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素质范文

2024-06-07

全民素质范文(精选11篇)

全民素质 第1篇

什么时候能够说美育把你育好了呢?没有终止。但是在人的生命旅程中, 因为有了对美的关注和爱好, 发现和审美的过程, 给人的是一种愉悦、欣慰与快乐, 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丰富和滋养。不管你从事什么专业, 有爱好、有追求、爱美, 与没有爱好、没有追求、意识不到美大不一样。美是用来丰富点缀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

美育, 之所以对人生这么重要, 不光丰富了自身生活, 更重要的因为有了发现和鉴赏美的眼光, 你会在一片树叶、一泓清澈的池水中, 在秋天的一片金色桦林中, 感受到某种动人心扉的东西。这种司空见惯的美的东西, 并不是人人都能感觉到。而你能发现, 从中体悟到愉悦快乐, 这就是丰富自我生活的审美方式, 并不是人人都具备这个眼光和能力。所以, 我想传播美和美育最大的功能, 除了给社会进步和文明带来助力之外, 对每个个体来说, 是培养高尚的心、陶冶灵魂和丰富生活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正因此, 今天我们把美育强调到无论怎样的重要程度, 我认为都不过分。就广义来说, 社会大众美育的价值远远超出了美术学院多培养几个艺术专业的学生。因为这关乎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和整体人文修养的提高。

艺术教育、美育对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中国当代国民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而言, 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努力做到使13亿人都能有机会接受到平等的艺术教育和美育, 但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的那些边远地区失学的孩子不是少数, 在大城市里奢谈艺术美育, 有时真让人难为情, 因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人都达不到相应的条件。我觉得全社会都要来关心美育, 而不仅仅是多几个艺术家就代表美育的普及了。这次两会期间, 我发言提出要关注青少年的精神疾病。美育在我们今天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以后显得特别重要, 人在没有饭吃时只有一个愿望, 那就是什么时候能够吃饱饭, 但吃饱了以后, 会生出无数烦恼, 高一层次的就业、购房、医疗、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小学中学, 可以掌握一些生活基本常识, 专科能解决应用的技术性问题, 对农村也许够用, 但对城市却远远不够。在现代都市中如果仅仅偏重于某一科、某一专业, 缺乏相应的人文知识和综合素养, 是难以应对社会需求的。所以我主张, 从事文化艺术工作, 要关心时事、政治, 关心哲学、历史和数学、物理的知识, 从事理、工科专业的人, 应该更多地掌握、了解甚至爱好一门文化艺术, 这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极有助益。这样才会具有健全人应有的品质, 不容易走偏。当然, 人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 然后是择业、就业, 有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和能力, 才能谈美育, 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美育呢?

美育是文化育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关乎审美的文化传承和艺术普及活动。美育的真正目的是提升人的素质, 提升生活的品质, 丰富人的心灵。美育不能是空中楼阁, 就像过去连饭都吃不上, 你怎么能阻止人的破坏性开发?今天解决了温饱问题, 就可以谈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了。美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修与不修大不一样, 修得好与不好也大不一样。小康社会就应该重视美育, 注重对全社会的艺术审美教育, 明白解决了生理需要之后, 精神需要的问题, 知道钱怎么挣钱怎么花, 而不是拿去挥霍、放纵。应该物有所值, 物尽其用, 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去。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第2篇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

――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改革科学教育评价制度,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中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指导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使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达1000万人;重点培育10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00万个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建设活动,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按照《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

新疆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动员大会 第3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靳诺,自治区政协党组成员李湘林,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华出席会议。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大专院校,自治区大中型企业、中央驻疆单位领导和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各地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自治區“双语”科普专家团成员共6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努尔•白克力在讲话中说,“十一五”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搭建工作平台,组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完善基础保障工程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升了我区全民科学素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五年,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既是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需要,也是做好民生工作、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努尔•白克力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切实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作为事关新疆科学跨越、加快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要以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要配合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组织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建设等工程。要在策划和实施各项重点任务中,强调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服务基层、关注民生,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深入发展。

