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2024-06-11

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精选9篇)

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第1篇

语言和性别的差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已成为一个极具活力的多层次、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平台,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应用语言学等多个领域。言语交际上的性别差异研究是国内语言学界兴起的新浪潮。许多学者从日常交往话语状况出发,在话题的选择、话语量的大小、话语方式与交际策略方面分析男性与女性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前关于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旨在揭示男女在面对面交际中所采用的不同的会话风格,而相关研究很少涉足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一方面是因为网络语言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为这一研究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网络交际与以往面对面的交流、以文字为主的书信交流或声音为主的电话交流模式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网络交流所涉及的语言现象也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关注。

以会话分析和礼貌原则理论框架为指导,运用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理论视角,本文尝试将性别语言研究扩展到网络这一新的交流渠道,把网络与性别这两者联系起来,对网络语言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主要讨论网络交流中男女言谈的性别差异,同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我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这里指问卷调查分析,定量研究指把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归类统计。研究问题大致可分三部分:(1)网络交际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2)男女在网络交际中各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3)在网络交际中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二、网络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现状

近年来,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网络交际领域的研究日趋增多,其中网络语言的性别差异也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倾向于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虚拟空间中的性别差异已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而不复存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的普及不可能淡化性别差异,因为性别差异是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中的(Susan C.Herring, Laurel Sutton, Leslie Regan Shade, Nathan Cobb, Cheris Krammarae etc.)。研究者们认为,两性在网络交际的会话风格差异仍然会有明显的体现。例如,尹弢的调查研究发现,男性的网络交际语言常常带有攻击性,强有力,更为自信;女性交际语言则带有支持性和建议性,较男性更为温和。

三、理论框架

本文采用会话分析原则作为理论框架来探讨网络环境中的性别差异。会话分析的基本目标是弄明白发话者想要表达什么,而受话者又是怎样理解他的意思并作出反应的。研究者们将会话分析的重点引向了会话风格,他们认为,要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必须注意到这些话是怎么说的,也就是在说话方式上有哪些特点(祝畹瑾)。本文以会话分析原则作为理论指导的目的,从话轮及话轮转换,插入或打断,简短回复语等方面,着重考察并分析男女性在网络交际中各自选择何种话语风格进行交流。

四、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本文以问卷调查和20段网站聊天室的两性会话作为原始语料。问卷调查是为了检测人们对网络语言性别差异的意识问题,而网络聊天话语转录则是用以检测网络语言是否存在差异的真实性。问卷共包括10个问题,发放给了100位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90份,其中男性46份,女性44份。其次,我们还转录了20段网站聊天室的男女会话。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400字以上的会话语料,从话语量、情感策略、打断和简短回复等方面来分析网络语言是否存在男女差异。

(一)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 人们对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的意识

问卷调查的1—3题是用来检测人们对网络语言中性别差异的意识。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在网络交际中,男女的语言形式和风格是存在差异的。其中有66.7%的人认为差异是非常明显的,24.4%的人认为男女所用的网络语言差异不明显,而只有8.9%的人认为不存在差异。

2. 在话题选择和话题控制上的性别差异

问卷调查的第4题是用来检测在话题选择和话题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男女在网络交际中有着不同的话题选择。在本次问卷所涉及的11个谈论话题中,政治被认为是所有男性都会选择的,而没有一个话题被认为是所有女性都会感兴趣的。88.9%的被调查者认为女性更喜爱谈论家庭,66.7%受调查者认为女性更爱谈论情感,77.8%认为女性偏爱娱乐,而50.0%的人认为女性喜欢谈论健康。所有的这些话题都是相对私人化的闲谈。然而,我们所得到的男性在网聊中对话题选择却是大不相同:94.4%的受调查者认为男性更爱谈论体育运动,86.7%认为是经济,58.9%认为是工作,55.6%认为是旅游。相比而言,这些话题都是比较抽象非个人的。因此,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在网络交际中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关于网聊中的话题控制权(问题5),结果显示41位(89.1%)的男士选择了选项A (经常控制谈话) ,而只有20位(45.4%)女士选择了该选项。因此,男性在网络聊天和交际过程中更倾向于控制谈话的内容。

3. 在会话数量上的性别差异

话语量可以视作对话研究的重要衡量标准。以往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关于女性谈话的理论定式,这些理论认为女性在有两性参与的对话中谈话量和谈话时间占优势,认为女性的谈话量就该像她们的性格一样,一旦说起来就啰里啰唆、滔滔不绝。然而本研究(问卷第6题“在与异性网聊中,你与对方的话语量谁多?”)却显示,在网络交际过程中,男性的话语量大于女性。大多数的男性受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话语量要大于对方,而绝大多数的女性却肯定自己的话语量要少于男性。这也正是支持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支配论”,认为男女话语交际中的差异是男性对女性支配的结果,是男性社会地位的反映,说明男女在会话中的权势差异,其原因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施栋琴) 。

4. 在运用表达情感技巧上的性别差异

在网络交际中,通过特定的符号(例如笑脸)来表达谈话者的情感是比较常见的形式。这种符号也被称为网络交际中的形象化语言(沙日娜)。本调查问卷第7题结果显示,90.9%的女性认为自己在网聊中会使用符号等形象话语言,而只有54.3%的男性会选择形象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这同传统理论认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形象化语言是一致的。

5. 在遵循礼貌原则上的性别差异

关于男女在遵循礼貌原则上的差异,问卷8—10显示,男性更喜好辩论,而女性则更加倾向于提出问题;女性更遵循礼貌原则,诸如使用积极地回应,采取回避措施,等待自己的话轮,打断他人对话时先道歉,等等。

(二) 网络聊天话语转录分析

1.话语量性别差异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女性爱唠叨、爱说话。然而最近的研究却发现在各式各样的两性谈话中,男性的谈话量远大于女性。本文统计的是男女性各自在网络对话中的平均用词数量。在所搜集的20段有效的网络对话中,男性的用词量达到了平均725个,女性的用词量为平均518个。由此可见,男性在网络交际中的话语量远远大于女性。

2.谈话中简短回复语的性别差异

简短回复语(诸如uhm, yes, yeah, awful等)作为对话中常见的言语行为,其功能主要有两点:第一,表现听者是否同意说话人的谈话内容;第二,必要的话轮转换衔接作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女性在实际面对面交际过程中比男性多运用简短回复使得谈话能够继续进行(尹弢)。而本文所收集的语料也证实了他们的观点。在所搜集的20段网络对话中,男性平均共使用了2.8个简短回复,而女性则平均使用了3.6个简短回复语。可以看出,男性在本研究中运用了更多的简短回复。

3.谈话中插入和打断的性别差异

插入和打断指说话者违反了话轮转换原则介入谈话过程而获得发话机会常见形式。以往的理论认为男性在两性谈话中打断女性的次数要比女性打断男性多得多。人们认为男性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以打断或插入作为在谈话过程中支配并控制女性的手段。(West&Zimmerman, 521—529)在所搜集的20段对话中共有42处打断的情况,其中男性共打断28次,女性打断14次。这个数据也表明,男性在两性谈话中比女性更多地打断对方并控制谈话。

五、结语

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我们能清楚看到网络空间交际中体现出的性别差异。网络语言既没有表现出像Susan C.Herring, Laurel Sutton所坚持的等同于传统理论,又没有表现出像DanielDern和Shea等人所说的性别差异消失殆尽;网络语言表现出了一种与传统理论相反的性别差异,那就是女性在网络中并没有处于一个被支配的地位,而男性却扮演了传统对话中女性的角色。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最近十几年中,女性的地位有了本质的提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也有了明显改善,这就意味着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表现在语言上,就使男女语言性别差异不再那样尖锐。

其次,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性别之间的语言差异也不是绝的,而是在于所表达的内容和双方所处的地位。网络中谈论的话题大多与生活相关,谈话方式和内容并无严肃性要求,这就使得两性之间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地位差异。

摘要:语言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家们关注的话题, 网络语言的性别研究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用会话分析原则作为理论框架, 把网络与性别这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集中讨论了男女语言在网络空间中的差异问题, 旨在对虚拟环境中男女不同的会话风格得到新的认知。作者通过观察所收集到到的网络中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的语料, 以及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的分析指出, 语言的性别差异并不会因为网络媒介的虚拟性而消失。

关键词:网络语言,性别差异,原因

参考文献

[1]施栋琴.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外语研究, 2007, (5) :38-42.

[2]沙日娜.网络交际语言中体现出的男女会话风格差异.语文学刊, 2009, (7) :102-104.

