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文化产业

2024-06-02

多元化文化产业(精选10篇)

多元化文化产业 第1篇

1.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西安市文化艺术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同兄弟城市和其它行业相比, 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其中一个具体问题就是资金紧张, 剧团职工工资比例较低, 导致艺术团体只为生计奔忙而难以深入钻研艺术。西安市报业整体也存在发展资金不足、印刷设备老化等问题。以西安日报社为例, 经营困难局面还没有完全改观, 由于长期亏损, 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西安日报》自复刊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近三年来, 报社累计亏损2335万元, 其中日报的实际累计亏损就达2220万元。资金短缺也是制约西安市动漫、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西安市动漫、网络游戏企业的调研中显示, 几乎所有企业都反映由于资金的短缺, 一方面他们无法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 另一方面西安许多高端人才在向东南沿海流失, 这对西安和陕西的动漫、网络游戏产业发展十分不利。西安市文物文化产业的制约因素之一也是缺乏资金。大遗址、文博景点的保护开发所需经费数额巨大, 除个别外, 大多景点所处位置偏远,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遗址除了保护展示工程外, 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调整、环境整治和绿化、人口搬迁和居民生活改善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 但靠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投入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

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普遍面临着投融资困难问题, 一方面是国有文化企业体制不活, 对政府财政支持依赖严重, 其它渠道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 而政府的财政投入又逐渐满足不了这些企业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是政府对民营文化企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相关的优惠措施很多民营文化企业也享受不到。例如, 大唐西市、西安影视制片公司及纺织城艺术中心负责人纷纷反映:“西安其它经济门类在发展过程中, 几乎都享受到了诸多的政策优惠, 西安发展民营文化产业的呼声虽然很高, 但民营文化企业享受到的政策优惠却远不如其它经济门类”。

2.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投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 政府投入不足。西安市目前有很多大型的文化企业是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轨而来, 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 多数文化事业是非盈利性的, 其资金投入都由政府全包, 政府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于这些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近些年随着文化事业单位的逐步转轨和发展, 政府财政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巨大的资金缺口, 虽然政府也在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 但是总体上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第二, 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支持不足。银行贷款是文化产业间接融资途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由于文化产业的特点, 大部分文化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在我国, 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 银行的新增贷款中信用贷款的比例有所减少, 而抵押和担保贷款的比重相应增加。虽然从理论上说很多形式的资产, 如土地、建筑物、设备等等都可以作为抵押物, 但是目前银行最偏好的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而文化产业的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 难以进行评估, 并且存在着风险偏大等特点, 因此很难通过抵押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另外, 银行在选择对文化企业进行贷款时, 大型文化企业比中小型文化企业更能受到银行的青睐。大型文化企业拥有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良好的信用状况、完善的管理结构, 并且这类企业能够获得政府的担保。因此对这类文化企业进行贷款, 银行的风险会降低不少。而中小文化企业则相反, 银行在选择向这类企业放款时会非常谨慎。

第三, 投资主体单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的一大特征就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文化产业属于高投资产业, 理应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然而目前情况是西安市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上还比较单一, 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除了政府投资, 其它投资主体的参与非常少, 尤其是那些由文化事业单位转轨而来的企业, 对政府财政资金的依赖比较严重, 整个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民间资本和外资的作用还没充分发挥出来。虽然政府在这几年逐渐放宽了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 然而受传统文化观念和文化产业自身高风险性特征的影响, 民间资本对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还不高。

第四, 与资本市场对接程度小。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直接融资包括了上市发行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个方面。然而, 想要通过这两种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对于众多的西安文化企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这两种方式对企业的各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例如上市发行股票, 我国的主板市场对于上市企业的审核非常严格, 从财务角度来看, 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发行前三年的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人民币;发行前三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超过5000万人民币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这些条件对于多数中小型文化企业而言是很难逾越的, 因此, 多数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企业只能转而通过间接融资方式来寻求解决发展资金的办法。

第五, 相关法律政策环境不配套。西安市也在不断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政策支持,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涉及文化产业的相关法规还很不完善, 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文化产业因其产业的特性, 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融资途径。另一方面是在社会资本进入到文化产业中去时, 缺乏有效的政策法律法规保障。西安市文化企业多数是民营的中小型企业, 在市场竞争中, 这些企业在投融资地位上和大型的文化企业或者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存在不平等, 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促进西安市文化产业投融资多元化发展的对策

西安市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目前情况下, 要解决西安市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 要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走多元化的投融资道路,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形式能够减轻政府负担, 有效的汇聚社会上各种分散资本, 集中力量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资金缺口问题, 这对处于发展初期的文化产业而言有巨大的支持作用。促进西安市文化产业投融资多元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中的作用。首先, 政府应当加强制度设计, 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文化产业这个新兴朝阳产业来说, 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来为其发展消除障碍。西安市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这项职能, 目前情况下, 西安市政府应该努力营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其次, 政府投资要有重点、分主次。西安市政府在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方式发放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时, 要做到有重点、分主次, 要采取普遍支持、重点扶持的策略, 加快发展一批体现西安特色, 具有较强支撑、师范、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同时, 西安市政府应该尽快用专项资金设立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是针对文化企业资金少、科技含量不足的情况, 解决单个企业资金紧张、创意转化能力弱, 产业重复投资的有效途径。再次, 政府牵头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尚处于尝试阶段, 在我国政府近期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当中, 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被提到了日程之上。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以政府为中心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无疑是最稳妥的办法。在基金设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 在基金的使用方向上要严格审核, 确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资人的收益。

第二, 大力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的进入。民间资本介入文化产业, 可以为文化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 民间资本的介入能够解决文化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西安市大多数文化企业的发展依赖的是自身积累, 很难通过银行信用和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引导民营资本的介入能够缓解这一问题, 为文化企业解决一部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其次, 民间资本可以通过股权形式对文化产业资本增资, 这种方式融资成本低, 并且不会增加文化企业因融资而产生新的财务负担。再次, 民间资本进入国有文化企业可以促进国有文化产业资本更有效的运行。从民间资本所有者角度来说, 把资金投入到文化产业当中去, 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一方面西安市政府在逐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 并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 民间资本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域取得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 在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下, 文化产业反经济周期的特性无疑也成为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导致了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收益大幅缩水, 民间资本也在寻找更有价值的投资方向。而文化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小, 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因此, 对于民间资本家来说, 文化产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领域。因此, 无论是从文化企业还是民间资本所有者来说, 投资文化产业能够给双方都带来收益, 实现双赢。因此大力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是解决西安市文化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利用外资发展西安文化产业也是一条重要途径。首先, 从产业投融资体系本身来说, 外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其次, 外资进入到我国文化产业中来, 会带来国际上更为先进的设备、技术以及管理理念, 能够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再次, 外资的进入能够促使我国的文化产业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到国际文化产业发展中去。国内当前的经济形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资的投资力度减小, 并且在项目选择上更加谨慎。而西安地区拥有许多非常高知名度的文化资源, 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价值, 因此外资在选择投资方向上也会有所偏重。因此西安市的文化企业要在这个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各种文化资源的知名度, 召开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博览会, 从而吸引外资的眼球,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助力。

