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护理

2024-07-26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护理(精选12篇)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护理 第1篇

穿刺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内科病区老年人患者居多, 约占90%。在穿刺前护士应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特点。患者在住院后面对医院陌生的环境和人群都会产生愤怒、恐惧、焦躁、情绪激动等不配合心理, 再加上护士穿刺不成功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操作失败, 更会激起患者的不满情绪, 所以在穿刺前, 护士应该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增加患者的信任度, 从而使得患者肌肉放松, 血管紧张度降低, 促进静脉穿刺能够顺利进行。

护理人员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不佳的心态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面对血管状态不好的患者, 更会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 从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因此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

穿刺方法

选择5.5号或6.0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5.5号或6.0号头皮针比较轻巧、针头细、短, 进针的角度、深度和力度比较好把握, 而且5.5号或6.0号头皮针进针时患者出现痛觉较轻, 针眼愈合快, 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但是对于个别血管状态不好、选择细小血管的最好还是选择5.5号针头。

适当延长绷扎止血带的时间和选择合适绷扎止血带的位置也是关键。对于静脉血管较细或末梢静脉充盈较差的患者, 可以将绷扎止血带的时间给予适当延长, 止血带的位置一般选择在离穿刺点10~15 cm, 保持松紧适宜。

患者手呈非握拳式状态穿刺, 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成功后再松拳。护士用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掌空的握杯状。如静脉血管不充盈可嘱患者先握拳再松拳, 交替几次后, 患者的血管即可充盈。

根据血管分布走向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 (1) 对于靠近肢体关节部位的静脉血管, 有斜形的在穿刺时扎好止血带, 绷紧血管上端周围的皮肤, 使皮肤拉紧, 角度要小, 慢慢进针, 见回血顺利后固定针柄。并告知患者避免肢体活动。 (2) 对于血管较脆的患者, 进针时根据血管深度掌握好进针角度, 速度要慢, 见回血后轻轻松止血带, 妥善固定。

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穿刺方法: (1) 对于老年消瘦患者, 由于患者的手背皮肤比较薄而且松弛, 皮下脂肪较少, 血管容易滑动, 穿刺时应固定血管上下端, 直接刺入皮下及血管, 见回血后方可。 (2) 对于老年肥胖患者, 由于皮下脂肪较多, 静脉位置较深, 不容易显示出现, 所以在穿刺时应该看准血管走向及深度后再进行穿刺。 (3) 对于老年水肿患者, 由于患者全身水肿, 为了使血管暴露, 此时操作者用手指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 将多余的水分挤向一边, 暴露血管后再进针。

在整个输液过程中, 穿刺成功后针头稳妥的固定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针头固定不当, 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 从而需要二次穿刺, 增加患者的疼痛。因此我们要采用正确的粘贴方法, 用来固定针头, 先将一侧皮肤进行粘贴, 然后将胶布拉紧至对侧, 这样能够使得胶布固定不松动。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解释, 话音轻柔, 耐心安慰, 适当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避免因疼痛引起患者肢体活动而导致针头刺破血管从而导致穿刺失败。

摘要:老年人由于血管细、壁薄、弹性差, 易造成静脉穿刺的失败, 为了使护理人员能更好地应对和提高穿刺成功率, 本文总结几点成功的静脉穿刺方法。根据老年患者静脉血管的特点、位置及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穿刺技术。

基础护理知识:小儿静脉穿刺技巧 第2篇

1、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必须事先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合作,要求家长帮助固定病儿,不让他乱动。对于学龄儿童,她们懂得了一定的道理且有一定的自制力,只要取得他们的信任,讲清道理,就能配合治疗。 2、静脉穿刺时应选择好部位和血管,避免在骨隆突出、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以15---20度为易,过大过小都易穿破血管壁,而且进针时各组织的进针力度和速度也不相同,进入皮下组织时用力要大,速度要快;穿刺血管壁进入血管腔时,用力要轻、稳、慢。

3、穿刺时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拔出针头,一定要设法证实针头确实不在血管内才能重新进行穿刺。如把穿刺针头和输液管接头分开,也可轻捏输液管下段,还可用注射器接针头边进针边抽回血等。

4、穿刺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减少穿刺的失败率。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38-01

目前,静脉注射仍不失为抢救治疗老年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但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等,给老年患者静脉注射或输液时增加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给老年人做静脉注射或输液时应根据老年不同疾病,采取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

1根据不同疾病选择适当的血管

1.1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应选择手足小静脉。因为这类患者的血管硬化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小。

1.2 糖尿病患者

应选择手足部位较直、管腔稍粗的血管。因为这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过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视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针头堵塞,造成穿刺失败。而直、粗一些的小静脉血流压力相对大一些,可避免过早凝血现象的发生。

1.3 慢性肝、肾功能衰竭患者

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的血管。这类患者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差,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同时内侧皮肤较薄,血管表浅,容易刺破,或穿刺成功后,容易发生液体部分外渗。

1.4 瘫痪患者

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好处是肢体固定容易,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肢体活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1.5 其他方法

(1)根据输入的药物选择血管。输入高渗液、大剂量抗生素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特别是在抢救中,需要短时间内大量输液时,应选择成功率高,易于固定的较大、较粗血管,如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这样可避免对小血管的刺激,因为小血管壁薄,致密度低,容易造成藥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2)根据输液时间长短选择血管。短时间内的输液可选择手、足背小血管,当超过8h以上,应以上肢手背静脉为宜,这样既有利于患者床上活动,又有利于体位的变动,解除长期卧床的疲劳,同时也便于患者大小便及其他活动。

