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模式论文范文

2024-07-09

献血模式论文范文(精选7篇)

献血模式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站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献血前检测血型、血红蛋白、ALT和HBs Ag四项的献血员共13 648例。2013年1月以来采用献血前除检测血型、血红蛋白、ALT和HBs Ag四项外, 增加用HBs Ag、抗-HIV、抗-HCV、抗-TP四联免疫胶体金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七项的献血员共18 276例。

1.2 试剂盒仪器

试剂HBs Ag、抗-HIV、抗-HCV、抗-TP免疫胶体金联合检测试剂盒由广州万孚公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英科新创有限公司HBs Ag、抗-HIV、抗HCV、和抗-TP检测ELISA试剂;北京万泰公司HBs Ag、抗-HIV、抗HCV、和抗-TP检测ELISA试剂;荷兰生物梅里埃公司抗-HIV (1+2) 检测ELISA试剂。所以试剂经批检合格,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所有试剂均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仪器:全自动加样仪TECAN EVO150/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奥斯邦ML-FAME16/20。

1.3 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旧模式的2011-2012年13 648例献血员献血前传染性指标HBs Ag、抗-HIV、抗-HCV、抗-TP的阳性率和血液报废率。统计分析2013年1月以来采用新模式的18 276例献血者传染性指标HBs Ag、抗-HIV、抗-HCV、抗-TP的阳性率和血液报废率。对比分析采用新模式前后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HBs Ag、抗-HIV、抗-HCV、抗-TP的阳性率和血液报废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新模式前后传染性指标HBs Ag、抗-HIV、抗-HCV、抗-TP的阳性率和血液报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降低血液报废率, 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是血站的管理的目标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 采用新的筛查模式后, 无偿献血员的传染性指标阳性率和血站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旧的筛查模式不对献血员在献血前进行抗-HIV、抗-HCV、抗-TP进行检测, 只要HBG、血型、ALT、HBs Ag四项指标合格, 献血员就可以献血。进入血站的血液再经过两次ELISA法检测HBs Ag、抗-HIV、抗-HCV、抗-TP阳性的血液只好作为报废血处理, 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血液资源。采取献血前就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献血员进行传染性指标的快速筛查, 可以大大地降低血液的报废率。目前,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对各种传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测定[2]。HBs Ag、抗-HIV、抗-HCV、抗-TP免疫胶体金联合检测试剂盒同时将四项指标整合在一起, 同步进行检测, 大大加快了检测速度, 几分钟就可肉眼观察结果。用血量少, 血清、血浆、全血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献血员现场初筛[3]。无论是在流动的采血车还是在集中的献血点均可使用。试剂操作简便, 无需特殊设备。常温下就可保存。这样就把HBs Ag、抗-HIV、抗-HCV、抗-TP阳性的献血者挡在了献血前。

进入血站的血液在经过两次特异性好、灵敏度更高的ELISA法检测而屏蔽掉那些病毒含量低和处于病毒感染“窗口期”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不出的献血者[4]。这样, 大大的提高了血液的合格率、降低了血液报废率。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同时, 使献血者的血液得到充分利用, 保护了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因此, 改变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的筛查模式, 抛弃旧的四项筛查模式, 采用新的7项筛查模式, 对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全项目初筛, 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值得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改变献血员献血前传染性指标筛查模式, 降低血液报废率, 提高血液利用率, 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将献血员献血前, 只检查献血员血型、血红蛋白、ALT和HBs Ag四项, 如果合格, 就献血的模式, 改为献血员献血前除检查以上四项外, 增加用金标法快速筛查抗-HIV、抗-HCV和抗-TP的筛查模式。对比分析使用新模式前后献血员传染性指标的阳性率差异和血液报废率情况。结果:使用新模式后, 献血员传染性指标的阳性率由1.854%下降到0.120%。采用新模式前后传染性指标HBs Ag、抗-HIV、抗-HCV、抗-TP的阳性率和血液报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变献血员献血前体检筛查模式, 有效地降低献血员传染性指标阳性率, 降低血液报废率, 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献血员,筛查模式,传染性指标,阳性率,血液报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2]李明友, 黎永新, 李高辉, 等, 抗-HIV、抗HCV、抗-TP、HBs Ag联合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3) :269-270.

[3]张素能.血站血液检测模式与血液安全性的分析与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26) :32-33.