第三, 促进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推动企业间的并购重组。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 上市融资成为很多企业募集发展资金的重要渠道。通常情况下, 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可以为企业带来以下几个优势:有利于企业取得资本或快速融资;上市能够给企业提供收购的机会和能力;上市能够促进企业形象的提升;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于文化企业而言, 短期资金一般用来补充企业日常营运资金和采编等小部分设备的投资, 但是, 文化企业更需要长期的发展资金, 只有长期资金才能为企业今后的扩张和高速成长提供稳定基础。而上市融资正好有这个优点, 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 只要企业能够运用好, 不因企业经营不善而被退市, 这部分资金可视为无限期的永久性资产, 并且随着企业的扩张, 可以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募集更多的资金。

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快捷之路。并购重组可以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一是能够使不同企业资金迅速聚集起来, 从而解决一部分发展资金问题。二是获得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重组, 不同企业拥有的资源得以重新分配, 生产成本下降, 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这是协同效应当中的最重要部分;通过并购重组, 企业还能够获得管理、经营等协同效应。三是能够加强企业竞争力或取得垄断地位。西安市众多文化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缺乏长远规划, 并购重组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解决资金困难方面说, 一方面使文化企业之间的资金由散到聚, 解决一部分企业发展资金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并购企业的规模增大、优势资源的整合、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使得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这对多数中小文化企业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夏泽民李天顺高东新等:2009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9

[2]刘亚力: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路径[J].北京商报, 2007.1.15

[3]岳红记:陕西发展历史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11)

[4]卫兴华孙咏梅:文化产业市场化与投融资体制的改革[J].教学与研究, 2005 (1)

[5]岳红记:西安文化产业的融资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5)

[6]陈卫东连林慧:陕西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思考[J].西部金融, 2008 (12)

立足多元文化 助推产业发展 第2篇

据星湖置业的凌华总经理介绍,作为文化的星湖·101,当时取“101”这个案名时也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101的核心内涵是“100+1”,意即做足满分,不断超越,这也是星湖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而且星湖·101广场“业务疆,悦无界”的理念诉求,以及由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球体垒积向上的主体雕塑,除了叙述广场的商业功能,更阐释着“奋发进取,精彩生活”的精神文化内涵。漫步星湖·101广场,人们会随时随处感受到它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文化特质。

激扬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

在文化产业的建设上,星湖·101注重引入文化产业中的具有时代先进性的品牌,并坚持走文化产业创新之路。

从2011年8月正式开业以来,如今的101国际影城不仅成为广场的一个文化品牌,也是南通经济开发区一个重要的文化窗口。

当初,处在改革开发前沿的南通经济开发区,竟然没有一家电影院。当地人要观看一场电影,需要前往20公里左右远的市区。101国际影城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

101国际影城的创办人沈季,是南通电影业资深人士。沈季说,在当前电影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影院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要求。于是,他决定按照五星级国际影城的标准设计建造一座影城。影城引进了全数字放映系统,7.1声道还音系统、美国空气净化系统……

在沈季看来,过去电影对观众来说是“看”的。现在,特别是有了4D以后,电影对观众来说是“可感”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

2011年年底,101影城具有前瞻性地开辟了江苏首家4D影厅,这也是继北京和烟台之后的全国第三家4D影厅。一年多来,影城的4D放映技术已趋于成熟。其先进的配套软件系统和专业的制作团队,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3D新片4D上映。

“我们的4D电影,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设置产生刮风下雨、电闪雷鸣、肢体感觉等十多种颇具实感的特殊效果,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和电影的发展。”虽然前期投入很大,仅一张4D座椅,造价就超过2万元,但沈季觉得作为改革创新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方式,是需要去培养的。据101国际影城经理施莉霞介绍,影城一直致力于培养周边人群的观影习惯,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了培育开发区周边的观影群体,影城进行了诸多积极有效的尝试,目前会员已达到近7000名。

今年3·5学习雷锋日,正值电影《青春雷锋》上映。这是一部讲述雷锋事迹的电影。影城联合开发区团委组织广大团员观看这部电影,去感受雷锋精神。每年的暑期,影城为学生们推出多部优秀的影片。去年暑期档,一部4D《蓝精灵》受到小朋友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沈季表示,他希望影城作为一个文化平台能够传播更多有意义的文化讯息。今后,他将继续把影城作为一个文化企业去发展,使其成为开发区乃至整个南通的一面文化旗帜。

坚守古韵飘香的传统文化

在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创新的同时,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形态,星湖·101同样敞开胸怀积极引入。

2011年10月,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南通分校正式成立。

为什么引进这样一家古筝培训机构?星湖商业管理公司营销企划部王小炎介绍说,这样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古筝艺术中心的进驻,不仅丰富了广场的业态,也为广场的文化特色增添了沉稳厚重的气质。

百家筝鸣古筝艺术中心是国内颇具知名度的古筝培训机构,它拥有古筝培训行业第一套专属教学法——“1+1”古筝基础教学法,由著名古筝基础教育专家、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小平担任教学总监。

苏玮婷是这家培训机构南通分校的负责人。她毕业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古筝专业。从大学开始,她师从于王小平教授深造古筝技艺。后来,在王小平老师的推荐下,苏玮婷得以与现在的古筝培训结缘。

回忆起最初办学的经历,苏玮婷感慨道:当时招进的第一批学生中,80%都是之前已经学过,很多孩子在动作方法上都需要一一纠正,有些已经形成的习惯改正起来特别困难。所以我们的老师在最开始的时候特别辛苦。现在这些学生们都已步入正轨,渐入佳境。

我们一直倡导“老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的教学理念,苏玮婷说,我们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些内向的孩子,通过“一周talk秀”等互动游戏,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今年暑假,一个停了半年课程的小男孩,在妈妈的带领下,又继续学习了。他的妈妈说,自从不学古筝,他上课也没那么定神了。学习古筝让孩子有了定力。

