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2024-05-24

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精选12篇)

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第1篇

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劣决定了结构设计的成败。对于同一个建筑设计方案, 结构设计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结构方案会使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差别, 所以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结构方案的选择上, 应遵循以下的一些基本原则:要用整体的概念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构思处理好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 充分利用和发挥整体结构和构件的最佳受力状态, 使结构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良好的延性;尽可能使结构的受力与传力途径简单、直接、明确;保持整个结构安全可靠度的协调一致性;使结构平面布置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建筑物的外力作用中心或质量重心尽量接近或重合, 以避免或减小外力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 因为抵抗结构的扭转所需增加的材料用量是很大的可以说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既不经济又不安全;积极主动的参与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 加强与建筑师的沟通与协调。

2 进行正确的结构计算

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的不断完善和全面应用, 使结构工程师从繁重复杂的结构计算中解脱出来。工程师可以在概念、经验和估算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进行可靠的分析计算, 经过多次计算比较和调整, 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和经济。在利用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进行结构计算时, 要注意以下问题:不能盲目的依赖计算机;对于输入的几何图形、构件尺寸、荷载数据等应认真核对、力求准确无误;对计算参数的选取要正确合理;注意实际结构与计算模型的差异。

3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结构设计的目的便是花尽可能少的钱, 做最安全、适用的建筑, 这就要求结构设计时对材料的选用要合理, 利用要充分。要根据结构构件的不同受力特点、工作环境和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以受压为主的柱子, 就要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中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点, 尽可能采用高标号混凝土, 不但可以减小构件截面, 增加使用空间, 还能减轻结构自重。梁板以受弯为主, 可采用高强度钢筋, 以减少钢筋用量, 同时要注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强度的匹配,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的性能。

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和受力复杂的结点部位以及大跨度结构, 可采用型钢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结构等, 以达到适用、安全、经济的目的。实际工程中因材料选择不当造成浪费的情况很多。

4 正确理解运用《规范》

《规范》是我们在设计中必须遵循的“最低”标准, 是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科技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全面理解规范条文的概念、定义、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 是正确运用《规范》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 一方面必须熟悉、理解和吃透规范条文的真实含义, 另一方面必须客观理性地正确对待规范。对《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而对《规范》中的“非强制性条文”工程师可以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概念和实践经验, 在《规范》条文思想的指导下, 针对具体的设计对象、环境和使用条件, 以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 创造性地灵活选用规范中的数据。盲目照搬硬套不但会限制创新成果、影响设计创作, 阻碍工程技术的进步, 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即使规范再详细, 也不可能包罗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对《规范》中的构造措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工程中, 一些设计人员过分依赖结构计算分析结果, 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结构构造措施的问题。以抗震设计为例我们都知道, 地震是一种很复杂的自然现象, 我们对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破坏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对地震的破坏现象也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建筑物抗震计算的原理也只是一种近似方法。建筑抗震设计是建立在对震害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 通过概念设计、结构计算和构造措施三部分来实现的。所以, 我们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 不但要遵循《规范》提出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抗震计算方法, 同时还要重视抗震构造措施。

5 树立精品意识

对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是结构工程师打造设计精品的过程。要求结构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更要有尽心尽力、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品意识。设计单位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必须实施精品战略、走精品之路。改变以往在管理上重业务经营轻技术质量, 造成设计人不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 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 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无关紧要, 使优化设计失去内在动力。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 而是为保险起见, 随意加大安全系数, 造成投资浪费。只有在单位内部管理上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 才能提高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经济观念, 促使结构专业经济化。

预算专业可以提前介入到结构设计的方案阶段, 为结构工程师提供必要的经济分析数据, 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 设计完了预算见分晓的现象, 通过结构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对设计质量和经济指标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实现设计产品技术质量与经济的统一。要落实各级技术岗位责任制, 通过各环节层层把关, 把提高设计质量、创设计精品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

6 结语

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来降低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投资的一个有效途径, 而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 而降低技术和质量标准, 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 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建筑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 实现建筑物适用、安全、美观、经济的目标。结构造价在建筑工程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通过精心设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实现安全与经济的最佳结合, 也是衡量一个结构设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主要标准。

参考文献

[1]林同炎, S.D.斯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 (第2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高立人, 方鄂华, 钱稼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3]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方鄂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5]GB5001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6]GB500112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论文 第2篇

在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一些低层建筑物,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空间的局限性,目前高层建筑不断地发展,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建筑结构设计就要增加新的控制因素,较高的承载需要结构上的绝对稳定,这就给建筑结构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困难,越高层建筑承载力需要越大,在安全稳固方面就越困难,这些问题都会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造成很大的压力。另外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要求来说,要想优化技术水平,就要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跟使用功能,这就需要在考虑众多细节问题的同时也要把握经济的适用性,优化技术是要从建筑整体跟组成构件出发,对于建筑中的各个结构部分都要做到优化解决,用有限的资金做出最优的方案,实现经济与质量的有效结合。

现代通信网络结构模块的优化设计 第3篇

【关键词】现代通信;网络结构;模块;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01-01

早期受到通信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内通信传输多数采用电话通信的方式。这种传输模式不仅信息承载量小,且传输过程消耗的时间更长,影响了用户传递信息的操作质量。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先进科技为支撑,改变了传统通信网络的不足,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传输平台,满足了网络结构模块功能的使用要求。掌握现代通信网络结构模块的分布特点,对其实施优化设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通信网络的缺陷

电话通信是最早的通信网络模式,其将电话机设定在收发信息的两个端点,由用户执行拨号方式实现语音通话。电话通信改变了过去面对面的信息传输方式,由电话线路连接端口便能传输信息,基本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通信要求[1]。社会信息科技改革之后,传统通信网络的功能缺陷更加明显,有线通信因其耗时长、效率低、不安全等缺陷,常把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丢失,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影响了我国通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新型通信传输的功能特点

人们的信息交流从语言、文字、印刷、电报、电话一直到今日的多姿多彩的现代通信。当今现代通信网络正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个人化迈进。新型通信网络采用无线电波传输,将语音、文字、数字、视频等信号经过处理,由信号转换器变为适合通信网络的语言,进而满足了通信传输作业的要求[2]。新型通信传输网具备了优越的传输功能:

1、点对点传输。点对点传输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按照用户要求把信息快速地传递到目标点,实现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这种通信传输系统具有专用的客户服务端口,能够完全按照用户的使用要求提供专业服务,把数据信息及时地传输至目标点,这对于提高用户通信服务质量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商业用户开设了网络信道,与客户之间保持着稳定的信息交换平台。

2、点对多点传输。主控计算机调控通信网络,实现了一点对多点的信息传输模式。这些都标志着通信行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也是未来社会通信的必然趋势。可采用分布式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由主控计算机作为综合控制系统,把程序信号传递给子计算机完成控制连接,这样就方便了各种型号的多项传输,使通信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传递。

三、现代通信网结构的优化设计

近年来涌现了新型的因特网,这是现代通信传输的常用平台,方便了用户借助网络传递信号的操作应用。因特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执行传输、交换,这里主要是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以及几个终端等几部分组成,属于可以遍及全球的互联网。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客户,必须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出更加新型的网络结构,通过优化配置功能模块提高通信服务质量。

1、采集模块。对网络进行性能分析、质量评估,数据采集汇总、处理,并形成数据库;使用网管系统对告警进行监视,收集故障信息。现代通信网络配备了多功能采集器,能够按照接收到的信息内容自动进行分类处理,收集与用户使用要求相关的信息内容。采集模块设计要选定合适的采集器,保证通信信号准确地被感应,加快了信息处理的速率。

2、交换模块。传统的通信网络是由传输、交换和终端三大部分组成,这是现代通信网络改革的重点内容。传输是传送信息的媒体,优化设计中要扩大传输范围;交换机是各种终端交换信息的中介体,可灵活地设计各种交换端口,方便信息的转换处理;终端是指用户使用的话机、手机、传真机和计算机等,应设计计算机为主要的交换平台。

3、监控模块。当对一个已存在的系统进行更换时,在计划更换之前,应对系统的使用方式进行一个星期或更长一段时间的监测。监测是为了更好地调控信息,保持通信网传输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这样可以防止用户信息被窃取[3]。例如,企业用户对内设置的通信网络,必须要设计信息监控器以检测不安全信息,减小了信息被窃取的可能性。

4、服务模块。现代电信网是由专业机构以通信设备和相关工作程序有机建立的通信系统,为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提供各类通信服务的总和。服务模块是通信网人性化设计的内容,按照不同用户的信息传递要求,配备专用服务系统以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例如,针对商业用户可设计专用信道传输,及时把重要的商业信息传递给客户。

结论

总之,现代通信网络比传统通信模式的功能更加优越,但对于结构模块分布的要求比较严格。创建新型通信网络,应立足于用户实际应用的要求,配备多功能信号处理模块以适应信息交换操作的要求。对于优化过的通信网络,还要注重日常使用的管理维护,防止通信网故障造成的各种功能问题。

参考文献

[1] 丁子华.新时期多功能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20(12):87-89.

