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2024-08-21

勘探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精选12篇)

勘探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第1篇

关键词: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爆破

0 引言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石油物探、工程物探和煤田地质勘探中被广泛应用。所谓野外地震作业即地震勘探就是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 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情况, 为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与其他物探方法相比, 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勘探深度大等优点.因此, 己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是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由于地震勘探野外作业的艰巨性、作业场地的复杂性, 特别是石油地震勘探经常在海洋和沙漠地带作, 地震勘探又使用炸药爆破 (或锤击) 作为震源, 更加大了地震勘探作业的危险性。在具体进行地震勘探野外作业前必须结合勘探区域、勘探季节等实际情况, 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 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地震勘探野外作业安全管理, 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其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就是将安全生产要达到的目标, 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值 (千人重伤率、损失工作日、整改率等) 规定下来, 然后实施与考评。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为:

(1) 无重大事故即重大事故零目标, 是指无重伤、无死亡事故, 无一次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的机械设备和交通事故;

(2) 千万元产值轻伤率小于1.5;

(3) 事故损失工作日不超过所有参加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总数目;

(4) 其他各项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 如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评比、事故隐患整改、三违情况等也提出相应的目标。

2 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教育管理

野外地震勘探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重要性教育。

要教育野外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确实克服生产作业中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从而提高作业人员的自觉性。

第二,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劳动纪律教育。

教育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自觉反对和拒绝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现象, 在生产作业中自觉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

第三, 事故案例教育。

事故案例就是血的教训, 对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进行事故案例教育, 在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到生产事故的危害性, 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制定出预防和制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和预案。

3 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组织地震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学习野外作业安全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 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地貌特点及地理概况, 必要时还应模拟野外环境进行业务训练。

地震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 从事爆破、电工操作等特殊作业工种的人员, 还应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上岗证。新爆破工必须在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熟练爆破工的指导下, 经过3个月以上实习后才能独立开展工作。爆破工还必须熟练掌握地震勘探规程对爆破工作的要求。

4 野外地震勘探爆破作业的安全

地震勘探是通过研究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来查明地质构造的这就决定了其作业过程中震源是必不可少的。从1920年至今, 地震勘探方法一直采用炸药作为主要震源。

4.1 爆破器材选择

爆破器材的好坏不仅影响地震波的激发效果, 也直接影响爆破安全。性能良好的爆破器材对防止早爆、迟爆、拒爆等爆破事故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地震勘探爆破大多使用瞬发电雷管。它是一种通电即刻爆炸的雷管, 起爆时间易于控制并能较好地与信号采集系统协调, 但它易受雷电、射频电、静电、高压电、杂散电等外来电流影响引起早爆。非电雷管 (导爆管雷管) 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产品, 结构上与电雷管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电火装置, 用塑料导爆管的爆轰波来引爆。

因此作业中使用电雷管时, 必须对周围环境认真进行检查, 摸清外来电流的性质与强度, 以确定是否对爆破作业构成危险。当爆区外来电流大于30mA时, 禁止使用电雷管, 在此情况下或雷电季节作业, 最好选用非电雷管。

地震勘探爆破一般多用工业炸药或震源导爆索, 但根据地层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同, 可选择不同的品种, 通常要求炸药性质与岩石性质相匹配, 以减少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量, 充分发挥震源的效率和作用, 从安全的角度则要着重考虑爆破器材之间、爆破器材与环境之间的相容性。

4.2 质量检查

对所用爆破器材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选择质量合格、性能符合要求的产品, 同时还应注意爆破器材的生产日期, 通常雷管的保存期为8年;而工业炸药的保存期较短, 乳化炸药的保存期为5-9个月;当配比和生产工艺合理时, 贮存期最长不超过2个月。质量差或过期失效的爆破器材不仅起爆能力或爆轰性能降低, 而且往往也产生迟爆或拒爆事故。

4.3 作业中的事故预防

爆破物品应保管贮藏在专用库房中, 炸药和雷管应分开存放。库房应设专人保管, 库房内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 库房内严格禁止烟火。所有爆破物品的进出发放均应使用专用记录本登记注册。

爆破时, 必须确定危险边界, 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或岗哨, 现场作业人员均应戴好安全帽。危险边界内所有道路均应处于监视之下, 每个岗哨应处于相邻岗哨视线范围内。危险边界之内的人员和设备应提前组织撤离。从爆破孔开始装药之后, 严禁与爆破无关的人员进入危险边界内。在通航水域进行水下爆破时, 还应报告有关港监和公安部门。

水下爆破禁止使用导火索起爆。在杂散电流干扰强的地区不使用电力爆破。雷雨时也不使用电力爆破。

起爆后应检查有无哑炮。如无哑炮, 从最后一响算起, 经5~10min后才准许进入爆破地点检查, 若不能确认有无哑炮, 应经10~20min后才准许进入爆破地点检查。

爆破物品应按计划进行采购和使用, 一次爆破所需的爆破物品应由专人按所需的数量在库房领用。爆破完毕后, 若因某些原因爆破物品有剩余时, 应在现场进行处理, 及时将雷管与炸药分离, 或装入孔中销毁。不得将爆破物品违法带出作业现场。

5 结语

野外地震勘探安全生产与人、机、环境等联系密切,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论述, 但实际地震勘探野外生产作业情况复杂多变, 并且难以预料。因此, 在实际野外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中, 应及时总结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并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确保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 确保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昀超.野外地震作业安全监测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06, (1) .

[2]卞兆津.试论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J].安全环境与工程, 2006, (3) .

[3]王晶.浅谈地震勘探野外施工绩效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 2009, (3) .

[4]李红杰, 侯志军.地震勘探爆破作业的安全对策[J].安全环境与工程, 2002, (3) .

[5]李德仁.安全管理简明教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杜, 1990.

论加强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探究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论文摘要:由于地质勘探的自身工作特点,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诸多困难。本文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供大家借鉴参考。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它既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职工身体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同时又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从事地质勘探的基层单位,由于其生产具有点多、面广、从业环境恶劣、人员及装备投人量大等特点,使得其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从业风险高,因而备受企业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地加强基层野外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各地质勘探单位的从业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认真作好项目的二次踏勘

对于单位来讲,在项目投标前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踏勘,以编制投标计划书。但由于野外生产区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得对作业区域的了解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吃透,尤其是有些地下设施、障碍和潜在的风险。因此二次踏勘,可以在一次踏勘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化、细化,对于正确认识项目风险,进行安全生产方案制定十分必要。内容上应包含地理、地貌;交通能源天气水文疫情医疗条件、风俗、政策与法律规定、工区建筑、环境敏感点和当地人的安全意识等。

二、严格风险评估和相应的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安全管理是动态的,可能有些风险是随着施工进行各类因素发生变化后而产生的,因此风险的评估和相应的预案,甚至计划都得进行及时的变更。因此建议单独列此项内容,有助于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操作。另外应急预案的演练从目前国内勘探生产来看,一般一个项目的风险达四五十种,因此预案演练是不可能一一进行,但可针对项目安全特点的关键因素进行演练,其它的都必须在项目工前教育中全部宣贯到位。

三、着力工前培训

一方面除了企业与员工参与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强制取证、认证培训外,厂处级机构每一项目结束都要对员工实行为期1个月的专门整训。作为基层队站,每一个项目开工前都必须作好项目施工任务、形势与安全交底,要员工了解新项目、新工艺、新环境、新制度、新目标,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可以做。同时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同质量要求、施工计划、设备管理与操作相结合。另外对于培训结果要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参与项目作业。对于培训要有档案记录,有可追溯性。对于过程培训,除定期要求的项目外,应因时、因情况而进行,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始终。

四、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包括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和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的概况,野外生产作业的基本情况,各种野外勘探生产设备、仪器的性能以及勘探工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野外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知识,有关地质勘探生产设备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技术知识,高空作业安全知识,有关电器、动力设备、起吊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道路交通运输的一般安全知识,防火防爆的一般安全知识及一般消防制度和规章,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发生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及处理办法等。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的专业知识和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技术,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及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知识等。

五、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就是将安全生产要达到的目标,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值(千人重伤率、损失工作日、整改率等)规定下来,然后实施与考评。

(1)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为:①无重大事故即重大事故“0”目标,是指无重伤、无死亡事故,无一次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的机械设备和交通事故;②千万元产值轻伤率小于1.5;③事故损失工作日不超过所有参加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总数目;④其他各项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如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评比、事故隐患整改、三违情况等也提出相应的目标。

(2)目标设立后,及时进行分解,形成目标管理体系,同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

(3)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目标考核是一种奖罚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对于安全生产目标完成得好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没有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罚。通过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可以了解和发现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实施措施是否有力得当,从而可以为今后安全生产目标的修改提供依据,有利于改进以后的安全生产管理。

六、地质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

地质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是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在具体进行地质勘探野外作业前必须结合勘探区域、勘探季节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地质勘探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出队前应对全体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定其健康状况能否适应野外生产。

(3)检查野外生活用具和必要的医疗急救、保健药品的准备情况,如需野外宿营时,还应检查宿营装备的准备情况。

(4)组织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学习野外作业安全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地貌特点及地理概况,必要时还应模拟野外环境进行业务训练。

(5)出发前检查交通工具、通信联络工具的性能,确保它们性能良好,能可靠运转。

(6)根据勘探区域是否在山区、林区、平原、草原、高原、沙漠、沼泽、水上、放射性区域等不同作业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区域性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

