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业范文

2024-06-01

经济林业范文(精选11篇)

经济林业 第1篇

一、福建省林业概况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 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 因此, 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省和美丽福建的重要任务, 作为增加森林碳汇、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拓展福建省经济发展环境承载空间的重要举措以及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福建省林业基本情况可概括为五句话。一是发展条件优越。福建省地处亚热带, 气候条件优越,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适合林木生长。二是生态环境优良。全省现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286.1万公顷 (占全省陆域面积30.9%) 、自然保护区86处 (占全省陆域面积6.8%) 以及森林公园178个。三是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林业用地926.82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75.3%。根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全省森林面积801.27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65.95%, 居全国首位。四是林改全国先行。福建省调动了林农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 全面深化林改工作。五是林业产业发达。福建省年产商品木材约500万立方米、毛竹3.7亿多根, 人造板、松香、活性炭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福建省现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1家、境内外上市林业企业21家、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8枚、省级名牌产品170个, 省著名商标92枚。据统计, 201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610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备注:数据截至2014年10月底, 年度数据为2013年)

二、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数据分析

本文从福建省林业厅搜集了2010~201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相关数据与资料, 如表1所示。

2.模型设定

为了对福建省的林业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与度量, 本文引入了林业经济增长结构分析模型, 即

3.模型计算结果

采用PASW统计软件对本文采集的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处理, 处理过程中, 对选定的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诊断和检验。结果发现选择的变量特征根都不等于0, 且条件指数低于30。因此, 可以判断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多重共线性。然后, 运用变量全部进入法对本文采集的数据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处理, 得出R值为0.931, 调整后的R2为0.866, D-W值为2.431, sig值小于5%。D-W值、R值和洗漱均较好, 都通过t检验。

4.林业产业结构和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互动关系, 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而经济增长也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4]。从上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林业总产值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 且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其拟合效果也较明显。从上述函数式可以看出:林业第一产业给林业总产值增加的贡献率为49.8%, 林业第二、三产业给林业总产值增加的贡献率为37%, 11.8%。可见第一产业给林业经济增长带来的效果比较显著。结合当前福建省的林业经济的现状来看, 还应重视林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5]。

三、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建议

为了促进福建林业经济的增长以及低碳环境建设, 本文结合相关政策,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 打造外向型林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进口木材加工贸易 (包括木雕和古典家具) 、纸及纸制品加工产业, 并培育加工贸易示范区[6]。此外, 依托泉州纸制品加工集聚区和莆田林浆纸一体化项目, 发展以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进口纸浆为原料的制浆造纸业和以进口废纸浆为原料的纸制品加工业[7]。

第二,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整合龙岩、三明、南平的绿色山水旅游资源, 辐射漳州、泉州的山区县 (市) , 利用武夷山、福建土楼、泰宁丹霞等“世遗” (《世界遗产名录》) 品牌的带动功能, 重点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和森林文化体验旅游, 加快构建闽西北森林旅游集群, 并向广东、江西、浙江等周边辐射, 吸引邻省客源。整合宁德、福州森林旅游资源和沿海各市山海兼备的旅游资源, 利用厦门、泉州等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带动功能, 重点发展滨海旅游和城市周边森林休闲旅游业, 加快形成闽东北森林旅游集群, 并以此向浙南、粤东辐射, 扩大客源市场[8]。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 产业结构对林业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资源投入为经济增长的基础, 但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决定了预期投入的产出效益。如果产业结构比例均衡, 与技术发展相协调, 且对经济贡献率最大的是主导产业, 那么这样的资源配置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同时, 也能够有效地保持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反之,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使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 从而导致林业经济增长缓慢。所以, 在低碳视角下, 如何应对林业发展的新问题, 不仅关系到福建省产业的发展, 也关系到福建省的经济收益。所以, 本文对于“生态福建、低碳福建”的建设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敏静, 赵璟.低碳经济视角下江西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 2010, 5 (18) :32-35.

[2]高二波.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伊春林业产业内部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2.

[3]廖冰, 廖文梅, 金志农.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 2014, 4 (25) :51-55.

[4]苏迎平.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内在机理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2.

[5]荀龙巧.林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 2013.

[6]麦拉苏.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内蒙古林业产业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7]李阳.林农参与林业合作组织行为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3.

林业局开展经济林业上半年总结 第2篇

20xx年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以深入开展“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的“三提升”活动为契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了学习与工作两手抓,双促进,圆满完成了上半年生产任务。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葡萄基地建设。

葡萄产业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第一产业,根据发展规划,今年任务为3.29万亩,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经落实面积为3.29万亩。共规划一个万亩片,两个5000亩片,三个千亩片,分别由县领导负责结合葡萄的发展,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引进干白葡萄酒用品种白玉霓、霞多丽、贵人香等及干红酒用葡萄品种——西拉、梅鹿辄等。全县共发展干白酒用葡萄3500亩。弥补了我县干酒用葡萄的空缺。

2、杏扁改接工作。

今年杏扁改接换优任务是3万亩,涉及矾山、辉耀、黑山寺、大堡、卧佛寺等乡镇,全县自产围选一号接穗8万,外调6.5万枝,已发放到各乡镇,现已圆满完成。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xx年我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人工造林3万亩。完成了我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20xx年和20xx年两个年度的补植补造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20xx年度的补植补造5万亩,涉及9个乡镇,20xx年度的补植补造7万亩,涉及15个乡镇371个行政村。