2皮肤消毒与进针方法

2.1 老年人的皮肤消毒

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必须绷紧皮肤后再消毒,其原因是皮肤老化,致使褶皱增多,污垢容易沉积在褶皱里。其消毒的面积应比一般人大些。污垢较多者,可先用肥皂液清水擦洗后再消毒。

2.2 进针手法

不宜采用血管面直接进针,应在所选择穿刺点下方1~2cm处进针,待针进入皮肤1/3时,再进入血管内,见回血后稍稍向前进针0.5cm左右。优点是不容易穿破血管,针斜面不易从血管中脱出,可延长血管使用时间。

2.3角度和力度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第4篇

关键词:静脉穿刺,老年人,护理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见的基本技术操作, 穿刺的成功与失败, 除操作技术等因素外, 与血管的弹性、韧度、深浅、走行、充盈等情况均有一定的关系, 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少, 管壁厚, 血管弹性差, 脆性大, 皮肤松驰, 血管弯曲活动大, 穿刺时回血慢等, 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老年人的特点, 总结改进操作方法, 我们对750例进行静脉穿刺, 成功率达98%以上, 现将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 认真细致地选好穿刺静脉

应选择暴露明显、清晰、血管弹性好, 易固定, 无弯曲的粗大静脉, 尤以上肢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及上肢显露明显的其它静脉, 因为这些静脉血管比较表浅, 而且明显便于穿刺且易成功。

2 选好合适的针头

穿刺的针头与血管应粗细相符, 一般可选用6.5~7号针头, 而且要选用针尖锐利, 针斜面较小的针头, 以免针尖粗钝加之血管本身的特点穿刺时用力穿破血管。针面过大时进入血管腔不完全易滑出而失败。

3 穿刺前不易过早, 过紧地上止血带

因为老年人血管壁脆弱, 扎止血带过早或过紧, 可使局部血管过早地充盈, 穿刺时易穿破血管, 另外也可使局部因循环不良皮肤变成暗紫色, 使血管看不清, 患者也感到麻木不适。

4 为高血压, 动脉硬化的老人穿刺

这些人的血管壁厚而坚硬, 弹性小容易滑动, 虽然比较粗大, 但穿刺有易成功, 要选用针尖锐利的针头, 操作时要缓慢刺入血管壁内, 防止用力过大刺破静脉。

5 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老年人穿刺

这些人的组织细胞退化, 间质疏松, 血管壁脆脆性大而且弹性差, 穿刺时极易穿破静脉, 操作时进针要慢而且用力要均匀, 防止穿破静脉。

6 为肺水肿的老年人穿刺

因为穿刺部位组织水肿, 血管显露不明显, 可在穿刺部位轻轻按压, 使局部组织水肿转移, 血管显露后再行穿刺, 注意从指压到穿刺动作要快, 否则被压迫而排开的组织间隙液体还会复原埋没血管, 使穿刺失败。

7 为肥胖型老年人穿刺

因为肥胖病人的皮下脂肪厚, 表浅静脉不易用肉眼看清, 深而不显, 但血管充盈且弹性较好, 故用手感觉, 先扎止血带, 因皮不脂肪厚, 浅静脉深而固定, 按其解剖部位先选择粗大的静脉, 以手指触及到充盈, 富于弹性的静脉后, 再沿其血管走行消毒穿刺。

8 为消瘦型的老年人穿刺

因皮肤松驰, 弹性也差, 皮下脂肪少, 血管易滑动, 穿刺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将局部皮肤拉紧, 使血管固定, 减少血管滚动, 用选好的针头, 在血管的侧壁进针, 见回血后, 再向管腔内进入少许固定这样容易成功。

9 老年人的心理动态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护理 第5篇

1.2先了解内瘘方式、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再决定穿刺的部位和穿刺的方向,动脉穿刺点一般在吻合口上3~4cm,根据血管充盈情况决定顺血流方向还是逆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端应顺血流方向穿刺。穿刺两点应相距5~10cm。

1.3如果肢体水肿,可用手压局部待血管暴露,如果血管扩张不好,可用止血带扎紧肢体近心端,等血管充盈后再作穿刺。初次使用时,穿刺针进入血管后应立即松开压脉带,并用无菌纱布轻压穿刺点,防止渗血、血肿发生。

1.4穿刺针一般选用16号不锈钢硅化穿刺针。

2血管穿刺

2.1暴露病人扩张静脉部位,采用碘酒、酒精消毒,距吻合口3~5cm处作动脉穿刺,引出血液,然后选近心端顺血流方向作静脉穿刺,使血液进入体内。

2.2穿刺针与皮肤呈15度角,待针斜面刺入皮下后要求马上穿入血管,针在皮下隧道很短,约占针的1/3,针的其余部分穿入血管内。

2.3血管穿刺顺序是,先穿刺血管的近心端,再穿动脉端,因为动脉穿刺失败后血管局部必须加压,造成近心端血管不能充盈,再穿刺血管非常困难。

2.4穿刺一次未成功,未穿破血管,可在原穿刺点再穿刺,若已穿破,应立即拔出并加压止血。避免穿刺针反复进退,否则易引起针眼渗血,所以要求操作人员操作熟练,穿刺准备充分。

