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范文

2024-08-18

高一政治范文(精选11篇)

高一政治 第1篇

一、选择恰当的事例

1.贴近生活, “接地气”

高一新生要适应高中生的角色, 面对很多的挑战。政治学科内容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在它面前产生了一些疑惑。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让他们能够较为轻松地吸收消化知识, 高一政治教师在举例时,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引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接地气”的事例,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经济生活》在生活中的价值, 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逐渐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巩固课堂知识。

例如, 学习货币的基本职能时, 可以列举学生购买文具、书籍、生活用品等事例, 学习信用卡的含义、作用和优点时可以将它与学生常用的“饭卡”相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时, 可以列举本地的典型事例, 让学生开动脑筋, 切实提出有效的方法……

2.简单明确, “针锋相对”

高一《经济生活》的内容体现一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 知识的展现也遵循了由浅到深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开始, 不断拓展, 逐渐掌握知识。因此, 教师开始在选择事例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 让学生能在特定的背景知识下快速读懂材料。材料要简单明确, 设问要针对性强, 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知识点, 让学生能迅速联系课本知识, 正确回答问题, 这样不仅能增强高一学生学好政治的信心, 当学生学会在题干中得出答案时, 还会使他们认识到阅读和分析材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例如, 在介绍影响价格的因素时, 可以列举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 应突出养猪成本的提高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体现出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另外明确猪肉的供给量和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量发生的变化, 体现供求关系对于价格的影响。对于其他的一些因素, 教师在课前处理材料时就应将之略去, 避免造成学生答题混乱, 指向不明确。

3.与时俱进, 收放自如

相对于照本宣科和空洞的理论讲解, 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时代特征的事例,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 能通过对事例的回忆, 再现知识点, 并调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以, 教师在课堂中可适当选用较为生动新颖的事例。

例如, 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可以列举学生熟悉的影视明星做广告来表现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以当前的“非主流”现象来表现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等等, 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但是, 如果事例选用不恰当或是教师引导不当, 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 在课堂中运用某网络游戏为例, 可能会引起部分同学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但是, 如果将该游戏描述得过于详细、生动, 不仅可能使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 也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兴趣继而沉迷其中耽误学习, 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 避免哗众取宠, 真正发挥此类事例的作用。

二、巧妙运用适当的事例

1.构建联系, “前呼后应”

一节课要列举几个事例, 没有标准答案。但教师应结合本课的知识点、重难点, 做到前后联系, 前呼后应。

课堂举例要时刻围绕教学内容, 为说明知识点服务, 不可偏离主题。如果一个事例要转好几个弯才能联系教材, 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反而会把他们引入迷途。如果事例可以与课本中其他的知识点联系, 可以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 既使学生明白了新学的知识, 又复习了原有的知识。

事例与事例之间的联系。课本每一框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这应当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举例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 尽量通过一个事例, 多个设问的方式把多个知识链接, 层层深入。若是列举了多个事例, 可以选择几个有联系的事例。例如, 在介绍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这一弊端时, 列举了“毒牛奶”的事例, 那么在介绍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时, 完全可以从同一个事例“牛奶”入手, 转换角度解释相应内容。

2.准确定位, 恰到“好处”

事例用在什么时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呢?首先要定位, 是用来导入新课, 承上启下, 归纳总结, 还是用来拓展延伸的。

导入新课的事例放在课堂开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出知识点;承上启下的事例放在课堂中期, 巩固新学知识点, 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归纳总结的事例放在知识点讲解之后, 对之前的知识点总结深化;用来拓展延伸的事例一般放在知识点学完之后, 开拓思维, 实现跨越。

例如, 讲解完储蓄、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之后, 请同学们根据“张大爷”家的“具体情况”, 帮助他设计一套投资理财的方案, 并阐明原因。这个事例能够起到总结概括的作用, 帮助学生归纳了各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 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将课本知识运用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中来。

3.积极引导, 传递“正能量”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特别强调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例如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科学发展观等。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 多用积极向上的、正面的事例去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振奋精神, 增强信心, 促进全面发展。当然, 有时候不可避免会列举一些较为消极负面的事例, 此时, 教师要给予评价, 尽量消除负面影响, 引导学生用乐观积极地态度去解决问题, 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观点。

例如, 面对当今社会就业困难的局势, 劳动者不能整天怨天尤人, 消极懈怠, 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面临着这一问题, 因此, 教师要端正他们的态度, 从当下开始, 打好基础, 全面发展, 为未来做准备。

