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科学课

2024-07-30

如何上好科学课(精选12篇)

如何上好科学课 第1篇

一、副科意识的存在

无论家长还是学生, 都认为科学课课时少, 不计考试成绩, 思想上就把这门课列入“选修”一列, 对科学课普遍存在轻视思想。最突出的表现, 是科学课不能与语数外等课一视同仁。如四年级的科学老师的亲身经历:课堂上一位学生没有认真听课, 玩弄自己的铅笔, 这位老师就没收了学生的笔。结果, 下课一会儿, 班主任就找到她说, 家长打电话了, 让你尽快把笔还给孩子。这位老师心理是不舒服的。在家长眼里, 孩子在科学课不认真, 小事一桩, 甚至都不用跟任课教师交流都能解决, 科学课老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实验的限制

科学课每门课的安排上, 都有一个质疑—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过程, 其中实验一环是最重要的。所谓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极少有学校能保证实验的良好开展。大部分学校都存在无实验场地、器材、实验管理教师的“三无”现象。学生们缺少工具, 任凭教师怎么高谈阔论是都不行, 课堂效果不好, 还有一些需要专业器皿的实验, 更是无从下手。然从我自身与教学中, 我总结出三点:

(一) 思想上要重视

这貌似一句空话, 但其实是一句实话。无论其他人怎么看, 作为科学课老师, 自己要重视。因为一旦自己确定了自己是副课, 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个松懈的理由。思想支配行动, 思想轻视, 行动必然消极, 还何谈课堂质量?科学课教师要坚信自己课程的必要性, 对学生深远发展的重要性, 愉快地投入教学。有的老师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自己重视有什么用?你看学校、家长, 对待语数英教师与科学教师 (还有音体美) 态度明显不同。其实所有科任课老师都深有体会, 无论什么学科, 想上好一堂课都不容易。就因为周围存在着这种轻视的态度, 我们更要自己重视, 努力上课, 逐渐改变他人轻视科学课的态度。

(二) 备课要充分

1.熟知教材。每堂课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一定要明确, 课堂目标容易达成, 对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坚持科学实验与观察有很大促进作用。

2.备足实验材料。科学课强调动手实验、提高观察能力, 让学生从亲手实验中发现、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所以实验占了绝大部分。而目前学校不能自己满足学生的实验材料需要, 这就要求教师发动脑筋, 尽量多地让学生多准备。

事实证明, 良好的示范加充足的材料准备加清晰的环节就能成就一堂较好的科学课。比如我教授科学课 《种子的发芽试验》, 事先布置, 自己也发了一盆绿豆, 准备了足量的纸杯。通过分组对照试验, 让学生懂得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之后两人一组种植绿豆芽。因为我保证了材料的供给, 并带领孩子们到小花园中, 实地取土、种植, 孩子们兴致勃勃, 圆满地完成了课堂任务。直到下课, 还有学生不停地围着询问疑惑; 《蚯蚓的选择》 中, 我们到树林里挖蚯蚓, 进行蚯蚓喜欢的环境试验。孩子们就跟探险一样, 当挖出几条足足一尺多长小拇指般粗的蚯蚓时, 全班笑声、尖叫声一片, 然后我们把蚯蚓聚到一起, 分别进行了干湿土的对照、阳光和阴凉处对照的实验, 效果很好。

(三) 加强课堂组织能力

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 包括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把控、课堂评价机制的运用和个人气质、语言魅力等因素。我的做法是事先跟班主任沟通, 了解班级日常管理, 尤其是评价机制, 先熟悉学风、班风。课堂上就延续班主任的做法, 将科学课的课堂学生表现情况纳入班级管理。课堂上, 只要学生注意力不急中课堂暂停, 等学生注意力再次集中后课堂继续。另外, 注意自己的语言, 简明、幽默、拟人化的语言,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 能将科学道理通俗化, 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记忆。

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 第2篇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甘金福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依据单元制定;