面对一些培训机构所推崇的快餐文化,苏玮婷却坚持循序渐进的“慢”教学。她认为,快餐文化带来的浮躁气息,难以让学生平心静气把功底打好。苏玮婷说,古筝像茶,要慢慢品,越品越香。

苏玮婷坚持,高雅不等于高端,古筝艺术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并不是触不可及的。她的愿望就是让古筝走进千家万户。今年,她想以自己的方法为公益做些事情。比如,为一些有天赋的贫困孩子学习古筝提供有利条件。对于未来的发展,她也在一步步地规划中。

营造多姿多彩的文化气候

除了101国际影城和古筝艺术中心,在星湖·101广场具有文化属性的商家还有1+1书城、大米陶乐儿童乐园、太郎花子影像工作室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文化属性商家,为101广场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形态丰富的文化氛围。

星湖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卫国表示,星湖·101跳出一般文化产业园单纯注重引进文化类业态的模式,还将整个广场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载体加以打造,提炼自己独特的文化性,使之成为一种现代文化现象。

在星湖·101广场,你会看到动静结合的雕塑小品,玲珑剔透的音乐喷泉,错落有致的景观绿化,多彩幻化的灯光系统,时尚大气的玻璃幕墙……

星湖·101对硬件的精心设计,营造出现代先锋商业文化氛围。不仅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灵感,而且吸引了《剩女的黄金时代》、《青春风暴》等多部知名影视剧到此取景。

INSINHO是星湖101自主创办的一本时尚生活杂志,以宣传现代时尚、清新健康生活,推介入驻商户品牌形象,探讨白领精英们的热门社会生活主题,深得热爱现代生活的人士青睐,这已成为星湖101的一张文化名片。

到目前为止,星湖·101广场举办的各类公共活动、营销推广活动,超过100场。在这些活动中,文化元素是共同的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广场将文化品位高,群众影响力大的活动固态化、长期化,并进行深度发掘、延伸,从而形成特定的星湖·101广场文化。

2012年,星湖·101广场与体育局合作举办了“2012中国·南通全国公路自行车大赛”。在弘扬新时代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的同时,传播和推广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其后,星湖·101骑行俱乐部和绿色骑行基地成立,“骑行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

此外,连续举办三届的“南通中小学生陶艺大赛”,如今已成为星湖·101广场的常态化活动之一。在多次举办“星湖·101摄影大赛”后,广场成立了中国青少年新闻摄影培训南通基地,定期邀请摄影专家来给开发区中小学生的摄影社团进行课程培训,并由此获得“南通市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基地”的授牌。广场还通过举办美食论坛、美食节、厨艺大赛打造“星湖·101美食文化”,如此等等。

多元化文化产业 第3篇

1 规模偏小和产业单一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文化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以下两点显得尤为突出:

一是产业规模影响着企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总体上看, 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偏小,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只有3%左右, 而在美国, 文化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0%, 美国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 有72家是文化企业。我国的“双百亿”文化企业还寥寥无几, 像重庆出版集团这样的企业, 在重庆算是大型国有文化企业, 但它的体量根本无法和国内外那些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相比, 即使是在重庆, 和其他非文化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相比, 体量也显得比较小。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很难有相应的规模效益, 进而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这是经济运行的必然规律。

二是产业单一造成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下。企业的规模小也和产业单一有关。目前国内的文化企业, 很多是由原来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而来, 其业务领域也主要局限在原有的传统行业, 产业结构乃至产品结构都比较单一, 少有跨行业跨领域的发展, 而且因为行政区划的限制, 更难得有跨地域的发展。单一的产业和产品, 在当前这样竞争激烈而又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 将使其利润率和边际效益不断下降, 如果缺少必要的延伸和衍生产品, 无疑会影响其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上述这两个问题, 在我国的文化企业中或多或少地都有所表现, 而在重庆这样的后发地区, 就更加明显。

2 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张之路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多元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张, 这样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 并形成多个利润增长点, 另一方面又可以整合资源, 壮大规模, 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样的多元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张, 在西方发达国家, 已经成为文化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战略。比如, 创刊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杂志,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文化传媒集团之一——时代华纳集团。目前, 时代华纳集团主要有六大业务板块:网络业务、电视和广播、有线电视网、时代出版、电影娱乐以及音乐产业。在公司的收入结构中, 包括期刊出版在内的整个出版业务已经只占其收入比例的不到10%。不难看出, 从一本杂志到延伸出其他刊物, 再扩展到电视、电影、娱乐、网络等多元化文化产业, 这正是时代华纳集团的成长壮大之路。

作为我国第一家资产、销售双超百亿的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其资产和业务分布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公司在出版环节拥有直属图书出版社8家、电子音像出版社1家、印刷厂和物资公司各1家;在发行环节拥有子集团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及其所属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和各市、县新华书店共82家, 拥有图书销售网点近1000个;此外还拥有多种经营性资产, 包括四星级的凤凰台饭店、江苏凤凰置业有限公司、江苏凤凰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凤凰艺术有限公司等, 并控股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股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证券有限公司, 业务涉及餐饮、房地产、教育、科技、金融等领域, 从其业务结构和集团结构中, 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进行多元化整合的发展思路。

对一个文化企业而言, 一业为主, 多元发展, 不仅可以分散风险, 而且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还有可能因为产业的聚合而产生“聚变”效应, 使企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进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时, 也有可能带来产业的内部“裂变”效应, 进而使企业的发展出现几何级的增长。

但需要指出的是, 多元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张, 必须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 而不是无序的多元化和盲目的扩展。成功的多元化, 必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也就是说, 对多元化的考量, 最重要的依据是能否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能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现在业内外人士对此的认识越来越明确, 而笔者所说的规模化扩张, 是指规模经济能力的增强。换句话说, 规模化扩张, 不仅是量的增加, 也是质的提高;不仅要做大蛋糕, 增加体量, 壮大规模, 更要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提升效益, 形成企业持续、稳定、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才是规模化扩张的实质和目的所在。

3 多元化、规模化与股份制是壮大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张, 其核心是对产业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配置。文化企业尤其是文化资源极为集中的国有文化企业, 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 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 在资金、人才、品牌、渠道、管理等方面, 实现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 进而实现多元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张;特别是要大力推动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与并购扩张, 使业内外和国内外的资源都能够得以利用, 以此壮大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 拓展其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这当中, 股份制无疑是是实现多元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张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对国有文化企业而言, 实行股份制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多元化文化产业 第4篇

