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注射速度论文

2024-07-12

不同注射速度论文(精选7篇)

不同注射速度论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3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疑似肺栓塞并行CTPA检查的患者346例,按造影剂浓度分为高浓度组(370 mg I/ml)和低浓度组(320 mg I/ml),每组再按注射速度分为3.0、3.2、3.4、3.6、3.8、4.0 ml/s亚组。高浓度组181例,其中男90例,女91例;年龄20~85岁,平均(59±14)岁;体重指数(BMI)为(23.98±3.20)kg/m2、心率(81±13)次/min;3.0~4.0 ml/s亚组分别为27、28、34、33、28、31例。低浓度组165例,其中男84例,女81例;年龄24~84岁,平均(59±14)岁;BMI为(23.32±3.44)kg/m2、心率(81±14)次/min;3.0~4.0 ml/s亚组分别为20、32、26、30、24、33例。排除标准:年龄<18岁;妊娠及哺乳期;幽闭恐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碘过敏;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高浓度组不同流速、低浓度组不同流速及不同流速高低浓度组比较,性别、年龄、BMI为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自动调节系统,螺距0.9 mm,准直器宽度0.9 mm,转速0.5 s/r,层厚1 mm,采用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注射方案:高浓度组注射370 mg I/ml造影剂(碘普罗胺)50 ml,注射速度分别为3.0、3.2、3.4、3.6、3.8、4.0 ml/s,随后以相同速度注射35 ml生理盐水;低浓度组采用320mg I/ml造影剂(碘佛醇)50 ml,再以相同速度注射35ml生理盐水。患者取头先进,右侧肘正中静脉埋置20G套管针,连接双筒高压注射器,双臂举过头顶,扫描范围由胸廓入口至膈肌水平,平扫完成后直接进行增强扫描。感兴趣区(ROI)置于主肺动脉,触发阈值为100 HU,延迟5 s后自动扫描,随后图像传至PACS系统。

1.3 图像质量评价

由1位副主任医师及1位主治医师利用Philips工作站,行CTPA图像质量客观及主观评价,评价结果不一致时讨论达成一致。

1.3.1 图像质量评价

客观评价包括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动脉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动脉CT值,并计算肺动脉平均CT值;背阔肌CT值作为背景噪声,肺动脉主干CT值标准差作为噪声,然后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公式见(1)、(2):

主观评价主要是对上腔静脉周围射束硬化伪影的评分:无伪影为0分;有伪影但局限在上腔静脉周围为1分;有伪影放射至右上叶肺动脉并影响右肺上叶动脉栓塞的判断为2分[9]。

1.3.2 辐射剂量

CT自动扫描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即ED=DLP×K,其中K值为0.01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hapiro-Wilkins检验其正态性分布,正态分布参数、高低浓度组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流速的CTPA客观图像质量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性别比例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客观图像质量分析

高浓度组不同流速亚组间比较,肺动脉平均CT值、噪声、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不同流速亚组间比较,肺动脉平均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l/s亚组的噪声、SNR及CNR与其他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流速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浓度组3.0 ml/s亚组的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同一流速亚组间的肺动脉平均CT值、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4、表1。

2.2 主观图像质量分析

高浓度组的上腔静脉周围射束硬化伪影评分:0分101例,1分79例,2分1例;低浓度组:0分109例,1分55例,2分1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辐射剂量

高低浓度组3.0 ml/s亚组的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同流速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1男,56岁,无肺栓塞。320 mg I/ml注射速度4.0 ml/s的MIP重建图像,肺动脉平均CT值419.7 HU

图2女,49岁,无肺栓塞。320 mgI/ml组注射速度3.0 ml/s的MIP重建图像,肺动脉平均CT值420.2 HU

图3女,62岁,右肺下叶主干栓塞(箭)。370 mg I/ml组注射速度4.0 ml/s的MIP重建图像,肺动脉平均CT值423.9 HU

图4女,58岁,双侧胸腔积液。370 mgI/ml组注射速度4.0 ml/s的MIP重建图像,肺动脉平均CT值432.5 HU

注:“—”表示无数据

3 讨论

在CTPA中,肺动脉的强化程度可随着造影剂的注射速度发生改变,在保持造影剂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注射速度越快,肺动脉的强化程度越高,并且达到峰值强化的时间越短,但缺点是缩短肺动脉扫描的时间窗,容易错失肺动脉峰值强化的最佳扫描时机[10]。既往研究比较了剂量为80~150 ml、注射速度为4~5 ml/s的CTPA图像质量及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肺动脉CT值为250~300 HU,均能得到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质量[5,6,7,10]。但是上述研究中造影剂剂量过大,进入体内的碘总量较多,不利于肾脏健康,尤其是易感人群和基础肾脏疾病患者;且注射速度较快,会增加老年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风险以及心脏负荷。注射速度降低虽然能延长肺动脉峰值强化的扫描时间窗,却会降低碘流速,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本研究将高低浓度组注射速度从4.0 ml/s依次递减0.2 ml/s降至3.0 ml/s,造影剂剂量降低至50 ml,以寻找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最低注射速度,结果显示除低浓度组3.0 ml/s亚组的图像噪声、SNR及CNR与组内其他流速亚组间及高浓度组3.0 ml/s亚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客观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肺动脉平均CT值均高于300HU,与上述研究相比,虽然降低造影剂剂量及注射速度,但结果相似。低浓度组不同流速亚组间噪声、SNR及CNR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流速过慢,血管内造影剂混合不均,所得的ROI标准差较大,导致图像噪声与其他亚组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管电压为100 k V时3.0ml/s可进行CTPA检查。决定肺动脉强化程度的另一主要因素为造影剂浓度,浓度越高血管的强化程度越强。本研究中,肺动脉平均CT值高低浓度组相同流速亚间比较,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浓度组不同流速亚组肺动脉平均CT值均大于低浓度组(差异为11~28 HU)。高浓度造影剂主要有两方面缺点:(1)增加肾脏负担,容易引起造影剂相关肾病。Thomsen等[11]报道,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CT造影检查时使用27~40 g碘总量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0%。因此使用高浓度造影剂提高图像质量与降低患者造影剂相关肾病的发生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Kristiansson等[12]研究得出,在80 k V扫描条件下,将碘总量降低到6.4~12 g,造影剂相关肾病的发生率可降至1%~5%。本研究采用高低浓度、6种不同注射速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客观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碘总量从18.5 g降至16 g,碘流速从1.11~1.48 g/s降至0.96~1.28 g/s,与Thomsen等[11]的研究相比,已大大降低了患者体内的碘总量及碘流速;(2)造影剂浓度越高,形成的上腔静脉周围射束硬化伪影就越明显,越容易影响右肺动脉有无肺栓塞的诊断。胡学梅等[9]报道注射速度为5 ml/s时,270 mg I/ml与370 mg I/ml造影剂相比,前者上腔静脉周围射束硬化伪影的发生率低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虽然高低浓度组射束硬化伪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浓度组评分为1分和2分的例数为80例,低浓度组为56例,分别占总体的44.2%、33.9%,与上述研究(90%、70%)相比,比例明显减小,而且1分和2分所占比例在高低浓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浓度对辐射剂量并无影响,对于研究中出现的辐射剂量间的差异,主要原因:(1)低浓度组3.0 ml/s流速的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2)高低浓度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在3.0 ml/s间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浓度组女性患者的比例(16/27)高于低浓度组(8/20),可能是因为女性患者体内脂肪含量偏高,会不同程度地减弱X线的穿透力,导致组间辐射剂量的差异。

