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观念

2024-07-08

自主学习的观念(精选9篇)

自主学习的观念 第1篇

终身学习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涵义

终身教育是21世纪一种流行于世界的现代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学生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了方向。在这之中,始终伴随着学习。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格局,也需要人们去不断学习,继而逐渐形成终身学习思想,这也成为新世纪的教育思潮。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常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是指人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运动等能力。在生活中,人们顺利地完成一项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又需要与该活动有关的特殊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去研究学习对象,达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很好地运用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能、语言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具体表现在英语学习中,就是能成功地自主完成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实践,并逐步掌握和提高。自主从事的英语活动越多样,掌握的知识越丰富,英语学习能力发展就越全面。总之,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觉自愿的主动学习,它与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有着本质的不同。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英语教师严重不足,英语上课班级越来越大,教师与每个学生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教师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的任务越来越重、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脑技术及其信息网络的普遍使用,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也越来越方便。另外,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因此,教师更多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并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走出大学校门后能继续有效地学习,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素质偏低现在的高职学生整体学习素质偏低,一般都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轻视公共课程,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英语与日后发展没有联系,于是在学习态度上不积极,学习动力不足。另外,学生英语素质差,基础薄弱,在英语学习时的障碍较多,成绩长进较慢,并且在英语运用方面不够好,绝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查不足。总之,以上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程安排和设置不够合理现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课时安排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脱节,学习应用性不强,且学校对英语课程的关注程度不够。另外,学校在英语学习环境设置方面的支持不到位,类似于英语角、英语广场、英语空间等英语学习场所太少。

检测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生的学习要通过考试来检验评价。而现在的评价制度只看学生的笔试成绩,对其口试、翻译等能力考查不够,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检测不足,评价不科学、不合理,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习劲头不足。

学习习惯不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高职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基本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必要。

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英语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征,而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巧妙地设计教学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比较明显,有利于实施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应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重在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时,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

大力倡导语言交际训练,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积极倡导英语交流,在特定环境中用英语讲话。同时,可以举办英语辩论会、英语歌咏比赛等,在学校中开设英语角、英语论坛等,也应有意识地提倡在特定环境中讲英语,如班级英语化、宿舍英语化等。另外,应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E-learning等形式,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以适应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的需要。

学生要加强词汇识记,训练英语阅读技能在英语学习中,对于词汇的学习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词汇记忆差,词汇量积累不够,英语成绩自然也不会好,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加强英语词汇识记,增加词汇学习,奠定英语学习基础,就一定要加强阅读能力训练,在平时生活中多阅读英语报刊、书籍等,并用英语做好阅读记录,在遇到困难时,可自觉查阅英语工具书。只有读的多了,见的多了,阅读能力才能提高。与此同时,还可养成读书读报的好习惯,对终身学习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实施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下反思能力的养成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高质量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帮助更加明显。形成性评价体系由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构成。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而言,自我评价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自主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因为自我评价注重个体的参与,而参与评价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由此进行自觉的内省和反思,使其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这将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培养反思———总结———自我促进的良好学习习惯。其实,学生参与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断接受自我监控的能力培训,从而促进自主学习。学生档案是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可以不断回顾自己档案中的内容,研究自己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并不断改进它们,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实施形成性评价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清评价的内容、要求、方法和评判标准,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支持,让学生完全明白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实际意义。

结语

当今社会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对每个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终身学习能力在日益发达、日趋多元化的社会显得更为重要,是个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条件。自主学习不但能给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各种技能和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且是语言教学的目标,也是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主导作用转变为目前的指导作用。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依靠自身的探索精神以及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技能。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外,还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养成终身学习能力。

摘要:通过对终身学习、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涵义及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阐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终身学习,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

[2]郝增, 高健民.构建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1, (9) .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2) .

转变观念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第2篇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动机;活动组织

怎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教是为了学,教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归宿。作为教师,要把自己的全部教学活动和注意力集中在四个字,即让学生“爱学会学”。但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个人演讲、习惯于家长式地布置任务、习惯于“听我的”,而不善于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做主、给学生自由。这种命令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一切依赖教师、离开教师寸步难行。这类教师其实是在好心办坏事,学习活动中的包办代替,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际上成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绊脚石。