努尔•白克力强调,要完善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态势。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科普资源共享机制、多元投入机制、联合协作机制、监测评估和考核奖励机制等;要加强科技界与公众的沟通联系,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根据广大公众科学需求和不同人群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主题科普活动,激发各族群众对科学的兴趣,为公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提供广泛机会和便捷途径;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大力表彰宣传先进典型;要坚持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双管齐下,不断加大政府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科技场馆、基层科普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落实和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努尔•白克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整体推进。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没有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县(市、区),都要尽快成立,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加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力度,在经费、人员等多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查,确保工作实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十二五”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各级科协要切实发挥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沟通服务和协调,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刘学虎,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华,和田县委常委杨桦等,分别代表自治区科学素质行动牵头单位、地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发言,交流了工作经验。大会还表彰奖励全国和自治区“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了首届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向第二届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节承办城市授旗,向自治区“双语科普专家团”成员颁发了聘书,为县市配发了自治区“科普惠农服务车”。(吴锋)

(新疆科协)

全民科学素质“十二五”座谈会召开 第4篇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 目前科技部牵头制定的“十二五”科普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部分, 各部门也都在研究制定本部门和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希望各部门能够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 将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体现在各部门的相关规划当中。依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 中国科协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规划》, 这一规划将与各有关工作相互衔接, 体现大联合、搭建大平台。

会上, 科技部政体司副司长李普介绍了“十二五”科普事业发展规划研究的有关情况,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科技发展处处长禹军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易斌介绍了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二五”环保科普工作规划的思路, 中国科协科普部基础处处长楼伟介绍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的情况。

全民科学素质计划 第5篇

盘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下发盘县卫生系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十二五”规划

通 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精神,大力普及卫生科普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卫生工作实际,特制2011-2015年盘县卫生系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员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积极发挥卫生部门职能作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医学科学发展和全民健康教育,加强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带动全民科学素质及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总体目标

2011年,基本健全全县医疗卫生科学教育体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病保健知识传播与普及有很大发展,全民健康知识水平较大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全民医学科学知识及卫生防病知识得到普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015年,医疗卫生科学知识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卫生防病保健知识传播与普及取得明显进展,全民健康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任务

(一)强化宣传,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认真做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宣传贯彻,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卫生工作实际,重点加强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全面普及健康防病知识,提升全县人民健康素质。

1、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利 2

用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计划免疫宣传日、世界献血者日、预防性病、艾滋病日进行全县范围的宣传活动,面向公众宣传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和抗灾防病知识。以“学校健康教育读本”、“传染病防治知识手册”及健康教育系列宣传教育短片等为宣传题材,通过深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在电视、报刊开辟“卫生与健康”、“健康快车”等栏目、组织专家开展卫生科普讲座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保健意识,全面普及健康防病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2、宣传卫生科技成果。各医疗卫生单位以近年来开展新医疗技术,取得的新成果,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情况为内容,采取宣传展板、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播报的形式,积极展示我县卫生系统近年来医学科学技术水平及取得的成果。

3、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采取义诊、健康咨询、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开展医疗卫生下乡和帮扶活动,为农民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向农民群众讲解常见病、地方病防治、优生优育、计划免疫、孕产期保健等卫生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病和自我保健意识。帮助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认真做好肝炎、结核病、痢疾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狠抓落实,推进医学科学重点工作

1、实施科教兴卫工作

(1)加强学科建设和科技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县争取建成省级重点学(专)科,市级重点学(专)科;力争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

(2)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发挥网络教育作用,大力开展在职医务人员、基层医务人员全科医学知识转型培训和学历教育工作。二是建立和落实有利于引导、吸引卫生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引人、留人、用人”机制,进一步调整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实现卫生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大力开展卫生支农工作。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积极组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优秀医务人员参与乡镇全科医生的轮训工作,严格执行医疗卫技人员晋升职称前到农村基层工作制度,实现城乡资源互动,推动区域卫生事业整体发展。

2、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1)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时树立典型,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拓宽覆盖面,确保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提高筹资额度,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国家制定标准;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使用;进一步加大对医疗费用的监管力度,县及县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的年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长幅度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积极探索多种保障模式,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抗大病能力,切实做到让利于民,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2)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专业服务相结合,实施农村公共卫生 4

工作项目管理,对农民提供九大类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农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至规划期末,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达全省平均标准以上,全县农民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80%以上。

(3)扎实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建立动态、连续、综合的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市局标准以上。

