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09-16

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精选12篇)

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1篇

1 教学方法的创新

根据药理学课程特点,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通过情景教学法、分组调研法、巧引故事法、实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趣味口诀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突出岗位技能与素质培养。

1.1 情景教学法

在学习每单元内容时, 为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激发其求知欲, 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现象紧密结合起来, 把一个个抽象的知识点变成学生感兴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景。通过临床案例、药品图片、药品广告等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如学习药物不良反应时, 可利用著名的“反应停”事件及其图片, 加深学生对毒性反应的理解;学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时, 联系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如“瘦肉精”“兴奋剂”等现象, 分组进行讨论, 分析瘦肉精、兴奋剂的成分、作用及对人体的危害。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 能较深刻地掌握沙丁胺醇、克仑特罗等作为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不良反应, 以及当作瘦肉精、兴奋剂使用时对人体的危害。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2 分组调研法

为了增强学生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可将知识学习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销售药品调研。在教学中, 一是让学生从调研家庭药箱到分组下药店或医院药房开展调研;二是通过总结调研结果, 并在学校模拟药房进行药物分类摆放、说出对应商品名或通用名、辨识药品有效期等实训, 学习和巩固教学内容。如学生通过调查, 发现力度伸其实是维生素C泡腾片;达克宁其实是咪康唑;感冒药快克、感康的通用名均为复方氨酚烷胺, 其主要成分相同, 为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咖啡因、人工牛黄、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分组调研不仅让学生走进生活, 激发了学习兴趣, 而且拓展了药品知识, 培养了岗位适应能力。

1.3 巧引故事法

为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 提升其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了解药物发现、发展史, 掌握重要代表性药物的来源和故事。如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意外发现青霉素, 到10年后英国科学家弗罗利和钱恩成功开发青霉素, 开创了抗生素研究应用的新时代;抗胆碱药阿托品的散瞳作用与“美丽的印第安女郎”的故事;解热镇痛药, 从百年老药阿司匹林到消炎痛;诺贝尔与硝酸甘油背后的故事;吗啡类镇痛剂与林则徐虎门销烟;德国科学家多马克发现第一种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等。一个个故事, 不仅将抽象的知识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加深了学生对药物的认识, 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药理学知识;同时还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激励, 逐渐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培养了创新精神。

1.4 实物教学法

在一些代表药物较多的单元, 要充分利用药品进行实物教学。实践证明, 实物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药品的印象, 而且学生可以紧密联系实践, 为其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学习抗高血压药物时, 由于药品种类繁多, 既有五大类临床一线用药, 又有历史悠久的经典药物, 如果只看PPT, 很多学生记不住, 也分不清。上课时, 教师先利用药品实物, 边讲授边向学生展示, 学生边学习边观看药品, 记忆说明书上的内容;然后进行分组实训, 区分哪些是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每个药品属于哪一类, 这样教学既减少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 又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让学生记忆深刻。

1.5 案例教学法

学习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等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时, 教师通过医院、报纸、网络等途径, 收集药物应用的新知识、新理论及发展动态, 积累教学素材, 结合学生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用药问题, 选取典型病例。课堂上, 教师先通过案例向学生传授临床用药知识;然后提出若干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加深学生对临床应用药物的理解;最后教师适时点评, 进行讲解。案例教学法可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增进师生互动, 缩小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6 角色扮演法

为实现教学满足职业岗位需求这一目标, 我们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 开展实战操练。学生分别扮演药师和患者, 通过对话, 了解“患者”病情, 指导其合理用药。如学习平喘药时, 设计情景“支气管哮喘患者购买喘康速, 询问如何正确使用此药物”。“药师”应告知“患者”喘康速的名称 (通用名) 、如何正确使用气雾剂、用量、用药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 并告知“患者”如何预防哮喘发作等。通过角色扮演, 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增强学生的药学服务意识, 提升指导合理用药能力。

1.7 趣味口诀法

药学服务岗位需要学生重点掌握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 药物种类繁多, 难记、难学而且易混淆。教学中, 教师通过概括归纳、数字总结、谐音联想等方法将零碎内容进行归纳, 便于学生记忆。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的口诀:“三个受体四通路, 三大系统有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多, 人工冬眠精神病。”“三个受体”指DA、α及M受体;“四通路”指中脑—边缘系统, 中脑—皮质通路, 黑质—纹状体通路, 结节—漏斗通路。“三大系统有作用”是指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均有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多”指的是氯丙嗪用药后会引起帕金森综合征、静止震颤、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人工冬眠精神病”指的是其临床应用。再如青霉素抗菌谱的记忆, 可将其编成一句典故, 即“链葡螺放白肺炭 (廉颇落荒白灰滩) ”。通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诈败诱敌“落荒”逃到“白灰滩”一举歼敌的故事, 联想记忆青霉素的抗菌谱, 包括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和炭疽杆菌等。利用语言韵律和节律编成口诀, 化繁为简,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深记忆。

2 教学手段的创新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不断创新药理学教学手段, 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2.1 多媒体教学

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 利用色彩、图形、声音、动画等形式, 以直观、新颖的图像和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 利于学生学习。如学习抗癫痫药物时, 先播放一段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视频, 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激发学习热情, 再因势利导地提出如何治疗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便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2 网络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建设药理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该资源库包含课程整体设计、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指导、药品图片、教学案例、习题、参考资料等, 方便学生随时了解就业岗位、行业动态、岗位要求、国家职业标准等, 提前做好顶岗实习和就业准备。课程网站设有交流平台, 学生可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各种奇思妙想, 教师及时回复, 将具有共性或代表性的问题归纳总结, 定期集中讲解。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拉近师生距离,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2.3 在线考试系统

对接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专业技能抽考标准及职业资格考试内容, 利用局域网建立多元化的在线考试系统, 利用药品图片、案例等, 使考题多样化、现代化、立体化、标准化, 提高学生对药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4 实践教学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西药房、药品调剂实训室、药物应用实训室、药品陈列实训室及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实习药房等, 满足药理学等课程教学、药学服务实训 (处方分析及调配、问病荐药、合理用药指导、药品分类陈列、特殊药品管理使用、药品验收入库、药品储存养护等) 、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鉴定培训、药学专业技能抽考等要求。

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共同建设益丰、民康、老百姓、养天和、常德市第三医院等校外实训基地, 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通过药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与实践, 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 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药学人才。

摘要: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我们根据药学服务岗位需求, 紧密联系工作实际,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管理学基础之方法手段 第2篇

一、教学方法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特色是采用任务驱动,典型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以任务带动目标的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同时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系统性剖析,增强学生对管理实践的直观认识,提升其思维水平,开拓他们的视野。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增强学生对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理论讲授法;(2)典型案例教学法;(3)专题讨论法;(4)角色扮演法;(5)模拟实训;(6)调查与访问法;(7)岗位见习