由于去年围栏刺丝到达较晚,已经天寒地冻,所以未能施工,今年完成了去年飞播区的围栏建设工程。在辉耀镇完成了20xx年度的退耕还林匹配荒山造林任务659.74亩,造林树种为侧柏。在大河南镇完成了20xx年封山育林人工辅助造林春季造林20xx亩,树种为刺槐,经过调查,成活率达98%。退耕还林后续产业20xx年度、20xx年度的补植补造和抚育经营管护等工作也适时完成。

4、加快推进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林改办为了切实加强林改档案管理,确保今年年底林权证发放比例达到林改任务的`70%以上,对林权证登记发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对于已明晰产权的林地,将已经完成明晰产权的林地、林木,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时限进行实地勘验和林权登记,核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确保登记内容规范齐全,数据准确无误,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并将已登记打印出的林权证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保证农民的合法权利。

5、全县完成义务植树62万株,以6个点状公园绿化为重点,完成村庄绿化60个,通道绿化80公里,单位庭院绿化和校园绿化各15处。经过120天的施工,共动用土石方8万多立方米,人工2万多个,各种机械1万多台次,栽植油松、新疆杨、垂柳等乔木18589株,黄杨等灌木152620株。修建凉亭6座,雕塑5座。不仅为县城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也进一步提高了县城绿化水平,优化了投资环境。

6、上半年共完成高速公路征占用地林木采伐和12个乡镇林木采伐审批77693株,林中幼林抚育更新1224亩,采伐迹地更新44亩。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138份,共计采伐消耗蓄积3024m3。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1、继续完善百万亩葡萄基地建设

根据张家口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葡萄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涿鹿县政府发展葡萄基地的整体规划,全面做好新发展葡萄基地的管理工作,做到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后期管理工作。

2、根据省、市、县要求做好我县生态公益林的各项工作,规化设计公益林补植补造面积,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搞好林业法规、政策的宣传,保护森林资源,集中时间检查验收林木采伐、迹、异地更新造林成果。

3、组织好、落实好、督促好雨季造林和秋季造林,并且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为局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现代林业与生态经济林业理论和实践 第3篇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经济林业;发展模式

1.现代林业

现代林业即相对于传统林业,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进步的和谐林业,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2.生态经济林业的意义

生态经济林业是以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为指导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当人类的生产活动进入到森林的生态系统中后,森林的生态系统即与人类的经济系统紧密联系起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森林生产力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植被被破坏之后,泥石流、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率提高,对人类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形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模式即人类生产活动效益与森林生态效益并重,在开发利用森林生产力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利关系。

3.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原则

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如下六点原则:第一,发展经济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以生态效益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人类生产发展协调环境保护,尊重自然规律,在林业的发展上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第三,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目标,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全面的发展。在利用林业资源时,将保护与开发并重;第四,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五,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能动作用;第六,在高速度发展林业的前提下,坚持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的高效益。

4.中国森林生产力现状分析

林业经济的发展是以森林为物质基础。在国家林业局2005年的统计中,森林面积排行上中国占第六名,但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森林蓄积都在百名之后,由此可看出中国是少林国家。中国的人工林是世界各个国家中最多的一个,并且中国的森林蓄积和森林面积在亚洲国家中是最多的。中国森林现状中,林分平均郁闭度只有0.54,林分郁闭度不高即能够通过补种植被等改造措施发挥森林生产力的潜力。在森林生长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施抚育措施,能够快速地获取更加优质木材。

在看到林业资源储备增加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林业发展的危机依旧存在。在近十年来的采伐中,森林生产力已经明显下降,地表植被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灾害也越来越多。在采伐中育林,实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林业如今存在着极大矛盾,即人民对于林业资源的大量需求与森林面积少且分布不均相矛盾,森林的经济效益低下,已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增长。虽然近年来的生态治理已取得了明显的功绩,但是生态环境的治理绝非一日之功。由于历年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十分复杂,同时生态治理受资金投入、部门利益等主客观因素局限较大,当今社会环境下的生态治理仍是任重而道远。同时,管理者职能发挥不力与森林生产力发展需求的矛盾也极大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当前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熟悉经济发展与森林生产力发展的管理型人才的大量投入,以使林业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大生态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勤俭的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与此同时,林业发展需要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主要表现为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立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其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

5.对于加快森林生产力发展的意见

5.1发展山区生态经济林业

中国西南林区占全国林区面积近半,并且林区土壤肥沃,十分适合作为建立林业产业实行点。在山区林业的发展中,应以林业为主,同时发展农牧渔业——在山区种植经济果林,在林间植草以发展畜牧业或在林间种植人参、天麻等药材;在河谷地带利用其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平原地带则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形成生态农业。在发展林业的同时,达到护山、治山和保护水土的目的。

5.2加强林业产业建设,形成大生态产业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现代新型林业产业,对全国林业发展科学布局。树立建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向产业化发展,林业的产业建设生态化,注重效益更注重质量,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引进投资时,应该同时引进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形成完整的加工产业链,丰富林產品种类,以此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繁荣的林业产品市场,提高资源整合率和资源再利用率,带动林农生产积极性。

5.3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是确保顺利实施林业生态项目的保证。筹集建设资金时应该多方筹集,不仅需政府投入,更要调动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建立盈利分红机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并且保障其固有利益,以此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其次,要争取上级支持,保证每年用于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对此类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生态经济林业建设资金管理,确保林业项目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5.4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保护好现有自然林地,禁止采伐原始林地;其次要推行封山育林政策;再次要提升林业产品附加值,建立相关深加工生态工业,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建设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新型生态经济林业。 [科]

【参考文献】

[1]董智勇.关于林业发展战略研究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2009(3).

[2]侯元兆.私有化不是林权改革的方法[J].林业经济问题,2010(5).