(4)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载体,大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加快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等各项卫生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村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地方病。

3、实施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

(1)合理构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015年底,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同步,符合广大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城乡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按服务人口1:1000-2000左右的比例配备社区责任医生,完善责任医生培训、聘任、分配、考评、奖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五个转变”的要求,全面落实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争取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75%以上。

(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动员、广泛参与的原则,建立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运行机制。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积极开展防病知识和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文明 5 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健康资料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

5、实施强院工程,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以存量资源调整为主线,在控制县级医院规模总量的前提下,做精做专县级医疗机构,做强做大中心卫生院,构建覆盖全县、运转协调、优质高效、功能完善的医疗救治网络。

(1)加强硬件建设。以多种形式办好乡镇中心卫生院,力争到2015年每个建制乡镇都拥有一所独立管理的公立中心卫生院;加快农村卫生院危房改造和社区公共卫生用房的建设,并结合城市规划,加强县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建设。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和基本设备给予适当补助。逐步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并投入使用,力争完成县精神卫生中心新建病房建设。

(2)加强医院等级创建工作。2015年,各中心卫生院通过一级甲等医院复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乙等建设标准;民营医院达到一级以上标准。

(3)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向高、新、精方向发展,着力培育1-2个在区域内有着较高医疗技术水准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加强中心卫生院硬件设备投入,强化产科和应急能力建设,重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突出强化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确保医疗安全。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8%以内,医疗严重差错率每百床控制在1%以内,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到 6

90%以上,甲级病历率达90%以上,放射、检验、病理、麻醉质控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大力推行院务公开,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增进医患沟通。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控制医疗成本,杜绝不合理收费,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法制教育,切实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6、落实好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调发展

坚持继承发展、不断创新的原则,振兴中医药事业。县中医院建设成中医专科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的全县中医医、教、研中心,做强骨伤专科、肝病、康复专科,巩固农村中医先进县成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鼓励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提高农村中医药覆盖率和中医药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农村中医三级医疗保健网络,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快捷的中医医疗服务。到2015年,努力争创国家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四、组织保障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成立以卫食药局局长为组长、党组书记、局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盘县卫食药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卫生局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安排部署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医政股,负责具体工作。

2、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规定,将科普经费列入财 7

政预算,保障《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并根据财力情况逐年提高经费的增长幅度。

3、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将《盘县卫生系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纳入卫生工作总体规划和计划,纳入各科室工作考核范围,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贯彻实施。

4、建立表彰激励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科普工作者积极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科普工作的表彰奖励力度,表彰奖励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科室,使科普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与科研成果,学术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广泛深入实施。

盘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 卫生机构 科学素质工作 计划 通知

送:市卫生局,县政府办,县委办,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

小组。

盘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1年11月10日印发

共印50 8

全民素质 第6篇

会议传达学习了国务院办公厅《听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汇报的会议纪要》,总结了“十一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情况,部署了2011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科技部、国家民委、农业部、环保部、气象局分别介绍了《科学素质纲要》“十一五”实施情况和“十二五”工作考虑。北京团市委、河北省行唐县、上海市教委、重庆市广电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结合本地、本单位特色和优势进行交流发言。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在讲话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第一个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听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汇报会上对纲要实施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央书记处在听取中国科协工作汇报后,习近平同志等中央领导也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取得的成就。这是各地各部门大联合、大协作、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结果,是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创新发展的结果。在此,向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给予有力支持的各地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默默无闻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邓楠强调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圆满完成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十一五”各项任务,全面启动开展“十二五”工作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对推进今后五年和今年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认真筹划部署,积极做好“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开局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延东同志关于“要把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发展目标,把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战略任务,把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时代内涵”的指示要求,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着力提升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能力。 “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在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要落实《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情况的督查报告》的有关建议,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完善科学素质工作机制。

邓楠表示,各地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新要求,深刻把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十二五”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安排好、部署好2011年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工作,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抓出成效。努力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作了题为《围绕主题、关注民生,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报告。她总结回顾了“十一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提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等经验和体会,提出2011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她指出,在“十二五”时期科学素质工作的开局之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听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汇报会上讲话和国办会议纪要精神,按照《2011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的要求,及早启动和落实“十二五”时期《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各项安排和部署,切实推动2011年《科学素质纲要》重点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完善工作机制,狠抓任务落实,努力完成今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全民素质 第7篇