为了达到设计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工作任务的引导、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角色扮演及老师点评讲解和总结,结合日常管理中碰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该课兼备课堂讲解的系统性和情景再现的真实性及管理技能的操作性,教学效果很好。

二、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 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8.047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集于一身,多方位、高效率地展示和传播信息,因此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使他们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中,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吸纳大容量的学习内容。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也有弊,如果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或滥用,反而效果不及传统教学手段。下面以乙烯的教学实况为例,就如何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整合,谈谈自己的实施过程与反思。

【新课引入】

多媒体投影:扬子公司—烯烃厂—主打产品“乙烯”。

图片展示:琳琅满目的乙烯产品。

投影资料:据专家测算,乙烯对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是1∶5以上,乙烯超长的产业链,渗透到纺织、服装、汽车、电子、建材、塑料、化工等多个行业。

结果与反思:我校位于南京市大厂区,扬子公司是我区四个特大型企业之一,不少学生就是扬子公司职工的后代,他们对父母所在的单位及单位所出的产品(身边的化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再加上乙烯用途如此之广,与自己的生活(“穿”、“用”等)关系如此之密切,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如此之大,学生的好奇心又转化为认知兴趣,想一探究竟的愿望极其强烈。三张幻灯极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在课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题展示】乙烯

背景图片展示:扬子公司烯烃厂概貌。

【内容之一】乙烯的工业制法

师:(板书:一、乙烯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如何制得乙烯呢?所用的原料是什么呢?从扬子公司的全名可以找到答案。扬子公司的全名叫什么?

生一:不知道。

生二:不知道。

师:有谁知道吗?

(全班没有一个同学知道)

师:你们今后要多关心身边的化学知识哟!扬子公司的全名叫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在工业上乙烯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看P66节的标题)本节课学习来自石油的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师:那么怎样从石油中获取乙烯呢?

多媒体投影:石油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油(多种烷烃的混合物)……

师:利用石蜡油进行分解就能得到乙烯。

(板书:石油分馏所得的石蜡油进行分解)

怎样使石蜡油分解呢?

生:看课本P67图3-7

多媒体投影:石蜡油分解,并将所产生气体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实验录像。

师:两种有色溶液均褪色,这都是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乙烯等气体导致的。乙烯为什么能使这两种溶液褪色呢?这得从乙烯的组成与结构说起。

结果与反思:传统的问题式教学将学生引入乙烯的来源、制法,在学生不断地遇到困惑又不断地解决了困惑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的快乐。简洁的板书则将乙烯的工业制法一语道破。石蜡油的分解实验由于时间等原因,采用播放视频,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内容之二】乙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师:(板书:乙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师:乙烯分子可以看作是从乙烷的两个碳原子上各去掉一个氢原子而得,因此乙烯的分子式是怎样的?结构式呢?

生:书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

师:(评讲)(展示乙烯的分子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乙烯是个平面型分子,键与键之间的夹角约为120°。

生:依据乙烯的结构式写出结构简式与电子式。

师: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不能省去(用红笔突出),它对乙烯的化学性质起决定性的作用。乙烯碳碳双键中的一根容易断裂,因此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结果与反思:乙烯的分子式等如果直接用投影一打,视觉上是能给人以美感,但学生缺少思考的过程,因此我采用传统的方法,让学生上黑板逐一写出,再加上适当的引导、讲解与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来,学起来顺畅而轻松。乙烯的空间结构则通过模型的展示、翻转,学生对乙烯结构的认识非常清楚,模型比多媒体三维动画更直接,因此教学效果也更理想。

【内容之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师:(板书:乙烯的化学性质)

师:从前面的视频中大家看到,石蜡油分解所得到的乙烯等气体通入溴水中一段时间后,溴水褪色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

(动画演示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历程)

师:(板书同时再讲解

CH2=CH2+Br—Br→CH2—CH2)

| |

BrBr

师:由于1,2-二溴乙烷为无色液体,所以我们刚才看到视频中将乙烯通入溴水中一段时间后,溴水褪色了。

师:像乙烯这样,分子里不饱和的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师:(板书:加成反应)

生:依据加成反应的原理,写出乙烯分别与H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乙烯与H2加成后得到了乙烷,乙烯与乙烷的分子空间构型相似吗?

生:两者分子空间构型有很大区别,乙烯为平面型,而乙烷为立体结构。

师:乙烯与H2O发生加成反应后得到的产物叫什么?

生:乙醇。

师:这一反应是工业上用乙烯水化法制乙醇的原理。

师:通过前面的视频我们还看到,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是因为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被乙烯还原成无色物质了,而乙烯则被高锰酸钾氧化了。

师:(板书:氧化反应)

师:乙烯含有碳、氢元素,当然能燃烧,燃烧也属于氧化反应。

师:(点燃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瓶乙烯)

生:观察实验后说出燃烧现象,将乙烯的燃烧现象与甲烷作比较,并从两者组成上找原因,最后得出规律。

结果与反思:加成反应是乙烯的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同时也是加聚反应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反应的原理,而对这一反应原理的理解,有些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通过动画,生动形象地将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表现了出来,对学生理解加成反应有很大帮助。学生都能顺利地写出乙烯与H2加成的反应方程式,与H2O的加成,由于H2O的结构较H2复杂,学生不知其怎么断键,后来经过提示,学生也能较顺利地写出方程式。大多数学生并能注意到-OH用氧原子与碳原子相连,可见学生确实已经理解了反应原理。通过播放动画,很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乙烯较易在实验室中制得,且点燃时全班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现象,故舍弃视频资料,直接演示,事实说明实验本身比视频更有吸引力与震撼力。在学生兴奋之时,让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使他们回到理性的世界,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内容之四】乙烯的物理性质

师:通过前面的实验以及你的知识积累,你知道乙烯哪些方面的物理性质?

生:乙烯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师:收集乙烯气体用什么方法?

生:只能用排水集气法。

【内容之五】乙烯的用途

生:(阅读P58~P59以及P61相关内容)

师:为什么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而不用溴水呢?

