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台远程监控

2024-08-22

发射台远程监控(精选10篇)

发射台远程监控 第1篇

国内仍有一部分小规模的发射台, 它们都具有:不通公路、规模小、发射机数量少、功率等级小、配电系统相对简单、设备种类不多、无人值班等特点。中山广播电视台直属马山发射台就是这种类型的发射台之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的2010年第62号令文件, 在第二章第八节第二十三条对无人值守站作出过要求:“应建立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站内信号源、发射机、供配电等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而目前国内现有的一些同类型监控系统, 其屏幕界面未配备完整详细的机房供配电系统原理图和发射机整机原理框图, 所显示的数据很有限, 数据的来源位置不直观, 界面难于清晰全面反映被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 界面不能充当图纸使用, 不方便设备维护管理人员从屏幕上查找分析问题, 系统综合智能诊断功能不够全面, 不太适合机房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工作的要求。因此, 我们根据62号文件精神和无人值守发射台的特点, 设计开发了一套新的FM机房远程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是以马山发射台FM机房作为开发服务对象, 利用台内局域网光纤到发射台的网络优势, 从面向机房设备维护和管理人员使用的角度考虑, 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 以各种现代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采集处理技术为基础, 采用分级分布式的系统控制结构设计开发的。能实现对机房内发射机、配电盘、UPS电源、空调机、馈线同轴开关、假负载、排气风机、照明灯等设备的参数和工作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满足无人值班条件下远程掌控机房设备的工作需要。

1 系统组成及原理

1.1 硬件组成

FM机房远程监控系统的测控硬件部分, 主要由位于机房内的测控配电集成机柜、位于广播电视台大楼内的PC监控主机 (C/S模式客户端) 、台内局域网和通到发射台的光纤通讯链路等几部分组成。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分级分布式网络控制结构的拓扑图如图2所示。

测控配电集成机柜内部集成有机房二级配电盘空气开关、供电采集主控制器、以太网交换机、TCP/RS232协议转换器、现场手动供电开关专用按钮箱、供电参数测量模块、供电I/O控制模块和供电控制执行件 (交流接触器) 、空调机遥控模块、温湿度测量模块以及测控系统所用到的交流电流互感器和开关直流电源模块等硬件设施。完成机房设备的电力配送、供电控制、数据采集、远程通讯等四位一体的功能集成。

测控配电集成机柜内的供电采集主控制器, 采用Modbus标准工业控制协议, 通过RS-485现场总线接口, 与所有供电测量控制模块、空调机遥控模块、温湿度测量模块等连接和通信, 并采用TCP/IP Socket与上层PC监控主机连接通讯。

PC监控主机通过台内局域网和光纤链路以及位于机房的测控配电集成机柜, 分别与供电采集主控制器和每一台发射机的远程控制器建立TCP/IP连接和数据通信。

监控的对象有机房进电、配电盘各空气开关、交流稳压器、UPS电源、发射机2+1系统、普通落地式立柜空调机、换气风机、照明灯、直流电源等等。

1.2 基本原理

三相四线机房进电通过机房总闸后, 接入到测控配电集成机柜, 通过机柜内部的二级配电盘的分配, 外部交流稳压器、UPS电源、直流电源等的稳压, 再供给相关的用电设备, 如发射机、空调机、排气风机、照明灯、假负载、馈线同轴开关电机以及机柜内部的测量模块等。在电源流经二级配电盘送达各设备的同时, 测量模块完成电力参数的采集, 数据由供电采集主控制器收集整理, 再通过网络上传给远程PC监控主机处理。各个测量模块数据采集的命令由供电采集主控制器周期性循环发出。PC监控主机下达的各种开关或切换操作控制命令, 首先由供电采集主控制器接收识别, 然后向下转发给相应I/O控制模块, 由I/O模块控制交流接触器完成最后操作。

发射机通电后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由发射机内部的采集控制器负责收集整理, 通过发射机远程控制器的RS232通讯接口送到测控配电集成机柜, 再经由TCP/RS232转换器和网络上传给远程PC监控主机处理。发射机数据采集命令和各种控制命令以及参数设置命令直接由PC监控主机发出。

PC监控主机软件集成了供配电系统监控和FM发射机系统监控以及空调机监控和环境监控的四大功能。屏幕界面的组织按一个系统 (配电系统或发射机系统) 使用一个页面, 以页面划分系统, 不同的系统规划在不同的页面上。每个监控页面均以一幅完整的系统原理框图和该系统全部测量数据叠加, 按图上取样位置不同分别显示相关的测量数据和设备的工作状态, 同时完成对该系统所有的开关控制操作和参数设置、系统故障和操作事件的诊断以及信息记录和短信报警等。采用一个目标系统一个IP地址的方式 (即供电采集主控制器一个IP地址;每一台发射机一个IP地址) , 应用TCP Socket同步多线网络程通信技术, 实现一台PC监控主机与多个目标系统IP地址并行通信的功能。

当主机监控软件安装在配有接入单位局域网许可的3G无线网卡的手提电脑上时, 可实现随身带的移动式监控管理。

2 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系统主要由机房配电盘供电监控、发射机监控、空调机监控、环境监控、综合诊断和信息记录报警、自动抄表等几个功能组成。

2.1 机房配电盘供电监控

对机房配电盘供配电情况进行监测 (图3) , 内容包括:机房三相进电的线电压、相电压、相电流、零线电流、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源周率、输入功率、功率因素、机房电能消耗累计总电度数、过压、欠压、缺相、错相、停电等;交流稳压器输入输出端电压、UPS电源输出端电压、电流、功率、周率、功率因素、过压、欠压等;各空气开关输出端电压;各用电设备的交流输入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素等;蓄电池直流电压、测控模块专用开关电源直流输出电压、机房室内外温度湿度、以及所有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馈线同轴开关等状态。这些实时数据通过以太网传送给上层 (通常位于广播电视台大楼内的) PC监控主机计算处理, 并通过PC监控主机远程控制机房内各设备供电的开与关和远程复位供电采集控制器等, 不仅能够控制对发射机的供电, 能够远程开关发射机主控制器, 可以对发射机输出接往天线或接往假负载进行切换以及多台发射机输出的天线倒换控制, 通过显示在发射机图标上的当前工作频率、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等主要数据来了解掌握发射机的运行动态, 而且还能够修改设置空调遥控器参数, 同时对配电盘供电系统和测量系统本身模块进行综合诊断, 对供电故障和供电操作事件以及测量模块故障等给于文件记录和短信报警。以点动+自保的控制方式实现对各种设备的供电控制;机房停电后再来电时, 能够自动恢复包括发射机、空调机在内的所有设备原先的供电状态。可按每天和每周工作时间表, 实现对发射机、空调机、排气风机、照明灯等设备供电的自动开/关控制。

2.2 发射机监控

每一台发射机使用一个TCP/RS232协议转换器与上层PC监控主机实现连接通讯。发射机内部各大单元的采集控制器将自己单元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和状态信息传送给上层PC监控主机处理, 实时显示发射机总输出正向功率、反向功率、馈线驻波比、不平衡电阻吸收功率、停播和劣播检测等;各个功率放大器机箱总输出正向功率、反向功率、机箱内部温度、每一个功放模块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每一个功率合成器的非平衡电阻吸收功率;激励器输出正向功率、反向功率、工作频率、参考频率源、音频信号输入电平、预加重量、频偏大小、箱体内部温度、无调制信号。通过PC监控主机实现远程控制发射机功放单元和激励器单元的开关机、控制功率增/减;通过弹出式的设置窗口, 可对激励器进行修改工作频率、修改声道、修改音频输入电平和预加重, 对工作时间段内/段外的发射功率进行编程控制等;能够远程切换来自不同传输方向和设备的信号源, 并可为每台发射机音频输入选择不同的节目源信号;远程切换每台发射机激励器内部的左、右输入信道或立体声输入信道或复合信号输入信道;对发射机功率放大器和激励器的各种类型故障、无音频调制信号和发射机输出停播/劣播故障以及馈线驻波比等进行综合诊断;故障和开关控制操作事件以及各种激励器参数设置修改事件等给予文件记录和短信报警 (图4) 。

2.3 空调机监控

通过一个空调机智能遥控器模块, 以红外光传输方式和空调输入电流检测等措施, 与普通的立柜式空调机建立起监控联系。遥控器将采集到的空调机温度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传送给供电采集控制器进行整理排列, 然后与其它数据一起再传送给上层PC监控主机处理。通过PC监控主机对空调机进行远程供电的开关操作, 通过弹出式窗口可控制空调机的运行模式在“自动”、“制冷”、“制热”、“抽湿”、“送风”、“关机”之间切换, 并可对空调机遥控器内部的“温度自动控制”、“来电自启动功能”、“状态阀值电流参数”、“红外线载波频率”、“双空调机轮换作业”等参数进行远程设置或修改。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空调机的来电自启动运行功能。