总之,在对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时,尽可能使用低浓度造影剂,并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注射速度。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未对患者是否出现造影剂相关肾病进行随访。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并加大对造影剂相关肾病的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高低浓度造影剂不同注射速度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造影剂注射方案。资料与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肺栓塞且需要进行CTPA的患者346例,按造影剂浓度分为高浓度组181例(370 mg I/ml)和低浓度组165例(320 mg I/ml),每组再按注射速度分为3.0、3.2、3.4、3.6、3.8、4.0 ml/s组。测量主肺动脉、右肺上叶动脉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动脉的CT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 高浓度组不同亚组间肺动脉平均CT值、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不同亚组间肺动脉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l/s组的噪声、SNR及CNR与其他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浓度组相同流速亚组间肺动脉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浓度组3.0 ml/s亚组的噪声、SNR及CN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浓度组其余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造影剂联合低流速CTPA图像的肺动脉CT值与高浓度造影剂相比无差异,且进入体内的碘总量及碘流速较低,可降低患者的肾脏及血管负荷,有利于降低造影剂相关肾病及造影剂外渗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肺栓塞,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肺动脉,血管造影术,造影剂,注射

参考文献

[1]Kuriakose J,Patel S.Acute pulmonary embolism.Radiol Clin North Am,2010,48(1):31-50.

[2]Mihl C,Kok M,Wildberger JE,et al.Coronary CT angiography using low concentrated contrast media injected with high flow rates:feasible in clinical practice.Eur J Radiol,2015,84(11):2155-2160.

[3]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对比剂安全使用工作组.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2版).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0):869-872.

[4]胡茂清,梁长虹.规范碘对比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0):793-794.

[5]Ramadan SU,Kosar P,Sonmez I,et al.Optimisation of contrast medium volume and injection-related factors in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64-slice CT study.Eur Radiol,2010,20(9):2100-2107.

[6]Saade C,Bourne R,El-Merhi F,et al.An optimised patientspecific approach to administration of contrast agent for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Eur Radiol,2013,23(11):3205-3212.

[7]Bae KT,Tao C,Gürel S,et al.Effect of patient weight and scanning duration on contrast enhancement during pulmonary multidetector CT angiography.Radiology,2007,242(2):582-589.

[8]林婷婷,董江宁,韦树华,等.能谱CT肺动脉造影团注测试法单能量图像在降低碘摄入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1):4-7.

[9]胡学梅,马丽娅,张进华,等.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10):811-815.

[10]Schoellnast H,Deutschmann HA,Berghold A,et al.MDCT angiography of the pulmonary arteries:influence of body weight,body mass index,and scan length on arterial enhancement at different Iodine flow rates.Am J Roentgenol,2006,187(4):1074-1078.

[11]Thomsen HS,Morcos SK,Erley CM,et al.The ACTIVE tri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n renal function of iomeprol-400and iodixanol-320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undergoing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Invest Radiol,2008,43(3):170-178.

不同注射速度论文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均经相关检查存在感染, 且致病菌为敏感菌患者; (2) 近1年未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患者[9,10,11]; (3) 意识正常、能够清楚表达自身意愿及身体感知觉正常患者; (4) 注射部位均为手背静脉患者。排除标准: (1) 静脉滴注过程中因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皮肤疼痛、红肿患者; (2) 过敏体质、对乳酸左氧氟沙星存在过敏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接受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患者80例, 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2例;年龄24~58岁, 平均年龄 (42.5±4.5) 岁;合并疾病:肺部感染20例, 泌尿系统感染15例, 盆腔炎3例, 其他2例。观察组中男27例, 女13例;年龄21~59岁, 平均年龄 (42.3±4.6) 岁;合并疾病:肺部感染19例, 泌尿系统感染17例, 盆腔炎2例, 其他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对症处理治疗[12,13], 均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商品名:来立信,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 国药准字H19990020, 规格:0.3g:100ml) 0.3g/d, 静脉滴注, 持续治疗10d。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速度为26滴/min, 对照组患者为33滴/min。用药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对两组患者做好用药护理, 以控制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4 观察指标

(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皮肤血管不良反应情况 (皮肤红肿、疼痛、灼热、条索状红肿等) 。 (2)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程度, 接受程度是选择专人评估患者对用药时间、滴注速度是否接受, 分为接受、不接受。 (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科室现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评估, 满分100分, ≥60分为满意, 否则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肤血管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灼热2例, 条索状红肿1例, 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3/40) ;对照组患者出现条索状红肿6例, 局部皮肤疼痛3例, 局部皮肤灼热2例, 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 (11/40) 。观察组患者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4, P<0.05) 。

