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思想理论创新

2024-06-23

中共思想理论创新(精选10篇)

中共思想理论创新 第1篇

一、思想创新的新举措:制定考核百分表, 实行“双考勤”, 确保学员管理的人性化

学习是一种“软文化”, 需要借助硬性的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才能发挥持久的效应。州委党校在《主体班学员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根据各主体班次的特点合理制定了新的《主体班学员管理方案》, 对学员的管理和考核实行百分制量化, 主要由四大板块构成, 即《理论学习及能力提升量化考核评分细则》《党性修养与公仆意识量化考核评分细则》《遵守校规校纪量化考核评分细则》《量化考核加分细则》等。各个板块设立相应分值, 量化考核成绩, 并体现在《学员量化考核成绩汇总表》上。创新了培训模式, 提升了管理水平, 提高了服务质量。加分项目是针对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参加的党性教育主题讨论和党性锻炼交流活动以及组织生活、集体活动、研讨发言、撰写简报、任职情况的现实表现给予加分, 从多方面给学员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干的平台, 鼓励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丰富党校学习生活, 培养学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素养。

开学伊始, 党校把入学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第一课认真抓好。由学员管理科科长即学员党支部书记主讲, 对学员提出学习理论和党性锻炼的要求, 要求学员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规范言行, 尽快适应“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繁忙的工作到紧张的学习、从温馨的家庭到温暖的集体”的角色转换, 严格遵守校纪校规, 引导学员增强修养意识, 培育良好作风、学风、班风、校风, 把党性教育与学员日常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在日常管理和学员活动中渗透党性教育, 使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在遵守校规校纪中有一项内容为课堂纪律, 州委党校首次实行教师与学员“双考勤”制度, 即由任课教师对学员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而学员每上完一个专题后, 也会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教评估。“双考勤”的改革促进了团队学习、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其结果是大大减少了学员在上课期间随意走动、进出教室及接打电话的情况,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授课的质量和学员听课的效率。使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收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学员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 对学员不仅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纪律, 还要在“严”中体现出“情”, 做到“严而有情”, 真正把握住“严”和“情”相结合的人性化管理原则。工作中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树立管理与服务双重职能的统一。一方面,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即在服务中管理。另一方面, “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即在管理中服务。在树立为学员服务意识的同时, 把管理渗透于服务之中, 既要善于给予学员日常生活的关心、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实际困难的解决等细节性服务, 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优质的服务去感染学员、影响学员, 同时又要敢于坚持原则, 加大管理力度, 对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倾“情”于学员, 就体现在以学员为本上, 时刻关注学员的需求, 以人性化管理的心态尊重学员、关爱学员、引导学员, 帮助学员克服视学习为走过场、“放松”“调节”以及心浮气躁等不良思想和习气。“严”与“情”结合, 才能让每位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既紧张严肃, 又活泼愉快。

二、思想创新的新形式:增加班委测评和结业考试, 加大考核力度, 坚持考核公开制

中青班一改以往由党校委任支委 (班委) 的形式, 变为由“班主任主持、学员竞职演说、全体学员投票”的方式产生党支部和班级的领导班子。支委 (班委) 是班级的中流砥柱, 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民主选举班干部, 有利于调动全体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由自愿参加竞选的学员自己报名, 上台演讲自己竞选的职位、理由及施政纲领, 然后由其他同学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荐自己心目中的合适人选, 最后产生出理想的班子队伍。党校本次竞选班委的创新之举, 通过充分发扬民主, 调动最广大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意识, 对增强团队执行力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有益尝试。

为了更好地检验学员在党校学习的质量, 学校教务部门在学员结业前还首次对学员进行了闭卷考试, 组织专职教师阅卷, 并及时公布考试成绩。按照规定, 经考试合格, 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方能结业, 获取结业证书。举行结业考试, 也是此次改革的举措之一, 对于党校参训的学员无形中形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考试之举, 使学员们拒绝应酬, 静下心来认真听课, 安心学习, 并激发大家不耻下问,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进取心, 使学员们充分利用学习、休息时间更快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学员管理科严格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校行政院校学员管理的规定》, 重点落实好学员的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及其公示制度。对学员在党校培训期间的学习和表现情况每天一测评, 每天一公布, 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实行全透明式管理。坚持考核公开制, 让学员能随时了解、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时刻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培训模式, 取得了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

三、思想创新的新内涵:搭建教学平台, 丰富培训生活, 实现理论学习与党性锻炼双丰收

在教学活动的创新中, 我们还积极组织学员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学员们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 以观点和内容的鲜明性、准确性以及原则性, 表现出新时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对生活、对社会、对政治的深入思考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担当的精神。