[3]West, C.and Zimmerman, D.H.Women’s Place in Ev-eryday Talk:Reflections o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ocial Prob-lems, 1977.24:521-529.

[4]尹弢.网络交际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科技信息, 2007, (33) :45-49.

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第2篇

【关键词】性别差异 社会语言学 英语

社会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先后被很多学者研究。众所周知,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说话较温柔婉约、文雅、礼貌,而男性说话较果断、直接、粗鲁、目的性强,这些差别会导致两性交流上的障碍,所以研究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十分有必要的,既可以帮助消除男性与女性之间由语言引发的的隔阂,又可以使两性在语言使用与语言理解方面的误解消除,更好的促进两性交流。另外,本文还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除了有生理原因、文化心理原因还有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以及家庭教育的原因。

一、导致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理论依据

语言变体,又称语言或言语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语言变体意指具有同一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语言变体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大到可以是各个地方的方言,小到也可以是单词、句子、段落或篇章等句法特征,只要是有一定的社会分布,就可以说是语言变体。语言变体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体的研究认为,讲话人的社会阶级(Class)、语言风格(Style)以及社会地位(Status)和社会分工(Division)都是语言变体的重要基础,而讲话人的性别对语言变体也产生着重要影响。语言变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的地域变体、语言的社会变体以及语言的功能变体。性别变体属于语言变体中的社会变体。性别变体又包括男性语言变体和女性语言变体。

由于男性和女性性别不同,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因而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对语言的使用所达到的功能也不同,这就会导致两性在社会交流中产生障碍与误解。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两性在言语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可以帮助两性尽量消除两性之间的差异和误解,融合两性中的优点,摒弃在交流中展现的缺点,使语言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在理解双方差异的基础上促进更好的交流。

二、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的表现

1.语音语调的差异。科学调查研究表明,两性在英语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语音方面主要表现为女性说话比较谨慎小心,男性说话比较随意直接。例如,在美国密歇根州黑人对英语的使用中,两性对元音后r的发音是不同的。女性使用的概率占到中层资产阶级的90%以上,而男性仅占到67%左右。在美国英语中,使用元音后r音的人大多都是受到过高等教育,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人。由于长期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心理活动造成的影响,女性更希望通过某种方式使得自己获得和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所以使用标准英语是她们认为提高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的途径。由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权益日益渐增,女性对标准英语的使用更是突出了其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其文化素养。

语调方面主要表现为女性说话一般使用征询的语气,句尾用声调,而男性说话比较果断直接,句尾用降调。例如,女性会说:Today is a good day, is not it? 而男性会说:Today is a good day.相比较而言,由于长期的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说话用声调并且是请求或劝阻的语气,这是典型的不自信的表现,而男性则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主题,因而说话比较果断直接,并且通常是用禁止、命令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主导与中心性地位。

2.词汇的差异。两性在词汇的使用上也有差异。例如在使用色彩的词语中,女性会使用pink(粉红)、peach(桃红)、rose red(玫红)、scarlet(猩红)等,而男性仅使用red(红色)一词;在表达情感时,女性会使用splendid(壮丽的)、divine(神圣的)、tremendous(巨大的)、goodness gracious(天哪),而男性则使用简单的good(好的)、big(大的);在使用称谓语时,女性会对男朋友使用darling、sweetheart、baby、honey(亲爱的),而男性一般会使用dear;对粗俗语的使用也是男性居多,男性一般会用damn it、shit等,而女性则很少用。这些例句表明女性说话比较温文尔雅,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男性则言简意赅,感情粗犷。

3.语法的差异。语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式上,女性更可能使用疑问句或请求句。例如,女性会说:I think the flower is beautiful, is not it?或者Please close the door.而男性会说:The flower is beautiful.或者Close the door.女性在表述问题时会以请求、询问的语气,而男性一般会以陈述、命令或禁止的语气。现代社会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但是受到以前男女地位不同的影响,男性认为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主宰,所以说话时主要以传达主要信息为主,并且更直接、不含蓄。女性说话主要以表达感情为主,委婉含蓄。

4.运用语言的习惯。在运用语言的习惯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常使用夸张的语气。例如,当表达一个箱子很轻时,女性会说:This suitcase is surprisingly light.而男性会说:The suitcase is light.女性相比男性而言,更常使用修辞手法。在表述开心时,女性会说:My heart likes a singing bird.男性则会说:I am happy.女性在表达情绪时,更倾向于使用夸张和表达感情色彩的词,这是因为女性相比男性而言感情更加细腻,富有感性。

三、产生差异的根源

1.生理原因。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生理原因。由于男性和女性声带不同,所以发音也不同。男性声带长而宽,女性声带短而狭,所以女性说话比男性高而尖。另外女性使用的音调从高到低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而男性偏向于使用中调,声音低沉,展现稳重的感觉。女性说话轻柔、随和,男性说话沉稳、有时高亢,这虽然是生理原因,但是和心理原因、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分工是分不开的。

2.社会文化心理原因。由于以前长期的男女地位不平等,社会对男女的期望也不一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性与女性在心理上的影响以及落差。首先是社会对两性的期望不同,社会期望男性英勇、果敢地承担起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的责任;对女性则期望她们在家照顾家庭,把所有的经历都用在家庭方面。其次是在心理方面,两性对自己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已经认定,所有从心理上已经接受社会对自己的定位。在两性的言语差异方面上,无论是在话题选择还是语言风格都存在差异。在话题选择方面,男性更倾向于谈论和经济、政治、体育相关的话题,说话干净、利落、果断,以凸显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导与中心地位;女性则倾向于谈论和美容、服饰、家庭相关的话题,说话温柔、含蓄、婉约,展现出女性的从属地位。

3.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原因。受到传统的社会分工的影响,男性一般被赋予更加繁重的工作,在外打拼,关心国事经济政治,这就使男性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掌握家庭的经济命脉,所以男性不仅在家庭中而且在社会中都处于主导及中心地位,说话更加果断、直接、坚定;而女性主要负责家庭琐事,把心思都用在家庭上,处于弱势与从属地位,因而说话更加委婉腼腆。随着欧洲中产阶级女权主义的兴起,社会提倡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平等,尽量消除两性之间的差异与误解,提倡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社会不再是以男性的意识形态为中心的社会,争取两性平等,自此以后,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不再向以前那么低下,社会开始越来越关心与重视女性权益。例如,以前只有“chairman”,现在出现了单词“chairperson”和“chairwoman”。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已经提高,很多在以前只能男性做的工作,在现代女性也可以做并且能力不容小觑。

4.家庭教育的原因。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男孩从小就被教育要坚强,跌倒了要爬起来,做一个男子汉,要从小事做起慢慢学会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但是对女孩则要求宽松一些,不会对女孩要求这么严格。例如,在装修房子方面,父母会把男孩的房间装修的偏向冷色调,从小就拿卡车、金刚玩具给男孩玩,锻炼男孩气概;把女孩房间装修的偏向暖色调,房间里放很多布娃娃。父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到一言一行甚至具体到像装修房间色调的选择都对孩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孩子从小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学校也有专门针对男女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育老师也会根据女生情况制定男女生不同的体育课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社会以及性别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男女两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使用的语言不同,运用的语言规律不同,要达到的语言功能也不同。基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也就是从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角度了解两性语言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摒弃两性交流中的误解,融合两性交流中的优点,使两性交流更加自如。没有了解障碍的交流不仅是促进两性感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了解两性语言差异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分析得出,男性在交流中说话更加直接、果断、坚定,在社会中的处于主导与中心地位;女性说话更加含蓄、委婉、温柔,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两性地位逐渐平等,女性权益也日益健全,语言差异也在逐步缩小。

参考文献:

[1]Ralph,Fasold.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London: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0.

[2]Jennifer,Coates.Women,Men and Language:A Sociolinguistic Account of Sex Differences in Language.New York:Longman,1986.

[3]胡壮麟.Linguistics.A Course Book[M].Bering:Bering University Press,2001.

[4]吕婧,胡志清.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1(4).