[3]詹昭宁.读林沉思录:用科学发展观看林业[J].林业经济问题,2009(3).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 第4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最近几年来的热点话题, 对于我们林业工作者来说, 如何处理好林业生态的保护和林业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我们将就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1 提高对林业重要性的认识

林业对于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即社会功能和自然功能:

首先, 社会功能:一是保障人文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二是调节生态环境, 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功能。

其次, 自然功能:第一, 平衡生态环境和生物物种的功能。森林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和物种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共同构成了自然和和谐空间, 所以, 保护好森林资源可以间接的促进整个自然环境的良好运行。

第二, 防止水资源流失的功能。森林中的大量树木可以将水分锁在树木体内和树下土壤中, 这样不仅避免了降雨后造成的水土流失, 还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优化地区气候。

第三, 给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作为珍贵的生物物种, 必须给予合适的保护, 森林作为野生动物的天然家园, 可以给野生动物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环境, 有效的防止了野生动物的大量灭绝。

第四, 调节环境的功能。森林中的树木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后释放出人类呼吸需要的氧气。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城市人口增多, 导致空气质量的情况下, 适量的增加森林面积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第五, 森林还是个巨大的资源储存库。在森林中, 可以进行各种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研究, 也可以开展对各种生物和植物的实验, 有利于环境工程的发展。

2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保护机制, 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力度

我国的林业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严重的破坏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森林资源的开采和林业产品的加工。只有这样, 才能使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走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并且定期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林业产业的相关检查, 一旦发现违规操作, 要严厉的打击, 并且采取相应的处罚。旨在使从业人员认识到合理开采和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3 加大对森林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上的投入

充足的资金保障可以有效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所以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和检测技术对森林资源的各指标进行综合检测, 例如:现代信息技术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效率和检测的准确度, 不仅节省了人力资源, 还使信息更新更加及时和准确;另外, 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 包括树木种群退化规律、林业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等, 可以从森林资源的自然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中寻求更好的治理方法, 避免走弯路;此外, 保护好林业优良物种及原始物种也非常重要, 同时也要注重新品种的引进及驯化工作, 有利于改善原有的森林环境;加大对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提高林场的整体生产水平, 有利于促进林场的生产力, 同时, 对于病虫害的预防上的药物投入也应加强, 可以保证森林树木的健康生长。

4 严格执行“十六字”方针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严格执行党最新颁布的“十六字”方针, 即:科学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方针。通过解读, 我们可以知道, 该方针更加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 突出对森林的保护和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新政策的公布和贯彻实施, 适应了新形势下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调动林业职工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森林的积极性, 进而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引导传统农业, 发展混农经济

可持续的混农林业高级生产模式, 就是在一定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 综合利用森林林下小气候、土地、水体、生物资源, 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同时, 进行农作物包括粮食品种、药用植物、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的栽培, 使之成为物质良性循环, 能量合理流动, 多级生产, 稳定高效的相互促进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引导群众开展多种经营, 种植经济树种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等, 如树-果-药, 树-茶-药等, 增加群众收入, 既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以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 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 林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剧, 城市人们对于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的向往更加强烈, 这种情况下, 发展林业生态旅游是林业产业的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项目。林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增加林业的经济收益, 还是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强有力的宣传形式, 不仅为林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还在人们旅游中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可谓一举两得。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 尤其要重视各地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及申报不仅有利于保护重点的林区, 还有利于创造旅游价值。总之, 各地应该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及优势, 统筹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科学规划, 能够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 加快农村替代能源建设, 促进新农村建设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降低森里能源的消耗的有效途径, 经实践证明, 沼气池建设是解决农村群众生活燃料能源的有效途径, 既能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 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沼气池的建设还要同时配套“三改”的建设, 因为改建过程不但可以使农村的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根本的治理, 还是改善村容村貌, 创建干净、卫生、文明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求普及农村沼气, 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近几年来, 虽然荔波县在各乡 (镇) 进行了沼气池试点建设, 但是建设进度缓慢, 其覆盖率还不到全县农村群众总户数的20%。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必需加快荔波县沼气池的建设速度, 加大沼气池改建的资金投入, 有效缓解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经济林业 第5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工作,以及各种林业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过程,一般从培育、保护和利用其他部门做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工作作为开始,这样对林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林业经济管理是保护森林资源来维持各种效益的关键,公益林业生产基地和主要成果的科学使用也是维护林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是基于林业生产周期要设法保护林业生产与自然的长期配合以及发展;从各种风险的林业生产和管理开始实现林业工作的卫生要求;从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期达到森林管理方面的成果和效益有突出的表现。

1、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在近些年来提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无论是何种经济的发展,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互适应。

1.2有利于林业经济自身的发展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单方面的,不仅仅可以为我国的自然环境保护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更主要的也可以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细水长流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持续不断的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

2、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2.1林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

当下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还相当的不成熟,大多数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的发展状态。另外企业的发展规模都相对较小,缺乏技术含量,在进行林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总是会造成许多的原材料浪费和资源浪费,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粗放型、低水平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结构形式和生产模式只会严重的阻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2.2森林资源总量下降严重

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地达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初步估计每天将有动植物品种从地球上消失。这些都是人为砍伐和环境污染引起的直接原因。由于疏于管理,天然林木的比例越来越小,在中幼林当中,人工林特别容易死亡,对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很大。

2.3林业体制改革进程缓慢

虽然对对林业经营体制早就开始了改革,但进展十分缓慢。林业经营体制基本上还是处于 传统经营模式阶段:产权和经营权不明确,职责不分明,政企不分,缺乏竞争的意识。另外,政府对林业的支持也不足,林业经济总体上还是处于弱势,用于林业的资金十分少。