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件事有强烈持久的冲动与欲望,他就能成为这方面的天才。研究表明,动机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对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英语学习的规律,利用各种手段,开展各项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要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使教和学,尤其是学生的学这一要素真正活跃起来,教师应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评价观上,抛弃旧有的不符合时代的观念,以新课标、新观念指导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他们由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开创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运用游戏、歌曲、采访、角色扮演,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使他们爱听、爱说、爱读、爱写,在活动过程中真正成为语言活动的主体。如果学生不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就难以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营造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而博爱的心境是师生平等相处的前提。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心与温暖后,他们才会主动消除戒备、畏惧心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发表的看法,理解学生学习中的顾虑和难处、积极肯定和赞许学生取得的成绩,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回报,使学生有成就感,体验成功感。心理学认为:成功,即被认可,是人的发展需要之一。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满足的乐趣,对不断激发求知欲、表现欲,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极为重要。

自主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参与和激励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具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教师应该积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努力做到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教师要讲得精,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充分开展思维活动,坚持放手原则,即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观念 第3篇

据了解, 相当多的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很好, 可一旦跨入高校大门, 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尤其以大一的第一学期为最。而这些, 主要是由于学习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讲, 亟须转变的是他们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

本文通过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 以及对收集的数据的研究和分析, 验证了如上观点。考虑到中学到大学的心理及观念衔接, 给大一英语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研究

笔者曾对所教授的环保、城建、电子专业三个班级共135名的大一新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 涉及内容包括其高中及大学一年级的外语学习情况。

1.高中阶段英语的学习

通过问卷得知, 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在高考压力及教师的督促下进行的, 见表1。

由表1可知, 68%的学生由于高考和教师的压力才学习英语, 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不足, 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也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高中阶段英语学习可以说是为了高考, 以教师为主导的。高中阶段英语学习动机 (人/ 百分比) (人/ 百分比) (人/ 百分比) 92 68% 25 19% 18 13% 高中阶段最常见英语学习方法自己温习教师给出联系并讲解 电视、杂志等媒体

2.大学一年级阶段英语的学习5 4% 130

大学生, 尤其大一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以教师为引导,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阶段英语课堂气氛 比较活跃一般枯燥乏味16 12% 71 53% 48 35%

(1) 大学阶段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见表2。

由表2可知, 81%的学生由于CET4/CET6证书的压力才学习英语, 而另外一些学生认为其未来生活离不开英语, 所以学习它, 仅有少数学生是出于兴趣才学习英语的。由于没有高考压力,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 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的对比, 如表3。

优秀率从17%下降到6%, 良好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 不及格率从9%上升到21%, 总的来说, 学生成绩呈大幅下滑趋势, 期中考试后, 笔者让学生分析本次考试, 结果如表4。高考英语成绩 (总分150分) 115分以上 (人/ 百分比) 100分以上 (人/ 百分比) 90分以上 (人/ 百分比) 90分以下 (人/ 百分比) 23 17% 54 40% 46 34% 12 9% 期中考试成绩 (总分100分) (人/ 百分比) (人/ 百分比) (人/ 百分比) (人/ 百分比) 8 6% 44 33% 54 40% 29 21% 课后未及时巩固教师教学方式与高中时差别较大由于地区差异, 英语基础薄弱

由表4可知, 新生英语成绩普遍下滑的原因大多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课后未及时巩固教师教学方式与高中时差别较大 由于地区差异, 英语基础薄弱习计划性不够计划有, 但很难实施自我评估不够 (人/ 百分比) 课堂效率低 (人/ 百分比) 预习工作不充分不能多渠道学习运用英语

表4表明学生由于基础差异等原因造成英语成绩急速下滑, 学习心态和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 因此, 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方法, 笔者做了调查, 如表5。 (人/ 百分比) (人/ 百分比) (人/ 百分比) 69 51% 60 44% 6 5% 学习计划性不够 (人/ 百分比) 计划有, 但很难实施 (人/ 百分比) 自我评估不够 (人/ 百分比) 课堂效率低 (人/ 百分比) 预习工作不充分 (人/ 百分比) 不能多渠道学习、运用英语 (人/ 百分比) 4 62% 108 80% 70 52% 99 73% 101 75% 112 83%

3.目前大学生资助学习能力亟待提高

(1) 计划性不够。

只有38%的学生能够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具体到听说读写, 尤其是写, 计划性更差。

(2) 很难实施计划。

只有20%的学生能够保证计划的实施,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计划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3) 自我表现评估不够。

即使48%的学生能每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评估检查, 学生只关心卷面成绩, 未注意到怎样才能取得这些成绩。

(4) 课堂教学效率低。

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大部分学生都有过开小差的经历, 更谈不上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了, 说明学生还不能完全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5) 预习工作不充分。

大多数学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预习, 这说明学生对课堂的利用率比较低, 而课外又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学习成绩自然难以提高。。