此外, 加分项目中设有一项专门奖励论坛中学员们的精辟发言。“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通过讨论和交流, 学员之间激发了灵感, 拓展了思维, 破除了自我封闭的思维定势, 培养了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组织讨论既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又了解到学员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思想需求, 还收集到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在讨论中, 我们充分发挥学员在各自专业领域和管理岗位的比较优势, 鼓励学员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对于学员的精彩发言给予不同的分值, 全面调动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员们在讨论前作好充分准备, 写出提纲, 发言时争先恐后, 有时甚至出现唇枪舌战的激烈场面。高质量的《学员论坛》, 使党校的讲坛转变为党校教师、学员积极参与的思想论坛, 成为领导干部进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碰撞的前沿阵地, 成为党员修养党性、充实个性、完善人格、提升品质的精神熔炉, 实现理论学习与党性锻炼的双丰收。

实践证明, 党校探索出考评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 把培训过程、培训管理、培训质量有机统一起来, 其结果是培训水平明显提升、培训质量明显提高、培训效果明显增强, 是一条适合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途径。改革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得到学员高度认可和各界普遍好评, 受到领导、教师和学员们的交口称赞。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 暂时离开繁忙的工作岗位, 摆脱繁琐的日常事务, 过一过集体生活, 在党校精心安排的课程中充充电、加加油、醒醒脑、提提神, 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有了完善的制度约束, 有了严格的管理体制, 有了班干部们共同的感召力, 有了学员自身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班级工作就必然会和谐有序的顺利开展。

摘要:四川省中共凉山州委党校针对中青班培训时间长, 学习任务重、工学矛盾大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实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 实现了“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手段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方式, 取得了显著效果。

中共思想理论创新 第2篇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社科[200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数量不足,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学科支撑薄弱,教学科研组织亟待规范等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全面实施,教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3.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培养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以方永刚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深入实践,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注重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教书育人的典范。

二、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

5.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

6.选配好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遴选配备和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懂管理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

三、认真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配备工作

7.各高等学校要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

8.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9.不断充实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教学科研人员,应当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学科带头人应当成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程的教学带头人。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积极争取从社会各界聘任理论研究、教学单位和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意发挥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积极探索建立校际之间的教学协作机制。

四、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

10.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努力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重点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着力提高新任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坚持每次开课前的全员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开课。继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各地各高等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1.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多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定期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和“精品课程”,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积极探索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12.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

13.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各高等学校要制定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把组织教师在职学习作为主要途径,使广大教师边工作边提高。适时安排教师通过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名师指导、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到重点高等学校进修深造。鼓励支持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每年安排指标招收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五、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学科支撑

14.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做好硕士生、博士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及教师培训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完善二级学科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对应支撑。进一步汇聚学科队伍,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

15.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教学中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等作为重要选题,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项目单列,单独评审,单独检查,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各地各高等学校要设立专门项目,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

六、切实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16.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保障机制。按照学分学时对应原则,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数。要以中班教学(每班100名学生左右)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津贴和课时补助等纳入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本校相关专业院系教师的平均水平。

17.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

18.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师职务评聘体系。各高等学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要与教师的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考核不合格的,要待岗学习;不能胜任的,要转岗分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注重考核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教学研究成果和社会调研报告凡被有关部门采纳、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应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

19.完善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在教育系统各类教师表彰体系中,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比确定相应比例,进行统一表彰,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要及时发现、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20.要建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体系,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二级指标,加大其权重和显示度。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不到基本要求的,该校教学水平测评不能评为优秀等级。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高等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考核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工作水平和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各地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化方案。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 育 部

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中共思想理论创新 第3篇

中国经济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及全球经济格局大变化带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许多新的情况,催生了一系列现有经济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因此,经济学需要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学界的呼声。

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及随后而来的世界经济衰退,一定程度上表明现有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和预测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复苏和运行提出有效的政策药方。

“目前,正处于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周期,有些经济理论满足不了情况的变化。需要创新新思想、新理论来解释。”夏斌说。

“这是给中国经济学界‘积德的事”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基金会理事长,请问你发起设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的背景是什么?

夏斌:美国危机后,西方经济学都在呼吁反思,为什么主流经济学预测不了这一重大事件?危机前美国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还在说,主流经济学已经解决了经济周期的问题,但不久就发生危机了。同时,英、法、美一些著名大学的学生在抗议,课堂里的教材解释不了现实世界经济,要求经济学教学改革。

在2009年,我曾和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谈过,当前经济学的困境和所处时代相关。现在世界正处于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周期,很多情况变了,有些经济理论满足不了情况的变化。需要创新新思想、新理论来解释。就像历史上英国工业革命和英国的崛起,产生了古典经济学。其后,美国崛起初期,在当时美国本土上产生和占重要地位的是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经济思想和制度学派。1920年成立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第一任局长米切尔就是制度学派。德国崛起的时代,产生了新旧历史学派。

进入21世纪,以危机为标志,从趋势看美国经济正在走下坡,中国经济出现崛起势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经济学常理不好解释的事。

中国30多年的经济奇迹,理论上怎么解释?市场制度和市场机制能帮助落后国家、转轨国家实现赶超?既然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问题和矛盾,为什么仍一意孤行地推行“华盛顿共识”?正是这一切让我萌生一个想法:到时候了,应该抓住机遇,去推动理论经济学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社会心态比较浮躁,学理论经济学的、念博士的,毕业后不做理论研究。哈佛、斯坦福大学学理论经济学的毕业生回国,也愿意跳槽去高薪的投行,不愿搞理论研究。而中国经济现象正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现象,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这需要大量的人去钻研理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组织一股社会力量,去引导一些人,尽管不是全部,也不是大多数,起码要让一部分人沉下心来,去做纯理论的学习。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林毅夫等经济学家,以及有“中国梦”情怀的企业家时,他们都是赞成的,说这是给中国经济学界“积德”的事,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当代经济学发展状况如何?