生:溴水有毒。

师:回家后大家对P60的“实践活动”亲自实践一下。

结果与反思:教材当中对乙烯的用途和重要性有详尽的介绍,且知识本身难度并不大,让学生自己看书,老师稍加解释与提醒,学生并不难掌握。

【反馈练习】

投影:(略)

结果与反思:巩固练习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俗话说,要“趁热打铁”,在每节课的后5分钟左右,将通过精心挑选、设计的练习投影出来,让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可减少知识的遗忘,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好处,同时也对下节课的设计提供了某些方面的依据。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觉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多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其中,对于教学手段如何选择,我有以下想法:(1)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运用计算机虽然也能呈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本来在黑板上可以整体体现的板书,呈现后就不再留下痕迹,这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因此,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功能。(2)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如果学校实验室用品齐备,实验时间也不长,则应老师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演示实验比视频更具有直观性和现场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生自己实验,则能暴露操作的不当,从而得以及时纠错。有些实验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才能获得,也许老师讲很多遍学生也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一做实验没费什么劲就明白了,教学效率自然不就高了。而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真正得以提高。(3)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在以下几种情形中使用:①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小短片、文本资料等创设问题情境;②对于一些抽象的、微观的变化,使用动画等,可大大降低难度;③把课堂所需影像资料、例题、练习等采集进计算机,进行适当的编辑,把影像图文呈现在屏幕上,节省在不同教具间切换和板书的时间,加大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4)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课件要简洁明了,不要将课本上有的文本内容大段大段地录入课件,也不要在一张幻灯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蝇头小字,以及不要将相似内容的信息重复出现。②不要盲目追求美感和吸引力。一些小动画或图像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干,但是很引人注目,如果出现在课件中,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非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再如,有的老师喜欢在设置幻灯片播放时加入声音,我觉得效果一般来说很不好,插入的声音与课堂气氛很不协调,学生的心情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如果要强调或凸显什么,可以用字的放大、闪烁等来实现。③使用多媒体要适度而不要滥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当只用一般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时,就不必非得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要因“材”(教材)制宜,灵活处理,不要将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不切实际地滥用。

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4篇

1 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1.1 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教科书知识一般是已经成熟且具有权威性, 但由于其周期较长, 而当前医学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许多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 这些知识在已经成形的教科书中是空缺的。传统教育模式在当今医疗护理仪器设备快速更新, 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 医院分科越来越细的背景下已显得僵化[2]。目前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15项基本技能操作为主, 教学因学时、人力、场地限制, 完全依附于教材, 造成学生对医学新技术缺乏了解, 教学与临床脱节, 导致学生走上临床后难以适应。

1.2 思维训练不足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 主要在模拟病房进行, 对象主要为模拟人, 形式是将教师示教的流程进行回忆、再模仿训练。机械的模仿训练侧重于流程的再现, 忽略了服务对象———人的心理需求, 导致学生走上临床后面对个性化人文护理需求无所是从。训练情景与临床情景存在一定差距, 在实验室模型人身上操作时, 学生难以真正进入护士角色, 影响其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3]。

1.3 创新、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 教师准备好用物, 先示范教学, 学生对照教师操作流程反复模仿训练, 考核集中于流程考核。这种训练方法及考核方式的局限, 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接受现成知识, 在知识接收与输出过程中, 很少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学生的技能虽熟练却比较固化, 缺乏创新应变能力。

1.4 团队协作能力差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采用分章节、分项目教学形式, 学生练习时多是各自为政, 只要自己动手会做就可以了。而学生今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 抢救、治疗病人等工作多以团队形式开展, 这种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团队协作能力尤显不足。

1.5 课外训练需求得不到满足

目前, 各大医学院校护理实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师资与场地未能同步改善, 从而使学生课外延伸训练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1.6 课外训练缺乏教师专业指导

学生自己在基础护理操作训练中, 多会出现如无菌观念不强等问题, 要想提高基础护理实训效果, 就需要专业教师全程指导, 而目前的师资状况难以满足这种需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 加之长久以来的医护比例失调, 目前我国护士的缺口非常大, 因此护理专业被列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而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也将严重影响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突破传统教学思想, 开展多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代护理教育改革的主题[4]。

2 改革初探

我院前身是一所重点中专学校———六安卫校, 现升格为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作为大别山区培养一线护理工作者的高职院校, 我院非常重视护理实训教学。针对上述问题, 我院基础护理教研室尝试采用以下改革方式。

2.1 改革组织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班为50人一班, 由于场地、设备、师资限制, 实训教学可观性较低。为此, 我们克服困难, 在原有分班不变的基础上, 由每4名教师成立一个教学小组, 4名教师同时开展一个班的实训教学, 实施灵活的二次排课制度。虽然教师授课任务增加了, 但经过一学年的尝试, 学生实训成绩明显提高, 且学生对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的满意度及兴趣普遍提高, 期末学生教学测评平均在97分以上。

2.2 导师制度

导师制度的前提是实施小组制教学, 教研室每周用半天时间集体备课, 统一操作流程, 提炼每堂课实训目标。教学中, 每名教师负责每个班固定的15名护生的实训教学。这样, 教师能全程跟进每名学生的实训进度,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更重要的是, 在一组一名教师的导师制下, 学生与教师更为亲近, 愿意与教师交流实训过程中的想法, 在导师专业引导下,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2.3 新媒体的应用

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5]。以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为代表的观点认为, 新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 否则, 最多也就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5]。可以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由于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 微视频、微课程等学习方式迅速涌现, 催生了国外不少名校的“微学位”[6]认证。新媒体技术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如翻转课堂、移动式学习、跨时空参与协助性学习等) , 学生可以将教师的示教用手机录像, 在练习过程中用以弥补记忆的不全;也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的操作进行整合, 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小组内播放, 师生共同探讨操作的优缺点及改进创新措施等。新媒体技术的辅助应用使教师从传统的传输知识角色中解放出来, 更多进行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4 团队协作模式及多种教学模式探讨

目前, 很多院校教师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开展过PBL、任务导向、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在护理操作教学中, 教师应从重视护理操作步骤的模拟训练转移到重视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及健康教育意识培养上[7]。笔者认为, 现代护理实训教学目标一要贴近临床, 二要提高能力, 三要培养护生人文素养与沟通能力, 懂得团队协助。无论是PBL还是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只要能落脚于此, 都可以吸收借鉴。如在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教学中, 首先, 教研组教师根据临床收集的资料, 整理总结出标准化病例, 由小组导师在课前通过讨论群的形式发送出去。然后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 进行课前理论知识预习, 并将病例排练成情景剧, 在这一过程中辅以与导师的讨论及专业性指导。接着, 可以联系两组成员开展公开讨论, 上课时将情景剧展现出来, 小组之间讨论及互评 (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创新处、爱伤观念及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各位成员角色扮演贴合度及协助程度等) , 互评成绩作为小组成员的基本分。这样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 培养了护生之间的沟通协助能力, 形成的成熟情景剧又可以以新媒体形式作为下一轮教学的讨论素材。可以说, 这个过程辅以新媒体形式, 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授课效果。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多是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极大提高了其专业学习兴趣。

2.5 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探究

由本教研组牵头, 在省质量工程“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 构建开放式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项目建设上, 积极探讨开放式实训中心管理模式。护理实训, 尤其基础护理实训, 更多的是护生课外自主的训练。为此, 我们尝试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护生为主体, 指导成立了学生专业团体“护理实训协会”, 定期由实训教师进行骨干成员的培训与考核。在平时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中, 协会会员参照临床排班制度, 分早、中、晚班制展开工作。开放过程中包括预约、监测、管理相关配套流程, 从而使护生在平时课外训练中, 能够熟悉临床工作流程, 进入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3 讨论

临床技术日新月异,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多, 本改革举措仅针对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所做的尝试, 而如何将这些措施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 推广运用到其他实训教学中, 并建立一整套合理且易于操作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参考文献

[1]钱金芳.急救护理技能综合训练的应用与实践[J].临床护理杂志, 2007, 6 (5) :67-68.