[5]王德春,孙汝建,姚远.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和歧视现象剖析[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

[6]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8]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 第3篇

一、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一) 男女性语音语调的差异

除了生理的差异使男女性语调不同。女性语言有一特征:逆序重音。男性说“I wish∧you’d better try∧it.”, 句子常以高降音结束, 显示了说话者的坚定。而女性却是“I wish∧you’d better try∨it.”, 低音在“try”上, “wish”反升成高音调。这展示了女性声调的柔和, 同时表明女性只是提出她们的希望, 不敢叫别人真正地“try”。对问题“May I come in?”, 女性回答“Yes, please.↗”或“Just a moment, please.↗”也常用升调。

(二) 选词和词的使用频率的差异

女性常使用vastly, horridly, amazingly, so等强化语, 如“I was so interesting;I had such fun.”男性则用very, utterly, really等。女性还常用such as, gorgeous, adorable, cute等带夸张之意的形容词。如餐后, 我们常会听到女客人对主人说:“It’s a gorgeous meal.Thank you.”

对cool, great, lovely, terrific, wonderful等男女泛用的形容词, 男女使用的意义不同。lovely在男性眼里意味着某事物fine, good。而对女性, lovely还有pleasing, attractive的意思。

由于社会的约定俗成对女性语言的限制, 女性多注重言谈的文雅和语言的含蓄。用”Oh, dear!”“My goodness!”“God Heavens!”来发表感叹, 较少用shit, damn, hell等粗俗词。另外, 变更话题时男性多用感叹词“Hey!”“Oh!”“Listen!”, 而女性用and, but, however等连词。

(三) 男女性语言中句子结构的差异

反意疑问句有委婉和礼貌两大社会功能。女性常说“He can’t do that, can he?”而非“He can’t do that.”, 在“That law was poorly drafted, don’t you think?”里也添加了结束语“don’t you think?”, 表达个人观点时, 女性还爱用一些带模糊语调和不确定意义的语句。如“I’m no expert but...”“I may be wrong, but...”“...don’t you think so?”等。

总之,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及语言的文雅、含蓄和委婉;同时, 夸张修饰语的应用和语调的变换也显示女性语言中含有较多的情感因素。这些特点与性别生理和心理有关, 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二、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什么是性别歧视?在语言习惯上, 性别歧视通常指语言对女性的歧视。

(一) 词汇构成

英语中, 女性词汇通过添加粘合词素或合成的方法构成, 而男性词汇则不。这种现象叫做语言的不对称。如male—female, actor—actress, hero—heroine, usher—usherette等。词汇上以男性为规范还体现在表面上看只具有男性特征的词可用来指男女两性。英语中有很多后缀为-man用以表示职业的名词, 如chairman, fireman, policeman等。这些词似乎表明这些工作是由男性主导, 事实上, 男性和女性都有从事。而一些表明女性职业的名词则要通过添加女性词合成。如doctor—woman doctor, reporter—girl reporter, lawyer—lady lawyer, attendant—female attendant等。这反映了社会中的一个普遍观念:男性是“万物的标准”, 语言中女性也要以男性为标准。

(二) 词的使用和排序

he, his和him指男性, 但在不知所指之人的具体性别时, 经常用来泛指全人类 (这是英语中的一条规则) , 如:Every student has to make up his own mind.虽然世界上女性所占比例超过了50%, 可据统计, 文献中出现he和she的比例仅是4∶1。

由于长期的语言习惯, 男女两性的语序大都遵循男先女后的原则。如king and queen, boys and girls, husband and wife, men and women等。另外人们称男士Mr.××时, 其婚姻状况人们无从知晓。可称呼女性时, 若未婚, 称其Miss××, 反之, 称Mrs.×× (丈夫之名) 。语言中女性的“从属性”和“被动性”不言而喻。

(三) 语义变化

从语言的发展趋势来看, 男性名词多向褒义方向发展;女性名词多向贬义发展。如queen, lady, mistress, madam等, 其贬义为“雌猫”、“情妇”、“鸨母”等, 而与之对应的king, lord, master, father等词的首字母大写则意为“上帝”、“基督”、“主”、“神”。

随着语义的演变, 一些最初没有偏见的词逐渐带了贬义, 而其所对应的男性词却没有变化。如governor (州长) 过去指殖民地的总督, 是一位拥有很大权力的男性领导。governess却又指地位卑微, 给富家子女当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的女性。另外, 某些词与男性搭配在一起时具有积极涵义;而与女性搭配时却含贬义。如callboy指旅馆男服务员或戏院中招呼演员准备上台的人;call girl则指电话召唤的妓女。此类搭配也揭示了语言对女性的歧视。

(四) 隐喻

隐喻也会带有强烈的性别歧视。形容男性常用tiger, bear, lion等强类动物隐喻, 而用chick, bird, kitten显示女性年轻、漂亮、可爱, 用cow, pig, dog说明老了、丑了、不性感了。

三、语言性别歧视的原因

语言性别歧视的存在除了性别因素, 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也起了主要作用。

(一) 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

社会、经济地位上, 妇女被认为是从属于丈夫的。美国社会学家Francois Rabelais曾写道:“女人一定要服从丈夫, 男人绝不可溺爱妻子……不能让你的妻子认为她和你处在平等地位……”妇女的社会地位如此低下, 以致于她们被视为“商品”和“财产”。

(二) 精神分析家的解释

根据弗洛伊德“恋母情结 (Oedipus Complex) ”和“阉割情结 (Castration Complex) ”两阶段的理论, 法国心理学家Jacques Lacan提出, 男性生殖器是拥有语言发言权的标志。那些没有男性生殖器形象的人在语言上只能处于次要的、受歧视的地位。

(三) 文化意识影响的原因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影响着语言, 文化中的男女不平等致使了语言性别歧视的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许多神话中, 男性往往被当作“物种之范”, 而女性则是男性的变体。《圣经》中, 亚当与夏娃是男人和女人的祖先, 夏娃原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这意味着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

(四) 社会心理原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女性的语言歧视已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比如人们对virgin和prostitute首先想到的就是“处女”和“妓女”的意思, 而很少想到它们还可指“处男”和“男娼”。女性是男性的附属这种观念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会心理, 甚至一种民族心理。

四、结语

语言不仅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还受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制约。说到底,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是人们歧视女性的思想在语言中的反映, 属于社会问题。而语言相对来说是稳定的, 要想根除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就必须首先根除社会上的性别歧视观念。只有人们在思想上真正做到男女的平等, 才能从语言上予以女性平等的重视与尊重。

摘要:语言的性别歧视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们极为关注的课题。它不仅是语言与性别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且有助于对两性语言和社会文化的研究。本文通过大量事例分析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 并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结论是:语言总是反映社会, 只有分清语言跟社会的关系, 并先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 才能彻底消除语言中的歧视现象。

关键词:英语语言,性别差异,性别歧视,原因

参考文献

[1]赵晖蓉.语言与性别——口语中的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钟维尧.英语中的性别主义[J].九江师专学报, 1991.

[3]王德春, 孙汝建, 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4]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第4篇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性别差异;歌词文本;女性形象

一、导言

语言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是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国内外无数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继Robin Lakoff (1975)的研究以来,众多专家和学者,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语言性别差异与歧视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时至今日,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社会语言学性别研究包括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研究(linguistic sexism)和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研究(gender difference)两个方面。语言性别差异是指英语在使用过程中,因性别的不同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和词汇不尽相同,它是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语言性别模式,揭示了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它是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女权主义等领域的研究对象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于语言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s)与语言性别歧视(linguistic sexism)的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从性别歧视理论的角度,结合西方流行歌曲歌词文本,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分析歌词文本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求社会语言性别歧视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发展及变化趋势。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首先明确了研究的时间范围,确定了案例分析的语料;其次收集了大量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并按照其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为研究奠定了事实基础;最后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并结合了确定的案例来审视西方流行歌曲的歌词体现的女性形象的变化以及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流行歌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歌词作为音乐的载体无疑是当代文化生活中最具有普遍性和影响力的一种,其流行性和大众化,在承载着多种社会情绪的同时折射着多样的社会和文化心态。从一定角度来说,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文本就是性别主义的化身,歌词文本中蕴涵着斑驳复杂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态度。基于社会语言学中的性别差异理论,分析西方流行歌词文本变化,探求社会语言性别歧视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乐歌词创作中的发展及变化趋势,无疑是切实可行并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爱情主题歌词文本中不同时代的性别歧视

爱情是历代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男性与女性彼此之间的沟通,是两性的精神交流。然而谈到性别一般都与社会性别联系在一起。社会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式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社会性别概念强调性别的文化特性,表达了由语言、交流、符号和教育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社会标准。

西方文化是基督教的文化,《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分别是男人和女人的祖先,夏娃原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这就意味着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而夏娃诱惑亚当偷吃禁果注定她是恶与淫的化身,必须无限地忍受痛苦,从基督教的“原罪说”来看,它首先将女人定义为“有罪的人”。