依据学生认知基础制定;

依据客观条件制定;

二、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求真 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三、重视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教材和教学对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培养极度忽视;

四、组织好数据的搜集活动

保证观察实验材料的建构性;

培养严肃认真的品质;

避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五、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小组成员之间异质;

小组与小组之间为同质;

组内成员角色自由商定;

六;组织好表达与交流

表达和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表达和交流活动的开展取决于教学环境的安全和宽松; 善于倾听、敢于质疑是表达和交流活动开展的前提;

七、建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念

鼓励学生对通过学习建立的认识不断提出质疑;

八、组织实施好课外的观察实践体验活动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第3篇

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启蒙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学获得知识,大胆自主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师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他们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然后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电化”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既优化了教学环境,又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关于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上会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继而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道裂缝?架线路为什么不要扯得太紧,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通过不开裂缝路面与开裂路面的热胀冷缩情况和线路紧与距离对比动画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原因所在,不仅启发了学生思维,还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评价”让学生天天都在进步成长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如:“××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教学活动前有德育先行意识,先设计一些问题或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中重视德育活动,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教学情境中也能渗透一些观点;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讨论和反思,争取在下次或以后的活动中做得更好。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第4篇

一、消除心理障碍

多数兼职科学教师都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那么, 首先就要先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 为上好科学课提前打好预防针, 做好心理准备。怎样消除心理障碍呢?首先, 应让教师们脱下“数学的外套”, 穿上“科学的新衣”。在教学中, 大部分科学课教师都是数学教师, 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学教材, 习惯了教“主科”, 以及对“主科”的重视, 使得这些教师忽略了科学课的重要性, 所以教师要转变思想, 主动甩掉“怕上科学课”的思想包袱。人们常常有这样的心理:越怕的越不想做的事往往心理会产生抵触情绪, 不想主动去做, 会滋生“放一放再做”的想法。而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主动克服这种心理和想法, 以积极的心态去正确面对, 把难做的事放到前面来做, 把“难啃的骨头先啃掉”, 把不想说的“提到桌面上来先说”, 只有这样, 才会摆脱心理障碍, 走出阴霾。

二、静心研究教材

只有排除一切困扰, 才能静下心来研究科学教材, 钻研教材。上好科学课, 研究教材是必须要越过的一道坎。只有把教材钻透, 心里才有底, 才有上好课的勇气和信心。所以, 要上好科学课, 熟悉教材和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教材不但要熟读科学课本, 而且也要研究相关的科学教学用书和资料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 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 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 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 应当只是沧海之一栗。”

如教学五年级科学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时, 教师在备课时只知道“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和“食物网”等概念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熟悉各种动植物的天敌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必须清楚各种动植物的名称, 理清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不然, 当学生说出一条食物链时, 你就无法判断对错。如学生说出“鱼虾→白鹭→黄鼠狼→猫头鹰→老鹰”是一条食物链, 如果教师不熟悉这些动物的猎食情况, 就很难判断这到底是不是一条食物链。可见, 研究教材和熟悉教材是何等重要。

三、认真组织实验

上好科学课的另一个重要保障是认真组织学生做实验。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可以这样说, 没有实验就没有科学教学。如六年级科学上册, 课本里提到的实验就有28个, 总的课时有32课, 实验就占到了87.5%。可见, 上好实验课是多么重要。因此, 科学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科学实验, 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来不得半点马虎。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阅读相关实验内容, 大胆提出实验猜想。当然, 如果已经明白了要做什么实验, 实验要求和步骤等, 就只需要准备好实验器材, 按部就班就行了。其实, 让学生犯难的不是做什么实验, 而是先要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来研究, 自己大胆猜想, 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并写出实验计划等。可以说这样的实验难倒了不少学生, 学生一筹莫展。此时,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敢于动手, 不怕出错。