[2] 林仁宝.基于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传输功能的研究[J].科研技术报告,2011,14(11):50-52.

现代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 第4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对于当今时代来说, 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由于房屋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而人们对于房屋建筑投以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新时期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 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的需求, 当今时代房屋建筑优化设计不但需要保证建筑物的经济性及使用率, 还需要保障其功能性与安全性。

1 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内容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时, 首先需要对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通常来说, 优化内容由主体结构以及子结构构成。第一步需要先分析柱结构。柱结构好比人的神经中枢, 一旦柱结构的设计出现问题, 整个建筑物都会存在隐患, 需要及时对柱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及改进。第二部需要分析子结构。子结构由屋盖结构及下部的基础结构构成, 子结构就像人体神经中枢中的神经末梢, 一旦字结构的设计不合理, 就会影响到柱结构的平稳性。因此, 设计师需要对子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地优化和调整, 让它们与主结构更为匹配。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对房屋工程总体的优化设计以及对房屋工程分布结构优化设计。在进行具体的优化过程时, 可以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 在满足了设计规范以及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实现综合的经济效益。

2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作用

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不但需要使建筑结构的长远效益得到满足, 还需要有效控制建筑结构的投资额度, 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的可靠度以及合理性。与较为传统的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相比起来, 优化新时代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造价, 不但能够优化投资, 还能够优化技术, 通过满足材料性能的合理性来保证建筑结构质量的要求, 不断协调房屋建筑的内部单元, 同时还需要完善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对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地决策, 保障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能够顺利完成。

3 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要求

3.1 安全性

人类最主要、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就是房屋建筑, 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活动都不能与建筑环境分离开来。因而, 新时期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首先就需要满足安全性, 这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基础的要求。在进行优化设计时, 不能仅仅考虑到功能性以及经济性, 还需要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决策、设计及具体建设。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 安全性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

3.2 功能性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最为本质的要求是功能性, 要求建筑物能够给使用着带来安全、优质、舒适的生活环境。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而在进行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时还需要使建筑设施的协调性、美观性以及实用性得到满足, 增强房屋建筑的功能, 满足使用者对于房屋建筑的功能需要。

3.3 环保性

近几年, 我国一直倡导环保节能, 各行各业都积极践行着这一理念, 依据行业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措施。环保性也是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要求, 对于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可以通过选择节能环保的材料, 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此外, 对于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等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3.4 经济性

想要满足当今市场经济的需求, 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就需要满足经济性这一要求, 在以保障建筑物安全性、功能性、环保性的基础上对投资成本进行控制, 在在大程度上降低成本。

4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

4.1 重视分析概念设计优化技术

建筑物的结构布置方式有较多的选择方案, 对于同一个建筑结构, 也有着多种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案可供选择。因为建筑物的结构布置方案具有不唯一性, 同时建筑物结构分析方法存在着差异, 因此建筑物设计选择的设计参数及指标、建筑材料、标准规范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因而, 对结构进行设计处理时, 不能只依靠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 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人员来惊醒概念化的设计。然而, 不同设计人员的设计方式、设计经验等都有着一定的不同, 所以他们对于概念设计的理解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在处理以上问题的时候, 需要设计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一些方案及设计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判断。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越多, 就越能够对参数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就越能够实现建筑物的结构优化设计。

4.2 积极应对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实际性复杂问题

建筑物结构的优化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保障房屋自身的安全性以及功能性, 同时也需要其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 通过优化设计能够促使建筑物在一定的时限内最大程度低降低成本并实现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概念化设计的主要含义是怎样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的优化来提升建筑物抵抗外部损害的能力。因此对于建筑物来说, 结构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何种方式在较为复杂的应力环境下进行优化设计。在外部因素中, 地震时最为特殊的一种, 因为地震荷载作用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都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 没有任何的规律性。一旦出现能量等级较高的地震时, 其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可能是毁灭性的。因而, 房屋建这结构的设计需要对地震荷载作用进行较为充分地考虑, 尽最大能力降低地震对房屋建筑造成的损坏。当前对于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有着一部分较为有效的设计方案。通常来说, 结构对称的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基本是均匀的, 延展性较大, 结构的危险截面较少, 因而对于抗震来说能起到很好的功能。发生能量级别较强的地震时, 首先可能会破坏一些次要构件,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主要构件的稳定性, 建筑结构产生失稳故障的可能性较低。这种设计理念通常被称为多道设防思想, 通过次要构件对主要构件进行保护, 通过主要构件来保障建筑物自身的安全。

5 房屋建筑结构优化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房屋建筑结构优化技术通常应用于结构设计的初期

前期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和建筑物项目自身的建筑成本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而如果前期设计的过程中不应用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技术, 在初期设计中就可能存在着建筑物和理性与可行性方面的隐患, 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设计成本。因而, 房屋建筑的结构优化技术应当应用于结构设计方案的初期阶段, 这样才能保证结构设计合理化要求得以实现, 保障建筑物成本的最合理性。

5.2 优化技术应更多应用于结构细部的优化

第一, 不但需要对房屋建筑的主题设计投以足够的重视, 还需要精细设计结构的一部分较为主要的基本构建。例如在进行矩形现浇板块的设计过程中, 就需要合理分析现浇板, 尽最大能力降低现浇板拐角处出现裂缝的可能性。第二,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已经实现了将计算机技术同设计理论结合起来这一需要, 优化设计的问题已经从一个工程实践角度的问题转换为了数学问题。因而, 工程设计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优化设计方法的了解与把握。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由于我国具有人口众多的特性, 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建筑物不但需要实现最基础的安全性以及功能性, 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进行较为充分的利用,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成本, 传统的设计原理也需要得到更新, 促使现代的房屋建筑符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与需要。

参考文献

[1]卢建勇.如何搞好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3) :174-174.

[2]栾波.谈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2) :53-54.