关键词:武术养生,全民素质,影响,社会,价值

1 引言

武术,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与阳春白雪的传统高雅艺术相比,与华丽的官方文化和飘逸的士大夫文化相比,来自于基层的武术可视为一种民间文化,更多地承载着社会大众的性格与气质。同时,武术又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社会文化系统,像金庸笔下所描绘的那样,帮派林立,门规森严,武功秘笈绝不轻易外传,这些都为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中国国术之称的武术自古以来有不少养生的功法与养生术。中国武术界历来有一个说法,就是只有先养生、强身,达到身体的强健才可技击。如身体虚弱,不击便自倒,怎可谈论搏击。因此,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养生、强身之道。在注重健身、养生的现今社会,武术养生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加强全民对武术养生文化的认识势在必行。

2 武术养生的特点

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道教对人生是执着的现实主义态度,极为重视人的今生,强调现世报和立地报。道教认为,生长、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体。主张生道相守、生道合一、得道飞升、长生久视。因此,养生术成了道教精萃,立足之本。宋代著名学者邵雍在《皇极经世》中分析道:“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因贵生,而以生为乐,追求长生,从而养生,形成了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

武术养生的核心是“精气神”,武术理论极端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和互相依存的关系。认为“精”是根本,是构成人体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气”又是“精”的载体,“精”、“气”的形成流布全身,不断补给人体生理活动的能量。“神”是“气”作用的表现和结果。源源不断的“气”的作用,使人的神——思维、意识及其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所以,“养生之道,要在养气”,“道以气为宗”。炼养为了养气,养气为了养生,养生为了长生。即“与天地同其元”。从而逐步形成了“道寓术中”、“内功外拳”、“内外结合”、“内外兼修”的动功特点,产生了“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内三合,外三合”、“气沉丹田”、“抱元守一”等各种练功要求,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建立了“以丹田运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要求,以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达到精气神三宝相聚凝,身心性命相平衡为目的。另一方面又利用人体“外拳”动作去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使武术招式训练与养生有机结合,实现还精补脑的功能,从而增强生命活力,达到“长生久视”。如练拳时要求动作圆柔,松而不懈,身正体舒,谓之“调身”;要求动作柔缓,升降开合,气沉丹田,呼吸均匀深长,谓之“调息”;要求腰脊带动四肢,内劲节节贯通,达到导引经络、通畅气血的效果;在以上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调心”、“心意领行”、“神舒体静”、气贯全身,力求有意识的和能动的控制要领和综合作用,才使人体通过练拳真正达到阴平阳秘,心静体舒状态,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取得健身养生之功效。值得强调的是,道教气功与武术动功的结合是武当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全面展示了其功能效果和养生修性的社会宗旨,进一步完善了养生健身说的理论体系。

武术养生观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道家世界观。天人合一是说人与自然本质上是相通的,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不违自然,方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庄子更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古人认为,人乃自然精华所凝。即“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因此,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天人相通,人与自然皆由气所构成,因而有内在运动规律,人的生命活动只有符合这一规律才能健康、平衡。二是天人相类,即人体结构与自然构造具有相似性。如日与心相类,水与肾相类。人体本身含有大量的自然信息,自然的种种变化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这正是武当武术养生的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武术的养生功法约千余种,功法的形式也多样,如以静为基调的静功、桩功;以柔为特形的拳功;动静相兼的动功等,都强调自然,注重养气,天人合一。尤其外丹、内丹、行气、存思、守一、服气、服饵、导引、行跷、吐纳、咽津、内视、内观、胎息、呼吸、辟谷、调息、藏精、房中、守庚申等养生方术。在套路练习中也“效法自然”,如玄龟戏水、猿猴坐洞、青龙回首、黑熊反背、金蛇绕梁、灵猫捕鼠等,以及五禽戏、导引图、龙守、虎引、龟咽、燕飞、蛇曲等仿生动作与功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悟化,从主体上反映,为形神作用,溶技击的身体与意念活动为一体;从客体上反映为动静结合,拳功结合,求得人体心理意识上的平衡,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效果。不仅如此,还将练功的场地、方向和时间的选择也要阴阳合顺,自然和谐,使身体内部阴阳平衡和脏腑经络与五行相合,使人体与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从而达到人体自身、人体与天体自然的平衡,增强健康水平。