【关键词】林业产业;多元化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林业既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功能,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必须强化林业产业多元化体系建设。我国国土的69%是山区,这些山区除了少部分农业,主体部分是林地,林业生产者包括林农、果农等都是农民的一分子。所以,林业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1.林业资源及林业发展基本概况

目前,我国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黑龙江省提出“生态立省”及多年开展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直接为黑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1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备、管理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到2010年,完成造林96.2万亩,荒山绿化率、超坡耕地还林率、重点流域治理率、村以上道路绿化率、农田林网恢复率、村屯绿化率全部达到100%;培育森林210万亩;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8处。黑河地区有林地面积达到1584.3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85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5%。

1.2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以优质木材生产业、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业、北药开发业、林果业、特色养殖业、食用菌栽培业、粮菜种植业为主导,加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构建规范有序、集约经营、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到2010年,全社会林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0%;国有林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0%。

1.3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观,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方式,通过文学、书画、音乐等多种形式,繁荣丰富生态文化,使人们了解认识森林,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发展现代林业,构建“三大体系”,全方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建设和弘扬生态文化,加快构建林业三大体系;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破除林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激活林业建设的内源动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必须坚持科教兴林,大力开展林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务林人的科技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积极推进林业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切实加大林业执法力度,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仅黑龙江黑河地区现有各类植物资源2000余种,有重点保护树种37种,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50余科,400多属,1000余种,有中国特有属24属,有重点保护树种37种,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有野生动物上千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0多种。

2.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1林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林业是保证粮食生产的生态屏障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综合功能,在保证粮食生产方面的屏障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我国对耕地的利用已基本实现了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水平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0%,基本解决了全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对于山地、林地、沙地、湿地的利用水平还很低。据实地观测,农田防护林能使粮食平均增产15%~20%,发展现代林业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有利于增加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各种能够替代粮食的森林食品供给,减轻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压力,维护粮食安全。

因此,发展现代林业,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2.2林业是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绿水青山是实现农村致富的金山银山

广大农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人口逐渐增多、人均耕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发展符合市场需要,有本地特色的优势林业产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边远山区、没有工矿企业的农村,发展林业产业就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项目。

2.3发展现代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发展高效林业产业,可以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供物质保障

绿化宜林荒山、构筑农田林网、增加村庄的林草覆盖,发展庭院林业,可以实现农民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

2.4发展现代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实践

我国集体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占国土面积约90%的广大山区、沙区和林区,乡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集体林地管理。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由农民自己管理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

3.如何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认真总结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抓好造林绿化工作,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动员组织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

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不同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其在农田水域防护、水土流失治理、城乡环境美化绿化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再次,要认真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坚持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资源保护,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和非法侵占林地、湿地,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良好。

总之,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必须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生态保障。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切实解决好目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利用林业自然资源拉动农民增收致富,才能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朝着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福.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工作思路[J].北京林大学报,2010,35,(3).

[2]蒋伟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规划.东北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35.

中集集团多元化产业结构分析 第5篇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是一家为全球市场提供“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和服务”的企业集团,主要经营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机场设备等装备的制造和服务。

目前,中集集团总资产403.92亿、净资产175.42亿元,2007年销售额487.61亿元,净利润31.65亿元。在中国以及北美、欧洲、亚洲、澳洲等拥有10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53000人,初步形成跨国公司运营格局。从1996年至今,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2007年全球干箱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4%。

二、多元化产业结构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将为中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全球宏观经济起落对公司盈利产生的不利影响。

根据波士顿矩阵(Boston Matrix)分析中集的产业结构,我们发现它的产业结构组成很健康。中集的金牛业务(Cash Cows)显然是集装箱业务,虽然低增长,但是市场占有率极高,是贡献利润的中坚力量。中集的明星业务(Stars)有特种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和化工能源设备等业务,高增长,高毛利率,占公司业务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而目前还没看到盈利的问题业务(Question Marks)就是2008年的大手笔——通过收购莱佛士进入海洋工程设备行业。

事实上,中集在集装箱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发现在这一行业不可能再有大幅度增长,就开始考虑新的增长点了。综合分析中集自身的优劣势、行业的竞争环境等因素,他们明确了一点:不能去做集装箱运输,也不能去做集装箱租赁,更不能往上游去做钢铁。中集的核心优势在于“中国制造”,即制造成本管控能力。于是,公司重新定位: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即采取集中多元化战略来扩展公司业务领域。

目前,新业务已经成为增长点,贡献利润比重逐步提升。道路运输车辆在国际主流市场上主导地位基本形成。集装箱半挂车、栏板半挂车相继实现销量第一,混凝土搅拌车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第二大供应商。

2008年中集的又一大手笔就是通过收购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Yantai Raffles Shipyard Limited) 29.9%权益,正式大举进军海洋工程设备行业,包括海洋油气开发、天然气储运设备和加气站集成工程等领域。此次收购标的烟台莱佛士是目前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半潜式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具备三十年的船舶建造经验。其主要专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FPSO、FSO、平台供应船、铺管船、豪华游艇及其他工程设施的建造。

三、多元化战略的新增长点——海洋工程设备产业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能源紧缺,全世界都将目光转向了储藏丰富的深海石油资源。从而产生对海洋工程装备的巨大需求,各类平台、供应船的租金和利用率上升。海洋工程也因此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增长前景的行业。不仅船舶企业看重这一块,航运集团、三大石油集团以及一些外资集团也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中国两大船舶制造集团——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均在积极扶持海洋工程业务。中国船舶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正开工兴建我国大型海洋工程制造基地-一上海临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工程配套项目。我国首个自主制造的深海钻井平台--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也在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

由此可见,海洋工程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但是各大巨头正在纷涌而入,即意味着竞争将相当激烈的行业。笔者认为,中集通过收购莱佛士大举进入该行业从战略方向上来说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首先,作为一个追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没有问题业务等于没有未来。因此,找到一个未来高增长的,并适合自己的行业果断投入是必要的战略部署。

其二,能源是世界经济发展永恒的话题,新能源开采则是当之无愧的黄金产业。随着深海石油开采行业的高速发展,相关的海洋工程设备制造无疑也将成为高增长的行业。因此这个行业符合成为“问题业务”的条件。

再者,中集的核心优势——中国制造、资金、技术,决定了其完全有能力进入这一行业。海洋工程设备业务很有可能复制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等业务的成功模式。

四、小结

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的多元化经营 第6篇

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将数字科技与文化产品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其先进技术、多媒体综合运用等特点打破了以往相对独立的文化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壁垒,走向了产业多元化。新媒体艺术创意多元化经营是指结合自身实力使其超越自身领域并且不只局限于一个产业,是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或成长的行为。