2.5为延长血管使用寿命,可在血管上作轮换穿刺,也可在原针眼重复穿刺。定点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疼痛轻。对于消瘦衰竭、皮肤弹性差的病人使用定点穿刺要慎重,因皮下组织少可引起针眼渗血。

2.6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与血流量有显著的关系。一般要求血流量在150ml/min,如果达不到则要找原因,最常见的是穿刺位置不当、针尖斜面方向不好或病人本身的血容量不足造成。若是血管本身扩张不好致血流量不够,可在两穿刺点之间用小纱布团压迫血管,以此增加血流量。

3治疗结束后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3.1由于动脉化血管内压力高,透析结束拔针后如果处理不好而发生血肿将影响到下一次透析穿刺和内瘘寿命。穿刺针拔出后,将一块2cm×3cm大小的纱布团在针眼处按压15~20min,并用胶布将两侧皮肤往中间拉紧,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用纱布条或绷带绕纱布团一圈并打一活结。30min后适当松开长纱布条或绷带,12h后可酌情去掉小纱布团。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护理 第6篇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内科2010年6月~2011年3月治疗的老年输液患者400例,其中男236例,女164例,年龄62~91岁,平均7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背静脉网离心性穿刺,对照组采用手背静脉网常规穿刺。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由静脉穿刺技术熟练的同一护士完成,穿刺针头均为5.5号,两种方法均选择手背指掌关节附近的静脉网。

⑴离心性静脉穿刺:患者取平卧位,被穿刺的手平放于床上,也可放于腹部,护士站在患者一侧近心端,扎止血带于腕部,消毒皮肤,待干,嘱患者微握拳,不可用力握拳,以免手背皮肤被拉紧压迫血管,导致进针时容易穿透血管下壁[2],以皮肤自然平展,静脉充分暴露为宜,操作者左手拇指轻轻绷紧拉直穿刺部位皮肤,必要时左手食指在穿刺血管旁开5~6cm处轻轻协助拉平皮肤,以易于显露静脉,右手持针柄,与皮肤呈5°~15°角向手指方向快速进针,见回血后稍进针少许,如果血管较短,则在血管后方0.5~1cm处刺入皮肤,潜至血管旁再将针头刺入血管,这样使针头刺入血管前有一段皮下组织固定针梗,见回血后松止血带,左手拇指固定针柄,查点滴通畅后用胶布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⑵常规静脉穿刺:选择手背静脉网的静脉,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右手持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向心方向进针,见回血后沿血管再进针少许,滴入通畅后固定,调节滴速,取舒适体位。

评价指标:观察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的重注率、对手活动的影响、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穿刺输液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1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的重注率、手活动的影响、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老年人血管脆性大,而且又硬又滑,多数患者都经过反复住院治疗,穿刺输液,常规输液法一般都采用手背近腕关节端的静脉输液,反复穿刺后血管损伤更大,穿刺更困难,。而手背指掌关节附近的血管,由于使用较少,弹性相对较好,穿刺成功率高,也符合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远端开始的原则。

从手背静脉的解剖学基础看,手背静脉网是上肢浅静脉的一部分,位于皮下,与深静脉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支,浅静脉起于手指,在手背不形成网状结构[3]。因此,输入的液体通过这些网状结构回流右心,不存在逆流。另外,管径小于2mm的静脉也没有瓣膜[4]。因此,也不影响静脉回流。

手背指掌关节附近静脉离心性穿刺时,由于持针的右手着力点在腕关节侧,范围较大,容易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穿刺成功后,针柄正好贴在手背中部,弥补了常规穿刺时由于关节凹凸不平,穿刺時无固定点及穿刺后固定不牢的缺点,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反复穿刺。“一针见血”仍然是患者评定静脉输液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5]。

手背静脉网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穿刺部位之一,它具有暴露部位最少,活动限制最小等优点[6]。尤其是老年人,耐性差,此处部位的常规穿刺肢体活动受限制度大,输液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易致不良情绪。而离心性穿刺由于固定稳妥,肢体活动度增加,减轻了患者紧张情绪,方便了患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另外,输液过程中,常规穿刺由于固定不牢,针头容易移位、滑脱或液体外渗,需重新穿刺,增加患者痛苦,而离心性穿刺刚好弥补了这一缺点。

根据临床实践结果、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及手背静脉的解剖特点等,表明此处部位的离心性穿刺优点多,值得推广。在临床工作中,从实际出发,把向心性和离心性穿刺结合起来,哪种有利可行就选哪种方法,以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韦文萍.手背静脉离心穿刺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20):3256-3257.

老年患者实施浅静脉穿刺的临床护理 第7篇

1 方法

1.1 血管选择法

原则上一般选择弹性较好、回流通畅、粗直易显露血管, 便于穿刺、固定和观察回流情况。从远心端开始有计划地使用血管, 多选用手背静脉、桡静脉、大隐静脉等。避免使用硬化、受伤、感染、靠近关节或有瘢痕的血管。

1.2 充盈血管法

①嘱患者将输液侧手臂下垂或反复握拳、松拳数次, 看到血管充盈后即可扎止血带穿刺;②扎好止血带后沿所要穿刺的静脉, 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行后轻轻拍打穿刺局部, 使血管充盈再行穿刺;还可采取适当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充盈血管。笔者认为扎止血带一般60~90 s即可, 李蔓玲认为扎止带40~120 s为最佳时间[1]。