(6) 不能多渠道学习运用英语。

大部分同学在课余时间只是做模拟题, 听英语广播, 如中国国际广播, 阅读英文报纸等。在选择材料时不能照顾到自己的需求, 只是凭兴趣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对策略的运用不够, 学习缺乏策略意识。

问卷显示, 学生对自己的期望都比较高, 相当部分同学计划通过六级, 有的计划考托福, 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语言使用者。他们更多的是看到了英语在求职中的重要性和进一步深造的重要性。 目前, 大学生对外语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充分, 但实际投入的精力较少, 只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能保证每周4~6小时的学习时间, 保证7小时以上学习时间的不到15%。也就是说, 学生平均每天拿出来学习英语的时间只有半小时左右, 而这段时间的利用率又很低。计划性、监控性、评估性、补救性、方法性的缺乏, 使学生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掌握课本知识, 更不用说能力的综合培养了。因此,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策略方面的培养, 监控其自主学习情况。

三、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自我定位和教师的推动作用

1.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的自我定位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元认知知识的丰富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元认知知识包括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描述性知识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才富有意义。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前, 首先应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 剖析自己, 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

学习自我定位一般可以采用自我反省, 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

2.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的推动作用

新生在进入大学英语课堂之前早已明白英语的重要性, 教师所应做的首先是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提高课前、课后的学习自主性;其次是放松课后作业的检查, 在一开始, 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要因材施教,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英语基础良莠不齐, 如可能, 要做好与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及时联系, 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始终保持学习热情。、

四、结语

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育的目的不应只是传授知识, 老师不应只是“传道, 授业, 解惑”。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 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 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查表明在大学英语的低年级教学中通过策略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可行的, 同时也是很有必要的。调查在说明其自身有效性的同时, 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如怎样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何适应各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如何把策略培养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听说、写作、翻译和精读如何合理分配, 教材本身不是策略的培养, 怎样准备策略培养材料等。大学生课堂时间相对较少, 大部分时间为课外支配, 这位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 同时也为教师的监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 要进一步解决的不仅是优化培养模式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问题, 在加强班级总体培养的同时, 注重个案研究的开展, 探讨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帮助大学生早日成才。

摘要:本文通过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 对学生高中阶段和大学一年级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比较, 并根据对大学生元认知水平的调查,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级阶段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 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强调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定位和教师的辅助作用。

浅析中非学生语言学习观念的差异 第4篇

【关键词】中非学生 语言学习 观念差异

引言

本文旨在研究中非学生在语言学习观念上的差异,从语言学习动机、语言学习能力、语言学习难度、语言学习本质和学习交际策略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中非留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此外,通过将自身的研究与先人的研究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也能在对非洲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上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一、语言学习动机

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普遍有以下几种动机:为了应付考试,特别是英语考试,因为在各种升学考试、毕业考试中都需要考英语;为了去国外学习、工作或定居;出于自己专业领域研究的需要,必须掌握某一门或几门外语;出于自身的兴趣。由此看来,只有最后一种动机属于结合型动机,其余的都属于工具型动机,即将学习语言当作一种手段途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与期望。

部分非洲学生认为,学习汉语是为了参加HSK考试,或者是工作需要。大多数非洲留学生选择攻读工商管理或者其他金融类的专业,希望毕业后在中国工作或者做生意,因而对汉语学习的愿望更加强烈一些。在生活中汉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而且中国是个多方言的国家,有的留学生甚至自学了一些简单的方言来方便交流。而不同的是,有些非洲学生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如果在课堂上单纯地讲练语法会使他们觉得单调,他们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更愿意听老师介绍京剧、武术、书法之类的内容,并且试着去理解、模仿。他们真正对语言和文化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十分投入,这正是结合型动机的表现。

总的来说,中国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要比非洲学生强,中国学生认为学习外语很重要,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非洲学生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学习汉语是社交的需要,或者是兴趣所在,而并非决定自己一生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学习能力

非洲学生普遍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之一,中国人的智商要

比非洲人高出许多,记忆能力也非常占优势。就拿汉字来说,他们觉得中国人能够记住那么多形状怪异的文字很了不起,换做他们,识别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更别提记忆和书写。下面我们从语音文字识别能力、语法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行分析。

(一)语音文字能力

就拿学习英语来为例,中国学生需要识别国际音标,并且熟练音标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发音规律,这往往是一个难点。国际音标多而复杂,有的音标对应的单词十分相似,往往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有的音标与对应的单词有天壤之别,或者一个音标可以对应多个单词,这就给学习者造成较大的困難。音标与单词拼写有密切的关系,有一定的规律,但有许多例外的发音难以记忆与区分。英语单词很多,但是靠着强大的记忆能力,中国学生还是可以靠勤奋取胜的。