2.4 环境监控

通过相应功能模块采集机房环境实时数据, 如机房室内外温度、湿度、机房换气风机供电数据和机房照明灯供电数据以及换气风机和照明灯的开关状态等, 传送给供电采集主控制器整理排列后, 与其它数据一起再传送给上层PC监控主机处理。通过PC监控主机可对换气风机和照明灯进行远程的供电开关控制。

2.5 综合诊断和信息记录报警

系统对每一监控对象内具体监控环节的诊断都与供配电、网络连接、上位机工作情况等大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综合判断, 按是否重启动供电采集主控制器、IP地址是否连接、供电采集主控制器与上位机通信是否正常、UPS电源供电是否正常、直流供电是否正常、测量模块是否在场、机房是否停电或缺相或相序错误、配电各级空气开关是否闭合、交流稳压器输出是否正常、发射机远程控制模块通信是否正常、发射机主控制器和激励器是否在场、……的先后顺序和优先级别高低逐一进行判断和过滤, 将机房进电、空气开关分合、设备的供电、UPS电源供电、直流电源供电、IP地址的连接、测控模块的在场与否、设备开关、所有设备开关操作、发射机和空调机的参数设置修改、同轴开关位置切换等状态信息和操作事件信息以及故障信息等, 以日记文件形式实时记录、以GSM手机短信形式实时报警。报警的内容包括:什么时候发生过什么状态变化、什么时候进行过什么样的开/关操作事件、什么时候进行过什么参数设置修改操作以及修改后的参数值是多少、什么时候出现过什么类型的故障以及是否已经恢复等等。对设备操作和参数设置变动的行为、过程、结果、原因等进行跟踪备案和短信发送。报警方式除了日记文件记录和短信通知外, 还有屏幕上图标颜色字样变换、数据闪烁、弹出提示信息窗和状态行提示等。

2.6 自动抄表

每天按规定的不同时间段和书写格式要求, 自动将机房配电盘进电和供电各环节、发射机激励器和功放各单元等所有检测数据、环境各参数、以及所有测量模块在场状态、空气开关和交流接触器通断状态等记录到日记文件中。记录的时间和次数可在监控软件启动运行后、监控软件即将关闭前、新一天日记文件更换前、新一天日记文件更换后、发射机远程开机后、发射机即将远程关闭前、每隔若干小时等几种情况下作出选择或全部选择。

PC监控主机软件的主要运行界面如图3、图4所示。

3 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

首先, 以硬件集成方式将机房二级配电盘和供配电测控两大功能组合在一个19英寸标准机柜中, 完成外购测控模块安装和扩展机房二级配电盘的共同需要, 实现对机房设备供电控制和供配电系统的监测, 达到将系统开发生产调试阶段工作与现场安装线路改造阶段工作相分离的目的, 使开发工作对机器设备的运行影响最小、机房线路改动最小。

其次, 系统采用分级分布式的系统控制结构和控制相对分散、数据高度集中的处理理念。供配电监控和每一台发射机的监控都使用各自独立的IP通讯地址分散连接, 使各个监控对象都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不受上层PC监控主机和其它监控对象故障的影响;供配电系统中个别测控模块出现故障不影响整个供电监控系统的运行。使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回避风险。

第三, 系统设计成远程控制和现场控制的末端均采用点动+自保的控制方式,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无论任何时候脱离测控系统 (关闭系统或系统崩溃) , 都能保证机房设备当前运行状态不受影响, 并且始终保证现场手动控制开关操作有效;PC监控主机界面上的各种远程控制设有防误操作智能判别提示功能;供电采集主控制器程序使用了看门狗技术;远程监控主机屏幕界面上设置有远程复位重启动供电采集主控制器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手自动恢复能力。

第四, 供配电监控屏幕界面和发射机监控屏幕界面由完整的原理框图和全部的测量数据组合、数据跟随图中取样位置的变化而分散显示所构成, 控制按钮隐含在图标中。通过它们, 不仅知道机房配电和发射机的组成、详细原理图和全部的测量数据, 而且知道电力来源的途径、配电线路的走向、机房主要设备的装备数量和品种以及电源连接所经过的环节、发射机功率放大流程, 还可以知道各种设备当前的通电情况和运行工作状态。虽然一屏显示的内容较多, 但不显得零乱, 不易产生视觉疲劳。监控界面可充当图纸使用。

第五, 负载设备输入电源参数、名称和标题的显示, 采用随设备开机而出现、随设备关机而消失的独特显示方式。其它非负载设备的电参数显示则采用固定的显示方式。保证屏幕整洁, 没有数据堆积感。

第六, 系统诊断功能综合了网络连接情况、供电采集主控制器工作情况、机房供配电情况、测控模块通信情况、UPS电源和直流电源输出情况等, 作为各种远程开关控制操作和发射机及机房其它设备是否故障的判别先决条件。记录和发布的事件及故障报警信息具有唯一准确性。

第七, 系统监控的对象充分, 而且每一监控对象都安排有丰富的数据采集和充足的不同类型报警信息、提示信息等预设数量, 在单一屏幕页面上以具有动感的形象化图标、与实际所用相一致的设备图片、接触器图标代替专用开关按钮、彩色线条和颜色可变化的指示灯等, 构造出直观、真实、所见即所是的实时监控界面, 能真实全面反映出被监控对象各个组成部分和具体位置的运行情况和细节, 一旦发生设备异常或故障, 能够立即知道其性质、类型、具体部位和大致原因, 并可根据不同情况在屏幕上及时作出相应的远程处理。

第八, 系统简单、使用方便。除了被监控的对象外, 系统组成只有机房一侧的1台测控配电集成机柜、办公大楼一侧的1台PC主机电脑和一条内部局域网网线。一个监控软件集成了机房配电盘供电监控、发射机监控、测控模块监控、空调机监控、环境监控、系统综合诊断、事件记录和短信报警、自动抄表等全部功能。在发射机2+1系统满足时, 最多只使用4个并行的IP地址。只需要往测控配电集成机柜接入一组进电电源线, 引出若干组去往各设备的电源线, 再将各发射机的RS232通讯线接入测控配电集成机柜, 最后插入一根网线, 即可完成系统硬件安装。

第九, 成本低。完成整个机房远程监控系统项目工程, 所需的器材购置、机件加工、安装调试等总费用在3到4万元之间。

本系统与其它同类型系统相比, 突出在了以下几点。

第一, 使用了集成化的供电测控配电机柜。能使机房现场线路改造工作量减至最少, 对发射机及其它设备运行影响最小, 同时方便系统前期硬件加工和软件开发调试。

第二, 监控软件上配置了图形完整、数据详细、外表亮丽、形象直观、所见即所是、数据跟随图形和设备定位显示、操作按钮隐含在图标中的供配电监控屏幕界面和发射机监控屏幕界面。体现出集中、完整、直观、形象、符合习惯、贴近实际、操作简单等的新特征, 对熟悉机房供电线路、设备工作流程、掌握用电情况、故障分析处理和机房改造等有良好的辅助参考作用。

第三, 强化的综合性事件和故障智能诊断、记录、短信报警功能和唯一性结果信息。可满足坐班和流动人员及时准确掌握机房设备所发生的一切操作和故障事件的需要, 并且可追朔性强;

第四, 一站式直接监控管理的系统框架, 简单、经济、实用、性价比高。

4 使用情况

该系统于2012年2月投入马山台FM机房运行, 监控的调频发射机功率为3k W。系统运行稳定, 工作可靠, 各项功能发挥正常并达到了设计要求。系统的使用, 消除了高山发射台与广播电视台大楼之间地理位置差异和距离差异以及时间差异, 避免了大量因不通公路而徒步上山之劳作和辛苦。从根本上解决了马山发射台因不通公路而使机房设备开关机难、检查管理相当不便、应急响应速度慢等难题。彻底改变了以往隔三差五要人上山巡视检查机器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提升了马山发射台技术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真正将机房监控管理工作搬到单位大楼办公桌面, 做到了不用出门、不用上山, 在广播电视台办公地点, 通过监控主机的鼠标就可以从屏幕上远程实时掌控山顶上发射台机房设备, 完成设备供电开关控制、机器开关、天线切换、数据状态显示、功率大小调节、工作参数设置、运行模式修改、自动抄表、事件和故障智能诊断记录报警等一条龙远程作业的问题。如果配备有接入单位局域网许可的3G无线网卡和手提电脑, 则远程监控管理作业还可以做成移动式随身带。