2.根据实验猜想, 编写实验计划。在进行实验前, 编写实验计划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实验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要有哪些步骤, 教师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编写。当然, 课本上有的实验是已经提供了实验计划, 不需要学生自己编写,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3.分析实验过程, 总结实验结论。无论实验结论如何, 都与实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不去仔细推敲实验的过程, 就无法深入分析产生这一结果或现象的原因所在, 这个实验做了也是没有意义的。如, 在指导学生做六年级科学上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芯的粗细有无关系”的实验时, 当时学生带来的铁芯有细铁钉、中号铁钉和大号的螺丝等, 但如果不改变线圈的圈数, 只改变铁芯的粗细时, 做出来的实验结果基本是一样的。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过程, 是不是因为电池的原因。因为先做和后做对于电池的耗尽是不同的。电池的电流大小又影响着这个实验的结果。另外也引导学生思考, 是否是因为导线的粗细不同或是几根导线相连接的缘故, 使电磁铁磁力有变化呢。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实验, 是上好科学课的关键所在。

四、注重总结分享

要上好科学课, 还必须注重与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与学生一同分享实验成果。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方法的习得和掌握是一件难事。全靠学生自己去感悟的话, 可能大部分学生很难习得和掌握。因此, 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总结, 才能有所启发, 有所感悟。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 学习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从此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 学习效率就会成倍增长。当然, 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时, 也不能忘了教会学生学会分享。在科学的世界里, 最容易激起学生智慧火花的莫过于惊奇和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想成为科学的第一位发现者, 尤其是在科学实验中, 学生能为自己的发现而手舞足蹈, 兴奋不已。这时,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收获与学生分享, 分享能迅速使该生的情绪高涨, 使其荷尔蒙迅速升高, 顿时进入巅峰状态。进入这种状态的学生, 他已经对科学入迷了, 已深深陷入科学实验探究之中, 会一如既往下去。

如何上好数学课 第5篇

一提到数学课,总感觉就是枯燥无味,一成不变的听课,做题,讲题,考试,对于曾经也是学生的我来说毫无上数学课的欲望,甚至有抵触的情绪,现在自己成了一名数学老师,对如何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各项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应根据教材、学情做好有效备课。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挖掘有效资源进行教学编排,为了让学生有效学习,我们也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更切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在这两者基础之上,我们再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制定好教学目标、确立好重难点,并设计好教学步骤。只有做到了有效的备课,我们才能更好的上课。,情感准备;

1、要热爱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我觉得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而数学教师每天都要上好几节数学课,这时候你更不要吝啬你的爱,要做到爱每一堂课和爱每一个学生。只有用心去爱学生,你才会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很可爱,才会更充满激情的讲课。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学生就会觉得数学课也可以是充满温馨、充满欢乐的,才会更用心的上课!

2、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不佳在所难免,而且很容易把生活中的种种感情带到课堂中。之前课备得再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课前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不良的情绪影响到快乐的课堂。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即时调整。

二、利用各种手段上好数学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节好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过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我在网上精选了一些精美剪纸,自己在课前事先剪好“喜莲鸳鸯”、“富贵牡丹”图案。以精美的造型和细致的工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情,有的说“真漂亮”,有的说“这剪纸是怎么剪得?”有的说“我也想剪一个这样漂亮的剪纸。”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说:“这幅剪纸是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剪出来的,你们只要从这两幅图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总结出来,你们就都能自己创造出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了。这两幅图有什么特征,我们一起来找找吧”学生听完,也急着找出特征自己剪纸,这样,学生就主动承担了学习的任务,很快进入了主动探索的状态。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学生“会学”。要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农村学生缺乏思维锻炼,学习基础差,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努力改变原有的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获取知识的局面,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就充满探究的活力。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比例的项,让他们自己计算两内项和两外项的和差积商从而自己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注重动手实践操作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我在讲“观察图形”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用土豆或萝卜等家里常见的蔬菜切成小正方体,在课上同学们摆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又从不同方位去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这样比单纯教师的说效果要好。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注重合作交流探索创新合作学习方式