瑞安市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模式探讨 第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 在瑞安市12个镇, 19个乡, 910个自然村, 利用组织献血与街头献血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对农村无偿献血人群进行现场随机调查。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 现场无记名调查形式, 献血者自行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一般情况、最希望的献血工作方式、将来献血意向、对献血工作的支持情况、了解献血工作途径、对血站工作满意度及对血站工作的建议等内容。

1.3 统计处理

调查收回的资料, 在仔细审核的基础上,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 双人录入资料, 所有数据统一编码,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包括描述性分析,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2 300份调查问卷, 获得无项目缺漏的完整问卷2 000份, 有效率为87%。2 000份完整调查问卷中:没有献血经历人数949人, 占被调查对象47.5%, 有1次献血经历725人, 占36.3%, 有2次及以上献血经历326人, 占16.3%;男性1 188人, 占59.4%, 女性812人, 占40.6%, 其中有2次及以上献血经历者中男性235人, 占72.1%;18~25岁516人, 占25.8%, 26~35岁813人, 占40.7%, 36~45岁446人, 占22.3%, 46~55岁225人, 占11.3%, 有献血经历者以26~35岁年龄段为主;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26人, 占16.3%, 初中552人, 占27.6%, 高中及中专692人, 占34.6%, 大专221人, 占11.1%, 本科及以上209人, 占10.5%;被调查对象参加商业保险131人, 占6.6%,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 018人, 占50.9%, 城乡合作医疗保险596人, 占29.8%, 没有参加保险255人, 占12.8%。献血与否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保障形式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2 被调查对象最希望无偿献血工作方式

不同献血经历者在单位组织、自愿去血站与自愿去街头采血车3个最希望无偿献血工作方式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没有献血经历者中自愿去街头采血车比例最高, 其次自愿去血站, 单位组织比例最低;有献血经历者中希望单位组织比例最高, 其次自愿去街头采血车, 自愿去血站比例最低, 见表1。

χ2= 317.235, P<0.001。

2.3 被调查对象无偿献血意愿

不同献血经历者在无偿献血意愿上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没有献血经历者和有2次及以上献血经历者中愿意献血比例最高, 其次献血意愿不清楚, 不愿意献血比例最低;有1次献血经历者中献血意愿不清楚比例最高, 其次愿意献血, 不愿意献血比例最低, 见表2。

2.4 被调查对象无偿献血工作态度

不同献血经历者在无偿献血工作态度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不同献血经历者在认为有必要在全社会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上, 比例均最高;其次在会动员周围的χ2= 262.981, P<0.001。

人参加无偿献血上;在想让别人知道献过血上, 献血1次经历者比例最低;在愿意捐献骨髓上, 没有献血经历者和献血2次及以上经历者比例最低, 见表3。

2.5 被调查对象了解无偿献血工作的途径

不同献血经历者在了解无偿献血工作途径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个途径排序各不同。前4位排序从高到低, 没有献血经历者和献血1次经历者依次为广播电视、村干部或社区动员、血站工作人员、血站宣传资料;献血2次及以上经历者依次为血站宣传资料、广播电视、血站工作人员、网络, 见表4。

2.6 被调查对象对血站无偿献血工作满意度

不同献血经历者在对血站无偿献血工作满意度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没有献血经历者和献血2次及以上者对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最高, 其次对血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上, 血站采血环境满意度最低;有1次献血经历者对血站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满意度最高, 其次对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上, 血站采血环境满意度最低, 见表5。

2.7 被调查对象对血站无偿献血工作建议

不同献血经历者在对血站无偿献血工作建议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各个建议排序各不同。前5位排序从高到低, 没有献血经历者依次为纪念品品种更多样、价值更好点;献血地点更方便、时间更固定;下次献血时间自己安排;献血与保险结合;下次献血时间血站通知。献血1次经历者依次为纪念品品种更多样、价值更好点;告知血液检查结果并给予健康咨询;献血地点更方便、时间更固定;免费提供额外的生化检查;用血优惠政策放宽。献血2次及以上经历者依次为下次献血时间自己安排;告知血液检查结果并给予健康咨询;献血地点更方便、时间更固定;献血后觉得未如实填写健康征询表通知血站;纪念品品种更多样、价值更好点。见表6。

3 讨论

无偿献血工作是全民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瑞安市农村地区来说, 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0%, 而无偿献血人数仅占总献血人数的25%不到, 无偿献血工作发展不平衡, 开展农村无偿献血者调查, 掌握农村居民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担心的主要问题, 目的在于现探在农村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模式。