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第5篇

公司以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为核心主业,建筑咨询、建筑声学、房测加固和智能等专业设计为特色,并积极探索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同时,肩负做强、做精和创新“现代设计”核心品牌的重任,是现代集团授权管理“现代设计”资质的日常机构。

公司拥有现代设计集团的坚实后盾,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设计咨询精英等组成的一流高端技术人才,拥有60余名国家一级注册设计师。各专业技术人员占85%, 高级工程师占22%。

公司创作成果遍及全国25个省市,世界十几个国家及地区,其中60余项工程设计、科研项目和标准设计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设计和科研进步奖。公司在安徽、山东、内蒙古、云南等地共设有分院(公司)或办事处,至今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机构进行合作设计和交流。

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第6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拱桁架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从性质上而言,拱桁架属于钢结构形式的一种,在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拱桁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能满足大跨度屋盖结构设计需求,同时降低屋盖造价成本,因此受到了建筑结构设计行业的高度重视。结合拱桁架结构应用现状,笔者现对拱桁架结构设计优化方案作详细论述。

一、拱桁架结构的概述

1、拱桁架的特点

随着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也变得越来越高,多种不同形式结构层出不穷,为建筑造型百变,建筑功能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拱桁架结构作为一种常见钢结构,现已在大跨度建筑屋盖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

就我国当前的拱桁架结构发展状况来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拱桁架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即不拉索和杆结构、拉索结构以及拉杆结构。这三种拱桁架结构按照支座类型划分,原理在于,结构中拱所承受的荷载由曲杆承受,同时曲杆在承受荷载的同时将部分荷载传递到结构支座上,由支座来承受结构的整体受力。即是说,拱桁架结构支座负责承受结构所受的所有外力,包括结构竖向压力以及拱结构的水平推力。为此,在拱桁架结构设计中,支座处理是关键,设计时务必要做好支座受力设计方案的优化。

2、拱桁架支座设计

拱桁架支座抗衡、化解拱结构传递过来的水平推力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结构支撑,二是拉杆承受。前者是指利用支座结构来承受水平推力,后者则要求在拱桁架下方增设一个下弦单拉杆,利用拉杆来化解推力。

如设计中采用第一种方法,利用结构支座来支撑水平推力,会大大增加结构负荷,设计时为了防止结构坍塌,必须对结构构件质量提出高要求,这便很容易造成材料浪费,增加工程造价成本;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在拱桁架下方设置下弦单拉杆,利用单拉杆化解水平推力,可大大减少支座受力,因此无需过分提高结构构件质量要求,所消耗的施工材料也比较少,工程造价自然会降低。所以一般情况下,拱桁架结构设计多采用拉杆增设方式,我们在探讨拱桁架结果设计优化方案时,可将拉杆设计作为突破口,合理优化拱桁架拉杆设计方案。

二、拱桁架结构设计优化

1、工程概况

在某地区的一个生态园区的发展建设中,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要在园区内建造一个钢屋盖结构的大空间、大跨度建筑。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将屋盖结构的主体设计为采用钢管立体桁架的结构,其跨度为60m,柱距为8.1m,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r0=1.0。

2、工程结构设计方案

本工程施工前期,应开发商要求,设计单位将工程的建筑结构风格定义在简单、大方之上,设计时尽量满足大空间建筑需求,既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实用性,又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美观性。实际设计时,设计人员采用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作建筑结构设计方式,同时将网架结构形式确定为拱桁架,最终确定出了大跨度空间拱桁架结构设计方案。

为了满足建筑结构受力需求,设计人员在该套设计方案中融入了拱桁架拉杆结构,目的在于利用拉杆结构来分散拱桁架支座受力,减轻支座受到的拱结构水平推力,达到节省施工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要求。

3、工程结构设计方案的比较

在确定拱桁架结构设计方案之前,设计人员探讨出了几种各具优缺点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利用模型设计方式对几种设计方案的设计参数作了仔细比较,结合设计参数分析了几种结构各自的受力特点,详细方法如下:

3.1模型设计及参数计算

对拱桁架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知拱桁架结构属性为平面结构,因此本工程在分析拱桁架模型设计时,只选用一榀拱桁架作设计模型。该结构设计模型中,拱桁架结构的总跨度为60米,结构高7.5米,横截面形状为倒三角形。该结构在设计施工时选用了型号为Q235B,弹性模量E=2.06E11N/㎡,屈服極限σs=235E6N/㎡的钢材料。拱桁架支座处理采用刚接和铰支方式。分析计算拱桁架结构模型时,设计者引进了ANSYS程序,计算得出相应的设计参数。

3.2单榀拱桁架的受力分析

对于单榀拱桁架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时,设计人员采用了结构静力分析法对各自结构受力情况作了探讨,并最终得出选用拉杆作为支座之间的连接方式是最具有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且比起其他方案,这种设计方式所具有的抗震性、经济性也更好,更能优化拱桁架结构受力。具体的方案设计方法和受力分析分别如下所示:

(1)Ⅰ方案拱桁架支座为两端铰支,其最大位移出现在跨中,值为54.2mm,下弦杆的内力最大,值为101MPa。

(2)Ⅱ方案中,考虑了索的预应力,通过调整张弦桁架中索的初始应变的方式施加预应力,对结构初始形态预起拱,按规定,几乎所有结构刚度不足工程均不需要对结构在荷载下产生的弹性位移进行控制,而通过结构的初始几何形态的预起拱实现结构正常使用的变形性能安全设计目标。但此时,结构的绝对位移值超过250mm,如此大变形对屋面围护次结构、屋面防水连接构造的正常使用的安全性能将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3)Ⅲ方案中,将拉索换为拉杆,其最大位移出现在跨中,值为87.8mm,下弦杆的内力最大,值为91.8MPa。

3.3方案分析

分析比较上述三种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之后,得出以下几点相关结论:Ⅰ方案的用钢量和支座反力最大,而这恰恰与甲方要求用钢量低、对下部结构负荷小的要求相违背;Ⅱ方案在索施加预应力的作用下,用钢量最省,如对索施加预应力来达到控制结构挠度的要求,则所施加的预应力较大,其索力约为670kN,上弦杆的断面也相应的增大,而且,施工难度比较大;Ⅲ方案的用钢量和支座反力居于Ⅰ方案和Ⅱ方案之间,且施工也不难,挠度也满足规范的要求。由于结构的自振特性是结构动力的基本性质,也是动力分析的基础。对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可见,拉杆方案的基频远大于拉索方案的基频,则说明Ⅲ方案的面内刚度大于Ⅱ方案的面内刚度,抗震性能良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拱桁架结构目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常见,尤其是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其以自身所具备的良好经济性、实用性,受到了建筑设计人士的广泛喜爱。鉴于拱桁架设计重点在支座处理,设计时如果在拱桁架结构下方增设拉杆,利用拉杆来分散支座受力,缓解支座荷载,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拱桁架荷载能力,优化结构,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由此可见,在拱桁架结构设计中,最佳的设计优化方式是支座处理,只要处理好了支座受力,最终所获得的工程效果势必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唐炯,秦冬祺.大跨度单榀拱桁架的非线性稳定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4)

[2]李海旺,任澜涛,杜成云.某煤棚拱桁架结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J].科学之友,2010(03)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探讨 第7篇

1. 复杂的债务结构。

我国现代企业的债务结构主要有银行贷款、企业之间的债务往来、企业内部形成的债务。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 债务资本结构日益复杂化。由政府行为形成的是财政性负债, 应该由财政承担责任, 而不是企业承担, 属于被动性举债;在资金运转困难的情况下, 对于企业经营性活动产生的亏损, 通过负债筹集资金来维持企业日常简单的再生产, 无形中增加了债务资本, 减少权益资本, 使得企业资本结构形成不合理的恶性循环。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是具有普遍性的, 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没有及时处理解决, 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2. 股权结构过度集中。

我国现代企业的股权结构相对比较集中, 大部分比例的股权掌握在少数股东的手里, 使得中小股东因受持股比例的限制而无权参加股东大会, 无法行使表决权, 大股东操纵股票市场的现象更加严重, 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同时, 由于大股东存在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情况, 使得股东大会变的形同虚设, 无法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 不符合现代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股权分散化的要求, 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3. 不当的自有资本比例。

企业的自有资本是指实收资本或股本, 通过自有资本筹集的资金占总资产比例的高度, 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所需资金内源性融资的程度和抗风险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资金积累情况。我国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普遍较低, 内部筹资能力较差, 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

4. 上市企业偏爱股权融资。

许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会进行公司上市, 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获准上市, 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 就是为了获得较长的资金占有时间。但实际上, 上市公司一旦不能准确控制股本的扩张倾向, 加上自身经济实力与经营管理能力不足, 过高的配股转增资本会扩大企业规模, 导致股权失衡的不良现象, 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影响现代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因素

1. 外部影响因素。

(1) 经济周期。在市场经济情况下, 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会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性周期循环, 不会较长时间地增长或衰退, 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在经济波动中不断发展、变化。在经济衰退、萧条的阶段, 整个企业处于经济不景气的状态, 企业经营情况恶化, 财务陷入困境, 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 企业慢慢走出低谷, 市场供不应求, 利润上升, 为了迅速扩大发展规模, 适度增加负债, 充分借用债权人的资金从事企业财务经营活动,