1.3 血管穿刺法

①对于粗大弹性较好的血管:一般见于青壮年, 血管充盈、粗直、富有弹性, 常规方法穿刺, 固定牢固;②对于弹性差易滚动的血管;重点做好固定在行穿刺, 进针的角度及力度相对要大, 固定可采取两种方法: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用左手食指固定穿刺血管的上端, 拇指固定穿刺血管的下端;③对于表浅脆性大的血管:此处血管多见于老年或消瘦的患者;穿刺时可采用低角度缓慢进针法, 宁慢勿快;松止血带时要轻轻松开, 以防止穿破血管。对于长期输液的老年消瘦患者, 特别是女性, 手背血管脆性较大时, 也可选用手臂内侧血管;④对于硬化的血管:此种血管多见于老年长期输液、肝脏疾患或行化疗的患者;血管多呈条索状, 手触诊有坚硬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滑动。穿刺时判断血管是否通畅非常重要, 现介绍一种判断方法, 用食指与中指在穿刺血管中间施压;然后推至两端, 保持食指与中指间大约2 cm距离;松开远心端, 如果血管立刻充盈, 说明此血管通畅, 可于静脉上呈30°进针;⑤对于凹陷性水肿患者的血管:穿刺前可先用热毛巾湿敷穿刺部位, 然后用大拇指沿血管走行稍用力按压穿刺部位, 使组织中的水分挤向周围, 在凹陷处看到血管后快速进针;⑥对于肥胖患者及静脉不显露患者的血管:熟悉静脉解剖位置, 扎止血带后嘱患者反复握拳松拳, 也可用大拇指按压血管2~3次, 使血管充盈扩张, 感觉富有弹性, 触摸到条索状血管后即可穿刺;⑦老年患者穿刺时不宜将针头在皮下反复穿刺, 以防引起皮下出血;同时应经常更换穿刺部位, 不宜在同一部位连续或反复穿刺, 以减轻疼痛, 预防静脉炎发生;⑧多数老年患者血管硬化、弹性降低、脆性大、易滚动, 对此可采用食指、拇指固定血管两端, 穿刺时采用从血管上方直接穿刺入血管的方法, 可以避开伴行的神经, 使静脉穿刺无痛、微创、快速、易成功[2]。

2 护理

2.1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①控制输液滴速:一般老年患者以40~60滴/min的速度为宜, 尤其输入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及心肺功能异常者应严格控制滴速;②加强巡视观察:老年患者对疼痛反应较迟钝, 加上皮下组织疏松, 轻微的渗液不易被发现, 所以要加强病房巡视, 仔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液、肿胀, 有无输液反应发生, 及时发现, 及时处置;③做好皮肤护理:护士应为输液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对于持续或输液时间过长的患者应定时按摩局部皮肤, 给予必要时翻身, 以防长时间受压而发生压疮。

2.2 输液后的护理

①无痛拔针法及按压时间:拔针前先关闭输液器水止, 彻底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 在拔针的同时快速按压穿刺点, 方法是用大拇指沿血管的方向纵向离心按压5~10 min, 以防止淤血发生;②血管维护法:教会患者拔针后15~30 min内不要负重, 如拎取东西, 活动手部等;可在输液结束1 h后使用温热毛巾进行热敷, 温度不宜过高, 以免烫伤皮肤, 温度不宜过低, 以免起不到疗效, 坚持每日2次, 每次15~20 min即可起到维护作用;如输液局部出现刺激症状或轻度静脉炎可使用欧莱凝胶、喜疗妥软膏局部涂抹, 每日3次, 每次适量即可;也可在取得患者同意后, 在没有症状或出现静脉炎前提前使用软膏涂抹, 预防刺激症状的出现或静脉炎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3 体会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对疾病的治疗, 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很多, 如在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的血管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措施也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如长期输液的患者, 给予教会患者保护血管的方法。保证了下次穿刺的成功。所以运用和做好静脉穿刺的各种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大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蔓玲.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护理研究, 2001, 15 (3) :168.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探讨 第8篇

1 方法

1.1 针头选择

根据输入药物及血管条件, 选择5.5或6号头皮针 (输入脂肪乳或血制品需6号针头) 。

1.2 血管选择

选择能看到的前臂静脉或手背静脉。

1.3 操作方法

按常规准备液体, 排气后关闭调节器备用, 若血管不易看到, 扎止血带后沿血管解剖位置按压皮肤, 直到看到蓝色或条索状节段静脉, 常规消毒。然后将输液管调节器下端折叠夹于左手示指与中指之间, 拇指绷紧静脉近心端皮肤固定血管, 右手持针柄, 逆血流方向, 针头与皮肤呈5°角自血管上方, 针头斜面全部刺入皮下后, 立即松开左手示指与中指折叠的输液带前端, 使之处于负压状态, 再沿血管方向刺入, 见回血立即停止进针。松开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 点滴通畅后常规固定好针柄。

2 结果与结论

2.1 负压穿刺使穿刺针一进入皮下即处于负压状态, 只要碰到血管即可回血, 避免了因老年患者血管细、脆性大容易刺穿的弊端。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难点分析及对策 第9篇

1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难点分析

1.1 患者因素

①肥胖水肿: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富或皮下组织液体积聚过多, 肉眼不易观察到静脉。②失血、失液:患者如大出血, 腹泻, 进食困难, 体液不足, 血管内压力不够, 浅静脉充盈度小而影响穿刺。③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 皮肤组织松弛, 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加, 如果是长期静脉给药及癌症化疗后的患者, 浅静脉血管呈条索状, 四肢几乎不易找到充盈良好的血管[1]。