5 结束语

本系统的应用, 创新了机房运行维护监管模式, 使设备的监控和故障的预防处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基本达到“有人留守, 无人值班”的技术要求。

受各种开发条件限制, 系统目前只适用于发射机配置为2+1方式及其以下的小规模无人值班发射台站使用。由于开发监控的对象台是灾备发射台, 平时发射机真正工作时间不多。因此, 系统在故障自动倒机、数据库和Web服务等技术方面未作考虑。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小型FM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 该系统基于现代远程监控原理, 以异地远程管理的科学理念及方式取代靠人上山巡机、检查机器状态的传统管理模式, 设计了新型的监控主机软件屏幕界面及机房供配电和发射机监控系统。通过在中山广播电视台直属马山台的试运行, 消除了高山发射台与广播电视台大楼之间地理位置差异和距离差异以及时间差异, 实现了小型FM发射台远程智能监控。

关键词:远程监控系统,发射台,FM机房,供配电监控,智能监控

参考文献

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广播电视论文 第2篇

1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概述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发射机比较容易发生故障,由于发射机长期在高频的环境中运行,所以,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故障。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必须针对发射机常见的故障找到应对措施,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在传统的管理系统中,对发射机采用的是人工管理的方式,但是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人员管理的质量并不高,而且比较容易出现人为失误。应用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后,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控制技术对发射机进行管理,这一可以有效的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稳定的运行。

1.1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建设

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对系统中各项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可以及时的发现参数异常情况,是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技术。当无线网络监控系统发现参数超出正常值,则会发出警报,这样技术维修人员可以及时处理系统的故障问题。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还可以记录参数变化的时间以及具体数值,可以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1.2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设计的原则

1.2.1可操作性。在设计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时,应保证系统的可操作性,要保证计算机监测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简单、清晰的界面显示出观测到的具体数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以及分析,采用人工管理与计算机管理的方式,可以降低故障以及误差出现的概率,保证系统的可操作性,才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1.2.2安全性与可靠性。广播电视传媒行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要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所以,在设计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时,一定要保证节目可以正常播出,要保证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在设计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时,不仅要具有可操作性,还需要具备安全性与稳定性。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就一定要使用成熟的技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1.3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设计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应用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类软件和系统被广泛的研发并应用。系统和软件的易操作性和简便性成为人们选择和使用的最主要依据。对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来说,其要显示的监控参数具有实时性的特征,因此,数据量之大、数据变换速度快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该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该设计能够适应用户对系统性能的基本需求,又要保证系统界面的简洁性和易操作性,确保工作人员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该界面功能的使用。

1.3.1从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界面设计的角度上来说,系统界面主要由流程图、界面、浏览器、数据库几个部分组成,主要的界面包括浏览器界面、流程图界面、MDI界面以及数据库界面这几个方面。每个界面都有着自己相应的作用与特性,但是各个界面也有一定的`相连性,所以在设计使用界面时,也要着重设计各个界面的转换,以此方便用户使用与查看数据。文件图形转换则包括描述文件结构和转换。

1.3.2从事项发布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在这一环节当中所涉及到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操作事项、系统事项、以及事项参数这几个方面。事项发布设计要求能够为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用户提供与无线发射相关的监控数据以及事项数目,同时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除此以外,还能够通过无线发射系统的发送功能,在WEB中得以发布。

1.3.3从工具棒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工具棒能够实现对图形的扩大、还原与缩放,这可以通过各项按钮来完成操作。除此以外,工具棒的主要功能还体现在:实现点击报表索引、注销用户与实时监控实现等按钮,并在客户浏览图像时做到帮助图像还原与缩放,为操作提供便利;最后,从右键菜单设计的角度上来说,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还可以设计好右键菜单,这样浏览截面图时,就会出现各个不同的设备,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的检查设备工作状态,还可以随时来改变设备运行状态。

1.3.4从图形问价转化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图形文件的转换,主要指的是文件结构的描述与文件内容之间的转换。其中,文件结构描述主要针对svg、xml和html等格式文件的叙述,其文件内容转换关系指的就是对svg、xml和html三种格式的文件进行的转换工作。

2结论

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具有智能性、先进性以及高效性,将其应用在广播电视传媒行业中,可以保证广播电视系统稳定的运行,还可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运行的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

电视发射台多套节目监控系统探析 第3篇

【摘要】监控系统是有效确保电视发射台工作稳定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基础,通过对监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的进行发射机运行参数的测量、传输故障的处理以及设备输出功率控制等任务,本文主要就此对电视发射台多套节目监控系统进行探析。

【关键词】监控系统;电视发射台;运行参数;传输故障

在当前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環境背景下,自动化监控系统已经成为电视发射台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多套节目监控系统在电视发射台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发射机事故概率,从而达到发射台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的目的。

一、电视发射台多套节目监控系统的的设计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先进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电视发射台多套节目监控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在确保实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光电网并结合测试设备技术和视音频处理技术,从而确保系统设计的技术层次能够有与未来不断提升的监测任务要求相适应。

2.可靠性原则

在可靠性原则指导下,系统应采用多种安全性设计技术,并对冗余备份容错以及故障恢复问题进行重点考虑,以此确保故障情况下不会产生相应的数据损坏和丢失情况,并能进行有效的故障补救处理。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主要是指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和协议以及服务器模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各项资源的共享,有效的实现系统的可移植性及互操作性。

4.安全性原则

系统开放性对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首先应具备良好的保密性,主要是指能够对网络进入用户的真实身份以及进入方式进行检验,从而避免黑客对系统造成的不良破坏。其次对于合法用户来说,也应设置相应的权限避免其发生的对数据信息的越权访问。

5.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主要是指综合监控网络系统的响应时间,在当前的网络通信容量不断增加且业务量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应必须确保其不会相应的造成网络延迟时间的增加,从而确保系统最优的相应时间,更好的适应当前的业务发展需要。

6.前瞻性原则

在进行多套节目监控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出了需要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之外,还应对未来发展环境下的监控任务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并进行相应的接口预留处理。

7.扩充性原则

对于采用模块化结构的系统来说,在电视发射台监控任务增加并且网络规模有所扩大的情况下,应能够通过相应的系统模块的增加,进行监控台站各项功能的灵活配置,从而充分满足系统网络宽带要求以及通信容量的需要。

二、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作用及结构组成

1.主要作用

多套节目监控系统的主要是作用是确保电视发射台持续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对电视发射台各部分的工作状态、信号流程等各项性能指标参数的测量,同时负责发射机开关机以及主要故障处理,从而实现对电视发射台的有效监控。特别是在当前科技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到来的环境背景下,电视发射台自动化监控技术也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和应用,其不仅有效的降低了传统的电视发射台监控测量工作的工作量,同时实现对多套电视节目的实时监控,确保了电视发射信号的质量以及发射信号的稳定性。

2.系统结构组成

当前所采用的电视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主要是由视音频信号处理系统、指标监测系统、参数实时监控系统、监听监视系统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所组成的。

首先在分支器接收到射频信号以后,会将其一分为二,一路进行各项射频指标的测量,而另一路主要是将其输入至高频头并进行音视频信号的解调。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够通过对多点控制单元的运用,从而进行可编程的高频头以及图像采样芯片的设计,同时进行报警信息和处理结果的上传。在多套节目监控系统中,其通过对发射机中相关参数的在线采集,随后将向处理服务器进行汇总,处理服务器在接收到先关参数后会对其进行逐一评估,并向发射机传达相应的出执行命令。

三、监控系统的视音频信号处理

在自动化监控系统中,采用高频头对视音频信号进行解调后,能够有效的对视频和音频进行处理。对于音频来说,其采样速度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可以采用串行输出芯片对其进行A/D转换,并且将其在FPGA中进行串并转换即可。在经过以上处理后如果要确保视频信号能够满足各项性能参数要求,就需要采用以下系统对其进行个更为复杂的数字化处理:

1.报警处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同步信号的存在与否作为进行报警处理的主要判断依据,如果不存在同步信号,则基本上可以认为其无图像警报。反之在存在同步信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报警依据,首先应在将数据转入存储器后,将其和新各项新数据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如果对比结果相同则表面信号并为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判断图像静止,此时会进行自动报警处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场信号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情况下低于1/50秒,所以在进行数据比较的过程中应多选取1/2秒的间隔信号。