夏斌:对这个问题,经济学人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才200多年历史,不像物理学、数学有那么长的历史,是个相对较不成熟的学科。

从斯密、李嘉图、穆勒到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再到当代的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曼昆等等,都在写教科书,而且内容变化不小。这说明什么?说明对这门科学的内容,还没完全定论,是有不同的看法,而且看法差距还不小。

如果从大家比较形成共识的当代主流经济学来讨论,内容已经相对丰富。但是这些内容是从占世界人口15%的成熟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出来,基本上是反映了成熟工业化经济的一门学科。对于占世界人口85%的欠发达、发展中、转轨中的经济体来说,这门学科的解释力度就比较差,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指导性还差些,缺乏针对性。即使讲经济增长,新古典的经济增长学说也在争论中,发展经济学理论也在发展中。

如果再从主流经济学的具体内容看,所涉及的不管是微观内容还是宏观内容,也都有争议。宏观内容中,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实际经济周期学派、新宏观政治经济学派等等,争论中谁也不服输。这还不包括奥地利学派等非主流学派对宏观经济学自有独到的批评见解。

就当代经济学研究方式、倾向来看,现在这门学科有点过于注重建模与计量的形式和技术了。马歇尔曾提倡烧掉作为建模基础的数学,可以用文字来表达思想观点。

现代主流经济学则认为,如果一种观点不能转换成一种数学模型,似乎就不行了,必须放弃。这就有点极端了。这使我想起有一位台湾学者曾讲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好在是由瑞典人在评选,如果让现在的美国人、中国人去评,那就糟了,像哈耶克、科斯、诺思等那样的经济学大师肯定都评不上。

用建模、用数学化精确表达经济思想是必要的,应该肯定是经济学的进步,但是过于注重数学化甚至走极端,不重视思想的深刻性和原创性,这不能不说是当代经济学发展的困境和悲哀了。

“扩大‘思想市场,有利于中国学者理论创新”

中国新闻周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研究本国经济,你认为会面临哪些挑战?

夏斌:我认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面临的挑战首先是研究人才队伍。因为经济增长理论或者说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在世界上已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你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想取得世界公认的学术成果,自然必须要有一批对前人知识积累熟悉了解的人才。

其次,我们在这儿谈的是纯理论研究,而不是只针对某一国家发展的应用政策理论或者叫应用理论研究。纯理论研究得到的成果应该是不仅能解释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也能解释其他发展中的国家的情况,所以需要对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历史和经验的把握。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只要不是闭关锁国,大家同处一个屋檐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尽管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中一国经济的转轨和发展,你不能不去把握发达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因此,如果说挑战,是全面的挑战。另外,在学术上还不能疏忽当今世界上主流与非主流经济思想对全球经济已有的分析知识和工具。

中国新闻周刊:据你的观察,目前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痛点和难点是什么?

夏斌:说起痛点,我首先想起我曾关注的一个现象。我看到国际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离职后可以到大学去做教授,譬如原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罗奇到了耶鲁大学任教。中国的投行首席经济学家,也有个别回到学校、机关的,譬如黄益平、马骏,但绝大多数是不会再回学校搞教学、做纯理论研究。

我想说的是,作为整个社会现象,我们现在很多优秀人士念经济学博士的目的,本身不是为将来做纯理论研究的,博士毕业后也没准备去从事教学和做理论研究的。整个社会对做经济学纯理论研究特别是做经济思想史研究,给予的关注度是非常不够的,激励的机制是非常薄弱的。这就使得已经从事理论研究的又转向应用政策研究了,有的干脆是为了官职提拔、为了就业流动来念经济学博士的。

这是为什么?“痛点”之中“痛”的原因是什么?有很多体制、制度原因,“你懂的”。我认为中国当前经济学发展的痛点很多,但是人才的痛点是当前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最大、最直接的痛点,花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多、产出少。

要说难点,从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水平追赶国际学术前沿而言,关键是难在中国还未形成与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同水平的讨论、交流、争论的舞台和环境。这里面有理论人才本身不足的问题,也有人才队伍的分布结构问题,即多数学理论的人兴趣在于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少数人兴趣在于纯理论研究;也有整个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引导的问题。社会变化快,物质主义盛行,人心比较浮躁,青年学者难以潜心钻研理论。此外,社会缺乏提供让学者参与的“思想市场”载体与平台,缺乏上面所说的对理论研究的激励机制设计和对“思想者”的尊重。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中国经济学教育有哪些不足?