3.1 农村团体自愿组织献血与个人自愿街头献血结合模式

调查显示 (表1) :农村献血者有献血经历者中42.1%以上最希望组织献血, 27.0%以上最希望自愿去街头采血车;没有献血经历者中10.0%最希望组织献血, 66.0%最希望自愿去街头采血车。这说明团体自愿组织献血与个人自愿街头献血两种模式都是农村献血者需要的。由于农村居民居住散、广, 街头采血车流动性大, 可以走南闯北, 可以随时随地宣传献血理念, 方便农村献血者献血。农村各乡镇团体组织献血需要重视乡镇干部的积极组织和模范带头作用[1,2]。首先, 要在各乡镇建立乡镇一级的献血领导小组, 一把手亲自挂帅, 各村由书记、村长和献血专干组成献血领导小组, 做到乡镇有安排、村子有计划, 形成一个完整的献血管理体系。其次, 要促使政府把献血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 无偿献血搞得好, 可以作为评选先进乡镇、考核乡镇干部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最后, 要对乡镇干部定期进行献血知识、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培训, 增加他们组织动员农民献血的信心。

3.2 建立农村爱心献血屋模式

调查显示 (表2、表6) , 没有献血经历者中55.0%愿意献血;献血二次及以上经历者中85.0%愿意献血, 血站建议中89.0%建议下次献血时间自己安排, 83.1%建议献血地点更方便、时间更固定, 51.0%建议血站告知血液检验结果并给予健康咨询, 提示街头流动采血车和政府组织献血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献血要求, 农村无偿献血工作应多方面结合。实践证明, 在农村设立固定爱心献血屋是一种成功的献血方式, 爱心献血屋地点固定, 上班时间有规律, 既方便了农村献血者, 又有利于献血工作的更好开展, 工作人员可以及时面对面给予农村献血者健康咨询。献血屋可以设在献血工作较好、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乡镇, 农村居民可以安排自己闲暇时间献血, 最大可能地减少献血所付出的时间成本[4]。

3.3 发挥农村新闻媒体宣传模式

调查显示 (表3、表4) , 87.0%以上认为有必要在全社会中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 有献血经历者中56.0%以上会动员周围的人参加无偿献血, 有献血2次及以上经历者中92.0%人想让别人知道献过血。总体78.0%以上农村居民了解无偿献血工作来自广播电视, 这与章杏英[5]、沈晓兰[6]等调查一致。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 电视是传播信息的最大媒介, 电视已走进家家户户, 对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较低的广大农村居民来说, 电视是最直观最广泛的消遣之一, 广播电视可以定期报导血站的采供血情况, 医院的病患输血情况, 以情感人, 使农村居民切身感受到献血救人的神奇和伟大, 激起他们内心帮助别人的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使更多人自愿加入到献血者行列[7]。电视、报纸多多报道多次献血者, 给予表彰, 献血光荣, 人人有责, 加强血站网站形象, 村干部的宣传动员等等。

3.4 加强农村献血服务模式

调查显示 (表5、表6) , 总体83.5%认为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 81.0%认为血站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好, 52.1%认为血站采血环境满意。总体79.3%建议纪念品品种更多样, 价值更好点, 占建议排序第一。血站要不断完善献血工作, 加强农村献血服务, 最大可能满足农村献血者。血站要从以下方面加强献血服务:第一, 转变血站职工献血服务理念, 相信社会营销是无偿献血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8], 提供献血后纪念品品种更多样, 价值更好点, 更贴近实际, 献血者是“顾客”, 顾客至上, 对献血者耐心、细心、爱心。第二, 加强血站职工的业务水平, 要求专业、敬业、爱业。采血护士尽量一针见血, 减少献血者的痛苦[9]。第三, 血站改善采血环境, 做到安全、卫生、舒适。加强硬件设施, 使献血者尽量半卧式采血, 放轻松的音乐, 给献血者一个家的感觉。第四, 可以参加农村的集市、庙会、重大节假日的聚会, 免费测血型, 解答农民对献血有关知识的咨询, 拉近农村献血者的距离[10]。第五, 简化农村居民的用血互助金手续, 献血者可以免交当年的农村合作医疗费[11], 多次献血者及家属用血优惠政策放宽, 贫困农民可以减免血费, 血站工作人员定期到农村居民家里, 让农村居民切身体会到来自血站的优惠和温暖。

摘要:目的:了解瑞安市农村无偿献血者态度、意愿, 探讨符合瑞安市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模式。方法:2010年6月-2011年6月, 在瑞安市农村31个乡镇, 利用组织献血与街头献血相结合的方式, 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对农村无偿献血者进行现场随机调查, 发放问卷2 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 000份, 有效回收率87.0%。结果:66.0%的没有献血经历者希望采用街头献血工作方式, 42.1%47.9%的有献血经历者希望组织献血;没有献血经历者献血意愿55.0%, 有献血经历者献血意愿85.0%, 没有献血经历者认为血站纪念品更好, 价值更高占72.0%, 有献血经历者认为血站献血时间自己安排占89.0%, 告知血液结果占84.0%。结论:农村组织献血与街头献血结合, 建立农村爱心献血屋, 发挥农村媒体宣传, 加强血站献血服务。

关键词: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夏丽红.金华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的主要做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6) :37.