2.指标处理系统

在进行质量逐渐裂变的信号进行实时监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无图像、图像静止以及无伴音等信息指标的定性测量,还需要采用相应的手段进行视频指标的测试,其主要原理是对电视信号逆程插入的标准信号进行采样和计算处理。

3.数字化监听子系统

对于调频节目的监听主要分为本地监听以及远程数字监听两种主要方式,其监听信号主要包含卫星信号、光纤信号以及发射机输入信号和无线解调信号。首先对于本地监听来说,其主要是通过切换器的选择进行不同节目和不同信源的信号监听,与此同时远程监控系统也能够采用数字切换命令进行监听的选择。其次对于远程监视监听来说,其主要在将发射台的多画面分割器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经由网络进行远端的传送,随后在远端客户端接收到数字信号后采用数字解调奇偶数进行伴音以及视频图像的监听。

4.自动控制子系统

发射机主要采用的是分布式的参数采集控制机构,对于各个发射机来说,其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采集控制器并且能够在脱离计算机系统后进行独立工作,因此正整个多套节目监控系统并不会对发射机本身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作为将监控系统和发射机之间的重要桥梁,采集控制其主要是负责对发射机相应的运行参数的采集处理,同时在远程控制指令的接收后进行发射机的遥控操作。另一方面,该系统可根据预先设定时间参数进行发射机的自动开关及操作,并进行自动倒备机以及倒天馈操作接口的预留,为后期功能扩展奠定基础。

对采集控制器本身来说,其具备10路模拟量、16路开关量以及24路状态量、三路串行通讯口和一路以太网通讯接口,能够有效的适应不同品牌和类型的发射机和参数接口形式,还能同时完成发发射机主控单元以及激励器的采集控制等多项目工作。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第4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中, 提升监控技术手段, 对实现广播电视发射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远程监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广播电视的有效监控能够保证节目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能够使广播电视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也能够使政府部门对广播电视台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由此可见, 实现广播电视发射台有效监控, 是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果的关键。

2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

2.1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设计的原则

(1) 可靠性原则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必须具备较高的防止因为失误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能力。

(2) 安全性原则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在安装时, 应该充分考虑到外界各种因素是否会导致信号不稳定, 所以, 在对发射系统进行安装时, 应该运用一些防止信号干扰的技术, 比如信号隔离、滤波和屏蔽等技术的应用;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还应该建立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比如对不同等级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的操作权限, 并尽可能地使用密码功能, 达到保证数据安全的目的。

(3) 先进性原则

在进行系统的设计时, 应该多注意远程监控设计的发展趋势, 避免监控技术落后的现象。

(4) 扩展性原则

在进行远程监控设计时, 为了便于以后对发射机和信号源的数量进行升级, 应该预留一些可以扩展的接口。

(5) 容易操作性原则

进行远程监控设计时, 应该使用图形界面和人机界面相结合的技术。

2.2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的结构

广播电视台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是由近端监控、远端监控和传输线路等三个部分组成。其中, 近端监控中主要包含发射机信息采集、环境信息采集、信息显示和近端数据发送设备等四部分;远端监控主要是监控软件,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各类软件将需要传输的数据和信息传送给发射台;传输线路是由微波传输和光纤传输两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当光纤传输系统出现问题之后, 将自动切换为微波传输系统。

2.3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权限认证、设备管理和报表统计三种功能。其中, 权限认证功能和设备管理功能的实体属性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权限认证功能是指将系统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 比如赋予系统管理人员一定的权限, 只有管理人员才能对系统进行设置, 操作人员只能对系统设置以外的工作进行操作, 但是操作人员却拥有修改密码的权限。

报表统计功能是指该系统能够将各种数据进行自动处理, 并将所有的数据自动进行计算、查询、存储和导出。

3 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技术的实现方式

数据通讯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两者相互结合, 其目的是完成对数据的编码、传输、转换、存储和处理等工作。而数据通讯系统则是指以某台计算机为中心, 将数据传输的信道分布在不同的数据终端, 再将其进行连接, 达到数据通讯的目的, 数据通讯系统通常是由信息源、信息发送接收的设备、信息传输的信道和通讯协议等四个方面组成。在一般情况下, 都是采用公共传输信道、专用传输信道和共享传输信道的传输模式, 而对数据进行传输通常有以下四种方式。

3.1 以太网通信技术

以太网即是人们经常说的局域网, 它在社会上的应用最为广泛。按照以太网的节宽标准, 可以将以太网分为标准、百兆位、千兆位和万兆位以太网。但是因为标准以太网和百兆位以太网, 其传输速度比较慢、传输距离比较短, 而万兆位以太网目前还没有发布, 因此, 目前广播电视发射台的远程监控使用的都是千兆位的以太网, 为广播电视发射台实现远程监控, 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撑。

3.2 GPRS无线通信技术

GPRS技术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比较广阔, 该系统主要由分组控制单元、、支持节点、网关节点、边节点、边界网关、计费网关和服务口等七个部分组成, 而且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在发挥着其相应的作用。GPRS系统的优势在于其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高、范围广阔、传输速度快、永久性连接数据和合理的计费网关;但它的缺点在于容易发生丢失, 实际的传输速度比理论速度慢, 因此, GPRS技术被经常运用到上行下行的数据传输过程中。

3.3 数字数据网DDN技术

数字数据网DDN技术能够向用户提供永久性或者半永久性的数据传输信道, 不仅能够在计算机之间进行通讯, 还能够传送数字化的传真和数字化的图像或者符号等。数字数据网DDN技术的优点在于其传输数据的质量和速率比较高, 传输数据的信息比较透明, 而且该网络在运行过程中, , 管理比较便捷, 因此数字数据网DDN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行业中, 成为广播电视发射台进行信息调度时的专用网。

3.4 Internet远程数据通信技术

Internet远程数据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网络电话和网络电子商务等不同的系统中, 其主要的接入方式有电话拨号、普通电话线宽带、专线和电缆传输等四种。Internet远程数据通信技术的缺点在于, 其在建立时必须要注意加强系统的安全性, 这样才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保密和可用, 才能保证网络设备不受到破坏。

4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 在建立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时, 应该主要采用数字数据网DDN技术进行远程的数据通讯。

总之,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中, 提升监控技术手段, 对实现广播电视发射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远程监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够改善目前发射台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 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还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 提高发射台整体的监控技术和管理水平, 提升节目质量, 扩大节目播出的范围。

参考文献

[1]吴瑾.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 2014.

[2]朱恒飞.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中国有线电视, 2014 (02) :174-180.

发射台远程监控 第5篇

【关键词】CMMB 数据采集 远程控制 实时查询

一、概述CMMB远程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

CMMB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是搭建一套服务于CMMB播出特点、符合总公司运维管理体系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平台,系统平台的软、硬件必须满足各项需要,安全、稳定、灵活并保证维护方便。

二、CMMB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模块详细设计

采集子系统在系统中担任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此子系统分为南北两个接口。南向接口实现对设备的参数采集功能,北向接口对系统功能的远程功能模块和调用数据库管理模块进行存储。

三、南向接口的协议设计

目前国内广播电视系统尚未制定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通信接口协议的统一规范 。这些都给南向接口的设计增加了很大难度。

出于以上原因,必须建立一个灵活性强的动态通信协议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协议多复杂都是有部分小模块组成的,所以如果将协议拆分成元组,分别处理,找到通用的处理方法再兼顾特殊的元组处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协议重组元组,即可完成动态处理。最后再进行封装待用。

下面是具体研究方法:

(一)归纳元组

通过分析各协议结构,可分为一下起始标志,结束标志,校验,命令字,数据体长度,命令标识,命令体内容,设备ID,通信标号,各种不同意义的表示码等。

(二)定义元组处理方法

得到分组后,对每个元组进行模块化解析处理,写出每种元组的输入输出。

(三)将处理方法封装成动态链接库的形式,然后将定义好的元组和对应的动态链接库归类编码[18]。

(四)将已有的协议进行编码:

协议经过编码后,当需要对协议进行组包和解包时,就按照编码顺序,将每一个编码对应的动态链接库顺序执行即可得到结果。

此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设备控制协议的编码和解包,可复用性高,维护简单,如遇到特殊解析过程也无须重新编译程序,直接编写好新的dll文件,放入统一的解析文件夹。当使用到某个动态链接库时,程序自动进行调用。