摘要:高一政治以《经济生活》为例, 课堂选用的事例要贴近生活,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简明有针对性, 使学生迅速找到要点并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 符合时代要求……因此, 事例要认真筛选, 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运用技巧, 掌握举例的艺术。

政治高一年级暑假政治作业答案 第2篇

1、(1)社情民意反映

(2)民主选举是我国公民实现政治参与的方式之一,但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还需要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做法举例政治生活依据选举环节 由成年居民直接投票,差额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选举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条件确定

决策环节社区重大决策必须召开听证会民主决策有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管理环节召开居民会议,制定社区管理规则,居民委员会执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监督环节居民委员会定期述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2、(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统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的监督,这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扞卫者,政府的权力属于人民。

(3)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受人民的监督,依法行政,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浅谈如何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第3篇

【关键词】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正文:

新课改革在全国上下普遍拉开帷幕,并在进一步深化。一步步助推着新一轮教改大潮的进行,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来说,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和理念的改革。高中政治在这次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变化较大,由于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笔者所在的学校,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面貌化发有很大的改观,学生愿意上,教师倍感轻松,并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就拿新高一政治教材来说,新课改冲击了传统的政治教学理念,带来了一线生机。但由于新课改的实施时间不是很长,新课程教育理念渗透的还很不到位,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就结合所在校的高一政治新课程实施中各个班级存在的问题,谈一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材如何进行高效利用。

一、高一新教材,在使用中凸显的问题:

1.旧的教育观念与新高一政治教材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依然残留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这一切同新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存在冲突。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在长期的实践行为中形成了,并且存在着某种稳定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会被革新。可想而知,新教材在滞后的教学观念下,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支配下,矛盾产生的必然性。

2.新教材存在自身的体系

高一政治教材,主要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囊括的知识点和内容相当的丰富,与学校安排的课时肯定是不成正比的。就拿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一课来说,教材内容设计为两框,课标把这繁多的内容只安排为两课时。“揭开神秘的面纱”(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占用一课时。每一部分中都演化出很多的问题和内容,如,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就需要同学们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这是很费时间的。如,货币的基本职能中,设计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W—W(物物交换)、W—G—W(商品流通),这些都需要花费实践讲解。再如,纸币的内容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两个名词,需要费力耗时的为学生解释后才能理解。

繁多的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课时当中,还不能忽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且要达到原理知识的掌握,课时的紧张不利于新课标的贯彻,给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诸多不便。教材体系欠缺,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加补很多的知识。不补充就会使各知识点间欠缺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一现象,我们从教材内容与课后的习题就能比较出来。课本只是讲授最最基础的内容,课后题目难度却是从课本上很难直接找到习题的答案的。

二、如何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在知识点获取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摆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才能有效的利用新教材。

2.观念创新带动行动的创新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依靠的就是新的教育观念的支配。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新学生观,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范围。将政治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情操,做到知行的统一。在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笔者在课前设计5分钟演讲;在课程中,对于难以掌握的理论,笔者安排简短的辩论的形式,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课后,对于重要的原理和思想性很强的知识点,笔者要求学生撰写小的政治论文。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善美镌刻在学生心中。

3.新高一政治基础要在新课标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教法

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政治理论内化为科学的价值观。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高一政治新教材的知识点。抓住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经济事例和文化活动,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提高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从而掌握住政治理论观点。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化高中政治改革。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并结合自身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出现新的较大的改观,正确使用高一新教材,使政治课学生喜欢上,感兴趣,减轻教师的压力和重任,提高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3]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5]翁向新主编,《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群众出版社,1992年.

浅谈如何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第4篇

关键词: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正文:

新课改革在全国上下普遍拉开帷幕, 并在进一步深化。一步步助推着新一轮教改大潮的进行, 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来说, 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和理念的改革。高中政治在这次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变化较大, 由于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 笔者所在的学校,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面貌化发有很大的改观, 学生愿意上, 教师倍感轻松, 并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就拿新高一政治教材来说, 新课改冲击了传统的政治教学理念, 带来了一线生机。但由于新课改的实施时间不是很长, 新课程教育理念渗透的还很不到位, 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就结合所在校的高一政治新课程实施中各个班级存在的问题, 谈一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 教材如何进行高效利用。