[2]鲍冬梅.阜新市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的调查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6) :215, 217.

[3]疏仁华.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 2007 (1) :60-62.

[4]罗凌飞, 严力行.让渡价值在献血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 (6) :513-514.

[5]章杏英, 吴晓敏, 王蕾, 等.运用现代公共关系学加强农村献血宣传之现状调查和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 (增刊) :42.

[6]沈晓兰, 杨卫兰.湖州市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11) :844-846.

[7]朱兴德, 陈长水, 林柱洲.加强以人为本理念宣传推动献血工作快速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2) :154-156.

[8]高东英, 高国静, 史唯唯.社会营销是无偿献血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J].中国输血杂志, 2006, 19 (6) :511-512.

[9]黄晓华.湖州市无偿献血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6) :439-440.

[10]徐欣文.流动采血车拓展农村血源工作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12) :895-896.

献血模式论文 第3篇

1 重点宣传

知识是人们行为改变的基础,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宣传无偿献血和血液生理等知识。《献血法》颁布实施多年,广大群众对无偿献血的知识、理解、支持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对于血液生理、血液采集环境卫生、机采特殊程序和各地方的奖励办法知之甚少,有些人甚至对机采成分血一无所知。

(1)血液生理:血液有着新陈代谢的过程众所周知,但对各种成分的代谢周期,不甚了解,我们可将血液成分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作个比较,健康人体血小板数量充裕,献出的血小板可在2~4d就恢复到采前水平。而红细胞采集后却需要15~21d的恢复期,采集血小板时间间隔为1个月,全血采集需要6个月,所以机采血小板非但对机体无影响,还比采集全血恢复迅速。有调查资料表明:完成1次机采后,第4天献血者外周血Plt即可恢复,与采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指出外周血Plt的恢复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次数无关系[1]。

(2)良好环境:机采血小板因机器设备等问题需要一个特定环境,室内设置要温馨,有电视、音响提供,解决因采集时间长而烦闷不安的问题。同时配备一名安全巡视医生,令献血者有安全感。还要尽可能缩短采前各种检查的等待时间。

(3)人文关爱:我们在预约时嘱咐献血者素食饱餐后前来献血(不要空腹献血),并为之提供免费的饮料、点心、快熟食品。前往我单位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交通费实报实销,体现人性化关怀,让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有快乐、安全、卫生、便捷感。给献血者留下良好印象,而且感到被需要、重视和感激,他们就会再次献血而逐渐加入固定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4)表彰先进与激励机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本人或本单位职工模范带头机采血小板的行为,感召周围的人群。每年定期召开无偿献血表彰大会,并印制成宣传报刊,加强宣传力度。贯彻落实《献血法》和《铁岭市公民用血暂行规定》。

2 特殊招墓

18~55周岁的健康适龄公民,经体检合格,可自愿参加无偿献血。但由于机采血小板的特殊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机采捐献者必须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且体重≥55kg,双侧血管显现且弹性好,有过一次以上献血合格经历,采前还要做血样离心无脂血,常规检测Hbs Ag、Hb、梅毒螺旋体抗体等,以保证合格率。咨询成功后,填写好《无偿献血登记表》,便以微机管理。

3 创新服务

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观念、态度、热情程度是与血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方式分不开的,因为在献血过程中,舒适的环境、热情的咨询、娴熟的技术都能减轻献血者的心理顾虑,使采血过程顺利进行。

(1)工作模式转变:根据献血者献血情况,24h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机采献血。更值得重视的是提高400m L血液的采集率,有了采血200m L向400m L转变的献血基础,献血者对科学献血有了亲身感受,进而接受无偿机采血小板方式.