夏斌:从经济学教育角度看难点,在基础理论教育方面,最近几年中国多数高等院校的经济学院教材和师资正在缩小与国际著名高校的的差距。但是要真正培育青年学子理论创新的能力,不能仅仅在高校中重视宏微观经济主流经济学的教育,而忽视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教育。

要知道,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大家,如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以及马歇尔、熊彼特、哈耶克等等,哪个不是博学多才?哪个不是在通晓前人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才有重大的理论发现?

所以,中国今后对硕士、博士的经济学教学要开设和加倍重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课程。我们这方面原来基础差,可以通过国际学术交流项目,扩大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师资队伍,提高中国师资的学术水平。中国这方面的教科书内容,应减少人物传记介绍,增加学术传承分析。如果没有好的教科书,干脆可以借用外国学术名著。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在中国目前除了介绍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等主流宏观经济学外,要多引进和介绍各种非主流经济学思想,活跃“思想市场”,扩大“思想市场”,这是非常有利于中国学者理论创新的。

我们不能仅仅突出主流的宏微观经济学教学。要知道诺贝尔获奖者不全是主流经济学者,有的是偏重于经济学分析工具、技术的创新,有的直接就是非主流学者,如哈耶克、缪尔达尔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 第4篇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发展一直围绕新形式、新课题、新情况展开。创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内容、管理方式、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资源利用等方面创新。作为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的主要方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确立新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 还要不断更新补充教学内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从根本上改变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思想素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 是整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它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促进校园和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形势, 《创新计划》不仅梳理总结了现有政策, 还就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教育创新作了全面计划和部署。

三、创新计划的实施目标和主要任务

要对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进行总体改革创新, 教材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并反应马克思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教材要有可读性思想性, 有深度但好理解,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当做到将所教学的内容渗透到实际, 能灵活运用, 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艺术, 可以开设网络学堂, 课堂教学要与网络教学相互补充, 相互支持, 组织管理高效、方式方法多样化、理念手段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应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使学生想听, 愿学, 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高校应当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 建立人才培养、文化宣传等体系, 使其集中。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主动性、发挥主体能动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渗透到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使学生接受, 喜欢。

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学科系统,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主要支撑, 相关学科为补充,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

四、管理措施

1. 理论联系实际, 推进实践教学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而为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既然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属于一种心理引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相互促进,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 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健全各种实践的管理和组织,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逐步形成教学教务处与科研机构、团委、学工部等各部门协作的管理运作模式。课堂上可分享优秀调研报告等新的实践教学成果。

2. 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没有充分建立。首先,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独立设置, 并保证其是必修课的特殊地位。以这门课为中心, 选择设置其他社会哲学类课程, 相辅相成, 这也需要与其他大学课程一样科学地计划。其次, 应设置专门的思政教育教研室, 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培养工作。作为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系统规划所教授的内容, 研究教学方法, 发挥其育人的各项功能。最后,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按照必修课要求, 完善各项考勤等评价管理制度。需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互联网

在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互联网在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中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 网络中多元化的信息, 有意无意的渗透着学生的思想。这种现象可以用来实现最大限度的个性化教学, 与原来老师只能选择教大多数人需要的东西不同。教师可以随意选择需要为学生提供的信息, 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有极强的渗透性, 自由度高, 使学生接受快。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五、结束语

在近几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急需改革, 其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缺乏现实性、针对性, 对学生吸引力不够, 感染力不足。如从教学本身来看, 还有许多需要长期面临的难题:如何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举措, 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和学习、生活的新特点, 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风向等等。在平常的教学中, 还应当增强对大学生关心的思想难点、热点问题的关注, 增强对现实问题和重要理论的研究, 可以直接作为课堂专题进行研究。

本文解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和任务目标, 科学地、客观的总结并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育的几项措施, 同时, 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文件的基础上, 旁征博引,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创新提出了一些科学、客观的建议。

摘要:在新的历史环境下,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新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课程。教育理念、机制、形式都要创新。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创新的主要目标, 讨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体制

参考文献

[1]郭灿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思想论教育, 2011 (15) .

[2]王玉芝.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途径探析[J].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 2012 (03) .