2.2 患者接受程度

观察组患者对用药时间、滴注速度接受35例, 接受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接受25例, 接受率为62.5%。观察组患者对用药时间、滴注速度接受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7, P<0.05) 。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36例, 不满意4例, 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患者中满意27例, 不满意13例, 护理满意度为67.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5, P<0.05) 。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在用于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及调理生理功能过程中出现的对机体有害或与用药无关的反应。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临床常见的广谱抗生素, 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14,15,16], 但易出现皮肤发红、疼痛、沿静脉走行的条索状红肿等皮肤血管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认为,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给药速度与患者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密切相关[17,18]。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临床静脉滴注中易出现皮肤血管不良反应, 因此在滴注过程中需做好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需根据临床用药经验总结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注意为患者提供如下护理:首先, 用药前向患者讲解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一般性状、药效、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 使患者对该药有一定的了解;其次, 在静脉穿刺时, 选择6号针头及相对粗大的手背静脉, 此部位静脉神经分布较少, 痛阈高, 且血管粗大、固定可降低药物刺激敏感性;再者, 在用药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按时巡视观察,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及时处理, 避免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皮肤造成进一步损伤;另外, 给予健康教育, 避免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告知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做好心理护理, 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舒适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对用药时间、滴注速度接受率高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表明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采用26滴/min的速度滴注可有效减少皮肤血管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接受率及护理满意度, 与既往报道结果一致[19,20]。

不同注射速度论文 第3篇

1 冻结壁扩展速度

目前, 冻结法是穿越西部软岩地层最佳的施工方法。即便如此, 采用冻结法施工时, 也出现过冻结壁推迟交圈以及冻结壁失稳等严重工程事故, 造成冻结工期拖延、投资增加等后果, 究其原因还是对西部软岩地层缺乏了解。冻结壁扩展速度是计算冻结壁形成时间和冻结壁强度的主要参数[3,4]。目前冻结设计时主要还是参考东部冲积层的扩展速度特点, 因此需要对西部软岩地层的冻结壁扩展速度进行研究。本文收集了陕西榆林地区大海则煤矿4个井筒12个测温孔 (1个井筒布置3个测温孔) 的实测数据, 对不同地层、不同岩性的冻结壁扩展速度进行了计算、分类, 对类似地层的冻结法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 大海则煤矿概况

大海则煤矿设计有1个主斜井、4个立井 (主立井, 2个副井和1个风井) , 4个立井井筒的特点是冻结深度深, 净径大。4个井筒的冻结深度分别是:主井718 m、一号副井678 m、二号副井692 m、风井686 m, 相应的净径分别为9.6, 10.0, 8.0 m。冻结段所穿过主要地层是我国在西部凿井施工中发生事故最多的白垩系洛河组地层, 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

大海则煤矿4个井筒冻结孔设计参数见表1。

3 不同岩性的冻结壁扩展速度研究

3.1 第四系地层冻结壁扩展速度

大海则煤矿4个井筒冻结段所穿过的第四系地层较薄, 在13.4~25.85 m, 主要是砂性土。根据测温孔数据, 冻结壁早期向内、向外扩展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2.8, 24.0 mm/d (表2) 。由于邻近防片孔, 向内扩展速度比向外扩展速度约大5%, 这与东部地区冲积层砂性土研究结果相近。

mm/d

3.2 白垩系地层冻结壁扩展速度

该地层主要是白垩系下统洛河组, 厚度为304.26~335.2 m, 全部为砂性岩层, 大多为中砂岩, 其次为细砂岩、粗砂岩, 局部粉砂岩。白垩系主要地层中冻结壁扩展速度见表3、表4。

mm/d

注:早期指冻结壁交圈前, 一般冻结时间不大于61 d, 中后期指冻结壁交圈后, 冻结时间大于61 d, 下同。

mm/d

大海则煤矿只有2个井筒的白垩系地层各有1层粉砂岩, 冻结壁早期向外扩展速度为31.6 mm/d, 中后期向外扩展速度为18.4 mm/d。粗砂岩也很少, 仅3个井筒过4层粗砂岩, 加上钻孔质量欠佳与开机不正常等原因, 测量数据能用的很少。粗砂岩冻结壁早期向外扩展速度为29.7 mm/d, 向内扩展速度为34.7 mm/d;中后期向外扩展速度为21.5mm/d。汇总白垩系不同岩层中冻结壁向外扩展速度见表5。

mm/d

由表5知, 白垩系地层不同岩性在冻结施工的早期冻结壁平均扩展速度 (29.7~31.6 mm/d) 相差不大, 基本在误差范围之内;而到中、后期, 冻结壁扩展速度则显示出与岩性有关的特点。岩层中的颗粒越大、扩展速度越快 (其中冻结壁扩展速度最大的粗砂岩比冻结壁扩展速度最小的粉砂岩速度快20%) 。

3.3 侏罗系地层冻结扩展速度

大海则煤矿侏罗系地层中各类岩层基本上都有, 较之白垩系仅有砂性岩层更为复杂。特别是冻结井筒穿过部分煤层, 增加了冻结施工的难度。根据现场数据, 整理出冻结壁扩展速度 (表6、图1) 。

mm/d

分析表6、图1可知:侏罗系地层不同岩性中、后期的冻结壁扩展速度相差不大 (除煤层外) , 基本在误差范围之内, 可见侏罗系地层扩展速度与岩性的关系相关性不大, 显示出与冲积层不同的独特个性。

4 结语

通过统计大海则煤矿4个立井井筒测温孔的实测数据, 分析了冻结段穿过的不同岩性的冻结壁扩展速度, 得到以下结论。 (1) 西部第四系砂性土冻结扩展速度特点与东部地区冲积层砂性土研究结果相近。 (2) 白垩系地层的冻结壁扩展速度:在早期, 不同岩层中扩展速度相差不大;而到中、后期, 扩展速度则显示出与岩性相关的特点。岩层中的颗粒越大、扩展速度越快。 (3) 侏罗系地层中后期的不同岩性的冻结壁扩展速度相差不大 (除煤层外) 。

摘要:冻结壁扩展速度是冻结设计和冻结施工的重要指标。对于西部冻结井筒建设而言, 不同岩性中冻结壁扩展速度特点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统计大海则煤矿4个立井井筒测温孔实测数据, 得到了第四系、白垩系和侏罗系地层中不同岩性的冻结壁扩展速度, 并分析了其扩展速度的特点, 得出白垩系地层早期冻结壁扩展速度相差不大, 中后期扩展速度与岩性有关;侏罗系地层中后期扩展速度与岩性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西部软岩,测温孔,扩展速度,冻结壁

参考文献

[1]邓维国, 申建红, 乔光磊.西部地区煤矿建井存在的一些问题思考[J].建井技术, 2010, 31 (4) :29-33.