目前,全球范围内以数字特效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创意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为5351亿美元,英国创意产业出口额达到了十几亿英镑,全球创意经济每天产值为220亿美元。因此,采用多元化整合经营模式与专业模式的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多元化经营的产业链,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将起到推动作用。

2 产业经营现状及问题

2.1 多元化程度低

多元化程度较低。一是市场层面,无法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优秀作品由于市场销售渠道不畅通,卖不出价无人欣赏;二是管理层面,极少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没有把多元化经营放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上;三是人才层面,缺乏擅长将艺术素养与市场经营结合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比如经纪人、策展人等。

2.2 过分依赖不相关产业

多元化经营青睐于行业外的业务。涉足的不是文化产业领域,而是房地产、酒店等非文化业领域,多用于网络促销、商业信息发布等。在进行投资选择时以热门产业为投资对象,没有依据自身优势来进行投资,无法做出最佳投资决策,造成“一亏而不可收拾”的场面。

2.3 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引导

首先,新媒体艺术产业战略布局难度系数较大,缺乏相应的行业规则;其次,资本市场对多元化经营认可度低,许多专业学者不认为这是提高其发展的必要途径;最后,政策、人才培养体制、创新机制的缺乏也限制了多元化经营进一步发展。

3 新媒体艺术产业化多元化经营的对策

3.1 制定多元化经营政策、法规,扶持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应合理控制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多元化经营规模。在多元化经营发展的趋势下,决策者只求规模,不求质量。因此,政府必须规范控制企业规模,保证其健康有利发展。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多元化经营的风险评估机制:选取适合多元化经营的新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评判多元化经营项目的可行性,考察此项目与公司发展战略是否一致;确定投融资策略与计划方案;对上马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最后,政府从宏观上进行规划和引导,施行“走出去,引进来”策略。政府应当积极推动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多元化经营,加强国家之间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吸引外资。

3.2 企业应大力拓展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相关多元化业务

多元化经营是获得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范围最大效益的方式。一是将已成熟技术转移到另一种产品中;二是利用行业内部旧资源;三是移植自身管理经验、文化,形成品牌效应。大力拓展相关多元化业务,不仅能够加强水平方向相关产业的复合业务开发、复合人才使用,还能够扩张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加强二、三次产品的持续开发,构建多个经济的新盈利点。多元化经营重点在于大力拓展相关产业,打造核心业务,以业内业务为中心进行横向多元化经营、纵向多元化经营方式,拓宽发展。

3.3 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多元化经营人才培育

首先,从高校而言,巩固壮大传统的高校新媒体艺术产业多元化经营人才培养。在人才能力上,培养其管理能力、审美能力等;在专业方向上,教授跨学科的知识。

其次,从企业而言,应当鼓励人才参与企业管理,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经营培训机制。绩效管理方面,对人才进行全面考察,提供出国深造机会,进步一学习多元化经营相关知识;薪酬管理方面,对于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进行具体多元化经营方案的人才提高薪酬,增强其工作自主权。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多元化经营必定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多元化经营以及加大对多元化经营人才的培育才可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进步提高。

摘要: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的呈现形式、经营皆多元化。多元化经营是获得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最大效益的方式。但目前其多元化经营存在多元化程度低、过分依赖不相关产业以及缺乏强有力政策引导等问题。本文以中国新媒体艺术创意多元化经营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企业、人才三方面来提出对策,旨在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创意产业,多元化经营

参考文献

多元化文化产业 第7篇

关键词:生态式,多元化,竹产业,高效发展

毛竹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用途最多、经济价值最高的大型笋材两用竹种。竹秆高大通直,竹材光滑亮洁,材质坚韧轻强,割裂性高,收缩量小,弹性、刚性好,硬度大,纤维长,纹理直,蔑性优良,顺纹抗拉、抗压强度大。竹材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工程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竹材烧制的竹炭,具有重量轻、吸附性强、耐火耐热、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具有防腐防虫、防菌防湿、消除异味、高电导性、电磁屏蔽和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等功能,是水质净化、居室安全、医疗保健、水果花卉保鲜、土壤改良、电子仪器、船车、涂料及高级建筑材料等众多领域的新型原材料。毛竹的春笋和冬笋均富含蛋白质、可食性纤维、维生素、糖分,同时含有大量的铁、钙、磷等矿质营养元素。同时,其还具有生产周期短、用途广、加工增值高,并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重功能等优势。迅速发展和壮大毛竹产业,对培育森林资源,增加财税,扩大就业门路至关重要,对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景德镇市具有毛竹资源丰富的优势,竹加工产业也具有一定规模。仅以浮梁县来说,现有竹林面积8 200 hm2,其中毛竹面积7 867 hm2;立竹1 505.4万株,其中毛竹立竹1 460.7万株,年毛竹采伐限额154万株,其中年实际商品毛竹生产量40万根左右;现有竹业加工企业20个,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1]。然而,景德镇市的毛竹加工利用基本上以原竹加工利用为主,产品主要为竹砧板、竹帘、竹地板、竹筷子等。可以看出,景德镇市的毛竹产业对毛竹竹蔸、竹叶的利用几乎是空白的,加工利用率较低,还处在资源经济化的低级阶段。因此,要想切实提高竹林经营水平、提升产业档次、加快竹产业发展,还需要我们向生态经济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循环发展模式。

1 围绕高效再生目标,建设竹资源保障体系

毛竹产业要发展,重点是加强毛竹造林工作,加大对现有竹林的改造。按照竹林的立地类型、经营水平、交通条件,制订相应的技术方案,切实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科技含量,推动全市竹林基地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建设。

1.1 首先要根据实际条件,选好毛竹的造林地

要发展竹产业,首先需要速生、丰产、优质的竹林资源,加大毛竹造林工作力度势在必行。从气候、土壤、地形方面科学地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做到适地适竹。总之,在景德镇市发展毛竹林,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竹、相对集中、规模经营”的原则。

1.2 要扩大资源总量,就必须实施定向培育

充分发挥景德镇市纬度适中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竹林分类经营与定向培育。这样能更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扩大景德镇市毛竹资源总量。

1.3 要提高竹林效益就必须坚持科学改造

要坚持科学的改造方式,针对不同的毛竹林、不同的立地条件,分别采取砍杂、施肥、垦复等不同的具体改造方式,有效提高竹林效益。

1.4 抓合理经营就必需搞好护笋育竹

建设、改造是基础,合理经营是保障。重点是要根据毛竹本身的生长特性,科学合理的采竹、挖笋。因此必需在实施改造的同时,做到有序采挖、护笋育竹、注重母竹留养、杜绝采伐3 a以内的新竹,逐步调整竹林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抓典型,立样板,普及推广丰产育林新技术,鼓励竹农使用毛竹专用肥。