从西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观察,时至今日,在音乐领域内,女性常常被描述成非理性的、依赖性的,柔软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而男性则相反,是精干的、理性的,勇猛的、独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思维的。

为了探求社会语言性别歧视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乐歌词文本中体现的发展变化趋势,本文做了详细的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依据的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百度音乐中的 Top500 歌曲排行榜。本文首先将歌词主题分为爱情、友情/亲情、励志、其他共四个类别,然后对各个类别中的歌曲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500 首歌曲当中:爱情类歌曲 384 首(占总数的 76.8%),友情和亲情类歌曲 31 首(占总数的 6.2%),励志类歌曲 43 首(占总数的 8.6%),其他类别的歌曲 42 首(占总数的 8.4%)。可见,流行歌曲中的情爱主题占压倒性的优势。因此,本文在探讨流行歌词中的女性形象时,首先分析爱情歌曲中的女性形象。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爱情歌曲中,女性形象并不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你的男人身边》(Stand By Your Man) , 是一首乡村歌曲, 1969 年初发行时就占据了流行音乐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当时正值美国国内女权主义盛行, 此歌一出,不仅获得了普通歌迷的认可, 也得到了 很 多 其 他 公 众 的 认 可。它由 Tammy Wynette 创作并演唱。 其中的歌词如: Give him two arms to cling to/ And something warm to come to体现了传统的温柔、体贴、母性的女性角色。而Sometimes its hard to be a woman/ Giving all your love to just one man则更多的是倾向于把女性看作是对男性顺从的对象,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具有顺从和依附的特质,在男性主宰的社会里,男人永远是主体,而女人只是陪衬,最多是帮助男人实现自我完善的道具。

在这个歌词文本中,男性无疑是“强势”的、“自主”的;而与之相反的是女性的弱势和伤情。而其中女性高呼“hard to be a woman”,似乎带有内心不满的情绪。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下,读到这样的歌词却会令人感到不愉快,因为其中的女性对男性的“无奈”,并不是建立在清醒的、健全的性别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应该说,这个女性不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而事实上,它反应的是女性对平等的向往,是对两性和谐互助的追求。

现代社会的流行歌曲多展示了剥去特定意识形态标准化外衣的女性形象。对于爱情这个话题,一方面是女性对浪漫爱情如饥似渴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对爱情的怀疑、嘲讽与批判。而后者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类似“贤妻良母”这些从封建时代延续下来的有关女性的正面宣扬,已不那么容易得到现代女性的完全认同。在现代的流行歌词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对爱情采取突围的姿态。她们从以往对男性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赖中突围出来,直接抒发对男性在爱情中不负责任的批判,抒发对性别自我的价值肯定,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自我把握,从而在突围的行动中,呈现女性独立的主体姿态。

现代流行乐坛上的著名歌手碧昂丝·吉赛尔·诺斯(Beyonce Giselle Knowles)有一首单曲“If I Were A Boy”,讲述了女主角与男主角互换角色并生活了一天的故事。男主角热情地对待女主角,但是却遭到冷眼对待。他内心很孤独,但此时女主角却挂断电话,陪朋友玩得很开心,很暧昧。为此,两个人都很难过。在家里,两个人在对话之后,角色互换过来,歌曲的那句:“But youre just the boy”使感情得到了升华,彻底地释放了女主角的感情。角色转换回来,之前的一天都是男主角的生活,原来看起来可悲的男主角,其实是女主角的生活。也就是说,事实上一直是女主角受到了种种的冷漠和委屈。

在听到“If I Were A Boy,I think I could understand,How it feels to love a girl,I swear Id be a better man,Id listen to her”的时候,听众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其实这就是女主角在呐喊,想要男朋友这样去做,成为一个能够倾听她的内心,好好爱她的男人。歌曲文本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女主角受伤的心灵。这样一个独特简单的方式揭示了男性与女性在感情上的一种不平等。

三、现代女性的自主形象

与以往任何时候的爱情观相比,现代女性在爱情中的主人翁姿态和自主意识都得到了空前的突显。在流行歌曲中很容易找到女性在爱情中“自我意识”极大突显的例证,这种意识甚至以宣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随着中外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传统女性的刻板性别角色特征正在逐渐淡化。近年来出现的很多新词语,如“干物女”、“食草男”、“她经济”、“阿尔法女孩”、“伪娘”、“经济适用男”等等,表现出世界上由社会变化引起的性别角色偏转。

She is a story, the story is she.

She wins in everything that she might do.

——Groove Coverage 2005年歌曲

Miss never let a man help her off the throne .

——Kelly Clarkson 2003年歌曲

Miss Independent

“在我的编年史中写下一个传说。要把Hisroty改成Herstory”

“看不到,找不带,等不到我的Hero,为何不做自己一手撑天的Shero?你可以,我可以,为自己赴汤蹈火的Shero,像女王挥舞着骄傲披风”。

——S.H.E.2010 年歌曲SHERO

这几首中外流行歌曲虽然曲名不同,但均表达一个主题。歌词当中有“herstory”、“shero”、“throne”、“女王”等均体现了强烈的女权主义,这是社会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女性若要争取到平等的权利就应具有独立精神,摆脱束缚,摆脱依赖性。从性别角色定型中解放出来。女性柔弱、纤细、被动的性别刻板形象也不利于其生存与发展,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She work like the boss,play like the boss.

Car and a crib,she about to pay em both of and her bills are paid on time

The kinda women that dont even need my help.

——Ne-Yo 2009 年歌曲

Miss Independent

Miss independent, miss self — sufficient, miss keep your distance.

——Kelly Clarkson 2003 年歌曲

Miss Independent

Try to control m e boy you 11 get dismissed. Pay my own fun ,oh and I pay my own bills.Always 50/50 in relationships.

——Destinys Child 2006 年歌 曲 Independent Women Part I

这些歌词不但体现 了“她经济”的现实社会基础,即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还歌颂了女性摆脱依附男性的独立自由思想。独立自主是自由的先决条件,有利于个性与思想的全面发展,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础。柔弱与倔强的浑然结合,现代女性的坚强与自尊跃然而出,背后仍旧是现代女性的自主、自立的品格。

Girls, we run this motha (yeah!) Girls, we run this motha, GIRLS!

Who run the world? Girls! Who run this motha? Girls”

——Beyonce, Run the World

在这首歌中,简单的歌词文本中以“who run the world, girls”为开端,并且在文本中多以问答的形式出现,显示了歌词中的女主人公强烈的主体意识。而且在这位女性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中,我们能看到一个鲜明的性别主体,对“自我”与“他性”的区分。从中能读出一层反讽的意思,一层独立自主的女性思维的语言方式。我们知道,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以及封建男性的集体记忆中,男人可以“骄傲”,可以“掌控(run)”,可以“自私”,可以不改任何“恶习”,并且没有丝毫愧疚。然而,男性的种种“骄傲”却必须在此停止,从文本“nation”一次可以看出女性们要建立一个不再屈膝于男性的新世界,一个属于所有女性的自由王国(nation)在歌词文本中出现。“Hope you still like me, If you hate me. My persuasion can build a nation. In this our, our love we can devour. Youll do anything for me”可以说,在这个歌词文本中,让人读到很多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女性的性别体验。这里面糅合了一个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对历史上性别相处模式的颠覆,或者简单点说是一个女性的独立自主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是对男性曾经“嚣张”的讨伐。

四、流行歌曲反映了词义的时代变化

在社会语言学方面,有不少中外研究者考证过关于词义的演变趋势,例如,tart 一词,最初指仅有“水果馅饼”的意思。其后逐渐演变为一种昵称形式,专指女性,接着又可用来泛指“君子好逑”的对象。到了最后,竟然沦为“妓女”的代名词。在当代最潮的流行歌曲中可以找到词义演变出现的新特点。如 Avril Lavigne 2008年的歌曲 Girlfriend中唱到:“Youre so fine,1 want you mine, You re so delicious,I think about you all the time;Youre so addictive,dont you know.”