[2]刘晓敏.交圈前白垩系地层冻结发展速度研究[J].煤炭技术, 2015, 34 (2) :65-67.

[3]王建平, 李高, 谭玉峰, 等.西部地区软岩冻结设计比较[J].建井技术, 2012, 33 (2) :37-39.

不同注射速度论文 第4篇

一、飞轮转速与压力机做功能力的关系

曲柄压力机的工作特点是工作行程段永远小于一个循环时间的1/4, 其他大部分时间为空行程状态, 负荷又相对较小。单独使用电机不可能满足工作扭矩急剧变化的需要, 所以根据这个特点, 曲柄压力机一般都设有飞轮。工作时, 飞轮通过降低转速输出部分储存的能量;在空行程时, 再由电机加速飞轮, 以恢复能量的存储。压力机做功消耗的能量即来自于飞轮降速所释放的能量。

式 (1) 中, E为飞轮降速所输出能量, J为飞轮转动惯量, ω1为飞轮冲压前角速度, ω2为飞轮冲压后角速度。

由式 (1) 可以看出, 在飞轮尺寸一定的情况下, 飞轮转速的大小对能量的输出影响较大, 也就是说压力机的做功能力随压力机行程次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行程次数与做功能力曲线

通常情况下, 为了避免电机超载的危险, 单次冲裁时飞轮的降速比应控制到85% (ω2=0.85ω1) , 连续冲裁时飞轮的降速比应控制到90% (ω2=0.9ω1) 。根据能量公式E=J (ω12-ω22) /2, 可以导出:

上述公式中, 飞轮转动惯量J是固定的, 飞轮角速度ω1则与行程次数成正比, 根据不同的行程次数代入不同的飞轮角速度ω1, 则可以绘出行程次数与做功能力曲线, 见图1。

三、用户实际使用做功能力曲线情况

一般来说, 可调速压力机在给用户的说明书中会附上图1所示行程次数与做功能力图 (能量与行程次数具体数值会标注上) , 以方便用户根据不同速度安排不同工艺。但从实际情况看, 绝大多数用户并不太会使用此图, 用户购买的模具一般只标称吨位, 用户一般也只会简单计算所需吨位, 而对所消耗的能量则不太了解。压力机做功时超出使用范围, 往往会使设备的刚性受到破坏, 产生各种故障或事故, 影响设备寿命。有些用户在调速时搞不清吨位盲目试模, 这样极容易造成模具或机床损坏。

四、不同速度时可用吨位分析

从理论上讲, 在离合器传递扭矩一定的情况下, 压力机在不同行程次数时的吨位都是公称吨位, 但实际上由于能量的不同不可能都按公称吨位使用。

下面从能量与吨位间的近似关系来分析不同速度下的可用吨位。压力机的吨位、做工所需能量与行程长度的特性曲线见图2。

注:SP为公称力行程;A1为压力机从SP到下死点进行冲压所需的功;A2为压力机从行程中点到SP进行冲压所需的功。

结合图2, 根据日本有关资料中能量计算公式:

式 (4) 中, 常数k13取4左右较为适宜, 将公式加以简化如下式:

式 (5) 中常数k14是根据滑块行程长度S, 压力机发出公称压力时, 滑块离下死点距离Sp和k13值得出的常数。

另据美国相关资料, 美国的压力机制造厂家按下述方法确定压力机的名义能量。对于飞轮直接传动式的压力机:可用能量=压力机公称吨位×1.6 mm。对于单级齿轮、单边传动的压力机:可用能量=压力机公称吨位×6.4 mm。对于单级齿轮、双边传动的压力机:可用能量=压力机公称吨位×12.7 mm。

由以上资料可以得出, 压力机吨位=可用能量/常数, 因为可调速压力机的可用能量是随行程次数的改变而变化的, 所以可调速压力机的可用吨位是随可用能量, 也就是随行程次数的改变而变化的。因此, 可以据此对照说明书中行程次数与做功能力曲线, 推算出不同速度下的可用吨位。

如, 一台压力机其速度范围是20~40次/min, 则根据行程次数与做功能力曲线图先查到40次/min时的可用能量值, 此时可用吨位为公称吨位, 常数=40次/min时的可用能量÷公称吨位。一台压力机的常数是相对不变的, 想得出不同速度下的可用吨位, 即可以先按图查出不同速度下的可用能量值, 然后除以刚才得出的常数值, 即可以得到不同速度下的可用吨位。

不同注射速度论文 第5篇

本文就有限体积法来模拟铝型材挤压过程中的相关参数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重点分析了不同挤压速度下对铝型材温度分布、挤压力以及材料流速分布等因素的规律性影响, 以求有助于今后铝型材的挤压设计的优化。

1 不同挤压速度对铝型材的影响规律

挤压速度是铝型材挤压过程中的重要工艺, 挤压速度的不同往往会直接影响到铝型材挤压产品的质量、模型的使用时间、生产的效率以及挤压力等。在铝型材的挤压过程中, 因挤压速度不同, 而导致的温度、模具荷载、挤压力、材料流动等因素对铝型材挤压的影响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这些因素的影响规律的研究对于将来铝型材挤压过程设计的优化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1 挤压速度对温度的影响