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互动来达成目标,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对于农村教育教学而言,绝大部分教师把合作方式当成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摆设,教师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体现教学的民主。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趋于形式,耍花样,看似小组讨论,实则大家闲聊。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聆听学生的见解。把探索落到实处。

五、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

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六、善于利用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但是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学生的素养、接受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教学评价,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 学分类的时候,让学生说进行分类的方法,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答案各不相同,教师这时就要从各个角度去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会更认真的学习。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

1、灵活的运用教学语言。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就要善于懂得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去引导和感染学生。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课的内容随时调整自己的语气,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什时候用平稳的声调,什么时候又激情盎然,什么时候又温柔可亲·····总之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加深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刍议如何上好初中科学课 第6篇

一、上好科学课,首先要认清科学课的特点

科学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科学课又是一门理科综合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包含着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三个学科既相互关联、渗透,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科学课程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强调科学探究,让学生亲历科学,在体验中学习科学;强调要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树立学习的长远目标,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充分认识科学学科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上好科学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上好科学课,要认识到应遵循的原则

1.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首先应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发现和探索问题的机会,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中,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

2.在教学中,要建立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观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科学实验的功能,通过实验,特别是学生亲自做实验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事实,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3.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结合

一方面,科学概念、原理、理论的形成和建立,都是来自自然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或者科学家们依据大量的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经过分析推理和科学抽象,归纳总结出来的,学习科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科学已渗透到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开发、食物、医疗保健等,都需要科学。因此,科学教学应重视科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结合。

三、上好科学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传统的科学教学着重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智力、学习能力,主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目标除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还包括动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即情感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某种物质、某个规律的研究与发现背景;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不畏艰辛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起学习科学的远大目标。教学中要注意发掘教材与现实的结合点,向学生讲述科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四、上好科学课,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武器,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Internet和初中科学教学的特点,合理运用Internet支持初中科学教学具有很大优势:Internet为初中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Internet支持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Internet为中学科学教学创设了对话、交流、协作的环境。但片面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使用In?鄄ternet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更好地将Internet和初中科学教学结合起来,以防止负面效应的出现。

初中科学课程与生活密切相关,与整个大自然密切相关,多媒体不仅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资源,并且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创设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数字化环境。网络资源库、多媒体视频库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素材,作为新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和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同时也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薄弱之处。如多媒体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自动手,过分依赖多媒体,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思维量减少、动手实验能力降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

上好科学课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上科学课,怎么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如何上好数学课 第7篇

一、师与师之间加强合作教研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一个教师的成长, 光靠一个人的努力, 进步是微乎其微的。何况现在, 教育观念在转变, 教材又在更新。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上好数学课”, 每个教师都在认真的探索、实践、总结。试想, 每个教师各忙各的, 各执己见, 会是什么样的教学。因而在教学中,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如同一所学校的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 课后详细描述他们课中所看到的情景, 对此再进行讨论分析。另外, 同一所学校的教师或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 提出教学中的收获、体会、困惑, 及课堂上发生的问题, 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 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的教师及其其他学校共享。而关键是要真正地做好教师间的合作教研, 仅凭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 这需要各地区的教研室, 领导们引起充分的重视。我们呼唤真正的、有效的合作教研, 我们需要这样的合作环境, 这对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 特别是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的一环。如, 这次我就在我们观音桥小学的“校本教研”中得到了发展。学校安排我上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游戏公平“一课, 由我先写教学设计, 然后我把我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内容复制给全校数学教师及区数学教研员看, 接着由数学主任在教研活动时组织大家讨论“游戏公平”一课, 大家各抒己见, 在教研员和数学主任的组织下, 大家和我对本课都有了深刻地认识。