首先,男性的特点被描述为:“fine”,“delicious”,“addictive”.与以往描述女性外貌特征的用法类似,可以说它们正处于词义演变的最初阶段。第二,这首歌出现审视角度调转的苗头,男性成为“被审视者”、“被观赏者 ”,间接地证明了男性与女在社会中权力上平等。第三,歌词中出现了诅咒语的用法,如“Im damn precious,and hell yeah,Im the mother fucking princess。”颠覆了诅咒语是男性用语的专利,歌曲表达了女性勇敢、直接、大胆表达感情的气势,颠覆了传统女性委婉、唯美、细腻的语言风格,并从语言用法的转变间接地反映出了以往社会语言学中性别理论与时代的不适应性。

五、结语

在大众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流行歌曲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流行歌词文本中,承载着多种社会情绪,折射着多样的社会和文化心态——这其中就蕴涵着斑驳复杂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态度。这些流行歌曲中体现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与现代都市消费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复杂纠缠、良莠不齐。

尽管事实并不那么乐观,但也应看到我们的时代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女性所处的不公平的话语环境,并力图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通过解构、颠覆等方式与强大的男权力量对抗的同时,更注重从男权话语中突围出来,用女性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去讲述自身和男性。

这也正是本文所采取的角度——从“立”的角度去寻找现代女性话语,发掘现代女性视角,探讨女性这一性别类群独特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眼光。除了以歌词文本为依托,从中发现性别观念变迁的“蛛丝马迹”以外,还参考了整个社会出现的新思潮和新性别诠释。

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一方面是商业的入侵使性别表达呈现出一定的虚假性和物质化;另一方面,消费社会的宽容又使得隐晦的女性经验有“浮出历史地表”的可能性。在这两个相反相成的论据背后,流行歌词文本的性别话语与社会的性别真实之间,到底有多远?流行歌词的性别话语与社会的性别真实之间,隔着历史积淀下来的种种传统意识,隔着当代社会的商业利益考虑,绝对不可能得出“一是一,二是二”的清晰判断。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可以在话语和真实之间做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吕芳.A.A制西式的独立人格[J].新海归,2010(8).

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第5篇

关键词:性别差异,社会语言学,英语

社会语言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先后被很多学者研究。众所周知,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说话较温柔婉约、文雅、礼貌,而男性说话较果断、直接、粗鲁、目的性强,这些差别会导致两性交流上的障碍,所以研究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十分有必要的,既可以帮助消除男性与女性之间由语言引发的的隔阂,又可以使两性在语言使用与语言理解方面的误解消除,更好的促进两性交流。另外,本文还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除了有生理原因、文化心理原因还有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以及家庭教育的原因。

一、导致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理论依据

语言变体,又称语言或言语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语言变体意指具有同一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语言变体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大到可以是各个地方的方言,小到也可以是单词、句子、段落或篇章等句法特征,只要是有一定的社会分布,就可以说是语言变体。语言变体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体的研究认为,讲话人的社会阶级(Class)、语言风格(Style)以及社会地位(Status)和社会分工(Division)都是语言变体的重要基础,而讲话人的性别对语言变体也产生着重要影响。语言变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的地域变体、语言的社会变体以及语言的功能变体。性别变体属于语言变体中的社会变体。性别变体又包括男性语言变体和女性语言变体。

由于男性和女性性别不同,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因而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对语言的使用所达到的功能也不同,这就会导致两性在社会交流中产生障碍与误解。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两性在言语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可以帮助两性尽量消除两性之间的差异和误解,融合两性中的优点,摒弃在交流中展现的缺点,使语言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在理解双方差异的基础上促进更好的交流。

二、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的表现

1.语音语调的差异。科学调查研究表明,两性在英语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语音方面主要表现为女性说话比较谨慎小心,男性说话比较随意直接。例如,在美国密歇根州黑人对英语的使用中,两性对元音后r的发音是不同的。女性使用的概率占到中层资产阶级的90%以上,而男性仅占到67%左右。在美国英语中,使用元音后r音的人大多都是受到过高等教育,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人。由于长期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心理活动造成的影响,女性更希望通过某种方式使得自己获得和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所以使用标准英语是她们认为提高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的途径。由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权益日益渐增,女性对标准英语的使用更是突出了其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其文化素养。

语调方面主要表现为女性说话一般使用征询的语气,句尾用声调,而男性说话比较果断直接,句尾用降调。例如,女性会说:Today is a good day, is not it? 而男性会说:Todayis a good day.相比较而言,由于长期的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说话用声调并且是请求或劝阻的语气,这是典型的不自信的表现,而男性则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主题,因而说话比较果断直接,并且通常是用禁止、命令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主导与中心性地位。

2.词汇的差异。两性在词汇的使用上也有差异。例如在使用色彩的词语中,女性会使用pink(粉红)、peach(桃红)、rose red(玫红)、scarlet(猩红)等,而男性仅使用red(红色)一词;在表达情感时,女性会使用splendid(壮丽的)、divine(神圣的)、tremendous(巨大的)、goodness gracious(天哪),而男性则使用简单的good(好的)、big(大的);在使用称谓语时,女性会对男朋友使用darling、sweetheart、baby、honey(亲爱的),而男性一般会使用dear;对粗俗语的使用也是男性居多,男性一般会用damn it、shit等,而女性则很少用。这些例句表明女性说话比较温文尔雅,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男性则言简意赅,感情粗犷。

3.语法的差异。语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式上,女性更可能使用疑问句或请求句。例如,女性会说:I think theflower is beautiful, is not it?或者Please close the door.而男性会说:The flower is beautiful.或者Close the door.女性在表述问题时会以请求、询问的语气,而男性一般会以陈述、命令或禁止的语气。现代社会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但是受到以前男女地位不同的影响,男性认为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主宰,所以说话时主要以传达主要信息为主,并且更直接、不含蓄。女性说话主要以表达感情为主,委婉含蓄。

4.运用语言的习惯。在运用语言的习惯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常使用夸张的语气。例如,当表达一个箱子很轻时,女性会说:This suitcase is surprisingly light.而男性会说:The suitcaseis light.女性相比男性而言,更常使用修辞手法。在表述开心时,女性会说:My heart likes a singing bird.男性则会说:I amhappy.女性在表达情绪时,更倾向于使用夸张和表达感情色彩的词,这是因为女性相比男性而言感情更加细腻,富有感性。

三、产生差异的根源

1.生理原因。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生理原因。由于男性和女性声带不同,所以发音也不同。男性声带长而宽,女性声带短而狭,所以女性说话比男性高而尖。另外女性使用的音调从高到低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而男性偏向于使用中调,声音低沉,展现稳重的感觉。女性说话轻柔、随和,男性说话沉稳、有时高亢,这虽然是生理原因,但是和心理原因、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分工是分不开的。

2 . 社会文化心理原因。由于以前长期的男女地位不平等,社会对男女的期望也不一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性与女性在心理上的影响以及落差。首先是社会对两性的期望不同,社会期望男性英勇、果敢地承担起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的责任;对女性则期望她们在家照顾家庭,把所有的经历都用在家庭方面。其次是在心理方面,两性对自己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已经认定,所有从心理上已经接受社会对自己的定位。在两性的言语差异方面上,无论是在话题选择还是语言风格都存在差异。在话题选择方面,男性更倾向于谈论和经济、政治、体育相关的话题,说话干净、利落、果断,以凸显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导与中心地位;女性则倾向于谈论和美容、服饰、家庭相关的话题,说话温柔、含蓄、婉约,展现出女性的从属地位。

3.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原因。受到传统的社会分工的影响,男性一般被赋予更加繁重的工作,在外打拼,关心国事经济政治,这就使男性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掌握家庭的经济命脉,所以男性不仅在家庭中而且在社会中都处于主导及中心地位,说话更加果断、直接、坚定;而女性主要负责家庭琐事,把心思都用在家庭上,处于弱势与从属地位,因而说话更加委婉腼腆。随着欧洲中产阶级女权主义的兴起,社会提倡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平等,尽量消除两性之间的差异与误解,提倡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社会不再是以男性的意识形态为中心的社会,争取两性平等,自此以后,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不再向以前那么低下,社会开始越来越关心与重视女性权益。例如,以前只有“chairman”,现在出现了单词“chairperson”和“chairwoman”。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已经提高,很多在以前只能男性做的工作,在现代女性也可以做并且能力不容小觑。

4.家庭教育的原因。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男孩从小就被教育要坚强,跌倒了要爬起来,做一个男子汉,要从小事做起慢慢学会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但是对女孩则要求宽松一些,不会对女孩要求这么严格。例如,在装修房子方面,父母会把男孩的房间装修的偏向冷色调,从小就拿卡车、金刚玩具给男孩玩,锻炼男孩气概;把女孩房间装修的偏向暖色调,房间里放很多布娃娃。父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到一言一行甚至具体到像装修房间色调的选择都对孩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孩子从小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学校也有专门针对男女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育老师也会根据女生情况制定男女生不同的体育课程。