(2)一针率的提高:机采室工作人员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加之招募的献血者都经过了严格的肘部双侧血管筛选,所以机采一针率达到了100%,一针率的提高,又为机采血小板成功率提供了保障。令献血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使他们确信机采血小板是安全、卫生、利国、利民、利已的好事。

(3)科学制备:机采血小板具有剂量小,纯度高,疗效好;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便于保存,便于使用;节约血液资源等优点。并且,还具有5d的保存期,为我们以科学的方法维持新鲜血小板的库存量提供了便利。

4 微机管理

(1)建立档案:按《无偿献血登记表》详细记录,包括献血者的姓名、性别、血型、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及手机号码、体重、双侧肘部血管情况、献血次数、时间及献血量、采集过程及前后有无献血反应、检验结果等便以献血服务科对献血者查询、追踪、召回。(2)紧急调度:为了给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我们制定了紧急调度机制。有专人管理无偿机采成分血献血者档案和负责通知献血者前来献成分血,严格实行24h值班,能以最快速度及时征召献血者。

5 突显效果

2008年前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非常艰难,去年统计数字显示,无偿机采血小板比例只有13.0%。但到了2008年7月,我们无偿机采血小板比例一跃上升到100%,已成功采集机采血小板近363人(次)。

6 讨论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宣传到位、科技创新、员工努力、群众支持是我们成功招募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重要因素。此项工作看着似乎平凡,但需要输血工作者的智慧与胆略、人际关系的沟通和技巧。我们血站有每年3万人次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也有许许多多有献血经历的合格献血者,他们富有爱心、勇于奉献、健康良好、召回率高,这些条件都是机采成功率的基础,促进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使得我们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献血模式论文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站2014年6月~2015年9月机采科接待的120例初次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捐献机采血小板标准, 机采血小板前红细胞比容 (HCT) ≥0.36, 血小板 (PLC) 在150×109~450×109/L。所用设备为MCS+血细胞采集仪 (注册证号:国药管械 (进) 字2001第3660163号, 由美国Haemonetics Corporation生产) 和AMICUS血细胞分离机 (注册证号:浙ICP备10014259号, 由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供应) , ACD-A抗凝剂及生理盐水均由四川绵竹鸿基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将120例献血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一对多”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一对一”护理模式,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接待献血者, 向其介绍机采血小板的优点, 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采集前30 min口服20 ml葡萄糖酸钙, 给空腹者提供食物;做好采集前各项准备工作, 调试仪器, 选择舒适体位,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进针要“快、准、稳”, 采集过程中主动与献血者交谈,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宜方式, 向其介绍血小板的生理知识, 谈论有兴趣的话题;应用抗凝剂时注意观察献血者表情变化, 询问其需求, 完成采集后, 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

1.3评价指标[2]参照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S) , 对两组献血者机采前后焦虑状态进行评价, 均以SAS评分表示, 其中调查内容主要用于反映献血者即刻主观感受和体验, 设置“我感到心情平静”、“我是紧张的”、“我感到安逸”、“我有自信心”等内容, 以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和非常明显描述献血者焦虑状态。比较两组献血者心理状态和献血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2.1与机采前比较, 两组献血者机采后SAS评分均有所下降, 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观察组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机采血小板现已得到普及, 但是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对献血知识的宣传不到位, 为确保机采血小板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提高再次捐献率, 有必要对现有的护理模式进行改进[3]。全程“一对一”护理模式充分考虑到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对象的个体化特征, 通过对献血者接待、献血前检查、采集前和采集过程中护理以及献血后关爱等内容的落实, 将科学周到的献血服务贯穿于机采血小板全过程, 充分满足了献血者的需求, 使其在机采血小板时能够消除心理障碍, 获得鼓励和自信心, 再顺利完成本次献血的同时, 还会接受再次献血, 克服了以往“一对多”护理模式存在的多种缺陷[4]。本次研究中, 应用全程“一对一”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SAS评分和献血反应 (包括MCS+和AMICUS) 分别为 (27.9±5.4) 分、3.3%, 而采用常规“一对多”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SAS评分和献血反应分别为 (35.2±6.2) 分、15.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一对一”护理模式更适用于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一方面可以改善其心理状态, 更好地完成机采血小板工作, 另一方面可减少献血反应发生, 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 对于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应用全程“一对一”护理模式可使机采血小板工作和献血者同时受益, 且有助于推进机采血小板工作的持续开展,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一对一”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一对多”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献血者心理状态和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献血反应发生率 (3.3%) 低于对照组 (15.0%) (P<0.05) 。结论 对于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应用全程“一对一”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 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高质量完成机采血小板工作, 值得推广。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护理模式,心理状态,献血反应

参考文献

[1]杨桂芳.整体护理在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应用.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3, 12 (6) :132-134.