[2]秦小佩, 姬利萍.情景模拟训练在产科学生中的运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10 (6) :51-52.

[3]马锦萍, 李艳玲, 洗少龙.综合性情景模拟练习在护生实习前强化训练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5) :78-79.

[4]桂翠华.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 2011 (6) :12-14.

[5]姚争.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6]涂子沛.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革命[EB/OL].http://comments.caijing.com.cn/2012-05-25/111860825.html, 2013-05-15.

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5篇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由传统教学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期。信息技术以它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中的角色已越来越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 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开发来辅助教学, 已成为了一种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文] 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其实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素质教育是没有很大矛盾的,其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比纯粹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高更严格,传统的板书设计和板书实践、备课改作等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甚至可以说老师的第一个粉笔字可以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

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从媒体的使用上来看,传统教学使用的挂图等手段相对平面、不够逼真,但是对于有些教学用传统教学的方法效果会更佳,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除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主题图画,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用传统模式以“讲述+板书”的形式讲授,多以语言讲述为主,板书为辅,效果会更为实际。而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离开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如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学生难以想像出也难以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一个个的小正方体依次堆积,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长方体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通过动态演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学生的想象有了坚实的基础,以此得出了“长方体体积公式”,从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效果。但是,多媒体板书随着大屏幕的翻动而消失学生不易记起,在教学过程中用上传统板书方式把长方体体积公式板书定格在黑板上,也取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二、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长补短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

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是几千年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

4、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不足:

1、以教定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

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本来一个顶点两条直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的图形,会感觉枯燥无味,课前巧妙的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课前把学校的操场拍摄下来,融入到课件当中,让学生在我们熟悉的环境当中找出角来,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时候,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活动角,然后结合课件,课件设计成两组角,每一组有两个角,第一组是一大一小两个角,第二组是两个相同大小的角,只是两个角的边一条长,一条短,通过课件移动两组角,让学生感知两组角重合后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息技术教学手段就轻松的把这种抽象的空间观念化难为易。而这点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优胜与传统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

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

3、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不足:

1、教师面对电脑点击鼠标,无意间语言就会失去激情,失去抑扬顿挫,让人听了昏昏欲睡。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板书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板书相对来说就会变得很少,讲授过程中的一些公式、定理会随着大屏幕的翻动而消失,在解题时不利于学生理解,从而不利于理解教学的内容。

3、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输了较多的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肯定有不能理解和疑惑的地方,从而造成学习质量的降低。

教学中应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媒体教学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不同的内容有的放矢地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一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二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在这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也不可丢掉传统教学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各有优缺点,如何正确处理两种教学模式的关系是个长久的课题,两者不能对立起来,而应有机结合,以传统教学手段带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传统教学的改革,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和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两种模式结合的精品。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2009年20期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李向荣

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6篇

1.采用三、三制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校内实习设计+企业实训,也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针对技校差等生,让他们尽快掌握技术。便于与企业实训该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

2.教学模式的特点:

(1)时间上:根据现有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内容安排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便于学生在实训中完全掌握理论。

(2)空间上:完成教学任务后将教室与实验室结合成专业实训设计室,使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面对问题如何进行解决。

(3)课程设置上:在课程安排上,对于学生能够自学,并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教师不进行讲授,安排与专业有直接关系的内容,进行传授。

(4)学习方法:分组和小组学习,便于讨论辩论,在校外与企业结合实践情况进行。

(5)考核:改变一张卷子定成绩,采用理论实践综合考核方式。

二、多种教学方式

1.启发式:讲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针对关键知识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自己思考随着教师的提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讨论式:以小组为单位,同学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和介意,通过集体讨论,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互相启发提高认识,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精神,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案例式:以现场实际设计资料为案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场实际。

4.以考代教式:每个模块的重点内容转便为复习考核题,根据考核结果,教师在对考核内容和考核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评。

5.项目教学法:教学内容前后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课程采用集中进行方式安排教学。

6.辅导答疑: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任课教师主持辅导答疑,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在线答疑。

7.教研活动:互相交流,互相听课,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

8.专家师傅讲座:定期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或已取得显著成绩的毕业生,回校作专题报告,每次讲座后学生都提交心得体会或感想。

流体力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初探 第7篇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1]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 就表明我国古代进行过大规模的防治工作;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 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大约与此同时, 古罗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孔口出流的原理发明了刻漏、铜壶滴漏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流体力学已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在古代, 主要应用于水利和航运;在60年代前,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大气、海洋以及各种管路系统;60年代以后, 能源、环保、化工和石油等领域中的流体力学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流体力学学科既是基础学科, 又是用途广泛的应用学科;既是古老的学科, 又是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学科。当前, 流体力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分析手段更加先进, 与各类工程专业结合更为密切,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更加广泛深入。但由于流体力学理论性较强, 概念抽象, 方程较多, 学生普遍缺乏对流体的感性认识, 使流体力学课程历来被认为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为了结合课程内容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我们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方面着手, 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特点, 对流体力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析和有益的尝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上好绪论课。

绪论课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即使授课时数压缩, 此内容不能压缩。上好绪论课, 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方法、本门课程与将来职业的关系等, 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在绪论课中, 要多举实例, 如大禹治水、都江堰、刻漏、铜壶滴漏, 以及在航空航天、大气、海洋、能源、环保、化工和石油等领域中的应用, 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流体力学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了解到, 在流体力学的实践方面, 中国是早于西方国家的, 如宋元时代出现的水轮纺车比英国要早四五百年;北宋时期在运河上建的真州复闸, 比在荷兰出现的同类船闸要早约三百年。

以年代为主线, 告诉学生流体力学理论发展的道路, 在讲授中, 要让学生感觉到, 这门课并不难学, 相关理论都能与中学所学内容或者大一学的高等数学联系起来。

2.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尊重学生及其认知规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题, 发表见解, 老师积极引导、鼓励、并开展讨论。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教师要注意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符合学生的心理, 让他们有话可说, 使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 要注意使教学内容丰富, 有趣味性。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和他们熟悉的概念引入流体力学课堂。利用生活中的流体力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进而在课堂上开展讨论。