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第6篇

“性别语言从广义来说是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以及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1]Robnefort在1665年所著的Histoire Naturellet Moraledes Iles Antillet一书,可算是“性别语言”的最早文献了。莱科夫(Lakoff)在在1973年发表的《女性语言》以及1975年出版的《语言与女性的位置》中对性别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至于在她之后所有的与语言和性别有关的研究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到她的观点。应该说,莱科夫为这一课题奠定了研究基调。

二、性别语言的具体表现

总的来说,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音

女性一般对语音有更高的敏感度,她们比男性更倾向于使用权威标准的发音方式。比如在英语中,大部分男性把词尾-ing发成带前鼻音的/-in/,而女性一般正确地发成带后鼻音的/-iŋ/。因为对与女性来说,发音标准是她们身份教养的重要标记。

(二)词汇

女性常被发现过多地使用一些带有夸张意味的形容词和程度副词。莱科夫在书中提到,英语中有一组表示“赞同的词”,“其中某些形容词有中性性质,即男女两性都常用,但另一些往往出现在女性的言语中”。如:

There’s the most adorable dress on sale at Woolworth.[2]

相对来说,女性更注意语言的文雅,所以一般会避免使用粗俗的话来表示惊叹,诅咒语的使用频率也大大低于男性。

最后,女性一般对于颜色有更加清晰的把握,因此在语言中常常更多地使用颜色词。

(三)句法

男女在句法上最大的差异表现在疑问句上。

疑问句对于女性和男性似乎具有不同的意义,女性将疑问句,特别是附加疑问句作为维持会话的策略,而对于大多数男性来说,他们使用疑问句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这个特征与女性注重礼节和犹豫不决的性格有关。

(四)言语交际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女性在谈话里往往扮演着聒噪、喋喋不休的角色。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的所有调查中都显示,在社交场合,男性说的话比女性更多。

另一方面,在男女都参加的会话活动中,男性更喜欢打断别人的话,而女性则更多地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或许与男性在谈话中所感到的充当主导者的竞争需求有关。

三、《倾城之恋》人物会话中的性别语言分析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尽管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会话不可避免地有艺术加工的成分,然而这部小说以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与香港为背景,将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博弈融于时代变迁之中,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态,生动呈现了不同阶层间、男性女性间的矛盾。其中的人物对话浓缩了那个时代各色人物的语言会话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分析社会语言规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词汇

在词汇上,小说中的女性使用了更多的带有夸张色彩的形容词和具有强调作用的副词。这一点在小说开篇,白老太太劝诫流苏的话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她咳嗽了一声,伸手在枕边摸索到了小痰罐子,吐了一口痰,方才说道‘你四嫂就是这么碎嘴子!你可不能跟她一样的见识。你知道,,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你四嫂天生的要强性儿,一向管着家,偏生你四哥不争气,狂嫖滥赌的,玩出一身病来不算,不该挪了公帐上的钱,害得你四嫂面上无光,神又不济,支持这份家,可不容易!’”(3)

这其中的“这么”、“可”“狂嫖滥赌”等词是老太太袒护四哥一家的说辞,也充分体现了女性偏爱夸张的性格特点。

小说中另一个引人瞩目的特征是颜色词的运用,虽未直接诉诸语言,然而作者借白流苏之眼,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城市画卷。在去往香港的船上,她所看到的海景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的异常激烈。”(4)在她与柳原在香港买下新房子后,她索性“在那蒲公英黄的粉墙上打了一个鲜明的绿手印。(5)”我们犯不着弄清蒲公英黄究竟是什么颜色,就已经能够清晰感受到张爱玲对于色彩的掌控能力。这些丰富颜色词的运用既可以表现流苏的敏感不安,又给小说赋予了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二)句法

《倾城之恋》主要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博弈,在白流苏与范柳原的交往中,存在着很多的试探成分,因此二人在会话中经常使用问句。据笔者粗略统计,白流苏在小说中共使用问句20次,其中无意义的附加疑问句约7次;范柳原共使用问句9次,其中无意义的附加句只有2次。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女性更加偏爱问句,并且多将其作为维持会话的手段,而男性在提问时目的在于获得直接信息。

(三)交际

在男女会话中,大多数人会认为女性的言语比较委婉含蓄,而男性比较直白大胆。然而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因为离婚的背景与家庭的压力,在初与范柳原交往时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名分与钱财,因此所有的语言行为都围绕着婚姻进行。相反,范柳原经历了回国后的失望与感情的游戏,此刻希求从流苏那里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因此他的情感剖白显得十分意味深长。如:“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也许你也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4]这些话语都从一个男性的口中说出,然而由于情感的丰沛真挚,用词的精炼准确,它们已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段落。

四、男女语言差异产生的原因

语言学家就性别语言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各种观点,综合来看,差异的形成主要是有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男女两性在语言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同的语音韵律特征,发音方式等。其次,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分工及文化角色有很大差异,语言的性别差异,是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氛围制约下所做出的适合自己性别的一种选择。

总的来说,男女的语言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交际等方方面面,正确认识性别语言的差异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对诸如外语教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对这一课题还应做出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黄瑞红.性别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

语言与性别差异初探 第7篇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是通过组合复杂的声音传达包罗万象的意义和情感内容的交际工具。然而性别的差异一定会引发语言使用的差异, 无论是声音、情感还是表达的意义都会大相径庭。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这一现象的学说。西方语言学界较早地开展了语言和性别研究, 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近10年来人们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兴趣更加浓厚, 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通过语言学来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 人们可以更深更好地了解语言, 以便更好地得到使用语言要达到的效果。

二、语言与语言学

(一) 什么是语言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 是社会的动物。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要靠语言来组织和协调。任何人类社会, 都具有经过长期发展的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是一个有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四大部分构成的符号体系。语言是交际工具,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的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能够传递的信息无限丰富。语言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而且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传承文化的工具。

(二) 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自人类社会产生时就已经产生了, 但关对于语言的研究却是很迟以后的事。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及与语言有关的对象、行为的科学。语言学的对象是人类的语言。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语言的功能、结构和历史发展, 揭示语言的本质, 以及语言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普通语言学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等。概括地说, 语言学要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总的问题, 对语言的本质、功能和结构提出正确的答案, 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规律作出科学的解释。

三、语言与性别差异

(一) 语音方面的差异

1. 语音

人类言语的自然过程是一种信息发射和接受的过程。说话人发出信息, 听话人接受信息,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它既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 又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它直接记录了思维活动。

语音与一般声音有相同的地方, 都是发音体受外力的作用产生振动, 经过震荡其周围的空气或媒介物形成的音波。音波传入人的耳鼓, 耳鼓膜产生同样颤动, 刺激听觉, 最终成为所听到的声音。但语音与其他声音也有不同的地方。人类语音的声音形式与其所负载的意义随地域、社会、文化、性别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2. 语音上的性别差异

男女在语音语调方面的差异是很明显的。通常女性的发音都高于男性, 语调娇柔, 而男性的发音多属低频音, 声音浑厚。男性与女性语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物理属性方面, 即音高、音长和音质。

(1) 两性音高差异。

女性的声带短而薄, 松弛度小, 肺活量也小, 这就是男女发音方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它首先体现在音高上。音高是指人的听觉所能分辨的声音的高低, 音波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高。频率越高, 音越高;频率越低, 音越低。音高取决于每秒声带振动的次数, 声门每开闭一次就振动一周。一般说来, 女子和儿童的音高在200周以上, 成年男子和老人由于声带较长、较松弛, 音高一般都在200周以下。

(2) 两性音长差异。

音长是语音时间的长短。音长的差异取决于音素本身。发出的音素越多, 语速越快, 说出的音素越短。总的看来, 女性在日常言语中所发的元音在时长上大于男性。男性言语中处于相同位置上的元音音长比较短, 比较窄。男性在发辅音时, 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较小, 因此辅音数量与质量的弱化是男性言语显著的特点之一。