[2]詹伟波, 李诗敏.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措施.实用医技杂志, 2014, 11 (3) :1245-1246.

[3]张艳艳, 朱为刚, 孙革, 等.捐献机采血小板预约新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研究.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 12 (6) :727-729.

献血模式论文 第5篇

关键词:献血量,献血次数,献血反应

对于健康适龄的公民来说, 献一定量的血是不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的, 但也有一些公民在献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和采血、初筛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 主要表现为献血后发生面色苍白、呼吸心跳加快、恶心呕吐和眩晕等症状。发生这些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2], 本文主要从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不良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市血液中心38156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356例 (占0.9%) 的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6例 (占43.8%) , 女200例 (占56.2%) , 年龄18~46岁, 平均年龄 (26.7±8.2) 岁。

1.2 采血方法 对初筛ALT合格, HBsAg金标试纸快速阴性, 体检合格的献血者采取静脉采血的方法, 采血量常规为200~400 ml不等, 但对第一次献血者也存在采集量少于200 ml非标量血。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数据用t检验, 组间对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

献血量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程度与献血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统计得出, 三组不同献血量之间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χ2=5.925, P=0.205

2.2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次数的关系

献血量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如表2所示。结果得知, 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机率更大, 随着献血次数增多,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减少。说明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次数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得出, 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不良反应的程度与一次献血量的多少没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可以消除一些人认为献血不良反应与一次献血量大有关系的错误想法。医学界一致认为, 一次献血量在200 ml~400 ml, 只占人体总血量的5%~10%[3], 所以献血后不会影响献血者自身的健康。另外, 研究表明一次性输血量大, 在总献血人数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献血的总量, 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输血成本、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 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输血的风险, 对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 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占献血总反应人数比例的86.8%, 第二次献血者为11%, 而多次进行献血者仅只有2.2%。这表明了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次数之前存在一定的关系。这是因为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缺乏了解, 对献血的相关流程不太清楚, 所以在献血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从而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4]。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医护人员对初次献血者要加强沟通与心理辅导, 仔细讲解献血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 并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人员提供好的服务, 以此来缓解初次献血者的紧张、恐惧的情绪, 减少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障献血者的身心健康。而对于第二次和多次献血者, 由于对献血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因此, 在献血过程中始能终保持平和的心态, 所以在献血过程中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 我们要加强义务献血的科学普及工作, 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献血有正确的认识, 为献血者献血后的心理和行为给予正确的指导, 传达社会对无偿献血者的敬意及血站中心对无偿献血者的关心, 让献血者体会到无偿献血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已的行为, 让献血者愿意再次去献血, 为千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钦, 林燕, 陈建彬.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5) :398-399.

[2]卢嫒, 高明, 王燕宁.兰州军区驻甘部队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6, 27 (4) :305-306.

[3]郭建社, 刘巧, 周珊.400ml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 2004, 17 (2) :114.

献血模式论文 第6篇

关键词:献血者,献血意愿,献血服务,分析

无偿献血是一种主动向他人奉献自己力量的公益活动, 其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的总体水平。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都能够主动参与无偿献血, 但是随着临床用血量的逐年增加, 血液紧张的局面一直难以缓解, 这就需要了解影响献血者献血的因素, 并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使献血者多次献血[1,2], 以增加血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首先编写调查表, 于2015 年3 月—8 月, 对采血屋和流动采血车上的无偿献血者逐个进行问卷调查, 献血后收回。共调查献血者2 860 人, 回收有效问卷2 759 份, 有效问卷率为96.5%。

1.2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献血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分析,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献血者调查有效人数2 759 人, 其中男性献血者1 712 人, 女性1 047 人。除献血者月收入无显著性差异外 (P>0.05) , 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献血经历的构成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献血意愿情况本次调查, 在下表列出的8 个献血原因选项中, 奉献爱心是献血者献血的最主要原因, 占74.9%, 献血有益健康只占9.0%, 其他选项所占的比例都比较低。见表2。

2.3 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来源无偿献血宣传是献血服务的重要内容, 调查发现, 献血者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信息来源, 主要是“广播电视”和“血站工作人员介绍”, 分别占到获取献血来源的36.7%和27.3%。见表3。

2.4 献血者对献血服务满意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献血者对服务态度、业务素质和采血环境的满意程度分别达到了84.9%, 86.9%和79.3%。见表4。