1.2 操作因素

扎止血带时间过长、患者肢体远端供血不足、静脉回流障碍、静脉不明、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以及静脉穿刺时的光线太弱或太强, 都容易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1.3 护士方面

部分护士心理素质差:在临床操作中, 遇见找不到好血管, 加上患者家属要求一针见血。或遇见熟人时, 就产生紧张胆怯心理, 在穿刺时又急于求成, 这样往往成功率不高。护士的基本功不扎实, 静脉穿刺操作不熟练:在操作时没有看清、摸清血管走向或部位选择不准确的情况下进针, 从而影响了穿刺的成功率。护士身心疲惫:目前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重, 压力大, 以至于很多护士在上班时处于身心疲惫状态下, 加上常常付出了劳动还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容易使她们产生消极情绪, 导致穿刺成功率降低[2]。

2 对策

2.1 心理准备

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较差, 依赖性较强, 甚至对所患疾病无正确的认识而自暴自弃,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当病人过分紧张时,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易痉挛, 皮肤立毛肌收缩, 进针时易产生疼痛。静脉穿刺前, 一方面, 要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静脉穿刺的必要性, 设法让病人身心放松, 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争取患者合作;另一方面, 护士还应进行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提高穿刺效率的质量。相反, 恶劣情绪的心态, 可导致穿刺失败,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2 遵循操作原则

选择7号或6号针头较短、针头斜面较小的头皮针为宜。在穿刺过程中, 要沉着冷静, 集中精力, 排除各种不良影响。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的时间应小于2 min。在静脉暴露不明显时, 应遵循静脉走行采用推挤的方法, 还可采用分次扎止血带的方法:系紧止血带后用手轻轻摩擦皮肤约1 min, 松开止血带片刻, 再扎止血带。尤其对水肿患者, 可将皮下水分暂时转移, 而暴露静脉。这样可防止盲目寻找, 节约时间, 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应避开硬化血管, 有计划地使用血管, 对于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要有计划地从远端到近端两侧交替选择血管。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 应选择适宜的光线, 同时应先用手指探明静脉的走向及深浅。以左手拇指压住静脉, 使其固定。右手拇指在持针柄后, 食指在针柄前,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20°角为宜, 对于肥胖患者进针的角度以30°~45°为宜。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在沿静脉由浅入深, 慢慢向前向下潜行刺入。老年患者在穿刺时忌快速进针和反复穿刺。若使用留置针时, 则在见回血时, 应再向前平行推0.5~1 cm。然后退针芯1 cm后再缓慢地边退针芯边将套管针送入血管内。在打开调节器和松止血带时应轻、慢, 因此类患者血管壁脆性大, 管腔小, 若送针和打开调节器及松止血带过快都易出现局部有渗液现象发生。进针后反复穿刺, 容易形成皮下血肿。

2.3 合理选择静脉

老年患者皮肤老化, 皮下组织疏松, 血管弹性及韧性减低, 且血管易滑动, 不易固定, 因此, 为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合理选择静脉很重要。应选择:①穿刺操作方便, 易于固定处的静脉, 尽量避开关节处, 患者感觉痛苦小些。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尽量不选用有瓣的静脉及弯曲静脉;但如果输液较多, 输血或用其他胶体液者, 宜选择大静脉。②糖尿病人, 应选择手、足部位粗而直的血管进针。因为这类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如果血管过细, 可使针头堵塞, 造成穿刺失败。而粗直的血管, 血流压力相对大些, 可避免凝血现象过早发生。穿刺时动作要敏捷, 提高穿刺成功率。③瘫痪病人, 以选择患侧肢体血管为好, 这是因为其肢体固定, 容易穿刺, 且不影响健侧肢体活动, 同时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循环, 减少血栓的形成[3]。

2.4 常见3种类型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法

2.4.1 消瘦型

多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皮下脂肪少, 血管清晰可见, 但管壁弹性差, 细而易滑, 穿刺时需将上下皮肤拉紧固定血管。如手背静脉穿刺, 让患者的手自然放置, 护士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 选择好穿刺血管后, 常规消毒皮肤, 扎上止血带, 操作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好血管, 右手持穿刺针在血管上方与皮肤约10°角处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及血管肌层, 立即呈20°角沿静脉方向行走, 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 用左手固定针柄, 右手轻轻放松止血带。这种方法可减轻穿刺时的疼痛, 提高穿刺成功率。

2.4.2 肥胖型

多有高黏血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皮下脂肪层厚, 血管外型不明显, 触摸时感觉粗大, 血管弹性小而滑, 进针后针尖易随血管滑行。穿刺前扎上止血带, 用手指探明静脉的方向及深浅, 常规消毒皮肤后, 用左手食指固定静脉近心端, 用左手拇指固定静脉远心端, 二指外绷, 力求最有效地将滑动静脉固定, 拇、食指之间保持四五厘米的距离, 然后从血管正面以30°左右的角度直接刺入, 易成功。

2.4.3 肢体水肿患者

微循环较差, 静脉塌陷, 血管脆性大, 易被刺破造成皮下瘀血。穿刺时在静脉近心端扎紧止血带, 然后向静脉回流方向推压血流, 可使局部静脉充盈, 即可穿刺。水肿特别严重者, 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 在松开时看准血管走向, 消毒后快速进针, 防止穿破血管。

2.5 保护血管

笔者除在操作时要注意保护血管外, 在用药结束后, 还要指导病人对四肢末梢血管经常按摩。要常搓手背、足背, 手可做伸握动作, 局部进行热敷, 可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 降低血管脆性。

2.6 要有高度责任心

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热爱自己的护理工作,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每一位患者都要认真选择血管, 穿刺前精神放松, 准备好物品, 认真检查针头是否堵塞及带钩[4]。

综上所述, 虽然长期静脉给药及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只要不断总结经验, 加强学习与交流, 此类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一定会得到提高, 成功率也一定会大大增加, 还可以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同时也会赢得家属和患者的信赖。做好静脉穿刺技术对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护士高度的责任感和最佳心理状态, 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是取得穿刺成功的关键。对不同病人的血管选择和静脉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是取得穿刺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莫永兰.周围浅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 2008, 3 (1) :46.