四、CMMB远程监控系统搭建和系统测试

上文已经解决了监控系统程序设计的难题,为了验证这个系统方案是否能满足监控系统运行平台的需求,本课题使用“先产品,后系统;先各分系统,后系统集成”的顺序进行验证。

(一)系统搭建

由于广电用于测试的接入点过少,所以采用了实际采集点加上模拟采集点并行测试的方式进行性能验收:连接全部的实际采集点和实际采集点一半数量的模拟采集点(某省现有测试接入点30个采集点,模拟器模拟15个采集点),查看系统运行情况。

(二)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对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发处理数量、业务处理时间等进行测试。

采集存储功能作为测试系统性能的核心功能,同样是广电最关注的,此功能实现是依靠以工厂模式为基础的协议转换策略和SQL查询优化算法及高速存储功能的智能分组算法的结合。

以下是CMMB远程监控系统显示不同设备参数的时间效率表,时间总和使用了公式:协议解析时间+数据库存储+页面显示,如表所示。

广电的采集系统性能要求为从采集到显示最长时延为1s,目前最耗时的为741ms,此功能符合广电的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发处理数量、业务处理时间的系统性能要求。

(三)系统整体安全性测试

因为CMMB监控系统在内网中运行,运行环境相对比安全,因此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安全性测试,只需要进行一般的安全检查即可。包括对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数据库的用户名及密码、系统补丁检查、安全软件检查等。

高山发射台的远程控制 第6篇

一、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介绍

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控制部分,二是音频切换部分。其系统拓扑图如下:

控制部分由多部发射机主控界面和单部发射机控制界面组成,系统采用分步控制,完成对发射机的自动开关机操作。通过检测发射机的重要参数,可实时发现发射机的异常状态,并报警提示值班人员做相应的处理。现场控制室设有计算机工作站,将所有设备通过网络进行连接。

音频切换部分由音频切换主界面和设置界面组成,完成信号切换任务。

二、系统的主要特点

1. 安全性

(1) 设备安全

(1) 控制系统与发射机连接全部采用光电隔离技术,使强电和弱电分离,保障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 独立工作的发射机控制器,用单片机做CPU,内部程序不受病毒侵扰。发射机控制器可置于机柜或控制台,其作用是与I/O模块通讯,将它采集的各发射机的状态数据汇总并发送给主控计算机,发射机控制器可脱离计算机独立工作,其中定时开关机、故障开备机等功能即使计算机关闭也不受影响。

(2) 运行安全

音频切换器具有自动和手动切换功能,在系统的控制主机出现故障、音频切换器出现故障或外电停电时,音频切换器将音频信号与发射机直通,确保信号不中断。

2. 稳定性

(1) 本系统全部采用工控机进行控制,所有线缆全部采舟屏蔽线,所有线缆的接口也全部使用屏蔽接口,使整个系统处于全屏蔽状态,能够有效避免发射台所特有的强电磁干扰问题。

(2) 本系统不改变发射机本身控制保护系统,发射机依然保持本身的完整独立运行状态,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稳定运行性。

3. 实用性

一机多控,配置灵活。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设备和资金情况来选择功能模块;该系统只需一台计算机即可控制多台发射机,在增添发射机的情况下,根据新增发射机的型号及参数,只需增加相应扩展模块即可达到控制目的,减少了设备的投入,提高了人的工作效率。

4. 兼容性

系统由音频识别自动切换、发射机自动控制、指标测量、停播记录、GPS校时、网络连接、数据库、生成自动报表等模块组成,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原则,不同软件、硬件平台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实现无缝升级扩展。

三、系统的主要功能

1. 自动控制功能

(1) 自动开关机功能:可控制发射机按设置的时间表自动开机和关机 (每天可设置三次开、关机时间) 。

(2) 自动倒备用发射机功能。

(3) 自动切换输入信号功能:可控制四路输入信号切换,其中一路出现异态时自动切换到另一路输入信号。

2.自动化管理功能

(1) 故障记录功能:该系统对发射机运行过程中的异态能够及时报警,同时自动记录,便于维修人员了解发射机当时的运行状况,排除故障隐患。

(2) 停播记录:发射机出现无载波、无音频时,该系统能够立即报警并记录停播时间。

(3) 查询记录:本系统对历史数据有存储功能,在需要时,可根据选定的查询条件,对发射机的状态变化记录和报警记录等信息进行查询。

(4) 报表功能:可按用户的要求和格式,设计表样,自动升成周报、月报、季报、年报表。

3.监听监看录音功能

(1) 通过网络可实现远程监看,对发射机房的情况有直观的了解。

(2) 输入输出监听切换。

(3) 硬盘录音功能。对输入、输出音频信号进行录音,作为历史录音文件可供查询。

四、主要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

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主要由音频切换器、发射机控制器及控制模块组成。发射机控制器是整个自动控制的核心,内部的智能芯片中保存有对各个发射机的控制策略。不仅能够定时自动启动或停止发射机,自动倒换备机,还会智能判断各种意外故障,并自动按设定的预案自动切换主备机工作或切换正在播出书目的信号源。音频切换器具有在发射机控制器的统一调度下,切换各主备信号送给发射机的功能。控制模块主要用于老式电子管发射机助技术改造项目,它不但可以采集老式电子管发射机内部重要部位的运行参数,还能够执行发射机控制器通过485总线传输的对发射机的最终控制操作。而对于全固态的发射机来说,因为发射机自身的智能化程序较高,本身就有485总线接口,所以发射机能够直接与发射机控制器对接,可以不安装控制模块。

广播发射机的节目判停功能是整个系统联动的先决条件。这个功能由音频切换器完成。具体电路如下图:

音频信号从A U D I O-I N输入,经过C1隔直后,送入由P1、R2、R3、U1D、D1和C 2组成的峰值检测电路,模数转换器TLC549转换成数字量之后,由单片机分析处理。

峰值检测电路本身是精密整流电路的一种变形应用。具有放大能力和短时的采样保持能力。电路的放大倍数等于1:12除以刚,电路设计其数值等于2;采样保持的时间常数等于C2与R3的乘积,电路设计其数值是1 5 0毫秒。对于以下正弦波:

在频率远高于6Hz的情况下,从采样保持电容上的电压数值等于2XA+0.75V。因为电路中的运算放大器采用的单电源供电方式,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的内部输出级电路采用的是NPN型三极管的推挽电路,若设计输出电压低于0.6V,会造成下偏输出三极管的工作点进入饱和区;而设计输出电压高于3.8V,则会造成上偏输出复合三极管的工作点到达接近饱和区的放大区。如果发生的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那么这个电路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关系了。为了既能避免以上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又能尽可能充分运用最大的输出的电压摆幅,故设计电路的地电压等于0.75V。同时模数转换的基准模拟地电压也设计为0.75V,最大参考电压设计等于3.75V。

音频切换器内部采用了定时门限判停算法,即用一个定时器结合保存在存储器中的一个音量停播下限数值作为判停的标准。嵌入式软件把数字化的音频信号峰值电压作为瞬时的音量值,比较它与停播下限的数值大小。电路每秒测100次音量数值,每10次测量结果去掉两个最大值和两个最小值之后取平均作为最终音量值,如果其数值大于下限数值,就立即复位定时器,使其归零。如果定时器计数达到了预设的时长,就意味着在这段连续的时间之内,音量一直小于下限,也就是判定这路信号源出现了故障。音频切换器会自动按设定的预案执行切换备用信号动作并报警。这部分的软件流程如下:

五、系统硬件构成

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由工控机、专业硬件录音卡、采样模块、主控制器、与发射机配套的音频切换器、G P S校时器组成。

六、系统应用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数据库平台: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奔腾4 C P U、5 1 2 M内存、1 2 8 M显卡、硬盘根据录制时间长短决定RS485接口

七、结语

电视发射台短信监控系统设计 第7篇

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作为移动网络的一项基本业务,以其实现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高等优势,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7]。目前,工业领域中的很多数据采集及远程维护系统都用到了短消息服务。

将短消息服务引入发射台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将发射机的运行状态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管理人员,也可以接收管理人员发来的短信命令以控制发射机执行指定的动作,从而实现完整的控制与反馈,真正做到“无人值守,24小时监控”。

1 系统总体结构

传统的控制设备一般都通过串口(RS-232和RS-485)与上位机通信,数据传输距离很短,难以实现远程控制。借助近些年出现的设备服务器技术,可以方便地将串口设备接入网络,从而为网络化监控创造了条件。

现代的电视发射机多配有控制器,可以采集各部件的运行参数并控制其动作。控制器一般都预留串口,并内置了应用层通信协议。上位机只要按协议格式向串口发送特定的消息,控制器就可以识别并执行相应的动作。借助一台设备服务器,就可以将一台发射机接入网络。