1.5 要强化采伐管理

主要是通过科学的下达采伐计划,确保毛竹采伐逐步走上科学的轨道,杜绝采伐的随意性。

2 围绕物尽其用目标,建设竹产业加工体系

从一支翠竹到形成一方产业,与竹子综合利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分实现对竹子的综合利用,才能实现对竹资源的高效和可循环利用。

2.1 要致力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就必须实施生化利用

应该着眼于高附加值和能占领市场制高点的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让竹产品从单纯的物理应用拓展到物理化学并举,增强市场竞争力。

2.2 实施全竹利用就必须要提高竹废料利用率

随着景德镇市竹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每年产生竹节、竹屑等加工废料数量不少。为提高附加值,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应该加大竹废料的开发利用。这样既能减轻环境压力,又能有效增加竹产业收入,促进景德镇市竹产业进入高效可循环发展。

3 要建设竹文化经营体系,应该以多元化为发展目标

竹子刚劲挺拔,历严寒而不凋。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植物种类之一。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如何更好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建设和完善一批以竹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同时打破旅游仅局限于观赏、休闲的束缚,注重将竹子农事参观、竹子加工工艺参观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将竹子写生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独具魅力的特色生态游,建设竹文化经营体系,使之成为景德镇市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4 要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就要以节约为高效目标

要促进竹产业健康发展,还应加强行业管理。按照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和完善竹林流转机制,让更多的竹林资源成为资产流动起来。重点是鼓励企业与农民联建原料基地,促进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制定整改目标,逐步淘汰一批低效高能耗、经营水平低的企业,以此对竹林资源向低能耗高效的优秀企业集中,形成规模效益,尽量减少分散经营造成的生产重复、原材料浪费严重和投入不足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弊端。引导企业做好联合、资源配置、产品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工作,加快形成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支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竹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浮梁县.2009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统计资料[R].2009.

[2]周纯芳.竹林培育和利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多元化文化产业 第8篇

一、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是当前我国广电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长期以来, 我国广电产业的经营性收入主要来自广告, 其他经营性收入较少, 尽管我国广告市场尚具有一定的潜力, 但是从世界广电传媒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 仅仅依靠广告不足以维持产业经营收入的稳定与持续增长, 因此要满足广电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必须进一步推动广电产业由原来仅靠广告的一元化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 拓展多元化的经营渠道获取多元化收入。

当前,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国内外企业的共识。多元化经营战略又称为多角化经营战略, 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 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 充分发挥企业特长, 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提高经营效益, 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其优点在于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重新进行资源的配置, 将一项优势与另一项优势结合, 通过交叉宣传降低促销费用, 凸显规模经济, 同时分散经营风险, 一旦市场变化或其他因素导致业绩下降或亏损, 也不至于全线溃败。

(一) 广电产业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我国, 媒体作为党宣传作用的喉舌, 曾经作为事业单位, 一直由财政拨款。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 “官养体制”难以为继。中国广电产业要持续高速发展,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2002年开始, 广播电视业不再有或者很少有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 完全依靠在市场中自营收入维持运营和发展。因此, 广电产业必需寻求自身多元化的发展运营, 以及转变目前很多传媒集团的产业收入比例偏低甚至亏损的现状。

目前, 我国各级电台大多都是多元化经营, 不但涉足第三产业的经营, 有的甚至对第二产业也有所涉足。其中, 以与广电媒介业务本身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商业销售和技术开发项目为最。还有许多与广电媒介平行相关的音像、电子出版等业务;当然, 还有很多从事一些与广电业务无关的或者说是关系不大的产业, 如房地产、娱乐业和餐饮业。其他一些多元化经营项目则包括自生产业, 媒介、图文电视公司, 节目译制, 部分有线电视增值业务、购物、影视有线附属器材、金融证券广播, 文化服务、声讯业务等。目前已经成立的广播电视集团中, 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了集团产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广电产业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商品性, 需求是提供产品的源动力, 供给是满足需求的前提。同时, 广播电视产品和一般的产品有着很大的区别, 传媒经济学家指出的, 媒介产业与其他的产业相比, 具有双重产品市场。广播电视业作为准公共产品——私营公用事业的货物, 主要是由广播电视台传送的各种节目。这类产品在科技与经济形式上是公共产品, 但在文化形式上却更近于私有产品——因为它们的设计都是针对个人在私人场所里的消费, 因此称之为准公共产品, 以区别于纯粹的公共产品。更特殊的是, 对商业广播电视机构而言, 这类产品的价值实现并不是由受众直接完成的, 而是通过获得广告补偿的方式间接完成的。因此要推动广电产业由原来仅靠广告的一元化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 以满足广电产业自身的发展需求。

对广播电视媒体产业来讲, 其多元性的经营模式就是适应战略环境的要求, 通过战略性资产重组以及人、财、物等资源的整合, 内部资源向外部其他行业或部门渗透和扩张的战略行为。通过生产和提供多种广播电视产品和劳务, 达到以基本业务为主, 同时涉足多个行业或部门, 以创造优势, 降低风险, 实现高额利润。

二、我国广电产业多元化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 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公益事业”, 在计划经济时期, 其经费支出一直由政府拨款这一主要渠道来解决, 这就使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经营意识淡薄, 不讲究经济核算, 思想中从来就没有投入产出的概念, 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 资源配置过度分散

广播电视实行多元化经营必然要将企业资源进行分散、重组、配置, 以期在新行业中产生经济效益。分散的资源配置方式下, 企业集团资源的有限性难以保障每个领域都得到充分的资源支持。

(三) 经营运作费用过高

广电行业进入新的经营领域, 从投入资本、开始运作到产生效益, 企业要从头学习技术、制作生产、总结不足、市场营销、管理运作、环境协调等, 这个过程中由陌生、不懂而导致的低效率、浪费、机会成本损失以及时间长短等都将使企业“学习费用”过高而最终影响其效率。

(四) 产业选择失误

广电行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多元化产业选择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相关多元化产业选择;一类是非相关多元化产业选择。若忽略对一个产业前景、经营者必备条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是否具备一种在该行业能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及本企业自身能力的准确概括, 而盲目地开始跨行业多元化经营, 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应。