铝型材的产品品质以及磨具使用时间的长短都会受到挤压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影响。对产品来说, 铝型材内部金相的构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出口温度的影响, 而且在铝型材的冷却过程中, 常常会发生铝型材形状和尺寸测量的准确度;对模具来说, 铝型材由于出口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模具的磨损以及工作带的形变, 最终使得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受到难以恢复的影响。在挤压过程的设计之初, 采用温度较高的胚料对于降低流动应力很有帮助, 使铝型材的形变易于发生, 但是, 因为挤压过程中的材料温度太高而发生了过烧现象, 导致最大挤压速度减小, 使得生产效率降低。所以说, 在铝型材的挤压过程中, 要认真分析挤压时各部件的温度变化规律, 使挤压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对稳定, 才能有助于使铝型材在不同温度、不同挤压速度下能够保证挤压产品的质量、模具以及模具工作带的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产品生产效率。例如, 当挤压速度为15 mm/s时, 在对铝型材进行挤压时, 挤压部件内部的温度会随着不同摩擦因子下挤压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而挤压筒、模具与挤压材料之间的摩擦对于挤压部件的内部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 因为, 挤压过程中, 摩擦产生的热能可以通过热传递的形式通过模具得以散发, 所以, 铝型材在挤压过程中与模具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以及铝型材的热变形是引起挤压材料内部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若选定摩擦因子为0.9, 以三种不同的加压速度挤压铝型材, 经分析可得出挤压部件内部的温度随挤压速度的改变呈现规律性变化, 即随着挤压速度的增大, 挤压部件的内部温度随之不断升高;若定模具下压量为30 mm, 仍以三种不同的速度挤压铝型材, 进分析可知, 模具的最高温度随挤压速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即挤压速度越大, 模具的最高温度越小。在铝型材的摩擦系数为零时, 若此时的挤压速度为10 mm/s, 挤压量为10 mm时, 挤压部件的最高温度出现在挤压部件的中心部位, 以挤压部件的轴向和径向两端呈现梯度的温度下降, 同时, 温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形变最大的地方, 温度相对起始温度超出11.3℃, 温度最低的部位为挤压件表面, 最低温度低于起始温度约6.2℃, 温度的辐动范围大于为17.5℃。

挤压速度不同对铝型材挤压过程中模具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规律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铝型材变形区的热量随挤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另一方面是随着挤压速度的不断增大, 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 热传导所占用的时间越少, 使得挤压部件变形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扩散, 最终导致挤压部件内的温度升高而模具表面的温度降低, 所以, 为了使挤压部件内的温度保持稳定, 在铝型材的挤压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挤压的速度, 以确保挤压部件内部温度的相对稳定。

1.2 挤压速度对模具载荷的影响

挤压过程中, 不同的挤压速度下进行数值模拟, 下模载荷的变化情况基本没有太大的不同。例如, 在挤压速度为15 mm/s摩擦因子为0.3时, 对下模载荷变化进行检测, 可以根据相应的曲线图可知, 当挤压量为9 mm时, 出现载荷变化的最大值, 此时挤压材料的头部已经离开模具工作带, 与此同时, 挤压材料的形变程度达到最大, 这以后, 伴随着材料的流出, 形变差基本不发生改变。但是, 胚料会因为体积以及摩擦面的减少而抗变形力、摩擦力降低, 磨具的受力也降低, 又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逐渐达到稳定状态。在挤压的最后阶段, 胚料的抗变形力和挤压力由于末端的形变而有所提高。一般来说, 挤压力受挤压速度的变化影响不是很大, 在铝型材的挤压过程中, 挤压速度增大, 随之温度升高加快, 材料的流动应力降低, 从而使铝型材的抗形变力不会随挤压变形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与此同时, 伴随着挤压速度对铝型材挤压过程中的温度影响, 因速度不同而导致的摩擦力的改变也会影响温度的变化。不同速度下摩擦因子不断增加时, 下模载荷也会随之变化, 基本上为线性变化趋势, 比如, 在挤压速度为15 mm/s时, 在随着摩擦因子由纯粘状态即摩擦系数为1, 到纯滑动状态即摩擦系数为0的变化过程中, 下模载荷增加了约24%左右。所以说, 模具的载荷也可以随着模具表面粗糙或润滑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采用增大模具表面的重量来使挤压力得到显著的降低, 从而使得模具不易发生磨损和开裂等缺陷和损坏, 达到了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的工艺目的。

1.3 挤压速度对材料流动速度的影响

在研究挤压速度不同对铝型材流动速度的影响时, 要选取模具工作出口处的铝型材表层上带特定的一点为研究点, 得到挤压量为30 mm时, 流动速度与挤压速度的变化关系, 通常来说挤压速度越大, 摩擦力越大, 铝型材的流动速度会随着摩擦因子的增大而减小。在挤压速度很大时, 挤压筒内的压力会升高, 模具、胚料以及挤压筒之间互相粘在一起, 使得铝型材表面的接触摩擦力增大, 从而阻碍其在工作带上的流动。所以, 在设计过程中, 可以通过改变模具工作带的长度, 或者改变模具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润滑状况都会因此而改变铝型材出口的材料流动速度。此外,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多样的铝型材模具挤压设计过程中, 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来改变材料不同部位的流动速度, 从而使得铝型材截面处的质点匀速流动, 以确保铝型材内部流动应力的减小和各端面的平整。

2 铝型材挤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从以上不同挤压速度对铝型材挤压过程的影响可知, 在铝型材的挤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首先, 要认真分析挤压时各部件的温度变化规律, 使挤压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对稳定, 才能有助于使铝型材在不同温度、不同挤压速度下能够保证挤压产品的质量、模具以及模具工作带的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产品生产效率。其次, 在铝型材的挤压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挤压的速度, 以确保挤压部件内部温度的相对稳定。最后,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模具工作带的长度, 或者改变模具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润滑状况都会因此而改变铝型材出口的材料流动速度, 然而, 对于形状比较复杂多样的铝型材模具挤压设计过程中, 也可采用同样方法来改变材料不同部位的流动速度, 从而使得铝型材截面处的质点匀速流动, 以确保铝型材内部流动应力的减小和各端面的平整。

3 结语

综上所述, 铝型材的挤压过程中, 挤压速度的不同会影响到挤压部件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 挤压速度越大, 挤压过程中部件内部的温度升高越快;对于铝型材的模具载荷而言, 挤压速度的不同对模具的受力影响一般不是很大;对于挤压过程中模具的流动速度会因为挤压速度增大导致摩擦力增大而最终影响到铝型材的流动速度;对于形状复杂的铝型材可通过一系列方法来调整各个部位材料的流动速度, 以确保铝型材内部流动应力的减小, 保证翘曲变形的减少以及各端面的平整。

参考文献

[1]庞祖高, 张银意, 唐志强.挤压速度对铝型材分流模寿命影响的模拟分析[J].锻压技术, 2010 (1) .

[2]陈彪彪.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J].铝型材挤压的数值模拟及工艺研究, 2012.

[3]郭加林, 项胜前, 李旭, 等.挤压温度和速度对6063铝型材组织条纹的影响[C]//Lw2010第四届铝型材技术 (国际) 论坛文集.2010.