2.4林业保护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林业保护管理存在一些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特别是对占用林地审核制度的监察力度没有很好的落实。很多违法征占林地以及毁林种植农作物等导致的林地逆转问题,没有得到监督与控制。

2.5林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研发能力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产业变革,促使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就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不管是在林业经济方面的技术性人才储备方面,还是在生产设备、先进生产技术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同国外发达国家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在加之我国对林业经济基础性研究投入力度不够,很难取得技术上的飞跃。林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研发能力差将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3、改变经营管理来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科学经营管理

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经济,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提高林业经济的科技含量。森林资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林业多种功能的发挥,对森林资源培育,利用实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解决好森林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为发挥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奠定基础。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实现森林资源的宏观控制。利用现代化的科技与信息手段,推动林业管理现代化、精细化。

3.2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通过法律手段对林业进行宏观调空,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林业的发展加以保护,加强采伐限额管理,把采伐限额分解落实到乡镇。确定森林采伐利用方式和强度,严格控制限额采伐,解决林地逆转问题。明确责任追究制度。杜绝非法占用林地,加大执法力度,采取相应的林地保护措施,使超限额采伐得到合理的控制。

3.3加强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3.3.1加强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林业科研要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科研路线。把科研成果用来指导林业生产,通过技术转让或合作创办林业企业的形式,提高木材生产、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利用科学技术培育良种壮苗,并进行推广,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完善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检测。

3.3.2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森林资源的培育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取科学办法解决当前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从分类经营,造林设计,适地造林,良种壮苗等方便入手,利用现代栽培技术,实现定向培育和管理相结合,加强对现有林的抚育,调整林种树种和林龄结合,提高森林的质量。

4、发展生态产业

我国林业生产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利用市场机制是无法调节这一矛盾的。生态产业的企业通过控制两个生产系统的速度和稳度,实现生态负效益转化为生态正效益,变废为宝。应发展四个方面的生态产业。

一是绿色食品。为市场提供各种无 污染、原生态、少人为影响的瓜果以及以瓜果为原料的副食产品。这主要是针对林业中的果树林而言。

二是生态城镇建设。充分利用本地的林业资源,发展能耗低、废物能够当地资源化的生态旅游村,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加强管理。

三是对废弃地进行生态垦殖。在荒山、荒坡、矿区废弃地等未被开发或已经被破坏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利用一定的生态技术进行植树造林、种草,其后发展林业或牧业,然后进一步发展相应的庄园。

四是建设生态旅游工程,既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5、解决林地逆转问题

由于林业抓得落实不够,造成超限额采伐问题,使有林地变成疏林地,疏林地变成无林地,使林地逆转制约了林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明确落实责任,建立毁林造成林地逆转的一发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林地保护措施。加强对木材加工点的检查监督。立了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建立林业执法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保证执法队伍的执法力度。改善和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为资源林政工作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6、结语

要想更好的将林业发展起来,首先应该改变林业经济发展粗放型的现状,将其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化。同时还应该将其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可以确保林业经济不断发展,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获取相应的社会利益。当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本着环境优先的原则,将社会利益和环境保护置于首位。

参考文献:

[1]黄和亮,陈少红,王文烂.加强林地管理促进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1999,(6).

[2]程平.浅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C]//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1册,2004.[4]侯元兆.当前中国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2,(3).

[3]张辉.探索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J].产业研究,2011,10.

[4]任万里.关于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经济林业 第6篇

关键词:林业市场化,经济增长效应,有效措施

1 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必要性

现代林业市场发展日益增长, 而林业经济增长在现代社会中也日渐成为必然趋势, 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很多方面都离不开林业的参与,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的住房、能源以及健康与粮食安全等相关方面都有林业的参与, 林业市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国际中很多发达国家, 林业的市场产量不仅可以满足其基础需求, 同时能够保障粮食安全, 使当地非木质产品能够具有丰富的营养, 平横当地社会的环境生态。

2 中国林业市场化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及其措施

2.1 投入各种要素对林业经济增长效应的作用

随着目前政府、劳动力以及土地等多方面对林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大力支持, 林业经济也逐渐得到增长, 但是林业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之的, 随着资金的大量投入, 使得各项基础建设逐渐健全的同时, 也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 社会各界人士对林业市场的资金支持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一些林业占据地多在国家偏远地区, 即使资金投入到位, 但林业市场的劳动力还不是很充足, 而国家在弘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对其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 促使劳动力与资金有效结合。同时国家也应该对促进林业发展的劳动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以及物质奖励, 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政策, 并进行相应的鼓励政策, 使退耕还林观念深入人心。此外, 国家应该加大林业人才培养力度, 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2.2 科学技术和林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第一生产力, 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对植被进行培养种植, 借助科学技术提高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 将科学技术与信息网络相结合, 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率, 促使林业经济得以健康发展。例如在林业面积在5 000hm2以上时可能需要人工防火检测2~4人不等, 但如果采用监控和电脑显示的配合使用, 只需要一个人在监控室进行监管即可。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 通过对高科技产品的合理利用, 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 又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推进林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不仅如此, 科学技术还可以对林业区域合理进行人工降雨, 能够对林业区域相对干旱的地区提供针对性且必要的水资源, 保障林业地区植被的正常生长, 在病虫害发病严重的时期, 可以通过直升机对林业区域病虫害进行针对性治理, 对一定区域喷洒适量药物防治病虫害对林区造成的损害, 通过此种科技手段对林业地区的病虫害进行合理有效的防疫, 成为林业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有机融入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 只有顺应时代要求的发展, 才能够保证林业经济在未来时代的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为持续净化国内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2.3 林业和旅游紧密联系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儿, 政府可以鼓励林业与旅游业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这种新型发展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林业经济发展。开发林业地区的旅游资源也是顺应社会的潮流, 在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 能够开发出另一种旅游方式, 是当今世界林业发展的一种必要走向。近几年, 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兴企业, 成为除农业和工业以外第三产业, 对于提高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 将旅游业与林业经济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林业地区的经济增长, 实现林业与旅游长期的合作关系, 互相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合理有效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这种旅游业与林业的有机结合互利发展生产方式, 不仅能够促进林业与旅游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提高林业经济发展, 而且带动了林业地区的居民就业, 使林业地区的经济得到双重发展。