三、我国广电产业多元发展战略

(一) 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广电产业多元化经营要以市场需求及其潜力作为经营战略选择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勇于进行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现代市场要求我们一方面从实际出发, 深入研究相关市场及其环境的变化规律, 同时注意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 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突破口。以市场机制激活广播电视发展的思路, 进一步建立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根据考核结果决定领导干部的任免, 收入靠业绩, 上岗靠竞争。要实现经营、管理、财务上的统一, 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的过渡。同时中国的广电产业, 特别是广告资源贫乏地区的广电产业, 要能及时抓住资本市场出现的转机, 将产业资源最优化的配置, 正确的动作, 以创造产业发展新的转机。其次, 正确处理专业化与综合化, 主业与辅业的关系。专业化与综合化, 或者“一元化”与多元化, 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两种趋向, 并因此而成为现代企业最主要的两种经营战略选择。稳定而具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是多元化经营的基本保障。对于广电产业而言, 要以名牌栏目牢牢地吸引众多电视观众, 打造自己的节目品牌, 不是让节目封存在带库里, 而是让它出去在市场上交流, 为栏目创造效益;以政策激励让争办名牌栏目的采编人员增添动力, 合理调配人才资源, 以达到优势互补, 形成了一种有偿的人才兼职工作模式。实现以相对具有优势的主业作为主产业, 优先发展主业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 及时地在其他相关产业中寻找机会, 配合主业的发展, 弥补主业的缺陷和不足。

(二) 以广电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经营战略的生长点

谈到企业的多元化经营, 一定要提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对企业而言, 核心竞争力是其在主营业务领域取得竞争优势的支柱。没有主营业务充分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和实践机会, 核心竞争力是没有发展条件的。着力打造广电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 谁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要优先发展广电产业主要核心业务, 将人才、品牌和媒体文化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同时开始主动涉足其他行业, 跨行业经营, 着眼于科技含量高、盈利预期良好的产业, 就是从核心业务的增值运作出发, 滚动发展, 以此带动相关产业, 最后拓展到跨行业经营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四、结语

广电产业作为一种媒体产业, 应以市场经济为依托, 创新观念、勇于革新;立足于自身情况, 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统筹协调, 均衡。

摘要:随着我国广电产业的发展, 以广告为主的一元化经营模式不足以满足我国广电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是当今世界传媒产业发展的共识, 本文立足于我国广电产业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发展需求, 对我国广电产业多元化经营模式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多元化文化产业 第9篇

齐峰:出版转型不等于多元经营

山西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齐峰在《光明日报》撰文说:所谓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原主导产业之外的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空间,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可以看出:多元经营的实质是拓展新的领域;多元经营的目的是培植新的竞争优势,形成多点聚利的企业效益发展态势。按照上述所说,出版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就是在出版主导产业范围之外,通过结合集团有限的实力和技能,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以拓展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进而提高集团的整体实力和市场地位。出版进军数字领域是出版满足新需求、适应新形势的必然发展趋势,属于出版技术转型的内容,不应视为多元经营战略。技术转型是出版业必须面对和经历的发展阶段,它与多元化经营不同,并不是出版企业可选择或不选择的战略举措。

郝振省:民营书业在发展中应注意四个方面问题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在接受《出版广角》采访时说:当前民营书业自身的不足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当下成规模的民营书业的产品单一、风险比较大;其次,整个民营书业在文化理性修炼、文化氛围的营造上还有不少缺陷,虽然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不少重视,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弱;第三,整体上,民营书业的诚信度、公信力还需要努力加强;第四,在用人方面,一些民营书业相对比较短视,缺乏对人才储备和培养的观念和意识。对于那些已经执掌上规模企业的民营书业企业家而言,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地认识到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爬坡的过程,不要指望一劳永逸,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恒心和毅力。

于涛:我国出版传媒集团驻外机构建设可供借鉴的几种模式

中国外文局国际合作部的于涛在《中国出版》撰文说:国际知名传媒出版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的海外业务拓展有多种模式,可以成为学习借鉴的样本。1版权合作。以母版书刊为基础,加入适当比例当地内容,组织当地专业团队,以当地语言出版。2拓展经营。保持母版的内容和语言,直接出口原版期刊,通过组织会议、资讯、信息、分析等获得利润。3特许经营。这是契约联盟(指没有股权关系的联盟)的一种形式,可口可乐、麦当劳全球扩张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对特许经营授权的接受方有更多控制,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其购买设备和某些关键配方。国际知名期刊品牌的全球业务,往往采取这种方式。4合资公司。包括中国外文局在内的国内出版机构已经与国外公司合作组建公司,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将我国图书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蔡翔:上市是一种途径,而不是目的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蔡翔在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上发言说:上市是一种途径,而不是目的。它应该是企业缺乏足够的投资能力及项目运作,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来解决发展的问题。可是一些集团上市以后,募集来的资金还没有相应的投资空间,不知道怎么花。其实一个集团上不上市,首先要清楚自己缺不缺钱。上市的实质,是用股权来换资金,是所有者以出让部分所有权以及利润来获得新的发展基金,如果通过自己的自身积累、滚动,本身就有钱,为何还要上市,让别人来分享你的利润呢?大型企业上市,即使需要资金,还有很多方式。按照资本结构、融资先后的理论,首先是内部资金,其次是无风险的、或者是低风险的举债融资,之后才是上市。

张鸣、张守荣:动漫产业可依托图书出版系统,实现关联带动效应

多元化文化产业 第10篇

一、少儿图书发展的数字化进程

(一) 国外出版商对少儿图书的数字化探索

进入21世纪, 国外少儿图书在数字化领域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果, 它们在不同的终端上给孩子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2000年3月, 史蒂芬·金发表了一篇只发行电子版的小说《Riding the Bullet》, 当天下载次数就达到40万。日本倍乐生株式会社与中国合作出版《乐智小天地》, 商品包括纸书、DVD多媒体和玩具。2007年11月10日, Amazon发布了第一代电子书阅读器Kindle, 许多家长通过无线网络使用Amazon Kindle购买、下载, 让自己的孩子用Kindle阅读少儿图书。2012年, 英国DK出版公司的“DK My First Word Play App”获得了幼教类的App设计大奖。英国DK与苹果公司合作, 他们的《My First》系列幼教书通过数字化, 使孩子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