二、师与生之间倡导师生互学

新课程改革所呼唤的, 是“共享”式的师生关系, 这就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灵, 沟通, 包容, 互动分享。这种“共享”应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学、和谐的基础上。新课程改革中的数学教学, 不再是忠实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而是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因此,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们要在长期的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深刻地懂得并做到:我们是互相学习的, 只要你有不同的想法, 大胆地说, 让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分享你的奇思妙想;只要你有疑问, 大胆地提, 让我们全体师生共同为你解疑;只要你有合理而充分的理由, 大胆地说服同学和老师, 那你就是胜者。因为别的孩子想到的, 也许你没有想到;你们想到的, 也许我没有想到;老师想到的, 也许你们也没有想到, 因此我们大家要互相倾听, 互相学习, 这将对我们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我们还要让学生懂得并做到, “说”是表达自己, 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 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只有通过这样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 学生才能渐渐的大胆地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 对同学的发言才能做到包容、倾听。课堂上你才能经常听到“老师, 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 我听懂了他的方法。”“老师, 他这个方法对, 就是麻烦了点。”“老师, 他这个方法好简单。”……这时你会感到教学的成功。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中, 我出示了几幅图让学生判断, 能用分数表示吗?其中一幅图 (图一) 当时很多学生都同意了不能用分数表示, 这时有一个擅长画画的小男孩就站起来说:老师, 可以。“可以吗?”我当时感到不可能。小男孩用他的理由说服了我们, 瞧! (图二) 可以用8/9表示。

再如:近期我在评讲这道题时, 王奶奶说:我们一家上半年节约水费34.5元。李奶奶说:我们家第二季度节约水费21元。问:谁平均每月节省的水费多?

一般学生都提出了第一种解法:34.5÷6=5.75元, 21÷3=7元, 5.75元〈7元, 所以李奶奶家平均每月节约的水费多。这时有学生自豪地提出第二种解法:上半年里有两个季度, 用34.5÷2=17.25元求到王奶奶家一个季度节约的水费, 再和李奶奶家第二季度节约的水费比, 这样简单些。在得到第二种解法时, 很多学生受到启发, 从而大胆地提出简单计算又快的第三种解法:用21×2=42元求到李奶奶家两个季度也就是6个月节约的水费, 再和王奶奶家上半年节约的水费比。

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有了收获感、成功感, 他们感到动脑是多么的愉快, 师生互学是多么的重要, 使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教师在这样畅所欲言的环境中教学, 感觉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我的学生从中学到了灵活多变的数学知识, 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也从中受到了启发, 有了收获。因此, 倡导师生互学是做到有效、有趣的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教师自身加强自我反思

一堂课有成功, 也有不足, 要做到真正有效、有趣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而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持续地追问“怎样教学才是有效、有趣的?”“我的教学有效吗?学生学到知识了吗?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学得愉快吗?”“有没有比这样更有效、更有趣的教学?”课后我们要及时认真总结课堂上的得与失, 利与弊, 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重新认识, 对自我进行反省、检查, 完善, 提高, 并用专用本及时记下学生的独创见解, 自己的教学得失, 做教学的有心人, 从而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

如何上好数学课 第8篇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 情感传递活动, 兴趣、意志、习惯、行为的展现活动, 以及思维活动都是数学活动, 其中思维活动支配着其它活动, 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因此,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也可以说是数学思维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完成教学向自学的过渡。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最重要的是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必须清楚, 课堂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教理论, 更重要的是教思想, 教学法。为此, 就要把过去那种教师单纯解释教材, 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学习知识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转变为学生与教材直接发生关系, 从教材中获取知识, 教师作必要的引导、辅导、讲评工作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 学生从接受知识变为独立加工获取知识, 教师从知识授体变为学生消化教材的积极指导者。

接下来我就针对我的一些教学经验, 在上数学课方面, 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与广大教育界同仁共勉。

