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形式和载体论文

2024-07-26

活动形式和载体论文(精选3篇)

活动形式和载体论文 第1篇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面临的挑战

(一) 大学生党员的新特点与传统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冲突导致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随着“90”后进入大学, 高校党员队伍中90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的群体特征, 思想开放, 价值观多元化;独立且自立, 自我意识较强;知识面广, 但辨别能力弱;表现活跃, 富有创新意识。这种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给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陷入了“模式的惯性”中, 很难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当前, 我们的支部组织生活从内容上往往还停留于理论宣读和政策传达的层面上, 单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内容缺乏针对性、时代性。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 学生支部党员规模偏大、各年级与专业分布不平衡、且相对分散等问题已日益突出。在支部发展压力面前, 支部组织生活几乎彻底地演变成了党员发展与转正会, 这与“90”后大学生党员思维活跃, 乐于且易于接受新思想的特点格格不入, 致使学生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够, 降低其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 减弱学生党支部的吸引力。

(二) 网络的发展给传统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带来的挑战

伴随着科技日益进步, 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作为网络的重要使用群体, 其生活的各方面也深受网络的影响。网上上课、网上交流、网上学习等成为新的方式, QQ, 邮箱, 微博成为重要手段。这给传统的支部组织生活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组织生活在形式上, 主要以集中进行地面对面的集体会议、主题报告等传统形式为主, 停留在读文件、传文件的传统模式上, 形式呆板, 缺乏多样性, 致使广大学生党员毫无兴趣可言。网络的发展给创新支部组织生活, 提高组织生活有限性提供了新的手段, 如何利用网络这一新型载体, 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服务学生成才成长, 已成为高校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新时期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对策

(一)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上要做到“实”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上要做到实, 要具有时代气息和针对性。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必须紧密围绕学校发展, 贴近党员生活实际, 且开展的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第一, 组织生活可与国家大事相结合, 与历史事件或纪念日相结合。如结合建党90周年等开展系列活动;在7月1日“特别党日”, 召开“重温入党誓词, 坚定党员信念, 强化责任意识”为专题的组织生活会等。

第二, 组织生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专业活动开展组织生活, 使组织生活真正成为党员交流经验、提高能力的重要平台;如笔者所在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以“党建带动专业学习, 项目打造卓越人才”为工作支点, 立足理工科学院办学特点和办学实际, 开展的“一班一期一项目”支部创新活动, 即在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每一个班级在一个学期里至少提出一项与专业相关的学生科研项目, 由党员带头, 从点到面, 带动全班同学参与科研项目, 通过一期或多期项目申报,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结合起来, 以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又强的工科人才。

第三, 组织生活与日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高校党员既能学习到政治理论知识, 又能使自己学习能力因党的组织生活而有所提高。如通过组织生活为学生党员提供职技术或业务技能教育培训, 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参与性;如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在学生支部开展的“猎鹰工程”, 旨在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与实践, 参与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并获得奖项的能力, 使之成为专业上的骨干和强者, 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第四, 组织生活与社团活动兴趣相结合。借助学生社团的优势开展组织活动;如我校管理学院开展的以“关注儿童血液病, 关注祖国花朵”为主题的大型媒体公益联盟活动——“幸福像花儿一样”;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的“暖冬行动”。帮助贫困小学生、残疾人, 探望敬老院, 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组织义工联盟、助老、扶贫等公益事业, 用自己的力量为需要的人送去关爱, 推出“心手相牵, 情暖贵州”活动, 与贵州贫困山区小学生爱心结对主题活动等活动, 大大增加了学生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

第五, 组织生活与公寓管理相结合, 党建走进公寓, 在学生公寓创建“党员之家”, 发挥“党员之家”的育人功能。推行“公寓党员先锋岗”。学生党员帮助辅导员、公寓阿姨共同管理公寓, 并在同学中间进行宣传引领、思想引领、专业引领, 成为服务同学、锻炼党员的实践平台。

(二)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上要做到“活”

