 这种现象被解释为铁释放障碍。ACD时肠黏膜细胞运送到血液中的铁含量也减少,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血清铁减少和储存铁增多。ACD时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铁代谢异常同时存在, 其中前者作用更为重要, 理由是: (1) EPO可矫正ACD但不能矫正缺铁贫血; (2) 缺铁贫血时约90%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升高, 而ACD时升高者仅为10%。

此外, 红细胞生存周期缩短是ACD病的另一个因素, 慢性感染时红细胞生存周期缩短15~20d, ACD时感染源或其他抗原性物质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加和吞噬功能增强, 致使RBC先期破坏, 贫血加重[2]。

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慢性病贫血多为轻度和中度, 诊断主要靠实验室检查, Hb多在70~100g/L,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也可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稍增。WBC和PLT由原发病而定。骨髓象正常无红系代偿增生, 内铁减少, 外铁增多, 血清铁减少是ACD诊断必要条件, 总铁结合力下降, 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血清铁蛋白正常或者增加, 血清乳铁蛋白增加, 红细胞铁利用率减少, RBC生存周期缩短。

3 典型病例

例1.男, 56岁, 因腹胀、腹痛2周于6月17日入院。患者主诉以夜间疼痛为主, 持续2~5h, 疼痛时向背部放射, 偶有腹泻, 无发热、黑便, 曾以多潘立酮 (吗丁啉) 、斯达舒胶囊治疗间或缓解。入院前2周病情加重, 遂入院治疗, 于当天作血常规检查:WBC 6.5×109/L, RBC 4.2×1012/L, Hb 121g/L, PLT 67×109/L, 肝功能正常, 血淀粉酶305.2U, 尿淀粉酶2 266.6U, 腹腔CT检查显示慢性胰腺炎, B型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区囊实性肿块, 胆囊息肉, 左肾小囊肿。故结合病史, 查体, 辅助检查, 目前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慢性胃炎, 胆囊息肉, 左肾小囊肿, 治疗给予:禁食, 加强抗感染, 平衡电解质, 补充生理所需的能量, 对症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患者血尿淀粉酶虽然恢复正常, 但又出现胃出血和肺部感染。并且肝功能出现异常, 出现的低蛋白血症和全血细胞减少, WBC 3.5×109/L, RBC 2.85×1012/L, Hb 86g/L, PLT 67×109/L, 到7月30日患者出现发热、休克、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 WBC 1.6×109/L, Hb 57g/L, PLT 11×109/L, 并立即输血、输血小板, 抗感染治疗, 并用非格司亭 (瑞血欣) 进行升血治疗, 但由于患者拖延时间太长, 感染未能及时控制, 入院后患者体质太虚弱, 感染部位较多, 不能同时得到控制, 故于8月12日死于心力衰竭和肺部真菌感染。

例2.女, 50岁, 因贫血、发热入院。患者主诉:近2~3年全身关节疼痛, 近年关节肿胀变形, 并伴有头昏, 乏力, 全身酸痛, 近日病情加重, 发热不退, 心悸, 乏力。查体:肺部X线片正常, 腹软无压痛。B型超声检查:肝、胆、脾无明显改变, 血常规检查:WBC 10.4×109/L, RBC 3.0×1012/L, Hb 88g/L, PLT 105×109/L, 肝功能:ALT 64U/L, AST 78U/L, 尿蛋白++, 肾功能正常, 类风湿阳性, 抗“O”<500, 于是行抗炎、输血治疗, 但1周后仍高热不退, 血常规检查:WBC 3.2×109/L, RBC 2.4×1012/L, Hb 57g/L, PLT 21×109/L, 于是以全血象减少转入本市某三甲医院血液科。作骨髓液检查:骨髓象增生活跃, 粒系正常, 红系中晚幼比例偏高, 见胞浆极少。作骨髓片铁染色:细胞外铁+++, 细胞内铁0, 作血清铁检查:总铁结合力下降, 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血清铁转换率升高。于是诊断感染性贫血并立即作免疫系统检查, 最后诊断为红斑性狼疮。在对症治疗和适当的补铁治疗之后, 患者现已基本恢复并已出院疗养。