(7)根据勘探季节是否在高温、寒冷、降雨、降雪、雷电、风暴等不同季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季节性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

(8)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作业工种的人员,还应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上岗证。

七、地质勘探的伤亡事故管理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地质勘探伤亡事故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事故报告。地质勘探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地质勘探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勘探单位负责人。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根据发生伤亡事故的程度组织相应的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要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事故处理。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以及对事故责任者提出的处理意见,由发生事故的勘探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伤亡事故的处理应分清责任,按章处罚。

(4)伤亡事故档案管理。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将各种相关资料归档,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伤亡事故档案应做到完整、有序、查找方便,有条件的还应存入计算机中。

八、结语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人、机、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虽从以上八个方面对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论述,但实际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情况复杂多变,甚至还有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发生。所以,要搞好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在实际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中,要及时总结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过程中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详细的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确保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确保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

参考文献:

勘探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第3篇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探;经营管理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田等地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当前的煤田地质勘查体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煤田地质勘察需要向企业化转变。企业化可以使勘查单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创新出适合勘查单位发展的科学技术,建立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经营模式。因此,勘查单位向企业化转型是很有必要的。

一、勘查单位现状

当前我国的地质勘查单位主要以市场化为主要运作形式,其中包含着一定量的计划经济成分,勘查单位的实质是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是已经被市场化了的企业法人。地质勘查单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关系着地区的发展、地质灾害的研究、各种有关经济方面的建设等多方面,它具有公益性质。

二、勘查单位制度的不合理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勘查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但是,为了发展经济,我国的煤田地质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使得煤田地质资源的瓶颈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勘查制度是上一级部门制定好需要完成的任务,由下一级的部门完成勘查工作,这样层层下达到地方部门。但是,这样的方式不能与地方部门实际的情况相适应,使得目标任务很难完成。

(一)体制不合理。从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划分,地质勘查单位是国家的一个部门。它依靠国家的拨款进行生存和运行,最后把勘查出来的煤田地质资源上交给国家使用。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勘查出来的煤田地质资源不能合理充分地被利用,从而导致了煤田资源浪费的情况。但是通过公共性质利用的煤田地质资源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用于商业性质的建设发展了。

(二)结构不合理。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进行煤田地质勘查的人员是由国家挑选出来的,都是拥有丰富经验和熟练的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进行煤田地质勘查的人员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配置的,覆盖面不够全面,容易造成人才欠缺的现象。

(三)市场环境不合理。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制度的时间不长,各种经济体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环境,形成的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够规范,缺少与市场相关联的中介部门和技术后勤部门,市场环境差。这样的市场环境对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进行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从而影响了地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煤田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经营模式的分析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巨大煤田地质资源和以上问题,对煤田地质勘查单位进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对煤田地质勘查单位向企业化改革,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要求,又有利于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勘查单位企业化的经营目标。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煤田地质勘查单位要想转型成企业化,就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营规律,即煤田地质勘查单位要与市场经济下的其他企业一样成为市场的主体,对自己的经营情况自负盈亏,规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相关的规定和法律法规。

(二)调整煤田地质勘查单位的结构。煤田地质勘查单位想要向企业化转型,对单位结构的调整是很重要的工作。对煤田地质勘查进行企业化调整和优化,就要以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为主,但是还要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公司的主要运营市场为主,同时还要开拓其他市场。

企业化的煤田地质勘查单位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对于企业的其他制度方面也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一方面,煤田地质勘查单位要打破之前的用人制度,拓展招聘范围,从不同的技术方面吸引不同的人才和精英。还要打破原有的世袭制度,采用招聘制度。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要采用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收入。

(三)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在计划经济的制度下,煤田地质勘查单位的各种费用都是由国家支付的,这样就容易造成资金浪费等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能采用原来的职工的考核方法,必须建立合理合法的业绩考核制度。企业可以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和“全额效益工资”制度,以原有的工资档案和市场的要求和规定为依据,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方式进行调整。

煤田地质勘查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其他企业或者国外的经验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制度调整和优化。本文主要介绍两种调整方式。第一种是相对评价法,具体是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的难易程度和工作情况进行工作业绩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的结果给员工一定程度的奖励和惩罚。第二种是绝对评价法,这种方法的评价原则是职工的真实工作情况与预期的工作效果进行比较,然后采取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种方式,煤田地质勘查单位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企业的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合理的经济政策。在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煤田地质勘查单位只需要按照国家预先设定的目标安排工作的进行,不需要自己设定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田地质勘查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等问题安排工作的计划进度,然后在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作的实际进度和计划安排,再对工作的进度进行调整和优化。煤田地质勘查单位要想在市场占据有利的地位,超前意识是必须具备的思想,这样在市场中才能具有竞争的实力。煤田地质勘查单位还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制度。

四、煤田地质勘查单位向企业化转变的方式

(一)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煤田地质勘查单位向企业化转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工作人员的调整,这也是影响地质行业发展的阻力之一。在进行工作安排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合理安排人事结构,使每个人各尽其职。还要开设人员培训课,对不同职务的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熟练操作技术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合理的经营战略。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还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煤田地质勘查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向,不要草率的做出决定或者违背市场的发展规律。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不要一个人说了算,要听取大家的意见,有团队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煤田地质勘查单位更好的发展,从而推进地质行业的发展。

(三)牢记根本目标。煤田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牢记企业的根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脚踏实地、一心一意的为了企业发展而奋斗。在进行管理和制定相关的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定。煤田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禁得起名利和金钱等方面的“诱惑”,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企业的衰退。

煤田地质勘查单位向企业化转型是地质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煤田地质勘查单位在向企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矛盾或者问题要及时的解决,同时还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转型目标,为以后的发展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地质勘查事业贡献出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子贞.浅析煤田地质勘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研究,2013,12(12):43-44.

勘探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第4篇

对于油田勘探信息系统来说, 可涉及到计划, 钻井, 测井, 录井, 试油等方面。在B/S架构的基础上, 可利用Java、Jsp、XML技术编制三层结构模式的应用程序。运用此类程序能够录入数据, 上传文件和图片以及发布信息等, 可优化公文单调。在整个系统中主要包括定制和应用。定制的部分能够从实际出发, 制定符合油田企业的录入, 修改, 查询, 报表等界面, 也可将通过限权对用户进行划分。对于应用部分来说, 是通过制定产生的结果, 可对全部用户按所划分的限权应用相应的系统。在油田勘探信息系统中, 引入自由定制的概念之后, 可满足在实际勘探作业中多样性的发展需要以及变革问题。

二、大庆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开发

大庆油田勘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具体开发方案为: (1) 对数据源进行配置。进行数据源配置就需要调用数据库, 数据库主要包括Oracle。 (2) 导表。可在大庆油田勘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表中, 导进用户自定义表结构中信息。再调整数据库表的结构, 能够整体对数据库进行管理。 (3) 此系统具有定制网站, 栏目以及菜单的功能。在系统网站中, 能够修改或删除网站栏目, 这样可节省页面。 (4) 将定制的录入, 报表, 图表以及信息都存入在数据库中, 可进一步方便之后修改, 编辑作业。 (5) 通过编译定制的网站, 栏目, 录入, 报表以及图表等, 编译器能够以定制信息为基础生成相应的web页面。将web页面联系菜单之后, 最终将信息存进数据库中。 (6) 用户管理。合理对用户分配限权, 进一步控制用户应访问的菜单, 并存在数据库中。

针对大庆油田勘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问题中, 用户首先应编辑自己的定制, 最终生成网站以及搭建生产主页, 其中主要包括 (1) 网上工作。在网上进行工作, 能够对特定单位下发通知, 生产效益, 重要事件, 值班状况, 运行机制, 勘探生产的具体数据以及重要会议纪要等, 并能在其中插入文本和相应的图片。 (2) 加载或上报数据。对于石油勘探生产企业, 可通过远程的录入, 进行加载和上报数据工作。 (3) 数据汇总。按照规范和既定范式对基础数据进行统一汇总。 (4) 将数据导入导出。在数据库中的将大庆油田中的数据进行导出并改为XML格式的文件。然后可将此文件中数据保存在特定的数据库中。 (5) 查询。可详尽了解相关勘探生产信息中的生产数据, 图表, 报表以及生产状况等。 (6) 报表的生成。可生成局级的日报, 月报和年报等。

三、大庆油田勘探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针对大庆油田勘探信息系统中, 包含了物探, 钻井, 录井以及测井的主要基层单位。正是系统不断完善, 使得大庆油田企业能够大范围的进行应用的, 储存较大的数据量, 应用频率也不断提高, 对大庆油田的勘探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的, 勘探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在生产管理网站直接工作, 进一步提高了生产信息及时准确额发布, 深入反应勘探生产单位的生产动态和运营状况, 能够更加适应大庆油田生产发展的新局面。能够方便各级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并提供有效及时的前线信息, 提高生产效率和综合管理水平。

四、结语

通过此次信息管理系统的改革, 能够在采油, 集输, 运输, 石化, 供水, 供电等放向进行推广应用。因此, 大庆油田勘探生产系统在技术实现以及设计思想方面, 都是一次成功的创新。

摘要:在大庆油田中建立勘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能够进一步保障油田勘探生产趋于信息化, 网络化, 并能够准确及时对勘探生产动态有所了解, 优化生产管理工作, 综合提高勘探生产效率。

关键词:大庆油田,勘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参考文献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对策探讨 第5篇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对策探讨