第一, 创新支部组织结构, 建立交流学习平台。依据“小型、灵活、多样、实效”的原则, 可采用学生党支部下分若干党小组形式, 创新和优化党支部结构, 提高组织生活模式创新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学生党小组可以楼层、社团、兴趣组等为单元建立。在党支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 鼓励各党小组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健康、效果明显、影响积极的组织生活。同时, 为了使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更有活力, 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建立交流学习平台, 克服学生党员组织活动形式只限于本支部内部动、本小组内部动, 以达到相互促进、开阔视野、优势互补的作用。让广大学生党员, 在相互学习中寻找差距, 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二, 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信息时代到来, 网络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党员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将是高校学生支部组织生活可资利用的一大优势资源和交流平台。因此,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内容与形式创新, 必将提高高校学生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红色网站, “构建网上意识形态阵地, 将经典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 为广大学生党员提供思想理论武器”;建立党支部信息沟通与交流中心, 通过以博客、留言板、网上聊天的形式, 广大学生可以就社会热点等问题发表看法, 交流思想。同时, 建成“网络党支部”, 开通组织生活集体聊天室, 使组织生活网络化, 通过飞信、QQ、MSN、微博等形式实现支部管理的信息上传和下达, 文件的转达。通过网络开展党组织活动, 迎合了高校学生党员时代感强、习惯使用互联网的特点, 克服了高校学生党员学习任务重、人员分散集中难等实际问题, 尤其对于毕业生党员的管理尤为便捷与高效。

第三, 突出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鼓励创新活动形式。将过去以集中开会、参观为主的活动形式拓展为集中学习、实地参观、知识竞赛、专题报告会、工作调研、参观社会实践、与社区共建或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共建、探究和解决学科发展问题、学术交流、主题文体活动、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和录像等;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相结合, 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提高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兴趣, 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参与度、渗透力和实效性, 旨在“努力造成有集中又有民主, 有纪律又有自由, 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活泼的政治局面”。

(三)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活动载体上要做到“新”

第一, 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是保持党组织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也是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的重要途径, 是组织生活必不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向国家输送人才的质量, 因此, 必须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坚持“三会一课”, 用科学的理论构筑青年学生的思想防线, 在学习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的同时, 促进党员党性意识的增强。

第二, 专业学习型活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从专业要求的角度出发, 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如何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是学生关心的问题,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可以因势利导, 在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 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中的能动性, 如开展党员“一帮一”帮扶活动:一名共产党员帮助一名普通学生, 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 加深沟通, 结对搞好学习, 共同进步。

同时,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专业老师的引导。党员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组织活动应动员更多党员教师参加到学生党建中来, 主动邀请优秀党员教师创造性地结合专业特点, 搞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 使学生既提高专业知识, 又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如建立健全党员导师制和教工党员“三联系”制度, 确保每一名教师党员联系1个学生班级、1个学生寝室和1名以上困难学生。教工党员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就业创业等提供更多的热心关怀和有针对性的帮助, 形成“全员育人”的浓厚氛围。

第三, 社会实践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过程, 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党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把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延伸到社会, 利用社会实践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活动方式, 开展科技服务、社会调查、支教、支农等, 并大力鼓励到西部、到基层、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实践证明, 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对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对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提高起较好的推动作用。社会实践使得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更有吸引力和向心力, 党支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动班级团结进步的火车头。

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者,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大学生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成才意识强等多种因素, 我们要不断创新在内容、形式、活动载体上创新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载体, 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上新台。

摘要:当前, 高校学生组织生活有效性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党员的新特点与传统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冲突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网络的发展给传统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支部组织生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党员的需要。因此, 必须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生活内容上“实”:组织生活与国家大事、专业教育、日常生活、社团活动、公寓管理相结合;生活形式上“活”:创新支部组织结构、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突出多样性;活动载体上“新”:理论学习型活动、专业学习型活动、社会实践型活动多管齐下。

关键词:组织生活有效性,生活内容,生活形式,活动载体

参考文献

[1]陈华娟.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J].华章, 2010, 06

[2]史旦旦.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分析[J].高教与经济, 2009, 12

活动形式和载体论文 第2篇

增强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思想信念教育,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从而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强调:“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鉴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能设想“毕其功于一役”,更没有“一招制胜、一剑封喉”的“绝招”。以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对抑制腐败滋生、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廉洁文化建设的概念、特征及意义

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有关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和与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和。