很多学生比较喜欢看球赛, 可以借用足球运动中香蕉球的例子讲述伯努力原理。足球队员用脚踢球时, 只踢球的一小部分, 把球“搓”起来, 球受力, 就发生旋转, 而当球在空中高速旋转并向前飞行时, 它属于刚体的一般运动, 它包括了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定点运动等。作为一般运动的刚体上的任一点的速度, 等于基点的速度与该点随刚体绕基点转动速度的矢量和。球的两侧一边速度大, 一边速度小, 相对讲, 空气在球的两侧也就一边流速大, 一边流速小。根据伯努利原理, 球就受到了一个横向的压力差, 这个压力差, 使球向旁侧偏离, 而球又是不断向前飞行着, 在这种情况下, 足球同时参与了两个直线运动, 便沿一条弯曲的弧线运行了。同样的, 通过伯努力原理还可以解释为什么高尔夫球是有凹坑的, 飞机为什么会飞起来, 大雁为什么会排成人字形等等问题。

在讲解有旋与无旋运动是, 可以讲解下面的例子, 如废弃物为什么会停留在河边或河中间, 划船为什么在河中间比较容易。

此外, 例如阀门的设计, 冲水马桶的设计, 汽车流线的设计, 空调出风口的设计, 等等, 都要运用到流体力学的知识。

3. 减少公式推导, 突出重点内容。

不追求讲授内容多、面面俱到, 而是追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部分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研讨。讲授知识承前启后, 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物理基础, 既可帮学生复习一下, 又可以深化已有的知识。主要要把核心的知识点讲透, 目的是要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实际例子联系起来。讲课中, 时常围绕同一个公式或者原理, 列举各种不同例子, 讲解不同例子的习题。甚至遇到特别重要的知识点, 可以通过习题课进行专门讲解。通过不同习题的反复讲解, 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一知识可以运用到各种不同的领域, 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学会了如果遇到相似领域的实际情况, 怎么样运用流体力学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 不仅能防止学生觉得上课枯燥乏味, 又能让他们掌握真正需要掌握的内容。

4. 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

因为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中有较多的方程和公式, 其推导过程用板书的形式来讲授更加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习惯, 易于被学生接受。而流体力学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又需要用动画和视频的形式来展现, 所以我们采用了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在讲解公式和方程时, 我们一般是以板书为主, 多媒体为辅。我们首先用ppt给出所讲公式或方程的条件, 示意图, 这样可以省去板书的时间, 用ppt给出也更加直观。然后涉及到推导时, 就使用板书的方法, 一步一步地进行书写和讲解, 同时可以提问让学生思考, 甚至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起立回答或者上讲台与教师一同进行推导。通过板书推导讲解的方式, 学生会跟着老师的板书一同进行思考、琢磨和消化, 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公式和方程的理解和掌握。单纯靠ppt是很难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后, 通过板书得到的重要结论, 我们又在ppt上面显示出来。达到强化教学的结果。同样的, 在讲解习题的时候, 我们也采用这种方式, 也是先用ppt给出题目和示意图, 再通过板书讲解, 最后得到的结论又可以利用ppt给出。

但是, 除了需要涉及推导和求解的内容外, 对于其他内容, 多媒体就显现出更多的优点来了。流体力学课程的特点是抽象, 难懂。如果仅仅是公式, 原理的直白讲授, 学生对知识点就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因此, 当课堂上讲到各种实例的时候, 采用录像片、动画库、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计算机辅助教学, 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而且可形象逼真地重现各种现象。教师用最简单的语言, 也能够把现象和原理解释清楚, 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这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积极采用校内外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广泛收集多媒体素材, 从而加大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结语

舞蹈钢琴伴奏的手段与方法 第8篇

一、从古到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明代朱载堉在其编撰的《乐律全书》中写到:“凡人之动而有节者, 莫若舞”, 这表明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二者密不可分, 舞蹈依赖于音乐而做出节奏, 舞出美感。

通过史料以及考古资料, 我们可以发现, 舞蹈早期其实是人们根据劳动状态或者模仿动物形态而来的一种活动, 而到了先秦时期, 舞蹈已经不仅是模仿这样单一的活动, 人们已经开始通过舞蹈来表达某种思想和神韵, 而在这其中, 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也日渐凸显出来。到了汉代, 人们对于舞蹈和音乐的研究记载有了更大的进步。在汉代已经设立了专门收集音乐的机关, 有较为完善的朝廷乐府系统, 这对于当时汉代舞蹈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舞蹈最为发达的时期可以算是唐代。唐代经济发、国力强盛, 这种特有的气魄使得这一时期的舞蹈主要艺术以歌舞大曲为主特色, 而且由于唐朝对外贸易繁荣, 很多西方文化艺术也流入中国, 因而在唐朝的音乐上, 还吸收了一些外国音乐的特色, 有中外合璧的特点。这一时期基本上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 较为著名的就是唐玄宗为道教所作之曲《霓裳羽衣舞》, 它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制作, 是中国舞蹈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此外, 唐朝音乐歌舞的盛行, 也可以从敦煌壁画上略知一二, 诸多的舞蹈造型与奏乐人物, 可见唐朝音乐歌舞活动的发达繁荣。

二、舞蹈钢琴伴奏注意事项

1. 需要赏析中国的优秀舞蹈音乐

我国拥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大多多才多艺, 他们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 其中的歌舞艺术尤为优秀, 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珍贵财产。不同民族的音乐都有本民族的腔调, 这种腔调的形成源自民族生存生产发展的历史积淀, 而其舞蹈动作体系则承载着这种音乐的的风格体系, 每一个民族都在用他们特有的音乐与舞蹈来表达着民族的身份与文化讯息。也许这些民族音乐没有用过钢琴这一乐器, 但钢琴伴奏者却必须去赏析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 这对于以后的舞蹈伴奏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钢琴伴奏者可以通过赏析这些传统的民族特色音乐, 来体味这些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它的旋律与和声具有怎样的意义, 整体的音乐表达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审美意境……这都是需要伴奏者去分析品味的。钢琴伴奏不只是按照曲谱来伴奏, 它需要了解音乐的审美内涵, 还要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精神, 把这二者融为一体, 才能更好的让音乐为舞蹈服务, 而舞蹈与音乐二者相互衬托, 完成一次美的艺术创作。

2. 掌握中国的民族调式和声

钢琴虽然从西方传来, 但在音乐的表达上却不分国界, 而且中国钢琴伴奏舞蹈, 不可能不涉及中国的民族民间舞, 因此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知识对于钢琴伴奏舞蹈也十分重要, 这样才能使其在民族舞的课堂教学上发挥作用。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时, 要特别注重乐曲曲调与和声方式, 在演奏处理过程中, 要注意到民族音乐的民族特性, 演奏出其民族韵味。

3. 良好的乐感和高超的演奏技巧的培养

艺术作品其反映的是这个创作者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看法和态度, 它表现的艺术家的独特的意识形态, 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的种类, 也是如此。例如在民族乐曲《摇篮曲》的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要揣摩一位母亲哼唱着摇篮曲, 哄宝宝睡觉的心理, 在演奏时, 演奏者要完成心理转变, 带着一位慈爱母亲的心情来演奏曲目, 表现出乐曲内容的安静、温馨和刘畅之感。