(3) 两性音质、语调差异。

音质是语音的品质。不同人的声腔形状是不同的, 因而不同的声腔形状具有的自然频率也是不同的。女性发音器官紧张程度和语音的清晰度大于男性。

女性所使用的语调类型比男性丰富, 女性更善于运用语调来表达情感。男子的语调类型则比较少, 男性更喜欢借助语法的词汇手段来表达情感与评价。

(二) 词汇方面的差异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词汇又是语言的一面镜子。由于性别的不同, 词汇的使用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词汇是社会文化内涵极为集中和突出的层次。首先, 男女话题组对不同题材的词语掌握程度不同, 从而影响了不同题材的词语在两性话语中出现差别。女性常用的词语包括日常词汇、颜色词、感性词等;男性常用的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职业性词语、体育术语和与性有关的词汇。女性言语的感情色彩重于男性, 女性经常地使用感叹词和语气词来表达情感。女性用词的另一大特点是喜欢用能够增强言语表现力的词语来赋予言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其次, 男女在称谓语使用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男女各自有自己所专有的一些称呼形式。男性似乎比女性更爱使用昵称词语来称呼地位相同或地位较低的异性, 女性在相同场合下则显得比较谨慎。无论男女, 都会利用故意违反用词惯例的手段来造成特别的效果, 一般都是为了开玩笑和表示亲昵, 或表示轻蔑与鄙视。

1. 女性常用词语

家庭历来都是女性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特别是结婚生育了的女性, 家庭生活、家务劳动和子女的养育让她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同时也成为她们最熟悉、谈论最多的话题。如服饰穿戴、饮食起居、日常风俗、家长里短等方面的词语, 也就经常地出现在她们的言语中, 这跟男性常用政治、科技等的选词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女性的颜色识别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比男性强, 她们对颜色词语的掌握程度很高, 在言语中比男性更多地使用颜色类词语。女性比男性更关心内心世界、感情、情调和人生意义, 因此有关感性体验的内容和有关的词语就较男性更经常地出现在女性的言语中。

2. 男性常用词语

男性的社会角色与职业地位同社会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的生活中心偏向于职业生涯和具体的工作内容, 喜好谈论与此有关的问题。他们比女性更多地使用与工作有关的职业用语和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政治、经济词汇。与男性日常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机械、电器、香烟、酒类和性的问题相关的词语也常常出现在他们谈话中。

(三) 话语风格方面的差异

两性使用的语言具有相同的语音体系和语法结构, 有时男女可能说同样的话语, 但却表达不同的涵义。由于认知心理的影响, 两性言语的侧重点不同———女性感情丰富, 表达的自由度也比较大, 话语常带有比较多的情感色彩, 属于情感型;男性习惯于陈述事实和资料, 通常关注言语表达的字面内容, 属于事实型。

在语言表达上, 男性趋向于用一种直率、果断的表达方式, 而女性则趋向于用委婉、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 有声的停顿使用情态动词, 等等。女性多用试探性的方式, 喜欢使用反义疑问句来表达自己语义上的不确定性。如:女性会问:“The bool is interesting, isn’t it?”男性则可能会说:“Oh, it’s pretty interesting!”女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尊重对方, 建立一种和谐的交际气氛;而男性则很少运用疑问句, 即使使用, 也是为了获取信息, 或表达消极评价、分歧、批评, 甚至反对意见。另外, 男性多地使用祈使句表示命令的语气。例如:“Open the door!”“Don’t move!”

在语言交流中, 男性较注意表达自己的地位, 比如倾向于提建议、出主意、提供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而女性在语言交流中出发点多为强调和听话人的关系, 表现在女性在谈话中比较委婉, 多倾向于表达同意的意见, 较少发表异议, 谈话时常常注意对方的反应, 也容易根据对方的反应修改自己的表达方式。

由于男女说话的出发点各有侧重, 男性在谈话时的信息交流量较大, 如谈论某一重大政治事件或社会新闻, 并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男人谈话的目的一般和个人生活没有很大的联系, 而多是社会、政治、国际、体育等问题。女性则倾向于谈论一些生活琐事, 同时喜欢交流自身对某一事情的感觉, 达到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的目的。

(四) 礼貌方面的差异

新西兰学者霍姆斯 (Holmes, 1995) 借用布朗和列文森 (Brown, Levinson, 1987) 的礼貌理论, 对新西兰白人所使用的英语中反映出的性别差异作了分析和解释。她认为, 总体而言, 女性比男性更有礼貌。具体表现在女性在语言交际中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礼貌策略。例如, 男性更有可能发表不赞同对方的观点或提出异议, 向对方挑战。而女性则不同, 在许多不同的场合, 女性倾向于给予对方更多的话语支持和鼓励性的回应, 更多地表示赞同而不是反对, 更多地表扬而不是批评, 努力寻求与对方一致性关系, 从而保证语言交流顺利畅通。这些都是礼貌行为的表现, 反映出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表示与对方享有共同的目的和价值观。女性讲话特别注意言辞的礼貌和得体程度, 女性往往选择礼貌程度高的表达方式, 例如她们在请求时常常使用间接请求形式:“Would you please..?”“Do you mind...?”在男性看来, 这样做是多余的。

两性对语言得体性的要求不同, 在合作与协调方面也表现出不同能力, 因此他们的说话方式也有一些差别。男性话语直白, 女性话语隐含。女性尤其忌讳对他人直接表示不满, 因此常用委婉含蓄的间接表达方式。男性有时就会难以把握女性话语的真正含义。男性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理解习惯只看字面的意思, 而忽视了女性话语的深层含义, 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四、结语

自20世纪60年代始, 随着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 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开始转向性别差异和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问题上来, 并对性别语言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任何语言在使用中都存在性别差异, 因为任何社会都存在男女之别。性别差异不仅造成社会分工与地位不同, 而且使得男女双方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群体, 从而引起了男女双方在使用语言和会话模式上的差异。男女在交际时, 由于缺乏对不同性别语言特点的认识, 往往会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性别文化规则解释、判断和评价对方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这样, 就有可能出现交际失误。对于男性而言, 女性有着不同于男性的交际目的和原则。只有更好地了解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 掌握更多语言与性别差异联系的信息, 才能更有效地运用语言, 使得自己的表达更加得当、准确。

摘要: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比较各语言之间的异同, 由性别差异而引起的语言使用的差异因此也成为语言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不仅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 而且反映出社会规范。本文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 探讨了在语音、词汇、礼貌、言语交际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 并试图对性别差异现象作出科学、准确、客观的解释。

关键词:语言,语言学,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1]池昌海.现代语言学导轮[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1-98.

[2]戚雨村.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1-111;149-208.

[3]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课堂评价语言与性别差异 第8篇

事实也如此, 教师相同的评价语言,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合适, 而有的学生就认为不合适。也就是说, 学生可能因性别、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差异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教师面对不同的个体要区别对待, 使评价语言具有针对性与建设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堂评价语言———性别差异

性别作为交际对象的客观存在, 是言语行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在具体的课堂评价语言行为中, 男女教师的话语风格以及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都会有差异。我们要针对具体的教育对象来调整自身的话语。存在差异。男性的优势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使得他们在话题控制、谈话内容转换、用语色彩、话语方式、礼貌语的使用、言语策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导致了女性较多地使用疑问句、祈使句和委婉语, 而且他们对话语的内容往往不能予以充分的肯定。语言学家对语言与性别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也表明:语音方面, 女性普遍对语调、发音的正确与否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 她们比男子更倾向于使用标准、权威的发音方式, 对自己这方面的要求也明显高于男子;在词汇方面女性普遍倾向于使用委婉或迂回的说法来代替一些使她们感到不便的表达, 女子还善用带有夸大色彩的表达, 语言中还常常带有丰富的颜色词、感叹词等;在句法方面, 女性多用短句, 爱用疑问句。从中也表明, 女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会更富有情感, 在发音、用词等方面优于男教师, 更易于为学生接受, 使用恰当更能够打动学生的心。

男女学生从幼儿起, 社会、家庭就用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其规范并施加影响, 在学校里, 由于性别的差异, 男女同学的表现也不同。一般来说, 男生表现得较开朗、果断、不拘小节、好动、好奇, 但往往比较粗心、逞能好胜, 有些人甚至脾气粗暴、鲁莽;女生性格相对内向、文静、好问、好奇、好想, 好动的程度则不如男生, 在遇事时, 思虑较为周详、细致, 但果断性稍差。有关调查结果也显示,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性别差异, 女生的心理健康均值明显高于男生, 即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易多愁善感, 情感丰富, 加之学业过重, 学习压力过大, 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低、易出现心理问题。由于以上诸多男女生间的性别差异, 在课堂评价语言中, 教师应给予女生更多的鼓励性评价。