(2)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我国政府机构通过实施货币政策、税收政策来调控国家宏观经济, 同时也间接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货币政策是通过传导机制改变货币供应量和资金供求关系, 从而导致贷款利率上下波动, 当银行贷款利率较低时, 企业负债资金增加, 反之下降。税收政策决定了不同行业的施行税率, 对于税率低的行业, 财务杠杆作用较小, 筹措资金带来的税收有利政策不多, 负债金额不必太多, 反之, 税率高的行业举债筹资带来的减税项目多, 易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都受国家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3) 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了资本结构的比例情况, 竞争能力较弱或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情况波动较小, 利润相对稳定, 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如果企业处于竞争较强的行业, 其销售情况大部分由市场经济决定, 价格波动频率较大, 因此不宜采取过多的负债筹集资金方式。

2. 内部影响因素。

(1) 资产结构。不同的企业具有其独特的资产结构, 影响着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选择, 进而形成了不同的资本结构。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具有投资金额大、利润回收期长的特点, 通过长期借款和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金额较多的企业需要快速运转的资金, 主要通过流动负债筹集资金;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政府支持、补助较多, 自身负债较少, 采用股权筹资的方式即可;资产适用于抵押贷款的企业举债较多, 如房地产企业。

(2) 获利、偿债能力。企业筹资的顺序一般是内部筹资、债务筹资、发行股票, 如果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较低, 通过留存收益、其他权益性资本筹集的资金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 只好通过负债筹资, 提高了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重;当企业具备较强的获利能力时, 通过留存的盈余即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资金, 增加了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方式, 降低了综合资本成本。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 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从而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情况。

(3)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态度。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控制权和抵御风险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加股票发行量、扩大其他权益资本范围会稀释所有者权益、分散经营管理权, 为了不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所有者和经营者会选择负债筹资方式。对于思想保守、稳健、不看好未来经济发展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会偏向权益资本, 降低负债比重;对于敢于冒险、对经济发展前景积极乐观的所有者和经营者, 应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选择负债筹资。

三、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对策

1. 加快资本市场建设, 大力发展证券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主要以债券、股票市场为主, 一个健康、有序的证券市场是优化资本市场的必然要求, 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还不规范、成熟, 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证监会应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控, 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完善证券, 核准制的审核方式, 大力发展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和信用评级制度, 逐步形成证券定价市场化, 建立多层次的证券交易市场体系, 促使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风险分散化的发展模式。在股票市场开展融资活动的同时, 还可发行债权融资, 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进行筹资。

2. 加大政府的投入。

优化现代企业资本结构需要政府机构的支持与投入, 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法律法规的保护都是资本结构优化的保障。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 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 为企业营造宽松的信贷融资环境, 政府应放松金融领域贷款管理体制, 完善信贷准入规则、信用评级标准, 简化贷款审批环节, 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效率, 政府应鼓励、扶持现代企业加强自身盈利能力和经济实力, 提高股权资本结构, 改善过分依赖金融机构的现状。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增强自身管理水平,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各方利益主体关系制约下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制定合理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严格监管债权人资金的使用用途, 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 出具真实、准确的审计意见, 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根据发展目标提出合理的资本结构优化方案。

4. 实行股权多元化。

企业股权多元化主要是要吸收企业出资股东之外的出资人, 可以引进社会自然人和法人等战略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 增加企业资金实力;为了防止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产生逆向选择行为, 以现股、期股、期权等作为激励形式赋予经营者股权, 调动经营者工作积极性, 确保完成公司整体利益;可以通过技术进行产股, 用股权换取无形资产, 提高企业的产品核心技术水平;为了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结合绩效考核制度, 给优秀的员工进行股权分股, 实行股权融资多元化, 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企业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领导层资本结构管理意识, 注重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组建资本结构交流平台, 借鉴国内外成熟的量化指标, 对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 权衡企业控制权与风险管控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选择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分配比率。财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升自身的知识理论、业务水平、法律知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及时掌握国家经济、政治动态, 做好资本结构优化工作。

四、结论

现在企业资本结构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综合权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 不同的发展时期选择不同的最优资本结构, 注意"度"的科学性、合理性选择。考虑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发展能力, 结合企业现阶段战略发展规划选择低融资成本和低风险方式, 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爱华.基于财务权变理论的企业资本结构优化[J].财会通讯, 2014, (9) :32-34.

[2]崔宇晴.资本结构理论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8) :16-18.

[3]刘丽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 :11-13.

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第8篇

一、发展现代建筑产业化决策的提出

众所周知, 传统的建筑产业是以现场作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代建筑产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 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 通过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 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简单说, 就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到施工现场, 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一个建筑整体, 也就是变“建造”为“制造”。

拥有雄厚建筑装备产业基础的沈阳市, 从革新传统建筑模式中发现了产业机会, 进而把发展现代建筑产业作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拉长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的新选择。沈阳市作为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 产业、产品配套齐全, 建筑产业区位优势明显, 技术人才资源丰富, 建筑市场需求巨大, 这些独特优势都对沈阳做强做大现代建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条件。目前, 建筑部品化、绿色化、智能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代建筑产业化在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 符合国际发展趋势。而且现代建筑产业不仅涵盖沙石、钢材、陶瓷等传统建材领域, 还包括以集成式墙体、电梯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多个产业, 并与房地产、设计、施工、物流、服务等众多产业息息相关, 可以带动各相关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因此, 沈阳市立足于沈阳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强大的科技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 着眼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出了建设现代建筑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为做好这项工作, 沈阳市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 以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为龙头,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和技术标准编制工作, 逐步形成系统完备和技术领先的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 逐步把现代建筑产业全力打造成为千亿产值规模的支柱产业, 从而促进沈阳市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工作目标, 并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以保障性公租房建设为契机,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 力争到2015年使装配式现代建筑总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

二是加快以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建设, 发展以现代建筑部品为主体的新型构件、建材装备、建筑机电、金属制品、建筑陶瓷和木制品六大优势产业, 提升沈阳市建筑部品、构配件生产能力。

三是不断完善装配式技术标准体系, 逐步建立多种模式、系统完备的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标准体系, 推进建设科技等技术支撑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以上三项主要任务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共同推进。

三、主要做法

按照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市上下积极行动起来, 从加快建设重点园区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 从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到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使沈阳呈现出现代建筑产业园区发展初具规模、优势企业持续涌入、示范工程加快建设的良好局面。2011年1月31日, 国家住建部批复沈阳市为全国首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这些阶段性进展,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做法:

1. 领导高度重视是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

辽宁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同志亲自挂帅, 多次进行调研和视察, 并部署相关工作。为加快推进此项工作, 沈阳市成立了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多位副市级领导分别牵头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示范项目、技术标准及招商引资工作, 并专门组建了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 全力开展现代建筑产业化相关工作。

2. 产业园区建设为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沈阳市依托铁西区装备制造业基础, 规划建设了50平方公里的现代建筑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建筑装备、现代建筑部品部件和现代建筑服务业。目前, 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已引进世界500强、日本最大建筑企业鹿岛建设和日本住宅产业化样板企业积水置业及其相关联的配套企业, 中南建设集团、宇辉集团、长沙远大住工等一大批国内优势企业也纷纷落户产业园, 今年将进一步扩大构件生产能力, 并将在园区内逐步形成完整的现代建筑产业链。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及工程应用, 不断降低建造成本, 力争2012年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与传统建筑方式持平。

3. 技术标准体系为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沈阳市组织中建标准院、中建东北院、中建设计集团、沈阳建筑设计院等设计单位, 以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为依托, 研究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 在构件制作与验收、工程质量、安全、节能、检测等方面开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编制工作。目前, 《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技术规程》、《装配整体式建筑设备与电气技术规程》、《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件生产和施工技术规范》等六部地方技术标准已发布实施。今年, 沈阳市将继续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 形成适合沈阳特点的、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多种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