结束语

林业市场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促进林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实现, 必然需要从更强力度上推进林业市场进程发展, 只有让林业经济不断增长, 才能够让我国的综合经济不断进步, 才能够让我国的林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凌金桥.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农技服务, 2016, (14) :123.

[2]周玉芳.探究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 (08) :149.

循环经济在林业经济中的应用 第7篇

循环经济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减量化”原则, 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资源化”原则, 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无害化”原则, 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为了确保以上三个原则的顺利实施, 应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制度。

1 应建立和完善的主要循环经济制度

若要实现我国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必须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 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 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

1.1 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要求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必须注意以下要求, 使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有章可循。一是注重法律制度体系的整体性, 把制度的建设贯穿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规划与开发、资源的流通与利用、产品消费、产品与包装再用、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全过程, 不留死角。二是注重法律制度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充分发挥科教支持、行政引导、市场推进和经济刺激的作用。三是注重法律制度的前瞻性和可实施性, 在考虑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把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移植进来, 并使之本土化。四是注重制度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平衡性, 既要平衡考虑各方面的要求和利益, 又要保证资源、收益、义务和责任分配的公平, 提高行政执法和循环经济增长的效率。

1.2 应建立和完善的主要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在区域GDP统计时, 从比较的角度, 把每项经济活动的经济增长数值后面列上该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升降、生物多样性增减、资源开采或消耗总量、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投资额度等事项。

1.2.1 计划、规划和布局制度

在许多国家或地区, 资源的回收与再生利用必须要有全国性的计划。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 各地方要针对区域的环境资源本的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可用实际, 对地区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 调整地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 明确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确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名单, 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1.2.2 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

一是建立循环经济的综合指导、协调、监督和专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二是有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市级环境资源保护垂直管理改革的力度, 试行大区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巡视员制度, 提高环境资源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和效率;三是施行全新的政绩考核标准, 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在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方面的干扰, 确保循环经济的模式的实施能落到实处。

1.2.3 研发促进制度

循环经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因此必须加强生态设计技术、工艺优化、资源高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再用、资源再生、资源替代利用、废弃物清洁运输、循环经济信息等方面的科技, 建立系统的技术规范。对于该项制度, 我国有必要在生态设计技术、工艺优化、循环经济信息的研发等方面完善。

1.2.4 抑制废物形成制度

由于抑制废物形成的代价要比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成本小得多, 体现了预防优先的原则, 因而被许多国家的立法确立为基本的循环经济制度。对于该项制度, 我国的立法还很不完备, 有必要加快建立废弃的行业和产品标准。

1.2.5 循环名录与循环目标制度

循环名录包括强制循环和自愿循环两类名录。强制循环名录一般规定责任者的范围和再利用、回收或再循环产品或材料的类型或种类。

2 循环经济在林业资源经济中的应用

目前, 为推动循环经济在资源领域的发展, 要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 提高各级资源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采取综合措施, 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 加强学习, 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作为一个新事物, 循环经济还远不为许多人所知。这就需要鼓励引导大家学习、认识循环经济, 掌握它的一般特点。

2.2 积极进行试点, 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试点单位和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与教训都是其他单位和企业推广循环经济的宝贵财富, 要积极组织好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全面铺开, 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搞好试点工作。如土地资源, 可与农业部门就生态农业的建设, 与林业部门就生态林业的建设搞好合作, 共同解决日益严重沙漠化等问题。

2.3 加强循环经济宣传, 鼓励进行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推动循环经济的火车头。通过对环境友好宣传教育, 引导公众消费绿色产品, 以需求拉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发挥新闻的监督作用, 广泛披露环保信息,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在消费引导方面, 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消费行为影响事业单位、企业和公众。

2.4 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多部门协调与合作机制, 促进全社会参与森林管理

森林除了是一种自然资源, 还是一种社会、国家紧缺资源。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需要全社会和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只有进一步认识和宣传森林功能的社会属性和其经济外部性, 有效提高国民的“森林素质”或“环境素质”, 才能有效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必须建立良好的参与式机制, 协调和引导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广泛参与, 森林可持续经营必须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2.5 加大能力建设力度, 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决策、管理和技术

水平。世界各国都广泛认识到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无论是国内发展计划还是国际合作计划都引起了专家的高度重视, 对提升实践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林业资源可持续经营的五个方面

森林可持续经营已经是全球环境政治的焦点与核心领域。从地域、科学内容还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 既有差异也十分综合。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 还是区域和经营单位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 都必须注重五个方面的要求。

3.1 从决策和政策理念上, 在整体观、系统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

下, 进一步要求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保障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从科学和实践上, 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需要基于生态系统综合

管理出发, 协调森林生态系统各部门间的关系, 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集成, 系统研究和调控生态系统整体行为, 以提升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中最难的工作是基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森林恢复的科学目标的有机结合, 也就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 必须注重区域差异, 包括自然条件的