例3.男, 42岁, 因咳嗽、发热1个月入院, 患者主诉:近2个月常伴咳嗽, 近日发热病情加重入院。入院检查肺部X线片显示左肺阴影, CT检查为肺癌, B型超声检查肝、肾功能正常, 心电图检查正常, 血常规检查:WBC 12.4×109/L, RBC 4.5×1012/L, Hb 148g/L, PLT 214×109/L。于是作肺癌切除术。术后伤口始终不能愈合, 持续2个月多, 并且血常规检查中嗜酸粒细胞分类比例偏高, 占10%~25%, 作全血象检查时血细胞不断下降, 最低时WBC 3.4×106/L, RBC 2.1×1012/L, Hb 42g/L, PLT 41×109/L, 作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 粒系嗜酸比例偏高占85%, 红系晚幼红比例偏高, 作骨髓片染色细胞外铁+++, 细胞内铁1%, 骨髓显示感染性贫血, 虽然作了输血, 补铁等相应治疗, 但患者由于肿癌转移而死亡。

4 讨 论

慢性病贫血多数属于继发。如上面3个典型的例子: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由于贫血常和原发病混染不清, 故诊断主要靠实验室检查, 故首先要找出依据: (1) 慢性病贫血常伴有血清铁减少, 储存铁正常或增多, 在骨髓片的反应就是细胞外铁增加, 细胞内铁减少。 (2) 有导致慢性病贫血的原发病存在。 (3) 应排除其他类型贫血。这样就可以诊断慢性病贫血并对症治疗。

关键词:贫血,慢性病贫血,继发性贫血

参考文献

[1]李蓉生.慢性病贫血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 2002, 19 (6) :407-408.

贫血诊断 第4篇

【关键词】 血液检验 贫血 临床诊断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89-01

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是小儿最多见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是我国重点监控的两种贫血疾病。贫血症状主要是由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总量低于正常值,也是由于多个系统疾病导致的。因具体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贫血的类型也有所不同,贫血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等[1]。每个种类的贫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临床医生需要判断贫血的类型,进而制定治疗方案。在判断贫血类型时最简便及最经济的方法即为血液检验。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和100例地中海贫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和100例地中海贫血,所有患者经过血清铁蛋白检测和地中海基因检测得到确诊,同时选择10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本文所选的300例研究人员中,130例为男性,170例为女性;年龄在7~76岁之间,平均为(37.5±12.5)岁;比较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检测方法

在空腹状态下抽取2ml肘静脉血将其置入EDTA-K2抗凝管中,将其上下颠倒将其混匀后置入血液细胞计数仪中进行细胞计数,所有试剂均为配套使用。

1.3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三组研究人员进行比较,地中海贫血组中RBC、RBC/MCV两项指标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及对照组,而缺铁性贫血组的RBC、Hb两项指标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另外,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的MCH、MCV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贫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血液系统疾病,但是并不能说是哪种具体疾病,多种系统疾病会引起贫血症状,每种贫血症状都会表现出类似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征,可以说这是多种综合病症[2]。相关临床研究指出,在各种血液系统疾病中,贫血症状的发生率是占第一位的,其发生率明显比白细胞疾病高。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全球超过1/4的人存在贫血症状。贫血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临床表现并不显著,无特异性[3]。假如临床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不会对其重视。贫血处于人类遗传性疾病首位的主要原因是血红蛋白、红细胞酶以及红细胞膜基因等不足。现今临床上还没有足够重视对贫血的分型,而且在对血液进行检测时运用贫血分型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基因测定等相对专业的医疗手段,我国大部分医院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在对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时,选择经济简便的检查方法非常重要,这样不但能够提升贫血的诊断水平,而且对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4-5]。

本文通过对三组研究人员进行比较,地中海贫血组中RBC、RBC/MCV两项指标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及对照组,而缺铁性贫血组的RBC、Hb两项指标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另外,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的MCH、MCV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贫血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临床血液检测,以此来提升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因而,综合性的血液检验是一种诊断和鉴别诊断贫血的理想方法,具有很到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改霞.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2,24(03):825-826