4. 工程项目建设是带动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沈阳市已确定了以保障性公租房项目、商品住宅开发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项目。截止去年底, 地铁丽水新城公租房项目、万科春河里项目、全运会安保指挥中心等多个总面积为152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产业化项目已启动建设。2012年, 沈阳市将继续加快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部品和全装修在工程项目中应用, 力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

5. 保障性公租房建设为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保障性公租房建设具有政府主导、规模化、成本控制等特点, 对于设计标准化、部品工业化、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和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国家推进保障性住房特别是保障性公租房建设是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沈阳市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 2011年率先在保障性公租房建设中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 其中地铁丽水新城公租房试点项目, 采用了长沙远大住工的装配式技术, 地铁西部车辆段凤凰新城公租房项目采用了长春亚泰的技术体系。2012年沈阳市将以保障性公租房建设为契机, 继续全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示范试点项目建设, 新开工的一万套保障性公租房将继续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建设。为此, 沈阳市已开展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工作, 特别是组织在沈具有成套技术体系的构件生产企业与设计院共同参与研究保障性公租房建设标准化设计, 编制了《沈阳市保障性公租房标准图集》。同时做好公租房建设全装修和部品规范化、批量化政府招标采购, 采取分段验收的方式对工程主体进行质量验收等方式, 确保保障性公租房建设质量。

6. 激励扶持政策为现代建筑产业化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第9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佛山,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1 佛山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

佛山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佛山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和簇群经济特色,“一镇一主业”就是这一特色经济的集中展现。

目前,佛山已形成了以十大优势制造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发展格局。其中家电产量占全省的60%;微波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照相机年产量1300万台,占全球的15%;建筑陶瓷年产1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0%;铝合金、不锈钢建材产量占全国的40%。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产品”15个,7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选“广东工业50强未来的佛山将会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同时也必将衍生出巨大的产品、原料和能源的物流需求。

1.1 物流业发展现状

1.1.1 物流需求总量日益增大

2007年,佛山国内生产总值达3588.50亿元,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列第11位。同年,工业产值9358.0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08.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2008年前三季度佛山市完成生产总值3245.4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015.2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和24.3%。近年,佛山的出口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且比例逐年递增,经济外向型依存度逐年增大,第二产业已成为佛山的主体产业。所有这些都要靠社会化的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体系来做支撑。因此,近些年佛山物流需求总量将会呈逐年增大的趋势

1.1.2 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外商企业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量大且增长快,带动了佛山专业物流服务的发展;二是大型优势企业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三是新兴经济领域如快递服务、电子商务等对物流配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

1.1.3 物流服务的多样化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一方面,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的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正在兴起。

1.1.4 物流设施基础良好

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方面,佛山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齐备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2006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4025.5公里,公路密度达104.6公里/百平方公里。广海、广珠等主要公路干线穿越境内,现已建成广佛、佛开、广三等高速公路;佛山机场已开通北京、杭州、南京等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的航班;全市设有5个海关、17个对外口岸和11个集装箱码头,拥有50多条主要水道,近1000公里通航里程。电信传输网、计算机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基础网络覆盖全市城乡,已实现农村光缆到村、市区光缆到楼的发展局面。

但与此同时,伴随着佛山物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影响佛山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

(1)现代物流服务观念滞后,市场发展面临较大约束

大多经营主体或经营者对利用现代物流优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认识不足,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部分生产和流通企业担心物流业务外包后会造成企业物流设施闲置和人员下岗而损害企业的利益;还有的中小企业物流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呈分割和封闭状况,对专业性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持怀疑态度,合作较少,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地区物流市场的拓展。

(2)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正成为制约佛山物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地区(如高明、三水)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在水路方面,佛山存在先天性不足,港口码头建设相对滞后,再加上近年来,佛山在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弱化,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转移到了其他成本较低的地区。因此,佛山只有靠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以及与物流成本相应的综合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企业交易成本不断下降来提升地区吸引投资的综合优势,进而长期拥有优良的投资环境。

(3)物流标准缺乏统一性与规范性

目前,物流方面全国性的标准较少,地方性标准过多,影响到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佛山政府应积极引导与参与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建立一个统一、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从而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具体是加强物流通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淘汰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制定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标准。

1.2 佛山产业结构现状

2007年佛山GDP达358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40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2327.83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1180.27亿元,增长14.4%。2008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69.79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120.92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054.77亿元,增长13.3%,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2.2∶64.9∶32.9。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佛山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佛山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将会上升,物流服务总量也将会大幅提升。佛山产业结构有如下特点。

(1)制造业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佛山的制造业积累了庞大的资产存量,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规模,制造业的升级优化是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佛山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工业带动。2008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15.26亿元,同比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48.80亿元,同比增长21.0%。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中,重工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其增长快于轻工业,且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易位”趋势明显。

(2)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的支柱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总资产占全市工业资产的30%以上,已成为生产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

(3)第三产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佛山作为经济大市的现代化水平,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180.27亿元,增长14.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0.0%,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2.4%,金融保险业增长7.8%,房地产业增长17.2%,其他服务业增长14.3%,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佛山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调整时间长;二是新兴主导产业缺位;三是新兴主导产业群尚未形成。比如支柱产业核心技术缺乏、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较慢等。

2 佛山发展现代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研究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催生出一批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其中,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已成为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现代物流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理解:

2.1 物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关系着各产业部门间的协调与发展

现代物流一般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管理和其他服务等经济活动,其活动及管理本身具有跨功能边界、跨企业边界和跨国际边界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产业部门都离不开物流服务活动,人们日益认识到包括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诸环节的物流系统已成为经济在高起点上运行的基础。只有积极发展物流这一新兴行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要求为宗旨,获取系统总效益最优化的社会物流服务体系,打破制约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形成一有序的产业链条才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它将牵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提升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第三产业将会迅速发展,成为超过第一、二产业的最大产业,且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这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按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 10%的平均水平估算,我国目前的物流产值会有8000多亿元的规模,而我国的物流企业按现在的服务水平是无法消化的。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产业发展现状,另一方面却也给我们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进行经济结构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当前,佛山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结构转换时期。在买方市场稳定形成和市场需求约束强化的环境下,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高度分散化经营的流通与消费将是主要障碍。而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整个社会物流运作效率,在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投入的情况下,将会使经济规模和效益都会有较大的增长。因此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

3 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佛山产业结构模式研究

3.1 佛山优化产业结构路径选择

佛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家电、轻纺、五金、铝型材、钢材加工、服装、布匹、陶瓷等方面,与广州形成互补。其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平台功能在珠三角处于前列,但要形成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必须有拉长的产业链和制造链所形成的庞大的物流需求。由于缺乏拉动产业链和制造链的龙头企业,佛山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在这一过程中物流对制造业的支持作用将日趋明显,物流服务也必将由企业内向需求向外向需求延伸,它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比例的重要因素。

3.2 基于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佛山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根据上述对佛山物流业及产业结构现状、特征和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结果,我们提出要以当前佛山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以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为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建立基于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适合佛山产业结构优化与提升的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该产业运行模式说明,产业结构链的链条较长,组成产业结构链的各环节之间便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产业的运转需要其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同时,其自身又为其他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即一方产出的产品将成为另一方的投入资料,各个部门既是消耗产品(即投入)的单位,又是生产产品(即产出)的单位,即每个部门既产出产品供其他部门和领域消费,同时又消费其他部门的产品。这样就形成了相关产业相互间的依存和支持,反映了产业间的内在因果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国际上一些大企业摒弃了过去统包设计、制造、销售的经营模式,转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与供应和销售代理建立最佳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在运作形式上,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供应链体系。笔者认为,佛山产业结构的现状与优化也应放在这样一个运行模式的理论框架之内进行思考与运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产业结构的提升与优化的问题,才能实现佛山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4 优化与提升佛山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4.1 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转变工业经济的增长方式,特别是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增量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工业高级化。大力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的力度,强化技术的支撑作用,鼓励制造业向高附加值和高赢利率的上下游延伸,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4.2 以现代物流业作为产业龙头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与提升现行的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以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为理念、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业,以现代物流业作为产业龙头重新界定服务产业内部的发展序列,增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力度,改造和升级传统的服务业,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明晰与放大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尤其是对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移的牵动作用,不断加大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4.3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作用

努力营造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赋予民营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平等权利,充分利用产业导向、政策扶持、科技服务、资源配置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尽快形成稳定的中小企业群,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找到强有力的支撑点。

4.4 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佛山经济发展要长期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进经济发展,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二、三产业是扩大就业的主力,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对于促进就业由农业向工业转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优先发展服务制造业是推动佛山经济与扩大就业同步、协调发展的关键。

5 结论

从广东经济发展梯度来看,佛山是带动广东西部发展的重要中心城市,已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向广东西翼和西江流域辐射和拓展的重要物流枢纽。佛山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构建社会化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推进佛山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配套协同,形成有效的产业联动机制,进而整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资源,逐渐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因此,必须根据佛山经济发展现状重新梳理佛山地区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发展序列,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产业的第三产业,才能优化与提升佛山产业结构,实现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周晓娟.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研究[J].现代商业,2008(9).