差异, 也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还包括地域文化体系的差异。不同地域之间, 相互交流, 相互协调, 创造适应各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决策、管理与技术系统, 改善和恢复森林, 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3.4 需要积极参与森林管理, 参与各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联合

国森林论坛、森林合作伙伴关系成员之间的信息和经验共享, 以提高国家直至经营单位的森林管理水平。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 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 世界经济迅猛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化现象。由于很多资源是可耗竭的, 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 人类必须重新认识自然, 遵守自然, 摈弃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粗放式经济, 采用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节约性经济。

农区林业经济的思考 第8篇

一、农区林业的特点

首先, 农区林业充分体现了农业与林业之间的关系。林业既是一项经济产业, 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是一项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特殊行业。林业的这种多功能、多效益性, 特别是它的生态功能, 决定了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林业的发展, 而且农业愈发展, 愈离不开林业对农业乃至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支持。与之同时, 随着林业的农区化, 林业的发展也愈益离不开整个农业的支持与参与。可见, 农区林业是对农业与林业内在联系的高度概括。其次, 农区林业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深度参与性。众所周知, 林业作为一项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工程, 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难以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 按照农区林业的思路, 有利于广泛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发展林业。总结我国农区林业的发展, 实质上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农区林业概念的形成与推广, 既是人们在发展林业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也是人类林业实践经验的总结。最后, 农区林业充分体现了林业多效益的统一性。从理论上讲, 林业的多效益性应该是统一的, 但在具体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受生产经营目的以及为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不同, 所产生的各种效益也会不同。宏观决策者强调的往往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微观决策者特别是农民, 强调的往往是经济效益。按照农区林业的观念组织林业生产, 有利于实现农区林业多重效益的发挥, 从而引导农区人员积极从事林业生产活动。

总之, 明确农区林业的特点, 有利于按照林业与农业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和解决好林业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区林业使农业资源潜力得到有效发挥。

二、发展农区林业的出路

目前在发展农区林业过程中, 需要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

1. 正确处理好农林业发展关系。

这是保证农区林业稳定发展,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条件。林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农业既有保护和促进作用, 又有争地、争劳力、争技术和资金的矛盾, 在我国农区人多地少的条件下林业的发展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农业的发展。否则, 如果不顾农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单纯强调林业的重要性, 林业的发展就会失去生命力。应明确, 农区林业的发展根基就在于与当地农林、农业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 不能搞自我封闭, 不能脱离整个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 强调林业的重要性, 必须服从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 从有利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来安排林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从目前看, 在处理农林发展关系上, 首先要根据当地农区土地资源情况, 研究确定一个合理的发展规模。在农区, 林木覆盖物并不是越高越好, 要有一个临界点和度。国际上提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 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而且分布均匀, 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的论断, 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更不能在农区套用。其次, 要在内涵扩大再生产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林业生产力, 大搞深

●谈俊强

度开发等。实践证明, 只有这样, 才会有农区林业的发展前途。

2. 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如上所述, 林业是一项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功能产业, 它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是同林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经营目标, 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是不同的, 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角度出发, 主要追求的是生态效益, 这是农区林业发展的基本动因。从发展商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角度出发, 人们追求的则是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商品经济社会里, 如果忽视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单纯追求生态效益, 林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说, 生态效益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等宏观经济和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而经济效益则是农民等微观经济单位所追求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正确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在保证不断改善社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努力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则是充分发挥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营林积极性, 促进农区林业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的途径, 应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优化林种结构和树种结构, 合理规划防护林体系结构和布局, 要因害设防, 要研究合理的林网密度和林粮间作的密度, 要采取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努力提高林木质量和林业生产力, 并通过产品加工增值等措施, 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 又提高林业总体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3. 正确处理好营林和林产品加工之间的发展关系。

在整个林业生产过程中, 营林是基础, 林产工业是综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中心环节。正如专家学者指出的, “没有工业的林业, 对一个政府来说是没有财政价值的”, “没有工业的林业, 是森林遭到破坏的一个原因”, 而“木材利用工业迫切要求林业的发展”。目前广大农区林产工业发展不足, 技术落后, 工艺水平低, 已影响着一些农区林业事业的发展。因此, 在农区林木资源不断增加的基础上, 以市场为导向, 因地制宜的积极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努力开拓林产品的利用途径, 通过深加工、精加工增值, 已成为促进农区林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在这方面, 一是要根据当地林业资源特点, 搞好林产工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二是要按照市场需要, 重视林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 不断开拓新产品;三是建立林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经济体系, 促进农区林业生产逐步走向区域化、系列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经营之路。

摘要:文章阐明了农区林业的特点, 揭示了农区林业与农业与林业之间的区别和乃在联系, 提出了正确发展农区林业新的出路。

关键词:农区,林业,特点,出路

参考文献

[1].刘超.循环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05 (5)

[2].马利强.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社会生产力发展[J].北方经济, 2006 (2)

[3].谢志忠, 杨建州, 纪文元.论乡村社会林业的内涵实质与基本特征[J].科技和产业, 2006 (6)

[4].王玲玲, 何丙辉.农林复合经营实践与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2 (6)

[5].姜若勇, 范学彬, 叶军志, 郑勇.农林复合经营的几种模式[J].农业新技术, 2004 (2)

低碳经济下林业的发展 第9篇

1 低碳经济含义

“低碳经济”最早见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之一,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是全球遏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 低碳概念应运而生, 成为了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 谋划和争夺新经济发展空间的动力和举措。