论文首先阐述了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生产现状,主要表现在:体制不健全;管理比较薄弱;地质勘探单位底千薄、基础差、资金短缺,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然后基于安全教育,管理人以及实际安全技术手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地勘单位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

作 者:王道斌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31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009“”(28)分类号:P631.2关键词:地质勘探 安全生产

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探讨 第6篇

摘 要 随着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放缓,地勘单位面临着结构转型,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和改革自身的经济管理手段。地勘单位属于多项目经营,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和目标成本成为地勘单位经济管理中尤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本篇首先对地勘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透过资金管理和目标成本两个方面探讨出加强地勘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地勘单位 经济管理 有效方法

经过产业结构转型的地勘单位,不再是单一的地质勘探业务,而是积极参与矿产开发、建筑施工、市政工程等领域,市场经营项目也随之成为地勘单位的主要经营内容,和此项目相关的经济管理有效方法也备受关注,将资金、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才能使市场经营项目正常运作。因此探寻正确有效的经营项目的经济管理措施已成为地勘单位的新课题。

一、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中存在具体问题

地勘单位最初是注重突出生产结果的一种发展形态。早期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中部分重要产业的地勘单位,受到的关注度不高,因而只能迫切的追寻生产结果,进而忽略了实际收益和经济效果,最终导致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成为其经营中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管理中出现的社会资金收入低问题

社会资金收入低问题已经成为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最严重问题。长期以来,地勘单位靠转让地质成果来获得收益,往往一项地质成果是通过地勘人几十年的不断积累的结果,由于时间久远、加上近年来的物价不断上涨等因素,对实际成本无法进行准确的计算,导致实际操作难度大,为经济管理带来较大负担。且地勘行业又是具有高风险的投资行业,在不考虑投资的风险性条件下,按照实际成本从收入中扣除,大量资金投入进去也得不到相应的结果。投入成本沉没,无法获取相应补偿,从而导致地勘单位出现运营成本高、社会资金收入低的境地,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2、产业结构认识不清晰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对单位产业准确定位,要根据市场需求、自身能力来调整结构,从而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的地勘单位普遍存在着对自己单位中的产业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导致单位的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偏离,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

3、管理者缺乏经营管理经验

经营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经营经验,会出现对一些项目的规划考虑不周全的现象,虽然一些单位有较好的经营现状,可以保证账面的营收正常进行,但资产比率却出现失衡状态,譬如应收款、存货的比重增加,导致单位进行运营的资金周转不灵等现象出现。同样,经营者的管理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纠纷事件,对于单位的人力和物力都造成严重损失。

二、地勘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效方法

1、采用财务集中化管理,实现资金统一化管理

坚持财务集中化管理,通过扩大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机械设备的使用度,进而降低投入成本,杜绝银行账户杂多、资金过于分散的现象出现。在财务统筹管理的原则下,对资金统一化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确保单位整体向高产出、高效益的项目发展,逐步构建起规模性经营,从而加速资金的有效流动,获取最大效益。

2、不断提升财会人员的资金管理综合素质

单位的经营效益主要取决于财会人员资金管理的水平高低。当代财务管理的多样性和科学性逐渐凸显,作为财会人员必须紧跟市场环境变换步伐不断学习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开拓财务管理视野,才能更宏观的去进行资金的有效管理。

3、运用网络管理平台,规避资金管理风险

在地勘单位经营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经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对资金管理越来越重要,管理不当会阻碍发展步伐,这就需要地勘单位运用金融机构的网络管理体系,对内部使用资金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监控,这也是地勘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规避资金的使用风险的重要途径。

三、强化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1、组建精干、高效、优秀的项目工作团队

一个懂经营管理、有责任心的项目工作团队是项目达到优质高效、获取最大收益的关键。在项目实施前要依据合同条款、施工环境、技术难易等标准,进行项目工作团队的公开竞聘,以民主测评、择优选聘为标准选拨出最佳项目管理者,真正做到让能力强、业绩突出、有责任心、奉献精神的员工来管理项目。

2、建立目标成本核算体系,实行成本划分

地勘单位应推行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及“成本核算法”,制定出经营目标管理和业绩考核方法,将项目成本、固定管理费和利润指标作为目标成本建立起系统的目标成本核算体系,并由经营业绩考核部门进行评定审计,与项目管理者进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经营项目管理责任书,进而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形式。

3、完善地勘单位项目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3.1目标成本管理和考核方法的制定

构建管理组织的机构、职责、工作流程及相关原则,建立易于操作和执行的成本预算、控制和考核方法。

3.2建立成本评估核算及检查制度

施工前,根据工程预算,对人员、机器设备、材料、管理费用等进行预算评估,对盈利水平进行测算,做到目标成本的合理分配和掌控。

施工中,项目经理以月为单位进行成本会议分析,根据当前施工进度、施工器械及支出费用进行总结讨论,与目标成本进行严格比较分析,出现较大偏差时及时调整,保证成本目标最终得以实现。

3.3成本决算制度制定

施工时应按施工进度做好结算,及时办理签证的报批手续,并督促业主履行合同。结算报告在竣工后由项目经理进行编写,内部组成审核小组,对完成工程总产值、款项收入、成本支出及利润进行考察审核,进而分析成本指标实际执行状况。

3.4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实行按劳分配,即奖金分配应与项目整体利益及各岗位员工的贡献和付出相联系,内部整体利益与风险共同承担,让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去关心成本核算。

综上所述,透过地勘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加强地勘单位经济管理不仅需要提升管理水平,更要注重运营问题,特别是项目众多的地勘单位必须在经济管理措施的创新和改革上做出重大突破,因此加强资金和目标成本的管理已成为地勘单位更好进行经济管理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朱训.思考与实践.地质出版社.1993.

[2]李国成,刘璐.地质经济学.地质出版社.1993.

勘探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第7篇

1 安全生产、保护环境, 实现石油勘探生产业务可持续发展

安全环保事故是目前中国石油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特别是经过多年的粗放式经营, 集团公司安全风险聚集, 再加上油价持续低迷导致经济效益下滑, 安全理念不牢固、安全管理不扎实、职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越发凸显, 这些都加剧了安全环保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1.1 安全事故及影响

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表现为:一是发生事故的单位相对集中, 同一个单位多次发生事故事件, 这说明有些单位安全管理和防控存在组织不得力, 落实有死角;二是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说明安全生产、环保生产的理念尚未入脑入心, 尚未变成自觉行动, 尚未成为日常工作必做的重要内容。同一个单位多次发生事故事件, 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充分暴露出安全环保管理仍然存在漏洞, 安全环保责任没有落到实处, 风险识别没有充分执行到位, 安全环保监管不力。

每年总有个别油田发生事故、甚至井喷, 造成巨大损失。天然气井的风险比油井高, 以天然气开发为主的油田, 大部分气藏含硫化氢, 井喷失控和硫化氢中毒始终是首要风险。

2015年, 某油田多口井接连发生事故复杂情况, 在其过去几年都十分罕见, 而且每年溢流约占集团公司溢流总井数30%以上, 这说明在井控管理上存在欠缺, 应始终把井控安全作为重点工作。

井喷事故不仅给油公司带来恶劣影响, 更给遇难家庭造成巨大伤痛。用员工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应该让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位员工警醒, 为不让相同的事故再夺去员工的生命, 为不让风险再降临, 必须通过提高安全意识, 强化监督管理, 对事故原因举一反三的思考和分享, 保证安全生产和环保生产实现本质好转。

1.2 贯彻落实国家新“两法”, 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定位更加明确,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加突出, 安全生产领域部分行政审批更加简化,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更加严厉。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坚持安全发展,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据不完全统计, 一个企业平均每天从事的重大风险作业活动就有20多项。如果企业安全环保管理相对薄弱并且监管力量还不能全覆盖的情况下, 事故发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必须要按照履职必严、失职必究、责任倒查的原则, 严格落实责任, 保持从严监管的坚定态度不变;严格监督检查, 保持考核问责的追究方式不变, 特别是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从严监管、从重处罚, 不能例外、不能迁就, 对安全事故“零容忍”。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是一部被称为“史上最严”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工作应当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制定环境保护规划,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原则;防止或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 损害环境要依法承担责任。实现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应坚持“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思想, 严守生态红线, 严防勘探开发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环境一旦遭到破坏, 要重新恢复环境, 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甚至无法恢复。

石油工业是高危行业, 稍有不慎, 就会给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落实新“两法”, 具有重要意义。

2 恪守新“两法”, 落实井控安全、环保管理新模式

新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的颁布, 预防和控制各类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生产事故的发生成为监督的重要任务。油田公司赋予监督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也在逐步加强, 各油田把安全环保职责赋予了工程监督。因此, 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环保制度建设, 完善工程监督管理办法, 明确监督安全环保职责。

2.1 制定工程监督安全与环保职责

根据目前安全环保监督工作的要求、工程作业特点, 工程监督应承担以下安全与环保职责:

1) 参加工程项目的开工验收、现场检查, 发现与工程设计不符、违反合同及相关标准的问题, 下发《工程监督整改通知单》, 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存在的问题。

2) 对可能造成严重质量事故或严重安全、环保事故, 要下达《停工令》停止相关作业, 督促施工方采取风险消减措施。

3) 当现场发现井涌、井喷、环境污染等意外紧急情况时, 现场监督要当机立断, 督促施工单位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避免发生或减小事故损失。