[2]王艳珍.绿色物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服务基础[J].中国流通经济,2007(2).

[3]惠绍文.佛山物流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J].中国信息界,2006(23).

[4]芮艳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A].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

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第10篇

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州会展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任务的确立,既对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广州会展产业面临着基础强化、发展加速化和总量扩大化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着力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会展类型结构体系,努力打造与会展、旅游、文化相互融合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大会展类型结构体系。

1 广州会展类型结构的主要特点

1.1 展会类型丰富,优势展会领先京沪

按展会场次统计,2008年广州10大展会类型依次是:家电/家具/日用品,机械/工业/加工,综合/贸易/进出口,服饰/皮革/纺织,食品/饮料/酒,房产/建筑/装潢,汽车/交通工具,视/娱乐/体育,玩具/礼品/工艺品和化工/能源/环保,其中有60%与京沪10大展会类型重合,显示三地展会类型比较集中(见图1)。广州排序第一和第三的家电/家具/日用品和综合/贸易/进出口展会在京沪两地均未进入前10名,显示广州对外贸易联系紧密,加工贸易发达的突出特点;而在教育/艺术/培训、通信/通讯/电子、生物/医药/保健、广告/包装/印刷等领域,广州的展览数量均未进入前10,显示出与京沪两地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广州与北京在教育/艺术/培训领域、与上海在通信/通讯/电子领域的差距尤其显著。此外,从10大展会类型场次规模上看,广州少于上海和北京,显示在产业规模上广州小于北京和上海。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2009》相关资料整理

1.2 规模展会市场集中度较高

从品牌展会和大型展会情况分析,广州展会主要集中在传统优势产业部门这一结构特征非常明显。在2008年34个2万平方米以上展览中,综合/贸易/进出口、家电/家具/日用品和机械/工业/加工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见图2),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从展会场次数量上看,综合/贸易/进出口、家电/家具/日用品和机械/工业/加工分别占9%、21%和18%,合计占48%;从展览面积上看,分别占31%、29%和10%,合计占70%;从参展商数量上看,分别占62%、14%和7%,合计占83%;从参展参观者人数上看,分别占28%、20%和7%,合计占54%。较大规模展会类型高度集中的领域,如进出口贸易、日用品、加工、家具、家电、机械等,正是广州产业比较发达的部门。此外,在广州其他一些相对而言具有一定优势的领域,如玩具/礼品/工艺品和服饰/皮革/纺织,展览场次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面积占比不大,说明在这些领域以较小规模的展会居多。总体而言,品牌展会和较大规模展会类型高度集中的特点与广州产业结构特征相吻合,有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做支撑,而在其他一些领域,虽然展会比较活跃,但是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大。

资料来源:根据广州经贸信息网(http://www.gzii.gov.cn)相关资料整理

1.3 “广交会”一展独大,领先优势呈扩大之势

广交会创办以来,不仅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同时对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2009年发布的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的“广交会区域经济拉动效益研究项目”研究报告显示,一届广交会给广州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5.25亿元,间接经济效应为107.97亿元,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合计为163.22亿元。由此推算,一年两届广交会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合计326.44亿元,约占广州市全年GDP的4%,广交会对广州经济的拉动系数约为1∶13.6。广交会每年为广州带来4亿元的税收收入;直接带动全职或兼职就业人数为11万人,间接带动194万人就业(广交会官方网站,2009)。近年来,广交会持续发展,领先优势呈扩大之势。2009年,春秋两届广交会的面积为225万平方米,是2006年的4倍,占广州市全年办展面积的36%,是排名前5位中其他4个展览合计占比的3倍(见图3),无论面积占比还是与其他展览的差距,均创近年来之最。2008年,广州在较大规模展览吸引参展商方面表现优异,其中春秋两届广交会就吸引了49 784家参展商,占广州前20名展览参展商总数的75.1%(资料来源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现代服务业网(http://www.ssfcn.com)、广州会展网(http://www.gzceia.com)和展览项目网站相关资料整理

2 广州会展类型结构优化条件分析

2.1 会展产业加快发展的需求目标

对于广州产业结构的升级演化,《实施细则》提出了“到2012年,产业高端化进程显著加快,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3 700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的具体指标要求。对广州会展产业而言,这些指标要求意味着更快的发展速度以及更加高级化的会展类型结构。

与近年来广州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趋势一致,广州会展产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005—2009年,广州会展产业年均增长率为28.55%,高出同期GDP和第三产业增长率约12%~13%;会展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增长率为11.73%,高出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增长率约10个百分点(见表1)2。根据《实施细则》的指标要求,未来10年间(2011—202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平均应为67.35%左右,10年平均增长率是2005—2009年5年间平均增长率的1.14倍左右。根据这一倍数关系进行外推,在未来10年间,会展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平均应为0.66%左右,会展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年均增长率应在13.37%左右;会展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例平均应为1.12%左右,会展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例年均增长率应在11.60%左右。在这一目标约束下,广州会展产业未来10年的年均增长速率应为32.55%左右, 比2005—2009年5年间平均增长率高出约4个百分点。考虑到未来10年GDP增长率在10%左右的可能性非常大,广州会展业的发展速度将高出同期GDP约20个百分点左右。事实上,即使实现上述规划目标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广州会展产业占GDP的比重标准与会展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会展发达国家,广州会展产业占GDP的比值一般为0.85%~1%(资料来源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广州会展产业在过去5年已实现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未来10年还须保持更快的平均发展速度,才能实现《实施细则》要求的规划指标。不难理解,广州会展产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演化,广州会展产业必然会不断优化自身的类型结构,构建一个具有动态调整功能、与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相适应的会展类型结构体系,从而确保广州会展产业长期、快速发展势头的延续。

注:1)2011—2020年均GDP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比例根据《实施细则》给出的部分规划指标推测,2011—2020年均第三产业增长率亦按2005—2009年均增长率的1.14倍推测;2)根据上海现代服务业网(http://www.ssfcn.com)、广州会展网(http://www.gzceia.com)、 广州经贸信息网(http://www.gzii.gov.cn)和广州统计局网站(http://www.gzstats.gov.cn/tjsj/zy.htm)相关资料整理

2.2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的投资驱动

在《印发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建设工商业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意见的通知(穗经贸[2010]1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广州具体确定了工商业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和投资重点(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是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国际商务会展中心是其中重要目标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加快发展的重点。在载体建设方面(包括国家高新区、工业基地和商业集聚区),《实施意见》规划建设数量68个,占总数量的42%;投资额约3 765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69%。在项目建设方面,规划建设数量93个,占总数量的58%;投资额约1 676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31%。综合起来看,不计国家高新区建设,涉及的各类建设数量157个,其中现代服务业约占29%,高新技术产业约占32%,先进制造业约占35%,传统优势产业约占4%;涉及的投资总额约为4 801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约占27%,高新技术产业约占16%,先进制造业约占52%,传统优势产业约占5%。可见,无论从建设数量还是从投资额度上看,传统优势产业占比均不超过5%,不占重要地位。对照广州市未来的投资发展重点,我们发现目前的会展类型结构与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广州未来数量庞大的建设投资,对包括会展产业在内的相关产业部门都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样也将驱动相关产业进行结构调整。适应未来投资发展的重点,突出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相关联的展会,优化现有会展类型结构,是广州会展产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注:根据《实施细则》和《实施意见》整理