2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发展林业能为低碳经济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林业担负着保护和发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职责。而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气候、保护物种、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其次林业还为低碳经济提供丰富的绿色能源。森林是重要的资源库、能源库和绿色经济体。森林能持续提供多种林产品, 如木材、食物、化工和医药原料、生物质能源等。

通过发展林业产业来发展低碳经济, 不仅成本低、效益好, 而且不会像有些低碳工业项目, 在设备生产过程中还会造成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林业产业是安全的, 可以真正实现固碳和减排, 因此林业措施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证人类福祉的“低碳”最佳选择。

3 发展林业低碳经济的途径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低碳经济中大有作为。森林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 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 这个过程国际上把它叫做碳汇。森林具有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特性, 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把林业纳入低碳经济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提高林地产出率; (2) 加强大径级珍贵树种培育, 利用房前屋后等非林业规划用地种植名贵树种; (3) 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节约木材, 加强废旧木材回收再利用; (4) 鼓励非木质生物质代替木材, 大力发展灌木林和竹产业; (5)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

4 林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4.1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 加大生态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 强化林业资源管理的资金和机构保障, 大力打击滥砍滥伐以及非法收购木材等现象, 确实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的流转机制, 进一步激发林业的活力;进一步完善木材的流通市场管理机制, 减少对区域内木材流通的行政干预。

4.2 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继续运用财政政策引导林业企业改进生产技术, 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木材加工生态园区, 并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4.3 加大科研投入, 提供科技支撑

要加大对林业科技资金投入,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科研开发与应用步伐。深入开展种苗繁育、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4.4 积极鼓励节约木材资源和发展林业非木质利用产业

鼓励以竹、秸秆等木材替代物为原料生产板类产品;鼓励企业加强木材的防腐处理, 提高木材的性能, 延长木材的使用年限;鼓励废弃木质材料回收利用, 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废弃木质材料分类回收体系, 保证木材资源再生化的物流链条。积极探索林业非木质利用, 寻找不砍树又能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的新道路。大力发展花卉、名优特经济林、森林食品、生物制药、森林旅游等林业非木质利用产业, 既充分保护生态环境, 又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

4.5 加大宣传, 引导全民参与低碳发展

要积极宣传,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改变固有的消费观念;从市场需求上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 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林业措施, 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5 结语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着工业所没有的优势。这种优势在于林业拥有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重要资源———森林。因此, 发展林业产业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保障人类福祉的真真正正的低碳选择。

摘要:通过分析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碳汇

参考文献

[1] 王春峰.低碳经济方兴未艾:低碳经济下的林业选择[J].世界环境, 2008 (2)

发展社区林业 振兴山区经济 第10篇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首席专家,中国最早研究和实践社区林业的学者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发展与扶贫、农村社区林业、参与式发展、林农协会/林农合作社等三农问题的研究。经常深入农村和林区基层承担培训任务,推广参与式发展,探索出了适合贫困山区的社区林业发展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示范基地,为林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撰写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9部。

山区系山区、丘陵、高原的总称。

山区是地球上复杂且相互依存的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类型,是水、能源和生物多样化的重要源泉,是生物多样化和濒于灭绝物种的宝厍,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区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直接为约1/10 的世界人口提供生存基础,为超过1/2 的世界人口提供商品和服务。山区既是生物多样性最富饶的地方,又比任何地方更多地分布着人类文明的起源和遗产。

山区环境对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十分重要,但是,山区却已成为全球经济的边缘地区。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地球上绝大部分山区的生态系统正受到水土流失、山崩和泥石流的严重影响,山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渐丧失,山区人民的生活普遍处在贫困的现实状况,近半数的世界人口直接受到山区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因此,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和管理好山区的自然资源,是促进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实施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农业大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山地面积为498.6万平方公里,占51.9%;山区总人口约6.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6%。全国2100个县(市)有1500多个在山区。我国的山区,山多、林多、草多、矿多,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3万多种高等植物和4000多种脊椎动物分别占世界总种数的12%和10%以上。山区现有森林面积1.17亿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90%左右,森林蓄积量81.4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80%以上。

尽管山区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区环境不断恶化,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同时,由于科技教育落后,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致使山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影响着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因此,山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山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没有山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山区经济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山区的脱贫致富,全国就不可能实现富裕与文明。由此,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针对山区的现实状况,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扭转当前的落后局面,促进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林业

山区的优势在山,希望在林。森林是山区生态系统的支柱,没有良好的森林,也就没有产业的良性发展。山区经济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林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开发,这是由山区的林业优势所决定的。

从资源来看,山区是我国木材、木本粮油、果、茶、竹、药等的主要产区。我国森林面积的9O%和林木蓄积的80%,全国136个森工企业局和158个林业重点县全部在山区,75%以上的国有林场和90%以上的森林公园(风景林区)也分布在山区。山区发展林业的资源丰富多样,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适宜,潜力巨大。这些丰富的山地资源为山区综合开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为推动山区农村奔小康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从就业来看,山区林业开发是以活劳动投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具有路多面广、劳动力容量大、人人都能干的特点,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生产力水平,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随着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深入,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与闲置农业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人口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盲目流动,既有利于保持山区农村社会的稳定,又能减轻对城市发展的压力。

从经营来看,山区林业开发的领域宽、门路广,生产经营形式灵活多样。各地可根据开发目的、模式、要求和经营水平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经营方式。既可进行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又可进行千家万户、千沟万壑的分散经营。另外,山区群众千百年来有经营林业的传统,生产与组织经营的经验丰富,进行林业综合开发易被群众接受和掌握。

