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文化范文

2024-08-05

敬畏文化范文(精选12篇)

敬畏文化 第1篇

感恩意识是企业爱心与责任感的源泉

在不久前全国企业文化 (伊利集团) 现场会上, 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兰通在总结伊利文化建设经验时谈道, 伊利人从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悟出人生哲学的第一条, 就是“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感恩党和政府, 感恩员工, 感恩消费者, 感恩股东, 感恩社会, 感恩一切应该感恩的人和事。感恩文化理念激发了企业与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情感, 感恩文化形成了强大凝聚力和巨大感召力, 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这引起了我的思想共鸣, 因为我一直试图证明, 感恩文化是优秀企业文化最原始的基因, 是企业爱心与责任感的源泉。

有一首歌《感恩的心》, 第一句就是“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因此“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恩惠并寻求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 是人类最原始、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 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伊斯兰教告诫人们, 要孝敬父母, 感恩安拉所赐予的幸福生活;基督教主张, 人应该为上帝赋予自己的存在而感恩, 教导人们做一个像基督一样有仁爱的人;佛教的感恩思想非常鲜明具体, 提出要报父母恩、国土恩、三宝 (佛、法、僧) 恩、众生恩等四重恩。儒家文化中有很强的感恩意识, 在伦理本位的基础上, 主张忠、孝、节、义。儒家伦理最高标准“仁”、“忠恕”与报恩思想一脉相承。因此, 中国人推崇“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唾弃“忘恩负义之人”。在美国,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它是最早来到美洲新大陆的移民 (清教徒) 感恩上帝、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而创立的节日, 流传了300多年并延续至今, 感恩意识构成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企业为什么要感恩?原因很简单, 企业来到这个世界上,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种环境因素的支持与帮助。股东给了企业“筋骨血脉”之躯, 顾客给了企业“衣食”, 员工给了企业精神与能力, 合作者给了企业完成经营活动的帮助, 竞争者给了企业激励, 社会给了企业发展的广阔舞台, 国家给了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

我们现在倡导企业要有爱心, 要对社会负责任, 那么, 爱心与责任感从何而来?我认为, 爱心与责任感源于感恩。一个企业有了感恩之心, 才能对顾客、对员工有爱心, 否则,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 顾客就成了赚钱的对象, 员工就成了赚钱的工具;一个企业有了感恩之心, 才能自觉地对顾客、对员工, 以至于对环境、对社会、对未来负责, 在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中作出最佳选择。

令人不安的是, 当下的一部分企业缺乏感恩之心, 以假冒伪劣来坑蒙拐骗消费者, 甚至像强盗一样进行掠夺式经营, 像土匪一样谋财害命, 已经远远超过人类容忍的底线, 这是十分危险的。

培养感恩意识是系统工程

培养感恩意识, 要做系统工程。首先从孩童抓起。现在的家长多在抱怨孩子不知道感恩, 实际上关键在于家长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有没有教会孩子感恩。因此, 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开始, 家长和老师的首要任务应是教会孩子知道感恩, 知道父母的付出、老师的奉献、社会的关爱, 使其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感激与回报的种子。其次是企业要加强感恩文化教育, 通过各种经营活动和有益的文娱形式, 强化员工对他人、对企业、对社会、对顾客的感激之情, 并把感恩文化逐渐固化到制度层面。还有, 就是要营造全社会的感恩风气, 并与惩戒机制相结合, 刚柔并济, 建造与和谐社会伦理相适应的感恩文化。

敬畏意识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思想基础

与感恩文化相联系的是敬畏文化。“三鹿毒奶门事件”以及形形色色侵害消费者、侵害社会的事件, 使我一直在思考着, 我认为企业文化原始基因中也应该有“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当代企业诚信文化和以此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形成的思想基础。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圈, 包括儒家文明, 都有很强的敬畏意识。基督教中有“摩西十诫”, 它称为人类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 体现平等的“人神契约”精神:谁要毁约, 谁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人也有“神不佑我, 我即弃之”的权利。“摩西十诫”中除了有要人尊崇遵从耶和华的内容外, 还强调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和不可贪恋别人房屋、妻子、仆婢、牛驴和一切所有。《圣经》里有原罪、赎罪和末日审判。因此, 信基督教的人做了坏事要找神父忏悔, 发了财要感激上帝的恩赐。“敬畏上帝”是甘心乐意的顺从、存畏惧、战兢而快乐的心, 乃是爱的事奉, 并非无知的、勉强或惧怕的心去敬拜。敬畏上帝是敬其圣名、圣殿、圣言, 远离恶事。

伊斯兰教的戒律繁多, 无故杀人、盗窃、酗酒、奸淫乱性、放高利贷、说谎欺诈、背信弃义、临阵逃脱、忤逆父母、无中生有、道听途说、背谈多端、发谎誓、作伪证等等都是罪恶, 这些罪恶中最大莫过于忤逆双亲、不义和作伪证。作为一名穆斯林, 如果他违背了安拉的部分禁令, 要忏悔, 知过改过, 寻求安拉宽恕。如果他犯了罪必定受到惩罚。如犯盗窃罪, 必须从手腕断手;对掠夺成性者, 处以死刑, 或钉死在十字架上, 或把手脚交互着割去, 或驱逐出境;犯奸淫罪, 未婚者处以鞭刑, 已婚者的刑罚是石击罪。

佛教的戒律也很多, 最基础的戒律称为“五戒十善”, 核心内容是“一心向善, 诸事莫恶。”“五戒”为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这是佛门众弟子的基本戒。“十善”是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 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此中前三名身业, 中四名口业, 后三名意业。若持而不犯, 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 则为十恶。沙弥及沙弥尼应守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等“十戒”。佛教对违戒行为的惩处, 各种戒律均有详细规定。如《四分律》, 比丘犯杀、盗、淫、妄语四条重罪, 要开除、逐出僧团;犯僧残法, 留僧团察看等。但佛教戒律的实施与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相关联。犯戒不但受到现实的直接惩处, 更重要的是将遭受“长劫果报”。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 是因缘未到。对于佛法信仰者来说, “长劫果报”是最骇人的处罚。

各种宗教, 尤其是基督教的信仰者对宗教领袖、教义以及戒律的敬畏与市场经济伦理的结合, 对今天西方信用体系与文化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对宗教的信奉与敬畏, 在市场中从事经营活动守信守戒所获得的较大利益, 以及违戒和失信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使商人的诚信逐渐由强制变为自觉。所以, 研究西方的信用体系不能忽视宗教的作用。

在中国是有诚信的文化基础的。儒家文化以仁为中心, 讲内仁外礼, 鼓励人们向善, 虽然没有明确的戒律和惩罚条例, 但圣人乃真理的化身, 人们崇敬圣人, 畏圣人之言。尤其是儒家以诚信为修身立业、处世待人的根本。孔子认为:“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以致去兵, 去食, 宁死必信。孟子说:“诚者, 天之道也, 思诚者, 人之道也”。在儒家看来, 诚信不仅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 而且是一个人做学问、干事业的根本。儒家认为, 诚信既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内在的、必备的品质和情操, 也表现在个人的外在行为中, 是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 而且是人们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自从“独尊儒术”后, 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及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甚至有点神圣化。朱熹在《中庸注》中就说过“君子之心, 常存敬畏”。同时, 上述佛教的戒条在中国诚信文化的形成上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有, 古代中国没有上帝、真主, 但是有天, 古人畏天, 你做了坏事要遭天谴, “天打五雷轰”。