(二)语法能力

相对于非洲学生来说,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法能力要弱一些。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从主观上来说,大部分中国学生认为英语语法点太多,特别是句法,学习过程中容易引起记忆疲惫。从客观上来说,英语语法相对于汉语语法要复杂一些,例如,汉语语法中没有时态这一概念,而英语总共有十几种时态,每种时态都需要运用对应的单词,就如“吃饭”一词来说,英语可以是“eat,ate, eating”分别对应“现在时,过去时,现在进行时”,此外还有“eaten”这样的被动语态。

三、语言学习难度

多数中国学生认为外语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用心还是可以学好的。

特别是英语,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容易习得的语言。但是中国学生缺乏英语环境,这是阻碍英语学习的最大的因素。中国人多年来凭直觉学英语,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数不清的错误习惯和错误认识,这些错误的习惯和认识好像是一个个陷阱,使中国人在学英语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比如应试英语教育就是一个最大的历史性错误,它每年造就几百万的“聋哑”英语大学生,导致学英语的彻底失败。再比如中国人忽视英语发音的学习,认为英语发音好不好无所谓,这导致英语学习的极大困难;再比如中国人将听说读写分开学习,这也是一个致命性错误。

四、语言学习本质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

所有的中国学生认为,学习语言就是学习大量的词汇、语句和语法,而非洲学生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语言学习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文化,学习语言是学习文化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学习外语通常使用的是语法翻译法,很少有人文情怀的参与,所以导致大家普遍认为外国文化可学不可学。

非洲学生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特别是对中国的古代文化。虽然他们的汉语水平并不高,但是当老师讲到中国的历史时,他们还是能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会在课后查找资料,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所以对非洲学生来说,学习语言的本质就是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

结论

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比非洲学生更加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而非洲学生注重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甚至对于文化的追求要超过语言本身。中国学生要尽早摆脱这种应试的束缚,将语言学习视为更加自由的一件事,了解外国文化也许能在语言学习上更有帮助。而非洲学生也不能以记忆能力较弱为借口,只了解文化而不认真学习汉字、语法等看起来纷繁复杂的语言知识。因此,对于汉语教学来说,要尽量减少对非洲学生的记忆负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控制好课堂任务量,使他们觉得汉语的学习轻松愉悦。

引用:

①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90,113-151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海内外语言学习者学习观念的研究综述[J].运城学院学报,2004(22)第一期

[2]王冬雪.在华留学生汉语学习观念调查鱼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引领班级自主管理 第5篇

在生活中, 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 两个人做同样一件事, 花同样多的力气, 收效却不大一样。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很清楚的, 收效不大的人没有抓住关键!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人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句话虽有失偏颇, 却也提醒我们, 为了学生发展, 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 营造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 信其道”, 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 学生就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 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 想办法帮助解决, 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 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家长保持联系, 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 逐渐喜欢上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 既做组织者, 又做普通一员, 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 我和学生顶着烈日, 共同进退, 短短一周的共同生活, 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他们入校后的每一次学校安排的劳动和组织的班级文化, 我都与学生一起努力完成, 学校刚刚建立, 搞卫生是头等大事, 每次我都加入学生队伍中, 担当表率, 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 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二) 制定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 不能成方圆”, “班风正, 学风盛”, 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适得其反, 多设奖励机制, 减少惩治手段, 如在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 “人无完人”, 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 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 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 可先提醒、后警告。

对于新班级, 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 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 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 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每学期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 更是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二、强化班级管理责任

(一) 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队伍, 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中学的孩子较为单纯, 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 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 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 能让学生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 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 选出的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美的, 教师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 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 要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 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 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 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 检查落实情况, 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

(二) 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 使其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培养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开学初, 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 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 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 导致恶性循环。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 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 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 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 最终达到目的。例如, 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 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 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 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 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 “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 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 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 有了自信, 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初, 我就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 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 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上讲各自的学习经验体会, 另一方面讲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老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 会使他们建立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经常与任课教师保持联系, 请任课教师进行各科学习的具体指导, 包括听课习惯、作业要求、学法指导等, 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真正地学会学习。我还加强个别指导,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 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万事开头难”,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 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良好的开端, 管理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讲究班级管理艺术

(一) 开展学生情况调查

“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为此, 从接手新生起, 我就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生情况调查, 主要方法可概括为“问、谈、访”三字诀。

“问”, 即问卷。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 让学生回答个人的爱好、兴趣、习惯及擅长等方面的问题, 使班主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初步了解。