从发展来看,山区林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和稳定持久的效益。各地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容量大,森林游憩和森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也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并且这种市场容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还会不断扩大。

社区林业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林业活动过去一直被纳入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林业活动的主体——社会行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林业活动既受自然力量的约束,又受社会力量的支配,只有实现这两

种力量的协调统一,尤其是取得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林业才能进行良性循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林业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乡村贫困,而发展中国家解决林业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把林业纳入乡村经济综合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林业在乡村经济综合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林业只有融于乡村综合建设中,才能有良好的经营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林业正向着生态化、社会化、产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在林业面临重大转折和严峻挑战的时代,传统林业发展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人们通过对传统林业的反思,进一步认识到,要发展林业,不能不考虑森林与人的多角多层关系和人的因素,不能不顾及农民对森林的多种需求。在森林日益社会化的今天,如果林业只研究技术和自然方面显然是不够的。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用自然、生态、经济观点研究林业的同时,必须要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林业,研究社会行为和林业的关系。

社区林业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林业经营模式,也可以说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科学技术进入21世纪,在全球环境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林业学科的分化和综合的产物。社区林业是以广大农村为服务对象,以农民为参与主体,通过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支持,吸引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包括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利益分配和监测评估等全过程在内的森林经营管理的活动。它通过采用农林业等主要技术手段,旨在使农民直接受益,同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综合、协调和持续发展。

社区林业起源于林业,而林业本身是贫困地区仅次于农业的支柱产业,是贫困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民不脱贫,农村得不到全面发展,森林资源就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林业也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社区林业强调依靠乡村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形式来协调树木、森林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在乡村社会发展中建立起一种自然、经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动态平衡。社区林业活动紧密地与其它相关部门相结合,在土地综合利用、流域综合治理、山区综合开发、荒漠化防治和乡村社会综合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社区林业活动中,通过自我组织、自我教育,使农民在自主、自觉的原则下,在生产中获得公平合理的分配,使乡村社会得以综合发展。

社会学理论是社区林业的理论基础之一,社区林业十分重视人与森林的关系,特别强调人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山区社区建设是山区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基础,而各利益相关群体参与也充分体现了山区居民参与和改善山区发展的主动性。利用这种参与机制,充分考虑山区居民的需求,通过实施计划、监测与评估,实现山区的建设与开发。因此,开展社区林业后,林业部门的职能与作用要有所改变,要由制定政策、执行和监督林业生产活动等扩展为:与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与非政府组织及农民社团之间的合作;从以前的单纯技术部门,演变成为既是管理部门,也是宣传部门和推广部门,兼有技术和做人的工作的综合部门。林业工作者的职能也相应地扩展了,更重要的是,社区林业的开展转变了林业工作者的工作作风,让官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农民建立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

浅谈林业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联系 第11篇

1.1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总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据查, 现在世界森林总面积达到了3454亿m2, 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6.6%, 森林蓄积量为3831.27亿m3。而在我国森林面积不到世界总量的4%。现在人口的增长, 对房屋的需求越来越多, 导致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砍伐, 森林的大面积的减少, 导致了很多自然环境遭受到破坏, 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1]。

1.2 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际市场加大了对木材的需求, 林业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 森林资源的破坏, 导致了木材的缺乏, 恶化了生态处境, 这也是全世界人民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2 林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联系

2.1 传统单一的林业经济是林区难以摆脱“两危”困境的根源

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作为一定的物质基础, 从传统的林业经济方面来说, 主要是为了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 这为即将要获得的林业产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林业经济只是局限于林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各环节之间的运转, 从而导致了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 造成了森林资源遇到危机。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 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 将林业合理定位, 由以前单纯的木材生产, 转向兼顾着三方的效益, 并使得生态环境效益放在第一位, 改变以往的林业单一的发展模式, 并要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 缩小之间的差距[3]。

2.2 林业经济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分析。

国民经济自2002年以来经历了一次较大的经济周期, 同样的, 林业经济在此期间也经历了一次波动, 这都说明了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波动将会受到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 总的来说, 这种潜在的波动还是比较大的, 林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 有着其特殊性, 在实际中, 要将这个特殊性考虑进去, 减少落差。

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具体的计量分析, 选择林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分析, 来量化不同时期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情况, 林业的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系, 它属于国民经济的范畴之下, 林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民经济的推动, 所以, 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

总的来说, 林业的总产值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总体上是有关系的, 在发展的不同阶段, 要同国民经济水平相互协调, 这同林业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 又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有关系。

3 加快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产业结构

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 转变林业经济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增强经济竞争优势, 使其结构特征向着复合型的方式转化, 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多种效益发展。对于森林资源和土地, 进行合理的利用。

3.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着力开发林下经济

3.2.1 做好示范工作, 进行由小到大的全面推进。

在实际操作中, 将林药、林菌和林禽3个方面的林业产品抓好, 发展复合林业经营模式, 为培养下一批林业经济示范基地做好基础, 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3.2.2 进行多元化的资金投入, 不断加强扶持。

向相关的政府机构申请, 要求多些森林方面的补助和金融方面的支持, 保证资金投入, 为发展多元化的林业经济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 林业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但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林业发展的好与坏, 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影响。从某个角度上来说, 林业不仅仅是为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同时, 也是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生态产品, 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林业经济同国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们不但要重视, 更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许多乱砍乱伐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 导致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的危害, 生物资源也会逐步流失, 致使林业经济和国民经济之间出现一定的变化。本文分析林业经济发展变化, 进而分析同国民经济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民经济,林业资源,关系

参考文献

[1]兰泓言.实行生态型的林业经济的途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0)

上一篇:医院药剂管理办法下一篇: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