然而, 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 几乎完全斩断了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做人准则, 被当作封建垃圾抛弃了, 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几乎荡然无存。所以, 当我们进入市场经济以后, 几乎没有多少敬畏意识支撑, 很多商人无所畏惧, 胆大妄为, “诚信”危机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培养敬畏意识

现在, 我们呼唤敬畏意识, 建立现代诚信文化, 打造“诚信企业、诚信社会”。从信教状况来讲, 中国多数人没有宗教信仰, 我们不可能把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建立在宗教信仰的敬畏意识基础之上。李源潮讲, 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敬畏历史, 敬畏百姓, 敬畏人生。这是从领导干部个人修养和自律角度讲的。中国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其敬畏意识应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特别是儒家伦理的精髓;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精神。只有使人们从内心敬畏中华传统, 敬畏核心价值, 敬畏法律, 唤醒公民敬畏之心, 并把诚信文化建设和社会诚信制度建设落到实处, 才能打牢企业的诚信文化底线, 使市场经济走上诚信经济的快车道。当然, 这种敬畏意识的培养, 同培养感恩文化一样, 也要从孩童教育做起, 使之从小敬畏父母, 敬畏老师, 进而敬畏社会文明规则和法律。对企业员工的敬畏教育要同诚信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 使员工找到明确的敬畏对象, 比如敬畏消费者, 敬畏行业道德, 敬畏法律, 甚至敬畏行业神等等, 形成敬畏文化自律与自觉。

行业神文化在培养敬畏意识中值得重视

前不久, 亚洲 (澳门) 国际公开大学的周国强博士在该校2009年MBA毕业典礼上作了《企业文化、澳港行业神崇拜及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的演讲, 谈到港澳企业非常重视供奉行业神, 也谈到供奉行业神仪式的重要性, 即祈求“保护”, 祈福免灾, 祈求工作顺利、事业发达、生活幸福;团结和约束同业或同帮, 包括雇主和员工, 达到维护行业或行帮利益的目的。行业神不仅是个人崇拜, 而是群体意识、社团意识、行业意识。早在20多年前李乔著有《中国行业神崇拜》一书, 认为神祉信仰是中国人所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 三百六十行, 行行有宗, 行行有神, 或为守护神, 或为引利仙, 各有作用。目前港澳企业供奉的典型行业神有, 建筑业鲁班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师傅诞) 、梨园祖师爷华光、酿酒业杜康、茶坊业陆羽、中医业华佗、教育业孔子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孔诞) 和孟子、渔业妈祖。关公本是典当业的保护神, 但很多行业, 如警署都以关公作保护神。除此还有很多, 在中国还有很多行业神, 比如:神农是农耕业和医药业祖师, 仓颉是刻字业、文书业祖师, 吴道子是绘画油漆业祖师, 黄道婆是弹棉、织布业祖师, 李白是酒家保护神等等。

敬畏传统文化的作文 第2篇

我们可以从日本与韩国对中国文化的借鉴,并结合国情民情进行的发扬和创新中,清楚地认识到优秀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如今韩国已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并且韩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国际竞争力也逐步增强。没有雄厚的军事、经济力量,是什么使韩国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的认可?其实正如韩国人所认为的那样,他们最有生产力的领域就是“文化领域”。

一直颇具争议的韩国“端午申遗”事件之余,其实不得不承认在严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衡量与申报程序面前,韩国的端午文化一定也是传承已久、独具特色、参与广泛并且能够经得住考验的,而我们缺少的是审视自己的过去,审视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忽略了应该以某种形式正确地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运动,借鉴、吸收和发扬一切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文化凝聚改革的力量和智慧、汇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最终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快速超越。

回归传统文化就是重新确立敬畏之心 第3篇

答/楼宇烈

中国的文化就是要让我们反省自己。环境是你破坏的,应该是你反省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如果自己的身心出了问题,也要向内,看自己的内心

这些年来,先生一直身体力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广泛。联系到中国近现代以来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和核心价值是相冲突的,因此其萎缩实属必然。

日本不就是以阳明之学来搞明治维新的么?他们提出“和魂洋才”,就是学习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但是保持日本的文化灵魂,他们的目的达到了。我们很多人认为用、体是不可以分开的。为什么用和体不能分开呢?用最终是用,方便就可以用,用应该为体服务。

在价值观念上更深层次的障碍在于,我们看文化有一个先进和落后的问题,一个优劣的问题,注重这重判断,不注重文化的类型差异。很多人觉得中国文化是农业文明,西方是工业文明,后来的肯定比前面的先进。事实上,近现代以来,连西方人也逐渐领悟到,过去对自己传统的否定过于剧烈。

西方人推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实证思维,实证思维看问题都是理想主义的,绝对的,要将事物彻彻底底分辨清楚。但是中国文化看到的是是非中间的转变,是和非彼此互含、转化。这种辩证的思维、整体的思维和实证思维是大相径庭的。

因此,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最关键的是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实现转变。

如果思维方式和主流价值观念不能为主流接受,传统文化的复兴仍然是很艰难的。

在精神生活领域,西方文化强调向外,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向内。讲到天地万物和人的关系,我们认为人是主体,这个主体要承担责任。比如,我们的生活环境出了问题,我们是责怪外界环境,还是责怪我们自己?是治理环境还是治理我们自己?中国的文化就是要让我们反省自己。环境是你破坏的,应该是你反省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如果自己的身心出了问题,也要向内,看自己的内心。

但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要改变,不能仅限于思想层面,而是要付诸实践,“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礼乐并重。礼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礼仪规范,使人可以在行为中践行道德价值;乐就是通过艺术的感染和引导,陶冶性情,使人接受基本的价值观念。

中国的文化艺术,不是从技艺角度看问题,是从精神食粮的角度,看其中有多少道。“文以载道”,就是要把人的天性,引导到一个不至于泛滥的层面。艺术的功能是引导人欲,让眼睛看正的,耳朵听正的,防止靡靡之音、感官的刺激,把人引导到邪路上去。现代艺术完全是拼技能,崇尚感官的刺激,人欲的放荡,这就是玩物丧志,艺术就异化了。这完全违背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根本精神。

中国人认为最好的德行是“德侔天地”“德配天地”,跟天地一样。中国人从来不讲自己是天地万物的主宰,相反是要不断地向天地万物去学习

从历史来看,我们的理想人格一直十分崇高,但是在现实层面,中国的道德状况并不让人满意,几乎历代都遭到严厉批评。

正是因为现实中的问题太多,才要通过树立理想去解决。我们把什么口号提得最响亮,就说明现实中这一问题比较突出。但是中国文化是通过向内用功来解决问题的。老子讲:“六亲不和有孝慈。”他觉得六亲不和是因为人失去了天性,恢复了天性,人就不会勾心斗角,因此他希望回归人的本性;儒家则希望用一套体现仁义之心的伦理程式来规范人。