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把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廉洁文化是廉政文化在国有企业的延伸,开展廉洁文化建设 就是要在企业、行业和全社会形成“以廉洁从业为荣、以贪污腐败为耻”的廉洁氛围。首先,它是国有企业参与社会竞争的需要。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矛盾,面对社会上腐败消极文化的影响,加强以诚信为本的廉洁文化建设,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可以凝心聚力干事业,净化企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又是一项管理工程,可以通过苦练内功、以德铸魂,规范行为、提高效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打造出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企业管理文化,将市场的竞争压力,变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懈动力,最终形成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竞争力。其次,它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能否廉洁从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践证明:一个清正廉洁的领导人可以把一个困难企业搞活,一个不廉洁的领导人,也可以把一个好的企业搞垮。因此,保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必要条件。第三,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内容而言,可以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广大员工逐步确立廉洁从业的价值取向、培育廉洁从业的理念追求,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用具体、生动、活泼的方式表现反腐倡廉的内涵,以文学艺术等多种方式进行廉洁从业的观念渗透,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扩大影响范围,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元素;就其作用范围而言,在突出党员干部这个教育重点的基础上,将廉洁从业的要求延伸到基层、岗位、社区、家庭,对更大范围提高廉洁从业的认知水平、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创新形式和载体,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严肃的,又是丰富多彩的。严肃的主题,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这就给廉洁文化建设提出了载体和形式创新的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以及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企业员工对思想文化教育的手段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的说教,空洞乏味的内容、枯燥单调的形式,不可能会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形式和载体的创新,是廉洁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如何创新载体,找准着力点,拓展廉洁文化发展空间,使企业员工更好地沐浴廉洁文化的雨露,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值得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几年来,××××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党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在整合资源、拓展平台、创新载体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效果。下面,就以现实为例,做一简要剖析说明。

1、利用党建阵地,把廉洁文化融于党的建设之中。党建,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近几年,××××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每年一个主题,相继开展了“诚信守法、廉洁敬业”、“倡廉洁、讲责任、作表率”以及“纪律、作风、形象”等主题教育,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和廉政党课等方式,在高歌“反腐倡廉”主旋律的同时,使廉洁文化的内涵得到更深更透更好的诠释,使其扎根于干部职工的内心。结合“四好”领导班子创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调整,及时修订完善《领导班子成员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分工,细化责任;组织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所属 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和《廉洁从业承诺书》,促使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自觉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此外,还在各党支部聘请了20余名党风建设联络员,健全完善了党风建设监督体系,使廉政监督渗透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廉洁文化的气息遍及公司发展的各项工作。

2、利用信息网络,拓展廉洁文化传播平台。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不仅普遍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对于普及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手作用。早在2007年××××成立之初,就在门户网站上建立了“廉洁文化专题网页”,开设了规章制度、廉洁动态、廉洁趣谈、廉洁楷模和警钟长鸣等栏目,定期上传上级关于反腐倡廉的文件精神、各级廉政楷模的先进事迹和腐败分子的血泪案例等,促使反腐倡廉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及时刊载公司党委和各党支部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工作动态、经验做法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心得体会等,增进了交流沟通,促使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同时,利用网络媒体,及时将“发展党员转正”、“科级领导干部提任”、“评选表彰先进”等党务、厂务内容进行公示,广泛征求职工意见,自觉接受员工监督,增强了廉洁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利用公司视屏会议室、培训中心网络教室等宣教阵地,采取观看警示教育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等方式,坚持每半年组织处科两级领导干部、机关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廉洁专题教育,借助图文并茂和影像视觉效果助推廉洁文化的传播。充分利用腾讯通、手机短信等平台,开展廉洁信息温情提醒和“廉洁贺卡”送祝福等活动,每逢月末和重要节假日前夕,向公司处科两级领导干部、机关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发 送自制的“廉洁电子贺卡”和“廉洁寄语”,提醒其时时牢记廉洁纪律,事事争做廉洁表率,扩大了廉洁文化建设的覆盖面。