(二) 我国少儿出版单位的数字化尝试

在我国, 也有很多出版单位进行了大量尝试并取得初步成功。1999年, 朝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双媒互动儿童小说”《你好!花脸道!》;2009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成立了“有声读物出版基地”, 并在2010年取得了互联网出版资质;2010年9月,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 投入200万培养自己的数字出版队伍, 申请政府文化发展基金, 发动全社会关注少儿出版的数字化进程;2011年1月, 海燕出版社开始与RYE STUDIO合作, 制作了《中国结中国节》系列有声读物, 供i Phone、i Pad用户下载;2011年6月, “童媒在线”作为中国第一个儿童电子书出版运营平台正式上线运营;2011年,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皮皮鲁总动员”已经由图书领域拓展到网络游戏、动画等产业, 网络游戏“魔法仙踪”也于次年成功上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还打造了“二十一世纪全媒体数字出版产业基地”, 与谷歌电子书店合作, 将晓玲叮当、鬼马星等作家的图书做成电子书进行销售;2012年, 接力出版社“第一次发现”APP在苹果商店上线;2012年12月, Amazon China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 发布了中国亚马逊Kindle电子书商城, 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电子书阅读的世界潮流中, 中国找到制作精良的电子书将不再是难事。

二、多元化产业带给少儿出版物无限商机

国内外众多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进程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但是仅仅开展数字化改革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保持少儿出版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 将少儿出版作品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提升, 打造出可以创造更多财富、更适应市场需求的出版产业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富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智能产权的产业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该产业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文化创意和数字化出版的有机融合产生的多元化出版产业, 将是保持少儿图书出版生命力并实现少儿图书经济效益大增长的有力手段。

多元化产业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产业。包括图书、影视作品、动画片、儿童剧、电子游戏。比如黄伟健的著名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 围绕这一作品打造图书、动画片、电影、电子书等, 取得了可观的盈利。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既有图书, 同时也有儿童电影、儿童电视、儿童剧演出等。另外, 电子游戏也是出版物文化创意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样的经典童话改编成了电子游戏, 而《植物大战僵尸》这样的电子游戏被改编成了图书, 都取得了成功。

2.附加产业。以核心产品的艺术形象、品牌以及作家名字为象征性符号与号召力的产品。

2011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美特斯·邦威签订版权协议, 将作品中的人物——黑猫警长、舒克、贝塔、沉香等印上服装, 与版权拥有者实现了双赢。而北京的优扬传媒基于对市场的理解, 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方面发挥了品牌打造的能力, 开拓了以童话人物为核心的商品零售及广告宣传的业务, 先后成为《喜羊羊与灰太狼》, 英国《花园宝宝》、《小羊肖恩》, 腾讯《洛克王国》的中国大陆独家品牌授权代理商。

3.综合产业。以著名文学形象、品牌打造的跨行业、跨艺术的综合性产品, 包括儿童主题公园、主题旅游、儿童培训机构等。

沃尔特·迪士尼公司的则是全球第一个集图书、影视、零售、主题乐园于一体的少儿文化创意产业集团, 其米老鼠、维尼熊、狮子王等艺术形象参与到各种文化创意产业中, 它们不仅赚取了大量的版权费, 还使迪士尼的主题公园成为世界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公园。

总的来说, 我国的少儿图书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还在初始阶段, 尚未有像迪士尼这样特别成功的案例, 但是这也表明了我国少儿图书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

三、少儿图书多元化产业实施策略

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技术为依托的模式下, 少儿出版的发展之路应该有以下的策略。

(一) 创建经典品牌

以优质原创图书为核心, 是创建少儿出版经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 我国少儿出版市场还远未形成真正的经典品牌。各少儿出版单位应该以长远的眼光进行品牌建设, 跳出销量为王的思维, 着力打造体现自身文化的特色产品, 注重长期持续宣传, 培养小读者的忠诚度, 并控制作者资源, 构建完成品牌图书生产销售产业链。

(二) 保证作品创新性

优质的创新性内容, 是品牌的基石, 也是多元化开发的起点。富有创新性的优秀作品, 可以率先抢占阅读市场。

(三) 产品多元化

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运营少儿出版, 用多元化的产品将纸质出版向新业态和其他产业延伸, 开发影视动画、电子游戏, 实现不同形态产品之间的互相宣传;开发玩具、文具、服装等零售产品, 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迪士尼公司是先由动画起步延伸到图书出版, 少儿出版单位可以依托少儿出版所积累的图书资源反其道行之, 由图书出版延伸到动漫。

(四) 多媒体出版

在我国, 数字化少儿出版还刚刚起步, 赢利模式不成熟。多媒体出版是未来少儿出版发展的潮流, 各单位都在加大投入, 谨慎跟进。新的少儿出版讲究图文并茂和互动, 便于进行多媒体形式的制作和传播。少儿出版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 成为数字出版的先行者, 针对儿童的特点, 实现纸质出版物的电脑阅读、手机阅读、游戏应用等多次开发, 尽快完成从传统出版商向现代内容服务商的转型。只有将传统出版的资源优势和数字出版的技术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 少儿数字出版产业才可能创造出新的赢利模式。

少儿图书借助数字化发展的多元产业不是传统出版的终结, 而是传统出版的延伸。少儿图书决策者在策划时可考虑各种产品形式以呈现内容, 利用不同产品形式进行互补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 以多元化项目推出少儿出版产品。

四、结语

发展少儿图书, 其实就是对人类的未来负责。面对迅猛的全球数字化发展浪潮, 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版行业无疑是受数字化发展影响最大的行业。少儿图书的数字化进程使得少儿图书出版业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和阅读环境, 是我们每一个图书编辑应当承担的职责。少儿出版要坚守阵地、把握契机、积极思考, 要大力发展少儿图书与创意文化产业结合的方式, 适应市场的需求, 推动少儿图书的繁荣发展。其实, 数字阅读冲击的并不是阅读, 而只是阅读形式。真正经典的作品, 在数字时代不仅不会贬值, 反而更具含金量。少年强则中国强, 让我们接受挑战, 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日益明显, 少儿图书仅仅依靠传统出版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笔者通过分析少儿阅读的特点, 结合国内外数字出版尝试的案例, 提出少儿图书融入多元化产业带来商机无限的发展策略, 以期给少儿出版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启示。

关键词:传统媒体,少儿出版,数字化,趋势,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海飞.中国少儿出版现状分析[J].编辑之友, 2010 (10) .

[2]郝振省.2011—201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

[3]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0-09-1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778072.htm.

[4]曹颖.试论学前读物出版市场的走势——以《乐智小天地》和《小太阳》为例[J].新课程研究, 2011 (2) .

[5]崔昕平.少儿数字出版的趋势与展望[J].中国出版, 2011 (20) .

[6]陈昕.专业化·数字化·多元化[J].出版参考, 2005 (9) .

[7]黄有东.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道[J].中国出版, 2010 (4) .

上一篇:阶段性学习下一篇:暧昧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