[2]張洁.32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12):415-417

[3]乔伟振,李小雯,谢平,殷莹,林军.粒细胞上CD59分子缺失表达在PNH特异性诊断指标的价值分析[J].重庆医学.2011,36(20):694-695

[4]王玉玲,郑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1,22(04):820-821

贫血诊断 第5篇

关键词:灵敏,诊断,鉴别,贫血

临床中贫血较为常见, 属于血液型疾病, 具体是指血红细胞容量的降低超过正常范围。影响血红细胞容量的降低因素可能为多种系统性疾病, 出现这一病症的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1]。贫血类型中以巨幼性红细胞贫血、出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等比较常见, 我国重点监控的种类为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通常是临床中用于鉴别和诊断贫血症状的重要依据[2]。本文主要研究在对贫血患者进行诊断与鉴别中血液检验的使用效果与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 年8 月-2015 年8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检查的40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 并以同时期在本院检查的健康者40 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中均有程度不一的皮肤苍白、食欲不振、乏力、心悸、黏膜苍白、头晕等症状, 排除恶性肿瘤、重大疾病、孕妇患者。观察组男21 例, 女19 例;年龄18~62 岁, 平均 (37.64±5.28) 岁;以血红蛋白水平为依据进行分级, 重度 (31~60 g/L) 14 例, 中度 (61~90 g/L) 15 例, 轻度 ( 正常低限超过91 g/L) 11 例。对照组男20 例, 女20 例;年龄19~63 岁, 平均 (37.72±4.63) 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检验。在早晨空腹时于肘部抽取2 ml静脉血, 真空采血所用材料为统一的血常规专用管, 完成抽血后将样本送到检验科, 以血液细胞分析仪 (BC5300 深圳迈瑞公司生产) 对抽取的血液样本进行化验, 检测相关的血液指标, 检测前需将血液标本与抗凝剂均匀混合, 需安排专门人员对所有操作进行指导。以ELISA法测定血清铁蛋白, 酶标抗体、连接在固相的抗体与血清中的铁蛋白反应, 在夹心结构形成后, 将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洗去, 对标记酶活性的活性进行测定, 其活性与血清铁蛋白浓度为正比关系;以ELISA法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进行测定;以菲洛嗪比色法测定血清铁, 将血清中的铁通过三氯醋酸- 盐酸混合液释放, 沉淀蛋白, 通过硫代乙醇酸将所释放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将菲洛嗪与二价铁结合, 562 nm为其吸收峰。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检验对象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情况进行观察, 并做两组间的血液检验指标的数据分析与对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大于14.5%, 平均红细胞体积小于79 f L可进行缺铁性贫血的判定。

观察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度缺铁性贫血患者、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健康受检对象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血小板计数, 并做分析与对比[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对比

经血液检测,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计数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轻度、中度、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清铁指标与血小板计数对比

轻度、中度、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 根据检验数据可知, 缺铁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越高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越低, 缺铁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越高其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小板计数越大, 见表2。

3 讨论

人体中对铁的需求量增大, 却没有能够相应的提高铁元素摄入量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之一, 在哺乳期妇女、妊娠妇女、青少年、婴幼儿中较为常见。若青少年存在偏食的习惯就会引起缺铁;若缺铁性贫血婴幼儿没有能够补充含铁量高的辅食, 如, 肉类、蛋类等就会引起缺铁;在妊娠、月经、哺乳期间女性对铁的需求量增大, 没有高铁食物进行补充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4]。在红细胞中存在2/3 总铁量的铁, 量多且反复的失血会造成铁贮量的明显消耗, 消耗过多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如肛肠多年出血和消化道溃疡多次且反复的出血等。此外, 铁吸收障碍也是引起贫血症状的原因之一, 如慢性肠炎、长期存在原因不明的腹泻等。