“谈”, 即交谈。班主任以学生朋友的身份, 走进学生中间, 与学生开展座谈、个别交谈乃至笔谈, 与学生交友、交心。实践证明, 当教师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时, 学生很乐意与教师接近, 学生会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 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遇到疑难和困难时, 首先想到向班主任求助。教师也会很快就充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及性格特点等。

“访”, 即家访。以电话、书信等方式, 与学生家长建立稳定的家校联系, 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生活习惯, 发动家长配合班主任工作。事实上, 家长对班主任主动关心孩子非常感激, 对班级工作十分支持。必要的家访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

(二) 建立自主管理机制

1.实施学生自我成长计划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学生成长的高境界。这是建立在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理念上的一种学生管理思想。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实施学生自我成长计划的基本程序为:学生自我分析———制定成长计划———阶段自查反思———班级评价表彰。

(1) 学生自我分析。这是学生自我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每一位学生都要充分分析自己的现状、优点和不足, 全面掌握自己的基本情况。

(2) 制定成长计划。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特点, 提出个人“三年成长计划”, 并明确每一学期的具体目标。目标要切实可行, 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 要经过努力能够实现。教师则做好协助和指导, 帮助学生修订和完善。学生个人成长计划一式二份, 一份自己保管, 一份班级汇总, 装订成册, 以便及时检查、反思。

(3) 阶段检查反思。这是保障学生成长计划实施的关键。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定期检查个人成长计划的实施情况, 并及时分析、反思, 提出自我改进的措施。

(4) 班级评价表彰。评价和表彰, 是对学生自我成长计划实施情况的总结和激励, 很有必要。每个期末都要进行, 首先, 指导学生做好自评, 对照自我成长计划及一学期来取得的成绩, 既要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 也要找出存在的不足, 同时要提出下一学期的成长目标和实施计划,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自我成长计划。其次, 指导学生做好小组互评, 对自我成长计划实施效果显著的学生进行表彰。

学生自我成长计划的实施, 一方面明确了学生自我奋斗的目标, 另一方面, 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2.建立学生自我管理队伍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必须建立自主管理的班干部队伍。选拔班干部不能凭班主任一言堂, 指派任命, 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 让学生自主竞争, 竞聘上岗。班干部竞聘上岗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竞聘前, 首先向全班学生明确班干部的角色定位———老师和学生的桥梁, 班级的服务者;然后由学生讨论, 归纳出班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及不同岗位的具体条件。有意向的同学先准备好竞聘岗位的演说文稿, 在班干部竞聘会上, 由竞争者上台发表竞聘演说, 经学生投票, 选出班委, 再由班主任聘任。班干部竞聘上岗实行一学年任期制, 每一学期要对班干部开展班级工作述职和民主评议, 学年结束, 班干部要重新竞聘。实践证明, 学生自主参与, 公开竞争, 自主选择, 竞聘上岗的班干部威信高, 能力强, 工作积极、主动、得力。为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 有效实施因材施教

在班级实施自主管理,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但是, 自主管理不是解决所有学生问题的万灵丹, 少数学生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目标不明的学生

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学习目标, 缺乏学习动力, 对学习没兴趣。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组织学生去参观考察, 开展今天我为什么而学习的大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学好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采用成功教育, 这类学生稍有进步, 都要给予表扬, 通过加倍的爱护不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基础较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的显著特点是理解力不强, 反应较慢, 缺乏自信心, 成绩不好。首先, 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基础不好的原因, 找出加强基础的有效方法;其次, 倡导同学互助, 聘请优秀学生作学习“导师”, 加强平时补习;第三, 降低标准, 及时评价, 巩固学生取得的成绩, 不断期待, 激励学生不懈努力, 强化学习的积极性。

3.脾气古怪的学生

这类学生为数很少, 但影响很大, 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之一。这种学生一般有过学习或生活的挫折, 教师要了解学生, 真诚地帮助学生解开心头之结, 要用爱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愿意接近老师, 接受老师的教育。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同学, 性格倔强、脾气古怪、与同学关系差、处处与人作对、对班干部的管理置之不理。经过认真调查, 了解到她父母为残疾人, 家庭经济很困难, 特别自卑。为此, 班主任特意制造一个师生单独接触的机会, 从简单的问候聊到人生的价值, 以“寒门学子立志成才”的事例, 鼓励她建立信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主动帮助她申请了帮困助学金, 还悄悄地在她饭卡上加了200元钱, 她知道后非常感动, 完全转变了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从此自觉配合班级管理。后来, 由于她的英语成绩比较突出, 班主任在征求其意见后, 让她担任了课代表, 主动为同学服务。如今, 这位同学毕业几年后, 仍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4.自由散漫的学生