西方人完全不同,他们是要借助法律的力量、上帝的力量进行外在的强制。

在我的理解中,西方基督教有着強烈的原罪和忏悔意识,他们的内在道德律也是很强的。

他们是通过外在的力量——上帝和法律来唤起人的内在觉悟。西方的文化是救赎和他律,中国的文化是自救和自律。西方人要重新唤起人们的自觉性,靠的是法律的权威和上帝的威严。中国文化中没有造物主、救世主观念,我们是自己救自己,强调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天地,对得起祖先、子孙。现在,我们既丢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没有很好地学到西方的传统,我们变得没有约束,没有信仰。

大家感到信仰缺失,实质缺失的是什么?是敬畏,对自己的敬畏,对他人的敬畏,对世界的敬畏,对天地万物的敬畏。所以,只要对我有利,哪怕是老天爷的,我也敢夺取、拿来。对自己的人格也没有自尊、自爱、自重,结果就是没有自信。信仰最终体现为敬畏之心。所以,我们回归传统文化,就是要帮助人们重新确立敬畏之心。

您说过,按照中国的宗教观念,中国人的敬畏之心,根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学习。在此基础上,您认为中国人有深刻的人本主义观念。

中国宗教中,我们信仰的都是天地万物本身,天地万物的变化莫测,我们称之为神。晴空万里,突然雷雨交加,一定是有雷公和雨婆,我们不认为是超自然的上帝在发怒。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不像西方人那样,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现在,西方人重新开始强调尊重自然,要把我们“天人合一”的思想拿去,但是他们没有理解中国的人本主义。

中国的人本,是既不做物质的奴隶,也不做超自然的神的奴隶,但中国人非常尊重天地。中国人认为最好的德行是什么?“德侔天地”“德配天地”,跟天地一样。中国人从来不讲自己是天地万物的主宰,相反是要不断地向天地万物去学习。所以中国人的人本主义是让人做人自己。我们的人本主义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是人要驾驭一切,中国文化则是要保持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而又不狂妄地支配一切,这才是正宗的中国的人本主义。

中国人喜欢一窝蜂,反而把事情弄糟,本来是文化传承的问题,结果被弄成创收的问题,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

多年来,先生对中医进行了深入研究。您认为中医与其说是疾病的治疗体系,不如说是文化的体系,中医和西医差异的根本在于思维方式。

很多人说中医不科学,认为中医懵懵懂懂,糊里糊涂,没有解剖学作为基础。但是,这恰恰是中医的灵魂。西方的解剖学是在尸体上做的,人死了以后,器官与器官的关系没有了。在活人身上,器官和器官密不可分的。怎么能够把死的静止的器官上发现的问题,应用到活人身上呢?其实,中医有很好的解剖学,可以称之为“内观解剖学”,活人自己去体会、去观察、去反求。对活着的人的观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这种内观解剖,很模糊,很复杂,还带有游走性,相对方位和关系不断发生变化。这怎么能说不科学呢?西方人认为定性、定量才是科学,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定性、定量的。

我们认为西方的理论方法是科学的,那还有中国文化存在的可能吗?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消解了我们的哲学、宗教,最后消解的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您本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浸泡日久,对现实中的问题更多敏感,但您似乎一直乐观对待文化建设的问题。

我清醒地看到了困难,但从没有失去希望。在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我不希望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我们应该慢慢地观察和体验人们对传统的一些东西是否接受,然后再加以引导和介入。中国人喜欢一窝蜂,反而把事情弄糟,本来是文化传承的问题,结果被弄成创收的问题,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

促使您保持乐观和韧性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我的乐观来自于对我们文化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中有取不完的对改变现在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有用的资源。我们要追求心智的成熟,现实就是不完美,那就要去面对,不去回避。

社会的问题,相当程度上就是应该相互尊重的问题。礼的核心就是相互尊重,这对于解决今天的矛盾,大有可为。礼乐就是让每个人很高兴地按照自己的身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每个人如此,这个社会不就和谐有序了吗?

科学发展已经不再停留在分析的阶段,而已进入一个综合、整体和相互关联的阶段,不是分割开来静止地观察世界、求证世界。这正是中国文化的长处。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2013年12月18日)

“文以载道”,

就是要把人的天性,

引导到一个不至于

泛滥的层面。

艺术的功能是引导人欲,

让眼睛看正的,

耳朵听正的,

防止靡靡之音、

感官的刺激,

把人引导到邪路上去。

现代艺术完全是拼技能,

崇尚感官的刺激,

人欲的放荡,

这就是玩物丧志,

艺术就异化了。

这完全违背了

中国传统艺术的

根本精神。

敬畏文化 第4篇

刘华对古村的寻访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山是古村的屏障, 水是宗族的命脉。走进深山, 面对云缠雾绕的“大地美人”, 刘华在意的不是妩媚动人的“名山秀水”, 而是山水之间宗族的“来龙去脉”。

在《风水的村庄》里, 刘华从水口的位置、村巷的走向和院落的布局去寻觅宗族绵延千年的文化符码和生存秘密。不论是依山傍水的造势, 还是移形换位的布局, 古老风水所遵循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要义与现代建筑科学的美学法则不谋而合。在刘华眼里, 古村的建筑仿佛就是一种述说, 一种饱含沧桑感的历史叙事。从祠堂牌坊到普通民居, 从建筑构成到空间陈设, 从屋脊到柱础, 从门楼到床花, 蕴含着民间信仰、生活理想、人生境界、宗教观念和生命意识的古村, 浑身上下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优雅而郑重, 从容而深沉。《百姓的祠堂》描写了各类乡间祠堂及其蕴含的宗族文化。比如, 巍然坚实的赣南客籍祠堂, 见证了历代客家先民的坚忍不拔, 一句流传民间的谚语“草鞋脚上, 灵牌背上”, 不禁让人联想到遥远的过去:因战乱告别中原的客家人, 脚穿草鞋, 背负祖先灵牌艰难迁徙, 于跋山涉水、辗转千里的迁徙途中, 随时长跪在马蹄溅起的滚滚烟尘之中, 向先人叩拜, 与灵魂对话。《亲切的神灵》描写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宗教庆典。神话里的各路神仙、传说中的民间义士、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族谱里的列祖列宗都可能成为乡村膜拜的对象。正是信仰的力量激发了民间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精神, 创造出众多鲜活的神灵。这些神灵既体现了人的意志, 充满了人性, 又代表着人所敬畏的天地, 充满了神性。他们能给心灵以爱抚, 给精神以支撑。透过俗世百姓祈福纳吉的狂欢与诸神和谐共处同享俗世香火的盛典, 刘华进而反思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缘由和文化心理。