3 武术养生对全民素质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养生术是武术与中医相结合,动作慢,简单,效果好,重视内部功能的保养与调节。与现代诸多健身数相比,武术里的养生术更适合于中老年人。但这并不说明不适合年轻人,练习武术既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修养,又可以强身、健身、防身。武术最初是打仗、狩猎等的谋生手段,尚与健身无关,但随着生活的安定和富足,身体活动不足,人才会有养生的需求,这时武术的养生功用才被提出来。中医把人体分为金木水土等等充分说明了人体和自然界的相似和联系。人体是个循环系统,类似一个小生态系统,只有运行正常才会健康,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的行为和自然规律离得越来越远,运行不正常自然会有健康之忧,因此恢复接近自然远古的行为来锻炼身体,甚至简单到走路、蹦、跳等,所以古有华佗的五禽戏,今有人练习爬走以治颈椎腰椎。而武术的联系要求高,要达到的境界也高,所以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更加强。武术养生不仅是更高一层的自然活动,更是一种凝聚智慧的超自然修炼。现在社会离自然之态更加远了,无论是从吃还是身体的使用都极违背自然规律,加上社会压力过大,生活比较不规律,而学习武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精神面貌都将有极大的帮助。所以习武不仅能培养人的内在气质,对人的内外皆有养之功。中华武术历来主张养、练、用并重。养生是技击的基础,技击是养生的究竟。试看以技击著称的泰拳手, 不少人一到30 岁, 身体机能便明显退化, 平均寿命只有40 岁左右。其正规训练从15 岁开始, 异常苦、残忍, 如以木棒及铅球击打身体, 用拳脚踢击树木等,常常打得鲜血淋漓, 惨不忍睹, 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 尤其是体弱的人。虽然技击上较一般格斗略高一筹, 但其代价却过于惨重。

与此相反, 真正的中华武术首先从养生开始, 并且养生贯穿在所有训练当中。许多武术家就是从健身祛病开始, 而后步入拳坛的。现代国际奥委会的奠基人顾拜旦说过: 体育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 中华武术的健身作用, 就是天神的欢娱, 生命的动力! 健康,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各阶层人群共同关注的切身问题。

4 武术养生存在的社会价值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很多曾经显赫一时的文化先后消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然而,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起伏跌宕之后,仍然传承不辍,发展不已,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原因就是经过几千年文明洗礼的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像海洋一般博大而深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高科技既给人类带来了诸多便捷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挑战特别是给人们保养身体, 怡养性情带来了诸多不利之处。人们经过反思逐渐地认识到有着悠久传承历史的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对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有着独特的价值,从而产生了对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崇尚。

4.1 提高素质健身防身的价值

武术养身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 人体各部位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 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 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 对外能利关节, 强筋骨, 壮体魄; 对内能理脏腑, 通经脉, 调精神。武术养身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 调养气血, 改善人体机能, 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养身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 通过武术锻炼, 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而且能学会攻防格斗技术, 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武术养身的搏斗运动, 通过攻防技术练习, 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 并在文字中互相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 讲究得机、得时、得势, 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

4.2 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的价值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 练习基本功时, 要不断克服疼痛关,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进行套路练习, 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 砥砺精进, 永不自满的品质。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全过程中,“未曾习武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 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诸如尊师爱友, 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 互教互学, 以武会友, 切磋技艺, 讲礼守信,见义勇为, 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 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 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 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 还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武术养生源于武术又高于武术,在习武的同时,也要达到修养身心的作用。

4.3 竞技观赏丰富生活的价值

武术养身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无论是表演, 还是比赛, 都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之赞他“起舞拂长剑, 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着名诗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养生功力、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 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比赛, 都会引人入胜, 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 给人以启迪和乐趣。

4.4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价值

武术养身运动蕴涵丰富, 技理相通, 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 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 交流思想, 增进友谊的良好方式。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 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 也喜爱武术散手, 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 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武术养生是其社会功用的重要体现之一。作为一种古老的格斗技术, 同时兼有养生之效。即一种“破”的形式涵容了“立”的成分,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养生问题的深入研究,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产生了以体育为主流的体育养生方式,而在东方则形成了以自我内练为主要特征的养生体系,武术养生就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精品。