通过临床诊断发现, 铁元素合成过程中出现生成降低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使患者的缺铁状态长期存在, 造成患者身体中血红蛋白合成功能的下降, 从而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因人体中铁元素的供应处在一种长期不稳定的状态, 且会因人体缺铁的变化情况而出现变化, 最后会改变红细胞充盈的状况, 在这一情况下, 红细胞体积在患者体中也会发生改变, 通过临床检查可以看到患者体中存在体积大小不均匀状态的红细胞[5]。人体中造血所需的必要原料物质为铁, 而临床中贫血患者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存在铁代谢异常的情况, 临床实践发现, 身体中铁的贮存发生缺乏或减少的问题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不同表现出的铁代谢水平也会有很大的不同[6]。所以, 在临床中检查铁代谢情况的方法使用较多, 临床诊断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使用日渐广泛, 通过这一方式能够起到预测铁储存量以及骨髓中所含的铁的量的作用, 从而实现对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进行评估。医师的临床鉴别与诊断需与检查科室筛查贫血的具体结果相结合进行检查, 并利用相关的基因测定法帮助鉴别与判断, 但这一测定方法使用条件较高, 并不能实现大范围的普及, 而血液检验则是同时具备安全性、经济型的简单便捷的方法。血液检验过程中会因患者本身原因、采集样本原因、送检原因以及检验原因等出现误差, 因此需采取相应的办法使误差降到最低[7]。在采集血液样本时需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 减少患者情绪上的激动, 使采集血液能够顺利进行, 避免输液过程采集血液, 检验前1 d不能有饮酒的行为。检验前, 需对采集的血量进行计算, 采血部位和注射管的选择需适当准确, 需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检验时间, 用于血液标本采集与存放的注射器和试管需保证干净,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注意对血液存放的温度与时间进行控制, 防止出现污染和剧烈震动等, 血液分析仪尽量使用原装配套的试剂, 做好定期的维护。

在本次研究中,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检验。经血液检测,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均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计数均大于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缺铁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越高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越低, 缺铁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越高其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小板计数越大。因此, 对贫血患者进行诊断与鉴别中血液检验的使用效果较为明显, 临床价值较高,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秀香, 谢芳, 潘永利, 等.平均红细胞体积在孕前优生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8) :110-111.

[2]黄烁丹, 张惠琴, 邹婕, 等.新生儿干血斑β地中海贫血筛查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 (4) :582-586.

[3]马秀慧, 赵文理, 卢俊, 等.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不良反应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5, 9 (7) :1238-1241.

[4]蒋满波, 曾敏慧, 章钧, 等.地中海贫血“integration-free”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立及造血分化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 31 (2) :245-249.

[5]余洁玲, 张少丰, 黄文彩, 等.红细胞指标对鉴别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6) :2383-2384.

[6]林金端, 李介华, 黄振勇, 等.清远地区CD41-42β地中海贫血人群基因型组合特点及红细胞参数特点分析[J].广东医学, 2015, 36 (3) :410-413.

贫血诊断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缺铁性贫血76例, 海洋性贫血65例, 分别设为缺铁性贫血组和海洋性贫血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80例正常人血样作为参照组。缺铁性贫血组中, 男性40例, 女性36例;年龄为18~75岁, 平均 (43.3±5.4) 岁。海洋性贫血组中, 男性34例, 女性31例;年龄为17~69岁, 平均 (42.1±5.6) 岁。正常人80例, 男性46例, 女性34例, 年龄为17~74岁, 平均 (44.7±6.1) 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空腹8 h后抽血, 采用统一的血常规采血真空管, 抽取2 m L静脉血, 血液样本与抗凝剂摇匀混合后, 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标本常规检测。对三组血液标本中的RBC (红细胞计数) 、Hb (血红蛋白)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V (红细胞平均体积) 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海洋性贫血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 RBC、Hb、RDW、MCH、MCHC、MCV等相关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缺铁性贫血组与海洋性贫血组患者RBC、Hb两项指标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DW、MCH、MCHC、MCV四项指标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贫血是指人体内的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 其原因可以是急性出血导致的贫血也可以是长期消耗导致的慢性贫血。铁是人体造血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原料, 贫血患者在临床中经常伴有铁代谢异常的状况。临床实践表明, 地中海贫血的发生机理主要为幼红细胞在利用铁时发生障碍, 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铁缺乏[5]。所以不同病因的贫血患者, 其体内铁的代谢水平有较大差异;因此, 对患者铁的代谢检查方式在临床中较多[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 通过这种方式预测患者体内铁的存储量与骨髓内的铁含量, 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缺铁性贫血发生原因进行分析[7]。现阶段, 临床上十分重视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 但是忽略了贫血病因的分析, 而且对贫血类型定性有一定难度[8]。因此, 临床医师在治疗贫血的过程中需要依据贫血的性质与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由此可见, 贫血的病因与性质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检验科贫血的筛查结果, 协助临床医师诊断和鉴别诊断。