4) 工序质量监督中, 依据行业标准、工程设计和工程承包合同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 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5) 在环境敏感区域, 待处理的废液与钻屑应按照相关标准集中储集。在环境非敏感区域, 储集池防渗层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 (或使用二者混用的复合防渗层) , 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7cm/s。钻井施工开始至完井期间, 保证防渗材料不破损、泄露;废液池内严禁排入轻烃类物质、不可降解的各类杂物、有毒有害物质及包装袋等物品。

6) 钻井废液与钻屑处理应遵守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规定, 实现废物回收再利用或处理后达标排放。严禁向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国家和地方政府禁止的区域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掩埋钻井废液与钻屑。

7) 在环境敏感地区, 严格遵循“生态红线”的要求, 钻井废液与钻屑处理应采用不落地或集中处理技术, 实施钻井废液与钻屑的固液分离无害化处理。处理后产生的废液相应进行回收再利用, 减少废液排放。无法回收利用的剩余液相, 须处理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排放等级方可排放。

8) 在环境非敏感地区, 钻井废液与钻屑处理可选择自然蒸发、固化、土壤混拌自然降解等适宜的方式处理。在气候干燥地区, 可就地自然晾干后进行固化填埋处理, 并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防止人畜进入。从完钻后到处置完毕的时间跨度不超过9个月。固化处理后的一般固体废物应达到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应达到GB 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相关要求[4,5]。

9) 储存设施周边应设置导流区, 以防止雨水径流进入储存池内。储存设施周围应构筑堤、坝、挡土墙等设施, 以防止钻井废液与钻屑溢出, 污染环境。

10) 对钻井废液与钻屑应分别建立管理台账, 包括钻井液体系、来源、数量、处理时间、处理方法、处理施工单位、负责人、检测分析结果等内容, 做到处理状况随时可查, 处理责任可追溯。

2.2 新“两法”安全环保技术培训

工程监督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 一直承担监督的培训任务, 满足日益复杂及环境保护对高素质监督的需求。

1) 截至2015年底, 工程监督中心根据油田分公司对物探、钻井、地质、测井、试油及井下作业6个专业监督的需求, 共培训监督超过1万余人, 其中中级、高级监督6 000余人, 这些监督承担开发井、探井、重点复杂井的监督, 与HSE安全员共同承担安全环保责任。

2) 新“两法”实施后, 6个专业监督培训在原基础上增加了新“两法”, 增发《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法规汇编》补充教材和学习辅导材料, 将“生产安全法、环保法”融入HSE培训课程, 加大对新“两法”的培训力度, 使监督人员准确把握执行新“两法”中有关职权、责任的新变化, 更好地执行新“两法”。

3) 收集整理国内外石油工程重大事故140余起, 建立石油钻井工程重大事故案例库, 每个案例详细介绍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经验教训和专家点评。通过案例培训, 提高监督实战经验和监督能力, 为监督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工程监督考核增加新“两法”试题, 进一步增强工程监督对安全环保的法律意识及安全环保问题的重视。

2.3 井控安全检查

集团公司每年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油田分公司进行井控安全检查, 不断提高各油田井控安全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井控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 杜绝井喷及井喷失控、井架烧毁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监督中心委派各专业骨干, 现场监督配合, 共同承担油田井控安全检查。

1) 成立井控安全检查小组, 负责某油田或几个油田的井控安全检查。检查组按照兼顾不同井别、区块, 覆盖钻探公司和改制企业等施工单位和机关的原则, 进行现场检查。

2) 井控安全检查的依据是各油田分公司《钻井井控实施细则》、集团公司钻井井控检查考核表、钻录井安全检查考核表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集团公司井控安全规定。检查采用“查阅资料、查看现场、个别提问、抽查考试、现场演习”等方式。井控检查在井队毫无准备、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现场防硫化氢演习中, 要做到报警、穿戴逃生呼吸器、关井、集合清点人数、讲评等一气呵成, 反映了该井队平时是否井控应急演练到位, 员工训练有素。

3) 为保证查出的问题客观、准确, 检查组与受检单位沟通, 认真听取受检单位及现场监督的意见, 对需要整改的问题, 检查组要提出供受检油田参考的整改意见。

4) 通过限定整改期限, 明确整改责任人, 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采取“回头看”等办法, 各类隐患和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应整改和落实, 提高井控安全管理水平。

5) 按照“警钟长鸣、分级管理、明晰责任、强化监管、根治隐患”的工作方针, 强化井控安全管理, 夯实井控安全基础, 制定各项制度。即坚持施工队伍和人员设备的全面验收制度, 坚持各次开钻和钻开油气层前的井控验收制度, 坚持逢五逢十的防喷演习制度, 坚持重点工序全过程监督和重点井住井监督制度, 坚持安全监督和井控巡视员巡检讲评制度。特别是要通过井控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 加强对探井、气井、调整井和环境敏感地区井的监督检查;依托施工队伍的全过程自检、自查、自维护, 工程监督对工程质量与现场安全的全过程监督、对甲乙双方现场井控安全的全过程检查, 构成了井控安全立体防护网。

6) 检查组负责提交井控安全检查报告并汇总, 编写总报告, 明确提出各油田需要消项整改的问题, 以备再进行井控检查时, 检查组通过检查相关记录以及到施工现场查证, 确定集团公司提出的消项问题是否全部整改消项。

通过这些年的井控安全检查, 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加强, 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出现井控安全问题逐步减少, 取得了显著效果。

3 发挥工程监督管理在新“两法”实施中的作用

监督管理是集团公司在施工现场落实新“两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油田公司2014年钻井、试油和地质监督工作表明, 工程监督在施工现场发现、整改了大量违章作业以及质量安全环保方面问题, 其中, 施工安全问题2 814个, 环保问题1 110个, 质量问题1 877个, 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充分体现了工程监督管理为“强三基 (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 、反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除隐患、保安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1 适应新形势下环保要求, 加强钻井液不落地监督

环境敏感地区受井场条件限制和环境保护要求, 采用传统方式挖泥浆坑将不能满足钻井作业要求, 需要对钻井废弃物进行随钻处理。各油田公司对监督进行了钻屑不落地处理新技术及监督要点的培训。

2015年, 华北油田公司共实施钻井液不落地施工井13口, 完井13口。全年关于钻井液不落地共发现问题81项, 整改74项, 未整改5项, 录取现场问题及资料照片350余张。全年未发生一起人为安全环保事故, 施工过程安全顺利。

3.2 监督坚持原则, 避免井喷失控事故

各油田公司要求现场监督按照规范认真检查作业, 防止不可预测风险。

2015年7月, 某井在套铣施工过程中卡钻, 需采用爆炸松扣, 倒出被卡工具上部钻杆。井下作业监督按规定检查施工队伍资质、证件及防喷配套设施等。发现无防喷管, 施工队准备敞井口施工。监督不同意, 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得到支持, 于是坚决要求施工队在钻具上加装三通、闸门和防喷管, 保证在电缆作业过程中正常灌液, 防止井喷。施工队在未采取钻杆内防喷措施的情况下, 进行测井施工, 发生溢流, 溢流不断增大并出现井喷险情, 被迫剪断电缆3 000多米, 与测井工具落入井中。后经抢险人员连续4天利用三通、闸门和防喷管进行排气、补液, 增大液柱压力, 终使压力逐渐降到0后, 及时拆除井口, 安装钻杆闸门, 控制溢流, 抢险结束。

该井充分发挥了住井监督现场靠前监督作用, 拒绝施工单位敞井口施工, 避免了井喷失控事故。如果监督履职不到位, 任由施工单位随意施工, 必然会造成该井不可挽回的损失。

3.3 以井控安全培训为切入点,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各油田公司为了深刻吸取井喷事故教训, 提高工程监督井控及质量意识, 管理单位要求各区域钻井总监认真组织现场监督对井喷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再学习、再剖析, 提高监督对现场情况应变能力。

青海油田各项目组通过监督例会进一步宣贯《青海油田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实施细则》和《青海油田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 倡导积极井控的理念, 增强现场监督的井控安全意识和责任。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 监督深刻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 提高了监督的责任意识和防范能力。

2015年青海油田完成监督工程项目4 032个, 工程质量合格率99.93%, 无任何安全环保事故, 监督在各项作业检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遵守新“两法”, 监督按照工程监督安全与环保职责对现场进行检查, 才能避免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因此, 培养专业能力强, 掌握新技术、新工艺, 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的工程监督, 才能遇到险情, 做出判断, 提出建议, 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才能排查隐患, 降低事故, 减低开发成本, 实现石油勘探生产业务可持续发展。

摘要: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给石油工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为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监督要与HSE安全员共同承担安全环保责任。介绍了监督的现场安全环保职责, 通过对监督新“两法”及井控安全检查, 保证监督发挥作用, 减少井下复杂状况、井喷、环境污染等, 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监督管理,质量安全,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郑新权, 高志强, 罗东坤.石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Z].2014.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Z].2015.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勘探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第8篇

随着物探技术的飞速发展, 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精度越来越高, 地震数据量成指数增长, 同时地震处理软件功能和版本不断更新, 对机器指标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有的机器设备由于受到当时物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限制, 机器配置偏低, 操作系统的版本和应用软件的版本也比较低, 现有的机器设备和软件已经无法满足地震资料处理的科研生产需求。针对地震资料处理的科研生产需求, 我们对集群进行升级改造。