一、高一新教材, 在使用中凸显的问题:

1. 旧的教育观念与新高一政治教材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一些教师依然残留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这一切同新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存在冲突。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 已经在长期的实践行为中形成了, 并且存在着某种稳定性。在短时间内, 不可能会被革新。可想而知, 新教材在滞后的教学观念下, 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支配下, 矛盾产生的必然性。

2. 新教材存在自身的体系

高一政治教材, 主要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囊括的知识点和内容相当的丰富, 与学校安排的课时肯定是不成正比的。就拿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一课来说, 教材内容设计为两框, 课标把这繁多的内容只安排为两课时。“揭开神秘的面纱”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占用一课时。每一部分中都演化出很多的问题和内容, 如, 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就需要同学们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这是很费时间的。如, 货币的基本职能中, 设计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W—W (物物交换) 、W—G—W (商品流通) , 这些都需要花费实践讲解。再如, 纸币的内容中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两个名词, 需要费力耗时的为学生解释后才能理解。

繁多的内容, 安排在有限的课时当中, 还不能忽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并且要达到原理知识的掌握, 课时的紧张不利于新课标的贯彻, 给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诸多不便。教材体系欠缺, 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为学生加补很多的知识。不补充就会使各知识点间欠缺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一现象, 我们从教材内容与课后的习题就能比较出来。课本只是讲授最最基础的内容, 课后题目难度却是从课本上很难直接找到习题的答案的。

二、如何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始终把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 在知识点获取中, 注重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 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摆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 才能有效的利用新教材。

2. 观念创新带动行动的创新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要求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 依靠的就是新的教育观念的支配。做到以学生为本, 树立新学生观, 为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范围。将政治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情操, 做到知行的统一。在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 笔者在课前设计5分钟演讲;在课程中, 对于难以掌握的理论, 笔者安排简短的辩论的形式, 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课后, 对于重要的原理和思想性很强的知识点, 笔者要求学生撰写小的政治论文。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真善美镌刻在学生心中。

3. 新高一政治基础要在新课标指引下, 采取适当的教法

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政治理论内化为科学的价值观。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高一政治新教材的知识点。抓住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经济事例和文化活动, 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提高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 从而掌握住政治理论观点。

综上所述, 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下, 深化高中政治改革。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需要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 并结合自身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 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出现新的较大的改观, 正确使用高一新教材, 使政治课学生喜欢上, 感兴趣, 减轻教师的压力和重任, 提高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2年.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 《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1年.

[3]李瑾瑜等编, 《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1年.

高一政治 第5篇

高一政治(必修2)

第Ⅰ卷(选择题)

1~5:ACCDA6~10:BBCCB11~15:ABCBB16~20:CCCBD21~25:ABDAB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12分)

(1)①尊重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民主决策的表现。②保障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利,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该做法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体现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6分)

(2)①政府应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②政府应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③加强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④加强廉政建设,有效监督政府行使权力,确保公职人员的廉洁,保障劳动者权益和安全。(三点即可,6分)

27.(18分)

(1)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除此之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还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分)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4分)

(3)①《建议》形成过程,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的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这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执政;②《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总体布署(或答《建议》形成过程,是中央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亦可),这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③《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体现了党的依法执政。(每个要点2分,共6分,只答三种执政方式,没有结合材料最多只给3分。)

28.(12分)

(1)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提供物质保证。所以观点有一定合理性。(3分)(2)政府还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履行好管理与服务职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分)(3)政府还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4)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29.(8分)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美两国之所以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4分)(2)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冲突的根源。中美在很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加强合作有利于中美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长期的战略利益。(4分)

引导高一新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策略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学习内驱力激发兴趣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7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后,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困惑:初中阶段很容易得高分的政治学科一下子抓不到头绪甚至很难听懂,政治成绩徘徊在及格边缘,畏难情绪油然而生。作为高一学生的政治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高一新生学习思想政治课。

一、 转变学生观念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他们明确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高中后,有些打算高二选理科的学生,在了解了理科生高三不学思想政治课,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不高后,都认为高一没有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必要。因此,政治教师必须要从高一就让学生明确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掌握一些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其次,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一点对今后学理科的学生同样重要。