不同注射速度论文 第6篇

岩石的风化是指在温度、降水、风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下,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逐渐发生的机械破坏或化学分解的现象[1]。对同一种岩性的岩石来说,影响风化的主要因素是岩石所处的环境,如太阳辐射、温湿度、风、无机物 ( 如空气中的污染物) 和有机物 ( 如苔藓) 等[2]。岩石在不同环境下的风化不仅是地貌学家、地质学家研究的课题[3,4],同时,岩石风化的研究对建筑学家、岩土工程师、石质文物保护专家等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6]。

岩石风化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可用其风化速度来表示。所谓岩石的风化速度,是指某种特定的岩石在确定时段内发生的不可恢复的风化深度与该时段长度之比[6~8]。通常情况下,若风化持续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则因岩石的风化剥落深度太小而难于测量,并且,在实验室采用人为制造的风化条件进行的风化加速的试验,则由于人为制造的风化条件与野外实际风化条件的差别,而造成试验结果不具代表性。

本文拟以位于浙江温岭新河镇东门街122弄张元勋故居 ( 约建于1580年) 砌筑用的凝灰岩石板为例,研究不同朝向下相同岩石的风化剥落深度及风化速度的差异,并估算砌筑所用石板在长达434年的时间里的平均风化速度。

1 研究对象概况

张元勋故居位于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东门街122弄。该建筑面积达600m2,坐北朝南,三透九明堂,共计45间。基本上保持明代建筑原貌。

张元勋 ( 1533 ~ 1590) ,字世臣,号东瀛,温岭市新河镇人。自幼爱好武艺,体魄健壮。17岁袭世职海门卫新河所百户,抗击倭寇有功。后深虑官场倾轧,功成引退,居家10年。根据有关史料和调查,基本上可以确定,该房屋的建造年代约为公元1580年,距今约434年。

本次研究对象为位于三透九明堂中的第二透左右两侧的房屋外墙凝灰岩石板 ( 图1) 。图2则进一步给出了张元勋故居第二透房屋部分平面图和待研究的凝灰岩石板所在的5个测区的编号 ( 即东1区、东2区、南区、西区、北区) 及其位置。由于待研究的9块凝灰岩石板分别位于上述的5个测区,所以图2实际上是本文所研究的9块凝灰岩石板风化速度及其与微环境关系的基础图。

图 1 张元勋故居实景图 ( 自南向北拍摄) Fig. 1 The outside view of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Zhang Yuanxun ( shooting from south to north)

图 2 张元勋故居研究区域部分平面及各风化测量区位置 Fig. 2 The plan of Zhang’s former residence and the locations of the measuring zones

2 有关待研究的 9 块凝灰岩石板产地的确定

据实地考察,拟作风化速度及其与风化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的9块凝灰岩石板都采自中国著名古地下采石场温岭长屿硐天,如图3所示。张元勋故居位于长屿硐天的北偏东方向,两者的直线距离仅为4. 6km。另外,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也表明,所涉及的9块凝灰岩属于同一种岩性,即上侏罗统磨石三群西山头组的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它们的矿物组成及构造结构等也基本一致,很可能它们都采自同一岩层,且采石点相距很近[9~15]。

图 3 张元勋故居与长屿硐天古地下采石场之间地理位置关系 Fig. 3 The locations of Zhang’s former residence and the Changyu Dongtian ancient quarry

3 研究区的气候特点

温岭市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根据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可知该房屋所处的环境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 a) 年平均气温17. 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 7℃; 最热月7月,年平均气温28. 1℃。无霜期265d,日平均气温≥10℃的年平均积温5438. 8℃ ;

( b) 年平均日照时数1626. 9h,年平均蒸发量1274. 6mm,年平均辐射总量为104. 8千卡 / cm2;

( c) 年平均降雨量为1739. 7mm;

( d) 全年最多风向为北风、东北风,平均风速沿海达6. 8m/s、太平街道为2. 1m/s。

4 石板岩样矿物学描述

通过对张元勋故居的石板岩样取样进行XRD测试和镜下鉴定 ( 见图4) ,可以判定该石板岩样为凝灰岩。测试 还表明,岩样由玻 屑 ( 15% ~ 20% ) 、晶屑 ( ±15% ) 、岩屑 ( 45% ~ 50% ) 和火山尘 ( 20% ~ 25% ) 组成。其中玻屑为弧面棱角状、弓状等杂乱分布; 脱玻晶屑为霏细状长英质, 界限清楚,大小为0. 1 ~ 1. 2mm; 岩屑为流纹岩、安山岩、粗面岩及少量凝灰岩,呈棱角—次棱角状,少见次圆状,大小为1 ~ 7. 5mm。晶屑以斜长石为主,钾长石次之,黑云母少量,棱角状,云母长条状,大小0. 25 ~ 1. 5mm,斜长石绢云母化、土化,钾长石土化,表面脏; 黑云母多绿泥石化,并沿节理析出铁质分布于表面。火山尘已重结晶成霏细状长英质,均匀分布于以上碎屑粒间。通过岩样分析,认为它就是上述上侏罗统磨石三群西山头组的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

图 4 张元勋故居石板岩样的微观特征 ( 4 倍单偏光) Fig. 4 The microgram of the tuff specimen taken from Zhang’s former residence ( plane-polarized light: × 4 times)

5 石板风化剥落深度的量测方法与结果

5. 1 量测方法的选择

岩石风化剥落深度量测的准确性对岩石风化速度的确定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国外,Wells[4]和Cooke[16]等使用了灵敏度为0. 01mm的电子卡尺量测了某墓碑的风化丧失深度; Williams[17]等用灵敏度为0. 1mm的工程量规量测了风化剥落深度,但是该方法每次测量时都要以量测对象自有的平面作为测量基准面,没有精度较高的相对面作为基准,以致降低了测点之间的可比性; Sancho[18]和Mottershead[19]等于2000年和2003年分别使用横条支架插针装置来量测被风化墙体的风化剥落深度和风化速度,这种测量方式具有基准面的选择相对精确、量测成本低等优点,但是测量工具精度较低。