注:与缺铁性贫血组和海洋性贫血组比较, *P<0.05;与海洋性贫血组比较, #P<0.05。

本研究显示, 缺铁性贫血及海洋性贫血患者与正常组比较, RBC、Hb、RDW、MCH、MCHC、MCV等相关指标之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在缺铁性贫血与海洋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样本中, RBC、Hb、RDW、MCH、MCHC、MCV等指标与正常的血液标本中的指标不同, 由此可以通过指标的变化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症状。在76例缺铁性贫血与65例海洋性贫血患者之间相关指标比较, RBC、Hb两项指标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RDW、MCH、MCHC、MCV四项指标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种类型贫血患者的RBC和Hb含量都低于正常人, 但是RDW、MCH、MCHC、MCV等指标, 两组组间存在差异, 临床中这几项指标的差异对鉴别两种贫血的类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 血液检验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贫血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 并且RDW、MCH、RBC、Hb、RBC、MCV等指标均可以作为贫血诊断的标准, 同时有助于不同类型贫血的诊断与鉴别, 可有效提高贫血诊断率,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永吉.血液系疾病诊断与诊断评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出版社, 2004:3-5.

[2]麦凤鸣, 颜双鲤.地中海贫血筛查指标的分析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3) :350-351.

[3]莫宗平, 喻长顺, 胡朝晖, 等.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方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3) :682-684.

[4]杨淑媛.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 (12) :125-126.

[5]周永良, 李久凯, 谢丽群.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与分析[J].健康之路, 2014 (8) :365.

[6]李晓凤.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 2015 (12) :140-141.

[7]王晓红.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17) :125-126.

仔猪贫血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第7篇

贫血是仔猪缺铁的表现, 多发于2~4周龄的哺乳仔猪, 由于缺铁、摄入体内的铁质不能够满足仔猪正常生成红细胞的需要而导致的营养性贫血。春季是仔猪贫血病的常发季节, 且常发生于舍内饲养期间, 尤其是有木板与水泥地面的猪舍及未给仔猪补铁的养猪场。如果能及时发现、预防并给予治疗, 可避免仔猪贫血病给养殖户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

贫血病一般在仔猪2周龄时多发, 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佳, 精神状态沉闷抑郁, 营养不良, 被毛粗乱、没有光泽, 体温偏低, 可视黏膜呈现出一种蔷薇色, 有轻度黄染的现象。病情严重时可视黏膜呈苍白色, 日光照射之下猪耳壳呈白色, 很难在猪耳上看到一根血管, 就连使用针刺的出血量也是很少, 呼吸频率、脉搏加快, 可以听到仔猪心内有杂音的现象, 仔猪稍微一活动则会出现心音亢进、大喘不止。仔猪贫血病在2~4周龄时最为严重, 5周龄时开始好转, 6~7周龄时完全康复。在6周龄还未曾出现好转的病猪多死于肺炎、腹泻、贫血性心脏病等等继发病症。

2 鉴别诊断

根据仔猪的饲养条件、发病日龄与临床病症, 结合对仔猪的血液学检查是很容易对仔猪贫血病做出诊断, 但是应于仔猪溶血病进行鉴别。仔猪溶血病常发生于仔猪出生3d以内, 仔猪在吸吮母乳不久之后就突然发病, 病情十分危急, 伴有血红蛋白尿与重度黄疸的临床症状。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 做好贫血病的预防

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 加大母猪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无机盐、维生素的比重。一般的饲料中铁的含量是比较丰富的, 因此, 应今早训练仔猪自行采食。在仔猪1周临时即可给开食补喂饲料, 选择铁铜含量较高的全价颗粒饲料, 或是在补饲槽内添加骨粉、食盐、鲜草根、红土、木炭末以及铁铜合剂粉末等等, 让仔猪自行采食。对猪舍是水泥地面的, 则需要常放垫草、清洁泥土, 并让仔猪自由接触。此外, 最好是让仔猪跟随母猪一同到舍外自由活动, 让仔猪从青草、土壤中获得一定量的铁。

应尽量避免母猪在严寒的冬季产仔, 对长期在水泥地面舍饲的仔猪, 应在仔猪出生3~5d时补充铁剂。可在粒料或是土盘内添加铁铜合剂, 或者将其涂在母猪乳头上, 也可通过逐头定量灌服的方式来补充铁。