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第5篇

一、观念要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相对的稳定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其职能而言, 无非有灌输、转变、调节、激励等作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现阶段,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 使之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真正与企业实际合起拍来, 为经济工作服务, 如果没有与此相适应的新观念来观察新问题就难有作为。兰州石化公司下属的三联公司党委多年来一直把转变观念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不仅教育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 要求工作重心下移, 把解决基层和员工的困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把深入基层班组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主要内容, 并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 如党委委员联支部、机关科长联单位、基层领导联班组等制度, 加大了党员干部和员工的交流, 密切了干群关系, 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思路要创新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打破原有的形式单一、渠道单一的格局, 由单纯的“我说你听”向“说做一致”的转变, 尤其要加大与员工的民主对话, 不仅要说更要听, 只有这样才能与员工进行思想上的真正沟通, 才能知道员工在想什么, 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就是要为职工群众营造一种尊重、信任、心情舒畅的人际环境, 特别是在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 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 要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使每位职工都感到他的存在、他的价值、他受尊重和信任, 并被人关心, 等等。兰州石化公司提出的尊重别人说是尊重自己等理念, 对员工影响很大, 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宿感、向心力。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其激励、引导的作用, 促进职工队伍建设。三联公司党委开展的“三和谐”活动就是在这一方面的一种有效尝试。通过开展和谐支部、和谐班组与和谐员工活动, 加强了干部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尤其通过谈心活动, 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方式要创新

生产经营是企业全部工作中心,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 探索灵活多样的新方法,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服务等各个环节, 实现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参与力度, 要把单位的中心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参与到单位中心工作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其团结鼓励, 化解矛盾, 调整心态, 理顺情绪的作用, 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三联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各个重点项目和重点中的宣传动员工作, 无论是春播还是夏收, 无论是月饼生产还大检修服务, 都要召开动员会, 给所有参与人员讲形势, 明确任务, 让参与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另外, 还针对公司的服务重点工作开展了“服务三满意”活动, 进一步强化了对员工的服务意识教育。液化气配送中心等服务单位还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了“百日优质服务”活动等。

四、内容要创新

一是要突出“信念与道德”和思想意识转化教育。二是要强化爱企、爱岗、立业教育。教育员工今日工作不努力, 明日努力找工作, 珍爱岗位从我做起, 自觉接受新的知识和提高自身技术素质, 立足岗位成材。石化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工作, “培训是对员工最大的奖励”这句富有哲理的明言是对石化公司培训工作的真实写照。三是加强企业规章制度教育。引导企业员工遵纪守法, 以主人翁的姿态, 积极、平和的心态和文明有序的行为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并善于依法行使权利、义务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机制要创新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行“一岗两责”, 发挥行政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优势, 在抓生产经营工作时, 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思想引导,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实际、直接迅达, 实现由“小政工”向“大政工”格局的转变。三联公司无论在布置工作, 还是实施过程中, 都达到了“三同时”, 即: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考核, 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服务全过程中, 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鼓动、鼓劲和激励作用。在组织绩效考核中三联公司也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了考核之中, 通过刚性考核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力度。

六、载体要创新

当代职工具有思维活跃、视野宽广、兴趣广泛等特点, 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举办一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引导他们积极进取, 建功立业。三联公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每年都举行知识竞赛、技术比武、读书演讲、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猜谜语、技术革新等活动, 不仅活跃了员工的文化生活, 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七、队伍要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第6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必要性

(一)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授课难度很大,授课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创新,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更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使其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更有必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之快,让我们感觉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跟不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当代大学生的愿望也产生了较大的距离。以往的授课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枯燥且脱离实际,尤其是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措施

(一)转换授课方式,构建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毛泽东曾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课堂上,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式、研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其中,激活学生思维灵性,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说,使他们敢想、敢问、敢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宽学生求知的渠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网站,方便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实时沟通,扩大信息容量,拓展视野,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

(二)改革教学模式,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毛泽东曾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束之高阁,并未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倡“做中学、学中做”,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延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冲破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方式。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实践教学形式的安排和设计要新颖,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思想比较单纯、又缺乏社会经验,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将知识、能力和情感运用到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中共思想理论创新 第7篇

继E-mail、BBS、IQC之后, 以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博客, 具有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性, 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教学辅助的新平台。

博客的定义及其特点

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 以贴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的, 按时间、主题等方式进行内容分类, 而且可以进行链接的网络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和以往的网络传播方式相比较, 博客就像是个人开放的私人房间, 它具有形式上的丰富性、内容上的个性化、知识上的积累性、资源上的共享性以及沟通上的交互性等特点。

基于博客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

网络的高速发展, 一方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面对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博客作为网络技术的新工具, 具有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性, 任课教师可以开设思想政治教学博客 (以下简称“思政教学博客”) ,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已经不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途径, 网络已开始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12月31日, 中国内地网民人数为2.98亿, 其中大学生网民达到1900万, 占到6.4%, 博客、论坛是他们极为活跃的领域, 在校大学生中拥有的博客占到了81.4%。从这一系列数据来看, 利用基于网络的博客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为当然的选择。

从技术层面上说, 开设博客的知识门槛很低, 从申请注册, 到使用维护, 不需要专业技术手段。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全能够通过网站提供的博客技术, 方便快捷地在互联网上创建、发布、更新自己的“思政教学博客”, 共享信息, 互动交流, 潜移默化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基于教师的“思政教学博客”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论教学工作, 开设各自的“思政教学博客”, 利用博客的教育特性, 发布信息、提供学习资源链接、与学生思想交流, 将政治理论的教学和交流扩展到网络, 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