在国内,张中俭等采用他们自己设计的专利仪器[20]对平遥古城墙基底部砂岩风化剥落深度进行了量测。该仪器测量精度较高,数据处理方便。

本文采用上述张仲俭等发明的仪器对上述凝灰岩石板进行了风化剥落深度的测量 ( 见图5) 。该仪器的测试面板上分布有15×15 = 225个测孔,并采用经专门改装的百分表进行各测孔 ( 点) 的相对风化剥落深度的量测。

图 5 用于凝灰岩石板风化剥落深度量测的孔板式岩石 表面粗糙度机械量测仪[20] Fig. 5 The instruments employed in measuring the depths of weathering of the tuff

5. 2 各凝灰岩石板风化剥落深度的主要量测结果

根据现场观察,从图2所示的东1区、东2区、南区、西区和北区五个测区中选取编号分别为东1-1、东1-2、东2-1、东2-2、南-1、西-1、西-2以及北-1、北-2等9块凝灰岩石板进行风化剥落深度的量测,并利用软件给出了每个测区风化剥落深度的等值线及渐变地形图,但因篇幅所限,本文仅给出了其中部分图形,见图6和图7。

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测区之间风化剥落深度数据具有明显差异。每个测区中等值线的疏密反映了风化剥落后的层次关系,等值线越稀疏的位置风化剥落深度越小; 反之,风化剥落深度越大。

根据相对风化原理,笔者假定每个测区所量测的风化剥落深度最小点的风化剥落深度记为0 ( 即假定此处没有风化) ,并通过分别把其余各点与该点比较,可得到它们的相对风化剥落深度。因篇幅所限, 本文仅选择东1-1及北-1两块凝灰岩石板分别经过其风化剥落深度最大点及最小点作剖面,见图8所示。



注: 1 代表风化剥落深度最大处,2 代表风化剥落深度最小处, H 代表水平剖面,V 代表垂直剖面

通过对每个测区225个测点的量测结果分析, 得到表1所示的不同测区的平均风化剥落深度、最大相对风化剥落深度,再根据上述已得出的研究对象建造于434年前的结论,可以计算得不同测区的平均风化速度以及最大风化速度 ( 见表1) ,并对比于图9。

5. 3 不同朝向的凝灰岩石板的相对风化剥落深度 之间的对比分析

由图9等资料分析可知,位于东区的东1-1号凝灰岩石板 ( 朝西) 的相对风化剥落深度最大; 位于北区的北-1号凝灰岩石板 ( 朝南) 的相对风化剥落深度最小。结合现场各块石板所在的位置及朝向,基本上可以得到不同朝向的凝灰岩石板的风化剥落深度及风化速度之间的关系为: 朝西 > 朝东 > 朝北 > 朝南。但还需要说明的是,朝南的北区有较多来自前上方屋檐的遮挡 ( 见图2) 。

6 9块凝灰岩石板所在测区的温湿度、紫外线及照度的测试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张元勋故居测区的风化微环境,作者还利用温湿度测试仪、照度计和紫外辐射照度计等仪器,对位于不同测区 ( 图2) 的不同凝灰岩石板在相同时间段的温湿度、光照和紫外线的辐射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段内位于测区东1区 ( 朝西) 的石板处的温度、照度及紫外线辐射强度都最大,而位于北区 ( 朝南) 石板处的温度、照度及紫外线辐射强度都最小。以对岩石风化有很大影响的紫外线为例,朝西的东1区的紫外线的3次量测数据分别达19. 8、567和44. 7 ( μW/cm2) ,而有较多遮挡的朝南的北区的3次量测数据分别只有0. 2、1. 4和0. 6 ( μW / cm2) 。前者分别是后者的99、405和74. 5倍。从这里不仅可以得出,不同朝向对岩石风化速度有较大影响,而且还可以得出以下观点: 如果把物理遮挡的方法用于石质文物的防风化保护可望取得较好的防护效果,这对石质文物保护部门显然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7 结论

通过对位于浙江温岭的张元勋故居砌筑用凝灰岩石板进行风化剥落速度的研究,并利用温湿度测试仪、照度计和紫外辐射照度计等对每个测区的石板进行了温湿度、照度和紫外辐射强弱的测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1) 张元勋故居砌筑用的9块凝灰岩石板的平均相对风化剥落深度和最大相对风化剥落深度分别为1. 56 ~ 6. 86mm和3. 48 ~ 20. 49mm,其对应的相对风化速度 分别为0. 003594 ~ 0. 015806mm/a和0. 008018 ~ 0. 047212mm / a。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朝西 ( 测区为东区) 的凝灰岩石板的风化速度最大, 而朝南 ( 测区为北区) 的凝灰岩石板风化速 度最小。

( 2) 通过对各凝灰岩石板所在测区的温湿度、照度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量测,可以进一步说明相同石板因其所处环境不同风化速度也不完全相同。温湿度大、照度高、紫外线辐射强的环境会加剧岩石的风化。

( 3) 考虑到被测对象现场位置及被屋檐等遮挡情况,笔者认为上述风化速度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的不同。另外,同一朝向的石板由于外部遮挡物遮挡范围不同风化速度也不完全相同,并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出有关合理的物理遮挡方法,从而可以用于石质文物的保护中。

摘要:岩石由于所处朝向、环境不同,岩石的风化剥落深度不完全相同。岩石风化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可用其风化速度来表示。作者利用精度较高的仪器,对位于浙江温岭新河镇的张元勋故居不同朝向所用凝灰岩石板进行了风化剥落深度量测,得出东西南北四个朝向的5个测区9块凝灰岩石板的平均风化剥落深度和最大风化剥落深度分别为1.56~6.86mm和3.48~20.49mm,并以此计算出平均和最大的相应风化速度分别为0.003594~0.015806mm/a和0.008018~0.047212mm/a。研究发现,朝西的石板风化速度最大,朝南的石板风化速度最小。结合被测对象现场温湿度、照度和紫外线辐射强弱的测量值及被遮挡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岩石所处环境的不同造成了相同石板风化速度的差异。

不同注射速度论文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年9月20日—2015年3月20日在新疆伊犁中洲巴彦岱牛场进行。试验分3期开展,每期40 d,每2期之间间隔7 d。3期试验用牛均为不同批次牛群。每期试验选择4~6岁、2~3胎、产奶量接近、饲养管理水平完全相同、健康状况良好的荷斯坦泌乳牛32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头。试验前先测定奶牛生长环境的背景分贝数,预试验开始后在试验组牛栏中用音响播放音乐,每天04:30—06:30,12:30—14:30,18:30—20:30播放3次,每次播放2 h;音乐选用经典钢琴版梁祝,常速为60 bmp、快速为75 bmp、慢速为45 bmp。对照组饲养管理与试验组相同,但不播放音乐。每期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