1.注重引导, 给学生们设置问题情境。这么做可以达到2个效果, 一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看悬疑小说呢, 就是悬疑小说会让人内心深处产生疑问, 出于对答案的好奇, 会被吸引一直看下去, 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会怎么样?相信学生一定会更投入的, 当然了, 提的问题最好是难度适中的, 太简单, 和太难的都不适合。二是可以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数学毕竟不是学语文, 学习知识点的同时也要提高思维能力, 空有知识点, 没有逻辑思维能力, 一样学不好。不是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学习”么, 就是这个道理。三是, 学过的东西不容易忘记, 因为是他们自己在自我推导, 演变, 理解的基础上, 得出的结论, 所以消化的比较深刻, 不容易忘记, 即使忘记了, 也能再次自我推导出来。

2.作为教师, “言传身教”很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 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 处处给学生以表率, 做学生的榜样, 我们要求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 要专注, 作业要认真完成, 不能轻易算错, 学习的时候要踏实, 不能嘻嘻哈哈, 要专注, 等等, 在要求学生们做到这些的同时, 我们老师也应该做到一些, 如果我们没有做到, 而去督促学生去做, 可能收效甚微, 如果我们做到了, 无形中就是给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即使平时强调的不多, 学生也会被我们同化。

3.尽可能的避免学生的听课疲劳, 一节课45分钟下来, 学生们一定会有听课疲劳, 因此, 我们可以在上课的同时, 避免单一化, 教学形式可以多元化, 中途可以让学生演板, 思考, 计算, 如果是高三的数学课, 考虑到课时的紧张, 课堂容量的增大, 可能不允许有时间给学生演板, 计算, 这个时候, 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 可以准备一些包袱, 在上课的时候, 抖出包袱, 调解一下课堂气氛, 缓解一下思维的疲劳, 前段时间,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受到非常多人的喜爱, 它的品三国能够给予听众很大的吸引力,

4.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整个班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可能是基础没有打好, 可能是对数学不敢兴趣, 可能是不擅长数学这门理性的科目, 可能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但是, 我们作为老师, 在教育, 在督促学生们的时候, 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自信心, 教育学生的动机, 目的是好的, 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是只有用侮辱的, 粗俗的词汇, 才能表现出他的问题的严重性的。

5.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们的兴趣可以被调动起来, 那将会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来,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很被动, 会很主动, 学习过程会变得很轻松, 因为是兴趣使然。二来, 学生们掌握的东西不容易忘记, 印象非常深刻, 当然, 兴趣的调动应该是主要集中在高一, 高二这些还在传授新知识的年级, 到高三再去调动气氛, 也许就晚了, 宜早不宜迟吧。

6.也是最后一点, 就是要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比如说, 某个题目的板书, 某个知识点的归纳, 某个题目的讲解, 我这么说, 可能很多老师认为我小题大做了, 认为一堂课下来, 哪有那么完美的事情, 偶尔一点小不足, 难免的, 其实不是的, 我认为, 课堂教学其实是有累积效应的, 如果你每堂课都能上的精彩再精彩一点, 更完美一点, 久而久之, 将带动整个班的学习氛围, 整个班级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教到后面越教越轻松, 如果不去追求这种完美, 不去注重细节, 短期看不出效果, 长期下来, 将会是很大的区别。

如何上好数学课 第9篇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 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 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 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 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 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 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 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 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 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 小蜻蜓生气了, 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 小蜻蜓不相信, 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 它们找到了树叶, 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 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浓厚, 注意力集中, 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 抽象思维能力弱,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 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 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 激发思维去思考, 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 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 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 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 但首尾不相交, 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 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 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 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 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 时而小声讨论, 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 有的居高临下, 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 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 老师不时点头赞许, 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 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 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 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 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 让学生去分类, 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 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 数学基础差, 学习态度不明确, 很要面子, 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 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 都是说懂的, 作业往往又是错的, 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 要求她把字写端正, 允许作业少做, 要求做一题对一题, 不会做的重新做, 做对了继续, 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 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 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 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 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 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 字写端正了, 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 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 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 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 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 进入乐学的境界, 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第10篇