3 广州会展类型结构优化方向

3.1 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会展类型结构体系

将2008年2万平方米以上展览构成情况与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向和重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2万平方米以上展览中,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展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面积上看,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展览占总量的85%,其中以综合商贸、家具、建材、家居用品和美容美发等领域的展览占主导,分别占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展览总面积的38%、23% 、12%、9%和7%,合计占89%(见图4)。这一展会构成与未来投资取向有较大落差。

资料来源:根据广州经贸信息网(http://www.gzii.gov.cn)相关资料整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相关的领域,许多门类还没有出现2万平方米以上的品牌展和大展(见图5),如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金融、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旅游和服务外包等产业,属于高新技术的生物、新材料和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属于先进制造业的钢铁、数控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设备等产业,因此,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广州会展产业新型展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广州会展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鉴于2009年广州市专业性展会数量占90%以上,涉及29个类别,已经渗透到软件、通信、文化艺术等新兴服务领域(赵小穗),可以认为,许多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相关的展览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和影响力还不够大。瞄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大力培育新兴专业展会,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会展类型结构体系,是提升广州会展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之一。

资料来源:根据《实施细则》和广州经贸信息网(http://www.gzii.gov.cn)相关资料整理

3.2 构建与会展、旅游、文化相互融合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大会展类型结构体系

在产业高级化过程中,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与旅游和创意产业的融合趋势日益显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会展的内涵和外延逐渐由ME或CE(会议+展览)、MICE(公司会议+奖励旅游+社团会议+展览庆)向MICEE(公司会议+奖励旅游+社团会议+展览+节庆)扩展。MICEE的概念目前已得到国际公认,并成为国际统计标准口径和专业会展行业协会划分标准(施昌奎)。节庆活动对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国外一些城市还专门设有会议观光局(CVB)或旅游会议局等管理机构,推动会议、节事活动和旅游业的融合。目前,我国的节庆活动在各地全面展开,发展规模和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2009年,全国各地共举办各类节庆活动956个,其中广东省24个,占总数的2.5%(王春雷)。在广州的节庆活动中,以广州美食节、广东旅游文化节、中国旅游艺术节、广州动画漫画节、广州民俗文化节、广州增城荔枝节、从化荔枝节等较有名气,但总体而言,广州的节庆活动在国内规模不大,影响力不足。依托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等深厚文化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节庆活动,促进大会展、大旅游、大文化的融合发展,是未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顺应这一趋势,将旅游、创意产业的相关活动纳入大会展业的管理范畴加以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综合的大会展类型结构体系,对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 促进广州会展类型结构优化的主要措施

4.1 “做强存量,做大增量,以增量优化结构”,将加速培育新型展会列入会展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广州会展产业规模虽然在国内领先,但是与北京和上海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会展业加速发展是第一要务。因此,调整优化会展产业结构要以加速发展为前提,坚持“做强存量,做大增量,以增量优化结构”方针,将加速培育新型展会列入会展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在财政、宣传、审批、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向新型展会倾斜,支持新型展会快速发展。

4.2 进行广泛的国内外市场调研,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加速新型展会培育规划

新型展会是国内外会展城市竞争的焦点所在,广州发展新型展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为此,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广泛的国内外市场调研,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新型展会培育规划,明确具体的新型展会培育领域、题材、数量、目标和进度等。由于新型展会涉及众多的产业部门,因此,会展产业的管理部门和展览公司要与相关产业部门的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新型展会的顺利发展。

4.3 加快完善会展集聚区的功能配套和会展产业服务体系,增强广州作为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的吸引力

以3大会展功能区为核心,规划建设嵌入或环绕展馆周边的商务办公、酒店宾馆、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增强会展集聚区的商业氛围,提高参展、参观和参会人员商务活动和生活的便利性。加强金融、物流、旅游、购物、餐饮等产业的配套功能,增强人们对购物天堂和美食之都的美好感受和向往程度。完善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检测认证服务功能,形成与国际营商规则接轨的高水平、专业化商务服务体系。改善会展发展的软环境,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尽快启动广州会展业的全球推广工程,加强通过公共资源宣传品牌展会的力度,促进品牌展会做大做强。在完善场馆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以国际先进场馆为目标,扩展场馆服务功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场馆为主办方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建立广州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

4.4 将加速培育新型展会作为广州会展业落实“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集团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发展方向的着力点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加速培育新型展会可以成为落实广州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集团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发展方向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重点建设的产业部门是广州专业展会发展的基础;以专业化的展览公司运作专业展是广州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契机;携手世界知名展览共同发展专业展是广州会展业国际化发展的取向;现代产业体系中众多的产业门类是广州会展业集团化发展的土壤;众多专业展的发展是广州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中坚;高新技术产业展会的高度发展是广州会展业信息化发展的推手。可见,培育新型展会是广州会展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和希望所在。

摘要: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州会展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视角出发,通过对广州会展类型结构特点及优化条件的分析,探讨广州会展类型结构优化的方向,并提出促进广州会展类型结构优化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会展产业,类型结构,广州

参考文献

[1]张广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J].城市观察,2010(3):5-14

[2]李铁成.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目标下广州会展产业加快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观察,2011(1):135-144

[3]饶小琦,钟韵.广州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6):53-60

[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等.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2009[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31

[5]广州经贸信息网.印发全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的通知(穗经贸(2010)7号)[EB/OL].(2010-06-02)http://www.gzii.gov.cn/cms/docInfo!view.action?id=100906090467260&channelId=749

[6]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官方网站.第106届广交会召开开幕新闻发布会[EB/OL].(2009-10-14)http://www.cantonfair.org.cn/cn/info/detail.aspx?oid=8844

[7]施昌奎.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以“新国展”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

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房屋结构 建筑结构 设计优化

1 引言

目前,随着科学的发展房屋结构设计技术不断发展,而房屋结构中建筑结构的设计市场越来越庞大。对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后,能加强房屋的使用性,更有利于人民的居住,改善居住的环境。因此,要想在庞大的设计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时候,就需要引进先进的设计技术,创新设计理念,根据房屋所处的实际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设计优化方案,争取采用最低的造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果。同时,房屋结构建筑的设计优化还能提高使用者的居住环境和水平。因此,对于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是目前建筑的最重要的目标。

2 目前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目前的房屋结构设计优化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其中在优化过程中,只重视建筑尺寸的优化,在给予指定材料等建筑方面的要求后,优化只在建筑的表面进行,完全忽略了整体设计的优化。而这种仅仅满足尺寸方面的优化对于整个建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很多设计人员表明,建筑结构的优化需要的是合理的方案和布局,其中,表面的尺寸完全可以依靠计算机计算精密的数据,在实际的构建中符合数据就可以满足了。而且还有另一个关键的缺陷,就是在目前的建筑结构中,它的目标还不能满足建筑结构优化的需要。在设计优化的时候计算出来的结果只是一种理想主义数据,实际在实际的情况中,由于限制因素和变量效果等的影响,很难将这些数据应用到实际的建筑结构优化中。很多时候,建筑的设计方案和布局结构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就因为计算方面的不足,导致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建筑结构目标。

3 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理念

在对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长期探讨中,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也有自己的理念。其中优化设计理念包含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房屋建筑具有安全性能,建筑能够反映人类的进步文明程度,能够保障人们各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建筑结构的设计无论优化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建立在安全性能的前提之下,一旦一个建筑优化的连安全性都保证不了,那么这个建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带来很大的灾难。第二个方面是可用性,建筑在表现美观的同时,设计优化的主打理念还是建筑的可用性,功能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带来舒适的感觉。第三个方面是建筑结构的优化需要保护环境,我国在长期的发展中,人们对于保护环境的意识不高,造成我国目前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的时候,设计合理,采用环保的建筑材料,排水等具有污染性的系统要做好环保的防护工作。第四个方面是可用价值性,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中,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为了节约成本,而偷工减料,降低建筑的实际可用价值。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理念的真正目标是用最少的钱却能打造出最有价值性的建筑。