一块向自然索取的领地如何被时间演绎成为灵魂的居所?庞杂的福主崇拜究竟掩藏着哪些民间心照不宣的秘密?一间砖石砌起的房子、一方简单普通的木牌怎样承载着一个宗族的全部历史情感?在由100多个古村交织而成的“大地脸谱”上, 刘华根据各自不同的风貌和性情, 梳理出村庄与风水、宗族与祠堂、戏台与表演、神灵与信仰等不同的文化脉络, 重构古村的前世与今生。

“古村系列”散文还凸显了刘华的审美自觉。在由文化经纬交织而成的“大地脸谱”上, 他常常用诗性的语言, 再现古村的成长历程和生命感觉。在他的笔下, 最初向自然索取领地的村庄, 是在与自然不断协调、相互授受契合、逐渐融合过程中成长为古村的。它用门、窗、天井、院落吸纳天光地气, 在与风雨雷电、蛇虫猛兽的对抗中走向成熟。具有了山水精神和田园魂魄的古村, 在刘华眼里不是僵卧大地的建筑, 而是充满活力的生命, “它会在溪水中洗濯自己的倒影, 借晨岚擦拭自己的羞笑;它会一直钻进山的深处、路的尽头, 然后藏在某棵古樟的暗面, 宁静生活的背面, 警惕地打量着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古村的生命气息不仅由弥漫其间的炊烟、声音、气味、色彩所传达, 更由它历尽沧桑, 可以颓败, 却不凋亡, 既坚硬又柔软的内在生命力所彰显。在《灵魂的居所》里, 刘华如此描写一座古村令人震撼的生成:凹凸不平的石路, 蛮横斜插的房屋, 不规则的门框, 不对称的窗户, 处处表现出“反叛与对抗的性格”。布局别出心裁的古村在“夸富逞奢”的同时, 又流露出不易察觉的“惶惑不安”。刘华对古村的审美是人格化的亲近, 他注重的是古村内在的精神风骨、思想质地和生命气象。

从文体表征来看, 融学理思考和感性表达于一体的“古村”系列大致仍属“文化散文”的范畴。刘华对待古村的态度是谦卑的, 满怀一种后辈对先人的敬畏。他说, 通常一座古村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博物馆, 一座民俗博物馆。古村粗粝的生活形态里蕴藏着世代仰慕的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前往古村, 就是前往曾经的家园与生活。正是这种谦卑和敬畏使刘华的“古村”系列避免了一般“文化散文”写作者抒情时的“夸张”和反思时的“傲然”。

敬畏文化 第5篇

Xxx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我是xxx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科副科长xxx,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探讨“三敬”(即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这个严肃而又认真的话题。下面是我对“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的理解和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首先,我觉得这个时期提出 “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这个观点很及时、很必要,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现在正处在全国第十二个“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全国上下各单位、各企业都把六月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转折和契机,集中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安全活动开展、自查互查、演习演练等活动,所以这个时候提出“三个敬畏”有助于六月安全月的活动开展,并且能利用“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把“三个敬畏”的相关精髓进行传达和贯彻,为今后安全生产工作敲响警钟,指明方向。二是近期全国事故频发,从发生的事故原因来看,绝大部分是责任事故。也就是说,职工没有把生命看重、领导没有把责任看重,单位没有把制度看重。如果这些出事故的单位和相关人员都能够深刻理解“三个敬畏”的涵义,并且能够始终把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落实责任放在先于一切的位置,把制度执行放在重于一切的位置,我们的工作何愁不好做,我们的企业何愁不能长治久安。

其次,“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这个观点本身逻辑性很强,对企业发展具有绝对的导向作用。因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推动,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可以重来,所以我们必须对我们的生命负责。大家知道,我们煤矿属于高危行业,每年都有事故发生,每年都有人把生命留在我们这

个特殊的行业里。为了不出带血的煤炭,政府出台了《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为了不出带血的煤炭,煤矿矿长与政府签订了矿长安全承诺书;为了不出带血的煤炭,作为身在其中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的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负责,所以我们必须敬畏生命。怎样才能做到敬畏生命呢?---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认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各司其责,层层落实,严格按照“一岗双责”办事,做到规范操作、规避风险,我们就能看护好所属职工生命安全,不出带血的煤炭,不要带血的利润。那么,我们怎样保障责任顺利落实呢?---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情和体制都证明了: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和意志,我们无法想象我们的企业、社会、国家将会怎样?现在,我们的国家出台了许多制度,行业出台了许多标准,可是仍有太多的人钻法律的空子,钻制度的空子,打擦边球。我们的企业更是鱼龙混杂,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来约束,有的员工就可能会任意妄为,无所畏惧管理者,这是企业管理的大忌,是企业不安全的预兆,后果很严重。所以必须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并且要着力完善安全规章制度,让制度变成条条安全红线,让每个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敬畏制度,做好分内的事情,做到令行禁止,才能筑起安全生产坚强基石,企业才能长久,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久安。

最后,我希望:我们不要把“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的深刻内涵仅仅写在纸上,说在口头上;而是要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中!

谢谢大家!

2013年6月26日

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

Xxx

安全来自敬畏 第6篇

11月21日,包头飞往上海的东方航空公司云南分公司Mu521O次小型客机刚刚升空即坠毁,机上乘客与机组全部人员以及地面2人共55人遇难;

11月20日,沙河市白塔镇5家铁矿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65人遇难;

11月16日,大连港附近的“辽海”号客货船失火,幸好船上340名乘客与工作人员全部得到营救;

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33人遇难;

也许事故过于频仍,也许罹难后的生命都变成冰冷的数字,或许还有更多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当灾难的狰容尚未侵入你我亲友的时候,人对生命并不那么敏感。狼能为自己同件的阵亡而仰天悲嚎,古人说兔死狐悲,那么人自当更应该物伤其类。然而,现实却常常用经济或其他力量迫使部分利益相关者冷血。

“11.21”空难刚发生,东航公司就忙不迭地宣称,飞机提前起飞与空难无关,三名乘客持他人身份证登机与空难无关,廉价的日本液压油未预热更与空难无关,反正一句话,空难是因为飞机不好,不是管理的原因——而此时,黑匣子尚未开启,他们凭什么矢口否认?即使黑匣子揭出真相,证明确实是不可控因素所致,与安检漏洞无关也只是个侥幸。

就说十几天前,两名少年在昆明机场爬上飞机起落架,飞机起飞后,一人摔死,另一人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万米高空上度过惊魂一小时,联想到两年前的“5.7”空难,这都反映出机场安检的巨大漏洞;还有其他许多的人为灾难,都无可辩驳地表明,无论制度还是人事,无论制度设计还是制度操作,无论事故前还是事故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生命的不够负责任。

早在几千年前,佛陀、孔子、老子还有无数古圣先贤,告诫我们,要敬畏生命,还要敬畏生命之所出的大自然,正是在这种敬畏中,所有的生命才能获得应有的关护。

然而,数百年来,当人们利用现代科技造福人类的时候,敬畏生命的伦理却在同步消解——虽然不否认在有些地方依然生命力旺盛。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生史怀哲说:“受制于盲目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上。”当前发生的诸多灾难,表面看似乎一地散珠,相互间仿佛毫无关联,而内在原因却常常惊人地一致,对生命缺乏敬畏,正是社会“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产物。

当煤矿老板疯狂挖开大地的时候,矿工的生命只是他每天必须支出的工资;当出租车公司的老板获得许可证之后,利润的目标将司机的应交份额逼签成365天的合同,一天休假都不给……于是灾难发生了。

有人总是将种种问题归咎于转型社会,转型并不是一个责任垃圾桶,更不意味着一切恶果都可以摆脱道德的追问,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甚至个人都应该对天自问。

一些政府部门能否心平气和地问问自己:行业的产业政策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为什么长期得不到纠正?