5 结语

传统武术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之所以能够经历数千年而不衰,并且不断发展,能传播到世界各地,因为它确实不是一种打斗技术,而且具有很强的健身功效、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多方面的魅力。现已发展成一种具有健身性和娱乐欣赏性的综合艺术,其中的健身性实际上包括了健身、养生和康复,如太极拳和八卦掌,都具有很强的养生价值。随应社会大众健身的潮流趋势,充分利用武术养生的社会价值,从而提高全民素质。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2]《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马小兵.浅析武术养生[J].搏击·武术科学,2009(2).

[3]廉恩勇,武晓慧.武术养生与中医养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2(3).

[4]郑勤.试论中华武术的健身养性修德功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6).

全民素质 第8篇

名专家评审团, 在中国科技会堂对“全民科学素质与企业社会责任科普案例”征集活动中征集上来的初选案例进行了评定。在近七十个初步筛选的案例中优中选优评定出42个优秀案例。

“全民科学素质与企业社会责任科普案例征集”是第一次全方位关注企业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发挥的作用, 并得到了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共收到案例一百余份, 总结并展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企业的实践成果, 对实施《纲要》的科普案例做了一个补充, 同时对今后《纲要》的实施和科普工作起到参考以及推动作用。这是一个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好契机。

与会领导与专家听取了承办单位对案例征集活动的汇报, 并认真对案例进行了评定, 最后入选的企业是: (排名不分先后)

1.“索尼探梦”科技馆与“科学实验广场”活动

2.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

3.华硕科普图书室

4.宝洁全国学校健康教育计划

5.英特尔社区教育项目—“英特尔求知计划”

6.利乐:绿色世博, “椅”我为荣

7.欧莱雅“破解头发的奥秘”科普展

8.壳牌中国青少年能源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

9.联想“圆梦计划”助力农村信息化

10.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儿童互动实验室

11.IBM“工程师周”科普活动

12.中国移动奥运读本进校园活动

13.诺基亚“手牵手”——儿童早期教育和养护项目

14.壳牌中国:美源于心, 境成于行——美境行动

15.“自然之道奔驰之道”自然保护项目

16.阿尔斯通“滇西北·梅里雪山-老君山生物多样性多样性保护”项目

17.“皇明太阳能”科普万里行

18.强生“西部行”项目

19.威立雅环境“画环保画, 护地球家园”儿童绘画活动

20.普利司通“绿色驾驶”环境启蒙活动

21.辉瑞中国“应对癌症、控制吸烟”普及教育

22.联邦快递“儿童安全步行”公益活动

23.IBM“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放眼看科学系列科普活动

24.“爱普生绿色下一代”环保教育工程

25.百威英博理性饮酒公益活动

26.雀巢在华创造共享价值开展营养健康科普教育

27.福特汽车环保奖

28.美国礼来公司耐多药结核病公益科普项目

29.强生“婴儿抚触项目”在中国普及

30.APP“科学发展人工林-大学生暑期环保实践活动”

31.NEC电子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32.陶氏化学《我们的城市》选修课程

33.3M校园科普和科技探秘系列活动

34.长城润滑油“文明行车, 畅行奥运”公益活动

35.米其林“为了明天, 绿化你的旅程”环保活动

36.海尔电脑“润眼千县行”

37.“奥迪童梦圆”公益项目

38.西门子“爱绿教育计划”

39.安利“关爱中国流动儿童大行动”阳光计划

40.百度“弥合信息鸿沟共享知识社会”系列项目

41.强生医疗患者关爱计划暨疝气患者关爱计划

全民素质 第9篇

1 从宏观上看

1.1 促进国家健康发展。

历史上不论中外各民族都高度重视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因为它与一个民族的兴起乃至一个国家的强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国民体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人口素质问题, 对劳动者的素质过去只提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而对身体素质强调不够。时代发展到今天, 人们已经认识到, 劳动者的素质必须包括身体素质, 因为身体素质是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越是现代化越要重视身体素质, 重视体质建设。所以, 体育健身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它不仅可以增强国民体质, 促进生产发展, 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对建立文明生活方式, 培养公民良好道德品质, 增强家庭幸福, 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1.2 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改变。