3.2 药物防治

内服和肌肉注射铁剂是对仔猪补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口服铁剂, 则在母猪产后的第5天开始, 每间隔数天则在母猪乳房以及周围涂抹上含有硫酸亚铁的淀粉或是自行配置的糊剂, 持续2~3次, 使仔猪在吸吮时获得铁的补充。内服时可以使用2.5g的硫酸亚铁、1g的硫酸铜与1000m L的水配合, 每头仔猪每天则需要大约10m L。连续7d给仔猪口服1.8%的硫酸亚铁4m L, 或者是在仔猪出生12h后, 一次性口服葡聚糖铁或是乳糖铁, 以后则每周一次, 每次0.5~1.0g。肌肉注射则可以选用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 新生猪仔每3d注射1~2m L, 10d肌肉注射2m L。对深部肌肉注射一般一次即可, 情况紧急可隔1周再注射一次, 可获得很好的补铁效果。对贫血严重的仔猪可使用葡聚糖铁钴注射液, 深部肌肉注射2m L, 配合叶酸、VB12或是复合维生素。1m L的血多素中还有200mg的铁, 并于仔猪后腿深部进行肌肉注射。

总之, 仔猪贫血病是由于仔猪缺铁而引起的, 防治仔猪贫血症需要从多方努力, 不仅仅需要做好上述工作, 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合理的措施。

关键词:仔猪贫血病,诊断,防治

参考文献

[1]郭秀华.仔猪缺铁性贫血症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 (01) :39.

贫血诊断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228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 其中15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性贫血组, 74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地中海贫血组;选择2015年1~4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缺铁性贫血组男74例, 女80例;年龄16~52岁, 平均年龄 (37.3±9.8) 岁。地中海贫血组男31例, 女43例;年龄18~61岁, 平均年龄 (36.9±8.7) 岁。对照组男57例, 女63例;年龄22~53岁, 平均年龄 (37.1±9.2) 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检验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2 m L, 采用KX-21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三组RBC、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以及RBC/MCV;并对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血液检验项目比较:见表1。地中海贫血组RBC/MCV、RBC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Hb、RBC均显著降低, RDW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MCV和MCH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比较:地中海贫血组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1.89%、66.22%及72.97%;缺铁性贫血组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5.45%、70.13%及72.08%。

3讨论

进行贫血类型的诊断有多种方法, 比如血液检验、联用基因检测等, 然而, 基因检测技术对专业、技术要求均高, 在中小型医院尚不具备检测条件[4]。血液检验是常用的分析血液各细胞组成成分的方法, 基层医院基本都可以开展。MCV和RDW两项指标可以作为两种贫血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地中海贫血组RBC/MCV、RBC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对照组 (P<0.05) ;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Hb、RBC均显著降低, RDW显著升高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MCV和MCH明显降低 (P<0.05) ;提示, 判断是否存在地中海贫血或者缺铁性贫血时可以根据RBC、MCV/RBC以及RDW、Hb等进行判断。本次结果还显示, 地中海贫血组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1.89%、66.22%及72.97%;缺铁性贫血组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5.45%、70.13%及72.08%。综上所述, 血液检验可以对贫血进行诊断, 并在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血液检验在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228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 其中15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性贫血组, 74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地中海贫血组;选择2015年14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并比较三组红细胞 (RBC) 、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以及RBC/MCV;并对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地中海贫血组RBC/MCV、RBC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地中海贫血组和对照组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Hb、RBC均显著降低, RDW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MCV和MCH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地中海贫血组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1.89%、66.22%及72.97%;缺铁性贫血组符合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5.45%、70.13%及72.08%。结论 血液检验可以对贫血进行诊断, 并在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诊断,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静峰.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1) :1658-1659.

[2]张洁.321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2) :108-109.

[3]张改霞.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3) :505.