短信收发设备又称GSM Model(短信猫),也设计有串口与上位机通信,可以使用AT指令来控制短信收发。同理,借助设备服务器,也可以将短信收发设备接入网络,从而与控制设备并网,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组控制设备最终通过短信收发设备接入了GSM网络,为短信集中监控创造了条件。

2 软件体系结构

设备服务器一般有两种工作模式:一是透明传输模式,即串口数据不作任何处理打包成网络数据(一般使用TCP或UDP包),而网络数据也在解包后不作任何处理发往串口;二是网关模式,即在设备服务器上编程,实现定制的处理功能。显然,第二种模式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本系统的设计要求。

本系统选择美国Lantronix公司的UDS1100设备服务器,设备代理及短信服务器软件都运行在该平台上。该平台内置有精简的多任务操作系统,使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进行并发处理;支持RS-232及RS-485接口,也支持TCP/IP协议栈中的常用协议;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即一系列C语言的API,可以编程访问串口和网络接口。本系统中的串口通信采用RS-232协议,网络消息收发则采用UDP协议。

设备服务器上的软件结构如图2所示。上层的应用软件主要分为3个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和主控模块。前两个模块封装了串口和网络通信数据收发的常用函数,以方便主控程序调用;主控程序作为系统的主进程,实现核心处理功能。

从总体上看,本系统采用了“管理者—代理”的体系结构。靠近发射机的设备服务器充当代理的角色,它要维护发射机的运行状态数据以便管理者查询,当管理者发来控制命令时,它还要控制发射机执行指定的动作。而靠近短信收发器的设备服务器则充当了管理者的角色,管理所有的代理,并为手机用户提供服务。

3 设备代理的设计

设备代理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其主要功能体现在4个方面:1)定期采集并维护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2)处理管理者发来的查询请求,返回请求数据;3)处理管理者发来的命令请求,控制设备执行指定的动作;4)当设备的关键信息项发生变化时,主动通知管理者。

针对电视发射机的管理要求,需要定制管理信息结构,以维护设备的运行数据,所以定义了如下的数据结构:

在串口一侧,为采集设备数据或控制设备动作,需要通过串口向控制器发送特定的消息,并接收反馈,所以设计如下的串口通信组件:

在网络一侧,要接收管理者发送的查询或命令请求,并将设备状态或告警信息发送给管理者,所以设计了如下的UDP通信组件:

主控程序的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在系统初始化完成后,就进入一个永真循环,保证程序一直运行而不退出。循环内部有两个代码块,分别负责串口通信异常和正常两种情况下的数据处理。代理首先通过串口向发射机发送查询配置信息的命令,若正常返回结果,则说明设备连接正常;否则,进入异常处理流程,向短信服务器发送设备离线消息(短信服务器会将该消息通过GSM Model发送到管理员手机上),并继续测试串口,直到通信正常。在正确获取发射机配置信息的前提下,程序将进入正常处理的循环,按顺序执行两项处理:一是通过串口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更新内存中维护的数据集,若发现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则发送告警消息;二是检测有没有收到新的短信命令,若有,则处理该命令(对于查询指令,直接向短信服务器发送状态数据包;而对于控制指令,则通过串口向设备发送控制消息)。

4 短信服务器的设计

短信服务器的主要功能体现在3个方面:1)后台维护。集中管理所有设备信息,维护其代理地址、管理员手机号及操作密码等;2)命令处理。接收管理手机发送的短信命令,转化成UDP消息发往指定的代理;3)消息处理。接收代理发送的告警消息和状态消息,转化为短信发送到指定的手机上。

为同时监控多台发射机,需要为每台设备指定一个设备号、设备名称和代理地址;为实现系统的访问控制,需要设置一组管理手机号码,并为每个号码分别设置查询密码和操作密码。显然,这些信息需要长期存储,所以保存在UDS1100内置的Flash存储器中,当短信服务器启动时,自动将这些信息读入内存以便主控进程访问。为方便维护这些管理信息,可以在UDS1100上进行CGI编程,提供Web接口进行操作[4,5]。

短信服务器上的主控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系统初始化完成后就进入主控循环,不断处理来自设备代理的UDP消息以及来自GSM Model的短消息。当检测到UDP消息到来时,根据该代理的IP地址检索其连接的发射机名称及管理员手机号,并根据消息体构造短信内容,通过GSM Model发送短信到该手机。当检测到短信命令到来时,首先要从消息体中获取手机号及操作密码进行验证,以确保操作的合法性;然后再解析短信内容得到目标主机的代码及控制命令;最后根据主机代码查到该代理的IP地址,并向其发送UDP消息。

该模块设计的一个难点是解决串口争用问题:在网络一侧,一个短信服务器可以连接多个设备代理,但在串口上,它只能连接一个短信收发器,这就存在争用串口的可能;另外,Model发送一条短信的时延很长,通常都在10 s以上,这就意味着,当短时间内有多条UDP消息到来时,串口将来不及处理,很容易造成消息丢失。使用消息队列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消息队列是一块内存缓冲区,用以对UDP消息进行排队处理。该队列设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队头和队尾;当一个UDP消息到来时,自动被压入队尾;而在主控程序中,每轮循环都要检测队列头指针,若有新消息,并且串口状态为就绪,则处理该消息,否则跳过该步骤,等待下一轮循环处理。

5 应用层通信规约

从图1可以看出,本系统中有发射机、作为发射机代理的设备服务器、作为短信代理的设备服务器、短信收发设备及用户手机等多种部件,各部件之间密切配合,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通信规约。

1)设备服务器和发射机之间的串口通信规约

发射机的控制器和设备服务器之间使用RS-232通信,其消息结构如表1。

表1中STX和ETX分别代表起始位和结束位;KEY表示消息类别,例如0x80代表上位机发往下位机的控制命令,0x81代表下位机向上位机返回的数据等;LENGTH表示消息正文的长度;MESSAGE为消息正文内容,包含控制命令以及反馈数据等;BCC为校验码,用于验证消息的完整性。

在消息正文中,又定义了一系列的控制命令,例如TXC:CFG命令用于获取发射机的配置信息,TXC:QRY命令用于获取发射机的运行状态信息,TXC:CNTTX0代表关机命令,TXC:CNTTX1代表开机命令。

2)短信服务器和短信收发器之间的串口通信规约

GSM Model通过串口连接到短信服务器,标准的Model都可以使用AT指令来进行控制。由于AT指令涉及到通信的细节和交互过程,编程不够方便,所以本系统选用的GSM Model又对AT指令做了一层封装,使用约定好的文本消息结构收发短信。

发送短信的串口消息格式为“%SSMS”+“字符编码方式”+“手机号”+“短信内容”。

其中:%SSMS为消息起始标记;字符编码方式为一个数字字符,0代表本短信内容采用UTF编码,1代表采用ASCII编码;手机号为目标手机的号码。

例如,短信服务器向串口发送消息“%SSMS0,18999999999,TX01串口通信中断”,表示向手机号为18999999999的用户发送“TX01串口通信中断”的短信。

短信服务器接收的串口消息格式为“$SMS”+“手机号码”+“字符编码方式”+“内容长度”+“短信内容”。

例如,收到“$SMS+8618999999999,ASC,14,TX01#ON#123456”串口消息,表示号码为18999999999的手机发来一条短信,要求控制代号TX01的发射机执行开机指令,在短信内容中还附有该用户的操作密码,为“123456”。

3)设备代理和短信服务器之间的UDP通信规约

设备代理和短信服务器之间使用UDP Socket通信。

从设备代理到短信服务器要发送3种消息,分别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设备告警信息、串口通信状态信息。这里使用3个字母代表消息类别,一串数字字符代表消息内容。例如COM0代表串口通信中断、COM1代表串口通信恢复;又如ALM0100102代表一条设备告警信息,ALM后面的每位数字分别代表发射机一个关键部件的告警状态,0表示正常,1表示告警,2表示重大告警。设备代理将消息代码传递给短信服务器,后者再将代码转换为文字内容发送给管理手机。

短信服务器发给设备代理的消息主要有两种,一是查询命令,二是控制命令,都使用简写的命令字表示。例如QRY表示查询设备当前工作参数,ON表示开机,OFF表示关机等。

4)用户手机到短信收发器之间的短信格式规约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命令,格式为“Password1”+“#”+发射机编码+“#”+命令字+“#”+“Password2”。

其中Password1为GSM Model的验证口令;Password2为用户的操作口令;发射机编码代表了不同的发射机;命令字代表本次要执行的命令。GSM Model收到短信后,首先验证Password1是否合法,若验证通过,则将后面的内容打包后通过串口发送给短信服务器,否则丢弃该短信。在短信中使用“#”分隔命令参数,以便于短信服务器切分各参数。例如,发送短信“123456#TX01#QRY#654321”表示向TX01发射机发送一条查询指令,短信猫的验证口令为“123456”,该手机用户的操作口令为“654321”。

6 结论

本文将短消息服务引入远程监控领域,彻底解决了偏远环境中的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问题;在对时延要求不太严格的应用背景下,提出了一种非常廉价的远程监控方案。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GSM信号能够覆盖到的范围,该系统都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

摘要:由于很多电视发射台都建立在山顶,难以接入公网,故而难以实施远程控制,基于此提出了将GSM网络与以太网相结合,使用GSM短消息进行远程监控的思想与方法。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说明了设备代理和短信代理的软件结构,并介绍了各部件间的通信规约。应用实践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远程监控,短消息服务,设备服务器

参考文献

[1]吴升恒.广播电视发射中心综合监控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软件学院,2009.