关于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 第6篇

1. 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河北师大20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女生150人,男生50人。采用Horwitz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问卷》(BALLI)调查学习观念。问卷共有34道题,每道题都设有五个莱克特等级,测量了语言学能,语言学习难度,语言学习性质,学习和交际策略及动机五方面的学习观念。研究使用Reid的《感知学习风格问卷》,此问卷共有30道题,每道题都设有五个莱克特等级,主要测量学习者学习风格倾向:视觉,听觉,体验,动手操作,集体合作、个体自主型。

2. 结果与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相关系数为.335,成正相关。显著水平为.000。因此,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低。为了揭示学习风格能否影响学习观念,本文以学习观念为因变量,以学习风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视觉型和听觉型风格进入了回归方程模型。模型1调整后的相关系数平方为.086,即视觉型风格能解释学习观念8.6%的方差。当模型2引入听觉型学习风格后,调整后的相关系数平方增加了.053,变为.139。因此,视觉型和听觉型这两种学习风格能联合解释学习观念13.9%的方差。然而,对学习风格的描述性统计表明动手操作型学习风格才是他们的最爱。因此,这可能是这两种学习风格是他们经常使用的缘故。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少能利用动手型操作风格。学习观念会受到学习者以往学习经验的影响,所以视觉型和听觉型学习风格能影响学习观念。回归拟合过程中的方差分析表明:在模型1中,回归平方和为666.380,残差平方和为6336.436。残差平方和远远大于回归平方和。在模型2引入视觉型学习风格后,回归平方和增加到1092.654,但仍然远远小于残差平方和。因此,学习风格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语习观念,需要引入其他变量。这种低影响度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对其他类型风格如动手型操作利用率较低。回归系数表表明经过学习风格对语言学习信念的影响较小,但并不可忽略不计。首先,两个模型的统计量F的显著值分别为.002和.000。因此,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学习风格明显解释了学习观念。回归系数表中的t值均大于2,这进一步说明学习风格对语言学习观念是有影响的,即“语言学习观念=79.913+1.098×听觉型+0.854×视觉型”。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成正相关,但是相关度较低。首先,学习风格(主要是视觉型和听觉型)可以影响学习观念,但是影响度不高。在我国,由于受到课堂人数的限制,英语教师只能采用语法翻译法传授知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风格经常被忽视。因此,学习风格很难在语言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只能对学习观念有轻微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只是学习者所偏爱的学习方式,并无优劣之分。当学习者尝试某种学习风格时,他们就会渐渐发现其益处,其对学习英语的看法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次,学校和教师应当创造条件配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如学校应当努力实现小班教学,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摘要:作者使用Horwitz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问卷》和Reid的《感知学习风格问卷》对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200名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主要目的是调查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相关性。借助SPSS16.0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成较低正相关, 学习风格对学习观念有轻微影响。调查最后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并对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习观念,学习风格

参考文献

[1]Ellis, Rod.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李东耘.学习风格与外语教学研究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0) :22-25.

[3]罗中民.中美学生学习风格的文化差异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7) :28-30.

[4]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自主学习的观念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语言学习观念,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引言

语言学习远不同于数学、物理等这些理科性质科目的学习。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 在语言学习这方面, 持有不一样的观念, 明显女生比男生更感兴趣, 大一、大二的学生比大三、大四学生更有学习欲望。英语作为大学里最为普通的一门语言, 不仅关乎着四六级考试, 也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 大学生应该要学好英语, 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 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一、大学生语言学习观念的研究背景

在高中的时候, 老师经常用来勉励学生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努力, 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这只是当年老师的一句激励语, 很多学生都把这句话当真了, 并且认真实施, 在大学随心所欲, 不爱学习, 特别是不喜欢语言学习。纵观当今大学校园里的学习状况, 我们明显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专业课上还是比较认真的, 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与毕业后找工作息息相关, 只有学好了理论知识, 将来步入社会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对于语言类科目, 课堂情况就明显差强人意了, 学生缺课的多, 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做别的事情的人也多。追根究底, 还是因为大学生语言学习观念薄弱, 对它没有正确的认识, 尤其是男生, 更是厌恶上语言课, 他们更宁愿在寝室玩电脑、打游戏。针对这种现象, 为了学生的发展考虑, 必须要从根源处遏制不良习惯以及不对的想法, 对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进行研究, 深入探索, 帮助他们改正思想认识, 培养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热爱之情[1]。