1.“思政教学博客”可以帮助大学生过滤负面信息, 筛选有益信息

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思政教学博客”, 筛选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信息, 使它们得以进入以网络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为最主要的途径的现代大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且在意识形态多元、雅俗并存的丰富浩瀚的网络社会中, 引导大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思政教学博客”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认同感

所谓认同, 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认为与自己有相同的认知以及起源等共同之处, 而感到团结、亲近、赞同、承认、认可;二是以认同对象的制度要求和规范要求自己, 按认同对象的制度要求和规范来行事, 最终内化形成认同者自己的行为模式[1]。认同是具有层次性, 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强制性认同;第二等级是利益性认同;第三等级是观念性认同[2]。只有当人们对认同对象的认同达到观念性认同, 才是真正产生了“认同感”。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强制性认同或利益性认同的状态, 并没有真正产生“认同感”。基于网络的“思政教学博客”的平台, 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促使大学生主动猎取和自觉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和信息,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观念性认同,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思政教学博客”可以拓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教材篇幅和教学课时的制约, 教师不能很好的扩展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而“思政教学博客”的则可为理论教学提供数量宠大的、形式多样的资料库, 如理论的解读、案例的例举、文字、图片、视频等, 加深和扩宽了信息渠道, 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更好的联系实际、把握理论。

4.“思政教学博客”可以提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

高校的教学方式, 使得师生的交流十分有限, 而学生通过访问任课教师的“思政教学博客”, 就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 实现交流互动。在“思政教学博客”上, 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自由、平等、真实的交流和沟通, 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真实地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的思想辅导。此外, 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 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兴趣, 发布一些讨论话题, 鼓励学生共同参与交流和讨论, 形成良好的同辈群体环境, 促进学生之间发生对话式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5.“思政教学博客”可以激发教育者的探索精神

在基于“思政教学博客”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也被不断的激发。教师的角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成为了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交流的协作者。要成功身兼三任, 教师自身必须积极进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 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还要学习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 更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基本规律。

综上所述,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完全可以利用“思政教学博客”创新教学,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12

中共思想理论创新 第8篇

1 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1.1 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的同时, 也要教给他们日后自己独立学习的方法。自学能力不是一时一日能培养出来的, 故必须从一时一事抓起, 严格要求, 持之以恒, 不可有所懈怠和轻视。在日常的教学中, 要特别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样选题的, 方法和原则是什么;我们是怎样收集资料的, 途径和要点是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逻辑思维路径上要注意什么等问题。只要对学生们再多点拨一下, 他们就会走得更好更远。

1.2 增强思辨能力。

政治课与国家的历史文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本课程案例资料十分丰富。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组织思辨性讨论, 在组织讨论时需要注意:教师要在一开始讲清案例教学的目的和大概过程, 在平常要善于观察, 迅速地熟悉各个学生的特点, 让全班同学都愿意也能自如的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毫不吝惜对这个班级的期待;在讨论即将结束前, 一定要留下时间, 由学生们对活动感受进行及时的总结, 巩固效果;讨论课的选题不宜过宽, 但却可以从点到面、由表及里自然展开, 顺势深化。

1.3 发挥媒体作用。

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 网络资源都能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网络教学,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 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创设研究性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 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与实效性。今天, 几乎在所有高校包括高职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甚至有了自己的校园网, 这样良好的教育阵地又怎能弃置不用呢?通过网络媒介, 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比如横向跨学科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等。这些素质的形成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学实践需要创新

高职学生动手的热情和能力都是很突出的, 政治课教学利用此优势, 启发大学生为满足接触社会实际的需求而进行实践和锻炼的自觉性。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实践教育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面临的共同主题。

教师既可以针对专题的实际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 也可以借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渗透本课程的思想精髓, 如市场调研实习等活动。这里要注意的是, 其一, 每次活动定要分组进行, 并由组员轮流承担组长职责,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管理、换位思考、团队协作的素质, 有利于在小组间激发良性竞争的动力, 勇争上游, 一举而三得;其二, 教师要在一开始提出层次不同但目标和规则明确的要求等, 并抓牢小组长, 实施过程监控, 注意活动总结, 在广度上, 不限于在班级内分享成果, 而是要善于从班到系, 从系到院的扩大宣传面, 塑造本班级形象, 提升个人素质, 在深度上, 鼓励学生形成书面的成果,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有效形式。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更富有实效性, 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 围绕教学目标, 制定大纲, 规定学时、学分, 提供必要经费;要加强组织和管理, 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实践教育, 实践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 合理组织规划, 完善保障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是难度系数较大的教学环节, 需要合理规划,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第二, 制定考核体系, 强化奖励机制。统一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 应建立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二者综合统一的基础上, 考核成绩既要看实践调查报告、社会服务总结报告、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及水平高低, 又要参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 做到知、行统一, 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为加强过程考核, 教师应要求实践报告中必须有专门部分对调查过程进行描述和实践体会的总结, 为鼓励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体以及组织, 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成果报告会, 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 还可按年度编印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选》或制成光盘保存, 也可推荐到校报或正式出版刊物或结集发表。

3 教师群体需要提升

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要能够有效地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 关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 要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 笃信之, 躬行之”。

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 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 有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而言,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要有过硬的学术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说服力来源于其内在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从根本上必须依靠“以理服人”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党和国家、社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前重视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寄予的厚望,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注如入了强大的动力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把握机遇, 以饱满的精神, 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S].2005-02-07.