2 硬件升级改造方法研究

2.1 内存升级改造

集群节点的内存就好比一个比赛的场地, 比赛场地的大小, 决定了承载比赛的规模和进程, 同样内存的大小, 决定了作业的规模和作业的进程。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 原有机架式机群的内存只有2GB (256*8) , 刀片式集群的节点内存只有4GB (4*1GB) , 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新版本软件及科研生产的需要, 必须进行升级。我们使用专门的软件对节点的主板进行测试, 主板能够支持2GB的DDR2 400 ECC REG服务器内存。我们决定对集群内存进行升级改造, 将所有节点的内存升级到8GB (2GB*4) 。

2.2 硬盘升级改造

对于机架式集群, 优化比较简单, 我们可以增加一块146GB的硬盘;而对于刀片式集群, 由于刀片内部空间的限制, 里面还剩一个插槽, 因此只能再扩充一块2.5英寸的73G B的S C S I硬盘。通过这样的扩充, 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地震资料叠前处理的需求。

3 操作系统升级改造方法研究

3.1 操作系统升级方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版本的不断升级, 目前的资料处理软件需要的版本至少在RHEL AS 4.6以上, 原有的操作系统版本已经无法满足应用软件的要求, 如果安装新的应用软件, 必须对两套集群的操作系统全面升级, 需要对两套集群重新进行安装调试。根据现在常用地震资料处理偏移软件的要求, 我们计划对两套集群操作进行重新安装, 安装REHL AS4.6操作系统。同时需要安装XCAT集群管理软件和存储文件系统管理软件。

3.2 集群网络安装方法研究

集群的操作系统安装是整个研究的技术关键点, 如果无法实现集群操作系统的升级安装, 那么后续的应用软件也就无法实现升级。同时集群操作系统的安装也是一个难点, 因为我们没有独立安装集群操作系统的经验, 以往集群的引进和操作系统的升级都是由厂家工程师完成的,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因此我们把集群的操作系统安装作为整个研究的重点。

集群操作系统的安装, 关键是如何实现计算节点的批量安装。因为集群节点数量根据集群的规模而不同, 少则几十个节点, 多则几百到上千个节点, 我们不能单独对每个节点进行安装, 即使我们能够这样做, 一旦在安装过程中涉及到操作系统安装方案的改变, 我们又需要重新安装每个节点, 可想而知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因此我们必须采用批量安装的方法。

集群节点的批量安装的关键是网络安装, 为了研究网络安装方法, 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最终取得了成功。我们在工作站上进行了操作系统的网络安装试验, 然后把试验的成果应用的集群计算节点安装上, 最终取得成功。

4 集中存储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4.1 存储的现有结构划分

由于受当时计算机发展水平的限制, 当时的操作系统不支持大于1TB的文件系统, 因此两套集群的22TB的存储, 划分了23个800G B的文件系统, 分别挂接在6个I/O节点上。但是随着物探技术的飞速发展, 野外地震资料采集精度的不断提高, 数据量成指数增长, 一块3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数据量超过1个TB, 800GB的文件系统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地震资料处理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集中进行重新规划。

4.2 存储参数配置

参照目前2007年底引进集群的存储容量配置, 以及实际生产对于磁盘空间的使用需求, 我们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方案的试验, 把以上两套存储文件分别做成6TB和16TB的两个文件系统, 这样不但使用方便, 而且管理也非常简单。

但是由于磁盘阵列本身的限制, 在磁盘控制端只能配到14加1的RAID组模式, 单个RAID组的容量无法超过2TB。这样不但不能直接做成一个文件系统, 而且我们最初制定的方案也需要修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引入了逻辑卷的概念。在存储节点, 通过使用创建逻辑卷组的方法, 可以将多个单独的容量较小物理盘捆成一个容量较大的逻辑盘, 这样就很好的突破了文件系统容量的限制。通过使用逻辑卷的方法, 我们对6TB的存储进行了实验, 首先在磁盘阵列端划分了3个RAID组, 每个RAID组划分为2个LUN, 然后在存储节点端安装Power Path多路径软件, 这样我们得到6块800GB的物理盘, 通过创建逻辑卷组的方法, 我们将六块盘捆成了4.8TB的逻辑盘。

虽然实现了大容量文件系统的创建, 但是使用专用软件对逻辑盘进行了读写测试, 测试结果是逻辑盘的读写速度只有每秒60M B左右, 而物理盘的读写速度为100M B左右。同时逻辑盘也很不稳定。

根据实验的结果我们调整了存储的设计方案。在磁盘控制器端采用14+1的RAID组配置模式, 然后每个RAID组划分为一个L U N, 创建为物理盘。这样文件系统的数量减少, 单个文件系统的容量也大于1个TB。经过测试, 磁盘速度达到了100MB左右, 能够满足需要。因此我们制定新的优化方案 (如表1所示) 。

5 结论

通过对集群节点配置优化、操作系统升级、应用软件升级和集群集中存储的调整优化, 使得集群的整体性能提升了50%以上, 具备年处理500平方千米三维或1000KM二维的处理能力。使得价值近千万元的集群系统重新得以利用, 不但节约了引进新设备的投资, 而且缓解了机器资源紧张的状况。同时也锻炼了我们技术人员的队伍, 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使我们具备了独立安装集群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能力, 积累对存储进行配置优化的宝贵经验, 填补了吉林油田在该项领域的技术空白。研究成果在同行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杜晓军, 耿军, 吴秋红.基于PXE协议的Linux自动安装原理分析与应用[J].通信技术, 2008, 41 (08) :137-138[1]杜晓军, 耿军, 吴秋红.基于PXE协议的Linux自动安装原理分析与应用[J].通信技术, 2008, 41 (08) :137-138

近代辽宁地区的煤炭勘探与生产 第9篇

1.辽宁煤炭储量。1949 年以前,辽宁的煤炭资源经过比较精确调查过的煤田为数极少,且多在铁路沿线附近,偏僻地区的煤田,仅就其主要部分进行过概略的地质调查。不同时期、不同人对东北及辽宁煤炭储量作过不同的估算,而这些评估也因思想方法不对或客观条件限制,错误很多,相差悬殊。日本人山根新次等人曾认为东北的煤炭储量最多不过200 亿吨,辽宁省只有15 亿吨;小村贞一等人则对沈阳、辽阳县烟台间的平原区作出了无古生代煤层的论断,得出“南满无煤”的错误结论。有的学者指出对辽宁省煤炭储量的测算总数为172800 万吨[1]12。有关学者测算辽宁的煤炭储量总数为20 亿吨[2]5。1933 年,伪满煤铁经济调查会编辑出版的《满洲之矿业》,对辽宁省煤炭储量也作过测算,总数为309584 万吨。“中国煤炭储量翁文灏博士估定为265455 兆吨。奉、吉、黑、热四省占有3645 兆吨,居全国千分之十四而弱,后据查奉省储量为1585 兆吨,居四省百分之四十三而强。”[3]26421943 年,伪满煤质煤量调查委员会测算全东北煤炭总储量为1974600万吨,按煤质分类,沥青煤79%、褐煤17%、无烟煤4%。其中,辽宁省煤炭总储量为598100 万吨。

2.辽宁地质调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许多外国地质学者以种种借口,先后到中国进行矿产资源调查。辽宁煤田地质调查始于清同治八年(1869)五月,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相继调查了营口、熊岳、永宁、复州、五湖嘴、本溪湖、小市、赛马集、凤凰城、大孤山等煤产地。李希霍芬在其《中国》、《旅华日记》等著作中着重记述了本溪湖、五湖嘴煤矿。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俄战争后,沙俄势力侵占的石碑岭、陶家屯、一面坡、抚顺、辽阳县烟台、复州等煤矿被日本侵略者夺占。日本侵占后,对各煤矿进行了实地勘测调查。当时日本人认为:“抚顺煤田东西长17 公里,埋藏量约为10 亿吨。”抚顺煤矿是在新生代的第三纪和第四纪生成的。煤田东西延长走向,长为18 公里,宽为2 公里;煤田平均厚度50 米,西部厚度在120 米以上,东部变薄至8—12 米;埋藏量为10 亿多吨[4]24。日本将其视为其帝国的宝库,进行掠夺开采。1905年,京奉铁路局派英人莫拉在阜新的新邱煤田进行第一次实地勘测。光绪三十三年(1907),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矿业部地质课课长木户忠太郎也到阜新新邱煤田调查。宣统二年(1910),奉天(今沈阳)日本总领事落合接到日本政府外务省训令:“望详细调查并报告新邱煤田之性质、价值及所有权问题。”落合委托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守田太佐及京奉铁路志田技师进行调查。1912 年,日本人在本溪煤矿水泥厂南住宅区进行地质调查,并发现了煤。1912 年6 月,日本大仓组技师大日方一辅,以皮毛商的身份前往阜新新邱私自调查煤田,途中被不明身份的人枪杀,引起交涉。日本威逼民国政府“联办”大新、大兴矿业合资公司(下辖六个矿区)。1916 年,大仓组背着中国政府,将两公司卖给“满铁”。“满铁”在阜新新邱煤田实行全面调查与勘探。1921 年,俄国人阿也尔特氏到八道壕煤田进行地质调查。同年,瑞典专家、中国政府矿务顾问安特生到阜新煤田进行地质调查。1922 年,日本人大羽时男和金井等人到凤城煤矿进行地质调查,并填出1∶10 万地质图四幅。1921—1927 年,中国地质学家谭锡畴、赵亚曾、翁文灏、李四光、黄汲清、丁文江、李森、李春昱、杨春成等人先后到本溪、北票、抚顺、辽阳县烟台、八道壕、阜新新邱等地进行了煤田地质调查,并写出有关辽宁煤田的地质专著。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全东北。为进一步掠夺煤炭资源,日本设立满洲炭矿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炭”),集中力量对辽宁煤田进行地质调查、开发和掠夺。1945 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收辽宁煤矿。国民党政府接管时期,对煤田也做过地质调查,但仅限于煤矿周围地区,没有大的进展。