现代生产方式的改变,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被广泛运用于生产,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不用人直接参与生产的过程, 过去大幅度、高强度的劳动动作, 被小肌肉群的小动作取代, 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大减轻。但是, 由于现代化生产需要人们能够灵活、准确、协调地控制生产, 快速准确地处理和判读仪表数据。这就要求劳动者大脑皮层长时间高度集中, 容易使劳动者产生疲劳, 而且脑力劳动者长时间伏案工作, 中枢系统负担重, 长此下去, 就会出现“神经衰弱”“新陈代谢低下”“适应能力降低”“肌力衰退”等现象, 也就是现代的文明病。需要通过体育健身活动进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调节, 而体育健身运动则是增强体质、消除疲劳、进行积极性休息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1.3 丰富人类自身生活的需要。

进入21世纪, 由于人们的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 心理负担加重, 体能下降, 文明病症增多, 因而希望通过高雅轻松、经济实效的体育锻炼来调节身心, 增强体质。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人们已开始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健身已成为每个公民自身生存的需要, 健身、健美、娱乐等体育活动正逐步纳入生活的轨道, 从而充实各自的精神生活。人们通过身体锻炼, 不仅能增强体质, 而且在开展身体锻炼的各种活动中, 相互介绍锻炼方法和经验, 探讨养生方法, 相互帮助, 相互关心, 在锻炼中能促进交往, 增进友谊

1.4 有效缓解现代生活压力。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环境污染的加剧, 人类生存的空间也相对变小, 加上生活节奏加快, 日常工作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 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 人们在心理上极易出现精神紧张和焦虑。另外, 由于食物构成的改善, 脂肪和肉类食品的增加, 人们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越来越多, 这使人类体能消耗急剧下降, 随之而来的则是营养过剩而引起的肥胖症、糖尿病以及神经长时间紧张而导致的高血压、神经功能症、高楼综合症。大量的体育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体育的确是抵御"现代文明病"的良方妙药, 它可以缓解人们在工作、学习和劳动之后产生的疲劳, 可以调剂情绪、振奋精神和进行积极性休息。马克思曾经指出:一种美好的心情, 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好的情绪和精神对预防和治疗疾病, 增进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人的健康的有机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 这里是指人体内的温度、血质、生物化学成分等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仅仅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内有所变动。而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 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由此可见, 体育健身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生存的基础。

1.5 改善整个民族的体质。

人的生命规律, 即人体的发展规律,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它按一定的规律在运动、变化、发展着, 人们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人的生命规律, 可以分为生长发育、成熟和衰退三个时期。人体发展的这一规律, 是不可改变的, 但由于个人的身体、生活等情况有所不同, 因而人体发展的规律虽不会改变, 但其具体发展变化仍有差异, 如生长发育的快慢、衰退的早晚和寿命的长短等。幼儿、少年和青年需要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中壮年需要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老年人需要的是延缓衰老, 延长工作年限, 延年益寿。这些都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按照人体的发展规律, 运用科学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长期坚持身体锻炼。而且人人都希望下一代健壮聪明, 从遗传学的角度讲, 通过体育锻炼, 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个民族的体质, 为优生优育提供可靠的保证。

2 从微观上看

2.1 体育健身对人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我们知道, 人的高矮或长得快慢, 决定于青少年、儿童时期长骨的增长速度。而体育健身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对骨的血液供应, 同时, 体育健身活动中的各种动作, 也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一种良好的刺激作用。骨骼的生长决定了身高, 通过体育健身促进骨骼的健康生长发育, 形成良好的体形使人体更健美, 是体育健身的重要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身体各部分肌纤维较粗, 肌肉发达有力, 能增强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并能增强心脏收缩力量。体育活动还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运动时肌肉有规律的收缩, 各种刺激传达到大脑, 大脑又发出各种动作指令, 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因此, 长期坚持体育活动, 使人反应敏捷, 动作轻松、迅速。而且适度的体育健身活动能使人的身体机能推迟衰老、延长寿命,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体育活动能促进新陈代谢, 使人的有机体和各个器官保持生命力, 同时可以控制体重, 预防和治疗在中老年时易患的疾病, 以及保持和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2.2 体育健身对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体育健身在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既可通过改善体质状况, 调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又能通过改善心理状态, 提高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所以说, 它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力手段。而且体育健身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 人们通过身体锻炼, 不仅能增强体质, 还能在开展身体锻炼的各种活动中, 促进交往增进友谊, 并对培养与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具有积极作用。