[2]聂沉香.谈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08, 6 (2) :47-48.

[3]刘登科.学生为本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6, 7 (12) 2:33-234.

[4]毛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实效探讨[J].吉林教育, 2008 (34) 9:.

中共思想理论创新 第9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

【Abstract】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in communication, identity conversion, the Marx doctrine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link, is also one of the hot top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orkers study of the new period, 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iscourse system, comple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equal exchang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resonance is a new subject.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Discourse system; Innovate

【中圖分类号】 G64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青年人才的“主渠道”和“主战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道路的拓展延伸、中国力量的积聚勃发、中国气派的凝结彰显。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在全媒体、大数据时代,青年价值观的“第一颗扣子”扣什么、怎么扣,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路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旗帜鲜明地指出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现实性、针对性。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心与兴趣,使“入耳,入脑,入心”更为有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旧”话语体系,构建“新”话语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的基本理念

创新是一种诉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新”话语体系的诉求,体现了“旧”话语体系的不足,目的在于使理论之树常青,发挥积极的育人功能。

(一)平实观

话语表达,既是一个人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领导艺术的突出反映,同时也表达一个人的态度、立场和感情。正如《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中讲到,总书记善于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传递思想、指明方向,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将治国理政的大道理讲得深刻透彻,高屋建瓴,但不居高临下,既自信大气、又亲切平实,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说务实的话、亲民的话、生动的话;把话讲到了点子上、讲进了百姓心坎里。总书记平实生动的文风,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课程话语体系创新理念大有启发。高校思政课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较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关键在于如何吸引他们对课程的关注和积极性。课程话语体系真正贴近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进入耳、入脑、入心。

(二)平等观

在现代社会活动中,参与主体的话语权备受尊重和重视。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大时代,具有较强的沟通意识、自我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等,对自己以及周围环境有独特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他们希望能够平等地与教育者共同学习,互动交流。因此,教育者在创新教学话语体系中,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创造平等参与的交流机会,就会取得真正而真实有效的教学效果,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成为一幅和谐、生动的美好画面。

(三)时代观

社会已经是开放的、信息化社会,大学校园也不例外,对思政理课的话语体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话语内容与时俱进。教育者要熟悉新生事物,特别是互联网知识。在固有的教学内容之外,适当增加生命教育、网络教育等与成长息息相关的新生领域,让课程洋溢时代气息。其次,话语思维年轻化。教学走进大学生的成长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与他们打成一片,发掘学习的动力和潜力,让他们真正融入学习。第三,话语方式社会化。社会发展的新生状态,往往迅速体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教育者只有多了解社会,熟悉新生事物,才不会与大学生之间有话语差异,保持交流的可信度和可续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的内在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具有一定的立场和原则,需要处理和平衡以下几对内在关系:

(一)话语主体与话语客体的关系

构成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关键在于,话语主体与话语客体的关系。其中学生和老师是话语主体,教学内容是话语客体。首先,明确国家意志为话语体系创新依据;其次,充分尊重大学生成长实际和思维特点,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教学达到话语的共鸣、问题的共解、思想的共识。

(二)理论规范性与话语大众化的关系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离不开在“说理”,目的在于达到“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必须具有严肃的规范性,同时还要注意话语表达的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要想被大学生接受,不能回避的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表达方式大众化、生动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然,大众化的正确表达,应该是既让人听得清、听得懂,又不能抛开理论本意,更不能“跑偏”的随意化。

(三)中国话语体系与西方话语体系的关系

世界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形势变化,是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的时代背景,因此,对西方文化的话语体系的研究,不可忽视地被纳入话语体系创新的研究视野。经济全球化时代,话语权是在异质环境和不同文化空间中获得的,因此,不同话语体系的比较与竞争,是当前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不能忽略的問题,既不能照搬照抄西方话语,也不能封闭自语,必须有自觉的民族意识、国家立场,掌握主动权,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传承历史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从传承的意义上看,如何从历史变迁中探究传统的生成和变革,是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要遵循的方法和原则。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否则缺乏自身文化根基的话语体系是不可能拥有话语权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思政课话语体系自然要体现发展,展示建设成果,实现“承接说”、“创新说”,使思政课话语体系充满时代感,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的路径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在于寻找创新的路径。