3.近代对辽宁地区的钻探。辽宁省煤田地质钻探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俄战争后,沙俄侵占的抚顺煤矿被日本吞占,日本人用手动钻勘探了抚顺煤田。1912 年6月至1919 年4 月,日本人荒川、田中等人在本溪煤田打过三钻。第一钻在彩屯附近的垮屯,孔深525 米;第二钻于1918 年9 月在彩屯竖井附近,孔深452 米;第三钻于1919年4 月在彩屯蚂蚁村沟口,孔深393 米。根据三个钻孔的煤层厚度,日本人计算煤炭埋藏量为36075 万吨。1916年,“满铁”在阜新的新邱煤田进行了钻探作业。1928 年3月至1931 年9 月,阜新大新公司采用500 米、250 米的金刚石试锥机各1 台,在阜新新邱地区开动14 个钻机,钻进3153 米。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加紧掠夺辽宁煤炭资源,在辽宁东部和辽宁西部煤产地进行大肆勘探。1934—1939 年,日本人稻井丰、野田光雄、小林贞、远藤隆次等人先后对辽宁东部的抚顺、本溪及丹东的赛马、梨树沟、小孤山、长山子、獾子背等地区进行了钻探;对辽宁西部的阜新、八道壕地区进行了钻探。仅在1939 年的一年中,日本人在阜新地区就开动钻机19 台,进尺达14262 米。为满足钻探需要,日本人在阜新建立了试锥工厂(钻探工具厂)。日本侵占抚顺时期,在抚顺煤田共打890 个钻孔,其中99 个钻孔由于缺乏坐标,失去参考价值;剩余791 个钻孔可供参考(但其中有553 个孔缺少标高),总深62825 米。在791 个钻孔中,金刚石钻钻孔269 个,计深36076 米。1945 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管了辽宁煤矿。国民党政府接管初期在抚顺、阜新矿区恢复少量的钻探作业,其后钻探作业陷于停顿,并把大部分钻机和附属设备及部分地质、测量资料掠劫到江西省萍乡市,煤炭勘探设备残留无几。1948 年底全省只有9 台钻机,能开动的只有6 台。其中抚顺4 台(200 米1 台、100米2 台、50 米1 台),阜新5 台(500 米2 台、400 米1 台、300 米1 台、150 米1 台)。有勘探职工201 名。当时钻探器材短缺,现场施工时干时停,钻机月效率为68.8 米,成效甚微,只是在个别矿井打灭火钻和探煤钻。

二、近代辽宁的煤炭生产

辽宁古代煤矿生产多在煤层露头处顺着煤层开掘小斜坑,或在浅部开凿小竖坑,遇煤时沿着煤层作“下山槽”,高一米左右,巷道很不规则,曲直长短不一。采煤使用镐、锹。坑下通风多系自然通风,或用手摇木风扇人工通风;排水用人工传递水桶输送到地面。运煤以人拉筐和肩挑筐搬运,竖坑用辘轳提升。古代煤窑规模很小,一般是冬采夏歇,也常因通风、坑下排水困难而停产。产量有限,年产煤炭几百吨到一二千吨。20 世纪初期,近代煤矿诞生,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光绪三十四年(1908),抚顺老虎台坑在井下安装3.6 千瓦小型通风机,是辽宁煤矿最早使用机械通风的坑井。宣统二年(1910),抚顺大山坑、东乡坑各安装882 千瓦蒸汽绞车四台,蒸汽机引入煤矿应用。抚顺、辽阳县烟台、本溪湖、砟子窑等煤矿坑井的提升、排水、扇风机和矿车等机械设备,开始以蒸汽和电为动力实行半机械化生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机器的使用,掘进与采煤随之分离。1912 年引用新采煤法,抚顺煤矿开始试用“水沙充填法”。1925 年以后,辽宁煤矿开始试用“壁式采煤法”,生产规模渐大。1930 年,本溪煤矿年产58.2万吨,辽阳县烟台煤矿年产17.8 万吨,抚顺煤矿年产670.4万吨。全省煤炭产量959 万吨。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占辽宁煤矿。辽宁煤炭开采主要由“满铁”和“满炭”垄断。为了侵略战争的需要,他们采取多开井口,多设“掌子”,延长劳动时间,进行掠夺式开采。1933—1944 年,在阜新煤矿开了43 个斜井、2 个露天,煤炭产量由5.5 万吨增加到426.8 万吨;在抚顺煤矿开了5 个斜井、2 对竖井和1 个露天,1936 年煤炭产量达962 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90%,成为东北最高产煤矿。1931—1945 年的14 年间,最高年产是1941 年的1433万吨,日本侵略者共掠夺煤炭1.75 亿吨。1945 年“八一五”光复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辽宁煤矿,勉强复工生产,但因忙于内战,器材缺乏,兼及矿山机械、土建设施惨遭破坏,矿井被淹,生产处于停滞状态。

摘要:辽宁煤田地质考察始于清同治八年(1869),当时仅限于调查,是国内开展煤田地质工作较早的省份之一。实施钻探勘察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本侵占抚顺煤矿后,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日本为加紧掠夺辽宁的煤炭资源,对辽宁东部、西部的产煤地进行了大规模勘探。与此同时,列强又对辽宁地区的煤炭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采生产。

关键词:近代,辽宁,煤炭,勘探,生产

参考文献

[1]谢家荣.中国矿业纪要民国七年至十四年第二次.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6.

[2]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东北年鉴1931[M].东北文化社年鉴编印处,1931.

[3]王树楠.奉天通志[M].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九道岭三维地震勘探野外生产详论 第10篇

1.1 交通及位置

区内有锦阜疏港、鞍羊、庄林等国、省、县级公路,锦阜高速公路南北贯穿该地区,直接延伸至沈阳。勘探区距甲级开放口岸锦州港大约80km,距锦州机场60km,距省会沈阳251km。村镇之间具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极为便利。勘探区位于九道岭煤矿的最东部,北起兴隆堡、南至戴家沟、西起三家子、东止矿区自然边界4# 和5# 拐点 ;地表标高在 +103.65—+147.56m之间,最大高差在43.91m左右, 区内地势高低不平,北西向呈现中间高, 南北低的趋势。勘探区面积为1.436km2, 勘探区形状共由6个拐点组成,见图1、图2及图3。

1.2 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勘探区内地形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宏观景象。按黄海高程系海拔标高为 +147.56m—+103.65m,区内相对高差为43.91m。区内冲沟发育,冲沟切割深度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冲沟形状以“U”型居多,见图4及图5。另外区内1.436km2内还有3个村庄(兴隆堡、三家子、戴家沟), 村内建筑物密集,这给地震外业施工布线、布孔造成一定困难 ;同时村内的动力、民用电网、人畜活动及公路车辆行驶等会给数据采集造成一定的影响。

区内的第四系沉积较薄的地带,水位随季节而变化,浅层无较好的含水层, 给地震钻机成孔带来一定困难。河流及河流附近的低洼地带,不仅对有效波激发不利,而且还造成检波器与地表的耦合条件差,造成有效波的能量损失比较严重。

2 基本设备

2.1 激发设备

爆炸震源是地震勘探中广泛采用的非人工震源。根据地震勘探任务及勘探区条件所需,目前已发展了一系列地面震源,所以,因激发震源不同,采用的激发设备多种多样。如重锤、连续震动源、气动震源等,但陆地地震勘探经常采用的重要震源仍为炸药。海上地震勘探除采用炸药震源之外,还广泛采用空气枪、蒸汽枪及电火花引爆气体等方法。地面横波地震勘探震源多用重锤、连续震动源、气动震源等方式激发。对于地面纵波地震勘探来讲, 用炸药作为震源,必须有相应成孔设备和引爆装置。

2.1.1 钻机

地面纵波地震勘探用炸药作为震源, 野外生产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成孔。成孔方法有机械钻机和手工钻机,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因工作区表浅层激发岩性不同而有所区别使用,通常激发层位少岩石、砾石及砂砾石区域使用人工手工钻机,成孔成本低且速度也较快 ;在手工钻机不易于成孔的地段,机械钻机占绝对优势,省时不费力即可成孔。另外,在地势陡峭机地段,机械钻机难以运达且激发层位岩性硬度大,可以使用风镐或凿岩机等设备成孔。所以,在同一工区有时人工钻机和机械钻机同时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图6为机械钻机工作场景。

2.1.2 爆炸机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地震勘探方法一直采用炸药为要震源,爆炸机作为地面勘探的主要附助设备之一,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以满足勘探市场的需求为目标,为向大面积的多维勘探和网络勘探的高精度、高效率且低成本的发展方向提供快捷的野外生产工具。

2.2 接收设备

地震勘探中用人工爆炸或用其他可控震源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它在地面引起的振动位移的仪器。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岩石中的传播规律,确定地震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地震勘探仪器一般由地震检波器、放大系统、记录系统三部分组成。检波器、放大系统、记录系统三个基本 环节组成一个地震道。地震仪一般是多道的。