演奏技巧也是关系到音乐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拥有好的技巧, 可以使得音乐思想表达更为明确, 使得舞蹈课堂效果更为有成效。演奏的技巧不仅是指演奏者手法技艺的纯熟, 还包括他在演奏时思维能力的技巧, 这就是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之时, 能够及时吸收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 并在脑中形成一定的画面, 再与手指技法相配合, 二者相得益彰, 更为完美的表达音乐艺术。

4. 乐曲即兴创编的能力

(1) 为简谱旋律即兴创编的能力。音乐的运用, 不仅是要求演奏者能够准确的演奏出乐谱所写的, 还要求演奏者能够有一定的改编、创作的能力。这一点对于钢琴伴奏舞蹈这一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许多舞蹈在编排之初, 只是可能根据一个大概的旋律来编排, 而很少是会根据一个具体的曲谱来编排, 除非这一曲谱十分有名, 有人愿意根据它来编排舞蹈, 但在这种情况下, 就是以曲为主, 而舞蹈为辅了, 所以在以舞蹈为主的舞蹈教学课堂中, 钢琴伴奏者往往没有详细的伴奏谱, 而只是一些大概的简朴旋律, 因而演奏者就必须根据舞蹈的编排来创作伴奏谱, 演奏者要根据舞蹈的不同, 表达感情的不同来编排伴奏, 这样才会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2) 为简谱旋律即兴转调的能力。转调是音乐演奏中常要运用的技巧, 既然有转调, 就意味着前后两个调是不同的, 在演奏中, 转调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渐进式的, 通过逐步的增加或减弱来转换为另一个调, 而另一种则是突然式的, 不经铺垫突然转调。前者有利于培养一种气氛, 而后者则给人一种震撼。在舞蹈伴奏的过程中, 演奏者要能根据舞蹈着的肢体动作以及其舞蹈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进行转调, 掌握采取何种转调方式, 配合舞蹈的整体意境。

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9篇

(一) 准备阶段从学生正确站位开始到左手开始向上抛球。

1、站位在端线后, 两脚自然分开, 身体侧后向站立。2、准备动作正确站位, 身体自然向左前转体, 微屈, 重心偏左前位, 左手在身体左前位拍球数次, 右手持拍, 右臂自然放松在体右前侧下垂。3、开始动作从球与拍相触到双手向右后引至最低点 (抛球开始) 。拍完球后, 持拍臂左前移, 使拍与球在身体左前方相触。随后两手一起向右下方移动, 躯干随之伸直, 重心左移。球与拍共同运动到两大腿前为最低点, 抛球动作开始。

(二) 抛球引臂阶段持球臂从体前最低点开始向上运动到球抛离手瞬间。

持球臂在肘关节处自然伸直, 手腕也要自然伸直, 用手指末端两节持球, 球从身前最低点, 在左前方约30度做向上抛球动作。球呈一定弧线向左前上方运动。在左臂上抬约与水平成30度——45度时, 将手指分开, 使球离开手。在向前上方抛球的同时, 持拍臂以上臂为主导, 继续向身体右侧引臂。眼睛看着球的运动。在球脱离手的时刻, 人体呈左肩高、右肩低, 右上臂接近于肩轴水平位, 掌心、拍面向左, 自然下垂的身体姿势。

(三) 过渡阶段从球抛离手时刻到人体前移到最大侧后倾和屈膝姿位 (此时最好也是球向上运行到最高点时刻) 。

球离手之后, 随着球的向上运行, 采用髋向左前下方送出的方法进行屈髋下蹲, 带动重心向左前下方移动, 肩尽可能留在身体右侧后;与此同时, 持拍臂继续向右引臂到右上臂与两肩齐平, 屈肘, 上臂外旋, 前臂也随之上抬并外旋;到最大屈膝时, 躯干呈最大的侧右后弓型姿位, 右上臂与肩轴在右侧呈一直线 (肩角为90度) , 肘关节也呈90度, 前臂与拍头朝上, 拍面向身体左侧, 眼睛看着球的运动。在重心向左前移至接近前脚时, 右脚开始上步。

(四) 最后用力阶段 (蹬伸转体挥臂击球阶段) 从下肢开始蹬伸到拍击球, 球离开拍面时刻。这阶段是发球的最关键阶段。从发球的爆发用力上看是一个自下而上, 蹬转结合的螺旋式连续用力加速的过程, 从用力的连续性上来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阶段。但从动作结构上来看, 也可将其分为两个亚时相 (阶段) , 即蹬伸转体阶段和挥臂击球阶段。

1、蹬伸转体阶段从下肢开始蹬伸到脚蹬离地面, 此时也应是右臂呈最大外旋姿位。

(1) 挥臂击球阶段从右臂极度外旋并开始进入挥臂到球被击离球拍面。

继续快速地向前上方转体“伸”躯干, 随之快速向上伸右肩, 内旋上臂;伸右肘, 内旋前臂, 内旋屈右腕, 挥拍击球。在挥臂击球过程中左肩不宜后撤或下降, 而应相对固定, 以利于转体和发力。击球时身体应充分伸展。

(2) 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要点

发力顺序由下到上。逐个环节快速向上蹬伸、转体, 伸展与转体要快而同步进行。即:上步—下肢—髋—躯干—肩、上臂—肘、前臂---腕。挥拍击球, 由下到上逐个环节依次快速蹬伸、转加速的螺旋式向前上方加速用力, 才能使拍尖达到最高速度。

(3) 击球点

击球点高度人体直立举拍高度+起跳高度。

击球点方位在前脚掌前上方或稍偏左侧。但发球的种类和性质不同会有差异。击球点不宜偏右侧。

发球上网的学生, 身体前冲较大, 击球点偏前些, 发大的外角球, 需要球离网近些, 击球点也可偏前些。击球点太靠前容易下网, 太靠后, 容易出界。

在一区发外角球, 击球点在正前上方;发内角球, 击球点稍偏左些, 使求路直, 球速更快。

二区发内角球, 击球点在正前上方;发外角球, 击球点稍偏左些。

发上旋球击球点偏内些, 前倾小些。

(五) 随动阶段球离拍面到脚落地进入场内。

击球后, 顺着击球动作的惯性继续转体, 右臂下放, 面向对方发球区, 脚落地进入后场中部。注视球的运动和对手接球的方向, 准备反击。

二、教学训练方法与手段

(一) 直观教学法。

大学生模仿能力很强, 充分采用形象教学, 对迅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很好的方法。