综观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行为也表明:教师给予女生更多的是激励和赞许, 即使她们犯错误也更多地被包容, 而较少受到指责, 很好地维护女生的自尊。而教师在对男生进行评价时, 对男生所犯错误的宽容度小, 较少考虑到男生也需要鼓励。教师更倾向于运用直接、尖锐的措辞, 对男生表达期望和激励时可能更加隐晦。马艳云也认为, 按性别因素来划分, 男女生都比较偏爱鼓励和提醒, 但是一些女生还比较喜欢赞扬, 而一些男生喜欢批评和不理睬。因此, 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语言行为时, 一定要针对男女生的性别差异, 给以女生更多的宽容和赞扬;对男生在给以否定评价的同时, 也不要忘了鼓励与提醒。

二、课堂评价语言———个性特征差异

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 (她) 的肯定和表扬, 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 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对于学生来讲, 更是如此。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学业水平。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由于年龄不同, 他们的体力、智力、兴趣爱好都不同。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要使评价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就要克服主观偏见, 根据学生心理特征、个性差异等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需求及其发展潜力, 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唤起学生的自信, 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的热情, 促进学生的发展。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不仅身体的发育迅猛, 而且是心理、个性再塑造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确实, 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他们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 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人格品格尚未定型, 个性的可塑性很大。对于中学生来说, 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 每个学生也都有不同的情感需求和思想认识, 他们对教师的语言评价与小学生相比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如同样是激励性的语言,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好”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而对于中学生来说, 如果教师还使用同样的语言进行评价, 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还会使学生反感。马艳云研究表明, 对于个性特征, 除了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鼓励以外, 稳定内向型学生对于批评、提醒和赞扬均喜爱, 其他类型的学生都还较喜欢提醒, 特别是不稳定内向型学生更偏爱提醒。

也许批评和赞扬对稳定内向型学生的自尊和心理负担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而可能对不稳定内向型学生产生较大冲击。张春兴认为, 内向型学生可能比较喜欢教师赞扬和鼓励。然而我们发现, 无论内向型还是外向型的学生都比较喜欢鼓励。而我们教师在课堂语言评价中常常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赞扬, 而问卷表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多给予鼓励。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在教师评价方面的需求, 教师常给予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的需求并不一致。这种教师给予学生不合适的评价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 阻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 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综合, 极富针对性地引导每一个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使评价起到引航、导向的作用。如对比较敏感、自尊心强的孩子进行否定性评价, 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 可能给学生的心灵蒙上阴影, 给他们带来莫大的伤害;对于调皮而且逆反心理比较重的孩子, 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多从正面引导;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也要多给以鼓励, 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天性胆小、朗读或发言不敢大声说话, 那么他若大胆发言即可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总之, 要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师的教学下都得到各自最大的发展, 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既要关注他们的共性, 又要关注他们的个性。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 以求他们共同发展的同时, 应转变“一刀切”的评价标准, 评价时“因人而宜”, 要“因材施评”, 重视被评价者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 特别是差生在学习进程中一点一滴的变化, 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三、课堂评价语言———学业差异

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个性等因素, 虽然学生受教于同一个学校, 同一个班级, 同一个教师, 也会造成学生不一样的学业成绩。在课堂评价时, 教师要区别对待。对于学习困难学生, 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及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 只要能答出简单问题, 甚至只要肯回答问题, 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 教师评价时既要揭示其不足, 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 教师评价时要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当他们答对简单问题时, 不要轻易给予表扬;当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 解决了比较难的问题或在解题中有创新的时候, 可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如不完整还应指出其不足,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超越自己, 产生更大的后续学习动力。马艳云认为, 对于学习成绩而言, 除了鼓励以外, 学习成绩为上等的学生对于批评、提醒和不理睬均喜欢, 中、下等学生比较喜欢提醒。该结果表明, 学习成绩上等的学生可能更自信, 主观意志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而学习成绩中、下等学生可能不太自信。如在上文的例子中, 如果教师对那名得72分的学生不带任何偏见, 积极地期待, 根据他原有的学业成绩肯定评价说:“瞧, 和你以前的考试相比, 你进步多了。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提高的吗?如果你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 下一步我们这样做……”这样的评价, 结合成绩反馈, 教师再给予学生可用来提高成绩的具体的策略指导, 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进步的喜悦, 更是新的发展的支持和动力。

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第9篇

一、研究方法

本文侧重从语调、语音、词汇、语法、句法、交际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性别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本文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进行研究。定性研究主要用于分析产生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定量研究主要比较搜集到的男性语料与女性语料的数量大小,增强论文的可信度。

二、研究内容

关于本课题,从语调、词汇、语法、交际风格这四个方面,把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初步的个案研究和分析。

1、语调

女性的发音更乐意向标准音靠拢,在语调方面,女性常用降升调型、升降升调型。降升调型往往表示犹豫、道歉,这种调型用不十分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女性的委婉、客套;而男性往往用高降调收尾,以示其坚决、果断,体现了他们居于权势、乐于发号施令的地位。

2、词汇

男女在用词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词汇上,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色彩词汇、夸张语、委婉语等等。男性更倾向于使用禁忌语等。例如,在《尼基塔》第一季第一集,一段二十分钟剧情中,男性与女性使用词汇的特点,女性多使用修饰词和模糊词,而男性多使用禁忌语。

3、语法

在语法使用的过程中,男性多使用简单句,经常使用错误语法,以简化句子,而女性多使用复杂句,语法结构也更为正式。

Man:What rule?

这一句是不符合特殊疑问句的语法要求的,缺少谓语动词。充分体现了男性偏爱简单句,甚至不惜使用不正规的语法。

4、交际风格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是在自言自语,而是与具有同样谈话需要的人进行交谈。由于男女的语音和用语等语言形式上的差异,男女在言语交际方面展示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1)话语量

在英语单词当中,有不少类似于gossip和chatterbox这一类的词来形容女性的话多,但是实践证明在大多数场合,如社交、聚餐、电视讨论等,男性讨论的比较多,占用的时间也比较长。

(2)打断和重叠

语言学家对谈话中的打断(interruption)和重叠(overlap)现象作了研究。例如,《尼基塔》第一季第六集中,当尼基塔与一位特工说起自己失去爱人的事情时,几乎所有的重叠和打断现象都是由男性做出的。

三、产生差异的原因

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指男性与女性身体上有很大的差异,进而对语言也产生了影响。比如,男性的声带长而且厚,这就使得发音时的震动远没有女性的快,所以男性的绝对音高是低于女性的。与此同时,女性发音的洪亮程度一般不及男性,是因为女性的肺活量远不及男性。

2、心理因素

男女两性心理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女性的听觉感受比男性敏感;女性比男性更擅形象记忆;女性的情感记忆优于男性,女性的机械记忆优于男性;男性的逻辑记忆优于女性;比女性更重视理解;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运用形象思维;男性比女性更善于运用抽象思维等等。当然这些差异,对于性别语言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3、社会权利与地位

在两性言语交际中,处于权势一方的男性便会主动挑起并控制话题,习惯于打断对方的谈话,多用表示确定的肯定句和命令的祈使句。而处于非权势一方的女性则表现为被动、有耐心、沉默。这就很好解释剧中人物阿曼达,她是所有特工的心理老师,因此她说话时总是使用很正式的语言,有时甚至比男特工还具有话语权。

4、语言环境

这里所指的环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家庭与父母、朋友关系、职业限制。父母的性别意识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最早,而且最大。《尼基塔》中,男女主人公从小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即使她们成人后在特工组织里接受了相同的训练,但是他们在话语风格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朋友关系也叫同龄人团体。《尼基塔》中的男女主人公,是社会当中一种特殊的人群——特工,他们没有朋友,任务的合作伙伴就是他们暂时的朋友,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时时刻刻都要严谨的说话,否则就会丧命。

对于剧中的特工来说,工作占据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时光,甚至是所有时光。不同的工作对他们的语言表达有不同的期待,比如他们充当出租车司机执行任务时,就应该说一些适合司机这一身份的话。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顺利的和目标人物接近,完成任务。

仅仅从这五个方面探寻语言性别差异是不够严谨的,归纳出来的这五个原因也是不够全面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需要对语言性别差异进行更全方位比较,探寻更深层次的原因。

参考文献

[1]Cameron, Deborah.&Kulick, Don.Language and Sexual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Eckert, P.and McConnell-Ginet, S.Language and Gender[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3.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网络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相关文章:

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12-10

网络语言08-22

英汉网络语言05-08

网络语言风格06-26

应对网络语言07-07

网络语言论文05-28

网络的语言语境07-09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07-11

网络语言的利弊08-05

网络语言论文提纲10-06

上一篇:企业形象下一篇:亚临床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