2.2.1 检波器

采集站是地震仪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位于检波点。地震检波器主要有感应检波器、压电检波器、激光检波器等几类。它可直接拾取地震振动,并将振动转换成能为仪器记录的能量形式。

检波器组合是地震勘探中压制干扰的一种有效方法,每道检波器组合所使用的检波器总数及串、并联方式依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所定,一般情况下常用串联的电路连接方式,以保证检波器组合的阻尼系数与单个检波器的阻尼系数相同,不会因参加组合的检波器个数变化而改变。

2.2.2 地震仪中央主机(地震仪器车)

地震仪中央主机是野外生产的中枢系统和生产指挥中心,负责采集站检波器的放线布设及动态连接情况监控、指挥爆炸机工作人员实施发炮激发、对检波器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的记录等。放大系统的 作用是对检波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滤除干扰和增益放大控制。记录系统以不同方式将信号记录下来,目前一般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以纸制形式打印以供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查看评级来确保施工质量。

按地震波的记录方式,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已经历了六代。第一代是模拟光点记录地震勘探仪,第二代为模拟磁带记录地震勘探仪,第三代为数字记录地震勘探仪器,第四代早期遥测地震仪。遥测地震仪由许多分离的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站和中央控制记录系统组成。第五代为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全数字化地震数据传输与记 录系统标志着第六代全数字遥测地震仪的出现。

目前油田和煤田勘探中,地震仪种类很多,一般常用的是数字地震仪。这种仪器是把检波器输出的信号数字化,并将数字化的信息按一定格式记录在磁带上。这种仪器的特点是动态范围大、频带宽、精度高等。

3 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方法

数据采集是整个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以地震分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的,分为试验工作和生产工作。主要内容为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地震测线、激发点及接收点的测定。

3.1 试验工作

试验工作的目的是了解本地区的地震地质情况,确定解决任务所需要的最佳野外方法。

(1)干扰波的调查,调查干扰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2)地震地质情况的调查。

(3)选择最佳的激发条件 :炸药埋藏深度,药量、炸药组合方式。

(4)选择合适的接收条件 :确定检波器的组合方式、合适的观测系统。

九道岭工区选择2个实验点,选取基础药量2kg,2条线接收(每条线72道、道距20m)、中点激发、检波器(60HZ)3串点组合、采用遥测数字地震仪408XL,进行井深4m、6m、8m、10m、12m、14m试验,由于勘探区为丘陵山地地区,采用三轮车钻机,在成孔过程中,2m—5m遇硬层,为一层紫红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

3.2 生产工作

根据试验得出合理的激发参数和接收参数以确定生产参数。主要施工过程如示意图所示。

3.2.1 地震测线布置

工程技术人员依据地震勘探相关规范和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不同勘探阶段和勘探区地质构造情况选择相应适合本区的测线布设。九道岭工区线束方向基本按 照从南到北方向布置规则线束,炮点、接收点、接收线采用相对坐标,以10m为一基本单位统一编号。序列号从西到东,由南至北从小到大排列 ( 即前三位为线号, 后三位为检波点号 )。

3.2.2 观测系统

每次观测时,激发点和接收点相对位置应保持一定的关系,即观测系统 :描述炮点和检测点相对位置关系的平面图。观测系统分为二类 :纵观测系统 :炮点和检波点在一条直线上 ;非纵观测系统 :炮点和检波不在一条直线上和三维观测系统。测系统的选择取决于地震勘探任务,由工程技术人员据勘探区地质构造情况确定。

3.2.3 地震波的激发

依据试验工作得出结论,选择最佳因素及参数进行施工。

(1)井深 :采用单井8m—10m井深, 距村庄及建筑物较近时井深可达12m。

(2)激发震源 :采用硝铵胶质炸药,药量2kg。遇村庄及建筑物时采用1kg药量。

3.2.4 地震波的接收

九道岭工区三维观测系统的主要参数由技术人员确定 :

观测系统类型 :规则线束状8线8炮制 ;

线距:40m;接收道距:20m;炮点距: 20m ; 炮线距 :120m ;

最小炮检距 :10m ; 最大炮检距 : 760m ;激发方式 :中点放炮 ;

接收道数 :8线×72道 =576道 ;偏移距 :0m ;覆盖次数 :24次 ;

检波器点组合 :3个60Hz数字检波器串联点组合。

4 工程量完成情况

本次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于2012年10月24日进行试验工作,10月25日开始正式线束生产,11月6日完成野外数据采集任务。共完成三维地震线束6束; 完成线束物理点986个,试验物理点18个,合计完成物理点1004个。完成控制面积为1.436km2,满覆盖面积为1.618km2, 资料面积为3.102km2。

对野外生产得到的电子数据进行一系列信号数据处理,得到九道岭勘探区三维地震数据体(见下图),解释人员在工作站上开展解释工作,完成相应的地质任务,以满足矿方开采工作的需要。

摘要:九道岭煤矿为了进一步控制东二采区4煤层的赋存状况和构造发肓程度,为矿井提供详尽可靠的地质资料,满足采区设计、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的需要,实现矿井稳产高产、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地质保障,辽宁九道岭煤业有限公司在九道岭煤矿东二采区1.436km2范围内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本文以野外生产为出发点,详尽论述地震勘探工作中野外基本生产设备、工作原理和主要施工过程。

勘探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煤炭质量;搭配开采;煤质计划

中图分类号T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215-01

1煤田地质勘探中煤炭质量管理的作用

1.1煤田地质勘探部门需提供的有关地质资料

为了保证煤炭产品质量,地质勘探部门必须提供准确、可靠、详细的地质资料,便于在矿井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采取保证煤质的措施。在矿井设计之前,地质勘探部门首先应当向设计部门提供《井田精查地质报告》,详细说明井田的下列地质情况:

1)煤层厚度。包括煤层的结构、各分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煤层群中各层的层间距,煤层总厚度及其变化规律。

2)煤层倾角及其变化规律。

3)地质构造特征(褶曲、断层、裂隙)、岩溶、火成岩及其变化规律。

4)煤质特征。煤的种类、煤的内在灰分、硫分、水分、发热量、煤的硬度,煤的可选性及其变化规律。

5)围岩及夹矸层的性质。围岩的岩性、岩层和煤层的接触关系,岩层的组合关系,围岩及夹矸层的强度,裂隙发育程度和冒落的难易程度等。

6)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及透水层的厚度、位置及渗透系数,断层及裂隙的透水性、水源及水力联系等。

1.2煤田地质勘探中煤质工作的作用

1)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作出评价。根据煤田地质报告中煤质特性,即煤的种类、煤的内在灰分、硫分、水分、发热量等主要煤质指标,能够对勘探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作出评价。要求所提供的煤质资料必须准确。

2)在煤矿设计中为保证煤质提供依据。煤矿设计中考虑井田划分、水平和盘区的划分、回采工作面设计、排矸设施和排矸方式的选择时,主要依据煤田地质勘探中提供的地质资料。煤田划分为井田时,要考虑煤层、煤质、地质构造等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尽量以自然地质构造线、水文地质变化线、煤种变化线等作为井田的边界。在水平和盘区的划分时,也要考虑煤种的不同、煤层的厚度、煤质变化规律及地质构造等因素。回采工作面设计一般考虑工作面的斜长、采高、推进度、工作面走向长度等参数,在确定这些参数时,要依据煤田地质报告中地质资料,合理选择回采工作面的位置、合理分层、合理选择回采工艺,才能保证开采出煤炭产品的质量。

3)矿井煤质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的依据。煤质技术工作的要点是:① 根据煤层储量和质量情况,编制优劣煤层搭配开采方案,保证煤炭质量稳定;② 掌握煤层质量分布规律,了解采区接续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煤炭质量计划;③ 掌握影响煤质的各项因素,预见煤质变化趋势,及时研究制定保证煤质的措施;④ 针对本矿煤质特点并结合用户的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合理安排产品的品种和等级,使其既利于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保证企业获得最大销售收益。

首先,煤炭企业为了增强自身市场竞争能力,优良稳定的质量是前提条件,是企业的生命。因此,煤矿在制定长远规划和当前采区接续计划时,要根据煤层储量和质量情况,编制优劣煤层搭配开采方案,保证煤炭质量稳定。在巷道没有开掘前,必须利用地质勘探中提供的分煤层、分煤种的储量;煤层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资料;煤层剖面图和平面图;火成岩侵入煤层情况及变化范围;煤层顶底板及夹石层的岩性;煤的可选性和粒度组成资料。只有详细了解了矿区煤层赋存情况,掌握煤层质量分布规律后,才能编制出优劣煤层搭配开采的方案。

煤质计划是煤矿生产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用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编制煤质计划。对于某些没有开掘煤层的煤质特征,即煤的种类、煤的内在灰分、水分、硫分、发热量、煤的硬度等,就要依据煤田地质勘探资料中的数据编制出煤质计划。煤质计划指标是煤炭企业产品质量要达到的目标,企业开展的一系列质量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煤质计划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准确,关系到能否生产出优质稳定的煤炭产品占领市场,能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否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看出,地质勘探中数据是否准确,关系到煤质计划制定的是否准确,能否完成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和信誉,决定着企业和员工的命运。