二、 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偏见,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让高一政治课堂“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变消极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高一入门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了解四本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后,就专门为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学习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你的经济头脑如何”。该探究活动有两个问题。问题一:“假设你是美国亚特兰大石头山公园的管理者,现要为该公园制定游览收费标准(在12美元和8美元中选择)。坐缆车收费多少美元?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收费多少美元?(需说明定价理由)”问题展示后,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踊跃发言。不少学生认为坐缆车应该比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便宜,理由是坐缆车游览的范围比较小。为此,笔者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在该公园公示牌上显示的游览收费标准是坐缆车收费12美元,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收费8美元。中国游客看到这样的收费标准,都认为这是‘糊涂失算,你也如此认为吗?”该问题的答案虽然浅而易见,但也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笔者设置的探究活动由于密切联系实际,并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要求,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该公园游览收费标准定价的合理性:之所以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的收费比坐缆车游览收费还要便宜,是因为游客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需要在公园消费,可以带动公园其他项目的销售,从而达到公园和游客双赢的效果。因此该公园在制定游览收费标准的问题上,不但没有糊涂失算,而且还是大有智慧的。

通过该活动,学生深刻领会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魅力。通过联系实际的分析,学生不仅知道“经济”就是用最少的成本做最多的事情,还了解了经济学中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消费的作用,为接下来经济生活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探究活动两个问题的巧妙结合,还使学生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从中深刻体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结合现实设置探究活动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慢慢改变了对政治课的偏见,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动力。

三、 加强学法指导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虽付出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渐渐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动力。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教师还必须做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政治课的规律,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预习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从远期效应看,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真正能做好课前预习的学生却很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此,笔者在入门课就指导学生了解整本教材的结构,以及教材每一单元每一部分内容的预习要求。另外针对政治学科理论概念比较多的特点,笔者还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政治概念。由于有了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提高了预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为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并能够有意识地排除分散他们注意力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圈画出来,甚至作些批注,将一些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为后面的自主复习做好准备。

这样在看、听、思、记、参与的有机结合下,学生听课的效果和质量有了大大的提高。有了实实在在的听课效果,学生才能深刻领会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规律和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内化为自己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有些学生很努力,可花了很多时间就是记不住知识,渐渐也就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记忆技巧,强化“背”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关键;要及时复习;对难记忆的知识进行分散记忆;记忆时可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另一方面,针对政治学科考试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观点分析问题”的主观题考查方式,教师还应该在每节课结束后布置默写任务,要求学生课后遵循记忆规律,运用教师教授的记忆技巧对课堂上所学的重要原理和观点进行记忆,实践“背”功,并在下一节新课课前5分钟进行堂上默写。

(四)指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

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学到的是一个个知识点,而学习任何知识都有一个逐步把知识扩展和加深的过程,这就需我们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对所学的一个个知识点加以整理,将这些知识点置于某个“面”上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个对知识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因此,学完一课、一单元或一本书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将知识系统化的要求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指导学生学会解题

学习成绩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因素。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一方面与他们知识掌握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的解题方法、解题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提高解题能力。现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对于选择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选择题题干的意思,要注意题干的关键字、关键词,如“主要”“最”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分析题肢的表述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对于正确的题肢加以比较;最后再思考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将与题干有直接联系的题肢选出来,这样就能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材料分析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要求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因此在解答这样的题目时步骤往往是这样的:先审清材料、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再明确其运用的原理;最后运用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组织文字时,应先写明原理,后结合材料分点、分段进行论述。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相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沈德琴.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探微[J].成才之路,2013(30).

[2]叶红燕.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 2013(5).

[3]牛文斗.高中政治学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7).

高一政治 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激发兴趣,学法指导,转变角色,激情教学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 其知识结构、知识容量, 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 存在一个较陡的级梯, 同时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及中高考的差异,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 常常在学习上出现滑坡现象, 学生感到学习吃力, 教师感到教得辛苦, 对高中各学科教学来说, 都有一个教学的衔接过渡的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也是如此。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杨振宇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密诀在于兴趣。”可见,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 是成功的先导。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教师只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首先自己要求创新, 不要因循守旧, 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 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教学风格。其次, 教师要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 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 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教师在讲课时, 应根据教材具体内容, 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使学生兴趣盎然。每当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原理, 应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 然后诱发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入分析、广阔想象, 以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 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 巧设问题情境, 善于驾驭语言技巧, 将图文声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等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成功的体验, 从而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 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