2.5 献血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以献血经历作为因变量,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人月收入、献血意愿、获取无偿献血知识来源、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业务素质和采血环境因素作为自变量,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献血经历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分析结果表明, 性别、献血意愿、服务态度和采血环境是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3.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分为18~、25~、35~和45~4 个年龄组, 其中18~、25~ 是献血的主要年龄段, 而献血比例最高的是18~ 年龄组, 达到了47.7%。结果说明中青年是我市献血的主力军, 分析其主要原因:除年轻身体好之外, 他们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能力强, 对献血有一种好奇心理, 无偿献血已成为青年的时尚, 他们是献血的主要力量, 往往有备而来, 对献血前征询、体检、初筛、采血及护理各个环节比较熟悉。由此可知, 加强中青年献血者的无偿献血宣传,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 献血比例降低, 主要因为他们觉得献血可能影响到身体[3], 使献血积极性降低。从Logistic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性别是影响献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男性献血者的比例占整个献血者62.1%, 所以男性献血者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说明男性献血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富有博爱、奉献精神。男性献血者由于接受能力强, 在无偿献血知识了解程度方面要高于女性献血者, 所以男性献血者比例大也是必然的。因此, 应加强女性公民的无偿献血知识普及, 打消她们的思想顾虑, 鼓励她们, 使其有勇气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4]。从不同文化程度献血比例来看, 高中及中专和专科献血比例高, 小学以下及本科以上献血比例较低, 发现献血比例与受教育程度基本成正比;但本科以上学历献血比例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高学历人员都是知识分子, 感觉身体素质不如其他人员, 怕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不仅要加强低学历者的无偿献血宣传, 高学历者也不能忽视。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商业服务人员和工人献血比例较高, 在现有的献血人群结构中, 还有大部分血源潜力可开发, 如公务员及事业编人员, 农民由于人数少合并到其他职业中, 说明对农民的无偿献血宣传没有做到位, 无偿献血宣传的触角要伸向农村, 使农民兄弟充分了解无偿献血知识, 从而积极主动的献血, 以缓解用血紧张局面。本次调查显示, 月收入多少对献血比例影响不大。

3.2 献血意愿是否献血与公民的个性有关, 个性是指个人特有的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其制约着人的行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 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到的是献血者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而产生的行为表现。献血者心理易受到外界因素和献血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其也是影响献血的主要原因[5], 不同献血者在不同的献血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献血心理, 献血者的献血行为受其个性的支配, 而个性会通过言行表现出来。在调查的献血意愿的8 个选项中, 奉献爱心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了74.9%, 其他选项比例较低, 说明爱心献血是献血者的主要献血动机[6], 其是人类良好意愿的具体体现。作为无偿献血群体, 他们有着较高的热情, 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较高, 接受新事物快, 通过无偿献血知识和血液生理知识学习, 很容易就会明白“血液可以再生, 定期科学无偿献血有益健康”的道理。他们有奉献心理, 是整个社会无偿献血的榜样, 通过榜样的力量可以感召广大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3.3 献血服务献血服务包括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业务素质及采血环境等。顾客就是上帝, 对血站工作人员来说, 献血者就是我们的上帝, 工作人员就是为献血者服务的。从体检、初筛、采血及安全离开采血点的各环节, 都要使献血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态度诚恳, 从语言和行动上让献血者满意。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每个环节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专业素质高的工作人员, 才能使献血者放心。服务态度好和业务素质高是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前提[7]。环境因素可直接影响献血者的心情[8], 我站采集的血液大部分来自流动采血车, 而流动采血车都放在人流量大的闹市街头, 周围环境嘈杂, 车内空间小, 人员拥挤, 这些环境设施的原因会对献血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用良好的献血服务来弥补献血环境的不足, 使献血者可能再次献血。

参考文献

[1]陈素贞, 陈安心, 严振友.影响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 (8) :776-777.

[2]鲍自谦, 杨宝成, 程良红, 等.深圳市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 (5) :463-464.

[3]陈奋强, 朱金香, 林成月, 等.无偿献血者意愿及需求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 2011, 25 (6) :417-418.

[4]李新建, 武丽娟.表彰奖励方法对招募献血者影响因素的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7) :75-76.

[5]屠小明, 陆雅文, 赵铁伦, 等.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对无偿献血者再次捐献行为影响差异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 2014, 27 (12) :981-982.

[6]湛勇, 张滨, 赖维云, 等.重庆地区无偿献血动机分析[J].重庆医学, 2011, 40 (15) :78.