[2]高艳华.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与输液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05, 26 (9) :972

[3]卢斌.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32) :57.

老年患者负压静脉穿刺法的应用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08年2月我科的240例老年患者为对象, 男173例, 女67例, 年龄60岁~93岁, 平均年龄75.4岁。试验组120例采用负压静脉穿刺法, 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 随机分组。

1.2 材料

备齐常规静脉穿刺法所需用物,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 (7#) , 另备一次性5 ml注射器1个, 止血钳1把。

1.3 方法

随机分成2组, 试验组120例采用负压静脉穿刺法;对照组120例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穿刺部位均为手足背静脉, 静脉穿刺操作者均为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常规静脉穿刺法按山西省卫生厅组织编写的《密闭式静脉输液法》[1]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负压静脉穿刺法: (1) 注射器抽吸法: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操作规程常规排气后关闭调节器, 用5 ml注射器抽吸3~4 ml生理盐水, 接在输液器的头皮针上, 选好穿刺部位后消毒、穿刺, 当针尖斜面进入皮下开始缓慢抽吸形成负压, 边进针边抽吸, 待进入血管瞬间即见回血, 松开止血带, 连接输液管, 观察输液通畅后予以妥善固定。 (2) 折叠输液管法: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操作规程常规排气后关闭调节器, 选好穿刺部位后消毒, 穿刺时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静脉两端,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 无名指、小指将输液管下段距终端过滤器3 cm~5 cm处折叠、捏紧, 当针尖斜面进入皮下时, 松开无名指、小指, 使其在负压状态下缓慢刺入血管即见回血, 松开止血带, 观察输液通畅后予以妥善固定。 (3) 输液瓶低置法: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操作规程常规排气后关闭调节器, 将输液瓶放在低于患者穿刺部位的地方备用, 此时必须保持墨菲滴管直立, 穿刺时当针尖斜面进入皮下后, 打开调节器缓慢进针, 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 一手固定针柄, 另一只手将输液瓶挂在高于患者穿刺部位的地方, 观察输液通畅后予以妥善固定。 (4) 挤压墨菲滴管法: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操作规程常规排气, 使墨菲滴管内液平面为1/2~2/3满, 关闭调节器, 挤压墨菲滴管后在其上方1 cm处用止血钳夹紧, 此时滴管内形成负压, 当针尖斜面进入皮下时, 打开调节器, 使头皮针到滴管的一段输液管也形成负压, 继续穿刺, 待进入血管瞬间即见回血, 松开止血钳、止血带, 观察输液通畅后予以妥善固定。

1.4 静脉穿刺是否一次成功的判定

针头一次性进入血管建立静脉通路, 液体输注通畅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即判定为成功, 但不包括退针后未退出皮肤的皮下多次穿刺;有回血但穿刺局部液体外渗、多次穿刺、无回血且不能静脉输注均判定为失败。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症, 常年

服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凝等药物, 血液凝固时间比年轻人相对要长[2], 易形成皮下瘀血, 影响护士观察血管, 增加穿刺成功难度。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多有皮肤松弛, 血管易滑动, 血管壁增厚、硬化、弹性减退、韧性差等特点, 穿刺时注意绷紧皮肤, 固定血管的两端, 进针时角度不宜大于30°以免穿透血管。

3.2 由于静脉穿刺是一种侵入性操作, 患者常有畏惧心

理, 可引起肌肉、皮肤紧张, 如紧握双拳时, 肌肉紧缩、皮肤的横纹张力增大, 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横纹方向垂直逆皮纹而进造成皮肤产生机械性断裂损伤, 患者疼痛明显[3], 易有抵触情绪, 增加穿刺成功难度。操作者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减轻其心理压力, 提高其对护士的信任度。患者心理放松, 肌肉、皮肤、血管的紧张度降低, 易于穿刺成功。

3.3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

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内[4]。负压静脉穿刺时针尖部的液体和血液的交汇面受到来自两个相反方向的压力, 即由内向外的静脉血的压力和由外向内的液体静压。当针尖斜面进入皮下时利用注射器抽吸、松开折叠的输液管、打开输液瓶低置法的调节器或挤压墨菲滴管所形成的负压, 使调节器与针头这一段输液管内呈持续负压状态, 而人体内的静脉血压为正压, 二者之间压力差明显。针尖斜面一旦进入血管即可见回血, 减少了常规静脉穿刺成功后因腹泻脱水、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高等因素导致的未见回血情况的发生, 有助于护士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从而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上升, 减轻患者痛苦, 增强其对护士的信任度。