一、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之中, 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 能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铺垫。教学中的提问不但可以解决的学生的问题, 而且能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巧妙的问题是一节课的灵魂, 学生“找结论”的欲望绷得很紧, 这样找到的答案也很牢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游戏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 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师讲授新课时候, 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内容, 穿插学生做游戏的方法, 让学生都参加, 这样就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出学习内容, 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接受。同时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 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课堂中教学中创设出学+玩一体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从而更好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二、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手实践

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小学生年龄偏小, 抽象思维能力薄弱, 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和创造各种物体, 并传授给学生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让他们切实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 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一撘。 (1) 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 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2) 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 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3) 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 都积极举手发言, 这时我们最后由学生一起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特征,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发挥, 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强化。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 注意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每上一节课, 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利用上。这样, 学生亲身体会、练习, 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 学习了“打电话”这一课, 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方案, 在生活中得到切实可行的应用。认识钟表这一方面的知识时, 进行游戏表演, 让学生说出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在钟表上指出时间, 和小组中的同学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认识钟表, 学习时间的表达。这样,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 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

四、表扬奖励学生, 让学生体验喜悦, 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 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对每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同时加以适当的表扬。一个激励性的评价、表扬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 更加自信, 同时敢想敢问, 敢讲敢做。例如在一次练习中, 学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了布置的作业, 这时教师要给予奖励。对于落后生教师要主动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 经常与他们说上几句话, 让他们也能感觉到老师一样注意着他们关心着他们。得到老师的奖励与关注后, 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会更大胆地去发现问题, 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 进入乐学的境界, 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对学生来说, 老师的鼓励表扬, 都是他成功的标志, 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 就会浓厚、持久。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第11篇

关键词:备课充分;激发兴趣;问题意识;手脑并用;突发事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的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各个学科都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活动的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大家都知道,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才能记忆深刻。所以,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操作、实验探究环节。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用好科学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上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者都要在课前做好准备环节。这里所说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师要通读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书中所有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实验材料,实验室所需材料的有无情况,最好列出所需用品的清单,做到提早准备、心中有数、用时不慌乱、不出错,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除了通读教材,知晓用品之外,我们还要潜心研究教材中每一课的内容,挖掘教材更深一层的知识,包括知识的延伸、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的应对等等,课前做到精心准备,上课的时候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另外,对于即将要上的课,教师光做好一切理论准备工作还远远不够,一定要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实验提前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进行细致分析,分析每一个实验要想成功关键的地方是什么?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倘若试验失败,原因可能是什么?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是什么?有什么改进措施?实验现象怎么描述,学生理解起来哪里会是难点?应该如何讲解学生才能易于接受等等。这样,方方面面考虑齐全,做到“有准备、能预防、会改进、能补救”。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推进,教学实验成功开展,实现“实验操作零失误”。

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科学探究就是要求学生针对一些问题或现象引发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实践证明,设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有效进行探究的必要前提,学生是在思考,而思考的内容毫无价值,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有效地完成一节课的探究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实验探究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更要教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这样,会使我们的实验探究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四、重视学生的手脑并用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时候,总是过分强调形式主义,走过场,走形式,一味看着让学生盲目地动手操作,而万万没有考虑到,其实,让学生动手和动脑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种教育观念的理解实际上过于片面。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动手和动脑都一样重要,无所谓孰轻孰重。回忆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整节课学生一直在“忙活”,参与热情也极高,但忙活了一节课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这节课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答案是否定的,根本没有,至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思考,这样学生手脑并用,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真正地体验到获得成功或得出实验结论的喜悦,并把这种愉悦的心情与同伴一起分享,激励同伴、激励自己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这才是实验探究的最终目的。