3、采取多种形式,使廉洁文化融入职工生活。文艺、书画、摄影、读书、写作等这些传统的企业文化,由于其形式广泛、参与者众、职工喜闻乐见,已深深植根企业,并成为职工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坚持“明确主题,注重引导”的方针,充分发挥公司文联体协的作用,使廉洁文化不断得到普及和提高。文艺颂廉,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参加上级组织的廉洁文艺会演,通过小品、相声、歌舞、朗诵等形式,彰显廉洁文化特色。书画倡廉,每年坚持开展廉洁格言警句征集、廉洁文化作品征集等活动,通过廉洁文化专题网页和《电力之窗》党风建设专题,将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作的、反映公司廉洁文化建设成果的摄影、书法、绘画、文学等作品进行公开展示、评比表彰,让众多文艺爱好者围绕“廉”字施展艺术才华,使企业员工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氛围中切身感受廉洁文化的魅力。读书思廉,结合不同时期公司发展主线和反腐倡廉教育主题,扎实开展了“流动书箱”、“快乐读书”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加强自我教育“读一本好书、写一篇体会,围绕一个主题、写一篇论文”,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从写作中净化灵魂,使廉洁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促廉,××××结合近几年基层队部、变电站和一线班组等标准化建设,在改善干部职工工作生产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的建立了廉洁橱窗、廉洁标语牌、廉洁展览室等文化阵地,在机关办公楼、会议室、走廊等公共场所悬挂了廉洁宣传书画、张贴了廉洁画报等,为各级领导干部、机关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等配发了廉洁桌签,营造了“诚信守法,廉洁敬业”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创新形式和载体,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创新形式和载体,既要贴近企业贴近职工,因人因企而宜,又要结合形势,联系实际,把握主题。既要立足于“创”,又要突出于“新”。立足于“创”,首先就是要善于利用企业已有的工作机制、传统的文化载体,为“廉”所用;其次是要善于发现、探索、创新,对企业已有的一些成功做法进行总结改造、创新提高,对兄弟单位的经验学习借鉴、取人之长、为我所用。突出于“新”,首先就是要群众喜闻乐见,企业员工既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更是廉洁文化的受益者,只有群众爱做、爱看、爱听、爱写、爱画,且内容廉洁高尚、健康向上,廉洁文化建设才能见到实效;其次是要紧跟形势,符合时代潮流,只有理念新、形式新、立意新,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廉洁文化建设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和生命力。

1、要在健全机制上谋求新突破,构建“科学、高效、廉政”的管理体系。2009年,为实现与油田公司管理体制的深入融合,××××按照“构建新机制,实现新发展”的工作主线,以规范“四项”权力为重点,针对生产经营管理中风险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健全完善了《公司中层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招投标管理程序》等20余项管理制度,把反腐倡廉要求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融入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对促进公司科学、高效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企业发展中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廉政”的管理体系,是推动企业科学、高效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扎实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首先在建章立制上谋求新突破。一方面,要进一步树立“规则至上、执行到位”的意识,通过挂点联系、基层调研等形式,采取效能监察、内部审计等手段,及时了解掌握各种制度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对已执行多年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订完善,实现凡事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使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运行更加顺畅,为广大干部职工践行廉洁理念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坚持“紧贴实际,民主决策”的原则,在建章立制过程中,充分发挥民管会、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规范新制度颁布前的调研、表决、征求意见以及民主决策等程序,使新的制度更加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更加适合公司改革发展需要,更加切合廉洁文化建设的主旨和中心。

2、要在整合资源上谋求新思路,充分发挥“文化致胜”的优势。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多方配合、齐抓共建。在具体执行中,要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配合抓,纪检监察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方式,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坚持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和创建方案,分解量化各项任务,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任务,半年进行认真检查,年底纳入领导干部综合业绩考核统一考评,形成闭环,抓出成效。要坚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维方式,充分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在企业网站上建立廉洁文化专题、在内部刊物上开辟党风建设专栏、组建管理人员手机局域网、创办廉洁文化论坛等方式,形成“大宣教”的格局,及时宣传报道中央精神、上级组织部署和企业有关举措,开展正反面教育,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情况定期专题汇报、党委中心组学习廉洁文化建设理论、对新聘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廉政培训等制度,通过廉政监督员交流群、反腐倡廉举报电话、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邮箱等载体,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情况的督促指导,使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开展。坚持“以文倡廉、以文化廉”的原则,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通过开展反腐倡廉理论研讨和论文交流、组织廉洁文化作品征集、举办廉洁文化主题文艺汇演等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吸引更多的干部职工参与到廉洁文化创建活动中来,使广大干部职工在陶冶情操中孰知、掌握并自觉践行廉洁理念。