3.4 负压静脉穿刺法的注意事项:输液管和头皮针管中不

能有空气。针尖斜面进入皮下时要用注射器抽吸, 松开折叠的输液管, 打开输液瓶低置法的调节器或挤压墨菲滴管, 使形成负压。采用输液瓶低置法时切记始终保持墨菲滴管直立, 以防空气进入滴管下端, 在其下方的输液管内形成空气段。见回血后应进针少许, 以防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时出现液体外渗, 造成穿刺失败。

负压静脉穿刺法较常规静脉穿刺法易见回血, 有助于护士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明显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减轻了患者痛苦, 减少了因输液引起的护患纠纷, 适合于老年患者, 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峻.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4 ̄27

[2]刘瑾, 廖胜香, 林燕勤.老年静脉滴注患者拔针后按压针口新方法的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7) :17 ̄18

[3]纪珍花, 王群先, 栾明霞.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法对病人疼痛影响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 2005, 11 (7) :534

老年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护理 第11篇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17-02

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易引发骨质疏松,轻微受伤即可造成脊柱的压缩性骨折,骨折后腰背部持续疼痛及活动受限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辅以综合全面的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8月骨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37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19例,T11~L2椎体,年龄58~76岁,平均(65.0±1.3)岁,1个椎体24例,2个椎体5例,3个椎体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被动体位,活动困难,并伴有各器官功能异常,如高血压、肺心病、哮喘、糖尿病,其中1例卧床达半年。经术前各器官功能指标纠正后,在C型臂X光机监控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 d,电话回访6个月,均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疗效显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进入老年后,由于机体机能减退,个别患者病程较长,心理负担较重,既怕拖累他人,又担心经济负担,更有对手术的恐惧,故有针对性、更实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患者顾虑,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纠正不正常指标;手术姿势改变的训练,如训练床上大小便、侧卧、俯卧位耐受力的训练;清洁肠道,术前2 d禁食产气食物,排除肠道气体对手术视野干扰;皮肤准备:术前1 d备皮、清洁、消毒、无菌敷料包扎;预防感染:术前1 d及术晨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伤口处垫以软薄垫,以利压迫伤口及保持椎体曲度,减少穿刺部位出血及使椎体内骨水泥进一步固化。骨水泥注入椎体18 h后,达到最大强度[1-2],故术后24 h内需卧床休息,2~3 h后协助轴线翻身,减少压疮发生及协助患者舒适的改变。

2.2.2 观察病情 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降低,手术创伤易有意外发生,应严密观察病情,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血压、脉搏、呼吸、血氧至正常,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易造成神经、血管及脊髓的压迫症状,应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血液循环及大小便情况,以早发现早治疗。(2)肺栓塞:由于骨水泥漏入椎管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而至肺栓塞。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悸、烦燥、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血压下降等征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嘱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搬动,遵医嘱对症处理。

2.2.4 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可卧床行直腿抬高抗阻伸膝锻炼,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防止神经根粘连。由于患者年老体弱,久病又缺乏运动,下肢肌肉多萎缩,肌力较差,故术后2~3 d可床上行简单曲膝抬臂锻炼,逐渐增加抬臂高度及延长抬臂时间,来加强腰背肌的功能[3],3~4 d后可围腰围由他人搀扶下床运动,运动量逐渐增加。

2.3 出院指导

出院前指导患者遵医行为,加强营养、高蛋白、高钙、清淡饮食,适当户外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遵医嘱用药,半年内避免弯腰提重物,定时来院复诊。

3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前给予适应力、耐受力及生命指标参数的调整,术后给予细致、耐心、周到、实效的护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 d,电话回访6个月,均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疗效显著。

4 讨论

进入老年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尤其是女性。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及各器官合并病变,限制患者的活动,甚至造成长期卧床,更易引起钙的流失而造成骨质疏松,有时咳嗽、打喷嚏、弯腰提重物、坐车的颠簸等亦易造成脊柱的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可以缩短骨折老人的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4-6]。同时要考虑患者高龄的风险性及患者对手术耐受力,制定更实效的护理计划,实施完善护理措施,配合手术的成功。本组30例患者术前给予适应力、耐受力及生命指标参数的调整,术后给予细致、耐心、周到、实效的护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电话回访6个月,均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罗萍,李顺华.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B):60.

[2] 刘其桃,胡立敏.2例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24):65.

[3] 季明红.72例压缩性腰椎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45.

[4] 任中贤.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1):34.

[5] 朱胜菊,王远清,王霞.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7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89-90.

[6] 吕春蕾,李琳.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20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67-68.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护理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收集神经内科2012年9月3日至11月22日住院老年患者161例, 其中男性113例, 年龄70~95岁, 平均年龄 (82.5±13) 岁, 女性48例, 年龄73~89岁, 平均年龄 (81±8) 岁。共穿刺3592次, 其中一次穿刺失败611次约占17%, 二次穿刺失败287次约占8%, 多次穿刺失败72次约占2%。

2 外周静脉穿刺失败分析

2.1 生理因素

①老年人表浅静脉变硬, 尤其是下肢静脉硬化, 发生不同程度结构变化。②老年人凝血酶原释放时间缩短, 自发性纤维蛋白溶解降低, 血管脆性增加。③老年人运动量少, 新陈代谢低, 皮肤松弛, 回血缓慢。④老年人外表暴露皮肤老年斑多, 影响浅静脉可视程度。

2.2 疾病因素

老年人常一体多病, 生活不能自理, 长期卧床, 营养较差, 语言沟通障碍, 功能性脑疾病如帕金森综合症, 静止震颤, 强迫体位, 痉挛, 躯体扭曲等病理性特点, 影响穿刺成功。