4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做任何事情有了目标和理念之后,在实际操作中都要讲究方法。因此,对于建筑结构如此重要的事情也需要一套详细的方案。

4.1 建筑结构的整体优化方法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主要表现在房屋建筑的整体結构上和房屋建筑的部分结构俩部分的设计优化。其中对于建筑的部分优化有很多方面,例如屋顶的优化,围护的优化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不仅仅需要建筑设计者运用自己所学的精心设计,还得考虑到适用性能和造价等问题。在优化设计的时候,还必须进行实地的考察,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进行设计优化。对于建筑的整体性优化来说,优化好的建筑要确保整体牢固,如果发生突发状况,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或者没有,这样优化出来的建筑是最好的。因此,在设计优化整体的时候,需要能够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例如,地震是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在构建的时候就应该提前在建筑中加入一些避免降低地震的措施。在房屋结构的构建材料钢筋是降低地震破坏力的主要材料,因此对于钢筋与钢筋的接头距离应该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构建,这样才能够整体对建筑进行设计优化。

4.2 建筑设计优化的细节方案

当建筑的整体优化方案确定以后,需要细致的对建筑的细节问题进行研究。在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对于负载的要求不同,就算负载要求相同,但是因为在同一部位的材料数据等各种参数也不相同,因此,就造成了对建筑细节的优化设计方法不同。而且在这些细节的问题中,很多实际的数据是不能通过计算机等机器计算的,完全需要的是人工计算,这就为细节的优化设计带来了很多的难度。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优化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快速准确的计算细节优化的各种数据,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结合我国本身自己具备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我国自己的建筑优化方法。而且,在材料使用具体来说也属于细节,在构建之前应该对材料的使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用的材料也要根据情况回收利用,节约建筑设计优化的成本费用。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要提高,目前我国的建筑水平还处于落后的阶段,需要我们的设计人员多向国外学习,引进他们的先进水平和经验,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要注重均衡,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需要俩边平衡,具有美感。

5 总结

很多人都认为建筑是固体艺术,建筑师的设计优化方法能够赋予这个建筑物灵魂。因此,我们的设计师应该对未知失误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实际的建筑构造中去。对建筑的优化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探究,经济价格适用,建筑结构的优化能够符合使用者的要求。而且,设计师不论再怎么对设计方案进行创新和设计,都要在保证建筑安全性的前提之下。

参考文献

[1]李飞.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6期

[2]冯涛,张玉洁.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探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9期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第12篇

某高层建筑设计使用功能为综合性公共建筑。主楼占地面积9 000m2, 总建筑面积19 000m2, 主楼高65.4m, 地面以上15层、地下1层, 主楼建筑面积为11 000m2;裙房高2层, 建筑面积为4 706m2。

1. 结构承重体系设计。

根据国家抗震区划图, 本设计建筑地区的基本烈度为7度, 相应的主楼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为2级, 裙楼部分的抗震等级为3级。综合考虑裙楼部分大空间的设计使用要求以及主楼部分的抗侧移设计要求, 裙房结构承重体系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形式, 主楼采用框架—剪力墙承重结构体系。

本建筑结构在主楼抗侧力构件设计中, 剪力墙主要承担水平荷载, 框架承担少部分水平荷载和大部分竖向荷载。

2. 伸缩缝的处理。

本建筑由主楼和裙房2部分组成, 在2者的连接部位需设置建筑缝。考虑到主楼部分高度较高、结构有效重量较大, 裙房部分高度较低, 因此2者之间需设置防震缝和沉降缝。对于防震缝, 为避免主楼和裙房连接部位留出较大的宽缝, 给裙房屋顶防水处理带来困难, 在结构分析时, 将主楼和裙房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抗侧力设计计算;对于沉降缝, 结合主楼需设一层地下室的建筑要求, 设计中将主楼基础设计成桩基础, 而将裙房基础设计成柱下条形基础, 通过2类基础的沉降变形计算, 相应调整和消除主楼和裙房2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差。

3. 基础设计。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报告, 并考虑主楼和裙房之间荷载分布的不均匀性特点, 主楼部分结合地下室的设计采用桩筏板基础, 以提高主楼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降低主楼部分的沉降变形。裙房部分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通过修正条形基的宽度来调整基底反力, 进一步控制裙房部分的基础沉降变形, 使主楼结构和裙房结构在各自使用荷载作用下, 能产生基本上一致的基础沉降变形量。

二、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1. 结构优化设计的要点。

(1) 初始选型。根据结构平面、立面布置及建筑物设计使用功能, 分析结构所受的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及其传力路线, 并考虑施工因素, 归并框架梁、柱的类型, 初选梁柱的几何尺寸等。

(2) 结构分析。按照结构的实际几何构造特征, 计算结构所受归并向荷载和个体荷载, 对钢筋砼结构进行空间内力分析。根据结构分析结果, 将截面尺寸相同构件的控制截面内力, 根据其大小进行分类, 并确定每一类构件的设计控制内力。

(3) 截面优化设计。针对每一种梁柱构件的控制内力进行优化设计, 得出优化约束条件下的结构几何构造特征和配筋特征的优化设计结果, 从而构成新的优化设计结构。

2. 框—剪结构优化设计的步骤。

(1) 第1阶段:最优设防水平Id的优化决策。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或地震区划规定, 在预测地震烈度概率分析基础上,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结构的模糊延性向量和模糊抗震强度、损伤等级概率和震害损失的预估期望值E (Id) , 在满足最大投资约束和最大损失约束条件下, 使k1C (Id) +k2k3E (Id) 达到最小, 求出最优抗震设防烈度Id。

(2) 第2阶段:剪力墙构件的优化设计。剪力墙结构构件的优化设计主要是使结构刚度与延性指标达到最佳组合, 可用力学准则进行优化。结构刚度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为结构的自振周期和侧向位移, 结构延性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为保持承载力前提下的变形能力。因此, 可用结构整体的侧向位移量来协调结构的刚度和延性。我们根据高层结构设计规范对结构层间位移和顶点总侧移的限值来控制结构的刚度设计和延性设计。

(3) 第3阶段: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准则是一个结构准则, 在一次整体分析完成之后, 可按照前述方法对框—剪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进行优化设计。

3. 框—剪结构优化设计的内容。

(1) 分析结构平面、立面布置特点, 根据工程经验选定剪力墙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位置及几何厚度。

(2) 根据结构使用荷载特点, 根据经验归并框架结构类型, 并初步选定每一类型框架结构梁柱构件的几何尺寸。

(3) 进行整体结构的空间内力分析。

(4) 根据结构分析计算结果, 检查结构的层间位移及顶点总位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满足规范要求, 则转入第 (5) 步进行判断;若不满足规范要求, 则直接返回第 (1) 步, 进行剪力墙水平截面面积的修正。

(5) 刚度最优化判断。比较结构实际侧移值和规范限值, 若|max (δ/h) -[δ/h]|/[δ/h]≦ε3且|max (Δ/H) -[Δ/H]|/[Δ/H]≦ε2, 则转入第 (6) 步进行计算;否则转入第 (1) 步, 并用原剪力墙厚度乘以修正系数ξ=max{ξ1, ξ2} (ξ1=[δ/h]/max (δ/h) , ξ2= (Δ/H) /max (Δ/H) ) , 来修正剪力墙几何尺寸, 重新进行结构分析。

(6) 分别进行剪力墙和框架结构构件的截面优化设计。

(7) 收敛性判断。比较优化结构与原结构的接近程度, 若优化结构与原结构基本一致, 则认为优化结构是收敛的, 可以转入下一步进行可行性判断, 否则将优化结构作为原结构转回第 (3) 步重新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

上一篇:财务预警体系下一篇: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