航空公司能否问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多怵目惊心的漏洞在出事前被忽视,是人事问题?还是制度问题?

无论是国有还是冒充国有的私有矿主是否也扪心自问。在计算矿山成本的时候,其中有没有生命的份额?

千追百问不离本心,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一定程度超越自己最近前的利益,关怀、悲悯同生而为人者的生命,甚至其他生命。

1979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称为“贫民窟中的圣人”的特蕾莎修女,曾应邀参加一次世界性的反饥饿大会,在会场外,她发现一位饿得奄奄待毙的老人,特蕾莎立刻将老人带回“爱心修女会”护理,不再去“反饥饿”,后来老人带着满足的微笑离世,特蕾莎认为同顾饥肠辘辘的人而空谈反饥饿是荒谬的。二战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每年都在特定的纪念日纪念罹难的同胞,在此过程中,他们会虔诚地念出每个死难者的名字。敬畏生命就是这么艰难而又简单。

没有什么失去此生命的失去给人留下更多的伤痛,也没有什么败坏比人心的堕落更败坏。转型时代是转向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时代,没有健康伦理依托的人权尊重是不存在的,因此转型时代也是一个形成健康伦理的过程,伦理无依的时代,往往也是伦理重建的时代,敬畏生命正是其核心精神。

虽然以概率论看,再健全的制度、再淳朴的人心也无法完全杜绝人为灾难,但只要对生命有真诚的敬畏,就能最大程度地防微杜渐,而不是做事后诸葛亮。

敬畏物流 第7篇

日前在研究物流领域现状的时候, 我忽然想到了这件事情并且形成一个观点:敬畏物流。

我对这个观点的解释是:欲求得物流的未来发展和升华, 首先对物流本身要有“知”。对物流“未知”, 焉能知道其后事如何, 发展又如何?而对于物流缺乏敬畏, 是“未知”的重要原因, 我之所以这么说, 当然是因为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为什么说现在对物流缺乏敬畏?那就是眼下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 认为物流的存在形式非常简单;因而, 漠然视之、随意处之、任意为之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经济管理机构、教育机构、物流领域这种认识的危害后果不可小视。

一般而言, 对于敬畏的解释是, 不但尊敬而且害怕。从普遍意义来讲, 敬畏是人们对待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故此我也常把它看成是对待知识的态度。作为一个物流工作者, 物流事业就是自己神圣的事业, 物流的知识是广泛而且深邃的;你一旦进入物流这个领域, 从事物流这项工作, 你就要掌握物流知识去开辟一番事业, 就不能轻视它, 就应当有敬畏之心。

“敬畏”是一个具有相当高度的提法, 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治说词, 这是一种“上纲上线”的提法。现在这个问题有那么严重吗?对待物流的态度需要使用这么重的词汇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有必要, 这不仅是我们物流工作者对于物流知识应有的态度, 也是我们对一切知识和一切工作应有的态度, 无论你对这个领域熟悉还是不熟悉。

有朋友对我说, 上述问题在社会上广泛存在, 如果要责怪的话, 恐怕首先要责怪专门搞物流工作的人们。社会上的轻视源于物流工作者对自己的轻视, 是我们自己的研究、宣传和具体行动存在着问题, 从而影响了社会的认知。自己对自己尚且不尊重, 如何要求别人去尊重自己呢?

我之所以这样说也是事出有因的, 简单举三个例子佐证:

第一个例子:早在2004年, 就有当时处于物流工作领导岗位的人放言:“物流业将步入成熟期”。那时候, 经过二十年的学习和引进, 我们在经济领域中开始发展物流形态;刚刚搞了4、5年, 中国的物流业就很快到达“成熟期”, 原来物流是如此简单!物流业领导人士如此认识, 又如何让物流全行业, 让社会对这项工作有所敬畏?

第二个例子:几年前高校尚且刚刚开设物流学科, 全国各地就出现了大量物流培训机构, 经过短期培训便诞生了千千万万个“物流师”。按照中国职称的规矩, 物流师相当于中级职称的工程师。此举让社会如何看物流师?真才实学没学到就戴了一顶中级职称桂冠, 这些物流培训机构岂不成了“南郭先生培训班”!

第三个例子:“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 这是去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是物流业我们自己都没有真知;起码这个关于业种的定义表述, 在物流业界之前也没有研究过, 讨论过, 更谈不上共识。如按照这句话厘清物流业, 现在根本就没有物流业, 因为现在不存在三个产业的融合。

说敬畏 第8篇

心怀敬畏不需要任何证明, 但当有人对他所敬畏的对象提出质疑的时候, 心怀敬畏者仍然会无条件地相信并为之据理力争。因此, 有人觉得敬畏是非理性的, 与我们所推崇的逻辑、理性相悖。殊不知, 极力推崇逻辑、理性思维, 归根到底也是一种对科学精神、理性思维的敬畏。

敬畏会在生活中与人们不期而遇:当我们欣赏古典悲剧《赵氏孤儿》时, 会为韩厥、公孙杵臼的大义凛然、舍命救孤而动容, 更会为程婴救孤献子, 而后忍辱负重地背负“忘恩负义, 出卖朋友, 残害忠良”的骂名十余载的英雄气概而震撼, 并油然生出一种敬畏之情。在聆听巴赫的弥撒曲时, 我们会感受到作者对于宗教的无限虔诚, 我们听到了他对上帝的赞美与感恩, 他通过音乐这种方式让我们感觉上帝的存在、宗教的圣洁, 并顿生敬畏之心, 也对这位虔诚的艺术家心怀敬畏。登临泰山之时, 我们既亲身体验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万丈, 却也会感受到人在自然、宇宙之中显得多么渺小, 我们的心胸会因此更加开阔, 也会对自然、宇宙充满无限的敬畏……敬畏不关乎他人的影响, 只关乎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许路边的一只昆虫, 脑中闪过的一个画面, 空中飞过的一只鸟, 贤者的一句话, 都会让自己心中涌现敬畏之情。

敬畏与无畏 第9篇

几十年下来没有觉得自己对裁缝了解, 始终觉得对它不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 始终觉得离它越来越远, 不是离它越来越近, 这是我的感受。所以这也是触动我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因。如果做企业做成“过日子”了, 那可能就没有太多的爆发了。如果始终感觉很有激情, 有了激情了无论碰到困难还是压力, 都可能会去克服它, 如果没有激情人就是这样, 一旦有压力会选择退, 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这个比喻不一定是恰当的。

我自己归纳总结了几个方面:

第一, 我这么多年始终保持一个勤奋的状态, 我觉得如果去理解“勤奋”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坚持, 黑马创业者, 先要做成一个好的企业, 对于坚持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现阶段可以这样说大家都比较浮躁, 这个浮躁也是社会客观环境带来的, 不是说我们每个人主观想的, 由于客观环境很浮躁逼得我们很浮躁。

所以现在坚持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从某个角度来说, 比坚持更重要的还是要主动去创新, 主动去适应环境, 适应市场变化, 我觉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是盲目的坚持, 市场在变化, 环境在变化, 最后结果是会被淘汰。

我们1995年第一家店成立, 到今天已经10多年了, 从做裁缝到现在我已经30来年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去坚持, 坚持到最后如何创新, 如何主动地去创新, 主动地去创造机会, 我觉得这个是一直我在想的问题。

我到现在全国有4000家店,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业务模式一开始是全面批发, 后来有部分做零售模式, 现在我们是零售模式和品牌模式结合, 两年前也尝试了电子商务, 现在电子商务一年大概几个亿的销售, 很小的一个平台。

为什么玩这些东西?社会在变化, 在变化过程当中如果不去尝试和不去了解有可能被淘汰了。你了解了它, 不一定能够做得很好, 但是知道是怎么回事对我们做传统产业也有好处。

通过这两年的电子商务的摸索, 我们在自己的传统渠道在运营方式上也做调整, 做变化, 去适应这样一个社会的现象, 消费者的心态改进, 我们供应链也随着做调整。我觉得是我自己感受的, 我们勤奋的核心就是坚持和主动。

第二个方面, 其实中国人都很聪明, 但往往聪明反而被聪明误。我对聪明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要学会敬畏, 这个很重要, 在我脑子里面是缺失了。实际上我非常缺乏敬畏。但也给我带来了今天。但是今天往后看, 敬畏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敬畏你就不会懂得谦卑, 如果不谦卑、不开放你就难以获取新的知识, 很显然, 这杯水已经倒满了再倒也倒不进去, 无敬畏者这杯水永远是满的, 你要学会敬畏, 学会开放, 学会谦卑就始终处在一个空杯, 你就会放进很多有价值或者没有价值的东西, 会让你更多的提高自己。

第二个方面, 要不畏惧。如果你有敬畏又畏惧啥事都干不成。在困难面前, 在压力面前, 在创新摸索过程中, 我们要有不畏惧的精神, 这个很重要。我自己总结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在我身上不畏惧是很多的, 我敢于创造和创新, 这给美特斯邦威带来了今天的局面:一个创新型的企业, 创新型的企业风险会比较大, 但是如何去防范这个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 我认为中国已经不是机会时代。过去到今天我的发展、企业的成长是机遇, 但接下来是进入专业时代。我们要变得更加专业, 这个很重要。真正要做到“专业”, 我们就需要在目标设定、策略管理方面下工夫。像我自己的误区, 基本上是属于操作性。我经常说先开枪后瞄准, 这样企业有时候要去修正错误的成本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够学会反复论证目标, 把系统策略做好再去做, 对风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防范。

《敬畏自然》说课稿 第10篇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一课。八年级下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本单元共有五篇文章, 《敬畏自然》位于本单元的首篇, 教材选入这一课, 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及课改理念,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的能力。要识记、理解文本中的字词句,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作者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学习多种修辞写作手法。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以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打算运用以下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运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及课堂对话、质疑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教学程序的设计,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 (1) 简化教学程序, 优化教学内容; (2) 不求面面俱到, 但求突破重点, 难点突破; (3) 问题由学生提出, 过程让学生参与, 疑问由学生解决。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在这节课中, 我共分为五个探究步骤:

第一步:借助影视, 导入新课。

首先, 我播放多媒体课件《人与自然——美丽的可可西里》的片段, 随着有穿透力的乐曲, 各种动植物纷沓亮相。在片子里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拥有灿烂的生命, 都绽放过生命的美丽。而整个大自然、整个宇宙, 更是魅力无穷、神秘无限。所以, 我们应该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板书课题, 学生渐入学习状态。

【设计理念:用直观、生动的课件, 引领学生“神入”课堂情景, 有待拨动学生喷薄欲出的激情。】

第二步:自主研习, 整体感知。

我用投影仪出示阅读课文的要求, 让学生先默读课文。

【设计理念:初步启发学生熟悉课文,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进行想象和开拓】

第三步:互动探究, 突破重点。

学生圈点勾画文本中的问题后, 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对话。

这篇课文共有十一段:

我让学生讨论1~3段, 得出:“人类的发明及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这个观点。

讨论4~9段, 得出:“宇宙中存在着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 人类是宇宙中存在的方式”的观点。

讨论10~11段, 得出: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设计理念:在这一教学活动环节中, 我根据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梳理作者思路,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关系, 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第四步:拓展教材, 迁移运用。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我结合学生学过的人与自然的有关知识。用小黑板出示下列探究问题:

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类改造和破坏自然的事例, 对比文本中作者的情感, 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紧扣文本重难点, 链接学生生活, 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度解读, 完成了对教学重难点即“敬畏自然”的理解。】

第五步:当堂训练, 交流快乐、

我播放课件——《惨遭屠杀的藏羚羊》, 接着出示探究课题:

请你以“探究·发现”电视台栏目小记者身份, 就此现场向观众作口述性新闻报道 (要求:语言精炼, 充满情感) 。

总结:广阔的大自然、浩瀚的宇宙, 美丽无穷、神秘无限, 我们确实应该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

敬畏《狼图腾》 第11篇

狼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凶狠而可怕的形象,“狼外婆”、“狼来了”,众多的狼故事,传送给我们的观念就是可怕、凶狠,不招人喜欢,理当诛之。然而,读了《狼图腾》,观念却为之一新。

《狼图腾》通过一位“知青”的讲述,展示知青在蒙古草原的生活图画。书中,陈阵从小喜欢观察狼,到处掏小狼,直到把小狼的狼牙磨掉流血,最终小狼得病死去。书的最后,知青回到额伦草原祭拜草原之神腾格里,祭拜小狼的洞穴,整个过程伴随着额伦草原生态的日益破坏,那种破坏是渐进的。本书不仅是故事精彩,它写出了人类无意识中对大自然的侵略。人类的本意是想改造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让自然为自己所用,但又不知不觉中毁了美丽的大草原。

蒙古的草原狼——草原民族的图腾,狂傲不羁。它是草原之神——腾格里在草原上的使者。今天看来,陈阵不该养小狼。狼是自由的,是傲视草原的,不应该被我们圈养起来。书中,毕利格大叔说:“养了小狼触犯了神灵。”对无神论者来说,我们触犯的就是大自然。更何况小狼也许是白狼王的后代,人类更应该敬畏它。

读到最后,原本以为陈阵会把小狼放回草原,让其回归草原幽灵的本色,可是陈阵没有。可见我们人类的贪婪,明明知道有些东西得到了并不会有好的结果,却要归为己有,最后就是毁灭。小狼最终死了!到后来,额伦草原变成了圈起来的草丛圈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没有了,狼群追逐马群时笑傲江湖的风情没有了。留下的是一片生态破坏后的怅然,

姜戎通过《狼图腾》中描述的蒙古草原狼的故事,讲述出他多年来所忧虑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以及他对中国国民性格的反思。可以这样说,这是一个社会学家对自我精神的一种洗礼。它写出了一幅画,更写出了一种精神!