二、提高大学英语学习的具体策略

大学里大部分专业的课程里面都要学习英语, 有一项重要的证书就是英语四六级证,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企业都比较看重这个证书。因此, 学好英语对于大学生来说,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 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英语学习。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大学生不爱上课, 特别是英语课, 在他们看来, 自己又不出国, 这种课听了也没用, 有这时间还不如睡觉。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 大学的黄金四年, 多么美好, 不应该如此浪费。既然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首先就必须要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只要他们愿意学, 那么才能学好。大学生毕竟不是孩子了, 要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就需要多费心力。大部分大学老师上课的时候都是一味地讲课, 刚开始就直奔主题, 觉得这样能节约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其实不然, 换一种方式, 也许能有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 上课之前老师先做些引入, 用一些小故事, 或者当前的时事新闻, 等等, 引出这节课的授课内容。英语与国际社会接轨, 相信这方面的引入材料肯定不少。这样的课堂, 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 会更得大学生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大学英语课充满吸引力。

(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已经是大人了, 他们应该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大学课程安排与中学不一样, 课时比较少, 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很多人把这些时间白白浪费了, 实在可惜。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应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 这种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英语这门语言学科, 其实最适合自主学习。例如, 老师上课时, 不应该一下子将所有知识都告诉学生, 只用稍微点拨一下, 然后让他们自己查资料、思考, 在下节课的时候给老师答案, 有什么不明白的老师进行解答。老师在其中起到的就是一种引导作用, 为学生英语学指引方向。这样一来, 学生对于学习就不再是坐享其成, 而是主动探究, 学习态度自然就发生了转化, 况且, 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肯定比老师讲的更让人印象深刻。这一过程, 学生不仅学到了具体的英语知识, 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 有助于今后的进步、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大学英语课实现其最大意义。

(三) 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 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听力等等, 都至关重要。既然如此, 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门课的特点, 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 让他们知道英语学习的作用。大学生注重应用价值, 他们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其作用, 不然会让他们觉得“白学了”。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 老师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 让他们知道英语学科的意义。例如, 语言毕竟还是用嘴在说, 可以多开展一些英语交流会, 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 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或者与国外高校联合, 进行交换生培训, 让外国学生来中国学习, 我们中国学生去适应一下国外的英语环境, 这样相信更能熏陶大学生的英语素养。如此, 大学生就会知道他们学的英语原来应用价值如此之高, 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这更能坚定他们的信念, 让他们热爱英语, 愿意上英语课。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 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最大有效性[2]。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研究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 了解他们对语言学科的认知,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任课老师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 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 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如此, 加强这些当代青年自身的文化素质建设, 让他们得以担负起肩上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吴喜艳.大学新生语言学习信念性别差异调查研究[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与教学) , 2011 (07) .

物理学习中的错误观念及其转变 第8篇

1. 两个实例

(1) 一个小方块物体被抛到空中, 而后落下来, 请用箭头标出物体在各个位置上所受力的方向。

学生通常的画法是:

而正确的图示是:

图一就是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典型错误, 即总认为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肯定会有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而这是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相违背的。

(2) 试述在由电池、灯泡和连接电池与灯泡的两根导线构成的简单电路中, 直流电的流动方式是怎样的?

一般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是认为电流只是从电池流到灯泡, 另一根导线是为了排泄残余物, 成为了安全;第二种是认为电路中有两股电流, 分别从电池的两端出发, 直接流到灯泡, 而这两股电流的接触会使灯泡发光;第三种认为直流电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流动, 从电池的一极到灯泡, 再回到电池的另一极, 在整个电路中电流强度都是一样的。

在这三种看法中第三种是正确的。

2. 错误观念的影响

错误观念在物理教学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很深的影响。研究发现, 错误观念出现的频率在各年龄阶段变化不太大, 而且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 优等生也常常有错误观念, 以往的教学只是关注于新知识的传授, 而正确观点的传授并不能自动地校正学生原有的错误观念, 在教学之后, 学生往往仍然信奉原有的观点。在考试中, 他们可能按照课本中的说法答题, 而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中, 他们仍坚持着原有的观念, 改变错误观念也不容易, 除非必要, 人们不会轻易地放弃或改变原有的观念。

错误观念不单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的, 它们常常与学生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 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比如, 学生通常有这样的假定:空间是有上下之分, 而没有东西支持的物体, 将会落下去。这些基本观念使他们无法相信地球是球形的, 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 住在地球下方和两侧的人岂不要掉下去了?因此, 在教学中, 简单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并不能“换掉”他们的错误观念, 必须看到这些观念与整个认知结构的密切联系。