二、加强对思想政治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一样。有的学习轻松, 效果很好, 有的学习感到很困难, 效果也不好。究其原因, 除了学生的基础有差别以外, 学习方法的差异是重要的原因。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 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指导。但有相当数量的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重视得不够。为了让学生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老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 忽略学习方法的指导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应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学习方法, 只被动地听老师的讲授, 其主体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很大。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 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 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 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 去改进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三、要更新教学理念, 要转变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思想政治教师感受最深的是:至今在许多人的思想中都还有思想政治教学无非是念条条, 画框框。其实不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对思想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的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 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活动方式, 引导每一个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 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 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四、教师应该有无限的教学热情

一个好老师不仅应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较好的教师素养, 更应该有无限的教学热情。唯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让学生也有不尽的学习热情。激情是课堂生命力所在, 试想一个没有热情的教师怎么可能把他的学生教好呢?人的情绪具有相互感染性, 教师高昂的教学热情一定能够给学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好的老师必须自己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舞者”, 只有这样他才可能在自己的舞台上上演更多更精彩的课, 只有这样他才可能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受学生的欢迎, 只有这样他才可能不断地研究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人。他的学生也在老师的影响下, 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力求更大的进步。

高一政治 第8篇

一、高一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 )教师方面

1.教师观念转变问题

教学观念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导。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只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学习成绩,轻学习的过程与参与;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统一要求,轻因材施教。这说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还远远不到位。学生通过学习,成绩突出的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都大同小异;学习困难的往往个人素质得不到提高、个人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放弃的情绪。

2.教师对新课改理解问题

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准理解不够透彻, 有些老师关于课改的目标是什么,还不太清楚,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改革,心中没底。部分老师片面理解新课改,认为新课改就是少讲,多练;有的为了追求少讲,一节课完全放手给学生,导致学生盲目学习;有的认为新课改就是让学生讨论,把一节有机联系的课变成了讨论课,学生看似讨论热烈,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什么都不知道,收获甚微。

3.教师教学方式问题

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改革,还面临教学方式的矛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些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课前,备课主要是备“书”———吃透教材,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课堂上教师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知识,学生配合教师活动,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另外,一些教师受高考和统考的束缚太紧,既想大胆尝试改革,有所创新,又担心会影响统考和高考成绩,可谓进退维谷。

4.教师能力方面

高中政治教育缺乏高素质的教师资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社会中,政治教师资源过剩,但真正懂教学管理艺术的不多,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要。政治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理念落后,不敢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器皿和仓库”,强调生硬灌输,最终必然挫伤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积极性;部分教师知识面狭窄,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又不思进取,没有职业操守和责任心。

(二 )学生方面

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初中阶段,政治学习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教材中很多知识点没列入中考范围,即使考,所占比例也很小,因此,不考不教,考则突击,列提纲,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结果,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上高中后,学生对政治学科既不重视又不喜欢,还要求像初中老师那样,画重点,死记硬背,自主学习能力差。

(三 )学科自身方面

学科地位低下,引不起学生重视。首先,高一新生入校后面临高中分科的困扰,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理科,轻视或放弃了政治学科的学习。这种现象在优等生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其次,社会上“重理轻文”思想仍广泛存在。部分家长轻视文科,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影响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从我地区的特点看,我地区煤矿、化工、机电等就业趋向良好,很多家长及学生出于对未来工作的考虑,在文理分科时选择理科,尤其是男学生较明显。

面对严峻形势,高一阶段,政治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积极性,把学生重新拉回课堂。

二、解决政治教学面临困境的主要措施

(一 )教师方面

1.转 变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政治教学走出困境,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要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由过去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老师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其次,要由过去重视“学会”转变为“会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最后 , 变“苦学” 为“乐学、巧学”。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习规律,必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挫伤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多向走在课改前面的地区和学校学习,如山东杜郎口中学。

2.教师要建立起新课程 、新观念下的教学方式 。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 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教学方式。新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应注重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同时,新课程增加了“想一想”、“忆一忆”、“做一做”、“讨论”等小栏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这主要体现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采取按好、中、差均衡搭配的排座方式将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为实现兵教兵、兵管兵、兵强兵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实现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扶, 实现了师生全员参与教学和共同管理的目标,解决了以往教师在辅导上“单兵作战”时有心无力的问题,实现了班级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整体提高。学生在互相帮扶中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