2.3 体育健身对提高人类适应外界环境能力的积极作用。

首先, 进行体育锻炼时往往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有机体通过科学锻炼,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长期进行健身锻炼, 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 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的能力得到增强。例如体温的调节机能, 无身体锻炼基础的人在寒冷的气候中就容易感冒, 而进行体育锻炼时往往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 有机体得到了锻炼, 适应能力也不断提高。其次, 健身活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因为生理医学研究及实践表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是预防疾病的良好手段, 也是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积极措施。通过身体锻炼, 尤其是进行全身性耐力训练, 例如长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周期性、长时间、全身性的锻炼, 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同时, 由于能量物质的消耗, 对于消耗脂肪, 控制体重和减肥都有积极作用。因此说, 长期从事体育健身活动对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体育健身作为人类完善自身的手段, 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对人类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全民素质 第10篇

《南京市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工作方案 (2012—2015年) 》明确规定, 未来3年, 南京市将重点培养一批科普人才队伍, 到2015年, 全市科普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其中, 专职1万人, 兼职3万人 (含注册科普志愿者) ;全市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才占科普人才总数的90%。此外, 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每年培训500名农村科普员、500名农村实用科普人才、1000名社区科普人才以及2000名企业科普人才。

据介绍, 南京市高校、企业等领域活跃着一批科普志愿者, 今后, 南京市着力推动将科普志愿者纳入全市志愿者服务体系, 开设科普志愿者网站, 为各类科普志愿者成长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

全民素质 第11篇

关键词:社区教育;服务教学;个人素质;创新模式

一、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渐成规模

我镇党委、政府把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镇文化中心建成了集图书室、阅览室、培训室、棋牌室、排练厅、练功房等为一体的社区活动中心站,社区各街道都高度重视和加强了文化阵地建设;在文化中心活动室开设了居民荣誉馆、名人馆、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年活动中心、未成年人教育中心。

2.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彰显特色

近几年来,随着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各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日趋活跃。社区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文艺会演等经常举办且规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面和影响力不断

扩大。

3.文艺创作日趋繁荣,成果丰硕

我镇各社区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文化大镇”的要求,走出了一条自编自演、自我创作文艺作品的新路子。广大基层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创作了大量的集时代性、艺术性,又具生活气息的文艺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4.社区活动方兴未艾,异彩纷呈

我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组织广泛交流。有社区教育中心牵头,分别在下口、宋口、东沙和二沟等社区多次召开现场会,广泛交流经验,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创建工作。

二、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的创新模式

社区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始终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开创新工作的尝试。

如: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社区教育主题的多元化,为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在社区教育资源问题上,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把教育、宣传、财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司法、卫生、体育、文化、派出所等部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社区主题的多元化。

三、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各学校充分发挥宣传橱窗、黑板报、才艺展廊、阅报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如:申城小学在图书馆的走廊上设立了一个名为“书林漫步”的开放书廊,为学生提供休闲阅读的空间。

通过抓系列主题活动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強了学生的活力,有效地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和见识

我们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真正将文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加以落实,具体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目标,落实任务。二是理顺体制,强化组织领导。三是建立指导督察和激励机制。

2.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文化阵地建设

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社区文体活动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充分展示文化的舞台。其次是在建设文化阵地时,一是要规划;二是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三是要加强管理,发挥作用。建阵地很重要,但要让阵地真正发挥作用,管理更重要。

3.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和组织网络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关键要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者队伍;二是业余文体骨干队伍,业余文体队伍是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轴力量。三是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

4.面向群众,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文化活动坚持先进性和特色性相结合。二是文化活动要坚持教育性娱乐性相结合。三是文化活动要坚持群众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四是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认真组织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5.创新思路,推进文化建设的多元化

加强文化建设是镇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要通过制定富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民营经济和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文化建设的投资、融资机制,继续走好社区文化特色之路,大力繁荣社区文化。

参考文献:

贾海燕.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上一篇:现阶段产品成本核算下一篇:化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