贫血诊断 第9篇

【关键词】血常规 缺铁性贫血 诊断

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两种疾病的治疗差异相当大,尤其是对铁元素进行处理的方法更是完全相反[1]。本次研究就应用血常规检测方式对患有缺铁性贫血疾病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疾病的患者以及45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各45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甲组、乙组、丙组。甲组研究对象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5.9±1.5)岁;贫血疾病患病时间1~1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4.1±0.6)个月,乙组研究对象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5.7±1.4)岁;贫血疾病患病时间1~1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4.3±0.7)个月,丙组研究对象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5.7±1.6)岁。上述几项自然指标三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1.2.1 甲组研究对象

①经综合临床诊断后病情确诊为地中海贫血;②患者地中海贫血症状出现时间在2年以内;③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血液疾病的可能;④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⑤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2 乙组研究对象

①经综合临床诊断后病情确诊为缺铁性贫血;②患者缺铁性贫血症状出现时间在2年以内;③排除合并患有其他血液疾病的可能;④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⑤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3 丙组研究对象

①临床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②排除以往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③ 研究对象年龄在18~60岁之间;④研究对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1.3.1 甲组研究对象

①经综合临床诊断后病情没有确诊为地中海贫血;②患者地中海贫血症状出现时间在2年以上;③合并患有其他血液疾病;④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在60岁以上;⑤患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3.2 乙组研究对象

①经综合临床诊断后病情没有确诊为缺铁性贫血;②患者缺铁性贫血症状出现时间在2年以上;③合并患有其他血液疾病;④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在60岁以上;⑤患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3.3 丙组研究对象

①临床体检结果显示为亚健康或不健康;②以往患有其他疾病;③研究对象年龄在18岁以下,或在60岁以上;④研究对象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4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的第二天或当天早上,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采用我院现有的血常规检测仪,对其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2]。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三组研究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血常规指标进行对比。

1.6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详见表1。

3 讨论

在缺铁性贫血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与地中海贫血疾病之间出现严重的误诊现象。虽然这两种疾病均属于红细胞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类疾病,但两种疾病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两大方面却是大相径庭。地中海贫血是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显性遗传类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以输血、去铁为基本原则,而缺铁性贫血则是由于患者体内铁元素严重缺乏进而导致患者身体合成的血红蛋白量明显减少而导致贫血,治疗过程中应该以补充铁元素为基本原则。MCV、RDW两项血常规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与研究对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初步筛选和病情诊断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当患者仅仅有MCV水平降低的表现的时候,却难以完全排除其患有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贫血类疾病可能。然而对于一些基层医院而言,通过对患者的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来对缺铁性贫血疾病进行初步性筛选,可以使患者盲目就医和接受治疗的可能性降低,使部分患者外地诊断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朱有森,李思怡.一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误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9):1188-1189.

贫血诊断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MA患者26例和RA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MA组患者男11例, 女15例;年龄36~80岁, 平均年龄 (65.46±11.54) 岁。RA组患者男13例, 女5例;年龄41~83岁, 平均年龄 (59.17±12.61)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MA、RA诊断标准

MA诊断标准[1]: (1) 临床表现:一般慢性贫血症状, 或消化道症状, 或神经系统症状。 (2) 实验室检查: (1) 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100 f l, 红细胞呈大卵圆形; (2)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5叶者常在5%以上, 或6叶者>1%) ; (3) 骨髓巨幼红细胞>10%, 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变; (4) 血清 (红细胞) 叶酸或维生素B12低于正常参考值。

RA诊断标准[1]: (1) 以贫血为主, 伴有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 (2)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各系血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学改变和原始细胞的多少是确立RA诊断的最重要依据。WHO (世界卫生组织) 将血象呈贫血、无或偶见原始细胞;骨髓象仅红系发育异常、原始细胞<5%、环形铁粒幼细胞<15%作为RA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

用油镜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各种形态变化特征, 并常规分类:血片分类100个有核细胞, 骨髓分类200个有核细胞。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分析。

2 结果

2.1 RA组与MA组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发生结果比较

MA组与RA组外周血均出现了成熟大细胞、核右移、幼红细胞和异常粒细胞, 但是MA组以成熟大细胞、核右移为主, 而RA组以幼红细胞和异常粒细胞为主, 具体出现频率见表1。各组间上述形态学异常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注:与MA组相比, *P<0.05

2.2 RA组与MA组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发生结果比较

MA组与RA组骨髓细胞的红系 (巨原始、早幼红细胞) 和粒系均出现了巨幼变现象, 但MA组明显多于RA组 (P<0.05) ;与MA组骨髓细胞的红系和粒系病态造血相比, RA组骨髓细胞的红系和粒系的病态造血更为显著 (P<0.05) ;RA组骨髓的小巨核或多叶巨核细胞明显多于MA组 (P<0.05) 。具体见表2。