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顾耕耘不管收获”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有新的教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见解。应该杜绝“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结论下得早,学生思考少”、“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的现象,真正把老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主宰整个课堂,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主动而积极的,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充满自信,学生无论朗读、讲解还是表演,脸上始终洋溢着求知的满足和自我展示的幸福感。

4.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知识素质 。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成功关键看教师,高中政治教师应不断提高素养,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自身发展。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各种挑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素质:

(1)要有扎实精深的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和准确理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整个科学体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 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等。要对本专业的知识有精深的把握。

(3)要有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诸如: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美学等知识。还要了解与受教育密切相关的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的学科,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法学、外语、计算机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越走越远。

(4)利用多种途径 ,加强自身建设。政治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写教学后记、案例分析、观摩他人的教学成果、交流与探讨、与学生进行反馈教学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过程, 要考虑教学的实效并以此作为课改的支点,这样才会使改革有新思路、新视角,促使自己不断升华。

(二 )学生方面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课的甜头,就能改变对政治学科的不端正态度。

1.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 。

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政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把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贯穿于平时授课之中,引起学生重视。

2.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 。

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高中政治课本身包括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和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 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画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画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科会掌握高中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

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脑“多思”、开口“多说”、动手“多做”。学生在学习政治时,应课前搞好预习;课中多思考,专心听课,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难点,做好课堂笔记;课后运用联想等多种记忆方法,多思多用,加强巩固,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学科自身方面

明确高中政治课的现实意义。首先,分析政治在高考、会考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文科高考共750分,政治占100分,学文的同学伤不起。另一方面,高考正在改革之中,学生的会考成绩与高考挂钩已成必然趋势, 学理的学生应注意自己的会考成绩,否则后悔莫及。其次,应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形式,明确各科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纠正家长轻视文科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家长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综合因素,给学生提出合理性建议,而不是横加干涉。最后,明确政治学科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现实作用,例如参加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安警察类考试、教师考试等,政治学科位置举足轻重。

高一政治 第9篇

一、借助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故事情节,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有效增强教学效果。高一学生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变,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有时简单而枯燥的说教并不能使他们信服。一个故事,一个寓言就能化解一谜团,解开一个困惑,指明一个方向。比如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抓不住重点,手忙脚乱的情形,笔者通过《赌饼输家》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了要学会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针对学生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的状况,笔者用《愚人吃饼》的故事引导他们要注意量的积累。

二、赏析漫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政治试题中无论是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还是高考,总会有选择题涉及漫画。通过漫画题的测试,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洞察时事的敏感度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比如高一学生在接人待物上往往不成熟,评价人和事往往有失偏颇,好走极端。由此笔者展示了一幅漫画:一个人因为树上有几个小虫,他决定将这棵树砍了。 学生纷纷议论:怎么能因小失大呢?笔者乘机引导:对啊,同学之间能不能因为一点小矛盾就大打出手呢?看人看事能不能绝对呢?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渗透的是辨证的否定观,防止学生形成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三、设置论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真理越辩越明。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辩论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好论题, 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辩论。对抗辩论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竭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批驳对方的观点。这种形式表面是要求学生片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意图相悖,而实际上正是在与对手的激烈对抗中意识到双方观点都有合理的因素,又都有不合理的因素,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达到辩证地看问题的目的。比如在讲解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正方,辩题是“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一组是反方,辩题是“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先让学生预习,到图书馆搜集资料,上网搜索相关知识,并整理成点。学生在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锻炼了归纳分析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关注时事热点的兴趣。辩论的结果让学生明白了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如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 不利于出口;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要根据国际货币市场行情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确定,通常要在均衡水平上合理变动,以维持其币值的相对稳定。

四、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简单学习,按照“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来学习,这是我们学习单一知识点的基本过程。二是系统学习,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把众多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我们的大脑里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图。

每个学科的知识点并不是相互孤立的,相反它们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只有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组织,我们的学习才有效率,我们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联想并且运用。将所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更有助于他们的理解。

比如,学习了经济生活中《多变的价格》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将本课两框知识即“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绘制成知识网络图,并让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展示网络图,要求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各个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时通过让其他学生指出网络图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树立了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高一政治 第10篇

一、在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社会调查的重要性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应试教育倾向比较突出,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重校内教育、轻校外社会教育的现象,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针对教育、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高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涉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有关经济学的问题,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是极为重要的。

开展社会调查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行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调查就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个性的发展和发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有利于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调查是辅助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1. 针对高一学生、教材的特点出发开展社会调查。