3、要在形式内容上谋求新变化,使“三创一争”廉洁文化建设更具实效。按照“创建廉洁班子、创建廉洁机关、创建廉洁家庭、争当廉洁员工”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通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实现廉洁文化“四进”。廉洁文化“进班子”,以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为重点,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习、领导人员讲廉政党课和撰写专题论文等方式,深化反腐倡廉理论教育,提高拒腐防变意识;通过公示各级领导干部廉洁承诺、对新提任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廉洁谈话和任期诫勉谈话等方式,强化监督检查,增强廉洁从业意识。廉洁文化“进机关”,深化“廉洁型”机关创建活动,把企业机关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通过在大厅、走廊等悬挂廉洁书画、设立廉洁展板、张贴廉洁海报,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定期播放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洁文化知识网络培训等方式,大力营造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浓厚氛围。廉洁文化“进家庭”,通过举办干部家属廉政座谈会、评选“廉内助”、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等方式,以“廉洁”为主题,围绕“防范”做文章,引导干部及其家属共筑反腐防护堤。廉洁文化“进岗位”,结合党员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岗位职责特点,分别制定企业领导、部门领导和重要岗位人员廉洁从业行为规范,把廉洁从业的要求融入岗位职责;积极探索适应岗位 实际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针对党员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党纪国法教育;通过与党员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印发预防职务犯罪手册和廉洁警示台历等形式,对干部职工给予经常性教育和强制性约束,不断增强廉洁文化实效性。

网络文学载体平台形式发展流变 第3篇

一、BBS作为网络文学发展的早期平台形式, 奠定了网络文学发展的基础

BBS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 中文译文就是“电子公告板”。早期, 早期由于技术的瓶颈, 没有能够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基于Internet的BBS已经基本遍及网络的各个角落。由于BBS基于网络而生, 可供人们讨论各类话题, 所以“网络论坛”成为它的另一个代名词, 沿用至今。现今我们听到的很多有名的社区都是基于BBS而建立的, 如:1999年, 成立了以社区为主的“西陆”网站;海南的“天涯社区”;南京的“西祠胡同”等等。

正是由于网络论坛的兴起, 提供了人们讨论话题的阵地, 才有网络文学的产生与于发展, 碰撞与交流。也为文学网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文学网站的诞生使网络文学从寄BBS之下的困境中得到了解脱, 孕育新生

早期的网络文学仅仅局限于网络论坛的某个版块, 开展文学创作与交流, 没有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阵地。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论坛中得不到重视和长足发展。2000年左右, 网络技术的长足发展使个人网站的建立成为可能。文学网站也脱离BBS平台而自立门户, 许多网民和网络爱好者建立起自己的个人文学网站:2000年10月“幻剑书盟”创建;2001年1月成立“龙的天空”原创联盟网站;2002年5月“起点中文网”诞生。文学网站迎来了自99年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 几乎所有文学网站的流量都在飞速上涨。2006年许多文学网站先后完成了与外来大商业资本的吸纳、融合或是合作, 红袖添香、幻剑书盟、起点中文从众多文学网站脱颖而出, 结束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进入“三国纷争”时代。2008年至今, 以主流文学网站发展为中流砥柱, 其他文学网站相继兴起衰落为辅助, 已基本形成了文学网站现今的发展格局。

文学网站的产生和发展为网络文学专职写手诞生打下了基础, 其vip会员制度及付费阅读模式激励着一批文学青年投身网络文学的创作, 也诞生了众多年薪百万的网络文学写手。文学网站商业化的资本运作方式使得网络文学以工厂化的方式组织文学生产, 市场化的方式打开销售, 进而形成了形成文学的产业链和迪斯尼化的消费环境。文学网站作为网络文学生产和销售平台以结构性的力量渗入文学写作过程中, 促进或造成网络文学作品 (尤以网络小说为代表) 浓厚的大众化色彩、类型化、超长化或“太监”、“烂尾”等文学景观。

三、博客作为网络文学的重要载体平台形式, 掀起了全民文学热潮

博客, 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 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博客的初步发展