1.2 日粮与饲养管理

日粮参考NRC(2001)配制,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分别置于2个牛舍中饲喂,牛舍相距200 m以上,隔音效果良好。试验组牛舍内墙壁与运动场墙壁每隔3 m安装1个小喇叭,牛舍内与运动场的音量均衡。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牛每天09:00供料1次,自由采食及饮水,其他饲养管理水平一致。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每期试验第0,20,40天测定试验牛日产奶量(早、中、晚3次产奶量之和);同时,牛尾静脉采血10 m L,常温促凝,4℃平衡30 min后,3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用1.5 m L离心管分装,-20℃保存,备用。测定样本的各项生化指标,分别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组胺(HIS)、雌激素(E2)。所有生化指标均送至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进行检测。

1.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独立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音乐速度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2。

kg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可知,在第20天时,常速音乐、快速音乐试验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常速音乐试验组奶牛产奶量高于快速音乐试验组,其他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

2.2 常速音乐对奶牛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结果见表3。

注: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由表3可知:在第20,40天,0~40 d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20天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含量较第0天呈上升趋势,第20天以后呈下降趋势。

2.3 快速音乐对奶牛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结果见表4。

注: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由表4可知:在第20,40天,0~40 d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20天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含量较第0天呈上升趋势,第20天后呈下降趋势。

2.4 慢速音乐对奶牛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在第20,40天,0~40 d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20天时,试验组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含量较第0天呈上升趋势,第20天后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3.1 不同音乐速度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高产奶牛是一种高敏感性的哺乳动物,音乐作为一种外界因素会影响奶牛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奶牛体内的稳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产奶量。本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播放常速音乐、快速音乐、慢速音乐0~40 d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音乐可以改善奶牛的情绪,提高产奶量。刘树东等[5]研究表明,在每天挤奶时和喂饱后给奶牛播放音乐,每天可多产0.6 kg鲜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K.Hevner[7]研究表明,音乐速度在音乐表达和传递情感中起到的作用最大。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0天时,播放常速音乐和快速音乐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常速音乐试验组奶牛产奶量高于快速音乐试验组。说明在第20天时常速音乐在维持奶牛产奶量方面优于慢速音乐。

注: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罗小平等[8]报道,播放55~65 bmp的音乐可以营造出欢乐的气氛;40~55 bmp的音乐可以营造出宁静、忧郁、悲伤的情绪类型。本试验选择60 bmp常速梁祝音乐可使奶牛产生一种正面的欢快情绪,对奶牛产奶量正面影响幅度最大,快速音乐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幅度略小,慢速音乐的影响有限。说明快速音乐可能对奶牛产生较为兴奋的情绪,但超出了奶牛最佳适应范围;慢速音乐可能对奶牛产生了抑郁、悲伤的情绪,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研究表明,盛奶期过后,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奶牛产奶量不断下降[9]。本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奶量随时间的变化呈逐渐降低趋势,符合奶牛的泌乳曲线。

3.2 不同音乐速度对奶牛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

在第20,40天,0~40 d时,常速音乐、快速音乐、慢速音乐试验组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音乐有提高奶牛血液中CRH、ACTH、COR、HIS、E2含量的作用。有报道指出,恒河猴垂体柄切除后,静脉注射CRH也能刺激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的分泌[10]。ACTH能促进脂肪分解,释放脂肪酸至血液,并运输到其他组织;此外,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还可作为催乳剂[10]。对泌乳期大鼠实施肾上腺切除术后,产乳量下降,这是由于乳腺代谢下降引起[10]。脑室内注入组胺或用药物使内源胰岛素(INS)增加均可引起PRL分泌,但组胺在调节PRL基础分泌中的作用不能确定[10]。乳腺导管发育主要受雌激素和生长激素调节,腺泡发育主要受孕酮和催乳素调节[11]。大多数的动物给予E2都可以引起PRL分泌增多[10]。推测音乐对产奶量影响的可能原因是CRH、ACTH、COR、HIS、E2活性增强,间接刺激GH、PRL、INS分泌作用。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0,40天时,播放常速音乐、快速音乐、慢速音乐条件下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奶牛产奶量随时间的变化呈逐渐降低趋势。在第0天时,常速音乐、快速音乐、慢速音乐试验组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含量最低;在0~20 d时呈上升趋势,在第20天时血清中各激素含量最高。在第20~40天时,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呈下降趋势。说明0~20 d血液激素含量的持续升高对奶牛维持泌乳有促进作用。因此,在第20天时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高于对照组。20~40 d较0~20 d各试验组奶牛血液激素含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仍高于对照组,说明血液激素含量的升高对维持奶牛泌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在0~20 d时音乐提高了奶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促进了血液激素的分泌作用,而在20~40 d时奶牛产生听觉疲劳,形成了神经脱敏,音乐对奶牛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在逐渐减弱。

4 结论

音乐可提高奶牛产奶量,在第20天时常速音乐在维持奶牛产奶量方面相对于同期对照组效果显著优于快速音乐组(P<0.05);慢速音乐效果有限。音乐可以提高奶牛血清中CRH、ACTH、COR、HIS、E2水平。

参考文献

[1]RIGG M G.The mood effects of music:a comparison of data from four investigators[J].J Psychol,1964,58(2):427-438.

[2]黄卫平.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3]程勇,刘大为.呼图壁高产奶牛听音乐[J].新疆畜牧业,2004(2):61.

[4]李钧德,李贞俊.对牛“弹琴”多产牛奶[J].农家顾问,2003(5),22.

[5]刘树东,马法明.“对牛弹琴”产奶多[J].乡镇论坛,2003(9):28.

[6]周凌吉吉,曹艳春,钮慧敏,等.音乐对热应激奶牛血清酶活性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3)47-49.

[7]HEVNER K.The affective value of pitch and tempo in music[J].Amer J Psychol,1937,49(5):621-630.

[8]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2版.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9]莫放.养牛学生产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0]谢启文.现代神经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下一篇:单核吞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