现在的高一学生,他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较为广泛,独立性和自制力趋于成熟。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对人对事有独立的见解,并逐步开始学会待人处世的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及个性特征。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唯书”、不“唯上”,不断探索,追求新知,思考问题时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假设,善于联想,富于想象,勇于探索。但由于缺乏基本理论思维能力、社会经历少,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还不成熟,学生往往不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主流。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教材而教材,空洞单一地说教,只会使学生缺乏兴趣,更谈不上“信”与“行”。只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去读一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让他们接触社会,独立观察思考,判断解决在课堂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指导他们的行动,达到懂、信、用的统一。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教材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方针政策作了宣传,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对外开放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有现实意义。教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实际性,教材内容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如消费问题(包括教育消费)等。要正确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2. 针对高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开展社会调查。

针对高一学生特点及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材、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有重点地开展社会调查来辅助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如在讲授第一课《生活消费与消费文明》时,为了使学生学会正确消费,笔者布置学生向家长调查每月的消费开支情况,以及个人的消费支出占整个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然后讨论谁家的消费是最适度、最合理的。在讲授第二课《社会生产和效益观念》时,笔者利用高一学农时机,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在村镇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调查研究,并集体调查本县柘中企业发展情况。在汇报讨论中,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科技和管理才能求得经济效益的增长。在第三课《剩余劳动与社会进步》教学中,笔者请学生结合本市本县市政建设的有关情况调查,从而体会社会主义剩余劳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在讲授第四课《分配制度与分配观念》时,笔者请学生调查收集先富起来的具体个人事例,正确认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重大意义。在讲授第五课《国民财富与纳税意识》时,笔者请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查,来认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保险业的重要性。在讲授第六课《价值规律与经济眼光》时,笔者组织学生对银行、证券交易所调查,了解区分储蓄、债券、股票的特点。在讲授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时,笔者请学生走向市场,就某些商品、商品经营者情况进行调查,来分析为什么在商品销售中,有些人赚钱,有些人亏本。在讲授第八课《对外开放与开放意识》时,笔者让学生结合本县本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情况进行调查,来体会对外开放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思考

1. 抓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

社会调查的开展,切忌“放羊式”和“赶鸭式”,必须落实到位。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要有层次地进行,可由教师去联系、安排、落实调查的对象、内容,然后带学生去进行活动;可由教师间接联系,然后请学生带着介绍信去联系、落实和组织;也可全部由学生自己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想办法外出联系、落实和组织,教师不再跟随。在社会调查组织中,我们感到全部由学生负责,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得到的锻炼更大。

2. 社会调查要认真做好评价工作。

评价是社会调查工作中很重要的内容,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社会调查的评价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内容,质的方面包括参加调查的态度、表现及所取得的效果,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体现;量的方面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的时间、次数,完成数量以及其它应该完成的内容,我们采用一人一卡的做法,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等第评价。

摘要:文章指出,政治教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特点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水平。

高一政治 第1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08-01

高一《思想政治》主要是介绍经济方面的常识。经济,在经济学上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在以生产劳动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实践中产生了社会基本矛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要搞好高一《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要抓住“生产力”这条主线。

一、商品、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和商品经济是有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以后才出现的,而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二、社会生产力经过封建社会的缓慢发展,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进而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也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中日益显露出来了。换言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尖锐化,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垄断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和现代世界的三大矛盾,这一系列矛盾又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矛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必然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而代之。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产生、发展、壮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目前,在我国已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同时,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而且发展又不平衡,生产力水平呈现多层性,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建立单一的公有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逐步建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分别与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各自的范围和领域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我们评价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不能以“一大二公”为标准,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四、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阶段的商品经济。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五、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社会中出现日趋复杂的行业和部门,各部门、各行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结成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其他部门。因此,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客观上要求把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按一定比例配置给各个部门,也就是要求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正确安排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

六、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更快发展。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它是由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的。按劳分配是主体,坚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执行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它使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他们付出的劳动直接联系在一起,必然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改进和革新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他分配方式也是与人们的物质利益息息相关,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正确引导消费,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七、对外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生产力由一国社会化走向国际化,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日趋形成,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不断加强对外经济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发展本国、本地经济的基本战略。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必须通过对外开放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对外资金和技术交流、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沿海开放区等都是加速发展我国经济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

上一篇:文献采访优化下一篇:RS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