2加强煤田地质勘探中煤炭质量管理的措施

2.1保证勘探煤样的代表性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如何选取有代表性的煤样,是正确评价勘探区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关键。在采取煤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采集钻芯煤样时,煤芯采取率要达到80%~92%为宜,如采取率过低代表性就差,煤质检验结果会与矿井开采以后的煤层煤样的检验结果有较大的差别。

2)在钻取煤样过程中,如果煤层受到钻头的摩擦而发热氧化甚至发生部分燃烧时,根据取得煤样化验结果判定的煤种会发生变化,这种煤样不具有代表性或代表性很差。

3)在采取钻芯煤样时如果混入了泥浆等杂质,煤样灰分会升高,为了消除泥浆的影响,而把煤样用水清洗时,既可能把易溶于水的钾、钠等碱性矿物质冲洗掉而使煤样的灰分偏低,又可能把煤粉冲走而影响其他煤质指标的准确性。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尽量不要用水去漂洗,可用刷子轻轻的刷去煤芯表面的泥皮,如煤芯完全破碎,可设法刮去明显的泥浆。

4)混入煤芯煤样中的铁砂、钢粒等必须用强磁铁吸尽,否则不仅影响灰分,还会影响煤灰成分和灰熔融性。

5)在浅部煤层的风化带或氧化带取得的煤芯煤样,化验结果只能作为确定风化带、氧化带和计算其腐殖酸含量的依据,不能作为正常煤芯煤样的计算基础。

6)在勘探区内的小煤窑中采取半工业性或工业性的生产煤样时,必须通过风化带、氧化带,同时不能采取煤层对比不清楚的煤层煤样。勘探人员在坑探或槽探中采取煤样时,也应注意上述问题。

7)对于较年轻的褐煤、长焰煤,在采取煤芯煤样时要及时密封包装,以免煤样氧化,失去代表性。为避免煤样的氧化,有条件的勘探队应设法在包装煤样的容器中充填氮气,或者用双层塑料袋包装煤样,在包装前尽量挤出袋内空气。

8)动力用煤的勘探区,为保证全水分样的代表性,避免水分损失,全水分样必须迅速制出,密封包装并及时送化验单位,必要时要派专人送样。

总之,对于代表性不强的煤样分析结果只能供参考,不得用作计算煤层的平均煤质指标,否则,就会得出与客观实际不符的结论。

(下转第185页)(上接第215页)

2.2合理选定化验项目

不同牌号的煤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勘探阶段化验项目是不同的,每一勘探区煤的化验项目也不完全相同,可根据如下情况选定。

1)在预测找煤、煤田普查、矿区详查或井田精查阶段,测定项目有:原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焦渣特征及全硫(St,d)。如地质报告中需要提出C级以上(A+B+C)的储量,必须测定煤芯煤样的原煤视相对密度和真相对密度。

2)对于褐煤、长焰煤、弱粘煤、不粘煤、贫煤和无烟煤,测定原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焦渣特征、全硫(St,d)及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同时应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煤芯煤样测定煤灰成分和煤灰熔融性,也可考虑增加可磨性指数,对于无烟煤还应测定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daf)。

3)炼焦用煤除测定原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焦渣特征、全硫(St,d)及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还要测定净煤(Ad≤10%的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4)无论是无烟煤、烟煤或褐煤(极易泥化的某些特别年轻的褐煤除外),要用净煤的相关指标确定煤种,即要测定净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空气干燥基水分(Mad)、灰分(Ad)、全硫(St,d)、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mm)、透光率(PM)和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在制备净煤煤样时,烟煤所用重液的密度一般为1.35~1.4g/cm3(以净煤灰分降至10%以下为准),无烟煤所用重液的密度,根据其纯煤的真相对密度确定,一般为1.4~1.8g/cm3之间,褐煤所用重液的密度原则上也按纯煤的真相对密度确定,一般为1.1~1.4g/cm3。

5)对于无烟煤、褐煤还要测定煤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化学反应性。对于年轻的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必须测定燃点,以便考虑如何防止这些煤的自燃问题。

6)对于全硫含量大于1%的炼焦用煤,应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煤样来测定各种硫的组分,硫分增高,测定各种硫的煤样比例也应适当增加。

3结语

随着我国加快向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当前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愈加强烈,煤炭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煤炭质量,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煤田地质勘探中的煤质工作不仅可以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作出客观评价,而且是煤炭质量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煤炭产品质量能否稳定提高,煤炭企业能否长期发展下去的问题。因此,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煤田地质勘探中的煤质工作,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才能增强企业自身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晓雷.浅谈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及其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15.

[2]工程地质手册.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如何做好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活动 第12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1 重视二次踏勘的重要性

不论是对于何种规模的此类企业来说, 在选择项目以前都要进行非常细致的踏勘活动, 目的是为了编写详细的投标资料。不过因为受到环境的因素制约, 常常不能一下子就非常熟悉活动区, 特别是一些地下设备以及未知的不利因素等。所以此次活动可以在前一次活动的前提下, 认真地深化处理, 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合理的对待项目潜在的风险, 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

2 严格风险评估和相应的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众所周知, 安全活动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很多问题都是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 所以评估以及预案等都要随着规划内容做一些及时的调整。所以, 最好是将与之相关的内容单独放置到一起,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进行安管活动。另外应急预案的演练从目前国内勘探生产来看, 一般一个项目的风险达四五十种, 因所以, 演练活动无法全部开展到位, 所以一般是对意义重大的项目开展演练活动, 而其余没有开展的要在开工以前进行细致的宣传讲述活动。

3 做好培训活动

一方面除了企业与员工参与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强制取证、认证培训外, 厂处级机构每一项目结束都要对员工实行为期1个月的专门整训。作为基层队站, 每一个项目开工前都必须作好项目施工任务、形势与安全交底, 要员工了解新项目、新工艺、新环境、新制度、新目标, 知道什么该做, 什么可以做。同时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同质量要求、施工计划、设备管理与操作相结合。除此之外, 还要针对培训活动进行细致的检查工作, 如果检查达标就可以进入到工作, 如果不达标则要重新开始学习。而且要将每项培训活动做认真地记录备案。要随着项目的发展和具体的情况灵活的开展工作, 要确保培训活动存在于整个发展阶段。

4 认真做好安全技术培训活动

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包括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和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的概况, 野外生产作业的基本情况, 各种野外勘探生产设备、仪器的性能以及勘探工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野外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知识, 有关地质勘探生产设备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技术知识, 高空作业安全知识, 有关电器、动力设备、起吊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 道路交通运输的一般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的一般安全知识及一般消防制度和规章,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发生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及处理办法等。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的专业知识和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技术,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及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知识等。

5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此项活动的目标管理实际上是把安全生产需要做到的目标, 通过每一个单一的目标值明确出, 进而开展并且要做好测评活动。

(1)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详细的讲述, 第一, 没有严重的问题, 也就是严重问题零目标, 它是说没有严重的问题, 没有大的超过两万元的损失现象发生。第二, 千万元产值轻伤率小于1.5。第三, 事故损失工作日不超过所有参加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总数目。第四, 别的一些木匾, 比如与之相关的教育以及评比等。

(2) 当明渠目标以后, 要对其认真的分析, 成立管理机制, 而且要分层次的订立责任制度。

(3) 认真地开展目标考核工作。该项活动融合了奖励以及必要的处罚为一体, 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通常是对于工作进行的优秀的单位要进行一定的奖励, 比如发放资金或者是张贴表扬内容等。而相反地对于工作开展不力的就要对其实施一定的惩治方法。开展此项活动意义重大, 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得知目标制定的精准性, 开展的方法是不是合理, 这样做的意义是方便我们在后续的活动中及时的调整活动, 确保其更加的适应发展。

6 地质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

该项活动是整个勘探安管活动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状态以及项目特征, 合理的订立细致周密的安全活动内容, 具体的讲有如下的一些:

(1) 活动应该秉着安全为最重要的内容, 认真地做好预防工作为主的理念进行。

(2) 开始活动以前, 应该认真地对所有的工作者开展查体活动, 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能不能适合进行此项活动。

(3) 出发前要认真地查看需要的物资等是否齐全, 比如药箱等, 假如要住宿, 要认真地查看露宿设施是否齐全。

(4) 要认真地开展活动前的学习工作, 对必要的活动常识以及安全知识等有必要的了解, 还应该认真地分析开展活动的地区的地形特征等条件。

(5) 要认真的查看通信以及交通设备等, 以此来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6) 认真分析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 比如在山地或者是高原等地区, 要结合具体的特征, 订立详细的活动规划以及应对方法。

(7) 认真分析区域的气候特征, 比如气温以及雨量和雷电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结合这些特征要灵活的订立相关的活动规划以及应对方法。

(8) 所有的活动者都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对于关键意义的活动, 必须要要相关单位的许可证明。

7 认真的进行伤亡问题管理活动

我们通常是把从业者在活动时受到的各类上海或者是中毒等问题归为伤亡问题。具体的讲有入戏的一些要素

(1) 事故报告。当问题出现以后, 受伤的人或则会是其他的工作者要及时的上报相关的领导。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时, 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防止事故扩大。

(2)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根据发生伤亡事故的程度组织相应的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要做到“四不放过”, 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3) 事故处理。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以及对事故责任者提出的处理意见, 由发生事故的勘探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伤亡事故的处理应分清责任, 按章处罚。

(4) 伤亡事故档案管理。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 应将各种相关资料归档, 建立伤亡事故档案

8 结语

上一篇:资源节约型城市下一篇:传统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