1、正确的动作示范, 配合教师的技术要点讲解。2、利用多媒体教学, 观看网球比赛, 然后进行对比, 分析和讲解。

(二) 模仿练习。

持拍进行正确发球技术的模仿练习。可以是分解动作, 也可以是完整动作, 静态造型。由慢动作到快动作。

(三) 提高抛接球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练习。——悬挂标志物

1、确定学生的抛球高度, 在此高度上悬挂一标志, 让学生做正确的抛球引臂动作向标志抛球。借此手段培养学生抛球稳定性, 和控制抛球高度的能力。2、在学生击球位置上悬挂 (或放置) 一球, 学生以正确的发球动作击此球。借此手段培养学生向上前方充分伸展身体正确起跳击球。克服击球时臂部后坐, 身体向前下压和右臂下压击球的技术缺点。3、可以将两个标志组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练习。

(四) 提高发球准确性和控制能力的练习——击中设放的目标

1、在网上方放置标志物, 要求学生发球击中标志物。2、在对方发球区内放若干标志物, 或设若干标志小区, 编上号, 要求学生发球击中标志物或标志区。3、这些练习应有命中率和球速的严格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光有命中率没有速度是无效的;光有速度没有命中率也是无效的。竞赛中对学生的要求是既有高球速, 又有高命中率。

(五) 发重球和轻球的练习

发重球提高发球专项速度力量, 发轻球提高挥拍击球速度。重球、轻球、正规球交替进行。

(六) 重拍发球和轻拍发球练习

重拍发球提高挥臂击球专项速度力量, 轻拍发球提高挥臂击球速度, 重、轻拍发球与正规球拍发球相结合。

(七) 比赛发远球 (最好也有目标要求) , 也可以用壁球代替。提高发球的专项技术与速度力量。

三、结束语

通过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迅速理解和掌握网球的发球技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并能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掌握发球技术动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球战术意识, 提高学生的网球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从而提高网球课的教学质量。

摘要:发球技术在当今的网球比赛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高校网球课的教学中, 发球技术也作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同时也是网球教学过程中学生最难掌握的教学环节。因而, 研究网球发球的技术, 提高网球发球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学校化学教学的教学手段与改革思路 第10篇

1.1 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的化学课堂上普遍以老师为主, 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这一现象可能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有关, 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 学生在座位上听, 拼命记笔记, 下课后再将笔记上的内容背熟, 就相当于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样一来, 学生很大程度上的缺少了实践的机会。化学课与其他课程不同, 其应当以学生实践为主, 而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动手的机会, 不利于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1.2 学生缺乏很高的学习兴致

化学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 教材上大量生僻的专业词汇、很难记忆的化学公式以及有限的实践机会, 都使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一筹莫展, 这与教学过程无趣有着很大的关联。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有必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 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使教学课堂充满轻松活跃的气氛。

1.3 化学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比较落后

虽然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各种新产品不断涌现, 但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还是比较落后。多媒体教学还没有普及到每一堂课, 有的老师依然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撑起整个课堂。学校的实验室也不能完全达到化学的教学要求, 一些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由于很长时间没有使用, 失去了使用价值, 或者因为某些设备维修和保养费用昂贵, 造成不轻易开放的现象, 导致学生无法自由的进行化学实验。

1.4 学校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 全国学校大规模扩招, 教师行业也变得供不应求, 高质量的化学师资力量也明显不足, 如此的现状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对于人民教师来说, 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将教材的内容讲授出来, 还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 课下把所学知识有的放矢的消化完全, 培养出理论和实践都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 学校应将加强师资力量作为最关键的任务之一。

2 学校化学教学课采取的教学手段

2.1 改变教学模式

学校化学教学有必要改变现在教师单方面教学的模式, 应该让学生有机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 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有了实践的机会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还有助于其用化学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模式。

2.2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的投入精力钻研化学知识, 积极动手进行化学实验, 久而久之, 便会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渗透到化学课堂中, 教师可以制作包含动态的视频、相关趣味常识、有效记忆法的教学课件, 让学生能感性和理性并用的融入化学课堂, 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2.2 更新化学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

学校化学教师是不容忽视的软件, 在注重提高师资力量的同时, 加强硬件设备也必不可少。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网络、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为创新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化学教学应与时俱进, 不能局限于板书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软件如大型投影仪、激光扫描仪和多媒体等。特别是多媒体教学, 它具备高效率融娱乐一体的特点, 是教学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非智力的因素, 完成教学手段的创新。

3 学校化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 要做到教学内容精而广。目前学校化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我们无法将所有知识在短短的几十学时内全部讲完。第二,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指教师不能仅传授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己获取知识。为此, 教师们可以介绍一些比较常用的化学网站, 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搜索所需的科技资料。第三, 重视双语教学。随着国际间合作的频繁, 大力提倡双语教学变得非常必要。化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有可能会导致生僻词汇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应将简单的化学术语和化学概念渗透到教学中, 以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化学知识。

3.2 教学实验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即指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独立实践操作能力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这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实验题目和条件, 自己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这类题目要求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 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验过程中, 老师指导的同时, 学生还需要自己扩宽思路, 使用与调整各种精密仪器;正确操作和准确测量、认真观察并真实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及撰写实验报告等。这类实验进一步提高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与水平, 这对于他们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统一培养模式的改革

计划经济时期, 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都要服务计划经济, 所以, 学校里一切都是统一的、有计划的。从专业设置开始, 学生招生、经费来源、学生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都是统一的, 这就导致化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是统一的模式。我国地域广泛, 各地区发展方式存在差异, 统一的课程体系、统编教材早已不能满足中国的发展需要。

4 小结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科目, 它广泛地渗透到生化、材料、环境、信息、能源、卫生、交通、资源、农业各领域, 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 只有深化素质教育, 才可以以高素质人才的“不变”应对时代的“万变”。这就需要学校化学教师充分发挥化学教学的功能, 有效的进行教学改革, 以满足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聂明.《普通化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7 (4) :52-53.

[2]梁金.浅谈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教学现状及教改思路[J].《广州化工》, 2010, 10 (8) :85-86.

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性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 有效性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体育教育中同样受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遭遇坎坷,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点就是校方对于体育课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导致体育课在上课时间以及硬件设施方面都得不到保证。第二点就是一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没有兴趣,不爱上体育课。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就要从这两点出发。本文将着重从改善学校对体育课的态度以及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方面入手,对体育课教学有效性进行论证。

一、从改善校方对于体育课的态度方面入手

目前我国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对于体育课教学并不重视,甚至到忽视,这就给体育课的发展前景画上了句号。想要改善体育课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从转变校方态度方面做起,通过转变校方态度,增强校方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可以完善学校体育课所需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可以通过事例论证的方式,让学校认识到体育课可以从侧面给学生学习造成一个正面积极的影响,通过体育课的锻炼身心,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等等。

通过转变态度,使校方投出一部分资金到体育课硬件器材完善方面,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来说,也很难将一堂没有篮球筐的篮球课上好,硬件设施是体育课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这一手段,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更加五彩缤纷的体育课堂,针对男生女生分别引进相应器材,使教师有物可教。