[7]陈书芳, 张美萍, 张尚孟.探讨献血后服务在无偿献血工作中重要性[J].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 (2) :112.

宣传互助献血对献血行为的影响 第7篇

1 宣传互助献血

1.1 互助献血的实施对象

当血液供应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正确宣传, 提倡动员患者亲戚朋友等参加互助献血。宣传要点:互助献血有法律依据, 是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一种补充方式;互助献血属无偿献血, 无任何经济补偿;互助献血绝非强制。

1.2 互助献血工作流程

当临床医生在术前医患谈话时发放宣传资料,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和动员。对有意参加互助献血的人员到输血科填写《北京市互助献血申请表》, 内容有:患者医院名称、患者姓名及患者基本情况。献血者携带此表格及身份证到血站或采血点采血, 领取献血证。在献血过程中将由血站人员填完表格, 记录内容有:患者亲友姓名及献血量、献血时间、血型等内容, 表格血站留存。医院凭献血证及献血证明材料向血站申请调剂给患者等量用血。

1.3 方法

统计填写《北京市互助献血申请表》后的患者亲友实际献血量 (以200 m L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为1单位) , 并以患者的亲友团为观察对象, 了解献血量的分布。

2 结果

2.1 填写表格1 058张, 实际收回913张, 回收率86.29%。832例患者共有1 673例亲友献血, 总计2 734 U悬浮红细胞。

2.2832例患者亲友团献血量分布:其中34例患者 (4.09%) 亲友互助献血1 U;263例患者 (31.61%) 亲友互助献血2 U;223例患者 (26.80%) 亲友互助献血3 U;187例患者 (22.48%) 亲友互助献血4 U;75例患者 (9.01%) 亲友互助献血5 U;50例患者 (6.01%) 亲友互助献血≥6 U。

3 讨论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第15条适用内容[1], 在临床血液供应紧缺时, 我院积极开展互助献血宣传工作。通过统计表明在宣传互助献血情况下, 86.29%的人可以接受互助献血方式。可以看出:一般家庭可互助献血2~4 U悬浮红细胞。当解决大量用血 (≥5 U) 时能力有限, 同时在动员献血工作中难度也随之加大, 患者家属会提出种种困难,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互助献血政策理解不透彻、不正确, 还会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家属为了患者尽快医治, 用金钱或物质的手段动员社会人员参加献血, 无疑增加了潜在变相卖血的风险[2]。所以这就要求宣传互助献血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实, 在工作中适度把握尺度, 尤其在血液需要量大时, 不能单方面依靠家属的力量, 也要积极运用优先用血、血液报销等血液优惠政策, 医患双方共同配合, 推动互助献血向健康方向发展。

宣传互助献血工作的重点: (1) 医院的临床医师是宣传互助献血的初始环节。医师在选择互助对象中起着主导地位, 并且在评估手术备血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备血量是患者家属组织人员的依据。 (2) 良好的沟通是互助献血的基础, 切记冷硬刻板。输血科工作人员要多做解释工作, 对患者及家属的困难、诉求表现出体恤的态度, 充分尊重患者及亲友意愿。通过沟通使患者了解临床供血压力, 对互助献血表示理解, 使患者及家属抱着积极的态度参与献血。 (3) 宣传互助献血不能仅凭临床医师及输血科人员的口头宣传。医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 建立血液预警信息化平台, 使医师及患者、家属了解血液紧张情况。充分利用院内各种媒介, 运用动画、展板、传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更多人了解互助献血政策并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互助献血注意事项: (1) 工作要注重细节, 珍视为献血者提供的每项服务, 努力把人文理念贯穿于献血的整个过程。积极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友爱、温馨的献血氛围, 用互助献血构建爱心工程。 (2) 在血液紧张情况下, 输血科血液分配更要讲究科学合理, 在“危重者优先”、“贡献者优先”的前提下, 尽量满足无能力互助者及慢性贫血患者的血液供应。这样既可以避免因血源不足造成医疗事故, 又让互助献血产生积极意义, 具有可持续性。 (3) 采供血双方要积极配合, 由于是互助献血, 血站对各个医院提供的血液要交叉调配, 杜绝患者输用到自己亲属的血液, 从而预防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A-GVHD) 的发生[3]。 (4) 不断完善互助献血流程制度, 使执行者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 使互助献血模式更趋规范有序, 以提高服务质量来感召更多的献血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1999-01-05.

[2]曾嘉, 褚晓凌, 林豪, 等.互助献血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 (11) :1229-1231.

上一篇:定价技巧下一篇:成本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