[2]刘行兵,牟占生,孙斌.电视发射台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J].电视技术,2008,32(11):70-71.

[3]周春来,赵成安,孙芳.基于嵌入式Web的发射机远程监控系统[J].控制工程,2008(5):605-609.

[4]白小军,罗钧旻.基于WEB的发射机远程控制系统设计[J].通信技术,2008(9):59-61.

[5]苏振涛,罗钧旻,白小军.基于设备服务器的电视发射机远程监控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10):1883-1886.

[6]葛永明,程文锋,饶琨.基于SMS通用型远程无线监控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5):869-871.

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防雷 第8篇

1 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1.1 系统前端

监控系统前端主要有摄像头、云台、镜头、支架和防护罩。摄像环节通常都是裸露在户外的,摄像部分好比人的眼睛。在整个监控系统中,摄像环节是极为关键的,必须24小时不间断承载动态图像的收集与传输。摄像组将所搜集到的画面,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发射给显示器,在整个监控系统中这个部分就是起点,是系统数据源代码的生产地。摄像环节通常会安装在发射台的高点,从而对发射台的整体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摄像部分的配件主要有高清摄像头、变焦镜头、全自动云台、裸露防护罩和户外防雷绝缘支架。

1.2 信号传输部分

发射台监控系统中的信号传输部分主要包括同轴电缆、电线、多芯线。这3种材料的架设方式均使用沿墙敷设、线路架空和地埋,保证了信号的传输质量。

1.3 系统终端

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终端主要是指多画面分割器、监控设备和控制设备等。

2 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受到雷击的原因

笔者总结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认为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受到雷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直接雷击

直接雷击主要是指监控系统硬件设备处于雷电活动范围以内,户外摄像机部件受到雷电的直接打击或侧面打击,使摄像部分受损;同时,发射台的露天传输部分架设线路处于雷电范围内,造成系统中的电线受到雷击损害。

2.2 感应雷击

首先,必须明确感应雷击和直接雷击之间的区别,在概念上两者就是不同的,感应雷击不是直接对系统设备造成雷击作用,而是由雷电云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雷电磁场,从而对监控系统造成伤害。相比于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的破坏能力较低,但感应雷击出现的概率要高于直接雷击,通常会对户外设备的安全使用造成影响。而根据感应雷击的性质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2.2.1 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对于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来说,静电感应不可能存在与平地之上,如果雷云与地面上的物体相对靠近时,物体与物体之间就将产生部分电荷感应想象,这种电荷现象与雷云上的电荷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这种电荷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将会以凸起物为起点,开始无规律的传播。在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当中,常会出现低空架设的信号管线,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坏监控设备。

2.2.2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只会存在一定的范围以内,虽然避雷针具有防雷击的能力,但若强大的雷击电流躲过避雷针的引导时,将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强烈的雷电磁场,导致发射台周边设备受到高压电磁影响。监控系统设备受到较大的磁场干扰,如果干扰程度较重那么设备将会收到损坏。

2.3 雷电波

雷电波主要是指监控系统设备在受到雷击的过程中,部分传输线路受到电击感应跳出雷电波,雷电波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捕捉可以进入设备的载体,并且让其跳出电位差异。由于设备承受不足电位差异的影响性,导致监控系统设备出现问题。

3 广播发射台健康系统的防雷措施

3.1 对监察系统的摄像部位,采取防雷措施

对于监控系统中的摄像补位来说,防雷的范围应该包括摄像头等部位,让摄像头等设备单独支立出来,不能让其与发射台上的避雷针相邻。在设备线路架设方面,应该保持最大的安全避雷距离,一般是在三四米。如果这种安装方式存在缺陷,则应保证摄像机支架的安装与防雷设备有大致的距离。这里还应该注意,监控系统设备的下引线应该使用镀锌钢管来对其进行铺设。为了避免系统设备内外部出现电磁感应,发射台上的各种管线都应该使用金属材料将其外包,提高线路的屏蔽效果。对于裸露在外的管线,必须对其安装全面的避雷装置,装配相应的硬件设备,摄像部位的云台也应该使用这种避雷技术,避免雷电波侵入监控系统的设备当中。如果摄像部位所安装的避雷器是单相电源,那么必须让其与变压器进行串联或者是让其并联。如果信号的传输距离较远,传输距离通常大于20m,在进行连接时,必须使用直流抵押避雷器对其进行连接。另外,在摄像部位还应该采取接地措施,这样多元化的防雷措施才是最全面的。

3.2 监控系统中传输组织的防雷措施

在对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中的传输设备进行防雷处理时,必须充分结合发射台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使用地下掩埋的方式让其充分避免雷电打击。但要切记,掩埋于底线的线缆应该包裹相应的屏蔽层,并在外包裹避雷钢管,使用这种复合式的防雷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各种雷电打击,保证监控系统中的设备不会受到雷电击的伤害。

3.3 对设备组成部分进行防雷处理

对于发射台监控系统中的组成部位,应该注重防雷的方式方法,这部分的设备都处于室内。因此,在进行防雷处理时,应该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发射台的监控室必须安装避雷针,避免监控受到雷击。对于监控室的传输线缆,必须安装相应的接地装置。为了防止电位差问题的出现,监控室内的一级主线必须连接发射台的主要防雷装置。在线缆进入主设备之前,必须让传输线连接各种避雷保护装置。对于线路接地方面,如果是整体连接,电阻值必须低于1Ω,如果是专用接地线路,电阻值则应该低于5Ω。

3.4 终端设备的防雷处理

首先,要做好直接雷击的保护措施;其次,做好雷电波的侵入;最后,做到电位差的连接。广播发射台的监控室不仅必须安装避雷针,还应根据监控室的实际防雷情况,安装避雷网或避雷带。

4 结语

对于广播发射台的监控系统来说,受到雷击伤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所要采取的防雷措施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单一的防雷措施并不能将防雷保护工作做到最好,系统与防雷之间的架势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联系,合理设置避雷装置和接地线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化发展,发射台的网络随之更新,国内大部分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监控系统也日益完善,但是监控系统中硬件设备受到雷击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防雷工作必须要做到面面俱到,消除系统中的雷击隐患。通常情况下,广播发射台的建设地点会选择平原、高山等信号传输干扰较少的地方,但这些地方也非常容易受到雷击。因此,从广播发射台系统的结构出发,分析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容易受到雷击的原因,并针对雷击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雷措施。

关键词: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防雷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梦瑶.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防雷对策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80.

[2]李建军.广播电视发射台监控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视技术,2014(24):78-80.86.