2.3 护士因素

①护士心里素质影响, 情绪变化时临床处置有较大的影响。情绪波动时, 工作效率下降而出现差错, 在静脉穿刺时表现突出[1]。②护士对老年血管条件及老年疾病因素影响难配合产生畏惧, 紧张心里。③护士技术因素影响, 护士技术不成熟, 无效沟通, 穿刺技术水平有限, 工作责任心不强。

2.4 医疗因素

老年人体弱多病, 长期住院, 外周血管反复被穿刺, 药物刺激, 渗漏, 穿刺工具选择不当等化学性、物理性因素对血管的破坏。

2.5 老年人心理因素

老年人多为慢性病, 病程长, 治疗效果不理想。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过度紧张可使局部浅静脉收缩, 患者不能配合, 影响穿刺。

2.6 气候因素

在寒冷天气, 外界气温低, 老年人外周血管收缩影响穿刺。

3 对策

3.1提高护士素质

(1) 加强业务技术练兵, 多接触, 多尝试。多经历。不断提高穿刺技术, 掌握穿刺技巧, 增强自信。 (2) 学会自我控制, 提高心理适应, 把不良的情绪控制, 转移或向他物释放来达到稳定情绪。 (3) 建立穿刺失败登记, 分析原因, 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穿刺成功率。

3.2促进护患和谐

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护士应主动与老年患者沟通交流采取有效的语言沟通或非语言沟通, 使老年患者转移注意力, 放松紧张心理, 减少疼痛感达到穿刺成功[3]。需做到高度的责任心、细心、耐心、爱心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3.3血管的选择

应根据老年患者的机体情况和静脉条件, 全面评估做出判断。理想化宜选血管弹性好, 粗直易于固定的外周静脉, 避免关节、静脉瓣及硬化、感染血管。其遵循原则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 先上肢后下肢, 特别是抢救患者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健侧优于患侧肢体。腹部浅静脉可供选择[4]。

3.4充分暴露末梢血管使其充盈

可采用 (1) 局部热敷法, 使血管扩张, 静脉充盈, 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局部热敷, 水温控制在60~70℃, 时间10~20min[5]。 (2) 双手按摩穿刺的肢体, 由上往下使血液局部滞留, 静脉充盈。 (3) 张春凤[6]建议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均匀涂在穿刺侧手背上, 然后用湿热小毛巾置于拟穿刺部位3min左右, 浅表小静脉可迅速充盈。

3.5止血带使用

止血带应富有弹性, 并扎在离穿刺点近些, 因老年人血管滑动, 易于绷皮肤固定血管[7], 松紧适宜, 松止血带时动作轻柔, 防止被绷直血管快速恢复弯曲针头穿破血管。

3.6穿刺工具选择

一般情况下头皮钢针选用5.5号针, 其细, 短对血管损伤小, 疼痛反映轻, 易于修复[8]。留置针选24G其套管相对短、细及柔, 留置时间长, 减少反复穿刺引起的静脉损伤[9]。

3.7穿刺技巧

(1) 手背静脉穿刺时手背自然放松, 拳头轻握呈弓形, 不宜将拳头握的太紧[10]。 (2) 进针角度因老年患者的特殊情况而定, 从血管正上方进针, 肥胖老年患者角度数20°~30°, 消瘦老年患者<5°。 (3) 进针速度宜慢勿快, 见回血视血管条件即固定或沿血管走向进1~2mm。

3.8针头固定

妥善固定针头是保障穿刺成功重要步骤, 配合老年患者常规输液贴固定, 有困难的老年患者局部约束固定如夹板、空针剂盒、绷带、网纱等。必要时用约束带。

3.9拔针

撕开针翼固定胶贴, 用拇指 (患者、家属、护工、护士的) 轻触输液贴, 拔除针后应按压, 不揉搓, 不换按压者, 持续5min以上。防止局部皮下出血影响患者下一次穿刺。

4 小结

老年患者因生理、疾病、心理等因素客观上出现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增加护士人员工作量。临床护士应秉承对老年患者的高度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及良好的职业素养融为一体对老人特殊情况全面评估行个体化穿刺。分析失败原因, 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实践的成功,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5 展望

随着老龄化在社会推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为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缓解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 临床护士穿刺术也得到可持续发展, PICC穿刺置管术培训应用在老年医院已突显未来。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因素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161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失败记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一次穿刺失败约占17%, 二次穿刺失败约占8%, 多次穿刺失败约占2%。结论 分析老年患者外周穿刺失败原因,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减少护理投诉促进护患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失败,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文婷.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 2008, 5 (30) :9.

[2]谭红莲.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进度[J]微创医学, 2012, 7 (3) :289.

[3]房霞, 孙粉娥, 任勤.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种常用方法[J]齐齐哈尔医学晚报, 2008, 29 (4) :504.

[4]宋晓勤, 赵丽娥, 陈征奈.腹壁浅静脉输液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 33 (2) :68.

[5]王霞.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J]中文健康文摘, 2009, 6 (10) :129-130.

[6]张春凤.硝酸甘油热敷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9) :17.

[7]罗敏敏.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和输液中存在的风险及护理策略[J]当代护士, 2012 (3) :17.

[8]张凌.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应用[J]医学理论实践, 2012, 25 (5) :595.

[9]谷玉琴.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 2010, (5) :358.

上一篇:小产权房执行法律问题下一篇:数学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