五、善于解决突发事件

每节课课前的教学设计都是比较完美的,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预想进行,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突遇情况,这时该如何处理呢?能不能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解决就装作没看见,无视学生的疑问继续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呢?显然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认为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不按照预设教学,急中生智转向值得探究的问题,自由发挥,但要有坚实的理论依据,不可高谈阔论、离题太远。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值得广大教师深深反思的问题,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就一定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成绩,使小学科学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超.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第12篇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和积极的引导, 充分利用数学教学课堂, 用教学环境的活力氛围和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实用之处, 从而产生追求数学真理的强烈动力。那么,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有效, 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 调动学习氛围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有趣的实例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来营造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经验,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 回想起自己生活中有那么多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的地方, 就会发自内心地对数学知识产生重视感, 而且也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迫切性, 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进入到课堂学习内容当中, 而且对于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也非常乐于参与和接受。这样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现在新改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也给出了很多生活例子, 无论是知识的引入还是知识的讲解过程, 教材都是以实际例子的形式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 疑问特别多, 对美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占有欲, 而且在课堂上也十分活泼好动的性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特点, 创新和设计出适合的教学模式, 营造能够满足学生这一要求的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出完美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五年级下学期第一章《图形变换》知识的学习, 我事先准备好了生活中一些特别漂亮, 小学生也很感兴趣的轴对称的建筑图片, 学生在观看到其美丽的外表时就能够准确地猜出建筑物的名称。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这些建筑物的共同特点, 教师再把学生提出的看法加以整理和归纳, 顺理成章地引出这章第一节轴对称的数学知识, 并且带领学生继续去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还有图形的旋转, 我组织学生用五彩纸折出漂亮的风筝, 然后带领学生在室外来体验放飞自己制作的“小风筝”的乐趣, 并让学生观察小风筝在风的吹拂下如何转动, 接着我告诉学生风筝的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旋转”知识的应用。这样我就利用了学生对视觉美感的要求, 将学生带到了轴对称数学知识的海洋中,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我还充分利用了学生生活中经常会提到的千姿百态的漂亮的建筑物, 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这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之紧密, 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种非常重要、和谐、完美的学习氛围。

这样用营造生活中学生感兴趣或是经历的生活情境的方式, 将知识自然地传授给学生, 能够让学生在课堂的引导过程中就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便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之中。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理性认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小学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不足, 对于数学知识中很多图形的理解缺乏想象能力, 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就会显得十分吃力。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就要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来制作和绘制出图形或是物体, 通过更加直观的视觉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正确性, 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这样教师就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参与和实践知识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在这样的动手操作和制作过程中得到思维的扩散和发展, 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 在学习《平行四边的面积》这节课时, 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剪刀、卡纸、小棍、胶带和细线等教学工具, 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画出自己现在会求面积的所有图形。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知识, 这时候肯定会画出长方形和三角形这两种, 然后我再利用学生画出的这两个图形面积的求法, 引导学生通过裁剪和拼接将今天新认识的平行四边分割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这样学生就会启动自己的思维,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来完成我布置的任务。这个时候, 我要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助一臂之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和想象, 就能够较顺利地找到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和长方形后面积的求法。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而且也使学生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和探索问题, 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扎实、牢固地将知识掌握好, 并且还能够得到较好的运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来探索知识的教学过程, 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加强了数学课堂的操作性,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满足学生好奇心、好动性的心理需要, 丰富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之后, 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得到理性的升华,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三、亲切和蔼地对待学生, 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当中只有二者较好的配合, 互相帮助和理解才能够完成得更加顺利和精彩。而二者是否能够较好的联系在一起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因此, 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的年纪小, 他们与人交流的主动性非常差, 师生关系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地亲近学生, 并且通过自己真诚的态度, 及对待学生和蔼可亲的表现来感动学生, 让学生愿意和您这位教师成为朋友。这样就保证了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 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在教学中, 我们要时刻用语言和言行来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 积极和他们成为朋友, 引导学生在课上能够积极、大胆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 让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上一篇: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下一篇:微小说的传播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