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防雷对策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防雷,对策

现阶段, 我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率几近九成, 绝大多数老百姓享受到了广播电视媒体的服务项目, 获益匪浅。早在二十世纪初期, 国内各项产业逐渐朝向规模化发展, 各领域产业技术革新的速度飞快, 我国政府为了推动广播发射台管理模式现代化的进程, 不断完善广播发射台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 尤其是从系统的安全运行方面进行考量, 将新型技术融入其中, 以此来防范系统故障的发生, 室外地网建设等防雷对策的提出进一步增强了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运行效能。

1 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正常运转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 整个行业的管理重点在于节目信号传输的安全性与时效性等方面。但实际上, 影响广播发射台系统正常运转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一些人为因素以外, 最可能发生的便是受到雷电的侵袭, 不仅干扰信号传输, 还能影响到广播发射台的供电系统等环节的运作。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我国所建设的绝大多数广播电视台的发射台站都在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 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较大, 可以说, 整个广播发射台是否能否满足正常的播出要求, 则取决于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防雷措施是否完善。因此, 可以说防范雷电的侵袭对于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有序运转而言至关重要, 在实践过程中,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做好各项防雷对策的实施项目。只有这样, 才能有益于我国广播发射台的正常工作。

2 探究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有效防雷对策

既然雷电等自然现象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使得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防雷模块的实效性与安全性更佳, 保证广播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 则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升系统性能, 为节目的优质播出提供有力的保障。从具体情况来看, 通过布设室内外地网的对策, 来调整广播发射台的执行效能, 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监控系统运作的安全稳定特性。

2.1 布设室内外地网, 增强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运行效能

鉴于广播发射台受到雷击时的感应电磁脉冲的特性, 则需要通过建设地网的对策来对其加以改善。从实践过程来看, 地网的建设对于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运行十分关键, 尤其是承担着将故障电流、雷电流以及静电等导入大地, 从而达到有效避雷的作用。总的来说, 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地网建设分为两个部分内容, 即室外地网建设与室内地网建设。

2.1.1 室内地网建设分析

在进行室内地网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将重点放在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设备本身的避雷防护上, 通过对室内地网环境做高强度的降阻处理, 来削弱室内监控系统可能受到的电流干扰, 从而保证信号的正常传输。

2.1.2 室外地网建设分析

相对于室内地网建设而言, 室外地网建设更为重要, 是整个防雷系统的核心。在实践过程中, 往往采用铜材为主要的室外地网建设材料, 在进行接地施工时, 选用的耗材为长效高导活性离子接地单元, 一般情况下, 此物件的几何结构为管状结构, 因管状结构更加便于接地引线处理。当做好最基础的室外地网建设架构以后, 就需要选用填充剂来削弱室外地面环境的导电率以及渗透性, 进而降低外围土壤环境中的导电率,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接地电阻的作用。从具体情况来看, 在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设备的外围埋放环形水平接地体、离子接地极等专业化物件, 能够有效防范监控系统受到雷击侵袭。

2.2 防雷对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防雷建设的具体实施环节, 即通过布设室内外地网的措施来做好系统防雷管理。从长期以来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 建设地网能够有效地改善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防雷效能, 从而令整个监控系统的应用实效更加突显, 有助于保障广播发射台信号的正常传送。此外, 在针对地网布设施工的整个环节中, 尤其要注意需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来操作, 保证接地线布设合理、物料填充掩埋合格等。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中的防雷避雷的功能, 以此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顺畅播送。

3 结束语

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有效防雷对策主要有两点内容, 其一, 在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的室内外环境中布设地网;其二, 强化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防雷系统建设的施工质量, 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从具体细节来看, 优化建设以后的广播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程度代替了以往的“人管机器”的操作模式, 该系统的防雷对策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通过防雷对策的实施, 凭借先进的监测设备与科学化的管理平台, 则进一步提升了广播电视台中波发射台的各项功能, 更加有利于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顺利传送。

参考文献

[1]熊武, 余德华, 齐达.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建设中的电磁干扰分析[J].电声技术, 2012, 01 (01) :89-90.

[2]卢志勇.龙岩市国家广播电视发射台监控系统的现状与改进[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 07 (07) :3-4.

[3]周礼坤.调频同步广播发射台站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基于GPRS的APN网络技术[J].电声技术, 2014, 09 (09) :89-91.

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与应用 第10篇

发射台监控系统由两部分构成, 分别是自台监控系统 (发射台) 和监测管理系统 (监测中心) 。该系统将本台管理与统筹管理相结合, 利用二者的优势实现优化管理。图1为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监控管理系统一般设置在某地区的省局监测中心, 通过检测中心对各发射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管理。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是报警处理、数据存储、报表统计、数据分析及远程控制。自台监控系统则与监控管理系统不同, 该系统设置在发射台, 其构成的六要素分别是信源切换、自动控制、异态报警、节目存储、电力监测及环境监测。

二、监控技术要点

1播出信号检测系统

发射台监控系统能够同时显示多线路的电视节目及广播节目, 能够对其信号进行实时监测。此系统将主信源信号、备信源信号、去发射机信号及射频解调信号这四个视音频信号提供给每个电视节目, 并将这四个信号作为检测系统检测的对象, 四个对象将会以动态柱的形式在视频上显示。在某一信号发生异常的情况下, 该异常信号会以红色状态显示, 并会有语音提示, 这样就会清楚明了地提示工作人员信号故障,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查对比各信号迅速找到异常, 保证了节目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播出。

2信号源监控系统

(1) 视频信号切换原理

信源切换器在进行信号切换的过程中, 会检测信号的类型, 分辨出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在信源切换器工作过程中, 各个信源流动是活路, 相对于每一信源输入都会有与之对应的环出。首先对4路视频信源信号进行检测, 与此同时使之经过AD转换, 然后将信源信号送至DSP进行处理, 若在此期间信源信号出现异常, 则要及时报警, 并需要尽快切换控制输出信号。输出的信源信号经过分配单元后从3路输出, 给发射机提供必要的信号。当切换器由于故障或者人为断电时, 信源1的信号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直接通过输出1对外输出, 顺利提供发射机所需信号。

(2) 音频信号切换原理。音频信号切换器的切换原理与视频信号切换器的原理相同, 音频信源信号是否正常的判别标准是音频信号电平值及低电平发生的时间。在音频信号传输的过程中, 若主路音频出现故障, 则会自动切换为备路音频。主路信息源与视频信号切换中的信源1相同, 都具备断电直通的功能。

(3) 发射机监控系统。发射机监控系统在整个监控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是监控管理系统的重中之重。该系统的结构是典型的分布式控制结构, 所有发射机中都会有一套采集控制装备, 用来采集各个发射机的参数, 实现自动控制。其一, 采集参数:采集参数主要包括输出功率、反射功率、调制度、驻波比、各级电压、电流等模拟量, 以及通信状态、运行状态等开关量。其二, 采集控制设备基本结构:采集控制设备之所以能够对发射机进行监控, 是因为使用了外围电路及EM9260工控主板, 通过嵌入式的结构设计来实现的。使用EM9260的原因是其标准接口多, 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采集控制设备的接入。

3防雷抗干扰措施

(1) 电源防范措施。对于监控系统的接入电源处, 应注意电源所带来的危险。使用UPS对电源进行滤波, 不仅可以防雷电, 还可以抵抗电网中的谐波干扰。一般情况下, 传输导线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 为防止杂波的干扰, 可在检测设备输入端安装电源过滤器, 对电磁波进行过滤。

(2) 电路设计及器件选取。为达到理想的屏蔽效果, 可在进行电路设计时使用具备较强防干扰性的贴片, 对其进行封装, 与此同时, 采用多层板的设计技术保护重要的设备, 以达到结构上的屏蔽最优化。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区分开来, 其中数字地由CPU及存储器这些内部电路接入, 而模拟地则是由A/D及D/A等外部电路接入。电路设计的过程中, 要分别对待数据总线和供电系统, 保证接地屏蔽性能良好。对于模拟数据的采集, 最优的应选用信号隔离技术, 对输入信号进行两次滤波, 先通过低通滤波, 把高频的成分过滤掉, 然后再开始数字滤波处理。

(3) 信号线接口防雷。对检测系统的局域网进行物理隔离, 对其要实施单独组网, 与互联网等外网相互分开。此外, 将防雷器安装在各个重要的设备上, 保证其安全性。在网线较长的接口两端也要加装防雷器。此外, 若用于开路接受发射机信号的馈线被雷击中, 则会在其线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对设备及监控系统造成重大的伤害, 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馈线也需采取防雷措施, 对其安装射频信号防雷器, 保证设备的安全。

三、监控系统应用与效果

在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并且运行了一定时间之后, 发射台在使用自台监控系统后能够及时发现系统中的隐患, 并且能够将隐患及时处理, 这样就将停播的几率最大限度降低,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大停播事故的发生。检测中心则可以掌握监控管理系统及发射台的具体情况, 此外还能够为广播电视的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 以供其管理及优化。

结语

综上所述, 广播电视发射台监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完善, 对于广播情况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广播覆盖去居民听到高质量的广播提供了技术保证。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的广播事业迅速发展, 广播发射台的数量不断增加, 因此, 建立一个科学的监控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此情况对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林晓斌.中波广播发射台监控管理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 2012.

上一篇:设计标准和规范下一篇:路面结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