二、观念转变的教程及条件

错误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 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 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个体常常会遇到已有经验无法解释的新现象、新观点、面对新旧经验的不一致, 个体会体验到一种冲突, 为了解决冲突, 个体可能对原有的观念进行调整、改造, 使其顺应于新情境, 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

一个人原来的观念要发生转变 (顺应) 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只有感到自己某个观念失去了作用, 学生才可能改变这一观念。二是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学生需要对新观念形成整体的理解和深层的表征。三是新观念的合理性, 学生感到新观念看起来是合理的, 这意味着新观念与个体所接受的其他观念, 信念是相互一致的, 不存在什么冲突, 它们可以一起被重新整合。四是新观念的有交叉性, 学生还需要看到新观念对自己的价值, 它能解决用其他观念难以解决的问题, 并且能向个体展示出新的可能和方向, 具有启发意义。

三、观念转变与教学

为了促进错误观念的转变, 教学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 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观念;第二, 引发认知冲突;第三, 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 或形成新的观念。下面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1. 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

不管是对是错, 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所有的见解都应该得到尊重,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大胆地面对不同观点、事实之间的冲突才能理智地去思考, 分析问题。

2. 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

在教学的开始, 教师应该首先保留自己的或者书本中的见解, 失去了学生对当前主题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在教学之后, 教师需要不断地看学生的想法有什么变化, 而为了解、揭示学生真正的想法, 教学中需要采用一些开放的, 具有揭示力的探测性问题, 让学生在推论、预测中表现自己的想法, 而不是让学生去复述课本中的说法。

3. 引发认知冲突

引发认知冲突, 让学生意识到与原有观念相对立的事实或观点, 这是转变学生的错误观念的基本途径, 呈现对立性事实的基本方法是实验和观察, 比如, 在学“浮力”时, 很多学生认为, 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 为了转变这一错误观念, 教学中可以用一个实验来检验这种想法, 用弹簧秤钩住一个钩码, 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这时可以让学生预测, 假如现在改变钩码所在的深度, 弹簧秤的示数会有什么变化, 在学生作出各种预测之后, 教师开始改变钩码的深度, 结果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并没有什么变化, 持有错误观念的学生看到这种对立的事实, 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感, 除了直接进行实验和观察外, 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4. 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在认知冲突情境中, 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它说明了什么?怎样解释?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 不同观点的交锋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层理解, 教师不要在头脑中存有固定的讨论路线, 不要牵强地把学生“诱导”到正确结论上, 而是要按照学生讨论中实际表现出来的真正思路去自然而然地相互讨论, 逐渐地澄清问题。

自主学习的观念 第9篇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下面几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全面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教师是否了解和尊重学生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发展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七年级第二课《身边的物品》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范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体育用品,有的要求画家里的日用品,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地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很可能就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上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到了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方法所带来的愉悦,相信自己具备学好美术的能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营造愉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一直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美术课的“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七年级《立线装饰》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来制作立线装饰,我没有讲述立线装饰的感念、构成原理、表现方法等,而是将平时收集的一些精美的立线装饰作品,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不同材质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们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立线装饰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深刻地认识到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一节课成败是多么的重要。

三、利用身边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我们要准备很多材料,如:陶泥、橡皮泥、卡纸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建议学生将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用当地的黏土代替陶泥来制作泥塑,用废旧的硬纸版、包装盒代替卡纸来制作贺卡、立线装饰等,利用鸡蛋壳、毛线、碎布、费电线等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如用费旧电池做成的昆虫系列,用碎花布做成丰富的肌理造型,用皱纹纸做成的仕女画,等等,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身边的各种农作物种子来制作反映农村变化的装饰画,由于农作物种子丰富多彩、质地不同,装饰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加工,还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作过程所带来的独特乐趣。

四、利用室外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师法自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走出教室,进行室外写生,这也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课。很多教学内容仅凭教师说教学生是不感兴趣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地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去抒发。如在上八年级《从心底接触自然》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画具画一幅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室外,他们欢呼雀跃,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后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而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面画的要认真得多、形象得多,我想这就是源于他们走出了教室,细致观察的结果。通过室外写生,学生增强了切身体会,丰富了表现的内容,在真实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这样一来,美就很自然地落在了学生的眼睛里和画笔下,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就更浓了。

五、利用美术橱窗,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在农村,没有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创作热情。如:利用橱窗在七年级举办卡通画展览,剪纸作品展览;在八年级举办风景画展览、装饰画展览等。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向全校进行展示,脸上都洋溢幸福的笑容。这种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许多艺术的气息。

上一篇:临街建筑立面下一篇:渗漏原因