2002年到2003年是网络博客取得初步发展的阶段。2002年11月浙江杭州中国博客网 (blogcn.com) 开通, 提供博客托管服务 (BSP) , 这是大陆最早的博客托管服务商, 也是中国大陆网络博客取得阶段性发展的重要证明。在初期发展阶段, 网络博客逐步突破了单纯的娱乐功能模式, 具备了向应用模式和实用模式转型的技术诉求。

2、博客的社会认同

2003年到2004年底是博客技术全面提升和获得社会认同阶段。在这个阶段, 博客的发展出现新的特点:大型博客网站, 如天涯博客等纷纷建立, 充实了博客阵营;最新网络技术成果, 如RSS、MOBLOG等被广泛应用到博客载体平台的搭建上, 增强了博客功能;网络博客以新概念运作方式攫取了网民的眼球, 体现大众文化的某些特点, 其中两个事件值得关注的“木子美冲击波”和“竹影青瞳”博客写真事件更让“博客”一词成了网络搜索引擎热门关键词, 提高了民众对“博客”认知;商业化的运作、官方及学术界的认同, 让博客博客成为最大热点的同时, 也让博客从中国走向了世界。2004年5月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召开的“中国互联网”会议上, 博客成为会议的第一关键词, 会上, 文心和卢亮第一次提出“个人门户”的概念。这是中国网络博客发展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3、博客的快速增长

2004年到2006年底为中国网络博客社区化、逐步规范化的新阶段, 博客网民数量大幅度攀升。“网易部落” (bulo.163.com) 正式推出。博客中国“博客公社”开放, QQ推出Q-Zone。每个网络博客社区均被分成若干专业平台, 极大促进个人博客的发展。

伴随着融资渠道规范化以及博客激励机制的初步建构, 各种中文博客大奖赛纷纷崭露头角, 彰显了网络文学的魅力与活力。各类公共事件, 引发博客探讨汹涌浪潮, 引发博客传播事件。各类明星及公众人物的博客纷纷亮相博客, 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另一方面博客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 博客网发起《博客公约》讨论, 并综合专家和博客意见拟定了中国第一份《博客公约》。2006年4月19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博客网承办的“网络文明与道德建设研讨会”上, 博客网发起并联合新浪等19家BSP (博客服务商) 共同发布了《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两份《公约》的签订标志着网络博客具备了道德规约性, 为日后进一步的法律规约创造了条件。

4、博客发展的高峰

2007年至今, 博客创造了自己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据统计, 2007年中国博客作者数量已达4698.2万人, 拥有博客空间7282.2万个, 平均每人1.55个。2008年来自新华网上海11月7日专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7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表示, 中国博客数量已达到1.07亿, 网民拥有博客的比例高达42.3%。2009年博客作为互联网基础应用, 数量有增无减。

博客这种网络文学载体平台形式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 它逐渐释放了底层人民的话语权, 使得文学的日常化、平民化成为可能。

四、SNS社区发展蕴藏网络文学发展的更多可能

SNS英文为Social Network Software, 翻译为“社会性网络软件”, SNS依据六度理论,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以认识朋友为基础, 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 构成一个社区系统。以SNS理念为基础创建的网络应用服务我们称之为SNS社区。

从交友类SNS社区昙花一现到商务类SNS社区陨落, SNS社区从无到有逐渐映入网民的视线;从校园类SNS社区的成功到娱乐类SNS社区的繁荣, SNS社区完成了从幕后到前台的转变。当下流行的, 老少皆知的开心农场“偷菜”正是目前SNS社区异常火爆的体现。

康盛创想的Uchome更是让SNS的创建门槛降到最低。在2008年下半年国内IT和网民共同掀起了SNS社区热潮。伴随SNS社区的壮大与繁荣, SNS社区将蕴藏网络文学发展的更多可能。

总之, 80年代末90年代初,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载体平台出现, 经历了从BBS到文学网站, 到博客, 到SNS社区的平台形式的转变, 各种平台形式在不同时期形成各自的特点。而与此同时兴起的网络文学也经历了一个在各种载体平台形式之间的自由选择、组合、定型、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网络载体与网络文学之间明显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间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著:《网络文学本体论》,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5。

上一篇:配电变压器节能技术下一篇:乳房的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