作品得到“亚洲文学奖”评委们的关注,摘取了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大奖。郑渊洁说,姜戎先生写了一部旷世奇书《狼图腾》!姜戎感到非常欣慰的同时也表示:“我始终希望自己不仅能写出好看的故事,而且能够超越原有的中国文学模式,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世界视角和普世价值。”

《狼图腾》是作者的自我忏悔,是人们对草原所作所为的反思,也是对人与自然这一命题的深刻思考。对自然的利用并不是要改造它,而是要在遵从其规律的前提下适度地利用它。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这本书的主旨,也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内容。

陈年:心怀敬畏重置凡客 第12篇

对于陈年来说, 过去的15年间, 从文人到创业者, 再到产品经理, 每一次的角色转变、得意与迷失中, 雷军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身兼朋友、导师、股东和偶像的多重身份, “是雷军教会了我对产品要有敬畏之心”。

“我觉得凡客的未来首先是做有说服力的产品, 第二步就是因为这些品质的改变, 真正形成口碑, 最后成为长期存在的品牌。”过去几个月的成绩让陈年很是高兴, 连抽两支烟。

当然, 在陈年看来, 如同每天坚持跑步一样, 重置凡客的品质之旅同样是一场长跑, 而这一次, 他有的是耐心和坚持。

从文人到创业者的得意与迷失

“爱网络, 爱自由, 爱晚起, 爱夜间大排档, 爱赛车, 也爱29块的T-shirt, 我不是什么旗手, 不是谁的代言, 我是韩寒, 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 我是凡客。”

原本仅是视频脚本台词的凡客体, 在2010年却引发了一场全民PS热潮, 也让这家服装品牌电商企业一夜之间红遍大街小巷, 成为“平民时尚”的代表。对于陈年而言, 这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卓越网担任副总裁时他就已经被证明是一名成功的营销者。

出生于山西的陈年大学中途退学后, 怀揣着文学梦来到北京, 做记者、创办好书俱乐部, 做图书策划人, 直到2000年被雷军相中一起创办卓越网。凭借着对图书的敏感, 他把“黄仁宇系列”、《钱钟书全集》这样的冷门书卖成热门, 将不温不火的《大话西游》炒得脱销, 甚至连竞争对手当当网总裁李国庆都评价他是“能挤出用户购买欲的人”。当时有一种说法:对于卓越网来说, 雷军是灵魂, 王树彤是门面, 陈年是执行。

2004年8月, 卓越网被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全资收购。在亚马逊中国干了短短半年时间, 自称受不了“黑人小孩整天对自己指手画脚”的陈年选择了离开。在沉迷于名牌和奢侈品一年后, 感到空虚的陈年找到了雷军, 两人一起创办了做游戏道具交易的我有网。不过, 从来没玩过游戏的陈年显然没能找到感觉, 公司很快以失败告终。

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在2007年年初因发现PPG而改变, 当时PPG这家在网上卖男士衬衫的服装电商声名鹊起, 正在铺天盖地打广告, 创始人李亮的目标是做一家服装品牌企业, “PPG的定位很简单, 通过广告塑造干净、清爽、活力、激情、轻松的品牌内涵……”彼时马云还不是首富, 京东和刘强东远没有现在这么火, 而沈亚则在长江商学院读书, 寻找着第二次创业的机会。

“要创办一家像PPG那样的公司。”陈年再次拉来了好哥们雷军的投资, 又找了11位帮手, 创立VA NCL, 中文名叫“凡客”, 他要把衬衫通过互联网卖给每一位平凡的消费者, 争取2010年销售额能够有2亿至3亿元。虽然当时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做过服装, 听人讲面料和制衣的时候就像在听天书, 但是, “大家都认为没关系, 可以从其他的服装品牌找专业人士过来做。”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 凡客就实现了既定目标。在此后的四年, 凡客的速度如同坐上了“火箭”, 2010年销售额已达到20亿元。“那时我们希望规模快速成长, 做大做大再做大, 希望2011年能做到100亿元, 这怎么做到呢, 就反过来推算我们做多少个产品来凑够这100亿元。”陈年回忆道, 这种想法在当时的中国并不鲜见。

凡客摊子越铺越大:启动V+频道, 吸引第三方开卖百货, 组建自己的快递公司“如风达”。不仅卖服装, 还开始经营化妆品、箱包, 甚至连拖把都卖, 最多的时候竟然有19万的SKU (库存量单位) , 员工达到13000人。

当2011年8月雷军发布小米手机的时候, 陈年已经是名满江湖的电商大佬, 凡客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知名服装品牌, 先后获得IDG、软银赛富、老虎基金、淡马锡等知名投资机构一共6轮、高达3.22亿美元的投资, 并宣布要提前一年进行IPO计划、拟融资10亿美元。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彼时的陈年难掩轻狂, “有个满头白发的老人, 是一个欧洲品牌的老板, 说他做了40多年都没有做到像我这样大的规模, 当时我还是很得意的, 那说明我聪明、运气好呗。”陈年那时眼中只有增长, 对雷军提出的敬畏产品颇有些不以为然。实际上,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 陈年就离开了产品一线, 在上新品的时候, 他只能看到那些产品负责人演示的PPT。

此时, 凡客已危机四伏, 不少忠实粉丝在抱怨自己买到的那些差强人意的商品, 包括洗一次就严重缩水的T恤衫, 穿几次就掉颜色的帆布鞋……“品类快速的扩张, 导致了很多产品质量不过硬。”陈年坦言, 这是凡客最终坠入深渊的根源。2011年6月底, 凡客的总库存为8.5亿元, 而3个月后已经上升到14.45亿元。随着年底IPO计划推迟, 凡客整个局面开始失控, 其“持续亏损”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曾有媒体报道称, 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 凡客3年累计亏损额约为6亿元。

之后的两年间, 陈年都在和过多并且错误的库存作斗争, 大力削减产品线和员工数量, 并发动了多轮降价清仓活动。2013年8月, 尽管合约未满, 但陈年宣布从繁华的北京广渠门搬到了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 搬家后的凡客员工只剩300多人, 而库房也从28个锐减到3个。就连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如风达, 也出售给了中信产业基金。资金链断裂、供货商讨债的传闻更是让陈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

做好一件衬衣的产品经理

打开凡客网站, 首页便是一幅168元80支免烫衬衫的照片, 主力产品的意义不言而喻, 正如7年前陈年创立公司时一样, 但温莎领、小方领这些专业词汇的冒出, 又显得一切似乎已悄然而变。

2 0 1 4年8月2 8日, 在北京798D-PARK中心“一件衬衫”的新品发布会上, 蛰伏一年的陈年又回到了“世界中心”。如同雷军分解小米手机一样, 陈年用一个多小时去讲解手中那件衬衫, “氢键”、“聚烯氢薄膜嵌条”、“阿克苏长绒棉”、“免烫”等词汇唬住了原本“只给陈老板面子”的供应商和投资人。