二、从体育课堂自身做起

1.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

体育教师多是从体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来做教师的,多年来从事体育锻炼,使得这一部分教师在体型以及相关技能方面储备的知识比较完善,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师却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培训,所

以在讲课过程中缺少相对应的技巧,这一点就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方式的实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笔者认为想要完善这一点,体育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的教师功底,定期的参加一些教师只是的培训,因为体育课并不是简单的带领学生们运动就可以,而是要从根本上将运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大部分教师目前都属于心中有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教授给学生,通过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2.从改善课堂氛围做起

体育课在男生的心中就是一堂可以挥洒汗水随意游戏的课,在女生的心中体育课就是可以放松放松身心,互相说说悄悄话的一堂课,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体育课的定位,注重体育课堂应有的气氛,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将体育课管理成与数理化课堂一样生硬的课程,学生必然会十分反感,更谈不上提高教育手段实效性了。

针对学生这一实际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体育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授给学生知识,第二部分就是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但是体育课不能失去其本质的意义,所以在自由活动时间内,不允许学生出现坐着、躺着等放松形态,必须要时刻参与到活动中去。

体育课目前在小学至高中这一阶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所以需要教师自行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笔者认为,体育课也可以参照考试课的方式进行,设立一月一次的月考,最终成绩可以左右是否对学生进行惩罚,成绩靠后的部分学生要接受惩罚,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技能。

3.注重课前准备活动环节

体育课是一门运动量巨大的课程,在体育课进行前基本上都要做一些简单的准备运动,并且进行适当的短跑以作热身,但是许多学生由于急于自由活动,或是不想运动,就会对做准备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准备活动完成质量低下,进而导致在进行运动过程中因为肌肉伸展能力欠佳,关节不够灵活、动作不够协调,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必须要提高学生对于课前准备活动的重视性。

4.对于不同种类学生人群进行针对化管理

每名学生的爱好不同,所以对于体育课的看法也不同。体育课中表现比较活跃的普遍是男生群体,男生群体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对于体育活动有着无限的热爱,并且积极投身到其中,第二种就是虽然热爱体育,但是对于体育活动有着自己的看法,第三种就是不爱进行体育活动的。

体育教师的课堂,首要需要保证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针对第一种学生,教师要控制其活跃程度,因为任何事情都是过而不及的,针对第三种学生,教师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让其进行体育运动,因为运动才是体育课堂的真谛。

5.教师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

体育教师自身技能的掌握程度在体育课教学课堂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想要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首先就要从完善自身技能方面做起,不断的进行锻炼,进行体育知识文字讲解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满足时代的需要,满足课堂的需要。

结束语: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来体育教学的经验认为,体育课只要在不涉及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最大程度上的给学生可以放松的空间,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感官同时参与到体育课的教学中来,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观察能力等,從而将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相接轨,达到提升体育课教学手段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国维.浅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

[2]张颂岐,陶尚武.体育院系排球专修课“四人模拟比赛法”技术考核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3]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曹庆.浅谈我校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时空,2006(35).

家禽生产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第12篇

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家禽生产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上, 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 注重职业能力与素质教育, 同时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 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教, 打破传统的先教后学、先学后做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

1.1 创建工学交替教学运行模式

畜牧专业家禽生产课程的教学情况是第4学期初进行关键技能训练, 之后学生到家禽养殖场进行顶岗实习, 体会家禽生产全过程, 第5学期返校后再系统学习家禽生产课程。这种工学交替模式, 使学生在养禽场实习期间参与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劳动, 对生产实际过程有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第5学期在学习家禽生产课程的时候,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好。

1.2 关键内容采用模拟生产现场的教学方式

利用学校的家禽生产实验室、家禽保健实验室、孵化实验室、动物暂养室等实训教学基地, 在模拟生产实际现场的条件下开展教学, 在关键技能教学中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将种蛋管理、孵化管理、雏鸡初饮与开食、雏鸡处置技术、蛋鸡生产性能鉴定、人工授精、水禽活体拔毛技术等融合到实践中, 边讲边做,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禽生产课程在某些模块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按照任务的提出、教师引导、学研结合和检验与评价4个步骤实施完成。例如, 在人工孵化教学模块, 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由学生设定生产计划, 进行孵化生产安排;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总结影响孵化效果主要原因以及解决思路, 然后在孵化室进行实际任务操作, 最后进行孵化效果计算和评价。

1.4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解决问题能力, 在生产企业现场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项目导向教学。按照生产实际岗位需求, 课程内容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 由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组成。例如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项目, 以提高产蛋率为目标, 首先分析影响产蛋率的各种因素, 逐一排查解决, 找到提高产蛋率的办法, 最后进行归纳分析, 找到解决提高产蛋率的主要措施。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调动起来。

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家禽生产课程的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方法并举, 以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

2.1 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每个教学情景, 先由教师提出 (导入) 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然后由教师进行理论阐述、分析归纳, 再由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答疑,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用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

在有关专业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引入相关案例。教师把来自生产实际中的案例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的成因, 之后每个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 由教师把几个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归纳, 介绍问题的成因、处理方法与结果。通过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 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2.3 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对于一些实验教学项目、实训项目,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 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例如在蛋品质分析实验中, 学生自己按照实践教学指导书中的相关项目, 准备常规性的实验用品、试剂、仪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 对于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可以进行分析并进行重复实验, 提高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4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根据课程不同模块的特点, 凡是适宜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部分, 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内容的直观性。教师在指导生产的过程中拍摄了大量反映生产过程细节的照片, 反映生产实际操作的录像;购置的课程录像以及从网络上下载的录像, 通过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2.5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

模拟畜牧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与家禽生产相关的岗位在工作过程中的实际角色, 把角色移植到课堂中。如一个饲料公司技术员遇到一个养鸡户, 该养鸡户的鸡群出现了某种问题, 请教技术员帮助分析和解决。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类型的应用, 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2.6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改进实验方法

家禽生产课程减少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 加大了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内容。适当开设设计性实验,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涉及到的家禽生产实验室、孵化实验室、动物饲养区、环境控制实验室、家禽保健技术实验室等基本实现了全天候开放, 每个实验室安排1~2名学生在课余时间 (包括节假日、晚上) 值班, 建立实验室工作登记制度, 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老师安排的技术训练科目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重复性操作和训练。并建立兴趣小组, 按照项目导向教学要求, 在实验室内完成学习过程。

2.7 举办专题讲座

为了让学生了解家禽养殖相关领域现状与发展趋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禽生产课程组有计划地邀请校外行业与企业专家做相关专题报告。这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习效率, 丰富教学内容, 活泼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家禽生产》课程被确立为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所有教学资源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 网站是永不下课的课堂, 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方便了学生自学。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生产现场照片、录像等展现到课堂上,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形成了虚拟的家禽饲养车间、孵化车间等仿真教学环境。

上一篇:环境新闻的宣传策略下一篇:水务企业财务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