注:与MA组相比, *P<0.05

2.3 RA组与MA组巨幼变幼红细胞形态、比例比较

RA组与MA组骨髓幼红细胞各阶段均可出现巨幼变。MA组骨髓巨原始红细胞和巨早幼红细胞的比例高于RA组 (P<0.05) 。RA组与MA组骨髓巨中幼红细胞和巨晚幼红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巨原始红细胞和巨早幼红细胞 (P<0.05) , 但RA组与MA组巨中幼红细胞和巨晚幼红细胞比例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见表3。

注:与MA组相比, *P<0.05;与同组巨原始红细胞、巨早幼红细胞比较, △P<0.05

3 讨论

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不仅是血液内科的常用检查手段, 而且对于其他临床科室的某些疾病也是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在临床工作中, 有些不同性质的疾病, 如MA与RA, 在血液学、形态学及临床表现上有相互重叠之处, 因此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必须严格掌握不同疾病的细胞形态特征。

MA患者外周血涂片常出现红细胞大小不等、粒细胞分叶过多、椭圆形及泪滴状红细胞等;MA一般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以早、中幼红细胞巨幼变为主, 胞体大, 胞质丰富, 胞核大, 排列疏松, “幼核老浆”, 核分裂象易见, 较易出现巨早幼红细胞和巨中幼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胞体偏大且核右移, 可见巨型杆状核粒细胞和U型杆状核粒细胞, 亦可见巨多叶核中性粒细胞, 还可见点彩、花形核和豪乔氏小体等[2]。

RA病态造血表现比MA明显, 骨髓象除巨幼样变外, 还有形态的异常, 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最有诊断意义[3]。各阶段有核红细胞大小不等, 红系病态造血, 主要表现在中、晚幼红细胞阶段, 如红系巨变、多核红细胞、核形异常、微核等, 核分裂象易见, 红细胞造血岛多见, “浆大核小”。粒系表现为原粒和早幼粒比例增高, 多伴成熟障碍, 粒系细胞颗粒增多或过少, 或无双核的中、晚幼粒细胞, Pelger-huet畸形。

MA和RA两种疾病在症状、红细胞形态、血常规、骨髓象等方面有相似性, 疾病早期部分患者不易区分, 可行其他实验室检查用以鉴别, 如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叶酸、维生素B12的含量也是确诊MA的重要指标。也可先考虑MA, 在按MA治疗无效时再考虑RA。MA与RA形态学鉴别诊断的关键是有无细胞病态造血。RA患者的骨髓形态检验诊断应强调巨核系的病态造血, 特别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现象;MA患者则应重点观察巨幼变幼红细胞的胞体。另外, 有核红细胞PAS阳性也有助于鉴别诊断[4]。

摘要:目的 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 (MA) 和难治性贫血 (RA) 细胞形态学的异同, 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MA患者26例和RA患者18例, 对其外周血和骨髓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结果分析。结果 MA组外周血中以成熟大细胞、核右移为主;两组骨髓细胞的红系 (巨原始、早幼红细胞) 和粒系均出现了巨幼变现象, MA组多于RA组 (P<0.05) ;MA组的巨原始红细胞和巨早幼红细胞比例高于RA组 (P<0.05) 。RA组外周血异常以出现幼红细胞和异常粒细胞为主;骨髓中细胞的红系和粒系的病态造血更为显著 (P<0.05) , 小巨核或多叶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P<0.05) 。结论 MA和RA两种疾病在症状、红细胞形态、血常规、骨髓象等方面有相似性, 疾病早期部分患者不易区分。形态学鉴别诊断的关键是有无细胞病态造血, 特别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现象。

关键词:巨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细胞形态学,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许玉荣, 王建中.临床血液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王丽, 金瑄.6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4) :1636-1637.

[3]包淑贞, 张如峰, 吴文英, 等.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鉴别与诊断[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8) :3810-38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贫血诊断】相关文章:

贫血综合诊断07-27

孕期贫血06-10

贫血鉴别09-23

地中海贫血06-14

老年人贫血07-22

溶血性贫血07-31

贫血的饮食调养08-16

贫血防治工作小结08-09

专科贫血论文题目04-04

贫血患者教育范文06-04

上一篇:乳牙根尖周炎下一篇:江西崛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