(一)学科话语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学科话语体系的创新,形式上要从概念、范畴、理论建构等方面着手;内容上要从社会生活的话语主导权出发。既需要有一系列直接表达社会根本利益的政治话语,更需要有科学规范的学术话语体系,为话语存在、传播提供学理支撑、合法依据。

(二)话语内容创新

言为心声,话语是思想观念的外在表达形式,不同的话语内容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关系。思政课话语内容的创新,需要根据思政课教学目的,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反映现实的社会,围绕说什么、怎么说等,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思政课,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话语方式创新

目前,思政课的话语表达方式主要是独话式、灌输式和说教式,使受教育者思想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进而滋生排斥、抵触情绪。基于现代交往理性的话语创新,就是要拓展思政课的话语方式,采用平等、民主、开放的对话方式,在话语的内蕴上融入更加积极的情感。它突破了独话之限,把教学活动的单边传达变为有效互动,使课堂学习氛围充满活力。

(四)话语语境创新

中华语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语境对语义的表达有着多方面的作用。语境通过以显示或暗示、直接或间接等方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对话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辩论、演讲、小品等多种途径创设话语语境,丰富话语体系。

总之,如何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以学生为本位,创新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不断提高课程吸引力,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全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

中共思想理论创新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模式,创新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的重视

目前各高校都积极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但对其考核还是停留在形式化的阶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照本宣科, 考试出题范围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则“上课记笔记, 考前背笔记, 考后扔笔记”的现象仍旧比较普遍。学校的不够重视使学生没有压力激励, 学生对待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就采取应付的态度。这种都不重视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存在也是形式, 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实效性。

(二) 只注重闭卷的理论考核, 缺乏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仅限定在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范围内, 忽视了践行理论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的卷面成绩并不能真正检验出学生的实际理论水平, 因为考试只看重分数, 学生的精力只会集中于教师所划定的考试范围之内的理论记忆, 没有更多的课外涉猎以及理论应用实践的尝试。这种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片面考核模式,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理论水平不达标, 而且理论与实践严重的相分离。

(三) 考核范围有局限性, 考核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范围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方面的理论范围之内, 局限性比较大, 内容不丰富, 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塑造与养成, 以及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和心理健康心理的培育。因为考核内容单一, 以往教师授课时也只是把教材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 并不做丰富和扩充。理论的相对枯燥性无法给学生带来动力激励,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些理论知识, 进行机械记忆, 应付考试。

(四) 考核结果评定失真, 忽视反馈环节

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考核结果评定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 课堂表现等进行评分, 另一部分就是学生的卷面成绩。这种考核评定标准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掌握、理解和运用。仅仅是授课教师个人的评定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很多高校在考核过后, 往往忽视了对考核结果的反馈, 这样只是发现问题, 却没有解决问题, 违背了考核的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模式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模式没有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对其进行改进十分必要。新的考核模式将在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三贴近”上下功夫, 使考核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考核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考核的价值。

(一)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的地位

现代大学生在校园中甚至是社会上出现种种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作用, 和对大学生心理以及人格的培养及塑造。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的地位急需上升。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考核成绩与学生的毕业相接轨, 学生有了一定的压力, 才能引起重视, 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这门学科。

(二) 改进理论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应该打破单一的闭卷形式, 采取在基本理论性内容考核模式上:有闭卷、开卷、口试、演讲、辩论赛、分组讨论、经典名著欣赏、课前报告、ppt、情景剧, 小品的多种形式;在理论课实践考核上:参观博物馆, 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听先进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报告、参加网上理论课知识竞赛、开通理论课博客、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到工厂企业见习、去国内外学习考察等等。分值分配: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 (20%) +期末考核成绩 (40%) +实践考核成绩。其中:平时成绩20分:书面案例分析5分、网上案例分析5分、经典著作研读2分、“小班讨论”两次共计2分;卷面40分:单选题10分、多选题10分、辨析题5分、论述题5分、案例分析题10分。实践考核成绩40分:实践活动参与20分、实践报告20分。

(三) 扩大考核范围, 增加考核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和考核都有局限性, 没有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的展开。现阶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事政策、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大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 科学考核评定, 重视考核反馈

在理论课的评定和反馈上。打破传统理论课教师一人评定考核结果的局面, 把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老师、其他老师及同学、学生自己、企业管理人员等形成一个考核评价团队, 确保理论课考核评定工作做到科学公正。在理论课考核反馈方面是最被容易忽视的一点, 理论课教师在学期末结束时认真做好反馈工作, 对学生反馈出的问题认真解答, 确保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考核反馈作为理论课考核的一部分, 占有一定的分值。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开展以及考核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合格的人才, 而合格的人才不仅能够掌握理论, 也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 我们不能只注重理论的培养和考核, 而是要二者兼得。总之, 这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考核模式改革浪潮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因为其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都具备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磊, 冯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刍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2]李晶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08.

[3]马丽娟."两课"考核改革初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上一篇:解剖生理学教学下一篇:业务流程外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