“我之前准备了两万多字的稿子, 这是《归去来》那本书后写的最长的一次, 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后来写得有点魔怔了, 可能写到十万字, 发现就这一年围绕这件衬衫的事情, 写完就是一本书。”陈年说。

而推动“一件衬衫”的故事得以开始的, 依然是雷军和那些个从晚上八九点到早上天亮的聊天。“在去年之前, 我一直比较认同关键绩效指标法的管理思路, 觉得管理者布置完了任务之后去管理就行, 而雷军则是一个产品经营者, 觉得要对产品有敬畏之心, 量力而行, 要完全从用户角度出发, 用产品说话。后来, 雷军说服了我, 我在思考和观察中也发现, 很多优秀的品牌比如优衣库, 他的老板也是一名产品经理, 要看每一块面料。要成就一个品牌, 如果老板不是产品经理人那是没戏的, 所以这才有了我这一年奋不顾身地去做衬衫。”而在2010年的时候, 陈年还坚定地认为优衣库在中国没戏。

下定决心后, 陈年开始在微博上征求用户对一件衬衫的要求, “不皱、亲肤、透气”是大多数人的答案。“我们产品团队的人觉得做这样的一件衬衫并不是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事。但当我们开始说要把一件衬衫做好的时候, 把它当成一个真问题的时候, 就极具挑战性了。”陈年的选择是把剩下所有的300多名员工全部打造成产品经理, 买了一堆书, 从了解棉花开始, 重新梳理工艺。

刚开始陈年心仪的是有着300支纱线的衬衫, 手感非常好, 但是非常难打理, 只能拿到设施齐全的五星级酒店干洗。他自己曾买了一件带回家后, 从没接触过这么好面料的保姆异常激动, 非要帮他熨这件衬衫, 直接一次就彻底毁了。“空有想法是不行的, 还得和用户需求相结合。”最后, 陈年把目标定在了更为现实的80支上。

2013年下半年, 陈年开始频繁地跑供应商, 重庆、宁波、珠海、上海、越南、日本……有2/3的时间都在出差, 等回到北京后, 其他的各项工作又跟着来了, 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小时去排的。

“有很多人问我, 或者想问我但出于好心不问:这一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今天我能说的、我想说的是:过来了, 也就过来了。毕竟, 首先错的是我, 不是别人。”

现在回想起来, 陈年觉得过去的酸甜苦辣都是“有意思”的。

产品做好了, 剩下的就是定价了。为了这个, 陈年和雷军反反复复讨论了3个月之久。一开始, 凡客的内部团队建议定299元, 后来说199元, 然后又说168元不能再低了。就在开卖的前一天, 陈年和雷军还在纠结, 最后决定采用小米式定价, 将价格直接杀到了三件399元。

“前几天和几个有钱人在开会的时候, 他们觉得这件衬衫从卖相到品质不比布鲁克斯兄弟差, 但后者在中国至少卖到300美元一件, 凡客的衬衫太便宜了。我们主要考虑是带给用户惊喜, 让大家对品质之路有一目了然的认识。”陈年向记者解释说。

一场需要耐心和坚持的长跑

凡客公司主楼三层的最里间, 陈年的办公室里巨大的书架占据了两面墙, 上面摆满了世界文学名著、哲学与历史书籍。在某种程度上, 陈年骨子里仍旧留有那份书生气, 但曾经的浪漫主义气质却渐渐在重置中, 被现实主义所替代。

“做品牌营销、态度、概念, 是我过去的长项, 但我觉得要把它深深地掩埋起来,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产品本身。对产品要有敬畏之心, 任何一件简单的产品, 必须言之有物, 必须言之成理, 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你穿的T恤的领子, 这个弧度怎么开, 为什么?这个袖子应该多长多短, 都是学问。还要有对用户和对你的合作伙伴的敬畏之心, 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成长为一个有未来的品牌。”

亲自跑一线的陈年发现, 当前的中国服装制造业问题诸多, “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别人告诉你做成怎么样, 就照做出来, 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却没有人问, 就连生产配方都是别人配好的。当遇到一个要求苛刻的用户时, 中国品牌就完蛋了。”陈年告诉记者, “我曾找到设计师说要做件白衬衫, 设计师说衬衫有什么好设计的, 而且还是纯白色的衬衫。如果你要做50个花色或者做饰品的话, 我的才能才好发挥。为了保证衬衫与手臂的贴合, 80支衬衫的袖口专门设计了褶皱, 结果有几个搞产品的员工看到后竟然说‘这是女装吧?’”

在陈年看来, 目前85后、90后已成为中国的主流消费群体, 他们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比60后、70后都要高。“我们再想蒙混过关做站不住的产品, 做一大抄的产品, 那么中国品牌永无出头之日。我觉得凡客的未来首先是要有说服力的产品。做好了一件衬衫, 能不能做好一条裤子, 再到一件羽绒服, 品质为先的产品越来越多。第二步就是因为有这些品质的改变, 真正形成口碑, 最后成为长期存在的品牌。”

重要的产品, 陈年都会亲自“操刀”, 从原材料看起, 到设计细节, 乃至最后的试穿, 这也是其对下属的要求。他身上穿的正是凡客的新款西装, 办公室角落里则摆着帆布鞋, “试穿之后觉得不满意, 正让他们改进开发新款。”

陈年对产品经理的身份已经习惯成自然。“我对包还不死心, 过去看一个包, 主要看外观好不好看, 现在却研究琢磨的更多, 上次去商场我一下子买了五个包, 发现每个包作用都不一样。”陈年指着散落在办公室各处的包告诉记者。

而其与用户在线上的互动也更加频繁。“每一件新品, 我都会看评论, 和用户直接私信。比如衬衫目前用户最多的投诉是衣服太长、袖子太长, 实际上我们这也是为用户考虑, 作为正装的衬衫是要束在腰里的, 而袖子长是考虑臂长因人而异, 太短的话就会显得特别low, 没有其他品质方面的投诉我还是挺高兴的。”

让陈年更有信心是, 凡客目前整体的SK U有5万多个, 其中, 秋冬新上的SK U不足100个。“凡客历史上最高的SKU有19万个, 我们把很多问题产品已经做销毁处理、不再出手, 现在库存连2011年底最高峰时的1/50都没有, 最近我们还会进一步削减销毁问题产品, 人员也还有精简的空间。”

2015年的新品开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陈年11月17日到27日的日程都已被排得满满当当, 他要去珠三角和长三角参加一系列供应商、设计师的洽谈会。“别看这简单的几页纸, 上面全都是产品啊, 我都替他们着急。”他笑称。

每天10到15公里的跑步, 成为陈年忙碌工作中的唯一运动, 而这一开始却是为了测试自家的帆布鞋, 以最极端的方式看磨不磨脚。“我今天已经跑了8公里多, 回头吃完晚饭, 再跑个七八公里。”

上一篇:重复利用技术论文下一篇:旅游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